__label__C11-Space __label__C11-Space __label__C11-Space __label__C11-Space __label__C11-Space __label__C11-Space __label__C11-Space __label__C11-Space __label__C11-Space __label__C11-Space __label__C15-Energy __label__C15-Energy __label__C15-Energy __label__C15-Energy __label__C15-Energy __label__C15-Energy __label__C15-Energy __label__C15-Energy __label__C15-Energy __label__C15-Energy __label__C16-Electronics __label__C16-Electronics __label__C16-Electronics __label__C16-Electronics __label__C16-Electronics __label__C16-Electronics __label__C16-Electronics __label__C16-Electronics __label__C16-Electronics __label__C16-Electronics __label__C17-Communication __label__C17-Communication __label__C17-Communication __label__C17-Communication __label__C17-Communication __label__C17-Communication __label__C17-Communication __label__C17-Communication __label__C17-Communication __label__C17-Communication __label__C19-Computer __label__C19-Computer __label__C19-Computer __label__C19-Computer __label__C19-Computer __label__C19-Computer __label__C19-Computer __label__C19-Computer __label__C19-Computer __label__C19-Computer __label__C23-Mine __label__C23-Mine __label__C23-Mine __label__C23-Mine __label__C23-Mine __label__C23-Mine __label__C23-Mine __label__C23-Mine __label__C23-Mine __label__C23-Mine __label__C29-Transport __label__C29-Transport __label__C29-Transport __label__C29-Transport __label__C29-Transport __label__C29-Transport __label__C29-Transport __label__C29-Transport __label__C29-Transport __label__C29-Transport __label__C3-Art __label__C3-Art __label__C3-Art __label__C3-Art __label__C3-Art __label__C3-Art __label__C3-Art __label__C3-Art __label__C3-Art __label__C3-Art __label__C31-Enviornment __label__C31-Enviornment __label__C31-Enviornment __label__C31-Enviornment __label__C31-Enviornment __label__C31-Enviornment __label__C31-Enviornment __label__C31-Enviornment __label__C31-Enviornment __label__C31-Enviornment __label__C32-Agriculture __label__C32-Agriculture __label__C32-Agriculture __label__C32-Agriculture __label__C32-Agriculture __label__C32-Agriculture __label__C32-Agriculture __label__C32-Agriculture __label__C32-Agriculture __label__C32-Agriculture __label__C34-Economy __label__C34-Economy __label__C34-Economy __label__C34-Economy __label__C34-Economy __label__C34-Economy __label__C34-Economy __label__C34-Economy __label__C34-Economy __label__C34-Economy __label__C35-Law __label__C35-Law __label__C35-Law __label__C35-Law __label__C35-Law __label__C35-Law __label__C35-Law __label__C35-Law __label__C35-Law __label__C35-Law __label__C36-Medical __label__C36-Medical __label__C36-Medical __label__C36-Medical __label__C36-Medical __label__C36-Medical __label__C36-Medical __label__C36-Medical __label__C36-Medical __label__C36-Medical __label__C37-Military __label__C37-Military __label__C37-Military __label__C37-Military __label__C37-Military __label__C37-Military __label__C37-Military __label__C37-Military __label__C37-Military __label__C37-Military __label__C38-Politics __label__C38-Politics __label__C38-Politics __label__C38-Politics __label__C38-Politics __label__C38-Politics __label__C38-Politics __label__C38-Politics __label__C38-Politics __label__C38-Politics __label__C39-Sports __label__C39-Sports __label__C39-Sports __label__C39-Sports __label__C39-Sports __label__C39-Sports __label__C39-Sports __label__C39-Sports __label__C39-Sports __label__C39-Sports __label__C4-Literature __label__C4-Literature __label__C4-Literature __label__C4-Literature __label__C4-Literature __label__C4-Literature __label__C4-Literature __label__C4-Literature __label__C4-Literature __label__C4-Literature __label__C5-Education __label__C5-Education __label__C5-Education __label__C5-Education __label__C5-Education __label__C5-Education __label__C5-Education __label__C5-Education __label__C5-Education __label__C5-Education __label__C6-Philosophy __label__C6-Philosophy __label__C6-Philosophy __label__C6-Philosophy __label__C6-Philosophy __label__C6-Philosophy __label__C6-Philosophy __label__C6-Philosophy __label__C6-Philosophy __label__C6-Philosophy __label__C7-History __label__C7-History __label__C7-History __label__C7-History __label__C7-History __label__C7-History __label__C7-History __label__C7-History __label__C7-History __label__C7-History __label__C11-Space 宇航学 报 JOURNALOFASTRONAUTICS1999 年 第 20 卷 第 4 期 vol20 No.4 1999 空间 辐射 散热器 含 液滴 介质 的 辐射 特性 和 辐射 传热 阮立明 谈 和平 王 平阳 刘林华 夏新林 摘 要 本文 从米氏 电磁 散射 理论 出发 , 计算 了 含 液滴 介质 的 辐射 特性 。 考察 了 各向同性 散射 能量 传递 份额 的 再 分配 , 导出 了 吸收 、 发射 、 各向同性 散射 介质 的 辐射 传递 系数 。 计算 了 空间 辐射 散热器 液滴 层 瞬态 辐射 换热 , 经 与 文献 [ 4 , 5 ] 的 比较 表明 , 本文 所 导出 的 辐射 传递 系数 计算方法 正确 , 精度高 。 用 计算机辅助 实验 , 分析 液滴 发生器 产生 粒子 的 大小 、 粒径 分布 对 瞬态 辐射 换热 的 影响 , 可 减少 空间 辐射 散热器 设计 过程 中 的 实验 次数 。 主题词 空间 辐射 散热器 液滴 层 米氏 电磁 散射 理论 辐射 换热 辐射 传递 系数 RADIATIVEPROPERTIESANDHEATTRANSFEROFADROPLET - FILLEDLAYERINSPACERADIATORRuanLimingTanHepingWangPingyangLiuLinhuaXiaXinlin ( SchoolofEnergyScienceandEngineering , 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 . Harbin.150001 ) Abstract Theradiativepropertiesofadroplet - filledlayerarecalculatedbyusingtheMiescatteringtheoryinthispaper . Theredistributionofradiativeenergyinthecaseofisotropicscatteringisinvestigated , andtheradiativetransfercoefficient ( RTC ) inanabsorbing , emittingandisotropicscatteringmediumisderived . Thetransientradiativeheattransferofadroplet - filledlayerinspaceradiatorissolved . ThenthevalidityandhighprecisionoftheformulafortheRTCareconfirmedbycomparingwithreferences [ 4 , 5 ] . Finally , theeffectsofsizeorsizedistributionofdroplet , whicharecreatedbygenerator , onthetransientcoupledheattransferareanalyzedbymeansofcomputeraidedexperiment , sothenumbersofexperimentcanbereducedindesignofspaceradiator . Keywords SpaceradiatorDropletlayerMiescatteringtheoryRadiativeheattransferRadiativetransfercoefficient1 引言 空间轨道 发电 装置 的 废热 在 空间 的 散逸 需要 使用 散热器 。 Mattick 和 Hertzberg 在 1981 年 就 提出 可以 把 热 的 液滴 向 空间 喷洒 , 通过 瞬间 的 辐射 冷却 , 然后 再 加以 回收 [ 1 ] 。 文献 [ 2 , 3 ] 对 该 散热 系统 的 组成 和 优化 进行 了 详细 的 讨论 。 文献 [ 4 ] 假设 沿 液滴 层 厚度 方向 温度 是 均匀 的 , 由此 得到 了 简化 结果 。 文献 [ 5 ] 对 沿 液滴 层 厚度 方向 温度 不 均匀 的 冷却 效果 进行 了 数值 模拟 。 本文 导出 两侧 均 为 半透明 界面 下 一维 吸收 、 发射 、 各向同性 散射 介质 的 辐射 传递 系数 ; 对 空间 辐射 散热器 喷洒 的 液滴 层 的 散热 过程 进行 了 数值 模拟 , 并 与 文 [ 4 , 5 ] 的 计算结果 进行 了 比较 。 2 空间 辐射 散热器 含 液滴 介质 的 计算 模型 如图 1 所示 , 液滴 层 由 液滴 发生器 喷出 , 以 匀速 穿过 空间 , 它 具有 不变 的 厚度 L 。 在 垂直于 X - Y 平面 方向 的 范围 相对 L 要 大得多 , 因此 在 该 方向 的 变化 可 忽略 。 液滴 层 在 Y = 0 的 截面 上 温度 均匀 为 Ti , 由于 液滴 层 向 空间 散热 冷却 , 因此 液滴 层 的 温度 T = f ( x , y ) 。 液滴 层 由 许多 个 半径 为 5 - 100 μ m 的 液滴 组成 , 发射 、 吸收 和 散射辐射 能 。 则 冷却 液滴 层 的 能量 控制 方程 为 ( 1 ) 图 1 充满 热 液滴 的 辐射 层 简图 式 ( 1 ) 中 : C 为 单位 热容 [ JK - 1m - 3 ] ; q 辐射 热流 密度 。 由于 液滴 在 X 向 的 运动 速度 v 等于零 , 且 时间 t = y / u , 因此 : C ( T / t ) = - ( q / x + q / y ) T ( x , y = 0 ) = Ti ( 2 ) 通常 , 空间 液滴 发生器 喷口 与 液滴 接受器 的 距离 Y > 10L , 并且 在 X 方向 两侧 的 辐射 边界条件 相同 , 液滴 层 向 两侧 环境 辐射 散热 , 因此 在 X 方向 上 的 光学 厚度 τ xo = κ L / 2 ( κ 为 介质 的 衰减系数 ) 。 而 Y 方向 上 的 光学 厚度 τ yo = κ Y > 20 τ xo , 即 : Y 向 的 光学 厚度 远远 大于 X 向 的 光学 厚度 。 因此 , Y 向 的 辐射 热流 的 变化 与 X 方向 相比 很小 , 可 忽略 。 则 冷却 液滴 层 的 能量 控制 方程 为 : C ( T / t ) = - ( q / x ) T ( x , y = 0 ) = Ti ( 3 ) 液滴 层 位于 两个 代表 环境 的 黑 表面 S - ∞ 和 S + ∞ 之间 , 其 温度 分别 为 TS - ∞ 和 TS + ∞ 。 沿 液滴 层 厚度 方向 分成 NM 个 节点 ( 控制 体 ) , 用 结点 i 表示 。 在 时间 间隔 t ( = m Δ t ) 到 t + Δ t ( = [ m + 1 ] Δ t ) 内 , 离散 化 方程 为 C ( Tm + 1i - Tmi ) / Δ t = Φ r , m + 1i / Δ x ( 4 ) 液滴 层 与 环境 的 交界面 为 半透明 界面 ( 在 某些 波段 热 射线 可以 穿透 界面 ) 。 考虑 介质 对 辐射 的 选择性 , 介质 衰减系数 κ 、 吸收系数 α 、 散射系数 σ s 、 折射率 n 、 表面 反射率 ρ 随 波长 的 变化 用 一组 矩 型谱 带 表示 , 共分 NB 个 谱 带 , 下角标 k 表示 谱 带 模型 k 区域 。 半透明 界面 下 , 介质 由 辐射 换热 引起 控制 体 i 的 辐射源 项 Φ ri 为 ( 5 ) 式 中 : 为 结点 温度 Ti 下谱 带 模型 k 区域 内 黑体 辐射能 占 总 辐射能 的 份额 。 上角标 s 表示 镜 反射 , 下角标 t - t 表示 半透明 介质 的 两侧 均 为 半透明 界面 。 [ ViVj ] k , [ ViSj ] k ( Sj = S - ∞ , S + ∞ ) 分别 为 吸收 — 发射 — 各向同性 散射 性 介质 内 , 控制 体 与 控制 体 、 控制 体 与 表面 间 的 单色 辐射 传递 系数 。 求解 ( 4 ) 式 的 关键 是 求 辐射源 项式 ( 5 ) , 求 辐射源 项 的 关键 是 求 单色 辐射 传递 系数 。 求 单色 辐射 传递 系数 的 前提 是 必须 了解 含 液滴 介质 层 的 辐射 特性 。 3 含 液滴 介质 辐射 特性 计算 3.1 粒子 系 的 辐射 特性 具有 某种 粒径 分布 的 粒子 系 的 单色 辐射 特性 参数 由下试 计算 ( 6 ) 式 中 : κ η , λ , p 分别 为 粒子 系 单色 衰减 、 散射 及 吸收系数 ; 相应 Q η , λ 为 单个 粒子 的 单色 衰减 、 散射 和 吸收 因子 。 粒子 系 粒子 半径 范围 [ rmin , rmax ] ; P ( r ) 为 粒径 分布 函数 [ cm - 3 μ m - 1 ] , 定义 为 单位 容积 内 半径 为 r → r + dr 的 粒子 数 。 当 粒子 复折射率 已知 时 , 单个 球形 粒子 辐射 特性 可以 利用 米氏 散射 电磁 理论 计算 ; 当 粒子 尺度 参数 β = 2 π r / λ 1 时 , 粒子 散射 较弱 , 可以 利用 简化 的 Rayleigh 散射 电磁 理论 计算 ; 当 粒子 尺度 参数 β 1 时 , 可以 利用 几何 光学 理论 简化 计算 。 对于 某一 确定 种类 的 粒子 , 其 复折射率 是 波长 的 函数 , 其 粒子 散射 反照率 是 尺度 参数 的 函数 。 通常 粒子 系是 由 不同 粒径 的 粒子 组成 , 其 散射 反照率 各不相同 , 因此 必须 计算 平均 散射 反照率 λ ( 7 ) 本文 假定 散射 是 各向同性 的 。 3.2 液滴 层 的 辐射 特性 计算 如果 液滴 层为 液滴 与 其它 吸收性 ( 非 散射 性 ) 介质 所 组成 , 则 液滴 层 的 单色 衰减系数 κ tot , λ κ tot , λ = κ ext , λ , p + ( 1 - Fv ) . κ abs , λ , m 式 中 : κ abs , λ , m 为 吸收性 介质 的 吸收系数 ; Fv 为 液滴 体积 浓度 , 由下式 直接 计算 得到 : 空间 液滴 层 由 液滴 与 空气 组成 , 空气 吸收系数 为 零 。 因此 , 粒子 系 衰减系数 即 为 液滴 层 的 衰减系数 。 液滴 层 的 液滴 粒径 分布 由 液滴 发生器 确定 。 设计 液滴 发生器 应 遵循 : ( 1 ) 液滴 回收率 高 , 损耗 小 ; 则 液滴 粒径 的 分布 范围 不宜 太宽 。 ( 2 ) 冷却 效果 好 。 作为 计算机辅助 实验 , 本文 对 Modifidedgamma 粒径 分布 函数 进行 了 数值 模拟 。 Modifidedgamma 分布 函数 为 : P ( r ) = p1 . rp2 . exp ( - p3 . r ) 粒子 半径 范围 为 0.5 ~ 25 μ m 。 p1 , p2 , p3 为 三个 常量 , 分别 取 下列 三组 数据 。 分布 曲线 见图 2 。 图 2 符合 Modifidedgamma 分布 的 非 均匀 粒径 粒子 系 的 粒径 分布 曲线 casel : p1 = 1000 , p2 = 2 , p3 = 0.3 ; 相应 Fv = 5.230 E - 4 ( cm3 / cm3 ) case2 : p1 = 1000 , p2 = 2 , p3 = 0.4 ; 相应 Fv = 1.144 E - 4 ( cm3 / cm3 ) case3 : p1 = 1000 , p2 = 2 , p3 = 0.5 ; 相应 Fv = 3.169 E - 5 ( cm3 / cm3 ) 已知 粒子 复折射率 ( 水 的 复折射率 见表 1 ) , 给定 粒径 和 波长 范围 , 则 单色 衰减 、 散射 、 吸收 因子 及 单色 散射 反照率 可用 Mie 散射 理论 计算 程序 求 出 [ 7 ] 。 将 单色 衰减 、 散射 、 吸收 因子 及 粒径 分布 函数 代入 式 ( 6 ) 及 ( 7 ) , 得到 液滴 层 辐射 特性 参数 ( 见表 1 ) 。 表 1 符合 Modifidedgamma 分布 的 含 液滴 介质 的 单色 衰减系数 κ tot , λ ( cm - 1 ) 及 平均 散射 反照率 λ λ 水 的 复折射率 case1case2case3n λ k λ κ tot , λ λ κ tot , λ λ κ tot , λ λ 2.01 . 3060.00110 . 5870.9200 . 1580.9320 . 0540.9423 . 51.40 . 00940.6300 . 7310.1740 . 7660.0610 . 7975.01 . 3250.01240 . 6610.7480 . 1830.7850 . 0640.8188 . 01.2910 . 03430.6880 . 6640.1900 . 7080.0650 . 74510.01 . 2180.05080 . 6890.6590 . 1720.6730 . 0520.67712 . 01.1110 . 1990.5130 . 4200.1270 . 3950.0400 . 36713.01 . 1460.3050 . 5610.4360 . 1430.4130 . 0460.38814 . 01.2100 . 3700.5940 . 4460.1530 . 4260.0500 . 4044 辐射 传递 系数 已知 含 液滴 介质 层 的 辐射 特性 , 则 可求 出 单色 辐射 传递 系数 。 镜 反射 下 吸收 、 发射 性 介质 的 辐射 传递 系数 ( ViVj ) k , ( ViSj ) k 的 推导 过程 及 表达式 请参阅 文献 [ 8 , 9 ] 。 该 系数 的 含义 为 : 单元 ( 表面 或 控制 体 ) i 的 本身 辐射 经 一次 投射 , 及经 系统 中 其它 各 单元 一次 或 多次 反射 后 , 最终 被 单元 j 吸收 的 份额 。 辐射 传递 系数 包含 单元 j 的 面积 和 表面 吸收率 , 已 考虑 了 多次 反射 , 并且 具有 相对性 。 有 散射 时 , 衰减系数 κ k = α k + σ s , k 。 此时 , 吸收 、 发射 性 介质 的 辐射 传递 系数 所 表示 的 能量 传递 份额 将 重新分配 。 为 书写 方便 , 下列 各式 略去 下角标 k ; 用下 角标 a 表示 辐射 传递 系数 所 表示 的 能量 传递 份额 中 被 吸收 的 部分 。 令 : η = 1 - ω 。 注意 : 散射 性 介质 是 介质 散射 , 界面 只 反射 , 不 散射 。 则 考虑 第 n + 1 次 吸收 和 散射 后 [ 10 ] : ( 8a ) ( 8b ) 5 计算结果 及 验证 在 外层空间 中 , 废热 从 液滴 ( 含 微粒 ) 介质 层中 的 散逸 只能靠 热辐射 方式 。 其 物理 模型 第一步 可简化 为 : 半透明 界面 下 一维 等温 吸收 、 发射 、 各向同性 散射 的 灰 介质 与 周围环境 的 辐射 换热 。 由于 介质 层 两则 界面 反射率 ρ = 0 , 在 此 情况 下 按 漫反射 或 按镜 反射 计算 均 可 。 则 无 因次 辐射 热流 为 : ( 9 ) 文 [ 4 ] 对 等温 灰 介质 , 并令 nm = 1 , 采用 了 积分 方程 的 数值 解 。 本文 在 计算 中 节点 数 ( 控制 体数 ) NM 取 : 20 / 单位 光学 厚度 。 计算结果 与 文 [ 4 ] 的 比较 见表 2 。 从表中 可以 看出 , 结果 非常 理想 。 表 2 半透明 界面 下 一维 等温 各向同性 散射 灰 介质 的 无 因次 辐射 热流 τ xo 散射 反照率 ω = 0.00 散射 反照率 ω = 0.30 散射 反照率 ω = 0.60 文 [ 4 ] 本文 计算结果 文 [ 4 ] 本文 计算结果 文 [ 4 ] 本文 计算结果 0.50 . 557NM = 10 0.5567910 . 449NM = 10 0.4492460 . 303NM = 10 0.30313710 . 781NM = 20 0.7806160 . 667NM = 20 0.6668720 . 490NM = 20 0.490198101 . 000NM = 200 0.999930 . 993NM = 200 0.9256080 . 808NM = 200 0.805340 τ xo 散射 反照率 ω = 0.80 散射 反照率 ω = 0.90 散射 反照率 ω = 0.95 文 [ 4 ] 本文 计算结果 文 [ 4 ] 本文 计算结果 文 [ 4 ] 本文 计算结果 0.50 . 172NM = 10 0.1724180 . 0926NM = 10 0.0925890 . 0481NM = 10 0.04807510 . 304NM = 20 0.3036280 . 173NM = 20 0.1725510 . 0926NM = 20 0.092624100 . 659NM = 200 0.6576290 . 518NM = 200 0.5182600 . 389NM = 200 0.389426 在 上例 中 , 如果 考虑 液滴 介质 层 的 冷却 过程 , 并 与 文 [ 5 ] 比较 , 用 其算例 : nm = 1 , 灰 介质 ; 定义 介质 层 的 发射率 = q ( τ xo , t ) / [ σ T4m ( t ) ] , 其中 Tm 为 介质 层 的 积分 平均温度 ; 收敛性 条件 为 : | { ( TNM / 2 - T1 ) / T1 } m + 1 - { ( TNM / 2 - T1 ) / T1 } m | ≤ EPS2 ( 10 ) ( 11 ) 本文 的 计算结果 与 文 [ 5 ] 的 比较 见表 3 。 表 3 半透明 界面 下 一维 含 各向同性 粒子 的 散射 性灰 介质 的 发射率 ( EPS0 = 3.0 E - 08 , EPS1 = 0.001 , EPS2 = 0.01 ) τ xo 散射 反照率 ω = 0.30 散射 反照率 ω = 0.60 散射 反照率 ω = 0.80 文 [ 5 ] 本文 计算结果 文 [ 5 ] 本文 计算结果 文 [ 5 ] 本文 计算结果 10.662 NM = 20 0.6622060 . 489NM = 10 0.4887350 . 304NM = 20 0.30335350 . 753NM = 100 0.7517080 . 696NM = 100 0.6954320 . 592NM = 100 0.592024140 . 437NM = 300 0.4365480 . 430NM = 300 0.4295250 . 414NM = 300 0.413525 τ xo 散射 反照率 ω = 0.90 散射 反照率 ω = 0.95 散射 反照率 ω = 0.98 文 [ 5 ] 本文 计算结果 文 [ 5 ] 本文 计算结果 文 [ 5 ] 本文 计算结果 10.173 NM = 20 0.1725080 . 093NM = 20 0.0926180 . 039NM = 20 0.03876450 . 456NM = 100 0.4563980 . 313NM = 100 0.3131190 . 161NM = 100 0.161366140 . 385NM = 300 0.3847260 . 338NM = 300 0.3377130 . 248NM = 300 0.2473216 结论 与 讨论 空间 辐射 散热器 是 在 低温 、 真空 、 无 重力 条件 下 运行 。 因此 在 地面 上 进行 实验 研究 , 模拟 太空 环境 是 非常 困难 的 , 特别 是 模拟 无 重力 下 的 射流 。 文献 [ 4 , 5 ] 在 NASA 的 资助 下 , 对 空间 辐射 散热器 液滴 层 的 辐射 换热 进行 了 数值 模拟 , 建立 了 合理 的 数学模型 。 本文 从米氏 电磁 散射 理论 出发 , 计算 了 含 液滴 介质 的 辐射 特性 ; 考察 了 各向同性 散射 时 的 能量 传递 份额 的 再 分配 , 导出 了 吸收 、 发射 、 各向同性 散射 介质 的 辐射 传递 系数 。 选用 文献 [ 4 , 5 ] 的 数学模型 , 计算 了 空间 辐射 散热器 液滴 层 瞬态 辐射 换热 , 经 与 文献 [ 4 , 5 ] 的 比较 表明 , 本文 所 导出 的 辐射 传递 系数 计算方法 正确 , 精度高 。 通过 计算机 数值 模拟 , 可 分析 空间 辐射 散热器 液滴 发生器 产生 的 液滴 粒子 大小 、 粒径 分布 函数 对 瞬态 辐射 换热 的 影响 , 减少 空间 辐射 散热器 设计 过程 中 的 实验 次数 。 在 已知 介质 复折射率 的 前提 下 , 也 可 对 采用 其它 工质 的 空间 辐射 散热器 进行 数值 模拟 。 * 国家 杰出青年 科学基金 ( 59725617 ) 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59706008 ) 资助 项目 作者 单位 : 哈尔滨工业大学 能源科学 与 工程学院 . 哈尔滨 . 150001 参考文献 1 TMattickA , HertzbergA . Liquiddropletradiatorsforheatrejectioninspace . JournalofEnergy , 1981 , 5 : 387 - 3932 PreslerAF , ColesCE , Diem - KirsopPS , WhiteKA . LiquiddropletradiatorprogramattheNASAlewisresearchcenter . ASMEpaper , 1986 , 86 - HT - 153 TaussigRT , MattickAT . Dropletrediatorsystemsforspacecraftthermalcontrol . JournalofSpacecraftRockets , 1986 , 23 : 10 - 174 SiegelR . Transientradiativecoolingofadroplet - filledlayer . JournalofHeatTransfer , 1987 , 109 ( 1 ) : 159 - 1645 SiegelR . Separationofvariablessolutionfornon - linearradiativecooling . Int . J . HeatMassTrans . , 1987 , 30 ( 5 ) : 959 - 9656 余其铮 , 马国强 , 刘晓彦 . Mie 散射 程序 的 改进 . 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报 , 1987 , ( 4 ) : 21 - 267 谈 和平 , 余其铮 , 阮立明 . 线性 辐射 反演 确定 液滴 粒径 的 分布 . 工程 热 物理学 报 , 1992 , 13 ( 3 ) : 314 - 3178 谈 和平 , 余其铮 , LallemandM . 高温 下 半透明 介质 内 辐射 与 导热 的 非 稳态 复合 换热 . 工程 热 物理学 报 , 1989 , 10 ( 3 ) : 295 - 3009 TanHP , LallemandM . Transientradiativeconductiveheattransferinflatglassessubmittedtotemperature , fluxandmixedboundaryconditions . Int . J . HeatMassTransfer , 1989 , 32 ( 5 ) : 795 - 81010 TanHP , RuanLM , XiaXL , YuQZ , TongTW . Transientcoupledradiativeandconductiveheattransferinanabsorbing , emittingandscatteringmedium . Int . J . HeatMassTransfer , 1999 , 42 ( 15 ) : 2967 - 2980 收稿 日期 : 1998 年 4 月 20 日修 回 日期 : 1998 年 10 月 19 日 __label__C11-Space 航空工程 与 维修 AVIATIONENGINEERING & MAINTENANCE1999 年 第 4 期 No.4 1999 飞机 工艺 装备 的 设计 与 制造 一直 是 飞机 生产 过程 中 的 瓶颈 环节 , 本文 从 设计 角度 出发 结合 当前 智能 CAD 技术 、 传统 CAD 技术 的 应用 特长 , 分析 了 实现 装配工 装 智能化 设计 要 解决 的 问题 、 方法 、 途径 。 飞机 装配 智能化 设计 的 应用 研究 DesignAutomationofAircraftAssemblingJigBasedonICAD 季鹏斌 韩秋实 郑 双林 郑国磊 在 飞机 生产 中 , 装配 工艺 装备 的 设计 、 制造 周期 在 整个 生产 准备 中 最长 , 因此 它 实际上 决定 了 整个 生产工艺 准备 周期 。 从 国内 各 飞机 制造厂 的 情况 来看 , 在 接受 新机 研制 或 改型 任务 时 , 工装 的 设计 与 制造 多 采用 厂际 分工协作 的 办法 , 通过 扩大 平行 工作面 来 缩短 生产 准备 周期 。 因此 , 如何 采用 、 发展 新 的 设计 技术 , 新 的 工艺 方法 来 提高 工装 设计 、 制造 的 快速反应 能力 , 缩短 生产 准备 周期 一直 是 飞机制造 工艺学 中 一个 重要 的 研究课题 。 80 年代 中期 , 结合 计算机辅助 设计 、 制造 一体化 技术 在 我国 飞机 制造业 的 推广应用 , 在 工装 设计 领域 里 , 展开 了 以 装配工 装 CAD / CAM 软件 ( FixCAD ) 为 代表 的 一系列 工装 设计 软件 的 研究 与 开发 , 对 提高 我国 工装 设计 自动化 水平 作 了 有益 的 探索 并 取得 了 一定 的 技术 积累 。 国家 进入 九五 规划 第一年 , 航空工业总公司 科学技术委员会 便 提出 了 工装 设计 智能化 的 预研 方向 , 旨在 更 大程度 上 提高 工装 设计 的 自动化 水平 。 国外 相关 的 研究 工作 早 在 70 年代 末期 , 前 苏联 便 开始 了 工装 设计 自动化 的 研究 。 这方面 的 工作 可 参见 莫斯科 航空 工艺 学院 飞行器 制造 工艺 教研室 提供 的 一份 研究 报告 。 报告 首先 引入 “ 功能 外形 ” ( Ф у н к ц и о н а л ъ н ы е к о н т у р ы ) 的 概念 , 即 飞机 结构件 上 那些 与 飞机 构造 的 各种 基准 表面 、 理论 外形 表面 相 重合 或 直接 相关 的 表面 , 如 骨架 外形 、 凸缘 分离 面 、 坐标 定位 孔 等 。 可以 说 , 飞机 生产 准备 的 各个环节 采用 种种 工艺 方法 , 首先 就是 要 保证 这些 形状 信息 在 制造 过程 中移形 的 准确性 , 在 结构 装配 过程 中 空间 位置 的 正确性 。 根据 “ 功能 外形 ” 在 生产 准备 各个环节 的 作用 , 前 苏联 学者 试图 找到 一种 定量化 的 描述 手段 , 来 建立 飞机制造 整个 生产 准备 工作 从 飞机 结构 工艺 分解 、 工装 协调 直至 工装 设计 各个环节 的 形式化 描述 , 以此 形成 他们 的 设计 自动化 理论 。 图 1 是 他们 为 生产 准备 工作 各个环节 建立 的 数学模型 及其 组织 结构 。 图中 椭圆 标记 的 模型 依次 对应 着 确定 飞机 部件 工艺 分离 面 的 划分 、 制定 工装 协调 图表 直至 工装 元件 构造 数据 的 选用 等 5 个 工装 设计 的 基本 环节 。 下面 简要 介绍 这些 模型 的 建立 与 功用 。 图 1 飞机 生产 准备 工作 的 模型 结构 ( 1 ) 装配 模型 : 根据 部件 中 结构 元件 的 连接 关系 、 “ 功能 外形 ” 的 分布 ( 每一 结构件 所 包含 的 “ 功能 外形 ” ) , 建立 飞机 部件 内 结构 元件 装配 关系 的 描述 , 并 采用 形式化 的 方法 实现 飞机 结构 工艺 分离 面 的 划分 , 形成 装配 图表 。 ( 2 ) 定位 模型 : 在 完成 组合 件 的 划分 后 , 接下来 的 工作 便是 从 装配 定位 的 角度 来 分析 、 确定 每一 组合 件 内 结构 元件 的 安装 、 定位 方法 。 定位 模型 就是 对 结构 元件 “ 功能 外形 ” 在 装配 过程 中 所有 可能 的 空间 位移 矢量 及 为 实现 其 空间 定位 所 需 来自 定位 元件 约束 矢量 的 描述 。 在 此基础 上 自动 生成 每 一个 结构 元件 的 定位 基准 和 定位 图表 。 ( 3 ) 工装 协调 模型 : 在 引入 “ 功能 外形 ” 的 概念 后 , 研究 装配工 装 之间 的 协调性 , 实际 就是 确定 每 一个 定位 元件 所 包含 “ 功能 外形 ” 的 移形 路线 。 协调 路线 的 设计 一般 要 受到 零件 的 构造 、 工艺 特点 和 生产 条件 以及 移形 过程 中 误差 控制 等 诸多 因素 的 制约 , 是 一项 经验性 非常 强 的 工作 。 苏联 学者 采用 图论 的 方法 来 完成 这一 工作 : 令 集合 R 表示 选用 的 协调系统 , ri ∈ R 是 协调系统 中 的 元素 如模线 、 样板 、 标准 样件 等 。 每一 ri 都 含有 确定 数量 的 “ 功能 外形 ” , 用 集合 F ( ri ) 表示 。 若 F ( rj ) ∩ F ( ri ) ≠ Φ , 则 表明 rj 从 ri 移形 是 可能 的 , 即 rj 与 ri 之间 存在 协调 路径 。 根据 这一 条件 用图 G = ( R , U ) 表示 协调系统 中 所有 可能 的 协调 路径 。 其中 边集 U 表示 协调 路径 的 集合 。 若 “ 功能 外形 ” Fk ∈ F ( ri ) 且 Fk ∈ F ( rj ) , 则 表明 rj 可 从 ri 移制 Fk 。 于是 , 根据 这一 条件 从图 G 中 摘取 子图 Gk = ( R , Uk ) 来 表示 “ 功能 外形 ” Fk 的 协调 路线 。 具体 应用 时边 ukij 可 表示 rj 从 ri 移制 Fk 时 的 误差 转换 、 工时费 用 等 , 在 考虑 误差 控制 以及 经济性 的 前提 下 , 使用 图论 的 方法 来 选择 合理 的 协调 路线 。 ( 4 ) 工装 组织 模型 : 就是 对 工装 空间结构 形式 的 描述 。 在 前 苏联 的 飞机 工厂 中 广泛 使用 标准化 、 系列化 的 底座 、 骨架 元件 ( 立柱 、 支臂 、 梁等 ) 来 拼装 骨架 结构 。 上述 报告 使用 分类 编码 来 表示 骨架 纵梁 相对 于 组合 件 轮廓 的 布置 状态 、 骨架 元件 的 空间 组合 形式 。 模型 的 内容 可 视为 装配工 装 的 概念设计 , 可 作为 工装 图纸 设计阶段 的 输入 数据 。 ( 5 ) 构造 分析模型 : 首先 用 一组 确定 的 构造 特性 数据 ( 如 几何 尺寸 等 ) 来 描述 工装 元件 的 基本 构造 , 然后 根据 设计 经验 为 工装 元件 建立 各种 数学 、 力学 模型 。 在 图纸 设计阶段 时 , 用来 指导 对 工装 元件 各种 构造 特性 数据 的 选用 。 总之 , 在 上述 报告 中 , 前 苏联 学者 将 工装 设计 纳入 到 飞机 生产 准备 工作 的 各个环节 中来 考察 , 研究 它 的 自动化 设计 问题 。 这一 思路 无疑 是 正确 和 值得 借鉴 的 。 与 飞机 生产 准备 各 环节 的 丰富 内容 相比 , 报告 给出 的 模型 显得 过于 单薄 和 空泛 , 实用性 较差 。 从 这些 模型 的 应用 情况 来看 , 主要 着重于 工装 设计 前期 准备 工作 的 自动化 研究 , 而 如何 利用计算机 具体 实现 一项 工装 从 零组件 设计 到 总图 设计 的 自动化 , 则 是 工装 设计 智能化 的 又 一 重要 内容 。 单从 几何 建模 角度看 , 工装 设计 仍属 一般 机械 产品设计 范畴 , 与 其他 各类 机械 产品设计 有 诸多 共同点 , 装配工 装 智能化 设计 的 研究 也 应该 从 其他 各类 机械 产品 智能 CAD 系统 的 研制 中 取得 参照 和 借鉴 。 自 1983 年 D . C . Brown 最早 提出 关于 AI 在 机械设计 中 应用 的 研究 论文 发表 以来 , 大量 文献 报告 了 机械设计 专家系统 在 机械设计 各个领域 中 的 研究 与 应用 成果 。 总的来说 , 国外 的 研究 工作 较 多 地 注重 从 对 设计 过程 的 形式化 理论 研究 出发 , 探求 设计 的 共同 规律 , 寻找 能 形式化 反映 设计 过程 的 模式 或 程式 , 并 将 此 作为 构造 专家系统 的 模式 。 所 解决 的 设计 问题 具有 结构 稳定 和 规范化 的 特点 。 结构 稳定 是 指 设计 的 基本 参量 是 什么 、 有 多少 没有 疑问 , 而 问题 的 规范化 是 指 对于 每一 参量 的 解 都 有 确定 的 解决办法 。 国内 的 研究 工作 多 致力于 具体 产品 对象 设计 专家系统 的 开发 , 在 解决 零部件 的 方案设计 方面 , 先后 有 三角 胶带 、 链传动 、 弹簧 、 轴承 ( 轴系 ) 设计 , 减速器 、 齿轮箱 设计 的 专家系统 。 在 解决 整机 方案设计 方面 , 先后 有 三 系列 工业 汽轮机 、 轮式 装载机 、 模块化 仪表 车床 、 液压 挖掘机 等 总体方案 设计 专家系统 。 这些 系统 的 开发 , 基本上 代表 了 国内 在 机械设计 领域 里 智能 CAD 技术 的 研究 与 应用 水平 。 这些 产品 对象 大多 具有 较长 的 工业化 历史 , 有 较 高 的 标准化 水平 和 成熟 的 行业 规范 。 产品 总成 具有 典型化 、 模块化 、 系列化 的 特点 , 产品 的 设计 过程 已 具备 明显 地 程式化 甚至 是 算法 化 的 特征 , 由 对 设计 本质 的 探讨 而 产生 的 各种 形式化 理论 能够 较 好地解决 这 类产品 的 方案设计 。 装配工 装 的 设计 形态 分析 及其 智能化 设计 策略 飞机 装配工 装是 为 满足 飞机 结构件 的 装配 定位 要求 而 设计 的 , 按 其 所 定位 的 产品 对象 来 区分 , 装配工 装 一般 可 分为 机翼 、 机身 、 壁板 夹具 等 多种类型 。 因此 与 前文 所述 专家系统 所 处理 的 产品设计 相比 , 装配工 装 的 设计 任务 是 解决 多个 品种 类型 、 多个 系列 的 设计 问题 。 从 工装 元件 的 具体 设计 过程 来看 , 在 航空工业 中 , 装配工 装 的 设计 被 列为 非标准 工装 , 除 少量 标准件 的 应用 具有 系列化 和 规范化 的 特点 外 , 其他 定位 零组件 的 设计 空间 非常 大 ; 从 工装 结构 的 组成 上 看 , 工装 结构 的 元件 组成 取决于 它 所 定位 的 飞机 产品 的 结构 组成 与 装配 连接 工艺 要求 。 即使 对 同一 类型 工装 在 同一 飞机 型号 系列 下 , 工装 的 结构 组成 仍然 不会 完全相同 。 总体 上 说 , 装配工 装 的 设计 问题 不 具备 结构 稳定 和 规范化 的 特点 。 而 要 利用 现有 的 智能化 设计 技术 就 必须 使得 设计 工作 向 这方面 演进 。 一项 装配工 装 不论 复杂程度 如何 , 它 的 组成 元件 无非 是 以下 几种 类型 : 骨架 、 型材 定位 件 、 接头 定位 件 、 孔 定位 件 、 凸缘 定位 件 、 外形 定位 件 等 。 按照 设计 形态 分析 的 观点 , 又 将 它们 分为 : ( 1 ) 本身 具有 或 经过 工程 简化 后 具备 结构 稳定 和 规范化 的 定位 元件 。 我国 飞机 制造业 几十年 的 发展 逐渐 形成 了 一些 规范化 、 系列化 的 型 架 元件 ( 不 包括 型 架 标准件 ) , 如 外形 定位 件 卡板 , 以卡板 的 结构 形式 、 截面 形式 、 工作 表面 、 端头 形式 作为 卡板 设计 的 基本 参量 , 它们 的 各种 组合 基本上 涵盖 了 实际 应用 中 的 各种 形式 。 ( 2 ) 含有 规范化 设计 部分 的 定位 件 。 如果 从总体上 分析 某 一类 定位 件 不 具备 结构 稳定 和 规范化 的 特征 , 那么 就 进一步 来 分析 它 是否 具有 可 规范化 设计 的 部分 。 一项 定位 按照 各 组成部分 的 功用 可 被 分解成 两 部分 : 一是 转接 部分 , 二是 定位 部分 。 转接 部分 的 功用 是 确保 定位 件 本体 在 型 架上 的 定位 、 生根 , 设计 时要 考虑 避免 与 其他 定位 件 、 结构件 发生 干涉 以及 是否 留有 足够 的 铆接 通路 等 多种 不 确定 因素 , 加之 飞机 结构 布局 紧凑 、 空间 狭窄 , 使得 这 一部分 的 设计 往往 奇形怪状 , 不 具备 规范化 设计 特点 。 定位 部分 又 俗称 定位 头 , 是 指 包含 结构 元件 表面 的 部分 , 这 一部分 的 结构 形式 一般 只 取决于 结构件 定位 局部 的 切面 外形 , 受 其他 因素 影响 小 , 经过 形态 分析 和 工程 简化 一般 都 可 化为 结构 稳定 和 规范化 设计 问题 , 像 型材 定位 件 、 凸缘 定位 件 、 孔 定位 件 等 皆 属 此类 。 这样 , 一个 定位 件 的 设计 任务 被 分解成 规范 和 非 规范 两 部分 , 对 规范 的 设计 部分 像 前面 那样 采用 知识 工程技术 , 交由 系统 来 自动 完成 它 的 设计 , 而 非 规范 的 设计 部分 由 设计师 交互 设计 完成 。 ( 3 ) 基本 结构 可 规范化 的 定位 件 。 产品 对象 的 结构 稳定 和 规范化 是 相互 联系 的 两个 方面 , 基本 设计 参量 只有 在 具有 确定 的 解决 形式 下 才 有 意义 。 对于 一个 熟悉 的 设计 问题 , 找出 决定 该 设计 的 基本 参量 并 不 困难 , 拿 骨架 设计 来说 , 可以 找出 诸如 飞机 外形 、 单梁 、 双梁 等 作为 其 基本 设计 参量 , 但 无论如何 选择 , 其 基本 参量 的 解 在 几何 上 无法 给出 准确 的 表示 形式 , 因此 , 骨架 设计 没有 确定 的 基本 参量 , 在 本文 的 思想 下 属于 非 结构 稳定 问题 。 继续 分析 其 空间结构 , 发现 对于 大部分 型 架 骨架 , 虽然 从总体上 不能 按照 某种 规律 给出 准确 的 结构 形式 , 但 其 基本 结构 是 可以 确定 下来 的 , 如 矩形 结构 、 梯形 结构 、 框形 结构 等 。 因此 骨架 设计 可以 认为 是 基本 结构 可 规范化 的 设计 问题 。 虽然 骨架 的 基本 结构 不能 代表 完整 的 骨架 , 但 对 这 一部分 实现 自动化 设计 , 可 使得 设计师 在 工装 设计 之初 , 就 面对 一个 已经 存在 的 骨架 基本 结构 模型 , 那么 在 此基础 上 , 对 骨架 元件 或增 、 或 减 、 或作 其他 的 编辑 修改 则 都 是 很 方便 的 事 。 CAD 技术 在 产品 建模 阶段 的 主要 难点 是 初始 设计 , 对 骨架 基本 结构 实现 自动化 设计 正是 解决 这一 问题 。 结论 以上 分析 了 装配工 装 设计 从 零组件 设计 到 工装 总成 各个 阶段 的 设计 形态 , 指出 可 实现 自动化 设计 的 对象 和 内容 , 在 装配工 装 智能化 设计 的 研究 前提 下 , 应该 建立 实现 它们 自动化 设计 的 方法 、 手段 。 总之 , 本文 在 提高 装配工 装 智能化 、 自动化 水平 这一 选题 上 采取 以下 策略 : 通过 分析 各种类型 装配工 装 设计 过程 中 具有 共性 的 部分 , 依据 工程 经验 来 提炼 甚至 是 设定 具有 规范化 、 典型化 的 设计 内容 , 借助于 知识 工程技术 来 自动 完成 它们 的 设计 ; 通过 提高 交互技术 的 智能化 水平 并 依靠 交互 的 方法 , 来 完成 工装 设计 中 那些 不易 规范化 的 或 主要 依赖 设计 人员 创造性 思维 劳动 才能 解决 的 设计 内容 。 作者 单位 : ( 李鹏 斌 、 韩秋实 ) 北京 机械 工业 学院 ( 郑 双林 ) 成都飞机工业公司 ( 郑国磊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__label__C11-Space 航空工程 与 维修 AVIATIONENGINEERING & MAINTENANCE1999 年 第 4 期 No.4 1999 双发 延程 运行 ( ETOPS ) 已 成功 地 在 商业 飞机 上 实施 了 十几年 , 今后 十年 里 , 双发 延程 运行 可能 会 从 目前 的 主要 市场 的 北大西洋 市场 扩展 到北 太平洋 市场 。 ETOPS 进军 北 太平洋 市场 ETOPSEnterstheNorthPacificMarket 陈 文理 近 十几年来 , 世界 各 航空公司 已 成功 地 在 商业 飞机 上 实施 了 双发 延程 运行 ( ETOPS ) , 其 主要 市场 是 在 北大西洋 。 近年来 , 美国 和 亚洲 的 一些 航空公司 对 双发 喷气机 投入 北 太平洋 市场 运营 的 兴趣 与日俱增 , 有些 公司 还 计划 引进 波音 777 飞机 飞北 太平洋 航线 。 随着 国家 之间 航空运输 协议 的 变更 、 开放 天空 政策 的 蔓延 以及 经济 有效 的 双发 喷气机 的 出现 , 北美 和 亚洲 城市 之间 点到点 的 运输量 在 加大 。 在 未来 的 十年 里 , 这些 变化 还 可能 促进 双发 延程 运行 在 北 太平洋 市场 扩展 , 达到 其 目前 在 北大西洋 市场 的 水平 。 实践证明 , 按 双发 延程 运行 规则 飞行 是 安全 的 , 成功率 很 高 。 双发 延程 运行 允许 双发 飞机 离开 航路 上 一 备降 机场 飞行 180 分钟 。 目前 , 双发 延程 运行 已 成功 地 运用 在 所有 大型 商用 飞机 上 , 如 波音 737 、 757 、 767 、 777 和 MD - 80 飞机 。 最 广泛 地 运用 于 双发 延程 运行 的 飞机 是 波音 767 , 全球 的 波音 767 机队 刚刚 完成 第一 百万 次 双发 延程 飞行 。 全球 的 波音 双发 喷气机 每天 大约 完成 双发 延程 飞行 600 次 , 每月 18000 多次 , 自 1985 年 以来 已 完成 双发 延程 飞行 近 125 万次 。 航空公司 、 管理局 和 飞机 制造商 已 进行 合作 使 飞机 空中 停车 率 低于 管理局 规定 的 指标 。 此外 , 波音公司 不仅 保持 了 与 推进 系统 相关 的 出色 的 双发 延程 运行 安全 记录 , 而且 改善 了 与 双发 延程 运行 类 设计 和 运营 批准 相关 的 程序 。 有些 航空公司 对 三发 和 四发 机队 运用 了 双发 延程 运行 程序 , 在 整体 可靠性 方面 取得 了 显著 的 提高 。 双发 延程 运行 在 北大西洋 市场 的 发展 历程 自 1985 年 起 , 北美 与 欧洲 之间 的 双发 延程 飞行 急剧 增长 , 但 当时 并 没有 用 双发 飞机 越 北大西洋 飞行 。 到 1990 年 , 美国 的 航空公司 开始 用 双发 飞机 越 北大西洋 航线 飞行 。 这一 巨大变化 不仅 是 由于 双发 喷气机 能 按 要求 的 载客 有效 地飞 完所 需 的 航程 , 而且 由于 双发 延程 运行 的 理念 被 批准 , 允许 航空公司 用 双发 喷气机 沿 最佳 航线 飞越 北大西洋 。 飞机 双发 远程 飞行 能力 影响 着 航空公司 的 经营策略 以及 它们 提供 的 服务 种类 。 20 世纪 70 年代 , 航空公司 对飞 美国 与 欧洲 之间 远程 航线 的 飞机 没有 多少 选择 。 80 年代 初期 , 能飞 远程 航线 的 经济 有效 的 双发 喷气 飞机 , 如 波音 757 和 767 飞机 进入 北大西洋 市场 。 随着 1985 年 双发 延伸 航程 运行 的 出现 , 各 航空公司 可以 用 双发 喷气机 有效 地越 北大西洋 飞行 。 通过 减少 远程 飞机 的 座位数 , 增加 通航 城市 间 的 航班 , 航空公司 给 旅客 提供 了 更 多 的 选择 。 此外 , 航空公司 还 着手 开辟 欧洲 与 北美 城市 间 的 新 航线 。 双发 延程 使 新一代 飞机 能够 利用 其 航程 飞行 能力 重塑 北大西洋 市场 。 双发 延程 运行 在 北 太平洋 市场 的 发展潜力 1998 年 9 月 , 美国 和 日本 签订 一项 双边协议 , 同意 两国间 的 航班 数在 1997 年 8 月 商定 的 基础 上 增加 50 % 。 美国 与 文莱 、 马来西亚 、 新西兰 、 新加坡 、 韩国 和 泰国 已达成 开放 天空 协议 , 允许 协议 国 的 航空公司 在 每个 国家 的 任何 两 城市 间 自由 通航 。 宽松 的 通航 环境 以及 取消 太平洋地区 国家 间 航班 数 的 限制 可能 会 使 航空公司 引进 载客量 较 小 的 飞机 , 增加 现有 通航 城市 间 的 航班 频率 , 并 开辟 新 的 城市 间 航线 。 波音 767 和 777 飞机 的 双发 远程 能力 使 航空公司 有 机会 将 适用 的 飞机 投放 北 太平洋 市场 以 满足 市场需求 。 目前 , 北美 和 亚洲 的 一些 航空公司 , 如 加拿大航空公司 、 韩亚 航空公司 、 加拿大 国际航空公司 、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以及 联合 包裹 运输 公司 , 正 将 双发 喷气 飞机 用于 北 太平洋地区 的 双发 延程 运行 航线 上 。 航路 上 备降 机场 的 可用性 制定 双发 延程 运行 计划 要求 航空公司 在 航路 上 选择 备降 机场 。 根据 美国联邦 航空局 关于 双发 延程 运行 的 咨询 通告 120 - 42A 规定 : “ 这些 航路 上 适用 的 备降 机场 与 目的地 备降 机场 不同 , 通常 只 在 发动机 失效 或 飞机 主要 系统 不 工作 的 情况 下 使用 。 ” 波音公司 的 统计数据 表明 , 在 双发 延程 飞行 过程 中 , 飞机 因 发动机 失效 而 改航 飞往 航路 上 的 备降 机场 的 平均 机率 是 七 万分之一 。 尽管 航路 上 的 备降 机场 对 双发 喷气 飞机 来说 十分 关键 , 但是 这些 机场 对于 不论是 几发 飞机 远程 飞行 的 安全 都 是 至关重要 的 。 航路 上 必须 有 足够 多 的 备降 机场 , 以备 飞机 在 货舱 着火 、 失压 、 燃油 渗漏 、 旅客 生病 , 或 严重 颠簸 等 紧急情况 下作 非 计划性 着陆 。 波音 数据 表明 , 波音 747 和 DC - 10 飞机 曾 改航 飞往 太平洋 中 的 岛屿 , 如 埃达克 、 中途岛 、 SHEMYA 和 威克岛 。 改航 原因 有 急救 旅客 或 机组 成员 , 意外 逆风 飞行 飞机 需 添加 燃油 。 有 一次 波音 747 飞机 改飞 威克岛 是因为 一台 发动机 火警 喇叭 响 。 双发 延程 运行 规则 要求 航空公司 确保 航路 上 备降 机场 的 可用性 , 然而 全世界 收集 到 的 广泛 数据 ( 见图 1 ) 表明 , 四发 飞机 在 飞行 中 遇到 发动机 故障 时 同样 需要 改航到 备降 机场 。 确保 航路 上 备降 机场 的 可用性 是 安全 操纵 飞机 的 合理 措施 。 图 1 因 发动机 故障 导致 返航 和 改航 次数 北 太平洋地区 有 几个 航路 备降 机场 , 这些 机场 具备 满足 双发 延程 飞行 计划 要求 的 空中 交通管制 、 进近 导航 设施 、 紧急措施 、 跑道 承载能力 和 长度 以及 天气报告 。 波音 数据 显示 : 这些 机场 中 大部分 能够 满足 波音 777 等 多种 飞机 双发 延程 飞行 的 要求 。 基于 机体 / 发动机 组合 类型 和 双发 延程 运行 的 单发 速度 , 仅 将 航路 上 美国 的 安克雷奇 、 阿拉斯加 和 日本 的 钏 路 作为 备降 机场 就 可以 在 美日 之间 作 180 分钟 的 双发 延程 飞行 。 然而 对 某些 机体 / 发动机 组合 和 选定 的 单发 速度 的 飞机 来说 要作 180 分钟 的 双发 延程 飞行 , 可能 需要 在 安克雷奇 和钏路 之间 再建 一个 备降 机场 或 多 提供 一条 航线 。 在 签派 双发 延程 飞行 之前 , 航空公司 必须 保证 其 选择 的 备降 机场 的 天气 实况 达到 双发 延程 飞行 的 最低 天气 标准 ( 一定 的 云底 高度 和 最低 能见度 ) 。 波音 对 俄罗斯 的 马加丹 , PETROPAVLOVSK 和 阿拉斯加 的 几个 备降 机场 1985 年 至 1994 年 的 天气 资料 进行 了 研究 , 研究 结果表明 , 机场 同时 关闭 的 可能性 几乎 为 零 。 也就是说 , 安克雷奇 和钏路 之间 至少 有 一个 机场 总是 可用 的 。 其他 一些 可 用于 双发 延程 飞行 的 机场 位于 北 太平洋 中部 , 如 关岛 、 马绍尔 、 中途岛 、 塞班岛 和 威克岛 。 数据 表明 , 在 可预见性 的 未来 , 这些 机场 会 成为 航路 备降 机场 , 用于 北 太平洋 北部 和 中部 的 越洋 飞行 。 如果 FAA 和 JAA 批准 将 现行 延程 飞行 规则 的 180 分钟 延长 15 % , 航空公司 及其 机长 实施 起来 就 会 有 更 大 的 灵活 。 作者 单位 : 海南 航空 股份 有限公司 __label__C11-Space 航空工程 与 维修 AVIATIONENGINEERING & MAINTENANCE1999 年 第 4 期 No.4 1999 飞机 上 的 雷达 罩 是 容易 受 损坏 的 部位 , 因此 弄清 雷达 罩 的 结构 、 损伤 种类 , 掌握 其 检查 、 修理 、 维护 和 喷漆 技术 对 维修 人员 非常 重要 。 波音 737 雷达 罩 的 结构 损伤 及 修理 Boeing737Radome ' sStructureDamageandRepair 李 多聚 谢志国 郑翔 为了 符合 飞机 的 空气 动力 的 需要 和 保持 飞机 整个 外形 的 美观 , 同时 保护 雷达 的 天线 , 需要 安装 雷达 天线罩 。 这 就 要求 雷达 天线罩 不但 要 保护 雷达 天线 , 同时 还要 保证 雷达 发射 接收 的 全部 电性能 要求 , 也 就是 尽量减少 雷达 发射功率 的 衰减 。 B737 飞机 电性能 要求 是 透波率 平均 为 84 % , 最小 要 达到 78 % 。 下面 分别 介绍 B737 的 雷达 罩 的 结构 , 损伤 及其 修理 。 雷达 罩 的 结构 雷达 天线罩 采用 蜂窝 夹层 结构 , 其 前端 采用 柔性 蜂窝 材料 , 后部 加强 结构 为 六角 蜂窝 材料 。 里外 蒙皮 通常 采用 E 玻璃 或 环氧树脂 的 复合材料 。 为了 保持 外观 的 流线型 和 美观 , 一般 在 雷达 罩 的 外 蒙皮 上 根据 需要 涂上一层 专用 的 腻子 , 并 使 腻子 的 厚度 尽量 薄 , 以 保证 雷达 波 的 传输 效率 。 在 外层 分别 涂上一层 防静电 漆 和 装饰 漆 , 最后 在 雷达 罩 的 正前方 蒙 上 一层 防雨 蚀 膜 。 为了 防止 雷电 对 雷达 天线罩 的 损坏 , 在 雷达 罩 上 安装 6 根 实心 式 防雷击 条 , 从而 使 防雷击 条 与 防静电 涂层 形成 完整 的 防静电 体系 。 雷达 罩 的 损伤 由于 雷达 罩 装 在 飞机 的 前端 , 所以 成为 最 容易 受到 损伤 的 部位 。 造成 雷达 罩 的 损伤 以致 影响 雷达 性能 的 有 下列 几个 原因 。 ( 1 ) 雨蚀 : 飞机 在 高空 飞行 时 通常 伴随 着 冰 、 雨 的 袭击 , 高速 的 雨滴 冲刷 将 严重 浸蚀 着 防雨 蚀 系统 , 日积月累 , 水分 便 浸入 雷达 罩 的 内部结构 , 引起 雷达 波 的 畸变 ; 同时 水分 在 雷达 罩 内部 会因 结冰 而 膨胀 , 致使 雷达 罩 内部 的 复合材料 积水 面积 增大 , 结构 脱层 、 脱胶 , 严重 降低 雷达 罩 的 透波率 , 影响 雷达 的 性能 。 在 未 喷漆 的 雷达 罩 上 , 可以 看到 进水 的 部位 发黑 。 ( 2 ) 冲击 损伤 : 由于 大 的 冰雹 、 鸟击 等 因素 和 在 日常 维护 中 的 车辆 、 梯子 等 地面 设备 与 雷达 罩 发生 碰撞 , 导致 雷达 罩 的 硬性 损伤 , 有时 即使 很 轻微 的 碰撞 也 可能 导致 肉眼 看不清 的 内部结构 的 损伤 , 使 雷达 罩 出现 分层 、 脱胶 等 现象 。 ( 3 ) 雷击 损伤 : B737 的 防雷击 条 最大 能够 承受 20 万 VA 的 雷击 。 在 恶劣 的 气象条件 下 , 当 雷达 罩 遭受 了 更 大 的 雷电 冲击 , 电流 来不及 传导 出去 , 就 会 在 雷达 罩 的 内部 迅速 膨胀 , 造成 雷达 罩 结构 脱层 、 脱胶 、 甚至 起泡 。 雷电 也 会 偶尔 击中 罩 上 没有 安装 防雷击 条 的 部位 。 ( 4 ) 静电 烧蚀 : 飞机 在 高速 运动 中 与 干燥 的 空气 相 摩擦 , 会 产生 大量 的 电荷 , 当 电荷 积累 到 一定 程度 时 , 就 会 发生 静电 放电 , 烧蚀 雷达 罩 的 表面 。 静电 烧蚀 经常 表现 在 雷达 罩 周围 有 黑色 的 斑点 。 静电 烧蚀 通常 不会 立即 引起 结构 的 损伤 , 但 时间 久 了 , 也 会 浸蚀 雷达 罩 的 结构 。 雷达 罩 的 检查 由于 雷达 罩 是 由 复合材料 构成 , 这 就 决定 了 其 虽 牢固 但 比较 脆 的 弱点 , 因此 在 日常 维护 中 , 应 按 如下 方面 进行 检查 。 南方航空公司 B737 飞机 雷达 罩 ( 1 ) 目视 检查 : 视检 是 雷达 罩 乃至 整个 复合材料 检测 中 最 经济 和 最 简单 的 方法 , 检查 时要 仔细观察 雷达 罩 的 表面 是否 存在 不规则 的 现象 , 包括 烧蚀 的 痕迹 、 是否 有 撞伤 ( 冲击 损伤 ) 、 分层 、 脱胶 、 裂缝 、 雷击 损伤 、 静电 烧蚀 和 雨蚀 剥层 等 。 如果 机组 报告 可能 遭受 了 雷击 , 应对 雷达 罩 进行 更加 细致 的 检查 。 例如 , 长城 航空公司 一架 波音 飞机 的 雷达 罩 遭受 雷击 后 , 表面 只有 一个 针眼 大 的 小孔 , 可是 经过 高压 空气 冲击 后 , 雷达 罩 内壁 却 有 半个 篮球 大 的 蒙皮 鼓起 。 由于 防雨 蚀 膜 粘 在 雷达 罩 的 前部 , 日常 所受 的 冲击 也 最大 , 按照 规定 , 当 防雨 蚀 膜 出现 边皱 、 翘起 、 裂纹 时应 重新 铺设 防雨 蚀 膜 。 ( 2 ) 敲击 检查 : 如果 雷达 罩 中 有 分层 、 进水 , 通过 目视 是 检查 不 出来 的 , 这时 可 拿 一枚 硬币 敲击 怀疑 有 分层 处 的 周围 , 敲击 时要 仔细 聆听 声音 的 改变 , 如果 复合材料 内部 有 裂缝 、 脱层 、 脱胶 和 水分 , 都 将 引起 声音 异常 。 如果 有 尖 和 硬 的 脆声 , 则 表面 没有 分层 ; 如果 敲击 的 声音 变得 混钝 , 就 表明 有 分层 、 脱胶 或 有 水分 等 。 不过 , 要 注意 在 敲击 之前 首先 要 弄清 此 部位 是否 经过 改装 、 修理 等 , 因 重新 改装 、 修理 过 的 地方 也 会 发生 钝音 。 ( 3 ) 仪器 检查 : 在 实际 工作 中 , 由于 手工操作 存在 着 一定 的 误差 , 因此 一些 公司 生产 了 相关 的 工具 。 空中客车公司 推出 一种 敲击 试验 工具 ( P / N98A57103013 ) 。 日本 三菱公司 最近 也 生产 出 一种 称为 “ 啄木鸟 ” 的 电动 扣击 设备 ( P / NWP - 632 ) 。 此 设备 与 计算机 相联接 , 在 扣击 时 可 记录 反射 声波 的 强度 和 频率 , 检查 内部 蜂窝 的 状况 。 这种 方法 科学 、 可靠 , 且 不受 周围 环境噪声 的 影响 。 美国 生产 的 一种 用于 检查 雷达 罩 进水 的 高频 探测仪 , ( P / NA8 - AF ) 其 原理 是 用 探头 测量 在 无线电 频率 下 复合材料 的 介 电功率 的 损失 , 电波 深度 约 为 2.5 英寸 。 应 注意 在 3 英寸 以内 的 水分 。 金属 ( 例如 铝 ) 紧固件 将 导致 读数 的 增加 , 因此 在 测量 雷达 罩 水分 时 , 最好 先取 下测 湿区 的 金属 部件 。 另外 还有 一种 德国 生产 的 高频 探测仪 ( P / NHenn - kennMI - 2000 ) , 其 原理 大致相同 , 只不过 体积 略 小 , 使用 更 方便 一些 。 雷达 罩 的 修理 和 保养 在 日常 维护 中 , 如果 发现 雷达 罩 损坏 或 出现 不 正常 的 现象 时 , 要 根据 具体情况 对 雷达 罩 进行 修补 。 雷达 罩 的 修理 可 分为 四大 类 : 浸水 修理 、 单侧 面板 的 修理 、 单侧 面板 和 蜂窝 夹心 的 修理 、 双 侧面 板 和 蜂窝 夹心 的 修理 。 不同 的 修理 类型 有 基本相同 的 修理 过程 , 只是 在 浸水 修理 时 , 应 首先 除去 水分 ; 如果 是 单侧 面板 修理 , 注意 不要 破坏 未 受损 的 蜂窝 夹 芯 ; 而 双 侧面 板 的 修理 应 首先 做 一个 模具 、 垫衬 其中 一面 。 下面 以 单侧 面板 和 蜂窝 夹 芯 的 修理 为例 , 简单 介绍 雷达 罩 的 修理 过程 。 ( 1 ) 清除 : 首先 大致 画出 损伤 区域 的 范围 , 用 刮刀 或 180 粒 以上 的 砂纸 打磨 掉 漆层 , 接着 根据 损伤 情况 , 用 适当 的 模型 画出 圆形 或 椭圆形 的 轮 廊 ( 注意 要 盖住 所有 损伤 区域 ) , 然后 按照 原有 面板 的 层数 用 180 粒 以上 砂布 或 梯次 打磨 钻 做 梯次 打磨 , 再用 型号 为 GM1AT87B02 - 320 的 打磨 钻 清除 掉 损坏 的 蜂窝 夹 芯 ( 参见 SRM51 - 10 - 02 ) , 最后 用 240 粒 或 更 细 的 砂布 打磨 内侧 表面 , 用 吸尘器 吸 出 粉尘 , 用 浸过 甲基 异丁烷 酮 或 丙酮 的 软布 清洁 打磨 区域 。 ( 2 ) 修补 蜂窝 : 切取 一块 与 去除 的 夹 芯 相同 周长 的 蜂窝 夹 芯 ( 夹 芯 材料 应 一致 ) , 并 将 芯块 切成 厚度 稍高于 原来 面板 的 外侧 表面 , 使用 BMS5 - 28TYPE15 ~ 20 罐装 粘合剂 , 将 它 涂 在 所要 修补 的 蜂窝 芯孔 壁上 , 按照 原有 蜂窝 夹 芯 的 缎带 方向 , 把 修补 芯块 小心 放入 芯孔 中 。 ( 3 ) 固化 : 为了 保证 固化 的 质量 和 缩短 固化 时间 , 应 采用 抽 真空 和 加温 的 办法 。 先 铺上 一层 干 的 可 剥离 层 或 玻璃纤维 布 , 接着 是 固体 分 隔膜 , 最后 铺 一层 玻璃纤维 布 ( 型号 为 BMS9 - 3TYPED ) 作为 透气 层 , 将 真空计 和 真空管 座 放置 好 , 并 在 铺层 四周 使用 密封材料 将 真空 膜 密封 好 , 把 真空管 和 真空计 接 在 它们 的 底座 上 。 抽 真空 时 , 要求 最小 真空度 达到 22 英寸 汞柱 , 如果 真空 膜 为 密封 , 则 保持 5 分钟 后 , 真空度 下降 小于 5 英寸 汞柱 。 固化 可以 采用 热电偶 或 使用 烘炉 , 如果 温度 在 250 ( 121 ℃ ) , 固化 需 5 小时 , 若 在 室温 下 需长 达 7 天 。 当芯块 固化 后 , 需用 240 粒 或 更 细 的 砂纸 将 蜂窝 芯块 与 周围 面板 打磨 平 , 并 处理 干净 。 ( 4 ) 修补 面板 : 在 修补 时 , 表面 铺设 玻璃纤维 布 , 可 采用 干法 或 湿法 两种 方法 进行 。 实践证明 干法 修补 的 效果 要 好 一些 。 干法 修补 : 用 型号 为 BMS8 - 79STYLE1581 或 7781 的 玻璃纤维 织物 作 修理铺 层 , 根据 芯孔 大小 剪出 与 原 玻璃纤维 表面层 数 相同 的 梯次 铺层 。 按照 原 玻璃纤维 的 缎带 方向 , 以 45 度相 重叠 , 并 以 圆锥形 的 方法 由小到大 向上 铺设 , 然后 采用 抽 真空 和 加温 的 办法 使 其 尽快 固化 。 湿法 修补 : 用 型号 为 BMS9 - 3TYPEH - 2 或 H - 3 玻璃纤维 织物 , 并用 BMS8 - 301 树脂 浸透 BMS9 - 3 修理铺 层 ( 自己 制作 ) 。 以下 施工 与 干法 相同 。 固化 后 , 雷达 罩 即可 喷漆 。 若 修补 的 损伤 直径 超过 4 英寸 , 应对 雷达 罩 进行 电性能 测试 , 检查 其透波 的 衰减 情况 。 雷达 罩 的 喷漆 雷达 罩 的 喷漆 要 严格 按照 AMM53 - 52 - 00 要求 进行 。 由于 雷达 罩 电性能 的 好坏 , 直接 关系 到 雷达 系统 的 正常 工作 , 因此 雷达 罩 的 喷漆 质量 就 显得 尤为重要 。 以下 是 南航 B737 的 喷漆 过程 。 ( 1 ) 防静电 涂层 要 采用 的 电阻 为 1M Ω ~ 100M Ω , 型号 为 BMS - 10 - 21TYPE Ⅱ 的 防静电 漆 , 在 施工 中 喷漆 的 厚度 要 在 15 ~ 25 μ m 之间 , 其中 防静电 与 固化剂 的 混合 比为 1 ∶ 1 。 2 . 在 防静电 漆 的 外面 喷 上面 漆 ( 装饰 漆 ) 。 南航 的 飞机 上 采用 了 型号 为 FE102 / 802 的 白漆 , 型号 为 FE102 / C4293 的 金色 漆 , 型号 为 FE102 / C2638 的 浅蓝色 漆 和 型号 为 FE102 / C2563 的 深蓝色 漆 。 装饰 漆 的 厚度 要求 在 25 ~ 50 μ m 之间 , 面漆 与 固化剂 的 混合 比为 2 ∶ 1 。 另外 , 如果 小 面积 补漆 可以 采用 COURTAULDSAEROSPACE 公司 的 针管 式 补漆计 。 雷达 罩 防雨 蚀 膜 的 铺设 南航 B737 一般 采用 3M 公司 生产 的 压敏 式 雷达 罩 保护膜 ( SJ8665 ) , 其中 B737 的 牌号 为 FP - 1 , 当 雷达 罩 的 防雨 蚀 膜 因 损伤 需要 更换 时 , 首先 把 原 防雨 蚀 膜 揭下 , 然后 将 雷达 罩 表面 清洁 干净 。 由于 防雨 蚀 膜 粘性 很大 , 所以 当 取出 防雨 蚀 膜 后 , 应 将 其 浸入 到 一种 溶液 中 ( 一 升水 配 10 滴 洗洁精 和 少量 酒精 ) , 并 将 雷达 罩 表面 也 喷上 该 溶液 。 将 防雨 蚀 膜 对准 位置 后罩 到 雷达 罩 表面 , 用 塑料 刮板 从 其 前端 中心 由 上 到 下 迅速 向外 刮水 , 直至 将 内部 的 水分 全面 刮除 干净 , 若有 较大 部分 水分 被 封存 在 内部 , 需 马上 揭开 到 该 位置 重刮 , 如果 仍 有 少量 水分 去除 不净 , 可用 针管 刺一 小孔 将 水分 吸 出 , 待 防雨 蚀 膜 彻底 粘牢 后 ( 室温 下 大约 一天 左右 ) , 方可 投入 飞行 。 只有 清楚 了解 雷达 罩 的 结构 、 修理 、 检查 以及 雷达 罩 喷漆 的 工艺 要求 , 才能 在 日常 维护 中 对 雷达 罩 的 检查 更加 细致 周到 , 才能 更好 地 保证 雷达 罩 的 工作效率 。 作者 单位 : 南航 河南 公司 飞机 维修厂 __label__C11-Space 航空工程 与 维修 AVIATIONENGINEERING & MAINTENANCE1999 年 第 4 期 No.4 1999 介绍 了 一起 较为 特别 的 波音 737 收音机 发动机 自动 油门 故障 及其 排故 经过 波音 737 自动 油门 故障 的 排除 RemovalofAutoThrottleTroubleofB737Engine 夏贵勋 邹勇 我国 有 一个 比较 大 的 波音 737 飞机 机群 。 1998 年 9 月 11 日 , 国航 天津 分公司 的 一架 波音 737 - 300 型飞机 出现 了 一项 罕见 的 故障 , 即 爬升 过程 中 , 在 自动 油门 接通 的 状态 下 , 右发 N1 转速 突然 增加 , 并 超过 FMC 计算机 计算 的 爬升 N1 值 , 人工 收回 右发 油门 后 恢复正常 。 该 故障 比较复杂 , 涉及 飞行 管理 计算机系统 、 发动机 自动 油门 系统 、 发动机 功率 管理 控制系统 和 发动机 主 燃油 控制系统 等 多个 既 相对 独立 , 又 有机 结合 、 协调 工作 的 系统 , 横跨 机械 、 电子 、 电器 三个 专业 , 而且 地面 无法 模拟 起飞 爬升 时 环境参数 的 连续 变化 状况 , 排故 工作 只能 针对 机组 反应 的 故障 现象 逐步 进行 , 且 只能 校验 单个 系统 的 工作 是否 正常 , 而 全部 相关 系统 的 协调 工作 是否 正常 , 只有 待 下次 飞行 后 才 可 定论 。 针对 该 故障 涉及 多个 系统 、 多个 专业 的 特点 , 维修 人员 依据 维修 手册 , 从 指令 和 控制系统 入手 , 于 11 日航 后 更换 自动 油门 计算机 , 12 日 故障 再现 , 12 日航 后 对 左 、 右 发动机 PMC 进行 校验 , 测试数据 左发 为 7.505 V , 右 发为 7.462 V , 手册 标准 应为 7.48 ~ 7.52 V , 故 将 右发 调整 到 7.505 V , 并 清洁 T12 和 PS12 传感器 , 13 日 飞行 正常 。 B737 - 300 是 我国 航空运输 中 数量 最多 的 机种 然而 , 该 故障 于 17 日 再次出现 , 航后 依据 维修 手册 对右发 进行 试验 , 发现 CIT 传感器 趋于 冷 偏移 , 故 更换 了 右发 CIT 传感器 , 18 ~ 21 日 飞行 正常 , 21 日 故障 再次出现 , 航后 结合 前 三次 的 工作 情况 , 地面 校验 右发 VBV 和 VSV 系统 未见异常 , 但 注意 到 右发 N1 的 超 调量 接近 10 % , 已 超出 了 PMC 的 调节 范围 。 因此 , 最终 确定 故障 在 油门 杆 RVDT 处 , 该 部件 在 MEC 内 , 外场 不能 单独 更换 , 故 决定 更换 右发 MEC 。 自此 , 该 故障 再 未 出现 。 作者 单位 : 国航 天津 分公司 航修厂 __label__C11-Space 航空工程 与 维修 AVIATIONENGINEERING & MAINTENANCE1999 年 第 4 期 No.4 1999 以 某型 起动机 为例 , 详细 介绍 了 波音 757 飞机 发动机 起动机 的 常见故障 及排 故 措施 , 为 延长 发动机 寿命 提供 保证 。 波音 757 型飞机 发动机 起动机 的 故障 分析 及 预防 TroubleAnalysisandPreventionofB757StartingSystems 郑勤 波音 757 飞机 发动机 的 起动机 是 空气 涡轮 起动 系统 , 由 压缩空气 驱动 起动机 涡轮 , 带动 发动机 高压 压气机 转子 转动 , 达到 起动 发动机 所 需 的 速度 。 起动 的 气源 可 来自 地面 、 APU 和 其他 发动机 , 起动机 由 壳体 、 涡轮 、 减速 齿轮 、 棘爪 和 输出 轴 组成 , 有 进气口 和 排气口 。 起动机 的 维护 与 发动机 的 起动 直接 相关 , 它 的 故障 一般 会 导致 航班 的 延误 或 取消 。 下面 就 以 HANMILTION 起动机 ( P / N774984 ) 为例 , 谈谈 波音 757 飞机 发动机 起动机 的 故障 及 相关 措施 。 起动机 内 润滑 不良 1 . 故障 模式 由于 起动机 内 润滑 不良 引起 的 故障 模式 是 涡轮 切断 导致 齿轮 打坏 , 使得 壳体 损伤 、 起动机 报废 。 2 . 故障 分析 由于 漏油 超标 , 致使 在 再次 检查 前油 已 燃尽 , 或 油面 低于 下端 齿轮 而 导致 润滑 不良 , 轴承 受损 。 高速 ( 转速 为 50000 ~ 60000r / min ) 、 重载 ( 每个 轴承 承受 4000 磅力 ) 使 轴承 产生 突发性 爆裂 、 损坏 , 导致 气流 将 涡轮 推至 涡轮 切断 面上 , 切断 涡轮 , 损坏 壳体 , 机 内 传动 齿轮 产生 非 工作 力 , 导致 齿轮 折断 , 齿轮 载体 损坏 , 整个 起动机 报废 。 其 原因 主要 有 以下 几种 : ( 1 ) 滑 油量 降低 , 起动机 在 起动 时会 造成 滑油 的 渗漏 , 这种 渗漏 量 虽然 很小 , 但 随着 循环 次数 的 增多 而 增大 , 在 油面 镜 没有 及时 清洗 的 情况 下 , 检查人员 不易 及时发现 ; ( 2 ) 此型 起动机 靠 齿轮 打油 通过 输油 孔来 润滑 轴承 , 长时间 使用 产生 的 油垢 , 使 输油 孔 通道 变小 ; ( 3 ) 起动机 内 的 涡轮 轴承 润滑油 孔较 小 , 位置 较 特殊 , 导油 环内 油孔 少 , 易使 涡轮 轴承 工作 时滑油 不足 而 受损 ; ( 4 ) 起动 时 , 气流 从 涡轮 通过 , 而 涡轮 后 导流 环 内因 气体 引射 而 产生 真空 区 , 由于 多次 循环 而 导致 碳 封圈 密封 性能 下降 , 真空 抽吸 使油 加速 漏出 , 大大 超出 设计 指标 ; ( 5 ) 棘爪 体 和 输出 轴 之间 的 振动 导致 输出 轴 定位 肩 磨损 折断 , 输出 轴 滑入 机 内 , 使机 内 和 发动机 齿轮箱 内滑油 漏出 超标 ; ( 6 ) 注油 口较 低 , 当 注油 较 快 时 , 易 产生 假溢 现象 , 导致 机内 滑 油量 不足 。 HANMILT10N 起动机 结构 示意图 3 . 建议 采取 的 措施 ( 1 ) 执行 SBPS600 - 80 - 3016 , 对 飞行 6000 小时 以上 的 此型 起动机 进行 改装 , 加大 衬套 油孔 , 导油 环上 油孔 由 4 个加 至 8 个 , 更换 长期 润滑 不良 的 轴承 ; ( 2 ) 认真 检查 油面 , 并 定期 清洗 油面 镜 , 确保 油量 正确 ; ( 3 ) 及时发现 不 正常 漏油 , 如 油量 过少 或 放出 滑油 为 黑色 , 应 及时 拆 下 起动机 送内场 检查 ; ( 4 ) 执行 SBPS600 - 80 - 3016 , 在 棘爪 体上 加装 堵盖 , 防止 输出 轴 定位 肩 折断 而 使 输出 轴 移动 , 导致 滑油 漏出 ; ( 5 ) 建议 执行 PS600 - 80 - 3020 , 增加 一油帽 接头 , 增高 注油 口位 ; ( 6 ) 建议 执行 SB600 - 80 - 3007 , 清除 低压 区 。 机 内 定位 螺丝 脱落 1 . 故障 模式 由于 机 内 定位 螺丝 脱落 引起 的 故障 模式 是 脱落 下 的 螺丝 夹 在 齿轮 中 , 在 高速 下 损坏 内 齿轮 、 行星 齿轮 及 载体 。 2 . 故障 分析 在 齿轮 载体 上 有 3 个 螺丝 对 3 个 行星 齿轮轴 进行 定位 , 这些 螺丝 目前 采用 自锁 方式 。 起动机 在 多次 循环 后 , 由于 3 个 行星 齿轮 受力 较大 , 且 受 的 是 单 方向 的 力 , 载体 为 铝件 , 载体 内 的 下端 行星 齿轮轴 孔位 磨损 , 从而 使 行星 齿轮轴 轴线 与 涡轮 轴 轴线 和 内 齿轮轴 轴线 不 平行 , 而 使 振动 加大 , 可能 会 使 齿轮 因 受力 不均 而 损坏 , 也 可能 使 定位 螺丝 脱落 。 3 . 建议 采取措施 ( 1 ) 更换 载体 内螺套 和 定位 螺丝 , 保持 其自锁 功能 ; ( 2 ) 正确 的 装配 力矩 ; ( 3 ) 使用 锁定 胶 。 涡轮 螺帽 锁定 销 折断 1 . 故障 模式 由于 涡轮 螺帽 锁定 销 折断 , 损坏 了 涡轮 轴 螺纹 , 导致 涡轮 报废 , 螺帽 脱落 , 打坏 齿轮 。 2 . 故障 分析 ( 1 ) 目前 , 涡轮 螺帽 用 300 - 375LB - IN 拧紧 并用 锁定 销 固定 。 正确 的 力矩 应使 螺帽 产生 足够 的 正 压力 , 压力 压在 螺帽 接触 的 齿轮 端 面上 , 产生 大 的 摩擦力 , 而此 齿轮 与 涡轮 轴 花键 联接 , 齿轮 可 轴向 移动 , 当 拧紧 螺帽 时 , 齿轮 压 在 花 键槽 上 , 花键 的 收尾 端止 推 齿轮 。 如果 螺帽 与 齿轮 之间 有 较大 的 摩擦系数 , 因 300 - 375 收尾 端 压紧 而 产生 松动 , 使 摩擦力 减少 或 消失 , 仅靠 锁定 销 固定 , 在 巨大 力矩 下 松动 的 螺帽 会 将 锁定 销 折断 。 ( 2 ) 在 压弯 锁定 销时 由于 用力 过大 或 压 杆头 的 外圆小而 导致 锁定 销 损伤 , 长期 使用 后 产生 疲劳 裂纹 使 锁定 销 折断 。 3 . 建议 采取措施 ( 1 ) 改变 测 力矩 的 方法 , 减少 失误 ( 厂家 已 改变 装配 方法 ) ; ( 2 ) 减少 齿轮 与 螺帽 间 的 摩擦系数 , 在 齿轮 的 端面 、 涡轮 轴 的 螺纹 之间 涂 特殊 的 润滑油 , 在 螺帽 上 喷 干性 润滑剂 ; ( 3 ) 加大 压杆 圆弧 角 , 减少 损伤 。 棘爪 组件 损坏 1 . 故障 模式 由于 棘爪 组件 损坏 引起 的 故障 模式 是 棘爪 片 单向 齿 或 弹簧片 折断 。 2 . 故障 分析 ( 1 ) 起动机 两次 起动 间隔时间 太短 , 棘爪 与 单向 齿轮 还 未 完全 啮合 。 当 棘爪 转速 大于 最大 脱开 速度 时 , 棘爪 未 啮合 , 此时 起动 会 使 起动机 无 负载 而 过速 , 损坏 轴承 ; 当 棘爪 转速 大于 最小 啮合 速度 且 小于 脱开 啮合 速度 时 , 由于 弹簧 力 等 因素 使 3 个 掣 爪 中仅 有 1 ~ 2 个 掣 爪 啮合 , 此时 起动 会 打坏 掣 爪 和 与 之 相关 的 单向 齿轮 , 当未 完全 啮合 到位 时 , 突然 的 加载 会 使 棘爪 或 单向 齿 折断 ; ( 2 ) 疲劳 损伤 使 弹簧片 折断 , 断开 的 弹簧片 掉入 齿轮 中 损坏 起动机 ; ( 3 ) 长时间 的 使用 使 弹簧片 与 棘爪 壳体 间 的 活动 间隙 被 油泥 填满 , 棘爪 的 活动 区域 受限 而 导致 棘爪 不能 完全 脱开 , 损坏 棘爪 和 单向 齿轮 的 单向 齿 。 3 . 建议 采取措施 ( 1 ) 严格控制 两次 起动 间隔时间 , 遵守 MM 起动 程序 ; ( 2 ) 修理 时 更换 弹簧片 并 认真 清洗 ; ( 3 ) 更换 滑油 时应 将 旧 油排 干净 。 行星 齿轮 损坏 1 . 故障 模式 由于 行星 齿轮 损坏 引起 的 故障 模式 是 行星 齿轮 损坏 、 止 推 衬套 镀面 磨损 、 铁屑 超标 。 2 . 故障 分析 ( 1 ) 上 端面 止 推 衬套 或 下 端面 止 推 封套 的 镀银 面 磨损 过大 , 露出 衬套 基体 金属 时 , 齿轮 迅速 损坏 ; ( 2 ) 齿轮轴 与 滚动轴承 的 接触面 由于 大 负载 的 单向 力 作用 , 使 齿轮轴 金属 层 产生 剥落 , 且 下 齿轮轴 孔 单向 磨损 , 导致 行星 齿轮轴 偏斜 , 齿面 受力 不均 , 产生 点蚀 , 损坏 齿轮 。 3 . 建议 采取措施 ( 1 ) 按时 检查 磁性 堵头 , 如 发现 超量 铁屑 , 及时 将 起动机 送内场 修理 ; ( 2 ) 修理 时 更换 齿轮轴 及 衬套 。 根据 南航 757 飞机 维修 方案 , A 检 间隔 为 500 飞行 小时 或 300 循环 次数 , 要求 每 250 小时 检查 起动机 滑油 , 每 500 小时 或 300CYC 更换 滑油 , 并 检查 磁堵 探测器 。 另外 , 工程 维修 要求 每 100 小时 检查 滑 油量 , 首先 检查 油量 玻璃 指示 窗 , 如 指示 窗 模糊 , 通知 有关 检验员 开出 非 例行 卡交 生产 部门 在 最近 的 定 检时 拆下 送 内修 清洗 ; 其次 检查 滑油 颜色 , 应 透明 、 澄清 无杂质 , 如 颜色 黑 或 较脏 , 则 更换 滑油 ; 第三 检查 滑 油量 , 是否 保持 在 1 / 4 到 1 / 2 之间 。 严格 有效 的 定期维护 工作 , 会 使 故障 得到 一定 的 控制 。 在 外场 如 发现 漏油 超标 、 起动 时间 长 、 铁屑 超标 、 500 小时 油为 黑色 , 且 起动机 使用 飞行 时间 达 5000FH 以上 或 循环 次数 3500CYC 以上 等 情况 , 应 拆下 送 内场 修理 , 在 无法 达到 起动 转速 时 , 如果 不是 起动 控制 活门 故障 , 则 不应 再次 起动 , 否则 会 导致 起动机 完全 损坏 而 报废 。 总之 , 通过 对 起动机 故障 的 分析 , 合理 地 制定 并 执行 维修 方案 , 可以 减少 起动机 的 故障 , 延长 起动机 的 寿命 , 保障 航班 的 正常 。 作者 单位 : 南方航空公司 机务 工程部 __label__C11-Space 航空工程 与 维修 AVIATIONENGINEERING & MAINTENANCE1999 年 第 4 期 No.4 1999 分析 了 线路 和 电门 中 不 完全 通路 和 不 完全 断路 时 引发 的 一些 故障 情况 , 并 根据 故障 出现 时 与 之 相应 的 故障 点 的 某 一 状态 , 详细 介绍 了 最终 通过 判断 、 测量 出 故障 点 的 经过 。 电气系统 故障 经验谈 AnalysisofElectricitySystemTroublesbyExperience 刘筱云 电气系统 故障 大多 是 由于 系统 内 出现 短路 或 断路 引起 , 但 就 短路 和 断路 而言 , 又 有 稳定 状态 和 不 稳定 状态 之分 , 由此 而 引发 的 故障 就 有 稳定 和 不 稳定 两种 情况 。 稳定 的 故障 状态 对应 着 稳定 的 故障 点 , 故障 现象 也 比较稳定 ; 而 不稳定性 故障 一般 都 是 因 线路 不 稳定 短路 和 断路 以及 电门 或 接头 不 完全 接通 或 断开 所致 , 特点 是 故障 时有时无 , 并常受 外部 条件 影响 。 相对而言 , 这 类 故障 的 查找 较为 困难 。 以下 就 个人 经验 谈一谈 不 稳定 状态 故障 的 排故 过程 。 线路 问题 引发 的 不 稳定 故障 1994 年 3 月 7 日 B737 - 2910 飞机 在 青岛 短停 落地 后 , 出现 防滞 刹车 失效 灯亮 故障 , 但 不久 故障 自行 消失 , 飞机 回 汕头 后此 故障 没有 出现 , 地面 检查 、 测试 都 正常 。 3 月 10 日该 机组 又 反映 飞机 在 汕头 落地 以后 防滞 刹车 失效 灯亮 约 4 秒 后 消失 , 为 判断 故障 , 将 该机 的 刹车 控制 盒 组件 与 2909 飞机 对换 。 3 月 11 日 2910 机组 仍 反映 防滞 刹车 在 落地 后时 有 失效 灯亮 故障 , 且 在 一次 汕头 短停 时 机务人员 抓住 了 一次 故障 灯亮 机会 , 利用 控制 盒 自检 到 左外 主轮 轮速 传感器 回路 有 开路 情况 。 在 进一步 检查 测量 时 , 故障 消失 , 测量 该 传感器 回路 电阻值 正常 。 判断 控制 盒 插头 插座 可能 接触不良 , 清洁 插头 、 插座 后装 回 , 继续 观察 。 第二日 机组 反映 此 故障 在 落地 后 仍 时 有 出现 。 联系 每次 故障 出现 的 情况 , 有 一点 是 相同 的 , 即 故障 总是 在 飞机 落地 后防 滞 刹车 开始 工作 以后 出现 , 并 总 在 防滞 刹车 解除 后 飞机 滑向 机坪时 消失 , 而 这 段时间 轮毂 温度 总是 最高 的 时候 , 轮速 传感器 又 正好 位于 轮毂 中央 , 是否 由于 温度 的 升高 引发 了 轮速 传感器 出现 接触 问题 , 而 出现 开路 情况 ? 在 进一步 检查 中 , 首先 对轮速 传感器 插头 、 插座 和 连线 进行 检查 , 基本 排除 了 接触不良 的 可能性 , 初步判断 问题 出自 传感器 本身 。 用 家用 电吹风 对此 传感器 进行 加热 , 同时 用三用表 监测 外接 两端 头 电阻值 , 最初 电阻 一直 是 正常值 400 欧姆 , 可 当 温度 升到 靠 触摸 感到 很热时 , 表上 电阻值 很快 增至 无穷大 , 即 传感器 内部 已 出现 断路 , 接着 让 它 冷却 , 当 温度 降到 一定 程度 后 , 电阻值 又 立刻 回到 400 欧姆 , 表明 又 出现 了 正常 接通 。 这 说明 , 轮速 传感器 内部 出现 了 接触 问题 , 在 飞机 落地 后 由于 受热 , 传感器 内部 出现 了 断路 , 引起 了 飞机 防滞 刹车 失效 灯亮 故障 , 当 轮毂 温度 下降 后 , 故障 消失 。 在 更换 了 新 的 轮速 传感器 后 故障 排除 。 1997 年 5 月 15 日 , B737 - 2911 机组 反映 “ 左发 燃油 活门 关闭 灯 在 空中 一直 亮 ” , 地面 检查 时 发现 , 放下 左 发起 动杆 手柄 , 关断 燃油 活门 时 , 活门 仍 处于 开位 而 不能 关闭 , 燃油 活门 关闭 灯 一直 在 明亮 位 。 更换 一新 燃油 关断 活门 后 故障 依然 存在 , 人工 操作 燃油 关断 活 门上 的 作动臂 关断 活门 后 , 提起 左 发起 动杆 手柄 可 正常 打开 活门 , 这 说明 问题 出自 关断 活门 关闭 控制 回路 , 根据 故障 现象 并 结合 线路图 分析 , 基本 可以 肯定 是 控制 燃油 活门 关闭 这 一部分 的 控制 回路 未能 正常 导通 。 为了 说明 这 一点 , 先 来 分析 一下 这 一部分 的 控制 原理图 , 如图 1 所示 。 该 燃油 活门 控制系统 可 分为 由 电源 - 火警 电门 S8 - 起动 杆电门 S595 - 燃油 关断 活门 V37 组成 的 控制 回路 和 由 电源 - 燃油 活门 关闭 灯 L1 - 二极管 Z2 - 稳压管 Z3 和 固态 电门 K1 - 固态 电门 K2 组成 的 信号 回路 。 图 1 左发 燃油 关断 活门 关闭 控制 原理图 正常 情况 下 , 放下 起动 杆 手柄 , 闭合 S595 下 触点 , 关闭 活门 后 , 燃油 关断 活门 中 极限 电门 N 向下 断开 关闭 线圈 , M 向下 闭合 打开 线圈 , 这样 K2 因 F 点 高电位 而 闭合 , K1 因 H 点低 电位 而 断开 , 信号 回路 由 电源 - 灯 L1 - Z2 - Z3 - K2 - 地 形成 通路 。 由于 Z3 稳压管 的 分压 作用 , 燃油 活门 关闭 灯 L1 暗亮 ; 而 提起 起动 杆 手柄 , 闭合 S595 上 触点 打开 活门 后 , 极限 电门 M 向上 断开 打开 线圈 , N 向上 闭合 关闭 线圈 , 这样 K1 闭合 , K2 断开 , 信号 回路 因 K2 的 断开 而 不通 , 活门 关闭 灯不亮 ; 放下 起动 杆 手柄 , S595 向下 闭合 , 活门 由开 向 闭合 的 转换 过程 中 , 电门 N 闭合 着 关闭 线圈 , 但 F 点 直接 和 电源 相连 处于 高电位 , K2 闭合 , 而 M 向上 处于 断开 位 , 同样 K1 因 H 点 处于 高电位 而 闭合 , 这样 信号 回路 由 电源 - L1 灯 - Z2 - K1 - K2 - 地 形成 通路 , 回 路上 因 没有 Z3 的 分压 , 活门 关闭 灯 L1 明亮 ; 同理 , 提起 起 动手 柄 , S595 向上 闭合 , 活门 由 闭合 向 打开 的 转换 过程 中 , 电门 M 闭合 着 打开 线圈 , 但 H 点 直接 与 电源 相连 处于 高电位 , K1 闭合 , 而 N 向下 处于 断开 位 , K2 因 F 点 也 处于 高电位 而 闭合 , 这样 灯 L1 也 明亮 。 因此 , 活门 关闭 后 , 信号灯 暗亮 , 活门 处于 打开 位时 , 信号 灯不亮 , 而 活门 由 开向关 或 由 关向开 的 转换 过程 中 信号灯 明亮 。 故障 情况 “ 左发 燃油 活门 关闭 灯 在 空中 一直 亮 ” , 正常 情况 是 在 空中 燃油 活门 处于 开位 , 关闭 灯不亮 , 结合 地面 分析 来看 , 活门 不能 正常 关闭 , 却 可 正常 打开 , 说明 关闭 回路 有 断路 情况 存在 , 并且 断路 点 一定 出自 图中 F 点到 插头 B 点 之间 , 只有 F 点到 B 点 间断 线 , 才 可能 出现 活门 打开 后 , 活门 关闭 灯 L1 明亮 和 放下 起动 杆 手柄 向下 闭合 电门 S595 却 不能 关闭 燃油 关断 活门 的 故障 现象 。 然而 , 在 脱开 燃油 关断 活门 接头 D788 , 放下 起动 杆 手柄 时 , 在 插头 B 对 E 端 却 能 测到 28VDC 电压 , 这 与 前面 的 判断 不 符合 。 进一步 推断 , 用 两根 导线 分别 串 接到 插头 至 关断 活门 的 B 以及 E 的 两端 , 在 B 端 和 E 端 跨接 一三用表 , 再次 放下 起动 杆 手柄 , 同时 观察 三用 表上 的 电压 读数 , 此时 为 0 , 脱 开关 断 活门 串 接线 的 B 端 , 即 卸去 负载 , 三用 表上 电压 又 立刻 指示 28V , 说明 线路 F 到 B 段 确有 断路 存在 , 但 属于 不 完全 断路 , 该处 不带 负载 时 完全 依靠 导线 外 绝缘层 应力 而 接触 在 一起 , 其实 内部 金属 导线 已断 , 带 负载 时 由于 该处 电阻 较大 , 电流 产生 的 热量 使 绝缘层 软化 变长 而 使 其 脱开 , 除去 负载 后 , 绝缘层 冷却 收缩 又 使 其 内部 金属 导线 连通 。 故障 原因 找到 后 , 下 一步 就是 定位 故障 点 。 一般 对于 带 绝缘 外层 的 断线 , 通常 采用 的 方法 是 用 一根 很细 的 金属 针 插入 导线 , 通过 测量 该点 芯线 的 电压 或 电阻 确定 断点 , 但 前提 是 断点 必须 处于 稳定 的 断开 情况 。 为了 让 断点 最终 能 稳定 地 处于 断开 情况 , 只能 是 不断 让 线路 带上 负载 , 多次 让 断点 产生 热 , 使外 绝缘层 产生 较大 变形 , 最终 在 冷却 收缩 后 不能 使 其 内部 线路 重新 对接 。 实际操作 中 , 接 回 燃油 关断 活门 , 作动 了 不到 10 次起 动手 柄 后 , 断点 已 彻底 断开 。 考虑 到 该段 线路 较长 , 几乎 从主 轮舱 经过 后缘 襟翼 绕大翼 外沿 一周 经 前缘 缝翼 而 到达 位于 发动机 外侧 的 燃油 关断 活门 , 选择 了 测量 芯线 电阻 的 办法 , 即将 F 点 接地 , 然后 在 F 点到 B 点 逐段 地用 细针 插入 导线 测量 其 对 地 电阻 , 最后 在 前缘 缝翼 中部 找到 了 断点 。 从 外部 看 断点 , 线路 连接 很 好 , 只是 外层 绝缘材料 已 出现 变色 老化 。 用手 折 此处 可 明显 感到 内部 金属 导线 已断 , 去掉 外 绝缘层 材料 , 断开 的 金属 导线 两头 都 已 烧蚀 褪色 。 重新 用 一 导线 将 其 搭接 后 , 故障 彻底 排除 。 电 门 接触 问题 引发 的 不 稳定 故障 1996 年 3 月 4 日 B737 - 2909 飞机 机组 反映 , 左发 左 点火 不 工作 , 由于 该 故障 的 不定期 出现 , 航后 检查 时 都 正常 , 并且 每次 探试 性 的 换件 又 能 很 巧合 的 正常 工作 一段时间 , 以致 形成 许多 错觉 和 假象 , 到 故障 的 真正 排除 历时 两个 多月 。 期间 分别 做 了 如下 工作 : 更换 点火 嘴 两次 , 点火 电缆 一次 , 对换 左右 点火 激励 器 一次 , 清洁 调整 点火 激励 器 的 输入 插头 一次 , 对 从 驾驶舱 到 点火 嘴 的 发动机 点火 电门 S858 、 起动 电门 S266 、 起动 杆 点火 电门 S88 及 相关 线路 、 激励 器 输入 插头 和 点火 电缆 进行 电压 、 电阻 测量 一次 , 地面 试车 一次 。 每次 工作 后 , 故障 再次出现 时间 间隔 最短 为 2 天 , 最长 达 27 天 。 5 月 24 日 , 当该 故障 再次出现 时 , 决定 利用 重复 点火 听音 检查 来 进行 不断 测试 以 找到 其 真正 原因 。 头 5 次 听音 检查 均 正常 , 从 第 6 次 开始 听 不到 点火 的 声音 , 依次 测量 各电门 的 进出 电压 和 相关 线路 , 最后 确定 故障 是 由 位于 中央 控制台 的 发动机 起动 杆 点火 电 门 引起 的 。 拆下 此电门 进行 检查 , 用手 轻轻 按动 该 电门 中部 的 作用点 , 导 通性 良好 。 说明 问题 并未 出现 在 该 电门 本身 上 , 而 可能 是 出自 作动 该 电门 的 机构 上 。 重新 将 该 电门 装回 , 再次 提起 发动机 起动 杆 , 并 放 一 纸条 在 电门 作动点 和 电门 作动臂 之间 , 抽动 纸条 可以 发现 它们 之间 的 压力 很小 , 说明 点火器 毂 轮盘 在 通过 电门 作动臂 作动 起动 杆 点火 电门时 没有 足够 的 行程 和 压力 , 致使 电 门 触点 正好 处在 导通 和 断开 的 临界 位置 , 加上 气温 的 影响 , 最终 出现 了 点火 系统 有时 工作 , 有时 不 工作 的 情况 。 利用 毂 轮盘 上 调节 螺钉 对 毂 轮盘 进行 调整 后 , 该 故障 彻底 排除 。 1994 年 12 月 26 日 , B737 - 2910 飞机 在 汕头 起动 后 , 关断 APU 引气 时 出现 双 引气 灯不灭 的 故障 , 且 APU 引气 无法 关断 。 排故 时 , 更换 引气 控制面板 , 无效 ; 更换 APU 引气 活门 , 无效 ; 与 其他 飞机 对换 控制 盒 同样 无效 。 测量 各 相关 线路 也 都 正常 , 故障 被 保留 。 第二天 该机 APU 又 出现 航前 无法 起动 的 故障 , 更换 4PSI 程序 电门 后 起动 成功 , 同时 双 引气 灯不灭 的 故障 也 随之 消失 。 在 对照 线路图 再次 进行 详细分析 而 始终 无法解释 此 原因 后 , 我 公司 向 波音公司 发出 了 咨询 信 , 得到 的 答复 是 “ 更换 4PSI 电门 与 双 引气 故障 的 消除 无 任何 关系 ” , 并 要求 继续 跟踪 观察 。 以后 的 工作 中 不时 遇到 这样 类型 故障 , 而 每次 总是 通过 更换 4PSI 电门 或 控制 盒来 解决 , 使 故障 在 一段时间 内 不再 出现 , 但 始终 不能 彻底 排除 此 故障 。 1996 年 5 月 9 日 我 公司 得到 波音公司 的 答复 , 他们 的 分析 结果 是 : 4PSI 电门 触点 或 APU95 % 速度 回 路上 的 任何 电 门 触点 电阻 由于 某种原因 ( 如较 脏 ) 而 升高 , 其上 压降 升高 , 最终 引起 APU 控制 盒内 与 之 相连接 的 一个 二极管 负 极端 32 端电压 下降 , 而 通过 引气 活门 电磁 线圈 接到 同一 电源 另 一 分离点 上 的 二极管 正 极端 23 端电压 随之 下降 。 这样 施加 在 APU 引气 活门 电磁 线圈 上 的 电压 将 升高 , 即使 APU 引气 电门 在 断开 位时 也 能 使 引气 活门 打开 。 这 就 出现 了 APU 引气 活门 不 受 引气 电 门 控制 而 保持 在 开位 的 情况 。 为 彻底消除 此 故障 , 波音公司 已 对 此类 控制 盒 做 了 改装 , 去掉 了 跨接 在 23 与 32 端上 的 此 二极管 , 除去 了 引起 活门 误动作 的 这 一 通路 。 由于 电阻 变化 而 引起 的 故障 现象 在 飞机 上常能 看到 , 只是 显现 得 较 直观 一些 。 某 飞机 就 曾 有 一次 因 火警 线 接头 潮气 引起 芯线 与 外层 间 的 电阻 下降 出现 了 虚假 火警 信号 , 脱开 接头 进行 干燥 处理 后 , 故障 消失 。 作者 单位 : 南方 航空 汕头 有限公司 __label__C11-Space 航空工程 与 维修 AVIATIONENGINEERING & MAINTENANCE1999 年 第 4 期 No.4 1999 状态 监控 是 发动机 的 积极 维护 技术 方法 , 该 方法 的 目的 在于 尽可能 在 早期 发现 发动机 工作 恶化 情况 , 以便 及时 排除 。 本文 详述 了 艾利逊 250 型 涡轴 发动机 的 状态 监控 技术 。 艾利逊 250 - C20J 航空 涡轴 发动机 状态 监控 ConditionMonitoringTechnologyofAllison250 - C20J 葛漫江 刘冠章 航空 发动机 的 安全 可靠性 直接 影响 到 飞机 的 安全性 和 经济性 , 可靠性 管理 方式 和 发动机 监控 技术 的 发展 , 为 提高 发动机 的 可靠性 和 降低 维修 成本 提供 了 有效 的 途径 。 可靠性 管理 摒弃 了 过去 定时 维修 成本 高 , 发现 问题 不 及时 , 采取措施 相对 滞后 等 问题 , 对 发动机 的 使用 和 维修 过程 实施 动态 监控 和 管理 , 使 维修 人员 能够 及时 根据 监控 采集 的 数据 , 作出 分析 和 判断 , 预告 何时 需要 进行 预防 维修 , 并 修订 维修 计划 和 方案 , 排除故障 和 潜在 故障 , 保证 发动机 可靠 工作 。 因此 , 各 发动机 制造厂 家 大都 推出 了 各自 的 监控 方法 , 如罗 · 罗 公司 的 COMPASS 软件 , GE 公司 的 ADEPT 软件 等 。 贝尔 260B Ⅲ 型 直升机 装备 的 艾利逊 公司 制造 的 250 - C20J 涡轴 发动机 , 也 有 相应 的 状态 监控 技术 , 它 包括 发动机 性能 趋势 检查 、 发动机 振动 监控 和 滑油 监控 三个 方面 。 发动机 性能 趋势 检查 随着 工作 时间 的 累积 , 发动机 会 逐渐 发生 性能 衰减 , 输出功率 也 会 逐渐 降低 , 这是 一个 渐变 过程 , 累积 工作 时间 越 多 , 这一 变化趋势 越 明显 。 性能 趋势 检查 可 监控 这一 变化 过程 , 分析 变化趋势 , 确定 发动机 的 “ 健康 ” 状况 , 及时 采取 预防 维修 措施 。 发动机 性能 趋势 检查 的 主要 监控 参数 有 涡轮 出口 温度 TOT 、 燃气 涡轮 转速 N1 、 扭矩 TQ 。 由于 外界 大气 温度 OAT 、 密度 、 飞行 压力 高度 等 工作 环境 的 不同 , 无法 直接 比较 这些 监控 数据 , 必须 利用 艾利逊 公司 提供 的 换算表 将 这些 数据 换算 成 标准大气 环境 下 的 数据 来 比较 。 在 发动机 性能 趋势 图上 , 以 工作 小时数 为 横轴 , 以 TOT 增加值 或 N1 或 TQ 为 纵轴 。 须 注意 的 是 , 在 TOT 趋势 图上 , 以 发动机 出厂 或 大修 后 的 TOT 值 作为 起始 基准值 , 纵轴 上 的 值 表示 在 此基础 上 的 增加值 。 将 换算 好 的 数据 在 二维 表上 标出 相应 位 的 点 , 将 这些 点 连接起来 , 就是 TOT 或 N1 或 TQ 的 变化趋势 图 。 正常 的 性能 趋势 线应 是 渐变 平缓 的 曲线 , 对于 斜率 较大 或 呈 阶梯状 突变 的 曲线 , 就 意味着 发动机 性能 不 正常 的 衰减 , 应 进行 细致 分析 , 找出 变化 的 原因 , 采取相应 解决 措施 。 贝尔 206B Ⅲ 型 通用 直升机 涡轮 出口 温度 TOT 可以 反映 发动机 的 整体 性能 , 引起 TOT 变化 较大 的 因素 一般 有 以下 几种 情况 : ( 1 ) 发动机 或 压气机 脏 , 一般 是 由于 发动机 在 烟尘 等 环境 下 工作 , 或 渗漏 的 滑油 、 液压油 进入 进气道 造成 的 。 可 通过 清洗 压气机 或 发动机 的 方法 来 消除 这种 现象 。 ( 2 ) 发动机 组件 发生 故障 或 燃油 系统 调节 不当 。 如果 清洗 发动机 后 , TOT 仍然 不能 恢复正常 , 则 应 查找 有 无组件 发生 故障 或 调节 不当 问题 。 为 确保 数据 的 准确性 , 必须 定期 校验 指示 系统 , 保持 采集 数据 时 的 工作 状态 一致 。 例如 , 防冰 系统 打开 后 , TOT 的 变化 将会 较大 , 这 将 干扰 对 趋势 图 的 判读 , 因此 采集 数据 时应 关闭 防冰 系统 。 发动机 振动 监控 影响 发动机 振动 的 因素 包括 发动机 和 附件 制造 精度 、 安装 情况 、 磨损 、 损伤 、 工作 条件 等 。 如果 发动机 在 严重 振动 情况 下 持续 工作 , 将会 导致 发动机 和 部件 过度 磨损 , 使 发动机 损坏 和 过早 拆换 。 通过 发动机 振动 监控 , 测量 振动 的 频率 和 振幅 , 确定 振动 程度 , 分析 和 识别 振动 源 , 可以 决定 需要 采取 的 措施 。 利用 频谱仪 定期 测定 每台 发动机 的 振动 图像 , 通过 比较 不同 时期 的 振动 图像 , 可 反映 出 振动 趋势 。 250 型 发动机 所装 的 振动 传感器 属于 加速度 型 , 安装 在 压气机 、 涡轮 、 附件 齿轮箱 上 。 为 确保 测量 的 精度 , 每 6 个 月 应对 传感器 和 频谱仪 进行 校验 。 虽然 发动机 有 很多 振动 源 , 但 与 发动机 有关 的 振动 通常 发生 在 发动机 的 主要 部件 上 。 ( 1 ) 燃气 涡轮 转子 组件 : 包括 转子 叶片 的 不平衡性 、 外来 物 损伤 ( FOD ) 、 转子 叶片 与 机匣 磨擦 、 轴承 磨损 或 损伤 ; ( 2 ) 动力 涡轮 转子 组件 : 包括 涡轮 转子 的 平衡性 、 轴承 的 磨损 或 损伤 ; ( 3 ) 动力 输出 轴 : 包括 轴 的 挠性 和 平衡性 、 轴 齿轮 的 磨损 ; ( 4 ) 附件 齿轮箱 : 包括 齿轮 系 磨损 、 轴承 的 磨损 或 损伤 。 滑油 监控 滑油 监控 包括 滑油 消耗量 监控 和 滑油 品质 分析 。 通过 对 滑油 消耗量 的 计算 和 监控 , 可 反映 出 发动机 内部 磨损 情况 、 轴承 封严 的 密封性 、 滑油 散热器 和 滑 油管 路 有 无渗漏 。 对 滑油 品质 的 分析 是 通过观察 滑油 颜色 和 作 化学成分 分析 完成 的 。 滑油 在 使用 过程 中 会 逐渐 氧化 、 分解 , 如 氧化 强烈 , 滑油 将 变为 淡红色 ; 如滑油 颜色 暗黑 , 有 黑色 碳粒 , 则 说明 发动机 内部 存在 局部 过热 现象 。 滑油 化学成分 分析 是 滑油 监控 中 最 重要 的 工作 , 通过 检测 出 的 金属 微粒 元素 及 尺寸 大小 , 可 判明 发动机 内部 磨损 的 部位 、 程度 和 变化趋势 , 以便 及时 采取措施 。 250 型 发动机 状态 监控 是 判明 发动机 健康状况 行之有效 的 管理 方法 , 为 可靠性 管理 和 视情 维修 提供 了 重要 的 技术 依据 , 但 在 实施 监控 过程 中应 注意 以下 几个 方面 : ( 1 ) 实施 监控 必须 注意 连续性 , 这样 才能 从总体上 反映 出 发动机 性能 的 变化趋势 ; ( 2 ) 必须 注意 采集 数据 的 精确性 和 可信度 , 不 真实 的 数据 不能 正确 反映 发动机 的 状况 , 也 失去 了 监控 的 意义 ; ( 3 ) 对 数据 的 不 正常 变化 应 具有 敏感性 , 不能 草率地 放过 , 应 认真 地 加以分析 , 查找 原因 , 重点 监控 , 以便 及时 排除 隐患 。 作者 单位 ; 中国 民用航空 飞行 学院 __label__C11-Space 宇航学 报 JOURNALOFASTRONAUTICS1999 年 第 20 卷 第 4 期 vol20 No.4 1999 星用 非金属材料 出气 污染 性质 原位 测试 设备 研制 王先荣 柴强 曾克仁 王益 摘 要 成功 研制 了 星用 非金属材料 出气 污染 性质 原位 测试 设备 , 可 原位 、 连续 、 定量 测试 星用 非金属材料 出气 可凝 挥发物 , 给出 全过程 的 出气 数据 。 测试 系统 稳定 、 测试 仪器 灵敏 、 最小 可检达 4.4 × 10 - 8g / cm2 。 是 我国 目前 唯一 的 多 功位 星用 非金属材料 出气 污染 高灵敏度 原位 测试 设备 。 主题词 非金属材料 出气 污染 测试 设备 ASIMULATIONEQUIPMENTUSEDFORDETERMINGTHEOUTGASSINGANDCONTAMINATIONPROPERTYOFNON - METALSPACECRAFTMATERIALSWangXianrong ChaiQiang ZengKeren WangYi ( LanzhouInstituteofPhysics . Lanzhou.730000 ) Abstract Asimulationequipmentusedfordetermingtheoutgassingandcontaminationpropertyofnon - metalspacecraftmaterialshasbeenbuiltrecently . ItisusedtomeasureCollectedVolatileCondensableMaterials ( CVCM ) inasimulatedspacevacuumenvironmentandwillgiveoutalltheCVCMdataoftheentireoutgassingmeasuringprocess . Thestabilityoftemperaturecontrolsystemis ± 0.1 ℃ . Measuresystemconsistswith4QCM . Theequipmentresolutionreachesthe4.4 × 108g / cm2 . ThemaindesignisassameastheequipmenttypeofNASAandESA . Sothatthetestanditsdatacouldbecomparedandexchangedinternationally . Keywords Non - metalspacecraftmaterials Outgassingcontamination Measurementequipment1 引言 近十年 来 , 中国 长寿命 、 高 可靠 应用卫星 的 发展 , 使 卫星 在 轨 分子 污染 问题 日益 突显 。 有效 预测 、 防护 和 控制 分子 污染 危害 的 措施 之一 是 执行 航天工业部 部 标准 《 真空 中 材料 挥发性 能 测试方法 》 QJ1558 - 88 ( 参照 采用 ASTME595 [ 1 ] 、 ESAPSS - 01 - 702 [ 2 ] ) , 该 标准规定 了 真空 环境 下 材料 出气 总 质量 损失 ( TML ) 、 收集 到 的 可 凝 挥发物 ( CVCM ) 标准 测试方法 [ 3 ] 及 相应 的 测试 设备 [ 4 ] 。 此项 标准 测试 可 给出 卫星 和 其它 航天器 所用 非金属材料 在 轨道 真空 环境 和 给定 工况 下 24 小时 内 的 总 质量 损失 及 可 凝 挥发物 数据 ( 实验 前后 的 称量 数据 ) , 从而 可 对 多种不同 非金属材料 的 出气 污染 性质 在 地面 模拟 环境 下 进行 测试 比较 , 评价 和 筛选 。 进而 根据 规定 指标 淘汰 出气 量级 大 的 材料 , 选择 出气 量级 较 低 、 污染 危害 较 小 的 非金属材料 初步 入选 。 然而 星用 非金属材料 的 最终 取舍 除了 要 考虑 上述 测试 、 评价 、 筛选 结果 外 , 尚 要 综合 考虑 所用 材料 的 用量 、 应用 位置 、 相对 敏感 器件 和 表面 的 视角 、 材料 本身 的 出气 过程 等 多种 因素 。 其中 , 出气 过程 影响 尤为重要 , 直接 关系 着 出气 污染 的 过程 、 量级 , 并 为 整星 及 分系统 污染 的 模拟 、 计算 、 长期 预报 提供 重要 的 直接 依据 。 但 上述 异位 测试 设备 不 具备 这种 功能 , 只能 提供 实验 测试 前后 的 数据 用作 材料 出气 污染 性质 的 评价 和 筛选 , 却 不能 提供 有关 材料 出气 污染 过程 的 任何 数据 。 为了 在 材料 出气 异位 测试 评价 、 初步 筛选 的 基础 上 对 星用 非金属材料 作 进一步 的 选择 并 在 材料 出气 过程 测试 基础 上 对 卫星 整星 或 分系统 的 污染 量级 、 程度 实施 模拟 、 计算 、 预报 , 要求 研制 “ 星用 非金属材料 出气 污染 性质 原位 测试 设备 ” , 以期 在 上述 异位 设备 测试 评价 筛选 基础 上 对 初步 入选 的 星用 非金属材料 做 进一步 的 原位 测试 评价 筛选 , 给出 1 ∶ 1 的 出气 过程 数据 , 进而 综合 考虑 多种 复合 因素 ( 诸如 材料 用量 、 位置 、 视角 等 ) 对 整星 及 分系统 的 污染 状态 和 量级 进行 模拟 、 计算 、 预报 , 并 据此 结果 对星用 非金属材料 做 最大 安全 度 的 最终 取舍 。 2 设备 构成 2.1 设计 原理 在 模拟 空间 真空 环境 下 将 待 进一步 原位 测试 评价 筛选 的 星用 非金属材料 置于 样品 仓中 , 由 样品 仓 温控 系统实施 加热 使 样品 受热 温度 至 125 ℃ ( 沿用 NASA 、 ESA 同类 评价 筛选 设备 设定 温度 ) ; 材料 样品 在 此 模拟 空间 真空 环境 和 受热 状态 下 将 发生 出气 释放 行为 , 出气 物将 沿着 出气 通道 输运 至 收集 仓 ; 收集 仓由 腔体 和 石英 晶体 微量天平 ( QCM ) 系统 的 探头 构成 , 探头 及其 用作 出气 物 凝结 收集 的 石英 晶振片 温度控制 在 25 ℃ ( 沿用 NASA 、 ESA 同类 评价 筛选 取 设备 设定 温度 ) ; 出气 物中 那些 可以 在 25 ℃ 下 发生 凝结 的 成分 将 被 石英 振片 收集 , 并 将 凝结 质量 以晶振 频率 的 变化 定量 给出 。 从而 实现 了 出气 污染 全过程 的 原位 、 连续 、 定量 测试 。 有关 出气 材料 受热 温度 的 设定 、 出气 凝结 温度 的 设定 、 样品 仓 和 收集 仓 的 设计 , 仍 采用 与 NASA 、 ESA 同类 测试 筛选 设备 之 相同 设定 并 和 异位 评价 筛选 设备 相一致 。 这种 设计 处理 使得 原位 设备 与 异位 设备 衔接 一致 并 可 与 国际 通用设备 进行 测试 比较 。 2.2 设备 构成 图 1 给出 了 设备 构成 示意图 , 图 2 给出 了 设备 测试 单元 示意图 。 设备 由 真空 系统 、 温控 系统 和 测试 系统 三 大部分 组成 。 测试 单元 由 四个 完全相同 的 独立 单元 构成 , 以 实现 测试 的 多 功位 。 图 1 系统 构成 示意图 01 测试 室 02 测试 单元 组件 03 高 真空 规 04 低 真空 规 1 05 插板 阀 06 涡轮 分泵 07 分子 泵 放气阀 08 波纹管 09 电磁 隔断 放气阀 10 旋片 真空泵 11 低 真空 规 2 12 测试 室 放气阀 13 复合 真空计 14 超级 恒温器 15 控制电路 16 温度 电子 调节器 控温 17 温度 电子 调节器 测温 18 石英 晶体 微量天平 19 升降 机构 20 中频 电源 图 2 设备 测试 单元 示意图 ① 真空 系统 真空 系统 由 真空室 、 涡轮 分子 泵 、 旋片 真空泵 组成 。 真空室 由 钟罩 和 下 法兰 组件 组成 。 钟罩 外 装有 水循环 套以 降低 真空室 内壁 温度 、 沉积 材料 出气 分子 , 从而 减小 交叉 污染 。 整个 钟罩 部分 由 升降 机构 自动 进行 升降 。 涡轮 分子 泵 采用 FB - 450 型 作为 主泵 。 机械泵 采用 2XZ 型 , 机械泵 的 出气口 装有 电磁 隔断 放气阀 , 以 减少 机械泵 返油 。 ② 温控 系统 样品 仓及 样品 控 测温 采用 两台 TDW - 3902 型 电子 温度 调节器 实施 。 其中 一台 用于 测温 , 另一台 用于 控温 。 在 样品 仓上 设有 两个 测温 点 和 一个 控温 点 , 并 采用 Pt100 铂电阻 , 尽可能 提高 控温 和 测温 精度 。 另外 采用 超级 恒温 水浴 对 收集 仓 进行 精密 温度控制 , 以 保证 收集 仓 的 控温 精度 ( 可 达 ± 0.1 ℃ ) 。 ③ 测试 系统 采用 石英 晶体 微量天平 ( QCM ) 作为 测试 检测 系统 。 此 自行 研制 的 微量天平 , 采用 特定 切角 、 孪生 晶片 差频 技术 及 特别 装配 工艺 降低 温漂 , 同时 采用 中 规模 CMOS 数字电路 检测 显示 , 使 微量天平 整机 具备 温漂 小 、 温区 宽 、 功耗 小 、 分辨率 高等 多项 优良 参数 。 3 设备 功能 及 技术指标 齐备 功能 : 原位 连续 定量 测试 星用 非金属材料 出气 可凝 挥发物 率 设备 技术指标 : * 真空度 < 1 × 10 - 5Pa ( 空载 ) * 控温 精度 ± 0.1 ℃ * 测量 系统 交叉 干扰 ≤ 1Hz * 测量 温漂 < 2Hz ( 4 小时 内 ) * 可凝 挥发物 最小 可检 4.4 × 10 - 8 克 / cm2 图 3 给出 了 某 型号 所用 非金属材料 经由 设备 原位 连续 定量 测试 给出 的 出气 可凝 挥发物 、 时间 曲线 。 测试表明 , 设备 功能 稳定 、 灵敏度 高 、 测试数据 可靠 , 确能 真实 模拟 空间 真空 环境 并 对 星用 非金属材料 出气 污染 性质 进行 原位 连续 定量 测试 , 从而 为 综合 多种 因素 进行 更 深层次 的 模拟 、 计算 、 预测 奠定 了 设备 基础 。 图 3 可凝 挥发物 原位 测试 : 逸 出量 — 时间 曲线 4 结束语 星用 非金属材料 出气 污染 性质 原位 测试 设备 可 测试 空间 材料 在 热 真空 条件 下 的 出气 总量 TML 、 可凝 挥发物 CVCM 、 和 水蒸气 回吸量 WVR 三项 指标 , 是 用作 航天器 非金属材料 出气 分子 污染 测试 、 评估 的 高灵敏 设备 。 该 设备 除了 具备 上述 测试 功能 外 , 还 具有 材料 出气 机理 的 研究 功能 , 有关 这一 方向 的 研究 结果 , 将 在 以后 的 文章 中 陆续 给出 。 作者 单位 : 兰州 物理 研究所 . 兰州 . 730000 参考文献 1 ASTMDesignation : E595 - 90 . StandardTestMethodforTotolMassLossandCollectedvolatileCondensableMaterialsfromOutgassinginavacuumEnvironment . PublishedApril19902 ESAPSS - 01 - 702Issue1 . AThermalVacuumTestfortheScreeningofSpaceMaterials . March19833 中华人民共和国 航天工业部 部 标准 : QJ1558 - 88 . 真空 中 材料 挥发性 能 测试方法 . 1988 - 04 - 25 发布 4 薛 大同 , 魏向荣 , 王先荣 , 等 . 空间 材料 出气 筛选 装置 的 研制 与 试验 . 中国 空间 科学技术 , 1993 , 13 ( 2 ) : 53 收稿 日期 : 1998 年 2 月 9 日修 回 日期 : 1998 年 12 月 7 日 __label__C11-Space 宇航学 报 JOURNALOFASTRONAUTICS1999 年 第 20 卷 第 4 期 vol20 No.4 1999 载人 航天器 安全性 概率 算法 刘炳章 摘 要 本文 从 载人 航天 的 工程 实际 出发 , 对 载人 航天器 的 安全性 定义 、 安全性 模型 、 安全性 和 可靠性 之间 的 关系 进行 了 深入 的 讨论 。 通过 全 状态 事件 树 分析 , 给出 了 载人 航天器 安全性 分析模型 , 并 在 此基础 上 推导 出 了 载人 航天器 安全性 概率 算法 公式 。 最后 , 通过 宇航界 一个 载人 航天器 实例 , 说明 了 该 方法 的 具体 应用 。 主题词 载人 航天器 安全性 安全性 概率 算法 APROBABILISTICAPPROACHTOSAFETYOFTHEMANNEDSPACEFLYERLiuBingzhang ( ChinaAstronauticsStandardsInstitute . Beijing.100830 ) Abstract Fromthemannedspaceengineering , safetydifinition , safetymodel , andrelationshipbetwinnreliabilityandsafetyofthemannedspaceflyerhavedeeplybeendiscussedinthispaper . Withtheaidofeventtreeanalysisofallstates , thispaperhasadvancedasafetyanalysismodolofthemannedspaceflyer , anddevivedfromthismodelaformulaforprobabilisticapproachtosafetyofthemannedspaceflyer . Lastly , thispaperillustratesapplicationofthemethodthroughsolutionofanexampleofthemannedspaceflyer . Keywords Mannedspaceflyer Safety Probabilisticapproachtosafety1 载人 航天器 安全性 的 定义 载人 航天器 是 当今 航天 工程 领域 中 最 复杂 的 系统 之一 。 该 系统 不仅 要 有 很 高 的 可靠性 , 而且 必须 具有 相当 高 的 安全性 。 只有 这样 , 载人 航天器 才能 圆满完成 它 所 担负 的 使命 。 由于 安全性 技术 的 发展 远远不如 可靠性 技术 那么 成熟 , 所以 仅 就 安全性 的 基本 定义 , 到 目前为止 世界 各国 还 没有 达成 统一 的 共识 。 1992 年 夏 , 美国宇航局 起草 的 一个 指令性 文件 中 , 对 航天飞机 中 航天员 的 安全性 给出 了 如下 定义 [ 1 ] : “ 航天员 的 安全性 通过 航天员 的 幸存 概率 来 度量 , 而 航天员 的 幸存 概率 , 是 系统可靠性 和 当 系统 失效 时 幸存 的 条件 概率 的 函数 。 ” 事实上 , 航天员 的 安全性 , 主要 是 由 载人 航天器 的 内在 质量 所 决定 的 。 因此 , 我们 认为 , 从 载人 航天器 质量 的 内在 属性 这一 角度 , 来 描述 载人 航天器 的 安全性 ( 航天员 的 安全性 ) 会 更好 一些 。 因此 , 我们 对 载人 航天器 的 安全性 特 作 如下 定义 : “ 载人 航天器 在 执行 飞行 大纲 所 规定 的 任务 过程 中 , 在 不同 的 飞行 阶段 上 的 各种 飞行 状态 下 , 保证 航天员 不 发生 灾难性 后果 的 概率 ” 。 该 定义 概括 了 载人 航天器 安全性 的 如下 特征 : ( 1 ) 载人 航天器 的 安全性 是 以 航天员 幸存 概率 来 度量 的 ; ( 2 ) 载人 航天器 的 安全性 , 是 载人 航天器 本身 固有 的 一种 内在 属性 。 而 载人 航天器 在 不同 飞行 阶段 上 的 各种 不同 的 飞行 状态 , 则 是 这种 固有 属性 的 外 在 表现 ; ( 3 ) 载人 航天器 之所以 能 最大 限度 地 保证 航天员 不 发生 灾难性 的 后果 , 是 由于 它 对 处于 不同 飞行 状态 下 的 航天员 的 幸存 具有 一种 支持 能力 。 这种 能力 是 载人 航天器 的 设计 、 制造者 事先 赋予 它 的 , 并且 是 通过 最大 限度 地 提高 载人 航天器 的 任务 可靠性 和 设置 性能 高超 的 应急 救生 系统 来 实现 的 。 2 载人 航天器 的 飞行 状态 分析模型 众所周知 , 载人 航天器 有 两个 很 重要 的 质量指标 : ( 1 ) 完成 任务 的 概率 - 可靠性 ; ( 2 ) 航天员 的 幸存 概率 - 安全性 。 可靠性 和 安全 既有 区别 , 又 有 一定 的 联系 。 在 载人 航天 系统 上 它们 相互 交融 , 错综复杂 。 为了 便于 分析 , 我们 按照 系统 的 功能 结构 , 把 载人 航天 系统 分成 如下 两大类 : ( 1 ) 完成 飞行 大纲 规定 任务 的 主 系统 。 例如 一级 火箭 、 二级 火箭 、 轨道舱 、 返回舱 、 环控 生保 系统 等 。 ( 2 ) 与 完成 飞行 任务 不 直接 相关 的 附属 系统 。 例如 状态 监视器 、 报警 系统 和 各种 救生 系统 等 。 载人 航天器 上 的 主 系统 不仅 关系 到 完成 任务 的 可靠性 , 而且 也 与 航天员 的 安全性 密切相关 ; 而 载人 航天器 上 的 附属 系统 , 则 仅仅 与 航天员 的 安全性 有关 。 即 : Rsj = Rj Psj = Rj + ( 1 - Rj ) Pj ( 1 ) 其中 Rsj — — 载人 航天器 在 第 j 个 飞行 段 完成 任务 的 可靠性 ; Rj — — 载人 航天器 的 主 系统 在 第 j 个 飞行 段 的 可靠性 ; Psj — — 载人 航天器 在 第 j 个 飞行 段 的 安全性 ; Pj — — 载人 航天器 在 第 j 个 飞行 段 中 的 附属 系统 的 可靠性 。 载人 航天器 在 执行 飞行 大纲 所 规定 的 任务 过程 中 , 由于 受 多种 内 、 外 复杂 因素 的 制约 , 将 处于 各种 不同 的 飞行 状态 。 为了 便于 研究 , 我们 将 载人 航天器 在 各个 飞行 阶段 上 出现 的 所有 可能 的 飞行 状态 , 用全 概率 事件 树来 描绘 , 就 可以 得到 如图 1 所示 的 载人 航天器 飞行 状态 分析模型 。 图 1 载人 航天器 飞行 状态 分析模型 图中 所示 的 各种 状态 的 含意 如下 : ( 1 ) 正常 状态 : 载人 航天器 执行 任务 的 主 系统 顺利完成 射前 准备 段 、 入轨 段 、 轨道 飞行 段 和 返回 着陆 段 的 各项任务 , 航天员 安全 返回 。 ( 2 ) 无 应急 状态 : 载人 航天器 在 某个 飞行 段 执行 任务 时 , 某个 主 系统 出现异常 , 但 系统 通过 自身 的 冗余 , 仍能 顺利完成 飞行 大纲 所 规定 的 全部 任务 , 航天员 安全 返回 。 将 上述 两种 状态 的 概率 之 和 记为 P Ⅰ , 即 P Ⅰ = Pr { 正常 状态 } + Pr { 无 应急 状态 } 。 ( 3 ) 脱离 应急 状态 : 载人 航天器 在 各个 飞行 段 执行 任务 时 , 主 系统 完全 失效 , 无法 继续 完成 飞行 大纲 所 规定 的 任务 , 航天员 借助 附属 系统 ( 各种 救生 系统 ) 返回地面 。 将 这种 状态 的 概率 记 为 : P Ⅱ = Pr { 脱离 应急 状态 } 。 ( 4 ) 未 脱离 应急 状态 : 载人 航天器 无论 处于 哪个 飞行 段 , 在 主 系统 失效 时 , 相应 飞行 段 的 附属 系统 也 失效 , 不仅 飞行 任务 不能 完成 , 而且 航天员 要 遇难 。 将 这种 状态 的 概率 记 为 : P Ⅲ = Pr { 未 脱离 应急 状态 } 。 显然 , Pr { 正常 状态 } + Pr { 无 应急 状态 } + Pr { 脱离 应急 状态 } + Pr { 未 脱离 应急 状态 } = 1 即 P Ⅰ + P Ⅱ + P Ⅲ = 1 ( 2 ) 将 公式 ( 2 ) 称为 载人 航天器 全 状态 概率 事件 公式 。 由图 所示 的 飞行 状态 分析模型 可知 : Ps = P Ⅰ + P Ⅱ = 1 - P Ⅲ ( 3 ) 其中 Ps — — 载人 航天器 的 安全性 。 3 载人 航天器 安全性 概率 算法 载人 航天器 在 执行 航天 任务 的 全过程 中 , 它 的 主 系统 和 附属 系统 都 要 经受 高温 、 高压 、 强烈 振动 和 冲击 等 内部 、 外部 条件 的 考验 。 不同 的 飞行 阶段 上 不同 的 环境 条件 , 对主 、 附 系统 的 可靠性 的 影响 将 有 很大 的 差别 。 因此 , 在 分析 载人 航天器 在 整个 飞行 过程 中 的 安全性 时 , 人们 往往 习惯于 按 不同 的 飞行 段来 具体分析 计算 。 这样 做 的 好处 是 , 我们 可以 很 方便 地 将 不同 飞行 段 的 环境 条件 、 主 系统 和 附属 系统 的 可靠性 、 航天员 的 安全性 与 各个 不同 飞行 段 上 的 各种 不同 飞行 状态 的 概率 有机 地 联系 起来 。 于是 , 其中 Rj — — 执行 任务 的 主 系统 , 在 第 j 个 飞行 段 上 的 可靠性 ; P Ⅰ — — 顺利完成 各 飞行 段 任务 的 概率 ( 任务 可靠性 ) 。 为了 将 P Ⅱ 的 计算 进一步 细化 , 必须 考虑 如下 几种 可能 的 情况 : ( 1 ) 载人 航天器 在 射前 准备 段 出现 故障 , 致使 中断 发射 程序 , 航天员 借助 逃逸 救生 系统 幸存 , 其 幸存 概率 为 : ( 1 - R1 ) P1 其中 R1 — — 载人 航天器 在 射前 准备 段主 系统 的 可靠性 ; P1 — — 载人 航天器 在 射前 准备 段 附属 救生 系统 的 可靠性 。 ( 2 ) 载人 航天器 顺利 通过 射前 准备 段 , 在 入轨 段 中断 飞行 , 航天员 借助 救生 系统 幸存 , 其 幸存 概率 为 : R1 ( 1 - R2 ) P2 其中 R2 — — 载人 航天器 在 入轨 段主 系统 的 可靠性 ; P2 — — 载人 航天器 在 入轨 段 救生 系统 的 可靠性 。 … … ( j ) 系统 顺利 通过 发射 前 准备 段 , 入轨 段 , … … 在 第 j 段 中 , 中断 飞行 , 航天员 借助 第 j 段 中 的 救生 系统 逃生 , 其 幸存 概率 为 : R1R2 … … Rj - 1 ( 1 - Rj ) Pj 于是 , P Ⅱ = ( 1 - R1 ) P1 + R1 ( 1 - R2 ) P2 + … … + R1R2 … … Rj - 1 ( 1 - Rj ) Pj 这里 , 引入 中间 变量 Rk , 然后 将角 标号 加以 归纳 , 并 进行 综合 , 则 : 又 由 公式 ( 3 ) Ps = P Ⅰ + P Ⅱ ( 4 ) 其中 Ps — — 航天员 的 安全性 ; Rj ( Rk ) — — 载人 航天器 在 第 j ( k ) 个 飞行 段 上主 系统 的 可靠性 ; Pj — — 载人 航天器 在 第 j 个 飞行 段 上 附属 系统 的 可靠性 。 k = 1 , 2 , … , j ; j = 1 , 2 , … , n 这 就是 本文 所 要 推导 的 载人 航天器 安全性 概率 算法 的 基本 公式 。 4 应用 实例 和 结论 下面 , 我们 通过 宇航界 一个 载人 航天器 的 实例 , 来 说明 本文 提出 的 载人 航天器 安全性 概率 算法 的 具体 应用 。 水星 [ 1 ] 各 飞行 段 的 任务 可靠性 和 安全性 见 下表 飞行 段 任务 可靠性 安全性 助推 段 0.79170 . 9963 轨道 飞行 段 0.98900 . 9999 返回 段 0.99460 . 9946 再入 段 0.99920 . 9992 试求 整个 系统 的 任务 可靠性 和 航天员 的 安全性 ? 对于 上述 系统 , 我们 利用 公式 ( 1 ) , 先求 出 各 飞行 段 相应 的 附属 系统 的 可靠性 : 即 , P3 = P4 = 0 在 这 两 飞行 段 , 无 安全性 附属 系统 。 将 P1 , P2 , P3 , P4 的 值 代入 公式 ( 4 ) , 即 , = R1R2R3R4 + ( 1 - R1 ) P1 + R1 ( 1 - R2 ) P2 + R1R2 ( 1 - R3 ) P3 + R1R2R3 ( 1 - R4 ) P4 = 0.7917 × 0.9890 × 0.9946 × 0.9992 + ( 1 - 0.7917 ) × 0.9822 + 0.7917 × ( 1 - 0.9890 ) × 0.9909 + 0 + 0 = 0 .. 9913685 ≈ 0.9914 ( 取 四位 有效数字 ) 系统 的 可靠性 Rs = R1R2R3R4 = 0.7781 系统 的 安全性 Ps = 0.9914 该 结果 同 文献 [ 1 ] 的 作者 在 1994 年 给出 的 结果 完全一致 。 然而 , 本 方法 比 文献 [ 1 ] 用 FMEA , 然后 构造 事件 树 进行 安全性 综合 的 方法 要 简单 , 实用 得 多 。 几点 结论 : ( 1 ) 由 上述 公式 ( 4 ) 可 明显 看出 , 载人 航天器 的 安全性 ( 航天员 的 安全性 ) , 是 载人 航天器 在 不同 的 飞行 阶段 主 系统 的 可靠性 和 相应 段 的 附属 系统 的 可靠性 的 函数 。 ( 2 ) 本文 提出 的 载人 航天器 安全性 概率 算法 , 简单 , 使用方便 。 在 工程 应用 中 , 人们 可以 根据 系统分析 的 需要 , 把 整个 大 系统 分成 任意 几个 飞行 段 , 然后 , 再 进行 大 系统 的 安全性 综合 。 ( 3 ) 该 算法 易于 编成 计算机软件 , 从而 对 载人 航天 系统 的 安全性 进行 灵敏度 分析 , 最优化 设计 , 安全性 定量 验证 , 以及 航天员 安全性 的 数字 仿真 。 作者 单位 : 中国航天 标准化 研究所 . 北京 . 100830 参考文献 1 PateRutledge , BenRuchbinder . Aquantiativeprobabilisticapproachtohuman - ratingofspacesystems . AnnualRelia - bilityandMaintainabilitySymposium . proceedings1994 , 216 - 2212 OHPeters , AMeyna . HandbuchderSicherheitstechnim , 19853 LiuBingzhang , AProbabilisticApproachtoSafetyoftheMannedRocked - ShipSystem . PSAM4Proceedings1998 , 807 - 812.4 LiuBingzhang , AMethodofCostMinimizationonReliabilityDesignofComplexSystem . ACTAAutomaticaSinica , 1985 , 11 ( 1 ) : 103 - 106 . 收稿 日期 : 1998 年 3 月 6 日修 回 日期 : 1998 年 10 月 7 日 __label__C15-Energy 【 日期 】 19961230 【 版号 】 10 【 标题 】 风力 发电 亟待 扶持 ( 记者来信 ) 【 作者 】 钱咏虹 【 正文 】 ( 新华社 记者 钱咏虹 ) 新能源 风力 发电 已 成为 当今世界 各种 能源 中 增长 最快 的 一部分 , 在 我国 尚 处于 艰难 的 起步 阶段 。 一些 专家 呼吁 : 国家 应该 大力 扶持 风力 发电 产业 , 把 我国 丰富 的 风力 资源 开发 出来 。 风力 发电 没有 常规 能源开发 所 造成 的 环境污染 , 且 单机 容量 大 , 建设 周期短 , 从长远看 , 工程 投资 、 发电 成本 会 逐步 接近 火力发电 。 我国 可 利用 风能 资源 总量 为 2 · 5 亿千瓦 , 相当于 目前 全国 发电能力 的 1 · 2 倍 。 截至 1 9 9 5 年底 , 我国 风力 发电 总 装机容量 仅为 3 · 5 万千瓦 。 国家 已 把 风力 发电 列入 鼓励 外商投资 的 产业 , 电力部 制定 了 本世纪末 全国 风力 发电 装机 1 0 0 万千瓦 的 规划 。 但 国内 风力 发电 发展 较 快 的 内蒙古 、 新疆 等 地区 , 遇到 了 制约 其 发展 的 问题 。 为此 , 有关 部门 和 专家 提出 一些 建议 , 希望 国家 在 政策 上 对 风力 发电 予以 扶持 。 专家 们 提出 , 要 根据 风力 发电 还本付息 微利 的 原则 , 合理 测定 风力 发电 上网 电价 。 如 内蒙古 目前 年 风力 发电量 2 0 0 0 万千瓦 , 不含税 电价 为 每 千瓦时 0 · 6 3 元 , 比火 电价 高出 0 · 3 5 元 , 自治区 一年 为 风力 发电 补助 近 8 0 0 万元 。 风电 高出 电网 平均 电价 的 差额 应 在 较大 范围 内 分解 消化 , 以免 挫伤 办 风电 地区 的 积极性 。 风力 发电机组 的 进口 也 亟须 得到 优惠 税率 的 扶持 。 此外 , 还 需 国家 在 税收 等 方面 予以 大力支持 。 __label__C15-Energy 【 日期 】 19960307 【 版号 】 7 【 标题 】 2 1 世纪 新 选择 — — 生态 建筑 【 作者 】 旭文 【 正文 】 随着 人们 环保 意识 不断加强 和 摆脱 传统 建筑 对 人体 危害 的 呼声 日渐 高涨 , 一种 完全 以 天然资源 — — — 木材 、 粘土 和 砖 等 为 原料 的 “ 生态 建筑 ” 正 应运而生 。 这种 将 古代 建筑 技术 和 现代 应用 技术相结合 , 采用 “ 生态 设计 ” 和 新型建材 建成 的 房屋 将 起到 减少 污染 、 节省能源 、 降低 造价 和 居住 费用 的 目的 。 联合国 科学 考察团 最近 对 我国 窑洞 建筑 进行 了 综合 考察 , 认为 窑洞 十分 适合 人类 居住 。 它 温湿度 适宜 , 外界 气候 及 大气 中 的 放射 物质 对 人 的 影响 较 小 , 可 减少 气喘病 、 风湿病 、 皮肤病 等 疾病 ; 降低 北方 寒冷 天气 必须 的 采暖 能源消耗 。 随着 全球 工业化 发展 , 能源 紧缺 将 是 一个 持久性 的 问题 , 因此 许多 建筑 设计师 开始 因地制宜 开发 设计 建造 新一代 的 “ 生态 建筑 ” 。 日本 三泽 住宅 公司 最近 成功 地 开发 了 一种 新型 太阳能 住宅 , 它 可 满足 家庭 中 8 5 % 的 能源需求 。 新 住宅 的 隔热性 和 密封 性能 良好 , 屋顶 装有 太阳能 电池 , 供电 不够 时以 价格便宜 的 深夜 供电 作为 补充 , 太阳能 电力 多余 时 还 可 卖 给 电力公司 。 英国 约克郡 的 一座 建筑面积 约 4 6 0 平方米 的 办公楼 在 设计 时 采用 “ 自然通风 ” , 使楼 内 温室 气体 二氧化碳 含量 大大降低 , 整幢 大楼 在 人员 密集 时 也 能 保持 空气 新鲜 , 而 不用 机械 通风 设施 , 大大降低 了 能源消耗 。 植物 建筑 也 是 生态 建筑 的 一种 形式 。 8 0 年代 初期 , 美国 在 芝加哥 建成 了 一座 雄伟壮观 的 生态 大楼 , 楼 内 没有 砖墙 , 也 没有 板壁 , 而是 在 原来 应 设置 墙壁 的 位置 上移 种 植物 , 把 每个 房间 隔开 , 人们 称之为 “ 绿色 墙 ” 、 “ 植物 建筑 ” 。 这种 生态型 的 植物 建筑 的 施工 方法 并 不 复杂 , 它 无需 成材 木料 , 无需 庞大 而 笨重 的 建筑 机械设备 , 而是 就地取材 , 以 树木 为主 材 , 采用 经过 规整 的 活 树木 来 “ 顶梁 ” “ 代柱 ” 和 “ 替代 墙体 ” , 运用 流行 的 “ 弯折 法 ” 和 “ 连接 法 ” , 建造 出 许多 构思 巧妙 、 造型 新奇 、 妙趣横生 的 拱廊 、 曲桥 、 屏风 、 围墙 、 商场 、 住宅 和 办公楼 等 。 人们 生活 在 这种 植物 建筑 里 , 常年 树木 葱茏 , 绿草如茵 , 空气清新 , 景色宜人 , 仿佛 置身于 美丽 的 大自然 中 。 ( 旭文 ) __label__C15-Energy 【 日期 】 19960906 【 版号 】 4 【 标题 】 罗干 离京 出席 世界 太阳能 会议 【 正文 】 新华社 北京 9 月 5 日电 国务委员 兼 国务院 秘书长 罗干 今日 启程 前往 非洲 , 代表 国家 主席 江泽民 出席 9 月 1 4 — 1 7 日 在 津巴布韦 首都 哈拉雷 召开 的 世界 太阳能 委员会 会议 和 世界 太阳能 高峰 会议 , 并 在 与会 前后 应邀 对 坦桑尼亚 、 赞比亚 和 尼日利亚 进行 正式 友好访问 。 陪同 罗干 出席 世界 太阳能 高峰 会议 并 访问 上述 三国 的 有 外交部 部长 助理 吉佩定 等 。 世界 太阳能 委员会 由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发起 成立 。 该 委员会 是 在 全球 范围 内 加强 合作 、 促进 太阳能 等 可 再生能源 的 开发 和 利用 的 最高 指导 机构 。 此次 世界 太阳能 委员会 会议 和 高峰 会议 是 该 组织 成立 以来 召开 的 首次 会议 。 据 了解 , 这次 会议 将 讨论 通过 《 关于 可 再生能源 和 持续 发展 的 哈拉雷 宣言 》 和 《 世界 太阳能 十年 行动计划 》 等 文件 。 __label__C15-Energy 【 日期 】 19960918 【 版号 】 7 【 标题 】 世界 太阳能 首脑会议 召开 国务委员 罗干 代表 江泽民 主席 出席 并 发表 讲话 【 作者 】 朱士骧 / 王庆华 【 正文 】 据 新华社 哈拉雷 9 月 1 6 日电 ( 记者 朱士骧 、 王庆华 ) 为期 两天 的 世界 太阳能 首脑会议 今天 在 这里 开幕 。 来自 世界 1 2 1 个 国家 、 地区 和 国际 组织 的 数千名 代表 将 就 目前 全球 能源 形势 和 新能源 的 开发利用 问题 共商大计 。 出席 今天 会议 的 有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 、 马来西亚 等 国家 的 元首 和 政府首脑 。 中国 国务委员 罗干 代表 江泽民 主席 出席 了 会议 。 联合国 秘书长 加利 在 书面 讲话 中说 , 在 今后 3 0 年 , 能源 消耗量 将 大幅度 增加 , 常规 能源 已 不能 满足 人类 对 能源 日益增长 的 需求 。 世界 人口 的 不断 增长 , 全球 环境 的 污染 和 温室效应 也 迫使 人们 不得不 积极 考虑 和 寻求 替代 能源 。 他 期待 着 与会代表 就 能源 政策 和 替代 能源 的 开发 问题 提出 建议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总干事 马约尔 在 会上 呼吁 人类 提高 对 再生能源 的 认识 , 各国 政府 应 将 开发 再生能源 纳入 能源 发展 计划 , 逐步 改变 能源 的 结构 。 欧洲联盟 代表 帕波 特西斯 表示 欧盟 将 支持 人类 对 太阳能 的 开发 和 利用 , 并 愿意 向 第三世界 国家 提供援助 。 在 这次 世界 太阳能 首脑会议 上 , 代表 们 将 讨论 和 审议 《 世界 太阳能 十年规划 ( 1 9 9 6 — — — 2 0 0 5 年 ) 》 和 《 关于 太阳能 及 可 持续 发展 的 哈拉雷 宣言 》 。 1 4 日 在 这里 举行 的 世界 太阳能 委员会 会议 已 讨论 并 通过 了 这 两个 文件 。 据 新华社 哈拉雷 9 月 1 6 日电 ( 记者 朱士骧 、 王庆华 ) 中国 国务委员 兼 国务院 秘书长 罗干 今天 在 这里 举行 的 世界 太阳能 首脑会议 上 发表 讲话 , 全面 介绍 了 中国 在 开发利用 可 再生能源 方面 取得 的 成就 。 罗干 说 , 中国 具有 丰富 的 可 再生能源 资源 , 中国政府 也 一直 关心 可 再生能源 的 开发利用 。 他 指出 , 节约能源 、 提高 能源 利用效率 、 尽可能 多 地用 洁净 能源 替代 矿物 燃料 , 是 中国 能源建设 的 一条 很 重要 的 原则 。 可 再生能源 特别 是 太阳能 是 一种 广泛 存在 、 平等 给予 和 可 自由 利用 的 洁净 能源 。 他 强调 , 中国 发展 可 再生能源 的 重点 是 农村 地区 。 中国 幅员辽阔 , 农村 人口 占 8 0 以上 , 充分利用 当地 自然资源 特别 是 可 再生能源 资源 , 求得 能源 与 生态环境 协调 发展 是 农村 能源建设 的 重要 方针 之一 。 罗干 说 , 促进 可 再生能源 的 应用 , 减少 污染 , 保护 生态环境 是 一项 造福 于 全人类 的 事业 , 需要 全世界 各国 人民 的 共同努力 才能 完成 。 他 强调 , 在 开发利用 可 再生能源 方面 , 发展中国家 应 根据 自己 的 国情 , 制定 切实可行 的 政策 和 规划 , 加强 “ 南南合作 ” 。 罗干 呼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和 其它 国际 组织 , 加强 协调 , 调动 各种 财力 和 物力 , 支持 可 再生能源 的 利用 。 他 表示 相信 , 经过 共同 的 努力 , 人类 将 能够 把 未来 能源 结构 的 基础 建立 在 清洁 干净 、 取之不尽 、 用之不竭 的 可 再生能源 上 。 __label__C15-Energy 【 日期 】 19960224 【 版号 】 2 【 标题 】 安全 的 核能 — — 大亚湾核电站 透视 【 作者 】 孔晓宁 / 谢联辉 【 正文 】 蓝天 , 与 海水 一色 清亮 ; 煦 风 , 送来 南国 花卉 的 淡淡 芬芳 。 隆冬 时节 , 记者 随 国家环保局 局长 解振华 一行 , 来到 温暖如春 的 广东 大鹏湾 , 置身于 大亚湾核电站 厂区 , 眼前 是 一派 宜人 的 风光 。 这座 1 9 9 4 年 2 月 1 日起 投入 商业 运行 的 电站 , 有 两台 9 0 万千瓦 的 机组 , 去年 即 输送 电 1 0 6 亿千瓦时 , 其中 7 成送 至 香港地区 ( 占该 地区 所耗 电力 的 1 / 5 ) 。 同时 也 向 远近 的 人们 送 去 了 光明 与 希望 。 记者 从 环保局 官员 手中 厚厚 一沓 大亚湾 环境监测 报告 中 看到 , 这座 我国 目前 最大 的 核电站 , 运行 两年 来 没有 对 周围环境 产生 不利 的 影响 。 它 的 安全 运行 , 展现出 我国 发展 核电 的 光辉 前景 。 拉直 的 问号 伫立 在 距 核电站 百米 之遥 的 山坡 望去 , 这座 “ 大型 ” 电厂 躯体 并不大 , 似乎 只 相当于 一个 中型 机械厂 。 然而 , 国家 在 其中 投入 的 资金 , 竟达 4 0 亿美元 之 巨 , 是 我国 最大 的 中外合资 项目 之一 。 它 的 外表 平静 而 又 寻常 , 却 包容 着 令人 心惊胆颤 的 几十亿 居里 的 放射性物质 。 核电站 是 如何 让 巨量 的 放射性物质 按照 人们 的 意愿 做工 发电 , 而 又 不 释放 到 环境 之中 的 呢 ? 当 我们 在 主人 的 带领 下 , 深入 核电站 的 “ 心脏 ” 探视 一番 之后 , 头脑 中 的 那个 问号 立刻 给 拉直 了 。 进 厂房 , 先得 过 一道 大 铁门 , 它 一直 是 认卡 不 认人 的 。 用 主人 为 我们 配备 的 磁卡 , 在 门外 扫描器 上 划过 , 门才 闪灯 放行 。 如是 几次 , 方得 进入 主控室 。 在 这里 , 成百上千 的 指示灯 满 房子 闪闪烁烁 , 令人 眼花缭乱 。 几名 操作员 时而 操作 , 时而 用 电话 收发 指令 , 有条不紊 地 操纵 与 监控 着 数以万计 的 仪表 和 设备 。 走出 主控室 , 我们 又 去 参观 核燃料 厂房 。 按照 厂里 规定 及 主人 吩咐 , 我们 几乎 卸去 所有 衣装 , 换上 白色 内服 外套 , 着 白袜 , 穿白鞋 , 又 戴 上 白 帽子 与 白 手套 。 戴眼镜 者 , 每人 另发 一根 绳 拴住 镜腿 。 此外 , 还要 领 一只 个人 辐射 剂量计 。 又 经过 几道 戒备森严 的 铁门 , 终于 接近 核燃料 厂房 的 一个 大水池 旁 。 池水 有 1 2 米 多 深 , 清亮 见底 。 4 米 高 的 核 燃料箱 整齐 地 排列 在 池 的 底部 。 备用 或用 过 的 燃料 组件 , 置 放在 箱内 一个个 圆孔 内 。 池边 有 一 通道 , 可通 反应堆 , 核燃料 便是 从 那儿 用 特殊 装置 送进 与 取出 。 广东核电集团 公司 核电 部 负责人 马云青 告诉 我们 , 核反应堆 堆芯 中 的 1 5 7 个 燃料 组件 , 每年 需 更换 其中 的 1 / 3 。 从 反应堆 中 取出 的 乏 燃料 , 仍 有 强烈 的 放射性 。 它们 若 跑 出来 , 我们 站 在 这儿 , 1 分钟 内 就 会 送命 。 不过 , 这 满池 含硼 水 , 是 一道 强大 的 屏障 , 完全 可以 把 核辐射 阻挡 住 , 因此 大家 不 需要 有 任何 担心 。 果然 , 我们 胸前 口袋 中 的 个人 辐射 剂量计 , 上面 的 两个 零 , 一直 纹丝不动 。 据介绍 , 眼前 这个 水池 , 可以 安全 地 存放 1 0 年内 更换 出 的 “ 高 放射性 ” 乏 燃料 。 这部分 废物 待后 处理厂 建成 后 , 即可 运出 进行 妥善处理 。 另有 一部分 “ 中 低 放射性 ” 废物 , 就 地 装入 特制 的 可以 隔绝 辐射 的 水泥 桶 中 。 厂里 已 决定 在 附近 建造 中 低放废物 处置 场 , 作为 这些 需经 大约 3 0 0 年 才 可 衰变 为 无害化 垃圾 的 最后 安身之地 。 这 类 紧紧 “ 包住 ” 放射性物质 的 技术 措施 , 核电站 已经 全部 实施 , 并且 还 在 不断完善 。 亮 起 警惕 的 “ 眼睛 ” 大亚湾核电站 的 安全性 究竟 如何 ? 遍布 厂区 内外 方圆 几十公里 的 十多个 专设 的 环境 监测站 , 拿出 了 最 有 说服力 的 资料 。 目前 , 核电站 在 厂区 设立 了 4 个 环境 监测站 , 厂区 之外 设立 了 3 个 站 。 环保部门 亦 在 厂 内外 设立 了 9 个 站 。 其中 最远 的 一个 站建 在 4 5 公里 外 的 沙头角 中学 内 , 以 监测 核电厂 是否 会 对 香港地区 产生 影响 。 在 环境监测 上 实行 “ 双轨制 ” , 是 为了 保证 监测 结果 的 客观 与 公正 , 也 是 确保安全 的 一项 重要 措施 。 我们 在 广东省 环境 辐射 研究 监测中心 的 一个 监测站 看到 , 站 内 的 伽玛 计量器 , 可以 每 5 分钟 扫描 一次 , 并 把 数据 传至 广州 中央 控制室 。 工作人员 告诉 我们 , 这套 仪器 几年 来 一直 工作 正常 。 一旦 环境 中 出现异常 , 仪器 可 自动 改为 每分钟 测 一次 数据 , 并 迅即 报警 。 不过 , 这种 情况 至今 尚未 出现 过 。 除了 测量 伽玛 射线 与 贝塔粒子 这 两种 核电厂 产生 的 主要 放射性物质 , 各 监测站 还 采集 大气 飘尘 、 饮用水 、 水库 水 、 海水 、 土壤 、 生物 、 气态 流出物 等 样品 , 进行 放射性 测量 。 结果表明 , 陆上 各种 样品 , 放射性 较 电站 运行 前 没有 变化 。 而 在 某些 海水 和 鱼类 样品 中 , 发现 了 人工 核素 , 但 其 放射 量 很 低 , 不会 对 海洋环境 造成 看得出 的 影响 。 综合 来看 , 目前 大亚湾核电站 产生 的 辐射 剂量 , 控制 在 每年 0 . 2 5 毫希沃特 以下 , 而 人们 每年 受到 的 天然 放射性 剂量 则 高达 3 毫希沃特 。 经过 核电站 上上下下 协同 努力 , 去年 废液 放射性 排放量 比 上年 下降 了 很多 , 放射性 废物 产生 量 也 接近 国际 8 0 年代 后期 水平 。 “ 核电 是 最 清洁 的 能源 。 我国 目前 二氧化碳 与 二氧化硫 的 排放量 均 比较 高 , 要 扭转 这种 状况 , 发展 核能 是 重要 的 渠道 。 ” 国家环保局 局长 解振华 , 在 参观 过 大亚湾核电站 后 , 发表 了 如是 感想 。 警钟 仍 需 长鸣 大亚湾核电站 在 设计 与 建造 过程 中 , 有关 中外 各方 充分 吸取 了 前 苏联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与 美国 三里 岛 核电站 事故 的 经验教训 , 采用 了 一系列 保证 电站 安全 运行 的 手段 与 设施 , 使得 放射性物质 泄漏 等 严重事故 的 发生 概率 , 小于 百万分之一 。 然而 , 通过 严格管理 , 做到 安全 运行 , 仍然 是 须臾 不能 放松 的 关键 一环 。 用 核电 公司 总经理 周展麟 的话 说 , 就是 “ 警钟 必须 长鸣 ” 。 “ 对于 核电站 的 安全 , 我们 任何 时候 都 不能 掉以轻心 ! ” 周展麟 总经理 感慨 地 说道 。 据 他 介绍 , 去年 , 一号 机组 首次 换料 大修 期间 , 检修 完 试机 时 发现 7 根 控制棒 落棒 时间 比 规定 慢 了 0 . 2 5 秒 。 从 安全 计 , 厂方 不顾 停 发电 一天 就要 少 收入 数百万美元 , 决定 再次 停机 检修 。 终于 发现 , 造成 上述 落棒 超差 的 原因 , 属 导向管 设计 问题 。 经 供货商 法国 法玛通 公司 重新 更换 导向管 , 机组 才 重新启动 。 可 这 “ 三起三落 ” , 前后 耗时 近半年 , 厂方 损失 之 巨 可想而知 。 目前 , 广东 核电 公司 又 在 大亚湾 筹建 第二 核电厂 。 我们 在 “ 二核 ” 工地 看到 , 各种 大型 机械 穿梭 奔忙 , 发出 震耳欲聋 的 轰鸣 。 周展麟 总经理 告诉 我们 , “ 二核 ” 虽 是 “ 一核 ” 的 “ 翻版 ” , 却 准备 在 “ 一核 ” 基础 上 , 围绕 着 提高 反应堆 的 安全性 与 减少 废物 量 等 方面 , 要作 大大小小 2 0 多项 改进 。 “ 安全 是 核电 的 生命 ” 。 当 我们 告别 了 那些 日夜 紧张 地 与 可 裂变 原子 打交道 的 核电 工作者 时 , 他们 那句 沉甸甸 的 话语 , 还 在 我们 的 心头 跳荡 … … * __label__C15-Energy 【 日期 】 19960307 【 版号 】 7 【 标题 】 2 1 世纪 新 选择 — — 生态 建筑 【 作者 】 旭文 【 正文 】 随着 人们 环保 意识 不断加强 和 摆脱 传统 建筑 对 人体 危害 的 呼声 日渐 高涨 , 一种 完全 以 天然资源 — — — 木材 、 粘土 和 砖 等 为 原料 的 “ 生态 建筑 ” 正 应运而生 。 这种 将 古代 建筑 技术 和 现代 应用 技术相结合 , 采用 “ 生态 设计 ” 和 新型建材 建成 的 房屋 将 起到 减少 污染 、 节省能源 、 降低 造价 和 居住 费用 的 目的 。 联合国 科学 考察团 最近 对 我国 窑洞 建筑 进行 了 综合 考察 , 认为 窑洞 十分 适合 人类 居住 。 它 温湿度 适宜 , 外界 气候 及 大气 中 的 放射 物质 对 人 的 影响 较 小 , 可 减少 气喘病 、 风湿病 、 皮肤病 等 疾病 ; 降低 北方 寒冷 天气 必须 的 采暖 能源消耗 。 随着 全球 工业化 发展 , 能源 紧缺 将 是 一个 持久性 的 问题 , 因此 许多 建筑 设计师 开始 因地制宜 开发 设计 建造 新一代 的 “ 生态 建筑 ” 。 日本 三泽 住宅 公司 最近 成功 地 开发 了 一种 新型 太阳能 住宅 , 它 可 满足 家庭 中 8 5 % 的 能源需求 。 新 住宅 的 隔热性 和 密封 性能 良好 , 屋顶 装有 太阳能 电池 , 供电 不够 时以 价格便宜 的 深夜 供电 作为 补充 , 太阳能 电力 多余 时 还 可 卖 给 电力公司 。 英国 约克郡 的 一座 建筑面积 约 4 6 0 平方米 的 办公楼 在 设计 时 采用 “ 自然通风 ” , 使楼 内 温室 气体 二氧化碳 含量 大大降低 , 整幢 大楼 在 人员 密集 时 也 能 保持 空气 新鲜 , 而 不用 机械 通风 设施 , 大大降低 了 能源消耗 。 植物 建筑 也 是 生态 建筑 的 一种 形式 。 8 0 年代 初期 , 美国 在 芝加哥 建成 了 一座 雄伟壮观 的 生态 大楼 , 楼 内 没有 砖墙 , 也 没有 板壁 , 而是 在 原来 应 设置 墙壁 的 位置 上移 种 植物 , 把 每个 房间 隔开 , 人们 称之为 “ 绿色 墙 ” 、 “ 植物 建筑 ” 。 这种 生态型 的 植物 建筑 的 施工 方法 并 不 复杂 , 它 无需 成材 木料 , 无需 庞大 而 笨重 的 建筑 机械设备 , 而是 就地取材 , 以 树木 为主 材 , 采用 经过 规整 的 活 树木 来 “ 顶梁 ” “ 代柱 ” 和 “ 替代 墙体 ” , 运用 流行 的 “ 弯折 法 ” 和 “ 连接 法 ” , 建造 出 许多 构思 巧妙 、 造型 新奇 、 妙趣横生 的 拱廊 、 曲桥 、 屏风 、 围墙 、 商场 、 住宅 和 办公楼 等 。 人们 生活 在 这种 植物 建筑 里 , 常年 树木 葱茏 , 绿草如茵 , 空气清新 , 景色宜人 , 仿佛 置身于 美丽 的 大自然 中 。 ( 旭文 ) __label__C15-Energy 【 日期 】 19960327 【 版号 】 2 【 标题 】 功在当代 利在 千秋 我国 重视 农业 的 可 持续 发展 【 作者 】 江夏 【 正文 】 本报讯 记者 江夏 报道 : 我国 大规模 推进 生态农业 和 农村 能源 综合 建设 , 紧紧围绕 农业丰收 、 农村 经济 发展 和 农民收入 提高 这个 中心 , 兼顾 经济效益 、 社会效益 和 生态效益 , 大大 促进 了 农业 的 可 持续 发展 。 随着 经济 的 发展 、 人口 的 增长 和 人民 生活 水平 的 提高 , 我国 农业 面临 的 资源 、 环境 和 能源 问题 越来越 突出 , 人均 占有 资源 少 , 农业 生态环境 恶化 , 资源 衰退 , 土壤 沙化 、 草原 退化 、 水土流失 严重 , 自然灾害 频繁 发生 , 农业 环境污染 加剧 , 已经 成为 农业 和 农村 经济 持续 发展 的 制约 因素 。 农业部 会同 国家计委 、 国家科委 、 国家经贸委 、 财政部 、 国家环保局 、 水利部 、 林业部 、 电力部 等 部门 , 于 1 9 9 1 年 和 1 9 9 3 年 组织 开展 了 全国 百县 农村 能源 综合 建设 和 5 0 个 县 的 生态农业 试点 建设 , 把 多种 成熟 的 能源 、 环保 技术 集中 到 这些 县 实施 和 推广 , 取得 了 显著 的 经济效益 、 社会效益 和 生态效益 。 据 不 完全 统计 , “ 八五 ” 期间 对 1 3 8 个 农村 能源建设 县 , 国家 、 地方 及 农民 投入 约 6 0 亿元 , 共 实施 4 9 类 6 0 0 0 多个 项目 , 形成 年 新增 开发 和 节约能源 能力 达 2 0 0 0 万吨 标准煤 ; 百县 森林 覆盖率 平均 由 2 6 . 7 % 提高 到 3 4 · 9 % 。 全国 各类 生态农业 试点 由 “ 七五 ” 末 的 4 8 0 多个 增加 到 目前 的 2 0 0 0 多个 , 其中 列入 国家 和 各省 的 县域 规模 的 试点 近 1 5 0 个 , 覆盖面积 达 6 0 0 万公顷 。 在 绝大多数 试点县 中 , 年度 粮食 总产 增长 1 0 — 1 5 % , 亩产 增长 7 — 1 0 % , 农民 人均收入 高于 当地 平均水平 1 0 — 1 2 % , 项目 区内 的 生态环境 有 明显改善 。 __label__C15-Energy 【 日期 】 19960523 【 版号 】 1 【 标题 】 李鹏 会见 小水电 和 农村 能源建设 工作 会议 代表 时说 农村 能源 要 走 可 持续 发展 路子 【 作者 】 罗 观星 / 王言彬 【 正文 】 新华社 北京 5 月 2 2 日电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记者 罗 观星 新华社 记者 王言彬 ) 国务院 总理 李鹏 今天 在 会见 全国 农村 水电 暨 初级 电气化 县 建设 工作 会议 代表 和 全国 农村 能源 综合 建设项目 工作 会议 代表 时说 , 农村 能源 工作 要 把 开发 、 利用 和 节约 几个 方面 有机 地 结合 起来 , 走 可 持续 发展 的 路子 。 各地 要 认真总结 经验 , 因地制宜 , 把 农村 小水电 和 整个 能源 工作 做 得 更好 。 李鹏 在 讲话 时 指出 : 农村 小水电 事业 已经 有 1 0 个 年头 了 , 1 0 年 共 增加 装机容量 达 1 0 0 0 万千瓦 , 使 1 亿人用 上 了 电 , 3 0 0 多个 县 达到 初级 电气化 县 标准 。 尽管 这项 工作 刚 开始 时 困难 很多 , 但 由于 党中央 、 国务院 制定 了 自建 、 自 管 、 自用 的 正确 方针 , 小水电 有 了 自己 的 供电 区 , 并 和 大 电网 合作 。 一些 地区 依靠群众 的 自力更生 , 加上 地方 和 中央 的 投入 , 以及 银行 的 贷款 支持 , 滚动 发展 了 起来 。 开发 小水电 资源 的 作用 是 非常明显 的 , 对 山区 的 经济 发展 , 对 贫困地区 的 脱贫致富 , 以及 对 农村 的 精神文明 建设 都 起 了 很 好 的 作用 。 “ 九五 ” 期间 , 全国 还要 继续 建设 3 0 0 个 试点县 。 各地 要 依靠群众 、 依靠 地方党委 、 政府 和 银行 的 支持 , 中央财政 也 将 予以 适当 补助 。 还要 根据 《 电力法 》 制订 合理 的 电价 政策 , 促进 小水电 事业 健康 发展 , 提高 运营 水平 , 其 利润 也 主要 用于 滚动 开发 , 使 之 越 滚 越 大 。 他 说 , 展望未来 , 我们 对 小水电 事业 充满信心 。 李鹏 在 接见 全国 农村 能源 综合 建设项目 工作 会议 代表 时说 , 我们 国家 1 2 亿 人口 、 9 亿在 农村 , 解决 农村 能源 问题 关系 到 每 一个 农户 、 每 一个 农民 , 关系 到 农村 经济 的 发展 和 精神文明 建设 。 农村 能源 要 在 开发 、 利用 和 节约 相结合 上作 文章 , 要 充分利用 再生能源 , 发挥 多种 能源 的 效益 , 使 之 形成 良性 的 生态 循环 , 走 农业 的 可 持续 发展 之 路 。 农村 能源 工作 是 一件 大事 , 各地 要 认真总结 经验 , 因地制宜 , 把 这件 事 办好 。 国务院 副 总理 邹家华 、 姜春云 , 国务委员 陈俊生 、 罗干 以及 国务院 有关 部门 的 负责同志 参加 了 今天 的 会见 。 __label__C15-Energy 【 日期 】 19960603 【 版号 】 1 【 标题 】 以我为主 中外合作 秦山 核电 二期 主体工程 开工 李鹏 致信 祝贺 吴邦国 等 出席 开工典礼 【 作者 】 陈祖甲 / 秦京午 / 张雅心 【 正文 】 本报 浙江 海盐 6 月 2 日电 记者 陈祖甲 、 秦京午 报道 : 今天上午 , 在 秦山 南麓 的 原 杨柳 山 工地 上 , 中共中央政治局 委员 、 国务院 副 总理 吴邦国 按下 电钮 , 首罐 混凝土 徐徐 地 注入 秦山核电站 二期工程 主体 , 我国 预定 在 “ 九五 ” 期间 建设 的 4 个 核电 项目 , 由此 拉开序幕 。 中共 中央政治局常委 、 国务院 总理 李鹏 在 发来 的 贺信 中说 , 秦山 核电 二期 主体工程 的 开工 , 标志 着 我国 自主 开发 建设 核电站 迈上 了 一个 新台阶 。 秦山 核电 二期工程 采用 “ 以我为主 , 中外合作 ” 的 方式 建设 , 将 为 我国 自主 设计 、 自主 建造 大容量 核电站 积累 经验 。 希望 你们 坚持 质量第一 、 安全 第一 的 方针 , 各方 团结 协作 , 为 建设 秦山 核电 基地 再 做 新 的 贡献 。 在 开工典礼 上 , 吴邦国 发表 讲话 。 他 指出 , “ 九五 ” 期间 发展 核电 , 不仅 有助于 补充 近期 能源 短缺 , 而 更 重要 的 是 着眼于 掌握 先进 技术 , 为 下世纪 核电 更大 的 发展 奠定 基础 。 秦山 二期工程 在 一期 基础 上 , 提出 “ 以我为主 , 中外合作 ” 的 建设 方式 , 体现 了 自力更生 和 引进 先进 技术相结合 的 方针 。 这 对 我们 全面 掌握 核电 技术 , 有着 十分 重要 的 意义 。 我们 要 认真学习 国际 上 先进 核电 技术 与 管理 经验 , 在 充分利用 我国 现有 条件 的 基础 上 , 通过 与 国外 合作 , 逐步 全面 掌握 大型 核电站 设计 、 建造 和 运行 管理 的 技术 。 他 强调 , 核电站 的 安全 是 核电 发展 的 基础 , 也 是 人民 的 根本利益 所在 。 秦山核电站 一期 投产 四年 多来 , 安全 稳定 运行 。 在 秦山核电站 二期工程 建设 过程 中 , 一定 要 严格 把 好 质量关 , 向 党和人民 交付 一个 质量 合格 的 核电站 , 这是 秦山 二期 建设者 们 艰巨 而 光荣 的 任务 。 据 了解 , 秦山 核电 二期工程 设计 为 两台 6 0 万千瓦 压水堆 核电机组 , 并 预留 再建 两台 6 0 万千瓦 机组 的 场地 。 厂区 建设 包括 核岛 、 常规岛 和 辅助 设施 工程 。 预计 到 2 0 0 2 年 6 月 第一台 机组 并网发电 , 2 0 0 3 年 6 月 全部 建成 。 目前 , 前期 工程 进展 顺利 , 用水 、 用电 、 通讯 及 施工 道路 畅通 。 作为 厂区 的 原 杨柳 山 已经 削平 , 完成 开挖 土石方 7 5 0 万立方米 。 秦山 核电 二期工程 是 由 中国 核工业 总公司 、 中国 华东 电力 集团公司 、 浙江省 电力 开发 公司 、 申能 股份 有限公司 、 江苏省 投资 公司 、 安徽省 能源 投资 总公司 共同 投资 建设 的 。 国家 核 安全局 对 秦山 二期工程 进行 了 核 安全 和 环境影响 审评 。 国家 核 安全局 局长 黄齐陶 今天 亲手 将 建设 许可证 交给 核电 秦山 联营公司 总经理 于 洪福 。 浙江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四 省市 和 国务院 有关 部门 负责同志 王忠禹 、 李泽民 、 万学远 以及 中国 核工业 总公司 总经理 蒋心雄 等 出席 了 今天 的 开工典礼 。 __label__C15-Energy 【 日期 】 19960613 【 版号 】 7 【 标题 】 能源 对 住区 可 持续 发展 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 将 改变 人们 生活 和 工作 参加 联合国 人居 会议 的 专家 认为 【 作者 】 谷利源 / 王强 / 毛磊 【 正文 】 据 新华社 伊斯坦布尔 6 月 1 1 日电 ( 记者 谷利源 、 王强 、 毛磊 ) 能源 是 人类 住区 可 持续 发展 的 基石 , 在 人类 即将 迈进 下个世纪 时 , 必须 重新 强调 解决 能源 问题 的 重要性 。 这是 参加 联合国 第二次 人类 住 区 大会 “ 人类 住区 中 的 可 持续 能源 ” 对话 会议 的 专家 们 得出 的 一致 结论 。 参加 对话会 的 加拿大 能源 专家 托里 介绍 说 , 目前 在 经合组织 成员国 所 消费 能源 的 6 0 % 到 8 0 % 被 用 在 城市 中 , 相比之下 , 发展中国家 城市 的 能源消耗 比例 普遍 较 低 , 但 由于 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 的 速度 越来越 迅猛 , 这 必将 带来 对 能源 的 新 的 需求 。 专家 们 指出 , 目前 全球 近 2 0 亿 农村 和 山区 的 居民 还 用不上 电 , 还有 上 亿人 燃料 和 电力 短缺 。 与此同时 , 长期 不 加 控制 的 能源消耗 、 能源 效率 不高 以及 能源 浪费 带来 了 诸如 温室效应 等 一系列 环境 问题 , 这些 都 对 人类 住区 的 生活 质量 产生 了 不利 影响 。 专家 们 认为 , 为了 解决 全球 变暖 等 问题 , 人类 必须 重新 调整 能源 结构 。 据 新华社 伊斯坦布尔 6 月 1 1 日电 ( 记者 谷利源 、 王强 、 毛磊 ) 参加 联合国 第二次 人类 住 区 大会 的 专家 在 这里 指出 , 随着 电子 信息技术 的 不断 发展 , 在 下 一个 世纪 , 电视会议 、 家庭 购物 、 家庭 存款 取款 、 虚拟 办公室 、 虚拟 课堂 、 家庭影院 等 电子 信息技术 的 产物 将会 成为 人们 生活 中 的 家常便饭 , 互联网络 和 信息 高速公路 则 将 会 把 人们 紧紧 地 联系 在 “ 地球村 ” 里 。 联合国 第二次 人类 住 区 大会 的 专家 和 代表 们 日前 在 这里 举办 了 一个 题为 “ 2 1 世纪 的 媒介 和 通信 ” 的 对话 会议 , 就 电子 信息技术 进步 将 对 人类 住区 的 影响 进行 了 讨论 。 专家 们 在发言中 指出 了 未来 电信技术 发展 的 大致 趋势 : 由 模拟 技术 走向 数字 技术 ; 从 主要 依靠 硬件 走向 依靠 软件 ; 从 生产 产品 为主 到 提供 服务 为主 。 __label__C16-Electronics 【 日期 】 19960827 【 版号 】 10 【 标题 】 “ 电子 ” 进 法院 【 作者 】 田俊荣 【 正文 】 今年 下半年 起 , 我国 法院系统 将 全面推广 一种 叫 “ 法院 综合 信息管理 ” 的 计算机 软件包 , 它 包括 “ 法院 案件 管理系统 ” 、 “ 法院 来信 、 来访 管理系统 ” 和 “ 文档 管理系统 ” 三种 软件 。 届时 , 我国 各级 人民法院 的 办公 科学化 、 自动化 程度 将 大大提高 。 而 这 一 难度 颇 大 的 高新 成果 , 出自 成立 仅 三年 的 电子部 信息中心 之手 。 1 9 9 3 年 夏 , 信息中心 一 诞生 就 面临 窘境 : 没有经费 , 靠 领导 东奔西跑 借来 的 8 万元 “ 开张 ” 。 “ 中心 人 ” 一分钱 掰作 两半 花 , 不折不扣 地念起 了 “ 抠 ” 经 。 电子部 规定 , 搬进 新 大楼 的 家具 必须 更新 。 信息中心 的 领导 权衡再三 , 咬咬牙 只 买 了 四张 老板 台 , 摆在 对外 接触 多 的 办公室 “ 塑 形象 ” , 其他 的 破旧 家具 , 一件 也 没舍得 扔 。 他们 迅速 建立 起 技术 起点 高 、 内联 全国 金桥网 、 邮电 通信网 , 外联 国际 互联网 的 “ 全国 电子行业 信息网 ” ; 开发 出 具有 电子行业 特色 的 “ 每日 经济 动态 信息库 ” 等 1 7 个 信息库 ; 还 与 新华社 、 国家信息中心 等 权威 信息 机构 联网 , 丰富 网络 信息 资源 , 将 中国 电子行业 的 风采 展示 给 世界 。 邹家华 副 总理 考察 了 信息中心 在 国际 互联网 上 做 的 电子部 介绍 后 , 肯定 了 他们 的 做法 。 __label__C16-Electronics 【 日期 】 19960911 【 版号 】 7 【 标题 】 西门子 瞄准 亚太 市场 【 作者 】 申明 河 【 正文 】 本报讯 记者 申明 河 报道 : “ 到 本世纪末 , 西门子公司 将 向 亚太地区 注入 3 0 亿美元 的 新 投资 , 以 满足 该 地区 日益增长 的 电气 电子设备 需求 。 ” 这是 西门子公司 执行 副总裁 根特 · 威廉 海姆 日前 在 马来西亚 槟城 举行 的 亚太地区 新闻 发布会 上 宣布 的 。 西门子公司 是 世界 电气 电子行业 的 最大 跨国公司 之一 , 年 营业额 为 5 0 0 亿美元 。 近年来 , 由于 该 公司 把 战略重点 逐步 转向 亚太地区 , 使 之 成为 该 公司 继 欧洲 和 美洲 之后 的 第三 大 市场 。 目前 , 亚太地区 的 营业额 占该 公司 营业 总额 的 1 0 % 。 1 9 9 5 — 1 9 9 6 年度 , 西门子 在 亚太地区 的 营业额 将 达到 1 0 0 亿美元 , 本世纪末 预计 达到 1 7 0 亿美元 。 在 谈到 与 中国 的 合作 关系 时 , 威廉 海姆 说 : “ 中国 是 我们 最 重要 的 伙伴 之一 , 也 是 我们 最 重要 的 市场 之一 。 到 目前为止 , 西门子 已 在 中国 建立 了 3 5 个 合资企业 。 ” 他 说 , 1 9 9 5 — 1 9 9 6 年度 , 西门子 在 中国 的 营业额 将 达到 1 1 . 4 7 亿美元 。 为 进一步 开拓 在 中国 的 业务 , 该 公司 将 在 中国 西部 新建 三个 合资企业 , 并 在 乌鲁木齐 建立 西门子 办事处 。 __label__C16-Electronics 【 日期 】 19961210 【 版号 】 7 【 标题 】 法 保护 大型 国有企业 大宇 集团 兼并 汤姆逊 多媒体 公司 被 中止 【 作者 】 沈孝泉 【 正文 】 据 新华社 巴黎 1 2 月 8 日电 ( 记者 沈孝泉 ) 前不久 , 韩国大宇 集团 准备 以 自身 雄厚 的 实力 兼并 法国 的 汤姆逊 多媒体 公司 。 法国政府 听取 来自 社会舆论 和 经济界 专家 的 意见 , 最终 作出 了 中止 这一 计划 实施 的 决定 。 法国 在 引进外资 改造 本国 企业 方面 采取 的 慎重 作法 具有 一定 的 启示 意义 。 汤姆逊 多媒体 公司 所属 的 汤姆逊 集团 是 法国 电子行业 中 最大 的 国有企业 , 年 营业额 达 7 0 0 亿法郎 ( 1 法郎 约合 0 . 1 9 美元 ) 以上 , 在 欧洲 电子 工业 领域 名列前茅 。 但是 这个 集团 却 因 经营 不当 连年 亏损 , 至今 已 欠债 2 2 0 亿法郎 。 今年 2 月 , 法国政府 决定 对 其 进行 改造 , 控股权 出 让给 法国 的 拉格 代尔 公司 。 拉格 代尔 公司 又 将 这个 集团 的 民用 电子产品 生产 部分 , 即 多媒体 公司 转让 给 了 韩国大宇 集团 所属 的 大宇 电子 公司 。 由于 法国 国内 没有 一家 公司 愿意 或 有 实力 兼并 汤姆逊 多媒体 公司 , 而 在 法国 投资 和 经营 已有 9 年 、 信誉 较 高 的 大宇公司 又 提出 了 优厚 的 兼并 条件 , 法国政府 也 就 对此 明确 表示 了 认可 。 大宇公司 看中 汤姆逊 是因为 这个 公司 在 数控 电视 图像 、 显像管 制作 工艺 等 方面 具有 世界领先 的 优势 , 而且 “ 汤姆逊 ” 这个 名牌 在 欧洲 和 北美 也 享有 极高 声誉 和 广大 市场 。 大宇公司 提出 在 兼并 这个 公司 后 将 投资 5 0 亿法郎 创建 一个 新型 电子 集团 , 占领 整个 欧洲 市场 , 同时 还 许诺 这一 计划 将 为 法国 创造 5 0 0 0 个 新 的 就业机会 。 显然 , 大宇 集团 准备 以 这 一 兼并 为 契机 进一步 打入 法国 和 欧洲 的 产品 和 投资 市场 。 然而 , 这一 兼并 计划 在 法国 引起 了 轩然大波 。 不少 舆论 认为 , “ 汤姆逊 ” 代表 了 法国 先进 电子 技术 的 “ 精粹 ” , 事关 国家主权 , 不能 廉价 卖 给 外国 。 汤姆逊 公司 的 职员 甚至 还 走上 街头 以示 抗议 。 根据 专家 的 论证 和 否决 , 法国政府 收回 了 成命 , 决定 重新 规划 汤姆逊 集团 的 改组 问题 。 有关 负责人 指出 , 政府 出让 这一 国有企业 股份 的 决心 没有 改变 , 但 在 引进 国外 资本 对 其 进行 改造 的 问题 上 需要 采取 谨慎 态度 , 以 防止 国家 利益 受到 损害 。 __label__C16-Electronics 【 日期 】 19960112 【 版号 】 1 【 标题 】 “ 八五 ” : 电子 工业 稳定 发展 “ 九五 ” : 热门 产品 谨防 过热 【 作者 】 刘桂莲 【 正文 】 本报 北京 1 月 1 0 日讯 记者 刘桂莲 报道 : 我国 的 电子 工业 在 提前 两年 完成 “ 八五 ” 计划 的 基础 上 , 1 9 9 5 年 继续 保持 了 持续 稳定增长 的 势头 , 产业 结构调整 步伐 加快 , 电子产品 进出口 贸易 大幅度 增加 , 并 首次 出现 出口 超过 进口额 的 局面 。 这是 国务院新闻办 举行 的 中外记者 新闻 发布会 上 , 电子部 副 部长 张今 强 宣布 的 。 1 9 9 5 年 , 我国 电子 工业 完成 工业 总产值 2 3 0 0 亿元 , 比 上年 增长 2 3 . 5 % ; 实现 销售收入 1 6 5 0 亿元 , 增长 2 7 % ; 预计 全年 实现 利税 1 2 0 亿元 , 增长 2 0 % 。 电子 类产品 全年 出口额 近 1 7 0 亿美元 , 进口额 为 1 6 0 亿美元 。 谈到 “ 九五 ” 发展 , 张今 强 指出 , 值得注意 的 是 , 不少 地区 争上 彩电 、 V C D ( 激光 视听 机 ) 等 热门 产品 、 热门 项目 势头 不减 。 如果 决策 失误 , 重复 、 分散 建设 将 更加 严重 , 部分 产品 会 很快 供过于求 。 张今 强 说 , 目前 , 我国 彩电 已 具有 年产 2 0 0 0 万部 的 生产能力 , 完全 可以 满足 国内 市场 和 出口 的 需要 。 近年 新 推出 的 V C D 机 , 目前 国内 已有 近百家 企业 生产 , 产量 达 2 0 万台 , 且 有 一哄而上 的 趋势 。 __label__C16-Electronics 【 日期 】 19960618 【 版号 】 10 【 标题 】 中国 应当 成为 录像机 大国 【 作者 】 张今 强 【 正文 】 我国 录像机 市场 是 随着 彩电 普及率 的 提高 而 发育 起来 的 , 开始 被 进口产品 占领 , 奇货可居 、 价格昂贵 。 为了 使 广大 消费者 用 上 物美价廉 的 国产 录像机 , 国家 作出 了 不懈 的 努力 。 在 朱 基副 总理 亲自 关怀 下 , 电子部 着力 抓 了 录像机 一条龙 专项 工程 , 经过 一年 多 的 奋战 , 1 9 9 3 年底 , 一座 当今世界 最 现代化 的 录像机 企业 — — — 中国 华录 电子 有限公司 在 大连 建成投产 , 揭开 了 我国 录像机 工业 的 新篇章 。 目前 , 我国 已 形成 年产 录像机 2 0 0 万台 的 能力 , 整机 国内 市场占有率 已 超过 正常 进口产品 , 并 已 批量 出口 , 基本 摆脱 了 受制于人 的 局面 。 中国 录像机 产业 已经 初步 形成 了 基础 , 我们 还要 继续 向 新 的 目标 迈进 : 到 2 0 0 0 年 完善 自主 开发 能力 , 具备 国际竞争 实力 , 达到 年产 5 0 0 万台 规模 。 这是 建立 在 科学分析 基础 上 的 决策 , 表达 了 我国 录像机 产业 广大职工 的 雄心壮志 , 也 是 要 经过 艰苦 努力 才能 登上 的 新台阶 。 国际 国内 市场 对 录像机 有着 广泛 需求 。 录像机 市场 与 彩电 普及 成正比 , 随着 彩电 普及率 的 提高 , 节目 录像带 及其 服务业 的 发展 , 必将 带来 录像机 市场 的 繁荣 。 预计 , 到 2 0 0 0 年 录像机 的 年 市场 需求量 将 达到 6 5 0 万台 , 加上 出口 可能 有 8 0 0 万台 的 需求 。 满足 这一 市场需求 , 是 我国 录像机 产业 的 责任 。 我国 是 彩电 消费 大国 , 必然 同时 也 是 录像机 消费 大国 ; 我国 已 成为 彩电 生产 大国 , 也 应 成为 录像机 生产 大国 。 我们 实现 新 的 目标 有着 十分 有利 的 环境 和 条件 。 一是 录像机 技术引进 的 起点 高 , 并 已 培养 起 一支 强大 的 开发 队伍 , 具有 了 创新 保持 先进 水平 的 能力 ; 二是 中国 华录 电子 有限公司 在 国家 的 组织 与 支持 下 形成 了 机芯 与 整机 的 紧密结合 , 具备 整体 竞争 优势 ; 三是 录像机 在 我国 因 劳动力 价格 等 因素 成本 相对 较 低 , 可 取得 价格优势 ; 四是 我国 已经 建立 并 将 逐步完善 销售 、 维修服务 体系 , 消费者 买 国产机 有 售后服务 保障 之 利 ; 五是 随着 法制建设 的 加强 , 市场 环境 的 改善 , 录像机 产业 发展 受 走私 冲击 的 状况 将 得到 缓解 ; 六是 发展 录像机 产业 是 建立 我国 民族 电子 信息产业 的 重要 组成部分 , 体现 了 国家 意志 , 合 民心 、 顺 民意 , 在 前进 中 必将会 得到 国家 和 有关 方面 的 大力支持 。 ( 作者 为 全国 录像机 专项 领导小组 副组长 ) __label__C16-Electronics 【 日期 】 19960705 【 版号 】 2 【 标题 】 简讯 北京 将 开办 首家 “ 电子 世界 ” 【 作者 】 刘桂莲 【 正文 】 本报讯 北京 首家 由 大型 国际 电子产品 商场 和 电子 大厦 组成 的 『 电子 世界 』 , 将 在 位于 崇文区 的 北京 新世界 中心 建成 。 面积 达 一点 五 万平方米 的 电子 商场 , 将 办成 电子 精品 展示 和 销售 中心 , 成为 电子部 培育 发展 电子市场 的 一个 样板 。 智能型 电子 大厦 将 为 国内外 电子 厂商 提供 现代化 的 办公 场所 。 ( 刘桂莲 ) __label__C16-Electronics 【 日期 】 19960215 【 版号 】 2 【 标题 】 简讯 我 引进 富士通 双极 集成电路 技术 【 作者 】 李波 【 正文 】 本报讯 日前 , 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 、 华越 微电子 有限公司 与 日本 富士通 株式会社 就 引进 日本 富士通 株式会社 双极 集成电路 制造 技术 与 设备 举行 了 合同 签字仪式 。 该 项目 计划 一九九七年 建成投产 。 ( 李波 ) __label__C16-Electronics 【 日期 】 19960723 【 版号 】 7 【 标题 】 “ 同 中国 合作 大有可为 ” — — 访 韩国三星电子 集团公司 ( 通讯 ) 【 作者 】 徐宝康 【 正文 】 ( 本报 驻 韩国 记者 徐宝康 ) 三星电子 苏州 半导体 微型 元件厂 是 三星电子 集团公司 投资 1 . 5 亿美元 在 中国 兴建 的 一座 技术含量 较 高 的 大型 微电子 企业 。 在 其 即将 正式 投产 前夕 , 记者 访问 了 三星电子公司 总部 , 这家 公司 积极开展 对华 投资 与 合作 的 势头 给 记者 留下 了 深刻印象 。 三星电子 集团公司 , 是 三星 集团公司 所属 核心 企业 。 去年 家电 、 半导体 、 电脑 、 通讯设备 的 销售总额 高 达 2 0 0 多亿美元 , 其中 在 家电 生产 已 成为 世界 第 9 大 生产 厂商 , 半导体 的 产量 跃居 世界 第 6 位 。 国际化 发展 战略 是 三星电子 争创 世界 一流 企业 的 重要 组成部分 。 目前 , 三星电子 已 在 世界 1 5 个 国家 建起 了 3 0 多个 半导体 、 家电 、 显示器 生产 基地 , 其中 对华 投资 项目 最 多 , 已 在 天津 工业园区 等 地 建起 了 组合音响 、 录像机 等 5 家 企业 。 三星电子 半导体 公司 李润雨 代表 理事 说 , 公司 在 记忆 芯片 的 研制开发 和 生产 上均 处于 世界 领先地位 。 江泽民 、 李鹏 等 中国 领导人 曾 参观 过该 公司 , 对 该 公司 同 中国 的 合作 给予 高度评价 。 三星 企业 集团 十分 看好 中国 市场 , 已 决定 在 2 0 0 0 年前 向 中国 投资 2 0 亿美元 , 以 加强 在 电子 领域 的 合作 。 李润雨 代表 理事 认为 , 到 下 一 世纪 初 中国 将 成为 世界 最大 的 市场 。 他 告诉 记者 , 目前 公司 在 苏州 兴建 的 半导体 微型 元件厂 只是 同 中国 在 非 记忆体 电子元件 上 合作 的 第一阶段 , 今后 将 继续 投资 兴建 更加 尖端 的 记忆体 芯片 厂 。 为 实现 这一 尖端 领域 的 合作 , 三星电子 将 在 中国 设 “ 大学生 奖学金 ” , 同 中国 一道 培养 科技人才 , 为 共同 进行 科研开发 奠定 基础 。 三星 显像管 公司 是 三星电子 集团公司 的 另一家 骨干企业 , 是 世界 上 最大 的 彩色 显像管 生产商 , 去年 的 产量 为 2 7 0 0 万 只 , 占 世界市场 的 1 7 % 。 目前 该 公司 同 中国 的 最大 合资 项目 是 在 深圳 兴建 一家 年产 6 0 0 万 只 彩色 显像管 的 大型 企业 , 韩方 的 投资额 为 6 亿美元 。 三星 显像管 公司 代表 理事 孙郁 说 , 这个 项目 得到 了 中国政府 和 深圳特区 的 高度重视 。 他 表示 一定 要 把 该 项目 搞好 , 用 最 先进 的 设备 和 尖端技术 , 同 中国 建立 起 真正 的 伙伴关系 。 当 记者 问及 为何 要 把 这 一 重大项目 选在 深圳 时 , 孙郁 代表 理事 说 , 深圳 是 中国 的 第一个 特区 , 紧邻 香港 , 不仅 地理位置 重要 , 更 重要 的 是 这里 投资 环境 好 。 这一 项目 正式 投产 时 , 将 是 香港回归 中国 之际 , 我们 对 香港 前途 充满信心 。 香港回归 中国 后 , 深圳 对外 “ 窗口 ” 的 作用 还会 更加 突出 , 香港 与 深圳 联系 会 更加 紧密 。 “ 我 是 在 北京 出生 的 , 从小 就读 过 《 水浒 》 、 《 三国志 》 , 我 也 讲 天时 、 地利 、 人 和 。 我 认为 中国 是 我们 最 亲密 的 伙伴 , 公司 长远 的 目标 是 , 在 华南 建 电子产品 综合 工业园区 , 在 华北 和 东北 设 材料 供给 基地 。 我们 相信 , 同 中国 合作 一定 会 大有可为 。 ” ( 本报 汉城 电 ) __label__C16-Electronics 【 日期 】 19961115 【 版号 】 5 【 标题 】 清华 与 I B M 在 微电子 领域 合作 【 作者 】 毕全忠 【 正文 】 本报 北京 1 1 月 1 4 日讯 记者 毕全忠 报道 : 美国 I B M 向 清华大学 赠送 超大规模 集成电路 研究 设备 仪式 今天上午 在 清华大学 举行 。 这 标志 着 清华大学 与 I B M 在 微电子 研究 领域 全面 合作 的 开始 。 清华大学 在 微电子 研究 领域 具有 很强 的 实力 , 该校 的 微电子 研究所 在 超大规模 集成电路 的 开发 研究 方面 具有 很 高 的 水平 。 I B M 公司 选择 清华大学 作为 微电子 研究 的 全面 合作伙伴 , 双方 决定 共同 研究 开发 超大规模 集成电路 , I B M 将 向 清华 转让 有关 技术 。 这次 I B M 赠送 的 0 . 8 微米 超大规模 集成电路 研究 设备 有 1 4 台 , 价值 达 1 0 0 0 多万美元 。 国家教委 主任 朱开轩 、 国家计委 副 主任 曾培炎 等 出席 了 今天 的 赠送 仪式 , 祝贺 清华大学 与 I B M 的 全面 合作 。 __label__C16-Electronics 【 日期 】 19961129 【 版号 】 2 【 标题 】 集成电路 , 为 下个世纪 打 好 基础 【 作者 】 刘桂莲 【 正文 】 ( 本报记者 刘桂莲 ) 自从 集成电路 走进 人们 的 生活 , 人类 社会 的 各个方面 发生 了 神奇 的 变化 。 电话 、 信用卡 、 电视机 、 电子表 、 收音机 、 录像机 、 计算机 、 程控 交换机 、 传真机 , 每一项 产品 都 离不开 集成电路 , 产品 档次 的 提高 也 在 很大 程度 上 依赖 集成电路 的 进步 。 我国 从 1 9 6 5 年 生产 出 第一块 集成电路 , 经过 “ 七五 ” 、 “ 八五 ” 的 重点 工程建设 和 产业 结构调整 , 集成电路 走上 了 引进 、 消化 、 开发 、 创新 的 道路 。 但 由于 投资 力度 不大 和 机制 上 存在 的 一些 问题 , 到 目前 , 集成电路 产业 的 发展 尚 处于 起始 阶段 , 产业 规模 小 , 技术水平 还 很 落后 , 不能 满足 国民经济 发展 的 需要 。 1 9 9 5 年 我国 的 集成电路 销售 只 占 世界 份额 的 0 . 3 % , 国产 集成电路 的 国内 市场占有率 也 只有 2 0 % ; 微处理器 和 存储器 芯片 在 世界市场 上 已 占 6 0 % , 而 我国 还 不能 生产 。 与 先进 国家 比 , 我们 存在 着 3 个 发展 阶段 、 1 5 年 的 差距 。 对于 高速 发展 的 集成电路 来说 , 1 5 年 意味着 巨大 的 落差 。 目前 国外 大规模 生产 的 产品 集成度 高 达 5 0 0 0 万 — 1 亿个 元器件 , 从 集成度 看 , 我国 水平 相差 5 0 0 0 倍 , 我们 能 开发 的 产品 的 规模 小得多 , 产品 的 功能 和 性能 还 很 落后 , 与 数字化 、 智能化 相关 的 产品 还要 依赖 进口 。 如果 我们 与 国外 保持 相同 的 速度 , 就 意味 差距 越来越 大 。 微电子 技术 应用 到 国民经济 的 各个领域 , 会 提高 其 技术 、 信息 和 价值 的 含量 , 节约资源 , 降低消耗 , 增加 效益 。 发展 集成电路 产业 , 对 实现 国民经济 两个 根本性 转变 有着 重要 意义 。 我国 集成电路 产业 的 落后 , 一定 程度 上 影响 到 国民经济 的 发展 , 形成 高 消耗 、 高 投入 、 低效益 的 粗放 格局 。 “ 九五 ” 我国 的 集成电路 产业 将 处于 加速 发展 阶段 , 也 是 我国 集成电路 发展 的 关键时期 。 国家 已 把 电子 工业 列为 国民经济 的 支柱产业 , 并 把 集成电路 产业 放在 优先发展 的 重要 地位 。 到 2 0 0 0 年 , 我国 集成电路 产业 发展 的 目标 是 : 全国 集成电路 芯片 产量 为 1 0 — 1 5 亿只 , 销售额 1 0 0 亿元 , 国内 市场占有率 3 0 % 以上 ; 主流产品 的 技术 达到 0 . 8 微米 , 0 . 5 — 0 . 6 微米 水平 的 产品 实现 规模化 生产 , 科研开发 水平 为 0 . 3 微米 , 与 国际 差距 缩短 到 两个 发展 阶段 ; 以 整机 系统 为 重点 , 增加 通信 和 计算机 等 配套 产品 的 比重 。 为 实现 这个 目标 , “ 九五 ” 期间 , 我国 的 集成电路 产业 要 以 市场 为 导向 , 以 产品设计 开发 为 突破口 , 产学研 用 相结合 , 以我为主 , 开展 国际 合作 , 强化 投资 , 加强 重点 工程 和 技术 创新能力 的 建设 , 为 下个世纪 建立 起 植根于 中国 的 集成电路 产业 打下基础 。 __label__C17-Communication 【 日期 】 19961225 【 版号 】 5 【 标题 】 简讯 新型 光纤 用户 环路 设备 通过鉴定 【 作者 】 秋云 【 正文 】 本报讯 深圳 中兴 新 通讯设备 有限公司 开发 研制 的 Z X F I T L 光纤 用户 环路 设备 , 最近 通过 了 邮电部 光通信 产品质量 监督 检验 中心 组织 的 鉴定 。 该 产品 具备 灵活 的 组网 能力 , 可 提供 点对点 、 星状 、 链形 及 混合 组网 方式 , 在 一对 光纤 上 实现 图象 、 数据 、 语音 『 三网 合一 』 。 ( 秋云 ) __label__C17-Communication 【 日期 】 19960317 【 版号 】 2 【 标题 】 通信业 要 积极 推进 两个转变 ( 代表 委员 论坛 ) 【 作者 】 吴基传 【 正文 】 ( 全国 人大代表 吴基传 ) 促进 国民经济 持续 、 快速 、 健康 发展 , 加快 国民经济 信息化 进程 十分 重要 。 邮电部 研究 确定 了 今后 1 5 年 我国 邮电通信 发展 的 中长期 规划 。 跨世纪 通信 发展 战略目标 是 : 到 2 0 0 0 年 , 邮电通信 基本 适应 国民经济 和 社会 发展 的 需要 , 基本 建成 完整 、 统一 、 先进 的 通信网 ; 到 2 0 1 0 年 , 邮电通信 满足 国民经济 和 社会 发展 的 需要 , 通信网 规模 容量 、 技术 层次 、 服务水平 进入 世界 先进 行列 。 实现 这一 战略目标 , 关键在于 实行 两个 具有 全局 意义 的 根本性 转变 。 邮电部门 适应 经济体制 的 转变 , 就是 要 在 社会主义 市场 经济体制 逐步 建立 过程 中 , 不断 深化 邮电 改革 , 建立健全 面向市场 的 生产 运行 体系 、 企业 经营机制 和 企业 管理制度 , 正确 运用 市场经济 条件 , 促进 邮电通信 发展 。 实现 邮电 经济 增长 方式 的 转变 , 就是 要 坚持 把 通信 的 社会效益 和 企业 的 经济效益 作为 通信 发展 的 中心 , 向 科技进步 要 效益 , 向 规模 发展 要 效益 , 向 专业化 经营 要 效益 , 向 科学化 管理 要 效益 。 要 坚持 速度 与 质量 的 统一 , 依靠 科技进步 , 加快 通信 发展 。 我们 将 继续 跟踪 世界 通信 技术 发展 , 结合 国情 , 大胆 创新 , 加快 主要 技术装备 的 国产化 步伐 , 推进 网络 技术 进步 , 提高 通信 网络 质量 。 要 坚持 速度 与 效益 的 统一 , 实行 规模 发展 , 实现 规模 效益 。 随着 国民经济 信息化 的 推进 , 通信 市场 出现 了 越来越 多 的 集团化 、 系统化 需求 。 这些 特点 决定 了 邮电 经济 只有 实行 规模 投入 、 规模 建设 , 充分发挥 通信网 的 整体 效能 , 才能 拓宽 服务 领域 , 吸引 更 多用户 , 实现 速度 与 效益 的 统一 。 要 逐步 实行 专业化 经营 。 近几年 , 邮电部门 在 专业化 经营 方面 做 了 一些 尝试 , 成立 了 专业 经营 机构 , 细化 了 专业 核算 项目 , 但 这 只是 专业化 经营 的 一些 初步 探索 。 要 进一步 理顺 各 专业 之间 的 关系 , 继续 向 专业化 经营 过渡 , 不断扩大 专业化 经营范围 , 提高 经营 水平 和 经济效益 。 __label__C17-Communication 【 日期 】 19960117 【 版号 】 2 【 标题 】 成功之路 我国 邮电 近十年 迅猛发展 , 从 引进 资金 、 设备 和 技术 , 到 自主 创新 , 逐步 实现 国产化 , 邮电 行业 走出 了 一条 【 作者 】 尤欣 【 正文 】 1 2 年前 , 从 引进 大 散件 组装 程控电话 交换机 起步 的 上海贝尔 电话设备 制造 公司 , 目前 已 实现 6 6 . 5 % 的 部件 国产化 , 其 生产 的 设备 占 到 国家 公用电话 交换网 总 容量 的 3 0 % , 并 出口 俄罗斯 、 越南 、 朝鲜 等国 。 贝尔 的 发展 , 是 我国 邮电业 的 一个 缩影 。 引进 — — 摆脱 落后 的 必然选择 到 1 9 7 8 年 , 我国 城乡 电话 交换机 总 容量 仅 5 7 4 万门 , 且 绝大部分 是 机电式 和 人工 设备 , 通信 成为 制约 国民经济 发展 的 “ 瓶颈 ” 。 是 跟 在 发达国家 后面 亦步亦趋 , 按部就班 地 发展 , 还是 另作 抉择 ? 邮电部 作出 走 高起点 发展 之 路 , 充分利用 国外 的 通信 技术 资源 , 用 新 技术装备 中国 通信网 的 决策 。 并 制定 了 引进 先进设备 , 引进 、 消化 、 吸收 先进设备 制造 技术 , 自主 开发 创新 的 “ 三个 层次 ” 发展 战略 。 但 对于 一个 建设 资金 严重 匮乏 的 行业 , 如何 引进 资金 密集型 的 高技术 设备 来 装备 庞大 的 通信网 呢 ? 邮电 人 大胆 开拓 、 探索 , 逐渐 摸索 出 一条 负债 经营 , 走 “ 借钱 买鸡 , 生蛋 还债 ” 的 路子 。 1 9 8 4 年 邮电部 首次 利用 第二批 日本 协力 基金 贷款 3 5 0 亿日元 , 引进 5 2 万门 程控 交换机 , 改造 天津 、 上海 、 广州 的 市内电话 交换网 , 在 一定 程度 上 缓解 了 三市 通信 紧张状况 , 并 为 全 行业 利用外资 引进 高新技术 设备 树立 了 成功 的 样板 。 为 科学合理 地 利用外资 , 邮电部门 充分 凭借 国内 通信 市场 庞大 的 优势 , 千方百计 拓展 引资 方式 和 资金来源 , 变 单一 的 贷款 为 借款 和 租赁 并举 。 同时 , 在 引进 工作 中 引入 招标 等 竞争机制 , 对 所有 既 能 提供 符合 我国 邮电 通信网 要求 的 产品 , 又 愿意 提供 优惠 贷款 的 供应商 提供 公平竞争 机会 , 从中 选择 最 优惠 的 贷款 和 技术 先进 、 性能 完备 、 价格合理 的 通信 设备 。 到 目前 , 邮电部门 先后 利用 瑞典 、 日本 、 比利时 、 加拿大 等 十几个 国家 优惠 贷款 和 亚行 、 世行 贷款 6 3 . 2 亿美元 。 国产化 — — 引进 的 根本 目标 “ 以 市场 换 技术 ” 是 邮电 引进 工作 的 重要 原则 。 邮电部门 抓住 重点 产品 的 生产 技术 , 在 引进设备 时 同步 引进 生产 技术 。 在 与 外方 签订 的 技术转让 协议 中 , 明确规定 技术引进 的 内容 和 时间表 。 十几年来 , 已 累计 引进 程控 交换机 、 移动 通信 设备 、 大 对数 全塑 电缆 、 光纤 光缆 、 光端机 、 数字 微波 设备 等 3 6 2 项 高新 通信 设备 生产 技术 , 合资 改造 企业 5 1 家 , 而今 大部分 引进 生产 项目 已 完成 了 技术转让 计划 。 此举 大大缩短 了 我国 通信 设备 生产 技术 与 世界 先进 水平 的 差距 。 引进 通信 设备 和 生产 技术 , 使 我国 得以 紧紧 跟踪 和 借鉴 日新月异 的 世界 通信 技术 , 在 消化 、 吸收 国外 先进 技术 的 基础 上 , 加快 自主 研究 开发 步伐 。 “ 七五 ” 以来 , 邮电部门 已 取得 科研成果 4 0 0 0 多项 , 获得 国家 和 部门 科技 进步奖 8 0 0 多项 , 一批 科技成果 在 通信网 中 被 广泛应用 。 最近 , 邮电 科研 、 工业部门 紧密配合 , 又 成功 研制 出 具有 9 0 年代 国际 同类产品 水平 的 1 5 5 M b / s 、 6 2 2 M b / s S D H 同步 数字 系列 光通信 系统 , 使 我国 成为 目前 世界 上 少数几个 能够 开发 生产 S D H 系统 设备 的 国家 之一 , 为 建设 我国 的 信息 基础设施 提供 了 支撑 技术 和 装备 。 __label__C17-Communication 【 日期 】 19960122 【 版号 】 2 【 标题 】 西安 富士通 通信 设备 公司 成立 【 作者 】 晓望 【 正文 】 本报讯 邮电部 西安 微波 设备厂 与 日本 富士通 株式会社 合资 建立 的 S D H 微波通信 设备 生产 基地 西安 富士通 通信 设备 有限公司 成立 。 日前 , 该 企业 将 成为 国内 S D H 大容量 数字 微波 生产 的 重要 基地 。 ( 晓望 ) __label__C17-Communication 【 日期 】 19960423 【 版号 】 2 【 标题 】 简讯 诺基亚 在 北京 建立 合资 公司 【 作者 】 申明 河 【 正文 】 本报讯 北京 诺基亚 移动 通信 有限公司 四月 十七日 在 京 成立 。 该 公司 是 由 芬兰 诺基亚公司 与 中国 邮电 工业 总公司 北京 通信 设备厂 合资 建立 的 。 诺基亚公司 是 世界 第二 大 移动电话 制造商 , 目前 , 在 中国 已 建有 五个 合资 公司 。 ( 申明 河 ) __label__C17-Communication 【 日期 】 19960820 【 版号 】 5 【 标题 】 邬江兴 — — 乐在 科海 舞 巨龙 ( 中国 青年 科技 创业 十杰 ⑥ ) 【 作者 】 王惠铮 【 正文 】 有人 曾 说 , 通信网 是 一个 国家 的 神经系统 ; 也 有人 说 , 一个 国家 没有 自己 的 大型 交换机 , 就 等于 没有 自己 的 军队 。 中国 要 发展 , 通信 要 先行 , 中国 通信 设备 市场 成为 全世界 2 0 世纪 最后 一个 尚未 开采 的 金矿 , 国外 各大 公司 纷至沓来 。 与 通信网 现代化 建设 飞速发展 形成 强烈 反差 的 是 国内 交换机 制造 产业 由于 缺乏 必要 的 技术 及 产品 储备 , 其 发展 受到 了 严重 的 冲击 。 这 忧患 牵动 了 邬江兴 的 心 。 1 9 8 4 年 , 时年 3 1 岁 的 邬江兴 与 几个 志同道合 的 战友 , 敏锐地 认识 到 了 这 一 生死存亡 的 考验 。 他们 发誓 : 我国 的 通信 枢纽 决不能 掌握 在 外国人 手里 , 我国 的 交换机 市场 决不能 任由 外国 大 公司 垄断 和 瓜分 ! 凭着 坚定 的 民族 自信心 和 扎实 的 计算机专业 基础 , 邬江兴 和 战友 们 义无反顾 地 开始 了 极其 艰辛 的 跨越 。 后来 人们 才 真正 体会 到 , 这个 跨越 越过 了 整整 1 5 年 的 技术 差距 。 这个 跨越 是 国内 最多上 千万 人民币 与 国外 数亿美元 之间 经济 实力 之差 的 跨越 , 是从 计算机 到 通信 不同 专业 之间 的 跨越 ! 从 1 9 8 5 年 到 1 9 9 0 年间 , 解放军 信息 工程学院 信息技术 研究所 所长 邬江兴 先后 主持 完成 了 J 1 2 0 0 、 H J D 0 3 、 J K Q — 9 、 H J D 1 5 等 多种 型号 的 交换机 的 研制 工作 , 为 后来 大型机 的 突破 奠定 了 坚实 的 基础 。 1 9 8 9 年 , 邬江兴 作为 总 设计师 带领 研究所 一班人 在 学院 领导 和 中国 邮电 工业 总公司 领导 的 支持 下 , 开始 了 H J D 0 4 ( 简称 0 4 机 ) 万门 数字 程控 交换机 的 研制 。 0 4 机 的 研制成功 一举 打破 了 “ 中国 人造 不 出 大容量 程控 交换机 的 预言 ” , 标志 着 我国 跻身于 世界 上 可以 独立 开发 大容量 交换 设备 的 国家 之 列 , 在 世界 通信 高技术 领域 中有 了 中国 人 的 一席之地 。 1 9 9 6 年 1 月 , 0 4 机 荣获 9 4 / 9 5 年度 国家 科技进步 一等奖 。 0 4 机 研制成功 后 , 邬江兴 没有 功成名就 之感 , 从 1 9 9 2 年 开始 , 他 以 技术 带头人 的 身份 , 在 国家有关 部门 的 支持 下 , 在 有关 生产 企业 的 大力 配合 下 , 成功 地 组织 实施 了 0 4 机 的 产业化 工作 。 一般 情况 下 , 像 0 4 机 这样 的 产品 , 从小 批量生产 到 定型 生产 再 到 大批量生产 , 要 完成 常规 程序 至少 也 需 五年 时间 。 邬江兴 凭着 其 科研成果 工程 性 和 生产性 本身 就 很 强 的 优势 和 特点 , 直接 在 中国 邮电 工业 总公司 下属 的 几家 国有 大中型 企业 投入 批量生产 , 并 与 北京 、 深圳 的 相关 企业 联合 组建 了 0 4 机 生产厂家 。 1 9 9 2 年 1 0 月 , 5 万线 0 4 机 成功 地 实现 了 批量生产 , 并 在 1 2 个 不同 特点 的 电话局 同时 开通 。 这 是 一 步险棋 , 然而 正是 这 步险棋 , 把 夺取 市场 的 “ 战略 反攻 ” 时间 提前 了 五年 ! 截至 1 9 9 6 年 6 月 , 0 4 机已 累计 生产 销售 近 8 0 0 万线 , 销售额 累计 超过 5 0 亿元 人民币 , 并 实现 了 国产 大型 程控 交换机 出口 “ 零 ” 的 突破 , 成为 近年来 我国 形成 产业 规模 最大 的 科技成果 之一 。 中央 领导 同志 欣慰 地 赞誉 “ 0 4 机 送来 一股 清风 ” 。 为了 使 0 4 产业 走向 集团化 、 国际化 的 发展 道路 , 提高 国际 竞争能力 , 经 国家科委 、 电子部 、 邮电部 共同 发起 , 在 国务院 领导 同志 的 直接 关怀 支持 下 , 在 国家计委 、 国家经贸委 等 有关 部门 的 大力 扶持 下 , 国家 数字 交换 系统工程 技术 研究 中心 与 生产 0 4 机 有关 企业 , 于 1 9 9 5 年 3 月 成立 了 跨地区 、 跨行业 的 高技术 产业 集团 — — — 巨龙 通信 设备 有限公司 , 邬江兴 被 推选 为 董事长 。 巨龙 公司 对 0 4 机 整个 产业 实行 统一 技术开发 、 技术标准 和 技术 保证 , 统一 生产 计划 安排 , 统一 质量 及 原材料 采供 , 统一 产品 商标 和 销售 的 发展 模式 , 首开 我国 以新 模式 发展 通信 领域 高技术 产业 集团 的 先河 。 __label__C17-Communication 【 日期 】 19961113 【 版号 】 2 【 标题 】 美 全球 星 公司 向 我 赠送 卫星通信 设备 【 作者 】 尤欣 【 正文 】 本报讯 十一月 十一日 , 美国 全球 星 有限 合伙人 公司 向 中国 通信 广播 卫星 公司 赠送 北京 试验 关口 站 协议 签字仪式 在 北京 举行 。 『 全球 星 』 北京 试验 关口 站 建成 后 , 可向 其 所 覆盖 的 我国 大部分 地区 及 沿海地区 内 的 卫星 移动用户 提供 移动 卫星通信 业务 。 ( 尤欣 ) __label__C17-Communication 【 日期 】 19960120 【 版号 】 2 【 标题 】 吴邦国 致信 全国 邮电 管理局长 会议 强调 集中 资金 加快 发展 通信 基础设施 【 作者 】 楚保平 【 正文 】 新华社 北京 1 月 1 9 日电 ( 记者 楚保平 ) 中共中央政治局 委员 、 国务院 副 总理 吴邦国 日前 在 给 正在 北京 召开 的 全国 邮电 管理局长 会议 的 贺信 中说 , 党 的 十四届 五中全会 继续 将 通信 等 基础设施 作为 经济 建设 的 重点 , 强调 要 集中 资金 , 加快 发展 , 在 今后 1 5 年内 必须 取得 明显 进展 。 吴邦国 说 , 邮电通信 是 国民经济 的 基础设施 , 是 实现 国民经济 信息化 的 基本 条件 。 改革开放 以来 , 特别 是 “ 八五 ” 期间 , 在 党中央 、 国务院 的 正确 领导 下 , 通过 广大 邮电 职工 和 社会 各 方面 的 共同努力 , 我国 的 邮电通信 取得 了 重大成就 。 国家 通信网 的 规模 容量 、 技术 层次 和 服务水平 发生 了 质 的 飞跃 , 成为 国民经济 发展 最快 的 产业 之一 , 为 我国 的 改革开放 和 现代化 建设 作出 了 重要 贡献 。 吴邦国 指出 , 邮电部 提出 的 发展 目标 , 是 符合 我国 实现 第二次 战略目标 总体 要求 的 。 这一 目标 的 实现 , 必将 对 国民经济 和 社会 发展 产生 重大 影响 。 邮电 通信网 是 国家 通信 发展 的 基础 , 邮电部 要 认真 履行 国家 赋予 的 行业 管理 职责 , 努力 维护 国家 的 利益 和 用户 的 权益 , 搞好 统筹规划 , 避免 重复 建设 ; 要 立足 国际 先进 水平 , 加快 科技进步 , 支持 国内 通信 制造 产业 的 发展 。 邮电部 有关 负责人 在 会上 宣读 了 邮电部 对 广东省 邮电 管理局 的 嘉奖令 。 嘉奖令 中说 , 1 9 9 5 年 , 广东省 邮电 管理局 胜利 实现 了 全省 局用 电话 交换机 总 容量 突破 1 0 0 0 万门 , 邮电 业务 总量 和 业务收入 双双 突破 2 0 0 亿元 的 “ 1 2 2 ” 目标 , 为 促进 社会 进步 , 繁荣 地方 经济 , 方便 人民 生活 做出 了 突出 的 成绩 。 邮电部 部长 吴基传 作 了 大会 的 总结 发言 。 __label__C17-Communication 【 日期 】 19960304 【 版号 】 7 【 标题 】 景气 的 “ 分化 ” 【 作者 】 冯昭奎 【 正文 】 一年 以前 , 被 阪神 大 地震 、 日元 汇率 暴涨 、 金融 严重 动荡 等 打乱 了 复苏 步伐 的 日本 经济 , 在 近几个月 又 重新 走上 了 缓慢 复苏 的 道路 。 工矿业 生产 连续 3 个 月 增长 , 通产省 于 1 月底 发表 的 去年 1 2 月份 的 工矿业 生产指数 为 9 6 . 4 , 比上 月 增长 0 . 8 % , 预计 1 9 9 5 年度 工矿业 生产 将 比 上 一 年度 增加 3 . 3 % ; 以 制造业 大 企业 为 中心 , 设备 投资 出现 一定 的 增长势头 。 但是 , 不同 产业 之间 , 景气 恢复 程度 大不相同 。 从 市场需求 和 生产 状况 来看 , 近年来 移动 通信 用户 以 每年 4 0 — 6 0 % 的 速度 迅速 增长 , 在 1 9 9 4 年度 甚至 比上 一 年度 翻了一番 。 个人电脑 产量 在 1 9 9 5 年 预计 达 5 0 0 万台 , 比上 一 年度 的 3 6 2 万台 增长 约 4 成 , 1 9 9 6 年度 预计 达 7 5 0 万台 , 将 比 1 9 9 5 年度 增长 5 成 。 从 设备 投资 来看 , 移动 通信 设备 制造业 的 设备 投资 在 1 9 9 5 年度 预计 为 1 . 2 万亿日元 , 而 1 9 9 4 年度 仅为 5 0 0 0 亿日元 。 事实 表明 , 包括 移动 通信 在内 的 通讯器材 、 个人电脑 及 半导体 等 行业 的 旺盛 发展 主导 着 经济 复苏 的 潮流 。 与 之 对照 , 1 9 9 5 年 国内汽车 销售量 虽然 预计 达到 5 0 0 万辆 以上 , 但 仍 大大 低于 1 9 9 0 年 的 5 9 7 万辆 , 由于 出口 将 继续 减少 , 1 9 9 5 年 国内汽车 总产量 预计 为 1 0 0 0 万辆 , 而 国内 生产能力 为 1 3 0 0 万至 1 4 0 0 万辆 , 意味着 将 有 大量 设备 过剩 。 值得注意 的 是 , 1 9 9 5 年度 半导体业 的 设备 投资 计划 值为 1 万亿日元 , 超过 了 钢铁业 ; 通信 器材 业 的 投资 计划 值为 3 . 2 万亿日元 , 为 汽车业 的 近 3 倍 , 这 不能不 令人 产生 一种 “ 隔世之感 ” 。 当然 , 信息 通信业 的 发展 也 会 刺激 信息 通信业 以外 的 制造业 、 材料 业 乃至 建设 业 的 发展 。 不过 , 毕竟 信息 社会 的 产业结构 与 工业 社会 的 产业结构 将会 有质 的 区别 。 当前 日本 正在 经历 这种 产业结构 的 根本 变革 , 以及 变革 带来 的 “ 阵痛 ” 。 这种 “ 阵痛 ” 的 一个 重要 表现 就是 , 有些 产业 很 景气 , 而 有些 产业 很 不景气 , 也就是说 , 出现 了 “ 景气 的 分化 ” 。 这种 分化 不仅 表现 在 新 的 成长 产业 与 传统产业 之间 , 而且 也 表现 在 能够 积极 进行 自我 调整 的 大 企业 与 未能 跟上 变革 潮流 的 中小企业 之间 。 过去 , 日本 经济 出现 复苏 的 时候 , 总是 中小企业 的 设备 投资 恢复 在 先 , 而后 大 企业 的 设备 投资 也 跟着 恢复 ; 然而 , 这番 景气 的 特点 却是 , 大 企业 的 设备 投资 恢复 在 先 , 而 中小企业 的 设备 投资 迟迟 难以 恢复 , 生产 成绩 也 持续 低迷 。 这 与 大 企业 越来越 多地 从 国外 、 而 不是 从 国内 承包 企业 购买 零部件 有 很大 关系 。 总之 , 从 产业 的 角度 来看 , 当前 日本 经济 的 复苏 并 不是 全面 的 复苏 , 因而 不能 不是 缓慢 的 、 乏力 的 , 加之 整个 经济 还 难以 从 金融 系统 的 “ 不良 债权 ” ( 即 呆帐 或 回收 无望 的 债务 ) 的 阴影 之下 走 出来 , 以 “ 缓和 管制 ” 为 主要 课题 的 经济体制 改革 能否 顺利进行 也 还是 疑问 。 因此 , 对 已 出现 “ 缓慢 复苏 征兆 ” 的 日本 经济 前景 尚 不容乐观 。 __label__C17-Communication 【 日期 】 19960712 【 版号 】 2 【 标题 】 邮电通信 上半年 保持 平稳 发展 【 作者 】 尤欣 【 正文 】 本报讯 今年 上半年 , 我国 邮电通信 保持 平稳 发展 态势 , 邮电 业务 总量 完成 6 0 8 . 8 亿元 , 比 去年同期 增长 3 7 . 9 % 。 截至 6 月底 , 全国 城乡 电话网 总 容量 新增 8 1 7 万门 , 全国 电话 用户 累计 新增 8 3 2 万户 。 目前 , 全国 电话机 总数 达到 6 1 5 4 . 9 万部 , 电话 普及率 达到 5 . 4 7 % 。 移动电话 用户 新增 1 4 9 . 2 万户 , 达到 5 1 2 . 1 万户 。 公用电话 加快 发展 , 上半年 新增 2 3 . 9 万户 , 达到 1 0 8 . 9 万户 。 ( 尤欣 ) __label__C19-Computer 计算机 应用 COMPUTERAPPLICATIONS1999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Vol.19 No.61999 一种 基于 智能 Agent 的 协同工作 模型 朱晓芸 何钦铭 王申康 摘 要 计算机 支持 的 协同工作 ( CSCW ) 需要 研究 出 适应 各种 协同工作 方式 的 灵活 、 开放 、 可 扩充 的 模型 结构 。 本文 以 分布式 人工智能 研究 中 的 智能 Agent 为 系统 基本 单元 , 提出 一种 基于 智能 Agent 的 协同工作 模型 , 给出 了 它 的 具体 实现 。 关键词 计算机 支持 的 协同工作 , 智能 Agent , 分布式 人工智能 ANINTELLIGENTAGENTBASEDCOLLABORATIVEWORKMODELZhuXiaoyun HeQinming WangShenkangDepartmentofComputerScienceandEngineering , ZhejiangUniversity , Zhejiang . Hangzhou310027 Abstract Forcomputersupportedcollaborativework , aflexible , openandextendiblemodelstructurewhichfitsinwiththeneedsofvariouscollaborativeworkpatternsisrequired . Inthispaper , acollaborativeworkmodelbasedonintelligentagentispresented , wheretheagentisthebasicunitofthesystem . Theimplementationofthemodelisgivenindetailandanexampleisintroduced . Keywords Computersupportedcollaborativework , Intelligentagent , Distributedartificialintelligence1 引言 计算机 支持 的 协同工作 ( CSCW — ComputerSupportedCollaborativeWork ) 技术 产生 于 80 年代 中期 , 其 目的 是 研究 协同工作 的 本质 和 特征 , 探讨 如何 利用 各种 计算机技术 设计 出 支持 协同工作 的 信息系统 。 CSCW 的 模型 或 体系结构 的 研究 始终 是 该 领域 的 核心 问题 。 人类 社会 进行 循同 工作 的 方式 多种多样 , 但 已有 的 研究 中 提出 的 CSCW 模型 都 比较 注重 专门 的 协同工作 方式 下 系统 的 特征 , 较 少 考虑 实际 应用 中 协同 方式 的 多样性 和 可变性 , 这样 的 协同 模型 应用 面 较窄 , 不能 成为 集成化 的 CSCW 的 支持 技术 。 正如 GunnarTeege [ 1 ] 所说 的 : CSCW 的 涉及面 很广 , 很难 设计 出 一种 涵盖 所有 协同工作 方式 的 集成 支持系统 , 因而 作为 集成化 CSCW 的 支持 技术 , 必须 具备 很 好 的 可扩充性 ( Extendibility ) , 能够 比较 容易 地 支持 新 的 协同工作 方式 。 从 另 一个 角度 说 , 作为 CSCW 的 支持 技术 ( 模型 ) , 对 协同工作 的 方式 是 开放 的 , 可以 根据 实际 的 需要 , 采纳 合适 的 协同工作 方式 。 另外 , 人类 社会 进行 协同工作 的 操作 基本 单位 是 人 , 作为 个体 的 人 是 群体 内 进行 协同工作 的 基础 。 个体 能力 的 完善 及 高度 智能化 才 是 群体 进行 有效 的 协同工作 的 保证 。 因而 , 在 CSCW 的 系统 模型 中 , 有 必要 统一 和 完善 个体 的 组织 机构 , 提高 个体 的 自 组织 和 自 适应能力 , 使 个体 的 行为 智能化 。 结合 分布式 人工智能 研究 的 新 成果 , 我们 采用 了 智能 Agent 为 基本 的 个体 组织 , 来 构造 集成化 的 CSCW 系统 模型 。 2 基于 智能 Agent 的 CSCW 模型 基于 智能 Agent 的 CSCW 模型 , 以 智能 Agent 为 基本 的 组织 单位 , 通过 多个 智能 Agent 的 协同工作 来 完成 共同 的 任务 。 在 这 一 CSCW 模型 中有 两个 要 解决 的 问题 : ( 1 ) 智能 Agent 的 组织 结构 及 工作 方式 ; ( 2 ) 多 智能 Agent 构成 的 CSCW 环境 的 组织 及 运行 方式 。 首先 , 我们 来 定义 智能 Agent 的 组织 结构 及其 工作 方式 。 在 分布式 人工智能 ( DistributedArtificialIntelligence ) 领域 , 智能 Agent 通常 是 指 在 一定 环境 下 持续 自主 运行 的 实体 。 1990 年 YoavShoham 等 人 更进一步 提出 了 面向 智能 Agent 的 程序设计 方法 ( AOP ) [ 2 ] [ 3 ] 。 通常 情况 下 , 一个 智能 Agent 应有 以下 一些 特征 [ 4 ] : ( 1 ) 智能 Agent 由 知识 状态 和 知识 处理 方法 两 部分 组成 ; ( 2 ) 智能 Agent 的 知识 状态 被 分割 为 若干 一致 的 知识 单元 ; ( 3 ) 知识 单元 是 智能 Agent 自身 可以 改变 的 部分 , 知识 处理 方法 是 其 自身 不可 改变 的 部分 ; ( 4 ) 智能 Agent 以 通信 的 方式 与 外界 环境 建立联系 。 以 分布式 人工智能 中 智能 Agent 的 研究 为 基础 , 结合 CSCW 领域 的 研究 特征 , 我们 认为 CSCW 环境 中 的 智能 Agent 的 组织 结构 还应 具有 如下 的 特征 : ( 1 ) 智能 Agent 的 知识 单元 包含 两 部分 的 内容 : 有关 协同工作 方式 的 知识 和 有关 其 自身 能力 的 知识 ; ( 2 ) 与 知识 单元 相应 的 知识 处理 方法 也 应 体现 两种 情况 : 确定 协同工作 方式 的 协议 推理 和 反映 自身 智能 行为 的 认知 推理 ; ( 3 ) 支持 CSCW 环境 下 的 多种 媒体 信息 的 表现 能力 , 或 称为 多媒体信息 的 表现 接口 。 以 这种 智能 Agent 构成 的 CSCW 环境 从 物理 拓扑 结构 上 呈现 网状结构 , 也就是说 , 在 环境 中 任意 两个 Agent 之间 都 能 直接 通信 , 协同工作 。 但是 人类 社会 的 组织 结构 及 工作 方式 证明 : 对 等 的 网状结构 并 不是 有效 的 管理 及 协同工作 方式 。 因此 , 在 设计 基于 智能 Agent 的 CSCW 环境 中 , Agent 们 根据 任务 的 不同 从而 采用 不同 的 协同工作 方式 , 在 不同 的 协同工作 方式 下 , Agent 们 形成 不同 的 工作 群体 。 群体 间 也 以 某种 协同 方式 进行 工作 , 此时 群体 可以 看 作为 一种 虚拟 的 Agent , 它 具备 智能 Agent 的 全部 功能 , 因而 在 具体 实现 时 可以 在 群体 中 依据 任务 的 性质 及 协同 方式 选定 一个 Agent 的 作为 这个 群体 的 代表 , 参与 群体 间 的 协同工作 。 如此 , 整个 CSCW 环境 中 智能 Agent 的 逻辑 组织 呈现 多级 的 层次结构 。 如图 1 所示 : 图 1 多 智能 Agent 构成 的 CSCW 环境 的 组织 结构 在 这样 的 CSCW 环境 中 , 一个 大 的 任务 , 依据 协同 方式 不同 被 分解成 多个 小 的 任务 , 这些 小 的 任务 按照 具体情况 , 既 可以 由 底层 的 智能 Agent 来 实现 , 也 可以 由 多个 Agent 构成 的 Agent 群体 来 完成 。 这种 将 网状 拓扑 结构 映射 成 树状 层次结构 的 管理 方式 , 也 正是 人类 社会 组织 管理 的 成果 。 3 智能 Agent 的 内部 实现 3.1 智能 Agent 的 体系结构 我们 设计 的 智能 Agent 的 总体 结构 如图 2 所示 : 图 2 智能 Agent 的 总体 结构 及 层次性 智能 Agent 具有 统一 的 结构特征 , 依据 内部 功能 的 不同 可以 分成 四个 层次 : 通讯 层 、 协同 控制 层 、 自定义 层 与 表现 层 。 其中 通讯 层 由 通信 管理器 组成 , 协同 控制 层 由 协议 推理机 与 协同 知识库 组成 , 自定义 层 由 认知 推理机 与 能力 知识库 组成 , 而 表现 层 通过 Agent 的 多媒体信息 表现 接口 来 实现 。 Agent 的 内部 状态 集合 是 它 的 内部 黑板 组织 , 用于 在 Agent 的 各层次 之间 传递信息 。 这样 一个 智能 Agent 的 内部 行为表现 为 : 通信 管理器 接受 外部环境 的 信息 ( 来自 其他 Agent 的 消息 与 请求 ) , 由 推理 控制机 ( 含 : 协议 推理机 和 认知 推理机 ) 根据 这些 消息 、 请求 以及 Agent 的 状态 , 进行 分析 、 理解 、 推理 后 , 形成 合适 的 与 其他 Agent 的 协同工作 方式 , 进一步 地 按 此 方式 并 根据 Agent 的 自身 能力 , 执行 相关 的 动作 , 形成 Agent 的 新 状态 , 由此 可能 引起 更进一步 的 Agent 推理 活动 ( 如 : 按 协同 方式 通知 其它 Agent 的 请求 结果 , 向 其它 Agent 发出请求 , 等等 ) 。 必须 指明 的 是 : 智能 Agent 的 活动 行为 不是 被动 的 , 而是 主动 进行 的 , Agent 的 推理 控制机 每隔 一个 时间 片 都 要 检测 通信 状态 和 自身 的 状态 , 完成 一次 推理 活动 。 3.2 通信 管理 机 通信 管理器 是 整个 智能 Agent 与 外部环境 进行 信息 交互 的 接口 , 其 组织 结构 如图 3 。 其中 : 图 3 通信 管理器 的 组织 结构 . 接收器 接收 来自 外部环境 中 其它 Agent 的 信息 ( 通知 、 请求 等 ) , 进行 初步 的 通信 语法 检查 后 , 排队 到入 通信 队列 。 . 发送器 根据 出 通信 队列 中 的 相应 的 通信 内容 , 将 该 信息 发 往 指定 的 外部环境 中 的 智能 Agent 。 . 群体 成员 表 是 智能 Agent 活动 环境 的 成员 清单 , 它 规定 了 Agent 的 通信 活动 范围 。 环境 中 每个 能 与 Agent 进行 通信 交互 的 成员 ( 其它 的 Agent ) 都 将 登记 到 群体 成员 表中 , 而 Agent 也 只能 与 群体 成员 表中 的 Agent 进行 通信 。 具体 结构 如下 : Agent — TypeAgent — NameAgent — Address 其中 : Agent — Type 标明 环境 中 不同 Agent 的 种类 , 如 : 管理者 , 一般 职员 等 , 可 用于 标识 CSCW 环境 中该 Agent 所在 的 群体 。 Agent — Name 在 整个 CSCW 环境 中 识别 该 Agent 的 唯一 标志 。 Agent — Address Agent 的 地址 , 表示 Agent 在 CSCW 环境 中所处 的 位置 。 如 : 在 构成 CSCW 的 网络系统 中 , 可 采用 IP地址 或 名字 服务 地址 来 表示 Agent 的 地址 。 一个 Agent 可以 同时 加入 CSCW 环境 中 的 多个 群体 , 因而 一个 Agent 中 可以 有 多个 群体 成员 表 。 . 出 通信 队列 与 入 通信 队列 出 / 入 通信 队列 是 Agent 内部 进行 通信 流量 控制 的 组织 。 为 适应 CSCW 模型 中 大量 的 多媒体 数据通信 的 要求 , 以及 媒体 数据 在 表现 与 时空 同步 上 的 特性 , 我们 采用 先进先出 与 信元 响应 优先级 相结合 的 处理 方法 来 处理 队列 中 的 每个 通信 单元 , 这些 通信 单元 必须 满足 Agent 间 的 通信协议 约定 – 通信 语法 。 通信 语法 定义 了 Agent 间通信 的 三种 方式 : INFORM < agent > < time > < fact > < priority > 通知 某个 Agent 在 某时 time 的 某个 事实 fact , 响应 优先级 为 priority 。 REQUEST < agent > < time > < action > < priority > 请求 某个 Agent 在 某时 time 执行 某个 动作 action , 响应 优先级 为 priority 。 INVOKE < agent > < time > < action > < priority > 取消 某个 Agent 在 某时 time 执行 某个 动作 action , 响应 优先级 为 priority 。 优先级 priority 的 取值 范围 以及 每级值 的 含义 , 可以 根据 具体 的 应用 进行 约定 。 我们 在 调度 处理 时 认为 取值 越大 优先级 越高 。 3.3 推理 控制机 推理 控制机 有 两 部分 , 分别 在 协同 控制 层 和 自定义 层中 实现 , 是 智能 Agent 进行 协同工作 和 智能化 行为 的 控制中心 , 采用 特定 的 推理 控制算法 控制 Agent 的 层次 内部 活动 。 组织 结构 如图 4 所示 : 图 4 推理 控制机 的 组织 结构 其中 : . 通信 生成器 根据 推理 控制中心 的 要求 生成 相应 的 通信 请求 单元 , 通过 通信 管理 机 发给 环境 中 其它 的 Agent 。 . 通信 解释器 解释 、 分析 通信 管理 机 收到 的 外界 信息 , 将 结果 传给 推理 控制中心 执行 。 . 推理 控制中心 是 Agent 活动 的 控制中心 , 由 一种 或 多种 通用 的 推理 算法 组成 。 如 : 数据 驱动 ( 前向 ) 、 目标 制导 ( 逆向 ) 、 双向 推理 等等 。 3.4 Agent 的 内部 状态 集合 内部 状态 集合 是 类似 于 黑板 结构 , 是 智能 Agent 的 进行 内部 层次 间 信息 传递 的 中间 机构 。 其 结构 : Status — TypeStatus — NameStatus — ValueTimestamp 其中 : Status — Type Agent 状态 种类 , 用以 区分 Agent 状态 的 不同 侧面 。 Status — Name 状态 名称 , 唯一 表示 Agent 的 一个 状态 。 Status — Value 状态值 , 反映 状态 的 当前 水平 。 Timestamp 状态 时标 , 记录 状态 的 设定 时间 。 通过 定义 不同 类型 的 状态 , 可以 表示 Agent 的 不同 状态 特征 , 如 : 信念 、 选择 、 承诺 等等 。 由于 状态 的 变迁 具有 时序 特征 , 因而 在 状态栏 中 加入 时标 是 必要 的 。 3.5 Agent 知识库 Agent 的 知识库 既 是 指导 Agent 与 其它 群体 成员 进行 协同工作 的 核心 , 也 是 Agent 智能 活动 行为 的 依据 , 是 其 向 外界 承诺 的 基础 。 我们 采用 产生 式 规则 作为 知识 的 基本 表示 形式 , 提供 对元级 知识 — 方法 的 调用 手段 。 Agent 知识库 的 定义 必须 符合 Agent 规则 语法 : RULE ( ( < messages > ) ( < status > ) ( < action - list > ) ) 表示 : 当 得到 通信 单元 messages , 并且 满足 Agent 状态 status 时 , 启动 并 执行 动作 列表 action - list 中 的 各项 动作 。 其中 : messages 是 符合 通信 语法 的 通信 单元 的 逻辑 组合 , 以 AND 和 OR 连接 。 Status 是 Agent 的 状态 的 逻辑 组合 , 以 AND 和 OR 连接 。 Action - list 是 动作 列表 , 一个 动作 可以 是 一个 通信 单元 , 也 可以 是 对 知识库 元 知识 — 方法 的 调用 或 对 Agent 内部 状态 集合 的 刷新 。 元 知识 调用 语法 : CALL < time > < method > 状态 集合 的 刷新 语法 : REFLASH < time > < status - type > < status - name > < status - value > 3.6 Agent 的 定义 语法 通过 前面 的 描述 , 我们 为 一个 智能 Agent 定义 下列 部件 : ( 1 ) Agent 的 类型 , 名称 ; 类型 可 用于 确定 Agent 在 群体 中 的 地位 与 角色 。 ( 2 ) Agent 所在 环境 的 群体 成员 ; 一个 Agent 获得 其 所在 群体 成员 的 方法 有 两种 : 在 生成 时先 加入 已有 的 成员 , 其后 加入 的 成员 通过 广播 的 方式 通知 其它 Agent 。 另 一种 方法 是 所有 新 加入 的 Agent 必须 向 群体 管理者 ( 某个 Agent ) 注册 , 群体 中 的 Agent 定期 从 管理者 处 得到 最新 的 群体 成员名单 。 一个 Agent 可以 同时 加入 多个 群体 。 ( 3 ) Agent 状态 的 各个 侧面 ; ( 4 ) Agent 协同 能力 与 智能 能力 基础 的 知识 规则 库 ( 协同 知识 与 能力 知识 ) , 元 知识 — 方法 库 ; 我们 对 Agent 的 语法 形式 定义 如下 : I — AGENT < agent - name > : : < agent - type > { GROUPS { < group - list > ; } STATUS { < status - list > ; } COMM - KBASE { RULE < rule - list > ; METHOD < method - list > ; } SELF - KBASE { RULE < rule - list > ; METHOD < method - list > ; } } 4 讨论 根据 本文 提出 的 基于 智能 Agent 的 CSCW 模型 , 利用 我校 的 校园 网络 环境 实现 了 基本 的 多 智能 Agent 系统 ( 基于 Unix 操作系统 的 进程 方式 ) , 构造 了 原型 CSCW 的 实验 环境 , 通过 测试表明 : 在 我们 构造 的 CSCW 环境 中 , 智能 Agent 具备 了 有关 网络 成员 监控 和 文件传输 的 知识 , 表现 出对 协同 方式 的 自适应性 和 可扩展性 。 今后 工作 的 重点 之一 是 对 此类 协议 知识 的 研究 与 提炼 。 我们 认为 有关 协同工作 方式 的 协议 知识 主要 体现 在 对 任务 的 分解 上 , 而 在 知识 表达 时 , 则 需 从 执行者 如何 更好 地 完成 任务 的 角度 来 形成 协议 知识 。 关于 Agent 组织 结构 和 能力 知识 的 进一步 完善 与 丰富 也 是 我们 今后 工作 的 重点 。 随着 CSCW 环境 中 应用 的 扩展 , Agent 的 智能 能力 , 自身 的 组织 以及 两种 推理 机制 的 处理 效率 将会 面临 新 的 问题 。 尤其 , CSCW 环境 是 多媒体 化 的 信息 环境 , 基于 多媒体信息 的 智能 Agent 的 知识 表达 及 推理 机制 是 实现 CSCW 环境 多媒体 化 的 关键 。 注 : 本文 受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的 资助 ( NO.69673031 ) 。 作者简介 : 朱晓芸 博士 , 讲师 。 何钦铭 副教授 。 王申康 博士生 导师 , 教授 。 作者 单位 : 浙江大学 计算机科学 与 工程学系 浙江 . 杭州 ( 310027 ) 参考文献 [ 1 ] GunnarTeege . Object - OrientedActivitySupport : AModelforIntegratedCSCWSystems , CSCW : TheJournalofCollaborativeComputing , 1996 ; 5 : 93 - 124 [ 2 ] ShohamY . Agent - orientedProgramming . ArtificialIntelligence , 1993 ; 60 : 51 - 92 [ 3 ] ThomaB , ShohamY , SchwartaA , KrausS . Preliminarythoughtsonanagentdescriptionlanguage . InternationalJournalofIntelligentSystem , 1991 ; 6 : 497 - 508 [ 4 ] 王怀民 , 陈 火旺 , 高洪奎 . 面向 智能 主体 的 程序设计 . 计算机 学报 , 1994 ; 17 ( 5 ) : 367 - 375 [ 5 ] ISO7498Part4 . Managementframework.1989 [ 6 ] 杨 枨 , 朱晓芸 , 俞瑞钊 . 基于 智能 Agent 的 网络管理 , 通信 学报 , 1998 ; ( 1 ) 收稿 日期 : 1998 - 12 - 28 __label__C19-Computer 计算机 应用 COMPUTERAPPLICATIONS1999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Vol.19 No.61999 远程教学 的 Agent 模型 蔡洪斌 周 明天 杨国纬 摘 要 利用网络 进行 远程教学 有 很多 优点 。 本文 讨论 如何 把 Agent 技术 应用 到 远程教学 中 , 以 增强 教学效果 。 在 多 Agent 通信 语言 KQML 的 基础 上 , 提出 了 远程教学 的 Agent 模型 , 设计 了 Agent 的 能力 编码 , 通过 对 搜索 教师 Agent 算法 的 时间 复杂度 分析 , 说明 在 该 模型 中 搜索 教师 Agent 是 可行 的 和 有效 的 。 关键词 远程教学 , Agent , KQML , 能力 编码 THEAGENTMODELOFDISTANCELEARNINGCaiHongbin ZhouMingtian YangGuoweiComputerCenterofScienceandTechnology , 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 , Sichuan . Chengdu610054 Abstract Distancelearningbyusingnetworkhavemanyadvantages . Thispaperdiscusshowtoapplyagenttechnologytodistancelearning . BasedonKQML , weproposeanagentmodelofdistancelearning , designingagentcapabilitycode . Byanalysingthetimecomplexityofsearchalgorithms , wethinkthemodelisfeasibleandeffective . Keywords Distancelearning , Agent , KQML , Capabilitycode1 概述 远程教学 有 很 多种 模式 , 如 电视大学 、 函授大学 等 , 但 随着 网络 技术 的 发展 , 涌现出 众多 新 技术 , 如果 能 把 这些 新 技术 应用 于 远程教学 中 , 利用网络 进行 教学 , 必将 增添 远程教学 的 活力 。 在 众多 新 技术 中 , Agent 技术 尤其 适合 应用 于 远程教学 中 。 Agent 是 一个 具有 自治 性 、 可 移动性 、 自适应性 和 智能性 的 软件 实体 , 能 代表 用户 或 其它 程序 , 以 主动 服务 的 方式 完成 一组 工作 。 使用 Agent 技术 可以 建立 虚拟 教师 、 虚拟 实验室 和 虚拟 图书馆 等 , 从而 增加 教学内容 的 趣味性 和 人性化 色彩 , 改善 教学效果 。 文中 对 Agent 技术 在 远程教学 的 应用 进行 了 初步 的 探索 , 提出 了 远程教学 的 Agent 模型 , 在 模型 中 使用 线性表 与 层次结构 相结合 的 Agent 连接 方式 , 能 有效 地 降低 搜索 教师 Agent 的 时间 开销 。 在 大规模 的 网络 上 ( 如 Internet 网 ) , 降低 搜索 的 时间 开销 是 有 重大意义 的 。 2 Agent 通信 语言 远程教学 涉及 教学 的 各个环节 , 是 一个多 Agent 合作 的 网络 社会 。 DARPA 致力于 多 Agent 间 的 通信 研究 , 提出 了 ACL ( AgentCommunicationLanguage ) 语言 。 ACL 由 三 部分 组成 : ① 词汇表 , ② 内部 语言 KIF , ③ 外部 语言 KQML , 即 知识 查询 与 操作 语言 。 在 设计 多 Agent 时 , 要求 使用 KQML 语言 , 而 关于 词汇表 和 KIF 只是 推荐 使用 , 因为 KQML 对 知识 的 内部 表示 并 不 关心 , 即 使用 任何 方法 表示 的 知识 都 可以 使用 KQML 语言 在 多 Agent 之间 共享 。 KQML 既 是 一种 语言 , 又 是 一种 协议 , 它 支持 智能 Agent 的 高层 通信 , 能 有效 地 在 多 Agent 之间 共享 知识 。 其 基本 设计 思想 包括 以下 几个 部分 : . 体系结构 假设 Agent 的 运行 空间 可以 是 相同 的 地址 空间 , 也 可以 是 处于 不同 机器 上 的 Agent 合作 。 因此 , 要求 Agent 之间 的 通信 传送 机制 稳定 可靠 , 同时 能够 支持 大规模 的 Agent 间 相互 通信 。 . 通信 模式 支持 多种 通信 方式 , 如 点对点 通信 、 多址 通信 和 广播 通信 , 支持 同步 通信 和 异步 通信 。 . 语法 和 语义 定义 信息 的 表示 方法 及 含义 。 . 层次结构 KQML 表示 的 信息 可以 用 三个 层次 来 描述 : 内容 层 、 消息 层 和 通信 层 。 内容 层 是 使用 某种 语言 的 表达式 , 是 共享 知识 的 编码 。 表达式 的 格式 对 KQML 来说 并 不 重要 , KQML 对 它 进行 原样 打包 , 形成 消息 层 使用 的 数据 。 消息 层 是 在 内容 层 的 表达式 上 增加 了 关于 内容 的 描述 特征 。 这些 特征 有助于 信息 的 正确 传递 和 接收者 进行 数据分析 。 消息 层 可以 认为 是 “ 谈话 动作 层 ” , 其 重要 特征 是 在 Agent 对话 期间 , 表明 一个 动作 , 如 断言 、 查询 、 回答 和 错误 消息 等 。 在 Agent 之间 传递 的 消息 分为 两种 类型 : 内容 消息 和 声明 消息 。 内容 消息 是 对 某个 Agent 能够 提供 的 知识 或 将要 搜寻 的 知识 的 描述 。 声明 消息 用于 登记 Agent 能 提供 的 服务 或 登记 Agent 需要 的 服务 。 通信 层 在 消息 层 的 基础 上 增加 了 对 低层 通信 的 描述 特征 , 如 发送者 和 接收者 , 使用 同步 通信 还是 使用 异步 通信 等 。 . performatives 就是 KQML 消息 , 由 关键字 和 参数 组成 , 表明 通信 的 动作 和 要求 。 . 安全 在 分布 环境 中 , 准许 一个 Agent 检查 另 一个 Agent 是否 具有 合法 的 操作 权限 。 3 远程教学 模型 本文 主要 解决 多 Agent 的 连接 方式 , 使 它 有利于 在 学生 Agent 不 指明 目的地 时 , 能 有效 地 搜索 教师 Agent 。 学生 Agent 只 需 提供 教学内容 , 由 Facilitator 在 网络 中 搜索 合适 的 教师 Agent , 由于 具有 相同 教学内容 的 教师 Agent 不是 唯一 的 , 因此 , 只有 设计 合理 的 体系结构 才能 在 有限 的 时间 内 完成 搜索 工作 。 为此 , 进行 如下 假设 : ⑴ 多 Agent 简化 , 只 考虑 三类 Agent , 即 教师 Agent 、 学生 Agent 和 Facilitator ; ⑵ 一个 教师 Agent 具有 有限 类 的 相关 教学 知识 。 3.1 逻辑 结构 远程教学 的 Agent 模型 应该 体现 Agent 的 自治 性 , 其 自治 性 的 一个 方面 就是 学生 Agent 能够 为 用户 搜索 合适 的 教师 Agent 。 在 文献 [ 2 ] 中 , 提出 了 多 Agent 的 网状结构 , 在 这种 结构 中 搜索 一个 合适 的 教师 Agent 非常 困难 。 针对 远程教学 , 我们 提出 线性表 与 层次结构 相结合 的 模型 。 ⑴ 线性表 按 区域 划分 , 一个 区域 对应 一个 一维 线性表 , 每个 线性表 包含 若干个 Facilitator , 为了 便于 区别 称为 区域 Facilitator , 区域 Facilitator 不能 连接 教师 Agent 和 学生 Agent 。 整个 远程教学 系统 设置 调度 Facilitator , 负责 全局 搜索 教师 Agent 时 , 指明 当前 搜索 线性表 。 见图 1 。 ⑵ 层次结构 按 教学内容 对 教师 Agent 进行 逐级 分类 , 见图 1 中 对 一个 区域 Facilitator 的 示意 部分 。 这种 分类 的 层次结构 用 树形图 表示 , 教师 Agent 是 叶子 结点 , Facilitator 是 中间 结点 , 学生 结点 也 是 叶子 结点 , 但 它 不 具有 分类 属性 。 逐级 分类 时 , 一级 分类 ( 如 数学 、 语言学 、 计算机 等 ) 对应 的 Facilitator 与 区域 Facilitator 相连 ; 下 一级 Facilitator 对应 较 详细 的 分类 , 如 数学 包括 : 几何 、 代数 等 , 逐级 细分 。 在 分类 层次结构 中 , 教师 Agent 可以 根据 教学内容 与 相应 的 Facilitator 相连 。 对于 学生 Agent 仍然 使用 Agent 的 联邦 结构 [ 3 ] , 它 必须 与 某 一个 Facilitator 相连 , 但 它 不 具有 分类 的 含义 , 可以 采用 就近 连接 方式 。 F — Facilitator A — Agent 每个 区域 Facilitator 所辖 范围 具有 相同 的 层次结构 , 图中 只 给出 了 其中 一个 的 图示 图 1 Agent 的 连接 方式 示意图 3.2 Agent 的 作用 在 远程教学 中有 三类 Agent , 其 作用 分别 为 : ⑴ 教师 Agent : 向 Facilitator 声明 教学内容 ; 为 学生 Agent 提供 教学服务 , 根据 教学要求 发送 教材 ; 实时 回答 学生 Agent 的 提问 等 。 ⑵ 学生 Agent : 向 Facilitator 请求 某类 知识 的 教师 ; 与 教师 Agent 建立 连接 ; 维护 用户界面 ; 向 教师 提问 等 。 ⑶ Facilitator : 调度 Facilitator 管理 线性表 , 提供 全网 搜索 信息 ; 区域 Facilitator 为 所 辖 范围 的 社区 Facilitator 提供 跨类 的 搜索 信息 ; 社区 Facilitator 负责 与 教师 Agent 及 学生 Agent 通信 , 为 学生 Agent 提供 搜索 教师 Agent 的 服务 。 3.3 能力 编码 Agent 的 能力 指 能够 为 其它 Agent 提供 的 服务 。 为了 节省 存储空间 , 对 Agent 的 能力 描述 , 用 能力 编码 进行 区分 。 能力 编码 是 Facilitator 搜索 教师 的 依据 , 它 由 四 部分 组成 : 线性表 标志 、 Agent 类型 标志 、 分类 标志 、 教师 编号 。 线性表 标志 包括 线性表 名及 所属 区域 Facilitator 名 ; Agent 类型 标志 指出 该 Agent 属于 教师 Agent 、 学生 Agent 、 区域 Facilitator 或 社区 Facilitator 。 分类 标志 说明 教师 Agent 的 教学内容 所属 类别 , 分类 标志 隐含地 说明 了 从 区域 Facilitator 到 该 教师 Agent 所 经过 的 中间 结点 。 分类 标志 有 两个 部分 : 统一 编码 和 自由 编码 。 统一 编码 是 在 建立 远程教学 系统 时 统一 规定 的 分类 编码 。 为 提高 远程教学 系统 的 可扩展性 和 编制 教师 Agent 的 灵活性 , 统一 编码 的 分类 不能 过于 细化 , 在 需要 细化 时 , 由 编程人员 进行 自由 分类 , 即 设定 自由 编码 。 使用 自由 编码 的 教师 Agent 在 与 Facilitator 相连 时 , 首先 检查 是否 具有 相应 的 Facilitator , 如果 没有 , 则 还 应该 负责 设计 能 识别 和 管理 自由 编码 的 Facilitator , 并且 该 Facilitator 必须 与 相应 的 Facilitator 相连 。 以后 其它 教师 Agent 认同 这种 分类 , 在 生成 自由 编码 和 教师 编号 时 , 将 从 该 Facilitator 获得 正确 编码 的 指导 。 教师 编号 用于 区别 相同 分类 下 的 不同 教师 , 教师 编号 应 保证 是 唯一 的 。 在 远程教学 中 具有 相同 能力 的 教师 Agent 不是 唯一 的 , 但是 它们 的 能力 编码 是 唯一 的 , 这种 唯一性 使 学生 Agent 也 可以 根据 需要 选择 最 优秀 的 教师 Agent 。 远程教学 中 的 Agent 能力 编码 的 声明 及 插入 知识库 的 请求 , 大致相同 , 在 此 仅举 一例 : ( advertise : sender facilitator : receiver 教师 A : reply - withid1 : languageKQML : ontology 远程教学 : content ( insert : sender 教师 A : receiverfacilitator : in - reply - toid1 : languageKIF : ontology 远程教学 : content " 能力 编码 " ) ) ( insert : sender 教师 A : receiverfacilitator : in - reply - toid1 : reply - withid2 : languageKIF : ontology 远程教学 : content " 能力 编码 " ) 调度 Facilitator 没有 能力 编码 , 其 知识库 包括 线性表 名及 区域 Facilitator 名 , 为 全网 搜索 提供 信息 。 区域 Facilitator 的 能力 编码 用 第一 、 二 部分 表示 , 负责 向 调度 Facilitator 声明 其 所在 线性表 和 自己 的 名称 。 区域 Facilitator 使用 的 知识库 反映 其所辖 范围 下 一级 分类 信息 , 如 是否 具有 关于 数学 的 教师 Agent 等 。 在 KQML 最新 提案 中 [ 1 ] , Facilitator 不 使用 advertise , 但 在 远程教学 模型 中 , 必须 使用 advertise , 才能 让 其它 Facilitator 了解 自己 的 能力 , 这样 有利于 搜索 教师 Agent 。 社区 Facilitator 的 能力 编码 用前 三个 部分 表示 , 负责 向 上级 Facilitator 声明 自己 的 能力 编码 , 其 知识库 包含 下级 Facilitator 、 相应 教师 Agent 的 能力 编码 及 相连 的 学生 Agent 。 教师 Agent 的 能力 编码 用 四个 部分 表示 , 且 主动 请求 相应 的 Facilitator 将 能力 编码 插入 到 该 Facilitator 的 知识库 中 。 学生 Agent 不 具有 分类 信息 。 学生 Agent 能够 根据 用户 的 要求 生成 教师 Agent 的 能力 编码 。 考虑 到 用户 一般 只 针对 某 一类 或 几类 知识 感兴趣 , 因此 , 学生 Agent 没有 必要 掌握 所有 分类 方法 , 它 通过 向 Facilitator 学习 来 获得 编码 的 能力 。 3.4 搜索 教师 的 过程 图 2 表明 了 学生 Agent 搜索 教师 Agent 的 过程 , 图中 针对 在 另外 一个 社区 找到 教师 Agent 的 情况 , 其它 情况 与 该 图 类似 。 整个 过程 由 学生 A 开始 , 它 向 本 社区 的 FacilitatorF1 提出 请求 , F1 分析 能力 编码 , 判断 被 请求 的 教师 是否 在 本 社区 , 如果 不 在 本 社区 , 则 向 上级 Facilitator 前传 学生 的 请求 , 上级 Facilitator 进行 与 F1 类似 的 处理 , 直到 某个 Facilitator 如 F2 能 确定 教师 B , 并且 把 B 的 地址 回 传给 A , A 在 获得 教师 B 的 地址 后 , 直接 向 B 发出 学习 请求 , B 给予 响应 , 开始 学习 , 学习 过程 中 不再 需要 其它 Facilitator 介入 。 图 2 搜索 教师 的 过程 示意图 3.5 搜索算法 的 时间 复杂度 分析 要 分析 搜索 教师 Agent 的 时间 复杂度 , 首先 要 确定 搜索 策略 。 当 Facilitator 接收 到 一个 搜索 请求 后 , 首先 分析 搜索 请求 中 包含 的 教师 Agent 的 分类 信息 , 再 根据 分类 信息 进行 搜索 , 搜索 包含 如下 几种 情况 : ① 教师 Agent 的 能力 编码 表明 在 本 社区 , 则 在 本 社区 内 搜索 教师 Agent ; ② 教师 Agent 不 在 本 社区 , 则 逐级 向 上级 Facilitator 发出 搜索 请求 ; ③ 在 区域 Facilitator 所辖 范围 搜索 失败 , 则 请求 调度 Facilitator , 调度 Facilitator 根据 一定 的 原则 , 指明 下 一个 搜索 的 区域 Facilitator ; ④ 在 同一 线性表 的 区域 Facilitator 搜索 失败 , 由 调度 Facilitator 指明 另 一 搜索 线性表 , 直到 所有 线性表 搜索 完毕 。 在 上述 搜索 策略 中 , 任何 一步 搜索 成功 都 不再 进行 其后 的 搜索 。 搜索 的 结果 可能 是 一组 教师 Agent , 如何 选择 其中 一个 教师 Agent , 已 超出 了 本文 的 讨论 范围 , 在 此 不 详述 。 为了 分析 搜索算法 的 时间 复杂度 , 需要 进一步 的 合理 简化 。 设在 某 一个 社区 Facilitator 下 包含 一组 教师 Agent , 则 用 一个 叶子 结点 代替 , 因此 , 搜索 进行 到 与 叶子 结点 直接 相连 的 Facilitator 后 , 就 知道 该 树枝 结束 ; 在 分析 搜索 复杂度 时 , 与 实际 搜索 策略 稍 有 区别 , 分析 时 采用 从 调度 Facilitator 开始 直到 特定 叶子 , 忽略 从 叶子 ( 学生 Agent ) 逐级 上交 的 过程 ; 并且 不 考虑 在 Agent 之间 传递信息 的 网络 延迟时间 。 搜索 叶子 结点 的 算法 可以 描述 如下 : while ( 有 线性表 ? ) { 取一 线性表 ; while ( 线性表 中有 结点 ? ) { 搜索 树 的 叶子 结点 ; if ( 搜索 成功 ? ) 结束 循环 ; } } 因此 : 搜索 的 时间 复杂度 = 线性表 搜索 时间 × 树 搜索 时间 分 两步 考虑 : ⑴ 在 远程教学 模型 中 , 使用 了 多个 线性表 , 但 对 调度 Facilitator 来说 , 如同 从 一个 线性表 中 获取 结点 , 这个 线性表 由 所有 线性表 合并 而成 。 现 假设 调度 Facilitator 使用 的 线性表 为 L , 有 n 个 结点 , x 是 任一 给定 的 结点 , 表示 需要 搜索 的 教师 Agent 所在 的 区域 Facilitator 。 按 x 在 L 中 出现 的 位置 进行 分类 , 则 可能 出现 ( n + 1 ) 种 情况 , 令 Ii 表示 x 在 L 中 第 i 位置 出现 的 分类 , 其中 1 ≤ i ≤ n , 用 In + 1 表示 x 不 在 L 中 的 分类 , 显然 , 对于 分类 Ii , In + 1 的 比较 次数 分别 为 t ( Ii ) = i , t ( In + 1 ) = n 。 为 计算 平均 比较 次数 , 设 x 在 L 中 的 概率 为 q , 且 假设 x 在 L 中 每个 位置 出现 的 概率 相同 , 则 p ( Ii ) = q / n ( 1 ≤ i ≤ n ) , p ( In + 1 ) = 1 - q 。 故 平均 性态 : 最坏 情况 : W ( n ) = max { t ( Ii ) : 1 ≤ i ≤ n + 1 } = n ⑵ 这里 的 树 是 一个 不规则 的 树 , 假设 树高为 m , 用 ki 表示 第 i 层 具有 ki 个 结点 , 在 搜索 时 , 每 一层 将 针对 ki 个 结点 进行 搜索 。 由于 每层 结点 对应 教学内容 的 分类 , 因此 , 可以 组织 成 一个 有序 的 线性表 , 如果 使用 二分 搜索 方法 , 则 平均 性能 为 : A ( ki ) = logki - 1 。 如果 设 K = max { ki : 1 ≤ i ≤ m } 则 树 搜索 的 平均 性能 为 : A ( m ) = ( logki - 1 ) < m ( logK - 1 ) < T 其中 , T 为 一 常数 , 在 实际 应用 中 , 对 教学内容 进行 分类 是 有限 的 , 即树 的 高度 和 每层 的 结点 数是 有限 的 , 并且 m 和 ki 是 相互 制约 的 , 如果 一级 分类 k1 越大 , 则 m 越小 。 使用 按 教学内容 分类 的 方式 , 在 树内 的 搜索 能够 在 一个 时间 上限 T 内 完成 。 所以 , 影响 搜索 时间 的 主要 因素 应该 是 线性表 的 结点 数 , 线性表 的 结点 数 也 是 整个 模型 中 唯一 可能 出现 较 大幅度 增加 的 部分 , 因此 , 可以 认为 实际 应用 中 , 其 搜索 的 时间 复杂度 与 线性表 同为 O ( n ) 。 并且 在 远程教学 领域 内 , 总结 点 的 增加 速度 和 规模 绝对 不 可能 象 Internet 网 一样 快 和 庞大 , 另外 , 当 结点 增加 时 , 表面 上 看 将 增加 搜索 时间 , 实际上 会 减少 搜索 时间 , 因为 , 教师 Agent 种类 增加 , 使 大多数 搜索 都 将 在 本 区域 Facilitator 内 , 甚至 本 社区 Facilitator 内 完成 , 所以 说 该 模型 具有 一定 的 实用性 。 在 实际 应用 中 , 还 可以 进行 优化 。 在 相同 的 线性表 内 , 区域 Facilitator 可以 按 优先级 顺序排列 , 不同 的 线性表 也 可以 按 优先级 顺序排列 。 这样 , 搜索 策略 可 进行 如下 调整 : 当 在 本 区域 Facilitator 搜索 失败 后 , 调度 Facilitator 在 同一 线性表 中 , 按 优先级 从 高到 低 的 顺序 选择 区域 Facilitator ; 如果 在 线性表 中 搜索 失败 , 则 也 按 优先级 的 原则 选择 线性表 。 4 余论 Agent 在 远程教学 中 的 应用 , 现在 国内外 还 很少 有人 涉足 。 本文 从 远程教学 的 初期 工作 开始 , 为 它 建立 一个 线性表 与 树形 结合 的 结构 模型 , 该 模型 的 建立 有利于 以后 对 远程教学 进行 深入细致 的 研究 。 需要 说明 一点 : 在 搜索 目的 Agent 时 , 本文 没有 考虑 指定 目的 地址 的 情况 , 如果 能 确定 连接 的 目的 地址 , 将 使 问题 更加 简化 , 但 削弱 了 Agent 的 自治 性 。 作者简介 : 蔡洪斌 博士 研究生 。 研究 方向 : 计算机网络 、 远程教学 。 周 明天 教授 , 博士 导师 。 研究 方向 : 网络 计算 、 开放 分布式系统 、 并行处理 与 系统集成 。 杨国纬 教授 。 研究 方向 : 操作系统 、 数据库 。 作者 单位 : 电子科技 大学 信息中心 四川 . 成都 ( 610054 ) 参考文献 [ 1 ] YannisLabrou , TimFinin . AProposalforanewKQMLSpecification , Feb3 , 1997 , http : / / www . cs . umbc . edu / kqml / [ 2 ] TimFinin , RichFritzson , DonMckay . ALanguageandProtocoltoSupportIntelligentAgentInteroperability , April1992 , http : / / www . cs . umbc . edu / kqml / papers / [ 3 ] MichaelR . Genesereth , StevenP . Ketchpel . SoftwareAgents . CommunicationsoftheACM , 1994 ; 37 ( 7 ) : 48 - 53 [ 4 ] PatticMacs . AgentsthatReduceWorkandinformationOverload . CommunicationsoftheACM , 1994 ; 37 ( 7 ) : 31 - 40 [ 5 ] TimFinin , RichFritzson . KQML – ALanguageandProtocolforKnowledgeandInformationExchange , http : / / www . cs . umbc . edu / kqml / papers / [ 6 ] Chuen - TsaiSun , ChienChou . ExperiencingCORAL : 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DistanceCooperativeLearning , IEEETransactionsonEducation , 1996 ; 39 ( 3 ) [ 7 ] IreneGrrif . DesktopAgentsinGroup - EnabledProducts . CommunicationsoftheACM , 1994 ; 37 ( 7 ) : 100 - 105 [ 8 ] YoavShoham . Agent - orientedProgramming . ArtificialIntelligence , 1993 ; 60 : 51 - 92 [ 9 ] KazuoWatabe , MattiHamalainen , AndrewB . Whinston . AnInternetBasedCollaborativeDistanceLearningSystem : CODILESS . ComputerEduc , 1995 ; 3 ( 24 ) : 141 - 155 收稿 日期 : 1998 - 12 - 25 __label__C19-Computer 计算机 应用 COMPUTERAPPLICATIONS1999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Vol.19 No.61999 Web 服务器 与 数据库 服务器 的 连接 技术 丁明 吉 摘 要 本文 详细 论述 了 目前 主要 的 三种 接口技术 并 从 Web 模型 入手 , 对 它们 的 接口 原理 和 开发 过程 进行 了 分析 与 对比 , 最后 对 这 一 接口技术 的 发展 提出 了 看法 。 关键词 接口 , Web 服务器 , CGI , API , JDBCINTERCONNECTIONBETWEENWEBSERVERANDDBMSSERVERDingMingjiInformationCentreofLiaoheOilfield , Liaoning . Panjin124010 Abstract Thispaperexpoundingthreepresentmajorinterfacetechnologyindetail , beginningwithWebmodel , analyzingandcomparingtheirinterfaceprincipleandtheirdevelopingprocess . Finally , putforwardmyviewinthedevelopmentofthisinterfacetechnology . Keywords Interface , Webserver , CGI , API , JDBC1 Web 服务器 与 数据库 的 连接 方法 随着 应用 的 普及 , Web 服务器 与 数据库 服务器 的 连接 显得 越来越 重要 , 许多 厂商 不断 推出 新 的 接口技术 , 使得 这种 连接 更加 简洁 、 方便 和 高效 。 Web 与 数据库 的 接口技术 已 成为 基于 Web 的 信息管理系统 的 核心 。 Web 服务器 与 数据库 的 连接 方法 通常 可 分为 基于 Java 的 ( JDBC ) 、 通用 网关 接口 ( CGI ) 及 应用 编程 接口 ( API ) 。 2 Java 数据库 互联 接口 ( JDBC ) Java 的 推出 使 Web 页面 有 了 活力 和 动感 , 用户 可以 从 Web 服务器 上 下载 Java 小 程序 到 本地 浏览器 上 运行 , 这些 下载 的 小 程序 可以 就 向 本地 程序 一样 , 可 独立 地 访问 本地 和 其他 服务器 的 资源 , 下面 详细 介绍 JDBC 的 原理 及 实现 方法 。 2.1 JDBC 原理 JDBC 是 一种 可 用于 执行 SQL 语句 的 数据库 API , 它 由 一些 Java 语言 写 的 类 、 界面 组成 。 它 在 功能 上 与 ODBC 相同 , 给 开发人员 提供 了 一个 统一 的 、 标准 的 数据库 访问 接口 。 JDBC 访问 数据库 的 原理 是 : Internet / Intranet 用户 使用 浏览器 连接 到 本地 或 异地 的 Web 服务器 上 , 下载 含有 Java 小 程序 的 HTML 文档 。 如果 Java 小 程序 使用 了 JDBC , 浏览器 运行 的 小 程序 可 直接 与 数据库 建立 连接 ( 如图 1 所示 ) 。 图 1 通过 JDBC 访问 数据库 JDBC 是 一个 与 数据库系统 独立 的 API , 它 的 结构 有 两层 : JDBCAPI 和 JDBCDriveAPI 。 JDBCAPI 提供 了 应用程序 到 JDBCDriverManager 的 通信接口 , JDBCDriverAPI 提供 了 JDBCDriverManager 到 数据库 驱动程序 的 通信接口 。 JDBCDriverManager 类似 于 ODBCDriverManager , 管理 由 各个 数据库 厂商 开发 的 JDBC 驱动程序 。 JavaSoft 提供 了 一个 通用 的 JDBCDriverManager 。 每个 数据库 厂商 仅 需 提供 一个 与 ODBC 类似 的 JDBC 驱动程序 , 开发人员 就 可以 在 Java 语言 中 访问 该 数据库 。 此外 , JavaSoft 提供 了 一个 特殊 的 驱动程序 , JDBC - ODBC 桥 , 这个 桥 支持 JDBC 通过 已有 的 ODBC 驱动程序 访问 数据库 。 目前 JDBC 已 得到 许多 厂商 的 支持 , 包括 Borland 、 IBM 、 Oracle 、 Sybase 等 。 目前 流行 的 大多数 数据库系统 都 推出 了 自己 的 JDBC 驱动程序 。 2.2 JDBC 实现 JDBCAPI 是 通过 Java 的 类 接口 实现 的 , 几个 主要 的 接口 是 : ① java . sql . DriverManager : 负责 处理 JDBC 数据库 驱动程序 的 加载 和 卸载 。 Drivermanager 类 作为 JDBC 的 管理层 , 负责 找到 并 装入 与 URL 指定 的 数据库 相符 的 JDBC 驱动程序 。 该 驱动程序 与 远程 数据库 相连 , 返回 一个 java . sql . connection 对象 。 ② java . sql . Connection : 负责 建立 与 数据库 的 连接 。 ③ java . sql . ResultSet : 表示 从 数据库 服务器返回 的 结果 集 。 通过 操作 给 结果 集 实现 对 数据 的 访问 。 如果 要 访问 数据库 , 首先 必须 建立 一个 java . sql . Connection 对象 , 可以 通过 调用 DriverManager . get . Connection 得到 此 对象 。 该 方法 用 一个 URL 串 作为 参数 , 该 URL 串 唯一 地 指定 了 要 访问 的 数据库 服务器 。 任何 一个 SQL 语句 都 可能 改变 数据库 内 的 数据 , 但是 , 如果 “ AutoCommit ” 失效 , 则 必须 明显 地 使用 Commit , 否则 无法 实现 数据库 的 更新 。 java . sql . Statement 指在 连接 状态 , 能 执行 的 SQL 语句 , 它 含有 两个 子类 : java . sql . PreparedStatement 和 java . sql . CallableStatement ; 前者 执行 一个 预 编译 过 的 SQLStatement , 后者 执行 某一 连接 状态 数据库 内 的 存储 过程 。 JDBCAPI 的 java . sql . ResultSet 对象 控制 经 Statement 获得 的 多行 数据 , 它用 游标 ( Cursor ) 指示 当前 的 行 , 使用 Next 方法 可以 移动 Cursor 到 下 一行 。 ResultSet 的 GET 方法 能 让 你 获得 当前 行内 所有 列 的 值 。 下面 的 Java 程序段 将 连接 一个 ODBC 数据源 并 执行 一条 SQL 语句 , 返回 的 结果 集 放在 结果 集 对象 RS 中 。 Stringurl = " jdbc : odbc : Factory " ; Connectionon = DriverManager . GetConnection ( url , " UserName " , " PassWord " ) Statementstmt = con . CreateStatement ( ) ; ResultSetRS = stmt . ExecuteQuery ( " SELECTEno , Ename , EsexFROMClerk " ) ; JDBC 数据库 采用 URL 的 指名 规则 。 JDBCURL 结构 为 : Jdbc : < SubPro - tocol > : < SubName > , 其中 SubProtocol 表示 一个 特定 的 数据库 连接 , SubName 的 内容 依赖于 SubProtocol , “ jdbc : odbc : Factory ” 指定 一个 ODBC 数据源 Factory 。 3 通用 网关 接口技术 ( CGI ) CGI 是 Web 服务器 运行 外部 程序 的 规范 , 按照 CGI 编写 的 外部 扩展 程序 可以 处理 客户端 ( 通常 是 Web 浏览器 ) 输入 的 协同工作 数据 , 完成 客户端 与 服务器 的 交互 操作 , 扩展 服务器 的 功能 , 完成 服务器 本身 不能 完成 的 工作 。 外部 程序执行 时 可以 生成 HTML 文档 , 并 将 文档 返回 Web 服务器 。 CGI 应用程序 能够 与 浏览器 进行 交互作用 , 还 可以 通过 数据库 的 API 与 数据库 服务器 等 外部 数据源 进行 通信 。 如 一个 CGI 程序 可以 从 数据库 服务器 中 获取数据 , 然后 格式化 为 HTML 文档 后 发送给 浏览器 , 也 可以 将 从 浏览器 获得 的 数据 放到 数据库 中 。 这样 , 客户端 用户 就 可以 和 Web 服务器进行 数据处理 。 几乎 所有 的 服务器软件 都 支持 CGI , 开发者 可以 使用 任 一种 Web 服务器 内置 语言 编写 CGI 语句 , 其中 包括 广为 流行 的 Perl 语言 、 C 、 C++ 、 VB 、 Delphi 等 。 4 Web 服务器 应用 编程 接口 ( API ) 有些 Web 服务器软件 厂商 针对 CGI 运行 效率 低下 、 编程 困难 等 缺点 , 开发 了 各自 的 服务器 API ( 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 ) , 试图 克服 CGI 性能 方面 的 缺陷 。 服务器 API 一般 作为 一个 DLL 提供 , 是 驻留 在 Web 服务器 中 的 程序代码 , 它 可以 象 CGI 那样 扩展 Web 服务器 的 功能 。 API 使 Web 开发者 实现 任何 CGI 可以 实现 的 功能 , 且 更加 面向用户 , 满足 应用程序 的 特殊 需求 。 常见 的 API 有 Microsoft 公司 的 ISAPI 、 Netscape 的 NSAPI 、 Informix 公司 的 IUWCAPI 。 由于 开发 API 应用程序 存在 许多 潜在 的 困难 , 所以 Microsoft 与 Netscape 在 其 各自 的 服务器 中 提供 了 基于 API 的 编程 接口 。 Microsoft 提供 了 IDC ( InternetDatabaseConnector ) 。 Netscape 提供 了 LiveWire / LiveWirePro 。 5 各种 接口技术 的 比较 虽然 JDBC 、 CGI 和 WebServerAPI 都 能 实现 Web 与 数据库 的 连接 , 但 它们 的 工作 原理 是 不同 的 。 CGI 和 API 是 将 Web 服务器 与 某 一 进程 或 API 相连 , 该 进程 或 API 将 得到 的 结果 格式化 为 HTML 文档 , 返回 给 Web 服务器 , 然后 由 Web 服务器 将 得到 的 HTML 文档 传给 浏览器 。 就是说 , 与 数据库 的 交互 是 由 Web 服务器 完成 的 。 而 在 JDBC 中 , 浏览器 将 嵌 于 HTML 文档 中 的 Java 应用程序 下载 到 能够 运行 Java 程序 的 本地 浏览器 中 加以 运行 , 就是说 , 与 数据库 服务器 的 交互 是 由 浏览器 直接 完成 的 。 表 1 对 它们 从 不同 侧面 进行 了 比较 。 表 1 各种 接口技术 比较 性 能种 类 CGIAPIJDBC 实现 的 灵活性 好好 好 编程 的 复杂度 复杂 复杂 中等 对 程序员 的 要求 高高 中等 开发 时间 长长 中等 可移植性 较 好 差 好 CPU 负担重 较轻 较 低 平台 有关 性 有关 有关 无关 相 比较而言 , CGI 接口 应用 灵活 , 开发工具 丰富 , 功能 范围广 , 技术 相对 成熟 。 CGI 是 一个 大家 都 支持 的 规范 , 但是 用 CGI 编程 太 复杂 , 一个 简单 的 Select 查询 , 用 CGI 来 实现 就 需要 上 百条 语句 ; CGI 运行 效率 也 不 高 , 并且 要求 程序员 必须 熟悉 HTML 。 再 加上 与 平台 有关 的 缺点 , 因而 CGI 会 被 新 的 规范 所 取代 。 用 Web 服务器 API 编写 的 程序运行 效率高 , 但是 , 用 API 编程 比 CGI 还 困难 , 对 程序员 的 要求 更高 。 并且 API 致命 的 弱点 是 , 各 API 间 没有 互通性 , 用 一种 API 编写 的 程序 不能 到 另 一种 Web 服务器 上 运行 , 限制 了 使用 范围 。 尽管 个别 公司 ( 如 Oracle ) 推出 了 基于 API 的 开发工具 , 在 一定 程度 上 解决 了 API 开发 困难 的 问题 , 但 仍 存在 与 API 一样 的 弱点 , 与 各自 Web 服务器 捆绑 的 太 死 , 缺乏 通用性 。 Java 编程 规范 , 接口 清晰 , 开发 效率高 。 Java 代码 在 可移植性 、 安全性 和 可靠性 等 方面 也 有 显著 优势 , 利用 Java 的 多线程 控制技术 可以 大大提高 程序 的 执行 效率 。 而且 Java 翻译器 是 在 客户端 运行 , 开发人员 能 创建 反馈 迅速 的 JavaApplet , 这是 CGI 和 API 编程 无法 实现 的 。 虽然 Java 缺乏 组件 结构 , 交叉 平台 的 GUI 构架 很 粗糙 , 技术 还 不够 成熟 , 功能 也 有待 扩展 。 但 JDBC 仍 是 最 有 前途 的 接口技术 。 JDBC 借鉴 了 ODBC 的 思想 , 可以 利用 现成 的 ODBC 驱动程序 访问 各类 数据库 , 保护 了 原有 的 投资 。 重要 的 是 , 在 数据库 方面 , 所有 的 数据库 厂商 都 宣布 支持 JDBC 标准 , 已 推出 或 准备 推出 各自 的 JDBC 驱动程序 ; 在 Web 服务器 方面 , 除了 Microsoft 坚持 自己 的 ActiveX 外 , 其他 厂商 都 宣布 支持 JDBC 标准 。 随着 时间 的 推移 , JDBC 会 取代 CGI 成为 新 的 通用 的 接口 规范 。 6 前景 Web 服务器 与 数据库 服务器 的 接口技术 会 随着 Internet / Intranet 应用领域 不断 拓展 而 推陈出新 。 随着 分布式 对象 技术 在 Web 中 的 应用 , 使 人们 在 Internet / Intranet 上 实现 跨平台 互操作 的 愿望 有 可能 变为 现实 , 基于 分布式 对象 的 Web 数据库 应用 系统 将会 成为 企业 进行 分布式 管理 的 有力 武器 。 到 那时 , 无论是 CGI 、 API 还是 JDBC 都 有 可能 成为 历史 , 新 的 接口技术 会 更 方便 、 更 实用 、 更 安全 。 但 它们 的 思想 将 成为 这 一新 接口技术 诞生 的 基础 。 作者简介 : 丁明 吉 硕士 。 主要 从事 数据库 应用 系统 和 浏览器 主页 的 开发 与 研究 。 作者 单位 : 辽河油田 信息中心 辽宁 . 盘锦 ( 124010 ) 参考文献 [ 1 ] T . Berners - lee . 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 . InternetEngineeringTaskFoeceWorkingDraft.1993 , 11 [ 2 ] 李建忠 , 付 裕 , 钱 清全 . 日新月异 WWW . 微电脑 世界 , 1997 ; ( 2 ) : 100 - 103 [ 3 ] 郑林峰 , 张公忠 . JDBC 接口技术 . 中国 计算机 报 , 1997 ; 28 ( 7 ) : 82 收稿 日期 : 1999 - 02 - 01 ( 修改稿 ) __label__C19-Computer 计算机 应用 COMPUTERAPPLICATIONS1999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Vol.19 No.61999 多线程 应用程序 的 同步 技术 冯美霞 摘 要 本文 描述 了 写 一个 多线程 应用程序 时 , 如何 控制 对 全局变量 和 共享资源 的 访问 。 特别 是 在 大量 的 读写操作 且 读 / 写 比 很大 的 情况 下 , 如何 通过 使用 复合 同步 对象 使 程序 性能 得到 很大 提高 。 本文 阐述 了 一种 算法 用以 实现 这种 提高 。 关键词 线程 , 共享 , 同步 , 同步 对象 SYNCHRONIZATIONTECHNIQUEFORMULTITHREADEDAPPLICATIONSFengMeixiaComputerCenterofIndustryDeveloping & TrainingCenter , SoutheastUniversity , Jiangsu . Nanjing210018 Abstract Thisarticledescribeshowtocontroltheaccesstotheglobalvariablesandsharedresourceswhenwritingamulti - threadedapplicationinWindows95orWindowsNTenvironment . Especiallyhowtoincreaseperformancebyusingcompositesynchronizationobjectwhentheratioofreadtowriteisveryhigh . Thearticleprovidesanalgorithmtoachivethis . Keywords Thread , Share , Synchronization , Synchronizationobject1 前言 随着 Windows95 和 WindowsNT 操作系统 的 流行 , 32 位 应用软件 开始 逐渐 普及 , 运用 Win32API ( 应用 程序界面 ) 来 编写 32 位 软件 所 带来 的 一个 好处 , 就是 可以 运用 多线程 来 提高 程序 的 性能 。 编写 一个 多线程 的 软件 , 在于 如何 控制 对 各 线程 的 数据 和 资源 的 访问 。 因为 在 软件 中 的 每个 线程 都 有 对 全局变量 , 函数 内部 静态 变量 , 以及 其它 一些 进程 相关 的 资源 如 文件 句柄 等 的 相同 的 访问 权 。 不加区分 的 允许 对 这些 资源 的 访问 , 会 导致 程序 失败 或 得到 错误 的 结果 。 解决 的 办法 , 是 通过 对 线程 的 非对称 使用 , 那 就是 分给 每个 线程 特定 的 、 不同 的 任务 , 从而 把 对 特定 进程 资源 的 访问 限制 在 单个 线程 内 。 Win32API 提供 了 许多 灵活 的 同步 对象 , 它们 可以 使 程序 能 管理 对 在 同一个 或 不同 的 进程 中 的 线程 之间 共享 的 数据 和 资源 的 访问 。 使用 Win32 同步 对象 的 优点 就是 可以 不 通过 串行化 线程 来 控制 对 资源 的 访问 。 但 如果 同步 做 得 不 仔细 , 性能 将 因为 线程 的 串行化 而 下降 : 它们 将 被 阻塞 或 不必要 的 长期 等待 对 共享资源 的 访问 。 过度 的 串行化 将 导致 程序 实际上 只有 一个 线程 , 那 就 失去 了 线程 的 优势 。 2 使用 Win32 同步 对象 技术 2.1 统一 的 方法 : Mutexes 最 简单 也 是 最好 的 控制 访问共享 资源 的 方法 就是 使用 单个 的 Mutex 。 在 这里 , 用 单个 的 Mutex 来 表示 Win32Mutex 对象 和 Win32 关键 段 对象 , 因为 它们 服务 于 相似 的 目的 。 究竟 使用 那 一个 取决于 你 的 程序 : 关键 段 对象 速度 快且 占用 的 系统资源 少 , 但是 它 只 工作 于 一个 指定 的 进程 并且 不 支持 超时 机制 。 于是 , 当 你 想 控制程序 的 所有 代码 时 最好 让 它们 在 单个 进程 中 。 而 多 进程 的 情况 需要 Mutex , 并且 也 是 DLL 程序 的 良好 选择 , 特别 在 你 有 能力 使 请求 超时 , 并且 不得不 跨 进程 共享资源 的 时候 。 对 每 一个 或 一组 共享 的 资源分配 一个 不同 的 Mutex , 看起来 似乎 是 更好 的 办法 , 但 它 面临 如何 避免 死锁 这个 问题 。 一个 经典 的 死锁 例子 是 : 一个 线程 拥有 MutexA , 然后 被 阻塞 , 以 等待 MutexB , 然而 另 一个 线程 拥有 MutexB , 然后 被 阻塞 , 以 等待 MutexA 。 尽管 这种 情况 似乎 不 可能 发生 , 但 在 一个 模块化 程序 中 完全 有 可能 。 如果 两个 模块 都 使用 Mutex 来 保护 自己 的 数据 , 则 每 一个 使用 这些 模块 的 组件 , 都 将 不得不 按 相同 顺序 , 访问 它们 以 避免 死锁 。 不幸 的 是 , 这 需要 你 将 内部 的 具体 实现 暴露 给 其它 的 模块 。 每 一个 增加 的 Mutex , 都 会 增加 死锁 的 可能性 , 可以 用 设置 时间 限制 来 避免 这 一点 , 但是 又 不得不 增加 许多 代码 , 来 处理 得不到 所 需 的 Mutex 时 的 情况 。 因此 , 通常 最 简单 的 办法 就是 只用 一个 Mutex , 并且 避免 在 使用 Mutex 时 进行 耗时 的 操作 以 使 串行化 程度 最小 。 2.2 SYNCHRO 类 一个 提供 同步 功能 的 C++ 类 。 把 同步 对象 定义 为 C++ 的 类 , ( 见 程序 1 ) 用 最 基本 的 Win32 同步 对象 , 来 构造 复合 的 同步 对象 , 按 需要 去 扩展 它们 。 同时 , 提供 一个 一致 的 界面 , 便 可 不必 修改 程序 , 就 可以 演示 多个 不同 的 复合 同步 对象 。 程序 1 : SYNCHRO 类 的 定义 / * SYNCHRO - C++ classtoprovidesynchronizationobjectencapsulation * / typedefenum { SLC — WRITE , SLC — READWRITE , SLC — READWRITEPROMOTE } SYNCH — LOCK — CAPS ; typedefenum { SLT — READ , SLT — READPROMOTE , SLT — WRITE } SYNCH — LOCK — TYPE ; constintNUM — SYNCH — LOCK — TYPES = SLT — WRITE + 1 ; classSYNCHRO { private : / / Tobedeterminedpublic : SYNCHRO ( void ) ; / / Constructor ~ SYNCHRO ( void ) ; / / DestructorSYNCH — LOCK — CAPSGetCaps ( void ) ; / / Returntheimplementation ′ scapabilitiesBOOLIsValid ( void ) ; / / Isthisobjectvalid ? BOOLLock ( SYNCH — LOCK — TYPE ) ; / / LocktheobjectBOOLUnlock ( SYNCH — LOCK — TYPE ) ; / / UnlocktheobjectBOOLPromote ( void ) ; / / Promotetheobjectfromreadtowrite } ; 2.3 相关 名词解释 同步 对象 就是 一个 句柄 可以 在 对应 于 多个 线程 的 等待 函数 中 定义 。 同步 对象 的 状态 有 : “ Signaled ” 允许 等待 函数 返回 和 “ nonSignaled ” 可以 防止 函数 返回 。 多个 函数 可以 拥有 同一个 同步 , 对象 从而 使 跨 进程同步 成为 可能 。 Mutex 对象 一个 Mutex 对象 就是 这样 一个 同步 对象 : 当 它 不 属于 任何 一个 线程 时 它 的 状态 是 Signaled , 反之 则 处于 nonSignaled 状态 。 一个 线程 在 同一 时刻 只能 拥有 一个 Mutex 。 事件 对象 一个 事件 对象 就是 一个 可以 被 SetEvent ( ) 或 PulseEvent ( ) 函数 显式 设定 状态 的 同步 对象 。 事件 对象 在 通知 线程 一个 特定 事件 发生 时 很 有用 。 关键 段 对象 关键 段 对象 提供 类似 于 Mutex 的 同步 机制 。 区别 在于 关键 段 对象 只能 被 同一个 进程 中 的 线程 使用 。 第一个 定义 是 一个 称作 SYNCH — LOCK — CAPS 的 枚举 类型 , 其用 它 能 支持 的 锁 的 类型 来 描述 它 的 能力 , 还有 一个 SYNCH — LOCK — TYPE 枚举 类型 描述 类所能 支持 的 锁 的 类型 。 接下来 有 一个 称作 GetCaps 的 函数 , 它 使类 的 用户 知道 一个 特定 的 实现 具有 何种 功能 。 IsValid 成员 函数 确定 一个 特定 的 SYNCHRO 对象 是否 有效 。 最使 人 感兴趣 的 是 Lock 和 Unlock 函数 , 它们 允许 类 的 用户 , 按 需要 的 方式 声明 对 对象 的 访问 。 线程 根据 需要 和 类 的 支持 能力 , 声明 所 需要 的 锁 的 类型 。 一经 声明 后 , 线程 就 可以 访问共享 的 数据 和 资源 。 结束 时 , 线程 释放 锁 , 使 其 可以 被 其它 线程 使用 。 要 注意 的 是 , 没有 在 类 中 定义 任何 私有 的 数据 , 成员 函数 也 未定义 。 3 SYNCHRO 类 的 实现 3.1 SYNCHAPP 程序 SYNCHAPP 是 一个 用于 演示 SYNCHRO 类 的 Win32 控制台 程序 。 SYNCHAPP 是 一个 随机 产生 各种 同步 请求 的 程序 。 这 给出 了 一个 实时 的 对 SYNCHRO 类 的 各种 实现 的 估计 。 在 讨论 SYNCHAPP 的 实现 之前 , 先 介绍 它 的 局限性 。 那 就是 它 不 基于 任何 一种 现实情况 。 通过 调整 线程 的 数目 和 不同 同步 请求 的 比例 , 可以 产生 各种 “ 交通 ” 模式 。 因为 SYNCHAPP 是 一个 模拟程序 , 它 并 不 代表 你 的 实际 应用程序 。 SYNCHAPP 中 的 锁 的 开关时间 间隔 比 实际 应用 要长 得 多 。 这样 做 使得 SYNCHAPP 的 输出 结果 比较 短 。 SYNCHAPP 中 最 令人 感兴趣 的 是 SynchroSimulation 函数 和 它 的 GetAction 辅助 函数 。 简要 的 介绍 一下 : 主 函数调用 SYNCHRO 类 的 构造函数 , 准备 控制台 , 并 建立 工作 线程 以 实施 模拟 。 DisplayStatistics 和 DisplayStatus 函数 把 模拟 的 进行 情况 输出 到 控制台 。 每个 工作 线程 运行 SynchroSimulation 函数 , 它 包含 一个 无限 循环 , 该 循环 不定期 的 休息 , 并 申请 SYNCHRO 类 支持 的 锁 。 3.2 读 / 写 同步 3.2 . 1 如何 合并 多个 Win32 同步 对象 设想 一下 如下 的 情况 : 你 有 一个 管理 用户 帐号 和 密码 的 数据库 。 管理员 可以 增加 或 删除 一个 用户 , 用户 能 修改 密码 。 但 在 实际操作 中 , 访问 数据库 的 大部分 时间 都 花 在 验证 请求 上 , 比如 这是 一个 有效 帐户 ? 密码 正确 ? 显然 , 如果 允许 两个 线程 同时 读取 数据库 , 或 一个 正在 读 但 另 一个 正在 写 。 由于 验证 请求 并不需要 修改 数据库 , 没有 理由 不让 多个 验证 请求 同时 发生 。 如果 用 单个 Mutex , 不 需要 串行化 验证 请求 。 只 需要 一个 同步 对象 , 其 允许 多个 线程 同时 读 数据库 , 或 允许 单个 线程 修改 数据库 , 但 两者 不能 同时 发生 。 于是 就 把 这种 同步 对象 称作 “ 多读 或 单写 ” 同步 对象 。 当 提到 读 方式 或 写 方式 访问 资源 的 时候 , 更 精确 的 提法 是 共享 和 独占 资源 。 这种 方式 的 访问 已经 在 很多 平台 上 为 I / O 实现 了 。 当 打开 一个 文件 用于 读 , 禁止 写 , 你 就是 一个 只 读者 , 可以 同时 读 许多 个 文件 ; 当 打开 一个 文件 用于 读写 , 则 一旦 文件 被 打开 , 它 就 不能 被 其它 用户 访问 。 你 并 不想 把 这种 方式 应用 于 同步 , 因为 这是 一种 低效率 的 资源 使用 方式 。 而且 它 不象 通常 同步 对象 那样 提供 自动 阻塞 和 释放 线程 的 功能 。 那么 你 如何 构造 一个 “ 多读 或 单写 ” 的 同步 对象 呢 ? 可以 把 假设 的 多个 同时 读 , 看成 是 虚拟 的 单个 写 , 这种 模型 有点 象 已经 实现 的 单个 Mutex 的 情况 。 很 可惜 , 不能 在 这里 使用 单个 Mutex , 因为 对 Mutex 的 拥有 涉及 到 一个 特定 的 线程 , 且 只有 Mutex 的 拥有者 才能 释放 它 。 这 对 虚拟 的 单个 写 不起作用 。 因为 在 这种 情况 中 , Mutex 的 拥有者 不能 保证 是 其 释放者 。 但 幸运 的 是 , 可以 用 Win32 自动 重置 事件 去 完成 它 。 Win32 自动 重置 事件 可以 被 任何 一个 线程 设置 。 它 一旦 被 设定 , 则 恰好 只有 一个 等待 进程 ( 虚拟 写 ) 被 释放 , 然后 事件 被 自动 重置 。 为了 完成 同步 对象 , 你 需要 串行化 读 线程 对 自动 重置 事件 的 访问 , 让 只有 一个 读 线程 认为 它 是 最后 一个 读 线程 。 所以 , 仅 有 一个 读 线程 在 它 读完 之后 设置 自动 重置 事件 。 类似 的 , 只有 一个 读 线程 认为 它 是 第一个 读 线程 , 因此 如果 第一个 读 线程 被 阻塞 以 等待 写 线程 完成 , 其它 的 读 线程 也 一样 。 hevExclusive 事件 保证 了 只 允许 一个 写 线程 在 任 一时间 通过 锁 函数 。 由于 hevExclusive 是 一个 自动 重置 事件 , 当 它 被 设置 时 只有 一个 线程 被 释放 , 接着 该 事件 被 系统 自动 的 重置 。 如果 该 事件 恰好 抓住 了 写 线程 锁 , 那么 其余 的 读 和 写 线程 就 都 被 阻塞 了 。 写 线程 和 第一个 读 线程 被 阻塞 在 hevExclusive , 其余 的 读 线程 被 阻塞 在 csReader 。 但是 只要 没有 读 线程 被 阻塞 在 hevExclusive 上 , csReader 只能 被 任 一线 程 把持 一会儿 。 图 1 给出 了 多个 线程 试图 拥有 读 / 写锁 , 以及 SYNCHRO 类中 针对 “ 多读 或 单写 ” 同步 对象 的 实现 细节 。 写 线程 1 读 线程 1 读 线程 2 写 线程 2 申请 hevExclusive 申请 cdReader cReaders = 1 阻塞 在 hevExclusive 阻塞 在 cdReader 阻塞 在 hevExclusive 释放 hevExclusive 申请 hevExclusive 释放 cdReader 申请 cdReader cReaders = 2 释放 cdReader 申请 cdReader cReaders = 1 释放 cdReader 申请 cdReader cReaders = 0 释放 hevExclusive 申请 hevExclusive 释放 cdReader 图 1 " 多读 或 单写 " 同步 对象 的 实际 运行 示例 3.2 . 2 SYNCHRO 类 对 SYNCHAPP 模拟程序 的 影响 SYNCHAPP 现在 以 4 : 1 的 比例 产生 读 和 写 请求 。 当读 / 写 请求 比例 加大 时 , 一个 “ 多读 或 单写 ” 同步 对象 比 一个 Mutex 同步 对象 性能 好 , 因为 它 允许 多个 读 请求 同时 进行 。 显然 , 读 / 写 比例 随 程序 的 不同 而 不同 , 不过 在 上述 的 数据库 的 例子 中 , 当读 / 写 比例 加大 到 100 : 1 甚至 1000 : 1 时 , 性能 的 改进 是 很 明显 的 。 4 小结 当写 一个 多线程 应用程序 的 时候 , 控制 对 全局变量 和 资源 的 访问 是 很 必要 的 。 在 大多数 情况 下 , 单个 的 Mutex 同步 对象 已经 足够 了 。 但 在 某些 情况 下 , 特别 是 在 大量 的 且 读 / 写 比 很大 的 情况 下 , 使用 复合 同步 对象 可以 在 性能 上 得到 很大 改进 。 本文 描述 了 一种 算法 用以 实现 这种 改进 。 当然 , 这 不是 绝对 的 , 读者 可以 在 实际 应用 中 根据 具体情况 运用 上述 算法 或 其它 的 算法 。 作者简介 : 冯美霞 主要 从事 计算机管理 信息 研究 。 作者 单位 : 东南大学 工业 发展 与 培训中心 江苏 . 南京 ( 210018 ) 参考文献 [ 1 ] 李 霖 . SGIIRIX 系统 中 的 多线程 引用 程序设计 . 软件世界 , 1995 ; ( 12 ) [ 2 ] ( 美 ) CharlesPetzold . Windows95 程序设计 .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1997 收稿 日期 : 1999 - 01 - 21 __label__C19-Computer 计算机 应用 COMPUTERAPPLICATIONS1999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Vol.19 No.61999 基于 WWW 的 远程教育 课件 设计 中 若干 问题 的 解决 高尚 赵宏 常桂然 摘 要 本文 通过 研究 在 设计 WWW 课件 过程 中 存在 的 问题 及 相应 的 解决 方法 , 总结 了 超文本 课件 控制 度 、 参与度 和 创造 度 的 关系 框架 。 并 在 此基础 上 , 提出 了 设计 WWW 课件 应该 遵循 的 原则 和 方法 。 关键词 Worldwideweb , 超文本 , 课件 , 远程教育 SOLVINGSOMEPROBLEMSFORDESIGNINGWWW - BASEDDISTANCEEDUCATIONCOURSEWAREGaoShang ZhaoHong ChangGuiranSoftwareCenter , NortheastUniversity , Liaoning . Shenyang110006 Abstract ThispaperdoessomeresearchontheproblemsandtheircorrespondingresolvingmethodsintheprocessofdesigningWWW - basedcourseware . Basedontherelationframeworkofcontrol , engagementandsynthesisissueofhypertextcourseware , someprinciplesandmethodsabouthowtodesignWWW - basedcoursewarebetteraregiven . Keywords Worldwideweb , Hypertext , Courseware , Distanceeducation1 引言 随着 新 技术 的 发展 , 远程教育 的 传输 手段 日趋 灵活 。 一般 地 , 可 把 远程教育 的 发展 过程 分为 四代 : 第一代 是 传统 的 广播 模式 , 它 几乎 不 提供 任何 形式 的 交互 ; 第二代 是 与 教室 教学 相 接近 的 录像 ; 第三代 是 技术支持 的 对 等 通信 , 如 计算机 会议 、 电子邮件 、 语音 邮件 等 ; 第四代 是 多媒体 教育 网络应用 。 它 出现 在 90 年代 后期 , 支持 对 大型 数据库 的 访问 、 超媒体 、 视频 及 文本 材料 的 拨号 访问 。 学生 可以 控制 学习 的 时间 、 地点 和 速度 , 动态 地 与 相关 人员 通信 。 尽管 WWW 技术 还 不 成熟 , 它 具备 了 第四代 的 基本功能 , 具有 发展 的 巨大 潜力 。 在 传统 的 教室 环境 下 , 学生 的 大量 时间 用于 收集 信息 ( 作笔记 ) , 而 不是 消化 和 吸收 信息 。 传统 的 学习 模型 遵循 着 从 收集 到 回忆 的 模式 , 很少 考虑 是否 信息 真正 地被 理解 ( 消化 和 吸收 ) 。 美国 Baylor 大学 的 研究 人员 作 了 一个 实验 : 在 提高 学生 对 课程 的 兴趣 、 材料 的 理解 , 加强 学习效果 的 前提 下 , 比较 : 是否 包括 实例 分析 的 协同 学习 要 比 个人 自主 学习 具有 更大 的 优越性 ? 结果表明 : 参加 小组 协同 学习 的 学生 , 无论 组 的 大小 , 对 材料 感兴趣 的 程度 及 掌握 知识 的 多少 都 要 比 独自 学习 的 学生 效果 好 , 尽管 独自 学习 的 学生 在此之前 要 比 其他 学生 基础 好 一些 。 可见 , 在 远程教育 环境 中 需要 强调 交互 和 协同 。 Web 的 基本 交互 特点 可以 认为 是 虚拟 协同 交互 。 它 包含 两层 含义 : 一是 表示 虚拟空间 的 概念 , 即 协同 交互 发生 在 非 物理 空间 , 它 支持 地理位置 分隔 的 参与者 ; 二是 表示 参与 协同 交互 的 想法 并非 事先 存在 或是 有意识 的 。 结合 我国 网络设施 的 实际 情况 , 在 构筑 远程教育 学习 环境 时 , 我们 采用 了 基于 Web 的 教育 模型 。 它 以 超文本 为 信息 表现形式 , 开发 和 维护费用 较 低 , 并 能 提供 实时 交互 、 不 依赖 地点 的 访问 能力 。 在 WWW 远程教育 环境 中 , 需要 运行 远程教育 课件 。 它 是 一种 将 教学信息 和 教学 行为 相互 融合 的 应用软件 。 WWW 自身 的 特点 决定 了 WWW 课件 不同 与 一般 的 CAI 课件 。 WWW 的 超文本 课件 以 一种 网状结构 组织 学习材料 。 使用者 的 学习 路径 不仅 由 他们 自身 的 学习 目标 所 驱动 , 还 受到 信息网络 隐含 结构 的 影响 。 2 WWW 课件 面临 的 问题 及 解决 方法 课件 的 设计 涉及 教育学 、 心理学 、 美学 、 计算机 应用 等 多门 学科 和 领域 , 它 并 不是 教学材料 的 简单 堆砌 或是 顺序 组合 , 它 还 包含 对 课件 使用者 的 控制 信息 。 一般 课件 设计 的 流程 可 分为 : 选择 课题 、 确定 目标 、 熟悉 内容 、 创作 稿本 、 制作 素材 、 编制程序 、 调试 运行 、 鉴定 推广 等 环节 。 2.1 主要 问题 及 解决 方法 WWW 上 超文本 课件 的 制作 除了 遵循 上述 流程 外 , 还应 注意 以下 问题 : . 超文本 空间 的 导航 , 以 避免 使用者 在 大规模 超文本 结构 中 迷失方向 ; . 了解 使用者 的 学习 情况 及 需求 , 采用 与 需求 相配套 的 指导 和 控制 方法 , 为 不同 使用者 提供 不同 的 学习 路径 ; . 优化 用户 接口 。 其中 , 使用者 对 超文本 课件 的 浏览 主要 受 三个 因素 影响 : 课件 的 结构 ; 课件 提供 的 导航 辅助 ; 使用者 采用 的 浏览 策略 。 课件 的 结构 应该 紧凑 而 有 层次性 , 当 信息 以 良好 的 结构 组织 时 , 使用者 更 易 理解 。 课件 至少 提供 一种 导航 工具 , 如 回溯 ( backtracking ) , 加亮 链接 ( highlightinglinks ) , 历史 列表 ( historylist ) , 书签 ( bookmarks ) , 鱼眼 视图 ( fish - eyeviews ) , 浏览 指南 ( guided - tours ) 等 。 浏览 策略 也 因人而异 , 有 宽度 优先 、 深度 优先 、 宽度 优先 和 深度 优先 相 折中 和 随机 等 方式 。 Eindhoven 理工大学 的 研究生 DeVocht 结合 不同 的 超文本 结构 , 不同 的 导航 方法 和 浏览 策略 , 做 了 一系列 实验 , 以 找出 最佳 的 超文本 组织 结构 、 导航 方法 和 浏览 策略 。 尽管 这些 方法 和 策略 之间 可能 的 组合 较 多 , 实验 仍 得出 了 比较 清晰 的 结论 : . 对于 所有 的 导航 方法 、 浏览 策略 的 组合 , 效果 最好 的 是 层次化 链接 数量 和 非 层次化 链接 ( cross - reference ) 数量 相均衡 的 超文本 结构 ; . 在 任何 情况 下 , 高亮 链接 有效 地 提高 了 浏览 效率 ; . 除了 一些 非 层次化 链接 较少 的 文档 , 深度 优先 效果 最好 , 而且 比较稳定 。 在 超文本 课件 中 , 进行 定位 的 一种 方法 是 提供 一个 超文本 结构 , 标记 使用者 在 课件 中 的 位置 。 一个 与 传统 教学材料 结构 类似 的 层次化 结构 能够 使 阅读 更为 方便 。 为了 支持 与 需求 相配套 的 指导 和 控制 方法 , 可 在 课件 运行 环境 中 建立 智能 指导 系统 。 使 学习 受 使用者 的 学习 状态 驱动 。 系统 根据 使用者 的 能力 来 引导 他们 。 指导 系统 中 节点 的 表示 或 链接 与 一个 用户 模型 保持一致 , 即 每个 使用者 拥有 自己 的 学习 空间 , 空间 中 的 节点 及其 链接 情况 与 使用者 的 学习 过程 相对 应 。 这种 链接 适应性 的 技术 来自 人工智能 领域 ; 也 可 扩展 超文本 的 数据结构 , 使得 每个 学习 节点 具有 不同 的 类型 和 层次 , 课件 可 针对 学生 的 测试 成绩 或 学习 时间 等 因素 , 提供 不同 层次 的 学习 内容 。 用户 接口 的 优化 与 课件 的 设计 方法 、 课件 提供 的 学习 工具 有关 。 结构 明 了 的 信息 组织 , 言简意赅 的 导航 提示 以及 多种 功能 的 学习 工具 都 会 提高 用户 接口 的 质量 , 加强 学习 的 效果 。 2.2 超文本 课件 中 控制 度 、 参与度 和 创造 度 的 关系 根据 以上 问题 及 解决 方法 , 总结 出 超文本 课件 中 控制 度 、 参与度 和 创造 度 的 关系 框架 。 ( 如图 1 ) 图 1 超文本 课件 中 相关 要素 的 立方体 表示 立方体 的 长 、 宽 、 高 分别 表示 创造 度 、 参与度 和 控制 度 。 其中 , 创造 度指 使用者 是否 能够 创建 自己 的 学习材料 或 建立 它们 之间 的 联系 , 而 不仅仅 是 浏览 学习材料 ; 参与度 指 使用者 主动 或 被动 地 处理 材料 的 程度 ; 控制 度指 使用者 控制 学习材料 , 特殊 学习 行为 和 策略 的 程度 。 一般 的 超文本 课件 在 图 中 表示 为 靠近 坐标轴 原点 的 立方体 。 它 支持 使用者 控制 , 被动 参与 及 浏览 学习材料 。 随着 超文本 技术 和 功能 的 加强 , 立方体 将 沿着 相应 要素 的 坐标轴 方向 移动 。 3 设计 WWW 课件 的 主要 原则 综上所述 , 为了 使 超文本 课件 更好 地 展示 信息 , 传播 知识 , 我们 认为 在 设计 课件 时应 注意 以下 原则 : . 材料 的 组织 形式 保持一致 ; . 文本 与 图形 相结合 , 有利于 阐明 复杂 概念 ; . 为 使用者 提供 导航 辅助 。 标有 文字 的 小图标 可 帮助 使用者 返回 主页 , 进行 前后 页面 控制 ; . 一个 好 的 课件 应该 : ( 1 ) 有 言简意赅 的 标题 ; ( 2 ) 与 标题 相匹配 的 两到 三级 小节 标题 ; ( 3 ) 内容 与 控制 信息 区分 开来 ; ( 4 ) 主页 或 查询 页面 与 各个 小节 标题 都 有 超 连接 ; ( 5 ) 有 课件 内容 的 创建 和 修改 日期 ; ( 6 ) 有 用于 反馈 和 注释 的 电子邮件 地址 等 。 关于 课件 中 图形 的 制作 与 安排 : . 为 减少 文件大小 , 图形 以 GIF 格式 存储 。 基于 窗口 的 浏览器 , 如 Netscape , 可 在 第一遍 下载 文本 的 同时 , 显示 GIF 图形 的 轮廓 , 使用者 不仅 可以 立即 访问 文本 和 超链接 , 还 可以 对 图形 的 大小 一目了然 ; 也 可以 通过 减少 颜色 来 降低 GIF 文件 的 大小 。 . 限制 课件 中 图形 的 大小 。 一个 640 * 480 象素 的 显示器 , 水平 显示 区域 缺省 为 500 象素 , 所以 任何 图像 的 水平 宽度 应 限制 在 500 象素 以内 。 . 使用 JPEG 文件格式 显示 图形 。 如果 一个 图像 超过 640 * 480 象素 ( 大于 整个 屏幕 ) , 最好 使用 JPEG 文件格式 , 它 可以 将 图像压缩 为 原来 的 十分之一 。 但 有些 浏览器 不 支持 JPEG , 有些 显示器 不 支持 24 位 色彩 显示 , 限制 了 JPEG 的 应用 , 随着 浏览器 和 显示器 的 升级 , JPEG 将 逐渐 取代 GIF 。 WWW 课件 的 设计 不仅 包括 学习材料 的 设计 规则 , 还 包括 认知 , 结构 和 通信 设计 规则 。 可以 根据 需要 , 适当 结合 。 . 空间 化 超文本 设计 方法 : Marshall 在 1994 年 提出 的 空间 化 超文本 设计 方法 ( spatialhyperspacedesign ) 适合 于 交互式 多媒体 Web 课件 。 它 涉及 多种 材料 的 收集 、 组织 、 表示 , 尤其 是 那些 结构化 不 明显 , 易于 随 目标 改变 的 信息内容 。 为 教师 和 使用者 提供 了 结构 的 可视化 。 . 形式 关系 管理 方法 : Batasubramanian 等 人于 1994 年 提出 的 形式 关系 管理 方法 ( formalRelationshipManagement ) 可 用于 形式化 高度 结构性 和 更新 频度 高 的 交互式 多媒体 Web 设计 过程 , 如 在线 课程 辅助材料 。 . 三 阶段 导航 方法 : 属于 传统 数据模型 研究 方法 , 通过 六个 访问 原语 定义 导航 链接 。 在 Web 访问 机制 上 它 注重 实体 关系 和 导航 。 第一步 设计阶段 使用 一组 转换规则 , 将 设计 转换 为 目标 平台 对象 。 例如 , 一个 HTML 表格 可 用于 索引 访问 材料 。 第二步 是 用户 接口 设计 , 包括 按钮 布局 设计 , HTML 页面 格式 与 索引 , 导航 信息 位置 等 。 运行 时间 行为 设计 决定 链接 的 跳转 , 导航 方式 等 特性 。 最后 一步 包括 工作 原型 的 构筑 和 全部 导航 路径 的 测试 。 超文本 课件 需要 对 不同 的 学习 方式 , 智能 指导 学习 提供 支持 , 教会 人们 学会 如何 学习 。 通过 研究 纯 超文本 对 不同 使用者 的 影响 , 人们 发现 : 专业 相关 的 使用者 喜欢 结构化 的 材料 和 具体 的 例子 ; 而 与 专业 无关 的 使用者 依赖于 材料 内部 的 关联 , 侧重 这种 发现 信息 的 方式 。 因此 , 用于 专业 学习 的 超文本 课件 的 制作 应该 遵循 科学 的 设计 步骤 和 方法 , 使 课件 具有 良好 的 组织 结构 及 控制 信息 。 4 结束语 WWW 的 数据共享 和 超文本 、 多媒体 特点 , 使 它 成为 一种 经济 方便 的 教学 工具 。 设计 WWW 课件 的 两个 关键 部分 是 适宜 的 信息 组织 框架 及 导航 定位 等 控制技术 的 合理 使用 。 以上 所述 的 诸多 原则 和 方法 有助于 WWW 课件 的 开发 。 我们 在 此基础 上 进行 了 远程教育 课件 制作 系统 及其 课件 的 开发 工作 , 并 取得 了 一定 的 进展 。 我们 期望 在实践中 更进一步 地 完善 它们 。 注 : 本文 研究 得到 “ 九五 ” 国家 重点 科技 攻关项目 资助 。 作者简介 : 高尚 博士 研究生 。 主要 研究 领域 为 远程教育 、 超文本 指导 技术 。 赵宏 博士 导师 , 教授 。 主要 研究 领域 为 分布式 多媒体 及其 支撑 环境 。 常桂然 教授 。 主要 研究 领域 为 网络管理 与 应用 及 ATM 技术 。 作者 单位 : 东北大学 软件 中心 辽宁 . 沈阳 ( 110006 ) 参考文献 [ 1 ] AnnT . A . Nguyen , WilliamTan , etal .. InteractiveMultimediaontheWorldWideWeb : ImplementationandImplicationsfortheTeriaryEducationSector . FacultyofEngineeringandAppliedScience , GriffithUniversity - GoldCoast , Australia , 1994 [ 2 ] E . N . Houstis , A . Joshi , M . Atallahetal .. Internet , Education , andtheWeb.5 thWorkshoponEnablingTechnologies , 1994 [ 3 ] NickHammond . LearningwithHypertext : Problems . Principlesandprospects . UniversityofYork , UK , 1994 [ 4 ] HypertextandHypermedia . http : / / wwwis . win . tue . nl / [ 5 ] 高 尚 , 赵 宏 , 等 . 远程教育 课件 制作 系统 . CERNET 第四届 学术会议 论文集 . 西安 :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社 , 1997 收稿 日期 : 1998 - 12 - 08 ( 修改稿 ) __label__C19-Computer 计算机 应用 COMPUTERAPPLICATIONS1999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Vol.19 No.61999 Domino 环境 中 的 数据 加密技术 李俊 海 耿继秀 钱丽瑾 刘彦丽 张德壮 摘 要 在 企业 网络 实践 的 基础 上 , 讨论 了 数据 加密技术 在 企业 网络 中 的 应用 。 为了 防止 对非 授权 的 数据库 和 文档 的 存取 , 可以 对 数据库 进行 选择 算法 的 加密 和 使用 私钥 / 公钥 加密 机制 , 对 数据库 文档 的 字 段 加密 。 关键词 数据库 文档 , 数据 加密 , 密钥 , 存取 授权 1 引言 加密技术 可以 使 我们 在 不 安全 的 通道 上 建立 安全 的 连接 。 在 Domino 环境 中 , 为了 防止 对非 授权 的 数据库 、 文档 或者 邮件 的 存取 , 除 对 数据库 进行 不同 级别 的 授权 外 ( 七种 级别 ) , 我们 能够 对 数据库 、 对 某个 库中 的 一个 文档 、 多个 文档 或者 全部 文档 进行 加密 。 通过 加密 的 办法 , 使得 系统 中 的 各种 数据 的 安全 在 三个 面上 得到 保障 。 加密 的 办法 有 多种多样 的 , 但是 总 离不开 加密 用 的 密钥 。 Domino 提供 了 对称 和 非对称 的 两种 加密 机制 。 在 对称 的 加密 机制 中 , 用户 需要 在 阅读 加密 文档 时 具备 密钥 。 我们 着重 讨论 对 数据库 中 的 一般 文档 、 对 使用 指定 表单 产生 的 所有 文档 、 文档 中 的 全部 字段 或 部分 字 段 使用 指定 密钥 进行 加密 、 对 数据库 进行 选择 算法 的 加密 以及 指定 用户 解密 的 方法 和 技术 。 2 数据库 文档 加密 在 Domino 环境 中 , 数据库 是 文档 的 集合 。 一个 数据库 可以 包含 最多 不 超过 4GB 大小 的 数据 文档 。 对 一个 文档 加密 的 含义 是 , 使用 公钥 或 某个 密钥 应用 到 一个 或 多个 的 域 ( 字 段 ) 上 进行 加密 。 如果 密钥 是 特选 的 , 就 需要 将 该 密钥 发送给 所 指定 的 用户 。 拥有 一个 文档 密钥 的 任何 用户 都 可以 读该 文档 加密 域 。 没有 密钥 的 用户 则 只 可以 读 在 该 文档 中 没有 被 加密 的 域 。 对 一个 文档 进行 加密 保护 , 它 的 表单 必须 具备 一个 或 多个 系统 开发者 定义 的 可 加密 的 域 。 实际上 , 为了 醒目 起 见 , 在 填写 一个 文档 时 就 可以 看到 加密 域用 红色 的 标记 来 识记 。 我们 在 对域 加密 时 , 可以 使用 系统 为 用户 生成 的 公钥 或者 创建 一个 新 的 密钥 。 在 一个 文档 中 , 对 可 加密 的 域 都 可 使用 所 选定 的 密钥 进行 加密 ; 用户 不 允许 为 某个 文档 的 可 加密 域 选择 不同 的 密钥 。 除了 对 数据库 中 的 某个 文档 进行 加密 外 , 我们 还 可以 对 数据库 中 使用 特定 的 表单 创建 的 全部 文档 加密 。 数据库 的 拥有者 可以 对 特定 的 表单 创建 的 所有 文档 进行 加密 。 用户 可 通过 将 密钥 加入 到 表单 中 或者 把 相关 密钥 的 关键字 加入 到 该 表单 来 达到 目的 。 数据库 的 “ 设计者 ” 有权 决定 该 表单 将 使用 何种 类型 和 哪些 密钥 。 如果 将 密钥 加入 到 某个 表单 中 , 那么 通过 该 表单 构造 的 所有 文档 都 用 这个 密钥 加密 。 这里 我们 给出 一个 对 数据库 中 全部 文档 使用 给定 密钥 进行 加密 的 例子 。 加密 是 通过 LotosScript ( 一种 类似 VisualBasic 面向对象 的 语言 , 功能 上 更 强于 该 语言 ) 来 实现 的 。 以下 的 程序 用 密钥 “ 绝密 ” 和 “ TopSecret ” 加密 文档 中 的 每 一域 。 DimdocAsNotesDocument ′ 定义 doc 为 Notes 文档 变量 对象 DimitemAsNotesItem ′ 定义 item 为 Notes 文档 域 ( 或 字 段 ) 变量 对象 Dimkeys ( 1To2 ) AsString ′ 定义 keys ( 1 ) 和 keys ( 2 ) 为 字符串 数组 ForalliIndoc . Items ′ 对 该 文档 中 的 所有 字 段 对象 进行 初始化 设置 , i . IsEncrypted = True ′ 把 字 段 对象 加密 属性 设置 为 真 EndForall keys ( 1 ) = " 绝密 " ′ 分别 对 keys ( 1 ) 和 keys ( 2 ) 赋值 keys ( 2 ) = " TopSecret " doc . EncryptionKeys = keys Calldoc . Encrypt ′ 进行 加密 处理 Calldoc . Save ( True , True ) ′ 把 经过 加密 处理 的 文档 保存起来 并 结束 加密 我们 可以 看到 , 程序 在 最后 调用 Save 函数 时才 把 加密 文档 保存 好 。 到此为止 , 所有 IsEncrypted 属性 为 真 ( True ) 的 域 被 加密 。 而 那些 IsEncrypted 属性 为 假 ( False ) 的 项 对 任何 用户 都 是 可见 的 , 即使 该 用户 没有 正确 的 密钥 。 若用 一个 或 多个 密钥 设置 EncryptionKeys 属性 , 则 这些 密钥 被 用来 加密 该 文档 。 任何 具有 这些 密钥 中 的 一个 的 用户 都 可 对 该 文档 解密 。 若 没有 指定 密钥 , 则 使用 用户 的 公钥 加密 该 文档 。 下面 我们 还 给出 一个 对 选定 文档 的 字 段 进行 加密 的 例子 。 加密 也 是 用 LotusScript 语言 来 完成 的 。 该 程序 在 文档 中 加密 每一域 。 因为 没有 显示 地 给出 密钥 , 说明 使用 的 是 公钥 , 所以 解密 时 就要 用到 用户 自己 的 私钥 。 DimdocAsNotesDocument ′ 定义 doc 为 文档 对象 ForalliIndoc . Items ′ 对 该 文档 中 的 所有 域 对象 进行 初始化 设置 i . IsEncrypted = True ′ 即 加密 属性 设置 为 真 EndForall Calldoc . Encrypt ′ 进行 加密 处理 Calldoc . Save ( True , True ) ′ 把 经过 加密 处理 的 文档 保存 并 结束 加密 。 这个 加密 示例 与 前 一个 的 不同 就是 在 用户 没有 给定 特定 的 密钥 。 下面 我们 再 给出 另外 一个 对字段 加密 的 例子 。 在 该 例子 中 , 专门 对 指定 的 两个 字 段 : Subject 字段 和 Body 字段 使用 “ 绝密 ” 密钥 进行 加密 。 DimdocAsNotesDocumentDimitemAAsNotesItem ′ 分别 定义 两个 域 对象 变量 itemA 和 ItemBDimitemBAsNotesItemSetitemA = doc . GetFirstItem ( " Subject " ) ′ 对 定义 的 两个 变量 赋字 段值 SetitemB = doc . GetFirstItem ( " Body " ) itemA . IsEncrypted = True ′ itemA 和 ItemB 加密 属性 分别 设置 为 真 itemB . IsEncrypted = Truedoc . EncryptionKeys = " 绝密 " Calldoc . Encrypt ′ 进行 加密 处理 Calldoc . Save ( True , True ) ′ 把 经过 加密 处理 的 文档 保存起来 并 结束 加密 。 如果 某个 用户 希望 对 数据库 中 选定 的 文档 进行 加密 , 就 需要 具备 “ 作者 ” 或者 更高 存取 权限 。 如果 某个 用户 具有 “ 编辑者 ” , 就 可以 加密 别人 创建 的 文档 。 用户 可以 用 私密 来 加密 , 也 可以 用 公用 通讯录 中 各个 用户 都 有 的 公钥 加密 。 具体 操作步骤 为 : 第一 、 选取 要 加密 的 文档 。 第二 、 选择 “ 文件 ” 、 “ 文档 属性 ” 。 第三 、 可以 指定 有权 打开 阅读 该 文档 的 全部 人员名单 , 如图 1 所示 。 第四 、 单击 带 钥匙 标记 的 卡 即可 。 第六 、 此时 , 指定 可以 阅读 加密 文档 的 全部 “ 读者 ” 或者 具备 更高 权限 的 人 ; 也 可选 一个 或 多个 私钥 : 从 “ 个人 密钥 ” 列表 中 选取 。 并 将 该 密钥 邮寄 给 需要 阅读 加密 文档 的 用户 , 参见 本文 给出 的 程序 例 所示 。 第七 、 如果 选用 公钥 , 就 选择 想 使用 其公钥 的 人员名单 即可 , 如图 2 所示 。 同时 , 我们 能够 通过 列表 的 办法 来 限定 允许 阅读 加密 文档 的 用户 。 图 1 图 23 阅读 加密 文档 如果 在 用户 的 标识符 里 , 即 公用 通讯录 中 用户 的 “ 个人 ” 文档 里 有 正确 的 密钥 , 他们 就 可以 阅读 加密 信息 。 无 正确 密钥 的 用户 可以 读 文档 未 加密 部分 , 但 加密 部分 为 空白 。 例如 , 李四 使用 密钥 对 某个 文档 中 的 数据 进行 加密 后 。 如果 张三要 阅读 这个 已经 加密 的 文档 就 必须 具备 该 密钥 。 李四 使用 张三 的 公钥 对 某个 文档 中 的 数据 加密 后 。 如果 张三要 阅读 这个 已经 加密 的 文档 只 需要 使用 自己 的 私钥 即可 解密 , 也 就 有权 编辑 加密 文档 。 如果 张三 的 用户 标识符 里 没有 含有 相匹配 的 密钥 , 加密 域 就 被 显示 为 空白 。 当有 多个 密钥 和 一个 表单 或 文档 关联 的 时候 , 用户 只 需要 指定 密钥 之一 就 能 读 加密 信息 。 在 把 一个 文档 或 一个 表单 和 多个 密钥 关联 时 , 用户 需要 所有 指定 的 密钥 以 使用 原有 的 密钥 编辑 和 保存 加密 信息 。 应该 注意 : 一个 数据库 的 存取 权限 有 七种 。 分别 为 : “ 不能 存放 者 ” 、 “ 存放 者 ” 、 “ 读者 ” 、 “ 作者 ” 、 “ 编辑者 ” 、 “ 设计者 ” 、 “ 管理者 ” 。 只有 具备 有 “ 作者 ” 或者 更高 存取 权限 的 用户 才 可以 去掉 为 自己 文档 的 加密 或 改变 相关联 的 密钥 ( 如果 他们 被 允许 编辑文档 且 有 相关联 密钥 ) 。 具备 “ 编辑者 ” 存取 权限 的 用户 可以 从 任何人 的 文档 删除 加密 的 信息 或者 改变 相关联 密钥 。 因此 , 我们 必须 把 数据库 、 库中 与 表单 相关 文档 的 授权 与 加密 统一 来 考虑 。 4 数据库 安全性 以及 数据库 的 授权 如果 用户 通过 操作系统 级 命令 , 例如 dos / windows 或 Unix 环境 中 的 复制 命令 , 拷贝 数据库 时 , 数据 仍然 保持 加密 。 加密 数据 对 应用 编程 接口 ( API ) 程序 的 存取 也 是 安全 的 。 当然 有 一点 例外 , 就是 带有 选项 “ 索引 加密 域 ” 的 全文 搜索 能够 加密 数据 显示 给 能 存取 数据库 的 任何 用户 。 此外 , 全文索引 文件 可以 作为 服务器 上 的 一个 ASCII 文本文件 读取 。 当 用户 为 选定 的 数据库 提供 本地 安全 时 , Notes 使用 一个 指定 的 标识符 公钥 加密 数据库 。 只有 用户 使用 相应 的 密钥 才 可 解密 数据库 。 可 选择 三种 级别 的 加密 , 既 强度 加密 、 普通 加密 和 中等 加密 。 如图 3 所示 , 在 Domino 环境 中 , 系统 提供 了 强度 、 普通 和 中等 加密 三种 不同 算法 的 。 强度 加密 提供 的 安全 级 最高 。 但是 , 打开文档 的 时间 比 普通 、 中等 加密 的 时间 要长 。 普通 加密 提供 有限 的 数据 安全性 、 能够 快速 打开文档 并且 我们 还 可以 用 磁盘 压缩工具 对 经过 普通 加密算法 处理 的 数据库 进行 压缩 。 然而 , 我们 不能 压缩 经过 高度 加密 或 中等 加密算法 处理 的 数据库 。 图 35 结束语 防止 对非 授权 的 数据库 和 文档 的 存取 , 我们 可 对 数据库 选择 高强度 、 中等 强度 和 普通 强度 的 加密算法 对 数据库 进行 处理 。 利用 面向对象 的 技术 , 采取 设计 程序 来 完成 对 数据库 对象 中 的 一些 文档 对象 或者 对 使用 指定 表单 产生 的 所有 文档 以及 文档 中 的 字 段 使用 指定 密钥 或公钥 进行 加密 。 只有 把 数据库 、 库中 与 表单 相关 的 文档 的 授权 和 加密 统一 考虑 时 , 加密技术 才 能够 真正 起 作用 从而 达到 保障 信息安全 的 目的 。 作者简介 : 李俊 海 副教授 。 研究 方向 : 网络 与 通信 。 耿继秀 副教授 。 研究 方向 : 算法 分析 与 设计 。 钱丽瑾 工程师 。 刘 艳丽 张德壮 硕士 研究生 。 作者 单位 : 中国科技大学 研究生院 计算机 教学部 北京 ( 100039 ) 参考文献 [ 1 ] C . P . Pfleeger . SecurityinComputing . Prentice - HallInternational , Inc . , 1997 [ 2 ] IBM . LotusNotesrelease4.6 : ADeveloper ′ sHandbook . InternationalTechnicalSupportOrganization , 1998 收稿 日期 : 1998 - 12 - 10 __label__C19-Computer 计算机 应用 COMPUTERAPPLICATIONS1999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Vol.19 No.61999 MicrosoftAccess 与 Oracle 的 性能 比较 刘广钟 刘晓飞 摘 要 MicrosoftAccess 是 深受 微机 用户 喜爱 的 关系数据库 管理系统 , 而 Oracle 主要 使用 在 大中型 计算机 上 , 随着 OracleDeveloper / 2000 的 推出 , Oracle 也 开始 在 微机 上 流行起来 。 本文 通过 对 二者 在 数据库 体系结构 、 数据 互操作 能力 、 数据管理 能力 、 数据 安全性 、 前端 用户界面 、 系统 运行 效率 等 方面 的 比较 , 阐述 了 这 两种 关系数据库 管理系统 在 微机 上 运行 的 优缺点 。 关键词 Access , Oracle , Developer / 2000 , RDBMS , SQL1 概述 Access 是 目前 比较 流行 的 一种 关系数据库 管理软件 。 与 许多 数据库 管理软件 一样 , Access 允许 构造 应用程序 来 收集 和 存储 数据 , 并 使 其能 很 容易 地用 多种 方式 进行 筛选 、 分类 和 更新 数据 。 而且 , 可以 通过 显示 在 屏幕 上 的 表单 来 查看 Access 的 数据 , 也 能 在 打印 出 的 报表 中 看到 它们 。 作为 MicrosoftOfficeProfessional 家族 的 一部分 , Access 以其 方便快捷 的 特点 与 Word 和 Excel 一起 在 微机 上 得到 了 广泛 的 应用 。 Oracle 是 目前 最 流行 的 中 大规模 关系数据库 管理系统 。 作为 一个 开放型 的 分布式 数据库 产品 , Oracle 提供 局部 自治 和 场地 透明性 的 功能 , 并且 能 在 各种 形式 的 异构 系统 下 正常 工作 , 在 相当程度 上 满足 了 硬件 、 操作系统 和 网络 的 独立性 。 近年来 , Oracle 开始 在 微机 上 流行起来 。 Oracle 的 强大 功能 既 来自 于 其 允许 用户 快速 而 准确 地 进行 数据检索 的 能力 , 也 来自 于 其 强大 的 保证数据 的 完整性 和 一致性 及 维护 数据 的 安全 能力 。 Oracle 提供 的 第四代 语言 开发工具 , 允许 软件 开发者 快速 的 建立 一个 应用 。 作为 世界 上 著名 的 两大 软件 公司 的 产品 , Oracle 和 Access 都 具有 各自 的 优势 和 缺点 , 下面 对 二者 作 一个 综合 的 比较 。 2 数据库 体系结构 的 比较 Oracle 是 一个 典型 的 分布式 数据库 管理系统 , 这个 系统 采用 客户 / 服务器 体系结构 。 在 网络 环境 中 , 每 一个 具有 多用户 处理 能力 的 硬件平台 都 可以 成为 服务器 , 也 可以 成为 工作站 。 多个 服务器 上 的 数据库 对 用户 来说 , 是 一个 逻辑 上 的 单一 数据库 整体 , 数据 一致性 、 完整性 及 安全性 都 是 对 这 一 逻辑 上 的 单个 数据库 进行 控制 的 。 服务器 对 共享 数据 的 存取 进行 管理 , 而 非 数据库 管理系统 的 处理 操作 可以 由 客户机 来 完成 。 Oracle 分布式 数据库系统 结构 如图 1 所示 。 Oracle 数据库 有 明显 的 “ 前端 ” 与 “ 后 端 ” 之分 。 它 的 数据表 ( Tables ) 及 存放 在 表中 的 完整性 约束条件 作为 “ 后 端 ” , 由 数据库管理员 统一 进行 管理 。 “ 前端 ” 开发工具 构造 的 应用程序 通过 与 数据库 联接 ( Connect ) 来 操纵 “ 后 端 ” 的 数据 。 Oracle 的 “ 前端 ” 和 “ 后 端 ” 具有 较大 的 独立性 。 图 1 Oracle 分布式 数据库 体系结构 Oracle 提供 了 一个 完整 的 客户 / 服务器 体系结构 的 DBMS 。 利用 SQL * NET 软件 层 , 与 多种 操作系统 支持 的 通信协议 相配合 , 为 OracleRDBMS 提供 分布式 处理 环境 , 可 实现 单点 更新 , 多点 查询 。 与 Oracle 不同 , Access 的 设计者 决定 将 表格 与 用户 接口 组件 和 代码 一起 存储 , 完整 的 数据库 和 所有 相关 的 对象 都 存储 在 磁盘 上 的 一个 文件 中 。 这样 , 用户 可以 很 自由 地 管理 和 使用 所有 属于 自己 的 数据 及 相关 的 对象 。 然而 , 从 开发 易于 别人 使用 的 Access 数据库 的 观点 来看 , 这种 明显 的 设计 优点 很 可能 实际上 是 一个 不利条件 。 如果 代码 对象 与 数据 成员 在 同一个 文件 中 的话 , 则 更新 和 修改 这些 代码 对象 就 更加 麻烦 了 。 为了 克服 上述 缺点 , 经验丰富 的 开发人员 往往 把 数据 成员 与 代码 对象 分别 存储 在 两个 不同 的 文件 中 , 然后 再 使用 Access 本身 提供 的 链接 技术 使 数据 成员 与 代码 对象 分成 “ 前端 ” 和 “ 后 端 ” 。 3 数据 互操作 能力 的 比较 Access 提供 了 两种 方法 来 获取 外部 数据源 : 链接 和 导入 。 通过 Access 的 链接 和 导入 功能 , 可以 将 Dbase 、 FoxPro 、 Paradox 、 Lotus 、 Excel 等 数据库 以及 Html 文件 , 文本文件 等 链接 或 导入 为 Access 可用 的 数据库 。 Access 可以 自动 实现 上述 异种 数据库 向 Access 数据库 的 转换 。 如果 以上 文件类型 仍 不能 满足用户 需要 , 还 可以 通过 ODBC 数据源 调入 所 需要 的 数据库 文件 。 在 Access 中 可以 用 VB 实现 对 ODBC 的 编程 。 Oracle 不能 自动 实现 异种 数据库 的 互操作 。 用户 可以 利用 它 提供 的 开放 客户 适配器 ( OpenClientAdapter ) , 通过 对 ODBC 编程 来 实现 上述 功能 。 目前 , Oracle 支持 MicrosoftSQLServer 、 MicrosoftAccess 和 Rdb 等 几种 ODBC 数据源 。 Oracle 在 实现 异种 数据库 的 互操作 方面 还有 一定 的 局限性 。 4 数据管理 能力 的 比较 任何 关系数据库 管理系统 ( RDBMS ) 的 首要 功能 都 是 检索 和 显示 所 存储 的 信息 。 Oracle 通过 使用 SQL 的 SELECT 语句 来 实现 这一 功能 。 SQL 的 SELECT 语句 有 6 个子 句 , 通过 它们 可以 很 简单 地 将 一个 表单 中 的 数据 显示 出来 , 也 可以 实现 涉及 多个 表 并且 要 根据 表中 数据 进行 计算 的 复杂 查询 。 除了 查询 以外 , Oracle 还 可以 通过 SQL 语句 简单 地 实现 数据 的 插入 、 更新 、 删除 等 操作 。 另外 , Oracle 还 提供 了 大量 的 函数 。 通过 这些 函数 , 可以 实现 一个 或 多个 数据表 ( Table ) 之间 的 批量 数据 操作 。 Oracle 提供 了 两种 语言 对 数据库 进行 存取 : SQL 和 PL / SQL 。 SQL 是 一种 标准 的 结构化 查询语言 , Oracle 通过 它 实现 了 与 诸多 数据库 的 兼容性 。 利用 Oracle 提供 的 SQL * Plus 工具 执行 SQL 命令 。 在 这里 , 用户 既 可以 执行 一条 一条 的 SQL 命令 , 也 可以 编写 一段 SQL 程序 来 操纵 数据 。 PL / SQL 即 模块 式 的 过程 化 SQL , 它 具备 了 许多 SQL 中 没有 的 过程 化 属性 方面 的 优点 , 其中 包括 : 模块化 结构 、 允许 使用 定义 标识符 、 用 过程 化 语言 控制结构 进行 程序设计 、 错误处理 、 高 操作 性能 等 。 SQL 和 PL / SQL 的 执行 示意图 见图 2 和 图 3 。 图 2 SQL 语名 的 执行 图 3 PL / SQL 块 的 执行 与 Oracle 不同 , Access 一般 不 支持 用户 直接 书写 SQL 语句 来 操纵 数据 。 Access 最 突出 的 特点 是 提供 了 大量 的 数据库 向导 ( Wizard ) , 使得 用户 可以 快速 地 开发 出 适合 于 自己 的 数据库 原型 , 大大缩短 了 开发周期 。 在 Access 的 Database 窗口 中 提供 了 查询 ( Queries ) 、 窗体 ( Forms ) 、 报表 ( Reports ) 三个 标签 ( 工具 ) 来 帮助 用户 操纵 和 管理 数据 。 Access 本身 也 具备 很强 的 数据管理 功能 。 为了 方便 用户 , Access 还 提供 了 建立 数据表 ( Table ) 、 查询 、 报表 、 用户界面 设计 等 的 创建 向导 ( Wizard ) 。 在 Access 中 可以 通过 宏 和 VB 程序代码 来 操纵 数据 。 宏是 指 一个 或 多个 操作 的 集合 , 其中 每个 操作 实现 特定 的 功能 , 例如 打开 某个 窗体 或 打印 某个 报表 。 宏 可以 使 某些 普通 的 任务 自动 完成 。 例如 , 可 设置 某个 宏 , 在 用户 单击 某个 命令 按钮 时 运行 该宏 , 以 打印 某个 报表 。 Access 已经 提供 了 近 50 个宏供 用户 使用 , 用户 还 可以 自己 编写 宏来 实现 所 需 的 操作 。 在 Database 窗口 的 模块 ( Module ) 标签 中 , 用户 可以 编制 自己 的 VB 程序段 。 这些 程序段 可以 实现 复杂 的 数据 操纵 功能 。 用户 可以 通过 窗体 上 的 VB 控件 调用 这些 程序段 。 5 数据 安全性 的 比较 数据库 安全性 是 指 保护 数据库 以 防止 不 合法 使用 , 其 重要 作用 就是 保护 数据库 中 的 数据 , 避免 数据 被 有意 或 无意 地 泄露 、 丢失 以及 破坏性 地 改变 。 MicrosoftAccess 提供 了 设置 数据库安全 的 两种 传统 方法 : 为 打开 的 数据库 设置 密码 , 或 设置 用户 级 安全 , 以 限制 允许 用户 访问 或 更改 数据库 的 哪 一部分 。 此外 , 还 可 将 数据库 保存 为 MDE 文件 以 删除 数据库 中 可 编辑 的 VisualBasic 代码 以 防止 对 窗体 、 报表 和 模块 的 设计 进行 修改 。 为 打开 的 数据库 设置 密码 是 一种 最 简单 的 方法 。 设置 密码 后 , 只有 键入 正确 密码 的 用户 才 可以 打开 数据库 。 由于 MicrosoftAccess 对 密码 进行 加密 , 因此 直接 查看 数据库 文件 是 无法 得到 密码 的 , 所以 这个 方法 是 比较 安全 的 。 为 打开 的 数据库 设置 密码 的 缺点 是 系统 只 在 打开 数据库 时 检查 密码 , 在 数据库 打开 之后 , 数据库 中 的 所有 对象 对 用户 都 将 是 可用 的 。 并且 , 如果 要 复制 数据库 , 则 不能 使用 数据库 密码 。 如果 设置 了 密码 , 复制 的 数据库 将 不能 同步 。 在 Access 中 设置 数据库安全 的 最 灵活 和 最 广泛 的 方法 是 设置 用户 级 安全 。 这种 安全 类似 于 很多 网络 中 使用 的 方法 , 它 要求 用户 在 启动 MicrosoftAccess 时 确认 自己 的 身份 并 键入 密码 。 在 工作组 信息 文件 中 , 用户 标识 为组 的 成员 。 MicrosoftAccess 提供 两种 默认 的 组 : 管理员 ( 称为 管理员 组 ) 和 用户 ( 称为 用户组 ) , 但 也 可定义 其它 的 组 。 Access 的 数据库管理员 可以 为组 和 用户 授予 权限 , 规定 他们 如何 使用 数据库 中 的 对象 。 例如 , 用户组 的 成员 可以 查看 、 输入 或 修改 “ 顾客 ” 表中 的 数据 , 但 不能 更改 表 的 设计 。 或者 只 允许 查看 包含 定单 数据 的 表 , 而 不能 访问 “ 工资 ” 表 。 管理员 组 的 成员 则 对 数据库 中 的 所有 对象 都 具有 完全 的 权限 。 如果 要 设置 更 细致 的 控制 , 可以 创建 自己 的 组 帐号 , 为 其 指定 适当 的 权限 , 然后 将 用户 添加 到 组中 。 Access 虽然 提供 了 很多 安全性 措施 , 但 它 的 安全性 需要 用户 的 主动 防范 , Access 默认 的 数据库 权限 是 对 任何 用户 都 开放 的 。 Oracle 提供 了 与 Access 类似 但 比 Access 强得 多 的 安全 机制 。 Oracle 前后 端的 独立性 为 它 的 安全性 提供 了 良好 的 基础 。 该 系统 在 实现 安全性 管理 时 采用 了 如下 措施 : ① 通过 验证 数据库 用户名 和 口令 , 防止 非 Oracle 用户注册 到 Oracle 数据库 , 对 数据库 进行 存取 ; ② 赋予 不同 用户 不同 的 权限 , 限制 用户 操纵 数据库 中 数据 的 权利 ; ③ 赋予 不同 用户 对 数据库 实体 的 存取 权限 ; ④ 提供 数据库 实体 存取 审计 机制 , 使 用户 可以 监视 数据库 中 数据 的 存取 和 系统 的 使用 情况 ; ⑤ 使用 视图 实施 安全性 控制 。 Oracle 的 数据库管理员 ( DBA ) 可以 给 数据库 的 访问 和 数据库 实体 的 存取 予以 授权 。 数据库管理员 可以 进行 用户 级 、 资源 级 、 表级 、 行级 和 列级 授权 。 Oracle7 完全 支持 ANSI / ISO 标准 所 申明 的 完整性 约束 , 可以 将 完整性 约束条件 写 在 数据表 中 , 不用 编程 就 可以 实施 所有 实体 完整性 和 引用 完整性 规则 。 Oracle 采用 了 透明 的 两 阶段 提交 机制 , 以 保证 分布 更新 事务 的 完整性 , 多 场地 事务 只要 用 标准 SQL 的 COMMIT 邮局 就 可 完成 提交 操作 。 Oracle 可 自动检测 和 解决 所有 故障 , 确保 所有 场地 上 一同 提交 或 一同 撤消 。 使用 Oracle7 可以 将 常用 数据 透明 地 复制到 多个 结点 , Oracle7 根据 主表 自动 刷新 它 的 只读 副本 ( 称为 快照 ) 。 6 前端 用户界面 的 比较 作为 Microsoft 的 一个 拳头产品 , Access 提供 了 十分 方便 的 用户界面 。 打开 一个 Access 应用程序 , 我们 可以 见到 Database 窗口 上 有 六个 标签 , 分别 为 : 表格 ( Tables ) 、 查询 ( Queries ) 、 窗体 ( Forms ) 、 报表 ( Reports ) 、 宏 ( Macros ) 和 程序模块 ( Modules ) , 这是 Access 提供 给 开发者 管理 使用 数据 的 六种 工具 。 由于 Access 与 Windows 操作系统 同 出自 Microsoft 公司 , 所以 Access 在 其 界面设计 方面 比 Oracle 产品 具有 优势 。 Access 支持 各种 VB 控件 , 并且 与 Windows 操作系统 做 了 很 好 的 衔接 。 Access 还 提供 了 大量 的 设计 模板 和 智能 设计 功能 , 方便 易用 。 Developer / 2000 是 Oracle 提供 的 前端 开发工具 。 通过 这一 工具 , 用户 可以 使用 面向对象 的 方法 来 开发 图形用户界面 的 应用程序 。 Oracle 提供 SQL * Forms 使 用户 可以 开发 和 执行 基于 表格 ( Form ) 界面 的 应用程序 。 Oracle 的 SQL * Reports 是 一个 强有力 的 报表 工具软件 , 可以 用来 生成 各种 报表 。 而 SQL * Loader 工具 则 可以 完成 各类 数据 加载 Oracle 表 的 任务 。 OracleDeveloper / 2000 的 设计 工具箱 中 可用 的 设计 工具 较 少 。 虽然 可以 通过 加载 VBX 控件 来 扩充 工具箱 , 但 受限 较大 。 并且 , OracleDeveloper / 2000 的 智能性 较差 。 从总体上 来说 , OracleDeveloper / 2000 比 Access 要 稍逊一筹 。 7 运行 效率 的 比较 Access 对 数据 的 操作 是 借助于 SQL 语言 完成 的 , SQL 具有 较 高 的 执行 效率 。 但是 , 由于 Access 更 多 的 是 借助 VB 代码 来 实现 应用程序 , 而 VB 是 一种 解释 型 语言 , 所以 从 总体 来说 效率 低 , 它 只 适用 于 微机 上 的 小型 数据库 管理 。 Oracle 支持 SQL 和 PL / SQL 两种 语言 , 具有 较 高 的 事务 处理速度 。 Oracle 从 第 7 版 开始 采用 了 多 线索 服务器 体系结构 , 能 在 所有 硬件 体系结构 上 为 大量 用户 提供 可 扩充 的 高性能 。 Oracle 还 采用 了 自 协调 的 多 线索 服务器 体系结构 , 根据 当前工作 负荷 , 动态 调整 数据库 服务器 进程 的 个数 。 共享 的 SQL 缓冲区 允许 所有 用户 在 执行 同一 SQL 语句 时 , 共享内存 中 单一 副本 , 使得 内存 占用 达到 最小 。 动态 SQL 、 静态 SQL 以及 存储 过程 可以 为 所有 用户 共享 , 该 特性 使 操作系统 开销 和 内存 占用 达到 最小 。 Oracle7 提供 基于 成本 的 智能 查询 优化 器 , 系统 根据 表中 的 行数 、 索引 等 统计 信息 , 决定 最 有效 的 存取 路径 。 Oracle7 的 有效 存取 路径 和 并发 控制 特性 , 保证 了 对 最 复杂 的 查询 也 有 极佳 的 查询 性能 。 8 结束语 通过 以上 比较 我们 可以 发现 , Access 使用 起来 灵活 、 简便 , 但 效率 较 低 , 适用 于 微机 上 开发 小型 数据库 ; 而 Oracle 功能强大 , 运行 效率 较 高 , 安全性 较 好 , 但 对 图形用户界面 的 设计 不够 方便 , 适合 于 设计 中 大规模 数据库 。 作者简介 : 刘广钟 副教授 。 从事 网络 技术 及 分布式 数据库系统 的 研究 。 刘晓飞 教师 。 作者 单位 : 中国矿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 与 技术 系 江苏 . 徐州 ( 221008 ) 收稿 日期 : 1999 - 03 - 16 ( 修改稿 ) __label__C19-Computer 计算机 应用 COMPUTERAPPLICATIONS1999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Vol.19 No.61999 用 OpenGL 开发 虚拟 制造 环境 ( 一 ) 周杰 韩 杜润生 吴波 摘 要 本文 介绍 了 几何图形 信息 的 数据结构 、 存储 与 显示 基本原理 。 从 应用程序 角度 论述 Windows 图形 设备 接口 GDI 的 客户服务器 本质 及 虚 屏幕显示 技术 。 最后 讲述 OpenGL 图形库 在 虚拟 制造 仿真 的 应用 基础 。 关键词 虚拟 制造 , 客户 / 服务器 , OpenGL 图形库 1 计算机 图形 1.1 几何图形 信息 的 数组 结构 图形 显示 是从 点 的 显示 开始 的 。 线段 是 所有 在 它 上面 的 点 的 集合 。 几何学 上 的 点 是 没有 大小 的 。 线段 的 显示 实际上 用 有限 个点 来 产生 图形 , 因而 每个 点 都 有 一定 的 大小 。 此时 的 点 不再 是 真正 的 几何 点 , 而是 像素 ( 图像 基本 元素 ) 。 每个 像素 是 显示屏 上 可以 编址 的 最小 单元 , 也 是 在 显示屏 上 能够 被 控制 的 最小 部分 。 显示屏 如同 由 像素 组成 的 二维 数组 。 每个 像素 对应 数组 的 一个 元素 。 每个 像素 有 一个 地址 , 对应 数组 的 下标 。 像素 亮度 值 对应 元素 值 。 设定 显示屏 上 每 一 像素 的 亮度 可以 产生 一幅 图像 。 1.2 几何图形 信息 的 存储 图 1 帧 缓冲器 与 图像 显示 一幅 图像 是 由 有限 数量 的 像素 组成 。 一个 分辨率 较 高 的 显示 设备 若 在 x 和 y 方向 各有 1000 个 像素 , 则 这个 显示屏 将 含有 100 万个 像素 。 为了 显示 每 一点 的 亮 暗 , 每一 像素 至少 需要 1 比特 的 亮度 信息 , 其 存储空间 至少 需要 100 万 / 8 个 字节 。 用来 存储 像素 亮度 数组 的 存储器 称为 帧 缓冲器 。 帧 缓冲器 是 指 显视 卡上 的 显视 存储器 。 1.3 几何图形 信息 的 显示 光栅 显示 是 用 得 较 多 的 图形 显示 方法 。 光栅 显示 是 利用 扫描 发生器 每秒钟 扫描 帧 缓冲器 30 到 60 次 , 将 代表 像素 亮度 的 信息 一行 一行 取出 , 然后 送往 显示器 。 帧 缓冲器 的 存取 地址 与 光栅扫描 信号 同步 地 产生 。 帧 缓冲器 的 内容 用来 输出 视屏 信号 控制 阴极射线管 电子束 强度 。 强度 大小 决定 像素 的 显示 明暗 。 帧 缓冲器 地址 用来 输出 水平 与 垂直 偏转 信号 控制 阴极射线管 电子束 的 偏转 。 电子束 的 偏转 决定 像素 的 屏幕 坐标 ( x , y ) 。 每 一次 扫描 帧 缓冲器 都 使 屏幕 得到 刷新 。 由于 光栅 显示 系统 利用 直接 存储器 存取 ( DMA ) 硬件 不断 地 扫描 帧 缓冲器 , 并 把 图形 显示 出来 , 因而 图像 生成 不 受 中央处理器 ( CPU ) 控制 。 1.4 显示 设备 驱动程序 与 应用程序 的 可移植性 应用 中 , 应用程序 编写 的 几何图形 信息 不是 直接 改变 帧 缓冲器 的 内容 而是 作为 标准 显示 指令 存入 显示文件 中 , 然后 利用 显示 设备 驱动程序 解释 显示 指令 以 产生 需要 的 图象 。 显示文件 驱动程序 形成 图形 应用程序 与 显示 设备 之间 的 接口 。 若 应用程序 可以 产生 标准 显示文件 代码 , 那么 每个 带有 驱动程序 的 具体 显示 设备 就 能 正确 地 运行 应用程序 , 从而 提高 了 应用程序 的 可移植性 。 显示 设备 与 显示 驱动程序 通常 由 硬件 商 一起 提供 。 1.5 应用程序 图形 显示 步骤 帧 缓冲器 数组 直接 与 显示屏 内容 相对 应 , 并且 以 亮度 编码 的 形式 保存 了 被 显示 的 图形 。 图形 应用程序 的 实现 步骤 包括 : 首先 由 初始化 程序 分配 显示 设备 和 存储器 。 其次 应用程序 把 图形 信息 写入 帧 缓冲器 , 由 帧 缓冲器 直接 传送 到 显示 设备 。 空帧 缓冲器 对应 空白 的 显示屏 。 最后 由 结束 图形 程序 释放 显示 设备 包括 重新分配 存储器 。 2 Windows 环境 下 的 图形 显示 2.1 Windows 环境 下 的 虚屏 显示 在 MS - DOS 应用 中 , 图形 和 文本 程序 不仅 常常 直接 写 到 视屏 上 , 而且 这样 做时 经常 绕过 BIOS 屏幕 调用 。 然而 在 Windows 环境 下 避免 了 这种 状况 。 首先 在 多任务 Windows 环境 下 物理 视屏 是 一个 共享资源 。 所有 应用程序 的 显示 活动 , 都 必须 通过 WindowsAPI 函数 来 操作 。 任何 试图 绕过 API 函数 都 视为 扰乱 系统 的 行为 。 其次 在 Windows 环境 下 屏幕 操作 根本 不写 到 物理 视屏 上 , 即使 使用 API 函数 时 也 是 这样 。 应用程序 请求 写 文本 或 图形 的 操作 , 都 是 将 信息 写 到 虚拟 屏幕 也 称为 设备 环境 DC 。 最后 Windows 把 虚拟 屏幕 映像 到 物理 显示屏 上 。 2.2 图形 用户 接口 ( GDI ) 的 客户 / 服务器 本质 Windows 将 应用程序 从 具体 输出设备 中 分离出来 。 在 MS - DOS 中 , 应用程序 负责 为 所有 输出设备 编程 。 Windows 应用程序 不 负责 对 输出设备 编程 。 图形 用户 接口 GDI 为 应用程序 提供 了 一套 独立 于 设备 的 标准 绘图 指令集 。 对于 添加 的 新 硬件 , 由 硬件 制造商 提供 驱动程序 , 而 应用程序 则 通过 GDI 创建 并 维护 设备 环境 ( DC ) 。 Win32 应用程序 在 Windows95 环境 下 都 被 分隔 成 了 用户 模式 与 核心 模式 。 在 用户 模式 下 禁止 直接 取用 图形 设备 资源 , 而是 交给 操作系统 核心 模式 来 完成 。 这种 模式 称为 GDI 的 客户 / 服务器 模式 如图 2 。 GDI 的 客户 / 服务器 模式 有效 地 将 应用程序 彼此 分离 , 从而 提高 了 Windows 环境 的 安全 特性 。 而且 任何 访问 输出设备 的 函数 都 留在 GDI 的 服务器 方 , 从而 保证 了 入侵 应用程序 不能 直接 访问 到 其它 应用程序 的 屏幕 数据 。 图 23 OpenGL 应用程序 的 图形 支持 3.1 OpenGL 图形 软件 在 应用 中 的 地位 OpenGL 是 SGI 公司 的 IRISGL 图形工作站 的 分支 。 近年来 , 作为 工业 标准 图形 程序库 , 在 CAD / CAM 等 需要 高级 的 三维 对象 可视化 和 图形 绘制 领域 得到 广泛应用 。 OpenGL 为 应用 程序员 提供 了 程序 和 图形 输入输出 设备 之间 的 功能 接口 , 定义 了 一个 独立 于 语言 的 图形核心 系统 。 编写 应用程序 过程 中 , 用 符合 语言 的 约定 方式 把 OpenGL 嵌入 到 相应 的 语言 之中 。 OpenGL 在 图形 应用 中 的 地位 如图 3 所示 。 由于 OpenGL 本身 与 硬件 及 操作系统 的 底层 软件 无关 , 从而 使 图形 应用程序 获得 较 高 的 可移植性 。 图 33.2 OpenGL 客户 / 服务器 图形 显示方式 OpenGL 通过 客户 / 服务器 方式 实现 图形 显示 。 应用程序 作为 客户 工作 并 调用 OpenGLAPI 。 OpenGL 客户 模块 同 OpenGL 服务 模块 通信 并 发出 应用程序 的 OpenGL 命令 。 OpenGL 服务 模块 调用 Win32 设备 驱动 接口 来 使用 驱动程序 。 一个 OpenGL 服务程序 往往 同时 维护 几个 OpenGL 环境 。 OpenGL 环境 是 OpenGL 客户 所处 的 OpenGL 状态 。 OpenGL 环境 又 叫 着色 环境 , 是 OpenGL 与 Windows 系统 之间 的 桥梁 。 所有 的 OpenGL 调用 都 通过 着色 环境 来 完成 。 OpenGL 着色 环境 与 设备 环境 有 相同 的 像素 格式 。 在 为 一个 设备 环境 设置 好 了 像素 格式 后 就 可以 产生 一个 与 之 接近 的 着色 环境 。 通过 给出 的 设备 环境 , 着色 环境 就 可以 在 设备 环境 指出 的 设备 上 绘图 。 其 逻辑 模式 如图 4 。 图 4 用 OpenGL 去 着色 一个 Windows 窗口 的 典型 操作过程 如下 : . 建立 正确 的 窗口 格式 ; . 建立 像素 格式 ; . 创建 设备 环境 ; . 创建 一个 着色 环境 ; . 将 着色 环境 设 为 一个 线程 的 当前 着色 环境 ; . 线程 进行 有关 OpenGL 的 初始化 ; . 线程 调用 OpenGL 着色 函数 ; . 当 OpenGL 处理 结束 后 , 将 着色 环境 设为 非 当前 使用 的 ( 断开 与 着色 环境 的 联系 ) ; . 释放 着色 环境 与 设备 环境 。 注 : 国家教委 博士点 基金 资助 。 作者简介 : 周杰 韩 博士 研究生 。 研究 方向 : 虚拟 制造 、 系统 仿真 、 面向对象 技术 。 作者 单位 : 华中理工大学 机械 科学 与 工程学院 湖北 . 武汉 ( 430074 ) 收稿 日期 : 1999 - 01 - 27 ( 修改稿 ) __label__C19-Computer 计算机 应用 COMPUTERAPPLICATIONS1999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Vol.19 No.61999 Internet 三维 多媒体演示 系统 的 开发 俞方桦 陈 剑光 陈 家训 摘 要 VRML ( 虚拟现实 建模语言 ) 是 新型 的 Internet 三维 世界 描述语言 , 它 具有 可 交互 、 支持 多媒体 、 高性能 等 特点 。 通过 对 实际 演示 系统 的 分析 , 简要 叙述 了 VRML 的 动画 、 Javascript 接口 、 多媒体 以及 VRML 的 优化 技术 。 关键词 Internet , VRML , JavaScript , 关键帧 动画 1 由 来 随着 Internet 在 我国 的 逐渐 普及 , 各 高校 都 相应 地 建立 起 基于 TCP / IP 协议 的 校园网 , 并 陆续 开通 了 WorldWideWeb 、 FTP 、 E - mail 等 应用服务 。 基于 TCP / IP 的 Internet 应用 技术 成熟 、 种类 丰富 , 而且 不断 有 新兴 的 技术 涌现 。 最近 , 我们 利用 最新 的 Internet 三维 技术 VRML ( 虚拟现实 建模语言 ) 为 我校 的 重大 科研项目 “ 针织 横机 电脑 控制系统 ” 制作 了 一个 可 在 Internet 上 浏览 的 、 三维 的 实时 多媒体演示 系统 。 2 VRML 概述 2.1 VRML 语言 VRML — — VirtualRealityModelingLanguage “ 虚拟现实 建模语言 ” 是 一种 “ 用来 描述 可 在 WorldWideWeb 上 运行 的 、 可 交互 的 3D 世界 和 对象 的 文件格式 ” [ 1 ] 。 VRML 规范 1.0 由 SGI 制订 , 主要 参考 了 SGI 的 OpenInventor 文件格式 。 最近 的 正式 版本 为 2.0 , 由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和 国际 电气 技术 委员会 IEC 标准化 , 编号 ISO / IECWD14772 。 VRML 语言所 描述 的 三维 场景 可以 说 是 一个 “ 节点 ” 的 集合 。 节点 ( node ) 是 三维 世界 的 基本 元素 , 几何体 、 视点 ( 即 照相机 ) 、 灯光 、 接受 输入 的 传感器 ( sensor ) 以及 控制 动画 的 插件 ( interpolator ) 都 以 节点 的 形式 定义 和 使用 。 节点 可以 引用 和 嵌套 。 这样 , 所有 的 三维 场景 中 的 对象 组成 一个 层次 的 、 树型 的 结构 。 从 最 严格 的 意义 上 讲 , VRML 不算 一种 编程语言 , 至少 它 不是 编程人员 所说 的 编译 型 语言 , 它 必需 依赖 解释程序 来 解释 执行 , 即 VRML 浏览器 。 VRML 浏览器 既 可以 是 WWW 浏览器 ( 如 Netscape 和 InternetExplorer ) 的 plug - in , 也 可以 是 独立 的 应用程序 。 VRML 和 HTML ( HyperTextMarkedLanguage , 超文本 标记 语言 ) 十分 类似 , 都 是 以 ASCII 形式 编写 。 同样 , 就象 浏览 Web 页面 一样 , 客户机 通过 Internet 下载 VRML 场景 文件 ( 以 wrl 为 后缀名 ) , 再 由 浏览器 解释 执行 并 显示 。 由于 采用 了 这种 “ 可 执行 代码 技术 ” , 仅 需 传送 小型 的 指令 代码 文件 , 而 不是 数目 大得 惊人 的 多媒体 数据 就 能 在 Internet 上 浏览 三维 世界 了 。 2.2 VRML 语言 的 特点 VRML 语言 的 诞生 为 WorldWideWeb 世界 带来 了 新 的 活力 : 充满 幻想 的 三维 世界 和 更加 丰富 的 交互 功能 , 使得 Web 站点 不再 是 单一 的 二维 页面 。 综合 起来 , VRML 具有 以下 特点 : . 可 交互 : VRML 提供 了 丰富 的 接口 用于 接收 操作 输入 和 与 浏览器 通信 。 . 支持 多媒体 : 包括 3D 声音 和 各种 格式 的 音频 ( WAV , MIDI ) 、 视频 ( MPEG - 1 ) 以及 动画 等 。 . 平台 无关 : VRML 编写 的 文件 可 在 任何 平台 上 运行 , 它 仅 与 不同 的 VRML 浏览器 相关 ( 效果 会 有 差异 ) 。 . 结构化 : VRML 的 元素 具有 良好 的 界面 和 描述 简单 的 语法 。 . 可 重组 : 用 VRML 生成 的 图形 元素 可 被 重复使用 。 . 易 扩展 : VRML 不仅 可以 让 开发者 定义 自己 的 节点 类型 , 还 为 Javascript 、 Java 等 语言 提供 了 调用 的 接口 。 . 标准化 : VRML 中 引入 的 元素 都 符合 或 支持 已有 标准 。 3 演示 系统 的 设计 与 实现 3.1 运行 环境 源文件 驻留 在 Web 服务器 上 , 客户机 端 需有 NetscapeCommunicator4.0 + 或 InternetExplorer4.0 + ( 运行 在 Windows95 上 ) , 以及 任何 支持 VRML 规范 2.0 的 VRML 浏览器 。 我们 所 使用 的 VRML 浏览器 是 SGI 的 CosmoPlayer2.0 , 它 以 plug - in 的 方式 在 Netscape / IE 下 运行 。 SGI 是 VRML 的 主要 制订 者 , 浏览器 的 兼容性 好 , 完全 支持 2.0 规范 ; 另外 , plug - in 方式 比较 灵活 , 可以 同时 浏览 HTML 的 页面 和 VRML 的 三维 场景 。 而 以 stand - alone 方式 运行 的 VRML 浏览器 并 不 都 能 完全 支持 最新 的 HTML 标准 , 更 不用说 Javascipt 和 Java 了 。 3.2 设计 与 实现 3.2 . 1 三维 模型 的 制作 首先 , 使用 3DSMAX 参照 实际 的 针织 横 机制 作 了 一个三维 的 模型 , 并 在 模型 的 不同 位置 放置 了 多个 照相机 ( 视点 ) , 以便 切换 观察 的 视角 。 通过 3DSMAX 的 渲染 ( render ) 功能 , 我们 生成 了 横机 模型 在 不同 视点 的 效果图 , 准备 放到 网页 上 。 图 1 是 横机 模型 的 前 视图 。 图 1 针织 横机 模型 的 前 视图 在 完成 模型 制作 后 , 我们 使用 3DSMAX 的 VRMLExporter ( 3DSMAX 的 plug - in ) 将 MAX 格式 的 模型 转换成 VRML2.0 格式 。 3.2 . 2 交互 功能 的 实现 为了 能 逼真 地 模拟出 针织 横机 的 工作 原理 , 我们 加入 了 几个 交互 功能 。 a ) 操作过程 演示 当 用 鼠标 在 针织 横机 左下 的 控制面板 上 单击 时 , 横机 机头 复位 并 开始 从 左向右 移动 编织 , 同时 齿轮 装置 转动 , 机体 下侧 的 样布 缓缓 吐 出 。 该 过程 由 VRML 的 动画 技术 实现 。 VRML 中 动画 是 一种 “ 线性 关键帧 ” 动画 , 由 插件 ( Interpolator ) 节点 定义 一 线性 分段 函数 f ( t ) , f ( t ) 将 时间 t 分成 n 段 ( ( - ∞ , k0 ) , [ k0 , k1 ) , [ k1 , k2 ) , ... , [ k ( n - 1 ) , ∞ ) ) 称 “ 关键帧 ” ; 每段 有 对应 的 值 vi ( 0 ≤ i ≤ n - 1 ) , 称 “ 关键帧 值 ” 。 通常 , 关键帧 非负 递增 。 于是 , f ( t ) 如下 定义 : f ( t ) = v0 , t < k0 , = v ( n - 1 ) , t > k ( n - 1 ) , = vi , t = ki ( - 1 < i < n ) , = linterp ( t , vj , v ( j + 1 ) ) , kj < t < k ( j + 1 ) 且 - 1 < j < n - 1 linterp ( ) 是 线性 的 中间 帧 生成 函数 。 具体 的 帧 值 可能 是 物体 的 位置 坐标 、 面 的 法 向量 、 方向 角 甚至于 颜色 值 ; 时间 传感器 ( TimerSensor ) 定义 动画 的 执行 时间 。 DEFObject01 - TIMERTimeSensor { loopFALSEcycleInterval1 } , DEFObject01 - POS - INTERPPositionInterpolator { key [ 0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 , ] keyValue [ - 0.224531 . 1278.51 , 28.5130 . 5778.51 , 54.230 . 0778.51 , … … … … ] } , 上例 中 , 动画 执行 时间 为 1 秒 , 分成 10 段 , 对应 有 10 个 关键帧 值 , 分别 定义 在 相应 时间 点处 的 物体 坐标 。 动画 的 触发 使用 “ 接触 传感器 ” ( TouchSensor ) , 并 使用 ROUTE / TO 语法 将 触发 消息 传给 时间 传感器 , 由 其 控制 动画 执行 : DEFtouch — 1TouchSensor { } … … … … ROUTEtouch — 1 . touchTimeTOObject01 - TIMER . startTimeROUTEObject01 - TIMER . fraction — changedTOObject01 - POS - INTERP . set — fraction 时间 传感器 每 过 一个 时间段 就 发消息 fraction — changed 给 插件 , 插件 根据 时间段 决定 物体 的 运动 状态 并 实现 动画 。 同样 , 齿轮 运动 、 样布 滚动 都 采用 类似 的 方法 实现 。 b ) 样布 的 更换 演示 模型 下方 有 三块 不同 质料 的 样布 , 点击 任何 一块 , 横机里 的 样布会 相应 地 改变 , 于是 织出 的 布料 也 不 一样 。 这里 , 除了 运用 了 接触 传感器 以外 , 还 加入 了 一段 Javascript 小 程序 。 样布 物体 的 材质 如下 定义 : … … … … textureDEFtext00ImageTexture { url " ... / hengji / texture01 . jpg " } 供选择 的 布料 分别 定义 为 text01 , text02 , text03 。 同时 为 每个 布料 都 定义 了 一个 TouchSensor , 例如 , touch — text01 。 替换 为 text01 的 Javascript 代码 : DEFchange — text01Script { EventInSFTimetouch EventOutMFStringtext01 — changed FieldSFNodetextnodeUSEtext01 url [ " javascript : functiontouch ( data , time ) } text01 — changed = textnode . url ; } " ] } 消息 传送 方式 : ROUTEtouch — text01 . touchTimeTOchange — text01 . touchROUTEchange — text01 . text01 — changedTOtext00 . url 点击 text01 时 , touch — text01 将 点击 时间 传给 change — text01 的 touch ( ) 函数 ( 第一句 ROUTE ) , 该 函数 将 变量 text01 — changed 的 值 设成 text01 的 材质 文件名 ( textnode . url ) , 然后 将 text01 — changed 的 值 传给 text00 ( 第二句 ROUTE ) , 从而 完成 材质 的 替换 。 3.2 . 3 其它 功能 的 实现 除 以上 交互 功能 外 , 演示 系统 还 实现 了 以下 特性 : . 三维 可 漫游 的 界面 。 由 VRML 浏览器 提供 的 漫游 功能 使得 只 需 鼠标 或 键盘 的 简单 操作 就 可以 任意 移动 视角 , 包括 移动 、 旋转 等 , 这 使得 三维 的 横机 模型 比 二维 的 视图 更 真实 和 易于 理解 。 . 多媒体 支持 。 通过 简单 的 编程 , 我们 在 演示 系统 中 加入 了 背景音乐 , 并 在 虚拟 场景 中 应用 了 3D 声响 。 . 丰富 的 链接 。 在 演示 系统 中 , 使用 URL ( UniformResourceLocation ) 语法 加入 了 许多 超文本 的 链接 , 例如 增加 用于 切换 视角 的 链接 以便 在 不同 视角 间 快速 切换 。 又 比如 通过 链接 跳至 不同 的 HTML 页面 。 4 优化 在 Internet 上 开发 网络应用 或 资源 时 , 带宽 问题 不可 忽视 。 由于 现有 的 网络带宽 往往 无法 满足 多媒体 应用 的 需求 , 那么 对于 三维 实时 场景 来说 是否 更加 不切实际 ? 在 开发 这个 三维 演示 系统 时 , 我们 充分考虑 到 了 网络 传输速度 问题 , 并 对 三维 场景 和 源代码 做 了 一些 优化 。 三维 模型 的 优化 过于 复杂 的 三维 模型 会 使 VRML 文件 过于 庞大 , 延长 传输 时间 ; 并且 会 增加 客户机 端的 负担 , 很难 得到 平滑 的 运行 效果 。 通常 , 模型 的 复杂程度 由 多边形 ( polygon , 三角形 或 四边形 ) 的 数量 来 衡量 , 依据 我们 的 经验 , 3DSMAX 中 的 模型 复杂度 与 生成 的 VRML 文件 规模 有 如下 的 近似 关系 : 1000polygon ≈ 100kbytes 。 有效 地 减少 多边形 的 数量 可以 大大减少 源文件 的 规模 。 我们 使用 3DSMAX 提供 的 优化 器来 优化 模型 。 在 不 明显 影响 模型 视觉效果 的 前提 下 , 优化 器 通常 可以 达到 90% 以上 的 优化 效果 。 VRML 场景 的 优化 利用 VRML 本身 提供 的 语法 特性 减少 重复 定义 和 描述 , 以 减少 文件 的 字节数 。 例如 , 使用 “ 原型 ” ( primitive ) 代替 顶点 集合 来 描述 简单 三维 物体 。 VRML 本身 提供 了 包括 六面体 、 球 、 锥 、 圆柱 等 多种 原型 。 另外 , 对于 VRML 中 重复 出现 的 物体 使用 “ 实例 ” ( instance ) 以 避免 重复 代码 。 在 VRML 中 , 实例 通过 DEF 和 USE 来 定义 和 引用 : … … … … coordDEFzhu03 - COORDCoordinate { point [ … … … … ] } … … … … USEzhu03 - COORDCoordinate VRML 文件 的 优化 和 压缩 VRML 的 源文件 是 ASCII 类型 的 , 其中 有 许多 不必要 的 回车符 、 空格符 和 TAB 符 , 将 这些 字符 去掉 能 使 文件大小 减少 近 1 / 3 , 而且 完全 不 影响 执行 。 在 最终 的 VRML 场景 编辑 完成 后 , 我们 还 使用 了 GNUZIP 对 VRML 文件 进行 压缩 , VRML 浏览器 会 自动识别 和 解压 gzip 格式 的 压缩文件 。 通常 , gzip 对 VRML 的 压缩率 在 10% ~ 35% 之间 。 经过 以上 的 优化 和 压缩 , 演示 系统 的 主 文件 仅 有 不到 35k 字节 , 使用 33.6 k 的 Modem 不到 2 秒 就 能 下载 了 。 另外 , 贴图 文件 都 是 JPEG 格式 , 声音文件 为 MIDI 格式 或 很 短 的 WAV , 这些 都 使得 整个 系统 的 规模 减小 。 5 小结 VRML — — 虚拟现实 建模语言 是 最新 的 面向 Internet 的 三维 世界 描述语言 , 它 具有 可 交互性 、 支持 多媒体 、 节省 网络带宽 等 特点 , 非常适合 开发 三维 网上 应用 。 作者简介 : 俞方桦 硕士 研究生 。 主要 方向 为 网络 与 多媒体技术 。 陈 剑光 硕士 研究生 。 作者 单位 : 中国 纺织 大学 信息 学院 上海 ( 200051 ) 参考文献 [ 1 ] TheVirtualRealityModelingLanguageSpecificationVersion2.0 . ISO / IECWD14772 , 1996 ; ( 4 ) [ 2 ] VRMLExporterv1.0 releasenotesKineticInc . , 1996 收稿 日期 : 1998 - 12 - 08 ( 修改稿 ) __label__C19-Computer 计算机 应用 COMPUTERAPPLICATIONS1999 年 第 19 卷 第 6 期 Vol.19 No.61999 防火墙 技术 与 防火墙 系统 设计 肖 捷 摘 要 本文 通过 对 防火墙 系统 的 两种 基本 技术 的 分析 , 提出 了 防火墙 系统 总体设计 的 基本 思想 , 并 设计 了 一种 基于 包 过滤 技术 、 代理 技术 和 身份验证 技术相结合 的 实用 防火墙 系统 。 关键词 包 过滤 技术 , 代理 技术 , 身份验证 1 防火墙 随着 Internet 在 世界 范围 内 的 普及 , 网络安全 问题 变得 愈来愈 重要 。 为了 防止 侵入 者 盗窃 、 修改 或 破坏 系统 上 的 数据 , 维护 私用 网络 和 防止 对 计算机 资源 的 非 授权 使用 , 获得 对 Internet 比较 安全 的 应用 , 防火墙 系统 是 一种 重要 的 应用 模式 。 2 防火墙 技术 分析 根据 ISO / OSI 参考模型 , 防火墙 技术 主要 分为 两大类 : 一类 是 建立 在 网络层 上 的 基于 包 过滤 技术 的 防火墙 ; 另一类 是 建立 在 应用层 上 的 基于 代理 技术 的 防火墙 。 2.1 包 过滤 技术 防火墙 包 过滤 技术 防火墙 , 也 称 网络层 防火墙 , 作用 于 IP 层 , 通常 由 过滤 路由器 来 构建 , 其 实现 原理 是 : 对 每 一个 到达 过滤 路由器 的 IP 包 , 过滤 路由器 从 IP 包头 中 获得 有关 信息 , 如 : IP 包头 中 协议 类型 、 源 IP地址 、 目的 IP地址 、 源 端口号 、 目的 端口号 及 各种 标志 位 等 信息 , 根据 过滤 路由器 中 预先 制订 好 的 过滤 规则 进行 检查 , 决定 IP 包 的 通过 或 阻塞 , 从而 实现 对 IP 包 的 过滤 , 其 核心 就是 过滤 规则 的 制订 。 连接结构 如图 1 。 这种 防火墙 技术 的 优点 是 简单 方便 , 透明性 好 , 速度 快 , 对 网络 性能 影响 不 大 , 缺点 是 正确 建立 和 管理 包 过滤 规则 比较 困难 , 同时 还 缺乏 审计 、 跟踪 及 身份验证 功能 。 图 1 过滤 路由器 防火墙 系统 连接结构 2.2 代理 技术 防火墙 代理 技术 防火墙 , 也 称 应用层 防火墙 , 作用 于 应用层 。 其 核心 是 运行 于 防火墙 主机 上 的 代理服务器 进程 , 它 代替 网络 用户 完成 特点 的 TCP / IP 功能 。 一个 代理服务器 实际上 是 一个 为 特定 网络应用 而 连接 两个 网络 的 网关 , 对于 每 一种 不同 的 应用服务 , 都 必须 有 一个 相应 的 代理 。 外部 网络 和 内部 网络 之间 要 建立 连接 , 必须 通过 代理 的 中间 转换 , 内部 网络 只 接受 代理服务 提出 的 服务 请求 , 拒绝 外部 网络 的 直接 连接 。 连接结构 如图 2 。 这种 防火墙 技术 的 优点 是 它 能 完全 控制 通信 双方 的 会 话 过程 , 具有 用户 级 的 身份验证 、 日志 管理 和 帐号 管理 功能 , 提供 了 比 过滤 路由器 更为 严格 的 安全性 , 缺点 是 缺乏 透明性 , 影响 网络 性能 , 必须 针对 每一项 服务 都 建立 对应 的 应用层 网关 , 才能 提供 全面 的 安全 保证 , 这 势必 严重 限制 新 应用 的 采纳 。 能否 开发 一个 包罗万象 的 代理服务器 , 将 有利于 新 应用 的 挂接 。 图 2 代理服务器 防火墙 系统 连接结构 综合 上述 两种 防火墙 技术 的 优缺点 , 在 实际 构建 防火墙 系统 时 , 通常 由 过滤 路由器 和 代理服务器 组合 在 一起 构成 一个 混合 的 多级 防火墙 系统 , 由 过滤 路由器 提供 第一级 的 安全 防护 , 主要 用于 防止 IP 欺骗 攻击 , 再 由 代理服务器 提供 更 高级 的 安全 防护 机制 。 连接结构 如图 3 。 图 3 过滤 路由器 + 代理服务器 防火墙 系统 连接结构 3 防火墙 系统 总体设计 基本 思想 3.1 设计 防火墙 系统 的 拓扑 结构 在 确定 防火墙 系统 的 拓扑 结构 时 , 首先 必须 确定 被 保护 网络 的 安全级别 。 从 整个 系统 的 成本 、 安全 保护 的 实现 、 维护 、 升级 、 改造 以及 重要 资源 的 保护 等 方面 进行 考虑 , 以 决定 防火墙 系统 的 拓扑 结构 。 通常 有 三种 主要 的 拓扑 结构 。 一 、 双 宿主 主机 结构 , 通过 在 主机 中 插入 两块 网卡 实现 硬件 连接 , 它 是 防火墙 系统 使用 的 最 基本 配置 , 这种 防火墙 主机 的 重要性 是 路由 被 禁止 , 网络 段 之间 唯一 的 路径 是 通过 应用层 的 服务程序 来 实现 。 二 、 屏蔽 主 网关 结构 , 即 由 过滤 路由器 和 代理 主机 分别 实现 包 过滤 和 代理服务 两级 安全 防护 , 其中 代理 主机 是 这种 结构 防火墙 系统 的 中心 主机 , 通常 称为 堡垒 主机 。 三 、 屏蔽 子网 网关 结构 , 即 由 两台 路由器 和 一台 堡垒 主机 构成 一个 中间 的 过滤 子网 , 由 其 实现 外部 网 与 内部网 的 分离 , 但 内部网 、 外部 网都 可以 访问 中间 的 过滤 子网 , 显然 , 这种 结构 的 安全性 较 好 。 3.2 制定 网络安全 策略 不同 的 组织 有 各自 特定 的 安全 要求 , 在 实现 的 过程 中 , 有 两条 基本 的 安全策略 原则 , 也 即 没有 授权 认可 的 服务 都 被 禁止 , 不 受 授权 限制 的 服务 都 被 允许 。 前 一条 策略 拒绝 一切 未经 认可 的 服务 , 防火墙 封锁 所有 的 信息流 , 逐一 完成 每 项 许可 的 服务 。 后 一条 策略 允许 一切 没有 被 禁止 的 服务 , 防火墙 转发 所有 信息 , 逐一 删除 被 禁止 的 服务 。 3.3 确定 包 过滤 规则 包 过滤 规则 是 以 处理 IP 包头 信息 为 基础 , 在 设计 包 过滤 规则 时 , 一般 先 组织 好包 过滤 规则 , 然后 再 进行 具体 设置 。 3.4 规划 代理服务器 代理服务器 ( PROXY ) 是 防火墙 系统 中 的 一个 服务器 进程 , 安装 运行 在 防火墙 主机 上 , 为 内部 网络 与 外部 网络 充当 中继 , 阻止 内部 网络 与 外部 网络 的 直接 连接 。 由于 它 作用 于 应用层 , 故 可以 利用 各种 安全 技术 , 如 : 身份验证 、 日志 记录 、 审计 跟踪 等 技术 来 加强 内部 网络 安全性 , 解决 包 过滤 所 不能 解决 的 问题 , 从而 建立 一个 更加 严密 的 防火墙 系统 。 对于 网络管理员 来说 , 选择 一个 成熟 且 便于管理 和 配置 的 代理服务器 程序 非常 重要 , 图 4 给出 了 代理服务器 的 逻辑 结构 。 FTP 代理 TELNET 代理 WWW 代理 … … 用户 身份验证 模块 监控 、 记录 模块 图 4 代理服务器 的 逻辑 结构 4 防火墙 系统 设计 实例 按照 防火墙 系统 总体设计 基本 思想 , 本文 给出 了 一个 基于 包 过滤 技术 、 代理 技术 以及 身份验证 技术相结合 的 实用 防火墙 系统 , 拓扑 结构 如图 5 。 该 防火墙 系统 由 一个 内部 路由器 、 一个 代理服务器 和 一个 边界 路由器 构成 一个 中间 的 过滤 子网 , 以 实施 安全 防护 。 图 5 实用 防火墙 系统 拓扑 结构 4.1 包 过滤 规则 的 设计 对于 过滤 路由器 中 过滤 规则 的 设计 , 我们 采用 的 安全策略 是 : 不 允许 IP 源 路由 , 起于 内部 网络 的 服务 允许 给 过滤 子网 中 的 代理服务器 , 允许 外部 网络 到 代理服务器 的 流量 , 允许 过滤 子网 中 代理服务器 到 内部 网络 的 流量 。 设计 的 过滤 规则 如下 表 。 采用 这种 过滤 机制 , 使得 路由器 中 的 规则 库仅 包含 3 条 规则 , 既 方便 维护 和 管理 , 又 易于 验证 过滤 规则 的 完备 性 和 正确性 。 表 1 外部 路由器 过滤 规则 表 过滤 规则 号 允许 / 拒绝 源 IP地址 源 端口号 目的 IP地址 目的 端口号 协议 ACK 位 描述 1 允许 外部 网络 * 代理服务器 * TCPACK 2 允许 内部 网络 * * * TCPACK 3 允许 代理服务器 * * * TCPACK 表 2 内部 路由器 过滤 规则 表 过滤 规则 号 允许 / 拒绝 源 IP地址 源 端口号 目的 IP地址 目的 端口号 协议 ACK 位 描述 1 允许 内部 网络 * * * TCP * 2 允许 * * * * TCPACK 3 允许 代理服务器 * * * TCP * 4.2 代理服务器 的 设计 代理服务器 为 内部 网络 和 外部 网络 双方 的 通信 充当 中继 , 阻止 内部 网络 和 外部 网络 的 直接 连接 , 再 辅以 用户 身份验证 模块 和 监控 、 记录 模块 , 可以 完全 控制 通信 双方 的 会 话 过程 , 提供 更 高级 的 安全性 。 本文 提供 了 一种 常用 的 代理服务 模型 , 其 逻辑 结构 如图 6 。 图 6 代理服务器 逻辑 结构 我们 选用 NetscapeProxyserver3.5 代理 服务器软件 , 在 安装 好 代理服务器 后 , 再 设计 一个 代理服务器 的 配置文件 , 代理服务器 根据 该 配置文件 的 源 IP地址 、 目的 IP地址 和 身份验证 控制 内外 网络 的 访问 权限 , 利用 监控 、 记录 模块 实现 对 所有 数据流 的 监控 和 记录 , 以 提供 网管 所 需 的 各种 数据 。 另外 , 为了 防止 侵入 者 窃取 系统 口令 文件 和 通过 偷听 网络连接 来 获取 合法 用户 ID 和 口令 , 从而 对 内部 网络 进行 攻击 , 本 系统 采用 了 一次性 口令 系统 ( OTP ) 对 用户 身份 进行 认证 , 以 进一步提高 整个 网络系统 的 安全性 。 5 结论 网络 的 安全性 涉及 许多 方面 , 本文 主要 从 防火墙 的 设计 、 实现 方面 进行 探讨 , 给出 了 一种 实用 的 防火墙 构建 模型 , 希望 能 给 读者 有所 帮助 。 作者简介 : 肖捷 工程师 。 研究 方向 : 计算机网络 及 数据库系统 。 作者 单位 : 广东省 韶关 大学 广东 . 韶关 ( 512005 ) 参考文献 [ 1 ] ( 美 ) ChrisHareKaranjitSiyan , 著 . Internet 防火墙 与 网络安全 . 北京 : 机械 工业 出版社 , 1998 [ 2 ] ( 美 ) DavidWolfe , 著 . MicrosoftProxyServer 开发 指南 . 北京 : 电子 工业 出版社 , 1998 [ 3 ] ( 美 ) WilliamA . T . , MaryA . P . , KeithA . B , 著 . Internet 使用 大全 .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1995 收稿 日期 : 1999 - 01 - 10 ( 修改稿 ) __label__C23-Mine 【 日期 】 19960404 【 版号 】 2 【 标题 】 全国 矿产资源 委员会 成立 邹家华 提出 全面 加强 矿产 资源管理 【 作者 】 朱幼棣 【 正文 】 据 新华社 北京 4 月 3 日电 ( 记者 朱幼棣 ) 全国 矿产资源 委员会 第一次 会议 今天 召开 , 国务院 副 总理 、 全国 资源委 主任 邹家华 说 , 国务院 决定 成立 全国 矿产资源 委员会 , 取代 原来 的 全国 矿产 储量 委员会 , 这是 国务院 为了 全面 加强 矿产 资源管理 的 一项 重要 措施 , 是 我国 矿产 资源管理 体制 上 的 一项 重要 改革 。 邹家华 说 , 国务院 十分重视 作为 国民经济 发展 的 基础产业 矿产资源 工作 。 我国 矿产 资源管理 体制 , 随着 国家 经济 的 发展 和 历史 演变 , 发生 了 许多 变化 , 总的来说 也 是 不断 适应 生产力 的 发展 , 也 因此 大大 推进 了 国民经济 的 发展 。 但 从 当前 实践 中看 , 矿产 资源管理 体制 不能 进一步 适应 生产力 发展 的 需要 , 没有 能够 按照 宪法 的 要求 , 真正 体现 中央政府 的 集中 、 统一 和 有效 的 管理 , 不能 在 维护 矿产资源 国家所有 的 权益 , 合理 规划 利用 资源 , 加强 政策 调控 等 方面 发挥 应有 的 作用 , 还 存在 着 多头管理 、 地方 保护 和 部门 分割 的 状况 。 为此 , 从 我国 国情 出发 , 需要 一个 高层次 的 议事 协调 机构 , 不仅 是 对 全国 矿产 储量 的 确认 , 而且 是 在 全国 范围 内 , 统筹 矿产资源 勘查 、 开发 、 利用 、 保护 与 管理 方面 的 政策 和 方针 , 协调 各 部门 和 各大 公司 的 工作 , 共同努力 办 一些 大事 、 实事 , 解决 一些 重大 问题 。 邹家华 说 , 党 的 十四届 五中全会 《 建议 》 和 八届 人大 四次会议 批准 的 《 纲要 》 , 对 加强 自然资源 保护 、 环境 、 生态 保护 也 提出 了 目标 、 工作 重点 和 政策措施 。 这 充分 显示 了 党中央 、 国务院 对 资源管理 工作 的 高度 关心 、 重视 和 支持 , 也 表明 了 资源管理 工作 责任 更 重大 、 任务 更 艰巨 。 对 今后 矿产资源 保护 管理 的 重要性 与 紧迫性 , 各 部门 、 各级 地方 政府 都 要 从 战略 高度 深刻 认识 。 全国 矿产资源 委员会 的 主要 任务 是 研究 矿产资源 政策 , 酝酿 一个 时期 内 资源 开发 与 保护 的 行动计划 和 重大项目 , 协调 各 部门 和 地方 的 关系 。 矿产资源 委员会 要 承担 起 维护 矿产资源 国家所有 、 促进 矿产资源 的 开发 与 保护 、 实现 可 持续 发展 的 历史使命 。 邹家华 提出 , 今后 资源 委员会 要 紧紧围绕 《 建议 》 和 《 纲要 》 的 目标 , 开拓 新 体制 、 探索 新 政策 、 制定 新 战略 , 做好 工作 , 一是 促进 资源管理 新 体制 的 建立 , 建设 统一 、 协调 、 高效 、 权威 的 中央 统一 管理 与 授权 地方 管理 相结合 的 资源管理 体系 ; 二是 促进 地质 勘查 和 矿业 的 健康 发展 , 为 国民经济 与 社会 发展 提供 必要 的 资源 保障 , 努力 达到 资源 供需平衡 ; 三是 通过 实施 可 持续 发展 战略 与 科教兴国 战略 , 最大 限度 地 合理 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 , 提高 资源 的 综合利用 水平 , 保护 生态环境 ; 四是 促进 矿产资源 法制建设 , 推动 矿产资源 开发 与 管理 的 整体 水平 上 一个 新台阶 。 国务院 副 秘书长 周正庆 宣读 了 《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 将 全国 矿产 储量 委员会 更名 为 全国 矿产资源 委员会 及 组成 人员 的 通知 》 。 __label__C23-Mine 【 日期 】 19960813 【 版号 】 5 【 标题 】 我国 矿产资源 知多少 已 发现 矿产 一百六十八种 , 矿床 和 矿点 二十多万 处 【 作者 】 蒋建科 【 正文 】 本报 北京 8 月 1 2 日讯 记者 蒋建科 报道 : “ 过去 常说 咱们 国家 地大物博 、 资源 丰富 , 现在 又 听 广播 、 报纸 说 我们 人均 资源 太 少 , 不知 这次 国际 地质 大会 能 有 啥 说道 ? ” 正在 京城 举办 的 第三十届 国际 地质 大会 也 引起 了 广大 市民 的 关注 和 议论 。 为此 , 记者 走访 了 大会 有关 部门 。 据介绍 , 中国 目前 有 9 5 % 以上 的 一次性 能源 、 8 0 % 以上 的 工业原料 和 大部分 农业 生产资料 均 来自 于 矿产资源 。 截至 1 9 9 4 年底 , 中国 已 发现 矿产 1 6 8 种 , 矿床 和 矿点 2 0 多万 处 , 其中 具有 探明储量 的 矿产 达 1 5 1 种 , 矿产地 2 . 3 万多处 , 可以 说 中国 是 世界 上 矿种 比较 齐全 、 矿产 储量 可观 的 少数几个 国家 之一 。 目前 探明 的 矿产资源 基本 保证 了 国家 经济 建设 的 需求 。 专家 们 指出 , 尽管 中国 矿产资源 总量 大 , 但 人均 占有量 仅为 世界 人均 占有量 的 5 8 % 。 按 统一 的 国际 可比价格 , 中国 矿产资源 潜在 总值 居 世界 第三 , 但 人均 潜在 总值 仅居 世界 第五十三 位 , 而且 矿产资源 还 存在 着 分布 不均 、 一些 矿产 质量 不 优等 特点 。 从 已 探明 的 储量 看 , 煤炭 、 钨 、 锡 、 锑 、 钼 、 汞 等 储量 大 , 开发 条件 好 , 在世界上 占有优势 。 一些 大宗 矿产 , 如铁 、 锰 、 铜 、 钾盐 、 金刚石 等 已 探明储量 不足 , 不能 满足 当前 和 2 0 0 0 年 建设 的 需要 。 中国 幅员辽阔 , 成矿 条件 比较 优越 , 矿产资源 远景 相当可观 , 已 发现 可 作为 进一步 找矿 线索 的 矿点 、 矿化 点有 2 0 多万 处 。 中国 已 探明 的 矿产资源 总量 较大 , 约 占 世界 的 1 2 % , 仅次于 美国 和 俄罗斯 。 以 中国 4 5 种 主要 矿产 保有储量 与 世界 矿产 储量 相 比较 , 有 1 1 种 占 世界 第一位 , 有 1 2 种 占 世界 第二位 。 按 统一 的 国际 市场 可比价格 , 以 1 9 9 4 年 中国 矿产资源 保有量 潜在 价值 计算 , 中国 矿产资源 潜在 总值 为 9 1 . 6 6 万亿元 , 居 世界 第三位 。 __label__C23-Mine 【 日期 】 19961105 【 版号 】 2 【 标题 】 青岛 黄金 公司 注重 勘探 【 作者 】 龚鲁明 / 路鹰 【 正文 】 本报讯 为了 保证 矿山 持续 稳定 地 发展 , 青岛市 黄金 公司 充分发挥 职能作用 , 对 下属 各 矿山 从 管理型 走向 服务型 , 帮助 各 矿山 加强 地质 探矿 和 技术改造 , 取得 明显 经济效益 。 从 1 9 9 5 年 至今 , 青岛市 黄金 公司 和 下属 矿山 都 把 地质 技术 探矿 工作 摆在首位 , 与 黄金 武警 十 支队 联合 , 对 张舍 镇吉戈庄 矿区 投资 7 0 万元 , 设计 钻孔 1 1 个 , 完成 工程量 1 · 6 万米 , 探矿 地质 储量 1 . 8 吨 , 年 可 增产 黄金 4 0 0 0 两 。 通过 探矿 工作 , 探获 地质 储量 1 . 6 吨 。 可延长 矿山 使用 年限 8 年 。 一年多来 , 黄金 公司 共 协调 各 矿山 之间 内部 筹措 技改 资金 6 3 0 万元 , 新增 生产 规模 2 5 0 吨 / 日 , 新增 黄金 生产能力 5 1 0 0 两 / 年 。 截至 1 9 9 6 年 9 月份 , 他们 已 生产 黄金 3 0 8 5 0 两 , 完成 利税 3 2 6 0 万元 。 ( 龚鲁明 路鹰 ) __label__C23-Mine 【 日期 】 19960208 【 版号 】 7 【 标题 】 世界 金价 大幅 上扬 南非 金矿 静观 市场 非洲 采金 业 蓄势待发 【 作者 】 温宪 【 正文 】 本报 约翰内斯堡 2 月 5 日电 记者 温宪 报道 : 继 世界 金价 去年 全年 在 每盎司 3 7 0 — 3 9 0 美元 之间 徘徊 不定 后 , 今年以来 金价 在 世界 主要 交易市场 急剧 上扬 。 本月 2 日 , 每盎司 黄金价格 在 纽约 交易市场 已 突破 4 1 5 美元 ; 当日 下午 , 伦敦 交易市场 价格 最高 为 4 1 6 . 5 美元 , 创 1 9 9 0 年 2 月 以来 最高价 。 南非 去年 黄金 产量 为 5 2 2 吨 , 仍 名列 世界 第一 。 但 与 1 9 9 4 年 的 5 8 3 . 9 吨 相比 , 产量 已 下降 了 1 0 % , 成为 1 9 5 7 年产 金 5 5 2 . 4 吨 以来 黄金 产量 最低 的 年份 。 作为 世界 黄金 生产 第一 大国 , 目前 南非 矿业 对 金价 上扬 普遍 持 审慎 乐观 态度 。 南非 矿业 协会 去年 1 2 月 已 将 雇员 人数 达 1 4 . 6 万 的 1 5 座 金矿 列入 “ 处于 非盈利 边缘 ” 的 “ 黑名单 ” , 矿业 巨头 英美 矿业 公司 已 计划 关闭 5 座 亏损 严重 的 金矿 , 面临 解雇 威胁 的 矿工 达 1 万人 。 南非 矿业 协会 的 经济学家 罗杰 尔 认为 , 金价 上扬 固然 可以 使 一些 面临 关闭 的 金矿 喘 一口气 , 但 从 长远 观点 来看 , 南非 矿业 的 出路 在于 提高 生产率 , 而 不能 侥幸 于 世界 金价 的 一时 坚挺 。 本报 约翰内斯堡 2 月 6 日电 记者 温宪 报道 : 来自 世界各地 的 矿业 专家 5 日 在 此间 一致 认为 , 非洲 采金 业正 面临 着 迅速 起飞 的 前景 。 专家 们 说 , 除 南非 外 , 非洲 其它 地区 、 特别 是 西非 诸国 的 黄金 资源 尚未 得到 大规模 勘探 和 开发 。 同时 , 专家 们 也 指出 , 尽管 非洲 采金 业 潜力 极大 , 但 其 真正 起飞 仍 有赖于 政局稳定 、 开放 的 经济 政策 、 严谨 的 矿业 法规 和 消除 投资 操作 中 的 各种 腐败现象 。 __label__C23-Mine 【 日期 】 19961120 【 版号 】 7 【 标题 】 向 地下 四 千米 掘进 — — 访 世界 最深 的 黄金 矿区 ( 通讯 ) 【 作者 】 温宪 【 正文 】 ( 本报 驻 南非 记者 温宪 ) 在 一张 写 有 “ 本人 对 参观 期间 可能 出现 的 风险 充分 理解 并 自负 其责 ” 的 协议书 上 签过 字后 , 参观者 们 被 领到 更衣室 , 从上到下 换上 一身 白色 的 矿工 装束 。 除 人手 一具 矿灯 外 , 主人 还 在 每人 的 腰部 挂 上 了 一个 万一 出现 不测 时用 的 救生 面具 。 随之 , 那个 可载 2 5 人 的 升降 罐笼 待 人们 鱼贯而入 后 , 便 以 每秒 约 1 0 米 的 速度 向 地下 冲 去 。 黑暗 中 , 借助 几道 四下 乱晃 的 矿灯 , 可以 看到 每个 人 都 在 不时 张大嘴巴 , 以便 减轻 不断 鼓胀 的 耳膜 难受 劲儿 。 这里 是 世界 上距 地面 最深 的 南非 “ 西部 深井 黄金 矿区 ” 。 这一 矿区 的 2 号 、 3 号 矿井 分别 深达 3 5 8 1 米 和 3 5 9 7 米 。 记者 正在 参观 的 1 号 矿井 自 今年 1 月 以来 正在 实施 一项 掘 深 工程 。 根据 这一 耗资 2 . 2 2 亿美元 的 计划 , 至 2 0 0 5 年 , 这个 矿井 将掘 深至 4 1 1 7 . 3 米 。 这一 矿区 为 世界 矿业 巨头 “ 南非 英美 公司 ” 所有 。 该 公司 “ 黄金 与 铀矿 部 ” 负责人 劳伦 女士 介绍 说 , 在 这 东西长 1 0 . 8 公里 、 南北宽 4 公里 的 矿区 地下 有 两层 金 矿脉 。 目前 正在 开采 的 金 矿脉 距 地面 1 5 0 0 米 至 3 2 0 0 米 , 而 另外 一层 含金量 更 多 的 矿脉 则 距 地 2 2 0 0 米 至 4 0 0 0 米 。 6 0 年代 末 , 这一 矿区 每吨 矿石 可 平均 炼出 1 3 克 黄金 , 而 现在 只能 提炼出 4 克至 5 克 。 经过 1 0 年 研究 , 南非 英美 公司 决定 斥 巨资 对 较 年轻 的 1 号 矿井 实施 掘 深 计划 , 其 目标 是 将 该矿 寿命 延长 至 2 0 2 6 年 ; 每吨 矿石 获取 黄金 量 将 翻番 为 1 0 . 1 克 ; 据此 可 从 该矿 中多采 黄金 4 7 5 吨 , 纯收入 为 1 0 亿美元 。 当 升降 罐笼 风驰电掣 般下 冲约 5 分钟 后 , 我们 已 抵距 地面 2 4 6 1 . 8 米 以下 的 第八十 一号 巷道 。 “ 这一 金矿 掘 深 工程 运用 了 一系列 速度 更 快 、 成本 更 低 和 更为 安全 的 先进 技术 。 ” 1 号 矿井 经理 奥斯博恩 先生 在 一台 4 5 0 吨重 的 垂直 钻孔机 旁 介绍 说 : “ 这台 装有 钨 碳 合金 和 工业用 钻石 钻头 的 机器 可 打 穿 最 坚硬 的 岩层 , 其 掘进 平面 面积 直径 可 达 7 米 , 这 也 是 创纪录 的 。 ” 然而 , 这种 钻机 下 钻 之前 , 必须 由 矿工 首先 在 矿井 最深处 岩层 表面 为 钻头 打出 一条 钻道 。 为了 观看 这一 工作 过程 , 我们 在 第八十三 号 巷道 登入 一个 圆桶 形 垂直 升降 罐 。 在 这个 直径 不足 两米 的 罐内 , 共 挤立 着 1 0 余人 。 随着 升降 罐 又 一阵风 驰般 下 冲 , 一种 震耳 的 轰鸣声 愈来愈 强烈 , 地下 喷出 的 水流 变成 滂沱大雨 浇 落下来 , 浑身 即刻 湿透 。 待 升降 罐 停定 后 , 强忍 着 令人 心惊 的 噪音 探 出头 来 向下 望去 , 眼前 竟是 一幅 如此 惊心动魄 的 场面 : 2 5 名 身穿 黄色 雨衣 的 黑人 矿工 用 身体 压住 电钻 浑身 颤抖 着 向下 钻去 。 这里 是 地下 3 4 4 7 . 3 米 ! 在 这 1 号 矿井 最深处 , 每班 2 5 名 黑人 矿工 要 在 这 轰鸣 和 喷流 中一干 就是 8 小时 ! 1 0 0 多年 来 , 在 世界 名列前茅 的 南非 黄金 业 的 发展史 上 , 不知 洒下 了 多少 人 的 血 和 汗 … … 从 地下 3 0 0 0 余米 重回 明媚 的 地面 后 , 南非 英美 公司 的 专家 回答 了 记者 的 询问 : “ 在 向 地下 4 0 0 0 米 掘进 中 , 何为 最大 技术 挑战 ? ” 他们 说 , 技术 上 必须 面对 的 最大 隐患 便是 在 地层 压力 不断加强 的 情形 下 随时 可能 出现 的 岩爆 和 地震 事故 。 为此 , 该 公司 的 地质 科学家 首次 在 1 号 矿井 内 使用 了 他们 研制 的 “ 数字式 三维 地震 观测 系统 ” , 这一 系统 在 一个月 内 预报 岩爆 准确率 已达 9 0 % , 在 3 天至 4 天内 的 预报 准确率 约 4 0 % 。 此外 , 特深 矿井 内 的 制冷 技术 也 是 一大 难题 。 在 地下 4 0 0 0 米处 , 矿石 表面 的 温度 可 达 5 5 摄氏度 至 6 0 摄氏度 。 必须 设法 将 地下 回采 工作面 的 温度 降 至 2 7 摄氏度 左右 , 金矿 采掘 工作 才能 得以 进行 。 该矿 正在 运用 以色列 发明 的 一项 “ 脱 盐水 ” 技术 建立 一座 每 小时 生产 7 2 吨 冰浆 的 工厂 。 生产 出 的 冰浆 将 通过 管道 运 至 地下 达到 冷却 效果 。 ( 本报 约翰内斯堡 电 ) __label__C23-Mine 【 日期 】 19960524 【 版号 】 5 【 标题 】 金属 结核 采选 冶 技术 有 突破 【 作者 】 吴兴华 【 正文 】 本报讯 记者 吴兴华 报道 : 由 中国 有色金属 工业 公司 长沙 矿山 研究院 等 科研院所 承担 的 国家 长远 发展 项目 — — — 大洋 多 金属 结核 采矿 、 选冶 课题 研究 , 不久前 通过 国家验收 。 国际 海底 多 金属 结核 资源 储量 丰富 , 是 国际 社会 广泛 关注 的 战略 资源 。 大洋 多 金属 结核 主要 含有 铜 、 钴 、 镍 、 锰 等 多种 金属 。 我国 继 印度 、 俄罗斯 、 法国 、 日本 等 4 国 之后 , 于 1 9 9 1 年 被 联合国 海底 筹委会 批准 为 大洋 开发 先驱 投资者 , 在 太平洋 获有 1 5 万平方公里 的 多 金属 结核 矿区 。 1 9 9 0 年 , 经 国务院 总理 李鹏 批准 , 将 大洋 多 金属 结核 资源 研究 开发 列为 国家 长远 发展 项目 。 长沙 矿山 研究院 在 研究 期间 建成 世界 一流 的 大型 海洋 采矿 试验室 。 研制成功 的 履带 自行 复合式 集矿 模型 机 专家 现场 测试 结果表明 , 集矿率 达 8 5 . 5 % , 达到 国外 9 0 年代 先进 水平 ; 研究 出 清水泵 提升 新 方法 , 解决 了 传统 水力 提升 泵 的 磨损 问题 , 明确 了 深海 采矿 技术 研究 方向 。 专家 们 认为 , 这一 课题 的 研究成果 , 在 深海 采矿 技术 研究 方面 取得 重要 突破 , 填补 了 我国 在 深海 采矿 集矿 、 扬矿 等 多项 技术 领域 的 空白 , 表明 我国 深海 矿产资源 开发技术 已 达到 国际 先进 水平 。 __label__C23-Mine 【 日期 】 19961214 【 版号 】 2 【 标题 】 邹家华 在 全国 矿产资源 委员会 第三次 全会 上 提出 搞好 探矿权 开采权 管理制度 改革 【 作者 】 朱幼棣 【 正文 】 新华社 北京 1 2 月 1 3 日电 ( 记者 朱幼棣 ) 在 今天 召开 的 全国 矿产资源 委员会 第三次 全体会议 上 , 国务院 副 总理 邹家华 提出 , 要 进一步 强化 矿产资源 属于 国家所有 的 法律 观念 , 继续 搞好 矿业 秩序 的 整顿 , 改革 探矿权 、 开采权 管理制度 , 推动 矿业经济 结构调整 和 合理布局 , 搞好 国有 矿山企业 , 促进 矿业 持续 、 快速 、 稳定 发展 。 今天 的 会议 讨论 了 《 矿产资源 勘查 、 开采 管理条例 》 ( 送审稿 ) , 听取 矿产资源 补偿费 的 征收 、 使用 有关 情况 和 国外 矿产资源 风险 勘探 开发 政策 研究 的 汇报 。 邹家华 说 , 确立 国家 对 矿产资源 的 勘查 、 开采 实行 统一 的 区块 登记 管理制度 , 这是 矿产 资源管理 制度 上 的 重大 改革 , 是 适应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要求 的 。 修改 后 的 《 矿产资源 法 》 已经 全国人大常委会 审议 通过 , 需要 制订 配套 的 法规 , 提出 具体 的 操作 实施办法 。 在 制订 矿产资源 勘查 、 开采 管理 配套 法规 时 , 要 充分体现 矿产资源 国家所有 的 原则 , 使 勘查 区块 登记 管理 、 采矿 登记 管理 和 探矿权 、 采矿权 的 有偿 取得 及 依法 转让 , 既 符合 经济 的 发展 规律 , 又 符合 资源 勘查 开发 的 规律 。 修正 的 《 矿产资源 法 》 将 在 1 9 9 7 年 1 月 1 日 正式 实施 , 有关 方面 要 抓紧 修改 , 尽快 出台 实施细则 或 条例 。 邹家华 强调 , 矿产资源 是 经济 发展 的 重要 基础 之一 , 矿产资源 是 不可 再生 的 。 我国 是 一个 发展中国家 , 资源 总量 不少 , 但 人均 资源 相对 短缺 。 资源委 成立 以来 , 在 大家 的 共同努力 下 做 了 不少 工作 , 通过 整顿 使 一些 地方 的 矿业 秩序 有所 好转 。 随着 经济 的 快速 发展 , 我国 资源 耗竭 速度 明显 加快 , 一些 重要 矿产品 的 缺口 将 逐渐 增大 。 在 节约 、 保护 和 开发利用 好 国内 矿产资源 的 同时 , 要 从 战略 的 角度 , 研究 利用 国内 国外 两种 资源 , 有 选择地 在 一些 紧缺 矿种 的 重点项目 上 取得 突破 , 积累 经验 , 逐步 发展 。 全国 资源委 各 成员 单位 的 代表 出席 了 会议 , 并 就 《 矿产资源 勘查 、 开采 管理条例 》 ( 送审稿 ) 、 资源委 明年 的 工作 重点 等 提出 了 积极 的 意见 和 建议 。 __label__C23-Mine 【 日期 】 19960715 【 版号 】 2 【 标题 】 取得 进入 世界市场 的 通行证 — — 江西 铜业 公司 提高质量 纪实 【 作者 】 清楚 / 马黄 【 正文 】 3 年前 其 产品 还是 国内 金属 交易市场 二类 品 的 江西 铜业 公司 贵溪冶炼厂 , 今年 4 月 被 世界 最 权威 的 伦敦 金属 交易所 铜 质量 会 批准 注册 , 成为 国内 第一家 在 伦敦 金属 交易所 注册 成功 的 电铜 产品 , 它 标志 着 中国 电铜 的 质量 经过 几代人 的 努力 已 达到 世界级 水平 。 1 9 9 2 年底 , 在 上海 金属 交易所 “ 贵冶 ” 牌电 铜 被 列入 二类 品 , 单独 销售 , 而且 价格比 一类 品 每吨 低 2 0 0 元至 5 0 0 元 。 一年 数万吨 铜 , 流失 的 效益 不可 想象 。 这个 消息 震惊 了 江西 铜业 公司 , 也 震 呆 了 3 4 0 0 名 贵溪冶炼厂 职工 。 电铜 质量 时好 时差 , 是 “ 贵冶 ” 牌电 铜 的 致命 弱点 。 面对 上海 金属 交易所 这个 市场 的 “ 黄牌警告 ” , 江西 铜业 公司 和 贵溪冶炼厂 的 决策者 明确提出 抓好 “ 两关 ” , 提高质量 : 矿山 把 好 原料 关 , 千方百计 降低 铜精矿 矿 杂质 含量 ; 冶炼厂 把 好 出厂 关 , 不 合格 的 电铜 不 出厂 。 1 9 9 3 年 上半年 , 针对 “ 贵冶 ” 牌电 铜 含 铋 量 高 的 情况 , 江西 铜业 公司 不惜牺牲 局部利益 , 忍痛 将 公司 内部 矿山 高 杂质 铜精矿 以 低价 推向市场 , 同时 对 地方 铜精矿 进行 严格控制 , 虽然 损失 了 上 千万元 , 但 却 确保 了 贵溪冶炼厂 的 入炉 混合 矿 达标 。 每当 经过努力 , 生产 出 一批 优质 电铜时 , 他们 又 挑选出 几块 悬挂 在 电解车间 , 组织 职工 参观 , 让 全体 职工 看到 了 “ 贵冶 ” 牌电 铜 的 希望 。 1 9 9 4 年 4 月 , “ 贵冶 ” 牌电铜 升格 为 一类 品 , 并 成为 国内 质量 最好 的 电铜 , 赢得 了 用户 和 市场 。 “ 贵冶 ” 牌电 铜 在 国内 取得 了 名牌 地位 后 , 下 一步 的 目标 就是 进军 国际 市场 。 创立 于 1 8 8 8 年 的 伦敦 金属 交易所 是 世界 最大 的 有色金属 期货 和 现货交易 市场 。 在 伦敦 金属 交易所 注册 成功 , 就 意味着 取得 了 进入 世界市场 的 通行证 , 即 被 认可 为 国际 名牌产品 。 伦敦 金属 交易所 注册 的 条件 十分 苛刻 , 手续 十分 繁杂 , 如果 注册 一旦 失败 , 该 产品 3 年 之内 不能 再 来 申请 注册 。 注册 一旦 不 成功 , 就 等于 砸 了 自己 的 牌子 。 为 使 注册 的 征途 变得 坦荡 , 1 9 9 4 年初 , 江西 铜业 公司 加大 了 电铜 出口量 , 数千吨 “ 贵冶 ” 牌电铜 远涉重洋 到 韩国 、 日本 、 意大利 、 比利时 、 英国 、 澳大利亚 等国 的 铜 加工厂 。 几个 月 后 , 国外 用户 纷至沓来 的 信息 反映 : “ 贵冶 ” 牌电铜 质量 很 好 , 各项 物理化学 指标 均 达到 高纯 阴极铜 标准 , 用户 十分满意 。 这 无形之中 增强 了 “ 贵冶 ” 牌电铜 申请 注册 的 信心 。 1 9 9 4 年 6 月 3 0 日 , 江西 铜业 公司 经理 何 昌明 签署 委托书 , 正式 委托 代理 申请 “ 贵冶 ” 牌电铜 伦敦 注册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江铜人 汗水 没有 白流 , 经过 3 年 多 的 努力 , 他们 迎来 了 产品质量 的 春天 。 阳春 三月 , “ 贵冶 ” 牌电铜 一次 注册 成功 , 圆 了 中国 铜 工业 赶超 世界 一流 的 梦 。 __label__C23-Mine 【 日期 】 19960810 【 版号 】 5 【 标题 】 善于 “ 滚雪球 ” 的 人 【 作者 】 程曦 【 正文 】 今年 4 月 1 5 日 , 对 欧阳 效芳 来说 又 是 一个 不 寻常 的 日子 : 江西 赣南 南方 有色金属 冶炼厂 的 经营权 即日起 正式 移交 给 他 。 这 是 他 第十次 “ 收购 ” 一家 亏损企业 。 欧阳 效芳 与 共和国 同龄 , 革命 老区 江西 于都县 人 。 因 家里 经济 困难 , 他 很早 辍学 , 外出 帮人 挑 捡 钨砂 , 卖 草药 , 摆地摊 , 挣点 小钱 帮衬 家计 。 1 9 岁 到 钨矿 做工 , 虚心 讨教 , 硬是 学得 一套 开 风钻 、 放炮 、 找矿 、 选矿 的 技术 , 尤其 是 找矿 , 练就 了 一手 “ 绝活 ” 。 1 9 7 8 年 , 改革 的 春风 吹动 了 欧阳 效芳 的 心 。 他 带 着 昔日 一道 捡 钨砂 的 小伙伴 组成 “ 于 都 群联 工程队 ” , 到 了 福建 清流 北坑 钨矿 。 为了 在 北坑 站稳脚跟 , 他 变卖 家当 , 高薪 聘请 技术人员 和 老 矿工 为 群联 工程队 传授 技术 , 使 大多数 队员 掌握 了 爆破 、 风钻 、 选矿 、 电工 等 专业 技术 。 1 9 8 5 年 8 月 , 亏损 1 0 0 多万元 的 北坑 钨矿 发不出 工资 , 眼看 就要 垮 了 , 欧阳 效芳 又 变卖家产 , 投资 承包 了 北坑 钨矿 三 中段 , 提前 二年 半 完成 了 任务 , 救活 了 这个 矿 。 群联 工程队 作风 正 , 守信用 , 效率高 , 价格低 , 找矿 准 , 得到 福建 冶金 系统 领导 的 称赞 。 1 9 9 1 年 , 于 都 葛坳 铅锌矿 因 经营不善 濒临 倒闭 , 县 领导 想到 了 欧阳 效芳 。 面对 家乡父老 的 盛情 邀请 , 欧阳 效芳 义无反顾 , 一头 扎进 矿山 , 更新 设备 , 培训 人员 , 终使 葛坳 矿 扭亏为盈 。 上犹县 焦里 铅锌矿 支撑 不 下去 了 , 赣州 行署 专员 也 叫 欧阳 效芳 “ 想想 办法 ” 。 他 去 接管 经营 后 , 又 救活 了 这家 矿 。 于 都 罐头厂 , 一直 是 让 人 牵肠挂肚 、 为 之 头痛 的 亏损企业 。 县里 为了 盘活 资金 创办 新 企业 , 请 欧阳 效芳 去 租赁 该 企业 资产 , 接收 原有 职工 。 1 9 9 5 年春 , 欧阳 效芳 租赁 成功 后 , 把 它 转为 赣东 冶炼厂 的 一个 车间 , 现在 这里 已 拥有 赣南 最 先进 的 矿产品 检测 设备 和 技术手段 , 可以 分离 、 提炼 , 生产 铅 、 锌 精粉 、 电解 铅 、 电极 铜 和 金 、 银 、 锑 、 铟 等 稀有 贵重 金属 , 年产值 3 0 0 0 多万元 , 工人 月工资 平均 五六百元 。 靠 不断 承包 、 租赁 、 收购 亏损企业 , 欧阳 效芳 创办 起 民营企业 金 达 公司 。 他 先后 从 全国 各地 冶金 行业 高薪 聘请 九位 国内外 有名 的 铜 锌 加工 专家 和 工程 技术人员 , 作为 金 达 公司 的 技术顾问 , 帮助 培训 骨干 , 进行 现场 指导 , 还 选派 数批 骨干 到 有关 厂家 跟班 劳动 , 学习 生产 技术 。 金 达 公司 的 “ 绝活 ” 就 在于 能 使 矿产品 回收率 达到 8 0 % 以上 , 而 收购 前 那些 冶金 企业 的 矿产品 回收率 只有 5 0 — 6 0 % 。 欧阳 效芳 承包 、 租赁 、 收购 那些 亏损企业 后 , 实行 社会福利 养老保险 和 职工 离退休 制度 , 解除 了 职工 的 后顾之忧 ; 干部 、 工人 同工同酬 , 实行 能上能下 的 人事管理 制度 。 无论 国营 、 集体 职工 , 还是 招聘 的 职工 , 都 感到 企业 是 一个 既有 严格 制度 , 又 有 人情 温暖 的 大家庭 , 干 事业 舒心 通气 , 有 奔头 。 1 9 9 3 年 , 欧阳 效芳 纳税 1 0 1 万元 , 在 全省 民营企业 中 排名 第一 , 县委 、 县政府 奖给 他 一辆 小车 , 这 在 全省 是 第一次 ; 1 9 9 4 年 , 欧阳 效芳 纳税 2 0 6 万元 , 在 全省 还是 第一 , 县委 、 县政府 又 奖 他 2 8 万元 ; 1 9 9 5 年 , 欧阳 效芳 纳税 3 2 4 . 5 万元 , 在 全省 仍 是 第一 。 欧阳 效芳 致富 不 忘 社会 , 近些年来 , 他 一共 捐助 社会 公益事业 1 0 0 多万元 。 __label__C23-Mine 【 日期 】 19961115 【 版号 】 5 【 标题 】 银色 的 奇迹 — — 我国 铝 产业 八五 攻关 纪实 ( 八五 攻关 创 辉煌 ( 十 ) ) 【 作者 】 杨健 【 正文 】 ( 本报记者 杨健 ) 采访 工厂 已经 不是 第一次 了 , 但 我 还是 惊诧 于 郑州 轻金属 研究院 氧化铝 中试厂 里 , 那些 复杂 得 让 人 眼花缭乱 的 管道 线路 。 过去 五年 的 “ 八五 ” 科技攻关 中 , 郑州 轻研院 、 沈阳 铝 镁 设计院 、 山西 铝厂 、 中州 铝厂 等 科研单位 , 就是 在 这些 盘根错节 的 管线 上 , 开展 了 一系列 更为 繁琐 复杂 的 研究 工作 , 创下 了 一连串 银色 的 奇迹 。 作为 制备 金属 铝 的 基本 原料 , 氧化铝 是 一种 重要 的 战略 资源 。 在 我国 有色 工业界 , 存在 着 一种 怪现象 : 以 1 9 9 5 年 为例 , 国内 氧化铝 的 生产能力 已达 4 0 0 万吨 , 可 开工率 不到 7 0 % , 约 有 1 5 0 万吨 氧化铝 需从 国外 进口 。 原因 何在 ? 两个 字 : 能耗 。 国外 生产 一吨 氧化铝 的 能耗 只有 3 0 0 万 大卡 左右 , 而 我国 相应 的 指标 则 高达 9 0 0 万 大卡 以上 , 制造 成本 的 差别 形成 了 价格竞争 中 的 巨大 劣势 。 如此 强烈 的 反差 , 根源 何在 ? 还是 两个 字 : 原料 。 国外 氧化铝 生产 的 原料 , 均 采用 三水 硬铝 石 或 一水软 铝石 , 而 我国 的 氧化铝 矿 却 绝大多数 是 加工 条件 苛刻 得 多 的 一水 硬铝 石 , 本来 两者 就 不 在 同 一条 起跑线 上 。 可 这 合理 的 解释 并 不能 使 我们 心安理得 。 国际 市场 氧化铝 的 供给量 每年 只有 几百万吨 , 一旦 中国 的 需求量 增长 , 价格 立刻 翻上 了 天 。 前 两年 国际 市场 氧化铝 价格 从 1 5 0 美元 / 吨 暴涨 至 3 4 0 美元 / 吨 的 往事 , 至今 仍 让 不少 铝 业界 人士 噤若寒蝉 。 更 令人 忧心 的 是 , 一些 外国 厂商 企图 以 成本价 向 中国 市场 倾销 其 氧化铝 产品 , 目的 不言自明 : 先 挤垮 中国 的 氧化铝 产业 , 继而 全面 挤垮 中国 的 铝 产业 。 全面 降低 氧化铝 生产 的 能耗 , 提高 市场 竞争力 , 已经 成为 民族 氧化铝 工业 的 当务之急 。 “ 八五 ” 期间 , 一场 降耗 节能 的 攻坚战 在 郑州 拉开 了 帷幕 。 降低 能耗 , 首先 从 改进 工艺 方法 开始 。 国内 制备 氧化铝 , 大多 采用 “ 纯碱 石灰 溶出 ” 与 “ 渣矿 混合 烧结 ” 相联 的 “ 混联法 ” 。 攻关 人员 独辟蹊径 , 以 “ 拜尔 法 ” 与 “ 烧结 法 ” 相配合 , 发展 出 一套 “ 串联 法 ” 新工艺 。 他们 先 用 石灰 和 苛性钠 将 7 0 % 左右 的 氧化铝 从 铝土矿 中 分离出来 , 然后 将 矿渣 与 生石灰 混合 灼烧 , 回收 其中 的 氧化铝 和 苛性钠 。 由于 大部分 氧化铝 均 已 在 能耗 较 低 的 “ 拜尔 法 ” 部分 溶出 , 耗能 大大 下降 。 可是 从 一水 硬铝 石中 采用 “ 拜尔 法 ” 溶出 氧化铝 , 需要 的 温度 和 碱度 都 很 高 , 管道 的 腐蚀 和 结疤 严重 , 同时 蒸汽 利用率 低 , 造成 了 能量 的 大幅度 损失 。 科研人员 创造性地 采用 了 “ 双流 法 ” 工艺 , 先使 矿浆 和 碱液 分别 在 管道 中 预热 , 然后 引入 反应罐 , 首先 解决 了 管壁 结疤 的 问题 。 接着 , 他们 更换 管材 , 有效 地 抑制 了 管道 的 腐蚀 。 在 反应罐 中 , 他们 采用 分步 蒸发 的 办法 , 让 产生 的 蒸汽 回流 , 预热 前段 的 矿浆 和 碱液 , 大大提高 了 蒸汽 的 利用率 。 经费 的 紧张 逼出 了 这些 “ 读书人 ” 另一方面 的 才能 。 为了 维持 科研 实验 , 他们 扩大 了 中试 基地 的 规模 , 用 新 技术 生产 氧化铝 之 所得 , 给 中试 基地 奠定 了 充实 的 经济基础 , 也 为 他们 建设 另 一个 高水平 中试厂 — — 国家 大型 铝电解 工业 试验 基地 闯出 了 一条 路子 。 1 1 月 1 3 日 , 2 8 0 千安 超大型 铝电解 工业 试验 项目 正式 通过 国家计委 和 有色金属 工业 总公司 组织 的 鉴定 验收 。 宽敞 洁净 的 铝 电解车间 里 , 2 8 0 千安 的 超大 电流 形成 了 一个 极强 的 磁场 。 在 这里 , 所有 的 手表 都 停止 了 走动 , 而 每个 人 的 心 却 因 试验 的 成功 狂 跳 不已 。 超大型 铝 电解槽 技术 是 9 0 年代 初 开发 的 世界 上 最 先进 的 炼铝 技术 , 目前 只有 美 、 法两国 拥有 这一 投资 省 、 容量 大 、 电流效率 极高 的 技术 。 “ 八五 ” 期间 , 郑州 轻研院 联合 贵阳 、 沈阳 两大 铝 镁 设计院 , 邀请 铝 业界 著名 专家 , 展开 了 中国 铝 工业 有史以来 规模 最大 的 国家级 科技攻关 。 几年 来 , 他们 对 电解槽 的 电场 、 热场 、 磁场 、 流速 场作 了 大量 深入细致 的 研究 , 摸清 了 生产 和 工艺 条件 。 把 电流效率 由 原来 的 8 8 % 提高 到 9 3 . 4 % , 电耗 则 由 1 4 4 0 0 度 / 吨 降到 了 1 3 1 2 4 度 / 吨 。 在 外部 供电 条件 大幅度 波动 的 情况 下 , 装置 应变 自如 , 抗干扰能力 良好 。 更 可贵 的 是 , 机械装备 已 基本 实现 了 国产化 。 为 民族 铝 工业 奋斗 了 大半辈子 的 老 专家 们 由衷 赞叹 : 这是 中国 铝冶炼 史上 的 里程碑 ! ( 本 栏目 今天 结束 — — 编者 ) __label__C29-Transport 【 日期 】 19960104 【 版号 】 1 【 标题 】 合巢 芜 高速公路 巢芜 段 竣工 【 作者 】 彭 建中 【 正文 】 安徽 合 ( 肥 ) 巢 ( 湖 ) 芜 ( 湖 ) 高速公路 巢芜 段 日前 竣工 通车 并 投入 营运 。 合巢 芜 高速公路 是 国家 规划 的 京福 综合 运输网 的 重要 干线 路段 , 是 交通部 确定 1 9 9 5 年 建成 的 全国 1 0 条 重点 公路 之一 。 该条 高速公路 正线 长 8 8 公里 。 ( 彭 建中 ) __label__C29-Transport 【 日期 】 19960405 【 版号 】 3 【 标题 】 全国 交警 学 济南 引起 连锁 效应 各 大中城市 交通管理 秩序 出现 明显好转 【 作者 】 李斌 【 正文 】 据 新华社 北京 4 月 3 日电 ( 记者 李斌 ) 留学 美国 学习 服装设计 的 陈小姐 在 结束 探亲 前 , 给 上海市 交警 总队 写 了 一封信 , 表示 看到 上海 交警 的 变化 后 很 感动 , 所以 希望 总队 领导 在 交警 中 介绍 一位 小伙子 保持联系 。 这是 全国 公安机关 学习 济南 交警 活动 开展 半年 多 以来 激起 的 一朵 小 浪花 。 交警 学 济南 , 社会 并肩 行 。 记者 从 今天 在京举行 的 公安部 学习 济南 交警 座谈会 上 了解 到 , 全国 公安机关 学习 济南 交警 活动 开展 半年 多 , 正在 向 纵深 发展 。 同时 , 一个 向 交警 学习 , 支持 交警 工作 , 爱岗敬业 , 共创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的 热潮 在 神州 掀起 。 内蒙古大学 生物系 的 3 0 名 大学生 打出 “ 交警 为民 保平安 , 我 为 交警 值 一班 ” 的 横幅 , 在 主要 路口 义务 值勤 , 协助 交警 维护 交通秩序 。 上海 “ 巴黎 春天 ” 百货公司 外方 总经理 罗杰 伦 不但 要求 公司员工 向 交警 学习 , 还 要求 全体 员工 上班 前先 到 路口 看 交警 工作 5 分钟 , 再 进店 工作 。 辽宁 政协 常委 、 道教协会 会长 率领 道士 前往 鞍山 交警支队 慰问 。 各地 很多 党委 和 政府 还 作出 了 向 交警 学习 的 决定 或者 发出 了 类似 的 倡议 。 深圳市 公交 集团公司 在 全市 公交系统 开展 了 “ 交警 学 济南 , 公交 学 交警 ” 活动 竞赛 , 小汽车 公司 也 向 全市 1 万多名 出租车 司机 发出 学习 深圳 交警 、 立足本职 岗位 、 优质服务 社会 的 倡议 。 在 海口 , 市 中级 人民法院 、 海南 汽车 运输 总公司 、 海南省 武警 总队 、 海南省 工商银行 等 单位 号召 职工 干部 向 海口 交警 学习 。 这些 理解 和 支持 , 使 人们 遵章守纪 的 意识 大大提高 , 各大 、 中 城市 的 交通 执法 环境 和 交通管理 秩序 出现 了 明显好转 , 交通事故 和 违章 事件 下降 , 同时 有力 促进 了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建设 。 __label__C29-Transport 【 日期 】 19960420 【 版号 】 5 【 标题 】 长江 拉响 警报 — — 长江 中下游 航道 采访录 ( 专题报道 ) 【 作者 】 杜若原 【 正文 】 ( 本报记者 杜若原 ) 今年 1 月 8 日 傍晚 6 时 , 江西省 彭泽县 马湖 堤段 突发 特大 崩岸 。 几分钟 内 , 9 6 0 米长 的 长江 大堤 轰然 坍陷 江中 。 令人震惊 的 是 , 崩岸 竟然 向 内 延伸 2 0 0 多米 , 使 数十间 民房 、 造纸厂 码头 趸船 及 卸货 船 顷刻 沉入 江底 , 造成 近 3 0 人 死亡 、 5 人 重伤 。 连同 1 月 3 日 在 下游 紧邻 处 发生 的 长 2 4 0 米 的 崩岸 , 崩坍 长度 共 1 2 0 0 米 。 如此 大 范围 的 严重 坍岸 , 为 建国以来 所 未有 , 在 长江 的 坍岸史 上 也 属 罕见 。 如果 将 时间 上推 一年 , 人们 就会 记起 1 9 9 5 年 2 月 发生 在 湖北省 石首市 境内 的 长江 碾子 湾 阻航 事件 。 碾子 湾 上游 江水 发生 自然 裁弯 , 带来 的 大量 泥沙 在 主航道 由南而北 的 过渡 段 形成 淤积 。 1 9 9 5 年 2 月 1 日 , 一艘 轮船 在 碾子 湾 搁浅 。 此后 的 2 2 天里 , 共有 2 6 5 艘 客轮 、 3 1 1 个 船队 阻航 。 航道 部门 紧急行动 , 调动 大量 疏浚 队伍 和 设施 , 全力以赴 , 才 使 阻 航船 只 缓缓 通过 碾子 湾 … … 这一 事件 经 新闻媒体 的 广泛 报道 , 一时 成为 众人 关注 的 热点 。 长江 究竟 怎么 啦 , 黄金水道 发生 了 什么 变化 ? 一个 不容 回避 的 现实 是 , 长江 用 她 特有 的 方式 , 向 我们 拉响 了 警报 ! 河道 游移 日久成 患 无论 碾子 湾 阻航 , 还是 彭泽 大 崩岸 , 直接 诱因 都 是 河道 的 改变 。 “ 3 0 年 河东 , 4 0 年 河西 ” , 生活 在 荆江 两岸 的 人民 , 以 世世代代 为江 患所累 的 经历 , 这样 概括 河道 的 往复 变化 。 有 资料 显示 , 长江 中下游 在 演变 的 历史 过程 中 , 南北 最大 摆幅 竟达 几公里 甚至 2 0 公里 。 长江 科学院 河道 专家 罗海 超说 , 长江 主流 大 摆动 常 伴生 突发性 的 强烈 崩坍 。 解放前 , 长江 崩岸 极为 普遍 , 导致 良田 大量 坍失 , 居民 家园 被 毁 , 不得不 迁徙流离 。 据传 , 安徽省 宿松县 沿江 一个 村庄 , 某年 大 洪水 时 , 全村 民舍 一夜之间 坍入 江中 , 仅 有 外出 探亲 的 母女俩 幸免于难 。 1 9 4 7 年 , 南京 下关 马路 坍陷 8 8 米 , 死亡 4 0 多人 。 在 专家 眼里 , 长江 是 水 与 沙 的 混合体 。 从 上游 裹挟 而来 的 泥沙 , 到 宜昌 时 达到 每 立方米 水 含沙 1 . 2 公斤 ; 由于 水带 不 动 超量 的 沙 , 江水 往下流 便 沿途 “ 丢 ” 泥沙 , 到 武汉 时 含沙量 为 0 . 6 1 公斤 / 立方米 , 到 下游 的 大通 减 为 0 . 5 3 公斤 / 立方米 。 区间 输沙 的 不 平衡 , 或 抬高 河床 , 形成 浅险 水道 ; 或 聚为 边滩 , 改变 河道 和 航槽 。 长江 航道局 航道 处 李矩海 告诉 记者 , 迄今 , 长江 中下游 共有 浅险 水道 3 4 处 。 其中 , “ 九曲回肠 ” 的 荆江 分布 最 多 , 达 1 5 处 ; 武汉 至 南京 河段 1 3 处 ; 南京 至 吴淞口 亦 有 6 处 。 这些 浅滩 绝大多数 没有 得到 治理 , 成为 航道 通畅 、 开发 长江 的 首要 障碍 。 经费 短缺 , 航道 维护 捉襟见肘 改革开放 以来 , 长江 水运 日趋 兴旺发达 。 长江 航务 管理局 局长 林云卿 告诉 记者 , “ 八五 ” 期间 , 长江 货运量 比 “ 七五 ” 增长 2 3 % ; 长江 干线 港口 货物 吞吐量 、 外贸 吞吐量 分别 增长 1 1 . 6 % 和 1 1 3 . 9 % ; 集装箱 吞吐量 增长 1 7 倍 ; 有近 万艘 次 外轮 进出 长江 。 可是 谁会想到 , 托起 长江 这 幅 繁荣 风景 的 河道 和 航道 职工 , 正 处于 何等 窘困 之中 。 长江 航道局 担负 着 开发 、 建设 、 维护 管理 长江 航道 的 重担 , 管辖 上 起 四川 宜宾 合 江口 、 下 至 江苏 浏河 口 2 6 8 7 公里 的 主航道 , 加上 7 条 支流 航道 、 副 航道 等 , 总 维护 里程 4 1 5 8 公里 , 共有 职工 1 . 2 万人 。 进入 9 0 年代 , 经费 严重 短缺 , 已使 长江 全线 航道 正常 维护 难以为继 。 截至 1 9 9 4 年 , 国家 用于 长江 航道 维护 的 专项 费用 只有 1 . 5 亿元 , 这仅 相当于 2 0 公里 高等级公路 的 投入 。 从 某种 角度看 , 碾子 湾 阻航 正是 航道 基础 建设 落后 的 总 暴露 。 数千公里 的 长江 航道 , 除了 每月 的 正常 维护 外 , 每个 枯水 季节 都 有 大量 的 疏浚 工程 。 为了 保证 航道 畅通 , 处理 突发 灾害 , 航道局 一次次 压缩 支出 。 据悉 , 全局 职工 人均 居住面积 仅 2 . 8 平方米 , 无房户 1 8 0 0 户 。 近年 长江 中下游 血吸虫 疫情 蔓延 , 长年 工作 在 航道 一线 的 职工 感染 严重 , 武汉 、 南京 航道 分局 职工 感染 面 达 5 2 % 。 江水 滔滔 奔流 , 仿佛 在 为 不堪 重荷 的 航道 呼吁 , 也 仿佛 在 向 世人 诉说 航道 工人 的 艰辛 ! 黄金水道 何日 成 通途 长江 中下游 是 我国 重要 的 经济 走廊 , 这里 不仅 工业 重镇 群集 , 还是 粮棉油 鱼 的 生产 基地 。 而 长江 的 运输能力 , 相当于 1 3 条 铁路干线 。 随着 浦东 开发 、 三峡工程 开工 , 长江流域 被 视为 腾飞 的 巨龙 。 如果 一座 大厦 建 在 松软 的 沙土 上 , 后果 可想而知 。 长江 水文 专家 郭一兵 、 邹家 忠 提醒 说 , 受 气候 周期 变化 的 影响 , 长江 又 进入 了 枯水期 , 汉江 已 连续 1 0 年 枯水 。 据悉 , 长江 枯水 周期 曾长 达 2 5 年 ( 1 9 5 5 年 — 1 9 7 9 年 ) , 水量 减少 将 使 长江 航道 面临 更 多 困难 。 因此 , 加快 治理 航道 已 迫在眉睫 。 然而 直到 1 9 9 4 年 , 长江 中下游 河道 整治 才 真正 拉开序幕 。 洪湖 境内 的 界牌 水道 , 1 0 0 年前 还是 单一 河道 , 后来 泥沙 淤起 沙洲 , 1 9 3 1 年 变成 分岔 河道 。 这里 航槽 变化 频繁 , 上 提 下移 的 范围 长 达 1 4 公里 , 几乎 年 年 靠 爆破 、 挖泥 才 勉强 通航 。 1 9 9 4 年秋 , 交通部 、 水利部 批准 界牌 治理 工程 开工 , 包括 1 5 座 丁坝 、 一处 新 淤洲 洲头 守护 工程 等 1 8 个 单位 工程 , 总 投资 8 5 5 0 万元 , 分 四个 枯水期 实施 。 这是 长江 中下游 第一个 大中型 治理 工程 。 一期 枯水 工程 于 1 9 9 5 年 4 月 完成 后 , 经受 了 当年 特大 洪峰 的 考验 , 新 淤洲 洲头 守护 工程 岿然不动 , 为 今后 中下游 整治 的 全面 开展 积累 了 经验 。 正当 记者 采访 之际 , 从 北京 传来 喜讯 : 国家 “ 九五 ” 期间 拟 投资 5 0 亿元 治理 河道 , 其中 很 大部分 将 用于 长江 航道 整治 ; 同时 , 长江水利委员会 根据 国务院 的 要求 , 正在 制订 长江 中下游 干流 河势 控制 规划 , 准备 选择 3 0 个 重点 河段 实施 综合治理 。 据悉 , 有关 部门 已 在 起草 《 航道 法 》 , 航道 管理 将 由 过去 不 被 重视 、 单兵作战 、 零敲碎打 走向 多方 配合 、 系统 作战 。 长江 , 愿 你 早日 变成 通途 ! __label__C29-Transport 【 日期 】 19960509 【 版号 】 1 【 标题 】 李鹏 会见 新 亚欧大陆桥 区域 发展 研讨会 代表 时说 利用 大陆桥 优势 扩大 亚欧 间 合作 【 作者 】 廖先旺 【 正文 】 本报 北京 五月 八日 讯 记者 廖先旺 报道 : 今天下午 , 国务院 总理 李鹏 在 人民大会堂 会见 新 亚欧大陆桥 区域 经济 发展 国际 研讨会 部分 会议 代表 时说 , 中国政府 对 亚欧大陆桥 沿线 区域 的 发展 与 合作 一直 持 积极态度 。 他 欢迎 这次 国际 研讨会 在 北京 召开 , 并祝 会议 取得成功 。 李鹏 说 , 为 建立 新 的 亚欧大陆桥 , 中国 近年来 主要 作 了 三件 事 : 一是 修通 了 从 乌鲁木齐 到 阿拉山口 的 铁路 , 使 横贯 亚欧 两洲 的 综合性 国际 运输 干线 全线贯通 ; 二是 修建 了 兰新铁路 复线 , 大大提高 了 运输能力 ; 三是 利用 这 条 连接 亚欧 的 铁路干线 与 俄罗斯 和 中亚 各国 协调 了 新 的 货运 关系 , 货运量 大大增加 。 实际上 已 形成 了 从 中国 东海岸 到 西欧 鹿特丹 的 陆上 交通 大动脉 , 我们 称之为 新 的 『 丝绸之路 』 。 今年 三月 在 曼谷 召开 的 亚欧会议 是 一次 历史性 的 重要 会议 , 提出 了 建立 亚欧 新型 的 伙伴关系 , 亚洲 需要 欧洲 , 欧洲 也 需要 亚洲 。 『 我 在 这次 会上 曾 谈到 了 建立 亚欧大陆桥 的 问题 , 引起 了 与会 各国 领导人 的 广泛 兴趣 。 他们 也 认为 , 这是 发展 亚欧 新型 伙伴关系 的 具体 体现 , 给 沿线 国家 带来 了 新 的 发展 机遇 。 扩大 亚欧 的 经济 合作 , 首先 要 发展 交通运输 与 通讯 领域 的 合作 , 亚欧大陆桥 横贯 的 区域 辽阔 , 其中 有 发达国家 , 也 有 资源 丰富 、 市场 广阔 的 发展中国家 。 这 条 亚欧 大动脉 的 充分利用 , 有利于 沿线 各国 优势互补 , 扩大 合作 。 』 李鹏 最后 希望 联合国 和 国际金融组织 对 亚欧大陆桥 区域 经济 合作 给予 支持 和 帮助 。 __label__C29-Transport 【 日期 】 19960110 【 版号 】 2 【 标题 】 全国 铁路 营业 里程 突破 6 万公里 吴邦国 致信 全国 铁路 领导 干部 会议 【 作者 】 张福纯 / 严冰 【 正文 】 本报讯 记者 从 今天 召开 的 全国 铁路 领导 干部 会议 了解 到 , “ 八五 ” 期末 全国 铁路 营业 里程 突破 了 6 万公里 。 国务院 副 总理 吴邦国 代表 国务院 向 大会 发来 贺信 。 吴邦国 在 贺信 中说 , “ 八五 ” 以来 , 铁路 部门 抓住机遇 , 加快 发展 , 各 方面 都 取得 了 可喜 的 成绩 , 为 提前 实现 国民 生产总值 翻两番 的 奋斗目标 做出 了 重要 贡献 。 但是 , 必须 看到 , 我国 铁路 从总体上 说 仍然 没有 摆脱 限制型 运输 的 状况 , 发展 任务 十分艰巨 。 党中央 和 国务院 对 交通运输 行业 十分重视 。 希望 铁路 部门 深化改革 , 加快 发展 , 搞好 运输 安全 , 加强 经营 管理 , 再创 铁路 工作 新 成绩 。 “ 八五 ” 期间 是 我国 铁路 建设 投资 最 多 、 建设 规模 最大 、 建设 速度 最快 的 时期 。 特别 是 “ 八五 ” 后 3 年 , 数十万 筑路 大军 紧急 动员 , 集中力量 “ 强攻 京九 、 兰新 , 速战 侯月 、 宝中 , 再取 华东 、 西南 , 配套 完善 大秦 ” , 展开 了 气势恢宏 的 铁路 建设 会战 , 建设 进度 一再 提前 , 控制 投资 成效 明显 , 工程质量 普遍提高 , 告捷 喜报 接连不断 。 ( 张福纯 严冰 ) __label__C29-Transport 【 日期 】 19960605 【 版号 】 2 【 标题 】 简讯 第二届 国际 运输 与 物流 博览会 将 举办 【 作者 】 费伟伟 【 正文 】 本报讯 第二届 中国 国际 运输 与 物流 博览会 将 于 十一月 十八日 至 二十二日 在 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举行 。 博览会 由 中国 交通运输 协会 主办 , 设 铁道 交通 、 邮电 、 民航 、 船舶 、 航空 、 管道 、 机械 及 集装箱 等馆 。 ( 费伟伟 ) __label__C29-Transport 【 日期 】 19960612 【 版号 】 9 【 标题 】 认真 实施 分 道 航行 规则 确保 长江 航道 畅通无阻 【 作者 】 桂慧樵 【 正文 】 《 长江下游 分 道 航行 规则 》 自 去年 1 0 月 颁布实施 以来 , 长江 航运 的 混乱 局面 曾一度 得到 控制 , 事故 明显 减少 。 但 由于 对 规则 的 宣传 实施 力度 不够 , 目前 航运 状况 仍 不容乐观 。 尤其 是 安徽 以下 江段 , 不仅 各类 大小 船舶 数量 多 , 而且 相互 抢航 现象 严重 , 再 加上 江阔 流急 , 致使 船舶 相撞 事故 时有发生 。 据 交通部 张家港 长江 港航 监督局 监督科 有关 同志 介绍 , 在 长江 从事 水上 运输 的 船舶 , 江苏省 达 1 0 余万 艘 。 目前 , 仍 有 相当 一部分 船舶 未 进行 过分 道 航行 的 培训 , 也 未 领取 《 长江下游 分 道 航行图 》 。 武汉 长江 轮船 公司 李相荣 船长 告诉 笔者 : 在 马鞍山 港区 , 按分 道 航行 规定 轮船 应沿 南岸 上行 , 但 由于 该 航道 被 锚地 占用 了 2 / 3 , 导致 上下水 船 至今 不能 按分 道 航行 的 规定 实施 。 《 长江下游 分 道 航行 规则 》 作为 一项 法规 , 应该 不折不扣 地 加以 实施 。 呼吁 有关 方面 加大 管理 力度 , 确保 长江 航道 的 畅通 。 中国 水运 报 桂慧樵 __label__C29-Transport 【 日期 】 19960628 【 版号 】 7 【 标题 】 新加坡 启用 最新 空中 导航系统 【 正文 】 本报讯 新加坡 航空 控制中心 的 第二代 长程 雷达 扫描 系统 已 于 6 月 2 7 日 在 新加坡 正式 启用 。 这套 系统 的 应用 将 使 新加坡 民航局 航空 管理部 更能 配合 亚太地区 空中交通 的 急速 发展 。 近年来 , 新加坡 航空 控制中心 每年 处理 多达 2 0 万 架飞机 的 起降 , 预计 到 2 0 0 0 年 , 当地 的 空中交通 运输量 将 超过 每年 3 0 万架次 。 第二代 长程 雷达 扫描 系统 是 世界 上 最 先进 的 自动 雷达 扫描 系统 之一 。 该 系统 的 应用 增强 了 航空 控制 员 与 机师 的 双向 联系 。 依靠 这一 先进 系统 , 两者 可 利用 更为 有效 和 可靠 的 卫星 或 超高频 通讯 。 __label__C29-Transport 【 日期 】 19960710 【 版号 】 7 【 标题 】 民航 班机 失事 之谜 ( 《 科技 新 时代 》 供 本报 专稿 ) 【 正文 】 1 9 9 6 年 2 月 6 日 , 一架 民航 飞机 刚刚 离开 多米尼加 , 就 坠入 离 海岸 大约 2 1 公里 的 大西洋 波涛 中 , 1 8 9 名 乘客 和 机组人员 全部 丧生 。 这些年来 , 尽管 发生 了 一些 空难 , 但 从总体上 来说 乘坐 飞机 还是 变得 更 安全 了 。 美国 国家 运输 安全局 的 统计 表明 , 在 1 9 8 2 年 , 3 0 座位 以上 的 民航 班机 每 1 0 万次 出航 才 会 出现 0 . 0 5 8 次 事故 , 到 1 9 9 3 年 又 下降 到 0 . 0 1 3 。 专家 们 认为 , 如果 我们 要 达到 “ 零 事故 ” 的 理想 目标 , 只有 真正 找到 飞机 失事 原因 。 要 查明 坠机 事件 原因 , 最 可靠 的 证据 就是 黑匣子 。 黑匣子 实际上 是 一个 数据 记录器 。 但 旧式 的 黑匣子 只能 记录 6 — 7 个 飞行 参数 , 对于 事故 原因 的 调查 远远不够 。 现在 , 一种 新式 的 黑匣子 能够 为 查找 飞机 失事 原因 提供 更 多 的 帮助 。 新式 的 黑匣子 实际 是 由 三个 部分 组成 : 位于 机头 的 驾驶舱 录音器 、 飞行数据 获取 器 和 位于 机尾 的 数字 飞行数据 记录器 。 其中 最 重要 的 是 数据 记录器 , 它 可以 记录 1 0 0 多个 参数 , 记录时间 可长 达 2 5 个 小时 。 它 还 装备 有钢 外壳 、 防 撞击 隔离 和 保护装置 以及 高温 隔离 块 等 , 以免 破碎 、 着火 或 渗入 海水 。 另外 , 它 还 装有 水下 定位 信标 , 以便 搜索 人员 很快 找到 它 。 有 了 黑匣子 记录 的 1 0 0 多个 参数 , 调查 人员 就 能 迅速 弄清 事故 的 基本 原因 , 从而 防止 重蹈覆辙 。 据统计 , 从 1 9 5 9 年 至 1 9 9 4 年 , 共有 5 3 6 次 民航 飞机 坠机 事件 , 查明 原因 的 有 4 4 6 次 。 事故 的 主要 原因 是 机组人员 的 错误 、 飞机故障 、 维修 不善 、 天气 恶劣 、 机场 和 空中 管制 不良 及其 他 原因 。 近 1 0 年 来 , 由于 交通管制 故障 和 失误 而 导致 的 灾难性 事故 只有 6 起 。 但 1 9 9 5 年 由于 设备 老化 造成 至少 2 1 次 设备 重大 失效 , 使 航班 延误 造成 损失 达 3 0 亿美元 。 还有 最近 各 航空 管制中心 1 0 次 断电 事故 中 , 7 次 是 操作 不当 造成 的 。 美国 国家 运输 安全 委员会 1 9 9 5 年 专题 调查 指明 , 空中 管制系统 效率 低下 , 设备陈旧 。 飞机故障 是 造成 坠机 事故 的 另 一 重大 原因 。 1 9 5 9 年 至 1 9 9 4 年 共 发生 4 9 起 , 占 坠机 事故 的 1 1 . 4 % 。 而 伪劣 零件 又 是 造成 飞机故障 的 主要 原因 。 生产 飞机 零件 有 极 高 的 利润 , 某些 唯利是图 的 零件 商 往往 以假乱真 , 欺诈 民航 公司 。 1 9 8 9 年 挪威 航空公司 的 一架 飞机 坠入 大海 , 造成 5 2 人 死亡 , 就是 因为 一个 劣质 零件 而 造成 尾翼 在 飞行 中 脱落 。 今天 民航 飞机 上 基本上 都 装备 有 水平 自动 驾驶仪 , 它 能 帮助 驾驶员 在 水平 面上 选择 最佳 的 驾驶 方案 。 这种 显示 能 帮助 驾驶员 操纵 飞机 绕过 雷雨 区 或 筹划 两地 间 的 最近 航程 。 可是 , 正如 麻省理工学院 航空 实验室 主任 汉斯 曼说 的 , “ 自动化 变得 越 先进 , 它 就 越 复杂 ” 。 1 9 9 2 年 , 印度航空公司 的 一架 A - 3 2 0 空中客车 在 着陆时 坠毁 , 调查报告 的 结论 是 : 高技术 的 自动 驾驶仪 的 工作 模式 产生 了 混乱 。 因此 , 有时候 通过 人工 来 控制 动力 是 适当 的 。 但是 大多数 民航 飞机 失事 的 根本原因 是 驾驶人员 的 错误 造成 的 。 从 1 9 5 9 年 到 1 9 9 4 年 , 全球 民航 飞机 失事 中 , 有 7 3 . 3 % 是 由 机组人员 的 错误 所致 。 1 9 9 4 年 美国 民航 一架 飞机 坠毁 , 就是 由于 机组人员 决定 飞入 对流层 , 从而 造成 微 撕裂 。 同年 美国 另 一架 飞机 坠毁 的 原因 是 使用 了 一名 技术 不佳 的 曾 被 辞退 过 的 机长 。 虽然 先进 的 飞机 模拟 台 训练 , 使近 1 0 年 中 由于 机组人员 错误 造成 事故 的 百分比 有所 下降 , 但 在 多数 飞机 事故 中 , 仍能 找到 人 的 因素 。 说到底 , 人 对 自己 设计 的 复杂 机器 的 掌握 和 运用 决定 着 民航 飞行 的 安全 。 __label__C29-Transport 【 日期 】 19960730 【 版号 】 3 【 标题 】 北京 进一步 整顿 交通秩序 【 作者 】 苏宁 【 正文 】 本报讯 记者 苏宁 报道 : 为 进一步 整顿 首都 交通秩序 , 改善 交通 拥挤 堵塞 状况 , 北京市政府 决定 8 、 9 两月 在 全市 范围 内 开展 一次 广泛 深入 的 遵守 交通法规 、 维护 交通秩序 宣传教育 活动 。 据 了解 , 北京 近年来 车辆 持续 高速 增长 , 目前 总数 已达 1 0 5 万辆 。 由于 旅游 活动 和 夜生活 的 活动 范围 越来越 大 , 人们 出行 率 日益 增加 , 出行 时间 拉长 。 同时 物流 继续 增大 , 生产 、 生活 运输 繁忙 , 货运 交通 更加 紧张 。 由于 这些 因素 , 造成 市区 一些 路口 、 路段 交通拥堵 日益突出 , 一些 地区 交通秩序 混乱 , 不仅 影响 了 首都 城市 功能 的 发挥 , 而且 给 群众 出行 带来 不便 。 北京市 这次 整顿 的 重点 范围 是 : 市区 1 2 0 个 重点 路口 、 2 5 5 条 重点 大街 , 远郊 城镇 的 主要 街道 。 整顿 的 重点 是 : 非机动车 路口 闯灯 越线 、 骑车 带人 、 无证 驾驶 残疾人 专用车 ; 机动车 乱 鸣笛 、 乱 停车 、 非法 安装 警灯 、 警报器 ; 行人 跨越 交通 隔离 设施 等 1 6 种 重点 违章行为 。 __label__C3-Art 【 文献号 】 1 - 2340 【 原文 出处 】 中国 图书 评论 【 原刊 地名 】 沈阳 【 原刊 期号 】 199510 【 原刊 页 号 】 61 - 62 【 分类号 】 Z1 【 分类 名 】 出版 工作 、 图书 评介 【 作者 】 杨 小民 【 复印 期号 】 199602 【 标题 】 图书 评论 应当 重视 对 书籍装帧 艺术 的 评价 【 正文 】 图书 评论 是 近代 报刊 业 兴起 后 , 在 世界 各国 得到 长足发展 的 一种 新型 评论 体裁 。 而 不论是 书评 理论 还是 书评 实践 都 有 一个 不小 的 疏漏 , 即 忽视 了 图书 的 形式 因素 。 因为 图书 是 内容 与 形式 的 综合体 , 忽视 了 “ 图书 形式 ” 这一 重要 方面 , 会 导致 在 图书 评论 活动 中 忽视 对 图书 的 出版 形式 这一 重要 方面 的 品评 论述 , 而 这 对于 出版物 的 达到 基本 要求 : “ 形神 俱佳 ” ( “ 形 ” 指书装 艺术 , “ 神 ” 指 内容 叙述 ) 或 最高 要求 “ 尽善尽美 ” ( “ 尽善 ” 指 内容 而言 , “ 尽美 ” 指 形式 而言 ) 无疑 是 有 缺憾 的 。 图书 的 形式 因素 即 为 书籍 的 装帧 设计 艺术 ( 以下 简称 “ 书装 艺术 ” ) 。 它 的 内容 应当 包括 : 封面 、 封底 、 书脊 、 环衬 、 扉页 、 字体 、 字号 、 插图 、 版式 、 护封 等 。 装帧 设计 应是 图书 中 的 重要 内容 , 顺理成章 地应 成为 书评 文章 中 不可或缺 的 评论 对象 。 然而 , 在 当前 报刊 上 大量 刊登 的 书评 文章 中 谈及 这 一方面 的 极为 少见 。 这一 偏颇 势必会 对 中国 出版物 综合 水平 的 提高 产生 不良 的 影响 。 图书 出版事业 是 人类 的 思维 活动 和 精神 成果 与 科学 技术相结合 的 一项 系统工程 。 而书装 艺术 则 渗透 着 “ 出版 人 ” 的 思维 活动 和 印刷 科技 的 水平 两个 因素 。 设计者 的 艺术 构思 , 通过 印刷 工艺 的 精心制作 , 与 图书 的 内容 达到 协调一致 , 才 形成 一本 精美 的 形神 俱佳 的 图书 。 如今 , 我国 的 一些 出版社 , 对 图书 的 装帧 设计 重视 不够 , 这 既 成为 书评 作者 忽视 书装 艺术 的 评论 的 一个 潜因 , 他们 认为 许多 图书 的 书装 艺术 不值一提 或 难以 一说 ; 同时 , 也 人为 地 造成 了 对 书装 艺术 粗糙 现象 的 不合理 宽容 。 究其原因 , 出版社 不愿 投入 应有 的 资金 和 人力 是 主要 问题 。 书装 艺术 本身 也 是 体现 出版物 品位 高低 的 一项 重要 因素 。 在 现代 图书 出版 印刷 中 , 应 投入 必要 的 资金 , 以 避免 参加 国际 图书 博览会 的 中国 图书 再 被 人们 讥笑 为 “ 展翅高飞 ” 、 “ 鞠躬尽瘁 ” 了 。 ( 由于 纸质 差 , 装订 落后 , 我国 图书 陈列 于 国际 展台 时 , 暖气 会 使 书册 张开 弯曲 , 这 叫 “ 展翅高飞 ” ; 还有 则 为 书脊 软塌 , 不能 直立 , 弯腰驼背 , 则 称 “ 鞠躬尽瘁 ” 。 ) 编辑 素养 的 欠缺 , 也 直接 影响 到 书装 艺术 的 优劣 。 在 我国 的 出版业 中 , 编辑 通常 是 提供 书装 要求 , 并 参与 设计方案 的 。 参与 的 前提 , 应该 是 要 具备 一定 的 艺术 素质 和 审美眼光 , 但 如今 有 相当 一部分 编辑 缺乏 这 一点 。 他们 对 艺术 规律 , 对 美术 设计者 从事 的 工作 特性 知之甚少 , 他们 的 参与 从 某种意义 上 来说 甚至 成为 一种 盲目 的 干涉 : “ 外行 ” 指挥 “ 内行 ” 。 大至 约束 个 框子 , 小至 书名 作者 的 位置 安放 和 颜色 的 指派 。 不难设想 , 在 这种 缺乏 平等 探讨 的 格局 下 , 要求 所 设计 出来 的 封扉 等 的 艺术 效果 将 是 什么 样子 。 当然 , 提出 这些 问题 , 并 不是 反对 文字编辑 对 美编 工作 的 参与 , 而是 希望 各个 出版社 应 在 平时 增加 对书装 艺术 的 知识 的 介绍 和 培训 , 以 指导 编辑 们 以 科学 艺术 的 眼光 来 参与 并 审定 书装 设计方案 , 使 我们 的 出版物 真正 成为 内容 与 形式美 和谐 统一 的 精神 产品 。 书评 工作者 本身 的 观念 的 局限 是 导致 书评 活动 中 忽视 对书装 艺术 作出评价 的 一个 重要性 因素 。 书评 不同于 文艺 评论 。 文艺 评论 是 对 文艺作品 进行 的 学术界 定 。 当前 , 书评 文章 中 有种 不良倾向 — — 书评 朝 文艺 评论 方向 发展 。 这 就 违背 了 书评 的 宗旨 , 降低 了 书评 本身 的 价值 。 仅仅 注意 抓 框架结构 , 评 内容 主题 , 而 忽略 了 外 在 形式 因素 。 这种 评论 方式 是 不 完整 的 , 也 是 不 科学 的 。 所以 , 书评 人员 应 调整 自己 的 书评 观念 , 把 书 的 内容 与 形式 因素 放到 同等 重要 的 地位 ( 不 否认 因文 而 有 主次 之分 ) , 进行 综合 评论 。 唯其如此 , 一篇 完整 而 优秀 的 书评 , 才能 使 出版者 、 著作者 、 编辑者 和 读者 多方面 的 获益 。 书装 艺术 既然 是 构成 图书 的 有机 组成部分 , 那么 , 缺少 对书装 艺术 的 评价 就 意味着 书评 工作 的 不 完整 。 图书 是 精神 和 物质 、 内容 和 形式 的 综合体 , 是 人类 社会 的 精神 产品 。 书装 艺术 是 构成 图书 的 重要 组成部分 , 正如 高斯 先生 在 《 出版 审美 论 》 ( 1994 年版 ) 中所言 : “ 图书 的 装帧 设计 , 不仅 为 图书 穿 上 一套 美观 的 外衣 , 而且 应该 使 图书 的 形式 通过 艺术 构思 、 艺术 手法 而 和 内容 统一 起来 , 反映 出 图书 内容 的 美 , 反映 出 图书 所 蕴含 的 生命力 的 美 。 ” “ … … 一部 图书 的 装帧 设计 , 其 审美 价值 虽然 只 属于 个体 , 但 个体 的 积累 , 却 可以 造成 一个 历史 时期 的 出版事业 的 审美 价值 。 ” 这些 论述 足以 说明 , 装帧 设计 对于 图书 , 除了 形式美 方面 有 其 重要 意义 和 作用 外 , 更 有 在 提高 图书 整体 质量 上 的 重要 意义 和 重要 作用 。 装帧 设计 本身 , 具有 独特 的 艺术 价值 。 同时 , 书装 艺术 也 起 着 一种 以 艺术 形式 宣示 图书 内容 的 直观 作用 。 图书 进入 流通领域 , 这种 宣示 既 发挥 了 一种 无可替代 的 引导 读者 的 作用 , 既 给 读者 以 美的 鉴赏 和 启发 , 又 引发 了 读者 阅读 的 兴趣 和 购买 的 动机 。 这种 社会 价值 超出 了 装帧 设计 艺术 价值 本身 的 范围 , 而 对 整个 图书市场 起着 不可 忽视 的 调摄 作用 。 当今世界 , 在 图书 出版 领域 , 已 形成 三种 以书装 艺术风格 来 促销 的 流派 : 英国 以 庄重 、 豪华 、 大方 为 特征 ; 日本 为首 的 东方文化 风格 , 以 和谐 、 含蕴 、 抒情 见长 ; 美国 的 现代派 风格 , 以 感官 刺激 为 特征 。 这 三者 在 图书 营销 上 各有 成效 , 在 读者 圈内 有着 广泛 而 深远 的 影响 。 哪 一类 图书 应该 采取 何种 风格 , 所谓 “ 量体裁衣 ” , 因书 制宜 , 是 编辑 工作者 所 应 考虑 的 , 也 是 书评 工作者 进行 评论 的 依据 。 ( 本文 责任编辑 韩 忠良 ) * __label__C3-Art 【 文献号 】 1 - 2681 【 原文 出处 】 武汉大学 学报 : 哲社版 【 原刊 期号 】 199605 【 原刊 页 号 】 136 - 137 【 分类号 】 Z1 【 分类 名 】 出版 工作 、 图书 评介 【 作者 】 陈琦 【 复印 期号 】 199611 【 标题 】 诗体 的 演变 与 新 诗体 的 出路 — — 读 《 新 诗体 艺术论 》 【 正文 】 无可讳言 , 诗歌 的 生命 历程 , 已 步入 她 有史以来 的 最低谷 , 人们 对 诗歌 的 态度 , 冷漠 得 令人 心颤 。 究其原因 , 自然 可以 列出 种种 , 但 诗歌 要 想 再度 复兴 , 则 还 在 “ 自己 救 自己 ” 。 然而 如何 “ 自救 ” ? 或者说 新诗 努力 的 方向 何在 ? 有 了 於 可训 先生 的 《 新 诗体 艺术论 》 , 似乎 可以 窥见 诗歌 前途 的 一缕 曙光 。 作为 国内 第一部 论述 新诗 文体 艺术 的 专著 , 其 开创性 的 价值 已 无庸 多 说 , 更 重要 的 乃 在于 它 探索 出 了 一条 诗歌 发展 变化 的 定律 。 这部 专著 的 理论 构架 可说是 以 胡适 的 “ 诗体 解放 论 ” 为 基础 。 胡适 归纳 了 中国 诗歌 从 诗经 到 辞赋 、 到 五 七言 古诗 、 到 词曲 再 到 自由 的 白话诗 的 四次 大 变化 , 然后 总结 出 一条 定律 : “ 我们 若用 历史 进化 的 眼光 来看 中国 诗 的 变迁 , 方可 看 出自 《 三百 篇 》 到 现在 , 诗 的 进化 没有 一回 不是 跟着 诗体 的 进化 而来 的 。 ” 他 的 理论 , 曾 被 当作 “ 形式 决定论 ” 而 屡遭 批判 , 因而 连同 其 合理 内核 也 被 人们 抛弃 。 其实 , 作为 一种 外部 规律 , 文学 的 发展 由 生活 决定 , 而 要 考察 文学 自身 的 发展 , 则 必须 以新 文体 的 出现 与 成熟 ( 定型 ) 为 标志 。 从 这个 意义 上 说 , 胡适 所 归结 的 诗体 演变 规律 , 确乎 是 不可 移易 的 。 但 又 绝不能 说 胡适 的 理论 是 完美无缺 的 , 他 虽然 看出 了 “ 诗体 的 进化 ” 规律 , 却 未能 看出 更 显性 的 诗体 演化 模式 , 这 无疑 又 限制 了 他 的 理论 的 实际 指导意义 。 其实 , 要 真正 追索 诗体 的 演变 流程 , 就 不能不 以 《 诗经 》 为 起点 , 那些 原始 歌谣 是 不能不 纳入 考察 范畴 的 。 那么 , 相对 于 原始 歌谣 , 《 诗经 》 才 是 第一次 诗体 解放 。 增加 了 这 一次 , 诗体 演化 的 模式 就 显得 更 清晰 : 由 原始 歌谣 的 自由化 到 诗经 的 初级 格律 化 、 到 骚赋 的 自由化 、 到 五 七言诗 的 高度 格律 化再 到 白话诗 的 自由化 。 即 诗体 不管 是 如何 地 变化无常 , 均 不脱 “ 自由 — — 格律 ” 的 模式 。 新 诗体 在 自由化 发展 方面 已 走过 了 近 百年 的 历程 , 现在 是否 该 向 格律 方向 发展 呢 ? 不妨 先 看看 於 可训 先生 对 “ 自由体 十家 ” 的 分析 , 然后 再 下结论 。 於 先生 所 分析 的 第一家 自然 是 文白 夹杂 的 “ 胡适 体 ” , 它 对 旧 诗体 的 冲击 是 功不可没 的 , 但 成效 却 远 不及 后来居上 的 “ 沫 若体 ” 。 “ 沫 若体 ” 摆脱 了 一切 旧 形式 的 束缚 , 仅以 “ 内在 的 韵律 ” 构篇 , 任由 情感 的 起伏 成句 。 新诗 到 了 郭沫若 手中 , 才 算 成为 真正 的 自由体 。 “ 沫 若体 ” 之后 , 新 诗体 便 朝着 更 自由 的 方向 , 分成 不同 的 支流 , 呈 放射性 地 发展 。 于是 , 接下来 的 三家 , 便 有 了 不同 的 探索 不同 的 流程 : 受 泰戈尔 影响 的 “ 冰心 体 ” , 自由 地 运用 着 “ 语录 式 ” 语言 , 抒写 着 散文化 小说 ; 受 象征主义 影响 的 “ 金发 体 ” , 则 又 将 “ 欧化 ” 与 “ 拟古 ” 并用 , 而且 任意 地 省略 和 跳跃 , 使 其 作品 自由 得 如 “ 一盘散沙 ” ; 受 现代主义 影响 的 “ 望 舒体 ” , 不仅 要 摈除 一切 格律 的 束缚 , 还要 抛弃 一切 “ 华丽 、 精致 、 娇美 ” 等 诗化 语言 而 力求 “ 口语化 ” , 这 便 使 新 诗体 不仅 在 体式 上 而且 在 言词 上 也 更 自由化 了 。 如果说 前 五家 的 全部 努力 均 是 极力 要 把 新 诗体 推向 自由化 、 散文化 , 那么 到 了 “ 克家体 ” 则 有 一个 停顿 , 臧克家 将 自由 与 严谨 统一 起来 , 对 前期 的 自由 放射 之势 有 了 点 收束 的 意味 。 自由体 的 典型 代表 是 “ 艾青 体 ” , 它 是 新 诗体 的 第一 高峰 。 而 艾青 的 成功 , 又 恰 在于 他 的 善于 “ 融合 ” , 而 这种 融合 又 恰好 是 新诗 演变 的 转折 。 尔后 , 自由 放射 之势 便 基本 结束 , 而 转向 了 以 学习 民歌 为主 潮 并 慢慢 趋向 整齐 — — 或曰 格律 化 的 回归 。 “ 艾青 体 ” 之后 的 “ 田间 体 ” , 学习 民歌 而 以 “ 鼓点 式 ” 的 节奏 著称 , 这 至少 在 语言 上 已 不是 散文化 而是 诗化 了 ; 其后 的 “ 敬之体 ” , “ 梯形 其 外 , 排偶 其中 ” , 已能 明显 见 出 格律 化 的 趋势 ; 到 了 以 “ 新 辞赋 格 ” 著称 的 “ 小川 体 ” , 明确 地 提出 诗要 重 “ 韵律 ” 、 “ 四化 ” ( 即 “ 革命化 、 典型化 、 群众 化 、 格律 化 ” ) , 则 无论是 从 理论 上 或 创作 上均 自觉 地 趋向 了 格律 化 。 自由体 发展 到 后来 之所以 转向 民歌 , 这 除了 大众化 的 政治 要求 外 , 更 主要 的 还是 诗体 发展 的 自身 规律 所致 。 因为 民歌 的 形式 其实 是 格律 化 的 , 即使 是 “ 信天游 ” , 不管 其 内容 的 转换 是 如何 地 自由 随便 , 但 两句 一节 的 基本 格式 却是 不可 变更 的 。 这种 于 自由 中隐 格律 的 形式 , 恰好 适应 了 自由诗 趋向 格律 化时 的 特殊 需要 。 而且 , 即使 是 文人 创造 出新 的 格律诗 , 也 难 很快 得到 社会 的 普遍 认同 , 因而 中国 文学史 上 各种 文体 的 演变 , 几乎 无一例外 地均 是 首先 来自 民间 , 然后 再 经文 人 的 加工 改造 成为 定体 , 这 也 可说是 一种 不可 移易 的 定律 。 也许 正是 这一 定律 的 作用 , 使得 徐志摩 、 闻一多 他们 在 2 0 年代 所 倡导 的 “ 新 格律 体 ” 归于 失败 。 由 是 观 之 , 中国 新 诗体 的 发展 , 若能步 着 贺敬之 、 郭小川 的 路子走 下去 , 新 格律诗 或 可 早日 定型 , 中国 的 诗歌 或许 又 可 复兴 起来 。 可惜 的 是 , 这 条 正确 的 探索 之 路 中断 了 。 到 了 8 0 年代 , 又 有 一大批 青年 诗人 试图 找到 新诗 的 出路 , 但 他们 尽管 做出 了 极大 的 努力 , 而 最后 仍 不免 归于 失败 , 其 原因 乃 在于 他们 的 方向性 失误 。 他们 以为 , 只是 “ 文革 ” 的 标语 口号式 内容 将 诗歌 引向 了 衰落 , 于是 便 一反 直露 而 一味 地 朦胧 起来 。 而 其实 , 直露 与 朦胧 作为 内容 表达 的 两个 极端 , 貌似 “ 殊途 ” 而 其 作用 却是 “ 同归 ” 的 。 其后 的 “ 新生代 ” , 发起 对 朦胧诗 的 挑战 , 说 要 进行 “ 创造 还原 ” , 回归 到 “ 前 文化 ” , 这 同样 只是 内容 的 更换 , 与 诗体 本身 无涉 , 此种 探索 要 想 成功 亦 不 可能 。 鲁迅 先生 曾 说 : “ 革命 之所以 于 口号 , 标语 , 布告 , 电报 , 教科书 … … 以外 , 要 有 文艺 者 , 就 因为 它 是 文艺 。 ” 同样 道理 , 文学 之所以 于 小说 、 散文 之外 还要 诗歌 者 , 就 因为 它 是 诗歌 。 诗歌 如果 要 “ 散文化 ” , 要 把 自己 消溶 在 散文 之中 或 成为 散文 的 附庸 , 也 就 失去 了 独立 存在 的 价值 。 而 诗歌 要 想 占据 自己 的 位置 , 就 必须 使 自己 成其为 诗歌 , 就 必须 有 自己 确定 的 形貌 和 体式 , 那么 , 作为 诗歌 最 突出 特征 的 格律 化 , 就是 不可或缺 的 。 通常 的 观点 认为 , 格律诗 束缚 思想 , 不利于 情感 的 表达 , 这 其实 是 一种 误解 。 唐诗 格律 的 谨严 在 中国 诗歌史 上 空前绝后 , 但 唐诗 在 思想感情 的 表现 上 所 达到 的 成就 同样 空前绝后 ; 就 个人 创作 而言 , 杜甫 的 诗作 同样 如此 。 那么 , 导致 格律诗 解体 的 根本原因 是 什么 呢 ? 这 其实 是 因于 喜新厌旧 的 审美 心理 , 人们 并 不是 一般 地 厌恶 格律诗 , 而是 厌恶 旧 格律诗 ; 而且 , 只要 是 “ 旧 ” 的 , 则 无论 格律诗 、 自由诗 均 厌恶 。 而今 , 旧体 格律诗 早已 过时 , 新 体 自由诗 也 已 不 新 , 那么 , 人们 对 诗歌 的 冷漠 便 在所难免 。 因此 , 就 “ 新 诗体 ” 当前 所 面临 的 命运 看 , 只有 当新 格律诗 炼成 之 时 , 才 有 诗歌 的 复兴 之望 。 然则 新 格律诗 当 定型 于 何种 体貌 ? 至今 却 又 难 有 定评 , 若 结合 贺敬之 、 郭小川 与 徐志摩 、 闻一多 他们 的 路子走 下去 , 或许 可望 早臻 成功 , 这 恐怕 是 《 新 诗体 艺术论 》 给 我们 的 最大 启示 。 ( 责任编辑 张炳煊 ) * __label__C3-Art 【 文献号 】 2 - 4116 【 原文 出处 】 云南 学术 探索 【 原刊 地名 】 昆明 【 原刊 期号 】 199706 【 原刊 页 号 】 77 ~ 81 【 分类号 】 J6 【 分类 名 】 音乐 、 舞蹈 研究 【 复印 期号 】 199801 【 标题 】 滇 文化 艺术 的 舞蹈 意象 【 作者 】 李坚 【 正文 】 云南 这一 美丽 而 神奇 的 地方 , 位于 祖国 西南 边陲 , 是 典型 的 高原 山区 地带 , 以 各种 不同 的 地域性 和 生存空间 构成 了 众多 不同 的 群体性 民族 , 是 我国 古代 人类 最早 的 栖息地 , 形成 了 今天 的 二十五个 少数民族 , 成为 全国 少数民族 最多 的 省份 。 他们 相互 交错 居住 于 高山 丛林 、 雪峰 峙立 、 湖泽 遍及 、 江河 谷川 纵横 、 大小 坝子 星罗棋布 的 这片 红土 高原 上 。 在 漫长 的 繁衍生息 岁月 中 , 在 创造 了 生存 必须 的 物质财富 的 同时 , 也 创造 了 丰富 的 精神财富 , 产生 了 各自 相对 独立 而 又 奇特 的 文化 艺术 , 并且 有机 地 融合 成 了 祖国 大西南 高原 上 一颗 光彩夺目 , 奇丽 绚烂 的 滇 文化 艺术 明珠 , 成为 中华民族 整体 文化 艺术 构成 中 一个 重要 的 组成部分 。 这是 云南 各 民族 人民 的 骄傲 , 是 华夏民族 的 荣耀 。 历史 赋予 了 这块 红土地 上 孕育 出来 的 文化 和 艺术 , 以 古老 的 辉煌 、 无比 丰富 和 厚重 的 质量 。 它 默默地 沿袭 了 几千年 , 然而 , 它 却 悄悄地 记录 下 了 人类 历史 文化 发展 从 童年 时 起步 开始 的 每 一步 艰难 足迹 。 禄丰 腊玛古猿 、 元谋猿人 、 开远 古猿 、 西畴 人 、 丽江 人 等等 , 猿 人类 化石 的 一一 发现 , 就 充分 地 指明 了 我国 南方 特别 是 云南 地区 , 是 人类 起源 的 重要 区域 。 而 云南 的 早期 社会 发展 和 全国 全世界 一样 , 经历 了 漫长 的 原始社会 时期 , 在 境内 发现 的 新 、 旧石器 文化 遗址 就 多达 几十个 县 。 特别 是 楚雄 万家 坝 、 江川 李家山 、 祥云 大波 那 、 晋宁 石寨山 、 剑川 石钟山 等 , 这些 地区 出土 的 大量 不同 时期 的 青铜器 和 生活 用具 , 标志 着 云南 很早以前 就是 人类 历史 文化 的 摇篮 。 尤其 是 铜鼓 的 出土 , 它 代表 着 云南 少数民族 文化 艺术 鲜明 的 地区 特征 和 浓厚 的 民族 个性 , 它 历尽 云南 历史 文化 变迁 的 沧桑 , 在 铜鼓 身上 我们 找到 了 几千年 来 滇 文化 的 渊源 , 同时 也 找到 了 云南 民族 文化 心理 构成 的 答案 , 还 找到 了 云南 民族 艺术 在 世界 文化史 上 的 显著地位 , 它 非凡 卓绝 的 艺术 成就 轰动 了 整个 世界 。 还有 那 三千多年 前 的 沧源 崖画 , 大王 岩崖 画 , 大芒 光 崖画 , 依 洛夫 洞穴 画 , 元江 它 克 岩画 等等 , 一处处 无不 充分反映 出 了 人类 早期 社会 生活 的 历史风貌 , 体现 出 了 当时 的 社会 文化 意识 。 而 在 数千年 的 人类 历史 发展 演变 过程 中 , 又 在 云南 逐渐 形成 的 古 滇 文化 , 毕摩 文化 、 西 爨 文化 、 南诏 文化 、 东巴文化 、 马援 古道 文化 、 蜀 身毒 道 的 “ 南方 丝绸之路 ” 文化 等等 。 这些 在 不同 的 历史 阶段 中 所 产生 出来 的 , 具有 自己 地方 与 民族特色 的 文化 艺术 , 有着 较强 的 稳定性 和 广泛 深厚 的 群众 基础 , 源远流长 , 它 包涵 着 多少 次 人类 生活 的 自我意识 , 容纳 着 祖国 西南 边疆 历史 与 人文 的 每 一段 艰辛 历程 。 因此 , 这片 红土 高原 , 不仅 是 远 古人类 的 起源 点 与 活动 地带 , 而且 也 是 人类 文化 的 起始 地 之一 , 也 是 民族 乡土艺术 的 发源地 , 何况 它 所 创造 和 呈现 出来 的 艺术 形式 , 是 如此 的 纷繁复杂 , 五彩缤纷 。 这 都 是 由于 这块 古老 土地 的 生态环境 和 历史 文化背景 所 决定 的 : 它 跨 省界 , 越 国境 , 以及 古代 时期 多方 民族 迁徙 的 复杂 融合 , 还有 中原 文化 的 影响 、 传播 , 形成 了 中原 文化圈 的 边缘 文化 带 , 产生 出 了 滇 文化 层次 上 的 多元化 类型 。 由于 这种 边缘 地带 的 自然 地理环境 和 特殊 的 历史 文化 条件 所致 , 加之 中原 文化 辐射力 的 衰弱 , 产生 了 发达 昌盛 的 中原 文化 与 原始 落后 的 古 滇 文化 之间 的 巨大 文化 落差 , 使得 滇 文化 具有 总体水平 上 的 相对 独立性 与 一定 的 封闭性 , 又 有 文化 传统 上 的 多样性 和 发展 的 不平衡性 , 这 就 形成 了 滇 文化 鲜明 而 显著 的 历史 特征 。 这 一切 的 一切 构成 了 绚丽多姿 的 滇 文化 总体 , 而 多少年来 滇 文化 又 总是 在 华夏民族 整体 文化 形成 中 , 时时 闪烁着 不同 时期 、 不同 民族 的 高度 创造力 和 丰富 想象力 的 智慧 光华 。 特别 是 , 作为 滇 文化 的 总体 意识 中 一个 最为 结晶 的 部分 , 一个 举世 长期以来 令人注目 的 部分 ; 一个 使 大西南 边疆 各 民族 人民 心潮澎湃 , 世代 为 之 自豪 的 部分 , 便是 那 饱经 雪雨 风霜 、 人间 苦楚 而 保护 下来 的 各 民族民间 的 乡土艺术 。 多少 世纪 以来 , 他们 以 口授 心 传 、 身教 模拟 、 画岩 作记 、 歌舞 承袭 等等 原始 古老 的 朴实 方式 , 沿传 着 祖先 们 创造 出来 的 深厚 而 优秀 的 艺术 经典 。 它 始终 自成一体 , 别具一格 , 不 以 宏壮 雄丽 而 见长 , 不 以 华贵 堂皇 而 为 尚 , 不 以 浩大 雍容 而 显荣 , 却 以 古朴 真挚 而 为 本 , 又 以 纤细 内向 而 为 贵 , 更 以 团结友爱 而 为 根 。 这 边缘 文化 下 的 滇 民族 艺术风格 , 表达 出 了 各 民族 社会 生活 古老 内在 的 深刻 意义 。 她 历经 千百年来 , 一直 承传 至今 , 可 为什么 还 仍然 是 这般 的 亲切 而 感人肺腑 , 还是 那么 的 令人神往 而 激动 难安 , 这 就是 她 自始至终 , 总是 围绕 着 人类 的 生存 、 繁衍 、 生活 、 发展 而 构建 起 自己 有机 的 生命 。 无论 处于 何种 条件 、 何种 阶段 , 也 无论是 何等 样 的 境地 , 从 内容 到 形式 , 它 都 是 坚定不移 地 涵容 着 每 一个 民族 特定 的 社会 心理素质 和 自己 浓厚 而 强烈 的 民族 文化 传统 意识 。 云南 少数民族 民间艺术 , 历史悠久 、 渊源 流长 、 色彩斑斓 、 蔚为 状观 。 还有 许许多多 鲜为人知 的 古老 传统习俗 , 更是 令人 神思 遐想 , 犹如 云南 这块 宝 地下 , 那 富饶 的 矿藏 资源 , 深深地 潜藏在 各个 少数民族 传统 文化 的 底蕴 之中 。 特别 是 那 民族民间 歌舞 , 在 云南 二十五个 少数民族 生活 中 , 都 有着 各自 传统 的 表现 内涵 和 呈现 方式 。 早 在 远古时代 , 舞蹈 就 已经 成为 云南 各 原始 氏族 部落 不可 缺少 的 生活 内容 , 并且 构成 了 社会 生活 中 极为重要 的 组成部分 , 是 一个 民族 生存 、 壮大 、 兴旺 的 精神 象征 。 事实上 , 民族 民间舞蹈 还是 一部 由 人体 形体 动作 谱写成 了 的 云南 少数民族 社会 生活 真实 生动 、 形象 逼真 的 发展史 。 今天 我们 在 丰富 的 历史 出土文物 和 大量 的 文献资料 记载 上 , 都 可以 明显 地 看到 有着 许许多多 不同 历史 时期 对 云南 少数民族 的 舞蹈 造型 和 场面 记述 。 那些 青铜 器皿 上 的 图案 文饰 、 石刻 木雕 、 土 彩陶 俑 、 洞穴 壁画 、 山岩 崖画 等等 , 无处 没有 古 滇 舞蹈 的 呈现 。 还有 众多 史志 , 诸如 《 后汉书 · 西南夷 传 》 、 新旧 《 唐书 》 、 《 蛮书 》 、 《 南蛮 西南夷 列传 》 、 《 云南 志略 》 、 《 滇志 》 、 《 百夷传 》 、 《 云南 图经 志书 》 、 《 顺宁府 志 》 、 《 职贡图 》 等等 的 历史文献 记载 , 以及 古老 的 “ 东巴 舞谱 ” … … 。 这 一切 充分 地 表明 了 云南 的 舞蹈 发展 在 我国 古代 时期 就 已经 具有 相当 先进 的 水平 和 规模 , 并 在 东汉 时 就 能够 与 当时 中原地区 的 歌舞 相媲美 , 深得 古代 朝廷 的 赞赏 。 也 为 我们 再现 了 几千年 以来 云南 歌舞 的 丰姿 和 仪态万千 的 民俗风情 。 当然 , 这些 舞蹈 还 深深地 渗透 着 强烈 的 时代气息 和 生活 的 真实 内容 , 投射 出 一定 阶段 上 人们 特定 的 心理 意识 和 审美 感情 。 有 的 古老 原始 舞蹈 甚至 还 仍然 流传 在 今 的 民族 民间舞蹈 活动 中 , 一直 就是 少数民族 社会 生活 有力 的 凝聚 手段 和 精神 象征 , 并且 还 发展 成为 本 民族 传统 文化 的 经典性 舞蹈 。 由于 云南高原 山区 复杂 的 地理位置 、 崇山峻岭 、 悬崖 纵谷 、 河 急滩 险 、 森林 阔布 、 苍藤缠 茂 、 造成 了 自古以来 交通不便 、 人事 闭塞 、 经济 阻隔 、 信息 流通 不 畅 , 形成 了 各地 间 封闭 半封闭 的 社会 自然经济 结构 , 产生 了 众多 的 民族 社会形态 , 另外 又 由于 社会 历史 、 文化 传统 、 生产 生活 方式 、 社会 组织 结构 以及 民俗 民情 的 差异 , 又 产生 了 云南 民族 文化 艺术 的 多元化 和 多层次 共同 并存 和 发展 的 景况 。 自古以来 , 生活 居住 在 这里 的 各族人民 , 世世代代 、 祖祖辈辈 不仅 用 勤劳 的 汗水 和 智慧 , 兢兢业业 , 含辛茹苦 地 默默 绘制 出 绚丽多彩 、 生动 感人 的 历史 画卷 , 而且 还 以 大无畏 的 勇敢 精神 , 用 生命 和 鲜血 真实 地 谱写 了 一首首 , 一曲曲 可歌可泣 的 悲壮 史诗 。 人类 创造 了 文化 , 文化 又 塑造 了 人 。 惟其 如此 , 在 漫长 的 、 具体 的 、 历史 的 时空 发展 演变 过程 中 , 随着 社会 生产力 的 变化 产生 出 了 与 之 相适应 的 社会群体 意识 和 独特 的 民族 心理素质 , 而 每 一代人 的 心理素质 又 都 是 在 特定 的 民族 传统 文化背景 中 被 塑造 出来 。 所以 , 现今 的 云南 少数民族 民间舞蹈 , 具有 相当 浓厚 和 较为 特殊 的 原始性 与 仿古 性 、 生动性 与 自然性 、 独立性 与 多样性 。 而 这些 特点 又 紧紧 密切 地 与 各 民族 的 宗教 和 原始 生活 习俗 结合 在 一起 , 形成 了 云南 少数民族 鲜明 的 地方 特色 和 艺术 审美 风格 。 这种 原始 宗教 和 习俗 又 与 原始 文化 艺术 互为 载体 , 作为 维系 群体 社会意识 的 宗教 , 借助于 文化 的 各种 艺术 表现形式 和 手段 , 尤其 是 歌舞 的 表现形式 , 把 人们 对 生活 最 真实 最 质朴 的 情感 , 倾注 于 原始 宗教 的 信念 中 , 以 对付 不可 理解 的 宇宙 现象 而 带来 的 自然灾害 和 生老病死 的 自然规律 , 以及 战争 兼并 、 部族 消亡 所 带来 的 严酷 事实 。 为了 缓解 恐惧 、 痛苦 和 沉重 压抑 的 心理负荷 , 通过 假设 的 宗教 偶像 在 舞蹈 的 激烈 氛围 里 , 力图 企盼 与 大自然 的 客观 世界 和 迷茫 中 的 精神 意识 相互 沟通 , 获得 迷惘 失望 中 的 一种 虚拟 征服 感 , 从而 给人以 生存 的 希望 和 信心 。 而 文化 艺术 又 借以 宗教仪式 的 种种 活动 得以 丰富 、 发展 和 传播 , 在 虔诚 的 信念 与 大自然 的 情感 交流 时 , 客观 上 也 促进 了 人 与 人 之间 的 思想 情感 的 交流 。 特别 是 全民性 的 民族 传统 宗教 活动 , 对 少数民族 民间舞蹈 的 历史 继承 和 发扬 , 起到 了 积极 重要 的 作用 。 原始 宗教 的 形成 和 建立 , 使得 随之 而 发展 起来 的 各类 文化 艺术 更加 丰富 。 事实上 , 在 今天 我们 还 能 有幸 地 看到 云南 的 许多 民族民间 歌舞 , 这 显然 就是 与 原始 宗教 的 传统 信仰 分不开 。 在 原始 舞蹈 的 基础 上 被 加工 后 运用 到 最初 的 巫术 活动 和 宗教仪式 中 , 由于 祭祀 是 少数民族 社会 共同 生活 中 极为重要 而 最为 盛大 的 集体 行为 , 歌舞 则 是 不可 少 的 最佳 表达 手段 。 所以 这种 祭祀 性 的 舞蹈 得以 一直 延续 下来 , 能够 长久 地 保存 在 今天 的 少数民族 社会 生活 中 。 这 不能不 说 民族宗教 对此 所 起到 的 重大 作用 是 不可 轻易 不论 的 。 民族宗教 歌舞 深广 的 意象 , 无疑 不是 以 集体 意识 的 主导 思维 方式 为 本质特征 。 尤其 是 舞蹈 , 它 自始至终 总是 以 群体 统一 的 步调 形式 , 呈现出 自己 所处 的 那个 社会 而 特有 的 那份 心理 意识 , 从而 使得 个体 自身 主观 精神 和 感情 上 获得 与 享有 集体主义 人格 。 为此 , 舞蹈 总是 以 集体 的 圆圈 舞为 主要 形式 特点 , 而 “ 圆 ” 的 概念 在 云南 各 民族 先民 的 心中 , 却 意味着 团结友爱 、 光明 温暖 、 生存 繁衍 以至 成为 意志 和 力量 的 象征 。 其 审美 构成 是 既 粗犷 豪放 又 鲜明 流畅 ; 既 慷慨激昂 又 生动 逼真 , 既 古朴 神秘 又 富于 真情实感 。 在 人类 历史 文化 发展 的 长河 中 , 在 混混沌沌 的 蒙昧 时期 , 文字 尚未 发明 , 但是 人们 在 生活 劳动 过程 中 , 在 强烈 地 表达 交流 欲望 的 驱使 下 , 情不自禁 地 、 自觉 或 不 自觉 地 应用 人体 动作 , 达到 了 “ 舞以 尽意 ” 的 目的 , 获得 了 人们 郁闷 在 心里 的 种种 生活 认识 与 情意 的 抒发 快感 。 久而久之 舞蹈 动作 成 了 人们 表达思想 与 内心 体验 不可 缺少 的 重要 手段 , 于是 人们 表达 交流 与 人体 动作 结下 了 不解之缘 。 从此 创造 了 以 展示 心灵 意志 与 情感世界 为 宗旨 的 人体 文化 。 它 的 诞生 从 一 开始 就 渗透到 了 人们 的 社会 生活 的 一切 领域 之中 。 舞蹈 发展 成为 人类 社会 生活 必须 的 重要 部分 , 呈现 在 社会 的 一切 活动 里 : 劳动 、 狩猎 、 战争 、 祭祀 、 喜庆 、 丧葬 、 教育 等等 , 无一不以 人体 动作 , 有 组织 地 进行 舞蹈 语汇 组合 , 通过 有机 协调 的 时空 形体 变换 , 鲜明 而 生动 地 体现 出 人们 不同 的 思想 情感 、 生活 信仰 、 审美 情趣 。 它 也 总是 伴随 在 人们 生活 历程 里 , 忠实 地 表现 了 来自 生活 的 一切 心理 感受 。 因此 , 舞蹈 在 一定 程度 上 真实 形象 而 又 广泛 深刻 地 反映 出 了 社会 和 人生 , 是 人类 世界 历史 活生 的 记录 。 特别 是 那些 至今 还 遗存 在 少数民族 民间 生活 中 , 流传 在 民族 传统 的 舞蹈 礼仪 活动 里 的 古老 舞蹈 , 更是 对 人类 童年 以及 成长 过程 那 千辛万苦 生活 的 悲壮 回顾 。 从中 我们 可以 清楚 地 看到 云南 少数民族 的 先辈 们 那 优秀 的 生活品质 和 战天斗地 的 顽强 精神 , 可以 从中 探寻 到 人类 社会 的 起源 、 演变 和 发展 的 轨迹 , 真正 把握 到 云南 多 民族 文化 艺术 特殊 的 客观 构成 和 今天 必然 的 审美 风范 。 这 对 当今 不同 学科 的 研究 都 具有 极大 的 认识 价值 和 较 高 的 研究 价值 。 随着 时代 和 社会 的 不断进步 , 以及 各族人民 之间 长期 的 和睦相处 、 各种 思想 文化 风俗 相互影响 , 交流 , 尤其 是 在 先进 的 生产力 影响 下 , 少数民族 经济 在 很大 程度 上 也 彼此 相互促进 , 文化 上 逐步形成 了 既有 自己 本 民族 的 独特 传统 , 又 吸取 了 其它 民族 先进 文化 来 丰富 和 发展 自己 的 民族 文化 的 繁荣景象 。 在 同一 地区 就 出现 了 各 民族 舞蹈 既有 相近 或 相似之处 , 相互 交融 , 而 又 保持 了 自己 一定 的 舞蹈 传统 特色 。 如 云南 民族民间 的 鼓舞 这一 形式 , 几乎 云南 所有 民族 舞蹈 中 都 具有 , 而 其中 的 象脚鼓 舞 , 原本 是 傣族 主要 的 传统 典型 的 代表性 舞蹈 。 可是 , 以 之 周边 长期 相处 共居 的 景颇 、 德昂 、 阿瓦 、 阿昌 、 拉祜 、 基诺 、 布朗 等 民族 , 也 把 象脚鼓 自觉 地 应用 到 了 自己 民族 的 民间舞蹈 活动 当中 , 用于 表达 本 民族 不同 的 思想 情感 , 成为 各族人民 共同 喜爱 的 舞蹈 形式 。 又 如 芦笙 土舞 , 此舞本 是 苗族 古代 先民 生活 中 普遍 运用 的 乐舞 , 也 是 当今 苗族 人民 十分 喜爱 和 极其 重视 的 民间 传统 的 经典性 乐舞 , 其 历史性 也 非常 久远 , 从 内容 到 形式 都 极其丰富 。 但 自古以来 在 云南 的 彝 、 哈尼 、 拉祜 、 纳西 、 怒 、 傈僳 等 民族 的 生活 中 也 非常 流行 , 而且 也 具有 相当 的 规范性 和 艺术性 , 其中 的 一些 舞蹈 动作 就 明显 地 具有 借鉴 和 吸收 的 痕迹 。 同时 , 又 由于 云南 各个 少数民族 的 历史 必然性 , 所 形成 的 多种 社会形态 , 多种 经济 结构 , 多种 文化 模式 和 多种 传统 风格 , 使得 云南 社会 总体 发展 水平 参差不齐 。 而 这种 不平衡性 又 与 地理环境 条件 的 差异性 结合 在 一起 , 构成 了 云南 少数民族 舞蹈 文化 资源 既 丰富多彩 又 各具特色 , 有 相同 性 , 又 有 差异性 。 居于 坝子 地区 的 民族 , 由于 得天独厚 的 自然资源 和 较为 适宜 的 气候 条件 , 给 这些 民族 的 生存 发展 , 提供 了 优越 的 物质基础 , 这 就 使 其 这 一 地区 的 民族 生活 具有 了 一种 较为 稳定 的 心理定势 , 因此 而 产生 了 独具特色 的 “ 坝区 文化 ” , 在 这种 特定 的 民族 文化 心理 意识 的 规定性 下 , 这些 地区 的 舞蹈 风格 总是 以 幅度 小 , 跨度 窄 , 起伏 矫健 , 形象 逼真 , 优美 含蓄 、 动作 流畅 为 其 审美 特征 。 然而 , 生活 于 高山 丛林 、 雪峰 湖畔 之中 的 山区 或 半山区 的 民族 , 由于 长期 的 生存 供给 不足 , 没有 相对 的 经济 保障 , 以及 获取 生活资料 的 万分 艰难 而 培养 锻炼 出来 了 那种 吃苦耐劳 、 勇猛 顽强 的 大无畏 精神 和 民族 心理品质 , 所以 生活 赋予 了 他们 的 艺术 表现 风格 则 又 是 那 般的 豪迈 奔放 、 强悍 有力 、 坚韧不拔 、 激情 昂扬 , 并且 具有 神秘 深沉 、 古朴 苍劲 的 原始 文化 色彩 。 舞蹈 动律 却 以 节奏 鲜明 、 豪放 刚毅 、 朴实 粗犷 、 曲伸 敏捷 为 特色 。 这 就 充分 显示 了 “ 大山 意识 ” 的 文化 心态 所 特有 的 民族 气质 和 艺术 风采 。 为了 真正 有效 地 保存 我国 的 民族 文化 艺术 遗产 , 继承 和 发展 民族 文化 艺术 传统 , 强有力 地 体现 出 中华民族 的 精神风貌 , 1979 年 国家 文化部 , 国家民委 专门 成立 了 全国 艺术 学科 规划 领导小组 办公室 , 组织 收集 、 整理 和 编辑 、 出版 十部 文艺 集成 志书 、 而 《 民族 民间舞蹈 集成 》 就是 其中 之一 , 这 无疑 是 抢救 和 保护 民族民间 文化 艺术 遗产 , 建设 中国 民族 文化 艺术 的 一项 巨大工程 , 无论 在 中国 历史 上 , 还是 世界 历史 上 , 都 是 前所未有 的 , 它 的 影响 也 是 极其 深远 的 。 当然 , 这项 光荣 而 艰巨 的 历史使命 , 在 实际操作 过程 中 , 却是 十分困难 而 需要 诸多方面 的 支持 、 理解 、 合作 。 因为 它 就 其 本身 而言 , 早 已经 是 远远 超出 了 舞蹈 艺术 的 范畴 , 成为 人类 共同 拥有 的 极为 珍贵 的 精神财富 。 所以 民族 文化 艺术 遗产 的 抢救 工程 , 需要 我们 社会 的 每 一个 人 , 当然 也 包括 遥居 海外 异乡 的 侨胞 们 的 积极参与 , 为 拯救 祖国 的 民族 传统 文化 艺术 遗产 尽 一分 自己 的 力量 。 一个 民族 的 舞蹈 能够 生存 下去 , 发展 起来 , 关键 就 取决于 它 是否 能够 具有 浓厚 的 民族性 和 独特 的 传统 风格 , 它 能否 在 现代 世界 文化 的 暴风骤雨 和 严峻 侵袭 的 考验 中 , 赋有 生命力 , 这 也 同样 与 它 本身 是 不否 包含 着 强烈 的 文化 传统 的 历史 经典性 分不开 。 试想 , 作为 舞蹈 如果 没有 民族 传统 和 艺术风格 , 没有 显著 的 民族 特征 , 没有 浓厚 的 艺术 表现力 , 个个 民族 都 一样 , 哪个 国家 都 差不多 , 那 还 会 有 什么 丰富 发展 的 必要 呢 ? 那 又 还有 什么 存在 的 真实 意义 呢 ? 我国 “ 文革 ” 期间 舞蹈 单调 的 创作 格式 和 单一 的 审美 格调 所 带来 的 惨痛教训 … … , 难道 还 不足以 证明 这 一点 吗 ? 今天 摆在 我们 面前 迫不及待 的 关键 就是 , 遗留 和 保存 在 云南 边远 的 少数民族 地区 那些 活生生 的 人体 文化 资源 , 那些 一直 深深 潜蕴 在 人体 身上 , 伴随 在 有限 的 生命 中 活鲜鲜 的 艺术 瑰宝 , 在 无数 岁月流逝 的 今天 , 已 是 所剩无几 了 , 如果 我们 今天 还 不能 及时 对 这些 稀少 的 活 资料 进行 有效 的 收集 、 整理 、 保护 和 研究 , 如果 我们 对此 还是 置 如罔闻 , 那 将 会 对 我们 民族民间 传统 舞蹈 的 继承 和 发展 带来 不可估量 的 损失 , 这 也 将 意味着 某些 少数民族 将会 失去 了 根 , 模糊 了 源 。 我们 之所以 对 民族 舞蹈 遗产 极端 的 重视 , 其 目的 就 在于 : 一是 研究 。 舞蹈 不仅 只是 人们 一般 所 认识 的 艺术 形式 , 也 不仅 只是 由于 人们 的 娱乐 需要 而 单独 存在 于 社会 生活 中 , 它 的 根本 问题 就 在于 反映 一定 历史背景 下 人类 的 社会 生活 。 因此 它 的 生产 与 存在 是 人类 社会 历史 的 必然 , 这就是说 作为 舞蹈 文化 的 存在 不但 只是 舞蹈 专业 本身 的 问题 , 它 同时 还是 其它 艺术 门类 和 其它 社会学科 的 研究 对象 , 它 是 一个 完整 的 综合 学科 的 负 载体 , 是 人类 自身 的 知识 宝库 , 它 又 是 人类 认识 自己 , 了解 自己 的 一部 极其 珍贵 而 又 真实 的 历史 。 然而 , 多少年来 我国 的 文艺理论 研究 一直 对此 就 重视 不够 , 更 不用说 其它 与 之 相关 的 研究 , 因此 虽然 拥有 一批 相当 杰出 的 舞蹈 艺术表演 人才 , 但 就 其 舞蹈 的 整体 形态 而言 , 却 大大 缺乏 理论 建设 的 基础 。 所以 加强 我国 舞蹈 理论 的 基础 建设 , 已 是 当前 势在必行 的 重要 任务 , 这样 , 祖国 的 民族 民间舞蹈 传统 文化 , 就 成 了 研究 的 最 根本 问题 。 二是 为了 发展 。 人们 的 任何 艺术 活动 , 都 不 可能 是 凭空想象 的 过程 , 它 总是 要 以 一定 的 实际 生活 情景 为 依据 , 在 现存 的 条件 为 前提 来 进行 思维 活动 。 因此 , 舞蹈 既然 是 社会 意识形态 , 那么 它 当然 也 就 具有 自己 反映 社会 现实生活 的 重要 意义 , 它 当然 也 就 具有 自身 的 客观 必然性 和 历史 继承性 , 如果 脱离 开 历史 传统 的 继承 哪 还 谈得上 什么 发展 呢 ? 如果 没有 发展 , 那 又 说 什么 “ 民族性 ” 呢 ? 发展 是 任何 艺术 得以 生存 的 唯一 出路 , 也 是 自身 成长 壮大 的 希望 所在 。 世界 是 没有 一成不变 的 事物 的 , 它 必须 在 发展 中 不断 地 选择 自己 的 未来 , 不断 地 在 发展 中使 之 坚强 起来 , 否则 便会 被 历史 所 遗弃 。 而 只有 发展 才能 使 之 充满活力 , 生机勃勃 地去 面对现实 , 去 展现 自己 的 辉煌 。 三是 为了 创作 。 中外历史 上 许多 经典性 的 舞蹈 作品 都 无外乎 就是 表现 出 了 自己 的 民族 精神 和 人民 的 愿望 , 表现 出 了 广大 人民 群众 生活 中 的 悲痛 和 欢乐 , 这 也 就是 民族 艺术风格 的 上乘 体现 , 艺术创作 就 必须 牢牢地 把握住 这个 最 根本 的 法则 。 而 民族民间 的 大多 歌舞 活动 , 总是 那么 的 感人肺腑 , 令人 激动不已 , 并且 总是 那么 的 亲切 而 倍受 广大 人民 群众 的 长期 喜爱 , 这 难道 不 值得 我们 搞 创作 的 “ 艺术家 ” 们 深思 吗 ? 为此 我们 就 必须 要 学习 民族 民间艺术 人 是 如何 表现 生活 的 ? 创作 怎样 去 把握 人们 最 关心 又 愿意 接受 的 生活 内容 与 表现形式 , 让 人们 感到 创作 出来 的 作品 可敬 可亲 , 深受 喜爱 和 欢迎 , 使之能 在 广大 人民 当中 产生 出 强烈 的 审美 共鸣 , 成为 中华民族 共同 的 精神财富 。 四是 为了 表现 。 舞蹈 是 以 人体 形体 动作 的 姿态 与 表情 有机 结合 而成 的 一种 表现 艺术 , 以 展示 心灵 表现 主观 感情 为 特性 。 所以 舞蹈 表现 成 了 整个 舞蹈 艺术 最 重要 的 关键环节 。 而 舞蹈 表现 缺乏 民族性 , 背离 自己 民族 文化 生活 的 特有 氛围 , 再 怎么 跳 也 不会 成为 什么 好 作品 。 在 民族 地区 有 许多 民间艺人 , 在 他们 身上 蕴藏 着 许多 宝贵 的 艺术 表现 方法 , 无论 什么样 的 题材 他们 都 能 表现 自如 , 在 舞蹈 表现 上 不但 具有 浓厚 的 艺术风格 , 而且 技巧 高超 熟练 自如 , 确实 显得 非常 协调 , 具有 韵律 的 内在 美感 , 而 民族 舞蹈 的 美 如果 仅 从 外国 学来 套 , 且 不成 了 不伦不类 的 “ 杂剧 ” 了 吗 ? 因此 还 得 老老实实 , 踏踏实实 地 从 自己 民族 舞蹈 文化 中 吸取 精华 , 并 加以 规范化 、 成为 自己 独特 的 表现形式 。 五是 为了 教学 。 我国 的 文化 建设 , 需要 具有 高质量 的 文艺理论 人员 和 创作 表演 人才 , 那么 教育培养 就是 至关重要 的 步骤 , 没有 民族 文化 基础理论 作为 起码 的 知识 素质 , 没有 民族 优秀 的 传统 理论 作为 创作 和 研究 的 指导 , 怎么 可能 出现 高质量 的 人才 呢 ? 又 怎么 去 掌握 民族 舞蹈 的 形式 、 演变 、 发展 及 规律 呢 ? 又 怎么 去 懂得 和 学习 、 尊重 各种 民族 社会 文化 与 风俗人情 呢 ? 又 怎么 去 理解 欣赏 民族 舞蹈 所 体现 出来 的 内在 意义 呢 ? 而且 要 想 搞 出 鲜明 生动 的 具有 民族风格 的 艺术作品 , 这 也 是 办不到 的 。 一个 不 了解 国情 , 民生 、 不 了解 祖国 文化 传统 , 不 了解 自己 本身 的 人 , 还 能 对 人类 社会 和 祖国 建设 作 什么 贡献 呢 ? 因此 学习 民族 文化 传统 , 掌握 一些 基础理论 知识 是 非常 必要 的 。 六是 为了 交流 。 当今 , 随着 我国 对外开放 和 国际交往 日益 发展 , 世界性 的 文化交流 相当 的 频繁 和 活跃 , 这种 形势 对于 我们 国家 民族 舞蹈 文化 的 建设 和 发展 是 大有 好处 的 , 通过 广泛 深入 的 交流 和 学习 , 让 世界 了解 中国 , 让 人们 知道 云南 。 而 云南 的 许多 少数民族 是 跨境 而居 , 文化交流 可 促进 周边国家 与 我国 的 和睦相处 , 友好 共进 。 并且 能够 强有力 地 显示 出 这片 红土 高原 所 具有 的 特殊 的 文化 艺术性 , 体现 了 民族 精神 , 鼓舞 了 民族 意志 , 增强 了 民族 自尊心 。 同时 , 也 能 吸收 和 借鉴 国外 其它 民族 的 优秀 文化 、 丰富 和 发展 自己 的 传统 文化 。 【 作者简介 】 作者 单位 : 云南 艺术 学院 民研 所 【 责任编辑 】 彭书贵 __label__C3-Art 【 文献号 】 1 - 3036 【 原文 出处 】 文艺理论 研究 【 原刊 地名 】 沪 【 原刊 期号 】 199504 【 原刊 页 号 】 6 - 17 【 分类号 】 J1 【 分类 名 】 文艺理论 【 作者 】 徐行 言 【 复印 期号 】 199602 【 标题 】 艺术 方法 新论 【 正文 】 ( 西南 交通 大学 徐行 言 ) 如何 运用 马克思主义 文艺学 的 创作方法 原理 去 把握 和 阐释 现代 西方 众多 的 文艺 思潮 流派 的 创作 成果 及其 在 中国 现当代 文学 中 产生 的 影响 , 这是 我国 文艺学 领域 和 评论界 多年 来 聚讼 纷纭 的 难题 之一 。 随着 世界性 的 现代主义 文艺 运动 和 继之 而 起 的 后现代 文化 浪潮 日益 深入 地 渗透到 中国 当代文学 艺术 创造 和 研究 的 各个领域 之中 , 回答 这一 课题 的 要求 已 变得 越来越 迫切 。 近十年 来 , 不少 理论工作者 和 批评家 就此 进行 了 辛勤 的 探索 并 取得 了 一些 可喜 的 进展 , 但 却 始终 未曾 确立 起 一套 得到 较 普遍 认同 的 相对 明晰 和 稳定 的 艺术 规范 。 进入 九十年代 之后 , 一些 青年 评论家 转而 采用 一套 后现代 批评 理论 的 新 话语 来 解读 和 评价 中国 新 时期 以来 的 先锋 文学 实验 , 并 提倡 不 作 价值 判断 和 客观 描述 的 所谓 “ 后 批评 ” 。 然而 由于 这些 批评 理论 的 颠覆性 远大于 它 的 建设性 , 因此 仍 难以 向 我们 提供 阐释 本世纪 以来 各种 新兴 文艺 运动 的 创作 成果 , 尤其 是 认识 其中 蕴含 的 艺术创作 规律 的 有效 视角 。 这 就 使 我们 不得不 寄希望于 艺术 方法 理论 这一 传统 的 批评 武器 , 并 期望 通过 系统 的 反省 和 理论 视角 的 调整 , 赋予 它 更为 可靠 的 基础 和 新 的 规范 尺度 , 使 之 成为 引导 我们 解开 二十世纪 文艺 创造 之迷 的 一把 锁钥 。 一 七十年代 之前 , 在 我国 文艺创作 和 研究 中 得到 普遍 认同 的 是 现实主义 和 浪漫主义 两种 基本 的 创作方法 系统 , 其中 尤 以 作为 现实主义 的 发展 和 变体 的 社会主义 现实主义 ( 或 表述 为 革命 现实主义 与 革命 浪漫主义 相结合 ) 的 创作方法 受到 了 充分 的 肯定 。 然而 , 自 八十年代 以降 , 随着 西方 现代主义 文艺 思潮 重新 进入 中国 人 的 视域 和 接踵而来 的 后现代主义 文化 的 传入 , 对 新 时期 乃至 后 新 时期 的 文艺创作 形成 了 强大 的 冲击波 , 并 激起 了 广泛 的 回应 , 传统 创作方法 理论 的 阐释 功能 也 不可避免 地 受到 了 严峻 的 挑战 。 一个 十分 现实 的 问题 摆到 了 我们 的 面前 , 这 便是 如何 运用 马克思主义 文艺学 的 创作方法 原理 去 指导 人们 认识 和 解读 从 现代主义 到 后现代主义 不断 花样翻新 的 文艺 成果 , 并 引导 创作者 们 合理 地 汲取 其中 有 价值 的 新 方法 和 新 技巧 ? 从 八十年代 中期 开始 , 中国 文论 界 便 时断时续 地 进行 着 对 上述 问题 的 探讨 , 其中 较为 引人注目 的 是 试图 确立 现实主义 、 浪漫主义 之外 的 第三种 基本 创作方法 ( 或 原则 ) 的 努力 。 先后 有 学者 提出 了 现代主义 、 象征主义 、 泛 表现主义 、 超现实主义 等 数种 不同 的 命名 。 而 论述 得 较为 深入 系统 的 当数 钱 中文 先生 。 钱 先生 在 《 文学 原理 · 发展 论 》 中 较完整 地 提出 了 关于 创作 原则 类型 系统 的 演变 历程 的 理论 描述 , 他 指出 中西 传统 文学 中即 存在 着 三种 创作 方式 的 原型 , 在 此基础 上 逐渐 形成 了 现实主义 、 浪漫主义 和 象征主义 三种 基本 的 创作 精神 与 原则 , 到 二十世纪 又 发展 为 现实主义 与 现代主义 两大 并立 的 创作 原则 系统 , 每一 系统 内部 则 又 包含 着 多种 创作 原则 形式 。 这一 理论 总结 无疑 将 我国 现行 的 创作方法 理论 向前 推进 了 一大步 。 总的看来 , 这场 关于 第三种 创作方法 的 讨论 不仅 有效 地 打破 了 传统 创作方法 理论 的 封闭 模式 , 促使 我国 批评界 从 理论 基础 上 摒除 了 现实主义 一元 独尊 的 观念 , 也 使 我们 对 艺术创作 方法 的 认识 和 研究 开始 较为 接近 二十世纪 文艺创作 的 实际 面貌 。 但 令人遗憾 的 是 , 凡此种种 寻找 新 命名 的 尝试 大都 循着 同 一条 思路 , 即 试图 将 现代主义 乃至 某些 被 归入 后现代主义 的 复杂 纷纭 的 文艺 现象 都 作为 一个 在 艺术创作 上 具有 统一 范式 的 整体 来 予以 指认 , 这 显然 很难 确切 地 说明 这样 一个 涵盖面 如此 之广 的 文艺 运动 以及 它 所 派生 的 众多 虽 不乏 相通 之点 却 又 在 艺术 观念 、 思想 立场 、 美学 风格 诸 方面 均 呈现 着 歧异 或 对立 的 思潮 流派 在 艺术创作 范式 上 的 区别 与 联系 。 而 钱 先生 提出 的 在 两大 创作 原则 系统 下 包容 多元化 的 创作 原则 形式 的 理论 框架 亦 未能 进一步 探讨 现代主义 系统 下 的 具体 流派 在 创作 原则上 的 聚类 关系 , 尤其 是 亦 不能 对 近年来 文坛 上 炒 得 沸沸扬扬 的 后现代 文艺 现象 提供 一个 适当 的 阐释 和 定位 。 因此 , 尽管 在 近年来 的 文学批评 实践 中 , 已有 不少 批评家 把 “ 现代主义 ” 作为 艺术风格 或 创作方法 的 指称 加以 运用 , 但 对 它 的 理解 和 阐释 却 往往 是 笼统 、 暧昧 、 缺乏 深入 反省 的 。 另 一条 完全 相反 的 思路 则 倾向 于 不加区分 地 将 本世纪 以来 的 各种 文学艺术 思潮 、 流派 及 不同 风格 技巧 的 实验 都 分别 指 认为 新兴 的 创作方法 , 即 认为 每 一个 已 被 赋名 的 文艺 流派 或 未经 赋名 的 风格 倾向 都 含 着 一种 独立 的 创作方法 。 如 黄伟宗 先生 的 《 创作方法 史 》 中即 详尽 地 总结 了 从 经典 的 现实主义 、 浪漫主义 到 批判 现实主义 、 新 批判 现实主义 、 现代主义 、 印象主义 、 意识流 、 存在主义 、 新 小说 等 数十种 创作方法 。 这样 的 概括 方式 显然 使 我们 难以 将 文艺理论 中 对 艺术 方法 的 一般 类型 的 总结 与 文艺 史 研究 中 对 特定 艺术 思潮 、 流派 的 具体 创作 风格 的 分析 加以 区分 , 也 很 难 使 我们 对 文艺创作 规律 的 认识 上升 到 更具 普遍意义 的 风格 类型 和 审美 范式 的 层面 。 于是 相当 长 的 一段 时期 以来 , 我国 文学批评 中 出现 了 概念 含混 和 各自 为 阵地 随意 命名 批评 术语 的 状况 。 如 在 同一 论著 中将 现代主义 、 象征主义 、 表现主义 等 都 作为 同一 层次 的 创作方法 类型 的 概念 交互 替代 使用 的 例子 亦 不 鲜见 。 这 恰恰 说明 这些 术语 的 使用者 对于 它们 之间 的 边界 以及 与 这些 概念 相对 应 的 艺术 方法 范式 的 认识 仍 不甚了了 , 自然 也 就 无从 引导 读者 系统 深入 地 理解 二十世纪 的 现代 艺术 。 鉴于 上述 背景 , 有 学者 便 进而 对 创作方法 这一 理论 范畴 本身 的 科学性 提出 了 质疑 。 他们 或 指出 创作方法 是 来自 前 苏联 文艺学 的 概念 , 在 西方 文艺学 中 并 无 相应 的 范畴 , 因而 应当 舍异 ; 或 则 认为 根本 不 存在 “ 一种 可以 超越 民族 、 超越 阶级 、 超越 时代 和 超越 历史 的 ‘ 方法 ’ 或 ‘ 原则 ’ ” 。 因为 , 作家 艺术家 在 创作 中 自觉 地 或 不 自觉 地 遵守 的 某种 艺术 或 美学 的 原则 “ 总 跟 某种 美学 观念 或 作者 所 追求 的 美学 理想 联系 在 一起 ” , 后者 又 “ 总 跟 一定 时代 所 产生 的 特定 的 哲学思潮 和 特有 的 思维 方式 分不开 , 而 所有 这 一切都是 ‘ 历史 地 ’ 形成 的 , 也就是说 是 特定 的 历史 条件 下 产生 的 特定 的 历史 现象 ” 。 所以 , 应当 立足于 “ 对 历史 现象 作 具体 的 、 历史 的 分析 ” , 并 “ 探索 它们 各自 的 独特性 ” 。 〔 1 〕 此外 还有 学者 提出 : 创作方法 是 “ 作家 在 创作实践 中 通过 对 某种 创作 规律 的 提炼 和 凝聚 化而 形成 的 某种 主观 模式 ” 。 “ 一个 作家 的 创作方法 必须 与 作家 本人 的 创作实践 、 世界观 、 生活 经验 、 艺术修养 、 个性特点 等等 密切 结合 在 一起 ” , 〔 2 〕 因而 实际上 不 存在 独立 的 方法 实体 。 此类 取消 派 的 观点 无疑 是 对 日益 暴露出 远离 文艺创作 与 批评 实践 弊端 的 传统 创作方法 理论 的 强有力 地 挑战 和 解构 。 然而 它 所 倡导 的 对 特定 历史 现象 或 作家 个人 创作 风格 的 具体分析 显然 属于 一般 文学 艺术史 的 研究 领域 , 能否 以此 取代 文艺学 中 对 文艺创作 的 共同 规律 和 艺术 方法 基本 范型 的 探索 仍 是 一个 需要 进一步 讨论 的 命题 。 但 它 至少 给 了 我们 一个 明确 的 提示 , 即 只有 充分 澄清 艺术 方法 范畴 的 理论 价值 并 赋予 它 合理 的 内涵 , 我们 运用 这一 范畴 来 阐释 现代 文艺 创造 成果 的 努力 才 可能 获得 合法化 的 基础 。 二 那么 , 我国 的 当代 文艺学 中长期 袭用 的 艺术 方法 范畴 到 今天 究竟 还有 没有 理论意义 和 实践 价值 呢 ? 我们 的 回答 是 肯定 的 。 我们 认为 , 一个 理论 范畴 或 命题 能否 在 理论体系 演变 和 认识 对象 不断 发展 的 进程 中 保持 自己 的 生命力 , 并 不 取决于 它 出自 什么 背景 , 关键在于 它 是否 能 继续 为 我们 提供 把握 新 对象 的 有效 视角 和 有助于 逼近 事物 特征 的 正确 思路 。 从 这 两个 意义 上 讲 , 艺术 方法 范畴 仍然 具有 不可 替代 的 价值 。 首先 , 就 作品 的 艺术 分析 而言 , 无论是 艺术 方法 的 特定 范式 , 或是 更 时髦 的 结构主义 叙事学 的 动素 模型 分析 都 不外 为 我们 提供 一个 切入 作品 的 特定 角度 和 把握 作品 的 基本 尺度 , 它们 在 浩茫 无际 的 本文 世界 中为 我们 竖起 一个个 界标 , 借助于 一套 秩序 化 的 阐释 工具 和 话语 , 将 一部 艺术作品 的 意义 序列 或 形式 特征 轮廓 分明 地 凸显 在 读者 眼前 。 在 这 两种 不同 的 分析 手段 中 , 格雷 马斯 的 动素 模型 主要 关注 的 是 作品 潜在 意蕴 的 揭示 , 而 艺术 方法 剖析 则 更 侧重于 对 表述 的 策略 和 技巧 的 指认 , 并且 不单 针对 叙述性 作品 。 二者 是 无法 相互 替代 的 。 也许 有 学者 会 提出 , 优秀 的 艺术家 在 创作 中是 不会 囿于 某种 现成 的 表达 模式 的 , 相反 他们 总是 努力 打破 艺术 陈规 , 去 追求 不同于 流俗 的 个人风格 。 我们 毫不 怀疑 这种 观点 的 正确性 , 但 它 与 艺术 方法 尺度 在 作品 读解 中 的 运用 并 不 冲突 。 因为 我们 以 艺术 方法 为 视角 去 观照 文艺作品 时 , 并非 满足 于 给 某 一部 作品 贴 上 一副 时髦 的 艺术 标签 , 或是 以此 来 取消 对 作品 特色 的 具体分析 , 而是 试图 通过 建立 一种 理想 的 秩序 , 提供 一组 界线 较为 明确 的 标志 , 从而 使 一部 作品 的 艺术风格 和 技巧 更加 便于 指认 和 解读 。 不论 这部 作品 的 风格 是 适合 于 既有 的 规范 , 还是 超越 了 现成 的 模式 , 甚至 在 创造 着 全新 的 艺术 话语 , 这些 内涵 相对 稳定 的 范式 都 能 为 我们 的 分析 提供 富有 启发性 的 参照系 。 其次 , 艺术 方法 范畴 的 运用 可以 帮助 我们 把 文艺 史 研究 中 对 特定 思潮 、 流派 和 作家 风格 的 发现 提升 到 对 文艺创作 的 一般 规律 和 基本 范型 的 认识 。 而 对 文艺创作 规律 的 客观 把握 和 概括性 总结 反过来 又 可 引导 批评家 们 去 揭示 和 描述 不同 地区 、 不同 民族 和 不同 时代 的 艺术家 在 文艺 创造 活动 中 的 相互影响 与 借鉴 的 因素 , 并 由此 发现 不同 背景 的 艺术 之间 传播 、 继承 发展 或 共鸣 的 关系 。 我们 认为 , 文艺学 的 重要 任务 之一 便是 要 盯住 文艺活动 中 那些 在 不同 作家 艺术家 的 个人风格 标记 之外 反复 重演 的 基本 事实 , 并 发掘出 其中 所 蕴含 的 具有 普遍意义 的 规律 或 范式 。 我们 相信 , 任何 特殊 的 艺术 表征 后面 都 可能 不同 程度 地 隐含 着 体现 人类 共同 的 审美 经验 的 特定 艺术 范型 的 作用力 。 正如 T · S · 艾略特 所 论述 的 : “ 诗人 , 任何 艺术 的 艺术家 , 谁 也 不能 单独 地 具有 他 完全 的 意义 。 他 的 重要性 以及 我们 对 他 的 鉴赏 就是 鉴赏 他 和 以往 诗人 以及 艺术家 的 关系 。 你 不能 把 他 单独 的 评价 , 你 得 把 他 放在 前人 之间 来 对照 , 来 比较 。 我 认为 这是 一个 不仅 是 历史 的 批评 原则 , 也 是 美学 的 批评 原则 。 ” 〔 3 〕 那种 只 看到 不同 艺术流派 与 个别 作家 在 创作 风格 和 技巧 运用 上 的 特殊性 , 却 不 承认 其中 存在 着 艺术 思维 的 相似性 和 表达方式 的 共通性 的 观点 , 实质 上 是 企图 以 对 艺术 发展 演变 的 历时 性 研究 来 否定 对 艺术创作 规律 的 共 时性 思考 , 这同 那种 不分青红皂白 地 将 作家 的 多姿多彩 的 艺术 实践 统统 纳入 到 两三个 固定 不变 的 模式 之中 的 努力 一样 , 都 是 不 符合 人类 文艺 发展 的 根本 要求 的 。 再次 , 需要 指出 的 是 , 创作方法 这一 理论 命题 并非 源于 教条化 的 苏联 的 文艺学 体系 。 我们 从 朱光潜 先生 翻译 的 《 歌德 谈话录 》 中 已经 看到 , 早 在 浪漫主义 与 古典主义 的 艺术 分野 刚刚 进入 作家 们 的 自觉 意识 之际 , 歌德 即 明确提出 了 这 一 概念 。 他 说 到 : 古典 诗 和 浪漫 诗 的 概念 现已 传遍 全世界 , 引起 许多 争执 和 分歧 。 这个 概念 起源于 席勒 和 我 两人 。 我 主张 诗应 采取 从 客观 出发 的 原则 , 认为 只有 这种 创作方法 才 可取 , 但是 席勒 却 用 完全 主观 的 方法 去 写作 , 认为 只有 他 那种 创作方法 才 是 正确 的 。 为了 针对 我来 为 他 自己 辩护 , 席勒 写 了 一篇 论文 , 题为 《 论 素朴 的 诗 和 感伤 的 诗 》 。 他 想 向 我 证明 : 我 违反 了 自己 的 意志 , 实在 是 浪漫 的 , 说 我 的 《 伊菲姬 尼亚 》 由于 情感 占优势 , 并 不是 古典 的 或 符合 古代 精神 的 , 和 某些 人 所 相信 的 那样 。 史 雷格尔 弟兄 抓住 这个 看法 把 它 加以 发挥 , 因此 它 就 在 世界 传遍 了 , 目前 人人 都 在 谈 古典主义 和 浪漫主义 , 这是 五十年 前 没有 人 想得到 的 区别 。 〔 4 〕 与此同时 , 歌德 还 对 自己 正在 创作 的 《 巫婆 集会 之夜 》 所 采用 的 艺术 方法 作 了 具体 的 解说 : 我 把 这 一幕 中 关键性 的 东西 和 一些 个别 对象 区别 开来 , 使 它 具有 普遍意义 , 这样 就 使 读者 虽 有 用作 比喻 的 对象 而 不 了解 它 究竟 何 所指 。 我 力图 使 一切 在 古典 意义 上 具有 鲜明 的 轮廓 , 丝毫 没有 符合 浪漫派 创作方法 的 那种 暧昧 模糊 的 东西 。 〔 5 〕 在 这里 , 歌德 不仅 申明 了 自己 对 创作方法 范畴 以及 相关 概念 的 发明权 , 而且 阐明 了 这些 概念 与 特定 的 艺术 技巧 及 美学 风格 的 联系 。 当然 我们 都 很 清楚 , 将 文艺创作 的 艺术 思维 和 表达方式 加以 分类 的 努力 其实 早 在 亚里士多德 的 《 诗学 》 中 便 已 开始 了 , 尽管 他 的 论述 远 不及 歌德 鲜明 。 最后 , 我们 还 注意 到 , 在 近现代 西方 文论 中 虽然 未曾 普遍 沿用 “ 创作方法 ” 这一 理论 范畴 , 却 仍 在 “ 风格 ” 或 “ 风格 类型 ” 等 范畴 下 进行 着 同样 性质 的 理论 概括 和 研究 。 例如 十九世纪 以来 对于 艺术 和 文学 中 “ 巴罗克 风格 ” 的 探讨 便是 以 总结 十七世纪 的 欧洲 建筑 及 美术 特色 的 术语 为 发端 , 继而 延伸 到 对 文艺复兴 乃至 古罗马 艺术风格 的 分析 中 , 之后 这一 术语 又 被 沿用 为 描述 不同 民族 、 不同 时代 ( 从 古希腊 到 二十世纪 的 现代主义 阶段 ) 的 文学艺术 中 一大批 作品 的 共同 风格 与 技法 的 类型 概念 。 同样 , 我们 在 西方 批评家 对 浪漫主义 和 现实主义 风格 的 总结 和 规范 中 也 看到 相似 的 思路 。 可见 “ 风格 ” 术语 在 西方 文论 中 的 内涵 已经 大大 超出 了 对 某 一 具体 的 文学运动 、 流派 或 作家 的 创作 特色 的 指认 , 而是 包含 着 对 文艺创作 的 特定 范式 和 方法 类型 的 概括性 认知 。 著名 艺术 批评家 贡布里希 ( Gombrich ) 在 《 论 风格 》 中曾 写道 : “ 风格 ( style ) 是 表现 或者 创作 采取 的 或 应当 采取 的 , 独特 而 可辨认 的 方式 … … 也许 可以 把 这些 用法 简便 地归为 描写 用法 和 规范 用法 。 按照 集团 、 国家 和 时期 , 描写 可以 对 种种 创作 或 制作方法 进行 分类 … … 艺术史 中 所 采用 的 表示 风格 的 各种 名称 都 是 规范 带来 的 产物 。 ” 这位 学者 进而 指出 : “ 表现 或 创作 的 独特 方式 只要 符合 社会群体 的 需要 就 可能 保持稳定 。 ” 〔 6 〕 另 两位 具有 重要 影响 的 当代 批评家 雷 · 韦勒克 和 奥 · 活伦 更 阐明 了 不同 风格 类型 所 传达 的 对 艺术 与 现实 关系 的 各 别的 认识 和 处理 方式 。 他们 指出 : 无论 在 小说 中 还是 在 戏剧 中 , 现实主义 和 自然主义 都 是 文学 加 哲学 的 运动 、 传统 和 风格 , 浪漫主义 和 超现实主义 也 是 如此 , 它们 的 区别 并 不 在 现实 与 幻觉 之间 , 而 在于 对 现实 各 持有 不同 的 概念 , 对 幻觉 各有不同 的 模式 而已 。 〔 7 〕 这些 学者 提出 的 风格 研究 的 内容 和 特点 其实 也 正是 我们 的 创作方法 范畴 所 描述 的 对象 。 事实上 现代 西方 的 批评家 也 并 不 回避 使用 “ 方法 ” 概念 , 例如 韦勒克 在 讨论 “ 现实主义 ” 这一 概念 时即 曾 明确 地 将 它 看作 一种 艺术 方法 。 他 说 : “ 我 并不认为 现实主义 是 艺术 的 唯一 的 和 最终 的 方法 , 我要 强调指出 , 它 只是 一种 方法 , 一股 强大 的 潮流 , 它 也 有 自己 明显 的 局限 、 缺点 和 惯例 。 ” 〔 8 〕 他 还 说道 : 我 把 这种 现实主义 看作 是 一个 可以 不断 调整 的 概念 , 一种 支配 着 某 一 特定 时代 的 多种 艺术 规范 的 体系 , 它 的 产生 和 衰亡 均 有 线索 可寻 , 我们 可以 清楚 地 把 它 同 在 它 之前 的 时代 与 在 它 之后 的 时代 的 那些 艺术 规范 清楚 地区 分开 来 。 〔 9 〕 尽管 韦勒克 是从 历史 的 角度 研究 批评 概念 的 , 但 上面 所说 的 “ 方法 ” 和 “ 艺术 规范 体系 ” 显然 已 超出 了 人们 通常 理解 的 “ 风格 ” 范畴 所 能 描述 的 范围 。 我们 认为 , 相比之下 “ 艺术 方法 ” 这一 术语 较之 承载 了 多重 涵义 的 “ 风格 ” 概念 更加 单纯 和 确切 。 它 实际上 指称 着 一个 比 “ 运动 ” 、 “ 思潮 ” 、 “ 流派 ” 及 一般 的 “ 风格 ” 概念 涵盖面 更广 的 命题 。 虽然 每 一种 具体 的 艺术 方法 概念 往往 都 诞生 于 特定 的 时代 的 文艺 运动 或 思潮 之中 , 但 它 一旦 被 指 认为 代表 某一 成熟 的 艺术 范式 的 “ 方法 ” , 便 不再 仅仅 从 属于 某 一个 别的 历史 阶段 , 而能 用于 说明 不同 时代 的 文艺创作 中 呈现 的 共同 风格 倾向 , 并 能 一目了然 地向 人们 揭示 不同 风格 的 作品 在 艺术 表达 范式 上 的 歧异 。 此外 , 形式 规范 的 建立 也 有助于 习 作者 较 快 地 理解 和 学习 新 的 艺术 表现 手段 。 试想 , 我们 在 说明 《 诗经 》 与 “ 杜诗 ” 以及 “ 新乐府 ” 等 作品 之间 的 思想 艺术 联系 时若 拒绝 使用 诸如 “ 现实主义 ” 之类 的 概念 , 则 将 需要 多少 繁复 的 解说 来 “ 替代 ” 。 既 如此 , 我们 对 艺术 方法 范畴 的 颠覆 不 就 显得 过于 轻率 了 吗 ? 三 无可否认 , 我国 文艺学 体系 中 对 创作方法 的 总结 之所以 受到 怀疑 , 其 根源 在于 大部分 流行 的 文学理论 著述 在 对 创作方法 范畴 的 运用 及其 理论 前提 的 阐释 上 都 有着 明显 的 局限性 , 而 这些 局限 又导 源于 苏联 模式 的 文艺学 在 界定 这一 范畴 时 的 理论 缺陷 。 对此 近年来 某些 讨论 创作方法 问题 的 文章 已有 部分 触及 。 概而言之 , 这种 理论 的 片面性 主要 表现 在 三个 方面 。 第一 是 过分 突出 艺术创作 方法 的 认识论 意义 , 片面强调 创作方法 与 作家 世界观 之间 的 对应 与 制约 关系 。 如 认为 世界观 可以 包括 ( 只是 不能 代替 ) 创作方法 , 因而 便 将 创作方法 简单 地 定义 为 “ 是 作家 在 世界观 指导 下 长期 从事 社会 实践 和 艺术 实践 的 产物 , 是 作家 在 世界观 指导 下 , 运用 形象思维 反映 生活 , 塑造 艺术形象 的 原则 和 方法 。 ” 〔 10 〕 由此 区分 创作方法 的 基本 尺度 成 了 作家 “ 在 处理 文学创作 和 现实 关系 上 所持 的 态度 和 遵循 的 原则 , ” 〔 11 〕 进而 又 引申为 作者 在 认识 和 表现 生活 时 政治立场 和 思想倾向 上 的 选择 , 于是 不同 的 创作方法 术语 成 了 判定 作品 思想 性质 的 标签 , 这 就 必然 造成 这一 范畴 的 意识形态化 , 并 形成 诸如 “ 先进 的 ” 、 “ 颓废 的 ” 、 “ 革命 的 ” 、 “ 积极 的 ” 、 “ 消极 的 ” 这样 一类 附加 在 创作方法 概念 前面 的 高度 政治化 的 修饰语 。 例如 三十 年代 德国 左翼 文学界 开展 的 一场 关于 现实主义 与 表现主义 方法 的 论争 就 带有 强烈 的 政治 色彩 , 似乎 成 了 捍卫 马克思主义 纯洁性 , 甚至 关系 到 是否 “ 支持 反法西斯 的 人民阵线 ” 的 严峻 的 政治 斗争 。 〔 12 〕 就 连 如今 已 被 许多 学者 看作 是 表现主义 的 代表 作家 和 理论家 之一 的 布莱希特 在 为 表现主义 方法 作 辩护 的 同时 也 宣称 自己 是 现实主义者 , 并 坚持 把 从 斯威夫特 、 席勒 、 雪莱 直到 乔依斯 的 一大批 作家 的 创作 都 指 认为 现实主义 的 。 因为 “ 现实主义 不是 形式 问题 ” , “ 现实主义 不仅 是 文学性 的 事务 , 而且 是 伟大 的 政治性 的 、 哲学 性 的 、 实践性 的 事务 , 因而 必须 把 它 当作 这样 一件 伟大 的 、 具有 普遍 的 人 的 意义 的 事务 来 看待 和 解释 ” 。 〔 13 〕 这样 的 观点 无疑 已经 把 “ 现实主义 ” 这个 艺术 方法 的 概念 定义 为 完全 的 意识形态 符码 了 。 到 八十年代 中 , 前 民主德国 的 瑙 乌曼 教授 又 提出 了 被誉为 “ 现实主义 理论 的 哥白尼 式 转折 ” 的 所谓 “ 功能 现实主义 ” 的 概念 , 其 核心 便是 将 二十世纪 现代派 文学 中 流行 的 “ 寓意 的 、 象征 的 、 陌生化 的 、 变形 的 等 手法 ” 都 以 “ 广阔 性 ” 和 “ 多样性 ” 的 名义 纳入 现实主义 的 旗帜 下 。 他 提出 “ 从 社会主义 文学 内部 来说 , 凡是 以 介入 社会主义 社会 发展 为 己任 , 促进 ‘ 现实 的 社会主义 ’ 的 进步 的 文学 , 不论 其 方法 、 风格 如何 , 都 可以 是 这个 概念 涵盖 的 内容 。 从 国际 文学 角度 来说 , 不论 采用 什么 方法 和 风格 , 只要 是 描写 和 表现 人民 解放 斗争 、 批评 和 反抗 旧 制度 、 反对 与 人民 为 敌 的 势力 的 文学 , 也 都 是 它 的 涵盖 内容 。 ” 〔 14 〕 这一 学说 其实 正是 苏联 模式 的 文论 对 创作方法 本质 的 阐释 的 一个 必然 延伸 , 它 不啻 更加 旗帜鲜明 地 将 “ 现实主义 ” 转化 为 一个 无法 描述 任何 艺术 特征 的 政治 符号 , 变成 “ 革命 ” 、 “ 进步 ” 乃至 “ 真理 ” 的 同义语 。 这样 做 的 结果 不仅 不 可能 赋予 现实主义 理论 以新 的 生命力 , 反倒 消解 了 它 作为 一种 特定 的 艺术 方法 范式 的 固有 价值 , 同时 也 成 了 对 传统 创作方法 理论 自身 的 颠覆 。 传统 创作方法 理论 的 第二个 重要 症候 在于 它 往往 满足 于 把 文艺创作 方法 归结为 一定 的 艺术 精神 或 美学 原则 。 例如 《 中国 大百科全书 · 中国 文学 卷 》 对 “ 创作方法 ” 条 目的 解释 , 就 把 它 定义 为 “ 即 作家 自觉 或 不 自觉 地 遵循 的 美学 原则 。 ” 类似 的 表述 在 八十年代 出版 的 各种 文学理论 教材 中 也 屡见不鲜 , 它们 几乎 异口同声 地 确认 : “ 所谓 创作方法 , 就是 认识 和 表达 生活 的 基本 原则 。 ” 〔 15 〕 据此 , 不少 学者 便 有意识 地 将 创作方法 与 作家 在 创作 活动 中 具体 运用 的 艺术 传达 和 表现 的 特定 方式 与 技巧 割裂 开来 , 认为 创作方法 只是 “ 艺术创作 的 总 原则 ” , 不 包括 与 之 相应 的 表现 范式 和 手段 。 这 就 无可避免 地使 这 一 范畴 远离 了 文艺创作 的 具体 经验 , 使 它 不 可能 获得 直接参与 艺术 批评 与 创造 活动 的 实践 价值 和 可操作性 , 从而 也 就 必然 带来 取消 派 学者 所 揭示 的 后果 — — 致使 各种 创作方法 概念 都 沦为 难以描述 和 区分 任何 特定 的 创作 成果 的 空洞 标签 和 抽象 公式 。 因为 在 艺术 批评 的 实践 中 , 我们 对 一部 具体 作品 的 艺术 方法 所作 的 分析 与 指认 恰恰 是从 剖析 该 作品 的 风格 与 技法 入手 的 , 我们 判断 作者 在 创作 中 所 遵循 的 美学 原则 的 基本 依据 也 应当 是 他 在 作品 中 如何 处理 题材 , 怎样 塑造形象 和 结构 故事 的 艺术 实践 , 而 并非 作家 本人 所 发表 的 什么 原则性 的 宣言 。 第三 , 由于 前述 的 理论 前提 上 的 偏差 , 于是 在 长期以来 的 文学史 研究 和 文学批评 中 , 我们 便 习惯于 把 人类 历史 上 创造 的 众彩 纷呈 的 文艺 世界 都 简单化 地 纳入 到 两种 基本 创作方法 的 轨道 上 。 中西 学者 们 或 则 将 一切 传达 了 具有 现实性 的 思想 主题 或 从 精神 上 表现 了 对 社会 的 关注 的 作品 都 归结为 现实主义 ( 广义 的 用法 也 包容 了 古典主义 和 自然主义 ) , 或 则 将 所有 未 忠实 于 现实 原貌 并 逼真 描绘 生活 细节 的 非 写实性 作品 都 不加区分 地 划归 到 浪漫主义 的 名目 下 , 这 就 无可避免 地 造成 了 这 两个 概念 的 含混 与 泛滥 。 在 西方 文学 研究 中 曾经 一度 是 浪漫主义 与 古典主义 的 泛化 , 从 中世纪 的 哥特式 小说 到 但丁 、 莎士比亚 、 薄伽丘 、 塞万提斯 甚至 巴尔扎克 的 作品 都 被 用 浪漫主义 来 定位 , 司汤达 也 曾 宣称 自己 是 “ 狂热 的 浪漫主义者 ” , 二十世纪 的 各种 新兴 艺术 方法 亦 曾 被 命名 为 “ 新 浪漫主义 ” 。 而 另一方面 , 著名 的 意象派 诗人 休姆 、 象征派 大师 艾略特 都 自称为 古典主义 者 。 反之 , 社会主义 阵营 的 文艺理论 乃至 西方 的 某些 左翼 文论 则 似乎 成 了 现实主义 的 一统天下 。 象征主义 以来 的 各种 艺术 尝试 都 曾 被 不屑一顾 地 斥之为 “ 颓废派 ” , 当 人们 发现 现代主义 浪潮 终究 成为 无法 漠视 的 富有 生命力 的 文艺 现实 之后 , 便 推出 了 “ 无边 的 现实主义 ” 的 新学说 。 在 法国 马克思主义 文论 家 罗杰 · 加 洛蒂 影响 广泛 的 论著 中 , 他 根据 自己 赋予 现实主义 的 就 尺度 把 毕加索 、 圣琼 · 佩斯 、 卡夫卡 乃至 波德莱尔 、 兰波 、 马雅可夫斯基 等 均 列为 现实主义 的 重要 作家 。 而 超现实主义 的 著名 代表 阿拉贡 也 义无反顾 地 宣称 : “ 在 艺术 和 在生活中 的 现实主义 态度 , 是 我 的 生活 和 我 的 艺术 的 方向 。 ” 〔 16 〕 毫无疑问 , 无论是 现实主义 还是 浪漫主义 在 这种 漫无边际 的 概念 游戏 中 都 已 丧失 了 作为 特定 的 艺术 范式 表征 的 功能 。 即便 是 中国 文论 界 八十年代 以来 开展 的 总结 第三种 创作方法 的 探索 在 思想 方法 上 亦 未能 摆脱 传统 的 理论 架构 。 尽管 诸家 提出 的 命名 千差万别 , 但 却 都 试图 一劳永逸 地 将 一个多 世纪 中 文艺家 们 进行 艺术 探索 和 创造 的 成果 统统 纳入 到 一个 包罗万象 的 新 术语 中 , 而 不再 深入 考察 这 为数众多 的 新 流派 在 艺术 主张 、 审美 思维 上 的 差异 , 以及 其中 所 显示 的 对 不同 艺术 手段 的 发现 和 运用 。 这种 削足适履 的 方式 充其量 不过 是 给 现代主义 文艺 思潮 换上 一顶 创作方法 的 新 头盔 , 借以 赋予 它 某种程度 的 合法性 , 却 很 难 真正 达到 对 本世纪 以来 不断 兴起 的 各种 艺术 形式 与 方法 的 实验 给予 恰当 的 理论 诠释 的 预期 目标 , 自然 也 难以 有效 地 引导 批评 鉴赏 活动 的 深入 。 所以 我们 说 , 那种 试图 凭借 两三种 既成 的 固定 模式 去 阐释 无限 丰富 并 永远 处在 变化 发展 中 的 文艺 实践 的 思维 定式 也 是 传统 方法 理论 的 致命 缺陷 之一 。 四为 克服 传统 理论 的 上述 弊端 , 我们 不能不 对 马克思主义 文艺学 的 艺术 方法 范畴 作 一番 新 的 反省 和 界定 , 重新 确立 它 的 理论 前提 和 分析 视角 , 以期 给 这 一 理论 范畴 注入 新 的 活力 , 使 之 成为 既 有利于 引导 作品 读解 又 能 提供 创作 借鉴 的 真正 有用 的 理论 工具 。 这 也 是 近年来 不少 理论工作者 和 新编 文论 教材 为 之 奋斗 的 目标 。 遗憾 的 是 迄今为止 尚未 就此 达成 广泛 的 共识 。 我们 认为 , 当前 至少 需要 从 下述 诸 层面 上 进一步 廓清 艺术 方法 范畴 的 性质 及其 内涵 — — 首先 , 我们 把 艺术 方法 看作 关于 文艺创作 行为 及其 产品 所 体现 的 内在 艺术 规律 的 一种 类型学 的 指认 , 它 来自 对 人类 艺术 创造 实践 活动 的 系统 的 经验总结 。 这种 总结 最初 仅 体现 为 一定 作品 中 呈现 的 某种 艺术 的 把握 和 表现 世界 的 自发 倾向 , 借助于 创作 行为 中 的 相互 模仿 与 借鉴 得以 传承 和 发展 , 而后 在 一定 的 文艺 思潮 或 文学运动 中 获得 指认 并 带来 理论 的 升华 和 阐发 , 最终 形成 包含 着 系统 的 原则 、 纲领 和 与 之 相适应 的 审美 规范 及 艺术 表现 技法 的 自觉 的 创作 范型 。 如果说 艺术 方法 的 原型 产生 于 人们 在 创作 活动 的 初期 对 风格 与 范式 的 模糊 的 追求 , 那么 文艺 思潮 的 发生 则 标志 着 文艺家 们 方法 意识 的 充分 觉醒 和 对 某 一 特定 的 艺术 方法 加以 系统 实践 和 推广 的 自觉 努力 。 因此 , 具体 的 艺术 方法 往往 是 以 相关 的 文艺 思潮 来 命名 的 。 但是 文艺 思潮 与 艺术 方法 之间 并 不 存在 完全 的 同构 关系 。 尽管 每 一场 文艺 思潮 和 运动 都 可能 有 相对 独立 的 思想 源流 和 美学 理想 , 然而 历史 地看 , 在 不同 时代 或 不同 文化 语境 中 兴起 的 思潮 流派 和 完成 的 艺术创作 , 在 方法 上 却 常常 显示 出 不同 程度 的 共通性 。 正 由于 此 , 某种 艺术 方法 一经 确认 , 便 为 我们 打开 了 一扇 新 的 窗户 , 它 不单 能 引导 我们 去 解读 特定 背景 下 的 文艺创作 成果 , 而且 能 启发 我们 认识 和 发现 其他 时代 或 民族 的 文艺 成果 中 蕴含 的 与 之 相似 的 审美 理想 和 表现 法则 。 反之 , 我们 也 可以 借助 它 来 指认 存在 于 同一 流派 甚至 同一 作家 的 创作 中 的 不同 风格 和 艺术 范式 的 印迹 , 从而 把 我们 的 评价 鉴赏 活动 和 比较文学 的 研究 都 提高 到 一个 新 的 水平 。 由此 我们 可以 说 , 艺术 方法 是 一种 跨 历史 、 跨 地域 、 超 流派 的 共 时性 视点 , 它 与 文艺 思潮 既有 密切 的 关联 , 又 有 不同 内涵 和 使用 上 的 界限 。 较之 思潮 、 流派 、 风格 等 概念 , 艺术 方法 范畴 往往 具有 更 高 的 概括 力 和 更 广 的 涵盖面 。 其次 , 艺术 方法 是 一个 具有 多层 含义 的 综合性 指称 , 每 一个 独立 的 艺术 方法 均 应 包含 下列 不可或缺 的 要素 : 一是 由 相对 独立 的 艺术 观 和 审美 理想 所 支撑 的 创作 原则 ; 二是 与众不同 的 感受 和 表现 生活 的 艺术 思维 方式 ; 三是 与 上 两个 层次 相 呼应 的 特定 的 艺术 技巧 和 风格 样式 。 这 当中 应当 特别 加以 强调 的 是 第三层 要素 , 它 所指 的 并非 一般 意义 上 的 表现手法 , 而是 在 特定 类型 的 作品 中 反复 呈现 的 , 能够 充分体现 创作者 的 艺术 主张 和 追求 的 具有 代表性 的 表达 手段 。 它 通常 可以 构成 一类 作品 鲜明 的 风格 标记 , 并 创造 出 一套 特殊 的 操作 范式 。 这 一点 正是 那种 试图用 一个 主义 来 统一天下 的 理论 所 忽略 的 。 其实 在 文艺批评 实践 中 , 大多数 批评家 都 不是 仅仅 依据 作家 的 理论 宣言 , 亦非 凭借 什么 抽象 的 艺术 精神 , 而 恰恰 是 根据 作品 构造 艺术形象 , 表现 主观 情绪 或 客观 生活 的 不同 方式 和 技巧 来 指认 或 区分 一部 作品 的 艺术 方法 的 。 只有 坚持 这一 认识 , 我们 才能 使 关于 艺术 方法 的 理论 探讨 摆脱 贴标签 式 的 主义 之争 , 使 之 具备 指导 艺术 实践 的 可操作性 , 从而 真正 成为 一种 艺术 的 尺度 , 而 不是 抽象 观念 的 尺度 。 再次 , 从 理论 上 讲 , 产生 于 人类 无限 丰富 的 艺术 实践 基础 之上 的 艺术 方法 也 应 具有 充分 的 多样性 , 并 将 随着 人类 艺术创作 的 发展 而 不断 推陈出新 。 因此 , 它 必然 是 一个 开放 的 系统 。 当然 我们 也 不能不 注意 到 , 从 迄今为止 的 文学艺术 发展 的 历史 考察 , 这种 理论 上 的 可能性 还 远 未 得到 充分 自由 的 发展 。 一种 艺术 方法 范式 认同 的 建立 通常 有 两种 可行 的 途径 。 一是 随着 艺术 实践 的 积累 和 审美 主体 意识 的 觉醒 , 人们 逐渐 从 已往 的 艺术 经验 中 发现 并 总结 出 某些 艺术 规律 , 通过 理论 概括 和 有意识 地 宣传 推广 使 之 趋于 成熟 和 定形 , 最终 形成 广泛 而 自觉 的 艺术 实践 , 例如 现实主义 、 浪漫主义 等 方法 即属 此类 。 另 一条 途径 是 由于 历史 语境 的 变迁 和 新 的 文化 因素 的 出现 激发起 新 的 审美 意识 和 趣味 , 并 推动 相应 的 艺术 实验 的 发展 , 进而 孕育出 某种 新兴 的 艺术 方法 , 如 近代 以来 的 象征主义 、 表现主义 、 意识流 等 方法 即 是 。 值得注意 的 是 , 一种 新 命名 的 艺术 方法 一旦 进入 文学家 和 批评家 的 审美 视域 , 常常 会 促使 他们 以新 的 目光 去 观照 传统 艺术 , 并 从中 发掘出 与 新 方法 相对 应 的 审美 范式 或 艺术 技巧 的 原型 和 要素 , 甚至 可能 使 一些 长期 难以 定位 或 曾 被 勉强 纳入 某一 范式 的 呈现出 特殊 风格 的 作家 作品 一下子 获得 圆满 的 阐释 。 由此 , 我们 对 文艺 创造 规律 的 认识 也 向前 跨进 了 一步 。 因此 只有 承认 艺术 方法 范畴 的 开放性 , 我们 对 艺术 形式 规范 和 创作 风格 的 研究 才 可能 不断 走向 深化 。 诚然 , 不同 的 艺术 方法 在 文艺 史上 发挥 的 作用 和 影响 大小 是 不同 的 , 有 的 方法 历久不衰 , 在 各个 时期 、 不同 地域 和 各种 艺术 门类 中 皆 广为 沿用 , 并 派 生出 多种 风格 变体 。 象 现实主义 和 浪漫主义 即属 此类 。 而 有 的 艺术 方法 仅 在 特定 时代 , 某 一类 文体 或 一部分 民族 的 文艺 中 较为 盛行 , 以后 便 逐渐 边缘化 了 , 如 古典主义 之类 。 故 传统 文论 将 现实主义 和 浪漫主义 视为 双峰 并峙 的 基本 创作方法 也 是 有 一定 历史 依据 的 。 但 倘用 这种 一成不变 的 观点 去 说明 文学 艺术创作 和 发展 的 普遍规律 就 会 遇到 许多 难以 跨越 的 理论 陷井 , 因为 所谓 基本 的 艺术 方法 也 是 发展 的 、 相对 的 , 它 已经 并且 必将 继续 随着 历史 文化 语境 的 变化 和 人类 审美 理想 的 转移 而 不断 产生 边缘 与 中心 的 换位 , 而 那些 一度 处于 边缘 的 艺术 方法 也 可能 在 某 一 阶段 再度 唤起 人们 的 关注 和 共鸣 , 并 重新 回到 中心 位置 上 。 例如 在 二十世纪 的 文学 发展 中 , 浪漫主义 的 地位 被 随着 现代主义 运动 兴起 的 各种 新 方法 取代 便是 一个 有目共睹 的 事实 。 而 在 所谓 后现代主义 的 新浪潮 中 , 各种 艺术 方法 的 融合 交织 构成 了 更加 难以辨认 的 复杂 图景 。 由此 我们 联想 到 艾略特 的 一段 精辟 的 概括 — — 现存 的 艺术 经典 本身 就 构成 一个 理想 的 秩序 , 这个 秩序 由于 新 的 ( 真正 新 的 ) 作品 被 介绍 进来 而 发生变化 。 这个 已成 的 秩序 在 新 作品 出现 以前 是 完整 的 , 加入 新花样 以后 要 继续 保持 完整 , 整个 的 秩序 就 必须 改变 一下 , 即使 改变 得 很小 ; 因此 每件 艺术作品 对于 整体 的 关系 、 比例 和 价值 就 重新 调整 了 ; 这 就是 新 与 旧 的 适应 。 谁 要 同意 这个 关于 秩序 的 看法 , 同意 欧洲 文学 和 英国文学 自有 其 格局 的 , 谁 听到 说 过去 因 现在 而 改变 正如 现在 为 过去 所 指引 , 就 不至于 认为 荒谬 。 〔 17 〕 综上所述 , 我们 认为 , 若用 发展 的 眼光 看 , 无论是 艺术 方法 的 二元 对立 或是 三分 天下 的 局面 都 只能 是 一时 的 , 多极 多向 中心 流动 才 应 是 艺术 方法 的 基本 性质 。 这 也 是 以 自由 创造 为 内在 要求 的 文学艺术 的 精神 品质 所 决定 了 的 。 五让 我们 重新 回到 关于 二十世纪 先锋 文艺 的 艺术 方法 指认 的 命题 上 。 在 确立 了 新 的 理论 前提 后 , 我们 便 不难 找到 自己 的 切入点 , 这 就是 打破 固有 的 文艺 思潮 或 文学 流派 视点 的 限制 , 既 肯定 在 现代主义 的 艺术 旗帜 下 存在 着 不同 艺术 方法 多元 共生 的 现象 , 又 致力于 探寻 其中 某些 流派 在 艺术 思维 和 表现 手段 上 呈现 的 共同 特点 。 我们 将 通过 对 不同 思潮 流派 的 艺术 本文 的 深入 剖析 和 系统 综合 , 揭示 出 它们 在 艺术 方法 层面 上 结成 的 复杂 的 聚类 组合 关系 , 从而 把 我们 对 中西 现代 文艺 的 认识 和 读解 都 提高 到 新 的 水平 。 在 进行 一些 初步 的 比较 分析 后 , 我们 发现 , 尽管 “ 现代主义 ” 作为 对 二十世纪 上半叶 世界性 的 先锋 文艺 运动 的 指称 已经 获得 了 较 普遍 的 认同 , 但 若 用 它 来 概括 在 这 一 运动 中 涌现 的 新 艺术 范式 和 复杂 纷纭 的 表现 手段 却 显得 过分 笼统 和 简单化 了 。 因为 在 这 一点 上 一些 重要 的 现代主义 流派 之间 即 存在 着 显而易见 的 差异 。 正 如雷 · 韦勒克 所 指出 的 : “ 用 ‘ 现代主义 ’ 泛指 所有 的 先锋派 文艺 , 模糊 了 象征主义 时期 和 后 象征主义 时期 ( 即 未来主义 、 超现实主义 、 存在主义 等 ) 的 分界 。 ” 〔 18 〕 在 我们 看来 , 这 两个 时期 的 分界 很大 程度 上 即 来自 艺术 方法 的 演变 。 另一方面 我们 又 不能不 正视 一个 同样 重要 的 事实 — — 在 某些 艺术流派 看似 互相 抵触 的 艺术 宣言 后面 却 隐藏 着 从 审美 原则 、 艺术 思维 直到 表现 手段 上 广泛 的 共同点 。 一位 西方 批评家 曾经 指出 : “ 十九 世纪末 授给 它 的 文学运动 以 繁多 的 名号 , 因而 不成比例 地 强调 了 它们 之间 的 差异 。 今天 人们 更 清楚 地 看到 许多 相似 之点 , 并 把 差异 当作 主要 是 侧重点 不同 。 ” 〔 19 〕 应当 说 , 这种 竞相 在 招牌 名目 上 标新立异 的 现象 在 二十世纪 的 艺术 运动 中正 愈演愈烈 , 而 实际上 确有 部分 现代主义 流派 在 艺术 表现 上 的 差异 比 人们 想象 的 要 小 。 例如 表现主义 思潮 在 思想观念 上 是 倾向 于 反对 现代文明 对 人性 异化 的 , 而 未来 主义者 则 无保留地 鼓吹 用 机械 文明 的 “ 速度 ” 和 “ 力 ” 去 摧毁 传统 , 然而 它们 在 美学 原则上 都 强调 以 主观 为 艺术 表现 的 出发点 , 主张 通过 艺术 去 揭示 事物 的 本质 , 而且 都 选择 了 打破 现实 幻觉 的 变形 和 抽象 作为 艺术 表达 的 基本 手段 , 足见 它们 在 艺术 方法 上 有着 深刻 的 一致性 。 同样 , 超现实主义 对于 表现 梦幻 的 偏好 与 立体主义 对用 几何 式 解构 现实 的 热衷 看上去 似乎 相去甚远 , 但 达利 笔下 的 《 内战 的 预感 》 与 毕加索 的 名作 《 格尔尼卡 》 却 如此 异曲同工 。 我们 这才 注意 到 , 在 对 艺术 表现 精神 的 追求 和 夸张 、 变形 、 怪诞 、 抽象 等 表达 手段 的 运用 上 , 这 两位 画家 原来 何其相似 。 倘若 我们 从 前面 论及 的 艺术 方法 的 基本 层面 出 发作 一个 系统 的 考察 , 就 会 发现 韦勒克 所称 的 “ 后 象征主义 时期 ” 中 的 不少 流派 , 诸如 在 文学艺术 各 分支 中 都 产生 过 广泛 影响 的 表现主义 、 未来主义 、 超现实主义 , 较 早 出现 在 美术 领域 的 后 印象派 、 野兽派 和 立体主义 , 以及 今天 被 一些 学者 划归 后现代主义 文艺 的 荒诞派 戏剧 与 黑色幽默 小说 等 , 在 许多 方面 都 显示 出 密切 的 精神 联系 和 内在 的 共通性 。 德国 著名 的 表现主义 诗人 哥特 弗里德 · 贝恩即 曾 敏锐地 看到 了 这 一点 。 他 指出 : “ 这个 流派 — — 它 在 其他 国家 被 称为 未来派 、 立体派 , 后来 又 被 称为 超现实主义 , 在 德国 保留 着 表现主义 的 名称 , 它 在 经验性 的 变化 方面 具有 多样性 , 在 其以 粉碎 现实 、 不顾一切 地 寻根究底 为 其内 在 的 基本 态度 方面 具有 统一性 … … ” 〔 20 〕 应当 说 , 在 艺术 方法 的 意义 上 , 我们 完全 有 理由 将 这些 流派 的 创作 特色 视为 同一 艺术 范式 在 不同 时期 和 不同 文化 语境 中 的 风格 变体 — — 在 德语 国家 和 北欧 是 表现主义 , 法国 是 立体主义 与 超现实主义 , 意大利 和 俄国 是 未来主义 … … 如果 我们 试图 在 一个 新 的 视点 上用 一个 比 “ 现代主义 ” 更为 具体 和 恰切 的 命名 来 概括 上述 诸 流派 在 诗学 上 的 “ 统一性 ” , “ 表现主义 ” 无疑 是 一个 最 适合 的 术语 。 质言之 , 正是 “ 表现主义 艺术 方法 ” 构成 了 上述 诸 流派 在 艺术 思维 和 审美 风格 上 的 共同 背景 。 这样 的 概括 其实 并非 笔者 独出心裁 地 标新立异 , 在 造型艺术 领域 中 , 类似 的 观点 其实 正是 与 “ 表现主义 ” 这个 术语 相伴 而生 的 。 因为 虽然 “ 表现主义 ” 的 语源 现在 已 被 追到 1850 年 7 月 英国 爱丁堡 的 某刊 上 一篇 匿名 文章 中 提到 的 一所 “ 现代 绘画 的 表现主义 学院 ” , 〔 21 〕 但 它 成为 一个 具有 特定 内涵 的 正式 批评 术语 却是 “ 在 1911 年 首先 被 德国 批评家 用来 描述 野兽派 和 早期 的 立体派 以及 其他 自觉 与 印象主义 和 摹仿 自然 相 对抗 的 画家 ” 〔 22 〕 的 。 正 由于 此 , 较 早 对 表现主义 艺术 运动 进行 理论 总结 的 赫尔曼 、 巴尔 便 把 梵高 、 马蒂斯 、 毕加索 乃至 意大利 的 未来派 都 纳入 到 表现主义 的 旗帜 下 , 而 他 的 这种 对 表现主义 的 广义 理解 和 运用 在 西方 批评界 已 取得 了 广泛 的 共识 。 在 当代 许多 重要 的 艺术史 工具书 和 理论 专著 关于 表现主义 运动 的 阐释 中 , 对后 印象派 、 野兽派 、 未来主义 和 立体主义 的 地位 的 解说 都 成为 不可 缺少 的 内容 。 〔 23 〕 不仅如此 , 表现主义 的 理论家 们 还 坚持 用 这 一 概念 去 说明 传统 艺术 的 风格特征 。 埃德 施密特 即 曾 用 斩钉截铁 的 口吻 宣称 : “ 任何 时代 都 有 表现主义 , 没有 没有 表现主义 的 区域 , 没有 不是 以 火热 的 感情 来 创造 它 的 地带 。 ” 〔 24 〕 他们 不仅 从 原始 艺术 、 哥特 艺术 以及 十六 、 十七世纪 的 画家 格吕内瓦尔德 、 格列柯 等 人 的 作品 中 找到 了 表现主义 的 踪迹 , 还 从 莎士比亚 、 拉伯雷 、 薄伽丘 乃至 歌德 的 作品 中 发掘出 丰富 的 表现主义 意味 。 而 这 一 观点 也 在 西方 当代 的 艺术 史论 中 得到 了 响应 。 我们 不妨 来看 一看 《 牛津 艺术 词典 》 对 “ 表现主义 ” 词条 的 一段 解释 — — 这个 术语 在 艺术史 和 艺术 批评 中 应用 于 那些 反叛 传统 的 自然主义 观念 , 赞同 通过 形式 或 色彩 的 变化 和 夸张 强化 艺术家 的 情绪 表现 的 艺术 。 在 宽泛 的 意义 上 , 该 术语 可以 用来 描述 任何 时期 或 地域 中 那些 把 强烈 的 主观 反应 提高 到 对外部 世界 观察 之上 的 艺术 ( 格吕内瓦尔德 的 作品 就是 一个 典范 ) 。 〔 25 〕 正是 基于 上述 的 认识 , 批评家 们 明确指出 : “ 从 那时 以来 , 表现主义 作为 一个 与 ‘ 浪漫主义 ’ 和 ‘ 巴罗克 ’ 等 术语 相 类似 的 批评 和 美学 概念 在 更 普遍 的 涵义 上 获得 了 通用 。 ” 〔 26 〕 上面 的 材料 足以 清楚 地 表明 , 表现主义 作为 艺术 概念 在 西方 批评 中 的 运用 早已 突破 了 作为 特定 文艺 思潮 和 流派 指称 的 界线 , 而 成为 一个 涵盖面 极广 的 风格 术语 。 这 与 我们 提出 的 关于 “ 表现主义 艺术 方法 ” 的 指认 是 完全 吻合 的 。 那么 , 按照 我们 前面 提出 的 艺术 方法 诸 要素 , 表现主义 方法 所赖 确立 的 美学 原则 及 风格 技巧 的 表征 是 什么 呢 ? 简略 地说 , 它 至少 包含 着 下述 方向 上 的 独特 追求 — — 在 美学 原则上 , 表现主义 强调 艺术创作 对 作家 主观 精神 世界 的 表现 , 要求 打破 对 事物 外 在 形象 的 自然主义 或 印象主义 式 的 逼真 描摹 而 直接 展现 对象 的 内在 本质 , 还 主张 “ 呐喊 ” 式 地 抒发 作者 和 人物 的 内在 激情 。 在 艺术 思维 上 , 表现主义 方法 把 陌生化 、 艺术 变形 及 抽象化 作为 处理 艺术作品 与 现实生活 关系 的 基本准则 。 在 艺术 表现 上 , 它 十分重视 艺术 形式 的 表意 功能 , 同时 又 鼓吹 对 完整 形式 的 反叛 , 往往 采用 反 逻辑 的 形式 手段 和 时空 错置 的 结构 ; 而 寓言 、 象征 、 夸张 、 怪诞 、 漫画化 、 反讽 、 简约 、 类型化 以及 对 强烈 的 色彩 、 风格化 的 舞台 , 虚拟式 的 表演 等 诸多 技巧 的 综合 运用 则 成为 我们 指认 表现主义 方法 的 主要 风格 标记 。 正是 所有 这些 原则 和 技巧 使 表现主义 不仅 与 现实主义 、 浪漫主义 等 传统 的 艺术 方法 显示 出 泾渭分明 的 差异 , 也 与 象征主义 艺术 拉开 了 很大 的 距离 , 从而 为 我们 对 中西 文学 的 读解 与 鉴赏 建立 了 一个 新 的 观照 视角 和 批评 尺度 。 在 我们 看来 , 仅 就 文学 领域 而言 , 如果 我们 将 象征主义 视为 现代主义 运动 前期 ( 1915 年 之前 ) 的 主流 艺术 范式 的话 , 这个 运动 的 后期 则 无疑 是 以 表现主义 方法 为 中心 的 。 直到 今天 , 这一 方法 仍 对 包括 中国 当代文学 在内 的 世界 各国 文学 发生 着 深刻 的 影响 , 并 在 戏剧 、 电影 、 绘画 等 多种 艺术 形式 中 得到 广泛 的 运用 。 尽管 对 这 一 方法 的 理论 基础 的 建构 和 艺术 规范 的 系统 总结 提炼 还有 待 我们 做 更加 深入细致 的 梳理 和 论证 。 但 我们 已 完全 可以 理直气壮 地 把 表现主义 确认 为 人类 艺术史 上继 浪漫主义 、 现实主义 、 象征主义 之后 兴起 的 又 一种 最 基本 的 艺术 方法 。 诚然 , 这一 明确 的 界定 并 不 意味着 我们 对 现代主义 潮流 中 所 包含 的 艺术 方法 的 探索 已告 完成 , 我们 还 很 难用 它 对 二十世纪 先锋 文学 中 的 另 一些 重要 流派 ( 如 意识流 文学 、 达达主义 、 存在主义 文学 、 新 小说 、 魔幻现实主义 以及 另 一些 被 归入 后现代主义 的 文艺 现象 ) 的 艺术 范式 作出 准确 的 描述 和 定位 , 但 这 并 不 妨碍 我们 以此 作为 重新 读解 和 认识 现代主义 文艺 现象 的 起点 。 并 将 我们 对 艺术 方法 这一 理论 范畴 的 研究 推向 新 的 深度 。 相信 随着 人类 文艺创作 实践 的 发展 和 我们 对 文艺 创造 规律 不断深入 的 把握 , 我们 将 继续 发现 并 总结 出 第五种 、 第六种 新兴 的 艺术 方法 , 从而 使 艺术 方法 这一 传统 的 诗学 范畴 焕发 出新 的 生命力 。 〔 1 〕 参见 徐缉熙 《 关于 “ 创作方法 ” 的 再 认识 》 载 《 当代 文艺学 探索 与 思考 》 第 425 页 。 〔 2 〕 杜书 瀛 《 文艺创作 美学 纲要 》 第 172 ─ 173 页 。 〔 3 〕 艾略特 《 传统 与 个人 才能 》 , 见 《 二十世纪 文学评论 》 上册 第 130 页 。 〔 4 〕 、 〔 5 〕 《 歌德 谈话录 》 第 220 页 。 〔 6 〕 《 艺术 与 人文科学 · 贡布里希 文选 》 第 84 页 。 〔 7 〕 韦勒克 、 沃伦 《 文学理论 》 第 238 页 。 〔 8 〕 雷 · 韦勒克 《 批评 的 诸 种概念 》 第 242 页 。 〔 9 〕 同上 第 217 页 。 〔 10 〕 霍 松林 《 文艺学 简论 》 第 405 页 。 〔 11 〕 十四 院校 编写组 《 文学理论 基础 》 第 245 页 。 〔 12 〕 参见 卢卡契 《 问题 在于 现实主义 》 , 《 表现主义 论争 》 第 175 页 。 〔 13 〕 布莱希特 《 反驳 卢卡契 的 笔记 》 , 《 表现主义 论争 》 第 287 , 297 页 。 〔 14 〕 参见 张黎 《 现实主义 理论 的 哥白尼 式 转折 》 , 《 文艺报 》 1987 年 2 月 14 日 。 〔 15 〕 唐正序 《 文艺学 基础 》 第 211 页 。 〔 16 〕 阿拉贡 《 序言 》 , 加 洛蒂 《 论 无边 的 现实主义 》 第 12 页 。 〔 17 〕 艾特略 《 传统 与 个人 才能 》 , 《 二十世纪 文学评论 》 上 , 第 130 页 。 〔 18 〕 雷 · 韦勒克 《 文学思潮 和 文学运动 的 概念 》 第 253 页 。 〔 19 〕 克莱夫 · 斯科特 《 象征主义 、 颓废派 和 印象主义 》 , 《 现代主义 》 第 181 页 。 〔 20 〕 哥特 弗里德 · 贝恩 《 〈 表现主义 十年 抒情诗 选 〉 序 》 , 《 现代主义 文学 研究 》 上 第 454 页 。 〔 21 〕 LionelRichard 《 表现主义 简明 百科全书 》 , 英文版 第 7 页 。 〔 22 〕 HaroldOsborne 《 牛津 艺术 指南 》 , 英文版 1983 , 第 396 页 。 〔 23 〕 参见 《 表现主义 简明 百科全书 》 , 《 牛津 艺术 词典 》 等 。 〔 24 〕 埃德 施密特 《 论 文学创作 中 的 表现主义 》 , 《 现代主义 文学 研究 》 上 第 441 页 。 〔 25 〕 《 牛津 艺术 词典 》 , 英文版 1988 年 , 第 171 页 。 〔 26 〕 《 牛津 艺术 指南 》 1983 年 英文版 , 第 369 页 。 * __label__C3-Art 【 文献号 】 1 - 3066 【 原文 出处 】 文学评论 【 原刊 地名 】 京 【 原刊 期号 】 199506 【 原刊 页 号 】 91 - 102 【 分类号 】 J1 【 分类 名 】 文艺理论 【 作者 】 王元骧 【 复印 期号 】 199604 【 标题 】 艺术 的 实践 本性 【 正文 】 一 我国 现代 文艺理论 对 艺术 本质 主要 是从 艺术 是 一种 精神 现象 、 是 社会 生活 的 反映 , 用 哲学 的 语言 来说 , 即 是从 认识论 的 角度 作出 把握 的 。 这 自然 与 三十 年代 , 特别 是 建国以来 我们 所 接受 的 前 苏联 的 理论 模式 直接 相关 ( 至于 间接 的 , 还 可以 上溯 到 亚里 斯多德 、 黑格尔 和 别林斯基 ) , 这种 研究 对于 认识 艺术 的 本质 虽然 必不可少 , 但 现在 来看 , 它 的 缺点 也 十分 明显 。 这 不仅 表现 为 , 它 所 着眼 的 主要 是 认识 ( 反映 ) 的 一般性 , 而 没有 注意 到 它 的 特殊性 , 因而 往往 分不清 艺术 与 其它 意识形态 之间 的 差别 , 这样 客观 上 就 为 艺术 理论 中 的 庸俗 社会学 的 滋生 埋下 了 祸根 , 而且 还 因为 它 采取 的 是 一种 单向 思维 的 方式 , 即 仅仅 着眼于 研究 艺术 的 生成 , 而 忽视 了 艺术 的 功能 , 这 也 就 必然 影响 到 对 艺术 本质 的 深入 理解 和 全面 把握 。 因为 事物 的 性质 不 只是 从 实体 ( “ 是 什么 ” ) 中 , 同时 也 从 功能 ( “ 什么 用 ” ) 中 显示 出来 的 。 如同 马克思 在 谈到 生产 和 消费 时 所说 的 : “ 产品 之所以 是 产品 不是 作为 物化 了 的 活动 , 而是 活动 着 主体 的 对象 ” , 它 “ 只 在 消费 中才 得到 最后 完成 ” 。 所以 , 对于 艺术作品 来说 , 当 它 从 艺术家 那里 产生 以后 , 它 的 意义 还是 潜在 的 , 正如 “ 一条 铁路 , 如果 没有 通车 , 不 被 磨损 、 不 被 消费 , 它 只是 可能 的 铁路 , 不是 现实 的 铁路 ” , 只有 当 它 经过 读者 和 观众 的 阅读 和 欣赏 , 在 社会 上 发生 一定 作用 之后 , 这种 潜在 的 意义 才能 转化 为 实在 的 意义 , 艺术 的 性质 也 才 会 获得 充分 的 显示 。 相对 于 属性 这种 潜在 的 本质 来说 , 功能 就 成 了 一种 显现 着 的 本质 。 因而 对 功能 的 研究 , 也 就 成 了 我们 深入 , 全面 地 揭示 艺术 本质 的 一个 不可 缺少 的 方面 。 这 就 要求 我们 在 研究 艺术 本质 时 , 不能 只 从 作品 的 生成 , 即 从 认识论 的 角度 , 同时 还 必须 联系 它 的 功能 , 即 从 实践论 的 角度 来 进行 探讨 。 现在 有些 同志 提出 对 艺术 作 动态 的 、 即 把 它 作为 一种 活动 , 用 系统论 的 方法 来 进行 研究 , 按 我 的 理解 , 也 就是 把 艺术 的 认识 性 与 实践性 结合 起来 进行 研究 。 这 无疑 是 深化 我们 对 艺术 本质 认识 的 一条 重要 的 途径 。 因此 , 在 我们 对 艺术 的 认识 本性 有 了 较 充分 研究 的 基础 上 , 深入探讨 一下 艺术 的 实践 本性 问题 , 就 显得 十分 重要 。 对于 艺术 的 实践 本性 , 在 我国 , 早 在 五十年代 末 和 六十年代 初 , 朱光潜 先生 就 曾 有 过 论述 。 他 认为 “ 这些 年 很 有 一部分 美学家 对 马克思主义 美学 作 了 片面 的 理解 ” , “ 侧重 艺术 的 认识 意义 而 忽视 艺术 的 实践 意义 ” , “ 从 马克思主义 的 认识 与 实践 辩证统一 的 观点 看 , 上述 两种 说法 虽然 各有 侧重 , 却是 可以 统一 而且 必须 统一 的 。 ” 〔 1 〕 这 无疑 是 很 有 见 地 的 , 从 某种意义 上 说 , 无异于 为 我们 指出 了 解决 艺术 问题 的 一条 正确 途径 。 但 遗憾 的 是 , 在 具体 论述 过程 中 , 他 又 违背 了 自己 的 主张 , 一方面 把 实践 与 认识 对立 起来 , 不加分析 地 把 认识论 ( 甚至 包括 反映论 在内 ) 一概 说成 是 “ 唯心 美学 所 遗留下来 的 一个 须 经过 重新 审定 的 概念 ” , 而 另一方面 在 提出 艺术 “ 重点 在 实践 ” 的 同时 , 又 把 艺术 的 实践性 缩小 为 它 只不过 是 “ 劳动 创造 的 产品 ” , 因而 对 艺术 的 实践性 的 研究 也 就 成为 对 “ 艺术 劳动 创造 过程 的 研究 ” , 亦 即 与 “ 知 ” ( 认识 、 反映 ) 相对 的 “ 能 ” ( 技能 、 技巧 ) 的 研究 〔 2 〕 。 这 理解 不仅 是 极 不 完善 的 , 而且 也 为 后来 的 艺术 实践 本性 的 研究 作 了 误导 。 从 最近 几年 发表 的 关于 艺术 实践 本性 方面 研究 的 论著 来看 , 似乎 都 没有 完全 摆脱 这一 影响 。 当然 , 如果 把 这些 问题 的 存在 一概 都 归咎于 朱光潜 先生 , 那 也 是 不 公正 的 。 之所以 产生 和 存在 这样 一种 情况 , 追究 起来 , 我 认为 还有 更 深层 的 原因 。 那 就是 与 我们 长期以来 在 哲学 上 对 认识 和 实践 两者之间 的 关系 没有 开展 充分 的 研究 、 作出 科学 的 阐述 , 甚至 在 某种意义 上 把 它们 机械 的 分割 开来 直接 有关 。 实践 的 思想 在 古希腊 就 已 萌生 , 如亚里 斯多德 在 《 尼 各马 可 伦理学 》 中 就 有 把 “ 哲学 知识 ” 与 “ 实践 知识 ” 区分 之 说 。 但 作为 一个 哲学 概念 和 范畴 , 在 近代 哲学史 上 , 还是 由 康德 率先 提出 来 的 。 他 根据 自 古希腊 以来 哲学 中 对 人 的 心理 功能 所作知 、 情 、 意 的 区分 , 写成 了 他 的 名著 “ 三大 批判 ” , 分别 从 认识 与 实践 的 角度 研究 了 “ 理论 理性 ” 和 “ 实践 理性 ” 以及 这 两者之间 的 中介 桥梁 审美 判断 的 问题 , 成为 德国 古典 哲学 的 一大 开创 。 但是 在 康德 的 哲学 中 , “ 实践 理性 ” 不仅 只 限于 道德 的 领域 , 而且 它 与 “ 理论 理性 ” 是 彼此 分割 的 , 这 后来 虽然 为 黑格尔 和 费希特 所 发现 , 并 希望 通过 自己 的 研究 , 力求 把 两者 统一 起来 , 但 他们 唯心主义 的 哲学体系 决定 了 最终 不 可能 完成 这一 任务 。 而 在 哲学 上 真正 打破 这种 分割 , 使 认识 与 实践 获得 有机 结合 的 还是 马克思 。 他 把 实践 的 观点 引入 认识论 的 研究 , 创立 了 辩证唯物主义 的 认识论 , 从而 使旧 唯物主义 哲学 产生 了 一个 根本性 的 变革 。 但 由于 这一 思想 在 马克思主义 创始人 那里 还 只是 作为 一种 原则 提出 , 还 来不及 对 之 作出 全面 、 系统 的 阐述 ; 加上 后来 许多 马克思主义 的 研究者 由于 自身 思想 上 的 习惯势力 , 使得 马克思主义 创始人 的 这些 思想 精髓 在 他们 那里 不仅 没有 得到 应有 的 阐发 , 而且 往往 按照 旧 唯物主义 的 面貌 对 它 作 了 改造 和 歪曲 。 这 当中 虽然 也 有 许多 理论家 看到 了 实践 这一 理论 在 辩证唯物主义 学说 建立 中 的 重要 地位 , 但 一般 还 只 限于 把 实践 看作 是 认识 的 基础 和 检验 真理 的 标准 ; 至于 它 对 认识 内容 的 构成 到底 具有 什么样 的 意义 , 似乎 很少 有所 论及 。 这 就 影响 到 了 我们 对 实践 在 哲学 中 的 地位 的 全面 而 完整 的 理解 。 这是 我们 之所以 迄今为止 还 不能 完全 跨越 和 改变 认识 与 实践 分割 的 鸿沟 , 对 之 作出 辩证统一 把握 的 根本原因 。 这种 分割 的 理解 具体表现 为 : 在 认识论 的 研究 方面 , 我们 通常 把 恩格斯 所说 的 : “ 全部 哲学 , 特别 是 近代 哲学 的 重大 问题 是 思维 对 存在 的 关系 问题 ” 〔 3 〕 , 仅仅 理解 为 谁 是 第一性 与 谁 是 第二性 的 问题 , 这样 就 有意无意 的 蹈入 了 亚里 斯多德 所 主张 的 哲学 的 任务 只不过 是 研究 世界 的 本原 和 基质 的 旧轨 , 认为 哲学 所 探讨 的 只不过 是 离开 人类 社会 而 存在 的 一种 本原 物体 , 因而 哲学 也 就 被 仅仅 看作 是 一种 本体论 和 知识论 。 这样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岂 不 变成 了 一种 扑素 的 实在论 ? 应该 看到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虽然 是 在 继承 唯物 哲学 传统 的 基础 上 发展 起来 的 , 但 与 传统 哲学 的 那种 直观性 不同 , 在 马克思主义 看来 , 认识 与 实践 是 不可分割 的 联系 在 一起 的 。 这 不仅 因为 认识 必须 以 实践 为 基础 , 而且 还 在于 认识 的 目的 是 为了 实践 。 具体 的 说 : 首先 , 认识 不是 为 知识 而 知识 , 它 产生 于 实践 的 需要 , 最终 也 是 为了 付诸实践 , 并 在实践中 得到 进一步 的 丰富 和 发展 。 认识 的 成果 知识 的 这 一 性质 决定 了 , 它 对 个体 来说 尽管 是 中立 的 , 不 以 个体 的 好恶 为 转移 ; 而 从 对 人类 的 生存 和 发展 的 意义 上 来说 , 它 是 一种 价值 , 否则 就 没有 意义 。 其次 , 认识 的 对象 不 只 局限于 与 人 处在 一定 关系 中 的 现实 , 即 知识 的 世界 , 而且 还 包括 现实 与 人 的 关系 , 即 意义 的 、 价值 的 世界 。 意义 和 价值 总是 对 人 的 需要 而言 的 , 是 人 以 自身 的 需要 为 尺度 出发 对 现实 世界 所 作出 的 把握 。 这 决定 了 认识 的 成果 不仅 以 事实 真理 的 形式 , 而且 还 以 价值 真理 的 形式 而 存在 着 ; 它 向 人们 所 显示 的 不仅 是 一个 “ 是 什么 ” , 而且 还有 一个 “ 应 如何 ” 的 问题 。 这样 , 认识 的 成果 也 就 直接 转化 为 实践 的 目的 , 反过来 又 支配 和 调节 人 的 实践 活动 。 正是 出于 这一 认识 , 马克思主义 创始人 才 提出 , 哲学家 不 只 “ 用 不同 方式 解释 世界 , 而 问题 在于 改变 世界 。 ” 〔 4 〕 他们 把 自己 的 哲学 称之为 “ 实践 的 唯物主义 ” , 强调 : “ 对 实践 的 唯物主义者 , 即 共产主义者 来说 , 全部 问题 在于 使 现存 世界 革命化 , 实际 的 反对 和 改变 事物 的 现状 。 ” 〔 5 〕 这 就 要求 我们 在 评价 认识 成果 时 , 不能 只 满足 于 以 黑格尔 所说 的 概念 和 实在 、 即 知识 与 客体 的 相符 性为 标准 , 同时 还要 看 它 能否 推动 实践 , 并 在实践中 获得成功 。 再 就 实践论 的 研究 方面 来看 , 由于 西方 传统 哲学 研究 是 一种 本体论 和 知识论 , 所以 实践 的 理论 在 传统 哲学 中是 没有 地位 的 , 至多 被 安排 在 哲学 的 分支 学科 伦理学 的 领域 内 , 作为 个人 的 行为 问题 来 进行 研究 。 所以 亚里 斯多德 认为 “ 实践 的 知识 比 哲学 的 知识 低级 ” 〔 6 〕 。 在 近代 西方 哲学史 上 , 康德 不仅 发现 和 提出 了 这 一 范畴 , 而且 把 它 提到 了 前所未有 的 高度 。 他 认为 , 作为 世界 的 真实 本体 的 “ 物自体 ” 认识 虽 不能 及 , 而 实践 却 受 其 支配 , 只有 当人 遵循 纯粹 思辨 的 途径 去 接近 它 时 , 实践 才 有 指望 能够 得以 圆满完成 〔 7 〕 。 因而 他 把 “ 实践 理性 ” 看 得 高于 “ 理论 理性 ” 。 这 不仅 向 我们 表明 , 哲学 不 只是 纯粹 的 科学 理论 , 它 更 主要 的 是 人 的 生活 、 活动 的 原则 ; 知识 只有 当 它 有助于 人 实现 善 的 目的 和 人 自身 的 终极 价值 的 时候 才 有 意义 。 而且 他 的 贡献 还 在于 , 他 把 意志 当做 一个 理性 的 问题 提出 , 强调 作为 推动 实践 的 意志 不同于 冲动 的 行为 , 它 是 在 理性 的 驱使 下 进行 的 。 “ 如果 没有 理性 , 行为 是 不能 出自 规律 的 , 所以 意志 不过 是 实践 的 理性 。 ” “ 唯有 理性 的 存在 者 才 有 意志 。 ” 〔 8 〕 这 就 使得 他 在 伦理学 研究 上 与 浅薄 的 经验主义 和 功利主义 划清 了 界线 。 因为 实践 作为 一个 确立 的 目的 , 通过 意志 努力 改造 对象 , 并 在 对象 中 实现 自己 预定 目的 的 过程 , 它 的 结构 应 包括 : 需要 — 动机 — 目的 — 手段 — 结果 等 一系列 的 环节 , 其中 确立 目的 又 是 实践 的 前提 和 起点 。 这样 , 目的 也 就 成 了 引起 、 支配 、 控制 、 调节 活动 的 自觉 动因 , 并 作为 规律 决定 着 活动 的 性质 和 方式 。 马克思 在 谈到 人 与 动物 的 劳动 的 区别 时 曾 特别强调 : 尽管 “ 蜜蜂 建筑 蜂房 的 本领 , 使 人间 的 许多 建筑师 感到 惭愧 ” , “ 但是 , 最 蹩脚 的 建筑师 从 一 开始 就 比 最 灵巧 的 蜜蜂 高明 的 地方 , 是 他 在 用 蜡来 建筑 蜂房 以前 , 已经 在 自己 的 头脑 里 把 它 建成 了 。 劳动 过程 结束 时 得到 的 结果 , 在 这个 过程 开始 时 就 已经 在 劳动者 的 表象 中 存在 着 , 即 已经 观念 地 存在 着 ” 。 他 的 整个 劳动 过程 , 就是 有意识 地 通过 自己 的 意志 努力 , 采取 一系列 的 手段 , 使 这个 目的 得以 实现 , 使 世界 变得 合乎 主体 需要 的 过程 。 所以 黑格尔 认为 , “ 理智 的 工作 仅 在于 认识 这个 世界 是 如此 , 意志 的 努力 即 在于 使得 这 世界 应 如何 ” , “ 如果 世界 已 是 它 应该 那样 , 则 意志 的 活动 就 将 会 停止 。 ” 而 目的 作为 一种 需要 的 意识 形式 , 虽然 在 形式 上 是 主观 的 , 但 正如 我们 前面 所 指出 的 , 它 建立 在 对 现实 与 人 关系 的 认识 的 基础 之上 , 所以 就 其 内容 来说 又 是 客观 的 。 一切 现实 的 、 通过 实践 得以 实现 的 目的 , 总是 客观规律 和 主观 需要 的 统一 。 这 决定 了 实践 作为 一种 意志 行为 并 不 只是 将 行动计划 付诸 现实 的 过程 , 而且 必然 包含 着 一个 在 意识 中 选择 目的 和 行为 方式 的 内部 环节 。 由此可见 , 在 马克思主义 哲学 中 , 认识 与 实践 作为 人类 活动 的 两个 基本 领域 , 虽然 各有 侧重 , 而 又 是 相互 联系 , 相互 渗透 的 。 而 这 当中 , 目的 则 成 了 认识 与 实践 这 两个 领域 构成 联系 的 中介 。 它 既 是 认识 的 终点 , 又 是 实践 的 起点 。 这样 , 人类 活动 包括 艺术 活动 在内 也 就 成 了 一个 以 目的 为 网结 的 认识 与 实践 双向 逆反 的 流程 , 一个 动态 的 结构 , 这样 理解 人类 活动 的 过程 和 结构 才 是 完整 而 深刻 的 。 这 也 是 马克思 所 创立 的 辩证唯物主义 的 精髓 之 所在 。 二 在 这里 我 把 艺术 的 实践性 只是 与 人生 实践 联系 起来 谈 , 那 是因为 社会 实践 是 由 科学实践 和 人生 实践 两个 领域 所 构成 的 。 前者 所 关涉 的 是 人与自然 的 关系 , 后者 所 关涉 的 是 人 与 社会 以及 自身 的 关系 。 其 区别 大体 相当于 康德 所说 的 技术 实践 与 道德 实践 。 不过 , 康德 是从 他 的 “ 现象界 ” 与 “ 物自体 ” 的 二分 对立 的 二元 哲学 出发 来 作 这样 的 区分 的 。 在 他 看来 , 人 就是 这样 分别 属于 两个 世界 的 。 在 技术 实践 中 , 人 是 属于 感性 的 、 现象界 的 人 , 他 受 必然律 所 支配 , 所以 是 不 自由 的 ; 而 在 道德 实践 中 , 人成 了 理性 世界 的 本体 意义 上 的 人 , 他 才 获得 了 自由 。 他 所说 的 实践 理性 指 的 就是 “ 依据 普遍 原则 自己 决定 自己 的 意志 ” 。 它 的 任务 在于 “ 建立 命令性 的 客观 的 自由 律 ” , 亦 即 “ 指示 行为 应该 如此 的 规律 ” 〔 9 〕 , 借此 来 实现 人 的 终极 目的 。 这样 , 他 也 就 把 实践 仅仅 局限于 道德 的 领域 , 而 把 技术 实践 视作 “ 理论 哲学 的 引申 ” 排除 在 实践 的 领域 之外 。 这 就 导致 必然 和 自由 、 知识 和 信仰 、 现象界 与 物自体 的 分割 和 对立 , 因而 他 把 “ 实践 理性 ” 亦 即 “ 善良 意志 的 实现 以及 它 与 个人 的 需要 和 欲望 之间 的 协调 都 推到 彼岸 世界 ” , 使 之 带有 极度 抽象 、 空洞 而 虚幻 的 性质 , 但是 , 只要 我们 抛弃 康德 “ 实践 理性 ” 的 唯心主义 、 神秘主义 的 外衣 , 就 不难 发现 其中 许多 深刻 的 、 合理 的 成份 , 对于 我们 理解 人生 实践 迄今 仍 有 极其 深刻 的 启示 : 首先 , 他 向 我们 表明 人生 实践 不同于 科学实践 , 它 作为 一种 价值 活动 , 不是 消极 的 完全 由 外部 规律 所 规定 , 而是 以 自己 的 价值观念 ( 目的 、 信念 、 理想 ) 为 指导 的 主体 自由选择 的 活动 。 其次 , 康德 认为 实践 理性 的 原则 不同于 经验 的 原则 , 在 道德 实践 中 , 支配 人 行动 的 不是 自然 的 爱好 、 个别 的 需要 、 有限 的 外 在 目的 , 而是 善良 意志 所 宣示 的 一种 必然 的 、 合理 的 、 普遍 有效 的 原则 , 它 本身 就 具有 绝对 的 、 至高无上 的 、 无与伦比 的 价值 , 所以 人们 才 会 出于 对 这些 规律 的 尊重 、 膺 服 , 牺牲 一切 自然 爱好 无条件 的 去 服从 它 , 这种 出于 对 这些 规律 尊重 和 膺 服 的 行为 就是 义务 。 再次 , 康德 强调 实践 的 理性 原则 , 突出 地 体现 在 他 提出 了 “ 人 是 目的 ” 这个 口号 , 他 认为 道德 律令 集中地 体现 在 这样 一句 话 上 : “ 你 的 行动 , 要 把 人性 , 不管 是 你 身上 的 人性 , 还是 任何 别人 身上 的 人性 , 永远 当做 目的 看待 , 决 不仅仅 当做 手段 使用 。 ” 〔 10 〕 由此可见 , 康德 并 不 否认 一切 目的 , 他 所要 否认 的 只是 与 义务 相 抵触 的 个人 欲望 和 爱好 等 有限 目的 , 而 认为 生命 有 一个 比 个人 幸福 高尚 得 多 的 目的 , 理性 的 使命 就是 要 达到 这个 目的 , 这 目的 就是 人 自身 所 要 实现 的 最高 价值 。 与 这个 至高无上 的 目的 相比 , 其它 一切 都 不过 是 手段 。 人 生活 在 世上 虽然 总 不免 都 要 为 自己 生存 进行 奋斗 , 但 如果 他 全部 行动 只是 为了 求得 自然 欲望 和 个人爱好 的 满足 , 那么 就 等于 把 自己 当做 物质 的 奴隶 , 那 就 意味着 把 自己 降 为 手段 , 而 不再 作为 目的 本身 而 存在 了 。 康德 把 道德 实践 与 实现 人 自身 人格 的 完善 、 人 生存 的 终极 目的 联系 起来 , 表明 它 与 当时 流传 的 经验主义 、 幸福 主义 的 伦理学 不同 , 它 的 意义 正如 黑格尔 指出 的 , 它 大大 地 唤醒 了 人 的 理性 意识 。 这 不仅 第一次 深刻 而 精辟 地道 出 了 道德 实践 使命 的 崇高 性 , 而且 赋予 他 的 伦理学 以 鲜明 的 美学 的 色彩 甚至 在 某种意义 上 说 就是 一种 广义 的 美学 。 因而 也 不妨 被 当作 我们 理解 艺术 的 实践 本性 的 一个 指导 原则 。 所以 , 要 正确理解 艺术 的 实践 本性 , 我 觉得 就 应该 将 它 放在 人生 实践 的 坐标 上 , 从 实现 人生价值 的 最高 目标 的 意义 方面 来 加以 考察 。 艺术 之所以 能 在 我们 的 人生 实践 中 发挥 这样 重要 的 作用 , 那 是因为 它 作为 艺术家 所 创造 的 一种 美 , 不仅 只是 对 现实生活 中 现存 的 美的 一种 反映 , 而且 也 是 艺术家 在 一定 审美观点 和 审美 理想 指导 下 对 他 所 反映 的 客观现实 的 一种 态度 评价 。 评价 总是 在 “ 应是 ” ( 应 如何 ) 与 “ 实 是 ” ( 是 如此 ) 之间 展开 的 , 是 主体 以 “ 应是 ” 为 尺度 来 衡量 “ 实 是 ” 所 作出 的 鉴别 和 评判 , 其 用意 是 为了 分别 真假 、 善恶 、 美丑 , 为 人生 实践 选择 合乎规律 的 目的 提供 正确 的 思想 依据 。 过去 , 我们 从 认识论 的 观点 研究 艺术美 时 , 比较 多 的 强调 它 是 现实生活 的 反映 , 强调 艺术作品 的 美 来源于 生活 的 美 ; 很少 看到 它 同时 由于 艺术家 通过 审美评价 而 向 人们 显示 了 一种 美的 目的 而 产生 。 这样 , 在 理解 上 就 会 遇到 一些 难题 : 如 艺术史 上 许多 优秀 的 作品 , 它们 并 没有 直接 描写 美的 对象 而 却 同样 能 给人以 美的 享受 。 如 罗丹 在 谈到 委 拉斯 凯兹 的 名画 《 赛 巴斯 提恩 》 时 所说 的 : “ 委 拉斯 凯兹画 菲力浦 四世 的 侏儒 赛 巴斯 提恩时 , 他 给 他 如此 感人 的 眼光 , 使 我们 看 了 , 立刻 明白 这个 残废者 内心 的 痛苦 — — 为了 自己 的 生存 , 不得不 出卖 他 作为 一个 人 的 尊严 , 而 变成 一个 玩物 , 一个 活 傀儡 … … 这个 畸形 的 人 , 内心 的 痛苦 越是 强烈 , 艺术家 的 作品 越是 显得 美 。 ” 因为 通过 赛 巴斯 提恩 感人 的 眼光 所 表现 的 这种 内心 的 痛苦 , 既 是 艺术家 以应 是 人生 为 尺度 去 看待 实 是 人生 的 一种 发现 , 又 通过 对实 是 人生 否定 表达 了 他 对于 应是 人生 的 一种 热切 的 向往 。 按照 车尔尼雪夫斯基 的 说法 : “ 任何事物 , 凡是 我们 在 那 里面 看得见 依照 我们 的 理解 应当 如此 的 生活 , 那 就是 美的 。 ” 所以 , 这些 作品 尽管 没有 美的 对象 , 但 却 间接 的 表达 了 艺术家 对 美的 一种 追求 , 因而 它 同样 是 美的 。 这 就是 艺术家 的 审美评价 在 作品 中 所 产生 的 效果 和 力量 。 不过 , 这里 还 需要 加以 说明 的 是 : 我们 所说 的 “ 应当 如此 的 生活 ” , 并 不象 车尔尼雪夫斯基 所说 的 只是 我们 的 一种 “ 理解 ” ; 要是 这样 , 美 也 就 没有 客观 标准 可言 了 。 这 就 涉及 到 价值 原则 与 认识 原则 的 关系 问题 。 在 我们 看来 , 凡是 真正 属于 审美 的 评价 , 总是 建立 在 对 事物 的 客观规律 和 审美 属性 的 正确认识 的 基础 之上 , 只不过 在 这里 它 不是 直接 以 认识 成果 的 形式 , 而 只是 作为 支配 人们 对 目的 选择 的 客观 依据 间接 的 发生 作用 。 因而 美 作为 一种 通过 感性 形象 所 显示 的 合乎规律 的 目的 意识 , 在 人生 实践 中 也 就 具有 了 价值 定向 的 作用 。 尽管 艺术 作为 艺术家 审美 意识 的 产物 , 总是 这样 那样 地 反映 着 艺术家 个人 的 需要 、 兴趣 、 情绪 和 愿望 , 在 形式 上 是 以 直接 诉诸 读者 感觉 的 一种 心理 水平 的 价值 意识 而 出现 , 但 决不 象 某些 理性 派 美学家 所说 的 它 只是 一种 低级 的 意识 。 它 的 这种 合 目的性 与 合规律性 统一 的 性质 , 决定 了 凡是 美所 昭示 的 目的 , 都 不同于 一切 个人 欲求 的 对象 , 而 总是 在 一定 时代 、 民族 广大 人民 群众 的 思想 、 情绪 、 意志 、 愿望 的 参与 下 所 形成 的 , 因而 它 也 就 同时 成 了 某种 社会 需要 的 概括 、 整合 和 升华 , 成 了 一定 时代 、 民族 广大 人民 群众 所 企盼 和 追求 的 东西 , 成 了 激励 人们 为 创造 自己 应该 如此 生活 进行 奋斗 的 推动 力量 。 从 这个 意义 上 , 对于 “ 历史 不过 是 追求 着 自己 目的 的 人 的 活动 ” 的 历史 的 这句 名言 , 我们 还 可以 进一步 引申为 , 它 同时 也 是 一部 人类 为 争取 美而 奋斗 的 历史 。 人们 总 希望 通过 自己 的 奋斗 , 使 自己 的 生活 变得 更有意义 , 更加 美好 。 所以 高尔基 认为 : “ 按照 天性 来说 , 人 都 是 艺术家 , 他 无论 在 什么 地方 , 总 希望 把 ‘ 美 ’ 带到 他 的 生活 中 去 ” 。 正是 出于 激励 和 鼓舞 自己 为 创造 美好 的 生活 而 奋斗 的 需要 , 人类 历史 上 才 开始 出现 了 艺术 。 这 也 就 决定 了 美 乃是 一切 真正 艺术作品 所 不可 缺少 的 品格 , 它 直接 决定 着 一个 作品 品位 的 高低 。 所以 , 它 也 就 成 了 许多 伟大 艺术家 所 孜孜以求 的 对象 。 列夫 · 托尔斯泰 就 曾经 作 过 这样 坦诚 而 深情 的 表白 : “ 我 是 一个 艺术家 , 我 的 一生 都 在 寻找 美 , 如果 您 能 向 我 展示 美 , 那 我 就 会 跪下 来 乞求 您 赐给 我 这 最大 的 幸福 。 ” 对于 这些 话 , 不知 我们 今天 那些 以 表现 “ 生活 的 原生 形态 ” 为 标榜 的 “ 新 写实主义 ” 的 作者 们 看 了 , 将会 有 什么 感想 ? ! 我们 从 实践 的 视角 把 艺术 的 目的 看作 是 它 为 我们 的 生活 确立 一种 普遍 而 自由 的 行为 原则 , 这 当然 不 等于 把 它 与 意志 完全 等同 。 任何 意志 活动 都 要 在 对象 中 实现 它 预定 的 目的 , 因为 目的 作为 一种 价值 意识 是 属于 主观 的 东西 , 它 与 客观 的 东西 最初 总是 处于 对立 的 地位 。 所以 , 当 它 没有 达到 与 客观性 统一 之前 , 乃是 一种 片面 的 存在 。 意志 为 的 就是 要 通过 对象化 的 活动 , 克服 目的 自身 的 片面性 而 达到 与 客观性 的 有机 统一 。 如果 世界 已 如同 目的 所 昭示 的 那样 , 那么 意志 活动 也 就 停止 了 。 而 艺术 的 意志 功能 并 不 要求 它 具有 直接 实践 的 效用 。 因为 它 向 人们 提供 的 只是 一个 幻觉 的 世界 , 一个 仅供 人 “ 观照 ” 的 对象 。 这 决定 了 审美活动 “ 对于 对象 的 存在 是 淡漠 的 ” 〔 11 〕 。 所以 席勒 认为 : “ 观照 ( 思索 ) 是 人 对 他 周围 世界 的 第一种 自由 的 关系 。 如果说 , 欲望 是 直接 抓住 它 的 对象 , 那么 观照 就是 把 自己 的 对象 推 到 远处 , 使 其 不受 热情 的 干扰 , 从而 把 它 变成 自己 真正 的 和 不会 丧失 的 财富 。 ” 〔 12 〕 因而 审美 才 具有 令人 解放 的 性质 , 它 使得 读者 在 情感 上 接受 艺术作品 通过 形象 描绘 所 显示 的 “ 应是 人生 ” 的 时候 , 并 不 直接 产生 实践 的 动机 , 而 只是 停留 在 一种 体验 的 状态 , 供 自己 在 情感 上 赏玩 , 以求 从中 获得 一种 精神 上 的 愉悦 和 满足 。 这样 , 就 使得 作品 中 所 昭示 的 “ 应是 人生 ” 这个 本为 意志 选择 的 对象 而 转化 为 一种 情感 上 的 选择 。 这种 情感 上 的 选择 虽 并 不 直接 产生 行动 , 但 它 对于 意志 来说 , 在 某种意义 上 却 比 直接 的 实践 行动 更为重要 。 因为 这 不仅 有利于 把 美所 昭示 的 人生 目的 真正 内 化为 属于 自己 的 东西 , 而且 还 使得 意志 通过 审美 按 人性 的 要求 获得 改造 , 即 摆脱 它 原有 的 那种 原始 欲望 的 性质 而 与 理性 结合 为 统一体 , 成为 一种 支配 和 推动 自己 人生 实践 的 信念 和 理想 , 一种 激励 人们 按照 “ 应该 如此 的 生活 ” 的 目标 去 进行 奋斗 的 精神 动力 。 过去 我们 往往 以 能否 给 人 指明 出路 , 能否 规范 实践 并 直接 的 转化 为 现实 , 作为 评价 艺术 中 所 描写 的 美的 理想 的 标准 , 这 显然 把 艺术 与 认识 完全 混为一谈 了 。 因为 目的 不是 直接 从 认识 中 推导 出来 的 , 它 是 主体 自由选择 的 结果 , 而 艺术 又 不同于 科学 , 它 是 以 感情 激发 下 的 幻想 的 形式 而 不是 以 逻辑 论证 的 形式 来 表达 理想 和 信念 的 。 所以 , 历史 上 许多 伟大 作品 所 显示 的 那种 美的 理想 虽然 都 未必 能 达到 科学认识 的 高度 , 具有 直接 指导 实践 的 意义 , 但 它们 的 精神 价值 却 并 不 因此 而 有所 逊色 。 我们 虽然 不能 完全同意 康德 关于 信仰 的 观点 : 他 认为 在 理论 上 我们 无论 对神 、 对 自由 、 对 我们 的 灵魂 ( 离开 肉体 的 ) 都 不 可能 知道 是 什么 东西 , 只是 为了 实践 的 需要 我们 自己 创造 了 这些 对象 , 为了 我们 相信 它们 并 按照 相应 的 方式 行动 。 这 等于 把 信仰 与 知识 完全 分割 开来 , 因为 这种 缺乏 和 脱离 知识 基础 的 信仰 只能 一种 宗教 , 它 除了 给人以 精神 上 的 寄托 和 抚慰 之外 , 是 不会 有 任何 实际意义 的 。 但 若 借此 来 解释 艺术 的 精神 价值 , 却是 恰当 不过 的 。 这 就是 那些 描绘 美的 幻想 的 作品 虽 没有 直接 的 实践 意义 , 更 不能 通过 行动 直接 转化 为 现实 , 而 却 总是 那么 令人 陶醉 、 神往 的 原因 。 所以 , 从 实践 的 角度 来 考察 艺术 , 我 认为 它 的 价值 就 在于 通过 强化 人 的 自我意识 , 来 帮助 人 在 人生 实践 中 建立 普遍 而 自由 的 行为 原则 。 因为 在 人生 实践 中 , 目的 既然 是 人们 根据 自己 的 需要 进行 自由选择 的 结果 , 选择 是 一个 中性 的 概念 , 它 既 可以 选择 善 , 也 可以 选择 恶 , 既 可以 选择 美 , 也 可以 选择 丑 。 所以 一切 选择 的 行动 , 都 完全 取决于 主体 自身 所持 的 价值 标准 和 价值 取向 。 这样 , 选择 什么样 的 人生 目的 和 人生道路 , 也 就 成 了 一个 人 自我意识 发展 所 达到 的 水平 的 重要 标志 。 因为 支配 人们 对 人生 目的 和 道路 选择 的 主观 需要 不仅 有 层次 高低 之分 , 而且 还有 取向 的 合理 ( 即 合规律性 ) 与 不合理 之别 。 因而 在 各人 的 人生 实践 中 就 会 出现 种种 不同 的 人生 目的 。 而 衡量 一个 人 需要 层次 的 高低 和 取向 是否 合理 的 最 根本 的 尺度 , 就是 看 在 个人 需要 与 社会 需要 这 一天 平上 , 到底 倾向 于 哪 一端 , 以及 倾向 的 程度 如何 。 我们 肯定 康德 实践 理性 的 合理性 , 就是 在于 他 强调 了 人 的 意志 行为 的 普遍 原则 , 要求 对 别人 也 采取 希望 别人 对待 自己 的 态度 那样 。 但 人 毕竟 首先 是 个体 的 人 , 马克思 说 过 : “ 任何 人类 历史 的 第一个 前提 无疑 是 有 生命 的 个人 的 存在 。 ” 〔 13 〕 因此 , 他 总有 感性 的 要求 , 总要 在 感性 对象 中 获得 自身 需要 的 满足 来 维持 自己 个体 的 生命 , 否则 就 无法 生存 ; 但 人 之所以 是 人 , 又 在于 他 不仅 是 个体 , 他 的 活着 不仅仅 限于 求得 一已 的 生存 、 温饱 和 发展 , 他 同时 还是 类 的 存在 , 还 担负 着 一定 的 社会 的 责任 和 使命 。 而 作为 人 的 本质 的 正是 这 种类 的 存在 , 所以 卡西尔 认为 : “ 人类 不 应当 用人 来 说明 , 而是 人 应当 用 人类 来 说明 。 ” 〔 14 〕 而 我们 之所以 把 类 看作 是 人 的 本质 内含 , 那 是因为 人 与 动物 不同 , 他 具有 自我意识 的 能力 , 这 就 使得 他 在生活中 不仅 能 “ 感到 自身 ” , 而且 还 能 “ 思维 到 自身 ” 〔 15 〕 。 所以 , 黑格尔 说 : “ 就 人 是 有 思维 来说 , 他 是 一个 有 普遍性 者 … … 动物 也 是 具有 潜在 的 普遍性 的 东西 , 但 动物 并 不能 意识 到 它 自身 的 普遍性 , 而 总是 只 感觉 到 它 的 个别性 。 … … 只有 人 具有 双重 的 性能 , 是 一个 能 意识 到 普遍性 的 普遍 者 。 ” 所以 , 当人 “ 自己 称 自己 为 ‘ 我 ’ 时 , 虽然 我 无疑 是 指出 这个 个别 的 我 自己 , 但 同时 我 也 说出 了 一个 完全 普遍 的 东西 。 ” 〔 16 〕 这时 , 人 也 就 不仅 开始 认识 到 了 自己 , 而且 也 懂得 了 应该 如何 对待 自己 , 如何 调节 个人 需要 与 社会 需要 两者 的 关系 。 人 的 自我意识 发展 的 水平 愈高 , 他 也 就 愈 能 实现 认识 自己 与 对待 自己 的 统一 , 使 个人 需要 与 社会 需要 这 两者之间 在 他 身上 达到 和谐 的 融合 。 我国 历史 上 许多 诗人 和 作家 如 屈原 、 杜甫 、 陆游 、 辛弃疾 、 曹雪芹 、 鲁迅 等 人 的 作品 , 所 表现 出来 的 那种 忧国 、 忧民 、 忧 天下 的 所谓 “ 忧患意识 ” 之所以 可贵 , 就 在于 他们 总是 把 个人 的 生存 和 遭际 与 国家 、 民族 、 大众 的 命运 联系 起来 思考 。 唯其 这样 , 他们 才能 在 歌舞升平 的 盛世 景象 中 , 察觉 和 洞 见到 潜伏着 的 危机 和 隐患 , 在 似乎 悲天悯人 的 个人 情怀 的 抒发 中 , 表达 了 一种 由 高度 的 社会 责任 和 使命 意识 所 引发 出来 的 至 深 的 悲哀 。 尽管 从 政治家 的 眼光 看来 , 这 只不过 是 诗人 和 作家 的 一种 无谓 的 忧思 和 感叹 , 对于 改变现状 似乎 完全 无济于事 ; 但是 从 他们 这种 高度 的 人生 自觉 中 所 显示 的 精神 价值 和 人格 力量 , 对于 我们 来说 , 则 永远 是 一种 感召 和 震撼 ! 这 就是 个体 与 类 的 融合 而生 的 力量 。 而 艺术 作为 美所 特有 的 那种 感性 与 理性 、 个别 与 一般 统一 的 特征 , 使得 人们 在 审美 时 既 不象 在 欲望 关系 中 那样 以 “ 单纯 的 个别 主体 ” , 也 不象 在 理智 关系 中 那样 以 “ 抽象 的 社会 主体 ” , 总是 以 个体 与 类 相 统一 的 意义 上 与 对象 建立 的 , 〔 17 〕 这 就 使得 人们 在 审美 中 既 可 改变 理智 关系 的 抽象性 和 无 我性 , 又 能克服 欲望 关系 的 利己 性和排 它性 , 更 有利于 达到 彼此 情感 上 的 沟通 和 融合 。 这 对于 强化 人们 的 自我意识 , 激发 我们 的 人生 自觉 , 实现 自身 人生价值 的 最终目标 , 无疑 将会 有 巨大 的 现实意义 。 这 就是 康德 之所以 把 审美 看作 是 沟通 “ 现象界 ” 与 “ 物自体 ” , 使人 从 “ 感性 的 人 ” 上升 为 “ 理性 的 人 ” 的 原因 。 因为 “ 只有 美 , 我们 才 同时 既 作为 个体 又 作为 类 , 也 就是 作为 类 的 代表 才能 享受 到 它 。 感性 的 善 只能 使 一个 人 幸福 , 因为 它 是 以 独占 为 基础 的 , 而 独占 总是 排它 的 。 … … 绝对 的 善 只有 在 一般 无法 假定 的 条件 下 才能 使人 幸福 , 因为 真理 只是 忘我 的 代价 , … … 只有 美 才能 使 全世界 幸福 , 谁 要是 受到 美的 魔力 的 诱惑 , 他 就 会 忘掉 自己 的 局限 , ” 进入 到 既 立足于 个体 而 又 超越 了 个体 境地 。 这样 , 审美 也 就 可以 达到 “ 通过 个体 的 本性 去 实现 整体 的 意志 ” 〔 18 〕 的 目的 。 所以 席勒 根据 康德 的 思想 明确提出 : “ 要 使 感性 的 人 成为 理性 的 人 , 除了 首先 使 他 成为 审美 的 人 , 没有 其它 途径 。 ” 〔 19 〕 只要 不 象 他们 那样 不切实际 地 幻想 通过 审美 来 负担 起 改造 整个 社会 的 革命 任务 , 而 把 这些 论述 看作 是 对 艺术 社会 功能 的 一种 理解 , 那么 , 这些 思想 的 意义 和 价值 , 则 是 不言而喻 的 。 三 既然 艺术 的 实践性 主要 在于 按 普遍 而 自由 的 原则 改造 人 的 意志 , 以求 充实 和 强化 人生 实践 的 内部 环节 , 它 的 意义 主要 在于 “ 立法 ” 而 不是 执行 , 所以 雪莱 才 认为 “ 诗人 是 世间 未经 公认 的 立法者 。 ” 〔 20 〕 尽管 我们 前面 在 阐述 艺术 的 实践 性质 时 参照 和 吸收 了 康德 的 道德哲学 研究 的 不少 成果 ; 但是 就 这 一点 来说 , 艺术 与 道德 毕竟 是 不同 的 。 道德 虽然 亦 有 其 精神 方面 的 价值 , 但 它 主要 是 按照 一定 的 善恶 标准 和 行为规范 来 调节 社会关系 , 而 使 之 不断 趋向 完善 , 因而 它 不 可能 没有 外 在 的 目的 。 而 艺术 作为 一种 供 人 观赏 的 对象 , 它 的 目的 则 主要 在于 人 自身 , 即 通过 审美 愉悦 来 陶冶情操 、 开拓 胸襟 、 提高 人 的 精神境界 , 树立 高尚 的 生活 目标 和 理想 , 以求 自身 人生价值 的 最终 实现 。 离开 了 这 一 内在 的 目的 , 把 它 与 外 在 的 目的 直接 、 间接 的 联系 在 一起 , 试图 借助 艺术 去 挣钱 、 扬名 , 或 娱乐 、 消遣 , 或 训诫 、 劝善 , 或 为 某 一 中心 工作 服务 , 那 就 等于 把 它 降低 为 手段 , 成 了 别的 事物 的 奴婢 和 附庸 。 对此 黑格尔 曾 有 过 这样 精辟 的 论述 , 他 认为 “ 由于 艺术 在 本质 上 是 心灵 性 的 ” , 所以 它 的 “ 终极 目的 也 就 必须 是 心灵 性 的 , ” 是 为 填补 心灵 的 需要 而 存在 的 , “ 因此 , 只有 改善 人类 才 是 艺术 的 用处 , 才 是 艺术 的 最高 目的 。 ” 若 是 借 艺术 去 教训 、 劝善 等等 , 那么 , “ 艺术 的 本质性 的 目的 就 不 在 它 自身 而 在 另 一种 事物 上面 ” , “ 艺术作品 的 意义 也 就 仅 在于 它 是 一个 有用 的 工具 ” , 一个 “ 达到 教训 目的 的 许多 手段 的 一个 手段 ” 了 。 如果 把 艺术 都 这样 维系 于外 在 的 目的 , 那 就势 必然 把 艺术创作 引入 或 粗制滥造 、 或 争宠 斗奇 、 或 图解 概念 的 歧途 , 这 不是 抬高 艺术 , 而 恰恰 是 毁 了 艺术 。 而 另一方面 , 也 正 因为 艺术 是 以 审美 的 途径 达到 按 普遍 的 而 自由 的 原则 来 改造 人 的 意志 的 , 美 作为 一种 通过 感性 形式 向 人们 所 昭示 的 合乎规律 的 目的 , 虽然 并 不 直接 引发 实践 的 动机 , 但是 它 的 客观规律 和 主观 需要 相 统一 的 性质 , 决定 了 它 不仅 有 知识 的 成分 , 而且 还有 态度 的 成分 。 态度 作为 主体 的 一种 内在 的 评价 形式 , 是 认识 、 情感 、 意志 的 综合体 , 是 基于 对 “ 应 如何 ” 认识 的 基础 上 所 形成 的 一种 行为 内隐 倾向 。 所以 它 不仅 在 意识 上 具有 强化 人 的 行为 目的 的 作用 , 而且 还 必然 带有 一种 在 外部 的 世界 实现 自己 的 要求 , 使得 “ 善 具有 实现 自己 的 冲力 ” 。 因此 , 我们 把 审美 看作 是 一种 不沾带 功利 性质 的 自由 观照 活动 , 也 只不过 是 说 它 不 引发 个人 的 欲念 并 进而 为 达到 占有 的 目的 , 这 通常 只是 指 艺术欣赏 活动 中 的 心态 而言 , 并 不 意味着 审美 始终 只 停留 在 观照 的 水平 , 与 意志 活动 完全 无关 。 所以 , 通过 对 审美观 照 的 片面强调 来 把 它 与 艺术 的 社会 功能 分割 开来 , 乃至 对立 起来 , 认为 只要 关涉 到 外部 世界 , 就 会 扼杀 艺术 的 自身 目的 , 丧失 艺术 自身 的 审美 价值 , 使 之 沦为 工具 和 手段 , 显然 是 一种 极端 偏激 而 片面 的 理论 。 因此 歌德 一方面 针对 教训 说 和 劝善 说 表明 艺术 的 目的 在于 它 自身 , “ 要求 抱 着 道德 上 的 目的 来 创作 那 就 等于 把 他 的 事业 毁灭 了 ” ; 另一方面 又 认为 “ 一件 好 的 文艺作品 能够 而且 也 将 会 有 道德 上 的 效果 。 ” 这 就 说 得 辩证 而 客观 得 多 了 。 艺术作品 通过 美向 我们 所 昭示 的 合乎规律 的 人生 目的 , 不仅 对人 具有 一种 感召 和 激发 的 力量 , 而且 在 审美 过程 中 还 会 经过 由 它 所 激发 的 审美 情感 这一 媒介 , 影响 和 改变 着 整个 人 的 心理 结构 。 下面 , 我 想 就 从 两 方面 对 它 作 进一步 的 具体 论证 : 首先 , 是 “ 内化 ” 作用 。 实践 作为 一种 意志 活动 是 主体 有 目的 的 行为 。 在 意志 行为 中 , 规律 通过 目的 支配 、 控制 和 调节 行为 的 方向 。 目的 是 选择 的 结果 , 选择 一般 包括 认识 选择 、 情感 选择 和 意志 选择 三种 方式 , 其中 认识 选择 又 是 情感 选择 和 意志 选择 的 基础 和 前提 。 因为 只有 当人 在 理智 上 认识 到 了 “ 应 如何 ” , 然后 才 会 对 之 产生 情感 的 追求 和 意志 的 行动 。 但是 , 理智 是 不能 直接 产生 行动 的 。 所以 科普 宁 认为 “ 理想 实际上 被 人 实现 , 不仅 借助于 物质 的 手段 ( 劳动工具 ) , 而且 借助 精神 手段 ( 意志 、 情绪 等 ) ” 〔 21 〕 。 这 表明 , 要 把 认识 的 选择 转化 为 意志 的 行动 , 还 需要 有 情感 体验 作为 中介 。 因为 认识 到 了 的 不 一定 真正 成为 自己 的 东西 , 只有 体验 到 了 的 才 有 可能 被 内 化为 自己 有血有肉 的 思想 , 并 能 在 自己 的 行动 上 得以 体现 。 这样 , 体验 也 就 成 了 实现 认识 成果 客观化 、 对象化 的 主观 手段 。 体验 最大 的 特点 是 “ 亲历 性 ” 。 它 总是 从 自身 的 生存 状态 和 切身感受 出发 , 把 自己 的 全身 投入 到 对象 中 去 , 在 与 对象 融为一体 中 去 进行 领略 , 从而 通过 体验 把 自己 的 东西 化为 对象 , 把 对象 的 东西 化为 自己 的 。 这 就 决定 了 体验 总是 个人 的 体验 。 它 与 经验 不同 就 在于 : 经验 有 直接 和 间接 之分 , 它 不 一定 都 要 在 个体 直接参与 下 获得 ; 而 体验 作为 一种 情感 的 形式 , 任何 时候 都 源于 个体 生命 的 存在 , 是 个体 心理 活动 的 产物 。 所以 它 不仅 与 个体 的 生存 状态 有 直接 联系 , 而且 还会 引起 个体 整个 生理 机能 上 的 变化 , 出现 了 象 福楼拜 在 写 包法利 夫人 服毒 时 那样 , 感到 自己 的 嘴里 也 都 是 砒霜 的 味道 , 以致 把 吃 下去 的 晚饭 全部 吐出来 的 情况 。 这 足以 表明 体验 对 个体 的 影响 是 全身 的 , 有着 其它 一切 意识 活动 无可比拟 的 强烈 性 和 深刻性 。 体验 的 这种 生命 沉入 、 物 我 同一 的 状态 , 就 使得 它 有 可能 弥补 人们 自身 生活 领域 和 经验 的 局限 , “ 把 人 从 离群 和 孤立 的 状态 中 解放出来 ” , 在 思想 情感 ” 上 “ 使人 和 其他人 融合 在 一起 ” 〔 22 〕 , 从而 使 自己 的 思想 情感 得以 扩大 和 深化 。 这 显然 更 有助于 人们 按 普遍 的 原则 对 人生 目的 作出 正确 的 选择 。 所以 歌德 认为 “ 人 只有 通过 快乐 与 痛苦 的 教育 , 才能 懂得 寻求 什么 和 避免 什么 ” , 才能 懂得 如何 按照 希望 别人 对待 自己 的 方式 去 对待 别人 。 再 加上 艺术作品 所 唤起 人 的 审美 体验 又 不同于 日常生活 中 的 体验 , 这 除了 它 不 直接 的 沾 带 功利 目的 之外 , 还 由于 在 日常生活 中 , 体验 只 限于 能 引起 自己 共鸣 的 对象 。 如同 鲁迅 所说 : 穷人 体会 不到 开 交易所 折本 的 懊恼 , 煤油 大王 也 不会 感受 北京 拣 煤渣 老婆子 身受 的 辛酸 。 而 在 欣赏 艺术作品 时 的 情况 就 不同 了 。 因为 艺术作品 作为 生活 的 一面 “ 镜子 ” , 它 所 描绘 的 人物 是 各种各样 的 , 但 他们 作为 审美 的 对象 , 不论是 属于 那个 阶级 和 阶层 , 具有 什么样 的 思想 和 情感 , 对于 生活 怀着 什么样 的 欲望 和 追求 … … 都 得 要求 读者 一视同仁 地 在 想象 中 把 自己 置身 与 人物 地位 , 毫不 吝啬 地 付出 自己 的 情感 , 按照 人物 的 性格 和 情感 的 逻辑 , 去 揣度 和 体验 他们 身上 所 发生 的 一切 。 这 就 必然 会 把 读者 推入 到 各种 人生观 和 价值观 碰撞 和 冲突 的 旋涡 。 而 这种 碰撞 和 冲突 反过来 又 必定会 进一步 激发 和 加深 读者 对 各种 生存 方式 和 价值 取向 的 思考 和 评价 , 并 把 人物 作为 向 自己 提供 的 一种 参照 , 通过 与 自己 的 对照 和 比较 来 进一步 看清 自己 到底 属于 那 一种 人 和 应该 成为 那 一种 人 。 而 这种 参照 对于 自我认识 之所以 重要 , 乃是 因为 “ 眼睛 和 心灵 都 不能 看见 自己 。 除非 反映 在 类似 的 对象 上 。 ” 也就是说 , 人 对 自己 的 认识 是 不 可能 孤立 进行 的 , 他 只有 在 把 自己 与 别人 不断 进行 比较 研究 才能 达到 。 所以 马克思 说 “ 人 起初 是 以 别人 来 反映 自己 的 。 名叫 彼得 的 人 把 自己 当做 人 , 只是 由于 他 把 名字 叫 保罗 的 人 看作 是 和 自己 相同 的 。 ” 〔 23 〕 认识 自己 是 对待 自己 的 基础 , 再 加上 艺术作品 中 的 人物 又 不同于 现实生活 中 的 人物 , 因为 艺术 是 艺术家 一定 思想 意图 支配 下 , 把 感性 的 材料 进行 分解 , 组合 而 重构 起来 的 一个 世界 , 它 是 通过 这一 有机 整体 来 表达 艺术家 人生 理想 的 , 这 决定 了 艺术家 对 自己 笔下 的 人物 又 必然 有所 褒贬 , 有所 臧否 , 即 必然 会 打 上 他 自己 审美评价 的 印记 。 所以 , 当 读者 在 阅读 时为 作品 所 感动 之后 , 也 就 意味着 他 已经 为 艺术家 的 思想 所 控制 , 已站 到 艺术家 的 立场 上 , 以 艺术家 的 眼睛 在 看 、 以 艺术家 的 耳朵 在 听 、 以 艺术家 的 心灵 在 思考 、 以 艺术家 的 观点 在 评判 , 这 也 就 意味着 他 已经 被 艺术家 争取 了 过去 , 在 思想 情感 上 与 之 完全 打成 了 一片 , 把 艺术家 的 价值 观点 和 人生 理想化 为 自己 的 一种 情感 上 的 选择 了 。 这 表明 艺术欣赏 与 一般 的 审美活动 不同 , 它 是 一种 “ 双重 的 体验 ” 。 这种 在 双重 体验 中 通过 对 多种 价值 观点 的 比较 而 获得 的 最终 选择 , 显然 要 比 单一 的 体验 所 接受 的 人生 目的 和 理想 要 巩固 、 持久 得 多 。 这样 , 通过 艺术欣赏 所 进行 的 体验 , 也 就 成 了 人们 实际 掌握 价值 标准 、 形成 真正 人生 信念 和 理想 的 一条 重要 的 途径 。 一旦 当 人们 有 了 这样 一种 坚定 的 信念 和 理想 , 就 会 增强 人生 实践 的 自觉性 , 形成 抵制 和 抗拒 与 之 相悖 的 异质 人生观 和 价值观 的 入侵 的 能力 , 就象 黑格尔 在 谈到 “ 斯多葛派 哲学 的 伟大 之 处 ” 时 所说 的 那样 : “ 当 意志 在 自身 内 坚强 集中 时 , 就 没有 东西 能够 打 得 进去 , 它 能 把 一切 东西 抵挡 在外 ” 〔 24 〕 , 坚定不移 地 朝着 自己 所 追求 的 目标 前进 。 从 这个 意义 上 说 , 艺术 确实 很 象 宗教 , 尽管 它们 的 功能 不同 , 但 心理 上 的 影响 十分相似 , 它们 都 给人以 一种 信仰 , 一种 精神 上 的 强大 的 支柱 。 “ 人有 了 物质 才能 生存 , 有 了 理想 才能 生活 ” 。 人 活着 是 不能 没有 信仰 的 , 因而 就 不 可能 没有 艺术 ! 其次 , 是 “ 外化 ” 作用 。 由于 人生 目的 作为 一种 “ 应 如何 ” 的 意识 是 意志 追求 的 对象 , 它 不是 直接 从 “ 是 什么 ” 推导 出来 , 而 主要 是 人们 意识 的 一种 选择 , 所以 它 主要 不是 为了 满足 人们 认识 世界 的 需要 而 在于 给 人们 以 精神 的 激励 和 行为 的 导向 , 并 通过 人 的 意志 活动 使 自己 在 对象 上 得以 实现 。 它 的 客观性 和 普遍性 也 不是 通过观察 、 分析 、 论证 , 而是 通过 实践 来 验证 的 。 审美观 照向 人 昭示 的 人生 目的 虽然 不同于 一般 的 实践 理性 , 它 不 具有 直接 现实性 的 要求 。 但是 当 这种 美的 理想 一旦 在 读者 灵魂 中扎下 根来 , 它 就 会 成为 一种 感发 意志 的 力量 , 终将 会 冲破 心理 的 藩篱 在 行动 中 得以 体现 。 当然 , 对于 艺术美 的 这种 感发 意志 的 力量 , 我们 不能 狭隘 的 理解 为 只 来自 作品 所 正面 描写 的 那些 美的 对象 。 美的 对象 本身 固然 具有 强大 的 感召 力量 , 但 由于 艺术作品 的 美 不仅仅 是 由 它 的 对象 , 而 更 重要 的 是 通过 艺术家 的 审美评价 和 审美 创造 所 赋予 的 , 因此 对于 真正 的 艺术品 来说 , 它 的 审美 价值 形成 主要 还 在于 “ 描写 的 美 ” 而 不是 “ 对象 的 美 ” 。 所以 , 在 优秀 的 作品 中 , 即使 是 丑 的 对象 , 它们 也 象 美的 对象 一样 , 都 可以 获得 很 高 的 审美 价值 。 尽管 这些 对象 本身 不仅 不能 直接 使人 产生 愉快 , 反而 给人以 恐惧 、 厌恶 、 痛苦 的 感觉 , 但 经过 艺术家 “ 美的 描写 ” , 由于 审美评价 的 威力 和 艺术 表现 的 高超 , 就 会 减弱 这些 对象 原生 状态 所 具有 的 刺激性 和 给 人 所 可能 造成 的 恐怖感 和 厌恶感 , 使得 由此 而 带给 人 的 痛苦 限制 在 人们 心理 上 所能 承受 的 限度 之内 。 这 就 使得 这种 痛苦 具有 了 二重性 , 并 进而 使 消极 的 感情 转化 为 积极 的 感情 : 一方面 , 就 象亚里 斯多德 在 谈到 悲剧 的 功能 时所 指出 的 : “ 借以 引起 怜悯 与 恐惧 , 来 使 这种 情感 得以 陶冶 ( 按 : 亦 译 为 “ 渲泄 ” 或 “ 净化 ” ) 。 ” 从而 通过 情感 的 调节作用 使 心理 获得 平衡 ; 而 另一方面 , 经过 艺术家 的 审美评价 , 还会 使 之 产生 一种 不 寻常 的 力量 , 给 读者 在精神上 以 强烈 的 震撼 , 使 读者 从 现实生活 的 噩梦 中 惊醒 过来 , 发现 和 看清 了 自己 周围 生活 之 可怕 , 为 自己 生活 在 这样 可怕 的 现实 世界 中 而 战栗 , 就象 少年 列宁 在读 了 契柯夫 的 小说 《 第六 病室 》 后 的 感受 那样 : “ 我 读完 这篇 小说 后 觉得 可怕 极了 。 我 在 房间 里 呆 不住 , 站 起来 走 了 出去 , 我 觉得 自己 好象 被关 在 ‘ 第六 病室 ’ 里 了 。 ” 正是 出于 这种 意识 的 猛醒 , 才 激发起 少年 列宁 对 自身 处境 和 实存状态 的 否定 , 唤起 对应 是 人生 的 思考 , 以及 为 改变现状 , 争取 美好生活 的 社会 责任感 和 使命感 。 这 不仅 促使 他 后来 决然 离开 了 他 生活 多年 的 萨马拉 , 而且 也 可以 说成 了 他 后来 投身 推翻 沙皇 专制 的 伟大 革命 的 最初 动机 之一 。 由此看来 , 尽管 小说 不是 以美为 正面 描写 对象 , 但 它 对于 读者 所生 的 激励 和 鼓舞 作用 , 不仅 一点 也 不下于 美的 对象 , 甚至 在 某种意义 上 说 更为 深刻 而 强烈 。 在 审美活动 中 , 由 感受 艺术美 所生 的 高尚 而 美好 的 情感 , 不仅 是 人生 实践 不可 缺少 的 动力 , 而且 它 还 会 在 人们 意识 中 积淀 下来 , 形成 人们 对于 生活 的 一种 稳定 而 持久 的 情感 体验 。 这种 稳定性 的 情感 体验 与 情境 性 的 情感 体验 的 不同 就 在于 : 它 总是 以 主体 自身 某种 情感 体验 的 长期 积累 和 充分 储存 为 条件 。 “ 如果说 , 情感 体验 最初 的 产生 基于 一定 的 原因 并 在 体验 的 内容 里 包含 着 与 当时 具体 情境 有关 的 因素 , 那么 , 在 与 同样 生活 现象 相关 体验 的 重复 过程 中 , 情感 便 逐渐 获得 概括 的 性质 , 并 与 人 所 固有 的 道德 原则 及 思想 动机 发生 明显 的 联系 。 ” 久而久之 , 这些 原先 属于 情境 性 的 情感 经验 , 经过 时间 的 概括 也 就 逐渐 转化 为 主体 神经中枢 的 一种 占优势 的 兴奋 中心 , 一种 经过 选择 而 形成 的 心理定势 , 并 进而 扩大 到 对待 一切 生活 现象 上去 , 而 成为 一个 人 对待 社会 人生 所 特有 的 态度 , 到 了 这时 , “ 即使 是 情感 发生 的 这些 原因 已 不复存在 , 这种 情绪 态度 却 可以 一直 保留 着 ( 已以 是非 现实 的 形式 ) , 等到 相应 原因 一旦 出现 , 情感 便 即刻 发生 ” 。 正是 由于 这些 稳定性 的 情感 包含 着 这样 深刻 的 理性 的 内涵 , 所以 它 的 产生 就 不 限于 直接 由 感性 对象 引起 , 而且 也 可以 由 理性 观念 所 引起 , 以致 象 “ 祖国 ” 、 “ 母亲 ” 、 “ 长城 ” 、 “ 黄河 ” 、 “ 牺牲 ” 、 “ 奉献 ” 等 概念 都 能 成为 我们 情感 的 对象 , 都 能够 唤起 我们 如此 崇高 的 情感 体验 。 这种 理性 的 内涵 与 主体 的 人生 目的 、 理想 、 信仰 的 联系 愈 紧密 , 那么 这种 情感 在 现实生活 中 的 表现 就 愈 稳定 , 就 愈 带有 自动化 的 性质 , 这样 , 当 人们 在生活中 遇到 某些 相应 现象 的 时候 , 他 就 会 自动 地 在 行动 中 按照 自己 的 习惯 方式 对 之 作出反应 。 习惯 的 形成 就 不仅仅 是 使 人 的 意志 活动 实现 自动化 , 而且 也 标志 着 一个 人 的 人格 的 最后 完成 。 因为 只有 在 这时 , 才 意味着 人 在 行动 中 真正 确立 了 自我意识 , 实现 了 意志 自律 , 因而 他 也 就 成 了 一个 真正 自由 的 人 ! 对 艺术 来说 , “ 人 是 目的 ” 这一 目标 也 才 最终 得以 体现 ! 以上 , 我们 主要 从 实践 的 角度 对 艺术 的 本质 作 了 一些 初步 的 探讨 , 这 并不等于 排斥 和 否定 对 之 从 认识 的 角度 来 进行 研究 的 必要 。 因为 它 本身 就是 建立 在 把 认识 与 实践 作为 人类 活动 的 一个 动态 过程 这一 理解 的 思想 基础 上 的 , 所以 我们 研究 这个 问题 的 目的 只不过 是 为了 克服 长期以来 仅仅 从 认识论 视角 研究所 造成 的 某些 理论 上 的 偏隘 性 和 局限性 , 以求 对 艺术 的 本质 有 一个 更加 全面 、 完整 而 深入 的 认识 。 注释 : 〔 1 〕 朱光潜 : 《 劳动 生产 与 人 对 世界 的 艺术 掌握 》 。 〔 2 〕 朱光潜 : 《 论 美学 客观 与 主观 的 统一 》 。 〔 3 〕 《 马克思 恩格斯 选集 》 第 4 卷 。 〔 4 〕 〔 5 〕 〔 13 〕 《 马克思 恩格斯 选集 》 , 第 1 卷 。 〔 6 〕 亚里 斯多德 : 《 尼 各马 可 伦理学 》 。 〔 7 〕 康德 : 《 实践 理性 批判 》 , 第 128 页 。 〔 8 〕 〔 9 〕 〔 10 〕 康德 : 《 道德 的 形而上学 基础 》 。 〔 11 〕 康德 : 《 判断力 批判 》 。 〔 12 〕 〔 18 〕 〔 19 〕 席勒 : 《 美育 书简 》 。 〔 14 〕 卡西尔 : 《 人 论 》 第 5 章 。 〔 15 〕 康德 : 《 实用 人类学 》 第 1 卷 。 〔 16 〕 黑格尔 : 《 小 逻辑 》 。 〔 17 〕 黑格尔 : 《 美学 》 。 〔 20 〕 雪莱 : 《 为 诗 辩护 》 。 〔 21 〕 科普 宁 : 《 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 导论 》 第 8 章 。 〔 22 〕 列 · 托尔斯泰 : 《 什么 是 艺术 》 。 〔 23 〕 《 马克思 恩格斯 全集 》 第 23 卷 。 〔 24 〕 黑格尔 : 《 哲学史 讲演录 》 第 3 卷 。 〔 作者 是 杭州大学 教授 〕 * __label__C3-Art 【 文献号 】 1 - 3084 【 原文 出处 】 文艺 争鸣 【 原刊 地名 】 长春 【 原刊 期号 】 199602 【 原刊 页 号 】 8 - 27 【 分类号 】 J1 【 分类 名 】 文艺理论 【 作者 】 钱 竞 / 孟繁华 / 闻力 【 复印 期号 】 199606 【 标题 】 “ 文学艺术 消闲 功能 ” 笔谈 ( 之二 ) 【 正文 】 “ 文艺 消闲 功能 ” 断 想 我们 如今 不得不 加以 探讨 的 , 仍然 是 一些 很大 的 诸如 “ 人文精神 ” 、 “ 理想主义 ” 这样 的 题目 。 因此 , 在 95 文坛 论争 十分 火爆 的 时刻 , 对 “ 文艺 的 消闲 性 与 精神文明 ” 的 讨论 , 感到 颇为 意外 , 亦 有 过 这 等 论题 不足 为 道 的 想法 。 然而 , 真正 参加 了 研讨 活动 而 受到 启发 之后 , 想法 顿时 有所不同 了 。 其一 , 文化 上 的 消闲 , 是 当今社会 的 实际 需要 , 并 不 因为 有人 忽视 就 能够 取消 这个 话题 所 蕴含 的 价值 意义 ; 其二 , 消闲 性 的 话题 , 实际上 是 有待 探讨 而 又 有所 争论 的 , 它 实际上 关系 到 “ 民间文化 空间 ” 急剧 增长 的 事实 。 在 这样 一个 广袤 的 空间 里 , 文学家 、 艺术家 如何 可以 更 有 作为 ? 显然 又 是 一个 值得 认真对待 的 事情 。 说穿 了 这 波及 到 著名 美国 经济学家 熊彼特 所说 的 是否 具有 语言 力量 支配权 的 问题 ( 在 今天 , 可能 还要 附加 一个 图象 影象 力量 支配权 的 问题 ) 。 简而言之 , 所谓 “ 消闲 功能 ” 也 可以 看成 一种 隐蔽 话语 。 在 它 背后 矗立 的 , 则 是 民间文化 空间 与 话语权 这 两大 课题 。 文艺界 的 有识之士 没有 理由 去 忽略不计 这 类 问题 。 关于 消闲 功能 与 民间文化 空间 的 关系 , 我 认为 任何人 都 可以 很 容易 地 看到 : 经济 增长 与 收入 增长 及 闲暇 增多 与 文化 空间 扩展 之间 存在 的 因果关系 。 至少 , 在 大部分 城市居民 和 农村居民 在 初步 消除 了 温饱 的 忧虑 之后 , 尤其 自 1995 年 5 月 1 日 城市 实行 五天 工作制 之后 , 相当 多 的 人 相对 地 有钱 了 也 有 闲 了 。 这个 由 时间 与 金钱 所 支撑 的 生活空间 , 在 广泛 的 定义 上 当然 可以 视为 “ 文化 空间 ” 。 尤其 应该 看到 的 是 , 在 中国 所 发生 的 转轨 或者 叫 转型 , 不仅仅 意味着 经济体制 从 计划 化 转变 为 市场化 , 而且 恰恰 是 由于 市场经济 的 机制 在 深广 而 持续 地 发生 作用 , 也 使得 文化 领域 出现 了 市场 行为 的 渗透 , 出现 了 文化 产品 的 商品化 。 在 文化 生产 和 流通领域 的 市场化 , 也 同样 在 削减 甚至 是 在 损毁 文化 领域 的 计划 原则 。 当 出版界 、 新闻界 抑或 电影界 把 赢利 原则 放在 第一位 而 指导 自身 行为 的 时候 , 行政当局 的 指令性 调控 就 会 渐渐 失去 效力 。 理由 很 简单 , 文化 上 的 行政性 指令 并 不能 保证 文化 企业 的 利润 , 而 财政收入 的 拮据 也 导致 了 行政当局 干预 能力 的 萎缩 。 换句话说 , 文化 企业 不再 能 像 以往 那样 由 国库 中 汲取 财力 的 时候 , 势必 将 目光 移向 新 的 财源 , 而 这 就 只能 是 那些 由 掌握 着 所谓 “ 经济 选票 ” 的 文化 消费 大众 所 构成 的 文化 市场 。 也 正是 因为 以上 所 描述 的 这种 缓慢 的 、 渐进 的 、 层累式 的 转变 , 才 导致 了 民间文化 空间 的 诞生 和 成长 。 我 想 , 这样 一个 转变 过程 完全 可以 由 文化 市场 的 调查 专家 用 数字 来 加以 证实 。 据说 , 目前 国内 已经 拥有 千余家 报纸 和 几百家 出版社 , 相当 多 的 报纸 要 办好 周末版 以 吸引 更 多 的 读者 , 而 出版界 则 不得不 忙于 推出 畅销书 以 赢得 更 多 的 营业 收入 。 其 直接 结果 , 就是 对 知识 与 趣味 的 有效 需求 大为 增长 。 可以 说 , 最近 两年 人们 已经 多少 体验 感受 到 了 这 一 有效 需求 增长 的 趋势 , 而且 完全 可以 断言 , 大众 对 知识 与 趣味 的 有效 需求 目前 仅 处于 起步 阶段 , 至于 今后 的 大幅度 增长 则 是 无庸置疑 的 大 趋势 。 单是 采用 经济学 术语 来 描述 中国 社会 生活 的 这 一 重大 转变 是 远远不够 的 。 我 想 说 , 这 甚至 可以 看成 是 中国 实现 现代化 进程 中 意味深长 的 一个 在 深层次 上 的 重要 转变 。 如果 回过 头去 看看 历史 , 也许 会 了解 得 更为 透彻 。 从 远处 说 , 中国 的 古代 经济 基本上 是 封闭 的 、 自给自足 的 自然经济 , 周而复始 , 循环 运作 的 生产方式 和 生活 方式 导致 的 是 对 知识 文化 的 需求 严重不足 , 农民 依靠 的 基本上 是 老天爷 的 恩赐 , 能够 凭借 自己 的 辛勤劳动 交上 租子 , 吃饱 饭 , 已经 是 难得 的 太平 日子 了 , 何复 他求 ? 从 近处 说 , 但凡 在 过去 有过 农村 生活 经验 的 人 都 深知 在 人民公社 体制 下 的 农业 生产 和 农民 生活 究竟 是 怎么 一 回事 。 土地 上种 什么 与 怎样 种 都 是 由 政府 层层 下达 指令 。 收获 本来 就 不 多 , 分 到 农民 手里 的 也 就 至多是 聊以 糊口 , 维持 生存 , 还 谈 什么 对 科学 和 文化 的 渴求 ? 倘若 有 一点 余力 能供 得 起 子女 上学 , 也 主要 是 为了 改变 个人身份 , 获得 城市户口 和 一份 不靠 天公 的 稳定 收入 贴补 家庭 , 根本 谈不上 为了 发展 生产 与 改善 自身 素质 而 产生 什么 知识 需求 。 这 当然 不是 说 农民 根本 不 需要 知识 , 而是 说 这种 需求 受到 了 传统 生产方式 及 计划体制 的 压抑 而 不能 形成 有效 需求 。 至于 城市居民 尤其 是 体力 劳动者 情况 要略 好于 农民 , 但是 为 低下 的 收入 和 繁重 的 家务 所 累 , 能够 产生 的 知识 与 趣味 需求 也 就 只能 是 一个 相当 狭小 的 空间 。 令人欣慰 的 是 , 上述 的 一切 都 已 渐渐 化入 历史 的 年轮 , 极有 可能 不至 重演 。 那么 , 在 中国 几千年 的 历史 上 第一次 出现 了 亿万 人 规模 的 有效 知识 需求 的 时刻 , 难道 不是 一次 告别 愚昧 , 告别 落后 的 伟大 转变 ? 从 知识 的 有效 需求 的 增长 到 文化 空间 的 扩展 中 , 我们 依稀可见 的 , 不 正是 民族 复兴 的 希望 么 ? 不可否认 的 是 , 近几年 中国 人文 知识分子 对 “ 边缘化 ” 的 感叹 , 被 错误 地 解释 为 知识分子 自身 的 “ 自我 放逐 ” , 被 片面 地 解释 为 政府 行为 的 失当 。 似乎 只要 知识分子 能够 自我 振作 , 似乎 只要 政府 能够 拨付 更 多 的 款项 去 资助 文化教育 , 社会科学 研究 , 就 能够 解除 人文 知识分子 的 困扰 。 不 客气 地说 , 这是 一种 十足 的 皮相之见 。 当然 我 并 不 赞成 若干 文学家 、 艺术家 的 颓丧 或 失落感 , 更 不 赞成 某些 人 的 精神 上 随意 的 放纵 或 自 戕 。 我 同样 也 希望 政府部门 能够 有效 地 约束 住 腐败现象 , 避免 乃至 杜绝 公款吃喝 、 追求 豪华 享受 的 倾向 , 而 节约 下 大笔 被 贪占 的 费用 投入 在 文化 、 教育 和 卫生保健 事业 上 。 这 一切 都 不消说 得 , 那 并 不是 难以 解说 的 复杂 道理 。 然而 问题 的 关键 依然 在于 人文 知识分子 对于 中国 社会 正在 悄悄 发生 的 重大 转变 是否 真正 有所 洞察 ? 是否 对 这样 的 转变 做好 了 心理 的 、 知识 的 和 能力 的 准备 ? 在 这样 一篇 短论 中 , 显然 没有 可能 把 逻辑 上 理应 涉及 的 论题 全方位 展开 , 而 只能 就 一两个 话题 有所 侧重 地 予以 叙述 。 如果 联系 到 所谓 知识 和 趣味 的 有效 需求 而言 , 那么 就 理应 继续 探讨 知识 和 趣味 的 有效 供给 问题 。 而 在 讨论 这一 有效 供给 问题 之前 , 还 不得不 对 知识分子 尤其 是 人文 知识分子 的 社会 角色 和 功能 问题 有所 涉及 。 我 想 不 需要 太多 的 论证 就 可以 看到 , 传统 的 知识分子 角色 在 中国 长期 的 历史 中 一直 是 与 官本位 体制 紧密相联 的 。 “ 居 庙堂 之高 , 则 忧 其民 , 处 江湖 之远 , 则 忧 其君 ” 。 之所以 有 可能 忧 这 忧 那 , 就是 因为 人文 知识分子 在 古代 充当 了 官们 的 主体 与 官们 的 预备队 。 士大夫 恰恰 处于 君和民 之间 , 成为 强有力 的 联系 纽带 。 就 士大夫 阶级 的 人力 来源 而言 , 可以 说 出自于 布衣 , 出自于 平民 ; 而 就 其 角色 和 功能定位 而言 , 士大夫 的 利益 立场 是 更 靠近 君权 的 , 甚至 可以 说 是 处于 权力 中心 的 位置 , 拥有 得 自君授 的 行政权 和 文化 领导权 。 自 清末 民初 起 , 士大夫 的 传统 角色 才 多少 有所 变化 。 独立 的 由 知识分子 担任 的 自由职业者 明显增加 。 他们 不 依靠 政府 的 俸禄 就 可以 生存 。 记得 季羡林 先生 回忆 过 他 几十年 收入 变化 。 比较而言 还是 他 大学毕业 后 到 山东 当 中学 教员 的 薪水 最丰 , 大约 是 180 块 大洋 。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 之后 的 社会主义 改造 , 则 不但 中止 了 知识分子 中产阶级 化 的 过程 , 而且 清一色 的 官本位 干部 体制 与 计划经济 为 依存 地 支撑 着 共和国 大厦 , 也 使得 知识分子 被 官本位 等级 化 了 , 个人 经济 收入 也 基本上 国库 化 了 。 对 知识 的 需求 是 由 国家计划 下达 , 而 知识 的 供给 则 受到 了 意识形态 因素 和 普遍 需求 不足 的 双重 约束 。 我 想 说 , 丧失 了 经济 自主权 的 知识分子 , 在 传统 的 计划体制 之内 , 生存权 尚 处于 受控 状态 , 怎么 谈得上 其他 的 言论 和 出版 自由 ? 除了 俯首贴耳 地 接受 无穷尽 的 “ 思想 改造 ” 之外 , 也 只有 规规矩矩 当好 齿轮 和 螺丝钉 , 老实 扮演 领导 上 规定 的 角色 这 一条 路 可 走 。 否则 , 就是 自绝 于 人民 , 成为 专政 的 对象 或准 对象 。 而 有些 知识分子 自 以为 领会 了 领导 意图 , 凭借 其 知识 库存 而 写出 了 什么 过后 又 不 合乎 领导 口味 的 东西 , 也 同样 可以 招来 大祸 。 例如 吴晗 的 写作 《 海瑞罢官 》 就是 明显 的 一例 。 没有 经济 自主权 的 知识分子 从根本上 说 也 就 不 可能 真正 拥有 文化 领导权 或是 话语 控制权 。 剩下 的 就 只有 配合 与 不 配合 的 选择 以及 积极 配合 还是 消极 配合 的 差异 。 试图 分离 文化 领导权 的 想法 , 绝对 是 一厢情愿 的 白日梦 。 无数 有 知识 、 有 才华 的 专家学者 , 一旦 纳入 体制 之内 , 就 再 无 个性 可言 。 周扬 晚年 的 忏悔 , 应当 得到 的 , 不 只是 对 他 个人 悲剧 的 理解 , 更 应当 看清楚 “ 周扬 现象 ” 背后 的 体制 原因 , 那 绝不 是 个人 的 道德品质 状况 所 可以 调节 冲淡 的 。 如果 把 话题 再 拉 回到 现实 中来 , 就 应该 看到 , 当 社会 上 第一次 出现 了 民间文化 空间 , 当 人民 群众 第一次 拥有 了 闲暇 和 闲暇 支配权 的 时候 , 也 正是 人文 知识分子 重新 思考 自己 的 角色 功能 的 时刻 。 当前 的 问题 , 远 不是 文人墨客 坐在 书斋 里 玄想 的 那样 顺利 和 美好 。 这个 活生生 的 广袤 的 民间文化 空间 , 同样 不是 桃花源 , 乌托邦 。 在 这个 空间 里 存在 着 一个 市场机制 。 只有 真正 懂得 而 不是 凭空想象 人民 群众 对 知识 和 趣味 的 有效 需求 , 才 谈得上 真正 进入 这个 空间 , 并且 可能 有 文化 的 或 话语 的 领导权 。 在 这个 方面 , 王朔 以及 类似 于 王朔 的 年轻一代 文人 可能 远为 敏感 也 远 为 实际 。 在 许多 人 还 处于 迷茫 或是 沉默 状态 的 时候 , 王朔们 就 制作 出 了 《 渴望 》 和 《 编辑部 的 故事 》 , 因此 赢得 了 观众 , 也 赢得 了 声名 与 金钱 。 在 最近 几年 的 影视圈 里 , 恰恰 是 王朔们 取得 了 相当 份额 的 文化 领导权 。 而且 , 从 至少 是 北方 文化圈 甚至 是 市民 文化 圈里 , 从 王朔式 语言 的 流行 规模 和 渗透 程度 来看 , 也 只能 坦然 承认 他们 甚至 拥有 了 话语 的 支配权 。 在 这里 我 想要 提醒 读者 的 是 , 以上 所述 并 不 意味着 我要 百般 推崇 王朔 。 恰恰相反 , 对 王朔们 惯于 嘲弄 知识分子 , 乐于 向 弱者 开刀 , 并 继续 鼓吹 “ 卑贱 者 最 聪明 , 高贵 者 最 愚蠢 ” 这 类 蒙昧主义 论调 的 行为 , 当然 只能 是 断然 拒斥 。 然而 曲折 迂回 反复 论证 的 是 , 今天 的 人 又 知识分子 又 要 重新学习 社会 , 真正 理解 并且 熟练掌握 这个 文化 空间 的 市场机制 奥秘 。 说 得 彻底 一点 , 这才 是 人文 知识分子 追寻 自身 价值 的 唯一 通衢 。 现实 的 希望 , 是 在 民间文化 空间 中 寻找 到 自身 的 立足之地 ; 未来 的 希望 , 则 可能 是 在 中国 的 教育体制 发生 重大 变化 之后 , 在 中国 的 有效 知识 需求 更进一步 大 扩展 的 情况 下 才能 实现 。 只有 在 人文 知识分子 学会 了 独立思考 , 而 双足 又 真正 踩实 大地 的 时候 , 知识分子 长久以来 与 民众 相结合 的 难题 才 可能 迎刃而解 。 * * * “ 消闲 文学 ” 及 意识形态 守护 文学艺术 的 消闲 娱乐 功能 与 “ 消闲 文学 ” 的 含义 并 不 完全相同 , 前者 是 对 文学艺术 功能 观 的 一种 表达 , 是 对 文学艺术 现状 和 在 新 的 历史 处境 下 , 对 传统 文艺 功能 观 进行 纠正 的 努力 , 承认 并 明示 文艺 功能 的 多样性 , 后者 是 文学艺术 的 一种 类型 , 它 在 实践 的 层面 突出 了 文学艺术 的 消闲 娱乐性 , 并 逐步形成 的 一种 专供 人们 消闲 娱乐 的 文学 艺术品 类 。 因此 , 二者 又 有 密切 的 关系 。 从 文化 生产 的 意义 上 说 , “ 消闲 文学 ” 是 完成 了 的 文化 制品 , 它 通过 市场 流通 而 实现 消费 ; 对 文学艺术 消闲 娱乐 功能 的 阐发 , 则 是 “ 消闲 文学 ” 的 意识形态 , 它 通过 理论 话语 的 形式 表达 阐发 者 的 认识 和 态度 , 无论 对 其 批判 还是 支持 , 都 将 成为 “ 消闲 文学 ” 不可 忽略 的 再生产 条件 , 甚至 是 重要 的 再生产 条件 。 一般说来 , 这一 文艺 品类 的 再生产 条件 主要 取决于 两个 方面 : 一方面 , 既然 它 是 文化 制品 , 要 进入 市场 进行 流通 , 它 就 必然 要 受到 市场机制 即 经济 规律 的 制约 , 出版者 和 文化 制作 人 必须 关注 市场 , 并 遵循 凯恩斯 的 “ 有效 需求 论 ” , 最大 限度 地 满足 市场 消费 欲望 , 在 有效 的 供求关系 中 获取 最大 的 剩余价值 。 然而 , 文化 制品 是 满足 消费者 精神 需要 的 特殊 产品 , 这 是 它 与 一般 物质 生产 的 最大 区别 , 这一 区别 便 造成 了 文化 制作 人 对 文化 消费市场 把握 的 相对 困难 。 为了 突破 流通 的 障碍 , 文化 制作 人 往往 要 偏离 商业 伦理 或 规则 , 以非 正当 的 方式 抢占 文化 消费市场 。 “ 消闲 文学 ” 品格 的 下跌 , 实际上 是 被 商业利益 之手 控制 的 。 消闲 文学 与 意识形态 的 冲突 , 更 主要 的 体现 于 对 其 实践 的 看法 上 。 另一方面 , 意识形态 对 “ 消闲 文学 ” 的 肯定 , 使 这 一 文化 品类 的 生产 获得 了 合法性 , 生产者 不必 再 怀有 冒险 的 恐惧 , 它 有 了 意识形态 依据 并 得到 守护 , 不必 担心 是否 允许 生产 , 而是 考虑 如何 生产 。 因此 , 意识形态 便成 了 消闲 文学 天然 而 有力 的 守护神 。 而 现在 的 问题 是 , 在 一般 的 理论 上 肯定 消闲 文学 的 合法性 已 毫无意义 , 它 以 自为 的 形式 在 民间 已 发展 多年 , 并 成为 普通人 文化 消费 的 主要 对象 , 大众传媒 中 的 大部分 内容 几乎 都 与 消闲 相关 , 它 从 民间 悄然 走向 国家 权威 传媒 , 便是 不 作 宣告 的 认同 。 作为 既成事实 , 没有 人会 愚蠢地 否认 消闲 文学 的 合法性 , 它 走向市场 , 成为 特殊 的 流通 商品 亦 是 市场经济 的 必然结果 。 市场 的 淘汰 或 选择 从 另一方面 来说 , 也 是 对 这 一 文化 品类 生产 的 制约 , 它 的 调适 功能 从 积极 的 方面 考虑 , 将会 促使 消闲 文学 的 多样化 发展 , 在 竞争 中 形成 它 健康 发展 的 内在 机制 。 然而 , 这 并 不 意味着 文学 意识形态 对 消闲 文学 负有 必然 的 守护 义务 , 对 其 无保留 的 肯定 姿态 , 其 理论 的 欺诈性 是 经不起 检讨 的 。 对 消闲 文学 无条件 的 、 抽象 的 肯定 , 是 一种 临时性 的 立场 和 占有 话语 支配权 的 策略 。 从前 一 角度 考虑 , 它 具有 相对 的 合理性 , 也就是说 , 针对 近百年来 , 将 文学 作为 救亡图存 的 工具 , 夸大 文学 的 社会 功能 并 逐渐 使 文学 演化 为 政治 意识形态 形象 诠释 的 工具 , 成为 精神 统治 的 一种 形式 的 史实 , 来 重新 肯定 文学艺术 的 消闲 性 , 使 文学艺术 的 功能 从 单一 恢复 多样 这一 立场 来说 , 无疑 是 正确 的 , 在 这 一层 面上 我们 与 守护者 们 并 没有 冲突 。 问题 在于 , 当 这 一 肯定 成为 唯一 的 解释 并 占有 至尊 位置 时 , 则 不能不 令人 产生 疑虑 。 将 文学 的 娱乐 功能 放逐 于 文学艺术 之外 是 错误 的 , 同样 , 当 我们 肯定 这一 功能 的 合理性 并 要求 强化 它 的 同时 , 又 忽视 了 它 对 意义 世界 的 关注 , 忽视 了 对 人 的 心灵 浸润 和 提升 , 忽视 了 对 现实 矛盾 的 揭示 和 批判 , 同样 也 是 错误 的 。 如果说 文学 功能 是 多样 的 , 那么 , 消闲 性 同样 不 具有 支配 和 优先 地位 , 对 它 的 强调 目的 在于 纠正 历史 对 文学 功能 观 理解 的 偏差 , 以及 造成 的 后果 , 它 并 不 意味着 对 消闲 文学 无条件 的 认同 和 捍卫 。 因此 , 强调 消闲 文学 合理性 是 一种 临时性 的 立场 。 更 重要 的 是 , 当 我们 面对 文化 消费市场 现状 和 消闲 文学 的 制作 实践 时 , 我们 同其 意识形态 守护者 的 冲突 更 无法 调合 。 在我看来 , 流行 于 文化 消费市场 的 文化 制品 大致 可 分为 三种 类型 : 一是 言情 和 武侠 作品 。 80 年代 末期 , 港台 文化 以 “ 反哺 ” 的 形式 进入 大陆 , 从 邓丽君 抚慰 式 的 轻歌 , 到 琼瑶 、 三毛 、 席慕蓉 , 加上 金庸 、 梁羽生 、 古龙 、 温瑞安 等 , “ 软硬兼施 ” 地使 大陆 读者 成为 俘虏 , 这是 纯粹 的 消闲 性 的 东西 , 这 类 作品 至今 畅销 不衰 , 《 廊桥遗梦 》 以及 禾林 小说 的 再度 风行 , 证实 了 这 一 看法 并非 虚构 ; 二是 社会 政治 历史 文化 。 第三世界 公民 的 政治 敏感性 是 难以 消除 的 , 作为 “ 集体 书记 ” , 人们 对 政治 历史 将 怀有 永久 的 兴趣 , 从 曾国藩 、 蒋介石 , 到 毛泽东 、 周恩来 以及 宫廷 秘事 、 政治 黑幕 , 读者 并非 要 从中 寻找 什么 , 而 大多 出于 普通人 对 神秘 人物 和 事件 了解 的 兴趣 , 这一 过程 是 个 巨大 的 “ 世俗化 ” 过程 , 神秘 人物 的 神秘性 消失 了 , 他们 成 了 普通人 可以 随意 谈论 的 对象 , 这里 的 消闲 性是 意味深长 的 。 对 上述 作品 没有 必要 过多 议论 , 它 的 文化 定位 就是 普通 民众 , 用 丹尼尔 的话 说 , 这 类 作品 就是 想 办法 让 大伙 高兴 , 它们 拥有 自己 的 读者 和 市场 , 市场 原则 在 不同 程度 上 有效 地 实现 了 自我 调适 。 但是 , 商业利益 之手 既然 从 一个 方面 控制 操纵 了 文化 市场 , 就 必然 会 出现 假 消闲 娱乐 名义 制作 的 文化 赝品 甚至 是 文化 垃圾 : 东方 奇观 、 街头 数术 、 神秘 文化 、 宿命论 、 性 与 暴力 等等 同时 大行其道 , 它 并 不 具有 天然 的 合理性 , 对此 缺乏 有效 的 批评 是 我们 必须 面对 的 一个 巨大 失败 。 因此 , 我们 不 可能 对 文化 消费市场 和 消闲 文学 的 现状 持 无条件 的 赞同 。 另一方面 , 守护 消闲 文学 的 意识形态 隐含 着 一个 不易 察觉 的 文化 策略 , 在 “ 世俗 关怀 ” 、 “ 打破 等级制度 ” 等 能 指 的 背后 , 他们 预先 为 自己 寻找 到 了 一个 强大 的 “ 多数 ” 的 依托 , 并且 暗示 他们 在 为 谁 或者 什么 辩护 。 揭示 其 话语 的 掩饰 性 , 他们 要 表白 的 无非 是 说 , 他们 是 在 为 大众 代言 , 为 大众 要求 的 合理性 代言 。 这 仿佛 是 一个 不战 自胜 的 神话 性 策略 。 历史 的 经验 值得注意 , 回望 20 世纪 历史 , 我们 有幸 无数次 地 与 革命 相逢 , 同时 相逢 的 还有 持续 出演 的 动人 景观 : 每次 革命 的 来临 , 总有 呼喊 大众 的 声音 响起 , 于是 , “ 大众 ” 一词 便 成 了 20 世纪 历史 叙述 使用 频率 最高 的 词语 。 历史 的 改写 者 和 参与者 们 愿意 以 “ 大众 ” 的 名义 发言 , 这个 复数 概念 的 神性 地位 便 赋予 了 历史 英雄 不容置疑 的 合法性 。 于是 , 对 大众 的 膜拜 便成 了 20 世纪 革命者 和 思想界 最大 的 时尚 。 在 时代 风云 的 变幻 中 , 知识分子 一改 五四时代 的 启蒙 角色 , 他们 必须 卑微 地向 大众 学习 , 大众 由 启蒙 对象 变成 了 信仰 对象 , 这一 想象 关系 成 了 文化 人 或 知识分子 生活 、 思想 的 支点 , 而 他们 付出 的 代价 则 是 自身 独立精神 地位 的 丧失 和 精神 空间 的 陷落 。 20 世纪 转瞬 到 了 晚秋 , 但 “ 大众 情怀 ” 并未 中断 , 新 的 代言人 再次 热情 地 扑 向 “ 大众 ” 仍然 以为 找到 了 “ 大众 ” 就 找到 了 自己 的 安身立命 和 发言 的 立场 。 然而 , 面对 今天 的 现实 处境 , 我们 不禁 对 “ 大众 ” 这一 概念 产生 了 深切 的 质询 和 疑虑 , “ 谁 是 今日 的 大众 ” ? 这一 概念 的 内涵 已 日趋 不明 , 它 原先 隐含 的 政治 内容 在 今天 已经 失去 , 它 日益 变成 了 一个 空洞 的 能 指 。 因此 , 在 世纪之交 , 以 “ 多数 ” 的 守护人 姿态 对 “ 大众 ” 再度 情有独钟 , 无论是 出于 自我 救赎 还是 出于 话语 策略 , 它 都 仅仅 成 了 一次 没有 对象 的 献媚 , 没有 回应 的 呼救 , 不 被 接纳 的 妥协 和 一次 无人 喝彩 的 东方 唐 · 吉诃德 式 的 拙劣 出演 , 一次 失效 的 、 不会 达到 期许 的 一厢情愿 的 白日梦 。 他们 意想不到 的 是 这 一 成为 潮流 的 话语 策略 , 无意 中 形成 的 都 是 一股 “ 新 民粹主义 ” 思想 取向 , 一种 新 的 “ 大众 ” 膜拜 的 热潮 。 但 “ 大众 ” 早已 散 去 , 那 想象 的 关系 已 不复存在 , 剩下 的 只是 “ 代言人 ” 们 兴致 盎然 的 相互 致意 和 单调 的 掌声 。 * * * 面对现实 着眼 未来 — — “ 文学艺术 的 消闲 娱乐 功能 与 精神文明 ” 研讨会 纪要 改革开放 的 时代 环境 , 使 文学艺术 的 整体 形态 发生 了 极大 的 变化 , 文学艺术 的 功能 也 越发 超出 了 我们 原有 的 认识 : 在 市场经济 条件 下 , 文学艺术 的 生产 — — 消费 形成 了 新 的 机制 , 这 就是 人们 惯常 所说 的 “ 转型 ” 期 我们 所 面临 的 挑战 。 如何 认识 这 一新 的 形势 , 对此 做出 怎样 的 回应 、 持有 怎样 的 态度 , 是 文学 艺术工作者 迫切需要 回答 的 问题 。 在 这样 的 形势 下 ,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研究所 文艺 理论研究室 , 在 本院 “ 有 中国 特色 的 社会主义 理论 研究 中心 ” 的 资助 下 , 于 1995 年 12 月 7 日 在 京 召开 了 “ 文学艺术 的 消闲 娱乐 功能 与 精神文明 ” 研讨会 , 北京 及 外地 的 文学 艺术工作者 、 文学 批评家 、 新闻界 人士 50 余人 出席 了 研讨会 。 文艺 理论研究室 主任 杜书 瀛 先生 主持 了 会议 , 他 说 , 改革开放 以来 , 计划经济 向 市场经济 的 转型 , 使 人们 的 思想 、 观念 发生 了 深刻 的 变化 , 就 文学艺术 来说 , 其 消闲 娱乐 功能 越来越 突出 , 人们 拥有 了 更 多 的 休闲 时间 和 空间 的 自由度 , 他们 对 文艺 的 要求 越来越 挑剔 , 文艺 要 适应 这一 变化 , 就 必须 重视 “ 消闲 娱乐 ” 功能 。 从 某种意义 上 说 , 大众文化 市场 的 形成 , 适应 了 这 一 变化 , 但 问题 也 随之 产生 。 文化娱乐 涉及 千家万户 、 男女老幼 , 更 与 道德 教化 和 社会安定 相关 , 但 长期以来 理论界 缺少 系统 研究 和 说明 。 今天 请 大家 来 , 就 如何 看待 文学艺术 的 消闲 娱乐 功能 、 文艺 的 消闲 娱乐 功能 与 精神文明 建设 有 怎样 的 关系 , 如何 提高 消闲 活动 的 文化 含量 和 品位 等 问题 展开讨论 和 交流 。 会议 就 上述 问题 进行 了 热烈 的 讨论 。 与会者 普遍认为 : 文学艺术 的 消闲 娱乐 功能 本是 不争 的 事实 , 它 是 现实 的 需要 。 对 这 一 功能 的 认同 是 社会 稳定 和 进步 的 表现 , 从 理论 上 说 , 文艺 本来 就 具有 这一 功能 。 但是 , 以往 对 这 一 问题 重视 不够 , 更 缺乏 深入 认真 的 研究 。 有人 进一步 阐释 说 , 文学艺术 的 功能 是 变动 的 , 但 主要 功能 是 补偿 功能 。 20 世纪 的 文艺 主要 是 意识形态 功能 , 90 年代 后 , 这一 功能 才 逐渐 淡化 并 转化 、 演化 为 人 与 人 的 亲 和 , 因此 文艺 满足 人们 的 娱乐 是 非常 重要 的 。 还有 人 认为 : 结合 当前 社会转型 、 世俗化 趋势 , 文学艺术 的 消闲 娱乐 功能 进一步 获得 了 合法性 。 过去 “ 教 ” 重于 “ 乐 ” , “ 乐 ” 从 属于 “ 教 ” , “ 乐 ” 没有 合法性 , 世俗化 趋势 时代 , “ 乐 ” 有 了 独立 的 价值 意义 , 乐 与 教 分离 了 。 今天 应 打破 教与乐 的 支配 与 被 支配 、 统治 与 被 统治 的 关系 , 这一 等级 关系 的 背后 是 与 社会 等级 相 勾连 的 , 寓教于乐 隐含 着 权力 运作 机制 。 社会 的 世俗化 打破 了 等级 关系 , 并 有 解构 “ 神圣 ” 的 功能 。 解构 了 “ 教 ” 与 “ 乐 ” 的 等级 关系 , 也 就 解构 了 “ 教 ” 的 神圣 性 , 同时 也 解构 了 政治 权力 的 神圣 性 。 文艺 的 消闲 功能 的 意义 也 就 在 此 。 在 充分肯定 文艺 消闲 功能 的 同时 , 也 有人 从 理论 和 现实 层面 提出 了 不同 看法 , 认为 : 消闲 娱乐 作品 要 有 史感 , 要 着眼于 未来 , 要 注意 其 艺术 品位 , 市场经济 的 到来 拓展 了 文化 空间 , “ 日常生活 ” 概念 提到 了 文艺理论 面前 , 文学艺术 的 部分 功能 要 与 日常生活 相匹配 , 要 纠正 单一 的 “ 教化 ” 功能 观 , 承认 消闲 的 合理性 , 但 不能 将 消闲 娱乐 同 教化 对立 起来 , 这 不是 今天 应 采取 的 立场 和 方法 。 事实上 , 社会 许多 深层 矛盾 远 没 被 揭示 , 不能 从 “ 意识形态 ” 一步 转 到 “ 好莱坞 ” , 从 一个 极端 到 另 一个 极端 同样 是 不 正常 的 , “ 纯 消闲 ” 并 不 可取 。 同时 有人 认为 ; 从 过去 的 说教 中 解脱 出来 , 承认 人民 有 广泛 的 需要 是 进步 , 但 今天 面临 的 问题 不是 说 “ 消闲 ” 受到 了 阻挠 , 或者 “ 教 ” 抬头 , 而是 今天 的 “ 消闲 ” 有 滑坡 和 误区 , 是 如何 提高 其 美学 品位 的 问题 。 因此 , 对 大众文化 市场 不 应 一味 地 迎合 , 读者 就是 “ 上帝 ” 的 说法 值得 考虑 , “ 上帝 ” 的 神话 应该 破除 。 还有 人 对 “ 大众文化 ” 一词 提出 了 质疑 , 认为 这一 概念 在 中国 有 极大 的 理论 欺诈性 , 它 的 背后 在 历次 讨论 中总有 不同 的 语义 指涉 , 而 它 本身 很少 被 认真 关怀 过 , 结合 大众文化 市场 及其 消费 , 对 文学艺术 的 “ 奇观 ” 神话 作 了 批判 , 认为 文学艺术 的 娱乐性 也 应 体现 出 它 对 人性 的 关怀 , 体现 出对 人类 基本 价值 维护 的 意愿 。 对 文艺 的 消闲 娱乐性 和 文化 消费市场 , 与会者 存在 不同 看法 。 有人 认为 文艺 的 娱乐 作用 在 以往 曾 是 受 压抑 的 , 消闲 娱乐 似乎 只是 有 闲者 ( 有钱人 ) 的 事情 , 对 消闲 娱乐 的 合法性 总是 或多或少 心存 疑虑 ; 因此 , 对 文艺 的 消闲 娱乐性 问题 , 重视 不够 , 强调 不够 。 也 有人 指出 , 文艺 的 娱乐 作用 在 过去 被 压抑 了 , 事实 不是 这样 。 娱乐 功能 与 经济 发展 有关 , 业余时间 要求 娱乐 一下 完全 应该 , 但 把 娱 性功能 强调 到 极端 就 走 到 另一面 了 。 现在 的 通俗 文艺 、 娱乐性 文化 的 不 健康 倾向 是 不能 忽视 的 , 性 与 暴力 的 过分 张扬 必须 引起 注意 。 文艺 的 消闲 特征 被 强调 的 同时 , 也 必须 强调 其 格调 , 有人 可以 “ 玩 文学 ” , 但 不能 将 其 当作 普遍 的 东西 , 调侃 “ 伪 崇高 ” 、 “ 伪 神圣 ” , 不能 连真 崇高 , 真 神圣 也 一起 调侃 , 有人 连 鲁迅 也 调侃 。 文学 要 发展 、 延续 , 就要 有 人文精神 。 许多 同志 同意 这样 的 分析 , 并 认为 文学艺术 的 消闲 功能 已 不仅仅 是 理论 问题 , 同时 更是 实践 问题 , 它 之所以 被 提出 来 , 显然 与 实践 中 的 问题 密切相关 。 文艺 走向市场 , 注意 了 娱 性功能 , 但 它 是不是 在 另一方面 也 失去 了 我们 应该 坚持 的 东西 , 有些 不入流 的 、 末流 的 东西 大量 流入 文化 市场 并 受到 推崇 是 不 正常 的 。 因此 有 的 同志 指出 , 商品 社会 制造 了 消费者 是 “ 上帝 ” 的 神话 , 是 一个 欺骗性 的 话语 , 是 民众 崇拜 在 新 时期 的 反映 。 把 大众 打扮 成 “ 上帝 ” , 目的 都 是 要 掏空 他们 的 钱袋 。 群众 趣味 不是 天然 合理 的 , 同样 要 经受 分析 , 文学 艺术家 、 批评家 要 有 自己 的 判断 识别 能力 , 要 坚持 自己 的 职守 。 还有 人 对 大众传媒 中 多种 话语 支配 的 现象 作 了 分析 。 认为 这一 现象 混淆 了 传播者 的 声音 , 传媒 本身 也 是 存有 问题 的 。 权力 话语 相互 交替 , 知识分子 边缘化 的 声音 偶尔 被 表达 , 而 占 支配 性 地位 的 是 新 权力 话语 , 它 的 象征 就是 金钱 。 值得注意 的 是 , 流行 的 时尚 很 可能 变成 民间 信仰 , 知识分子 在 关怀 现实 的 同时 也 充满 了 困惑 。 与会者 在 许多 问题 上 持有 共识 , 比如 对 文艺 消闲 娱乐 功能 的 肯定 , 对 现实 文化 市场 的 忧虑 , 对 文学 艺术工作者 职守 的 坚持 和 知识分子 文化 批判 功能 的 认同 等等 , 使 会议 对 部分 论题 的 研讨 得以 深入 。 与会者 提出 的 部分 问题 , 由于 时间 原因 未 来得及 展开 或 深入 , 但 它 同样 给人以 启发 , 并 将 受到 关注 , 特别 是 对 大众文化 市场 的 判断 和 对 具体 作品 的 分析 , 虽然 需要 进一步 的 研究 和 关注 , 但 它 不是 通过 一次 研讨 就 能 解决 的 。 总之 , 会议 表达 了 文学 艺术工作者 和 理论工作者 对 文化 现状 的 深切 思考 和 关怀 , 表达 了 他们 对 现实 的 热情 和 介入 意识 , 会议 始终 充满 了 积极 的 、 友善 的 、 多音 齐鸣 、 众声 喧哗 的 气氛 , 它 是 一次 高层次 的 、 有 理论 深度 并 与 文艺 现实 密切 结合 的 会议 。 它 的 另 一 特点 是 , 参与者 不仅仅 是 文学 理论工作者 , 同时 还有 艺术家 , 曲艺 研究 、 影视 研究 、 舞蹈 研究 工作者 等 。 多 领域 、 多 学科 的 交流 、 融汇 , 不仅 使 大家 了解 了 更 多 的 情况 , 同时 从 不同 角度 谈论 问题 也 具有 相互 启发 的 意义 。 在 会上 先后 发言 的 有 : 杜书 瀛 、 童庆炳 、 贺 兴安 、 姜昆 、 陶 东风 、 许明 、 朱寨 、 孟繁华 、 毛崇杰 、 王学泰 、 贾德臣 、 隆萌培 、 栾勋 、 钱 中文 、 郭铁成 、 罗筠筠 、 钱 竞 、 林薇 、 雪汉青 、 牛宏宝 、 汤学智 、 党圣元 、 黎湘萍 、 张炯 、 董乃斌 、 何西来 等 。 * __label__C3-Art 【 文献号 】 1 - 3097 【 原文 出处 】 文艺 研究 【 原刊 地名 】 京 【 原刊 期号 】 199602 【 原刊 页 号 】 118 - 142 【 分类号 】 J1 【 分类 名 】 文艺理论 【 作者 】 丁宁 【 复印 期号 】 199606 【 标题 】 论 艺术史 的 作品 观念 ( 之二 ) 【 正文 】 三 画面 与 框架 如前 所及 , “ 框架 ” 甚至 应该 成为 解构 一种 颇为 流行 的 艺术作品 观念 的 重要 思想 支点 。 框架 未必 仅仅 因为 自身 而 显得 非同小可 , 而且 更 由于 它 与 特定 画面 的 特定 联系 而 不容 看轻 〔 35 〕 。 在 某种意义 上 说 , 无 框架 即 无 绘画 。 在 《 古典艺术 》 一书里 , 沃尔夫 林 强调 道 : “ 作品 中 没有 任何 东西 能够 搬动 或 修改 , 甚至 其中 的 思想 也 是 如此 。 ” 这就是说 , 一旦 艺术家 将 其 创作 思维 自觉 或 不 自觉 地 延伸 到 了 作品 周边 的 框架 上 , 那么 无视 框架 的 存在 等 于是 在 歪曲 原作 ! 事实上 , 像 夏皮罗 这样 的 艺术史 学者 已经 提 过 , 框架 具有 显而易见 的 语义 价值 。 但是 , 正像 帕奎 所 忧虑 的 那样 , 艺术史 学者 还是 大多 不提 框架 的 意义 , 即使 偶尔 提及 也 仅仅 是 当作 一种 趣味 问题 来 看待 。 对 绘画 的 真实 边界 或 轻描淡写 , 或 干脆 视而不见 , 追究 起来 , 是 同 一种 漫长 的 人文主义 传统 有关 的 。 在 这 一 传统 中 , 艺术 是非 物质化 了 的 存在 , 如此 才能 凸现 新 柏拉图 主义 式 的 描绘 思想 。 然而 , 框架 是 物质化 的 , 现在 来 将 之 作为 对 绘画 作品 的 视觉 理解 的 一把 钥匙 , 显然 不无 激进 的 意味 〔 36 〕 。 在 我们 看来 , 解构主义 者 把 框架 ( 而 非 画面 ) 看作 解构 的 起始 点 , 并 不是 小题大作 。 勒本 斯特 因 指出 , 首先 , 某些 特定 框架 本身 确实 是 难以 与 画面 切割 开来 的 , 比如 恩斯特 ( MaxErnst ) 作于 1920 年 的 《 卷发 的 凯瑟琳 娜 》 一画 所用 的 新 巴罗克 风格 的 铸铁 框架 已经 和 画面 融为一体 了 。 令人遗憾 和 迷惑 的 是 , 此作 的 复制品 却 总是 非 把 这 两者 分开 不可 。 其次 , 即使 不 经 艺术家 本人 亲手 制作 的 框架 也 难免 有 相当 特殊 的 “ 语义 ” 。 普桑 在 画 完 《 吗 哪 》 后 致信 尚 特罗 , 请 后者 为 画面 配置 一种 上楣 镀 有 金色 的 边框 , 目的 就 在于 驾驭 观者 的 注视 , 使 之 集中 于 画面 。 第三 , 在 历史 的 层面 上 , 我们 还 看到 , 对 得体 框架 的 特殊要求 贯穿 了 整个 西方 绘画史 。 虽然 像 康德 这样 的 美学家 在 《 判断力 批判 》 ( 第十四 节 ) 中 把 画框 之类 视作 “ 虚饰 ” 而已 , 全力 论述 所谓 美的 本身 , 但是 , 框架 不 只是 起到 保护 、 增色 之类 的 作用 , 它 的 必要性 还 在于 有 意味 地 把 画面 与 被 摹仿 的 现实 界划 开来 。 德里达 在 其 《 绘画 真理 》 一书 中 还 进一步 地 认定 , 把 框架 仅仅 看作 是 图像 的 语义 与 造型 的 延伸 是 远远不够 的 , 因为 这 依然 忽略 了 图像 与 框架 之间 的 复杂 的 交互作用 。 受此 启发 , 更 有 学者 提出 框架 的 张力 问题 , 甚至 认为 它 本身 就是 一种 独特 的 能 指 。 在 这里 , 大略 地 回顾 一下 艺术史 有助于 对 框架 的 历史性 含义 及其 特殊作用 形成 丰满 的 认识 。 在 不同 时期 , 对 框架 的 要求 是 多种多样 的 。 这种 随着 历史 而 变化 的 框架 观念 事实上 何尝 不 在 反映 框架 的 意义 流动 ? 15 世纪 的 阿尔贝蒂 在 其 《 论 绘画 》 中 从 一个 侧面 提到 了 框架 的 天然 本性 。 他 写道 : “ 我先 勾勒 出 一个 我 想 在 其中 作画 的 长方形 , 它 在我看来 是 一扇 打开 的 窗口 , 透过 这一 窗口 , 我 或许 看到 我 所 要 画 的 事物 ” , 而 图像 所 占 的 面 就 似 一片 透明 的 玻璃 … … 既然 框架 犹如 窗口 , 它 就 自然 有 存留 的 必要 。 使人 颇 有 兴味 的 是 , 把 框架 当作 绘制 对象 或 考虑 在内 , 甚至 还 曾 特别 明显 地 体现 在 壁画 和 手绘 本 的 创作 上 。 确实 , 框架 成 了 艺术家 吸引 观者 的 重要 手段 : 世界 是 以 框架 这一 窗口 向 人们 洞开 的 , 画即 是 世界 的 一部分 〔 37 〕 。 换 一种 角度 说 , 框架 不但 不是 外加 和 附属性 的 , 而且 相反 被 整合 到 了 再现 的 空间 之中 , 使 画作 成为 更为 显在 的 能 指 系统 。 在 此 , 框架 ( 特别 是 在 16 世纪 以来 的 祭坛 画里 ) 实际上 已 变成 绘画 本身 不可或缺 的 一个 部分 。 不过 , 把 画面 与 摹仿 的 现实 区分 开来 固然 是 框架 的 重要 作为 , 反之 , 把 两者 融合 到 一定 程度 有时 也 是 通过 框架 而 实现 的 。 譬如 , 在 巴罗克 的 再现 作品 中 的 边框 即 是 如此 。 甚至 这种 融合 的 手法 还 颇 有 选择 的 余地 。 在 一些 天顶 画 、 版画 或 手绘 本上 , 框架 所起 的 界分 和 融汇 的 作用 是 并行不悖 的 。 在 罗马 耶稣 天顶 画上 , 框架 既 是 明确 的 又 是 越界 的 ; 界线 的 清晰 可辨 使升 上 天堂 和 落入 地狱 的 人 只是 部分 地叠 合在一起 , 而 相对 的 混融 则 可 使 耶稣 能 从 天界 进入 仰视 于 他 的 凡世 。 在 杰斯 布莱希特 斯 ( Gijsbrechts ) 和 福特 - 布拉斯 ( FortBras ) 的 架上 油画 面前 , 人们 则 可能 要 重复 宙 克西斯 式 的 错误 , 以为 画 的 东西 是 实物 本身 而 忍不住 伸手 去 摆弄 。 福特 - 布拉斯 曾 在 屋子 的 一角 置放 了 一幅 使 框架 隐而 不见 并 与 背景 融为一体 的 画 , 观者 以为 这是 某件 实物 ; 而 杰斯 布莱希特 斯则 再现 一种 架上 油画 的 背面 , 画家 将 之 置于 角落 竟 引得 观者 动手 把 它 翻过来 看一看 到底 是 一幅 什么样 的 画 , 结果 , 翻过来 的 一面 才 是 真正 的 背面 ! 在 这里 , 艺术家 正是 利用 了 人们 对 框架 的 习惯 心理 , 反其道而行之 , 获得 意想不到 的 效果 , 相似 的 例子 还有 坦普尔 ( AbramsvandenTempel ) 和 巴彻 列尔 ( Jean - JacguesBache - lier ) , 前者 作于 1672 年 的 《 园子 里 的 两条 狗 》 , 其中 的 框架 有 三面 围住 画面 , 但 下方 却成 了 窗台 , 上面 放着 装有 两只 狗 的 篮子 ; 后者 1753 年 时画 有 《 迷惑 眼睛 》 , 正如 题目 所示 , 也 是 把 框架 变为 画面 上 再现 性 的 一部分 。 具有 浪漫主义 色彩 的 作品 ( 如 半身 晕映 的 画像 、 未 完成 的 作品 、 引喻 整体 和 向 外 开放 的 作品 等 ) 在 框架 上同 古典 和 拟 古典 的 对比 是 相当 明显 的 。 确实 有时 在 布莱克 、 龙格 或是 弗里德里希 的 画作 中 , 框架 本身 成 了 绘画 与 世界 之间 的 中介 而 不是 阻断 两者之间 的 联通 。 以龙格 的 《 夜莺 授课 》 一画 为例 , 其 框架 是 对 赤陶 浅浮雕 的 摹拟 ( 图 4 ) 。 艺术家 在 给 兄弟 的 一封信 中 谈到 了 采用 这种 框架 的 具体 用意 : “ 我 在 画 的 底部 画 了 一些 风景 。 这是 茂密 的 森林 , 一条 溪流 从 其 深处 流 出来 。 溪流 处在 背景 上 恰似 树荫 中 流动 的 长笛 之声 。 在 浅浮雕 的 上方 , 再次出现 带 着 里拉琴 的 爱神 ; 一边 是 百合花 精灵 … … 另一边 则 是 玫瑰花 精灵 … … 这样 相同 的 东西 在 画 中 出现 了 三次 , 由于 有别于 画中 的 图像 , 它们 具有 一种 抽象 和 象征 的 倾向 。 ” 〔 38 〕 也就是说 , 形似 浅浮雕 的 框架 通过 对 画面 主 图像 的 若即若离 的 作用 完成 了 对 整个 作品 主题 的 有力 引发 , 既 是 集中 的 渲染 又 是 开放 的 烘托 。 到 了 19 世纪 末期 , 绘画 与 所有 其它 艺术 与 科学 一样 经历 了 深刻 的 变化 , 框架 亦 成为 不少 画家 关注 的 一种 问题 。 譬如 , 按照 马奈 的 理解 , 框架 之所以 必不可少 就 在于 “ 没有 框架 , 绘画 就 丧失 了 百分之百 的 东西 ” 〔 39 〕 。 马奈 没有 点明 哪 一种 框架 是 断 不可 失 的 , 但 看一看 印象主义 画家 的 选择 是 能 说明 一些 问题 的 。 他们 大多 以 白色 或 杂色 的 框架 取代 以往 镀金 的 框架 。 这一 变动 本身 不是 对 时尚 的 一种 呼应 , 也 不是 形式 上 的 小小 招数 , 而 恰恰 是 和 印象主义 画家 们 笔下 的 画面 特点 紧相 联系 的 。 因而 , 这一 现象 曾经 引起 当时 有 眼光 的 艺术 批评家 — — 如哈 伊斯曼 、 费内 翁 和 拉法格 等 人 — — 的 高度重视 。 拉法格 就 入木三分 地 写道 : “ 在 他们 的 各种 展览 中 , 这些 独立 的 画家 用 合乎 理性 又 不无 想象 的 精致 画框 取代 了 旧式 镀金 的 框架 , 后者 是 专业 学院派 惯用 的 构架 。 日照 下 满目 绿茵 的 风光 、 冬日 小景 、 灯火 耀眼 且 服饰 五光十色 的 室内 等 , 都 要求 不同 类型 的 框架 , 而 这 只能 由 画家 本人 来 提供 , 就 如 女性 最 知道 该 穿 什么 , 施 什么 粉黛 和 该 选 什么 墙纸 配 自己 的 闺房 一样 。 ” 〔 40 〕 金光 闪耀 的 框架 , 形式 繁复 有加 , 它们 之所以 被弃 而 不用 , 不 只是 因为 透出 一股 矫揉造作 的 俗气 , 而且 还 由于 耀眼 的 金色 会 破坏 画面 上由光 的 细微 变化 而 形成 的 特定 色调 。 据说 , 德加 绝对 容忍 不了 金色 的 框架 , 而是 像 惠斯勒 那样 只用 自己 选中 的 特殊 边框 。 在 所有 独立 的 画家 中 , 大概 修拉是 最 在乎 框架 的 结构 效果 了 。 他 之所以 这样 , 也 是 出 诸 一定 的 艺术 追求 , 即 实现 其 色彩 - 光学 理论 , 达到 一种 完完全全 的 控制 。 由于 画面 上 每 一块 色域 都 受到 邻近 色域 的 影响 , 框架 的 色泽 就要 考虑 进去 , 否则 会 对 距 边框 最近 的 画面 造成 破坏 并 渐渐 地 波及 整个 画面 的 艺术 效果 。 起先 , 修拉是 采用 印象主义 画家 所 偏爱 的 白色 框架 的 , 后来 他用 了 有点 彩 风格 的 框架 。 1889 年 后 , 修拉 还 注意 在 边框 与 画布 之间 加上 一条 边线 作 缓冲 , 以 吸收 浮雕 框架 的 “ 阴影 ” 。 他 也 受过 瓦格纳 舞台 创新 的 影响 , 逐步 地以 深色 框架 代替 浅色 的 。 因为 , 在 剧院 中 灯光 暗 下来 就是 为了 使 灯光 集中 的 舞台 成为 唯一 的 注意 中心 , 绘画 也 要 如此 。 作于 1884 年 的 名作 《 大碗 岛 的 星期日 》 ( 见 封底 上 图 ) 中 , 事后 添加 的 边缘 部分 后来 还是 改了 , 因为 邻边 的 画面 受到 了 影响 。 另 一幅 名画 《 马戏团 》 的 框架 ( 以及 假 的 框架 ) 则 都 选用 了 蓝色 , 这 一用色 使 作品 以外 的 气氛 变得 轻松 起来 。 总之 , 对 并 不 具象 的 框架 同 画面 以及 作品 以外 的 事物 之间 的 交互作用 的 深深 关注 , 确实 构成 了 修拉 创作 思维 的 一个 有机 部分 。 与此同时 , 我们 也 应 看到 , 框架 在 某种意义 上 还是 一种 历史性 的 印证 。 西涅克 就 曾 说 过 , 独立 的 画家 们 所用 的 白色 框架 本身 即 是 被 逐出 官方 沙龙 展 的 一个 充足 理由 。 当时 , 不用 镀金 的 边框 既 不合 规范 也 不够 高雅 。 曾经 有人 邀请 德加 参与 一个 展出 , 他 对 画家 说 : “ 或许 你 会 觉得 我们 所 要求 的 框架 … … 过于 花哨 了 一点 , 但是 绘画 难道 不是 一种 奢侈品 吗 ? ” 德加 的 回答 是 : “ 先生 , 你们 的 框架 或 可 如此 , 但是 , 我们 的 框架 却是 那种 绝不 可少 的 框架 。 ” 〔 41 〕 此言 再 恰切 不过 地 表达 了 艺术家 对 特定 框架 的 理解 态度 。 到 了 20 世纪 , 又 有 另一番 景象 。 先锋 艺术家 们 热衷于 推翻 既定 的 一切 ( 诸如 绘画 的 定义 、 绘画 的 本质 , 等等 ) , 框架 自然 也 无以 例外 。 对 作品 框架 的 干涉 被 理解 成 对 以往 的 艺术 乃至 文化 所 赋予 它 的 地位 的 颠覆 , 比如 放弃 边框 曾一度 是 先锋 艺术家 反 权威 和 秩序 的 一种 标志 〔 42 〕 。 无疑 , 假如 不 存在 原先 传统 的 对 框架 的 惯例 性 期待 , 先锋 艺术家 们 放弃 框架 的 作为 是 不会 有 什么 意义 和 效果 的 , 这 正好 说明 了 , 放弃 或 疏远 经典 的 框架 实际上 正是 以 对 框架 的 理会 、 在乎 等 为 前提条件 的 。 蒙德里安 就 曾 在 一 封信里 写道 : “ 就 我 所知 , 我 是 第一个 把 绘画 从 框架 中 解放出来 的 , 而 不是 将 之 置于 其中 。 我 感到 没有 框架 的 图像 要 比 有 框架 的 好 , 而且 配置 框架 会 造成 三维空间 感 , 有 一种 深度 的 错觉 。 所以 , 我用 普通 木头 做成 框架 , 然后 置 画于 其 上 , 从而 更 有 真实感 。 把 图像 和 环境 融合 起来 而 形成 的 真实性 是 我 走向 抽象 绘画 以来 所持 的 一种 理想 。 ” 〔 43 〕 去除 边框 或者 削弱 其 作用 的 艺术家 中 还有 马列 维奇 ( KasmirMalevich ) 、 沃顿 伯格 - 吉尔德 瓦特 ( FriedrichVordemberge - Gildewart ) 、 恩杰 尔斯 ( PieterEngels ) 、 巴克利 ( StephenBuckley ) 和 布拉格 里奥 ( PierreBuraglio ) 等 。 他们 都 曾 把 作品 的 框架 当作 一种 具有 核心 意味 的 艺术 问题 。 需要 申言 的 是 , 正像 勒本 斯特 因所 概括 的 那样 , “ 摆脱 框架 并不一定 是 这样 一种 迹象 , 即 艺术作品 已然 丰富 到 不 需要 框架 的 地步 了 。 因为 , 显然 是 华丽 的 装裱 透现 它 所饰 之物 的 贫乏 , 对象 就要 剥离 自身 以 显示 出 自足 的 特点 ” , 而且 “ 渐成 学术 课题 的 框架 是否 有 可能 ( 至少 在 一段时间 里 ) 不再 是 一个 问题 了 呢 ? … … 事实上 , 人们 只能 以 时时 规定 框架 的 事物 为 出发点 ” 〔 44 〕 。 换言之 , 框架 不啻 是 一个 静态 的 和 微不足道 的 外围 问题 , 它 同样 是 一个 我们 尚未 吃透 的 艺术史 现象 〔 45 〕 。 ( 附图 { 图 } ) 图 4 . 龙格 : 《 夜莺 授课 》 , 现藏 汉堡 美术馆 。 其 框馆 为 赤陶 浅浮雕 。 四 原位 和 移位 美国 艺术 史家 斯坦伯格 曾经 写过 一篇 很 有 启示 性 的 论文 , 题为 《 在 西拉斯 礼拜堂 中 的 观感 》 〔 46 〕 。 如 我们 所知 , 属于 波波 洛 圣玛丽 教堂 的 西拉斯 礼拜堂 , 从 建筑史 意义 上 看 , 是 不怎么 令人 感兴趣 的 。 人们 之所以 还要 去 那儿 只是 为了 观看 其中 的 几幅 卡拉瓦 乔 的 作品 。 不过 , 斯坦伯格 对此 还作 了 很 有 意味 的 提醒 : 事实上 , 对 卡拉瓦 乔 的 这些 作品 的 体验 在 人们 进入 礼拜堂 以前 就 已 开始 了 。 当 他 的 肖像画 把 人 引向 小 十字型 的 空间 时 , 顶上 的 嵌板 在 图像 志上 同 下面 的 这些 作品 恰好 构成 特殊 的 联系 。 假如 取 正面 的 角度看 , 卡拉瓦 乔 的 《 圣保罗 的 皈依 》 和 《 圣彼得 的 殉难 》 在 构图 上 会 显得 让 人犯 惑 。 只有 当 人们 在 光源 来自 绘成 天堂 的 椭圆形 十字 交叉 的 圆顶 时才 有 可能 扫视 这些 作品 , 进而 理解 卡拉瓦 乔 的 这些 作品 为什么 非要 在 这 一 礼拜堂 里 不可 。 一旦 人们 单独 观看 ( 如 复制品 ) , 作品 的 某些 图像 志 意义 便 无以 落实 。 所以 , 在 有些 情况 下 , 对 某些 艺术作品 的 把握 不仅仅 要 亲睹 原作 , 而且 还须 把 作品 的 “ 语境 ” 考虑 进去 , 这样 才能 较为 整全 地 认识 艺术作品 及其 历史 性质 〔 47 〕 。 有些 艺术作品 在 它 所处 的 原来 位置 上 才 是 本 真的 , 若 被 移置 他处 , 艺术史 学者 就 须 重构 其 原位 性 或 原始 的 “ 语境 ” 。 多少 会 让 人 遗憾 的 是 , 人们 对 艺术作品 的 原位 意义 似乎 一直 缺乏 足够 的 关注 。 普里 尼 在 其 《 自然史 》 ( 亦 译 《 博物 志 》 ) 中 所 提供 的 有关 宙 克西斯 和 巴哈 修斯 的 文本 已 是 耳熟能详 : 两位 古代 画家 较量 , 宙 克西斯 出示 的 是 一幅 描绘 葡萄 的 作品 , 由于 画作 栩栩如生 竟 引来 小鸟 啄食 ; 巴哈 修斯则 拿出 一件 再现 幕帘 的 作品 , 由于 同样 是 毕肖 原物 而 使宙 克西斯 脱口 说出 , 现在 该 让 我们 来看 一看 这 幕布 后画 的 是 什么 了 … … 最后 , 宙 克西斯 诚恳 地向 巴哈 修斯 认输 , 承认 他 自己 只 骗过 了 小鸟 , 而 巴哈 修斯 却 骗过 了 一个 专业 画家 的 眼睛 〔 48 〕 ! 但是 , 听 完 这种 故事 , 我们 只 消细想 一下 就 会 很 自然 地 提出 这样 的 疑问 : 假如 巴哈 修斯 的 画作 确实 蒙骗 了宙 克西斯 , 那么 它 应该 有 多 大 的 尺幅 , 置于 何种 场合 , 才 可能 有 如此 神奇 的 视觉效果 ? 在 通常 情况 下 , 很少 会 有人 轻信 一幅 大小 尺寸 一般 又 挂 于 墙上 的 画 是 一道 伸手 可 揭 的 布帘 , 就 像 谁 也 不会 把 逼真 之至 的 照片 等同于 被 摄 的 原物 一样 。 这里 , 是不是 也 有 一种 被略 而 不详 的 关键 之物 ? 对此 , 布列 逊作 了 很 有 说服力 的 阐释 : “ 这一 故事 作为 写实主义 的 一个 寓言 , 在 艺术史 的 记叙 中 被 频频 引用 , 就 极易 失却 其 最 重要 的 特征 , 即 这 一 事件 发生 地点 的 奇特性 。 我们 可以 围绕 这 两幅 画 把 故事 分成 两个 从而 见出 这 一点 。 静物 葡萄 引来 了 空中 的 小鸟 : 也许 我们 认为 它们 撞 上 了 画面 就 像 碰到 了 一片 玻璃 那样 。 可是 在 [ 普里 尼 ] 文本 的 措词 中当 有 另 一重 语义 : 所画 的 葡萄 是 如此 出色 以致于 小鸟 飞 向 ‘ 舞台 的 墙上 ’ 。 事实上 , 宙 克西斯 的 画作 是 希腊人 称之为 Skenography 即 剧场 布景 画 的 作品 。 第二幅 画 是 巴哈 修斯 对 幕布 的 精心 描绘 , 对 它 亦 有 类似 的 误解 。 我们 或许 会 把 他 的 画 想象 成用 布帘 蒙起来 的 , 就 像 18 世纪 的 收藏家 那样 , 总是 用布 把 架上 画罩 起来 , 或者 是 在 一种 想象 的 具有 戏剧性 的 揭幕仪式 上 把 绒布 拉开 就 显现出 底下 价值连城 的 画作 。 用 布帘 或是 障眼 的 东西 构想 出 错觉 的 狂喜 , 这 本身 就 有 戏剧性 ; 而 使 戏剧性 倍增 的 是 , 表现 一幅 似乎 像是 要 揭去 幕帘 的 画作 的 图像 , 其 本身 正是 在 一个 剧场 中 展示 的 。 恰恰 是 在 这种 公共 剧场 里 而 不是 在 我们 从菲 洛斯特 拉托斯 那里 所见 的 集市 或 类似 画廊 的 地方 , 宙 克西斯 和 巴哈 修斯 之间 展开 了 一场 竞赛 ” ; “ 在 这里 , 值得 关注 的 是 : 戏剧化 观念 的 故事 的 方方面面 以及 对 绘画 与 舞台 的 联系 的 强调 ” 〔 49 〕 。 虽然 宙 克西斯 与 巴哈 修斯 的 画作 早已 轶失 而 无以 亲睹 , 而 普里 尼 的 文本 事实上 也 可能 夹杂 了 主观 的 臆测 成分 〔 50 〕 , 但是 假若 我们 无法 构想 所涉 作品 的 原始 位置 , 就 不免 会 有 很多 不得要领 的 认识 。 事实上 , 要 自觉 地 意识 到 作品 的 原位 “ 语境 ” 并非易事 。 因为 , 人们 面对 这样 的 “ 语境 ” 的 机会 实际上 已经 越来越少 而 不是 相反 。 以 汇聚 艺术作品 最多 的 各类 博物馆 为例 , 它们 尽管 不失为 供奉 缪司 的 上 好 场所 , 但 却 未必 全是 理想 的 、 无损 作品 原意 的 “ 语境 ” 。 在 《 传统 与 欲望 : 从 大卫 到 德拉 克罗 瓦 》 一书里 , 布列 逊 特别强调 , 在 异彩纷呈 的 艺术 博物馆 里 , 作为 观者 的 人 和 作为 艺术家 的 人会 有 截然 相异 的 反应 , 因为 前者 可以 恬然 陶醉 在 视觉 的 盛宴 中而 不思 回返 , 而 后者 则 可能 有 莫名 的 压抑 , 感受 到 传统 所 留存 的 艺术 业绩 已使 自己 施展 身手 进行 创造 的 空间 变得 狭小 无比 了 〔 51 〕 。 把 这种 强调 稍加 引伸 , 我们 还 可以 看到 另 一重 差异 : 作为 观者 , 人们 在 博物馆 里 巡视 过去 的 视觉 文化 瑰宝 时 , 可能 会 庆幸 自己 进入 了 视觉 的 节日 , 目不暇给 ; 而 作为 艺术史 学者 , 他 却 应有 另 一种 叩问 : 眼前 的 这些 艺术 珍品 最先 是 怎样 存在 的 , 或者说 , 它们 原始 的 “ 语境 ” 究竟 是 如何 构成 的 ? 在 大部分 博物馆 里 , 人们 所 知觉 和 体会 的 其实 是 文化 、 时代 、 艺术 和 艺术家 等 诸多 因素 的 交叉 和 混杂 。 对于 这样 的 缺憾 , 阿诺德 · 豪泽尔有 过 相当 尖锐 的 评说 : “ 博物馆 也 被 称为 陵墓 , 在 这个 陵墓 中 , 艺术作品 过 着 一种 抽象 的 、 与世隔绝 的 生活 , 它们 已经 与 产生 它们 的 生活 , 与 它们 曾 在 这种 生活 中 完成 的 实际 任务 隔断 了 联系 。 当 它们 按照 某种 与 现实 或 作品 本身 无关 的 原则 被 放在 或 挂 在 博物馆 里 的 时候 , 它们 失去 了 与 现实 的 原始 联系 , 而 进入 了 某种 新 的 , 与 其他 陈列品 的 联系 。 它们 不再 是 偶像 , 不再 是 仪式 的 形象 , 不再 是 有 代表性 的 绘画 、 庄严 的 纪念碑 或 简单 的 、 有 实用价值 的 工具 , 而是 成 了 具有 某种 共同性 的 艺术作品 ” , 问题 就 在于 : 这种 仿佛 有 共同性 的 展品 使人 对 艺术 原 真的 历史 面貌 的 把握 与 理解 产生 颇 大 的 偏差 , 因为 一旦 博物馆 把 “ 史前 的 偶像 、 异教徒 供奉 的 神明 、 埃及 墓 中 的 雕塑 、 印度 寺庙 里 的 装饰 、 移民 时期 的 珠宝 、 基督教 圣经 里 的 插图 、 文艺复兴 时期 的 作品 、 巴洛克 绘画 、 自然主义 - 印象主义 的 风景画 、 立体派 和 抽象 - 表现主义 的 形式 结构 ” 等 全部 放在 一起 时 , 它 就 提供 了 一种 虚假 的 “ 统一 艺术 的 概念 ” 〔 52 〕 。 在 此 , 豪泽尔 不免 言重 了 点 , 但 其 矫枉过正 的 鲜明立场 确可启人 深思 。 在 西方 的 一些 主要 博物馆 里 , 从 中国 古代 的 佛教 壁画 到 亚述 的 雕塑 , 从 古希腊 神殿 的 断墙 残垣 到 古埃及 的 巨大 雕像 等 , 如此 大 跨度 的 文化 艺术 并 置 起来 , 颇易 产生 历史 的 错乱 感 , 也就是说 , 艺术作品 的 历史 特性 会 大为 淡化 。 在 某种意义 上 , 博物馆 对 艺术作品 的 原位 性质 的 人为 或 强制性 的 冲击 , 使 艺术作品 再难 维持 原有 的 全部 魅力 。 把 米 洛岛 的 维纳斯 雕像 移入 卢浮宫 固然 获得 了 上乘 的 保护 , 然而 这尊 作品 的 魅力 ( 即 和 其 原位 环境 联系 在 一起 的 魅力 ) 却 已 不再 一如 原初 。 在 谈到 雕塑 所 要求 的 特定 空间 时 , 苏珊 · 朗格 很 是 敏锐地 指出 : “ 雕塑 体 本身 似乎 与 周围 的 空间 有着 一种 连续性 , 不论 固体 部分 有 多 大 , 都 与 周围 空间组成 了 一个 整体 。 空 的 空间 包围 着 它 , 包围 它 的 空间 作为 有 形体 的 延续 , 有着 生命 的 形式 。 ” 〔 53 〕 这 清楚 不过 地点 明 了 像 雕塑 这样 的 艺术作品 , 有些 是 和 周围 的 特定 空间 唇齿相依 的 , 两者之间 有 一种 非同小可 的 联系 , 忽略 或者 改变 这种 关乎 生命 的 联系 实际上 便是 对 作品 本身 的 人为 修改 和 歪曲 。 对此 , 阿恩海姆 的 观感 是 很 有 针对 意义 的 : “ 雕塑 在 最 完全 的 意义 上 不能 当作 可以 移动 的 对象 , 它们 是 与 一种 受 它们 的 意义 的 影响 同时 也 反过来 决定 它们 的 意义 的 场所 联系 在 一起 的 。 当 今天 的 观众 来到 佛罗伦萨 看到 米开朗琪罗 的 《 大卫 》 被 囿于 美术学院 空荡荡 的 圆形 大厅 里 , 这一 作品 已 失去 其 颇为 独特 的 品性 。 在 过去 的 世纪 里 , 唯有 一件 翻 制品 在 市政厅 的 入口处 表明 其 原位 性 : 1504 年 , 正是 在 这里 , 此 作成 了 ‘ 对 共和国 公民 的 两种 重要 品质 的 体现 , 即 大卫 是 Cittadinoguerriero ( 尚武 的 公民 ) ’ ” 。 〔 54 〕 可以 见 出 , 艺术作品 并非 孤立 的 、 完全 自足 的 存在 , 而 恰恰 与 原本 的 位置 有 极为重要 的 关联 。 或许 再也 没有 别的 什么 人能 像 18 世纪 的 德国 哲人 J . 赫尔德 那样 看重 艺术作品 的 原位 意义 了 。 他 用 充满 激情 的 文字 颂扬 希腊 艺术 的 高贵 精神 , 又 从 忘情 的 感动 中 体悟 了 作品 原位 性 的 至高无上 的 意味 。 他 这样 写道 : “ 我 站 在 古代 大师 的 艺术 造像 之前 , 安安静静 地 观察 和 衡量 寓于 人体 构造 之中 的 人 的 灵魂 力量 的 力学 和 静力学 , 这些 时刻 在 我 是 难以忘怀 、 永远 富有 教益 的 。 当 我 细细 揣摩 这些 艺术品 的 对称 和 协调 的 时候 , 尤其 当 我 细细 揣摩 这些 天神 般的 躯体 按照 性格 的 不同 , 在 静 与 动 的 状态 中 形成 的 优美 的 对照 的 时候 , 我 享受 到 多少 乐趣 呀 ! 灵魂 是 可爱 而 又 严肃 地 显现 在 衣纹 和 皱褶 里 , 宛如 一个 飘忽 的 精灵 。 你们 这些 希腊人 可 真是 认识 了 我们 的 天性 并 把 它 高贵 化 了 ; 你们 知道 , 一幕幕 转瞬即逝 的 人 的 生活 究竟 是 什么 , 你们 把 人 的 生活 镂刻 在 一些 石棺 上 , 刻得 既 正确 真实 , 又 纯朴 动人 。 你们 抓住 了 人 的 生活 每 一个 转瞬即逝 的 场面 上 的 花朵 , 把 它 放在 人类 之母 的 永不 凋残 的 花环 里 , 使 之 神圣化 。 倘若 我们 人类 有 一天 竟 堕落 到 连 人类 的 这种 内在 的 力量 和 优美 , 连 我们 的 存在 的 崇高 的 标志 都 认不出来 的 时候 , 呵 , 自然 , 那 你 就 把 你 那 已经 堕落 的 、 最高 贵 的 创造物 的 形象 粉粹 了 吧 , 或者 让 它 自己 破裂 粉碎 吧 ! ” 在 这种 无比 神圣 的 艺术 面前 , 人 只有 感受 到 一种 被 占有 的 幸福 , 而 不是 反过来 去 占有 艺术 。 但是 , 令 赫尔德 难以忍受 片刻 的 是 , 这样 纯美 的 艺术 恰恰 被 人 占有 — — 毫无道理 地 在 改变 它们 的 原位 性 。 他 不禁 感慨 甚至 愤怒 了 : “ 每次 当 我 看到 这 类 宝藏 被 人用 船运 到 英国 去 的 时候 , 我 总 感到 可惜 … … 你们 这些 世界 霸王 , 把 你们 从 希腊 、 埃及 掠夺 来 的 宝物 还给 它们 原来 的 主人 , 那 永恒 的 罗马 吧 。 只要 命运 不 阻止 人们 走向 罗马 的 路途 , 每个 人 在 罗马 都 能 不花 分文 地 接近 这些 宝物 。 把 你们 的 艺术品 送到 那里 去 吧 … … ” 〔 55 〕 确实 , 古希腊 艺术 本来 就 如 一股 生命 的 气息 , 它 是 和 一种 特殊 的 天时 地理 与 人 和 融汇 在 一起 的 , 分离 它们 就是 像 赫尔德 所说 的 那样 是 野蛮 地 占有 这种 艺术 , 而 不是 反过来 让 它 占有 我们 从而 最 理想 地 提升 我们 的 灵魂 和 精神 。 赫尔德 无疑 表达 了 一种 对 艺术作品 的 原位 性 的 最 完美 要求 。 不过 , 即使 是 不 甚 彻底 ( 或者 不 可能 彻底 ) 的 原位 性 的 重构 也 是 有 其 意义 的 。 正像 罗斯 基尔 所 强调 的 那样 , “ 我们 假如 不 回溯到 艺术作品 原本 的 展示 方式 , 就 时常 不能 像 构思 与 创作 它 的 艺术家 以及 当时 的 观者 那样 , 整全 地 理解 一件 作品 的 本性 ” , 而且 “ 即使 作品 是 可以 移动 的 , 比如 画布 上 的 作品 , 其 原初 的 挂 排 顺序 以及 作为 一 组画 所 形成 的 格局 , 似乎 也 须 重构 出来 ” 〔 56 〕 。 对于 杰出 艺术家 的 作品 来说 , 这 一点 尤为 明显 。 像 拉斐尔 为 西斯廷 礼拜堂 所 设计 的 壁挂 作品 就是 一种 显例 。 这组 作品 曾经 对 当时 16 世纪 中后期 的 意大利 艺术 产生 过 极为 深入 的 影响 , 而且 也 是 拉斐尔 去世 之前 全力以赴 所 完成 的 唯一 的 大型 作品 ( 以后 无论是 在 梵蒂冈 或是 其它 地方 所作 的 系列性 湿 壁画 都 未必 全是 拉斐尔 的 所作 , 他 或是 只 提供 一些 想法 , 或 画些 草图 , 而 实际 的 绘制 则 由 助手 、 画徒 等 承担 , 不少 还是 在 拉斐尔 去世 后 才 完成 的 ) , 显得 尤为 难得 。 但是 , 令 艺术史 学者 犯难 的 是 , 这组 作品 最先 如何 排列 并 与 礼拜堂 的 背景 构成 整体 的 联系 , 却是 一个 不大不小 的 问题 , 而且 先前 的 种种 研究 尝试 都 难 可人意 〔 57 〕 。 到 了 50 年代 , 两位 英国 艺术史 学者 怀特 ( JohnWhite ) 和 希尔 曼 ( JohnShearman ) 共同 作 了 较长 时期 的 研究 , 终于 为 人们 比较 确凿 地 把握 和 理解 拉斐尔 的 这组 作品 提供 了 一种 读解 方式 。 他们 曾经 提出 五种 设想 作为 研究 的 初始 性 考虑 : 第 ( 1 ) , 这组 总共 十件 的 作品 是 一种 系列 的 整体 , 没有 其它 的 排列 可能性 ; 第 ( 2 ) , 它 所 表现 的 故事片 断 吻合 《 新约 》 “ 福音 ” 和 “ 使徒 行传 ” 中 所 叙述 的 事件 次序 ; 第 ( 3 ) , 与 圣彼得 和 圣保罗 有关 的 两组 叙事 次序 就 像 有关 基督 和 摩西 的 湿 壁画 那样 , 也 是从 礼拜堂 的 祭坛 处 开始 的 ; 第 ( 4 ) , 或许 最为 重要 的 是 , 艺术家 曾 为 每组 场面 设定 一种 特殊 的 光照 条件 , 即 从 礼拜堂 窗口 所 渗入 的 光线 必定 同 每组 叙事 系列 相对 应 。 在 文艺复兴 时期 的 意大利 艺术 中 , 系列性 作品 通常 总是 顾及 这种 光照 上 的 配置 ( 比如 布兰克 奇 礼拜堂 中 的 系列 湿 壁画 即 是 如此 ) 。 因而 , 有 理由 相信 , 拉斐尔 在 这里 也 遵循 了 类似 的 准则 — — 事实上 , 拉斐尔 在 创作 其它 系列 作品 订件 时 , 总是 十分 在意 空间 与 光照 的 条件 , 以及 画作 所 预定 的 位置 的 ; 第 ( 5 ) , 从 具体 尺寸 上 看 , 这组 作品 必定 占满 了 礼拜堂 从 中央 的 祭坛 直至 原屏 帘 位置 处 的 所有 墙面 。 正是 基于 这 五个 类似 前提 的 条件 , 他们 修正 了 当时 的 重构 工作 , 不仅 理顺 了 彼得 与 保罗 的 关系 , 而且 也 为 两组 系列 ( 尤其 是 关于 保罗 的 系列 ) 找到 了 最 恰切 的 光照 对应 关系 〔 58 〕 。 虽然 我们 尚 不能 从 上述 这一 重构 研究 中 得到 绘画 作品 就 如 雕塑 作品 一样 不可 挪改 其 原位 性 的 结论 , 但是 却 足 可 使 我们 意识 到 原始 的 展示 方式 对 作品 的 理解 与 阐释 是 何其 重要 。 或许 正是 类似 的 觉悟 使 阿恩海姆 对 包括 绘画 、 雕塑 以及 建筑 在内 的 艺术作品 失却 与 广义 环境 的 交互作用 流露出 深深 的 遗憾 , 认为 这 正是 艺术 与 物相 混淆 的 “ 病态 ” 。 在 他 看来 , 艺术作品 应该 专 属于 特殊 的 位置 , 它 之于 环境 的 效果 不是 巧合 , 而 反过来 环境 对 它 的 影响 , 也 须 在 预见 之中 。 所以 , 人们 推 崇拜 占廷 教堂 墙上 的 镶嵌画 、 哥特式 大 教堂 中 的 彩色玻璃 画 等 是 十分 自然 的 事情 , 因为 这些 艺术作品 构成 了 所处 环境 中 不可或缺 的 有机 部分 , 同时 也 从 其 环境 中 汲取 或 呼唤 起 相关 的 意义 。 然而 , 博物馆 、 美术馆 中 的 空间 似乎 是 把 艺术作品 的 原位 性 中性化 了 〔 59 〕 。 当然 , 在 艺术作品 的 原位 性 和 移位 性 之间 并不一定 存在 着 绝然 对立 的 东西 , 因为 具体 到 某些 作品 , 其 最先 的 、 原始 的 展示 特点 未必 是 最佳 的 , 同时 我们 毕竟 不 可能 悉无所 遗地 重构 一切 艺术作品 的 原位 性 , 或者说 更为 普遍 的 情形 是 , 原位 性 本身 也 要 经受 历史 的 变化 。 假如 特定 的 移位 ( 即 对 原位 性 的 改变 ) 相对 充分 地 贴近 作品 本身 的 固有 品性 , 那么 它 就 有 可能 转化 为 那种 同样 可以 被 认可 的 “ 次生 的 ” 或 “ 二级 的 ” ( 甚至 再 类推 下去 的 ) 原位 性 。 以 美国 弗里尔 美术馆 中 著名 的 “ 孔雀 室 ” ( PeacockRoom ) 为例 , 它 现已 成为 用来 陈列 惠斯勒 ( JamesMeNeillWhistler ) 的 油画 作品 ( 《 来自 瓷器 国度 的 公主 》 , 1863 — 1864 ) 、 装潢 设计 ( 如 东南角 的 《 蓝色 和 金色 的 和谐 》 , 1876 — 1877 ) ( 参见 封三 下图 ) 以及 中国 部分 清代 瓷器 的 一种 范例 而广受 称道 。 当然 , 实际上 所有 的 展品 都 曾 几易 其地 , 小如 其中 的 中国 古 瓷器 , 大则 甚至 整个 “ 孔雀 室 ” 本身 。 根据 文献 , “ 孔雀 室 ” 原先 在 伦敦 , 为莱兰 ( FrederichR . Leyland ) 所属 , 后于 1904 年 ( 即莱兰 去世 十二年 之后 ) 移入 伦敦 的 一家 美术馆 。 同年 , 被 弗里尔 购下 , 全部 拆散 后运至 美国 底特律 重新 组装 。 弗里尔 去世 以后 , 按 其 遗愿 , “ 孔雀 室 ” 再运至 华盛顿 , 在 现 弗里尔 美术馆 中 组装 起来 公诸于众 〔 60 〕 。 “ 孔雀 室 ” 算是 一个 特别 突出 的 例子 , 相似 的 更 可 胪 陈 , 如 纽约 的 弗里克 收藏馆 ( FrickCollection ) 、 伦敦 的 华莱士 收藏馆 ( WallaceCollection ) 与 索恩 博物馆 等 。 在 这些 美术 博物馆 中 , 我们 已难 想象 变动 其中 的 艺术作品 的 空间 特点 而 无损于 原先 应有 的 欣赏 和 理解 ; 虽然 这些 作品 已经 大多 脱离 原始 的 ( 即非 次生 的 ) 空间 规定性 , 但 其次 生 的 原位 性 确实 比较 恰切 地 贴近 作品 的 格调 与 气质 。 上述 这些 收藏 量 绝难 称雄 于世 的 美术 博物馆 之所以 特别 吸引 人 或者 成 了 艺术史 学者 最为 推崇 的 美术 博物馆 , 其中 一个 主要 原因 就 在于 它们 所 保持 甚或 强化 的 那种 次生 的 原位 性 的 历史 意味 。 因而 , 既 没有 必要 把 原位 性 与 移位 性 看作 绝然 对峙 的 范畴 , 也 不 需要 出于 尊奉 原位 性 而 太 看 低 了 同样 也 可能 沉积 了 历史性 魅力 并且 与 特定 作品 相得益彰 的 “ 移位 性 ” 。 事实上 , 我们 可以 注意 到 的 是 , 那些 收藏 量 极为 庞大 的 博物馆 也 在 程度 不同 地向 理想化 的 或者 同类 化 的 原位 性 靠拢 , 尽管 这种 意向 始终 不 可能 具备 原位 性 本身 的 全部 意义 , 但是 自觉 营造 构想 中 的 原位 性 仍 起到 了 非同凡响 的 效果 。 纽约 大都会 艺术 博物馆 中 的 一座 仿造 的 明代 文人 庭园 对于 中国 古代 卷轴 画 的 欣赏 、 玩味 和 思究 实在 有 不可多得 的 助益 , 而 16 世纪 西班牙 式 内院 和 东亚 风格 的 室内 陈设 等 也 会 对 相应 的 西班牙 艺术 与 伊斯兰 艺术 的 观赏 和 阐释 构成 一种 对 特定 原位 性 的 呼应 与 强调 ; 同样 , 英国 维多利亚 博物馆 中 的 那种 把 书画艺术 作为 中国 古代文明 生活 中 的 一个 有机 组成部分 加以 展示 的 做法 , 也 是 营造 特定 的 原位 性 气氛 。 尽管 从根本上 说 , 任何 对 所谓 原位 性 的 重构 的 努力 都 只能 是 限定 的 、 局部 的 , 甚至 有 歪曲 的 成份 , 但是 这种 重构 的 意向 却 应该 永远 持续 下去 , 因为 事实上 无论是 具体化 为 一种 实体 的 环境 、 气氛 、 情趣 和 格调 等 , 还是 只 体现 在 艺术史 学者 的 实证 研究 中 , 都 有 其 特别 的 价值 。 一旦 这种 原位 性 与 移位 性 的 对立 和 转化 的 意义 不再 成为 应该 关注 的 一个 问题 维度 , 那么 对 艺术作品 的 历史性 观照 就 无疑 将 失落 重要 的 一翼 。 五原 作 与 伪作 究明 原作 与 伪作 之间 的 根本 差异 构成 了 艺术史 研究 中 一个 传统 课题 即 鉴赏 。 虽然 艺术作品 有着 比 这种 确定 归属权 或者 年代 等 的 意义 更加 广泛 的 问题 , 譬如 可能 被 排除 掉 的 美学 与 文化 等 方面 的 探究 , 但是 我们 仍然 没有 理由 无视 鉴赏 的 意义 〔 61 〕 。 或许 , 问题 并 不 在于 我们 是否 还要 不要 鉴赏 , 而 在于 从 什么 角度 去 把握 它 。 在 此 , 著名 的 语言 哲学家 古德曼 ( NelsonGoodman ) 的 提醒 是 特别 需要 记取 的 : “ 对于 那些 花费 大量 时间 、 精力 去 确定 某些 艺术品 是否是 真品 的 收藏家 、 博物馆 长 和 艺术 史学家 来说 , 艺术 赝品 是 一个 使 他们 头疼 的 实际 问题 。 但是 伪造 所 引起 的 理论 问题 甚至 还要 尖锐 。 ” 〔 62 〕 可以 注意 的 是 原作 、 摹本 之作 和 伪造 之作 之间 的 异同 。 尽管 摹本 并 不 等同于 原作 , 而且 在 时间 这一 尺度 上 加以 衡定 , 它 也 是 有 逆 历史性 的 一面 的 。 摹本 所 要 达到 的 目的 之一 就是 让 人们 由此 达到 对原 作品 的 印象 , 或者 在 原作 缺失 的 情况 下 成为 一种 替代物 , 因而 有意 地 在 淡化 自身 与 原作 的 各 方面 差别 , 诸如 审美 气度 、 原创 特点 以及 由于 时间差 而 带来 的 技巧 、 媒介 材料 等 的 种种 区别 。 但是 , 摹本 在 本质 上 还 不 完全 是 对 原作 的 僭 越 或 假借 , 而 往往 会 自明 其身 或者 临摹 者 的 本意 大多 是 出自 研习 与 存留 的 明确 需要 。 只是 当 摹本 隐匿 自身 而影 戤 原作 时 , 也就是说 , 不再 表明 其非 原创 的 性质 时 , 它 就 与 伪作 无异 了 。 所以 , 在 这种 意义 上 , 摹本 与 伪作 往往 不过 一纸 之隔 而已 。 当然 , 所谓 的 伪作 并 不仅仅 限于 这里 所提 的 以假乱真 的 摹写 , 其 实际 情形 无疑 更为 复杂多变 。 在 这里 , 值得注意 的 事实 是 , 摹本 的 意义 或 价值 恰恰 只有 在 那种 无以 与 原作 相互 比较 的 条件 下 才 有 相对 充足 的 体现 。 换 一句 话 说 , 在 其 原作 依然 存世 的 前提 之下 , 摹本 不仅 永远 等而下之 , 而且 更 可能 是 完全 无足轻重 的 。 正是 因为 形形色色 的 摹本 总是 可能 遇到 其所 临摹 的 对象 即 原作 或轶失 或 毁弃 等 情况 , 它 留存 于 后世 甚至 达到 受人 瞩目 的 地位 也 就 可以 顺理 而 成章 了 。 以 中国 的 美术史 为例 , 那些 为 比较 早期 的 原作 而作 的 相对 也 较 早期 的 著名 摹本 , 诸如 东晋 顾恺之 的 《 女史 箴图 》 、 《 洛神赋 图 》 ( 多达 四种 , 现分 藏 故宫 、 弗里尔 美术馆 和 辽宁 博物馆 等 ) 、 《 列女 图 》 ; 南朝 萧绎 的 《 职贡图 》 ; 唐代 张萱 的 《 捣练图 》 和 《 虢国 夫人 游春图 》 等 名作 的 后世 摹本 , 事实上 较 诸 纯文字 材料 更胜一筹 , 因为 这些 摹本 毕竟 相当 出色 地 保留 了 可视 的 形象 依据 。 尽管 艺术 史学家 依靠 这样 的 摹本 重构 历史 显得 不无 单薄 和 只是 差强人意 , 但是 其可资 参照 的 重要性 在 原作 不再 可遇 的 条件 下 只会 有增无减 。 已 无 原作 存世 的 摹本 与 尚有 原作 可鉴 的 摹本 之所以 会 有 判若云泥 的 价值 差异 , 道理 即 在于 斯 。 像 16 或者 17 世纪 模仿 米芾 的 山水画 、 19 世纪 临摹 埃尔 · 格列柯 的 作品 , 放在 艺术史 的 序列 中是 丝毫 不会 有 价值 的 ; 即使 是 极少数 较 诸 原作 还 略胜一筹 的 临摹 作品 , 也 因 其 与 原创 相距 一二 而 不 具备 多少 历史性 的 价值 , 譬如 伦勃朗 对 曾经 是 自己 老师 的 拉 斯特曼 ( PieterLastman ) 的 复写 就 似乎 比 原作 要 好 一些 , 但是 问题 在于 , 这种 临摹 之作 既 不是 伦勃朗 的 代表作品 , 也 不是 特定 时期 中 值得 记取 的 艺术 业绩 , 因而 很难 在 艺术史 的 殿堂 里 赢得 一席之地 。 在 此 , 艺术史 的 逻辑 表现 得 既 简单 而 又 明 了 : 一个 无名 艺术家 的 作品 并 不 因为 有 某 一 大师 曾经 作过 的 临摹 而 有所 改变 , 而 临摹 最有 成就 的 大师 之作 也 不能 夺取 原作者 的 历史 地位 。 应当 承认 , 伪作 或 赝品 本身 所 关涉 的 情况 较 诸 摹本 要 显得 扑朔迷离 得 多 。 按照 美国 学者 A · 莱辛 的 体会 , 假如 我们 把 伪作 问题 仅仅 置于 美学 的 视野 之下 , 就 可能 会 方枘圆凿 , 极易 误入 迷津 而 得出 荒谬 的 结论 , 原因 之一 是 “ 真品 与 伪作 之间 的 对立 关系 是 判断 的 另 一种 非 审美 标准 。 一件 艺术作品 是 伪作 是 一条 信息 。 与 它 同类 的 信息 还 包括 : 艺术家 创造 它 时 的 年龄 ; 它 的 创作 时代 和 地点 的 政治 环境 ; 它 最初 的 售价 ; 它 所用 的 材料 ; 它 所 显示 出 的 风格 影响 ; 艺术家 其时 的 心理 状况 ; 他作 这幅 画 的 目的 , 等等 。 所有 这些 信息 都 可 归入 传记 、 艺术史 、 社会学 、 心理学 领域 … … ” 一句 话 , 所有 这些 方面 都 未必 是 “ 至关 艺术品 的 本质 , 至关 艺术品 所 造成 的 审美 经验 的 本质 ” , 因为 伪作 的 审美 价值 未见得 就 低劣 至 不堪入目 的 地步 , 像 精于 仿造 17 世纪 荷兰 画家 弗 米尔 的 汉 · 万 · 米格 伦 ( HanvanMeegeren ) 所作 的 《 以马 忤斯 的 晚餐 》 ( SupperatEmmaus , 亦 译作 《 基督 及其 使徒 在 马 忤斯 》 、 《 使徒 在 以马 忤斯 》 等 ) ( 参见 封三 左上 两图 ) 甚至 也 “ 包含 和 展示 了 17 世纪 弗 米尔 的 艺术 的 伟大 ” 〔 63 〕 。 因而 , 对 原作 与 伪作 之间 的 差异 的 探究 尚需 从 艺术史 本身 的 需求 出发 加以 展开 。 人们 不会 否认 艺术史 仍然 面临 着 真伪 难辨 的 悬案 作品 〔 64 〕 , 事实上 , 一方面 其 数量 不容 轻视 , 另一方面 , 就 如 艺术史 学者 自己 也 感叹 的 那样 , 不少 真伪 问题 恐怕 不会 有 什么 一锤定音 的 结果 。 但是 , 我们 仍然 可以 像 古德曼 所 做 的 那样 , 提出 类似 这样 的 直逼 问题 要害 的 追问 : “ 谁又能 断定 无论是 过去 、 现在 和 将来 都 不 可能 有人 把 艺术 的 真品 和 赝品 区分 开来 呢 ? ” 尽管 古德曼 所指 的 区分 还是 A · 莱辛 所 不 甚 看重 的 审美 性质 上 的 差异 , 但是 且 不究明 是 何种 性质 上 的 差异 , 只要 它们 是 人为 的 、 具体 的 , 就 不能不 予以 注意 。 以 修复 为例 , 虽然 它 绝对 不是 对 作品 原作 的 伪冒 而是 旨在 让 其 回复 到 本来 应有 的 面貌 。 但是 , 由于 修复 是 非常 人为 的 , 它 在 原作 上 的 任何 修正 、 改变 等 就 须 慎之又慎 , 否则 就 可能 滑向 伪造 的 边缘 。 有时 , 一幅 壁画 上 虽然 轻微 但是 自鸣得意 的 修改 较 诸 严重 的 物理 毁损 还要 令人 忧虑 〔 65 〕 。 法国 圣萨文 教堂 中 的 《 亚当 与 夏娃 偷食禁果 》 的 壁画 上 , 美丽 的 夏娃 就 被 不 知名 的 修复者 不辨 男女 地 在 脸上 添上 胡须 , 这 确实 比 岁月 的 侵蚀 或者 完完全全 的 伪造 还要 拙劣 。 实际上 , 那种 精心策划 长期 为 之 的 巨大 修复 工程 同样 也 不能 回避 真伪 问题 。 1980 年 开始 的 累计 耗时 十四年 的 西斯廷 壁画 的 清洗 修复 工程 就 引起 了 一场 难以 平息 的 “ 真假 风波 ” : 这是 恢复 原作 的 原始 风貌 , 还是 破坏 了 原作 风格 ? 批评者 尖锐 地 指出 , 米开朗琪罗 的 壁画 作品 似乎 失却 了 原先 沉郁 典雅 的 颜色 , 变得 像是 艳丽 的 通俗 画 ; 明暗 变化 上 的 层次 也 较 前 减少 , 失去 了 丰富 的 立体感 ; 现在 , 米开朗琪罗 变成 了 马蒂斯 … … 如此等等 , 不一而足 〔 66 〕 。 在 此 暂且 不论 争论 各方 究竟 谁 对 谁错 , 可以 明确 的 一点 是 , 对于 艺术 原作 的 任何 一种 哪怕 是 十分 微乎其微 的 变动 , 也 会 有 付出 巨大 代价 的 可能 , 即 反而 远离 原作 的 应有 历史 状态 。 然而 , 对 艺术 原作 的 伪造 却 在 很大 程度 上 是 建立 在 一种 有关 原作 的 历史性 可以 完全 复制 出来 的 观念 基础 上 的 。 米格 伦在 为 自己 伪造 弗 米尔 作品 而 辩解 时 就 曾 如此 表白 : “ 要么 批评家 们 就 得 承认 他们 会 犯错误 , 要么 他们 就 必须 承认 我 与 弗 米尔 一样 伟大 。 ” 〔 67 〕 反正 , 弗 米尔 可以 被 仿制 得 真伪 无界 是 不 庸 置疑 的 。 的确 , 米格 伦为 伪造 《 以马 忤斯 的 晚餐 》 这 幅 仿佛 是 出 诸 三百多年 前 的 弗 米尔 之手 的 作品 , 几乎 达到 了 一切 都 无懈可击 的 地步 。 这一 伪作 之所以 能 在 专家 的 眼皮底下 ( 如 荷兰 伦勃朗 研究会 ) 得到 认可 并 从 1937 年 起 堂而皇之 陈列 于 荷兰 博伊斯 曼 博物馆 ( BoysmanMuseum ) 长 达 七年 , 全然 因为 米格 伦 的 伪造 太 殚思竭虑 了 : 首先 , 是 收集 弗 米尔 用过 的 颜料 , 如 蓝色 采自 天青石 , 黄色 采自 树脂 , 红色 采于 干 胭脂 虫 , 白色 用白 铅 , 等等 。 同时 , 仿照 弗 米尔 那样 , 手工 研磨 所有 颜料 以 使 颗粒 略微 不匀 , 这种 与 机械 磨制 有 别的 色彩 颗粒 将 使 日后 的 显微 检查 变得 无足轻重 ; 其次 , 是 有 计划 的 试笔 , 比如 把 弗 米尔 画中 出现 过 的 东西 都 画 上 一次 , 而且 予以 不同 的 组合 ; 第三 , 画面 处理 的 技术性 准备 。 为了 使 伪作 的 画 表面 获得 那种 历经 了 三百多年 风雨 的 古旧 面目 , 米格 伦 不仅 设计 了 特殊 的 器械 ( 如 烤炉 ) , 而且 尝试 用 不同 的 特殊 材料 加固 用色 以 使 人 确信 画中 的 颜料 成分 稳定 而 又 年代久远 ; 第四 , 伪造 《 以马 忤斯 的 晚餐 》 本身 。 他 选择 了 17 世纪 的 一幅 旧作 , 采用 其 画布 和 画架 , 再 以轻 石粉 加 苏打 打磨 掉 画布 上 的 原 图像 , 但 有意 保留 了 底色 ( 这 同样 也 是 为了 应付 日后 的 年代 考证 ) 。 画 完 以后 经 特殊 烘烤 装回 原架 ; 最后 , 则 是 编造 天衣无缝 的 有关 名画 的 来历 。 如此这般 之后 , 《 晚餐 》 经 年迈 的 布雷 迪 斯博士 鉴定 后 被 确认 为 弗 米尔 所 作 , 不久 移入 博伊斯 曼 博物馆 作为 重要 作品 陈列 〔 68 〕 。 面对 米格 伦 这样 登峰造极 的 伪造 高手 , 我们 要 提出 的 问题 仍然 是 : 他 是否 原样 再造 了 弗 米尔 ? 回答 应当 是 否定 的 。 虽然 米格 伦 的 伪造 之作 被 接纳 为 弗 米尔 的 杰作 后 , 甚至 连 衡量 弗 米尔 作品 的 标准 也 一度 随之 改变 , 但是 这种 “ 一度 ” 对 艺术史 这 一时间 长度 而言 只是 一瞬 而已 。 有意思 的 是 , 人们 不但 事后 发现 了 米格 伦 的 伪作 与 真正 的 弗 米尔 的 作品 在 风格 上 的 差异 , 而且 事实上 在 伪作 刚 出世 时 就 有 目光 敏锐 的 专家 看出 其中 的 破绽 , 如 纽约 的 艺术 商杜维 当时 就 收到 过 他 在 巴黎 的 一 代理人 发去 的 电报 , 其 结尾 是 大写 的 “ 十足 的 赝品 ” 。 只是 它 尚未 引起 更多人 的 注意 。 假如 再 横向 地 比较 米格 伦 的 其它 画作 , 则 更 能 找到 他 所处 时代 的 事物 ( 如 化妆 与 电影 似的 夸张 效果 ) 对 其 作品 的 影响 〔 69 〕 。 总之 , 即便 是 高明 绝伦 的 伪造者 也 不能 完全 与 自身 的 时代 无关 。 或许 我们 再 退一步 设想 还 可 把 伪作 的 非 历史 本质 揭示 得 更为 一目了然 。 倘若 伪造者 提供 的 正是 与 所 伪造 的 原作 对象 一模一样 的 作品 , 那么 这 是否 意味着 获得 了 进入 艺术史 的 资格 了 呢 ? 回答 还是 否定 的 。 因为 , 在 这里 , 艺术史 所 使用 的 “ 原创性 ” 概念 与 美学 、 艺术 理论 中普泛 的 “ 原创性 ” ( 或 独创性 、 创造性 等 ) , 是 有所不同 的 。 《 以马 忤斯 的 晚餐 》 虽然 可以 毫不 费劲 地归列 到 诸如此类 的 “ 原创性 ” 概念 之下 : 如 ( 1 ) 艺术作品 区别 于 其它 任何 物品 的 特性 ; ( 2 ) 艺术作品 具有 的 某种 表面 的 个性 , 这种 个性 使 其 有别于 其它 的 艺术作品 ( 如 色彩 、 构图 和 题材 等 ) ; ( 3 ) 别出心裁 的 表现 , 比如 题材 处理 方面 前无古人 的 作为 ; ( 4 ) 特定 作品 的 艺术 造诣 , 等等 。 但是 , 不管怎样 , 米格 伦 的 伪作 绝难 归入 那种 在 艺术史 上 非常 强调 的 某 一人 或 某 一 流派 的 艺术 成就 。 以弗 米尔 为例 , 正 因为 在 他 之前 的 艺术 中 找 不到 他 的 那种 构图 感 、 他 对 鲜明 的 色彩 的 运用 以及 对 光线 反射 的 驾驭能力 , 我们 才 说 他 的 作品 富有 原创性 , 而 这种 原创性 又 只能 在 特定 的 历史 情境 中 才能 凸现 出来 。 换言之 , 在 艺术史 的 领域 里 , 原创性 永远 是 历史 地 加以 限定 的 。 移 之 以论 《 晚餐 》 , 我们 就 可 毫不含糊 地说 : 米格 伦 的 伪作 在 其 所处 的 20 世纪 的 历史背景 上 是 无所谓 原创 的 , 因为 它 对 艺术史 并 无 实质性 的 贡献 或是 突破 。 尽管 孤立 地看 , 《 晚餐 》 仿佛 堪 与 弗 米尔 的 作品 相媲美 , 但是 它 无法 克服 历史 的 距离 〔 70 〕 。 总而言之 , 历史 的 尺度 是 划分 原作 与 伪作 的 最高 的 标准 。 由此 , 也 可见 出 艺术史 的 内在 秉性 。 六 余言 在 艺术史 的 视野 中 , 艺术作品 不仅 是 一种 精神 的 独特 凝聚 , 而且 也 是 一种 物化 了 的 特殊 载体 。 无论是 经验 自然主义 的 艺术 理论 还是 分析 论 美学 , 都 似乎 难以 勾勒 出 艺术史 所 面对 的 艺术作品 的 特性 , 前者 在 强调 艺术 与 整个 人类 生活 及 文化 的 整体 联系 的 时候 似乎 又 混淆 了 艺术 与非 艺术 , 而 后者 则 在 “ 开放 ” 艺术 概念 的 同时 实际上 又 否认 了 界定 艺术 的 可能性 。 在 当代 的 具有 传统 倾向 的 美学 理论 中 , 艺术作品 的 认识 也 颇 不尽人意 , 比如 “ 惯例 论 ” , 无论是 论及 体制 、 习俗 抑或 艺术家 的 意向 , 都 似乎 顾及 作品 的 外 在 因素 而 对 艺术作品 本身 的 特征 略 而 不论 。 对于 艺术史 的 研究 来说 , 具体 的 作品 研究 不仅 不 应该 是 抽象 而 又 普泛 的 论证 , 而且 还 始终 需要 把 作品 的 本体 特征 与 具体 、 特殊 的 历史 情境 联系 起来 加以 把握 。 正是 在 对 每一件 本身 就 显现 诸种 差异 的 作品 予以 历史性 的 审视 时 , 每 一种 特征 或 因素 ( 甚至 极为 微小 的 因素 ) 才 有 可能 作为 整体 的 一个 有机 成分 而 显现出 特殊 的 意味 。 把 艺术作品 具体化 和 历史 化 , 正是 艺术史 作品 观 的 重心 所在 。 * 注释 : 〔 1 〕 正是 在 这 一年 , 鉴赏家 瓦根 ( C . F . Waagen ) 被 聘为 第一任 艺术史 教授 , 参见 贡 布里奇 : 《 艺术 科学 》 , 《 艺术 与 人文科学 》 , 浙江 摄影 出版社 , 1986 年 ; 也 有人 主张 , 温克尔曼 才 是 现代 艺术史 的 创立者 , 而贡 布里奇 在 其 《 颂词 》 一书中 论及 “ 艺术史 之 父 ” 时 又 提到 过 黑格尔 ; 最近 , 麦克 丽厄达 ( DianneSachkoMacleod ) 在 一篇 论文 中 指出 , 由于 把 一种 理论 的 框架 引入 了 艺术史 , 沃尔夫 林是 当仁不让 的 “ 现代 艺术史 之 父 ” , 参见 《 现代主义 和 英国 艺术 的 辩证法 》 ( TheDialectiesofModernismandEnglishArt , BritishJournalofAesthetics , p.2 , Jan.1995 ) 。 〔 2 〕 载 〔 美 〕 M . 李普曼 编 : 《 当代 美学 》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1986 年 。 〔 3 〕 参见 昆廷 · 贝尔 : 《 艺术 批评家 — — “ 感受 的 事实 ” 与 “ 历史 的 事实 ” 》 ( QuantinBell : TheArtCritic — — ‘ FactsofFeeling ’ vs . ‘ FactsofHistory ’ , Artnews , May1576 ) 。 〔 4 〕 当然 , 客观 地说 , 建筑家 索恩 具有 把 艺术品 和 有限 的 居室 空间 近乎 完美 地 融合 一体 的 天才 : 他 收藏 不同 的 艺术品 本身 , 即 在 改变 作品 的 原位 特点 。 令人 感兴趣 的 是 , 当 他 把 不同 的 艺术品 与 陈列 空间 的 关系 提升 到 另 一种 谐和 的 对应 时 , 他 是否 创造 了 一种 别样 的 原位 性 而 使 人 至今 仍 珍视 与 反思 ? 〔 5 〕 参见 普雷 扎西 : 《 现代性 的 另一面 : 欺骗 眼睛 的 博物馆 》 ( DonaldPreziosi : ModernityAgain : TheMuseumasTrompeLoeil , inDeconstructionandtheVisualArts , ed . PeterBrunetteandDavidWills ,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 1994 ) 。 〔 6 〕 参见 伯伦 : 《 博物馆 的 功能 》 ( DanielBuren : FunctionoftheMuseum , inTheoriesofContemporaryArts , ed . RichardHertz , Prentico - Hall , Inc , Englewoodcliffs , NewJersey , 1985 ) 。 〔 7 〕 〔 44 〕 参见 勒本 斯特 因 : 《 从 框架 出发 》 ( JeanClaudeLebensztejn : StartingOutFromtheFrame , ( Vignettes ) , inDeconstructionandtheVisualArts ) 。 〔 8 〕 参见 拙著 : 《 美术 心理学 》 , 第 107 — 109 页 , 黑龙江 美术 出版社 , 1994 年 。 〔 9 〕 〔 14 〕 参见 佩特 : 《 文艺复兴 : 艺术 与 诗 的 研究 》 ( WalterPater : TheRenaissance : StudiesinArtandPoctry , P.114 , P.121 , OxfordUniversityPress , 1986 ) 。 〔 10 〕 此作 后经 发现 是 公元前 2 世纪 时 根据 公元前 350 年 雕刻家 罗 凯斯 ( Llochais ) 的 一座 铜雕 而 仿作 的 。 不过 , 这尊 作品 尽管 不是 古希腊 雕塑 的 最高 造诣 的 体现者 , 但 其 自身 又 不失为 古代 的 优秀 雕塑 , 且 因 温克尔曼 的 描述 而 驰名 尤加 。 〔 11 〕 〔 13 〕 中译 采自 《 宗白华 美学 文学 译文集 》 , 第 5 — 6 页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82 年 。 〔 12 〕 黛 诺斯 圣林系 希腊 爱琴海 中 的 一 小岛 , 传说 中是 阿波罗 神迹 的 圣地 〔 15 〕 参见 沙默 : 《 富者 的 尴尬 : 黄金 时期 荷兰 文化 的 阐释 》 ( SimonSchama : TheEmbarrassmentofRiches : AnInterpretationofDutchGnltureintheGoldenAge , P.401 , London , 1987 ) 〔 16 〕 参见 弗里德 伦德尔 : 《 回忆 和 沉思 》 ( MaxJ . Fried - lander : ReminiscencesandReflection , P.33 , Greenwich , 1969 ) 〔 17 〕 西画 中 一种 独特 的 透视 处理 : 从 正常 的 视角 ( 如 正面 ) 看 , 画中 的 图像 呈现 为 畸形 。 但是 , 若 选定 特殊 角度 或 窥视 孔 , 观者 则 可以 矫正 原先 畸变 的 图像 , 使 之 重归 常态 。 〔 18 〕 参见 瓦 里亚诺 : 《 前言 》 ( JohnVarriano : Foreword , ArtHistory ' sHistory , byVernonHydeMinor , PrenticeHall , Inc . EnglewoodGliffs , NewJersey , 1994 ) 。 〔 19 〕 参见 卡里尔 : 《 图说 与 阐释 : 创造 现代 的 艺术史 》 ( DavidCarrier : EkphrasisandInterpretation : TheCreationofModernArtHistory , PrinciplesofArtHistoryWriting , PennsylvaniaStateUniversityPress , 1991 ) 。 〔 20 〕 其实 , 本雅明 在 这里 混淆 了 通过 摄影 而 得到 的 艺术 复本 与 木刻 的 印 制品 之间 的 差别 , 后者 并 不是 艺术 复本 而是 原本 本身 之一 。 〔 21 〕 伯格 : 《 视看 的 方式 》 ( JohnBerger : WaysofSeeing . P.19 London , 1972 ) 。 〔 22 〕 〔 25 〕 〔 33 〕 参见 萨维 多夫 : 《 通过 摄影 看 艺术 》 ( BarbaraE . Savedoff : LookingatArtThroughPhotographs , JournalofAesthetiesandArtCriticism , Summer1993 ) 。 〔 23 〕 兰伯特 : 《 成倍 的 图像 》 ( SusanLambert : TheImageMultiplied , P.16 , NewYork , 1987 ) 。 〔 24 〕 温德 : 《 艺术 与 无序 》 ( EdgarWind : ArtandAnarchy , 165f , London , 1963 ) 。 〔 26 〕 参见 《 艺术 通报 》 ( ArtBulletin , P.521 , Dec.1990 ) 。 〔 27 〕 〔 28 〕 参见 盖奇 : 《 西方 艺术 中 的 色彩 》 ( JohnCage : ColorinWesternArt : AnIssue ? note28 , ArtBulletin , Dec.1990 ) 。 〔 29 〕 有关 边框 问题 , 下详 。 〔 30 〕 这里 牵涉到 艺术作品 的 原位 性 , 下详 。 〔 31 〕 〔 51 〕 参见 布列 逊 : 《 传统 与 欲望 : 从 大卫 到 德拉 克罗 瓦 》 ( NormanBryson : TraditionandDesire : FromDavidtoDelacroix , PP.106109 , 3 - 6 ,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 1984 ) 。 〔 32 〕 温诺 : 《 创造 的 世界 : 艺术 心理学 》 ( EllenWinner : InventedWorlds : PsychologyofArts , P.81 , HarvardUniversityPress , 1982 ) 。 〔 34 〕 贝克 威尔 等 编 : 《 对象 , 图像 , 探究 》 ( E . BakeWelletal : Object , Image , Inquiry : TheArtHitorianatWork . P.11 J . PaulGettyTrust , 1988 ) 。 〔 35 〕 这 如同 雕像 与 基座 的 关系 : 后者 未必 有 特殊 的 意义 , 如果 把 它 孤立 起来 看 的话 ; 但是 , 即使 是 像 安德列 ( DeAndrea ) 所 惯用 和 偏爱 的 素 白色 的 基座 也 是 “ 语义 ” 颜为 丰富 的 载体 : 人体 ( 尤其 是 美的 人体 ) 形象 应该 既 是 芬芳 的 又 是 庄重 的 ; 这 是 把 形象 具 现代 和 圣洁 化 的 最后 一笔 , 至于 文艺复兴 时期 的 班迪 内利 ( BaccioBandinelli ) 的 雕塑 作品 , 如 《 尼科 迪 默斯 支撑 着 死去 的 耶稣 》 ( 1559 年 ) 的 基座 上 的 两处 文字 , 更是 不容忽视 的 意义 对象 了 。 〔 36 〕 参见 帕奎 : 《 框架 作为 视 知觉 的 一把 钥匙 》 ( NyeolePaquin : TheFrameasaKeytoVisualPerception , inEmergingVisionsoftheAestheticProcess : Psychology , Semiology , andPhilosophy , ed . GeraldC . Cupchiketal ,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 1992 ) 。 〔 37 〕 有关 “ 框架 - 窗口 ” 的 讨论 可以 引伸 为 一种 很 有 深度 的 课题 : 参见 戈特利布 : 《 艺术 中 的 窗口 》 ( CarlaGottlieb : TheWindowinArt : FromtheWindowofGodtotheVanityofMan : ASurveyofWindowSymbolisminWesternPainting , AbarisBooks , NewYork , 1981 ) 。 〔 38 〕 《 致 丹尼尔 · 龙格 》 , 1802 年 7 月 27 日 ( ToDanielRunge , 27July1802 ; HinterlasseneSchrifen1840 - 1841 , Vol.1 , p.223 , NewEdition , 1965 ) 。 〔 39 〕 参见 安东 宁 · 普鲁斯特 : 《 爱德华 · 马奈 — — 回忆录 》 ( AntoninProust : EdouardManet — — Souvenirs , p.101 , Paris , 1913 ) 。 〔 40 〕 拉法格 : 《 朱尔 · 拉法格 文选 》 ( JulesLaforgue : SelectedWritingsofJulesLaforgue . p.178 , NewYork , 1956 ) 。 〔 41 〕 沃拉 尔 : 《 倾听 塞尚 、 德加 、 雷诺阿 》 ( AmbroiseVollard : EnEcoutantCezanne , Degas , Renoir , p.107 , Paris , 1938 ) 。 〔 42 〕 参见 〔 德 〕 曼 · 科 · 希勒 布雷 希特 : 《 现代派 艺术 心理 》 , 第 141 页 — 144 页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1989 年 。 不过 , 饶有兴味 的 是 , 按照 有些 研究者 的 看法 , 现代派 艺术家 对 框架 的 放弃 , 未必 是 背叛 传统 , 因为 恰恰 是 在 有些 样式 ( 尤其 是 壁画 ) 中 , 作品 的 构思 须 与 建筑物 的 结构 角度 、 曲线 走向 等 相 呼应 , 所谓 的 “ 框架 ” 已然 是 建筑物 本身 了 。 〔 43 〕 《 致 詹姆斯 · 约翰逊 · 斯 威尼 》 , 1943 年 ( ToJamesJohnsonSweeny , 1943 ; TheMuseumofModernArtBulletin , 13 , No.4 - 5 , p.35 - 36 , 1946 ) 。 〔 45 〕 中国 古典 绘画 尽管 没有 像 西方 艺术 那样 的 框架 问题 , 但是 我们 在 多 大程度 上 理解 了 譬如 装裱 的 问题 , 实在 还 大有文章 。 〔 46 〕 斯坦伯格 : 《 在 西拉斯 礼拜堂 中 的 观感 》 ( LeoSteinberg : ObservationsinCerasiChapel , ArtBulletin , 49 , 1957 ) 。 〔 47 〕 古典作品 如此 , 现代 的 抽象 绘画 亦然 , 以 莱热 ( FernardLeger ) 1952 年 为 纽约联合国总部 会议厅 所作 的 大型 抽象 作品 为例 , 其中 两个 巨大 的 似 触手 状 的 东西 的 组合 , 有力 地 表达 了 彼此 团结 和 合作 的 力量感 , 但是 正像 阿恩海姆 所 理解 的 那样 , 这种 非常 特定 的 含义 也 恐怕 只有 在 联合国 的 这 一 会议厅 中 才能 得到 最为 充分 的 确证 。 参见 阿恩海姆 : 《 拯救 艺术 》 ( RudolfArnheim : TotheRescueofArt : Twenty - SixEssays , p.233 , 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 , 1992 ) 。 〔 48 〕 参见 普里 尼 : 《 自然史 》 ( Pliny : NaturalHistory , 【 校对者 】 xv . p.65 , London , 1961 ) 。 〔 49 〕 布列 逊 : 《 注视 被忽视 的 事物 : 静物 四论 》 ( NormanBryson : LookingatOverlooked : FourEssaysonStillLifePainting , PP.30 - 31 , HarvardUniversityPress , 1990 ) 。 〔 50 〕 通常 在 古希腊 剧场 的 舞台 上 是 不 使用 所谓 的 幕布 的 , 因为 当时 根本 就 没有 那种 幕布 和 乐队 席 之间 的 拱形 墙 。 只是 到 了 古罗马 时 , 幕布 才 得以 利用 。 或许 在 希腊式 的 剧场 里 , 所谓 幕布 是 用以 遮盖 和 变换 布景 和 道具 等 , 而 不是 对 整个 舞台 而言 。 所以 , 普里 尼 在 讨论 巴哈 修斯 这位 古希腊 大 画家 笔下 的 幕帘时 , 可能 是 误引 了 后来 才 出现 的 戏剧 用具 : 或者 , 他 干脆 是 在 虚拟 一场 古代 的 艺术 竞赛 ! 参见 斯蒂芬 · 班恩 : 《 真实 的 葡萄 : 视觉 再现 和 西方 传统 》 ( StephenBann : TheTrueVine : VisualRepresentationandWesternTradition , Chapter1 , ZeuxisandParrhasius ,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 1989 ) 。 〔 52 〕 〔 匈 〕 阿诺德 · 豪泽尔 : 《 艺术 社会学 》 , 第 173 — 174 页 , 学林 出版社 , 1987 年 。 〔 53 〕 〔 美 〕 苏珊 · 朗格 : 《 情感 与 形式 》 , 第 104 页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86 年 。 〔 54 〕 〔 59 〕 阿恩海姆 : 《 拯救 艺术 》 。 〔 55 〕 赫尔德 : 《 论 希腊 艺术 》 , 《 人类 困境 中 的 审美 精神 — — 哲人 、 诗人 论美 文选 》 , 上海 知识出版社 , 1994 年 。 〔 56 〕 罗斯 基尔 : 《 何谓 艺术史 ? 》 ( MarkRoskill : WhatIsArtHistory ? PP.105 - 106 , UniversityofMassachusettsPress , 1989 ) 。 〔 57 〕 1527 年 在 罗马 被 劫掠 之后 , 这组 作品 曾 被打乱 顺序 而且 失散 过 , 其中 有 两件 送 至 威尼斯 , 另 一些则 可能 往北 运往 法兰西 的 里昂 , 或者 往 南移 至 那不勒斯 。 它们 不久 又 被 送回 梵蒂冈 。 但是 , 由于 其时 米开朗琪罗 已 在 礼拜堂 中画 了 《 最后 的 审判 》 , 这 组画 的 位置 就 愈 难 依照 艺术家 原来 的 构想 重归 原处 。 除了 曾 在 法国 大革命 时期 送展 卢浮宫 之外 , 此组 作品 一直 留在 梵蒂冈 , 偶尔 在 宗教 节庆日 展于 礼拜堂 或 广场 ; 现藏 梵蒂冈 美术馆 。 自此 , 作品 的 原位 性 ( 顺序 、 位置 等 ) 便成 了 难以 索解 的 问题 。 〔 58 〕 当然 , 按照 图像 志 的 思路 , 怀特 和 危尔曼 的 研究 也 可 再作 斟酌 。 以 左右 为例 , 右侧 总是 具有 荣誉 的 含义 , 而 圣彼得 作为 众 使徒 之 首 , 置于 右侧 会 更 适得 其 所 。 详见 罗斯 基尔 : 《 何谓 艺术史 ? 》 。 〔 60 〕 参见 梅里 尔 : 《 惠斯勒 的 孔雀 室 》 ( LindaMerrill : Whistler ' sPeacockRoom , SmithsonianInstitution , 1993 ) 。 〔 61 〕 在 西方 某些 “ 新 艺术史 ” 的 研究 中 存在 着 一种 看轻 真伪 鉴赏 的 倾向 , 因为 在 他们 看来 , 与其 积极 地去 估量 鉴赏 的 实际 作用 , 还 不如 把 它 消极 地 搁置 起来 。 〔 62 〕 N . 古德曼 : 《 艺术 与 真实性 》 , 《 当代 美学 》 。 〔 63 〕 〔 70 〕 A . 莱辛 : 《 艺术 赝品 的 问题 出 在 哪里 》 , 《 当代 美学 》 。 〔 64 〕 罗斯 基尔 提及 , “ 经过 一段时间 — — 有人 认为 只消 二十五年 工夫 — — 即使 是 最 富有 想象力 的 伪作 也 会 变得 不 那么 令人信服 了 。 人们 看待 艺术家 的 方式 在 改变 , 而 伪作 就 如 任何 艺术作品 一样 , 不可避免 地会 显示 出 它 所 绘制 的 年代 的 印记 。 ” ( 参见 《 何谓 艺术史 ? 》 , 第 167 页 ) , 这 似乎 是 太过 简单 和 幼稚 的 看法 。 〔 65 〕 〔 67 〕 参见 《 当代 美学 》 , 第 264 页 , 第 276 页 。 〔 66 〕 参见 山石 : 《 西斯廷 壁画 真假 风波 》 , 《 艺术 世界 》 , 1994 年 第 5 期 。 〔 68 〕 〔 69 〕 参见 罗斯 基尔 : 《 何谓 艺术史 ? 》 , 第 8 章 。 __label__C3-Art 【 文献号 】 1 - 3102 【 原文 出处 】 文艺报 【 原刊 地名 】 京 【 原刊 期号 】 19960426 【 原刊 页 号 】 ⑴ 【 分类号 】 J1 【 分类 名 】 文艺理论 【 作者 】 翟泰丰 【 复印 期号 】 199607 【 标题 】 努力 反映 现实生活 , 热情 讴歌 时代精神 , 认真 塑造 时代 形象 , 精心 创作 优秀作品 要 为 作家 、 艺术家 发挥 聪明才智 创造 良好 的 环境 ; 要 进一步 加强 文艺 评论 , 提倡 健康 的 、 说理 的 文艺批评 努力 开创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文学 的 新 局面 【 正文 】 一 关于 主席团 会议 的 指导思想 和 主题 我们 这次 主席团 会议 , 是 在 世纪之交 召开 的 中国 文学界 具有 重要 历史 意义 的 会议 。 会议 是 在 党中央 十四届 五中全会 之后 , 八届 四次 人大 颁布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 和 社会 发展 “ 九五 ” 计划 和 2010 年 远景 目标 纲要 》 的 重要 时刻 召开 的 , 是 在 党 的 十四届 五中全会 提出 要 把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建设 提到 更加 突出 的 地位 , 并 作出 把 精神文明 建设 主要 是 思想道德 和 文化 建设 作为 十四届 六中全会 主要 议题 的 重大 决策 的 时刻 召开 的 , 是 在 全国 宣传部长 会议 提出 《 关于 十四大 以来 宣传 思想 工作 基本 情况 和 会后 五年 工作 设想 的 报告 》 之后 召开 的 。 重要 的 历史 时期 , 把 我们 的 文学事业 推上 了 重要 的 历史 地位 。 江泽民 总书记 深刻 指出 , 一个 民族 只有 在 努力 发展 经济 的 同时 , 保持 和 发扬 自己 的 民族 文化 特色 , 才能 真正 自立 于 世界 民族之林 。 我们 必须 从 这样 一个 高度 看待 文学 工作 的 历史 责任 。 总书记 还 告诫 我们 , 能 不能 继承 和 发扬 中华民族 的 优秀 文化 传统 , 汲取 世界 各国 的 文明 成果 ,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的 社会主义 文化 , 这是 事关 中华民族 振兴 的 大 问题 , 事关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事业 取得 全面 胜利 的 大 问题 。 在 未来 5 年 乃至 15 年 , 我们 要 按照 江泽民 总书记 的 重要 指示 , 努力 建设 和 繁荣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文学 。 有 中国 特色 的 社会主义 文学 作为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文化 的 组成部分 是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经济 、 政治 在 观念形态 上 的 反映 。 因此 , 在 文学创作 的 指导思想 上 , 要 坚持 马克思列宁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 的 指导 地位 : 要 强调 有利于 培养 一代 有 理想 、 有 道德 、 有 文化 、 有 纪律 的 社会主义 新人 , 加强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建设 ; 要 深刻 地 反映 人民 自觉 地 创造 自己 新 生活 的 伟大 社会主义 时代 , 使 之 具有 鲜明 的 时代特色 ; 要 继承 发扬 中华民族 的 优良 文化 传统 , 汲取 世界 优秀 文化 成果 , 使 之 具有 为 人民大众 喜闻乐见 的 民族特色 。 历史 赋予 我们 这次 主席团 会议 的 任务 是 光荣 的 、 繁重 的 。 会议 要 以 党的基本 理论 、 基本路线 、 基本方针 为 指导 , 认真贯彻 以 江泽民 同志 为 核心 的 党中央 关于 繁荣 文艺 的 重要 指示 , 落实 全国 宣传部长 会议 精神 , 以 “ 团结 、 和谐 、 鼓劲 、 繁荣 ” 为 主题 , 立足 当前 , 面向 21 世纪 , 围绕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文学 的 历史 任务 , 共同 商酌 , 制定 《 中国作家协会 关于 繁荣 社会主义 文学 的 五年 规划 》 , 共同 协商 , 提出 今年 第四季度 召开 中国作家协会 第五次 会员 代表大会 的 建议 , 提请 中国作家协会 第四届 理事会 第四次 会议 审议 决定 , 同时 审议 批准 《 中国作家协会 1996 年 工作 要点 》 。 在 会 前 就 如何 开 好 主席团 会议 , 我们 请教 巴老时 , 他 十分 强调 “ 要 团结 , 团结 才能 出 作品 。 团结 是 开好 中国作家协会 第五次 会员 代表大会 的 基础 。 ” 我 完全 相信 , 我们 大家 一定 会 完全同意 巴老 这个 十分 重要 的 意见 。 一定 能够 顾全大局 , 面向未来 , 团结 和谐 , 友好 协商 , 共同努力 , 完成 会议 的 各项任务 , 在 邓小平 同志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 的 伟大旗帜 下 , 更加 紧密 地 团结 在 以 江泽民 同志 为 核心 的 党中央 周围 , 积极 投身 改革开放 和 现代化 建设 的 伟大 实践 , 努力 反映 现实生活 , 热情 讴歌 时代精神 , 认真 塑造 时代 形象 , 精心 创作 优秀作品 , 以新 的 风貌 , 新 的 业绩 , 为 繁荣 和 发展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文学事业 , 加强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建设 , 实现 中华民族 的 全面 振兴 做出 更大 的 贡献 , 为 胜利 召开 中国作家协会 第五次 会员 代表大会 奠定 坚实 的 基础 。 二 关于 文学 形势 和 主要 工作 党 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来 , 特别 是 十四大 以来 , 我国 的 文学事业 在 党的基本 理论 、 基本路线 、 基本方针 指引 下 健康 发展 , 取得 很大 成绩 。 江泽民 总书记 关于 繁荣 长篇小说 、 影视 文学 、 儿童 文艺 的 重要 指示 , 进一步 调动 了 广大 作家 、 文学工作者 的 积极性 。 从总体上 看 , 我们 的 文学 队伍 是 好 的 , 文学创作 和 文艺 评论 的 主流 是 健康 的 , 对于 鼓舞 人民 同心同德 , 加强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建设 , 推进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事业 发展 , 发挥 了 积极 的 作用 。 在 过去 的 一年 , 我们 认真贯彻 中国作协 四届 主席团 第九次 会议 精神 , 各项 工作 在 原有 基础 上 又 有 了 新 的 进展 。 ( 一 ) 作家 队伍 的 团结 有所 增强 。 文学 队伍 的 团结 , 是 文学事业 繁荣 的 基础 。 党 的 十四届 四中全会 以后 , 各级 作协 把 促进 团结 , 加强 队伍 建设 , 摆 上 重要 日程 , 做 了 大量 工作 。 广大 作家 、 文学工作者 , 认真学习 《 邓小平 文选 》 和 《 邓小平 同志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 学习 纲要 》 , 联系 文学创作 和 文学 队伍 的 实际 , 坚持 正确 的 创作 思想 和 党 的 文艺 方针政策 , 树立 正确 的 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观 , 为 搞好 文学界 的 团结 奠定 了 较 好 的 思想 理论 基础 。 去年 3 月 在 上海 召开 的 中国作协 四届 九次 主席团 会议 , 以 “ 团结 、 鼓劲 、 活跃 、 繁荣 ” 为 主题 , 取得 圆满成功 , 产生 广泛 影响 。 广大 作家 在 国家 稳定 , 民族 振兴 , 事业兴旺 , 文学 繁荣 的 历史使命 面前 , 一致 表示 要 捐弃前嫌 , 面向未来 , 珍惜 “ 人类 灵魂 工程师 ” 的 光荣称号 , 不 辜负 党和人民 的 信任 与 期望 , 把 精力 集中 于 文学创作 、 研究 和 评论 , 做 相亲 、 相敬 、 相补 、 相助 的 模范 。 与此同时 , 各级 作协 领导班子 改进 作风 , 广交朋友 , 排忧解难 , 改善 作家 工作 和 生活 条件 。 今年 春节前夕 , 作协 系统 开展 的 “ 贺卡 寄千人 , 走访 到 百家 ” 慰问 活动 , 进一步 密切 了 关系 , 受到好评 。 在 中央 的 亲切 关怀 和 各 有关 部门 的 支持 下 , 中国作协 作家 活动中心 即将 峻工 , 中国现代文学馆 基建工程 可望 于 近期 奠基 。 所有 这些 都 极大 地 增强 了 广大 作家 、 文学工作者 的 信心 , 发挥 了 作协 作为 党 联系 广大 作家 、 文学工作者 的 桥梁 、 纽带 作用 。 ( 二 ) 文学创作 日趋 繁荣 。 为了 落实 江泽民 总书记 关于 繁荣 长篇小说 、 影视 文学 和 少儿 文艺 的 重要 指示 , 进一步 加强 对 文学创作 的 宏观 引导 , 去年 7 月 下旬 , 中宣部 和 中国作协 在 长沙 召开 全国 文学创作 会议 , 确定 在 创作 潜力 较大 的 上海 、 湖南 、 广东 、 山东 、 山西 、 内蒙古 建立 六个 创作 中心 。 在 各省 、 市 、 区党委 和 政府 的 大力支持 下 , 筹建 工作进展 顺利 , 已 初见成效 。 到 目前为止 , 筹集 建设 资金 近 亿元 , 文学创作 扶植 基金 800 多万元 。 集中 创作 选题 1000 余部 , 经 论证 确定 重点 创作 选题 86 部 , 其中 26 部 纳入 中宣部 和 中国作协 的 扶植 计划 。 建立 作家 生活 基地 近 百个 , 吸引 200 多名 作家 深入 厂矿 、 农村 、 军营 、 学校 、 街区 和 重点 工程建设 工地 , 体验生活 , 潜心 创作 , 一批 弘扬 时代 主旋律 、 反映 当代 现实生活 的 作品 相继问世 。 描写 上海 沧桑 巨变 的 《 大 上海 小说 丛书 》 已有 9 部成 稿 , 其余 11 部 年底 完成 。 山西 作协 组织 50 多名 作家 深入 “ 路 、 水 、 煤 、 电 ” 建设工程 , 创作 了 四部 质量上乘 的 报告文学集 。 山东 作协 组织 的 《 齐鲁 文学 精品 大系 》 和 《 红 孩子 文学 书系 》 , 主题 健康 , 格调高雅 , 受到 读者 欢迎 。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 的 长篇小说 《 苍天 在 上 》 , 江苏 的 长篇 报告文学 《 张家港 人 》 和 山东 的 长篇 报告文学 《 高原 雪魂 — — 孔繁森 》 , 以 其 鲜明 的 时代特色 、 饱满 的 政治 激情 和 真实感 人 的 典型 形象 , 引起 社会 热烈 反响 。 在 去年 的 全国性 评奖 活动 中 , 长篇小说 《 长城 万里 图 》 、 报告文学 《 生命 之歌 》 、 《 中国 农村 大写意 》 获 中宣部 “ 五个一工程 奖 ” , 长篇小说 《 新 战争 与 和平 》 、 《 战争 和 人 》 获 国家图书奖 。 ( 三 ) 评论 工作 主流 健康 。 搞好 文学理论 建设 , 开展 健康 、 说理 的 文学评论 , 是 贯彻 党 的 文艺 方针政策 , 正确引导 文艺思想 和 创作实践 的 重要途径 。 一年 来 各地 作协 在 党委 宣传部门 的 指导 下 , 组建 和 壮大 文学评论 队伍 , 举办 不同 规模 的 文学理论 学习 研讨班 和 重点 作品 评论 会 , 改进 文学 报刊 的 编辑 、 出版 , 加大 理论 引导 力度 , 使 一个 时期 以来 文学评论 工作 薄弱 、 创作 思想混乱 的 状况 有 了 一定 程度 的 改观 。 在 纪念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和 中国 抗日战争 胜利 50 周年 之际 , 中国作协 协同 解放军总政治部 组织 了 50 多位 作家 , 创作 出版 了 《 中国 抗日战争 纪实 丛书 》 , 召开 了 由 老 作家 刘白羽 主编 的 《 世界 反法西斯 文学 书系 》 和 三部 描写 抗日战争 的 长篇 巨制 《 长城 万里 图 》 、 《 新 战争 与 和平 》 、 《 战争 和 人 》 评论 会 , 对 坚持 马克思主义 文艺思想 , 发扬 党 的 文学 工作 优良传统 , 激发 广大 作家 的 时代 责任感 和 使命感 , 起到 很 好 的 推动 作用 。 中国作协 儿童文学 委员会 与 《 文艺报 》 联合 召开 的 儿童文学 座谈会 , 创联 部 与 《 人民日报 》 文艺部 联合 召开 的 农村 题材 文艺创作 研讨会 , 分别 就 儿童文学 和 农村 题材 文艺作品 创作 中 的 成就 、 经验 、 问题 与 不足 进行 总结 , 提出 一些 有益 的 观点 和 可行 的 建议 。 围绕 落实 江泽民 总书记 关于 繁荣 长篇小说 、 影视 文学 和 儿童 文艺 的 指示 , 各地 作协 举办 100 多场 评论 、 研讨会 , 推出 了 一批 对 创作实践 有 指导 价值 的 理论 文章 。 针对 文学评论 工作 中 存在 的 某些 无谓 争论 和 庸俗 捧场 的 倾向 , 通过 多种 方式 耐心 引导 , 鼓励 理论工作者 在 原则 问题 上要 旗帜鲜明 , 努力 营造 健康 、 说理 的 评论 风气 。 在 今年 二月 中国作协 召开 的 长篇小说 《 苍天 在 上 》 和 今年 三月 召开 的 长篇 报告文学 《 张家港 人 》 评论 会上 , 与会 的 文学理论 与 评论 工作者 本着 对 人民 负责 、 对 作家 负责 的 态度 , 坦诚 直言 , 各抒己见 , 既 充分肯定 作品 的 成就 , 又 诚恳 指出 存在 的 不足 , 进一步 加大 了 文学理论 建设 的 引导 力度 。 大家 一致 认为 , 这 两个 会议 所 提倡 的 健康 说理 、 实事求是 、 相互 切磋 的 会 风 , 为 评论界 带 了 个 好头 , 是 一次 成功 的 示范 。 ( 四 ) 文学 体制改革 步子 加大 。 中国作协 是 中国共产党 领导 的 全国 各 民族 作家 自愿 结合 的 群众性 专业 团体 , 是 党 联系 作家 和 文学工作者 的 桥梁 和 纽带 。 作协 机关 要 有效 地 行使 职能 , 发挥作用 , 必须 把 工作 立足点 转移 到 诚心实意 地为 作家 提供 切实有效 的 服务 上来 , 增强 自身 的 凝聚力 。 在 总结 历史 经验 的 基础 上 , 去年 召开 的 主席团 会议 明确提出 了 “ 团结 、 服务 、 吸引 、 凝聚 ” 的 工作 方针 , 并 相应 地 形成 了 一套 体现 这一 方针 的 工作思路 , 即 “ 坚持原则 , 旗帜鲜明 ; 加强 评论 , 促进 繁荣 ; 精心 引导 , 重在 建设 ; 改革 体制 , 健全 机制 ; 广交朋友 , 增强团结 。 ” 一年 来 , 围绕 建立 更好 地为 作家 服务 的 工作 机制 , 中国作协 在 改革 机关 运行机制 、 改革 直属 报刊社 管理体制 、 改革 专业 作家 制度 方面 进行 了 积极 、 审慎 的 探索 , 取得 初步成效 。 作家 权益 保护 中心 、 文学 经济 人 服务中心 、 文学 信息中心 等 服务 实体 已 开始 运作 。 权益 保障 中心 协助 作家 处理 版权 纠纷 30 起 , 追回 应得 稿酬 和 侵权 赔偿费 26 万元 , 受到 作家 好评 。 《 中国作协 直属 报刊社 改革方案 》 开始 试行 。 专业 作家 制度 的 改革 , 已 完成 调研 , 正在 与 有关 方面 酝酿 , 制定 改革方案 。 总之 , 在 以 江泽民 同志 为 核心 的 党中央 的 正确 领导 下 , 我国 文学 战线 开始 出现 了 讲 团结 、 促 繁荣 的 可喜局面 , 出现 了 好 的 趋势 。 但是 , 存在 的 问题 也 还 不少 , 有 的 还 相当 突出 。 主要 是 作家 队伍 的 团结 是 繁荣 文学 的 基础 , 有待 进一步 加强 队伍 建设 , 促进 作家 队伍 大团结 ; 创作 思想 和 理论 观点 较为 混乱 , 有待 进一步 加以 引导 ; 深刻 反映 时代精神 的 优秀作品 不 多 , 精品 力作 更 少 , 一些 消极 、 媚俗 , 对 社会 产生 不良影响 的 作品 还 不少 , 有待 进一步 加大 建设 力度 ; 健康 的 、 说理 的 文学批评 风气 尚未 形成 , 有待 进一步 加大 引导 力度 。 文学 工作 机制 改革 刚刚 起步 , “ 团结 、 服务 、 吸引 、 凝聚 ” 的 方针 需要 进一步 落实 ; 文学 活动 经费 严重 匮乏 , 文学作品 稿费 偏低 , 作家 、 文学工作者 在 就医 、 住房 等 方面 存在 不少 困难 等等 。 对此 , 必须 有 清醒 的 认识 。 要 加倍努力 , 勤奋工作 , 善谋 务实 , 诚恳 服务 , 扎扎实实 地 解决 好 存在 的 问题 , 巩固 和 发展 文学界 积极向上 的 良好 态势 。 三 关于 召开 五次 作代会 的 设想 今后 5 年 和 15 年 , 是 我国 改革开放 和 社会主义 现代化 建设 承前启后 , 继往开来 的 重要 时期 。 我们 的 国家 将 以 更加 雄健 的 步伐 , 更加 辉煌 的 成就 , 胜利 跨入 21 世纪 。 人民 为 建设 自己 新 生活 而 艰苦创业 的 沸腾 的 时代 生活 , 既 是 文学创作 要 反映 的 时代 主题 , 又 是 文学创作 取之不尽 、 用之不竭 的 生活源泉 , 为 建设 和 繁荣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文学 提供 了 千载难逢 的 历史 机遇 。 抓住 这个 有利 时机 , 经过 精心 准备 , 于 今年 第四季度 召开 中国作家协会 第五次 会员 代表大会 , 不仅 是 适时 的 , 而且 是 必要 的 。 召开 中国作家协会 第五次 会员 代表大会 , 是 在 世纪之交 开创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文学 新 局面 , 推进 我国 文学事业 的 更加 繁荣 的 一次 盛会 , 是 文学界 的 一件 大事 , 将会 在 我国 文学界 产生 巨大 的 影响 。 一定 要 把 这次 代表大会 开成 一个 团结 的 大会 , 鼓劲 的 大会 , 繁荣 文学 的 大会 , 开创 文学 工作 新 局面 的 大会 。 在 具体 工作 上要 把 重点 放在 三个 方面 。 一是 在 调查 研究 , 广泛 听取意见 的 基础 上 , 抓紧 制定 《 中国作家协会 关于 繁荣 社会主义 文学 的 五年 规划 》 , 总结 我国 当代文学 发展 的 历史 经验 , 研究 文学 工作 面临 的 新 情况 、 新 问题 , 加强 文学理论 研究 , 搞好 理论 建设 , 落实 党 的 文艺 方针 、 政策 , 以 既有 雄心壮志 又 切实可行 的 奋斗目标 、 方针 原则 、 工作 任务 , 创造 良好 的 环境 , 凝聚 作家 , 激励 士气 , 发挥 作家 、 文学工作者 的 创造性 , 把 大家 的 积极性 调动 好 , 保护 好 , 发挥 好 , 为 五次 作代会 召开 创造条件 。 二是 要 落实 中央 关于 繁荣 文艺 的 两条 重要 指示 。 一 要 积极 促进 文学 艺术创作 , 鼓励 艺术 形式 创新 , 要 为 作家 、 艺术家 发挥 聪明才智 创造 良好 的 环境 。 在 这方面 , 我们 在 去年 长沙 创作 会议 后 , 集中 了 一批 作家 的 创作 选题 , 并 给 以 精神 与 物质 的 支持 。 今年 三月 又 召开 了 六个 创作 中心 座谈会 , 30 多位 作家 在 会上 交流 了 创作经验 , 进一步 落实 江泽民 总书记 关于 繁荣 长篇小说 、 影视 文学 、 少儿 文艺 的 重要 指示 , 继续 搞好 六个 文学创作 中心 的 建设 , 出 精品 , 出 人才 。 同时 , 计划 努力 开 好 若干次 文学创作 座谈会 、 优秀 文学作品 评论 会 , 为 推动 优秀作品 的 创作 , 创造 一个 繁荣 活跃 的 氛围 。 要 进一步 落实 中央 关于 加强 文艺 评论 的 指示 , 提倡 说理 的 、 健康 的 文艺批评 , 形成 良好 的 文艺批评 空气 。 目前 这方面 的 工作 还 很 薄弱 , 在 今年 三月 全国 作协 工作 会议 上 , 大家 一致 认为 要 加大 文学理论 建设 和 评论 的 引导 力度 , 积极开展 健康 的 、 说理 的 文学批评 。 要 认真学习 毛泽东 同志 《 在 延安文艺座谈会 上 的 讲话 》 、 邓小平 同志 论 文艺 和 江泽民 总书记 关于 繁荣 文艺 的 一系列 重要 指示 , 有 针对性 地 深入研究 当前 文学创作 中 的 理论 与 实践 问题 , 为 文学 评论家 创作 良好 的 环境 , 增强 他们 开展 文艺 评论 的 积极性 。 提倡 实事求是 的 、 严肃 的 、 科学 的 、 说理 的 文学评论 。 在 文学评论 中 , 尤其 要 切实 坚持 马克思列宁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 的 指导 地位 。 三是 开好 全国 作协 工作 会议 、 主席团 会议 、 理事 会议 , 认真 讨论 制订 《 中国作家协会 关于 繁荣 社会主义 文学 五年 规划 ( 讨论稿 ) 》 , 并 就 五次 作代会 的 指导思想 、 方针 、 任务 、 会议 基本 开法 和 换界 选举 等 问题 , 民主 酝酿 , 共同 磋商 , 求得 共识 。 关于 开 好 中国作家协会 第五次 会员 代表大会 的 指导方针 , 经过 全国 作协 工作 会议 广泛 酝酿 , 听取意见 , 并 经 主席团 讨论 , 大家 认为 在 世纪之交 召开 的 第五次 作代会 , 是 我国 文学界 承前启后 、 继往开来 的 一次 历史性 会议 。 会议 要 以 党的基本 理论 、 基本路线 、 基本方针 为 指导 , 认真 贯彻落实 党中央 关于 繁荣 文艺 的 重要 指示 , 以 “ 团结 、 和谐 、 鼓劲 、 繁荣 ” 为 主题 , 努力 造就 跨世纪 的 一代 文学 新人 , 开创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文学 新 局面 。 立足 当前 , 面向未来 , 同心同德 , 发扬民主 , 遵照 章程 , 充分 协商 , 努力 把 第五次 作代会 开成 一个 团结 的 大会 , 鼓劲 的 大会 , 促进 文学 繁荣 的 大会 。 四 关于 1996 年 作协 工作 的 指导思想 和 工作 重点 1996 年 是 实现 “ 九五 ” 计划 和 2010 年 宏伟目标 的 开局 之 年 , 也 是 我们 中国作协 实现 《 繁荣 社会主义 文学 五年 规划 》 的 起步 之 年 。 我们 要 认真贯彻 中央 关于 繁荣 文艺 的 重要 指示 , 加强 评论 , 繁荣 文学 , 开 好 中国作协 第五次 会员 代表大会 , 任务 十分 繁重 , 我们 一定 要 加倍努力 , 勤奋工作 , 振奋精神 , 团结奋进 。 一是 坚持 以 党的基本 理论 、 基本路线 、 基本方针 为 指导 , 继续 认真贯彻 中央 关于 繁荣 文艺 的 两个 重要 指示 : 即要 为 作家 、 艺术家 发挥 聪明才智 创造 良好 的 环境 ; 要 进一步 加强 文艺 评论 , 提倡 健康 的 、 说理 的 文艺批评 。 为 更好 落实 这 两个 指示 , 要 加大 文学理论 、 文学批评 的 引导 力度 ; 加大 扶植 文学 精品 创作 的 工作力度 ; 加大 作协 体制改革 的 力度 ; 加大 队伍 建设 的 力度 。 要 继续 坚持 在 一面 旗帜 、 一个 目标 下 促进 作家 队伍 的 大团结 , 继续 倡导 作家 之间 相亲 、 相敬 、 相补 、 相助 。 在 事关大局 、 事关 政治 、 事关 根本 原则 的 问题 上 , 必须 坚定不移 , 旗帜鲜明 , 在思想上 、 政治 上 和 以 江泽民 同志 为 核心 的 党中央 保持 高度一致 。 在 繁荣 创作 的 工作 中 , 要 努力 为 作家 提供 深入生活 的 基地 和 创作 条件 , 充分 尊重 作家 的 创作 个性 和 审美 特点 , 写 什么 、 怎么 写 由 作家 自己 在 创作实践 中 去 探索 和 逐步 求得 解决 。 二是 坚持 贯彻 作协 工作 “ 团结 、 服务 、 吸引 、 凝聚 ” 的 八字 方针 和 四十八个 字 的 基本思路 “ 旗帜鲜明 , 坚持原则 ; 繁荣 创作 , 加强 评论 ; 重在 建设 , 精心 引导 ; 广交朋友 , 增强团结 ; 改革 体制 , 健全 机制 ; 在职 一方 , 守土有责 。 ” 继续 落实 改革 中国作协 体制 的 三年计划 , 坚持 为 作家 服务 , 坚持 每年 为 作家 办 十件 实事 。 去年 的 十件 实事 基本 落实 。 中国作协 和 各地 作协 都 及时 召开 工作 会议 , 繁荣 文学 的 会议 , 向 作家 传达 中央 精神 。 各级党委 、 政府 领导 同志 都 亲临 讲话 , 给 以 支持 。 中国作协 和 各地 作协 还 普遍 举办 了 读书班 、 研讨班 , 认真学习 邓小平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 , 学习 中央 关于 繁荣 文艺 的 指示 。 同时 , 努力 为 繁荣 文学 创造 物质条件 , 提供 保障 。 今年 还要 继续 努力 为 作家 办 十件 实事 。 以后 要 坚持 每年 为 作家 办 十件 实事 , 持之以恒 。 实践证明 , 作协 机关 只有 实实在在 地为 作家 服务 、 认真 办实事 , 排忧解难 , 广交朋友 , 才能 真正 体现 作协 作为 作家 自己 团体 的 性质 , 从而 也 才能 真正 地 把 广大 作家 团结 在 以 江泽民 同志 为 核心 的 党中央 周围 , 潜心 创作 , 促进 文学 繁荣 , 满足 人民 群众 对 文学 的 需求 , 推进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建设 , 这 本身 就是 讲 政治 , 就是 为 更好 地 发挥 中国作协 作为 党 联系 广大 作家 的 桥梁 和 纽带 作用 。 服务 和 办实事 内涵 十分 广阔 , 不能 仅仅 理解 为 事务性 服务 , 一定 要 把 服务 提到 政治 的 高度 , 把 服务 作为 体现 作协 性质 的 政治性 工作 来 做 。 三是 在 以 江泽民 同志 为 核心 的 党中央 亲切 关怀 、 领导 下 , 精心 准备 , 慎审 工作 , 认真 开 好 中国作协 第五次 会员 代表大会 。 上述 这 三点 是 1996 年 作协 工作 的 重点 , 要 扎扎实实 , 务求 实效 。 总之 , 我们 有 决心 在 作协 工作 中 , 不断 总结 历史 经验 、 研究 工作 规律 , 适应 新 形势 , 探索 新 方法 , 努力 开创 文学 工作 的 新 局面 。 * __label__C3-Art 【 文献号 】 1 - 3115 【 原文 出处 】 为您服务 【 原刊 地名 】 京 【 原刊 期号 】 19960418 【 原刊 页 号 】 ⑽ 【 分类号 】 J1 【 分类 名 】 文艺理论 【 作者 】 王蒙 / 陶 东风 【 复印 期号 】 199607 【 标题 】 市场经济 条件 下 的 作家 与 艺术家 【 正文 】 王 : 市场经济 与 文学艺术 、 与 作家 、 艺术家 的 关系 问题 一直 是 近来 讨论 得 很多 的 热点 。 市场经济 使得 原先 在 计划经济 下活 得 非常 光辉 的 人 感到 危险 。 中国 的 情况 特殊 , 中国 有 300 余个 文学刊物 , 这是 世界 奇迹 。 同时 中国 的 作家 也 特别 的 多 , 这些 作家 都 由 政府 发工资 , 归入 干部队伍 , 任何人 想 对此 提出 怀疑 , 就 会 遭到 迎头痛击 。 我 有 一次 被 上海 《 文学报 》 记者 问 到 : 作家 全部 养起来 好不好 ? 没 办法 不 回答 , 我 只好 说 : 不好 。 立刻 有 几个 作家 跳 起来 , 以为 我要 抢 他们 的 饭碗 , 说 : 敢情 你 有 部长级 待遇 , 你 不用 担心 。 还有 一点 , 我 甚至 觉得 中国 的 文学刊物 太 多 , 全世界 哪儿 有 这么 多人 在 评论 文学 的 ? 这 也 是 我 与 现在 很多 人 观点 不同之处 。 说 什么 市场经济 冲击 了 文学 , 文学 进入 低谷 了 , 我 怎么 老 觉得 没 进入 低谷 , 这么 多 的 作家 每天 在 写 长篇 , 不用 上班 , 包括 我 。 陶 : 我 注意 到 最近 一 、 二年 严肃 文学 , 包括 严肃 的 学术著作 的 发行量 有 回升 。 那些 靠 花里胡哨 的 书名 或 广告 、 或 低级 刺激 的 内容 而 发行 几十万 几百万 的 现象 似乎 有所 遏制 。 最近 一篇 文章 讲 到 北京 书摊 上 的 几个 变化 , 一是 言情 武侠 渐渐 失宠 ; 二是 内容 低俗 的 “ 乡土文学 ” 滞销 ; 三是 危言耸听 、 煽情 挑逗 的 书名 广告 难以 促销 ; 四是 学术著作 开始 摆 上 书摊 。 这些 变化 都 是 文学 和 文化 活动 渐渐 正常化 的 迹象 。 另外 一则 消息 说 , 去年 图书 的 一大 特点 是 重版 书 的 比例 上升 很多 。 而 这些 重版 书 大多 是 经典 名著 或 至少 是 品味 较 高 。 在 书摊 上 你 可以 看到 , 不仅 古今中外 的 文学名著 长销 不衰 , 而且 当代作家 ( 如余华 、 苏童 、 刘恒 、 刘震云 、 王安忆 、 林白 、 陈染 、 毕淑敏 、 徐坤 等 ) 的 作品 也 销路 不错 。 这些 都 是 严肃 文学 而 不是 通俗文学 更 不是 文化 垃圾 。 所以 我 觉得 95 年 开始 图书市场 正 趋于 正常化 、 正规化 。 当然 回到 过去 严肃 文学 一花独放 的 年代 的确 是 不 可能 了 , 但 那 本身 是 文化 一元化 的 产物 , 不 值得 留恋 。 今后 的 发展趋势 如果 不是 文化 垃圾 或 低俗 的 大众文化 的 一花独放 , 而是 各种 文学 类型 的 百花齐放 或 接近 百花齐放 ( 有些 花放得 多些 大 些 ) , 也 就是 相当 不错 了 。 中国 人 的 文化 需求 也 是 需要 慢慢 调节 才能 趋于 正常化 、 健康 化 的 , 尤其 是 我们 以前 失调 得 太 严重 了 , 几十年 见 不到 言情 武侠 , 一 放开 后 , 胃口 失调 不 值得 大惊小怪 。 这 几年 我 觉得 调节 得 好多 了 。 王 : 不过 , 中国 的 市场经济 发展 下去 , 严肃 文学刊物 或 作品 的 数量 还是 要 减少 一些 , 但 减少 一些 不见得 是 坏事 。 中国 为什么 文学刊物 多 ? 原因 之一 是 按 行政区域 划分 , 但 实际上 刊物 与 行政区域 不 应 挂钩 。 好 的 刊物 是 全国性 的 , 《 收获 》 不仅 是 上海 的 , 《 钟山 》 也 不仅 是 江苏 的 。 反过来 《 读书 》 也 不是 什么 中央 的 , 不过 是 三联书店 办 的 一个 刊物 。 陶 : 需要 多少 文学刊物 及 文化 机构 , 不能 全 凭 政治 “ 作主 ” , 只 从 政治 和 意识形态 的 需要 出发 , 而 不 考虑 市场 的 需要 。 应该 说 在 这方面 市场 的 信息 是 最 权威 的 , 市场 最 清楚 。 除了 市场 , 哪个 领导人 能够 科学 地 、 有 根据地 说 我们 需要 多少 文学刊物 、 文学 机构 ? 当然 市场 的 信息 虽然 反映 了 文化 的 需求 , 但是 这个 需求 本身 不见得 不 需要 引导 。 过分 的 贬低 市场 无视 市场 , 或 过分 的 神话 市场 都 不足取 。 所以 知识分子 与 政府 对于 市场 的 干预 不能 一点 没有 , 但 这个 干预 的 目的 及 它 的 合法性 在于 优化 市场 而 不是 取消 市场 。 所以 这 与 那种 以 消灭 市场 为 目的 的 干预 是 不同 的 。 王 : 现在 还是 计划 模式 , 文学刊物 的 多少 是从 宣传 工作 的 需要 出发 的 , 每个 省 都 有 宣传部门 , 不办 刊物 还 行 ? 而办 了 以后 就 成为 一个 共同体 。 包括 我 的 一些 好 朋友 , 都 认为 文学刊物 不能 停 , 因为 多少 人要 靠 它 吃饭 。 所以 中国 的 改革 非常 的 难 。 它 变成 了 社会 稳定 的 因素 , 不管 合理 不合理 。 我 看过 基辛格 的 一个 小册子 , 是 60 年代 的 , 书名 忘 了 , 内容 是 分析 苏联 的 。 他 讲 苏联 垮 不了 , 因为 苏联 有 几个 制度 。 一是 俄罗斯 的 民族主义 与 苏维埃 政权 在 意识形态 上 很 有 凝聚力 ; 二是 苏联 的 知识分子 政策 。 后者 完全 有 理由 使 苏联 的 知识分子 相信 , 在 苏联 比 在 其他 资本主义 国家 有 更好 的 工作 条件 , 以及 更 有 保障 的 生活 条件 。 苏联 有 各种 奖金 , 如 列宁 奖金 、 斯大林 奖金 、 人民 演员 、 功勋 演员 。 演员 在 苏联 比 在 市场经济 的 自由 国家 的 日子 要 好 过 得 多 , 科学家 、 作家 也 是 如此 。 我们 现在 讲 了 许多 苏联政府 残酷 迫害 作家 的 事 , 但 你 想想 , 在 社会主义 国家 作家 享受 到 的 尊荣 , 在 资本主义 国家 连 做梦 也 想象 不到 。 我 在 保加利亚 的 时候 , 听人 讲 保加利亚 的 作协 与 安全部 为了 争 一块 黑海 边上 的 地 而 把 官司 打 到 日夫 科夫 那里 , 日批 : 当然 给 作协 。 所以 连 安全部 都 要 怕 作协 。 还有 一个 例子 , 说 一位 作家 写 了 一首 诗 讽刺 日夫 科夫 , 日 请 他 到 黑海 的 一个 修养 地 一起 疗养 、 打猎 一个多月 , 使得 这个 作家 痛哭流涕 地 检讨 了 自己 的 错误 , 认识 到 日 是 多么 英明 伟大 、 有 人情味 的 人 , 个 真正 的 人 , 到处 写文章 歌颂 他 。 刚才 我 说 的 那些 好 朋友 , 如果 被 蒋介石 与 汪精卫 请 到 庐山 的话 , 大约 也 会 如此 。 这 表明 , 日夫 科夫 也好 , 蒋介石 也好 , 可以 用 国家 的 力量 而 不 考虑 市场 , 人为 的 养 作家 艺术家 。 计划经济 的 国家 还有 一个 了不起 的 地方 , 就是 可以 消灭 , 或 基本 消灭 一切 通俗 文艺 的 样式 , 因此 单 是从 形式 上 讲 , 社会主义 国家 是 严肃 文艺 的 天堂 。 陶 : 不过 有些 通俗 文艺 还是 很 发达 的 , 如 赵树理 的 《 小二黑 结婚 》 之类 。 王 : 那 是 通俗 宣传 , 我 说 的 通俗 文艺 是 指 满足 人 的 欲望 的 文艺 。 陶 : 对 , 从 这个 意义 上 界定 “ 通俗 文艺 ” 就 比较清楚 了 , 至少 是 能够 自圆其说 了 。 也就是说 , 您 说 的 通俗 文艺 不 只是 从 形式 上 着眼 的 , 与 通俗 宣传 、 通俗 教育 无关 。 正是 从 这个 意义 上 说 , 当前 许多 把 当前 的 大众文化 与 革命 的 大众文化 、 把 当前 的 世俗 文化 与 历史 上 的 世俗 文化 进行 机械 类比 的 做法 是 不 准确 的 。 王 : 从 49 年 到 66 年 这 17 年 中 , 有人 统计 , 全国 共 出版 长篇小说 170 多部 , 一年 约 10 部 。 陶 : 现在 一年 出版 几部 ? 王 : 500 多部 。 所以 那 时候 的 这 10 几部 几乎 本本 畅销 。 陶 : 当然 , 不 畅销 倒 是 不 正常 的 , 因为 没有 竞争 , 是 垄断性 的 。 它 并 不能 反映 市场 的 需要 、 读者 的 需要 , 也 不能 反映 文学界 的 真实 水平 , 只能 说 是 反映 了 意识形态 的 需要 。 王 : 所以 难 的 只是 过 政治 关 。 只要 过 了 政治 关 , 出版 了 , 绝对 的 畅销 。 我 记得 60 年时 出版 了 《 红岩 》 , 人们 的 生活 非常 困难 , 但是 人们 排长队 买 这 本书 。 现在 中国青年出版社 回顾 他们 的 光辉 历史 , 总提 “ 三红 ” ( 《 红日 》 、 《 红岩 》 、 《 红旗谱 》 ) 、 两 “ 创 ” ( 《 创业史 》 、 《 李自成 》 即 “ 李闯王 ” ) 。 这些 书少 则 几十万 , 多则 上百万 。 所以 那时 的 作家 一部 长篇 就 可以 买 一个 四合院 。 这样 , 如果 只用 西方 语言 , 讲 共产 政权 如何 迫害 作家 , 就 忽略 了 共产 政权 所 给予 作家 的 优良 的 工作 和 生活 条件 。 因为 它 是从 国家 利益 出发 的 。 钱学森 如果 在 美国 , 不过 一 大学教授 , 杨振宁 又 如何 ? 美国 还 活着 的 诺贝尔文学奖 金 获得者 就 有 四 、 五位 , 但是 得奖 后 还 得 去 教书 。 中国 现在 幸亏 没有 一个 诺贝尔奖 金 获得者 , 如果 有 一个 , 只要 政治 上 大致 过得去 , 他 所 享受 到 的 种种 荣华富贵 , 比 在 美国 不知 高出 多少倍 。 话 扯远 了 , 回到 基辛格 , 他 说 对 这些 都 不能 轻估 , 当时 苏联 那么 多 的 大 科学家 、 大 艺术家 、 文学家 , 基本上 是 拥护 苏联 的 , 当然 基辛格 的 判断 也 有 片面 与 失误 , 没有 看到 矛盾 。 但是 他 讲 的 有 一些 , 绝对 是 有 道理 的 。 陶 : 文化 事业 国家化 , 成为 国家 意识形态 建构 工程 的 一个 重要 部分 , 受到 高度重视 是 很 自然 的 。 但是 这样 的 国家 必然 是 一个 信奉 斗争 哲学 的 国家 , 它 的 文化 、 艺术 、 学术 一定 也 是 一元 的 。 所以 文化学术 与 知识分子 绝对 是 没有 自由 的 、 受到 高度 的 限制 。 我 曾经 在 《 东方 》 的 一篇 文章 中 分析 了 人文 知识分子 的 社会 地位 的 变迁 。 我 感到 解放后 十七年 的 人文 知识分子 的 地位 实际上 是 很 高 的 , 这里 的 高低 是从 其 与 政治 权力 中心 的 关系 而言 的 。 虽然 人文 知识分子 不断 地 成为 批判 的 靶子 , 但是 同时 又 有 一批 一批 的 人文 知识分子 进入 权力 的 中心 。 这是 一个 事物 的 两种 表现 。 受到 重用 当然 是 表明 你 的 重要 , 受到 批判 也 同样 是 表明 你 的 重要 ( 在 他们 的 心目 中 ) , 不然 花 那么 大 的 力气 来批 你 干什么 ? 所以 中国 的 人文 知识分子 过于 居于 社会 的 中心 是 由于 他 与 政治 权力 的 关系 紧密 , 而 其 代价 则 是 丧失 自己 的 独立 的 立场 和 人格 。 你 与 权力 高度 整合 , 你 的 地位 固然 显赫 , 但是 代价 是 没有 自由 说话 的 权力 ; 而 一旦 社会 的 结构 发生变化 , 人文 知识 与 政治 权力 的 关系 疏远 或 分离 了 。 但 在 知识分子 变得 相对 独立 , 自由度 加大 的 同时 , 又 失去 了 他 的 中心 地位 , 被 边缘化 了 。 既 要 进入 权力 中心 , 又 要 保持 独立性 , 似乎 很难 , 有些 知识分子 原先 在 中心 坐惯 了 ( 哪怕 是 作为 批判 的 中心 ) , 现在 没 人 理睬 很 不 舒服 。 当然 , 头脑清醒 一些 的 则 陷于 一种 矛盾 : 既想 保持 中心 , 又 不 依附于 政治 。 那么 是否 可能 获得 这种 意义 上 的 中心 ? 非政治化 的 中心 ? 这 可以 探讨 。 不能 否认 , 在 今天 , 文化 活动 相对 于 经济 、 商业活动 显得 相对 地 不 重要 了 , 知识分子 相对 于 新兴 的 商人 企业家 而言 , 是 边缘化 了 。 在 一个 以 经济 建设 为 中心 的 世俗化 社会 情形 恐怕 只能 如此 。 我 也 希望 知识分子 的 地位 更高 、 文化 活动 更 受到 社会 的 重视 。 但是 我 不 希望 通过 回到 从前 那种 与 政治 权力 的 整合 关系 而 改变 现在 的 所谓 边缘化 的 处境 , 那样的话 , 倒 还 不如 安于 边缘 。 当然 文学 关心 政治 乃至 因此 而 获得 轰动效应 也 并 不 都 是 坏事 。 政治 也 分 种种 。 如果 我们 把 政治 理解 为 是 关乎 国家 民族 及 社会 重大 问题 的 活动 , 如 反腐倡廉 , 那么 文学 的 政治 关怀 依然 是 需要 的 , 现在 还有 不少 艺术 是 因此 而 受到 欢迎 的 , 如 《 苍天 在 上 》 。 但是 关心 政治 和 与 政治 权力 高度 整合 不是 一 回事 。 一个 独立 的 知识分子 依然 可以 关心 政治 。 但是 一般来说 , 一个 被 整合 到 政治 权力 中去 的 知识分子 , 就 不 太 容易 有 作为 真正 知识分子 的 独立 的 ( 不同于 政府 的 ) 政治立场 了 。 同样 一种 被 国家化 了 的 文学艺术 , 就 不太可能 坚持 民间 本位 的 立场 。 所以 文学 的 国家化 是 绝对 不 可取 的 。 如果 有朝一日 , 文学 再度 变成 中心 , 也 不应 是 由于 它 的 再度 国家化 。 王 : 一个 有趣 的 对比 是 美国 对于 文学 的 态度 。 美国 朋友 对 我 说 , 我们 就 不 理解 共产党 为什么 这么 关心 文学 , 我们 这儿 的 共和党 和 民主党 , 你 问 他们 最 不 关心 的 是 什么 ? 就是 文学 。 对 同性恋 都 要 比 对 文学 关心 得 多 , 因为 同性恋 中有 一大堆 的 社会 问题 、 政策 法律 问题 。 所以 如果 完全 西方化 的话 , 中国 的 知识分子 肯定 又 会 越来越 走向 左倾 。 现在 许多 老 作家 老 诗人 对 现实 十分 气愤 , 牢骚满腹 , 为什么 ? 因为 他们 的 作品 征订 数太低 , 出版 不了 。 市场经济 在 这 一点 上 是 很 无情 的 。 陶 : 对于 那些 在 市场 中 没有 竞争力 的 人 来说 , 市场经济 的确 很 无情 , 尤其 是 对于 那些 传统 社会 中 被 认为 是 好人 、 现在 看来 也 还是 好人 的 人 来说 , 市场经济 也 很 无情 。 市场 的 逻辑 不 认人 的 好坏 , 而 只 认人 的 能干 。 它 把 效率 的 尺度 放在 道德 的 尺度 之上 。 市场 主导 的 社会 是 能 人 的 天堂 而 不是 好人 的 天堂 。 如果 能人 与 好人 能 是 同一个 人 , 能 统一 , 当然 最好 。 但是 在 现实 中 常常 不是 这样 。 怎么办 ? 伦理 主导 的 农业 社会 是 品质 ( 好人 ) 比 能力 ( 能 人 ) 吃香 , 而 在 现代 社会 , 则 倒 了 一个 个儿 。 这 也 是 历史 与 道德 的 二律背反 的 一种 表现 。 问题 是 如何 掌握 好 尺度 。 * __label__C3-Art 【 文献号 】 1 - 3120 【 原文 出处 】 江海 学刊 【 原刊 地名 】 南京 【 原刊 期号 】 199603 【 原刊 页 号 】 186 - 189 【 分类号 】 J1 【 分类 名 】 文艺理论 【 作者 】 王汶成 【 复印 期号 】 199607 【 标题 】 艺术形象 的 动态 存在 的 描述 【 正文 】 艺术形象 的 存在 是 一种 动态 的 存在 , 具体地说 , 就 是从 创作 方式 、 到 作品 方式 、 再 到 交流 方式 的 存在 。 从 生活 物象 到 作者 心象 的 创作 存在 方式 创作 方式 是 艺术形象 最初 的 存在 方式 , 它 反映 了 作者 对 艺术形象 的 孕育 和 塑造 过程 。 毫无疑问 , 作者 是 艺术形象 的 起因 , 但 不是 艺术形象 的 起点 , 艺术形象 的 起点 是 生活 物象 。 何谓 生活 物象 ? 生活 物象 就是 现实生活 中 存在 的 客观 的 人 、 事 、 景 、 物所 呈现出 的 表征 和 影象 。 这些 客观 的 人 、 事 、 景 、 物 存在 于 人 的 感觉 之外 , 不 依赖 人 的 感觉 , 但 又 能 被 人 的 感觉 所 反映 。 正如 列宁 所说 : “ 物质 是 标志 客观实在 的 哲学范畴 , 这种 客观实在 是 人 感觉 到 的 , 它 不 依赖于 我们 的 感觉 而 存在 , 为 我们 的 感觉 所 复写 、 摄影 和 反映 。 ” 〔 1 〕 作者 通过 对 生活 物象 的 反复 多次 的 感觉 和 感受 , 获得 了 大量 的 有关 客观事物 的 表象 , 并且 还 不断 加深 着 对 客观 生活 的 情感 体验 和 理性 体认 , 这 一切 就 提供 了 某种 “ 土壤 ” , 正是 在 这种 土壤 中 发育 出 了 艺术形象 的 最初 的 “ 胚芽 ” 。 所以 生活 物象 是 艺术形象 的 起点 , 而且 是 唯一 的 起点 , 作者 对 艺术形象 的 创造 只能 从 对 生活 物象 的 感觉 、 体验 开始 。 作者 对 生活 物象 的 感觉 和 体验 达到 一定 的 程度 , 就 自然 产生 出 创造 艺术形象 的 要求 和 冲动 。 这时 , 积存 在 作者 头脑 中 的 大量 表象 因为 情感 的 激发 作用 而 充分调动 和 活跃 起来 , 并且 在 自觉 理性 的 梳理 和 艺术 想象 的 作用 下 , 重新 进行 了 组合 和 化合 , 从而 在 作者 心中 逐渐 形成 了 一个 愈来愈 明晰 、 愈来愈 完整 的 新 形象 , 如此 产生 的 新 的 形象 系统 我们 称之为 作者 心 象 。 作者 心 象是 对 生活 物象 反映 的 结果 , 它 按照 某种 客观 的 逻辑 发育 和 生长 , 有着 自己 的 活 的 生命 ; 另一方面 它 又 是 作者 心智 创造 的 结果 , 是 作者 个人 劳动 的 产物 , 它 蕴藏 在 作者 的 内心深处 , 同 作者 的 血肉 灵魂 乃至 整个 生命 交融 在 一起 。 实际上 , 在 作者 心象 里 已 聚合 着 作者 的 全部 思想 、 情感 、 欲求 和 理想 , 体现 着 作者 的 整个 精神 和 人格 的 特点 。 因此 , 作者 心象 虽 来自 生活 物象 , 但 又 不是 生活 物象 的 简单 的 映象 和 模写 , 而是 映象 和 想象 、 模写 和 创造 的 统一 , 与 生活 物象 比较 起来 , 无论 在 外观 和 内容 上 都 发生 了 质 的 变异 。 但是 , 文艺 上 的 自然 主义者 却 把 作者 心 象 看作 是 对 生活 物象 的 简单 的 模仿 和 复制 , 认为 作者 心灵 的 作用 就象 一面镜子 , 应该 丝毫 不 走样 地 把 客观事物 的 现象 和 景象 反照 出来 , 这 就 彻底否定 了 作者 在 创造 心 象 过程 中 的 主观能动 作用 以及 作者 心 象 本身 所 包含 的 主观性 内容 。 相反 , 文艺 上 的 主观 论者 又 彻底 斩断 了 作者 心象 和 生活 物象 的 内在联系 , 把 作者 心 象 看作 是 作家 绝对 自由 的 创造物 和 随心所欲 的 虚构 。 例如 弗洛伊德 就 认为 , 艺术创作 不过 是 被 升华 了 的 “ 白日梦 ” , 而 这 白日梦 又 根源 于 人 的 性本能 的 压抑 , 以及 在 此基础 上 产生 的 种种 妄想 和 野心 。 而 艺术家 是 最 善于 做 白日梦 者 , 他们 借用 种种 技巧 和 美的 形式 , 改装 和 美化 了 他们 的 白日梦 , 并且 “ 利用 目前 的 一个 场合 , 按照 过去 的 格式 , 来 设计 出 一幅 将来 的 画面 ” 〔 2 〕 。 弗氏 把 创造 艺术形象 的 想象 和 幻想 活动 完全 归结为 性 的 愿望 和 野心 , 而 “ 目前 的 场合 ” 顶多 只起 一种 诱导 作用 , 这 就 从根本上 抹杀 了 作者 心 象 来源于 生活 物象 , 抹杀 了 作者 心象 的 客观 基础 。 从 作者 心象 到 作品 物象 的 作品 存在 方式 作品 方式 是 艺术形象 的 第二个 存在 方式 , 此 方式 直接 连续 着 创作 方式 , 两种 方式 之间 以 作者 心象 为 联结 点 , 作者 心象 既 是 创作 方式 的 终点 , 又 是 作品 方式 的 起点 。 艺术形象 由 创作 方式 向 作品 方式 的 跃进 反映 了 艺术创作 活动 的 必然 进程 。 艺术家 创作 的 目的 , 就是 把 他 内 心中 构思 的 艺术形象 通过 某种 物质 的 媒介 形式 传达 给 欣赏者 , 从而 实现 同 欣赏者 之间 的 交流 , 这 就 要求 艺术家 必须 创造 出 艺术作品 。 没有 艺术作品 , 艺术形象 就 会 永远 滞留 在 艺术家 的 心中 , 艺术家 的 创作 目的 也 就 永远 不能 实现 。 但 意大利 哲学家 克罗齐 否认 艺术形象 由 创作 方式 向 作品 方式 跃进 的 必然性 和 必要性 。 他 认为 艺术 创造 的 实质 是 所谓 “ 直觉 活动 的 作用 ” , 这种 直觉 活动 将 杂多 的 感觉 印象 融合 为 一个 有机 的 形象 整体 , 当 直觉 活动 完成 之 时 , 艺术作品 就 已经 在 艺术家 心中 完成 了 , 至于 艺术家 的 传达 活动 所 产生 的 并 不是 艺术作品 , 而是 艺术作品 的 “ 备忘录 ” , 因此 , 传达 活动 并 不是 艺术 创造 的 必要 环节 〔 3 〕 。 按 克罗齐 的 这个 说法 , 一个 人 只要 宣称 他 在 心中 完成 了 “ 直觉 活动 的 作用 ” , 不用 写出 作品 , 就 可以 被 称为 艺术家 了 , 这种 明显 有悖 艺术 常识 的 观点 是 我们 难以 接受 的 。 所谓 艺术形象 的 作品 方式 就是 把 作者 心 象 转化 为 作品 物象 , 这个 过程 的 实质 , 是 作者 通过 他 所 使用 的 物质 媒介 , 运用 种种 艺术 手段 和 技巧 把 他 内心 构思 成 的 艺术形象 外化 出来 , 使 之 具有 某种 物质 的 外观 。 作者 心象 的 外化 和 物化 的 过程 , 也 就是 艺术作品 的 生产 和 制作 的 过程 。 在 这里 , 起 关键作用 的 是 作者 驾驭 物质 媒介 的 能力 以及 给 心象 赋予 某种 外 在 形式 的 能力 。 作者 依靠 这些 能力 , 经过 一番 努力 , 使心象 逐渐 脱离 它 的 母体 , 成为 一种 独立 的 客观 对象 , 成为 一种 存在 于 作品 之中 的 外 在 的 客观 对象 。 这种 存在 于 作品 中 的 艺术形象 , 已经 具备 了 物质 的 外观 , 可以 被 作者 之外 的 人 通过 对 作品 的 读解 而 感知 , 因而 被 称为 作品 物象 。 作品 物象 虽然 也 被 称为 “ 物象 ” , 但同 生活 物象 有着 本质 的 差别 。 生活 物象 是 现实生活 中 存在 的 客观事物 的 影象 , 就 其 内容 来说 , 具有 纯 物质 实体 的 性质 ; 而 作品 物象 是 直接 由 作者 心 象 转化 而来 的 , 不过 是 作者 心象 的 一种 物质 显现 , 也 就是 一种 精神 的 、 心理 的 现象 的 物质 显现 。 因此 作品 物象 虽然 具有 物质 的 外观 , 但 又 不是 纯 物质 实体性 的 东西 , 而是 一种 物质 和 精神 、 物理 和 心理 的 统一体 。 此外 , 生活 物象 因为 是 现实存在 的 客观事物 的 影象 , 必然 带有 其 原生态 的 粗糙 性 、 混杂 性 和 散乱 性 , 从 这个 意义 上 看 , 它 是 缺乏 形式 规定性 的 。 作品 物象 虽然 从 它 产生 的 最终 根源 上 可以 追溯到 生活 物象 , 但 其 本身 却是 作者 的 人工 制造 物 , 是 作者 按照 某种 预想 的 样式 创造 出来 的 , 它 经过 了 作者 的 精心 处理 和 组织 , 因而是 规整 的 、 有机 的 和 系统 的 , 具有 鲜明 的 形式 特征 。 形式 对 作品 物象 无疑 是 至关重要 的 , 因为 从 心象 到 物象 的 作品 形成 过程 基本上 就是 赋予 心象 以 形式 的 过程 。 但 这 又 绝不 是 无 内容 的 纯 形式 , 所谓 形式化 过程 其实 就是 对 生活 物象 和 作者 心象 的 加工 、 处理 和 组织 。 因此 , 作品 物象 作为 一种 形式 存在 是 标示 着 无限 丰富 的 内容 的 。 作品 物象 是 形式 和 内容 的 统一 。 20 世纪 西方 文论 的 一个 主导 倾向 就是 形式主义 倾向 , 特别强调 作品 本体 , 认为 艺术作品 是 纯 语言 、 纯 结构 、 纯 形式 。 英国 批评家 克莱夫 · 贝尔 提出 一切 视觉 艺术品 的 共同 性质 就 在于 “ 有 意味 的 形式 ” , 所谓 有 意味 的 形式 就是 “ 线 、 色 的 关系 和 组合 ” 、 “ 审美 地 感人 的 形式 ” 〔 4 〕 。 这个 观点 的 主要 问题 就是 孤立 地 考察 作品 文本 , 也 就是 独立 地 考察 作品 物象 , 因而 也 就 看不到 它同 生活 物象 、 作者 心象 的 内在联系 , 看不到 它 的 内容 要素 的 重要性 。 如果说 克罗齐 的 观点 是 片面 地 强调 艺术形象 的 创作 存在 方式 而 否认 其 作品 存在 方式 , 那么 , 形式 主义者 的 观点 则 走向 另 一个 极端 , 片面强调 艺术形象 的 作品 存在 方式 而 忽视 其 创作 存在 方式 。 从 作品 物象 到 读者 心象 的 交流 存在 方式 艺术形象 的 最后 存在 方式 是 交流 方式 。 之所以 称为 交流 方式 , 是因为 在 这种 方式 里 作者 和 读者 之间 实现 了 艺术交流 。 艺术家 创作 作品 , 其 目的 就是 为了 把 他 创造 的 艺术形象 呈现 于 读者 面前 , 以便 达到 同 读者 的 交流 。 读者 通过 阅读 和 接受 作品 , 在 自己 心中 重建 作者 在 作品 中 所 创造 的 艺术形象 , 从而 实现 了 同 作者 的 交流 。 因而 , 没有 艺术形象 的 交流 方式 , 作者 和 读者 之间 就 不能 发生 实际 的 联系 , 艺术创作 的 最终 目的 和 价值 也 不能 实现 。 但是 , 长期以来 人们 对 艺术形象 的 交流 方式 并未 给 以 应有 的 重视 , 传统 的 文艺理论 一直 对 读者 在 文学 活动 中 的 地位 和 作用 估计不足 , 认为 重要 的 是 作者 创作 作品 , 至于 读者 , 除了 被动 地 接受 作品 外 , 似乎 没有 太大 的 意义 。 本世纪 60 年代 以来 在 西方 盛行 的 “ 读者 理论 ” 拨转 了 上述 理论 偏向 。 读者 理论 各个 流派 的 总 的 特点 就是 突出 读者 接受 活动 的 重大意义 , 认为 读者 的 接受 活动 使 作者 所 创造 的 艺术作品 具体化 和 现实 化 , 没有 读者 的 接受 , 艺术作品 只能 处于 潜在状态 。 因此 , 在 他们 看来 , 艺术作品 是 由 作者 和 读者 共同 创造 的 。 法国 美学家 杜夫海纳 , 从 现象学 出发 , 认为 没有 审美 主体 的 审美 感知 , 艺术 产品 只能 是 审美 手段 , 只有 诉诸 于 审美 主体 的 审美 感知 , 艺术 产品 才能 从 审美 手段 转化 为 审美 对象 。 他 耐人寻味 地 指出 , “ 艺术作品 刺激 目光 , 目光 把 艺术作品 改变 成 审美 对象 。 目光 专注 于 艺术作品 时 , 便 成为 完成 作品 的 一个 组成部分 ” , 但 这 “ 是否 说 博物馆 的 最后 一位 参观者 走出 之后 , 大门 一关 , 画 就 不 存在 了 呢 ? 不是 。 它 的 存在 并 没有 被 感知 。 这 对 任何 对象 都 是 如此 。 我们 只能 说 : 那时 它 再也 不 作为 审美 对象 而 存在 , 只 作为 东西 而 存在 。 如果 人们 愿意 的话 , 也 可以 说 它 作为 作品 , 就是说 仅仅 作为 可能 的 审美 对象 而 存在 ” 〔 5 〕 。 早 在 杜夫海纳 之前 , 马克思 也 在 不同 的 哲学 基础 上 提出 过 类似 的 观点 , 他 说 : “ 任何 一个 对象 对 我 的 意义 都 以 我 的 感觉 所及 的 程度 为限 。 ” 〔 6 〕 上述 观点 都 印证 着 读者 的 阅读 和 接受 活动 , 即 艺术形象 的 交流 方式 , 对于 艺术作品 和 艺术形象 的 对象化 和 现实 化有 多么 重要 。 在 艺术形象 的 交流 方式 中 , 作品 物象 是 交流 的 手段 , 而 读者 心 象是 交流 的 结果 。 也就是说 , 读者 通过 作品 物象 反观 作者 心 象 , 与 作者 心 象 达成 某种程度 的 视界 融合 , 最终 建构 起 读者 自己 的 心象 , 实现 了 与 作者 交流 的 目的 。 然而 , 一部 作品 的 作者 是 唯一 的 ( 合作者 也 应 看作 一个 作者 整体 ) , 因而 作者 心象 也 是 唯一 的 ; 一部 作品 的 读者 是 众多 的 , 因而 所 产生 的 读者 心象 也 是 众多 的 。 这 众多 的 读者 心 象 固然 都 以 同一个 作品 物象 为 依据 , 都 力图 去 理解 同一个 作者 心 象 , 但 它们 之间 又 显然 不 存在 简单 的 对应 关系 , 这就是说 , 众多 的 读者 在 接受 同一个 作品 时所 产生 的 心象 并 不是 一样 的 。 这 正如 鲁迅 先生 说 的 : “ 譬如 我们 看 《 红楼梦 》 , 从 文字 上推 见 林黛玉 这 一个 人 , … … 那么 , 恐怕 会 想到 剪头发 , 穿 印度 绸衫 , 消瘦 , 寂寞 的 摩登女郎 ; 或者 别的 什么 模样 , 我 不能 断定 。 但试 去 和 三四十年 前 出版 的 《 红楼梦 图咏 》 之类 里面 的 画象 比一比 罢 , 一定 是 截然 两样 的 , 那 上面 所画 的 , 是 那时 的 读者 的 心目 中 的 林黛玉 。 ” 〔 7 〕 鲁迅 先生 在 这里 说 的 是 不同 时代 读者 心目 中 的 林黛玉 不 一样 , 其实 同一 时代 读者 心目 中 的 林黛玉 也 是 不 一样 的 。 那么 , 为什么 读者 依照 同一 作品 所 造成 的 心象 总是 不 一样 呢 ? 这 原因 可 从 两 方面 分析 。 从 作品 方面 看 , 作品 物象 是 作者 心象 的 物化 , 而 物化 活动 及其 过程 必然 受到 所 使用 的 物质 媒介 的 制约 和 限制 , 因此 , 就 一般 情况 讲 , 它 不 可能 是 作者 心象 的 详尽 无遗 的 写照 , 它 只能 是 作者 心象 的 大致 的 、 近似 的 显示 , 其中 许多 具体 的 细节 和 环节 将 有待于 通过 读者 在 阅读 中 的 想象 和 联想 来 补充 。 对此 , 德国 的 美学家 伊塞尔 曾 从 文学语言 的 角度 给 以 说明 。 他 指出 文学 文本 使用 的 是 “ 描写 性 语言 ” , 而 描写 性 语言 不 可能 表现 出 事物 的 全貌 和 全过程 , 这样 , 作品 文本 就 必然 存在 着 许多 “ 意义 空白 ” , 就 形成 为 一个 “ 召唤 结构 ” , 召唤 读者 去 填弃 这些 空白 。 此外 , 从 读者 方面 看 , 读者 的 主体 条件 也 不 一样 , 他们 在 年龄 、 性别 、 职业 、 生活 经历 、 思想 、 趣味 、 爱好 、 习惯 、 文化 修养 乃至 心理品质 等 方面 都 各不相同 , 这 诸多 的 不同 就 决定 了 他们 在 接受 同一个 作品 时会 有 不同 的 感受 、 体验 和 理解 , 在 同一个 作品 物象 面前 , 接受 不同 的 暗示 、 作出 不同 的 反应 , 而 产生 不同 的 心象 。 读者 心象 的 差异性 , 说明 了 读者 接受 作品 的 过程 不是 消极 的 被动 的 过程 , 而是 读者 积极 地 介入 作品 并 重构 作品 的 过程 。 当然 读者 的 这种 “ 介入 ” 和 “ 重构 ” 也 不是 毫无 限度 的 , 这个 过程 的 实质 乃是 读者 和 作者 之间 的 相互 制约 、 相互影响 的 交流 和 对话 。 一方面 作者 以 他 的 作品 影响 读者 , 他 的 作品 既 为 读者 的 想象 提供 了 自由发挥 的 余地 , 又 给 读者 的 想象 划出 了 一个 大致 的 范围 和 区域 ; 另一方面 读者 以 他 对 作品 的 再 创造 反作用 于 作品 和 作者 , 对 作者 以后 的 创作 产生 深远 的 影响 , 这种 对 作品 的 再 创造 当然 以 作品 为 基准 , 同时 又 浸透 着 读者 个人 的 特殊 的 经验 、 知识 、 想象力 和 理解力 。 而 读者 心象 的 最后 生成 就是 读者 与 作者 之间 相互 交流 的 一个 成果 , 也 是 艺术形象 在 历经 全部 的 动态 过程 之后 的 一个 最终 完成 。 综上所述 , 艺术形象 的 动态 存在 是 一个 相当 复杂 的 过程 , 这个 过程 大致 显现 为 四种 形态 ( 生活 物象 、 作者 心 象 、 作品 物象 、 读者 心 象 ) 的 交替 和 三种 方式 ( 创作 方式 、 作品 方式 、 交流 方式 ) 的 递进 。 对 艺术形象 的 特性 的 科学 界定 应 建立 在 对 艺术形象 的 动态 存在 的 全面 而 深入 的 把握 和 分析 的 基础 上 , 而 不能 仅 依据 某 一种 存在 形态 、 一种 存在 方式 就 匆匆 作出 结论 。 〔 1 〕 《 列宁全集 》 第 14 卷 , 第 128 页 。 〔 2 〕 参阅 伍彝甫 、 胡经之 主编 《 西方 文艺理论 名著 选编 》 , 下卷 , 第 5 ~ 6 页 。 〔 3 〕 参阅 克罗齐 《 美学 原理 · 美学 纲要 》 , 外国文学 出版社 1983 年版 , 第 106 、 114 、 121 页 。 〔 4 〕 参阅 克莱夫 · 贝尔 《 艺术 》 , 周金环 、 马钟 元 译本 , 第 4 页 。 〔 5 〕 参阅 杜夫海纳 《 美学 与 哲学 》 , 孙非 译本 , 第 33 和 55 页 。 〔 6 〕 杨炳编 《 马克思 恩格斯 论 文艺 和 美学 》 , 上册 , 第 36 页 。 〔 7 〕 《 鲁迅 全集 》 第 5 卷 , 第 430 页 。 作者简介 : 王汶成 , 1953 年生 , 现为 山东大学中文系 讲师 。 〔 责任编辑 : 庄 锡华 〕 * __label__C31-Enviornment 产业 与 环境 INDUSTRYANDENVIRONMENT1998 年 第 20 卷 第 4 期 Vol.20 No.41998 科技期刊 矿区 环境 : 矿业 残渣 和 增值 办法 G . Morizot , chargdemission , GMI , BRGM , H . Lesueur , ing é nieurdeRechercheSMN , BRGM , H . Zeegers , Director , GMIBRGM , BP6009 , F - 45060 , Orl é ansCedex2 . France 摘 要 矿业 残渣 的 处理 和 再 处理 是 解决 与 矿区 开发 有关 的 污染 问题 的 一个 可能 选择 . 再 处理 更 经常 意味着 残渣 回收 , 其 目标 是 分离 出 有 销售 价值 的 矿物 , 或者 是 相反 , 分离 出有 更 大 污染 能力 的 矿物 ( 特别 是 产生 含有 重金属 的 酸性 溶液 ) . 当其 费用 完全 被 提取 产物 的 商业化 收入 所 补偿 时 , 它 不应 受到限制 . 实际上 , 这样 的 再 处理 也 能够 减少 使 矿业 残渣 变得 安全 和 保护 居民 所 发生 的 费用 , 这些 费用 在 过去 矿产 丰富 的 地区 经常 是 很 高 的 . 因此 , 所有 降低 此 费用 或 为 参与 其 投资 而 提供 资金 的 措施 将 是 受欢迎 的 . 最后 , 行政当局 应该 尽全力 考虑 矿区 的 环境 问题 , 并 支持 能够 从 矿业 废物 中 清除 污染 并 尽可能 多地 从 收入 中 获利 的 解决方案 . 引 言 矿区 环境 的 研究 领域 是 很 广泛 的 , 因为 它 从 地质勘探 时期 到 提出 处理 方案 一直 是 过去 工业 活动 导致 的 热点问题 , 在 地区 层次 上 , 特别 是 对于 人类 的 饮用水 质 , 经常 有 很大 的 负面影响 . 目前 , 在 全部 的 经营期 , 一直 都 在 考虑 对 环境 的 担心 . 在 这些 不同 问题 上 的 共同 特点 是 , 在 表层 和 深层 , 在 水 与 岩石 之间 有着 重要 的 相互作用 ( 见图 1 ) , 从 扰乱 了 水 - 岩石 - 大气 的 循环 和 平衡 以后 污染源 导致 的 微观 现象 , 直至 对 人类 居民 的 影响 , 这种 影响 在 大多数 时间 内 来自 饮用水 水质 恶化 . 这些 造成 损害 的 残渣 , 其 数量 无论是 绝对值 还是 与 从 土壤 中 提取 的 有 价值 产品 相 比较 都 是 很大 的 , 特别 是 当 有用 物 的 含量 很 低 , 如 黄金 或 钻石矿 时 , 更是如此 . 比如 对于 金矿 , 如果 考虑 从 平均 含金 为 5 克 / 吨 的 矿中 每年 生产 2300 吨 黄金 , 假设 在 矿床 中贫 矿石 与 矿石 本身 的 比 为 1 ∶ 1 ( 剥离 率 ) , 那么 生产 这么 多 黄金 所 产生 的 残渣 将 大约 为 10 亿吨 . 过去 的 矿业 产生 的 现存 旧 残渣 加剧 了 当今 的 问题 , 当时 的 矿山 很少 关心 它们 的 垃圾 . 比如 , 在 加拿大 就 有 7.5 亿吨 矿物 残渣 和 19 亿吨 的 含硫 处理 残渣 , 通过 钝化 以使 其 安全 的 每吨 费用 为 1 — 2 美元 , 这 相当于 0.1 — 0.2 克 黄金 / 吨 的 价值 . 除了 与 分离 矿物 本身 有关 的 直接 影响 以外 , 产生 的 危害 还 存在 于 许多 层次 . 重金属 和 酸性 离子 甚至于 放射性 ( 酸性 废水 ) 对 地表水 和 地下水 的 化学 污染 以及 对 土壤 的 污染 可能 是 最 重要 的 . 还有 许多 其它 污染物 也 应该 提到 , 甚至 这些 物质 是 惰性 的 或 可以 被 视为 惰性 的 场合 亦然 ( BortnikovaS . 和 MorizotG . , 1997 ) . ◆ 可耕地 或 可 用于 其它 目的 的 表土 固定化 ; ◆ 当地 生态系统 的 破坏 ; ◆ 对 水利 管网 组织 的 影响 ( 从 在 较 少 情况 下细 粒子 的 简单 沉积 即 “ 淤积 ” , 到 在 其它 情况 下 水利 体系 完全 破坏 ) ; ◆ 滑坡 风险 ; ◆ 景观 破坏 ; ◆ 空气污染 ; ◆ … … 在 存在 这些 污染源 , 和 所 观察 到 的 直接 涉及 到 的 当地 居民 与 相距 几十公里 , 甚至 距离 这些 污染物 存放 地点 几公里 的 居民 相比 寿命 缩短 10 来 年 之间 难以 进行 比较 ( DzhidaR é publiqueBouriate , CEI1997 ) ; Koloninetalii , 1994 - SubarnarekhaBasin , EtatdeBihar , Inde ) . 本 报告 的 目的 当然 不是 介绍 与 矿物 残渣 有关 的 全部 环境 问题 , 而是 表明 考虑 这些 残渣 的 特征 在 许多 情况 下 怎样 有助于 估计 这些 残渣 安全 化所 需 的 费用 . 很 明显 , 在 可 持续 发展 的 范围 内 这 是 必需 的 , 这 不仅 是 为了 直接 保护 所 涉及 的 居民 , 也 是 为了 矿业 活动 继续下去 , 为 人类 的 发展 服务 所 必需 的 . 矿物 残渣 和 处理 残渣 在 大多数 场合 下 我们 可以 区分 开 两种 类型 的 矿物 残渣 ; ◆ 所谓 的 清洁 矿物 残渣 是 那些 元素 含量 价值 为 零 或者说 不 经济 ( 含量 太 少 ) 的 岩石 、 土壤 剥离 物 , 只是 由于 它们 的 采掘 是 为了 按 所 选择 的 方法 取得 矿石 而 必须 进行 的 . 这些 残渣 最 经常 具有 岩石 块 的 形式 , 在 化学 上 不 活泼 , 在 机械性能 上 是 正常 的 ; 有时 可能 涉及 到 粘土 覆盖层 或 涉及 可耕 表土 ; ◆ 处理 残渣 来自 有 价值 矿石 的 元素 提取 过程 ( 处理 操作 ) 的 出口处 . 它们 由 比较 细小 的 颗粒 组成 , 其 最大 尺寸 为 几十 甚至 几百微米 . 这样 小 颗粒 来源于 不同 矿石 提取 操作 所 必须 的 岩石 粉碎 操作 . 大多数 处理 方法 是 在 水 介质 中 进行 的 , 这些 残渣 就 经常 具有 呈水 悬浮液 固体 颗粒 的 形式 . 这时 因为 其 细小 粒度 及其 矿物 的 组成 , 它们 经常 是 很 活泼 的 , 特别 是 当 有 经济 价值 的 矿化 为 硫化 时 更是如此 . 其 机械性能 经常 是 中等 的 . 这 两类 残渣 之间 的 主要 区别 是 它们 的 粒度 . 由此 产生 了 很 不同 的 土 工学 特性 和 物理化学 活性 , 对 它们 可以 使用 的 用途 有 重大 的 影响 . 比如 , 处理过程 所 包括 的 粉碎 工序 处理 过 的 残渣 , 由于 其 粒度 很细 而 具有 某些 附加 的 价值 . 任选 地 再 处理 或者 提取 其 残余 价值 则 是 耗能 比较 少 的 . 同样 地 , 再 利用 作 比如 填料 将 是 很 容易 的 . 矿业 残渣 增值 的 不同 途径 可以 通过 不同 的 方法 使 矿业 残渣 增值 , 一种 方法 就 像 对待 矿石 一样 , 从 里面 提取 出 有 商业价值 的 产品 , 另 一种 是 把 残渣 整体 上 看作 是 可 增值 的 , 比如说 用作 土木工程 的 原料 , 或者 有时 添加 一些 有 肥效 的 元素 , 制成 农用 土壤 ( CadillonM . , LancarR . , 1997 ) . 将 两种 方法 结合 显然 是 可能 的 : 这 使得 可以 从 脉石 中 提取 出 可以 直接 销售 的 矿物 , 比如 煤 , 或者 提取 出 有 潜在 污染 的 矿石 , 如 有害 的 硫化物 , 提取 后 的 脉石 随后 可以 按常法 使用 或 送 去 增值 , 在 经过 酸 和 重金属 的 盐析 后 用于 农业 和 土木工程 中 . 在 西欧 已经 很 好 地 开发 了 这样 的 方法 , 特别 是 对于 煤矿 的 残渣 ( DelaumeM . , 1997 ) , 这种 方法 必须 考虑 当地 的 社会 经济 发展 和 相应 的 需求 . 比如 , 可以 在 公路 或 高尔夫球场 的 建设 中 充当 基础 , 或者 可以 作为 工业 原材料 ( 如 粘土 、 石灰质 类物质 ) 增值 , 在 土木工程 活动 频繁 、 骨料 ( 砂 、 石 ) 采掘 受 法规 约束 的 地区 和 在 居民 密度 小 , 不太 发达 的 地区 将 是 不同 的 . 矿物 残渣 也 由 处理过程 产生 , 这个 过程 相当于 生产 瞬间 在 生产 地点 存在 的 技术 状况 . 因此 , 处理 方法 的 技术 经济 状态 是 随 时间 的 推移 而 改善 的 , 正是 这 一点 使得 能 满足 更 严格 的 制约 , 例如 被 处理 矿石 的 贫化 ( 随着 较 高品位 的 矿石 逐渐 枯竭 ) 或 数十年 来 的 原材料 价格下降 ( LassondeP . , 1997 ) : 因此 , 最近 的 技术 能够 很 经济 地 从 以前 几十年 曾 加工 过 的 贫矿 中 提取 出新 的 有 价值 矿物质 就是 很 正常 的 了 . 有时 残渣 会经 几年 的 间隔 被 多次 地 再 处理 , 用 的 是 相同 的 技术 , 但是 性能 是 一般 的 , 每次 只 提取 有限 分量 的 有 价值 金属 , 但 这个 数量 在 操作者 眼里 应是 足够 经济 的 , 有时 他们 把 这种 新型 的 采集 解释 为 有 价值 的 矿物 会 随 时间 而 “ 再生 ” . 物理 方法 和 物理化学 方法 重力 法 靠 密实 介质 进行 的 分离 是 基于 以 硅 铁矿 或 磁铁矿 为 基础 的 悬浮液 的 分离 , 其 密度 介于 两种 矿石 的 密度 之间 , 当然 这种 方法 的 引进 也 并 不是 新 事物 , 因为 它 已经 有 40 多年 的 历史 了 . 但是 它 可以 从用 较 粗糙 的 方法 处理 过 的 残渣 中 提取 出 数量 相当可观 的 煤 , 而且 它 肯定 会 在 中欧 、 东欧 以及 CEI 保持 潜在 的 好处 ( 缺乏 高质量 的 泵 妨碍 了 其 应用 ) . 此 方法 ( 见图 2 ) 可 应用 于 毫米 级 或 厘米 级 的 颗粒 . 离心分离 机是 一种 比较 新型 的 设备 . 由于 用 数十 乃至 数百个 g ( 重力 加速度 ) 的 力 代替 重力 , 因而 它 可以 分离 比重 不同 的 更 细小 的 粒子 ( 几十微米 ) ; 最初 开发 是 为了 处理 金矿 , 现在 则 面向 许多 其它 种类 的 矿石 , 将来 它 可能 是 提取 残渣 中所含 的 重 矿物 的 一种 大有希望 的 手段 ( 见图 3 ) . 磁力 分离 磁 分离 领域 也 取得 了 重大进展 , 一方面 是 由于 引进 了 基于 稀土 氧化物 的 汞 磁铁 , 它 能 以 较 低 的 净 成本 , 达到 更 高 的 效率 , 另一方面 是 由于 开发 了 低温 磁 技术 , 应用 了 最新 开发 的 超导 性 . 应用 是 比如 设想 在 从 赤泥 残渣 制造 铁 的 领域 . 浮选 分离 浮选 分离 技术 也 取得 了 重要 进展 , 特别 是 在 非 经典 粒度 的 颗粒 回收 领域 ( 即 或者 小于 几十微米 , 或者 大于 几百微米 的 颗粒 ) 或者 在 物理化学 性能 接近 的 矿石 之间 进行 分离 . 长期以来 一直 用于 再 处理 残渣 , 比如 从 铅 或 锌 的 提取 残渣 中 提取 荧石 或 重晶石 , 为了 分离 处理 残渣 中所含 的 含硫 矿物 , 似乎 特别 推荐 用 浮选 分离 , 其 目的 可能 是 要 从 这些 硫化物 中 挤出 直接 利润 , 也 可能 是 要 使 残渣 中 的 硫化物 去除 而 不再 有 酸性反应 , 或者 二者 兼而有之 . 在 分离 不同 的 硫化物 时 还 将 有 一个 困难 , 即 在 贫矿 中原 有 的 物理化学 条件 下 , 其 分离 往往 要 比 从 矿石 中刚 提取 出 的 硫化物 的 分离 容易 得 多 . 化学 方法 和 生化 方法 化学 方法 像 含硫 浸滤 这样 的 方法 用于 矿物 残渣 已经 有 很 长时间 了 , 特别 是 对于 铜 或 铀 . 用于 所谓 “ 堆浸 ” 的 操作 中 , 方法 是 在 具有 其 采掘 矿物 颗粒 层 的 堆料 上面 进行 喷淋 来 实现 . 由于 有 价值 的 金属 含量 小 , 所以 要 进行 破碎 , 而且 在料 堆 具有 渗透性 的 条件 下 , 这种 处理 本身 是 经济 的 , 特别 是 在 开采 主 矿石 时 使用 这种 方法 ; 这时 , 现有 基础设施 ( 以及 特别 是 溶液 处理 的 组合 设备 ) 得到 充分利用 , 并 在 更 大 的 生产 中 得到 偿还 . 氰化 处理 法 本身 广泛 地 用于 矿业 的 残渣 , 这 涉及 到 矿物 残渣 或 处理 残渣 ( BarettG . , 1996 ) . 在 某些 国家 中 过去 很少 使用 这种 方法 , 特别 是 在 用 活性炭 回收 黄金 的 方案 中 , 这种 技术 很 可能 导致 更 多 的 装置 对于 纯 商业 类型 的 贫矿 进行 再 处理 . 生物 方法 ( 或 通过 生物 作用 催化 的 化学 方法 ) 目前 在 生物 浸滤 处理 方面 的 突破 , 特别 是 硫化物 的 催化 氧化 , 已 由 D . Morin 以 残渣 处理 方面 的 应用 加以 介绍 . 这种 技术 可以 用于 多种 硫化物 , 特别 用于 黄铜矿 , 因为 使用 了 新 的 细菌 源 ( 极 嗜 热菌 ) . 可 设想 将 其 用于 经常 碰到 混合 硫化物 的 场合 . 当 从 复杂 的 溶液 中 分离 不同 的 金属 时 , 会 有 经济 上 的 困难 存在 . 优先 思路 在 经济基础 上 , 有 必要 区分 如下 情况 : ◆ 有 价值 元素 的 提取 费用 低于 这些 元素 的 商业价值 ; ◆ 有 价值 元素 的 提取 费用 高于 这些 元素 的 商业价值 . 在 这种 情况 下 , 还要 考虑 以下 的 不同 情况 : ◆ 残渣 的 再 处理 在 总体 上 没有 意义 ; ◆ 残渣 的 再 处理 在 总体 上 有 意义 . 有 价值 元素 的 提取 费用 低于 这些 元素 的 商业价值 的 情况 这种 情况 目前 是 最 为人所知 的 也 是 最 容易 解决 的 , 可以 在 简单 的 私人 举措 基础 上 实施 . 可以 列举 出 许多 例子 , 特别 是 在 黄金 领域 中 , 这时 经常 在 再次 破碎 以后 , 按槽 或者 按堆 进行 氰化 处理 , 从 以前 用 其它 方法 ( 重力 、 浮选 , 比如 Salsigne ) 得到 的 残渣 中 回收 足够 数量 的 黄金 . 对于 从 冲积 矿床 提取 黄金 操作 的 盈利 极限 , 在 新鲜 矿 的 最好 情况 下 , 成堆 氰化法 为 含量 大约 几克 / 吨 , 重力 法为 几百 毫克 / 吨 , 所以 我们 期望 可以 从 有 类似 含量 的 矿石 残渣 中 经济 地 提取 黄金 . 不幸 的 是 , 经常 由于 矿物 残渣 的 矿物学 特性 而 使 问题 复杂化 : 很 经常 — — 特别 是 当 这些 残渣 对 环境 有 很大 影响 时 — — 黄金 伴随 着 本身 消耗 氰化物 的 一定 数量 硫化物 , 使得 无法 使用 氰化 处理 的 方法 , 或者 黄金 的 形式 使 其用 重力 提取 不再 经济 , 这会 导致 很 细微 的 黄金 与 硫化物 粘结 在 一起 , 或者 与 其它 矿物 比如 石英 结合 在 一起 . 在 许多 其它 情况 下 可以 列举 用于 基础 金属 ( 比如 摩洛哥 Zellidija 的 锌 、 刚果 科卢 韦奇 的 铜 - 钴 、 摩洛哥 布阿泽尔 的 钴 、 波兰 上 西里西亚 的 铅 - 锌 ) 、 用于 合金 金属 ( 玻利维亚 的 锡 、 钨 ) 、 用于 煤 等 . 当然 , 对于 主管 当局 来说 , 必须 授予 相应 的 开发 特许权 , 以 确保 在 相当于 国际标准 的 条件 下 , 特别 是 在 不 产生 生态 损害 的 条件 下 , 使 得到 的 残渣 安全 化 , 实际上 , 新鲜 贫矿 的 残渣 含量 应该 不 允许 经过 很 长时间 再 进行 处理 , 也 不应 允许 在 使用 自有 资金 的 条件 下 忘掉 环境 上 的 严重 问题 . 提取 有 价值 元素 的 费用 高于 这些 元素 的 商业价值 的 情况 这时 , 对 这些 残渣 进行 再 处理 不仅 要 从 与 有 商品 价值 的 产品 相关 的 生产 经济 上 给予 解释 , 而且 也 要 考虑 到 更 全面 的 问题 , 特别 是 考虑 到 污染 费用 和 消除 这些 污染 对 集中 居民 的 影响 的 另外 解决方案 和 费用 . 这时 发起 这些 处理 活动 的 , 除了 例外 的 情况 即 他们 会 考虑 在 经济 整体 上 的 问题 外 , 很少 涉及 私人 承包商 . 这时 , 应 根据 两种 方法 的 总费用 情况 来 区分 两种 状况 : 残渣 的 再 处理 总体 上 不 具有 经济 意义 不 产生 污染 的 残渣 或 特殊 种类 的 残渣 都 属于 这 一类 , 对于 这些 残渣 , 不太 繁重 的 解决方案 ( 特别 是 不 涉及 对 残渣 堆 的 处理 ) 就 可以 把 污染 的 影响 限制 在 可 接受 的 水平 ( 如 堆放 在 土壤 上 的 残渣 是 不透水 的 , 或者 它 对 产生 的 化学 污染 起着 缓冲作用 等 ) . 当然 , 这时 残渣 的 再 处理 将 不是 要 考虑 的 解决方案 , 除非 涉及 长远 的 可 持续 发展 , 而 激励 人们 消除 所有 潜在 的 污染 原因 , 否则 这是 不大可能 的 . 残渣 的 再 处理 总体 上 有 意义 特别 是 当 基于 所有 当地 社会 - 经济指标 的 综合 考虑 、 通过 残渣 再 处理 方法 消除 污染 及 损害 影响 的 成本 低于 用 所有 其它 可 接受 方法 消除 这种 影响 的 成本 时 , 就是 这种 情况 , 因为 有 残渣 提取物 增值 的 收入 . 在 某些 情况 下 , 实际上 残渣 中 不同 成分 的 分离 可能 是 有 意义 的 , 这可有 各种 原因 : ◆ 得到 呈 浓缩 形式 的 有害 元素 可以 限制 苛刻 的 封闭 费用 , 而 不再 应用 容量 限度 . 其余部分 残渣 可以 在 现场 贮存 、 或者 被 用于 诸如 土木工程 中 . 无论如何 , 确保 已 被 限制 在 小 容量 中 的 严格 封闭 要 比 很大 容量 时 更 容易 了 ; ◆ 消除 了 诸如 与 产生 酸性 溶液 的 重金属 硫化物 的 存在 有关 的 污染源 , 也 可以 避免 污染 层 对 居民 卫生 、 河水 卫生 或 饮用水 的 直接 影响 , 或 避免 他们 食用 浓缩 了 这些 污染物 的 食品 和 对 这些 水 进行 有效 化学 处理 的 费用 ( 比如 在 哈萨克斯坦 ) ; ◆ 解放 了 被 残渣 堆 所 占据 的 地面 , 有利于 供 农业 、 工业 和 社会 上 使用 , 如同 消除 各种 污染物 对 生态系统 、 水 管网 、 大气 、 景观 的 影响 一样 , 对 地区 社团 有 很大 好处 , 人们 已经 越来越 懂得 如何 将 其 量化 . 在 这些 不同 的 情况 下 , 很 明显 的 是 , 应该 考虑 系统 经济性 的 整体性 要 从 属于 地区 行政部门 的 直接 监管 , 他们 应该 注意 到 , 能 产生 反响 的 技术 解决方案 要 好好 考虑 社会 - 经济 - 政治 准则 的 整体 优化 : 在 某些 极端 的 情况 下 , 与 贫矿 存在 有关 的 污染 影响 问题 的 简单 技术 解决方案 可以 基于 居民 的 搬迁 , 这是 一种 没有 严重 的 政治 和 社会 后果 的 解决方案 . 这时 , 人们 看到 了 地方 当局 借以 决策 的 工具 的 重要性 , 它 基于 专门 称作 地理信息系统 ( SIG ) 的 方法 , 同时 考虑 地质学 、 地质 化学 、 水力学 、 水文 地质学 和 社会 - 经济 ( 土地 占用 、 人口密度 等 ) 的 判据 , 它 使得 能 同时 确定 : ◆ 所 确认 的 不同 污染 的 污染 能力 和 它们 对 密集 人口 的 现在 和 将来 的 、 直接 和 间接 的 影响 ; ◆ 不同 的 监管 和 技术 上 可 实现 的 行动 方案 ; ◆ 风险 和 待 解决问题 的 分层 : ChevrelS . , ( 1977 ) 证实 在 位于 南非 的 试验区 里 , 在 分析 采矿 活动 对水及 土壤污染 影响 的 敏感性 时 使用 SIG 方法 的 意义 ; ◆ 基于 地表 数据 和 同时 考虑 了 污染 影响 和 经济 约束 的 协调 行动计划 . 结 论 在 与 矿区 环境 有关 的 问题 当中 , 对于 构成 大部分 污染源 的 残渣 进行 处理 或 再 处理 , 一方面 相当于 重大 的 经济 风险 , 即 回收 在 第一 处理 阶段 漏掉 的 有 价值 元素 ; 另一方面 是 分离 矿物 污染物 , 使 比较 容易 的 单一 污染物 组分 安全 化 , 残渣 的 其余部分 就 作为 一般 材料 来 处理 . 实际上 , 通过 惰性 化来 使 残渣 安全 化是 很 昂贵 的 ( 正如 我们 在 以上 看到 的 , 需要 1 — 2 美元 / 吨 ) , 最好 是 尽可能 地 限制 这样 分离 的 残渣 数量 . 无论 这种 处理 是 用于 已经 进行 过 第一步 处理 的 产物 还是 没有 经过 处理 的 产物 ( 对于 矿物 残渣 ) , 要 使 其 增值 都 将 基于 对 其 矿物学 特性 的 更好 认识 , 应该 借助于 最具 竞争力 的 选矿 技术 , 因为 技术 上 的 目标 象 经济 上 一样 , 都 是 具有 雄心 的 ( 如细 颗粒 回收 、 稀 浓度 溶解 性能 相近 的 矿物 品种 分离 等 ) . 人们 肯定 盼望着 这一 领域 的 技术 进步 . 此外 , 重要 的 是 , 行政当局 密切 地 注视 着 矿物 残渣 的 这些 处理 或 再 处理 活动 , 以及 处理 的 残渣 , 一方面 是 为了 保证 将 其 引导 到 考虑 污染 对 密集 居民 的 全面 影响 方面 , 另一方面 是 通过 适当 的 立法 手段 , 有助于 使 残渣 的 非 污染 成分 用于 工业 活动 中 ( 土木工程 、 建筑材料 等 ) . 参考文献 BortnikovaS . , MorizotG . : Sulfidetailings : SourcesofHazardousElementsandProspectiveDeposits22 / 1P08 , EuropeanUnionofGeosciences - Strasbourg , France , 23 - 27mars1997KoloninG . , BortnikovaS . , AirijantzA , EidelmanV . DzhidaTungstenplantinBuriatya , Russia , SymposiumMineralResourcesofRussia , 12 - 15octobre1994 , Saint - Ptersbourg . CadillinM . etLancarL . , MinesetCarrires , CommentcrerunsolagronomiqueavecdesbouesdelavagedegranulatsIndustrieMinrale , fvrier1997 , pp.48 - 50ChevrelS . andCoetzeeH . , 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MethodsandWatreResources , Byblos , Lebanon , 6 - 18juin1997 . Apara ǐ tre . DelaumeM . , Rejetsrocheux : LesTerrils : Typologie , volution , valorisation , stabilie . l ' aprscharbon , confrencemondialesurleDveloppementdurabledesancienspaysCharbonniers , 17 - 21mars1997Lille , FranceBarettG . , RehabilitationinSalineEnveronment , CaseStudiesIllustratingEnvironmentalPracticesinMiningandMetallurgicalProcesses , ICME - UNEP , 1996 , p.53 注 : 这份 编号 为 98 - 002 的 BRGM 出版物 是 在 题为 《 矿山 环境 与 贫矿 增值 》 的 PRD612 开发 项目 框架 内 发表 的 . [ 刘云清 译 陈定茂 校 ] __label__C31-Enviornment 产业 与 环境 INDUSTRYANDENVIRONMENT1999 年 第 21 卷 第 1 - 2 期 Vol.21 No.1 - 21999 哥伦比亚 的 环境 管理 志愿 举措 : 全国 工业协会 ( ANDI ) 的 参与 AngelaG ó mezRodr í guezAsistentedelaGerenciadeAsuntosAmbientalesdelaAsociaci ó nNacionaldeIndustrialesdeColombia ( ANDI ) , Carrera13N ° 26 - 45 , piso6 , Bogot á , Colombia 摘要 1990 年代 哥伦比亚 采取 了 一批 保护环境 的 举措 . 这些 最初 表现 为 涉及 若干 团体 ( 尤其 工业 团体 ) 的 独立 志愿 运动 , 由 全国 工业协会 ( ANDI ) 、 哥伦比亚 塑料工业 协会 ( Acoplastico ) 和 哥伦比亚 安全 理事会 ( CCS ) 协调 . 这些 团体 支持 国际 环境 管理 发展 , 尤其 《 责任 关怀 计划 》 . 自 1994 - 1995 年 以来 , 在 当局 愈来愈 积极 — — 但 仍 有待 完善 — — 的 参与 支持 下 , 签订 了 许多 协调 协议 . 尽管 尚有 不足之处 , 但 哥伦比亚 迄今为止 所 取得 的 进展 依然 不失为 可 持续 发展 道路 上 一个 可以 效仿 的 范例 . 政策 结构 和 环境标准 前提 与 世界 其它 国家 一样 , 哥伦比亚 越来越 重视 解决 环境 问题 . 责任 和 监督 草案 反映 了 政府 的 重视 态度 . 自 70 年代 起 , 政府 一直 奉行 标准 干预 政策 : 一方面 , 虽然 仅仅 依靠 清洁 技术 有 可能 会 损害 到 人类 赖以生存 的 生态系统 , 政府 允许 采用 愈发 严格 先进 的 健康 卫生 的 方式 利用 自然资源 ; 另一方面 , 准许 开展 发展 活动 并且 预先 评估 其 可能 造成 的 结果 和 环境影响 ( 这一 做法 已经 为 直接 干预 政策 所 取代 ) . 在 分析 了 哥伦比亚 的 标准 实施 现状 之后 , 我们 得出 了 以下 结论 : ◆ 尽管 制定 了 大量 的 标准 , 然而 宣传 力度 不够 . 此外 , 当局 对 标准 实施 工作 也 不够 重视 . ◆ 70 - 80% 的 国家 生产 活动 部分 地 / 或者 完全 没有 遵守 人 所 共识 的 环境标准 . ◆ 虽然 环境质量 一直 保持稳定 , 甚至 某些 地区 的 环境质量 正 逐步 得到 改善 ( 而且 没有 损害 经济 利益 ) , 既定 的 目标 依然 尚未 得以 实现 . ◆ 为了 履行 环境标准 , 要求 企业 部门 自身 坚持 严格遵守 标准 并且 恪守 自己 的 承诺 . ◆ 没有 努力 认真 地 协调 那些 对 环境 产生 有益 影响 的 活动 , 致使 它们 一直 处于 无序 的 发展 状态 中 . ◆ 在 经济 高速 增长 和 经济 活动 多样化 的 形势 下 , 哥伦比亚 特别 缺乏 能够 保障 标准 实施 的 、 行之有效 的 、 必要 的 管理 措施 . 直至 90 年代 中期 , 哥伦比亚 仍然 没有 制定 出 面向 预防 的 政策 , 即 通过 改进 生产流程 或者 采取 适当 的 运转 方式 , 鼓励 使用 降低 废物 排放量 的 技术 . 那时 , 政府 当局 和 企业 用户 还 开始 小心翼翼 地 进行 试探性 协商 . 今天 看来 这是 分析 解决 环境 问题 的 最好 的 方式 . 这种 倾向 具体表现 在 环境部 ( 1993 年 12 月 依据 第 99 法案 成立 ) 的 清洁 生产 政策 的 协商 过程 中 . 该 政策 于 1997 年 获得 了 批准 , 其 首要 目的 在于 有效 地 防范 且 减少 人类 和 环境 所 承受 的 风险 , 并 将 环境因素 纳入 生产 部门 的 长期 计划 之中 , 从而 确保 环境保护 、 社会福利 、 经济 增长 和 企业 竞争力 提高 这 四个 目标 能够 同时 得以 实现 . 为了 上述 目标 的 实现 , 哥伦比亚 确定 了 以 自我管理 和 自我 评估 为 基础 的 企业 活动 战略 , 制定 了 各项 《 清洁 生产 协议 》 、 《 志愿 企业 管理条例 》 或 《 志愿 社会 行为 条例 》 . 一致 发展 清洁 生产 协议 构成 了 公共部门 和 私有 部门 之间 的 工作 框架 . 上述 议定书 确定 了 地区 及 部门 发展 的 路线方针 和 方式 方法 、 协议 的 执行 时间表 以及 其 后续 机制 . 迄今为止 , 公共部门 和 企业 部门 的 不同 当事方 已经 签署 了 12 项 部门 或 地区 协议 . 企业 条例 是 企业 部门 以 自我管理 和 自我调节 为 基础 单方面 志愿 进行 的 环境保护 行动 . 哥伦比亚 环境部 已经 计划 实行 一项 为期 1 年 的 政府 战略 , 以便 协调 上述 条例 、 创立 国家 刺激 机制 和 建立 标志 系统 ; 此外 , 政府 还 决定 向 某些 主动 执行 那些 重要 的 倡议 — — 如 , 《 责任 关怀 计划 》 和 ISO14001 环境 管理 标准 体系 — — 的 企业 提供 资助 和 支持 . 《 社会 行为 条例 》 的 宗旨 在于 保障 清洁 生产 , 它 是 与 志愿 承诺 政策 相适应 的 机制 并且 能够 指导 各个 社会 行为 者 ( 消费者 、 哥伦比亚 同业公会 全国 委员会 ( ONG ) 和 社会 整体 ) 的 活动 . 哥伦比亚 环境 管理 志愿 举措 的 进行 和 发展 依据 芒恩 3 提出 的 结构 , 哥伦比亚 志愿 开展 的 环境 管理 举措 可以 分为 以下 3 类 : 1 ) 工业部门 单边 举措 ; 2 ) 双边 举措 ( 通常 表现 为 政府 - 企业 双边 举措 ) ; 3 ) 环境 管理体系 . 以上 的 一系列 活动 的 最终 目的 是 加强 企业 的 生态 行为 , 从而 改善 各个 地区 的 环境 状况 . 1 ) 单力 举措 : 《 责任 关怀 计划 》 自 1992 年 起 , 以 全国 工业协会 ( ANDI ) 、 哥伦比亚 塑料工业 协会 ( Acoplastico ) 和 安全 理事会 ( CCS ) 充任 协调 机关 , 哥伦比亚 的 不同 的 工业部门 以及 政府 的 各个 部委 对 《 国际 责任 关怀 计划 》 进行 了 分析 研究 . 这是 一个 由 加拿大 提出 的 并 为 美洲 、 欧洲 和 亚洲 的 40 余个 国家 所 采纳 的 国际性 方案 , 而且 它 的 实施 已经 取得 了 令人满意 的 成果 . 在 确认 了 该 方案 的 效能 及其 在 哥伦比亚 的 可行性 之后 , 并且 考虑 到 国家 的 政治 和 经济 形势 , 1994 年 5 月 11 日 36 家 企业 签署 协议 , 宣布 加入 《 责任 关怀 计划 》 当时 担任 总统 的 塞萨尔 * 加维里亚 博士 也 出席 了 签字仪式 . 上述 文件 包括 两 部分 : 基本 指导 原则 和 企业 必须 执行 的 措施 , 其 目标 是 尽快 完成 和 坚持 对 企业 生产方式 和 工艺流程 的 改造 , 以便 有利于 职工 及 附近 社区 的 居民 的 健康 和 福利 . 哥伦比亚 执行 《 责任 关怀 计划 》 所 取得 的 成果 : 《 责任 关怀 计划 》 是 在 国际 和 国家 范围 内 进展 最大 的 方案 , 它 积累 了 大量 而 完整 的 经验 . 上文 提及 的 三个 协调 机关 决定 继续 推行 该 《 责任 关怀 计划 》 , 使 其 成为 哥伦比亚 最 行之有效 的 ( 但 非 唯一 的 ) 自我 监控 方式 . 迄今为止 《 责任 关怀 计划 》 的 实施 已经 取得 了 以下 成果 : ◆ 制药业 、 基础 化学 业 、 农业化学 业 、 食品业 、 造纸业 和 水泥 加工业 6 个 公共部门 的 51 家 企业 已经 加入 了 《 责任 关怀 计划 》 . ◆ 修订 和 实行 了 10 项 指导方针 , 用以 引导 保健 、 保险 和 环境保护 的 发展 ; 促进 一致 待遇 ; 指导 扩大 再生产 、 原材料 的 使用 和 工艺流程 及 产品 的 运输 、 分配 、 利用 、 消费 处置 、 再 利用 和 废物 处理 . ◆ 制定 并 修订 了 6 项 管理 活动 条例 . 它们 构成 了 企业 进行 行政 管理 和 组织 经营 活动 的 教科书 . 这些 条例 涉及 到 社会 应急 准备 、 分配 和 运输 、 安全 程序 、 环境保护 、 副产品 以及 个人 保健 和 保险 各个方面 的 内容 . 一共 涵盖 了 最新 发生 的 105 种 实际 情况 . ◆ 制定 年度 互助 方案 . 通过 它 , 《 责任 关怀 计划 》 实施 先进 企业 向 处于 执行 起步 期 的 企业 提供援助 . 设在 每家 企业 总部 的 技术 委员 肩负着 提供援助 的 责任 , 而且 条例 技术 委员会 、 地区 委员会 和 主题 工作 小组 组成 了 一个 专家 工作 网 . ◆ 设立 并 巩固 年度 自我 评估 机制 . 它 是 分析 和 判断 每家 企业 的 既定目标 完成 情况 的 关键 手段 : 后续 行动 及 实施 状况 自我 评估 机制 . 它 是 一种 包括 6 个 执行 阶段 的 阶梯形 系统 ( 图 1 ) , 进入 《 责任 关怀 计划 》 的 企业 可以 以此 为 基础 衡量 自身 的 发展 状况 并且 可以 逐步 确定 为了 进入 更高 一级 所 必须 采取 的 方式 和 执行 的 规则 . 举例 而言 , 图 2 反映 了 1997 年度 在 环境保护 方面 所 取得 的 成果 ( 依据 第 4 条例 ) . 1998 年度 的 目标 是 标准 执行 先进 企业 达到 条例 所 要求 的 四级 标准 ( 安全 生产 、 环境保护 和 职工 保健 ) , 同时 较 落后 的 企业 实现 三级 标准 ( 社会 培训 、 分配 和 运输 以及 副产品 ) . ◆ 起草 企业 情况 对比 报告 ( 或者 标准 报告 ) , 使 每 一家 企业 都 能够 认识 到 在 实施 各种 措施 和 条例 的 过程 中 自身 及 全部 签约 企业 的 状况 . ◆ 创建 认证 体系 , 检验 自我 评估 的 结果 . 认证 体系 包括 四个 当事方 : 企业 、 监督员 ( 其它 签约 企业 的 代表 ) 、 协调 机关 和 观察员 ( 当局 、 社会 代表 和 非 签约 企业 的 代表 ) . 在 1997 年 召开 过 认证工作 议事 会议 , 与会代表 共计 162 人 . 本年度 的 工作 计划 日程 5 正 处于 编写 过程 中 . ◆ 设计 编订 一套 条例 实施 状况 评测 指数 , 以便 衡量 企业 与 《 责任 关怀 计划 》 自身 在 涉及 到 公共利益 的 领域 内所 取得 的 成果 , 然后 向 企业 和 公共部门 提供 相应 的 信息 . 目前 正 处于 数据 收集 阶段 , 不日 即将 公布 结果 . 世界 工业 可 持续 发展 理事会 ( WBCSD ) 哥伦比亚 中心 除了 以上 由 协调 机关 开展 的 活动 之外 , 还 必须 提及 的 是 成立 于 1993 年 的 世界 工商业 可 持续 发展 理事会 哥伦比亚 中心 ( CECODES ) 的 创建 . 目前 , 它 包括 35 家 企业 和 2 个 同业公会 . 中心 的 宗旨 是 携手 奋进 , 通过 改善 各自 的 生产 和 消费 的 发展 , 推动 实现 可 持续 发展 . 1995 年 起 , 中心 每年 都 发表 一份 年度报告 , 公布 各个 成员 企业 在 环境 、 经济 和 社会 领域 内 的 发展 指数 . 2 ) 双边 举措 : 《 清洁 生产 一致 框架 协定 》 和 《 共同 工作 议程 》 1995 年 年 中 , 哥伦比亚 工业协会 所辖 的 25 个 同业公会 , 以 工业协会 为 代表 同由 环境部 领导 的 国家 环境 系统 签署 了 《 一致 发展 清洁 生产 框架 协定 》 . 《 协定 》 的 宗旨 是 支持 各个部门 及 部门 间 通过 采用 可 持续 的 生产 和 发展 技术 改善 公共 管理 以及 控制 并 减少 环境污染 . 《 协定 》 包括 的 10 项 议定书 均 为 各个 签约 企业 所 认可 , 它们 是 : 1 . 部门 或 地区 协议 图 2 《 责任 关怀 计划 》 实施 进展 等级 评定表 等级 进展 状况 Ⅵ 继续 改善 Ⅴ 措施 实施 Ⅳ 计划 执行 Ⅲ 起草 行动计划 Ⅱ 措施 评估 Ⅰ 零 行动 0 非 签约 企业 2 . 加强 机构 建设 3 . 生产 程序 4 . 法定 的 环境 技术标准 5 . 环境 能力 培训 、 教育 和 调查 6 . 国际 合作 7 . 生态系统 8 . 财政 鼓励 和 财政 资源 9 . 管理程序 10 . 后续 行动 以及 评估 程序 迄今为止 , 10 项 议定书 中 运转 得 最好 、 进展 最大 的 是 “ 部门 或 地区 协议 ” . 它们 的 签署 标志 着 公共部门 和 私有 部门 承诺 保证 降低 环境污染 、 减少 环境 风险 和 健康 风险 , 并且 鼓励 通过 努力 系统 环境 鼓励 , 从而 更好 地 利用 自然资源 . 目前 , 已经 签署 了 13 项 协议 , 其中 包括 两个 地区 协议 , 即马 莫纳尔 和 东 安蒂奥 基亚 工业 经纪人 协议 , 以及 制糖业 、 煤炭 业 、 烃类 工业 、 电业 、 非洲 棕榈 业 、 屠宰业 、 农用 化学品 业 、 砖瓦 业 、 花卉业 、 龙舌兰 加工业 和 养猪业 10 项 部门 协议 . 1997 年 年 中 , 私有 部门 、 环境部 、 行业 代表 , 即 哥伦比亚 同业公会 全国 委员会 同 环境部 及 地方 环境 当局 进行 了 一系列 会谈 . 此后 , 它们 确定 了 年度 共同 工作 议程 . 《 议程 》 共 18 条 , 其 主要 内容 为 : ◆ 进一步 努力 促进 环境保护 技术 的 转让 ; ◆ 研究 和 采纳 自我 管理机制 并且 调动 一切 可行 的 经济 手段 鼓励 在 各个 生产 范畴 内 进行 有利于 环境 的 投资 ; ◆ 依据 国家 确定 的 环境 优先 项目 , 完善 并 执行 环境标准 ; ◆ 制定 并 提倡 森林 贸易 和 森林保护 合作 规划 ; ◆ 协调 宣传 和 培训 一揽子 方案 , 正确 运用 有偿 规则 ( 标准 的 最新 要求 ) ; ◆ 协调一致 努力提高 管理程序 的 效率 ; ◆ 大力发展 环境 许可证 制度 , 保障 环境标准 得到 履行 并且 鼓励 投资 . 大部分 方 签约 不但 达到 了 要求 , 甚至 超过 了 协议 的 规定 指标 . 我们 以 一个 具体 的 例子 为证 : 在 刚刚 过去 的 3 月 , 国家 清洁 生产 中心 正式 成立 . 这是 一个 负责 技术转让 的 综合 机构 . 其 宗旨 在于 向 工业 企业 提供 咨询服务 并且 确保 创收 性 技术 的 拥有 和 发展 . 此外 , 这些 技术 还 可以 提高 利润率 、 服务 效率 和 生产 效率 ; 同时 , 降低 健康 风险 和 环境 风险 . 这 就 构成 了 寻求 “ 生态 效率 ” 解决 措施 的 整体性 战略 . 目前 , 中心 拥有 12 个 创始 会员 , 以 网络 形式 开展 工作 . 中心 的 地区 网点 与 同业公会 、 技术 中心 和 调查 中心 进行 了 密切 的 合作 . 工业协会 开展 的 志愿 活动 既 得到 了 企业 同业公会 全国 委员会 和 环境 部门 的 支持 , 也 获得 了 瑞士政府 和 哥伦比亚 科学 合作 协会 的 奖金 支持 . 3 ) 环境 管理系统 环境 管理系统 进行 了 许多 协调 活动 . 然而 , 此前 哥伦比亚 的 一些 国有企业 和 设在 该国 的 国际 企业 已然 先期 执行 了 其它 许多 条例 , 如 欧共体 指令 CEE1839 / 93 、 企业 可 持续 发展 宪章 、 不列颠 标准 BS7750 / 94 和 欧共体 关于 环境 管理 审计 的 EMAS 方案 . 此后 , 当 1995 年初 国际 社会 刚刚开始 就 ISO14000 环境 管理 标准 体系 的 一系列 新 标准 展开讨论 时 , 在 哥伦比亚 , 由于 同业公会 和 哥伦比亚 技术标准 学会 ( Icontec ) 的 努力 , 它 的 各项 准则 已经 得到 了 广泛 的 传播 . 这样 , 甚至 在 ISO14000 环境 管理 标准 体系 得到 官方 批准 之前 , 1996 年 中 哥伦比亚 已经 组建 了 许多 类似 于 ISO / 207 标准 体系 主题 工作 小组 的 机构 . ISO14000 标准 体系 的 每 一个 主题 工作 小组 均 由 一个 同业公会 领导 并且 由 技术标准 学会 负责 全面 协调 ( 工业协会 负责 协调 第二 环境 审计工作 小组 ) . 如今 , 哥伦比亚 已经 有 一家 企业 通过 了 ISO14000 标准 体系 的 认证 , 另有 20 家 企业 正 处于 标准 的 实施 阶段 , 以便 能 在 不久 的 将来 进入 ISO14000 标准 体系 . 结 论 与 文章 开头 谈到 的 相一致 , 本文 的 结论 是 : 可以 完全 肯定 地说 哥伦比亚 正 处于 由 志愿 行动 向 正确 的 环境 管理 的 转变 过程 中 . 所有 开展 志愿 举措 的 国家 的 情况 都 表明 志愿 是 获得 纯粹 的 环境效益 的 最好 的 机制 , 因为 开展 志愿 举措 的 企业 和 当局 机构 以 自身 的 活动 预防 和 监控 环境 问题 , 而且 , 通过 志愿 举措 还 能够 重振 国家 经济 并 推动 国家 发展 . 尽管 环境保护 还 任重道远 ; 然而 在 各 方面 的 共同 参与 下 , 哥伦比亚 正向 着 可 持续 发展 目标 奋进 . __label__C31-Enviornment 产业 与 环境 INDUSTRYANDENVIRONMENT1999 年 第 21 卷 第 1 - 2 期 Vol.21 No.1 - 21999 清洁 生产 CleanerProduction 联合国 环境署 工业 与 环境 中心 清洁 生产 网络 简讯 , 致力于 促进 清洁 生产 这个 使 环境保护 与 发展 相 和谐 的 预防性 环境 管理 战略 对 产品 、 生产工艺 和 服务 的 运用 社 论 JacquelineAloisideLarderel 联合国 环境署 工业 与 环境 中心 和 韩国政府 , 与 其它 组织 合作 , 1998 年 9 月 在 韩国 主办 了 第 5 次 清洁 生产 国际 高级 研讨会 . 这个 每 两年 举办 一次 的 研讨会 之所以 重要 , 是 由于 它 聚集 了 来自 世界各地 的 高级 决策者 , 来 讨论 未来 清洁 生产 ( CP ) 实施 方向 的 状态 . 这次 韩国 会议 将 见证 联合国 环境 部长 及 世界各地 的 公司 主管 一起 签署 《 国际 清洁 生产 宣言 》 . 自 上期 简讯 以来 , 已经 在 南美洲 、 非洲 和 北美洲 举办 了 地区性 清洁 生产 研讨会 . 这些 研讨会 收集 了 对 《 宣言 》 的 反馈 , 并 确认 了 潜在 的 签字 方 . 同时 , 这些 会议 荟萃 并 启动 了 那些 在 缔造 地区性 战略 方面 起 领头 作用 的 地区 清洁 生产 网络 . 来自 公有 部门 和 私有 部门 以及 来自 7 个 南美国家 的 代表 聚会 哥伦比亚 . 他们 支持 要 在 韩国 签署 的 《 宣言 》 . 突出 说明 的 是 新 的 和 不断扩大 的 清洁 生产 努力 , 包括 一个 利用 瑞士 资助 建立 的 、 新 的 哥伦比亚 清洁 生产 中心 ( 见 以下 文章 ) . 在 南非 约翰内斯堡 附近 举行 的 撒哈拉 以南 非洲地区 会议 聚集 了 18 个 国家 的 代表 . 它 突出 说明 可 从 该 地区 两个 国家 清洁 生产 中心 ( NCPCs ) 得到 的 支持性 服务 , 并 确认 了 对 未来 活动 的 承诺 . 清洁 生产 主题 的 演变 及其 信息 韩国 研讨会 将 提供 一个 机会 来 评议 清洁 生产 实施 现状 . 随着 清洁 生产 概念 的 普及 , 原来 对 传播 关于 一般 清洁 生产 概念 及其 技术 应用 的 信息 的 需要 已经 改变 . 当此 计划 于 1989 年 由 联合国 环境署 工业 与 环境 中心 推出 时 , 紧迫 的 任务 是 创造 意识 . 信息 是 通过 硬拷贝 ( 书本 式 ) 材料 以及 通过培训 和 介绍 传播 的 . 10 年 后 , 这种 信息 的 精细 度 与 广度 — — 及其 如何 传播 和 向 谁 传播 — — 均 已 改变 . 1998 年 , 可以 确认 位于 40 多个 国家 中 的 140 多个 清洁 生产 中心 和 活动 . 该 网络 的 成员 , 包括 联合国 环境署 工业 与 环境 中心 、 各 清洁 生产 中心 、 其它 联合国 机构 、 大专院校 、 世界银行 及其 它 信贷 机构 , 都 在 积极 促进 清洁 生产 . 随着 这个 概念 的 普及 , 清洁 生产 领域 中 多种多样 的 行动者 到 了 要求 不同 种类 帮助 的 地步 . 实施 清洁 生产 , 包括 支持 和 扶持 这个 日益增长 的 网络 , 已经 超越 了 最初 的 意识 提高 活动 . 清洁 生产 中心 需要 一般 信息 , 但 也 需要 工业界 特有 的 技术 援助 和 对 其 工作 的 财政 支持 . 政府 需要 帮助 建立 和 支持 清洁 生产 活动 与 政策 . 工业界 需要 鼓励 , 以 承认 其 削减 废物 和 制订 计划 的 财务 效益 与 环境效益 , 也 需要 技术支持 来 这样 做 . 各级 金融机构 需要 帮助 其 认识 清洁 生产 努力 的 价值 , 和 制订 那些 有利于 适当 的 预防性 环境 管理 对策 而 不 只是 尾端 解决办法 的 投资 方案 . 大专院校 需要 帮助 其 把 清洁 生产 融入 其 课程 的 一切 领域 中 , 从 工程 和 法律 到 工商 与 社会科学 . 清洁 生产 计划 的 活动 继续 朝着 满足 这些 需要 的 方向 演变 . 这个 问题 突出 说明 两种 新 的 努力 : 可 持续 消费 计划 , 和 关于 促进 发展中国家 中 清洁 生产 投资 的 项目 . 清洁 生产 计划 传播 信息 的 方式 也 在 演变 . 硬拷贝 出版物 和 研讨会 目前 正在 用 软盘 和 因特网 上 提供 的 信息 加以 补充 . 哥伦比亚 的 地区 清洁 生产 会议 合国 环境 规划署 工业 与 环境 中心 39 - 43QUAIANDRECITRO Ё N75739PARISCEDEX15FRANCETEL : 33 ( 01 ) 44371450FAX : 33 ( 01 ) 44371474E - MAIL : unepie @ unep . frhttp : / / www . unepi . org 英文版 编辑 GarretteClark 编委会 J . AloisideLarderel , J . Hobbs , D . W . Shin , U . Abrahamsen , K . Elvebakken , R . TuandB . deLeeuw 本 编辑 欢迎 一切 来自 读者 的 清洁 生产 消息 . 稿件 请 寄 本栏 地址 . 清洁 生产 计划 活动 可 持续 消费 计划 作为 清洁 生产 计划 的 一种 自然 延伸 , 正在 开展 一些 对 清洁 生产 实施 的 需求 方面 给予 更 多 注意 的 活动 . 本质 上 , 生产 出 清洁 产品 是 好事 , 但 随后 人们 必须 把 它们 卖掉 ! 结合 诸如 设计 、 沟通 和 营销 这样 的 私有 部门 技能 , 进行 消费者 趋势 探讨 ( 消费者 想要 什么 ? 什么 是 他们 的 需要 , 以及 要 如何 满足 这些 需要 ? ) , 应当 使得 有 可能 创造 需求 和 提高 环境 无害 行为 的 可 赢利性 . 从 已经 探讨 并 回答 了 这些 问题 的 大型 国际 连锁店 可以 汲取 一些 经验教训 . 联合国 环境署 工业 与 环境 中心 的 可 持续 消费 计划 也 将 突出 说明 与 发展中国家 有关 和 与 中小型 企业 有关 的 问题 . 该 计划 将 开展 一系列 活动 . 出版物 将 包括 一篇 背景 文章 , 以 简要 说明 这一 概念 和 这 一 计划 . 在 这项 计划 的 大伞 下 , 与 经合组织 合作 , 1998 年 10 月 在 柏林 举行 一次 关于 “ 绿色 商品 V : 为了 一个 可 持续 未来 而 标记 ” 的 会议 . 该 计划 也 将 对 明年 可 持续 发展 委员会 关于 可 持续 消费 方式 的 特别 会议 作出贡献 . 联系地址 : UNEPIE 促进 发展中国家 中 清洁 生产 投资 的 战略 和 机制 这个 由 挪威 资助 的 、 为期 3 年 的 新 项目 的 目标 是 要 克服 一个 经常 提到 的 清洁 生产 障碍 : 缺乏 适用 的 金融 机制 . 这个 项目 旨在 帮助 公有 部门 和 私有 部门 金融机构 的 决策者 在 发展中国家 中 进行 更 多 的 清洁 生产 投资 . 这个 项目 将 便利 那些 超越 无 成本 方案 和 低成本 方案 ( 良好 内务 管理 ) 的 清洁 生产 方案 的 资金 筹措 . 这个 项目 将 在 5 个 发展中国家 ( 越南 、 危地马拉 、 尼加拉瓜 、 坦桑尼亚 和 津巴布韦 ) 的 3 个 优先 工业部门 中 示范 如何 启动 和 资助 清洁 生产 投资 . 它 也 将 开发 资助 手段 和 设计 其 采用 战略 . 这个 项目 将 产生 一份 背景 调研 、 国际 意识 提高 活动 、 出版物 ( 培训师 工作手册 , 最佳 实践 入门 书 ) 、 因特网 主页 和 清单 服务器 . 1998 年 在 挪威 奥斯陆 举行 项目 启动 会议 . 联系地址 UNEPIE 瑞士政府 支持 国家 清洁 生产 中心 计划 在 瑞士政府 支持 下 ( BAWI ) , 在 中美洲 和 亚洲 , 正在 建立 新 的 联合国 工业 发展 组织 / 联合国 环境署 国家 清洁 生产 中心 ( UNIDO / UNEPNCPCs ) . 中心 主任 、 主办 机构 和 对口 机构 已经 受到 了 基本 培训 , 目前 正 处于 这些 中心 正式 开办 之前 草拟 业务 计划 的 过程 中 . 这些 中心 设在 哥斯达黎加 、 危地马拉 、 尼加拉瓜 、 萨尔瓦多 和 哥伦比亚 . 瑞士政府 也 在 支持 其它 清洁 生产 努力 . 它 正在 为 印度尼西亚 和 越南 的 新 清洁 生产 中心 提供 双边 支持 , 并 与 其它 组织 联手 , 支持 秘鲁 、 摩洛哥 和 突尼斯 的 现有 清洁 生产 中心 . 这些 中心 的 描述 和 联系地址 可 通过 联合国 环境署 工业 与 环境 中心 的 ICPIC 软盘 、 网址 ( http : / / www . unepie . org ) 和 清洁 生产 信息 源文件 得到 . 清洁 生产 网络 清洁 生产 计划处 已经 确认 了 位于 世界各地 61 个 国家 中 的 180 多个 清洁 生产 中心 与 活动 . 1998 年 该 计划 的 目标 之一 是 要 这个 网络 正规化 并 承认 它 是 一种 有助于 促进 清洁 生产 的 有 价值 工具 . 本 简讯 中将 经常 介绍 联合国 工业 发展 组织 / 联合国 环境署 国家 清洁 生产 中心 及其 它 网络 成员 的 当前 活动 . 亚 洲 印度 国家 清洁 生产 中心 1998 年 一季度 , 该 国家 清洁 生产 中心 进行 了 下列 活动 : 制浆 造纸 行业 的 集约型 清洁 生产 培训 ( 与 印度 Agro 纸厂 协会 合办 ) , 4 家 公司 的 培训 计划 , 和 6 家 公司 的 意识 提高 研讨会 . 在 纺织品 / 针织品 部门 举办 了 一次 行业 研讨会 . 该 国家 清洁 生产 中心 也 参加 各种各样 的 国家 清洁 生产 中心 主任 国际 会议 . 联系地址 : 见 后表 . 欧 洲 STENUM : 地方 层次 清洁 生产 STENUM 是 一家 积极开展 清洁 生产 的 奥地利 公司 . 同 捷克 国家 清洁 生产 中心 一起 , 它 进行 了 一项 针对 捷克 咨询 人员 的 获奖 培训 努力 . “ 清洁 生产 与 环境 管理体系 — — 对 捷克 咨询 人员 的 培训 ” 这一 项目 被 奥地利 环境 与 技术 学会 授予 一等奖 . 欧洲委员会 ( DGXII ) 正在 支持 一个 项目 , 以 发展 对 那些 想 开展 、 实施 和 维持 包含 清洁 生产 要素 的 可 持续 发展 计划 的 地方 社区 的 支持 机制 . 称为 “ 可 持续 发展 和 欧洲 城市 与 地区 ” 的 项目 , 其 目的 是 发展 一些 方法论 , 以 有助于 使 清洁 生产 举措 传播 到 各 计划 范围 以外 而 进入 主流 社会 — — 即 进入 城市 内 的 联网 和 自立 活动 . 主要 目标 之一 是 使 当地 的 行动者 融入 网络 和 创造 之中 . 这个 项目 将 给 城市 的 和 地区 的 规划 人员 提供 一些 确认 效益 、 问题 和 适用 部门 所 需要 的 分析 工具 . 它 将 产生 诸如 “ 原始 资料集 ” 这样 的 材料 , 以 有助于 分析 所 讨论 的 地区 和 确认 项目 的 高 优先 领域 , 以及 一本 “ 发展 手册 ” , 以 有助于 地方 行动者 确认 障碍 和 制约 因素 , 时间 和 系统 依赖 因素 , 及 成功 和 失败 的 关键因素 . 在 所有 城市 中 , 都 将 开展 方法论 改善 的 案例 研究 , 所 汲取 的 经验教训 将 收入 “ 原始 资料集 ” 中 . 这个 项目 是 在 1998 年 上半年 进行 的 . 联系地址 : GudrunEngelhardt 清洁 生产 和 环境 管理体系 培训 荣获 奥地利 奖 . 清洁 生产 信息 动态 更新 的 “ 1998 年 清洁 生产 : 信息源 指南 ” 于 1998 年 10 月 可供 利用 . 重点 介绍 世界各地 削减 持久性 有机 污染物 ( POPs ) 和 重金属 的 实例 的 “ 世界 清洁 生产 ” 丛书 中 的 最新 一卷 也 在 10 月 可供 利用 . 马耳他 的 清洁 生产 . 从 左 至 右 : A . Pizzuto ; 副 总理 ; 工业 联合会 主席 . STENUMGmbHGeidorfgurtel21A - 8010Graz , GermanyTel : + 43316367156Fax : + 4331636715613Email : pwallner @ stenum . co . at 德国 国际 合作局 ( GTZ ) 促进 发展中国家 中小型 企业 的 预防 德国 发展 机构 GTZ 正在 资助 一个 “ 促进 发展中国家 私有 部门 环境 管理 ” ( P3U ) 的 试验 项目 . 为了 统筹兼顾 一种 预防性 环境 管理 思路 ( 这 包括 清洁 生产 ) , 它 考虑 了 中小企业 在 下列 方面 的 利益 : 1 ) 开发 由于 全球化 而 产生 的 新 市场 , 从而 提高 竞争力 ; 2 ) 达到 国际 环境标准 ; 和 3 ) 满足 发达国家 对 生态 无害 产品 日益 增多 的 需求 . 在 这个 五年 项目 ( 1996 - 2001 ) 结束 时 , 所 取得 的 经验 将 融入 德国 发展 合作 体系 . 这个 项目 将 培训 中小型 企业 经理 并 与其 一道 工作 , 以 编制 一些 范例 计划 和 手册 ( 例如 , 良好 内务 管理 指南 ) , 这些 可以 在 其它 能 到达 中小型 企业 的 努力 中 照搬 . 联系地址 : DrEdithKurzinger , GTZ / P3UProjectWachsbleiche1D - 53111Bonn , GermanyTel : + 492286047 - 10or113Fax : + 492289857018Email : gtzp3u @ aol . comhttp : / / www . gtz . de / p3u 新 独立国家 乌克兰 在 美国 国际 发展局 的 资助 下 , 世界 环境 中心 在 其 对 乌克兰 ( 1995 年 开始 的 ) 技术 援助 项目 方面 继续 取得 进展 . 该 计划 的 第一阶段 包括 一批 在 大型 工业 装置 上 实施 的 节能 / 废物 最少 化 示范 项目 . 它们 的 目的 是 要 证实 对于 一家 公司 的 潜在 财务 效益 以及 环境效益 , 并 提供 一些 鼓励 措施 , 以 采用 这样 一种 计划 . 在 第二阶段 , 通过 意识 提高 研讨会 、 刺激 对 环境 项目 的 信贷 资助 , 和 把 这 一 概念 引进 大学 课程 中 , 使 这 一 概念 及其 效益 传达 给 更 广大 的 受众 . 进展 报告 包含 详细 的 、 关于 示范 项目 的 公司 特有 信息 . 欲了解 有关 乌克兰 计划 和 在 新 独立国家 中 开展 的 类似 计划 的 进一步 信息 者 , 请 联系 : WoldEnvironmentCenter419ParkAvenueSouth , Suite1800NewYork , NY10016 , USATel : + 12126834700Fax : + 12126834745 地中海地区 马耳他 这个 中心 启动 了 一些 活动 , 并 对 在 马耳他 促进 清洁 生产 概念 和 在 国际 论坛 上 代表 马耳他 的 请求 作出反应 . 1997 年 , 年度 工业 环境 会议 的 主题 是 “ 为 环境 而 设计 ” . 这次 以 介绍 产品设计 和 再 设计 概念 为 重点 的 会议 突出 了 对于 像 马耳他 这样 一个 小岛 国家 可以 自然 增长 的 效益 . 《 蒙特利尔 议定书 》 签署 10 周年 是 用 评议 为 削减 ODS 而 采取 的 措施 来 庆祝 的 , 并 介绍 了 案例 研究 . 该 中心 也 参加 了 一系列 研讨会 和 讲座 , 并 介绍 了 清洁 生产 概念 . 联系地址 : MrAntonPizzutoCleanerTechnologyCentreUniversityCampusMsidaMSD06 , MaltaTel : + 356313416 / 7Fax : + 356344879 西班牙 清洁 生产 举措 中心 已经 扩大 了 其 活动 范围 . 1994 年 创办 的 这个 中心 得到 了 加泰罗尼亚 自治 政府 环境部 的 支持 , 以 促使 加泰隆 人 工业 企业 削减 污染 . 与 西班牙 环境 主管 当局 合作 , 该 中心 目前 服务 于全 西班牙 . 1996 年 , 在 地中海 行动计划 的 框架 内 , 西班牙 促使 该 中心 成为 地中海地区 的 一个 地区 活动中心 . 除了 它 可供 利用 的 清洁 生产 技术 与 培训 专门知识 外 , 该 中心 还 在 该 地区 确认 了 一个 用于 信息 传播 的 国家 清洁 生产 联络点 网络 . 该 中心 也 提供 有关 清洁 技术 的 咨询 和 信息 , 便利 技术转让 , 促进 培训 活动 , 和 公布 案例 研究 和 示范 项目 结果 . 信息 有 英文版 、 西班牙文 版 和 法文版 . 联系地址 : CentreforCleanerProductionInitiativesRegionalActivityCentreforCleanerProductionTravesseradeGracia , 56 , 4Planta08006Barcelona , SpainTel : + 3434147090Fax : + 3434144582 南美洲 巴西 1998 年 , 巴西 国家 清洁 生产 中心 , 与 一所 当地 大学 和 德国 援助 机构 GTZ 合作 , 启动 了 一个 鞋类 行业 示范 项目 并 重新 起草 了 一部 电镀 工业 清洁 生产 手册 . 该 中心 也 利用 来自 代表 不同 工业 行业 的 7 家 不同 公司 的 专业 人员 , 建立 了 一个 清洁 技术 网络 . 1998 年 的 目标 是 使 该 中心 的 触角 延伸 到 全国 ; 掀起 一场 关于 再循环 的 有效 信息 宣传 ; 清洁 生产 供应商 与 技术 ; 实施 2 个 关于 葡萄 裁培 和 乳制品 工业 的 示范 项目 ; 对 国家 清洁 生产 中心 工作人员 进行 环境 管理体系 培训 ; 和 举办 关于 清洁 技术 的 技术 会议 . 联系地址 : 见右表 . 人员 动态 1998 年 1 月 , BasdeLeeuw 加盟 联合国 环境署 工业 与 环境 中心 , 成为 一名 可 持续 消费 与 清洁 生产 高级顾问 . 他 将 负责 可 持续 消费 计划 , 包括 诸如 需方 管理 和 营销 这样 的 问题 . 作为 他 的 清洁 生产 计划 工作 的 一部分 , 他 将 负责 生态 工具 项目 . Bas 是 荷兰政府 派遣 的 , 此前 他 致力于 经济 事务部 的 能源 与 环境 问题 . 后来 又 在 荷兰 环境部 负责 荷兰 消费 与 产品 政策 . 来自 美国 的 CarolLeimroth1997 年 加盟 清洁 生产 计划处 , 从事 ICPIC 活动 方面 的 工作 , 尤其 信息 源文件 工作 . 她 有 图书馆 科学 与 研究 背景 . 法国人 MyriamLucas1997 年 加盟 清洁 生产 计划处 , 从事 关于 清洁 生产 、 持久性 有机 污染物 ( POPs ) 和 重金属 的 出版物 的 出版 准备 工作 . 她 有 欧洲 事务 学位 , 并 有 在 法国 和 意大利 化学工业 中 工作 的 经历 . BasdeLeeuw , CarolLeimroth , MyriamLucas 联合国 环境署 工业 与 环境 中心 因特网 网址 : icpic @ unep . fr 万维网 网址 : http : / / www . unepie . org 本 简讯 英文版 由 ThaliaStanley 设计 和 生产 , 中文版 由 《 产业 与 环境 》 中文版 编辑部 翻译 出版 . 本 简讯 中 报道 的 活动 和 计划 仅供参考 , 不 一定 代表 联合国 环境署 的 政策 . __label__C31-Enviornment 水土保持 通报 BULLETIN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1999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No.1 Vol.191999 黄土高原 坡耕地 土壤水分 主要 受控 因子 研究 赵晓光 吴发启 刘 秉正 刘世海 摘 要 通过 对 0 ° ~ 25 ° 坡耕地 240cm 以上 土层 1a 内 各层 土壤水分 状况 每周 的 观测 , 结合 同期 降水 资源 , 研究 土壤水分 在 5 - 9 月份 的 变化 情况 , 从而 得出 土壤 含水量 随 坡度 增大 呈 减少 趋势 ; 距 分水岭 30m 处 土壤 含水量 最高 ( 9% 坡度 ) ; 土壤水分 含量 随 雨量 增大 而 增大 ; 中等 雨 强降雨 对 土壤水分 影响 最大 ; 高茬 覆盖 有利于 增加 土壤 含水量 , 5 - 9 月份 , 土壤 月 平均 含水量 呈 正弦曲线 变化 的 规律 。 中 图 分类号 : S152.7 关键词 : 土壤水分 坡耕地 受控 因子 EffectsofPrimaryFactorsonSoilMoistureinCultivatedSlopelandZhaoXiaoguang WuFaqi LiuBingzheng LiuShihai ( Department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 NorthweastForestryCollege , Yangling , Shaanxi , 712100 , PRC ) Abstract Bymeasuringsoilmoisturewithinvariouslayers ( above240 cmdeepth ) inthecultivatedslopelandwith0 ° ~ 25 ° duringoneyear , amonthlychangeinsoilmoisturefromMaytoSeptemberwasdiscussedconsideringrainfallinformation . Theresultsindicatedthatsoilmoisturedecreasedasgradientincreased . Thehighestsoilmoistureoccurredataplacewhereis30 mfarawayfromtheridgeline . Soilmoistureincreasedwithincreasingrainfall . Theeffectofamoderaterainfallintensityonsoilmoisturewassignificant . Soilmoisturewasincreasedbyhighresiduemulch . ThechangeofmonthlymeansoilmoisturefromMaytoSeptemberwasnearlyasinecurve . Keywords : soilmoisture ; cultivatedslopeland ; factors 黄土高原 光照 充足 , 温度 、 湿度 、 土壤 等 因素 均 能 满足 作物 生长 需要 , 限制 作物 生长 的 一个 主要 因素 就是 土壤水分 含量 。 搞清楚 土壤水分 状况 受 哪些因素 的 影响 和 控制 , 采取相应 措施 , 提高 水分 利用率 , 对 提高 本区 粮食 生产 水平 有 重要 意义 。 1 研究 方法 1.1 试验 地 选择 试验 地 选择 在 陕西省 淳化县 泥 河沟 流域 上游 塬 面 , 土壤 为 黄土 善土 , 属 粉砂 质 粘土 或 粉砂 质 壤土 ( 25 ° ) , 以 种植 小麦 为主 , 土壤 的 有关 物理 性 指标 可 参看 文献 [ 1 ] 。 1.2 测试项目 根据 分析 [ 2 ~ 6 ] , 对 可能 影响 土壤水分 状况 的 地表 坡度 α 、 观测点 到 分水岭 的 距离 ( 以下 简称 坡长 L ) 、 降水量 P 、 降水强度 I 及 土地利用 按 规范 [ 7 ~ 8 ] 进行 系列 观测 , 时间 从 1993 年 9 月 - 1994 年 11 月 , 土壤水分 明显 发生变化 在 5 - 9 月份 , 故以 5 - 9 月 资料 分析 。 1.3 土壤水分 观测 在 试验 地 中 竖直 埋设 用于 中子 水分 仪 观测 的 铝合金 管 , 最深 240cm , 从 距 地表 30cm 处 每隔 10cm 为 1 个 观测点 , 测量 土壤 体积 含水量 , 地表 土壤 ( 0 ~ 30cm ) 采用 人工 取样 烘干 称重 方法 测其 含水量 , 每周 观测 1 次 。 2 结果 与 分析 2.1 坡度 坡度 选择 为 0 ° , 8 ° , 15 ° , 25 ° 其中 5 - 9 月份 土壤水分 变化 幅度 最大 。 不同 坡度 下 月 平均 含水量 及 不同 深度 平均 含水量 变化 见图 1 , 图 2 。 图 1 不同 坡度 耕地 土壤 月 平均 含水量 变化 曲线图 2 不同 坡度 耕地 土壤 剖面 水分 变化 曲线 从图 1 可以 看出 , 随 坡度 增大 , 土壤 月 平均 含水量 减小 , 从 8 月份 开始 , 25 ° 坡耕地 土壤 平均 含水量 增加 幅度 猛增 , 在 9 月份 高于 其余 坡度 土壤 含水量 , 原因 可能 是 由于 25 ° 坡耕地 位于 塬 边沟 坡 位置 , 整个 雨季 由于 大量 降水 从 塬 面 入渗 , 导致 塬 边沟 坡 土壤 含水量 增大 [ 10 ] , 加上 25 ° 坡耕地 本身 接受 降水 入渗 补给 , 故 土壤 含水量 由 两个 方面 的 入渗 补给 , 其值 高于 单方面 接受 降水 补给 的 耕地 。 同样 , 从图 2 可以 看出 , 不同 深度 平均 含水量 随 坡度 增大 呈 减小 趋势 , 特别 在 100cm 以下 土层 内 。 浅层 不 明显 的 原因 是 夏季 蒸发 影响 较 强烈 , 土层 含水量 主要 受 土壤结构 及 质地 影响 , 试验 地 土壤结构 及 质地 相近 , 故 蒸发量 相近 , 导致 浅层 ( 100cm 以上 ) 土壤 含水量 相差 较 小 。 2.2 坡长 在 坡度 9% 的 耕地 上 , 从 分水岭 开始 沿坡 向下 每隔 10m 布设 1 个 水分 观测 管 , 共 6 个 观测点 。 各点 月 平均 土壤 含水量 变化 曲线 见图 3 。 从图 3 可以 看出 , 土壤 月 平均 含水量 随坡长 不同 呈现 较 复杂 变化 , 当坡长 较 短时 ( 10m , 20m ) , 整个 季节 内 含水量 呈 增加 趋势 ; 坡长 中等 时 ( 30m ) , 8 月份 以前 含水量 较 稳定 , 8 月份 以后 呈 增加 趋势 ; 坡长 较 长时 ( 40 ~ 60m ) , 含水量 在 8 月份 以前 逐渐 减小 , 在 8 月份 达到 最低 , 然后 猛增 。 这个 结果 的 产生 是 由于 高强度 暴雨 一般 发生 在 7 - 8 两个 月 , 随坡长 增大 , 坡面 径流量 猛增 , 径流 对 地表 产生 冲刷 , 携带 的 小 颗粒 粘度 堵塞 土壤 下渗 孔隙 及 通道 , 加之 表层 塌陷 , 造成 水分 下渗 受阻 [ 11 ] , 使 土壤 含水量 低于 短坡长 测点 。 9 月份 尽管 降水 总量 较大 , 但 由于 无 暴雨 , 且 多 以 连阴雨 的 形式 出现 , 大多 入渗 到 土壤 中 。 中型 强度 降水 有时 可 产生 较 小 地表 径流 ( 视 土壤 初始 含水量 状况 ) , 当 降水 停止 后 , 地表 径流 继续 入渗 , 增大 了 距 分水岭 较远点 的 土壤水分 含量 , 出现 了 图 3 所示 现象 。 就 整个 雨季 不同 深度 的 平均 含水量 来看 ( 图 4 ) , 在 0 ~ 60m 范围 内 , 以 30m 为 最大 , 其次 是 60m , 20m , 40 ~ 50m , 最小 为 10m 处 土壤 含水量 。 说明 坡长 对 土壤水分 含量 的 影响 受控 于 降水 因子 , 与 降雨 强度 关系密切 。 同时 就 整个 雨季 而言 , 坡度 9% 的 耕地 0 ~ 60cm 土层 中 水分 含量 以 30m 处为 最大 。 图 3 不同 坡长 耕地 土壤 月 平均 含水量 变化 曲线图 4 不同 坡长 耕地 土壤 剖面 水分 曲线 2.3 降雨量 从 上述 分析 中 可以 看出 , 降雨量 对 土壤 含水量 有 一定 影响 。 从 1996 年 6 - 8 月 的 降水 资料 中 摘出 3 种 出现 频率 较 高而雨强 比较 接近 的 降水 做 一 分析 , 其 特征 见表 1 。 表 1 雨强 相近 的 3 次 降雨 特征 降雨 日期 ( 月 . 日 ) 降雨量 / mm 起讫 时间 ( 时 : 分 ) 降 雨 历时 / h 平均 雨强 / ( mm . h - 1 ) 060336 . 920 : 12 — 7 : 1211.003 . 35071613 . 910 : 46 — 14 : 293.723 . 71080326 . 98 : 06 — 15 : 587.863 . 43 降雨 前后 坡度 为 8 ° , 措施 为 顺坡 犁耕 的 耕地 土壤 含水量 见表 2 。 从表 2 可以 看出 , 平均 雨强 为 3.35 ~ 3.71 mm / h 的 降雨 , 土壤 0 ~ 160cm 土层 含水量 变化 受 最大 一次 降雨 影响 最大 。 中等 降雨 影响 最小 , 主要 原因 是因为 土壤 在 降雨 初期 含水量 较 高 , 土壤 基质 势 ψ 较 小 , 降低 了 水势 , 影响 水分 的 入渗 。 6 月 和 7 月 两次 降水 , 雨前 土壤 含水量 相近 , 降雨 后 土壤 含水量 变化 之 比 ( 2.53 ) 与 降雨量 之 比 ( 2.65 ) 很 接近 , 说明 在 雨强 相近 的 情况 下 ( 中 、 小雨 ) 土壤 含水量 的 增加 与 降雨量 成正比 。 表 2 降雨量 对 8 ° 坡耕地 土壤 含水量 的 影响 % 降雨量 13.9 mm26.9 mm36.9 mm 土层 深度 / cm 雨前 雨 后 变化 雨前 雨 后 变化 雨前 雨 后 变化 4017 . 9317 . 03 - 0 . 9019 . 5719 . 810 . 2416 . 3622 . 055 . 696018 . 7819 . 730 . 9518 . 9018 . 950 . 0515 . 9025 . 269 . 368019 . 4622 . 072 . 6117 . 1417 . 370 . 2317 . 3523 . 095 . 7410020 . 1423 . 473 . 3319 . 9119 . 78 - 0 . 1320 . 6722 . 441 . 7712020 . 1321 . 221 . 0922 . 6421 . 98 - 0 . 6622 . 6622 . 700 . 0414020 . 8822 . 201 . 3221 . 5622 . 100 . 5423 . 3424 . 290 . 7516021 . 4722 . 251 . 0821 . 8021 . 64 - 0 . 1622 . 7922 . 950 . 16 平均 19 . 8221 . 181 . 3620 . 2220 . 230 . 0119 . 8923 . 253 . 362.4 雨强 在 2.2 中 我们 分析 得出 土壤 含水量 的 变化 与 雨强 有关 , 从 1996 年 7 - 9 月 降水 资料 中 选取 降雨量 相近 、 而雨强 相差 较大 的 3 次 降水 对 8 ° 坡耕地 土壤 含水量 影响 做 一 分析 , 3 次 降雨 特征 见表 3 。 降雨 前后 8 ° 坡耕地 土壤 含水量 见表 4 。 表 3 降雨量 相近 的 3 次 降雨 特征 降雨 日期 ( 月 . 日 ) 降雨量 / mm 起讫 时间 ( 时 : 分 ) 历 时 / h 雨 强 / ( mm . h - 1 ) 0707 ~ 924 . 720 : 07 — 8 : 5236 . 750 . 670824 ~ 2724 . 018 : 47 — 8 : 5262 . 080 . 390916 ~ 1722 . 520 : 25 — 4 : 368 . 182 . 74 表 4 雨强 对 8 ° 坡耕地 土壤 含水量 的 影响 % 雨强 0.39 mm / h0.67 mm / h2.74 mm / h 土层 深度 / cm 雨前 雨 后 变化 雨前 雨 后 变化 雨前 雨 后 变化 4019 . 1215 . 47 - 3 . 6512 . 6018 . 555 . 9516 . 4817 . 360 . 886019 . 2017 . 47 - 1 . 7314 . 4918 . 824 . 3316 . 2518 . 492 . 248020 . 4018 . 91 - 1 . 4914 . 8918 . 073 . 1816 . 6217 . 841 . 2210020 . 6019 . 43 - 1 . 1715 . 4219 . 744 . 3216 . 8016 . 52 - 0 . 2812022 . 4919 . 70 - 2 . 7916 . 7019 . 402 . 7017 . 6918 . 701 . 0114022 . 0721 . 60 - 0 . 4717 . 6821 . 203 . 5220 . 7220 . 49 - 0 . 3216022 . 5521 . 90 - 0 . 6517 . 2921 . 404 . 1120 . 8421 . 820 . 9818022 . 8021 . 22 - 1 . 5818 . 8521 . 422 . 5720 . 2721 . 591 . 3220022 . 5222 . 530 . 0118 . 6622 . 003 . 3421 . 4321 . 21 - 0 . 2222022 . 8322 . 11 - 0 . 7218 . 7322 . 874 . 1421 . 5122 . 190 . 6824021 . 5122 . 27 - 0 . 2418 . 6121 . 242 . 6322 . 0722 . 740 . 67 平均 21 . 5520 . 24 - 1 . 3116 . 7220 . 433 . 7119 . 1519 . 900 . 75 从表 4 可以 看出 : 当 降雨量 相同 , 土壤水分 含量 受 中等 强度 降雨 影响 最大 , 即 土壤 含水量 变化率 最大 ; 较大 强度 降雨 反而 影响 小 , 小 强度 降雨 影响 也 较 小 。 这 主要 是 由于 强度 较大 的 降雨 , 雨滴 击溅 易 引起 土壤 下渗 孔隙 堵塞 , 造成 下 渗水量 减小 [ 11 ] , 而 小 强度 降水 由于 历时 长 ( 62h ) , 且 对 气温 影响 小 , 故 降雨 期间 蒸发量 大 , 影响 到 土壤 含水量 的 变化 。 中 强度 降水 居于 二者之间 , 土壤 下渗 孔隙 通畅 , 又 由于 历时 较 短 ( 36.5 h ) , 故对 气温 有 一定 影响 , 蒸发 强度 降低 , 蒸发量 相应 减小 , 有利于 水分 入渗 。 同时 还有 一个 原因 就是 土壤 前期 含水量 较 低 , 土壤 入渗 水势 较大 , 也 有利于 水分 入渗 。 2.5 土地利用 考虑 到 黄土高原 现有 林地 以 刺槐 居多 , 其 生长 状况 普遍 较差 , 林地 稀疏 , 故 选择 8 ° 小麦 收割 后留 高 茬 ( 40cm ) 顺坡 犁耕 和 林地 ( 刺槐 林 , 胸径 6 ~ 8cm , 郁闭度 63% ) 进行 观测 。 结果 见图 5 , 图 6 。 由图 5 可知 , 土壤水分 含量 从 高到 低 依次 为 高 茬 地 > 顺坡 犁耕 地 > 稀 林地 。 从图 6 可以 看出 , 高茬 和顺 坡 犁耕 地 在 90cm 以下 各层 水分 含量 相差 近似 为 常数 4% , 这 是因为 二者 入 渗水量 相近 , 差值 主要 是 高 茬 产生 的 覆盖 效果 , 减小 了 土壤 蒸发 所致 。 而 对于 林地 , 从 90cm 土层 往 下 , 减小 幅度 逐渐 增大 , 可能 与 树木 根系 吸收 水分 有关 [ 5 ] 。 表层 则 主要 受 蒸发 因素 影响 。 图 5 不同 土地利用 方式 土壤 月 平均 含水量 变化 曲线图 6 不同 土地利用 方式 土壤 剖面 水分 变化 曲线 2.6 月份 我们 还 可以 从图 1 , 图 3 , 图 5 看出 , 无论 对于 何种 措施 , 月份 的 影响 总是 很 明显 , 表现 为 5 月份 平均 水分 含量 最低 , 6 月份 上升 , 7 月份 又 有所 下降 , 8 月份 又 回升 , 到 9 月份 达到 最大值 的 正弦曲线 规律 , 这种 规律 是 由 各 月 降水 与 蒸发 因素 共同 作用 形成 的 , 同时 土壤 前期 含水量 也 有 一定 影响 。 3 结 论 坡耕地 土壤 含水量 除受 蒸发 因素 影响 外 , 还 受 地形 坡度 、 测点 距 分水岭 的 距离 、 降雨量 、 降雨 强度 、 土地利用 和 月份 影响 。 坡耕地 土壤 含水量 随 坡度 增大 呈 减小 趋势 ; 坡长 影响 较 复杂 , 以 30m 坡长 土壤 含水量 最大 ( 9% ) , 随着 坡长 增大 或 减小 , 土壤 含水量 均 降低 ; 在 雨强 一定 情况 下 , 降雨量 的 大小 与 土壤 含水量 变化 呈 正比 ; 在 雨量 一定 情况 下 , 以 中雨 强降水 对 土壤 含水量 影响 最大 , 过大 或 过 小 影响 均 较 小 ; 不同 土地利用 方式 中 , 以高 茬 覆盖 的 坡耕地 土壤水分 含量 最高 。 在 5 - 9 月 雨季 中 , 从 5 月份 开始 , 土壤 月 平均 水分 含量 以 正弦曲线 方式 变化 , 即 5 月份 较 低 , 到 6 月份 增大 , 7 月份 又 减小 , 8 月份 又 有所 增大 , 9 月份 达到 最大值 。 同时 , 土壤 前期 含水量 对 土壤 含水量 的 变化 也 产生 一定 影响 。 西北 林学院 水保 专业 97 届 学生 赵晓宏 参与 了 部分 工作 , 在 此 表示感谢 。 作者 单位 : 赵晓光 吴发启 刘 秉正 刘世海 ( 西北 林学院 水土保持 系 . 陕西 杨陵 . 712100 ) 参考文献 [ 1 ] 李光录 , 赵晓光 . 水土流失 对 土壤 物理性质 的 影响 . 西北 林学院 学报 , 10 ( 增刊 ) , 1995 . 22 - 27 [ 2 ] MeinRG , LarsonCL . Modelinginfiltrationduringasteadyrain . WaterResour . Res . , 1973 , 9 ( 2 ) [ 3 ] ShermanLK . Streamflowrainfallbytheunit - graphmothed . Eng . New - Rec . , 1932 ( 108 ) [ 4 ] 沈冰 . 国外 产流 研究 简介 . 水文 , 1987 ( 3 ) [ 5 ] 蒋定生 , 等 . 地面 坡度 对 降雨 入渗 的 模拟 试验 . 水土保持 通报 , 1984 ( 4 ) : 10 - 13 [ 6 ] 中野 秀章 , 著 . 李云森译 . 森林 水文学 . 北京 : 中国林业 出版社 , 1988 [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利水电 行业标准 . 降水量 观测 规范 . 北京 : 水利电力 出版社 , 1990 [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利电力 部 标准 . 水土保持 试验 规范 . 北京 : 水利电力 出版社 , 1988 [ 9 ] 梁 学田 . 水文学 原理 . 北京 : 水利电力 出版社 , 1992.97 - 102 [ 10 ] 霍 崇仁 , 王禹良 . 水文 地质学 . 北京 : 水利电力 出版社 . 1984 [ 11 ] 淮河流域 水土保持 训练班 讲义 . 水土保持 原理 与 技术 措施 . 水利电力 部治淮 委员会 农水 处编 [ 12 ] 王佑民 , 刘 秉正 . 黄土高原 防护林 生态 特征 . 北京 : 中国林业 出版社 , 1994.101 - 151 收稿 日期 : 1998 - 10 - 15 __label__C31-Enviornment 水土保持 通报 BULLETIN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1999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No.1 Vol.191999 滨海 地区 盐碱土 类型 与 形成 条件 分析 张文渊 摘 要 滨海 地区 土壤 具有 盐分 重 、 养分 含量 低 的 特性 , 是 扩大 开发 滨海 盐土 资源 , 提高 垦殖 效果 亟待解决 的 问题 。 根据 实例 对 滨海 地区 盐碱土 类型 与 形成 条件 进行 较 系统分析 , 引用 了 统计 方法 , 对 研究 结果 进行 理论 上 的 概括 和 总结 , 提出 旱 、 涝 、 盐 、 碱 、 瘦 综合治理 方案 和 进一步 改良 利用 的 途径 。 对 开发利用 荒地 和 滩涂 资源 , 发展 我国 沿海经济 有着 直接 的 指导作用 和 较 高 的 科学 理论 价值 。 中 图 分类号 : S155.33 关键词 : 盐碱土 土壤 类型 形成 条件 滨海 地区 AnalysisonTypesofSaline - alkaliSoilandDevelopmentConditioninSeashoreAreaZhangWenyuan ( HuaihaiState - operatedFarmofJiangsuProvince , SheyangCounty , JiangsuProvince , 224354 , PRC ) Abstract Thesoilpropertieswiththecharacteristicsofhighersalinityandlowernutrientstatusaretheproblemdemandingpromptsolutionforenlargingtheuseofsaline - alkalisoilresourcesandraisingreclamationandcultivationefficiencyintheseashorearea . Thetypesofsaline - alkalisoilsandtheirdevelopmentconditionhavebeensystematicallyanalysedbyusingstatisticmethodintermsofthepracticalcasesinthisarea . Theresultshavebeentheoreticallysummarized . Thecomplexresolutiontoalleviatedrought , waterlogging , salinizationofsoilandunfertilesoilwasworkedout . Thewaytoimproveandutilizethesoilresourceswasalsoputforward , whichhadthescientificvalueandplayedadirectguidingroleinfullyutilizingthewastelandandseabeachresourcesandpromotingeconomicdevelopmentincoastalareaofChina . Keywords : saline - alkalisoil ; soiltypes ; developmentcondition ; seashorearea 江苏 海岸带 北起 绣 针河 , 南 至 长江口 北岸 , 岸线 全长 737.5 km , 居 长江 、 淮河 、 黄河 下游 。 土壤 成土 母质 系 由 长江 、 淮河 、 黄河 的 冲积物 渲泄 入海 , 再 经 海浪 的 激荡 作用 在 沿海 沉积 成陆 , 形成 大片 后备 土地 资源 ( 其中 有 可垦 盐土 荒地 7 × 103hm2 , 滩涂 资源 6.521 × 105hm2 ) 。 由于 受 海潮 和 海水 型 地下水 的 双重 影响 , 滨海 地区 土壤 具有 盐分 重 、 养分 含量 低 的 特性 , 地下水 矿化度 高 , 土壤 盐碱化 严重 , 地上 和 地下 淡水 资源 缺乏 , 土壤 盐渍 害是 影响 盐土 荒地 和 滩涂 资源 开发利用 的 主要 障碍因素 。 因此 , 对 滨海 地区 盐碱土 类型 与 形成 条件 进行 分析 研究 , 对 开发利用 滨海 后备 土地 资源 和 发展 农牧业 生产 有 其 重要 意义 。 江苏省 国营 淮海 农场 东滩 分场 ( 1994 年 被 列入 国家 二期 黄淮海 农业 资源 综合 开发 项目 试验区 , 简称 项目区 , 下同 。 ) 土壤 类型 和 土壤特性 在 整个 江苏 滨海 地区 具有 广泛 的 代表性 。 为了 摸清 项目区 土 、 肥 、 水 、 盐 的 基本 条件 , 进一步 探索 滨海 盐碱土 的 改良 利用 途径 , 我们 自 1996 年 7 月 - 1997 年 7 月 对 项目区 398.4 hm2 土地 进行 了 1 : 2500 比例尺 的 野外 土壤 、 地下水 的 详细 调查 和 室内 分析 工作 。 全 项目区 共 设置 主要 土壤 剖面 130 个 ( 每个 剖面 代表 面积 约 3hm2 ) , 按 自然 层次 取土 , 深度 至 浅层 地下水 潜水面 , 并取 地下水 水样 。 室内 分析 土壤 样品 1625 余个 , 水样 130 余个 , 初步 摸清 了 项目区 土 、 肥 、 水 、 盐 的 状况 。 1 盐渍 土 形成 的 自然 条件 分析 项目区 位于 北纬 34 ° 11 ′ , 东经 120 ° 13 ′ , 苏北 灌溉 总渠 尾 闸 南岸 , 里下河 排水 入海 尾闾 , 新老 海堤 之间 的 狭长地带 , 东临 黄海 , 具有 明显 的 海洋性气候 特点 , 土地 总面积 786.1 hm2 , 可 垦荒地 398.4 hm2 , 土壤 成土 母质 系 由 长江 、 淮河 、 黄河 的 冲积物 渲泄 入海 , 再 经 海浪 的 激荡 作用 , 在 滨海 沉积 成陆 。 由于 海水 的 长期 淹没 或 浸渍 , 项目区 土壤 母质 中 含有 以 氯化钠 为主 的 可溶性 盐类 , 且 形成 仅 数百年 , 土壤 年轻 , 层次 不 明显 。 滩涂 开垦 前 自然 植被 和 盐分 演变 规律 是 : 项目区 土地 高程 不 一 , 呈 两头 高 中间 低 的 地势 。 属 亚热带 向 暖温带 过渡 的 地带 , 具有 明显 的 海洋性气候 特点 , 四季 分明 , 季风 盛行 , 气候 温和 , 空气 湿润 , 降雨 丰沛 , 雨热 同季 , 日照 充足 , 光 合力 高 , 霜期 较 短 , 生长期 长 。 冬季 寒冷 干燥 , 春季 冷暖 干湿 多变 , 夏季 炎热 多雨 , 秋季 天高气爽 。 春季 ( 3 - 5 月 ) , 春晴 多于 春雨 , 温度 回升 较慢 , 春季 的 日照 平均 在 6h 以上 , 降雨 日数 平均 为 28d , 春季 常年 降水量 在 146.5 ~ 216.6 mm ; 夏季 ( 6 - 8 月 ) 雨热 同季 , 形成 项目区 优越 的 农业气候 条件 。 由于 太平洋 和 印度洋 的 季风 影响 , 暖湿气流 带来 丰富 的 水汽 与 北方 冷空气 交汇 于 江淮 流域 , 使 夏季 年 降水量 占 全年 总 降水量 的 50 % 以上 , 常年 降水量 为 1012.3 mm , 而 6 - 8 月 为 525.00 mm , 占 51.9 % ; 秋季 ( 9 - 11 月 ) , 多 晴朗 天气 , 9 月份 降水量 为 99.0 ~ 142.2 mm ; 冬季 ( 12 - 翌年 2 月 ) , 空气 干燥 而 寒冷 , 常年 冬季 降水量 71.7 mm , 仅 占 常年 降水量 的 7.1 % 。 年 平均 日照时数 为 2057.5 h , ≥ 0 ℃ 的 日照时数 年 平均 1880 ~ 2280h , 常年 气温 平均 为 13.4 ℃ , 无霜期 207 ~ 258d , 年 平均 蒸发量 1690.7 ~ 1995.5 mm 。 春夏 两季 和 初秋 多 偏 东风 和 东南风 , 晚秋 和 冬季 多 偏北风 和 西北风 , 夏季 和 初秋 多 台风 。 上述 气候 条件 对 项目区 盐渍 土 的 影响 极为 深刻 。 ( 1 ) 蒸发量 大于 降水量 , 蒸降 比 偏大 , 造成 了 土壤 基本 积盐 条件 。 据调查 分析 , 项目区 土壤 表层 ( 0 ~ 5cm ) 平均 含盐量 为 1.04 % , 含盐量 大于 1.0 % 的 土地 占 总面积 的 24.4 % , 其中 大于 3 % 的 占 15 % , 地表 形成 较厚 的 盐 结皮 。 这 是 在 气候 干燥 、 蒸发 强烈 的 影响 下 , 盐分 聚积 地表 的 结果 ; ( 2 ) 夏季 降水量 集中 , 排水 不良 地段 涝后 积盐 严重 。 秋后 至立春 , 连续 干旱 缺水 , 土壤 均 处于 蒸发 失水 强烈 积盐 状况 ; ( 3 ) 表层 土壤溶液 因 蒸发 失水 , 溶液 浓度 增大 , 氯害 严重 。 秋播 小麦 和 春播 棉花 出苗 和 保苗 极为 困难 。 据统计 : 0 ~ 5cm 土壤 含水量 平均 7.58 % , 5 ~ 20cm 为 18.86 % , 20 ~ 25cm 为 20.08 % , 而 表层 ( 0 ~ 5cm ) 土壤 含盐量 平均 为 1.04 % 。 土壤溶液 浓度 达 156.5 g / L , 大大 超过 作物 所 能 忍耐 的 浓度 , 因此 形成 连片 的 盐 荒地 。 项目区 地面 高程 1.0 ~ 2.0 m ( 废 黄河 零点 ) , 大体 由 西南 向 东北 微倾 , 高差 1m 多 。 地面 坡降 平均 1 / 8000 。 项目区 大部 处于 洼地 中 的 低 地 , 故 土壤 积盐 较重 。 项目区 的 地下水 条件 较为 复杂 。 调查 资料 表明 : 地下水 径流 缓慢 , 地下水位 相对 高差 0.6 ~ 0.8 m , 地下水 力 坡度 约 在 1 / 2500 , 平均 埋深 1.0 ~ 1.5 m 。 根据 130 个 土壤 剖面 下 的 表层 地下水 矿化度 统计 知 , 平均 为 15.5 g / L , 最大 为 48.5 g / L , 最小 仅 1.5 g / L , 相差 达 32 倍 之 多 。 矿化度 小于 5.0 g / L , 占 总数 的 8.5 % 。 大于 30g / L , 占 总数 11.5 % , 据 项目区 几眼 抽咸 机井 ( 未 使用 的 ) 不同 深度 的 地下水 矿化度 测定 结果 , 表层 水 矿化度 为 12 ~ 15g / L , 说明 原始 差异 不 大 , 造成 矿化度 大小 差异 的 原因 , 笔者 认为 主要 是 剖面 上层 质地 差异 。 在 长期 积盐 和 脱盐 的 交替 过程 中 , 形成 积盐 程度 差别 或 受 历史性 海潮 浸渍 影响 的 大小 不同 所致 。 据 分析 结果 比较 , 证实 粘质 土地 段 , 地下水 矿化度 较 小 , 而 粉砂 壤土 地段 较大 。 项目区 地下水 水化学 类型 差异 不 大 , 大多 属 海水 型 的 水化学 类型 , 以 Cl ~ Na 型 和 Cl ~ Na . Mg 型 为主 , 以及 少量 的 Cl . SO4 ~ Na . Mg 型 , Cl . HCO3 ~ 型 和 HCO3 . Cl ~ Na . Ca 型 。 由此 说明 , 项目区 浅层 地下水 也 是 历史 上 的 海滩 地所 埋藏 的 高 矿化 地下水 ( 见表 1 ) 。 项目 区内 深层 水 尚未 开发利用 于 农田灌溉 。 就 几口 民用 深 水井 资料 来看 , 均 属 低 矿化 的 碱性 水 , pH 值高 , 大于 8.5 。 阴离子 以 HCO - 3 为主 , 并 出现 少量 CO2 - 3 , 阳离子 以 Na + 为主 。 对 深层 水 的 使用 , 要 本着 急需 与 采取 预防措施 使用 为 原则 , 合理 开发利用 。 表 1 几种 不同 水质 的 比较 mmol / L 水样 地点 pH 矿化度 / ( g . L - 1 ) Cl - SO2 - 4HCO - 3CO2 - 3Ca2 + Mg2 + Na ++ K + 深井 水 8.521 . 143.141 . 498.230 . 290.490 . 1413.67 夸套 闸北 海滩 7.30166 . 122739.7248 . 537.14 — 22.83280 . 912240.41 灌溉 总渠 入海口 7.6224 . 67381.1720 . 693.98 — 7.2639 . 88331.76 项目区 7.5138 . 73608.9420 . 406.12 — 12.8157 . 57515.10 黄海 海水 8.039 . 25569.6439 . 786.06 — 30.4248 . 04498.542 土壤 类型 及其 主要 理化 性状 项目区 土壤 发生 发育 在 上述 多种 自然 条件 的 影响 下 , 土壤 类型 主要 为 滨海 潮 盐土 和 不同 盐化 程度 的 滨海 潮土 两大类 。 根据 比例尺 精度 要求 , 野外 制图 单位 划分 到 土种 , 即以 表土 质地 和 土体 构型 ( 不同 质地 层次 , 夹层 及其 排列组合 型式 ) 为 划分 依据 。 不同 盐化 程度 主要 按 耕地 中 的 盐 斑 面积 、 作物 缺苗 程度 、 生长 状况 、 地表 积盐 特征 来 划分 。 荒地 以耐盐 植被 分布 , 优势 群落 、 地表 积盐 特征 来 划分 。 项目区 土壤 归属 两大土类 ( 潮土 和 盐土 ) ; 和 两个 土属 ( 滨海 盐化 潮土 和 滨海 潮 盐土 ) 。 滨海 潮 盐土 可 划分 为 6 个 土种 , 滨海 盐化 潮土 可 划分 为 23 个 土种 ( 其中 轻 盐化 5 个 , 中 盐化 7 个 , 重 盐化 11 个 ) 。 各类 土壤 的 面积 及 主要 理化 性状 列于 表 2 。 表 2 土壤 理化 性状 统计表 ( 平均值 ) 土壤 面积 / hm2 占 总面积 / % 全盐 / % pH 质地 容 重 / ( g . cm - 3 ) 总孔隙度 / % 0.25 ~ 5mm 结构 体 / % 田间 持 水量 / % 透水 率 / ( mm . min - 1 ) 盐土 58 . 2414 . 621 . 797 . 5 粉砂 壤 , 轻壤 1 . 3847 . 5455 . 6820 . 980 . 41 重 盐化 59 . 5514 . 940 . 777 . 8 中壤 , 轻壤 1 . 2949 . 6249 . 8522 . 860 . 79 中 盐化 125 . 3331 . 440 . 447 . 9 轻壤 , 中壤 1 . 2252 . 3643 . 7822 . 620 . 51 轻 盐化 155 . 2838 . 980 . 157 . 8 粘土 , 中壤 1 . 1553 . 4952 . 6324 . 420 . 53 由表 2 可以 看出 : ( 1 ) 项目区 总 土地 面积 约 398.4 hm2 ( 未 扣除 沟 、 路 、 埂 ) , 作物 能 正常 生长 的 轻 盐渍化 土壤 约 占 总面积 的 38.98 % , 属 滨海 荒地 。 中 盐化 土占 31.44 % 。 寸草 不长 的 光板 地 , 盐结 皮厚 , 耐 植被 单一 生长 的 滨海 潮 盐土 和 重 盐渍化 潮土 占 总面积 29.56 % 。 因此 , 项目区 土壤改良 培肥 任务 较大 ; ( 2 ) 随 盐渍化 程度 减轻 , 土壤 pH 值有 增大 之势 。 ( 3 ) 随 盐渍化 程度 减轻 土壤 容重 变小 , 总孔隙度 增大 , 而 田间 持 水量 增加 , 透水 率 亦 有 增加 之势 , 这 与 质地 由轻 变重 , 由 砂变 粘 有关 。 由于 长期 耕作 分布 地段 大多 为重 盐渍化 土壤 。 因此 , 土质 与 土壤 积盐 关系 极为 密切 。 根据 项目区 盐渍 土 的 1.0 m 土体 平均 含盐量 , 可 划分 为 5 类 。 ( 1 ) 滨海 脱盐 盐碱土 : 平均 含盐量 小于 0.1 % , 地下水 矿化度 小于 10g / L , 水化学 类型 以 Cl . SO4 ~ Na . Mg 型 为主 , Cl . HCO3 ~ Na . Mg 型 为辅 , 土壤 盐分 组成 都 是 以 HCO3 . Cl ~ - Na 为主 。 ( 2 ) 滨海 轻 盐碱土 : 平均 含盐量 为 0.1% ~ 0.2 % , 地下水 矿化度 为 10 ~ 20g / L , 水化学 类型 以 Cl . SO4 ~ Na . Mg 型 为主 , Cl . HCO3 ~ 为辅 , 土壤 盐分 组成 以 Cl . HCO3 ~ 为辅 , HCO3 . Cl ~ Na . Ca 为主 。 ( 3 ) 滨海 中 盐碱土 : 平均 含盐量 为 0.2 % ~ 0.4 % , 地下水 矿化度 为 10 ~ 30g / L , 水化学 类型 以 Cl . SO4 ~ Na . Mg 型 为主 , 土壤 盐分 组成 以 Cl . HCO3 ~ Na . Ca 为主 , Cl . SO4 ~ Na . Ca 为辅 。 ( 4 ) 滨海 重 盐碱土 : 平均 含量 0.4 % ~ 1.0 % , 地下水 矿化度 20 ~ 40g / L , 水化学 类型 和 土壤 盐分 组成 均 为 Cl ~ Na 型 。 ( 5 ) 滨海 盐土 : 平均 含盐量 大于 1.0 % , 地下水 矿化度 大于 30g / L , 水化学 类型 和 土壤 盐分 组成 均 为 Cl ~ Na 型 。 从 上述 1.0 m 深度 范围 内 土体 盐分 含量 的 状况 变化 可以 看出 , 土壤 盐分 组成 和 地下水 化学 类型 均 随 含盐量 的 变化 而 变化 。 土壤 盐分 主次 更替 更为 明显 , 从 HCO3 . Cl ~ Na . Ca 递 变为 Cl . HCO3 ~ Na 进而 变化 Cl ~ Na 。 而 地下水 变化 较 小 , 均 具有 海水 型 的 特点 。 3 土壤 养护 状况 据 分析 统计 看出 : 项目区 耕层 ( 0 ~ 20cm ) 养分 含量 总 的 不算 高 , 属 中下等 水平 , 全区 土壤 有机质 含量 最高 为 12.0 g / kg , 最低 5.0 g / kg , 多点 平均 为 9.8 g / kg , 含量 在 8.0 ~ 10.0 g / kg 的 土壤 占 全区 总面积 的 70 % , 与 内陆 盐碱土 地区 相比 要 好些 , 属 中等水平 。 土壤 全氮量 在 0.015% ~ 0.06 % 范围 , 多点 平均 为 0.039 % 。 低于 全省 一般 水平 。 土壤 速效 磷 含量 在 15.0 ~ 40.0 mg / kg , 多点 平均 为 20.5 mg / kg , 属 中下等 水平 。 速效 磷 含量 在 1.0 ~ 10.0 mg / kg 的 土壤 占 50 % , 土壤 速效 钾 含量 较 丰富 , 在 100.0 ~ 200.0 mg / kg , 多点 平均 150.0 mg / kg 。 上述 养分 最 基本 特点 是 缺 氮 , 不缺 钾 , 有机质 中等 , 严重 缺磷 。 因此 , 要 改变 项目区 低产 状况 , 首先 要 改善 土壤 养分 状况 。 所以 在 低产 低 肥力 情况 下 , 增施 氮磷 化肥 , 扩种 绿肥 是 培肥 土壤 的 有效 措施 。 4 土壤改良 利用 途径 根据 项目区 盐渍 土 的 发生 条件 、 土壤 理化 性状 和 盐分 状况 , 改良 利用 途径 应 本着 因地制宜 , 综合治理 , 全面规划 , 分期 实施 的 原则 , 抓好 农业 、 牧业 、 农盐 结合 工程 、 农田水利 和 林业 等 措施 。 4.1 切实加强 农业 措施 项目区 改土 培肥 的 任务 是 切实加强 农业 措施 。 因土 种植 , 大力开展 植树造林 , 加速 林网 建设 ; 因地 扩种 绿肥 , 增施 化肥 ; 发展 农牧 副业 ; 加强 改造 利用 地下水 , 建立 “ 最小 有效 淡化 水层 ” , 完善 和 发展 农 ( 业 ) 盐 ( 业 ) 结合 工程 系统 ; 开源节流 , 增加 淡水 资源 ; 合理 开发利用 深层 低 矿化 碱性 水 ; 扩大 耕地面积 , 提高 复种指数 , 提高产量 , 争取 农业丰收 。 4.2 进一步 完善 和 发展 农 ( 业 ) 盐 ( 业 ) 工程 系统 在 滨海 地区 因地制宜 发展 农 ( 业 ) 盐 ( 业 ) 结合 工程 系统 能 变害 为利 、 变 不利因素 为 有利 因素 。 ( 1 ) 充分 开发利用 地下 液体 盐业 资源 , 发展 村组 副业 , 增加 经济 收入 , 支援 国家 建设 ; ( 2 ) 调动 咸水 层 , 增强 水流 循环 , 有利于 上层 淡化 水层 的 建立 ; ( 3 ) 调控 和 降低 地下 咸水 位于 临界 深度 以下 , 抑制 毛管 蒸发 作用 , 消除 表土 积盐 ; ( 4 ) 加强 土壤水分 的 下 渗 运动 , 有利于 土壤 脱盐 , 地下水 淡化 ; ( 5 ) 腾出 土壤 库容 , 免除 地下 积水 、 壅水 、 顶托 现象 , 提高 雨季 蓄淡淋盐 的 效果 ; ( 6 ) 增强 抽 咸井 周围 的 地下水 运动 , 有利于 底 土层 的 脱盐 和 水分 循环 作用 。 4.3 开源节流 , 解决 淡水 资源 滨海 盐土 改良 , 解决 淡水 资源 是 关键 措施 。 因此 , 可 采用 引 ( 引进 淡水 ) 、 蓄 ( 蓄积 雨水 、 蓄淡淋盐 ) 、 防 ( 松土 、 覆盖 防止 水分 蒸发 ) 、 用 ( 开发利用 深层 淡水 、 防止 碱化 土壤 ) 、 节 ( 发展 喷灌 节省 用水 ) 等 办法 , 解决 水源 不足 问题 。 4.4 改变 耕作制度 , 调整 种植 结构 根据 土地 的 肥力 状况 和 盐渍化 程度 , 因地 种植 作物 , 采用 有效 的 耕作 方法 , 大力发展 棉花 、 苜蓿 , 荒地 造林 或 扩种 紫穗槐 , 可 采用 粮肥 ( 绿肥 ) 轮作 , 或 粮肥 间套 作 , 培肥 地力 。 4.5 采取措施 , 预防 土壤 碱化 滨海 盐土 的 改良 利用 过程 中及 深层 低 矿化 碱性 水 的 使用 要 采取 一定 措施 预防 土壤 碱化 。 作者 单位 : 张文渊 ( 江苏省 国营 淮海 农场 . 射阳县 . 224354 ) 收稿 日期 : 1998 - 08 - 14 __label__C31-Enviornment 水土保持 通报 BULLETIN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1999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No.1 Vol.191999 “ 简易 微 喷灌 技术 ” 及其 在 旱 塬 麦田 应用 研究 初报 牛西午 冯 永平 董孟雄 董 忠义 摘 要 以塑管 渗灌 技术 为 基础 发展 起来 的 简易 微 喷灌 技术 , 除 具有 渗灌 的 优点 外 , 还 具有 可 移动 、 投资 小 、 简便 灵活 、 适应性 广等 特点 。 小麦 越冬 期 即使 补 水量 不 大 , 也 可 使 土壤水分 有 明显 的 增加 , 到 翌年 春 , 50 ~ 80cm 土层 含水量 补 水田 高于 对照 2.57% 。 小麦 返青 期 补水 0 ~ 30cm 土层 平均 比 对照 高 3.39% 。 1997 - 1998 年 在 特殊 干旱 条件 下 , 不同 补水 时期 的 增产 效应 为 抽穗期 > 拔节期 > 返青 期 。 补 水量 在 450m3 / hm2 以内 , 随补 水量 的 增加 , 增产 幅度 增大 。 地膜覆盖 加 补水 产量 增加 366.0 ~ 1324.5 kg / hm2 , 增产率 为 25.0% ~ 90.4% 。 裸地 麦田 补水 产量 可 增加 315.0 ~ 701.6 kg / hm2 , 增产率 为 22.5% ~ 50.2% , 产投 比为 1.2 ~ 1.6 。 实践证明 该 技术 可操作性 强 , 具有 广阔 的 推广应用 前景 。 中 图 分类号 : S275.5 关键词 : 旱地 微 喷灌 节水 小麦 SimpleMicro - sprinklingIrrigationMethodanditsApplicationinDrylandWheatProductionNiuXiwu ( Shanx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 , Taiyuan , 030006 , PRC ) FengYongping DongMengxiong DongZhongyi ( CottonInstitute , Shanx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 ) Abstract Theadvantagesofmicro - sprinklingirrigationmethodaremovingeasily , lowinvestment , simplestructureandextensiveadaptability . Afterirrigating200 ~ 400m3 / ha , soilwatercontentwillbeincreasedquickly . Thesuitableirrigationtimesareheadingstage , jointingstageandturninggreenstage . Betweenirrigation200 ~ 400m3 / ha , wheatyieldincreasementdependsontheincreasementofirrigation . Underfilmmulching , afterirrigating , wheatyieldincreasedby25.0% ~ 90.4% comparedwithnoirrigating . Itis22.5% ~ 50.2% higherthanno - irrigatingunderwheatfarmlandofno - filmmulching . Micro - sprinklingirrigatingmethodispracticalandworthbeingextended . Keywords : dryland ; micro - sprinklingirrigationmethod ; water - savingirrigation ; wheat 果园 渗灌 技术 使得 旱地 果园 实现 了 高产 和 稳产 , 受此 启发 , 我们 将 补水 技术 应用 到 农田 。 但 与 果园 相比 , 农田 耕作 较 频繁 , 而且 农作物 根系 分布 较浅 。 因此 , 如何 将 补水 应用 到 农田 作物 必须 根据 新 情况 进行 重新 设计 。 针对 大田作物 补水 中 的 特殊性 , 经过 多次 在 室内 和 田间试验 , 我们 终于 在 渗灌 补水 技术 的 基础 上 , 设计 出 了 相对 廉价 且 操作 简便 的 大田 地面 移动 式微 喷灌 补水 技术 体系 , 经 田间试验 , 取得 了 良好 的 效果 。 1 简易 微 喷灌 技术 1.1 设备 及 操作 技术 以 深井 直接 供水 或 机动车 拉水 做 水源 , 地面 铺设 毛管 与 三通 支管 相接 组成 微 喷灌 系统 。 每 根毛 管长 100m , 直径 2.5 cm 。 毛管 上 每隔 30cm 打 2 个 直径 0.4 ~ 0.58 mm 的 微孔 , 两孔 呈 30 ° 分布 。 每 5 根毛 管 与 1 根 三通 支管 连接成 一组 , 每组 设备 1 次 可 喷灌 面积 330m2 。 若用 深井 直接 供水 , 则 需 按 深井 每 1h 供水量 计算 铺设 毛管数 : 如 每 1h 供水 30m3 , 而 每 根毛 管 每 1h 可 喷水 1 ~ 1.6 m3 , 就 必须 连接 6 组 设备 ( 30 根毛 管 ) , 具体 运作 时 , 为 保证 连续 作业 , 解决 轮换 交替 供水 , 应备 18 组 以上 的 设备 。 如用 机动车 拉水 , 车体 水箱 与 地面 的 高差 压力 , 就 可 带动 1 ~ 2 组 设备 , 无须再 用 其它 动力 加压 , 每辆车 可 配备 2 ~ 3 组 设备 , 以便 保证 连续 作业 。 1.2 技术 应用 特点 群众 称该 技术 为 “ 继 节水 渗灌 技术 之后 又 一新 的 技术 革命 ” 。 其 特点 如下 : ( 1 ) 无须 加压 动力 , 节水 节能 。 与 传统 的 管灌 、 漫灌 相比 , 微喷 1 次 用水量 225 ~ 450m3 / hm2 , 比 漫灌 1 次 用水 900 ~ 1200m3 / hm2 少 675 ~ 750m3 / hm2 。 漫灌 1 次 的 水量 足可微 喷灌 2 ~ 3 次 。 如 与 地膜覆盖 技术相结合 配套 , 每 1hm2 喷 300m3 水 , 则 相当于 漫灌 450 ~ 600m3 , 实现 小水大用 , 节水 效果 非常明显 。 这 对 干旱 缺水 的 广大 北方 旱作 农业区 发展 节水 灌溉 有 显著 的 经济效益 和 生态效益 。 ( 2 ) 不 受 地形 限制 , 操作 简便 。 它 不受 水源 条件 和 地形 条件 的 限制 , 适用 于 各类 地区 。 有 深井 的 地方 , 已 安装 管灌 设施 的 地区 , 可 直接 利用 深井 供水 ; 在 山区 、 丘陵 、 沟坡 地区 , 可 利用 机动车 拉水 搞 微 喷 。 只要 地面 高差 超 不过 车体 水箱 之 高度 , 均 能 喷到 、 喷匀 。 ( 3 ) 造价 低 、 投资 少 、 移动 灵活 。 “ 微喷 ” 设施 每 1hm2 折旧费 165 元 / 次 , 造价 低廉 。 可 移动 交替 使用 , 能 随意 转换 地块 , 灵活 方便 。 与 渗灌 相比 , 无需 修建 水池 , 挖 埋 渗灌 管 , 且 维修 也 较 直观 、 方便 。 使用 “ 微喷 ” , 减少 平田 整地 、 挖渠 等 投工 投资 。 ( 4 ) “ 微喷 ” 均匀 、 质量 高 、 不冲 不板 。 水从 微孔 均匀 喷出 形成 水雾 , 不会 产生 冲刷 与 径流 ; 水分 缓慢 下 渗到 作物 根系 集中 部位 , 地表 疏松 , 没有 板结 , 减少 了 漫灌 之后 板结 严重 需 及时 破板 的 工序 。 与 渗灌 相比 , 克服 了 渗灌 管道 容易 堵塞 、 渗 不 均匀 的 弊病 , 使 灌溉 质量 得以 提高 。 ( 5 ) 渗灌 微喷 相结合 , 应用 前景 更 广阔 。 渗灌 埋管 30 ~ 40cm , 在 作物 播种 和 苗期 以及 早春 , 气温 低 , 蒸发量 小 , 不好 解决 地表 干旱 缺水 的 问题 。 而 “ 微喷 ” 正好 弥补 了 渗灌 技术 的 这 一 缺陷 。 将 两项 技术 结合 , 看天 、 看地 、 看 苗情 灵活运用 , 就 能 掌握 抗旱 的 主动权 。 2 微 喷灌 技术 在 旱 塬 麦田 应用 效果 2.1 试验 地 条件 试验 设在 万荣县 汉薛 镇西 景村 , 海拔 550 ~ 700m , 年 降水 450 ~ 550mm , 主要 分布 于 7 , 8 , 9 三个 月 。 年 蒸发量 1397.1 mm , 干燥度 2.41 , 属 典型 的 旱作 农业区 。 1997 年 试验区 遭遇 了 100a 不遇 的 大旱 , 全年 总 降雨 212.2 mm , 比 1994 - 1996 年 平均值 494.6 mm 少 了 282.4 mm ; 麦播 前 的 6 - 9 月份 仅 降雨 107.2 mm , 比 历年 平均值 302mm 减少 194.8 mm , 麦播 后 直到 1998 年 2 月底 , 共 降雨 38.9 mm , 且 多 属 无效 雨 。 麦田 底 墒 亏缺 , 表墒 极差 , 0 ~ 100cm 土层 含水量 低于 8% , 严重 地 影响 了 小麦 的 安全 越冬 和 正常 返青 , 导致 了 1997 - 1998 年度 小麦 大幅度 减产 。 2.2 试验 处理 本 试验 主要 是 探索 旱地 麦田 “ 关键 补水 期 ” 与 “ 经济 补 水量 ” 。 设置 5 个 处理 : 每 1hm2 微喷 补水 150 ~ 450m3 , 4 个 补水 时期 分别 为 越冬 始期 ( 1997 年 12 月 14 日 ) 、 返青 期 ( 1998 年 2 月 18 日 ) 、 拔节期 ( 3 月 28 日 ) 、 抽穗期 ( 4 月 18 日 ) , 以未 喷 麦田 做 对照 。 进行 土壤水分 动态 监测 , 收获 测产 , 计算 投入 、 产出 与 效益 。 2.3 试验 结果 2.3 . 1 微喷 补水 对 增加 土壤水分 效果显著 ( 1 ) 小麦 越冬 期微 喷 补水 后 , 由于 此时 温度 低 , 土壤 蒸发 缓慢 , 即使 补 水量 不 大 , 也 可 使 土壤水分 有 一个 明显 的 增加 , 而且 入渗 深度 可达 80cm 。 1997 年 12 月 14 日 , 在 西景村 覆盖 麦田 试验 , 每 1hm2 喷水 180m3 , 12 月 25 日 测定 , 渗深 为 70cm , 0 ~ 70cm 土层 平均 含水量 比 对照 增加 1.79% ; 每 1hm2 喷水 300m3 的 田块 渗 深达 80cm ; 0 ~ 80cm 土层 平均 含水量 比 对照 增加 2.9% ( 见图 1 ) 。 图 1 越冬 期 不同 补 水量 对 土壤水分 的 影响 越冬 期 1hm2 微喷 补水 300m3 , 经过 冬季 消耗 , 到 翌年 春 , 1998 年 3 月 3 日 测定 , 0 ~ 80cm 土层 平均 含水量 仍 比 对照 多 1.1% , 但 0 ~ 50cm 土层 补水 与 不 补水 已 基本 处在 同一 水平 , 所 不同 的 是 补 水田 小麦 长势 明显 好于 对照 田 。 从 测定 水分 可 看出 , 50 ~ 80cm 土层 含水量 补 水田 明显 高于 对照 , 平均 高 2.57% , 生长 后劲 明显 大于 对照 田 。 ( 2 ) 小麦 返青 期 由于 此时 温度 已 逐渐 回升 , 土壤 蒸发 增强 , 加之 麦田 生物 群体 加大 , 耗水 增多 , 微喷 补水 影响 土层 明显 向 浅层 推移 。 从图 3 可 看出 , 比较 明显 的 差异 在 0 ~ 30cm 土层 , 平均 比 对照 高 3.39% , 30 ~ 60cm 土层 仅高 0.98% 。 1998 年 1 - 2 月 干旱 期间 , 4 次 降雨 总量 才 有 6.2 mm , 都 是 无效 降雨 。 0 ~ 100cm 土层 平均 含水量 下降 到 8% 以下 , 小麦 难以 返青 起身 。 2 月 18 日 覆盖 麦田 每 1hm2 微喷 补水 288m3 , 喷后 2d 测定 , 渗 深达 60cm , 0 ~ 60cm 土层 平均 含水量 比 覆盖 未 喷 与 露地 未 喷 的 对照 麦田 分别 提高 1.59% 和 2.58% ( 见图 2 ) , 缓解 了 地表 过于 干旱 影响 返青 的 矛盾 。 图 2 返青 期 不同 补 水量 对 土壤水分 的 影响 ( 3 ) 拔节期 微喷 补水 对 土壤水分 的 影响 。 小麦 拔节期 遇到 干旱 、 多风 的 天气 , 土壤水分 散失 严重 。 据测定 , 麦田 0 ~ 100cm 土层 平均 含水量 不到 7% , 已 等于 麦田 萎蔫 系数 , 叶片 扭曲 , 拔节 孕穗 受阻 。 3 月 28 日 在 “ 微喷 示范区 ” 的 覆盖 麦田 按 每 1hm2 喷水 225m3 , 裸地 麦田 喷水 300m3 进行 试验 示范 。 据 4 月 5 日 测定 , 0 ~ 100cm 土层 平均 含水量 比 露地 未 喷 麦田 分别 高 2.94% 和 3.52% , 尤以 0 ~ 50cm 土层 含水量 增加 较为 明显 , 分别 为 4.1% 和 5.8% ( 见图 3 ) 。 图 3 拔节期 不同 补 水量 对 土壤水分 的 影响 2.3 . 2 微喷 补水 对 小麦 产量 的 影响 据 收获期 24 个样 点 的 调查 证明 , 微喷 补水 地块 均 表现 为 增产 , 地膜覆盖 株 高 提高 5 ~ 18cm , 每 1hm2 穗数 增加 10.5 ~ 50.3 万 , 穗 粒数 增加 3.1 ~ 10.9 粒 , 千粒重 提高 1 ~ 2g , 产量 增加 366.0 ~ 1324.5 kg , 增产率 为 25.0% ~ 90.4% 。 裸地 麦田 株 高 提高 5 ~ 11cm , 每 1hm2 穗数 增加 39.7 ~ 41.7 万 , 穗 粒数 增加 0.5 ~ 3.9 粒 , 千粒重 提高 1.9 ~ 3.9 g , 产量 增加 315.0 ~ 701.6 kg , 增产率 为 22.5% ~ 50.2% 。 不同 补水 时期 的 增产 效应 为 抽穗期 > 拔节期 > 返青 期 。 补 水量 在 450m3 / hm2 以内 , 随补 水量 的 增加 , 增产 幅度 增大 ( 见表 1 , 表 2 ) 。 表 1 覆盖 麦田 不同 时期 不同 水量 微喷对 小麦 产量 的 影时 间 喷水 量 / ( m3 . / hm - 2 ) 株 高 / cm 穗 数 / ( 万 . hm - 2 ) 穗 粒数 / 粒 千粒重 / g 产 量 / ( kg . hm - 2 ) 比 CK 增加 kg% 1997021828863256.523 . 5391831.5366 . 025.01997032830069296 . 325.2402387 . 3921.862 . 91997041845076278.031 . 3402790.01324 . 590.4 CK58246.020 . 4381465.5 表 2 裸地 麦田 不同 时期 不同 水量 微喷对 产量 的 影响 时 间 喷水 量 / ( m3 . hm - 2 ) 株 高 / cm 穗 数 / ( 万 . hm - 2 ) 穗 粒数 / 粒 千粒重 / g 产量 / ( kg . hm - 2 ) 比 CK 增加 kg% 1997030920055.0279 . 520.738 . 01713.6315 . 222.51997032830060 . 0279.021 . 740.01736 . 0337.624 . 11997041845061.5277 . 524.140 . 02100.0701 . 650.2 CK50.0237 . 820.236 . 11398.42 . 3.3 微喷 补水 经济效益 微喷 补水 与 管 灌相 比较 , 输水管 道 、 出水口 等 设施 投资 相同 , 仅 多 投资 地面 毛管 与 三通 支管 。 与 渗灌 的 投资 比较 , 基本相同 。 每 根毛 管 设计 寿命 20 次 , 每 5 根 1 组 , 投资 100 元 , 可 喷 0.667 hm2 , 则 每 1hm2 折旧费 为 150 元 ; 三通 支管 每 1hm2 折旧费 按 15 元计 , 设备 费 共计 165 元 / ( hm2 . 次 ) 。 用 深井 供水 1.2 ~ 1.4 元 / m3 , 喷灌 300m3 / ( hm2 . v 次 ) , 设备 与 水费 投资 共需 525 ~ 600 元 / ( hm2 . 次 ) 。 1998 年 试验 结果表明 , 微喷 补水 均 表现 为 增产 , 但 投入 与 产出 比率 因微 喷 时间 和 喷水 量 的 不同 而 有 差异 。 除 3 月 9 日 露地 微喷 150m3 / hm2 的 表现 为 增产 而 不 增收 外 , 其余 均 呈 增产增收 趋势 。 以 返青 期喷 288m3 / hm2 , 与 抽穗期 喷 450m3 / hm2 的 2 个 处理 产投 比率 最高 , 达到 1.2 : 1.6 ( 见表 3 ) , 而且 是 补 水量 越大 产量 越高 。 表 3 小麦 微喷 补水 经济效益 补 水量 / ( m3 . hm - 2 ) 增产 粮食 / ( kg . hm - 2 ) 增粮 折款 / ( 元 . hm - 2 ) 投资 / ( 元 . hm - 2 ) 每 1m3 水增 粮 / kg 投产 比 / 元 1501952733751.30 . 728225 ~ 24048067250121.34275 ~ 300500.25700 . 35562.51 . 671.2445090912727952 . 021.603 初步 结论 小麦 越冬 期微 喷 补水 后 , 由于 此时 温度 低 , 土壤 蒸发 缓慢 , 即使 补 水量 不 大 , 也 可 使 土壤水分 有 一个 明显 的 增加 , 而且 入渗 深度 可达 80cm 。 经过 冬季 消耗 , 到 翌年 春 , 0 ~ 50cm 土层 补水 与 不 补水 已 基本 处在 同一 水平 , 但 50 ~ 80cm 土层 含水量 补 水田 明显 高于 对照 , 平均 高 2.57% , 生长 后劲 明显 大于 对照 田 。 小麦 返青 后 由于 此时 温度 已 逐渐 回升 , 土壤 蒸发 增强 , 加之 麦田 生物 群体 加大 , 耗水 增多 , 微喷 补水 影响 土层 明显 向 浅层 推移 , 比较 明显 的 差异 在 0 ~ 30cm 土层 , 平均 比 对照 高 3.39% 。 以塑管 渗灌 技术 为 基础 发展 起来 的 简易 微 喷灌 技术 , 除 具有 渗灌 的 优点 外 , 还 具有 可 移动 、 投资 小 , 简便 灵活 、 适应性 广等 特点 。 1997 - 1998 年度 特殊 干旱 条件 下 , 不同 补水 时期 的 增产 效应 为 抽穗期 > 拔节期 > 返青 期 。 补 水量 在 450m3 / hm2 以内 , 随补 水量 的 增加 , 增产 幅度 增大 。 地膜覆盖 加 补水 穗数 增加 10.5 ~ 50.3 万 / hm2 , 穗 粒数 增加 3.1 ~ 10.9 粒 , 千粒重 提高 1 ~ 2g , 产量 增加 366.0 ~ 1324.5 kg / hm2 , 增产率 为 25.0% ~ 90.4% 。 裸地 麦田 补水 可 使穗数 增加 39.7 ~ 41.7 万 / hm2 , 穗 粒数 增加 0.5 ~ 3.9 粒 , 千粒重 提高 1.9 ~ 3.9 g , 产量 增加 315.0 ~ 701.6 kg / hm2 , 增产率 为 22.5% ~ 50.2% , 产投 比为 1.2 ~ 1.6 。 实践证明 该 技术 可操作性 强 , 具有 广阔 的 推广应用 前景 。 参加 本项 工作 的 还有 万荣县 塑管厂 王礼 和 万荣县 农技 中心 张 万元 2 位 同志 。 作者 单位 : 牛西午 ( 山西省 农业 科学院 . 太原 . 030006 ) 冯 永平 董孟雄 董 忠义 ( 山西省 农业 科学院 棉花 研究所 ) 参考文献 [ 1 ] 牛西午 , 等 . 旱地 苹果园 渗灌 补水 加 覆盖 技术 研究 与 应用 . 干旱地区 农业 研究 , 1996 ( 4 ) : 52 - 55 收稿 日期 : 1998 - 09 - 07 __label__C31-Enviornment 水土保持 通报 BULLETIN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1999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No.1 Vol.191999 元谋 干热 河谷 水保林 营造 技术 研究 杨 忠 庄泽 秦定 懿 冉 国富 付文喜 摘 要 通过 对 元谋 干热 河谷 现有 水土保持 植物 的 试验 观测 及 水土保持 林 营造 技术 的 试验 研究 , 初步 选出 适宜 于 当地 气候 特点 的 水土保持 林草种 11 个 , 总结 出 90 ~ 100d 为袋 苗 移栽 的 最佳 苗龄 , 0 . 6m × 0 . 6m 水平沟 整地 , 6 月 下旬 - 7 月 上旬 定植 为 最佳 时节 的 水土保持 林 营造 技术 。 中 图 分类号 : S727.22 关键词 : 干热 河谷 水土保持 林 营造 技术 AfforestationTechniquesforWaterCoservationinArid - hotValleysofYuanmouCountyYangZhong ( InstituteofMountainHazardsandEnvironment , th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andMinistryofWaterResources , Chengdu , 610041 , PRC ) ZhuangZei QinDingyi RanGuofu FuWenxi ( WaterConservancyBureauofYuanmouCounty , YunnanProvince ) Abstract Theafforestationtechniqueswhichinitiallyshowedsuitableforthearid - hotvalleysinYuanmoucounty , Yunnanprovincewerestudied . Theresultssuggestthatthreestepsofmeasuresshouldbetakentoimprovethesurvivalrateofthetree - grassemployedinthearid - hotvalleys . First , topreparlandbydigginglevelditch ( 60cmindepthandwidth ) . Secondly , toraisesaplingswithpolybagduringtheperiodofMarch10toApril10 ( 90 ~ 100daysbeforetransplanting ) . Third , totransplantsaplingsduringtheperiodofJune20toJuly10whentheprecipitationreaches20 ~ 30mm . Keywords : arid - hotvalley ; tree - grassforwaterconservation ; afforestationtechniques 金沙江 干热 河谷 是 我国 典型 脆弱 生态区 之一 。 气候 燥热 干旱 , 特别 是 在 春季 和 初夏 的 植物 生长 季节 , 水热 矛盾 尤为 突出 , 植被 一旦 遭到 破坏 , 便 极难 恢复 [ 1 ] 。 50 年代 以来 , 各 有关 部门 围绕 干热 河谷 的 开发利用 问题 , 开展 了 多次 大规模 的 以 云南松 ( Pinusyunnanensis ) 、 思茅松 ( P . langbianensis ) 等 树种 为主 的 点播 、 撒播 和 飞机 播种 的 造林 工作 , 但 均 因 树种 选择 不当 和 缺乏 科学技术 的 指导 , 收效甚微 [ 2 ] 。 如 云南 元谋 , 1985 年 全县 森林 覆盖率 仅为 5 . 2% , 植被 覆盖率 低于 20% [ 3 ] 。 “ 八五 ” 期间 , 中国科学院 成都 山地 灾害 与 环境 研究所 在 元谋 干热 河谷 通过 岩土 组成 对 坡地 土壤水分 环境影响 的 定性 研究 , 发现 岩土 组成 是 干热 河谷 坡地 土壤水分 环境 和 植被 “ 恢复 ” 的 关键性 因子 , 干热 河谷 的 植被 恢复 应 针对 不同 岩土 组成 生境 的 土壤水分 条件 , 主要 依靠 优势 生活型 植物 种类 , 进行 乔灌草 不同 生活型 植物 类型 的 合理配置 , 建立 起 植被 与 生境 水分 条件 的 群落 生态 关系 , 方 能 达到 成功 的 目的 [ 4 , 5 ] 。 1 试验区 基本 概况 及 试验 方法 元谋 干热 河谷 年均 气温 21 . 9 ℃ , 年 降雨量 611 . 3mm , 主要 集中 在 7 — 10 月份 , 占 总 降雨量 的 80% 以上 , 年 蒸发量 3911mm , 是 降雨量 的 6 . 2 倍 , 年均 相对湿度 53% 。 其 基带 土壤 为燥 红土 , 有机质 含量 为 24.8 g / kg , 全氮 含量 为 1.03 g / kg , 全磷 含量 为 0.81 g / kg , pH 为 4 . 4 ~ 7 . 5 , 呈 酸性反应 [ 6 ] , 1500m 以下 的 干热 河谷 区 植被 覆盖率 极低 , 仅为 15% ~ 20% , 大部地区 地表 裸露 , 水土流失 十分 严重 , 许多 地段 土壤 A 层 被 冲蚀 , 并 形成 强烈 的 侵蚀 沟 , 中度 以上 水土流失 面积 占 全县 国土面积 的 50 % [ 3 ] 。 在 典型 试验 区内 , 利用 现有 乡土 林草种 和 引进 林草种 共 13 个 , 进行 不同 育苗 方式 及 育苗 时期 , 不同 整地 方式 , 不同 造林 季节 和 技术 的 对比 试验 , 定期 观测 不同 林草种 植物 在 不同 处理 条件 下 的 生长 情况 , 枯枝 落叶 层 厚度 和 侵蚀 沟深 , 并 调查 总结 元谋县 多年 植被 恢复 工程 的 实践经验 , 选择 适宜 于 元谋 干热 河谷 的 水土保持 林草种 , 提出 水土保持 林 有关 营造 技术 关键 , 并 初步 评价 人工 水土保持 林 的 水保 效益 。 2 结果 和 讨论 2 . 1 试验 林草种 的 表现 和 评价 针对 元谋 干热 河谷 区 气候 、 土壤 、 自然 植被 及 水土流失 等 特点 , 选择 林草种 的 原则 如下 : ( 1 ) 耐热 耐 干旱 、 耐 瘠薄 耐酸碱 , 抗逆性 强适 生性 广 ; ( 2 ) 萌发 分蘖 能力 强 , 速生 快长 , 能 在短期内 起到 水土保持 的 作用 ; ( 3 ) 自我 繁殖 和 更新 能力 强 ; ( 4 ) 能够 结瘤 固氮 , 改土 能力 强 ; ( 5 ) 具有 一定 的 利用 价值 和 经济效益 。 通过 几年 的 观察 比较 , 结果表明 ( 见表 1 ) , 试验 观察 的 14 种 水土保持 林草种 中 的 11 种林 草种 适应性 强 , 生长 迅速 , 能 在短期内 达到 水土保持 的 目的 , 并 有 一定 的 经济 价值 , 在 元谋 干热 河谷 具有 广泛 的 推广 前景 , 它们 是 赤 桉 ( Eucalyptuscamaldulensis Dehnl ) , 银 合欢 ( Leucaenaleucocephala ( lam ) dewit ) , 木豆 ( CajanuscajanL . Millps ) , 山 毛豆 ( Tephrosiacandida ) , 大翼豆 ( Macroptiliumcattopurpureum ) , 滇 刺枣 ( Zizyphusmauritiana ) , 车桑子 ( Dononaeaviscosa ( L . ) jacg ) , 山 合欢 ( Albiziakalkora ) 等 。 其中 乔木 3 种 : 赤桉 、 山 合欢 和 银 合欢 ; 灌木 有 5 种 : 木豆 、 山 毛豆 、 滇 刺枣 、 余 甘子 、 车桑子 , 其余 3 种为 草本 。 山 合欢 、 银 合欢 、 木豆 、 山 毛豆 、 大翼豆 等 5 种 灌草种 能 结瘤 固氮 , 具有 较强 的 改土 性能 。 龙舌兰 和 香根 草极 耐旱 , 能 在 严重 侵蚀 瘠梁 正常 生长 , 可用 在 治理 困难 区 推广 , 巨尾 桉 ( E . urophyllaS . T . Bleke ) 是 新 引进 种 , 尚需 进一步 试验 和 观察 。 酸角 生长 速度慢 , 铁刀木 长势 差 , 不宜 在 大面积 地区 作为 水保 植物 推广 。 表 1 部分 林草种 生长 情况 调查表 林草种 种植 方式 成活率 / % 保存率 / % 株 高 / cm 地茎 / cm 冠幅 / cm 简 单 评 介赤 桉袋 苗 移栽 92.171 . 64003.8210 × 190 抗旱性 强 , 适应性 广 , 速生 , 适宜 砾岩 , 片岩 山地 推广 。 银 合欢 袋苗 移栽 94.681 . 53806.9225 × 190 抗旱 耐瘠 性强 , 适应性 广 , 速生 萌芽 力强 , 改土 性能 好 。 巨尾 桉袋 苗 移栽 95.778 . 748510.1238 × 222 抗旱 耐瘠 性强 , 适应性 广 , 速生 , 适宜 砾岩 , 片岩 山地 推广 。 三叶 豆 直播 81.254 . 23656.1241 × 255 抗旱 耐瘠 性强 , 速生 , 自我 更新 能力 强 , 改土 性能 好 。 三 毛豆 直播 98.570 . 11803.0135 × 115 耐热 抗旱 耐瘠 , 速生 , 自我 更新 能力 强 , 改土 性能 好 。 滇 刺 枣袋 苗 移栽 92.469 . 41263.3101 × 93 抗旱 耐瘠 性强 , 速生 , 萌芽 力强 。 酸角袋 苗 移栽 90.480 . 41093.296 × 90 抗旱 , 生长 慢 , 不宜 做 大面积 水保 植物 。 大翼豆 直播 85.361 . 63900.5 肉质 根 , 抗旱 耐瘠 性强 , 速生 , 覆盖 性能 强 , 改土 性能 好 。 香根草 分蘖 移栽 100100235 根系 发达 , 抗旱 耐瘠 性强 , 适应性 广 。 扁 竹木 袋苗 移栽 90.860 . 72457.3215 × 195 抗旱 耐瘠 性强 , 速生 。 余 甘子 袋苗 移栽 10056.0341 . 134 × 21 抗旱 耐瘠 性强 , 适应性 广 , 速生 , 萌芽 力强 。 铁刀木 袋苗 移栽 95.937 . 0411.336 × 32 生长 慢 , 长势 差 , 不宜 大面积 推广 。 注 : 定植 时间 为 1992 年 6 — 7 月 , 调查 时间 为 1994 年 10 月 。 2 . 2 育苗 方法 和 育苗 时间 根据 元谋 干热 河谷 多年 造林 的 实践 , 裸 根苗 及 大龄 苗在 移植 过程 中 根系 受到 损伤 , 恢复期 长 , 而 小苗 不 耐 干旱 和 夏季 的 强 日照 。 所以 , 裸 根苗 、 大龄 苗和小龄 苗 移栽 后 , 往往 在 元谋 旱季 和 雨季 中 强烈 的 间歇性 干旱气候 条件 下 , 成活率 低 , 成活 后 保存率 也 低 。 为了 明确 最佳 苗龄 和 容器 育苗 的 确切 效果 , 分别 对 赤 桉 和 银 合欢 采取 营养 袋 和 苗床 育苗 , 并 利用 90d , 100d , 110d 和 120d 苗龄 的 袋苗 和 裸 根苗 采用 水平沟 整地 定植 后 进行 对比 试验 。 试验 结果表明 , 袋苗 的 成活率 和 保存率 显著 高于 裸 根苗 , 90 ~ 100d 龄 苗 定植 后 成活率 和 保存率 显著 高于 110 ~ 120d 龄 苗 ( 见表 2 ) 。 表 2 不同 苗龄苗 定植 成活 保存率 和 生长 情况 观测 表 树种 苗类 苗龄 / d 成活 保存率 / % 株 高 / cm19940930199207201992082019930530199405301994053019940930 赤桉 容器 苗 90 ~ 100878972727070385110 ~ 120978261605855370 裸 根苗 90 ~ 100816743434240310110 ~ 120736136312928320 银 合欢 容器 苗 90 ~ 1001009383828181390110 ~ 1201009176757474410 裸 根苗 90 ~ 100866951515151345110 ~ 120806750504747340 注 : 定植 日期 为 1992 年 6 月 20 日 2 . 3 整地 方式 和 整地 时间 利用 赤桉 和 新 银 合欢 对 水平沟 整地 和 鱼鳞坑 整地 进行 对比 试验 , 结果表明 , 水平沟 整地 能 有效 地 截留 降水 , 水分 入渗 多 , 入渗 深 , 干旱 时期 蒸发 损失 少 , 为 水土保持 林草种 植物 提供 了 良好 土壤水分 环境 , 赤桉 和 银 合欢 成活率 高 , 生长 迅速 , 有利于 安全 度过 当年 的 间隙 性 干旱 和 来 年 的 春季 旱期 , 保存率 高 ( 见表 3 ) 。 在 元谋 干热 河谷 整地 时间 以 10 — 12 月份 为 好 , 在此期间 , 土壤 湿润 , 整地 省工 省力 , 整地 后 种植 沟内 土壤 经 长期 日晒 , 土体 疏散 , 有利于 降水 入渗 和 养分 释放 , 从而 促进 定植 苗木 生长 , 提高 了 定植 苗木 的 成活率 和 保存率 。 表 3 不同 整地 方式 种植 的 银 合欢 和 赤 桉 的 成活 保存率 和 生长 状况 整地 方式 树种 成活率 / % 保存率 / % 株 高 / cm 地径 / cm 冠幅 / cm 水平沟 整地 深 60cm , 宽 50cm 赤 桉 97721591 . 380 × 51 银 合欢 100831881.674 × 46 鱼鳞坑 整地 , 长 80cm , 宽 60cm , 深 50cm 赤 桉 81481030 . 961 × 38 银 合欢 93691491.560 × 48 注 : 定期 时间 为 1992 年 6 月 20 日 , 调查 日期 为 1993 年 5 月 30 日 2 . 4 施肥 对 水土保持 林 生长 的 促进 效果 元谋 干热 河谷 土壤 瘦瘠 , 尤其 是 有机质 和 氮磷 含量 极低 , 在 水土流失 严重 的 治理 困难 区 或 有 条件 的 其它 地区 , 可 结合 整地 , 施入 适量 的 磷肥 和 垃圾 肥 做 为 基肥 , 改善 土壤 物理 结构 , 提高 土壤肥力 , 增加 降水 入渗 , 对 促进 水土保持 植物 生长 , 对 治理 困难 区 进行 治理 , 能 取得 较 好 的 效果 ( 见表 4 ) 。 表 4 施肥 对 赤 桉 和 巨尾 桉 生长 的 促进 效果 树种 处理 方法 种植 日期 调查 日期 主根 长 / cm 平根幅 侧根 长 / cm 株 高 / cm 基茎 / cm 冠幅 / cm 巨尾 桉 施肥 1992060719931230 — 4202202.188 × 66 不 施肥 1992060719931230 — 2801411.568 × 43 赤 桉 施肥 1992071319931013712041332.081 × 57 不 施肥 19920713199310135178741.352 × 312 . 5 造林 定植 时间 干热 河谷 降雨 集中 , 雨期 短 , 选择 好 造林 季节 时间 , 适时 定植 造林 是 提高 成活 保存率 的 一个 非常 重要 的 技术 环节 。 在 普遍 降雨 后 , 利用 银 合欢 袋苗 分别 在 6 月 20 号 、 7 月 25 号 和 8 月 20 号 定植 进行 对比 试验 , 于 次年 雨季 前 进行 调查 , 结果表明 , 6 月 20 日 定植 的 银 合欢 保存率 为 81% , 株 高 2 . 4m , 已 普遍 结籽 , 7 月 25 日 定植 的 银 合欢 保存率 为 60% , 株 高 1 . 4m , 只有 少数 结籽 , 8 月 20 日 定植 的 银 合欢 保存率 为 47% , 株 高 1 . 1m , 尚未 结籽 。 所以 , 定植 过 晚 , 生长期 短 , 经过 一个 旱季 后 保存率 显著 降低 。 选择 定植 时间 的 原则 是 既 要 保证 前期 降雨 充足 , 浸润 土壤 , 也 要 使 定植 后 的 雨期 尽量 长 。 试验 观测 表明 , 持续 降雨 6h 以上 , 降雨量 30mm 以上 , 降水 渗透 浸润 到 定植 沟 土层 深 40cm 以下 时 , 定植 效果 最好 , 根据 元谋 的 降雨 规律 , 定植 时间 应 掌握 在 6 月 下旬 和 7 月 中 上旬 。 2 . 6 草灌乔 混交 的 初步 水保 效益 在 元谋 干热 河谷 植被 覆盖率 较 低 的 条件 下 , 利用 草 、 灌 、 乔 不同 类型 的 林草种 进行 混交 , 建立 多层次 多样性 的 人工 植被 类型 , 能够 迅速 覆盖 地表 , 在短期内 达到 水土保持 的 效果 。 由表 5 可见 , 混交林 当年 就 能 覆盖 大部分 地面 , 增加 地表 枝 枯 落叶 层 , 有效 地 控制 地表 细沟 侵蚀 。 表 5 人工 混交林 的 初步 水保 效益 人工 植被 类型 营造 林 时间 1993101319940930 覆盖度 / % 枯枝 落叶 层 厚度 / cm 侵蚀 沟深 / cm 覆盖度 / % 枯枝 落叶 层 厚度 / cm 侵蚀 沟深 / cm 赤桉 纯林 1992071336 无 1.041 极少 2.0 银 合欢 纯林 1992062040 无 0.867 少量 1.2 巨尾 桉 + 木豆 + 大翼豆 1992060766 少量 无 890.8 无银 合欢 + 山 毛豆 + 木豆 19920607640.5 无 922.0 无 3 小 结 ( 1 ) 选择 的 11 种水 保林 草种 都 具有 耐 干旱 、 耐 瘠薄 、 根系 发达 、 萌芽 力强 、 速生 快长 的 特点 , 能 在短期内 起到 保持 水土 作用 , 并 具有 一定 经济 价值 , 可 作为 干热 区 大面积 推广 使用 。 ( 2 ) 于 上年 10 — 12 月 进行 水平沟 整地 , 利用 容器 育苗 , 掌握 苗龄 在 90 ~ 100d 进行 定植 , 定植 时间 在 6 月 下旬 至 7 月 上旬 等 技术 措施 能 大幅度提高 营造 人工 水土保持 林 的 成活率 和 保存率 。 ( 3 ) 混交 人工 植被 能 尽快 覆盖 地表 , 增加 枯枝 落叶 , 增强 土壤 蓄水 保土 能力 , 控制 和 减少 水土流失 , 在 元谋 干热 河谷 进行 人工 植被 恢复 必须 坚持 建立 多层次 多样性 的 混交 人工 植被 的 原则 。 作者 单位 : 杨 忠 ( 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成都 山地 灾害 与 环境 研究所 . 成都 . 610041 ) 庄泽 秦定 懿 冉 国富 付文喜 ( 云南省 元谋县 水电局 ) 参考文献 [ 1 ] 张荣祖 . 横断山 区 干旱 河谷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92 , 1 — 64 [ 2 ] 杜 天理 . 西南地区 干热 河谷 开发利用 方向 . 自然资源 , 1994 ( 1 ) : 41 — 45 [ 3 ] 刘学愚 . 元谋 经济 、 社会 、 生态 综合 发展 战略规划 系统工程 研究 文集 . 昆明 : 云南大学 出版社 , 1985 [ 4 ] YangZhong , ZhangXinbao . Rehabilitationofvegetationundervariousgeologicalconditioninthehillareasofthearid - hotvalleysofYuanmou , China . in : Peishengji ( ed . ) , RehabilitationofDegradedLandsinMountainEcosystemsoftheHinduKushXimalayanRegion . ProceedsofaninternationalworkshopholdinBaoshan , China . ICLMOD , Kathmanda , Nepal , 1995 . [ 5 ] 张信宝 , 陈玉德 . 云南 元谋 干热 河谷 区 不同 岩土 类型 荒山 植被 恢复 研究 . 应用 与 环境 生物学 报 , 1997 , 3 ( 1 ) : 13 — 18 [ 6 ] 何毓蓉 , 黄成敏 , 杨忠 , 张信宝 . 云南省 元谋 干热 河谷 的 土壤退化 及 旱地农业 研究 . 土壤侵蚀 与 水土保持 学报 , 1997 , 3 ( 1 ) : 56 - 60 收稿 日期 : 1998 - 10 - 12 __label__C31-Enviornment 水土保持 通报 BULLETIN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1999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No.1 Vol.191999 大田县 崩岗 滑坡 现状 与 防治 对策 林明添 杨生健 郑 淳 摘 要 大田县 地处 特殊 的 地质 构造 部位 , 加上 人类 不合理 的 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 造成 严重 的 崩岗 、 滑坡 , 严重 地 影响 工农业 生产 和 群众 生命财产 的 安全 。 在 摸清 崩岗 、 滑坡 分布 、 类型 及 发育 特征 的 基础 上 , 剖析 了 造成 崩岗 、 滑坡 主要 因素 , 针对 大田县 实际 提出 了 防治 对策 。 中 图 分类号 : S181 关键词 : 崩岗 滑坡 特征 成因 防治 对策 StatusandCountermeasuresofDisintegrationandLandsideErosioninDatianCountyofFujianProvinceLinMintian YuShengjian ( SoilandWaterConservationOfficeofDatianCounty , FujianProvince , 366100 , PRC ) ZhengChun ( AgriculturalDivisionOfficeofDatianCounty , FujianProvince ) Abstract TheseriousdisintegrationandlandsideinDatiancountyofFujianprovincearecausedbecausitislocatedinthespecialgeologicalstructure , andpeopolethereexploitandmakeuseofthenaturalresourcesirrationally . Itinfluencestheproductionofindustryandagriculture , andthesafetyoflifeandpropertyseriously . Basedoninvestigatingthedistribution , thetypeandfeaturesofthedisintegrationandlandsidedevelopment , theprimaryfactorscausingthedisintegrationandlandsideerosionarefullyanalysied , andthecountermeasuresofpreventionandcontrolofitareputforwardaccordingtotheconcreteconditionofDataincounty . Keywords : disintegrationandlandsideerosion ; features ; causeofformation ; countermeasure 大田县 地处 戴云山 脉 西侧 。 位于 东经 117 ° 29 ′ ~ 118 ° 03 ′ , 北纬 25 ° 29 ′ ~ 26 ° 10 ′ 。 土地 总面积 2294km2 , 总人口 35.5 万 , 全县 山地 面积 1800km2 , 人均 0.51 hm2 , 耕地面积 1.466 × 104hm2 , 人均 400m2 , 是 一个 地少 人 多 的 山区县 。 由于 地质 构造 、 土壤 母岩 、 降水 特征 等 自然 因素 和 人为 不合理 开发利用 导致 崩岗 、 滑坡 等 山地 灾害 较为 严重 , 尤其 是 80 年代 以来 活动 更为 强烈 , 严重 地 影响 着 当地 工农业 生产 和 生命财产 的 安全 。 为此 , 开展 了 全县 崩岗 、 滑坡 调查 , 摸清 其 分布 、 规模 、 类型 及 发育 特征 , 在 分析 崩岗 滑坡 原因 的 基础 上 , 提出 了 相应 的 防治 对策 。 1 大田县 崩岗 滑坡 现状及 危害 1.1 崩岗 滑坡 现状 1.1 . 1 崩岗 滑坡 分布 及 类型 调查结果 , 全县 发生 崩岗 、 滑坡 行政村 97 个 , 占 36.5% 。 发生 崩岗 631 处 , 面积 94.9 hm2 , 崩岗 体积 2.31 × 104m3 , 平均 每处 面积 1 500m2 ; 发生 滑坡 506 处 , 滑坡 面积 29hm2 , 滑坡 体积 4.56 × 105m3 , 平均 每处 滑坡 面积 560m2 , 体积 901m3 。 其中 崩岗 面积 6.7 hm2 以上 的 有 梅山 、 广平 、 建设 、 均 溪 、 太华 、 石牌 、 文江 、 前坪 等 乡镇 , 滑坡 面积 2hm2 以上 的 有 太华 、 梅山 、 广平 、 建设 、 上京 、 均 溪 等 乡镇 。 崩岗 、 滑坡 较 严重 的 村 有 梅山 、 金阳 、 西书 、 高泉 、 元沙 、 苏桥 、 建国 、 建民 、 和丰 、 文经 、 群团 、 万湖 、 拱桥 、 上 岩 、 大安 、 朱坂 、 前坪 等 17 个村 。 根据 省 水土保持 办公室 崩岗 分类 依据 统计 结果 , 瓢形 崩岗 分布 最 多 , 面积 达 42.2 hm2 , 占 44.5% ; 条型 崩岗 24.2 hm2 , 占 25.5% ; 混合型 崩岗 19.5 hm2 , 占 20.6% ; 其它 类型 崩岗 9hm2 , 占 9.5% 。 1.1 . 2 崩岗 滑坡 的 特征 据调查 , 崩岗 主要 发生 在 以 各种 花岗岩 发育 为主 的 红壤 、 黄 红壤 坡地 中 , 面积 53hm2 , 占 56% ; 粉 砂岩 和 灰岩 发生 崩岗 26.6 hm2 , 占 28% ; 页岩 、 片麻岩 等 发生 崩岗 14.9 hm2 , 占 16% 。 崩岗 、 滑坡 位置 以 海拔 250 ~ 400m , 坡度 20 ° ~ 40 ° 的 山脚 坡地 、 山脚 水田 、 公路 、 矿山 采场 等 分布 最 多 , 尤其 是 下方 是 水沟 渠道 、 河道 、 公路 的 南坡 和 东坡 。 崩岗 发育阶段 分析表明 , 初期 25.9 hm2 , 占 27.3% ; 中期 33.86 hm2 , 占 35.7% ; 晚期 35.1 hm2 , 占 37% 。 崩岗 、 滑坡 活动 情况 分析表明 , 已 稳定 的 滑坡 有 101 处 , 面积 5.6 hm2 , 占 20% , 处于 活跃 的 滑坡 有 405 处 , 面积 23.46 hm2 , 占 80% ; 已 稳定 的 崩岗有 108 处 , 面积 18.3 hm2 , 占 19.3% , 处于 活跃 的 崩岗 523 处 , 面积 76.6 hm2 , 占 80.7% 。 1.2 崩岗 滑坡 的 危害 崩岗 、 滑坡 破坏 了 原有 的 地形 、 地貌 , 造成 坡面 支离破碎 , 切沟 密布 , 沟壑纵横 , 大量 的 泥沙 泄流 而 下 , 冲毁 淹没 农田 、 交通 道路 、 引水渠 道 、 建筑物 、 通信线路 等 , 直接 影响 工农业 生产 和 群众 生命财产 安全 。 调查结果 , 由于 崩岗 滑坡 影响 耕地 291hm2 , 其中 泥沙 淹没 农田 41.3 hm2 , 报废 5.4 hm2 , 每年 减产 3.2 × 105kg ; 毁坏 道路 、 引水渠 道 710 处 , 损失 18.6 万元 ; 毁坏 农房 、 电站 等 25 座 , 面积 1.13 × 104m2 , 损失 210 万元 。 最 严重 的 是 1990 年 8 月 20 日 大石 农场 4.5 × 104m3 的 大 滑坡 , 电站 、 粮食 加工厂 被 毁 , 并 死亡 6 人 , 损失 35 万元 。 此外 , 由于 森林 植被 破坏 , 地表 裸露 , 局部 生态环境 恶化 , 造成 山体 滑坡 、 崩岗 , 给 农业 生产 和 人民 群众 的 生活 带来 了 严重 的 危害 。 2 崩岗 滑坡 的 成因 分析 2.1 地质 土壤 因素 大田县 地处 新 华夏 系 政和 — 大埔 断裂带 中段 , 主要 断裂带 有 大安 坂 — 下 汤 、 龙门 — 小湖 、 建设 — 上 池园 等 , 地质 构造 较为 复杂 , 加上 新 构造运动 的 强烈 抬升 , 从而 形成 山高谷 深 , 盆谷 错落 的 复杂 多样 地形 地貌 。 崩岗 、 滑坡 主要 发生 在 花岗岩 类 发育 而成 的 山地 红 壤土 上 , 其 风化壳 深厚 , 一般 可达 10 ~ 50m , 石英 沙粒 含量 高 , 结构 松散 , 孔隙 度大 , 渗透力 强 , 降雨 时 土壤水分 极易 达到 饱和 并 超过 土壤 塑限 , 在 地表 径流 和 重力 作用 下 , 土体 极易 崩塌 形成 崩岗 。 2.2 森林 植被 破坏 森林 植被 具有 涵养 水源 、 固土 保水 等 综合 生态 功效 , 然而 大田县 由于 破坏 植被 , 开荒 种 旱作 和 果树 、 茶叶 等 经济作物 以及 森林资源 的 过度 采伐 等 不合理 的 开发利用 , 导致 森林 植被 大量 破坏 , 山体 风化壳 缺乏 植被 , 使 土壤 保水 保土 能力 降低 , 坡面 地表 径流 迅速 形成 。 长期 的 水土流失 使坡 面上 的 浅沟 、 切沟 发展 成崩岗 和 部分 滑坡 。 据调查 , 由于 植被 破坏 而 引起 的 崩岗 面积 53.9 hm2 , 占 57% ; 滑坡 175 处 , 面积 9.4 hm2 , 占 33% 。 较 典型 的 有 广平 镇 的 元沙 、 苏桥 , 梅山 乡 的 金阳 、 梅山 , 建设 的 二十里 洋 等 崩 岗区 。 2.3 缺乏 水土保持 耕作 措施 开挖 引水渠 道 、 开荒 造田 、 陡坡 顺坡 耕种 、 采沙 取土 等 农业 生产 活动 缺乏 必须 的 水土保持 设施 和 耕作 措施 , 不 注意 保持 水土 , 造成 坡脚 失去 平稳 而 崩塌 , 加之 地面 径流 的 长期 冲刷 、 下切 形成 崩岗 、 滑坡 。 由于 不合理 的 农事 活动 造成 滑坡 208 处 , 面积 14.2 hm2 , 占 49% ; 造成 崩岗 面积 22.6 hm2 , 占 24% 。 较 典型 的 有 广平 镇 的 铭溪 , 太华镇 的 万湖 、 罗丰 , 武陵 乡 的 上岩 , 均 溪 镇 的 东坑 、 金山 、 上华 , 文江乡 的 大安 , 奇韬乡 的 文经 等 。 2.4 矿山 及 公路 等 生产 建设 因素 的 作用 大田县 矿产资源 种类 多 , 储量 丰富 , 在 开采 过程 中 缺乏 合理 的 规划 和 水土保持 工程 、 植物 措施 , 乱采 滥 挖 , 随意 倾倒 弃土渣 石较 严重 , 地表 径流 和 集中 股流 泛滥 , 切沟 密布 , 进而 发展 成为 崩岗 、 滑坡 。 最后 将 山体 纵横 切割 至 支离破碎 , 有 的 矿山 大型 弃土场 直接 威胁 着 整个 村庄 的 生命财产 安全 。 如银顶格 前峰 矿弃 土场 、 川石 铁矿 弃土场 、 建爱铁 铜矿 弃土场 。 此外 , 大田县 境内 150km2 “ 212 ” 省 道 扩建 改造 工程 的 边坡 缺乏 必要 的 工程 、 植物 护坡 措施 , 在 4 - 6 月 雨季 经常出现 崩塌 和 滑坡 , 直接 影响 交通 和 沿 公路 的 通信线路 、 电力线 以及 建筑物 的 安全 。 据调查 , 由 采矿 和 基本建设 引起 的 崩岗有 18.3 hm2 ; 占 19.3% ; 滑坡 123 处 , 面积 5.4 hm2 , 占 18.6% 。 3 防治 对策 3.1 预防为主 , 减少 危害 在 银顶格 、 川石 等 矿区 , 广平 的 元沙 、 苏桥 、 梅山 的 金阳 、 新楼 , 前坪 的 山川 、 前坪 , 均 溪 的 东坑 、 金山 、 上华 , 太华 的 万湖 、 罗丰 、 汤泉 , 建设 二十里 洋等 崩岗 、 滑坡 易发 地区 , 由 有关 部门 和 群众 进行 调查 , 划定 为 预防 保持 区 , 禁止 乱砍滥伐 , 乱采 滥 挖 , 在 其 兴建 各种 工程项目 要 详细 勘察 、 科学论证 , 并 进行 合理 施工 , 防止 水土流失 。 初发 的 水土流失 、 崩岗 和 滑坡 要 即 早 治理 , 防止 扩大 。 3.2 综合治理 崩岗 滑坡 活动 型 崩岗 、 滑坡 危害 大 , 应 组织 有关 部门 , 采取 综合 措施 , 进行 强化 治理 。 首先 , 采取 工程 措施 。 顶部 实行 排洪 工程 , 距崩岗 滑坡 区较 稳定 部位 修建 50cm × 50cm 石基 水泥 排洪 沟 , 拦截 顶端 山洪 防止 山洪 进入 崩岗 滑坡 区 ; 中部 的 裂缝 、 表层 松土 人工 开剥 , 分层 分段 修建 水平 梯田 、 台地 ; 底部 选择 肚大口 小 , 地基 较 好 部位 建拦 土 沙坝 , 控制 泥沙 下泄 ; 大型 活跃 滑坡 区应 采取 抗滑桩 加固 、 滑动 带 加固 等 工程 措施 治理 , 公路 、 引水渠 道 等 边坡 应 根据 具体情况 采取 植物 、 工程 护坡 , 防止 继续 崩塌 、 溜方 。 其次 , 植树 种草 。 选择 适应性 强 , 速生 快长 , 根系 发达 的 林草 , 采取 多层次 、 高密度 种植 , 迅速 恢复 植被 。 在 大田县 可 推广 的 有 绿竹 、 毛竹 、 麻竹 、 黄檀 、 松 、 杉 、 马塘 、 狗尾草 、 芦 、 葛藤 等 。 实践证明 , 采用 绿竹 、 毛竹 + 马塘 + 葛藤 配置 , 其固土 保水 、 稳定 崩岗 、 滑坡 效果 较 好 。 再者 , 周围 是 水田 、 旱地 的 崩岗 滑坡 区 , 应 退 水田 为 旱地 或 造林 , 防止 水对 滑坡体 产生 危害 , 逐步 使 滑坡体 稳定 。 3.3 加大 水土保持 宣传 执法 力度 深入 崩岗 、 滑坡 严重 的 乡镇 、 村 以及 矿区 进行 广泛 深入 宣传 , 提高 干部群众 对 滑坡 、 崩岗 危害 的 认识 , 增强 水土保持 、 保护 森林 植被 的 意识 。 加大 水土保持 预防 监督 的 执法 力度 , 在 崩岗 、 滑坡 区 乱砍滥伐 、 毁林 开荒 、 非法 取土 采沙 、 乱堆 倒弃 土渣 石 等 现象 严格 依照 有关 法律 、 法规 处罚 。 抓 典型 扩大 宣传教育 面 , 使 广大群众 自觉 地 保护 水土 和 森林 植被 。 作者 单位 : 林明添 杨生健 ( 大田县 水土保持 办公室 . 福建省 大田县 . 366100 ) 郑淳 ( 福建省 大田县 区划 办工室 ) 收稿 日期 : 1998 - 10 - 26 __label__C31-Enviornment 水土保持 通报 BULLETIN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1999 年 第 19 卷 第 1 期 No.1 Vol.191999 浅谈 公路 建设 的 水土流失 原因 及其 防治 措施 王玉太 王维 平 刁希全 摘 要 开发 建设 过程 中 造成 水土流失 越来越 严重 。 公路 建设 造成 的 水土流失 范围 呈 线状 , 有时 甚至 跨越 多种 流域 和 地貌 类型 , 所 造成 的 水土流失 影响 范围广 。 分析 研究 公路 建设 中 水土流失 防治 措施 是 减少 开发 建设项目 水土流失 的 重要 方面 。 该文 根据 调查 资料 , 分析 总结 了 公路 建设 中 水土流失 的 原因 , 提出 了 一般性 防治 措施 , 供 有关 部门 参考 。 中 图 分类号 : S157 关键词 : 公路 建设 水土流失 防治 措施 CausesandCountermeasuresofSoilErosioninHighwayConstructionWangYutai WangWeiping DiaoXiquan ( WaterResourcesInstituteofShandongProvince , Ji ’ nanCity , ShandongProvince , 250013 , PRC ) Abstract Soilerosionismoreandmoreseriousinthedevelopmentandconstructionprocessing . Soilerosioninhighwayconstructionislimitedinalinearpattern . Itmaystrideacrossmultiplebasinsandvarioustypesoflandformssothattheinfluencerangeofsoilerosionisextensive . Thecountermeasurestosoilerosioninhighwayconstructionareanimportantaspectinreducingsoilerosionindevelopmentproject . Accordingtotheinvestigationdata , thecausesofsoilerosioninhighwayconstructionaresumedup , andthegeneralcountermeasuresareputforward . Keywords : highwayconstruction ; soilerosion ; countermeasures 随着 人口 增长 和 经济 发展 , 生产 建设 和 资源 开发 活动 急剧 增加 , 加之 开发 建设 过程 中 忽视 了 水土保持 工作 , 致使 水土流失 加剧 , 生态环境 恶化 , 并且 呈 继续 扩大 、 发展 的 趋势 , 已 成为 实现 我国 经济 及 社会 可 持续 发展 的 重要 制约 因素 , 环境 问题 被 做 为 当今 中国 的 4 大 问题 之一 , 其中 水土流失 是 中国 的 头号 环境 问题 , 在 党 的 十五大 报告 中 正式 提出 了 加速 水土流失 治理 , 建立 良好 生态环境 的 要求 。 公路 建设 作为 国民经济 的 支柱产业 , 改革开放 以来 发展 迅速 , 截至 1997 年底 , 全国 各级 通车 里程 已达 1.25 × 106km2 , 近几年 新增 公路 里程 3 × 104 ~ 4 × 104km2 , 特别 是 高速 及 高等级公路 的 建设 迅速 , 导致 沿线 山体 裸露 、 河道 阻塞 , 产生 新 的 水土流失 , 恶化 生态环境 。 1 造成 水土流失 的 因素 ( 1 ) 在 公路 施工 过程 中 , 因 开挖 使 地表 植被 遭到 破坏 , 原有 表土 与 植被 之间 的 平衡 关系 失调 , 表土层 抗蚀 能力 减弱 , 在 雨滴 打击 和 水流 冲刷 以及 风蚀 作用 下 产生 水土流失 。 ( 2 ) 在 隧道 及大 挖方 段 施工 过程 中 , 由于 路段 内 挖方 量 大于 填方 量 , 多余 的 土石方 因受 地形 和 运输 条件 的 限制 , 不便 运往 填方 段 , 不得不 进行 弃渣 处理 , 可能 导致 新 的 水土流失 。 ( 3 ) 施工 过程 中 , 施工 作业面 土 石渣 料 处理不当 , 也 可能 造成 新 的 水土流失 。 ( 4 ) 施工 完成 后 , 对取 土坑 、 弃渣场 等 处理不当 , 可能 产生 新 的 水土流失 。 2 水土流失 的 形式 ( 1 ) 水力 作用 造成 的 水土流失 。 施工 过程 中新筑 的 路基 或 产生 的 渣土 , 因 其 结构 疏松 、 孔隙 度大 , 在 雨滴 的 打击 和 水流 的 冲刷 下 产生 水土流失 。 据济德 高速公路 平原 段 典型调查 , 汛期 集中 而 又 长期 的 降雨 , 使 雨水 来不及 渗透 而 形成 径流 , 从 高达 3 ~ 5m 的 路基 上 急冲而下 , 部分 地段 切割 严重 , 侵蚀 沟长 而 深 , 大部分 地段 侵蚀 沟 虽然 不深 , 但 密度 很大 , 冲沟 深度 一般 在 2 ~ 40cm 之间 , 且 宽度 比 深度 大 , 以至 在 沟口 形成 大面积 淤泥 , 严重 地 淤塞 河道 和 排水沟 等 , 造成 排水 不 畅 , 多 泥沙 的 泥水 直接 冲 进 粮田 , 冲 倒 、 水淹 庄稼 树木 , 掩埋 耕地 , 最 宽 达 30m 。 ( 2 ) 重力 作用 造成 的 水土流失 。 在 公路 建设 过程 中 , 由于 线路 开挖 及 土石方 的 开采 , 改变 了 原有 的 地形 、 地貌 , 使 地表 原有 的 土石 结构 平衡 遭到 破坏 , 在 重力 作用 下 , 有 可能 产生 坍落 、 滑坡 等 破坏 , 产生 水土流失 。 ( 3 ) 水力 和 重力 共同 作用 下 的 水土流失 。 施工 过程 中 产生 的 砂石 料 , 因 其 质地 疏松 、 孔隙 度大 , 在 雨 后 吸水 饱和 , 破坏 了 原来 的 平衡 , 极易 造成 滑坡 、 泥石流 、 山洪 等 危害 , 危及 下游 的 村庄 、 道路 、 水利工程 等 。 ( 4 ) 风力 作用 造成 的 水土流失 。 在 施工 过程 中及 施工 完成 后 几年 内 , 地表 植被 尚未 完全恢复 , 使得 施工 区内 地表 裸露 , 在 风力 作用 下 , 产生 剥蚀 等 表土 流失 。 据济德 高速公路 平原 段 典型调查 , 1996 年 平原县 春旱 、 风大 , 施工期 车辆 多 而 集中 , 车速 快 加之 重车 多 , 车辆 经过 的 土路 暄 土厚达 10cm 多 , 沿线 经常 尘土飞扬 , 附近 的 农作物 上 附有 厚厚的 泥土 , 严重 影响 了 小麦 等 作物 受粉 , 造成 大面积 减产 , 部分 绝产 。 所以 风蚀 作用 产生 的 水土流失 也 不容忽视 。 3 公路 建设 水土流失 防治 措施 ( 1 ) 预防措施 。 公路 建设 水土流失 的 预防 , 应从 设计 、 施工 过程 中到 工程 竣工 后 都 给予 充分 的 重视 , 设计 时 尽量 使 挖 填方 平衡 , 提高 土 、 砂 、 石料 利用率 , 减少 弃渣量 ; 修筑 时应 尽量减少 破坏 地貌 及 植被 ; 在 河道 两岸 筑路 , 不得 将 土石 倾入 河道 , 应 结合 路基 安全措施 , 修筑 沿河 防洪堤 , 废土 弃石应 合理 堆放 在 指定 范围 内 , 或 用于 加高 堤身 ; 工程 竣工 时应 搞好 护坡 造林 和 种草 , 废料 场应 整修 加固 , 使 之 具有 一定 的 稳定性 并 满足 防冲 要求 。 ( 2 ) 防治 措施 总体布局 。 以 公路 建设 施工 区 两侧 为 重点 防治 区域 , 采取 系统 的 防治 措施 。 针对 道路 施工 按 挖方 、 填方 、 半挖 半 填 等 类型 , 分别 采取 护坡 、 挡土墙 和 生物 措施 ; 对 工程 弃渣 , 修建 拦渣 坝 , 弃渣 表面 覆土 造林 ; 对 道路 影响 村庄 安全 的 , 要 修建 护村坝 , 控制 危害 。 ( 3 ) 防治 工程 体系 。 对 施工 区 和 直接 影响 区 , 采取 系统 全面 的 防治 工程 , 形成 完整 的 水土流失 防治 体系 , 一般 情况 下 可 采用 以下 体系 ( 图 1 ) 。 图 1 防治 工程 体系 略图 4 几点 体会 ( 1 ) 公路 建设 是 一条线 , 建设 区域 跨越 多种 地貌 条件 , 对 地面 扰动 的 类型 多 , 造成 新 的 水土流失 在所难免 , 若 不 加以 防治 , 将 恶化 沿线 人民 群众 的 生产 生活 环境 , 影响 长久 , 必须 引起 足够 的 重视 。 ( 2 ) 坚持 水土保持 “ 三 同时 ” 制度 , 保证 水土保持 方案设计 和 实施 , 工程验收 内容 必须 包括 水土流失 防治 设施 且 有 水保 部门 的 人员 参加 。 ( 3 ) 加强 水土流失 补偿费 、 防治 费 的 征收 , 利用 经济 杠杆作用 , 引导 公路 建设 单位 遵循 水土保持 的 要求 , 促进 自然资源 合理 利用 与 持续 发展 。 作者 单位 : 王玉太 王维 平 刁希全 ( 山东省 水利科学 研究院 . 济南 . 250013 ) 收稿 日期 : 1998 - 10 - 11 __label__C31-Enviornment 水土保持 通报 BULLETIN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1999 年 第 19 卷 第 2 期 No.2 Vol.191999 神府 — 东胜 矿区 人为 泥石流 的 系统控制 研究 * 张丽萍 唐克丽 张 平仓 摘 要 在 神府 — 东胜 矿区 人为 泥石流 沟道 广泛 野外 调查 的 基础 上 , 根据 人为 泥石流 的 特点 及其 发生 发展 过程 的 动态 机理 , 应用 多层次 系统控制 原理 , 分别 提出 了 现有 人为 泥石流 及 潜在 人为 泥石流 系统 防治 模式 , 总结 出 神府 — 东胜 矿区 人为 泥石流 系统 防治 的 特殊性 。 控制 固体 物质 补给 是 关键 , 合理 设计规划 弃土 石渣 的 排放 场地 是 重点 , 搞好 汇水区 水土保持 系统工程 是 基础 , 调整 沟床 比降 , 减少 水流 动能 , 使 泥石流 暴发 减少 到 最低 程度 。 关键词 人为 泥石流 神府 — 东胜 矿区 多层次 控制 系统 治理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000 - 288x ( 1999 ) 02 - 0007 - 05 中 图 分类号 : P642.03 SystemControllingModelofMan - MadeDebrisFlowinShenfu - DongshengMinesiteZHANGLi - ping ( StatePilotLaboratoryofCoastandIslandExploitation , NanjingUniversity , Nanjing , 210093 , PRC ) TANGKe - li ZHANGPing - cang ( Institut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 ChineseAcademyofSciencesandMinistryofWaterResources ) Abstract Onthebaseofextensivefieldinvestigationofman - madedebrisflowinShenfu - Dongshengminesite , andaccordingtoitscharacteristicsandprocesses , thesystemcontrollingmodelwererespectivelysummarizedupwiththeoryofmanylevelscontrollingsystem , andthepeculiaritiesofsystemcontrollingofman - madedebrisflowinShenfu - Dongshengminesiteweregeneralized . Themainaimofsystemharnessofman - madedebrisflowistomakepotentialdebrisflownotbrokenoutandpresentdebrisflowdecreased . Keywords : man - madedebrisflow ; Shenfu - Dongshengminesite ; manylevelscontrolling ; systemharness 人为 泥石流 是 沟谷 地貌 演化过程 中 的 一个 畸变 阶段 , 是 人为 弃土 石渣 堆积 于 沟内 斜坡 、 沟床 所致 , 若弃 土 石渣 堆积 超过 某一 限度 后 就 不可避免 地 发生 泥石流 , 且 不可 轻易 遏止 。 人为 泥石流 与 自然 泥石流 的 防治 过程 相差 很大 , 自然 泥石流 是 客观存在 的 , 是 后期 布局 生产 建设 、 交通线路 及 城镇居民 时 必须 考虑 的 自然 因素 之一 , 主要 以治 、 避 、 防 为主 ; 人为 泥石流 则 是 人为 开发利用 资源 过程 中 忽略 环境 问题 的 后遗症 之一 , 是 先 布局 生产 部门 、 交通线路 、 吸引 居民 集中 , 而后 才 发生 泥石流 , 故 以防 为主 , 二者 的 控制 过程 正好 相反 。 因此 , 对 人为 泥石流 的 系统控制 应 分 两种 类型 , 一种 是 已有 泥石流 沟道 的 系统 治理 ; 另 一种 是 潜在 泥石流 沟道 的 系统控制 。 神府 — 东胜 矿区 近几年来 频繁 暴发 的 泥石流 就是 典型 的 人为 泥石流 , 是 神府 — 东胜 矿区 在 大规模 采煤 、 矿区 建设 而 环境治理 未能 同步进行 的 后遗症 之一 。 神府 东胜 矿区 是 我国 现代化 煤矿 区 , 是 我国 跨世纪 战略性 能源 基地 。 煤炭 储量 丰富 , 煤质 好 、 埋藏 浅 。 但 由于 该区 地处 干旱 、 半干旱 过渡 地带 , 植被 覆盖度 低 , 土壤 风蚀 、 水蚀 交错 , 岩层 结构 疏松 易 风化 , 自然灾害 频繁 , 生态环境 十分 脆弱 。 在 如此 环境 条件 下 , 叠加 大 强度 大规模 的 集中 采煤 、 开矿 触发 了 一系列 新 的 环境 问题 , 其中 最为 突出 的 、 并 较 严重 的 尤为 人为 泥石流 。 故 系统 防治 人为 泥石流 的 暴发 关系 到 矿区 的 建设 及 资源 的 可 持续 利用 。 1 防治 、 调控 人为 泥石流 发生 的 理论 基础 1.1 人为 泥石流 沟道 纵横 演化 的 地貌过程 基础 人为 泥石流 沟道 的 纵向 发展 过程 是 指其 从 非 泥石流 沟 演变 为 泥石流 沟 , 再 消退 为 非 泥石流 沟 , 其 历时 视 人为 活动 程度 、 开发 过程 及 治理 状况 而定 。 一般来讲 , 非 泥石流 沟向 泥石流 沟 演化 较 快 , 但 反向 演化 则 要 经历 很长 的 时间 , 随着 人为 破坏 作用 的 减退 , 沟道 趋于 均衡 剖面 , 然后 随着 大 区域 的 地壳 活动 而 演化 。 人为 泥石流 沟道 的 横向发展 过程 乃是 泥石流 沟 由小到大 、 由 简单 到 复杂 的 发展 过程 , 或称 其为 分支 发展 过程 , 即坡面 泥石流 、 坡沟 泥石流 、 冲沟 泥石流 及 沟道 泥石流 的 演化过程 。 人为 泥石流 沟道 横向 发育 的 几个 阶段 可 分为 两种 过程 , 一种 为 新生 的 坡面 泥石流 演化 而 成坡 沟 或 切沟 泥石流 , 目前 在 矿区 为数 很少 ; 另 一种 是 继承 了 自然 沟道 形态 直接 为 冲沟 泥石流 或 沟道 泥石流 ; 在 一次 泥石流 暴发 过程 中 可能 只 形成 一个 横向 阶段 , 也 可能 有 几个 横向 阶段 同时 发生 或 相继 发生 。 人为 泥石流 的 形成 特点 在于 人为 作用 提供 了 固体 物质 , 改变 了 流域 沟道 形态 , 诱发 了 泥石流 。 若 在 资源 开发 、 土地利用 过程 中 , 能 遵循 沟道 地貌 演化 规律 , 或 治理 过程 中 按 沟道 均衡 剖面 原则 布设 措施 , 便 能 促进 人为 泥石流 沟道 的 反向 演化 进程 , 中断 人为 泥石流 的 横向发展 。 1.2 人为 加速 侵蚀 机理 研究 理论 的 借鉴 人为 泥石流 形成 的 固体 物质 补给 过程 主要 来源于 人为 作用 导致 加速 侵蚀 过程 , 人为 加速 侵蚀 机理 研究 的 理论 是 分析 人为 泥石流 能否 形成 的 基础理论 。 人为 加速 侵蚀 的 方式 , 包括 人为 直接 堆放 的 弃土 石渣 , 人为 破坏 植被 导致 地表 抗蚀 能力 减小 , 人为 削坡 挖方 加大 地形 坡度 促进 了 重力 侵蚀 。 资源 开发 、 土地利用 过程 中 所 松动 的 表土 , 其 容重 减小 , 易 随水 流失 , 增加 了 河流 泥沙 含量 。 人为 加速 侵蚀 的 力学 机理 与 常规 土壤侵蚀 的 力学 成因 基本相同 , 水力 、 重力 、 风力 侵蚀 均 有 发生 。 关键 区别 有 以下几点 : ( 1 ) 人为 弃土 石渣 及 松动 的 表土 容重 小 , 颗粒 间 粘 聚力 几乎 是 零 , 泥沙 易 起动 , 故其 进入 河流 的 泥沙 量 多 ; ( 2 ) 植被 是 地表 的 保护层 , 枝叶 能 截留 雨滴 , 减低 雨滴 打击力 , 并 能 减低 风速 , 根系 可以 固结 表土 , 起土内 钢筋 作用 , 植被 破坏 意味着 地表 失去 保护层 , 任受 各种 外力 的 侵蚀 ; ( 3 ) 重力 侵蚀 是 沟道 泥沙 主要 来源 , 人为 开挖 边坡 , 使 边坡 土体 失稳 , 重力 侵蚀 加重 。 基于 这 3 点 侵蚀 特征 差异 , 在 其它 条件 相同 的 斜坡 上 , 人为 堆积 斜坡 上 的 侵蚀 量 大于 自然 斜坡 。 相同 雨强 状况 下 , 人为 堆积 斜坡 上 的 侵蚀 量 大于 自然 斜坡 。 经 人工降雨 模拟实验 证实 , 二者 侵蚀 量 相差 9 倍 之 多 ; 同一 汇流 过程 人为 堆积体 易 起动 形成 泥石流 , 而 自然 堆积物 则 不然 。 [ 1 ] 1.3 水土保持 基础 措施 应用 是 防治 泥石流 的 前提 唐晓春 先生 总结 了 我国 现有 的 、 具有 一定 代表性 的 5 种 泥石流 防治 模式 , 并 总结 提出 了 泥石流 全面 防治 模式 [ 3 ] 。 其 基础 措施 离不开 水土保持 的 3 大 措施 ( 工程 、 生物 、 耕作 措施 ) 。 在 泥石流 预防 、 治理 的 不同 阶段 都 是 这 3 大 措施 分配比例 、 主次 的 变化 及 系统 分配 。 谭万沛 先生 归纳 了 目前 减轻 泥石流 滑坡 灾害 的 措施 , 可 概括 为 2 大类 、 3 个 方面 、 4 项 措施 [ 4 ] 。 两大类 是 指 硬性 措施 ( 工程 措施 ) 和 软性 措施 ( 非工程 措施 ) ; 3 个 方面 是 防 、 治 、 预测 预报 ; 4 项 措施 有 工程 治理 措施 、 生物 治理 措施 、 遇险 躲避 措施 、 险情 监测 预测 预报 及 抢险救灾 措施 。 其实质 是 水土保持 措施 的 进一步 应用 、 加强 , 强调 了 预测 预报 , 其 基础 离不开 水土保持 原理 措施 。 2 矿区 人为 泥石流 的 多 层级 系统控制 2.1 现有 泥石流 的 系统 治理 神府 — 东胜 矿区 现存 泥石流 是 矿区 一期 工程建设 ( 包括 采矿 、 修建 铁路 、 公路 、 架桥 、 河堤 筑防 ) 导致 的 环境 后遗症 之一 。 根据 考察 , 泥石流 规模较 小 , 密度 大 , 以 人为 活动 规律 而 分布 , 以 矿区 居民点 为 中心 , 沿 交通 、 主 沟道 线 呈 放射状 分布 。 就 大 的 矿区 而言 , 可 分为 矿区 中心区 、 近郊区 及 远郊区 。 又 由于 神府 东胜 矿区 的 自然环境 决定 了 其 生物 措施 的 缓慢 性 ( 植被 恢复 速度慢 ) , 因此 在 治理 过程 中有 其 独特 的 模式 。 2.1 . 1 治理 原则 根据 神府 — 东胜 矿区 泥石流 的 特征 , 治理 过程 中应 以 控制 人为 弃土 石渣 为主 , 以 修建 排疏 工程 及弃 土 石渣 场 工程 为辅 , 分中心 、 近 、 远 区别 治理 。 2.1 . 2 防治 措施 提高 资源 的 利用率 、 控制 人为 弃土 石渣 的 排放量 、 规划 堆放 位置 是 防治 的 主要 措施 。 实行 层层 治理 、 层层 防治 的 方针 对 现存 人为 松散 堆积体 的 处理 以固 、 排 两种 方式 为主 。 基于 此 , 首先 应 处理 露天矿 区 堆积 的 剥离 土 石渣 , 采取 逐步 疏放 及 生物 复垦 措施 , 规划 控制 新 剥离 的 弃土 石渣 排放 位置 , 原则上 远离 沟床 , 以填洼 为主 ; 第二 , 统一规划 采石场 , 将 沿 主要 交通线路 、 近 矿区 的 采石场 硬性 停止 , 以 远离 主要 交通线 、 矿区 为 原则 , 裸露 基岩 区 为主 采石 区 。 针对 现已 堆积 的 弃 石渣 应以 移迁 为主 , 减小 堆积 坡度 为辅 , 实行 彻底 清理 ; 第三 , 因 泥石流 多 沿 公路 及 矿区 , 堆积 停 淤地 直接 为 公路 及 矿区 , 故 不 适合 修停 淤场 , 应以 排 为主 。 泥石流 沟道 系统 治理 应 区分 汇水区 、 形成 区 、 流通 区 , 原则上 在 汇水区 以 农田 基本建设 为主 , 坡面 植树 种草 、 谷底 修 拦沙坝 、 旨在 减少 洪水 来量 及 泥沙 量 ; 形成 区以 硬性 层层 拦挡 为主 ; 流通 区以 降低 沟床 比降 、 减慢 流速 、 设置 排导 工程 为主 , 沟口 堆积 区以 彻底清除 为终 。 综合治理 模式 见图 1 。 图 1 神府 东胜 矿区 人为 泥石流 沟 系统 治理 模式 2.2 潜在 人为 泥石流 的 多 层级 控制 矿区 建设 导致 的 人为 泥石流 , 只要 我们 事先 加以 注意 , 采取措施 是 完全 可以 避免 的 。 若 忽视 弃土 石渣 的 堆放 问题 , 泥石流 形成 速度 之快 , 灾情 之重 是 无法 想象 的 。 神府 东胜 矿区 的 煤炭资源 在 21 世纪 将 由 国内 走向 国际 , 开采 规模 必将 继续 扩大 。 矿区 扩建 定 有 大量 的 弃土 石渣 排放 、 对 地面 产生 不同 程度 的 干扰 , 在 这 一 过程 中 必将 对 环境 的 负效应 加以 注意 , 否则 将会 导致 更 多 新 的 人为 泥石流 。 无论 何种 类型 的 泥石流 其 形成 条件 均 是 : 充足 的 松散 固体 物质 ; 暴雨 大 水量 的 冲击 动力 ; 陡峻 的 地形 条件 。 欲 控制 人为 泥石流 的 形成 必须 从 这 3 个 基本 条件 着手 , 采取 多 层级 控制 。 [ 5 ] 2.2 . 1 第 1 层 , 从 3 个 基本 条件 入手 分别 控制 ( 1 ) 弃土 石渣 的 排置 控制 。 根据 第一期 工程 采矿 整体 过程 中 成 、 废品率 , 合理 预计 弃土 石渣 的 排放量 , 并 按 排放 种类 设置 排放 场地 , 原则上 露天煤矿 排渣场 设计 要 重视 源头 截 水沟 或 山坡 截洪沟 及 河床 拦洪 作用 。 按照 弃土 石渣 的 物理 力学 性质 及 大气 降雨 资料 设计 排土 石渣 场 , 尽量 做到 土石 分离 , 利于 矿区 复垦 及 废旧 利用 , 绝不允许 在 排土 石渣 场内 设计 任何 积水 、 排水工程 。 对于 所有 能 造成 大量 弃土 石渣 、 与 矿区 建设 有关 的 工矿企业 、 工程建设 都 必须 要求 对弃 土 石渣 处理 采取 有力 措施 后 才 允许 动工 。 统一规划 采石场 , 原则上 远离 矿区 及 居民区 。 由 修路 挖洞 而 导致 的 陡坡 , 并 是 施工 必经 之 处 , 实行 工程 加固 。 以 不同 的 角度 从根本上 削减 人为 泥石流 固体 物质 来源 。 若 在 技术 、 经济 可能 的 情况 下 , 实行 废旧 利用 。 ( 2 ) 暴雨 水 动力 条件 的 控制 。 天然 暴雨 的 直接 控制 从 目前 来讲 是 无法控制 的 , 但 可以 通过 改变 地面 特性 间接 地 控制 , 经 泥石流 源地 松散 体 起动 人工降雨 及 放水 冲刷 实验 结果 所 揭示 [ 1 ] , 神府 东胜 矿区 泥石流 松散 体起 动力 主要 是 上游 来水 , 在 汇流 区 逐步 控制 洪水 下泄 是 主要 方面 。 在 汇水区 除 生物 措施 外 , 农田 基本建设 是 重点 , 坡面 梯田 、 鱼鳞坑 、 水平沟 拦截 、 沟道 谷坊 、 淤泥 坝 拦截 , 同时 要 合理 设计 洪水 的 分离 下泄 工程 , 建立 良好 的 水土保持 系统工程 , 控制 汇水区 的 土壤侵蚀 。 ( 3 ) 地形 条件 控制 。 即坡面 、 沟床 侵蚀 基准面 的 控制 和 沟床 均衡 剖面 的 形成 。 这一 问题 主要 由 工程 挖方 来 实现 。 对于 坡面 堆积 的 弃土 石渣 坡度 减小 , 采用 转排 设备 减轻 弃土 石渣 场 边坡 重量 , 减小 坡度 ; 对于 工程建设 挖方 造成 的 陡坡 , 视 两种 情况 处理 , 陡坡 角度 小以 工程 护坡 固结 为准 , 若 是 陡 而 高 的 边坡 应 以上 部 削减 为准 。 沟道 比降 的 调整 , 侵蚀 基准面 是 调节器 , 应 在 沟口 抬高 侵蚀 基准面 , 或是 人为 修 渡槽 、 延长 沟道 。 2.2 . 2 第 2 层 , 两 两 要素 相互作用 的 控制 ( 1 ) 水土 分离 。 一方面 要 最大 限度 地 控制 排土 石渣 场 顶部 和 边坡 的 径流量 , 根据 各排 土 石渣 场 上游 汇水 面积 的 大小 , 设置 拦洪 沟 、 修 绕道 排水渠 , 防止 地表水 流入 排土场 , 使 水土 分离 抑制 泥石流 形成 ; 另一方面 在 排土 石渣 场 坡脚 深入 沟道 地段 , 设置 导流 堤 和 坡脚 加固 措施 , 或 修建 排水 长涵 , 防止 水对 排土 石渣 场 边坡 的 冲刷 ; 第三 方面 , 露天 采煤 大量 的 排土 石渣 场 顶部 的 降水量 排放 , 应隔 段 修 防渗 排水渠 , 既 能 排水 , 又 不 冲刷 土 石渣 。 ( 2 ) 弃土 石渣 堆积 场地 的 合理 控制 。 随意 堆 放弃 土 石渣 使 泥石流 形成 机率 增加 , 合理 设计 选择 弃土 石渣 的 排放 场地 是 控制 泥石流 暴发 的 根本 。 矿区 现有 煤矿 布局 多以 沟谷 河滩 为主 , 采石 以 沿路 居多 , 面临 这一 已 形成 的 生产布局 , 纠正 已 形成 的 乱堆 乱 放弃 土 石渣 的 残局 , 设计 合理 的 排置 场地 , 同时 顺应 已 形成 的 生产布局 。 对 河漫滩 谷地 的 露天矿 , 弃石 土渣 应 分离 排放 , 细粒 排放 在 靠岸 一侧 , 粗粒 堆 在 靠 河床 一侧 , 并 形成 内低 外高 地形 , 利于 堆积 区 复垦 及 压实 , 减少 土沙 随水 流失 。 对井 矿排 弃物 一方面 要 严格 避开 汇水 集中 之地 , 另一方面 要 在 沟谷 下游 设置 高标准 排置 场地 , 有意识 地 抬高 侵蚀 基准面 , 降低 沟道 比降 。 对 采石场 除 进行 统一规划 外 , 应 顺应 斜坡 层层 修 高度 较 低 的 排渣场 。 土石 分离 排放 , 石渣 为 底土 为 盖 , 这样 经过 短期 生物 复垦 培育 , 即可 成为 梯田 式 耕地 。 电厂 弃渣 的 废旧 利用 , 生活 工业 垃圾 的 统一 堆放 , 深坑 埋压 进行 沼气 化 利用 。 ( 3 ) 汇水 与 流域 地形 相 适应控制 。 流域 地形 条件 控制 汇流 的 速度 、 汇 流量 的 大小 、 入渗 率 的 快慢 。 改变 地形 条件 , 降低 沟床 比降 , 斜坡 坡度 , 使水 动力 条件 减小 , 避免 了 泥石流 的 形成 。 汇流 区 人为 地貌 工程 的 层层 拦截 就是 地形 条件 控制 汇流 的 措施 。 2.2 . 3 第 3 层 , 泥石流 形成 三要素 的 沟道 系统控制 就 泥石流 沟道 系统 而言 , 降水 及 松散 固体 物质 的 堆积 是 其 输入 变量 , 泥石流 或 洪水 流量 的 沟口 排泄 是 其 输出 变量 , 输入 的 物质 与 能量 在 沟道 系统 内 的 响应 过程 是 灰色 的 , 随机性 很大 , 不同 的 响应 过程 , 输出 的 变量 差异 很大 , 影响 过程 的 因素 为 地形 传递函数 。 松散 堆积体 在 沟 内 的 堆积 部位 决定 了 响应 过程 变化 途径 、 泥石流 形成 的 时刻 及 位置 ; 松散 体 堆积 规模 、 方式 、 降水 汇 流量 的 大小 、 沟床 比降 及 沟槽 横断面 形状 反应 了 响应 过程 中 的 灰 箱化 。 潜在 人为 泥石流 沟道 的 系统控制 模式 同图 1 , 分区 设置 相应措施 , 全沟 实行 系统控制 。 汇水区 以 水土保持 措施 为 主体 , 旨在 控制 水沙 下泄 , 洪水 漫流 ; 形成 区 加强 松散 堆积体 的 统一 管理 , 控制 排放 规模 及 堆积 部位 、 排置 场地 设置 的 合理性 ; 流通 区应 控制 沟道 地形 比降 、 布设 排疏 工程 , 其 整体 控制 过程 可用 图 2 表示 。 图 2 人为 泥石流 沟 多层次 分散控制 框图 3 矿区 人为 泥石流 系统 防治 特点 ( 1 ) 人为 泥石流 易 暴发 、 易 控制 , 控制 的 主要 内因 是 矿区 建设 规划 中 的 环境 意识 及 行政 策略 , 故 预防 是 基本 原则 , 既 经济 , 又 不会 造成 环境 恶化 , 是 环境 资源 可 持续 利用 的 中心 任务 。 ( 2 ) 矿区 建设 弃土 石渣 的 不断 排出 , 对 人为 泥石流 的 形成 及 固体 物质 的 补给 远远 大于 自然 泥石流 的 补给量 , 是 导致 泥石流 易 暴发 的 主因 。 故 控制 弃土 石渣 的 排放量 、 堆积 场地 的 部位 及排 土渣场 的 设计标准 是 头等大事 。 ( 3 ) 因 地处 干旱 、 半干旱 地区 , 降雨 少 , 主要 靠 大 强度 、 大 汇水 面积 汇 水量 所致 , 故 汇水区 的 水土保持 系统工程 的 合理配置 是 防止 人为 泥石流 暴发 的 关键 。 ( 4 ) 矿区 建设 导致 的 人为 泥石流 , 分布 在 矿区 中心 、 居民点 附近 , 工程 措施 是 应急 的 最 有效 措施 , 其中 以排 疏 为主 , 拦挡 为辅 。 ( 5 ) 与 自然 泥石流 系统 防治 比较 , 整个 过程 不 需避 、 逃 、 安全 防治 措施 , 重点 突出 在 预防 、 水土保持 和 疏排 。 * 本 研究 获 中科院 特别 经费 支持 — — 泥石流 发生 机理 研究 项目 ( 961202 ) 资助 ; 该项 工作 为 第一 作者 在 原 单位 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水土保持 研究所 唐克丽 研究员 指导 下 完成 的 。 实验 成果 编号 : SCIEL21199301 。 作者 单位 : 张丽萍 唐克丽 张 平仓 ( 南京大学 海岸 与 海岛 开发 国家 试点 实验室 . 南京市 . 210093 ) ( 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水土保持 研究所 ) 参考文献 [ 1 ] 张丽萍 , 唐克丽 , 张 平仓 . 泥石流 源地 松散 体 起动 人工降雨 模拟 及 放水 冲刷 实验 . 山地 学报 , 1999 , 1 ( 1 ) [ 2 ] 张 平仓 , 王 文龙 , 高 学田 . 神府 — 东胜 煤田 开发区 人为 滑坡 崩塌 的 发生 及其 防治 . 水土保持 研究 , 1994 , 1 ( 4 ) : 45 - 53 [ 3 ] 唐晓春 . 泥石流 防治 模式 初探 . 水土保持 学报 , 1991 , 5 ( 4 ) : 8 - 17 [ 4 ] 谭万沛 , 王成华 . 暴雨 泥石流 滑坡 区域 预测 与 预报 . 成都 : 四川 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994 [ 5 ] 王雨田 , 主编 . 控制论 信息论 系统 科学 与 哲学 .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1988.5 - 271 收稿 日期 : 1998 - 11 - 30 __label__C32-Agriculture 【 文献号 】 1 - 3012 【 原文 出处 】 经济 理论 与 经济 管理 【 原刊 地名 】 京 【 原刊 期号 】 199703 【 原刊 页 号 】 75 - 80 【 分类号 】 F2 【 分类 名 】 农业 经济 【 作者 】 王 红星 【 复印 期号 】 199707 【 标题 】 关于 农业 产业化 问题 讨论 综述 【 正文 】 农业 产业化 是 我国 农村 继 家庭 联产承包 责任制 的 不断完善 、 巩固 、 发展 和 乡镇企业 异军突起 之后 又 一 重大 战略 思考 。 实现 农业 产业化 是 培植 发展 农村 经济 新 的 增长点 、 是 实现 农业 “ 两个 根本性 转变 ” 的 有效途径 。 因此 , 农业 产业化 问题 受到 人们 的 普遍 关注 , 并 引起 理论界 的 热列 讨论 。 一 、 关于 农业 产业化 的 概念 1 . 农业 产业化 的 提法 “ 农业 产业化 ” 这一 提法 不是 一个 单纯 的 概念 问题 , 而是 一个 实践 问题 。 它 的 出现 不是 偶然 的 , 而是 我国 市场经济 发展 的 要求 , 是 农村 改革 深化 的 产物 。 目前 , 人们 对 农业 产业化 的 提法 不尽相同 。 有些 同志 认为 , 目前 流行 的 “ 农业 产业化 ” 、 “ 贸工农 一体化 ” 、 “ 产加销 一条龙 ” 的 提法 不够 准确 , 容易 导致 认识 上 的 混乱 , 他们 认为 , “ 农业 产业化 ” 其 涵义 与 “ 农业 产业化 经营 ” 完全相同 。 但是 农业 本身 作为 第一次 产业 , 不 存在 产业化 的 问题 , 农业 产业化 的 概念 缺乏 逻辑 依据 。 同样 是 指 一种 新 的 农业 经营方式 , “ 农业 产业化 经营 ” 的 提法 更加 明确 。 而 “ 贸工农 一体化 ” 、 “ 产加销 一条龙 ” 是 农业 产业化 经营 的 具体 表现形式 , 强调 农工商 在 农业 产业化 经营 中 的 结合 。 所以 农业 产业化 经营 的 提法 是 个 比较 科学 的 概念 界定 。 〔 1 〕 有 的 同志 认为 , 社会 上 流行 的 通俗 叫法 “ 农业 产业化 ” 过分 简化 , 也 不 准确 。 因为 农业 本来 是 一个 产业 , 说 农业 产业化 容易 误为 “ 农业 农业化 ” , 同义 反复 ; “ 产业化 ” 与 “ 工业化 ” 在 英文 中 使用 同一个 词 , 说 农业 产业化 又 容易 误为 “ 农业 工业化 ” 。 所以 赞同 国际 上 的 提法 : “ 农业 一体化 ” ( Agriculturalintegration . ) , 即 农业产业 一体化 的 提法 。 〔 2 〕 有 的 同志 则 认为 , 目前 我国 农业 还 没有 形成 现代 意义 上 的 “ 产业 ” , 因此 提出 要 “ 产业化 ” 不仅 可以 , 而且 必须 。 与 其他 提法 相比 , “ 农业 产业化 ” 是 基于 对 我国 农业 的 改造 和 我国 农业 的 出路 提出 来 的 , 它 强调 的 是 农业 发展 的 基本 趋向 问题 。 而 “ 贸工农 一体化 ” 、 “ 产供销 一条龙 ” 、 “ 公司 加 农户 ” 等等 , 完全 可以 作为 农业 产业化 的 具体 形式 和 途径 。 因为 从 概念 上 讲 , “ 贸工农 一体化 ” 离开 了 农业 产业化 , 可以 理解 为 商贸 工作 的 经验 , 也 可以 理解 为 工业 工作 的 经验 , 而 “ 农业 产业化 ” 则 主要 是 着眼于 解决 农业 的 基础 地位 问题 。 不用 这个 概念 , 这 一点 就 显得 模糊 了 。 〔 3 〕 也 有 的 同志 认为 , 农业 产业化 的 提法 , 准确 地 把握 了 事物 的 本质 , 它 和 过去 的 贸工农 一体化 , 或 国际 上 通行 的 产加销 、 农工商 一体化 等 提法 虽然 有 联系 , 但 更 有 区别 。 首先 , 在 涉及 流通 问题 方面 , 其他 提法 只是 局限于 农产品 的 销售 , 而 农业 产业化 强调 以 市场 为 导向 , 更 侧重 体制 和 机制 的 作用 。 其次 , 在 涉及 农业 和 农民 问题 方面 , 其他 提法 比较 侧重于 工业 , 内外贸 等 方面 得到 农业 的 支持 , 从而 保证 其 有效 的 农产品 供给 , 农业 产业化 则 强调 家庭经营 的 农户 是 产业化 发展 的 基础 , 突出 了 它 的 主体 地位 。 第三 , 在 涉及 中介 问题 方面 , 农业 产业化 强调 中介 连接 的 有效性 , 只要 是 将 农户 与 市场 有效 连接 的 中介 , 都 是 应该 提倡 和 扶持 的 , 而 不见得 非是 在 其他 提法 中 强调 的 加工 企业 。 第四 , 在 涉及 农业 和 农村 经济 微观 经营 一体化 和 宏观管理 一体化 问题 方面 , 农业 产业化 不仅 要 像 其他 提法 那样 , 将 国民经济 中 农业 与 相关联 的 农产品 内外贸 、 加工 等 管理 部门 结合 为 一体 , 而且 还要 按照 市场经济 的 要求 , 将 农村金融 等 更 多 的 涉农 部门 结合 起来 。 由此可见 , 农业 产业化 的 提法 , 具有 浓烈 的 时代 色彩 和 鲜明 的 市场经济 改革 取向 , 是 难以 用 过去 的 提法 或 国际 上 通行 的 提法 加以 替代 的 。 〔 4 〕 2 . 农业 产业化 的 涵义 目前 , 比较 全面 的 一种 表述 是 : 以 国内外 市场 为 导向 , 以 经济效益 为 中心 , 围绕 区域性 支柱产业 , 实行 多层次 , 多 形式 、 多元化 , 优化组合 各种 生产 要素 ; 以 农业 增产 、 农民 增收 、 财政 增收 为 目的 , 实行 区域化 布局 、 专业化 生产 、 规模化 建设 、 系列化 加工 、 一体化 经营 、 社会化 服务 、 企业化 管理 。 通过 市场 牵 龙头 , 龙头 带 基地 , 基地 连 农户 的 形式 , 逐步形成 种养加 、 产供销 、 贸工农 、 农工商 、 农科教 一体化 生产 经营 体系 , 或 各具特色 的 “ 龙 ” 型 产业 实体 , 使 农业 和 农村 经济 走上 自我 发展 , 自我 积累 、 自我 约束 、 自我调节 的 良性 发展 轨道 , 促进 高产 、 优质 、 高效 农业 的 发展 , 推动 农业 现代化 进程 。 〔 5 〕 有 的 同志 认为 , 对 农业 产业化 定义 范围 太宽 , 虽然 全面 , 但 却 模糊 了 农业 产业化 的 本质特征 。 农业 产业化 就是 以 市场化 、 社会化 和 集约化 为 特征 的 农业 纵向 合作化 过程 。 市场化 就是 要求 农业 要 以 市场 为 导向 , 尊重 价值规律 , 以 市场 配置 农业 资源 为主 ; 社会化 就是 要求 农业 应 在 高度 专业化 分工 的 基础 上 , 通过 各个环节 的 服务 , 形成 有机 的 联系 ; 集约化 就是 要求 农业 应 通过 适度 的 资金 、 土地 、 技术 、 管理 、 劳动 的 投入 , 实现 高效率 的 经营 ; 纵向 合作化 就是指 农业 实现 产 前 、 产 中 、 产后 相互 联系 , 互相 渗透 的 合作 经济 一体化 过程 。 因此 , 农业 产业化 又 可定义 为 以 市场化 、 社会化 和 集约化 为 特征 的 纵向 一体化 过程 。 〔 6 〕 有 的 同志 不 赞成 把 农业 产业化 界定 为 市场化 、 社会化 、 集约化 农业 。 理由 是 : ( 1 ) 这 不仅 会 引起 经济学 概念 上 的 混乱 , 而且 会 引发 实际 管理工作 上 的 混乱 。 ( 2 ) 这个 结论 没有 反映 出 农业产业 最 显著 的 外部 特征 : 农业 与 有关 产业 形成 系列 ; 也 没有 反映 出 它 最 本质 的 内部 特征 : 农业 与 有关 产业 之间 形成 风险 共担 、 利益均沾 的 一体化 机制 。 ( 3 ) “ 集约化 ” 是 农业 产业化 过程 中 出现 的 必然趋势 , 但 却 不是 构成 农业 产业化 必不可少 的 因素 。 因此 , 农业 产业化 的 界定 应该 是 : 农业 产业化 ( 农村 经济 产业化 ) 是 实现 农业 与 相关 产业 系列化 、 社会化 、 一体化 的 发展 过程 。 “ 系列化 ” 是 农业产业 最 主要 的 外部 特征 , “ 社会化 ” 是 它 的 范畴 特征 , “ 一体化 ” 是 它 最 核心 、 最 本质 的 内部 特征 , “ 发展 过程 ” 则 强调 它 的 动态 特征 。 〔 7 〕 有 的 同志 从 本质 理解 , 认为 产业化 是 一种 产业 组合 形式 , 而 不 完全 是 产业 组织 形式 。 把 农业 产业化 简单 地 理解 为 类似 于 企业 集团 的 一种 生产 、 经营 的 组织 形式 还 不能 涵盖 产业化 的 全部内容 。 它 是 一个 以 主导产业 或 主导产品 为 核心 , 以 龙头 组织 为 骨干 、 由产 、 加 、 销 、 贸 、 工 、 农和 社会化 服务 等 相关 产业 或 相关 环节 构成 的 产业 系统 或 产业 集群 , 而 并 不以 形成 组织 严密 的 利益 共同体 或 经济实体 为 必要条件 。 也就是说 , 它 既 可以 是 组织 严密 、 利益 相联 的 利益 共同体 , 也 可以 由 经济 利益 相互 独立 , 纯粹 由 市场 关系 之间 相互 联系 的 经济 元素 或 生产 、 经营 和 服务 等 环节 构成 。 〔 8 〕 3 . 农业 产业化 与 现代化 的 关系 有 的 同志 从 农业 产业化 与 农村 现代化 的 关系 方面 阐述 了 自己 的 见解 , 认为 产业化 是 现代化 的 基础 与 前提 。 产业化 是 指 社会 经济 活动 中 主要 的 生产 函数 ( 或 生产 要素 组合 方式 ) 连续 发生 进步性 和 实质性 变化 的 过程 。 产业化 的 基本 内容 包括 : ( 1 ) 非生物 能 取代 生物能 成为 经济 活动 的 基本 动力源 并 导致 生产 过程 机械化 ; ( 2 ) 由于 上述 技术 进步 使 国民收入 以及 社会 就业者 的 比重 从 第一次 产业 向 第二次 产业 、 进而 向 第三次 产业 转移 并 引致 经济 结构 高级化 ; ( 3 ) 由于 生产 活动 分工 化 与 市场 范围 扩大 , 使 封闭 的 自给自足 经济 转化 为 开放 的 商品经济 。 农村 现代化 首先 是 指 农村 经济 技术 的 变迁 过程 , 其次 还 包括 农村 政治 、 文化 、 社会 结构 的 变迁 过程 。 显然 , 现代化 所 展示 的 是 一个 社会 整体 的 发展 和 全面 的 进化 。 现代化 首先 是 一个 经济 、 技术 过程 , 最终 是 一种 社会 文化 现象 , 是 一个 传统 农业 社会 向 产业化 、 现代化 的 社会 演变 的 过程 。 〔 9 〕 有 的 同志 则 从 农业 产业化 与 农业 现代化 的 关系 方面 说明 自己 的 观点 , 认为 农业 产业化 是 现代化 农业 建设 的 一项 重要 内容 , 没有 农业 产业化 , 就 不会 有 农业 的 现代化 。 但 农业 产业化 不能 代替 农业 现代化 。 农业 现代化 包括 生产力 和 生产关系 、 经济基础 和 上层建筑 各个领域 现代化 , 以 采用 现代 科学技术 和 生产 手段 为 主要 内容 , 劳动生产率 、 单位 面积 产出率 达到 世界 先进 水平 。 而 农业 产业化 主要 是 建立 独立 完整 的 生产 经营 体系 , 将 供 、 产 、 销 全过程 的 经营 运作 , 形成 良性循环 的 机制 , 促进 农业 实现 “ 两个 根本性 转变 ” 。 〔 10 〕 二 、 关于 农业 产业化 的 组织 模式 由于 生产力 发展 水平 的 多层次性 决定 了 我国 农业 产业化 经营 模式 的 多样化 , 各地 因地制宜 , 根据 本地 资源 和 市场 优势 , 探索 出 发展 农业 产业化 的 多种 组织 模式 , 主要 有 : 农业 企业 集团 、 公司 + 农户 、 公司 + 农户 + 市民 等 多种 组织 模式 。 现代化 农业 企业 集团 , 集 生产 、 加工 、 贸易 、 出口 等 环节 于 一体 , 规模 较大 , 拥有 先进 的 技术 和 设备 , 实行 集约化 经营 。 这种 模式 虽然 顺应 了 国际 市场竞争 和 农业 现代化 的 需要 , 但是 受到 我国 国力 的 限制 , 要 在 全国 推广 条件 还 未成熟 。 这种 模式 的 主要 约束 在于 : 投资 需求量 大 与 资金 普遍 短缺 的 矛盾 难以克服 ; 集中式 、 大规模 经营 对 土地 资源 的 大量 需求 与 土地 面积 有限 的 矛盾 不能 消除 ; 短期内 经营 的 经济效益 难以确定 , 经营风险 得不到 分散 。 〔 11 〕 公司 ( 龙头 ) + 农户 是 农业 产业化 的 基本 组织 形式 。 龙头 可以 有 多种形式 , 如 公司 、 供销社 、 农民协会 、 科技 服务站 、 批发市场 等等 。 龙头企业 集 信息 、 科研 、 加工 运销 服务 于 一体 。 具有 开拓市场 、 引导 生产 、 深化 加工 、 调剂余缺 、 搞好 服务 的 功能 。 其 经济 实力 的 强弱 和 牵动 能力 的 大小 , 决定 着 企业 在 市场 中 的 效应 ; 高科技 含量 、 高 创汇 、 高附加值 的 拳头产品 的 开发 是 支撑 龙头企业 的 关键 , 也 是 衡量 农业 产业化 发育 程度 的 重要 标志 。 〔 12 〕 这种 产业化 经营 模式 , 既 可以 加快 区域 经济 的 产业化 进程 , 又 可以 为 提高产量 与 效益 、 优化 品种 等 方面 提供 必要 的 保证 , 并 有利于 农业 先进 技术 的 引进 和 推广 。 更 重要 的 是 , 通过 这种 经营 模式 , 可以 有效 地 解决 从 计划经济 向 市场经济 过渡时期 广大 农户 进入 市场 的 风险 问题 。 面对 风险 与 机遇 并存 的 市场 , 龙头 、 基地 、 农户 有机 而 紧密 地 联系 在 一起 , 一方面 可以 发挥 整体优势 , 增强 集中 作战 能力 , 另一方面 又 可以 较 合理 地 保证 和 体现 整体 经济 利益 。 从而 使 主导产业 持续 发展 , 实现 良性循环 。 〔 13 〕 近年来 出现 了 “ 双加 模式 ” , 即 公司 + 农户 + 市民 。 这一 模式 由 公司 、 农户 和 市民 三者 构成 , 其 基本 运作 方式 是 : 以 公司 为 龙头 , 公司 负责 提供 部分 资金 、 良种 、 饲养 技术 指导 、 疾病 防疫 和 产品销售 、 信息 服务 , 市民 出资 或 出人 , 农户 负责 提供 场地 和 劳动力 , 三方 通过 契约 关系 联合 成为 利益 共享 、 风险 共担 的 共同体 。 “ 双加 模式 ” 的 显著特点 是 将 城市居民 引入 农业 开发 之中 , 在 更 大 的 范围 内 将 城市 的 技术 、 人才 、 资金 、 物资 、 信息 引向 农村 、 使 其 与 农村 的 土地 、 劳力 、 原料 等 资源 结合 起来 , 显示 了 在 城乡之间 集聚 生产 要素 的 强大 功能 。 这种 模式 有利于 集聚 农业 发展 资金 , 有助于 缓解 农业产业 资金投入 不足 的 状况 。 这种 模式 还 有利于 解决 城市 富余 人员 的 出路 问题 , 低收入 人口 保障 问题 , 有利于 促进 生产 要素 在 城乡 间 的 双向 流动 , 加快 城乡 一体化 进程 等 。 〔 13 〕 有 的 同志 认为 , 农业 产业化 的 实质 是 农户 与 市场 的 连接 , 而 企业 、 公司 、 农民 专业 协会 等 组织 是 连接 的 中介 , 所以 农业 产业化 的 基本 形式 是 : 市场 + 中介组织 + 农户 。 因此 , 农业 产业化 的 真正 “ 龙头 ” 是 市场 , 而 不是 企业 。 连接 农户 与 市场 的 中介组织 是 多种多样 的 , 不 一定 非是 高 ( 高级 ) 、 大 ( 大型 ) 、 外 ( 外向 ) 、 深 ( 深加工 ) 的 企业 。 这 类 企业 由于 投资 大 、 建成 慢 、 管理 难 、 对 原料 及 市场 要求 高等 原因 , 对 农户 的 带动 作用 不 尽如人意 。 而 低 ( 低档 ) 、 小 ( 小型 ) 、 内 ( 内销 ) 、 粗 ( 粗加工 ) 的 企业 , 由于 适合 我国 大多数 农村 的 情况 , 往往 能 更 有效 地 将 农户 与 市场 连接起来 。 从 农业 产业化 的 基本 形式 可以 看出 , 农户 是 农业 产业化 的 主体 。 〔 15 〕 还有 的 同志 按 组织 结合 的 特点 , 提出 三种 组织 形式 : 松散型 、 过渡型 ( 半 紧密 型 ) 和 紧密 型 。 松散型 表现 为 农户 和 龙头企业 的 结合 没有 任何 经济 约束 , 对 某 一 相互 联系 的 经济 活动 , 是 通过 纯粹 的 、 偶然 的 市场 活动 进行 的 。 这种 关系 既 不 稳定 也 互相 不负责任 , 相互之间 的 关系 和 交易 的 对象 随时 可能 变化 。 过渡型 表现 为 各 经济 主体 通过 某种 经济 约束 或 协议 , 进行 交易 活动 , 这些 约束 往往 是 合同 或 契约 , 相互之间 的 经济 联系 在 一定 时期 内 保持稳定 , 协约 由 各方 协商 , 经营 和 管理 职能 仍 保持 在 各个 相互 独立 的 经济 主体 之内 , 但 龙头企业 起 制导 作用 。 紧密 型 在 过渡型 的 基础 上 , 参与 的 各方 不仅 有 经济 约束 , 更 重要 的 是 各方 经营 管理 的 独立性 已经 丧失 , 作为 共同 的 出资方 , 组成 新 的 企业 主体 , 各方 进行 统一 的 活动 。 〔 16 〕 这 三种 组织 形式 基本上 代表 了 农业 产业化 的 发展 水平 , 紧密 型 是 农业 产业化 的 高级 形式 , 而 目前 我国 农业 产业化 组织 形式 大抵 仍 处于 初期 阶段 。 〔 17 〕 。 三 、 加快 农业 产业化 发展 进程 的 对策 建议 1 . 提高 农民 的 组织化 程度 , 有效 地 维护 农民 利益 。 缺乏 能够 真正 代表 农民 利益 的 组织 机构 , 是 造成 当前 我国 农民 民主权利 残缺 的 一个 重要 原因 。 目前 , 我国 农民 与 政府 、 与 社会 的 谈判 地位 很 低 , 不能 形成 对 损害 农民 利益 行为 的 抗衡 力量 和 约束 机制 。 提高 农民 的 组织化 程度 , 是 维护 农民 权利 、 保护 农民 利益 的 需要 , 也 是 市场经济 条件 下 , 把 分散 的 小农经济 和 大 市场 连结起来 , 使 农户 进入 市场 、 参与 流通 、 参与 竞争 的 组织 保证 。 根据 各地 不同 情况 , 可以 通过 建立 市场 中介组织 、 农民 专业 技术 协会 、 农村 股份合作 组织 、 农民 自治 组织 等 形式 , 把 农民 有效 地 组织 起来 , 逐步提高 农民 的 组织化 程度 。 〔 18 〕 2 . 强化 农民 的 企业 意识 , 加大 人力资本 投入 , 提高 农民 的 整体素质 。 农民 的 能力 和 素质 是 发展 农业 产业化 的 关键 。 实行 农业 产业化 首先 需要 农民 有 强烈 的 企业 意识 , 自觉 地 把 自己 的 一切 生产 经营 行为 置于 企业 行为 之中 , 不能 用 传统观念 与 传统 行为 来 从事 产业化 经营 。 第二 , 农民 都 要 有 一技之长 , 能够 独立 地 参加 社会 劳动 分工 与 专业化 生产 经营 分工 。 第三 , 要 懂得 科学技术 , 具有 一定 的 市场经济 知识 。 第四 , 要 有 较为 健壮 的 身体 。 〔 19 〕 3 . 建立健全 新型 的 社会化 服务体系 , 提供 完善 的 社会化 服务 。 一是 政府 职能部门 和 各乡镇 的 各种 站 、 所 、 要 深化改革 , 转变职能 , 强化 服务 , 加强 信息 引导 和 技术 指导 , 发挥 传播媒介 和 科技 部门 的 作用 , 采取 多种形式 向 农民 发布 市场 信息 、 科技 信息 , 形成 网络 , 引导 农民 按照 市场需求 组织 生产 。 二是 供销社 系统 , 要 发挥 农产品 供销 的 主渠道 作用 , 利用 自己 的 网络 、 收购 、 仓储 、 运销 优势 , 为 农户 提供 产 前 、 产 中 、 产后 服务 。 三是 各类 专业 公司 , 要 对 原有 职能 进行 改造 , 使 自己 成为 一种 既 服务 于 “ 龙 ” 型 经济 , 又 能 担当 起 “ 龙头 ” 功能 的 经济 巨头 , 特别 是 外贸公司 、 农 、 林 、 牧等 专业 公司 。 四是 社区性 合作 经济 组织 , 要 围绕 本 区域 的 名优特 优势产业 , 进行 服务 。 五是 农民 自己 创办 的 各种 专业 协会 。 这五种 形式 的 组织 对 农业 产前 包 供应 , 产中包 技术 , 产后 包 销售 、 经营 包 效益 的 “ 四包 ” 式 服务 , 不断 推进 农业 向 更 高 更 深层次 发展 。 〔 20 〕 在 强化 农业 社会化 服务 功能 时 , 应 注重 两个 问题 : 第一 , 为 农民 服务 应 突出 于 抗御 农业 的 两类 风险 , 即 市场 风险 和 自然 风险 。 农业 是 一个 典型 的 风险性 产业 , 农民 个人 无力 抵御 , 靠 政府 的 力量 也 难以解决 , 唯有 通过 将 农民 联合 起来 的 服务体系 , 才能 有效 地 抗御 农业 风险 或 尽可能 减小 风险 损失 , 如 在 农作物 灾害 保险 方面 , 可以 通过 农业 服务体系 来 提供 担保 , 进行 农业 灾害 保险 。 第二 , 农业 服务体系 应 向 农民 实行 “ 利益 返还 ” , 这种 利益 返还 可以 从 不同 侧面 加以 理解 。 其一 , 在 当前 农村 经营 体制 下 , 分散 经营 的 农户 , 如果 没有 中介组织 作 依托 , 就 难以 直接 进入 市场 , 利用 这个 中介 — 农业 社会化 服务体系 , 一方面 可 使 农民 改变 在 市场竞争 中 的 劣势 地位 , 使 其 免受 各 方面 的 利益 损失 , 另一方面 , 可以 提高 生产 经营 各 环节 的 效益 , 相应 地 提高 了 农民 的 经营 效益 。 其二 , 当前 的 服务 组织 一般 应是 不以 盈利 为 目的 , 在实践中 , 对 农民 的 利益 返还 的 形式 , 有 的 通过 价格 来 实现 , 实行 合同 优价 , 有 的 把 服务 组织 的 利润 按 一定 比例 返还 给 农民 。 〔 21 〕 4 . 适度 调整 政策 。 一是 积极 推进 产权制度 改革 , 在 坚持 所有制 不变 的 前提 下 , 通过 土地 有偿转让 、 股份合作 、 租赁经营 等 多种形式 , 活化 土地 使用权 , 解决 土地 分散 矛盾 , 促进 分散 经营 向 规模经营 转化 。 二是 对 专业 生产 户 、 社 、 村 、 取消 粮食 定购 指标 , 改征 实为 征现 。 三是 鼓励 支持 科研单位 、 技术人员 以及 外地 客商 和 企业承包 、 租赁 土地 、 草场 等 搞 开发 , 将 农业 科技成果 转化 为 现实 生产力 , 提高 农业 生产能力 和 经济效益 。 〔 22 〕 5 . 从 研究 上 , 要 加快 农业化 道路 、 模式 、 布局 与 对策 研究 , 以 尽快 明确 21 世纪 促使 农业 由 产品 优势 向 经济 优势 转变 的 农业 产业化 发展 道路 , 确立 农业 产业化 区域 布局 、 主导 模式 及 不同 类型区 农业 产业化 战略 。 从技术上 , 应 开展 多层次 的 农产品 加工 技术 与 开发 , 国家 应 加强 农产品 加工业 的 科技攻关 研究 。 〔 23 〕 6 . 从 地区 发展 战略 看 , 应 加快 中西部 农区 农业 产业化 进程 。 在 我国 , 中西部 地区 土地 面积 广 , 占 国土 总面积 86 % 多 , 耕地 占 全国 的 68 % , 人口 占 全国 的 63.1 % , 资源 丰富 , 农村 富余 劳动力 多 , 发展 农业 生产 条件 有利 。 目前 , 中西部 地区 农产品 产量 在 全国 已 占有 较大 比重 , 粮 、 棉 、 油 总产量 分别 占 全国 的 61 % 、 68 % 、 63 % , 肉类 、 奶类 总产量 占 全国 的 55 % 和 69 % , 对 保证 全国 农产品 供给 起着 举足轻重 的 作用 , 具备 发展 农业 产业化 的 资源优势 。 然而 , 目前 中西部 地区 农业 发展 水平 还 很 低 , 经济总量 仅 占 全国 经济总量 的 40 % , 农村 总产值 只 占 全国 的 36 % 。 大多数 贫困村 和 贫困人口 分布 在 中西部 地区 , 加快 该 区域 农业 产业化 进程 , 不仅 有利于 农业 发展 , 更 重要 的 是 能够 加快 农民 脱贫致富 的 步伐 , 对 加强 农业 的 基础 地位 , 支撑 全国 经济 持续 快速 健康 发展 和 社会 稳定 , 有着 至关重要 的 意义 。 〔 24 〕 目前 , 贫困地区 处在 市场经济 的 起步 阶段 , 商品率 不高 , 质量 较 低 , 本来 短缺 的 资金 、 人才 等 生产 要素 还要 向 效益 高 的 地区 流动 , 出现 “ 效益 外溢 ” , 在 效率 优先 的 竞争 中 必然 处于 不利 的 地位 。 因此 , 缩小 地区 经济 差距 , 不能 完全 靠 自发 的 市场 力量 , 还要 依靠 必要 的 行政 干预 , 建立 有利于 缩小 地区 差距 的 市场 体系 , 促进 生产 要素 从 发达 地区 向 欠发达 地区 流动 。 还要 增加 政府 投入 , 给予 优惠政策 , 增强 其 造血 功能 。 效率 优先 、 兼顾 公平 是 市场运作 的 一个 重要 原则 , 缩小 地区 发展 差距 , 就要 抓好 兼顾 公平 。 〔 25 〕 7 . 建立 科技进步 机制 , 提高 农业 产业化 的 科技含量 。 只有 大力 推进 技术 进步 , 产品 才 具有 市场 竞争能力 , 才能 大幅度 地 提高 农业 的 比较 效益 。 当前 , 一是 要 大力 培育 科技 先导 型 的 龙头企业 , 开发 高科技 含量 、 高附加值 、 高 市场占有率 的 优势 农副产品 。 二是 要 依靠 现有 技术推广 体系 , 大力推广 成熟 的 先进 实用技术 。 三是 要 切实 增加 农业 科技 投入 , 确保 农业 科技 投入 占 到 农业 GNP 的 2 — 3 % 。 四是 要 改革 农业 科技人员 管理体制 , 把 科技人员 组织 到 农业 产业化 体系 中 去 , 建立 贡献 与 报酬 挂钩 的 激励机制 。 〔 26 〕 8 . 充分发挥 不同 投资 主体 的 积极性 , 彻底 扭转 农业 资金 严重 短缺 状况 。 ( 1 ) 保证 国家 的 农业投入 , 确保 农业 财政支出 与 财政 总支出 同步增长 ; ( 2 ) 采取 “ 以工补农 ” , “ 以工 建农 ” 等 措施 , 保证 农村 集体 对 农业投入 的 不断 增加 ; ( 3 ) 发挥 农户 闲散 资金 的 作用 , 引导 消费 方式 , 促使 农户 资金 向 农业 倾斜 ; ( 4 ) 鼓励 其他 经济 组织 积极 投资 办农 兴农 , 如 以 农产品 为 原料 的 加工 企业 投资 建设 自己 的 原料 基地 等 , 与此同时 , 对 现实 资金 的 营运 , 应 坚决 堵住 资金外流 , 防止 资金 非 农化 , 确保 资金 足额 到位 。 只有 这样 , 才能 使 长期以来 农业 发展 资金不足 的 问题 得以 基本 解决 。 〔 27 〕 注释 : 〔 1 〕 〔 11 〕 陈 亚军 张 耕田 : 《 革新 经营 模式 大力 推进 农业 产业化 经营 》 , 《 经济 改革 与 发展 》 1996.2 . 〔 2 〕 牛若峰 : 《 再论 农业产业 一体化 经营 》 , 《 农业 经济 问题 》 1997.2 . 〔 3 〕 艾丰 : 《 关于 “ 农业 产业化 ” 的 提法 》 , 《 经济日报 》 1997.3 . 24 . ① 〔 4 〕 丁力 : 《 农户 与 市场 的 有效 连接 — — 农业 产业化 》 , 《 经济日报 》 1997.3 . 18 . ⑥ 〔 5 〕 张慎 : 《 农业 产业化 的 实质 、 客观 要求 和 历史 任务 》 , 《 中国 农村 经济 》 1996.6 . 〔 6 〕 〔 26 〕 杨旭 : 《 略论 农业 产业化 》 , 《 农业 现代化 研究 》 1997.1 . 〔 7 〕 王化信 : 《 论 农业 产业化 内涵 的 界定 》 , 《 农业 经济 问题 》 1997.1 . 〔 8 〕 赵奎 郭京堂 王慧文 : 《 论 农村 经济 产业化 》 , 《 经济 改革 与 发展 》 1996.10 . 〔 9 〕 范晋明 : 《 农村 现代化 研究 的 几个 理论 支点 》 , 《 经济 问题 》 1997.3 . 〔 10 〕 蒋励 : 《 对 农业 产业化 的 探讨 》 , 《 南方 农村 》 1996.4 . 〔 12 〕 张玉忠 : 《 关于 农业 产业化 的 几个 问题 》 , 《 农村 社会 经济 学刊 》 1996.5 . 〔 13 〕 和志胜 : 《 走 产业化 扶贫 之 路 》 , 《 经济 问题 》 1996.11 . 〔 14 〕 农业 产业化 课题组 : 《 “ 双加 模式 ” : 发展 农业 产业化 的 新思路 》 , 《 中国 农村 经济 》 1996.2 . 〔 15 〕 丁力 : 《 农户 : 农业 产业化 的 主角 》 , 《 经济 工作 导刊 》 1997.2 . 〔 16 〕 徐观华 : 《 试论 农业 产业化 》 , 《 中国 农村 经济 》 1996.5 . 〔 17 〕 吴泽莹 : 《 试论 股份合作制 与 山区 产业化 》 , 《 中国 农村 经济 》 1997.1 . 〔 18 〕 石爱虎 : 《 中国 农民 权利 的 分析 与 思考 》 , 《 乡镇经济 研究 》 1996.2 . 〔 19 〕 吴定宪 : 《 常德市 农业 产业化 的 初步 实践 》 , 《 农业 经济 问题 》 1997.1 . 〔 20 〕 冯 及时 : 《 转变 农业 增长 方式 的 有效途径 》 、 《 农业 经济 问题 》 1997.2 . 〔 21 〕 江平 : 《 加强 我国 农业 社会化 服务体系 建设 的 思路 》 , 《 农村 经济 》 1997.1 . 〔 22 〕 李亚 男 : 《 重塑 组织 载体 加速 农业 产业化 》 , 《 农村 经济 》 1997.1 . 〔 23 〕 张 明亮 : 《 法国 农业 产业化 的 经验 与 启示 》 , 《 农业 现代化 研究 》 1997.1 . 〔 24 〕 段兴民 : 《 加快 中西部 地区 经济 发展 若干 问题 的 思考 》 , 《 农业 经济 问题 》 1997.2 . 〔 25 〕 杨钟 : 《 抓住 历史 机遇 加快 中西部 地区 经济 发展 》 , 《 农业 经济 问题 》 1997.1 . 〔 27 〕 张俊 飚 彭 珂 珊 : 《 论我国 农业 持续 发展 的 环境 及其 保护 》 , 《 河北师范大学 学报 》 1996.2 . * __label__C32-Agriculture 【 文献号 】 1 - 3016 【 原文 出处 】 世界 经济 与 政治 【 原刊 地名 】 京 【 原刊 期号 】 199704 【 原刊 页 号 】 17 - 20 , 27 【 分类号 】 F2 【 分类 名 】 农业 经济 【 作者 】 王树桐 【 复印 期号 】 199707 【 标题 】 农业 中 的 两个转变 与 合作社 的 现代化 — — 国外经验 评介 【 正文 】 (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世界 经济 与 政治 研究所 王树桐 ) [ 提要 ] 农业 中 实行 两个转变 实质 上 就是 实行 农业 现代化 。 农业 现代化 是 高度 商品化 和 现代 集约化 的 统一 。 国外 的 经验 表明 , 合作社 在 农业 现代化 中 发挥 着 重要 作用 : 促进 农业 商品化 ; 推动 农业 集约化 。 在 农业 现代化 的 过程 中 , 合作社 自身 也 实现 了 现代化 , 形成 新型 合作社 ─ ─ 两合 合作社 。 我国 的 合作社 要 想 在 农业 的 两个转变 中 发挥 应有 的 作用 , 必须 认真 转变观念 , 加大 改革 力度 , 实行 自身 的 现代化 。 为此 , 必须 将 两合 合作社 与 股份公司 严格 区分 开来 , 对 合作社 实行 优惠政策 , 支持 两合 合作社 的 发展 , 建立 有 中国 特色 的 现代 合作社 制度 。 [ 关键词 ] 合作社 农业 现代化 两个转变 * * * 1995 年 9 月 , 中共 十四届 五中全会 提出 两项 重大 的 历史 任务 : “ 一是 经济体制 从 传统 的 计划 经济体制 向 社会主义 市场 经济体制 转变 , 二是 经济 增长 方式 从 粗放型 向 集约型 转变 。 ” 人们 通常 把 它 简称 为 “ 两个转变 ” 。 就 农业 而言 , 实现 这 两个转变 的 过程 , 实质 上 , 就是 实行 农业 现代化 的 过程 。 合作社 与 农业 现代化 密切相关 。 因此 , 在 实行 两个转变 的 过程 中 , 应当 特别 关注 合作社 的 现代化 。 一 、 在 农业 中 实行 两个转变 就是 实行 农业 现代化 两个转变 的 宗旨 , 就是 要 在 市场机制 的 基础 上 , 建立 起 高效率 的 国民经济 。 具体 到 农业 上 , 就是 要 培育 和 发展 社会主义 商品 农业 和 现代 集约农业 , 即 高效 农业 。 所谓 现代 集约农业 , 是 相对 传统 集约农业 而言 的 。 传统 集约农业 , 是 以 劳动密集 为主 的 农业 , 也 可以 称之为 劳动密集型 农业 。 它 在 中国 已经 达到 较 高 的 水平 。 而 我们 所 缺少 或 不足 的 是 现代 的 集约农业 。 它 是 以 现代 的 科学技术 和 现代 工业 所 提供 的 生产 手段 和 经营 管理 方法 为 基础 , 在 发达 市场经济 条件 下 运作 的 资本 和 科技 密集型 农业 。 这种 集约农业 是 农业 现代化 的 结果 和 表现 。 实行 农业 现代化 是 世界 农业 发展 的 普遍规律 。 各国 无一例外 , 只有 先后 之分 。 发达国家 的 农业 现代化 始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 初 , 完成 于 20 世纪 七 八十年代 。 它们 的 经验 表明 , 现代农业 是 高度 商品化 和 现代 集约化 的 农业 。 说 它 是 高度 商品化 的 农业 , 是因为 参与 市场 交换 的 , 除了 农业 的 最终 产品 ( 如 原粮 、 原棉 、 生猪 等等 ) 之外 , 还有 中间 产品 ( 中间 投入 物 ) 、 劳务 、 加工品 以及 农民 的 消费品 。 在 现代农业 中 , 社会分工 已经 深化 到 生产 过程 的 主要 工序 。 原来 由 农民 自己 制备 的 中间 产品 , 如 种籽 、 肥料 、 种 畜禽 、 幼 畜禽 、 饲料 、 燃料 等等 , 现在 则 由 农场 外 的 专业 公司 和 组织 来 生产 , 由 农场 来 购买 , 成为 中间 投入 物 。 同时 , 农场 还要 购买 现代 的 农机具 和 运输工具 , 以及 石油 、 橡胶制品 、 电力 、 化肥 、 农药 等 中间 投入 物 。 另一方面 , 原来 由 农民 完成 的 大量 农活 , 如 耕地 、 播种 、 中耕 、 收获 、 施肥 、 洒药 、 灌溉 、 改良 土壤 、 运输 、 仓储 、 农产品 的 加工 和 农场 建筑 , 以及 技术 、 信息 服务 等等 , 现在 也 要 请 专业 公司 和 组织 以 提供 劳务 的 方式 来 完成 。 另外 , 随着 农业 生产 的 高度 商品化 , 农民 的 生活 消费 也 成 了 商品性 消费 。 于是 , 便 在 现代农业 与 第二 、 第三产业 之间 , 以及 与 消费者 之间 形成 深层次 的 、 广泛 的 市场 交换 关系 。 以 美国 为例 , 1979 年 最终 产品 的 商品率 : 大米 为 99.5 % 、 小麦 为 96 % 、 稞麦 为 81 % 、 玉米 为 62 % 、 燕麦 为 35 % 。 农用物资 的 外购 率 : 农机具 、 汽车 、 燃料 、 种子 、 化肥 、 农药 、 电力 等 全部 是 外购 的 ; 饲料 也 有 半数以上 是 外购 的 。 再 从 劳务 外购 率 来看 , 1986 年 农场 外为 农业 服务 企业 的 从业人员 达 1820 万人 , 是 农场 内 从业人员 数 的 9.1 倍 。 假设 农场 内外 的 每个 从业人员 所 完成 的 农活 相等 , 那么 劳务 外购 率则 为 90 % 。 至于 农民 消费品 的 外购 率 , 可以 从 下列 资料 中 得到 证明 : 1979 年 在 农场 的 全部 产品 中 , 只有 1.1 % 是 农民 直接 消费 的 。 这就是说 , 美国 农民 的 消费 几乎 完全 商品化 了 。 说 它 是 现代 集约化 的 农业 , 是因为 它 是 以 现代 工业 为 基础 的 。 这种 农业 具有 五大 特点 : 一是 资金占用 量 大 。 在 美国 , 1972 年 创办 一个 中等 规模 的 农场 需要 投资 10.2 万美元 , 比 32 年前 增加 了 15.5 倍 。 1980 年 美国 农场 资产 总额 达 9472 亿美元 , 比 40 年前 增长 近 17 倍 。 由于 农场 用地 的 减少 , 按 土地 平均 的 农场 资产 提高 了 17 倍 多 。 而 每人 平均 的 生产性 资产 增长 得 更 快 , 由 1940 年 的 3300 美元 提高 到 1977 年 高达 12 万美元 , 增长 35 倍 多 。 农业 劳动力 的 资产 装备 程度 比 工业 还 高出 20 % 。 二是 农用物资 投入 多 。 到 70 年代 末 , 美国 农场 每年 购买 的 主要 农用物资 有 : 144 亿美元 的 机器设备 , 137 亿美元 的 燃料 、 润滑剂 等 , 204 亿美元 的 饲料 和 种籽 , 67 亿美元 的 肥料 。 此外 , 还有 许多 其他 农用物资 。 仅 就 上述 四大 项 计算 , 其 价值 就 达 552 亿美元 , 相当于 全国 贸易总额 的 14 % 。 再 从 实物量 上 看 , 用于 农机 生产 和 农场 建筑 的 钢 和 钢材 为 650 万吨 , 占 全国 钢 和 钢材 消费量 的 5 % ; 农场 购买 的 橡胶制品 为 16 万吨 , 占 全国 消费量 的 5 % ; 消耗 的 电力 达 330 亿度 , 占 全国 的 2 % ; 农业 及其 前 、 后 产业 消耗 的 石油 达 6800 万吨 , 是 耗油 最大 的 产业 ; 化肥 消耗量 高达 2148 万吨 ( 1980 / 81 年数 ) , 等等 。 三是 科技含量 高 。 这 一点 在 上面 列举 的 数字 中 已经 反映 出来 了 。 这里 要 补充 说明 的 是 , 科技含量 的 增长速度 也 很快 。 比如 , 购买 中间 投入 物 的 开支 在 农产品 销售额 中 的 比重 由 1954 年 的 25.4 % 提高 到 1988 年 的 36.4 % 。 与 此 相适应 , 农民 的 文化 和 科技 素质 也 有 了 显著 提高 。 1985 年 , 农场主 受 教育 的 平均 年数 已达 12.6 年 , 相当于 大学 一年级 程度 。 四是 大量 节省 劳动力 。 1940 ~ 1980 年间 , 美国 农业 产值 增加 了 一倍 , 可是 农业 劳动力 却 减少 了 2 / 3 。 于是 , 农业 人口 的 比重 便 由 23.2 % 降为 2.6 % 。 五是 生产 效率高 。 农业 的 高度 商品化 和 现代 集约化 , 大大提高 了 生产 效率 , 推动 了 农业 的 发展 。 1920 ~ 1980 年间 , 美国 农业 生产 增长 1.3 倍 , 而 农场 用地 面积 仅 扩大 8.7 % 。 这就是说 , 新增 产值 中有 90 % 以上 是 靠 提高 土地 生产率 而 取得 的 。 就 全世界 而言 , 粮食 的 年 平均 产量 由 1925 ~ 1929 年 的 4.7 亿吨 增至 1980 ~ 1984 年 的 16.77 亿吨 , 55 年 增长 2.5 倍 多 , 这 也 主要 是 靠 提高 单产 取得 的 。 劳动生产率 提高 的 幅度 更大 。 按 一个 男 劳力 所 生产 的 小麦 来 计算 , 1950 ~ 1980 年间 , 法国 的 劳动生产率 提高 了 近 6 倍 , 日本 提高 了 5.4 倍 , 美国 提高 了 5.2 倍 , 丹麦 提高 了 3.8 倍 , 英国 提高 了 2.7 倍 。 于是 , 农业 劳动力 大量 转移 , 农业 人口 比重 显著 下降 , 一般 都 在 15 % 以下 , 最低 者 只有 2.6 % 。 现代农业 效率 之高 , 由此 可见一斑 。 这种 高效 农业 是 在 发达 的 市场 条件 下 运作 的 。 农场 为 市场 而 生产 。 生产 要素 的 配置 、 农产品 品种 和 数量 的 安排 、 以及 生产 方法 和 销售 状况 等 全都 取决于 市场 的 需要 ( 政府 调节 除外 ) 。 与此同时 , 市场 也 相当 发达 。 有 农用物资 市场 、 农产品 及其 加工品 市场 、 金融市场 、 劳务市场 、 土地 市场 、 科技 信息 市场 等 各种 专业 市场 , 有 现货 市场 和 期货市场 , 以及 各种类型 的 零售 市场 , 有 国内 市场 和 国际 市场 , 等等 。 它们 构成 庞大 的 现代化 市场 体系 。 它 不仅 设施 完备 , 交通 便捷 , 信息 灵通 , 而且 容量 也 相当 大 。 仅以 国际 市场 为例 , 1980 年 世界 粮食 贸易量 已达 4.4 亿吨 之 巨 。 这 就 为 农民 出售 产品 或 购买 农用物资 和 消费品 提供 了 方便 条件 。 反过来说 , 假如 没有 发达 的 现代 市场 体系 , 那么 现代农业 不仅 难以 形成 , 而且 也 无法 正常 运作 。 二 、 合作社 在 农业 现代化 中 发挥 着 重要 作用 合作社 是 农业 劳动者 和 现代农业 之间 的 桥梁 和 纽带 。 其 表现 是 多方面 的 , 概括 起来 不 外 两个 方面 : 一个 是 促进 农业 商品化 , 另 一个 是 推动 农业 集约化 。 在 促进 农业 商品化 方面 , 这里 仅以 农产品 销售 为例 。 为了 帮助 社员 销售 或 加工 销售 农产品 , 合作社 大力 开辟 国内外 市场 。 例如 , 丹麦 合作社 在 1980 年 销售 的 农产品 在 国内 市场 上 所 占 的 份额 : 猪肉 为 92 % 、 奶类 为 83 % 、 谷物 为 47 % 、 肉鸡 、 水果 、 蔬菜 各 占 50 % ; 70 年代 中 出口 合作社 出口 的 腌肉 占 全国 出口量 的 91 % , 奶油 占 90 % ; 销售 合作社 屠宰 的 牛 占 全国 屠宰 量 的 60 % 。 同年 , 美国 农场主 销售 合作社 销售 的 农产品 在 农场主 销售 总量 中所 占 的 比重 : 奶 和 奶制品 为 71 % , 谷物 和 大豆 为 45 % , 棉花 为 34 % , 水果 和 蔬菜 为 25 % ; 1976 年 合作社 出口 的 干鲜 水果 及其 制品 占 全国 出口额 的 38 ~ 40 % , 其中 , 鲜 柑桔 占 全国 出口额 的 70 % 。 此外 合作社 还 向 农民 供应 食品 和 日用品 , 提供 多种 生活 服务 。 可见 , 合作社 在 推动 农业 商品化 方面 所起 的 作用 是 相当 大 的 。 在 推动 农业 集约化 方面 , 合作社 的 作用 也 很 突出 。 发达国家 在 实行 农业 集约化 的 过程 中 , 农场主 特别 是 中小 农场主 遇到 的 许多 困难 大都 要 靠 合作社 来 解决 : 资金 靠 合作社 贷款 , 农用物资 靠 合作社 来 供应 , 劳务 靠 合作社 来 提供 , 技术 知识 靠 合作社 来 普及 , 等等 。 例如 , 在 资金 方面 , 欧洲 的 合作社 在 70 年代 初向 农场 提供 贷款 的 比重 : 瑞典 为 84 % , 法国 为 75 % , 丹麦 和 荷兰 各为 40 % 。 日本 农协 1982 年 提供 的 贷款 占 农民 借款 总额 的 76.3 % 。 美国 农业 信贷 体系 ( 即 信用 合作社 体系 ) 在 1985 年 提供 的 贷款 占 全国 农场主 债务 总额 的 48.2 % 。 在 农用物资 供应 方面 , 美国 农场主 供应 合作社 1985 年 供应 的 农用物资 的 比重 : 化肥 为 44 % , 石油 为 44 % , 农药 为 29 % , 饲料 为 16 % , 种子 为 15 % 。 丹麦 合作社 在 70 年代 中 供应 的 饲料 占 50 % 左右 , 肥料 占 43 % , 种子 占 45 % 。 法国 农业 合作社 在 70 年代 末 供应 的 饲料 占 35 ~ 40 % , 肥料 占 45 ~ 50 % , 农药 占 50 ~ 55 % 。 在 劳务 方面 , 合作社 主要 为 农场 提供 加工 、 运输 、 仓储 、 施肥 、 洒药 等 方面 的 服务 。 在 技术 信息 方面 , 合作社 除了 向 社员 提供 种种 技术 信息 和 经济 信息 之外 , 还 对 社员 进行 技术培训 , 在 生产 中 给予 技术 指导 , 等等 。 可见 , 合作社 在 促进 农业 集约化 方面 发挥 着 不可或缺 的 作用 。 三 、 合作社 的 现代化 — — 自身 的 变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后 , 特别 是 70 年代 以来 , 在 各国 的 社会 经济 生活 中 都 不同 程度 地 发生 了 多方面 的 、 深刻 的 变化 。 其中 与 合作社 和 农业 现代化 密切相关 的 是 : 新 科学技术 得到 了 突破性 的 发展 和 广泛 的 应用 ; 社会 经济 结构 发生 了 显著 的 变化 ; 农业 中 的 社会分工 大大 加深 , 第三产业 的 地位 和 作用 明显提高 ; 设备 更新 速度 大大 加快 ; 企业 资金占用 量 急剧 增加 ; 发达国家 的 社会保障 制度 广为 采用 ; 工资收入 的 实际 所得 趋于 平均化 ; 居民 生活 水平 都 有 不同 程度 的 提高 ; 经济 生活 国际化 日益 加强 ; 国际 和 国内 的 市场竞争 不断 加剧 ; 小生产者 , 尤其 是 小 农场 的 处境 日益 艰难 , 等等 。 在 这个 大 背景 下 , 合作社 要 想 在 激烈 的 国内外 市场竞争 中 求得 生存 和 发展 , 发挥 应有 的 作用 , 必须 具备 现代 企业 的 经营 条件 , 实行 现代化 。 于是 , 发达国家 的 一些 合作社 便 在 组织 和 经营 管理 方面 采取 了 一系列 改革 措施 。 其中 最 重要 的 是 : 第一 , 放宽 了 吸收 社员 的 条件 , 扩大 了 服务 范围 。 根据 原来 的 规定 , 合作社 吸收 社员 是 有 条件 的 , 入社 者 必须 与 合作社 有 直接 的 业务 关系 。 可是 , 在 农业 现代化 过程 中 , 农户 和 农业 劳动力 急剧 减少 , 而 以 非农业 为主 的 兼业 农户 和 农村 中 的 工人 和 职员 却 不断 增加 。 后者 尽管 不 大 符合 入社 条件 , 但是 他们 或者 愿意 向 合作社 投资 , 或者 需要 合作社 的 服务 , 或者 愿意 参加 合作社 活动 。 合作社 为了 扩大 资金来源 , 广泛 开展业务 和 扩大 社会 影响 , 便 放宽 了 条件 , 把 他们 吸收 进来 , 作为 准 社员 。 于是 , 在 社员 的 结构 上 便 形成 普通 社员 与准 社员 之分 。 准 社员 的 权利 和 义务 与 普通 社员 不同 。 他们 虽然 有权 向 合作社 投资 , 参加 合作社 的 活动 , 或 得到 合作社 的 服务 , 但是 , 一般地说 , 他们 无权 参加 管理 。 不过 , 也 有 的 国家 给予 他们 有限 的 参与 管理 的 权利 。 第二 , 为了 适应 农业 现代化 对 资金 的 大量 需求 , 一些 合作社 实行 股金 结构 的 多元化 。 除了 提高 普通 社员 的 股金 限额 之外 , 它们 还 吸收 准 社员 的 投资 , 发行股票 或 基金 券 。 于是 , 在 股金 结构 上 便 形成 了 普通股 与 优先股 之分 。 优先股 一般 不 参加 分红 , 但 有权 按照 合作社 规定 的 标准 , 优先 取得 股息 。 有 的 国家 还 规定 , 其 股息 可 略高于 普通股 。 第三 , 为了 增强 竞争 实力 , 为了 满足 社员 和 居民 的 广泛 需求 , 一些 合作社 扩大 了 经营规模 , 拓宽 了 经营 领域 。 例如 , 1950 ~ 1980 年间 美国 农场主 合作社 平均 的 社员 人数 由 704.6 人 增加 到 856.2 人 , 考虑 到 社员 总数 减少 40 % 的 因素 , 实际上 相当于 扩大 一倍 ; 营业额 由 104.6 万美元 增至 1472.8 万美元 , 增加 了 13 倍 。 与此同时 , 合作社 还 扩大 了 经营范围 , 实行 混合 经营 制 。 例如 , 供销 合作社 除了 供销 业务 之外 , 还 经营 信贷 、 农用物资 生产 、 农产品 加工 、 运输 业务 , 甚至 经营 旅游 、 宾馆 、 饭店 等 业务 , 还 为 社员 和 居民 提供 多种 生活 服务 ; 信用 合作社 除了 存放 款 业务 之外 , 还 发行 债券 , 经营 证券 业务 , 等等 。 因此 出现 了 不少 巨型 的 合作社 , 如 美国 的 “ 农地 实业 社 ” 、 “ 联合 牛奶 生产者 ” 、 “ 阿格 韦 ” 以及 “ 法国 农业 信贷 银行 ” , 等等 。 第四 , 由于 一些 合作社 的 规模 迅速 扩大 , 合作社 之间 , 在 社员 总数 和 股金 总额 上 的 差别 日益 显著 。 为了 更好 地 体现 民主 原则 , 一些 合作社 联社 , 便 在 表决权 上 实行 加权 制 , 即 对 社员 人数 特别 多 、 股金 总额 特别 大 、 贡献 特别 突出 的 成员 社 , 在 一人 一票 的 基础 上 的 情 给予 其 代表 增加 一定 的 票数 。 有些 基层 合作社 在 社员 之间 也 采用 了 类似 的 做法 。 第五 , 随着 经济 生活 国际化 的 加强 和 国际 合作社 联盟 等 国际 组织 活动 的 广泛开展 , 合作社 的 国际 业务 , 合作社 之间 的 国际交往 明显增强 , 甚至 出现 了 跨国 的 合作社 组织 , 如 欧洲 合作社 银行 集团 ─ ─ 联合 合作社 有限 股份公司 , 欧共体 的 农业 合作社 联盟 , 等等 。 不言而喻 , 在 这个 过程 中 , 合作社 的 各种 设备 、 经营 手段 和 方式 也 实行 了 现代化 。 从 上述 介绍 中 可以 看出 , 这些 合作社 采取 的 现代化 措施 大都 借鉴 了 现代 股份公司 的 经营 管理 方法 。 于是 便 形成 一种 与 现存 的 传统 合作社 不同 的 新型 合作社 。 为了 便于 区别 , 我 提议 把 后者 称为 “ 两合 合作社 ” ( 理由 见 《 论 合作社 与 股份公司 的 关系 , 兼论 两合 合作社 》 一文 , 载 于 《 世界 经济 》 杂志 , 1996 年 第 11 期 ) 。 两合 合作社 与 传统 合作社 并存 , 乃是 当代世界 合作社 运动 的 突出 特点 。 随着 合作社 的 发展 , 特别 是 两合 合作社 的 发展 , 有关 国家 的 政府 也 调整 了 对 合作社 的 政策 。 概括 起来 说 , 主要 有 两个 方面 : 一是 承认 两合 合作社 , 并 使 之 规范化 。 例如 , 法国 在 修改 合作社 示范 章程 时 , 专门 为 两合 合作社 规定 出 相应 的 条款 。 其他 国家 也 都 作出 一些 类似 的 规定 。 二是 紧缩 了 优惠政策 。 例如 美 、 法等国 政府 收回 了 对 信用 合作社 的 贷款 。 许多 国家 都 减少 了 税收 、 信贷 等 方面 的 优惠 , 等等 。 权衡利弊 , 总的说来 , 各国 的 现行政策 还是 有利于 合作社 , 尤其 是 有利于 两合 合作社 的 发展 的 。 特别 值得 指出 的 是 , 1995 年 9 月 , 国际 合作社 联盟 代表大会 修订 的 合作社 原则 , 实际上 确认 了 两合 合作社 的 做法 。 由于 实行 了 自身 的 现代化 , 合作社 , 特别 是 两合 合作社 又 获得 了 新 的 生机 和 活力 , 得到 了 迅速 发展 。 根据 国际 合作社 联盟 和 国际劳工组织 的 有关 资料 计算 , 世界 合作社 社员 总数 , 由 1931 ~ 1932 年 的 1.5 亿人 猛增 至 1992 年 的 6.6 亿人 , 60 年间 增加 了 3.4 倍 , 于是 社员 人数 在 世界 人口总数 的 比重 便 由 8 % 提高 到 12.2 % 。 另外 , 从 我们 上面 介绍 的 资料 中 也 可以 看到 , 在此期间 合作社 业务量 也 有 了 迅速 增长 。 更 值得注意 的 是 , 在 各类 合作社 中 , 发展 最快 的 是 信用 合作社 和 农业 合作社 。 前者 的 社员 数 增加 了 6.7 倍 , 后者 增加 了 5.1 倍 ( 考虑 到 世界 农业 劳动力 和 农户 大量 减少 的 因素 , 就 居民 合作化 程度 而论 , 发展 最快 的 则 是 农业 合作社 ) 。 这一 特点 恰恰 表明 了 农业 合作社 和 信用 合作社 在 农业 现代化 中 所 具有 的 突出 地位 和 作用 。 农业 合作社 和 信用 合作社 的 迅猛发展 , 大大 加快 了 农业 现代化 的 进程 。 发达国家 在 七 八十年代 就 实现 了 农业 现代化 , 并 开始 向 后 现代化 迈进 。 许多 发展中国家 的 农业 现代化 水平 也 有 了 明显提高 。 四 、 关于 我国 农村 合作社 的 改革 与 发展 问题 从 国外 的 经验 来看 , 要 想 加快 农业 现代化 , 顺利 地 实现 两个转变 , 必须 大力 改革 与 发展 农村 合作社 , 并 使 之 现代化 。 供销 合作社 是 我国 农村 的 主要 合作 经济 组织 。 1982 年 以来 , 供销 合作社 实行 了 一系列 的 改革 , 取得 了 明显 的 进步 , 在 为 三农 服务 方面 发挥 着 重要 作用 。 但是 , 由于 历史 包袱 沉重 、 观念 陈旧 等 原因 , 供销 合作社 的 改革 还 远远 落后 于 实际 需要 。 要 把 它 “ 真正 办成 农民 的 合作 经济 组织 ” , 使 其 适应 农业 中 两个转变 的 需要 , 还有 大量 的 工作 要 做 。 农村信用 合作社 的 问题 与 供销 合作社 大体 相似 , 甚至 更大 。 自从 实行 家庭 联产承包 责任制 以来 , 农村 出现 了 大量 的 专业户 。 他们 直接 面对 市场 经营 , 遇到 许多 困难 。 其中 , 最 突出 的 是 买 难 和 卖 难 的 问题 。 于是 , 一些 农户 在 地方 党组织 和 政府 的 引导 下 , 根据 宪法 赋予 的 和 合作社 原则 , 组织 起 自己 的 合作社 , 我 把 它 称之为 “ 农民 合作社 ” 。 主要 是 供应 合作社 和 销售 合作社 , 也 有 以 基金会 等 形式 建立 的 信用 合作社 。 这种 合作社 没有 包袱 , 轻装上阵 , 想 的 是 社员 所 想 , 急 的 是 农民 所急 , 千方百计 地为 社员 排忧解难 , 所以 深受 农民 欢迎 , 颇 有 生命力 。 但是 , 它们 还 处于 初创 阶段 , 经营规模 较 小 , 经济 实力 单薄 , 经营 手段 也 比较落后 。 为了 适应 两个转变 的 需要 , 无论是 供销 合作社 、 信用 合作社 , 还是 农民 合作社 , 都 要 实行 自身 的 现代化 。 在 这方面 , 虽然 有 外国 的 经验 可 供 借鉴 , 但是 更 重要 的 还 在于 科学 地 总结 我们 自己 的 经验 。 在 这个 基础 上 , 深化改革 建立 有 中国 特色 的 现代 合作社 制度 。 这里 需要 指出 的 是 , 前 几年 , 在 我国 供销 合作社 改革 和 农村 经济 改革 中 , 有些 合作 经济 组织 采用 了 股份公司 的 某些 做法 , 还有 供销 合作社 把 集体 财产 “ 量化 到 职工 个人 ” ; 有些 地方 还 组织 了 所谓 的 “ 股份 合作社 ” 或 “ 股份合作制 ” , 等等 。 这 就 引起 了 人们 的 关注 , 议论纷纷 , 有 褒 有 贬 , 可谓 见仁见智 。 不过 , 有些 人 不 做 具体分析 , 认为 这是 “ 异化 ” 、 “ 蜕变 ” , 或 笼统 地 断定 : 凡是 这样 做 了 的 , 都 违背 了 合作社 的 性质 , 等等 。 对此 , 我 实在 不敢苟同 。 我 主张 , 对 具体 问题 做 具体分析 。 比如 , 有些 合作社 把 集体 财产 量化 到 职工 个人 的 做法 , 这本 不是 合作社 性质 的 问题 , 而是 违法 的 问题 。 合作社 的 财产 , 无论是 集体 财产 , 还是 社员 的 股金 , 都 不是 合作社 职工 的 财产 。 职工 是 合作社 的 雇员 , 干活 拿 工资 ( 且不说 奉献 ) 。 如果 把 集体 财产 量化 到 职工 个人 , 是 侵吞 集体 财产 ; 如果 把 社员 股金 量化 到 职工 个人 , 则 是 对 主人 的 剥夺 。 总之 , 都 是 违法 的 。 对于 这 类 行为 理应 绳之以法 。 关于 “ 股份 合作社 ” 和 “ 股份合作制 ” 的 问题 , 我 在 《 论 合作社 与 股份公司 的 关系 》 一文 中 已经 做 了 论述 。 这里 需要 强调 的 一点 是 : 前 几年 , 在 所谓 的 “ 股份合作制 ” 的 名义 下 建立 的 一些 组织 , 其中 有 的 本来 就 不是 合作 经济 组织 , 而是 变相 的 股份公司 ; 也 有的是 后来 演变 为 股份公司 的 。 无论是 前者 , 还是 后者 , 都 不是 合作 经济 组织 。 至于 有些 合作社 采用 了 现代 股份公司 的 某些 组织 和 经营 管理 方法 , 作为 深化改革 的 一种 探索 , 作为 实行 现代化 的 一个 尝试 , 应该 说 是 好事 。 一般 说 , 这种 变革 不仅 是 正常 的 , 而且 是 不可避免 的 。 世间 的 一切 事物 都 是 在 改革 和 变化 中 发展 的 , 僵化 就 意味着 灭亡 , 合作社 也 不 例外 。 就 拿 传统 合作社 来说 , 自从 19 世纪 40 年代 创办 以来 , 被 淘汰 者 何止 千千万万 ! 只有 那些 在实践中 不断 总结经验 、 加以 改革 的 , 才 得以 生存 和 发展 。 到 20 世纪 40 年代 , 存活 下来 的 和 新 发展 起来 的 传统 合作社 , 同 初创 时期 的 合作社 相比 , 已经 发生 了 很大 的 变化 。 再 比如 , 国际 合作社 联盟 制定 合作社 原则 也 是 在 不断 修改 中 逐步完善 起来 的 。 经过 四次 修改 之后 , 现行 的 原则 与 最初 的 原则 相比 , 已有 了 很大 的 不同 。 谁 能 说 , 这是 蜕变 、 异化 或 违背 了 合作社 的 性质 呢 ! 实际上 , 这种 做法 早 在 合作社 创建 时期 就 有 了 先例 。 既然 前人 可以 从 股份公司 那里 学得 组织 和 经营 管理 方法 , 为什么 后人 就学 不得 呢 ! 在 这里 , 值得 我们 特别 关注 和 研究 的 倒 是 另 一个 问题 。 那 就是 , 如何 界定 两合 合作社 与 现代 股份公司 之间 的 区别 , 这才 是 问题 的 关键 。 因为 这种 合作社 本来 就 介于 传统 合作社 和 现代 股份公司 之间 , 异 变性 也 较大 。 我 认为 , 区分 二者 的 界线 有 两个 。 一个 是 质量 上 的 界线 。 这 主要 是 看 它 是不是 在 合作社 原则 的 基础 上来 组织 和 经营 的 , 在 合作社 内部 中 占 统治 地位 的 是不是 非 剥削 关系 。 若 是 , 那 它 就是 合作社 , 否则 , 它 就是 股份公司 。 另 一个 是 数量 上 的 界线 。 这方面 国外 已有 一些 先例 。 比如 , 有些 国家 规定 : 合作社 对非 社员 的 营业额 不得 超过 20 % ~ 30 % , 也 有 的 国家 规定 最高 不得 超过 50 % ; 按股 分配 的 利息 不得 超过 当年 利息 总额 的 6 % ~ 8 % ; 有 的 国家 规定 , 给 大型 社员 社 加权 的 票数 不得 超过 总 票数 的 5 % 。 再 比如 , 有 的 国家 规定 , 准 社员 的 投票权 不得 超过 总 票数 的 20 % 。 在 选举 理事 时 , 他们 单独 进行 选举 , 所 选 理事 的 人数 不得 超过 理事 总数 的 1 / 3 , 等等 。 这些 规定 都 是 一些 最起码 的 数量 上 的 界线 。 超过 这些 界线 的 就 不是 合作社 , 而是 股份公司 。 只有 划清 了 两合 合作社 与 股份公司 的 界线 , 对 不同 的 经济 组织 采取 不同 的 政策 , 才 有利于 合作社 的 现代化 , 才 有利于 具有 中国 特色 的 现代 合作社 制度 的 形成 , 才 有利于 合作社 重要 作用 的 发挥 , 才 有利于 农业 中 两个转变 的 实现 。 * 〔 责任编辑 谭 秀英 〕 〔 1 〕 黄仁宇 : 《 资本主义 与 21 世纪 》 , 第 183 页 , 台湾 联经 出版事业 公司 ( 1991 ) 。 __label__C32-Agriculture 【 文献号 】 1 - 3018 【 原文 出处 】 农业 经济 问题 【 原刊 地名 】 京 【 原刊 期号 】 199705 【 原刊 页 号 】 7 - 11 【 分类号 】 F2 【 分类 名 】 农业 经济 【 作者 】 朱耀庭 / 张 云天 【 复印 期号 】 199707 【 标题 】 流通领域 农业 保护 研究 【 正文 】 无论 从 理论 研究 还是 从 实际操作 来看 , 对 我国 农业 保护 的 着眼点 重在 农产品 的 生产 领域 。 从 长期 来看 这是 由于 我国 农产品 的 需求 在 稳步 上升 , 而 供应 难以 跟上 需求 所致 。 然而 , 对 农产品 流通领域 保护 的 研究 决不可 因 上述 原因 就 可 “ 轻描淡写 ” 甚至 “ 一笔带过 ” 。 本文 拟就 农产品 在 流通领域 中 的 问题 及 如何 实施 保护措施 , 促进 农业 持续 发展 作些 粗浅 探讨 。 一 、 为什么 要 研究 这个 问题 用 流通 可以 反作用 于 生产 这个 再生产 的 基本原理 来 回答 这个 问题 过于 笼统 , 现在 需要 认真 研究 这个 问题 的 特殊 原因 有 以下 两个 方面 : ㈠ 农业 生产 的 需求 约束 已经 产生 建国以来 , 相当 长 的 一段时间 里 , 我国 农产品 一直 供不应求 , 农业 生产 过程 始终 是 资源 约束 。 但 自 1984 年 以来 , 这种 状况 已有 改变 。 1984 年 我国 生产 粮食 40731 万吨 , 当年 产 大于 销 2485 吨 , 由此 第一次 出现 了 全国性 的 “ 卖 粮难 ” 、 集市 价格下降 的 现象 。 1989 ─ 1991 年 , 粮食 一直 供大于求 , 其 供求 差额 分别 为 477 、 3111 、 1182 万吨 , 国家 的 粮食 储备 也 超过 了 国际 公认 的 安全 储存量 。 〔 1 〕 由此 “ 卖 粮难 ” 问题 又 变得 严重 起来 。 与此同时 , 其他 如 生猪 、 棉花 、 羊毛 、 苹果 等 “ 卖难 ” 也 同时 出现 。 上述情况 表明 , 农产品 流通 问题 相当 严竣 , 有 必要 对 之 进行 深入 的 研究 并 采取有效 的 措施 。 ㈡ 宏观调控 缺乏 力度 1994 年 粮价 大幅度 上升 , 城市居民 反响 很大 , 影响 了 社会 稳定 , 有人 认为 这是 粮食 生产 供不应求 的 结果 。 我们 认为 , 这种 分析 欠妥 。 事实 是 粮食 供求 并 没有 失衡 。 这 是因为 至 1991 年止 , 国家 拥有 专储粮 数量 为 4000 万吨 。 1991 ─ 1994 年间 粮食 生产 虽然 有 增有 减 , 但 幅度 均 不大 。 即使 稻谷 在 1993 ─ 1994 年 连续 减产 , 两年 累计 相当于 比 1992 年 减少 1900 万吨 。 但 国家 专储粮 的 一半 以上 , 即 2000 万吨 以上 为 稻谷 , 这 足够 补 稻谷 的 短收 。 因此 , 长 达 一年 半 的 粮价 持续 上涨 , 简单 地 归因于 粮食 供求 总量 失衡 , 理由 并 不 充分 。 在 总量 大体 平衡 的 情况 下 , 粮价 出现 大幅度 上涨 , 原因 是 多方面 的 。 其中 有 农资 大幅度 提价 , 引起 粮价 成本 推动型 上升 ; 有 粮食 自给有余 的 省份 禁止 粮食 外销 , 囤积居奇 , 哄抬 粮价 。 更 主要 的 是 农民 有 惜售 心理 。 根据 国家统计局 对 全国 6 万多 农户 的 调查 表明 , 1994 年末 农户 人均 存粮 为 541 公斤 。 如果 直接 按 乡村 总人口 8.55 亿人 推算 , 则 存粮 数为 4.6 亿吨 , 与 目前 我国 粮食 年 总产量 相当 。 由于 目前 我国 已有 相当 数量 农户 不 种粮 , 因此 , 如果 按 种粮 农户 为 70 % ─ 80 % 粗略 估算 , 则 1994 年 全国 农户 年末 存粮 大约 在 3.24 ─ 3.70 亿吨 。 如此 高 的 存粮 水平 , 恰恰 是 在 1993 年末 形成 的 。 当年 年末 农户 人均 存粮 比上 年末 增加 75 公斤 多 , 净 增加 的 存粮 总数 达到 4480 ─ 5120 万吨 。 而 1993 年 当年 粮食 总产量 仅 比 上年 增加 1388 万吨 。 换句话说 , 农户 存粮 增长量 超出 增产量 大约 3897 ─ 3937 万吨 , 与 国家 专储粮 4000 万吨 属 同一 数量级 。 农户 存粮 的 大幅度 增加 , 表明 农民 预期 粮价 上涨 而 产生 “ 惜售 ” 心理 , 这种 心理 加剧 了 粮价 上涨 的 压力 。 上述 分析表明 , 1994 年 农产品 价格 的 过度 上涨 , 症结 不 在 生产 领域 , 而是 在 流通领域 对 农产品 调节 不力 所致 。 仅 从 上述 两点 就 可 看出 农产品 流通 对 农业 生产 和 社会 经济 生活 的 深刻影响 , 所以 研究 流通领域 的 农业 保护 应该 是 农业 保护 研究 中 的 一个 重要 “ 子课题 ” 。 二 、 已有 的 保护措施 及其 效果 对 农业 流通领域 的 保护 既有 投入 资金 如 各种 补贴 的 直接 保护 , 也 有 通过 建立 规章制度 规范 交易规则 等 的 间接 保护 。 近几年来 国家 已 建立 的 主要 的 保护措施 有 : ⑴ 建立 粮食 储备 和 粮食 风险 基金 以及 副食品 风险 基金 。 目前 的 粮食 储备 主要 是 1993 年 以前 市场 粮价 较 低时 建立 的 , 1994 年 和 1995 年 为 平抑 市场 粮价 抛售 了 一部分 , 今后 将 主要 依靠 进口 补充 。 粮食 风险 基金 是 利用 粮食 销售 体制改革 后 节省下来 的 补贴 资金 建立 的 。 主要 目的 是 为 政府 的 调控 行为 提供 资金 保证 , 如 储备 费用 、 补贴 粮食 进口 等 。 ⑵ 建立 中国 农业发展银行 , 专门 为 农副产品 收购 提供 资金 。 为了 解决 多年 来 收购 资金 不 到位 、 给 农民 打 “ 白条 ” 的 问题 , 国务院 决定 于 1994 年 成立 中国 农业发展银行 。 该行 资金 由 中国人民银行 拔入 , 专门 用于 农副产品 收购 , 出售 农副产品 后 的 回笼资金 也 必须 进入 该行 , 实行 资金 的 封闭 运行 , 以 确保 资金 的 到位 和 归位 。 ⑶ 制定 了 市场 管理 规则 。 包括 : 制定 了 粮食 批发 企业 的 登记 条件 ; 规定 销区 粮食 批发 企业 出省 采购 粮食 , 必须 到 产区 县 以上 批发市场 购买 , 不得 直接 到 产区 农村 抬价 抢购 粮食 ; 规定 国有 粮店 在 粮食 零售 市场 中起 主渠道 作用 , 并 对 一定 人口 范围 按 一定 的 价格 供应 一定 数量 的 粮食 ; 与此同时 , 建立 了 多层次 的 农产品 市场 体系 , 目前 全国 已有 2100 多个 农副产品 批发市场 , 84000 多家 集贸市场 以及 分布 城乡 的 副 食品店 、 菜店 、 超级市场 等 经营 网点 。 ⑷ 转换 了 粮食 定价 机制 。 经 国务院 批准 , 1992 年 起 开始 放开 粮价 , 改变 了 长期以来 粮价 由 国家 确定 的 做法 , 实行 粮价 的 随行就市 。 鉴于 放开 粮价 的 改革 中 存在 一些 问题 , 国家 确定 在 1994 年 继续 对 一部分 商品粮 实行 定购 , 定购粮 的 收购价格 和 相当于 原 统销 粮食 的 销价 由 国家 控制 。 ⑸ 有 计划 地 提高 粮食 收购 和 销售价格 , 解决 粮食 购销 价格 倒挂 和 粮价 偏低 问题 。 该项 措施 分 三步走 。 第一步 , 从 1991 年 5 月 1 日起 , 提高 粮油 统销 价格 , 粮油 统销 价格 提高 后 , 3 种 粮食 平均 购销 价格 仍 倒挂 0.05 元多 , 食油 实现 了 购销 同价 , 国家 只 补贴 经营 费用 。 第二步 , 从 1992 年 4 月 1 日起 , 提高 粮食 定购 价格 , 同时 提高 粮食 销售价格 , 实行 购销 价格 联动 。 粮食 销价 提高 后 , 仍 给 居民 以 补贴 。 第三步 , 1994 年 进一步 且 同时 提高 粮食 购销 价格 。 以上 措施 使 剪刀差 有所 缩小 。 以上 各项 流通领域 的 保护措施 , 对 建立 社会主义 市场 经济体制 , 促进 农业 生产 、 稳定 市场 、 增加 农民收入 起 了 积极 的 作用 。 表现 在 : ⑴ 近 5 年来 工农 产品价格 剪刀差 有所 缩小 , 农产品 的 贸易条件 得到 改善 。 全国 农产品 收购价格 总 指数 以 1990 年 为 基期 计算 , 1995 年 提高 了 92.7 % , 同期 农村 商品 零售价格 提高 74.4 % , 农产品 收购价格 相对 提高 10.5 % , 年均 提高 2 % 。 同期 农村 工业品 零售价格 提高 了 59.8 % , 工农业 产品 综合 交换 比价 ( 以 农产品 价格 为 100 ) 减少 17 % 。 〔 2 〕 ⑵ 促进 了 农业 生产 的 发展 。 “ 八五 ” 时期 全国 农业 增加值 增长 21.4 % , 年均 增长 3.95 % 。 ⑶ 新 的 农产品 价格 机制 初步 形成 。 改革 以前 的 农产品 收购价格 , 几乎 都 是 由 国家 制定 的 , 农价 改革 后 的 1993 年 , 按 国家 定购价 收购 的 农产品 金额 只 占 当年 农副产品 收购 总额 的 10.4 % , 按 国家 指导价 收购 的 占 2.1 % , 而 由 市场 形成 的 价格 收购 部分 占 87.5 % 。 ⑷ 国家 价格 补贴 减少 。 国家 价格 补贴 由 1990 年 的 最高峰 380.8 亿元 , 下降 为 1994 年 的 314.7 亿元 。 虽然 流通领域 的 若干 保护措施 已 产生 了 相当 大 的 正面 效应 , 但 其 自身 的 缺陷 也 不少 。 表现 在 如下 几个 方面 : ㈠ 定购价 与 市场价 差距 偏 大 , 影响 着 定购 任务 的 完成 和 储备 的 建立 据调查 , 综合 100 个 县 小麦 、 稻谷 和 玉米 的 定购价 与 市场价 相差 的 平均 结果表明 , 1995 年 , 农民 平均 每 交售 100 公斤 小麦 、 早稻 、 中 晚稻 和 玉米 , 就 意味着 分别 少收 57 元 、 48 元 、 77 元 、 65 元 , 平均 每 100 公斤 减少 收入 62 元 。 〔 3 〕 如此 大 的 价格 差距 , 农民 和 产粮 大 县 表示 难以 接受 。 ㈡ 农产品 收购价格 总 水平 偏低 , 与 农业 持续 稳定 发展 不相适应 发展 农业 生产 , 有力 的 价格 支持 是 其中 一个 不可 缺少 的 重要 因素 。 1979 ─ 1986 年 的 8 年 , 农产品 收购 相对 价格水平 提高 37 % ( 年均 递增 4 % ) , 农业 总产值 增长 67 % ( 年均 增长 6.6 % ) , 主要 农产品 供应 充足 , 市场繁荣 。 1987 ─ 1992 年 的 6 年 , 农产品 收购 相对 价格水平 实际 降低 3.3 % ( 年均 递减 0.6 % ) , 农业 增长速度 放慢 到 34.5 % ( 年均 增长 5.1 % ) , 一些 主要 农产品 处于 紧 平衡 状况 。 ㈢ 农产品 市场 发育 水平 低 我国 现阶段 的 农产品 市场 , 特别 是 肉 、 鱼 、 蛋 、 菜 、 果 等 副食 以及 粮食 等 农产品 市场 , 基本上 处于 “ 集贸市场 ” 水平 , 无论是 农村 还是 城市 大都如此 。 我国 大部分 农产品 批发市场 , 只不过 是 规模 扩大 的 从事 批发 贸易 的 “ 集贸市场 ” 。 由于 这样 的 “ 集贸市场 ” 交易 十分 分散 , 透明度 差 , 形成 的 价格 权威 不够 , 每个 市场 的 辐射 和 影响力 都 不大 , 包括 价格 在内 的 信息 传递 速度慢 , 集市贸易 对 农产品 规格 没有 统一 规定 , 增加 了 各地 信息 交流 的 难度 。 同时 也 增加 了 政府 对 集贸市场 、 价格 宏观调控 的 难度 。 农产品 的 期货市场 也 很 不 成熟 。 建立 农产品 期货市场 , 开展 期货交易 , 主要 目的 应当 是 形成 权威性 价格 , 套期 保值 , 分担 风险 。 但 现在 期货市场 中 的 会员 结构 不合理 , 有时 少数 大户 操纵 市场 , 过分 投机 , 妨碍 市场 形成 权威性 价格 和 套期 保值 功能 的 发挥 。 ㈣ 农产品 销售价格 还 没有 完全 理顺 存在 的 主要 问题 是 : ⑴ 粮食 的 零售价格 还 没有 完全 理顺 。 同时 还 存在 流通费用 过高 , 要求 的 差价 过大 的 问题 。 ⑵ 省际 之间 、 省内 产销区 之间 的 粮食 调拨 价格 不够 合理 , 有 的 连 储存 费用 都 不够 , 致使 粮食 调出 省 和 调出 地区 处于 不利 地位 , 影响 产粮区 经济 发展 。 ⑶ 部分 鲜活 副食品 流通 不 畅 , 流通 环节 多 , 费用 大 , 利润 高 , 产生 了 生产者 收入 不高 , 消费者 负担重 , 经营者 赚大钱 的 怪现象 。 ㈤ 农业 生产资料 流通 和 价格 秩序 混乱 以 主要 的 生产资料 化肥 来讲 , 目前 的 问题 有 二 : ⑴ 化肥 出厂价格 偏低 , 生产 企业 叫苦 , 限制 了 化肥 的 生产 。 导致 一方面 化肥 供不应求 , 另一方面 有 的 化肥 企业 设备 闲置 。 ⑵ 化肥 流通 环节 购销 秩序 混乱 , 利润 过高 , 价格 猛涨 , 农民负担 重 。 据 安徽省 安庆 石化 总厂 反映 , 1994 年 9 月 以前 , 每吨 尿素 出厂价格 490 元 , 低于 成本 , 而 销售价格 涨到 1000 元 / 吨 , 流通 环节 获得 了 过 多 的 利润 , 严重 加重 了 农民 的 负担 。 三 、 完善 流通领域 农产品 保护措施 农业 流通领域 的 保护 从 大 的 方面 讲 , 主要 是 三个 方面 : ㈠ 市场 体系 的 建设 和 交易规则 的 完善 1 . 在 市场主体 方面 , 需要 从 以下 几 方面 着手 : ⑴ 在 条件成熟 时 放开 全部 农产品 价格 , 由 市场 自由 调节 , 改变 粮食 、 棉花 等 主要 农产品 生产者 对 价格 无 发言权 的 状况 。 ⑵ 通过 供产销 一体化 , 把 农民 组织 起来 , 建立 农民 自己 的 或 真正 能够 代表 农民 利益 的 流通 组织 , 从而 把 小 生产 与 大 市场 联系 起来 , 帮助 农民 进入 市场 。 ⑶ 对 不同 的 农产品 根据 其 各自 不同 的 特点 , 实行 不同 的 经营 办法 。 对 棉花 、 蔗糖 等 则 应 建立 市场准入 制度 , 只 允许 符合条件 的 经营者 进入 市场 。 2 . 完善 市场 规则 。 由于 我国 的 农产品 市场 基本上 是 初级 市场 , 市场 运行 规则 极 不 健全 , 这是 目前 农产品 市场 混乱 的 一个 重要 原因 。 从 我国 目前 的 情况 看 , 当务之急 是 认真执行 反 不 正当竞争 法 、 明码标价 制度 、 反 暴利 法等 法律法规 , 规范 经营者 的 价格 行为 , 促进 公平竞争 , 控制 中间环节 利润 , 保护 生产者 和 消费者 的 利益 。 采取 有力 措施 打破 农产品 的 地区 封锁 , 使 货畅其流 。 3 . 加强 农产品 现货 市场 建设 , 继续 做好 期货市场 的 试点 。 依据 我国 现阶段 的 具体情况 , 在 这方面 大体 需要 做好 两项 工作 : ⑴ 完善 农产品 的 集贸市场 。 要 形成 以 批发市场 为 龙头 、 初级 市场 为 主体 的 农产品 市场 体系 。 在 农产品 的 集贸市场 方面 , 主要 是 加强 基础设施 建设 。 在 发展 集贸市场 的 基础 上 , 大力发展 农产品 的 批发市场 , 迅速 改变 布点 过少 的 状况 。 ⑵ 继续 做好 农产品 期货市场 的 试点 , 创造条件 , 逐步 建立 和 发展 农产品 期货市场 。 ㈡ 进一步提高 粮棉 等 主要 农产品 的 收购价格 , 理顺 农产品 的 价格体系 虽然 1994 年 以来 较 大幅度 地 提高 了 粮食 、 棉花价格 , 但 这 并 不 意味着 农产品 收购价格 无需 进一步提高 。 其 原因 在于 : ⑴ 目前 农业 比较 效益 仍然 较 低 。 据 国家统计局 农调队 的 调查 , 1993 年 农户 家庭经营 的 第一 、 第二 、 第三产业 投入 与 产出 的 比例 为 : 第一产业 1 : 1.80 , 第二产业 1 : 2.94 , 第三产业 1 : 3.94 。 第一产业 的 单位 投资 效益 只 相当于 第二产业 的 64 % , 第三产业 的 46 % 。 而 农业 的 比较 效益 低下 主要 表现 在 粮 、 棉等 主要 农产品 的 生产 上 。 农业 效益 低 不但 影响 到 农民 的 生产 积极性 , 也 制约 着 农民 的 资金 收入 。 ⑵ 自 1988 年 以来 , 工农 产品价格 剪刀差 没有 缩小 , 换言之 , 农产品 收购价格 相对 于 农村 商品 零售价格 而言 没有 提高 。 下表是 1989 ─ 1995 年 全国 农产品 收购价格 提高 和 工农 产品 交换 比价 变化 情况 。 〔 4 〕 1989 ─ 1995 年 全部 农产品 收购价格 提高 和 工农 产品 交换 比价 变化 情况 ( 1988 年 价格 = 100 ) 农产品收 农村 商品 农产品 收购 农村 工业 工农 产品 年份 购 价格 总 零售价格 相对 价格 品 零售价 综合 交换 指数 指数 指数 格 指数 比价 指数 1989115.0118 . 896.8118 . 7103.21990112 . 0122.691 . 4124.2110 . 91991109.8125 . 187.8128 . 0116.61992113 . 5129.987 . 4132.0116 . 31993128.7146 . 388.0147 . 6114.71994180 . 1179.4100 . 4173.096 . 11995215.9213 . 8101.0198 . 491.9 从中 可以 看到 , 这 7 年 农产品 收购价格 的 相对 水平 , 前 5 年 是 降低 的 , 后 2 年 提高 的 也 很少 。 如果 算 总帐 , 这 7 年 中 , 提高 农产品 收购价格 增加 农民收入 约 11669 亿元 , 扣除 农村 商品 零售价格 提高 13414 亿元 的 影响 , 实际 受损 1745 亿元 。 这 表明 农产品 价格 是 提高 了 , 但 农民 的 实际收入 减少 了 。 总之 , 农产品 价格 尤其 是 粮棉 的 收购价格 仍 需 进一步提高 , 而且 提高 幅度 应该 高于 整个 市场 物价 总 水平 的 上涨幅度 , 才 有 成效 。 根据 “ 九五 ” 时期 我国 国民经济 年均 增长速度 保持 在 8 % ─ 9 % 之间 , 物价 总 水平 上涨幅度 从 两位数 上 逐步 降下来 , 到 本世纪末 降到 6 % 左右 的 水平 上 的 规划 , 农产品 收购价格 总 水平 年均 提高 7 % ─ 8 % 为宜 。 ㈢ 完善 宏观调控 体系 运用 经济 手段 对 农产品 市场 进行 调节 是 近几年来 的 新举措 。 根据 已经 运行 的 各种 制度 的 缺陷 , 我们 认为 应 作 如下 改进 。 1 . 扩大 农产品 风险 基金 的 征集 范围 , 增强 宏观调控 的 物质基础 。 目前 粮食 和 副食品 风险 基金 规模较 小 , 不足以 承担 应负 的 职能 。 建议 对 批发市场 上 成交 的 农产品 征收 风险 基金 。 另外 , 可以 从 经营 农产品 进出口 业务 的 外贸企业 征收 的 外贸 基金 中 , 划出 一部分 专用 于 农产品 价格 调节 。 2 . 改进 粮食 储备 调节 制度 。 ⑴ 要 创造条件 把 地方 政府 调控 粮食市场 的 职能 集中 到 中央 。 国内 粮食市场 的 调控 者 只能 有 一个 , 不能 多个 调控 者 同时 起 调控 作用 , 否则 全国 统一 市场 不能 形成 。 在 相应 的 财权 没有 集中 到 中央 以前 , 省级 政府 的 储备 调节 职能 可 继续 保留 , 但 中央 对 省级 粮食 储备 和 粮食 风险 基金 的 运作 应 加强 协调 与 统筹 , 使 中央 与 地方 两级 储备 形成 一个 统一体 , 以 避免 市场 发生 波动 时 中央 、 地方 互相推诿 的 现象 。 这 包括 : 根据 各省 的 粮食 需求量 及 耕作制度 、 交通运输 条件 等 因素 , 测定 各省 的 合理 储备 规模 ; 根据 各省 的 经济 发展 水平 、 财政收支 状况 等 因素 , 确定 中央 和 各省 储备 在 各省 合理 储备 规模 中 的 份额 , 确定 中央 储备 的 地区 布局 ; 当 粮食市场 波动 幅度 大 , 需要 动用 储备粮 进行 干预 时 , 中央 储备 与 省级 储备 应 按 同一 比例 抛售 。 ⑵ 要 改进 粮食 储备 调节 制度 的 运作 办法 , 即使 将来 储备 调节 职能 全部 集中 到 中央 , 中央 也 没有 必要 建立 一个 从上到下 , 遍布全国 的 政策性 垂直 网络 来 履行 职能 。 中央 储备 调节 部门 可以 结合 最低 收购 干预 价 和 最高 抛售 干预 价 的 制定 , 委托 有 资格 的 粮商 进行 收购 或 在 批发市场 上 抛售 , 代理 者 通过 市场竞争 选择 确定 。 对于 其他 较 次要 的 农副产品 可 由 地方 政府 负 完全 的 调控 责任 。 3 . 改革 补贴 机制 。 作为 流通领域 农业 保护措施 之一 的 财政补贴 存在 一些 问题 , 需要 进行 改革 。 改革 的 重点 是 实行 三个 转变 。 ⑴ 变 价差 性 补贴 为 调控 性 补贴 。 近几年来 , 我国 绝大多数 农产品 价格 已经 放开 , 由 市场 供求 决定 价格 。 这样 价格 补贴 的 前提 已 不复存在 , 补贴 方式 应 及时 进行 改革 。 对 农产品 补贴 是 世界 通行 的 做法 , 我国 农产品 短缺 , 补贴 是 长期趋势 。 适应 市场经济 的 补贴 是 调控 性 补贴 。 ⑵ 变 普遍性 补贴 为 特殊性 补贴 。 在品种上 , 今后 要 将 补贴 逐步 向 粮食 集中 ; 在 时间 上 , 变 连续 补贴 为 间断 补贴 , 即 由 过去 按 时间 计算 补贴 ( 如 储备 粮食 的 利息 、 费用 补贴 ) 改为 按 调控 次数 补贴 , 吞吐 一次 , 补贴 一次 , 平日 发生 的 利息 、 费用 由 财政 垫付 。 ⑶ 变 混合性 补贴 为 纯 政策性 补贴 。 过去 , 粮食 企业 既 是 商品 经营者 又 是 国家 调控 政策 的 执行者 。 经营性 亏损 与 政策性 亏损 难以 分清 , 财政 对 粮食 企业 的 补贴 实际上 成为 混合性 补贴 。 今后 , 要 严格执行 国务院 关于 粮食 企业 实行 收支 两条线 经营 的 政策 , 把 粮食 企业 的 政策性 业务 与 商业性 经营 彻底 分开 , 国家 调控 政策 由 政策性 单位 执行 , 财政补贴 根据 政策性 业务量 与 适当 的 标准 确定 。 4 . 加强 法制 监督 力度 。 对于 那些 胆敢 截留 、 挪用 、 倒卖 宏观调控 物资 、 钱财 以及 弄虚作假 、 以次充好 的 单位 和 个人 , 必须 严加惩处 , 对 触犯刑律 的 必须 绳之以法 , 使 宏观调控 措施 不折不扣 地 得到 落实 。 具体 品种 的 实施办法 , 应 公布于众 , 以便 群众监督 。 * ( 作者 单位 : 江苏省 财政厅 南京 210009 ) 〔 1 〕 《 经济 研究 》 1992 年 第 5 期第 51 页 。 〔 2 〕 《 经济 研究 参考 》 1996 年 第 125 / 126 期第 39 页 。 〔 3 〕 《 经济 研究 参考 》 1996 年 第 19 期第 21 页 。 〔 4 〕 《 经济 研究 参考 》 1996 年 第 125 / 126 期第 40 页 。 __label__C32-Agriculture 【 文献号 】 1 - 3022 【 原文 出处 】 财政 研究 【 原刊 地名 】 京 【 原刊 期号 】 199704 【 原刊 页 号 】 35 - 39 【 分类号 】 F2 【 分类 名 】 农业 经济 【 作者 】 陈 秦安 / 张均平 【 复印 期号 】 199707 【 标题 】 农业 地区 工业化 发展 的 结构 制约 【 正文 】 一 、 结构 问题 是 制约 工业化 发展 的 关键问题 农业 地区 工业化 发展 的 障碍 主要 是 结构 问题 , 包括 结构 存量 问题 和 结构 增量 问题 , 但 主要 是 结构 存量 问题 。 结构 问题 之所以 成为 制约 农业 地区 工业化 发展 的 关键问题 , 其 原因 有 以下几点 。 1 . 我国 农业 地区 工业化 发展 已经 具有 一定 基础 , 相当 一部分 地区 已经 完成 初级 工业化 , 有些 地方 还 达到 了 中级 工业化 水平 。 从 湖北省 情况 来看 , 乡办 工业 已 从 1991 年 的 1.86 万个 发展 到 1995 年 的 2.26 万个 , 村办 工业 从 1991 年 的 10.40 万个 发展 到 1995 年 的 13.65 万个 , 乡镇 工业 已 从 1991 年 的 40.01 万个 发展 到 1995 年 的 44.11 万个 , 农业 地区 工业化 已 发展 到 相当程度 。 伴随 工业化 发展 , 社会分工 日益 细化 , 各 产业 、 各 地区 、 各 所有制 间 的 交易 日益 复杂 、 工业化 发展 逐步 走向 专业化 和 一体化 。 在 这种 情况 下 , 仅仅 依靠 要素 投入 和 提高 来 发展 工业化 显然 是 不够 的 , 还 必须 高度重视 结构 的 调整 和 优化 。 结构 效益 日益 上升 到 关键 位置 , 成为 工业化 发展 的 一个 基本 支撑点 。 2 . 重视 通过 优化结构 来 促进 工业化 发展 也 是 农业 地区 历史 经验 和 教训 的 总结 。 实践 表明 , 如果 不 注重 优化结构 , 单靠 要素 盲目 投入 , 虽然 在短期内 也 能 发展 一定 数量 的 工业 , 但 由于 投入 的 资源 在 产出 效益 上受 结构 状态 影响 , 因 结构 扭曲 使 资源 得不到 合理配置 , 工业化 将 得不到 持续 发展 。 3 . 科技进步 是 推动 农业 地区 工业化 发展 的 重要 因素 , 但 这 一 因素 要 真正 变为 工业化 发展 的 力量 就要 受到 结构 制约 。 这 是因为 科技进步 往往 只 发生 在 特定 的 产业 上 , 它 不 可能 平均 分布 。 科技进步 要 迅速 向 其它 产业 扩展 , 就 需要 产业 间 、 地区 间 、 所有制 间 结构 关联度 较 高 。 如果 结构 松散 , 甚至 出现 断裂 情况 , 科技进步 扩展 就要 受阻 , 就 难以 变成 现实 的 工业化 发展 的 推动 力量 。 我们 认为 要 科学 确定 结构 状况 的 判断 标准 , 必须 正确认识 以下 问题 。 1 . 结构 是 个 综合 概念 , 它 不仅 指 产业结构 , 在 对 工业化 发展 的 影响 中 , 地区 结构 和 所有制 结构 也 有 非常 重要 的 作用 。 这 三种 结构 构成 了 影响 工业化 发展 的 核心 层次 , 其它 结构 如 需求 结构 、 分配 结构 等 是 影响 工业化 发展 的 外 层次 内容 , 它们 对 工业化 发展 的 影响 要 通过 核心 层次 起 作用 。 2 . 结构 是 动态 概念 , 也 是 一个 具体 概念 。 判断 一个 结构 是否 最优 必然 从 具体 时间 、 具体 地域 出发 , 没有 永久 不变 的 最优 结构 。 因此 , 优化结构 是 个 特久 的 工作 。 优化结构 存量 就是 要 疏通 产业 间 、 地区 间 和 所有制 间 的 关联 障碍 , 使 资源 能够 从 生产率 较 低 的 部门 向 较 高 的 部门 转移 , 使 经济 从 整体 上能 产生 较 高 的 效益 。 优化结构 增量 是 指 通过 制定 科学 的 投资 政策 , 使 新增 投入 结构 能够 符合 工业化 发展 目标 所 需 的 结构 功能 , 并 能 诱导 结构 存量 的 转变 。 它 要 以 结构 存量 为 基础 , 并 受到 结构 存量 的 制约 , 但 它 对 优化结构 存量 也 有 较 强 的 影响 作用 。 从 对 湖北省 结构 状况 的 分析 来看 , 结构 存量 问题 比 结构 增量 问题 更为严重 , 主要 表现 在 : 1 . 产业 间 的 比较 劳动生产率 相差 较大 。 从 1994 年 湖北省 农村 劳动生产率 统计 来看 , 每个 农业 劳动力 创造 的 农业 总产值 为 3432 元 , 每个 农村 工业 劳动力 创造 的 农村 工业 总产值 是 41751 元 , 平均 每个 农村 商业 劳动力 创造 的 农村 商业 总产值 为 17654 元 , 三者 悬殊 较大 。 再 从 比较 生产率 来看 , 一 、 二 、 三 产业 1991 年 分别 是 0.497 , 1.95 , 1.639 , 1995 年 分别 是 0.493 , 1.87 , 1.265 。 从 五年 的 变化 看 , 农业 略有 下降 , 一直 处于 低水平 状态 , 与 二 、 三 产业 相差 较大 , 二 、 三 产业 都 有 下降 , 尤其 是 第三产业 下降 较为 明显 。 这 说明 产业结构 存量 上 一 产业 和 二 、 三 产业 之间 具有 结构 断裂 现象 , 二 、 三 产业 由于 产业 关联 松散 , 资源转移 受阻 , 比较 生产率 也 处于 下降 状况 , 结构 成长 欠佳 。 这种 情况 在 地区 结构 和 所有制 结构 中 都 严重 存在 。 2 . 农业 地区 工业 同构 严重 。 通过 对 湖北省 29 个 农业 地区 的 支柱产业 调查 , 发现 有 13 个 地区 是 纺织工业 , 9 个 地区 是 卷烟 工业 , 这 说明 农业 地区 支柱产业 严重 同构 。 再 从 40 个 主要 工业 行业 看 , 除 电子 及 通信 设备 制造业 、 煤气 生产 和 供应 业 只有 少数 农业 地区 拥有 外 , 其它 37 个 几乎 每个 农业 地区 都 具备 。 农业 地区 工业 门类 虽然 各自 都 相当 齐全 , 但 由于 受 原材料 、 能源 、 资金 、 技术 、 人才 等 方面 的 制约 , 每 类 工业 都 很 难 上档次 , 上规模 。 工业 严重 同构 还 使 农业 地区 间 相互 抵制 , 结构 关联 不紧 , 结构 转换 困难 。 3 . 所有制 间 协调性 差 。 通过 对 1985 ─ 1995 年 10 年间 湖北省 农业 地区 的 国营 工业 、 集体 工业 、 城乡 个体 工业 和 其它 所有制 工业 发展 的 相关性 分析 ( 以 工业 总产值 为 分析 对象 , 用 Y 和 X 表示 ) , 得到 以下 结论 。 ⑴ 国营 工业 和 集体 工业 发展 两者 成正 相关 关系 , 其 模型 为 Y = 622.89 + 0.612 X 集 , 但 相关系数 R = 0.001853 , 近似于 0 , 说明 国营 工业 和 集体 工业 之间 结构 缺乏 关联 。 ⑵ 城乡 个体 工业 同 国营 工业 发展 两者 成 负相关 关系 , 其 模型 为 Y 国 = 1358.75 - 34.25 X 个 , 说明 城乡 个体 工业 同 国营 工业 发展 相 排斥 , 是 彼此 消长 的 关系 , 两者 结构 不 协调 。 ⑶ 其它 所有制 工业 同 国营 工业 发展 也 成 负相关 关系 , 其 模型 为 Y 国 = 1703.75 - 11.08 X 其它 , 两者 的 协调性 也 很 差 。 上述 分析 同 我们 调查 的 结果 也 是 一致 的 。 国营 工业 和 集体 工业 , 分工协作 关系 比较 紧密 , 彼此 能 相互促进 , 但 由于 产权制度 还 不够 明晰 , 经营机制 不够 灵活 , 近几年来 两者 发展 都 不快 , 它们 的 相互促进 作用 已 变得 比较 微弱 了 。 城乡 个体 及其 它 所有制 工业 自 改革开放 后 得到 了 长足发展 , 但 由于 市场秩序 还有 待 调整 , 它们 往往 通过 经营机制 上 的 优势 同 国有 工业 进行 非正常 竞争 , 有些 甚至 还 以 严重 牺牲 国有 工业 为 代价 来 获得 发展 , 所以 它们 同 国有 工业 是 负相关 关系 。 要 改变 这一 状况 除 深化 国有企业 改革 外 , 还应 建立 规范 的 市场秩序 , 使 国有 工业 能同 它们 公平竞争 。 二 、 产业结构 对 农业 地区 工业化 发展 的 影响 产业结构 是 指 农业 地区 各 产业 间 、 产业 内部 各 生产 部门 间 的 经济 联系 , 这种 联系 在 量 上 表现 为 一定 的 比例 关系 , 在 质上 表现 为 一定 的 联系方式 。 在 影响 工业化 发展 的 诸 结构 中 产业结构 效应 最为 明显 。 1 . 工业化 发展 结果 可 直接 通过 产业结构 的 变化 表现 出来 。 通过 对 工业化 发展 的 理论 研究 和 实践 分析 , 它 在 产业结构 上 有 三个 层面 的 表现形式 , 首先 表现 为 农业 在 国民经济 中 的 比重 下降 , 工业 的 比重 上升 ; 其次 表现 为 工业 和 农业 所 生产 的 初级产品 份额 下降 , 社会 基础设施 份额 、 制造业 份额 和 现代 服务业 份额 上升 ; 最后 表现 为 工业 发展 对 农业 以及 整个 国民经济 的 带动 。 因此 , 优化 产业结构 对 工业化 发展 有 直接 促进作用 。 2 . 从 产业结构 与 地区 结构 的 关系 看 , 后者 在 一定 程度 上 是 它 的 空间布局 形式 , 对 工业化 发展 的 影响 与 它 是 一个 交互作用 过程 。 但 产业结构 的 变化 同 工业化 发展 是 同步 的 , 而 地区 结构 并不一定 同步 。 比如 衡量 地区 结构 的 一个 重要 标准 是 城市化 水平 , 而 世界 上 一些 国家 农业 地区 的 城市化 过程 往往 快 于 工业化 过程 , 而 我国 工业化 过程 却 快 于 城市化 过程 , 两者 是 异步 的 。 因此 地区 结构 对 工业化 发展 的 效应 不如 产业结构 直接 。 3 . 所有制 结构 对 工业化 发展 的 作用 在 目前 还 远不如 产业结构 。 这 是因为 我国 农业 地区 过去 所有制 结构 一直 非常简单 , 改革开放 后 , 虽然 允许 多种 所有制 经济 并存 , 但 它们 发展 时间 还 不长 , 在 这 期间 还 出现 过 几次 波动 , 目前 多种 所有制 经济 的 规模 还 不够 大 , 彼此间 的 联合 和 协作 还 不够 紧密 , 因而 所有制 结构 效应 还 不能 象 产业结构 一样 能 充分体现 出来 。 根据 对 湖北省 农业 地区 工业化 发展 情况 的 调查 , 产业结构 主要 通过 以下 几种 方式 来 影响 工业化 发展 。 1 . 在 农业 资源 相对 丰富 的 地区 , 通过 产业链 条 的 延长 , 以 加强 工农业 结构 关联 并 促使 工业 内部结构 成长 来 促进 工业化 发展 。 如 棉产区 。 湖北省 天门市 是 全国 最大 的 棉乡 , 因 棉花 产量 高 、 品质 好 被 列为 全国 优质棉 生产 基地 。 该市 依托 棉花 资源 大力发展 纺织 、 纺机 工业 和 棉 副产品 加工业 , 全市 发展 “ 棉 字号 ” 企业 250 多家 , 形成 五大 产业链 条 。 该市 以 “ 棉 字号 ” 为 主体 的 轻纺 工业 的 工业 总产值 达到 68 亿元 , 占 工业 总产值 的 68.9 % 。 2 . 在 工业 资源 具有 相对 优势 的 地区 , 通过 科技进步 对 资源 进行 深度 开发 , 促进 工业 结构 成长 , 并 通过 工业 对 农业 反哺 促进 工农 结构 关联 来 加快 工业化 发展 。 如 矿产区 。 湖北省 钟祥市 可 开采 矿产资源 达 16 种之多 , 该市 通过 对 资源 进行 科技开发 、 技术引进 和 技术 合作 , 形成 了 一批 产品 档次 高 、 技术含量 大 、 附加值 高 的 工业 产业 。 该市 工业 发展 快速 的 另 一个 原因 是 工业 发展 同 农业 发展 密切 相联 、 工农 结构 关联度 高 。 比如 该市 为 大力发展 农业 , 筹措 1200 万元 资金 引进 先进 生产线 生产 磷肥 , 满足 了 广大 农民 的 需要 , 也 促进 了 企业 的 发展 。 现在 这 条 生产线 年产 18 万吨 钙镁磷肥 , 年 创产值 4000 万元 , 实现 利税 1280 万元 。 3 . 通过 国际贸易 , 优化结构 增量 , 促进 结构 成长 来 发展 工业化 。 如 以外 向 经济 发展 为主 的 地区 。 湖北省 葛店 既 无 农业 相对 优势 , 也 无 工业 相对 优势 , 它们 通过 设立 开发区 , 吸引外资 , 并 促进 产品 外销 来 发展 工业化 。 1995 年 该 开发区 批准 外资项目 25 个 , 外商 投资额 达 1.2 亿元 。 工业 迅速 发展 与 该市 注重 优化结构 增量 是 分不开 的 。 该区 自 投资 1.7 亿元 , 主要 用于 基础设施 建设 和 现代 服务业 建设 , 为 外商 创造 了 较 好 的 投资 环境 , 以此 换来 了 7.68 亿元 的 实际 总 投入 , 投入 与 引进 资金 比约 为 1 : 4 , 实际 形成 的 资产 现值 约 13 亿元 。 通过 对 湖北省 工业 不 发达 的 农业 地区 的 调查 发现 , 它们 在 产业结构 上 存在 以下 问题 制约 着 工业化 发展 。 1 . 农业 多种经营 发展 不够 , 与 工业 发展 关联 不足 。 湖北省 工业 发达 的 农业 地区 农业 产值 占 农林牧渔 产值 的 比重 一般 在 60 % 以下 , 而 工业 不 发达 的 农业 地区 一般 在 60 % 以上 。 在 农业 产值 的 构成 中 , 工业 发达 的 农业 地区 种植业 产值 所 占 比重 一般 在 65 % 以下 , 而 工业 不 发达 的 农业 地区 一般 在 70 % 以上 , 在 种植业 产值 构成 中 , 工业 发达 的 农业 地区 经济作物 的 产值 一般 在 25 % 左右 , 而 工业 不 发达 农业 地区 一般 在 15 % 以下 。 多种经营 发展 不够 , 不能 为 工业 发展 提供 充足 的 原材料 , 这是 一部分 农业 地区 工业化 发展 不快 的 一个 重要 原因 。 2 . 以 农业 产品 为 原料 的 加工业 发展 不足 , 科技开发 不够 , 农业 加工 产品 的 附加值 不高 , 这 不仅 使 工农 结构 关联 较差 , 而且 工业 内部结构 也 难以 成长 。 这是 工业 不 发达 的 农业 地区 产业结构 中 最 严重 的 一个 问题 。 3 . 第三产业 总量 过 小 , 行业 结构 失调 , 组织 程度 较 低 。 湖北省 工业 不 发达 农业 地区 第三产业 对 GDP 的 贡献 平均 为 23 % , 而 工业 发达 农业 地区 平均 为 33 % 。 工业 不 发达 的 农业 地区 不仅 第三产业 总量 小 , 而且 分布 较窄 , 主要 由 运输业 、 商业 、 饮食业 和 服务业 四大 行业 构成 , 现代 第三产业 如 科技 服务业 、 咨询业 、 信息业 等 有些 地区 几乎 处于 空白 。 通过 对 湖北省 工业 发达 的 农业 地区 与 工业 不 发达 的 农业 地区 的 比较 分析 , 我们 认为 要 发展 工业化 , 应从 以下 几个 方面 优化结构 。 1 . 从 延长 产业链 条 着手 , 加快 科技进步 , 加强 国际贸易 , 在 增强 结构 关联 的 同时 促进 结构 成长 。 在 农业 资源 具有 相对 优势 或者 能够 创造 相对 优势 的 地区 要 注重 通过 科技开发 、 技术引进 与 合作 来 进行 资源 开发 和 加工 , 走 农业 产业化 之 路 发展 工业化 。 在 工业 资源 具有 相对 优势 的 地区 要 注意 以 加强 国际贸易 为宜 , 充分 利用外资 和 高新技术 , 开发 名优产品 , 开拓 国际 市场 。 2 . 通过 结构 增量 调整结构 存量 , 加强 对 企业 的 技术改造 , 促进 结构 转换 。 有些 地区 工业 已有 一定 基础 , 但 设备 老化 严重 , 技术 已 十分 落后 , 产品质量 欠佳 , 缺乏 市场 竞争力 。 这 类 地区 要 注意 技改 投资 , 通过 增量 盘活 存量 。 3 . 通过 优先发展 第三产业 带动 一 、 二 产业 , 促进 工业化 发展 。 有些 地区 虽然 一 、 二 产业 基础 不好 , 但 第三产业 资源 具有 相对 优势 , 可以 优先发展 第三产业 来 带动 一 、 二 产业 发展 工业化 。 三 、 地区 结构 对 工业化 发展 的 影响 地区 结构 主要 指 农业 地区 城市 、 城镇 、 乡村 三者 间 的 经济 联系 。 优化 地区 结构 的 意义 在于 通过 疏通 地区 结构 障碍 , 加强 地区 间 分工 与 合作 , 发挥 各地 的 经济 相对 优势 , 从 整体 上 提高 农业 地区 的 经济效益 , 以 促进 工业化 发展 。 1 . 城市 和 城镇 发展 是 地区 结构 成长 的 表现 , 它 是 工业化 发展 的 重要 条件 。 城市 和 城镇 在 发展 工业 上 比 乡村 拥有 很多 优势 , 最 主要 的 有 三个 方面 : ⑴ 聚集 效应 。 工厂 和 企业 集聚 能 产生 高度 的 专业化 分工 和 协作 , 能 更 有效 地 利用 交通 、 通讯 、 城市 公共设施 、 信息 和 市场 , 从而 降低生产 和 运输成本 。 ⑵ 吸引 效应 。 城市 和 城镇 发展 越 快 , 它们 吸引 资金 和 劳动力 等 生产 要素 的 能力 就 越强 , 工业 发展 就 越 迅速 。 ⑶ 扩散 效应 。 城市 和 城镇 发展 能够 带动 郊区 和 附近 乡村 农业 结构 的 调整 , 并 能 促进 农村 社会化 服务 的 发展 。 2 . 加强 区域合作 , 增强 地区 结构 关联 是 农业 地区 工业化 发展 的 迫切需要 。 地区 结构 关联度 是 影响 工业化 发展 的 一个 重要 因素 。 如果 地区 能够 加强 合作 和 分工 , 生产 要素 和 各种 资源 能够 在 地区 间 自由 流动 , 那么 各地 都 能 根据 相对 优势 发展 工业 , 并 形成 规模经营 , 企业 的 相对 成本 就 会 下降 。 否则 , 地区 间 相互 封锁 , 地区 结构 出现 断层 , 各地 的 相对 优势 不能 发挥 , 工业 是 难以 发展 的 , 更 不用说 上档次 、 上规模 。 3 . 城乡 工业 协调 发展 是 当前 工业化 发展 中 必须 注意 的 问题 。 随着 农村 工业 的 迅速 发展 , 它同 城市 工业 的 摩擦 也 越来越 大 , 急需 加以 协调 。 经 调查 , 我们 认为 当前 必须 解决 好 以下 两个 问题 : ⑴ 必须 解决 好 城乡 工业 在 传统产业 层面 上 过度 竞争 问题 。 我们 调查 发现 , 农村 发展 的 工业 主要 是 传统 工业 , 如 建筑材料 、 农机配件 、 小商品 、 服装 加工 、 农副产品 加工 等 。 在 城市 工业 中 , 传统产业 也 占有 相当 份额 , 在 工业 不 发达 地区 还是 工业 的 主要 构成 。 这 就 造成 了 城乡 工业 在 原材料 、 能源 等 方面 的 激烈 竞争 。 竞争 的 结果 是 原材料 、 能源 等 方面 的 巨大 浪费 。 如果 城乡 工业 过度 竞争 问题 不 解决 , 让 浪费 情况 长期 下去 , 后果 是 相当严重 的 。 城乡 工业 必须 协调 发展 , 这是 当前 农业 地区 工业化 发展 必须 注重 的 问题 , 但 要 做到 这 一点 , 除了 要 控制 高 耗费 工业 的 发展 外 , 关键 是 要 加强 城乡 协作 。 不能 让 农村 工业 脱离 城市 工业 盲目发展 , 城市 工业 特别 是 传统 工业 也 应 在 农村 寻找 新 的 增长点 。 ⑵ 必须 解决 好 城乡 工业布局 不合理 问题 。 城市 的 传统 工业 长期 占据 黄金地段 , 影响 现代 工业 发展 , 不利于 城市 工业 结构 升级 ; 农村 工业布局 分散 , 是 目前 存在 的 一个 非常 突出 的 问题 。 要 解决 这一 问题 , 只有 大力发展 城镇 , 将 城市 传统 工业 和 分散 在 各 乡村 的 农村 工业 都 转移 到 城镇 中 去 。 这样 城市 现代 工业 就 有 了 发展 空间 , 农村 工业 有 城镇 作 依托 发展 也 将 更 迅速 。 城乡 工业 并 可 通过 城镇 集聚 进行 专业分工 和 技术 合作 。 我们 调查 发现 , 农业 地区 特别 是 工业 不 发达 的 地区 在 地区 结构 上 有 以下 几个 问题 比较突出 。 1 . 城市 和 城镇 发展 速度 不快 , 地区 结构 难以 成长 。 城市 和 城镇 发展 不快 既有 客观原因 , 也 有 主观原因 。 在 客观 上 有些 地方 受 交通 、 资金 等 方面 的 制约 , 在 主观 上 除了 一些 地方 乡镇企业 布局 没有 向 城镇 和 城市 集聚 外 , 还 存在 财政资金 投向 不合理 问题 , 城市 和 城镇 建设 仅靠 政府 财政投入 是 不够 的 , 还 必须 通过 财政投入 吸引 其它 投资 主体 特别 是 外商 、 外地 企业 投资 , 财政 投资 应有 放大 作用 , 这 就 需要 把 有限 的 财政资金 投入 到 最 急需 的 地方 。 城市 和 城镇 发展 不够 影响 地区 结构 升级 , 直接 带来 的 后果 是 第三产业 发展缓慢 , 农业 剩余劳动力 难以 转移 , 城镇 和 城镇 发展 工业 的 优势 难以 发挥 。 2 . 一些 地区 地方 保护主义 、 本位主义 还 相当严重 , 地方 间 难以 形成 较 紧密 的 分工合作 , 地区 结构 关联度 不高 。 工业化 发展 要求 农村 能 根据 地理 优势 、 资源优势 进行 基础 建设 , 以 提供 充足 的 工业 原材料 , 这 需要 乡乡 合作 、 村村 合作 乃至 县县 合作 , 可是 一些 地方 只顾 自己 局部利益 , 使 生产 基地 建设 困难重重 。 地区 间 分工合作 不 紧密 , 结构 关联 松散 已 严重 阻碍 了 一些 地方 工业化 发展 。 从 对 湖北省 农业 地区 的 地区 结构 调查 分析 来看 , 地区 结构 在 结构 存量 和 增量 上 问题 都 很 突出 , 优化结构 应从 以下 几 方面 着手 。 1 . 要 特别 重视 县级 城市 建设 , 使 之 从小 城市 向 中等城市 发展 , 这是 地区 结构 的 主导 , 县级 城市 建设 好 了 对 优化 整个 地区 结构 都 有着 重要 影响 。 我们 认为 当前 县级 城市 建设 应 着重 做好 以下 工作 : ⑴ 搞好 城市规划 , 使 之 符合 产业布局 要求 ; ⑵ 要 重点 改善 投资 环境 , 筑巢引凤 , 吸引 国内 、 外大 企业 和 大财团 来 投资 开发 ; ⑶ 要 加强 同 大城市 、 城镇 的 分工 与 合作 , 使 城镇 、 县级 城市 和 大城市 三位一体 。 2 . 要 积极开展 小城镇 建设 , 这是 地区 结构 的 主体 , 是 优化 地区 结构 的 重点 内容 。 我们 认为 当前 要 做好 以下 工作 : ⑴ 接受 大中城市 传统 工业 的 转移 , 但 在 转移 中 不能 只是 简单 地 换位 , 要 对 传统产业 进行 技术改造 , 在 高起点 上 发展 传统产业 ; ⑵ 通过 土地 、 户口 等 政策 的 调整 , 鼓励 农村 工业 向 城镇 集中 ; ⑶ 鼓励 乡村 农户 沿路 、 沿线 、 沿江 集居 , 乡镇企业 新增 投资 沿路 、 沿线 、 沿江 集中 , 促进 新城镇 发展 ; ⑷ 城镇 建设 中 政府 应 着重 投资 基础设施 、 市场 建设 , 起到 对 其它 投资 主体 的 吸引 作用 , 不宜 参与 竞争性 过强 的 企业 投资 。 3 . 要 大力开展 乡村 生产 基地 建设 , 在 种植 、 养殖 、 多向 经营 上要 尽可能 连片 开发 、 规模经营 , 提高 劳动生产率 。 我们 认为 , 当前 应 着重 做好 以下 工作 : ⑴ 打破 区域 封锁 分割 , 乡 与 乡 之间 、 村 与 村 之间 、 组与组 之间 要 加强 分工协作 , 按 资源 相对 优势 , 大力 建设 基地 ; ⑵ 鼓励 城市 、 城镇 企业 参与 乡村 基地 建设 , 为 基地 提供 资金 、 技术支持 , 乡村 基地 直接 同 城市 、 城镇 的 企业 和 市场 挂钩 ; ⑶ 鼓励 乡村 农户 对 基地 建设 进行 股份合作 , 通过 基地 建设 带动 农户 生产 经营 。 * 作者 单位 : 湖北省财政厅 ( 责任编辑 刘静武 ) __label__C32-Agriculture 【 文献号 】 1 - 3026 【 原文 出处 】 人文 杂志 【 原刊 地名 】 西安 【 原刊 期号 】 199703 【 原刊 页 号 】 59 - 61 【 分类号 】 F2 【 分类 名 】 农业 经济 【 作者 】 任净 【 复印 期号 】 199707 【 标题 】 国外 农业 规模经营 对 我们 的 启示 【 正文 】 一 、 农业 规模经营 是 适度 规模经营 由于 不同 国家 的 基本国情 不同 , 在 土地 经营 的 规模 上 必然 是 不同 的 。 一般说来 , 土地 资源 丰富 , 地块 集中 , 劳动力 不足 的 国家 , 适于 大规模 的 经营 ; 相反 , 土地 资源 不足 , 地块 分散 , 人口众多 的 国家 则 适于 小规模 经营 ; 人 地 比例 适中 的 国家 则 适于 中等 规模 的 经营 。 美国 、 日本 、 法国 分别 是 这 三种 类型 的 代表 。 这种 差别 是 难以 弥补 的 , 各国 农业 经营规模 的 不同 也 就是 必然 的 。 所以 , 农业 规模经营 并 不是 说 规模 越大越 好 , 而是 结合 具体情况 实行 适度 规模经营 。 适度 规模经营 是 指 在 一定 生产力 水平 和 经营 环境 下 , 单位 劳动力 为 达到最佳 投入产出 的 经济效益 , 所 能够 经营 的 最大 土地 面积 。 由此 分析 , 适度 规模经营 的 “ 度 ” , 要 受 以下 因素 的 影响 : ㈠ 生产力 水平 。 主要 是 劳动工具 和 人 的 劳动 技能 状况 , 从 劳动生产率 及 成本 效益 的 角度 决定 适度 规模经营 的 最佳 “ 度 ” 。 ㈡ 经营 环境 。 经营 环境 方面 的 因素 较 多 , 其中 首要 的 因素 是 人 地 比例 状况 。 一般来说 , 土地 资源 是否 丰富 , 土块 集中 与否 及 人口 多少 , 直接 决定 土地 经营规模 的 大小 。 当年 美国 自由民 所 得到 或 购买 的 最小 地块 ( 40 亩 ) , 竟 和 法国 百年 后 的 中 上 等 农户 的 地块 差不多 , 也 可以 与 当今 日本 的 大农场 相比 美 。 这 足以 说明 人 地 比例 对 土地 经营规模 的 制约 。 在 经营 环境 方面 还有 许多 因素 也 制约 着 适度 规模经营 的 抉择 : 这 就是 农业 企业经营者 的 能力 、 社会 历史 条件 、 经济 制度 、 工业 的 发展 状况 、 国家 政策 及 农业 自身 所 固有 的 特点 等等 。 ㈢ 投入产出 的 经济效益 。 这是 经营规模 是否 适度 的 效益 标准 。 总之 , 只有 和 上述 种种 因素 大致 吻合 的 经营规模 , 才 是 适度 的 规模经营 。 二 、 适度 规模经营 与 高效益 国外 农业 发展 的 历程 表明 , 大 生产 比小 生产 具有 无可辩驳 的 优越性 ; 大 生产 替代 小 生产 是 农业 发展 的 必然趋势 , 但 必须 具备 一定 的 条件 。 当 条件 具备 时 , 大 生产 优于 小 生产 ; 当 条件 还 不 具备 时 , 大 生产 的 优越性 就 无法 得到 充分 的 发挥 , 其 经济效益 还 不如 小 生产 。 前 苏联 在 实现 农业 现代化 的 过程 中 , 不仅 采用 了 先进 的 生产 要素 , 而且 确实 采用 了 大马力 拖拉机 , 为了 与 此 相适应 , 集体农庄 和 国营农场 的 规模 都 是 很大 的 ; 相反 , 日本 在 农业 现代化 的 过程 中 , 是 采用 中 、 小型 拖拉机 和 其它 一些 小型 生产资料 , 采用 家庭 农场 的 小规模 经营 , 但 日本 农场 的 经济效益 却 大大 超过 了 前 苏联 的 大规模 农庄 和 国营农场 。 这 说明 实现 农业 的 现代化 并非 要求 大规模 农场 , 说明 了 大 生产 也 不 都 比 小 生产 优越 , 只有 适合 本国 国情 的 适度 规模经营 才能 取得 高效益 。 三 、 适度 规模经营 与 农业 发展 的 道路 根据 农业 规模经营 的 适度 要求 , 不同 国家 农业 经营 的 规模 必然 不同 , 从而 决定 了 农业 发展 的 类型 也 是 不同 的 。 与 大规模 经营 相对 应 的 , 是 用 其它 投入 替代 劳动力 的 投入 , 称之为 “ 节约 劳动 型 ” ; 与 小规模 经营 相对 应 的 , 是 用 其它 投入 替代 土地 的 投入 , 称之为 “ 节约 土地 型 ” , 以 求得 在 本国 有限 资源 条件 下 , 推动 农业 生产 的 发展 。 从 国外 农业 发展 的 历程 来看 , 在 美国 , 主要 是 通过 发展 农业机械 技术 来 提高 每个 劳动力 耕种 面积 , 扩大 经营规模 , 克服 劳动力 无弹性 供给 给 农业 生产 施加 的 限制 ; 在 日本 , 主要 是 通过 作物 品种改良 和 高水平 化肥 投入 为 特征 的 生物 技术 进步 , 提高 土地 生产率 , 克服 土地 无弹性 供给 给 农业 生产 施加 的 限制 , 都 实现 了 农业 产量 和 劳动生产率 的 增长 。 美国 、 日本 农业 增长 的 经验 说明 , 一个 国家 能否 实现 农业 生产 的 迅速 增长 , 取决于 在 本国 生产力 水平 和 经营 环境 下 , 土地 的 适度 规模经营 及 有关 发展 技术 的 选择 。 如果 不能 选择 出 一条 能够 有效 地 克服 资源 状况 对 农业 增长 所 施加 的 限制 的 技术 和 发展 途径 , 有 可能 会 抑制 农业 和 整个 国民经济 的 发展 。 这 一点 对 我们 极有 启发 意义 。 我国 人多地少 , 农业 不能 靠 大规模 的 土地 经营 来 实现 ( 当然 目前 土地 经营 过于 分散 的 状况 也 不 符合 适度 规模经营 的 要求 ) , 即 与 美国 农业 发展 的 道路 完全 不同 ; 但 又 由于 我国 幅员辽阔 , 各 地区 的 情况 差异 很大 ( 比如 东部 与 西部 土地 资源 状况 完全 不同 ) , 在 农业 发展 的 模式 上 必然 不会 同一 。 这样 , 我国 农业 发展 的 模式 也 不会 与 日本 完全相同 。 中国 需要 在 借鉴 国外经验 的 基础 上 , 创造 出 具有 中国 特色 的 农业 发展 道路 。 四 、 农业 经营规模 变动 的 规律 国外 农业 规模经营 的 状况 说明 , 农业 规模经营 的 扩大 需要 一个 发展 过程 。 在 法国 、 日本 , 虽然 政府 都 为 扩大 农业 经营规模 作 了 种种 努力 , 但是 , 到 目前为止 , 在 法国 实行 的 是 场 均 20 ─ 50 公顷 的 中等 规模经营 ; 在 日本 , 户均 耕地面积 则 只有 1.07 顷 。 这 说明 , 土地 经营规模 的 变动 是 不 以 人 的 主观 意志 为 转移 的 , 而 要 受 客观规律 的 制约 。 农业 经营规模 的 每 一 变动 , 都 必须 与 农业 生产率 的 变动 相适应 。 只有 当 每 单位 劳动 创造 的 价值 和 每 单位 土地 创造 的 价值 都 表明 新 的 规模 比 原来 的 规模 优越 时 , 扩大 生产 规模 的 条件 才 具备 , 改变 原有 规模 才 是 有利 的 , 可行 的 。 当 两个 指标 变动 的 方向 或 幅度 不 一致 时 , 就要 以 两个 指标 在 该国 的 经济 地位 做 综合 的 考察 和 分析 , 从而 作出 是否 需要 变更 土地 规模 的 抉择 。 国外 农业 经营规模 的 每 一 变动 , 都 是 符合 这一 规律 的 。 对于 中国 这样 人多地少 的 国家 , 每 单位 土地 创造 的 价值 高低 更 具有 决定性 的 意义 , 只有 在 变动 土地 经营规模 能 提高 土地 产出率 的 情况 下 , 才 有 变动 土地 经营规模 的 需要 和 可能 。 五 、 农业 规模经营 的 层次 划分 农业 规模经营 本身 有 多层次 的 意义 , 是 基础 规模 ( 经营 单位 的 土地 、 户数 、 劳动力 等 基本要素 的 数量 规模 ) 、 投入 规模 ( 经营 单位 的 资金 、 技术 、 能源 等 要素 的 数量 规模 ) 、 产出 规模 ( 经营 单位 的 产量 、 产值 、 商品 值 、 纯收入 等 产出 指标 的 数量 规模 ) 三个 层次 规模 的 统一 。 我们 考察 一个 国家 规模经营 的 程度 , 即要 看 其 基础 规模 , 也 要 看 其 投入 规模 和 产出 规模 。 土地 规模经营 的 扩大 应当 是 这 三个 指标 扩大 的 统一 , 而 最终 落脚点 在 产出 规模 。 如果 基础 规模 和 投入 规模 都 扩大 了 , 但 产出 规模 不变 , 那么 , 经营规模 实际 并 没有 扩大 , 如果 基础 规模 和 投入 规模 都 没有 变 , 但 产出 规模 扩大 了 , 那么 , 经营规模 实际上 已经 扩大 了 。 这 就 要求 我们 把 扩大 农业 经营规模 的 基点 放在 效益 上 。 这是 问题 的 一方面 。 另一方面 , 我们 可以 把 由于 基础 规模 扩大 而 实现 的 规模经营 扩大 称 作为 外延 的 规模 扩大 , 把 投入 规模 扩大 所 产生 的 规模 扩大 称作 内涵 的 规模 扩大 。 外延 的 规模 扩大 要 受到 土地 、 劳动力 资源 的 限制 而 难以 扩大 ; 而 内涵 的 规模 扩大 主要 是 技术 方面 投入 的 扩大 , 即 农业科研 教育 的 推广 及其 在 农业 生产 上 的 应用 。 提高 土地 的 产出率 , 实际上 等于 增加 了 土地 的 有效 供给 , 扩大 了 经营规模 。 早 在 二十年代 , 法国 在 100 公顷 土地 上要 使用 1 万斤 甚至 更 多 的 化肥 , 赠予 有 良好 教育 的 青年 开办 农场 的 全部 费用 。 在 美国 , 为了 避免 土壤 受损 , 国家 与 农场主 订立 水土保持 计划 , 年均 每 公顷 可 减少 66.7 吨 土 损失 , 这些 都 增加 了 土地 的 产出率 和 利用率 , 实为 土地 资源 不足 国家 应当 大力提倡 的 发展 道路 。 六 、 国家 支持 是 发展 农业 规模经营 的 支柱 各国 农业 规模经营 扩大 的 历史 , 都 无一例外 地 证明 : 发展 农业 规模经营 离不开 国家 的 支持 , 从 国外经验 来看 , 国家 的 支持 有 这样 几个 方面 : ㈠ 大力发展 生产力 。 农业 规模经营 的 扩大 首先 和 直接 表现 为 机械化 排斥 人力 和 畜力 , 扩大 单位 土地 经营 面积 , 继而 是 科学 生物 技术 的 发展 , 提高 土地 的 产出率 。 所有 先进 国家 , 在 农业 发展 的 不同 阶段 , 都 在 花费 大量 投资 , 用于 农业机械 的 生产 和 推广 , 促进 农业科研 的 发展 。 在 十九世纪 二十 到 四十年代 , 美国政府 创立 了 农业 信贷 局 和 “ 联邦 土地银行 ” 、 “ 合作 土地银行 ” 等 信贷 机构 , 为 农场主 提供 长期 低 利息 抵押 贷款 , 帮助 大 农场主 实现 农业 机械化 ; 法国 在 全国 建立 了 8 所 农业 高等 学院 并 相应 地 建立 了 农业中学 和 青年 培训中心 ; 日本 则 结合 本国 实际 情况 , 引进 国外 技术 , 实现 了 中小型 农业 机械化 , 加强 生物化学 技术 的 研究 和 推广 , 这些 措施 都 推动 了 各国 农业 生产力 的 发展 。 ㈡ 要 注意 土地 资源 的 开发 和 合理 利用 。 扩大 农业 经营规模 最 重要 的 和 最 直接 的 方式 是 扩大 土地 的 经营 面积 。 土地 属 有限 资源 , 各国 在 扩大 农业 经营规模 问题 上 迟早会 遇到 土地 资源 有限性 的 制约 。 象 美国 这样 土地 资源 丰富 的 国家 , 也 遇到 了 扩大 土地 经营规模 而 引起 中小 农场 破产 所 带来 的 一系列 问题 。 为此 , 联邦政府 规定 : 农场主 领取 政府 支持 价值 和 收入 补贴 的 款项 不得 超过 55 , 000 美元 ; 使用 联邦 灌溉系统 的 农场 规模 不得 超过 160 英亩 等等 , 限制 农场 经营规模 的 进一步 扩大 。 ㈢ 国家 要 采取 适当 的 财政 、 税收 、 经费 立法 和 各种 补贴 手段 , 推动 农业 规模经营 的 发展 。 日本政府 为了 推动 土地 经营规模 的 扩大 , 1959 年 制定 了 《 农业 基本法 》 , 1962 年 和 1970 年 , 又 修改 了 《 农地 法 》 和 《 农协 法 》 , 1980 年 又 制定 了 《 农用地 利用 促进法 》 , 到 1984 年 , 日本 户均 耕地面积 就 由 1 公顷 扩大 到 1.2 公顷 。 法国 通过 立法 , 给予 土地 整治 与 乡村 建设 公司 优先 买卖 权 , 也 促进 了 土地 集中 。 在 补贴 方面 , 法国 、 日本 、 英国 等 都 有 相应 的 组织 为 退出 农业 经营 的 小农 发 奖励 基金 、 退休 年金 等 , 法国 每年 发放 的 农业 补助 基金 达 10 亿法郎 。 在 税收 方面 , 法国 农业 的 包税制 , 对 某些 农业 经营者 特别 有利 ; 在 信贷 方面 , 各国 政府 都 对 有 前途 的 和 具有 一定 经营规模 的 农场 发放 优惠 贷款 , 这些 措施 , 都 推动 了 农业 经营规模 的 扩大 。 ㈣ 要 注意 政策 的 协调 一致性 , 才能 达到 扩大 农业 经营规模 的 结果 。 日本 在 各项 法律 上 , 都 力图 促进 规模经营 的 扩大 , 也 采取 了 相应 的 措施 ; 但是 , 日本 长期以来 又 维护 高 地租 和 高地价 , 使 一些 占有 土地 而 无力 经营者 , 不愿 转让 土地 , 土地 经营规模 也 就 难以 扩大 。 而 法国 不仅 在 各项 法令 政策 上 规定 了 促进 土地 经营规模 的 扩大 , 同时 规定 了 低 地价 和 低 地租 , 限制 土地 流向 等 , 使 土地 经营规模 得到 了 扩大 。 七 、 要 建立 有效 的 社会 服务体系 实现 农业 规模经营 , 离不开 有效 的 社会 服务体系 。 对于 大规模 农场 来说 , 有效 的 社会 服务体系 , 可以 使 购销 环节 从 生产 中 分离出来 , 使 农场主 有 更 多 的 精力 和 资金 从事 更 大规模 的 生产 ; 对于 家庭 小 农场 来说 , 有效 的 社会 服务体系 , 可以 使 小 农场 得到 完备 的 产前 、 产 中 、 产后 服务 , 在 有限 的 土地 上 , 实行 现代化 的 经营 , 提高 土地 的 产出率 。 目前 , 有效 的 社会 服务体系 一般 包含 有 这样 几个 部分 : 一是 政府部门 的 服务 。 其 主要 侧重于 组织 工作 , 进行 调查 分析 , 综合 各种 农业 发展 的 因素 , 使 政策 的 制定 尽量避免 不利 影响 , 协调 农业 的 宏观 发展 等 ; 二是 科研 教育部门 、 农业院校 、 科研机构 。 围绕 服务 这个 中心 , 承担 两 方面 的 任务 , 即 培养 为 农业 服务 的 科研 、 顾问 人才 和 直接 承担 一定 的 农业科研 工作 , 定期 作 农业 预测 预报 、 咨询 、 举行 田野 工作日 , 举办 各种 展览 和 信息 交流 , 帮助 生产者 进行 经济 分析 等等 。 三是 群众性 的 合作 组织 。 在 法国 , 全国 120 万 农户 几乎 都 参加 了 不同 形式 的 合作 组织 。 在 法国 莫 尔比 有 160 个 农业 物资 利用 合作 的 组织 , 参加 组织 的 农户 在 生产 经营 上 各自 是 一个 独立 的 单位 , 只是 在 农具 的 使用 上 才 合作经营 , 从而 使 各 农户 的 投资 更 经济 , 使用 更 方便 , 特别 是 可以 使 中小 农户 进行 现代化 的 经营 , 提高 产出率 。 在 日本 , 全国 农户 都 参加 了 农协 , 由 农协 进行 贷款 , 从事 产品 购销 , 进行 农业 技术 和 经营 管理 的 指导 , 帮助 农户 共同 购置 、 利用 大型 机器 和 其它 生产 设备 等等 。 在 美国 , 也 有 多种 购销 合作社 , 因为 美国 的 农场 规模 较大 , 一般 不 需要 共同 使用 农机具 , 也 就 不必要 从事 生产 领域 的 合作 。 总之 , 各种 形式 的 农业 合作社 都 从 不同 角度 为 土地 经营规模 的 扩大 提供 了 社会 条件 。 目前 , 我国 农业 土地 经营规模 很小 , 不利于 农业机械 的 使用 和 土地 产出率 的 提高 。 在 此 情况 下 , 建立 广泛 的 农业 合作社 , 实行 产供销 一体化 服务 , 将会 促进 土地 经营规模 的 扩大 和 土地 产出率 的 提高 。 八 、 扩大 农业 规模经营 的 新 形式 在 日本 等国 已经 出现 的 农业 作业 委托 、 租赁经营 和 协业 经营方式 , 具有 普遍性 意义 。 农业 作业 委托 , 通常 是 拥有 一定 土地 规模 具有 较强 的 生产 手段 和 经营 能力 的 上层 农户 , 以 机械化 受托 开始 , 发展 经营 , 积累资金 , 积累 经营 管理 经验 , 再 发展 成以 大规模 借 地 方式 扩大 经营规模 , 雇佣 劳动力 , 从事 农产品 商品生产 的 企业 性 经营 。 在 日本 , 到 1985 年底 , 租入 土地 面积 计达 41.8 万亩 , 占 全部 耕地面积 的 9.1 % 。 目前 , 这种 形式 有 进一步 发展 的 趋势 。 农业 作业 委托 可以 作为 土地 资源 不足 , 兼业化 现象 严重 国家 扩大 农业 经营规模 的 有效 形式 , 可以 为 我国 改变 土地 经营 零散 化 的 状况 所 借鉴 。 九 、 要 采取 多种 途径 促进 农业 劳动力 的 转移 农业 经营规模 的 扩大 , 要 以 农业 劳动力 的 大规模 转移 为 前提 。 从 国外 农业 规模经营 发展 的 历程 看 , 农业 劳动力 转移 及时 的 国家 , 土地 经营规模 的 扩大 就 较 顺利 , 反之 都 出现 了 土地 经营 兼业化 ( 日本 的 兼业 农户 占 农户 总数 的 87.5 % ) 和 地块 零散 化 的 情况 。 国外 农业 劳动力 的 转移 , 一般 有 这样 几条 途径 : ① 政府 采取 一定 的 措施 , 支持 农业 劳动力 的 转移 。 日本 、 法国 、 波兰 等国 , 都 采取 各种 奖励 办法 , 如发 退休金 、 养老金 、 预付 年金 的 办法 , 促使 小规模 农户 放弃 土地 , 从 农业 生产 中 转移 出去 ; 同时 , 对离 农再 就业 的 农民 , 进行 的 职业培训 和 发放 转移 过程 中 的 生活 补贴 。 ② 工业 是 农业 劳动力 转移 的 原动力 和 主要 途径 。 工业 的 发展 , 特别 农业 机械化 生产 的 大幅度 增长 , 一方面 为 农业 劳动力 转移 提供 了 物质 前提 , 同时 又 为 农业 劳动力 的 转移 提供 了 就业机会 , 特别 是 70 年代 以来 第三产业 的 大 发展 为 农业 劳动力 的 转移 提供 了 更 多 的 就业机会 , 成为 吸收 过剩 农业 劳动力 的 海绵 。 ③ 过剩 的 农业 劳动力 转向 国外 , 是 一些 国家 在 经济 发展 某一 阶段 劳动力 转移 的 重要途径 。 意大利 在 统一 后 的 一百多年 间 , 约 有 2500 ─ 3000 万 意大利 移民 在 国外 定居 。 ④ 农业 合作社 , 是 农业 劳动力 就 地 转移 的 好 形式 。 国外 农业 合作社 中 从事 供销 服务 的 工作人员 、 合作社 所 办 食品 加工厂 的 工人 , 他们 都 是 合作社 从 当地 农村 剩余劳动力 中招 雇 的 人员 。 1986 年 , 法国 合作社 10 人 以上 的 加工 和 运销 两大类 企业 , 就 安排 了 91253 人 就业 , 成为 领薪 工人 。 这种 转移 方式 , 不会 加剧 大城市 的 臃肿 , 还 促进 了 农村 开发 和 农村 城市化 的 进程 , 是 农业 劳动力 就 地 转移 的 极好 形式 , 可 为 我国 农业 劳动力 的 转移 所 借鉴 。 ⑤ 要 控制 人口 增长 , 减轻 人口 增长 对 农村 劳动力 转移 的 压力 。 从 国外经验 看 , 人口 少 的 国家 , 一 开始 户均 耕地面积 就 大 ( 如 美国 , 在 西部 土地 开发 时 自由 农 拥有 的 最小 地块 为 40 亩 ) 。 再 经过 一个 阶段 的 农业 劳动力 转移 , 容易 扩大 经营规模 ; 而 人口 多 的 国家 , 一 开始 户均 耕地 少 , 农业 劳动力 转移 也 困难 , 土地 经营规模 扩大 的 历程 就 艰巨 而 漫长 , 且 容易 出现 兼业化 严重 的 现象 , 日本 就 属于 这种 情况 。 我国 人多地少 , 农业 劳动力 的 转移 就业 压力 很大 , 加上 农业 人口 的 超生 , 将 给 农业 劳动力 的 转移 造成 更大 的 困难 , 这 是 个 应当 注意 的 问题 。 * 作者 单位 : 陕西 师范大学 __label__C32-Agriculture 【 文献号 】 1 - 3029 【 原文 出处 】 农业 现代化 研究 【 原刊 地名 】 长沙 【 原刊 期号 】 199703 【 原刊 页 号 】 147 - 150 【 分类号 】 F2 【 分类 名 】 农业 经济 【 作者 】 高 旺盛 【 复印 期号 】 199707 【 标题 】 建立 中国 特色 的 可 持续 农业 技术 体系 【 正文 】 ( 中国农业大学 农学系 北京 100094 高 旺盛 ) 摘要 本文 简述 了 当前 世界 可 持续 农业 发展 动态 , 认为 发展 集约型 可 持续 农业 是 我国 可 持续 农业 技术 的 基本 方向 , 并且 讨论 了 集约型 可 持续 农业 的 技术 目标 与 技术 特征 ; 建议 “ 九五 ─ 2010 ” 年 期间 要 重点 研究 推广 五大 类型 可 持续 农业 技术 体系 。 关键词 可 持续 农业 技术 体系 * * * 1 世界 可 持续 农业 技术 发展 动态 概述 可 持续 农业 是 针对 当今世界 面临 人口 、 资源 、 环境 、 能源 、 食物 等 有关 人类 生存 与 发展 的 重大 问题 , 而于 80 年代 初 由 美国 等 发达国家 首先 提出 来 , 迄今为止 , 可 持续 发展 战略 已 成为 世界 各国 的 行动 纲领 。 FAO 等 国际 组织 也 已 拟订 出 了 旨在 实现 “ 增加 产量 , 消除 饥饿 ; 增加收入 , 消灭 贫困 ; 保护 资源 环境 ” 三大 可持续性 目标 的 “ 可 持续 农业 与 农村 发展 ( SARD ) ” 计划 , 成为 世界 农业 科技 未来 颇受 关注 的 重大 热点问题 之一 。 近年来 , 关于 可持续性 农业 技术 的 研究 也 不断深入 。 归纳起来 主要 有 以下 几个 重要 动向 : 1.1 低 投入 的 可 持续 农业 ( LISA ) 其 核心 是 不用 或少用 化肥 , 以 控制 农产品 过剩 , 从而 达到 改善 环境 , 降低成本 , 增加收入 。 由 美国 首先 提出 , 但 实际 应用 很少 。 1.2 高效率 可 持续 农业 强调 农业 高效率 , 在 保证 必要 的 农用 资本 与 营养物质 投入 的 前提 下 , 强调 资源 综合 管理 与 现代化 经营 , 建立 主要 依靠 科技进步 的 农业 生产 体系 , 由 美国 倡导 , 与 实际 结合 较 紧密 。 1.3 降低 购买 性 资源 投入 的 可 持续 农业 其 主要 技术 特点 : 降低 农场 外如 化肥 、 机械 、 农药 等 投入 ; 重视 农业 系统 内部 资源 的 循环 与 利用效率 。 由 美国 、 德国 等 发达国家 提出 。 1.4 生物学 派 可 持续 农业 其 主要 内容 在 培育 高 生物 潜力 的 品种 之上 , 采取 生物性 的 轮作 、 生物防治 与 农机 肥料 等 降低 农场 外部 资源 消耗 , 谋求 可 持续 发展 。 在 德国 、 英国 等 开始 流行 。 1.5 综合型 可 持续 农业 其 主要 内容 包括 合理 优化 与 利用 一切 可 利用 的 农业 资源 , 改良 土壤 , 培肥 地力 , 用养 结合 , 保护环境 等 。 1.6 环境 保全 型 可 持续 农业 其 主要 特点 : 一是 强调 以 提高效率 来 保护环境 ; 二是 以 大幅度 削减 人工合成 品 的 应用 等 来 保全 环境 ; 三是 以 人类 生态 活动 区域 为 中心 , 因地制宜 地 保护 生态 。 以上 模式 的 共同 特点 侧重于 环境保护 , 以 降低 投入 , 保护环境 为首 要 目标 。 而且 均 为 发达国家 所 倡导 。 1.7 劳动 集约型 可 持续 农业 技术 模式 在 人少 地广 、 食物 缺乏 的 国家 或 地区 , 为了 提高 可持续性 , 主要 特点 是 强调 以 投入 大量 廉价 劳动力 来 提高 土地 生产力 , 提高 农产品 的 自给率 。 目前 主要 适应 于 如 西非 等 一些 劳动 投入 不足 , 经营 粗放 、 单产 低下 、 生活 贫困 的 不 发达国家 。 1.8 土地 集约型 可 持续 农业 技术 模式 在 人多地少 的 国家 或 地区 , 为了 提高 可持续性 , 必须 充分 地 、 全年 式 地 利用 一切 可 利用 的 土地 , 实行 土地 利用率 与 产出率 为 核心 目标 的 技术改造 。 最 典型 的 如 我国 台湾 的 “ 精致 农业 ” , 荷兰 的 “ 设施 工厂化 高效 农业 技术 ” 等 。 由此可见 , 当代世界 持续 农业 的 兴起 , 为 各国 根据 国情 及 农业 发展 需求 趋势 , 选择 适合 于 本国 的 可 持续 农业 科学技术 及 发展 道路 , 提供 了 借鉴 研究 的 机遇 。 2 中国式 可 持续 农业 技术 的 基本 方向 与 特征 我国 相对 于 其它 发展中国家 而言 , 最 突出 的 国情 就是 人口 多 、 耕地 少 、 人均 资源 相对 缺乏 , 地区 发展 不 平衡 , 农村 经济 水平 仍然 相当 落后 。 农业 可 持续 发展 面临 人口 、 资源 、 环境 、 社会 、 以及 市场 等 诸多 压力 。 因此 , 中国 农业 可 持续 发展 道路 及 持续性 农业 科学技术 的 选择 , 是 当前 需要 深入探讨 的 重大 问题 。 2.1 基本 方向 — — 集约型 可 持续 农业 集约型 持续 农业 ( 亦可 称 可持续性 集约农业 ) 与 国外 提倡 的 一般 意义 上 的 可 持续 农业 发展 模式 的 根本 区别 在于 强调 集约化 经营 , 即 在 适度 增加 和 科学 使用 农业投入 的 前提 下 , 集约 利用 一切 可 利用 的 自然资源 和 经济 资源 , 促进 农业 系统 的 土地 集约 、 劳力 集约 、 资源 集约 , 从而 实现 既 高产 高效 又 可 持续 发展 , 保障 农业 生产 持续性 、 农村 经济 持续性 与 资源 生态 持续性 “ 三大 持续性 ” 协调 发展 。 该 发展 思路 产生 于 80 年代 中后期 , 现已 被 社会各界 广泛 接受 , 并 已 列入 《 中国 21 世纪 议程 》 优先发展 项目 计划 。 在 发展 目标 上 , 集约型 可 持续 农业 的 目标 是 多元化 的 , 从 国情 出发 , 体现 中国 特色 , 重点 强调 6 个 方面 : ⑴ 持续 提高 土地 生产率 、 农产品 自给率 和 商品率 。 这是 人多地少 这个 不可逆转 之 国情 所 决定 的 可持续性 抉择 , 也 是 满足 农产品 高 产出率 的 唯一 出路 。 ⑵ 持续 提高 劳动生产率 和 增加 农民收入 。 这是 实现 农村 劳动力 合理 流转 , 促进 农村 产业化 及 加快 农村 富裕 的 重要 目标 。 ⑶ 持续 改造 农业 基础 条件 , 建造 相对 良好 的 生态环境 和 发展 基础 。 这 也 是 由于 我国 季风气候 , 易旱 易涝 且 中低产田 面积 广 、 潜力 大 的 基本国情 所 决定 的 。 实践证明 , 中国 农业 发展 的 可持续性 在 很大 程度 上 与 农田水利 建设 、 农田 基本建设 、 农田 肥力 建设 以及 水土保持 、 防风固沙 等 一系列 基础性 工程 密切相关 。 ⑷ 持续 地 提高 智能 投入 , 优化 劳动者 队伍 。 因为 现代化 农业 的 可 持续 发展 , 离不开 一支 科技型 的 劳动者 队伍 。 很难 想象 在 农村 文盲 半文盲 劳力 仍 占 总 劳力 1 / 3 以上 的 国度 里 能够 实现 现代化 农业 的 可 持续 发展 。 ⑸ 构建 发达 的 商品化 经济 结构 。 一个 可 持续 的 现代农业 系统 其 必然 是 开放式 的 商品经济 系统 。 中国 农业 现代化 建设 也 必须 从根本上 扭转 传统 自给自足 农业 的 束缚 , 运用 市场经济 规律 , 发展 商品 型 农业 , 促进 农业 迅速 走向 市场化 、 产业化 、 社会化 及 国际化 。 ⑹ 优化 培植 可 持续 农业 政策 体系 。 在 市场经济 中 , 农业 自身 固有 的 风险性 , 比较 效益 低等 特点 在 我国 显得 更为 突出 , 同样 , 农业 为国为民 的 社会效益 之大 对于 人口 大国 而言 尤为重要 。 所以 , 从 长远 来看 , 农业 可 持续 发展 迫切需要 建立 科学管理 , 有法可依 、 顺通 灵敏 的 农业 保护 政策 与 宏观调控 体系 , 才 有利于 全方位 集约 利用 一切 可 利用 的 社会 经济 资源 , 包括 信息 资源 和 政策 资源 。 2.2 集约型 可 持续 农业 技术 特征 集约型 持续 农业 是 在 严格 地以 人多地少 、 资源 有限 等 基本国情 以及 中国 农业 发展 目标 两 方面 综合 分析 基础 上 而 提出 的 一种 新型 技术 发展 思路 , 其 技术 进步 的 实质 在于 实现 “ 高度 集约化 ” 与 “ 可持续性 ” 的 协调 统一 。 其 主要 的 技术 特征 可 归纳 为 以下 三个 方面 : ⑴ 集约 农作 , 持续 高产 。 将 提高 土地 利用率 放在首位 , 不断 强化 土地 ( 包括 农田 、 林地 、 牧业 园地 、 渔业 水域 ) 利用 的 集约化 程度 , 高度 集约 地 多维 ( 平面 、 空间 、 时间 、 主体 、 复合 ) 利用 每 一块 土地 资源 , 精耕细作 , 主攻 单产 , 低产 变中 高产 , 中 高产 再 高产 。 这是 中国 农业 技术 发展 历程 中 最为 显著 的 特征 之一 。 ⑵ 高产 高效 , 提高效率 。 努力提高 农业 生产 的 经济效益 以及 资源 利用效率 、 劳动生产率 。 为此 , 要 因地制宜 调整 大 农业 结构 以及 农业 内部结构 , 积极 发展 农产品 加工业 以及 促进 农业 产业化 技术 ; 大力 推行 节水 、 节肥 、 节劳 、 节约 的 资源 低耗 型 技术 , 显著 提高 资源 效率 ; 使 高产 增收 与 资源 利用 有机 地 结合 起来 , 取得 生产 持续性 与 经济 持续性 的 同步 发展 。 ⑶ 改善 生态 , 持久 发展 。 在 技术 配置 上要 强调 自然生态 与 人工 生态 相结合 , 传统 技术 精华 与 现代 高新技术 相结合 , 资源 保护 与 利用 改善 相结合 的 原则 。 坚持不懈 地 推行 抗旱 防涝 、 防治 病虫草害 、 改良 中低产田 、 兴修 农田水利 、 发展 林业 、 防止 环境污染 等 一系列 能够 强化 农业 生态 可 持续 发展 能力 的 技术 工程 , 把 集约 高产 高效 农业 发展 建立 在 维持 生态 持续性 及 提高 农业 综合 生产力 的 基础 之上 。 只有 这样 才 能够 真正 体现 “ 可 持续 农业 ” 的 生态 内涵 及 最终 目的 。 3 今后 重点 研究 推广 五类 集约 持续 农业 技术 发展 适合 中国国情 的 可 持续 农业 技术 , 是 一项 长期性 的 战略 任务 , 不 可能 一蹴而就 , 而是 要 大胆 探索 , 不断 实践 , 在 继承 和 发展 我国 农业 技术 精华 的 基础 上 , 强调 传统 技术 与 现代 技术 结合 , 常规 技术 与 高新技术 结合 , 生物 技术 与 工程技术 互相 补充 , 从而 形成 可 持续 农业 技术 体系 。 就 近期 来看 ( 10 ─ 15 年内 ) , 集约型 可 持续 农业 技术 的 研究 推广 重点 内容 包括 以下 5 个 方面 : 3.1 常规 式 可 持续 高产 农业 技术 主要 特点 就是 以 提高 单产 ( 单位 土地 、 水域 或 畜禽 个体 ) 为主 攻 目标 , 在 集约化 投入 和 科学管理 的 条件 下 , 高产 再 高产 , 达到 高 投入 高产出 高效率 的 持续性 目标 。 在 我国 应 重点 抓好 如 南北方 高产 复熟间 套种 技术 、 规模化 集约式 饲养 技术 、 高产 淡水 养殖 技术 、 “ 吨粮田 ” 技术开发 、 高产 超高产 新品种 开发 等 。 3.2 节水 高产 高效 农业 技术 针对 我国 水土资源 时空 分布 特征 , 从 不同 区域 水资源 可 持续 利用 限制 因素 入手 , 大力 研究 开发 以省 水 高产 主线 的 生物 和 工程 节水 技术 , 提高 水资源 利用率 , 走出 一条 贫水 国家 可 持续 农业 的 技术 道路 。 重点 技术 包括 : 北方 干旱 半干旱 丘陵地区 集水 补灌 技术 、 北方 限水 灌溉 地区 农田 节水 灌溉工程 技术 、 耐旱 省水 高产 品种 或 生物资源 开发 、 标准化 节水 灌溉 水利工程 及 农田 基本建设 等 。 3.3 节肥 节药 低耗 高效 农业 技术 主要 目标 就是 要 在 一定 限度 内 , 尽可能减少 农业 系统 外部 投入 物质 ( 化肥 、 农药 、 种子 、 劳力 ) 使用量 , 以 降低 系统 外部 投入 成本 , 减轻 农户 经营 负担 和 环境压力 , 同时 还 能 达到 高产 持续 的 目的 。 在 此 方面 , 国内外 已有 不少 的 技术 贮备 和 探索 。 主要 包括 : 新型 长效 缓释肥料 品种 与 应用 技术开发 、 高肥 效率 农作物 新品种 资源 开发利用 、 精密 平衡 施肥 技术 、 新型 多元 微肥 或 复合肥料 、 低耗 农药 型 抗病 虫 转基因 品种 、 生物农药 开发 、 精量 播种 、 种子 包衣 剂 等等 。 3.4 耕地 保护 与 中低产田 改良 技术 主要 解决 保护 宝贵 的 农田 土地 数量 以及 不断 地 提高 其 质量 并 满足 持续 高产 的 需要 。 重点 方向 应 包括 : 障碍性 土地 的 综合 改良 技术 、 水土保持 技术 、 低产 土壤 培肥 利用 技术 、 小 流域 综合治理 、 荒地 利用 以及 废弃 土地 复退 技术 等 。 3.5 资源 多级 循环 与 再生 利用 技术 此类 技术 在 生产实践 中 往往 不易 引起 关注 , 其 原因 在于 人们 尚未 充分认识 到 运用 生态学 原理 和 资源 经济学 原则 来 指导 农业 持续 发展 的 重要性 。 今后 , 应 在 该 领域 加大 研究 力度 , 推广 适用技术 。 重点 包括 : 农林 复合 系统 、 农牧 链锁 系统 、 沼气 技术 、 秸秆 还田 、 秸秆 资源化 综合利用 、 种养加 一体化 、 农副产品 深加工 等 。 3.6 推动 可持续性 生物 工程技术 在 今后 农业 发展 中 , 生物 工程技术 有 其 更加 广阔 的 天地 。 为了 满足 建立 可 持续 农业 技术 体系 的 需要 , 生物工程 应 在 克服 重大 非 持续性 因素 方面 做出 突破性 贡献 。 从 我国 国情 出发 , 应当 重点 解决 4 大 难题 : 一是 运用 转基因 手段 培育 抗病 玉米 、 抗虫棉 花 、 耐盐碱 植物 、 多抗 或 双 抗型 农作物 品种 以及 动物 新品种 ; 二是 利用生物 工程技术 培育 高 光合 效率 的 新品种 ; 三是 运用 生物 技术 攻克 如 稻瘟病 、 棉花 黄 枯萎病 、 玉米 纹枯病 、 小麦 锈病 、 猪 口蹄疫 等 重大 病害 的 防治 机制 与 新 技术 ; 四是 运用 生物 技术 挖掘 杂交 水稻 、 杂交 小麦 、 杂交 油菜 、 杂交 棉花 以及 畜禽 杂种优势 等 方面 的 生物 潜力 , 实现 生物 生产力 在 遗传 上 的 突破 。 * * * Ontheroad , goalsandtypesaboutsustainableagrotechniqueinChinaGaoWangsheng ( 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 , Beijing100094 ) AbstractsBasedonthedevelopingtrendaboutsustainableagricultureresearchintheworldandalsoontheChina ' ssituation , itwasconsideredthatitisabasicalwayforChineseagriculturetodevelop " IntensiveSustainableAgriculture " ( ISA ) inthefuture . ThefoundmentalgoalsandtypesaboutISAwerealsodiscussedinthispaper . KeyWordssustainableagriculture , technicalsystemdevelopment . * * 国家 “ 九五 ” 攻关 专题 《 黄淮海平原 SARD 研究 》 内容 之一 。 作者简介 高 旺盛 , 男 , 33 岁 , 博士后 , 副教授 , 中国 耕作制度 研究会 副理事长 。 从事 耕作制度 、 持续 农业 、 区域 发展 等 方面 的 研究 , 获 省部级 奖 3 项 。 发表 论文 30 余篇 , 专著 2 部 。 ( 收稿 日期 : 1996 ─ 11 ─ 18 ) __label__C32-Agriculture 【 文献号 】 1 - 2603 【 原文 出处 】 中国 技术 经济 科学 【 原刊 地名 】 京 【 原刊 期号 】 199701 【 原刊 页 号 】 15 - 18 , 36 【 分类号 】 F22 【 分类 名 】 乡镇企业 与 农场管理 【 复印 期号 】 199706 【 标题 】 农业 现代化 与 乡镇企业 的 发展 【 作者 】 江敦金 / 王佳元 【 作者简介 】 作者 单位 : 国家计委 产业 经济 与 技术 经济 研究所 【 正文 】 乡镇企业 的 崛起 为 中国 的 工业化 、 农业 现代化 开创 了 一条 与 西方 不同 的 新 道路 ; 也 为 中国 的 农业 现代化 创立 了 有益 的 物质 技术 基础 , 对 加速 中国 农业 现代化 起着 不可 低估 的 推动 作用 。 本文 从 农业 现代化 、 乡镇企业 发展 与 推进 农业 现代化 的 关系 两个 方面 作 了 阐述 。 同时 , 还 就 推进 乡镇企业 发展 提出 了 若干 对策 性 建议 。 一 、 中国 农业 现代化 的 任务 中国 推进 农业 现代化 , 就是 要 为 农业 缔造 一个 能够 持久 、 稳定 、 高速 发展 的 势头 , 以 保证 长期 满足 社会 对 农副产品 日益增长 的 需求 。 要 实现 这一 目标 , 必须 解决 五大 问题 : 一是 务农 能够 致富 ; 二是 大幅度 减轻 农业 劳动强度 , 改善 劳动 环境 条件 ; 三是 大幅度提高 农林牧渔业 的 单位 资源 消耗量 的 产出量 ( 提高 资源 的 利用效率 ) ; 四是 切实有效 地 保护 耕地 , 大力 开发 山区 、 海洋 、 沙 ( 荒 ) 漠 , 以 拓展 生产 的 空间 领域 ( 提高 自然资源 的 利用率 ) ; 五是 严格控制 人口 增长 , 特别 是 控制 农村 人口 的 增长 。 由此 , 决定 了 中国 农业 现代化 的 主要 任务 : 一是 推进 农业 机械化 , 我国 目前 的 综合 机械化 率 只有 3 0 % 左右 。 然而 , 只有 机械化 才能 大幅度 地 提高 农业 劳动生产率 , 增加 农民 的 经济 收入 ; 只有 机械化 才能 从根本上 改善 农业 劳动 环境 条件 , 减轻 劳动强度 ; 只有 机械化 才能 大力 改造 农业 生态环境 , 提高 单 产量 , 只有 机械化 才能 大规模 地 开发 荒山 、 沙 ( 荒 ) 漠 与 海洋 , 扩大 生产 的 空间 规模 。 二是 发展 生物 工程技术 应用 及 产业化 , 现代 生物 工程技术 是 将 重组 D N A 技术 与 细胞组织 培养 技术相结合 , 在 分子 或 细胞 水平 上 对 基因 进行 操作 , 以 打破 物种 间 难以 交配 的 自然 屏障 , 使 生物 基因 在 不同 物种 间 , 甚至 在 动 、 植物 与非 生物 间 相互 转移 , 从而 可 定向 地 改变 生物 的 某些 性状 , 创造 出 全新 的 生物 新品种 , 如 高产 、 优质 、 抗性 强 ( 抗 变异 ) 、 抗病 生物 新品种 , 以及 抗旱 、 抗寒 、 抗 盐碱 和 自 固氮 等 作物 新品种 , 可 使 单位 资源 的 消耗量 获得 几倍 的 增产 效果 , 同时 , 产品 的 质量 可 得到 大幅提高 。 因此 , 在 人口 不断 增长 , 自然资源 不断 减少 的 形势 下 , 农林牧渔业 生产 的 最大 潜力 来自 生物 工程技术 的 进步 。 三是 大力发展 水利 , 水是 农业 的 命脉 , 在 我国 干旱 的 三北 地区 尤显 突出 , 我国 的 中低产田 大多 集中 于 此 , 只要 有水 亩产 就 可 大幅度 , 甚至 成倍 地 增加 , 因此 , 发展 灌溉 业 和 治理 山河 、 防范 洪涝灾害 是 我国 农业 生产 大幅度 增产 的 重要 措施 之一 。 四是 发展 农牧渔业 生产 工厂化 , 农牧渔业 生产 工厂化 , 实质 上 就是 以 人工 的 方式 创造 出 最优 生态环境 , 使动 、 植物 在 最 适宜 的 环境 中 茁壮 生长 , 获得 优质 、 高产 、 低消耗 的 生产 效果 。 特别 适于 象 农业 自然 条件 较差 、 自然资源 短缺 的 我国 , 它 完全 可以 建立 在 荒滩 、 荒坡 上 , 既 不 占用 耕地 , 又 可 免受 自然 气候 条件 的 影响 。 五是 提高 农村 人口 的 科技 文化素质 , 人口 科技 文化素质 的 高低 , 直接 决定 着 社会 、 经济 活动 的 质量 , 对于 现代化 农业 生产 来说 , 也 都 是 如此 。 所以 , 要 推进 农业 现代化 , 不仅 需要 培养 出 大批 各类 专业人才 , 同时 还要 普遍提高 农民 的 整体 科技 文化素质 。 六是 改革 农业 土地 制度 , 土地 集约化 是 农业 机械化 、 现代化 的 必备条件 , 因此 , 在 目前 人多地少 的 一家一户 的 小农经济 的 汪洋大海 中是 不可 推进 农业 现代化 的 , 只有 实行 土地 使用 制度 的 改革 , 使 土地 相对 地 集中 , 才能 实现 适度 规模经营 。 二 、 乡镇企业 发展 与 农业 现代化 的 关系 西方 发达国家 是 靠 农业 劳动力 大量 转入 城市 工业 , 而 城市 工业 又 为 农业 提供 大量 的 装备 与 资金 , 相继 完成 了 城市 工业化 与 农业 机械化 、 现代化 。 然而 中国 的 人口 太 多 , 特别 是 农村 人口 太 多 , 如果 按照 这一 模式 走 , 一是 城市 工业 发展 水平 还 不 可能 为 这么 多 的 人 提供 充分就业 的 机会 , 二是 中国 经济 的 发展 水平 还 不能 为 农业 现代化 提供 巨额 的 资金 , 因而 , 势必 使 中国 的 工业化 、 农业 现代化 经历 一段 缓慢 的 历程 。 中国 乡镇企业 的 发展 恰恰 缓解 了 这 一大 难题 , 开创 了 一条 独特 的 道路 , 即 中国 的 工业化 , 既要 有 城市 工业化 的 发展 , 也 要 有 乡镇 工业 的 发展 ; 农业 现代化 的 资金积累 需 城市 工业 提供 , 也 需 农村 的 自我 积累 , 其中 乡镇企业 就是 一个 重要 资金积累 来源 。 因此 , 乡镇企业 的 发展 对 加快 中国 的 工业化 、 农业 现代化 起着 催化剂 的 作用 。 1 . 乡镇企业 的 发展 为 加快 农业 剩余劳动力 的 转离 成为 可能 。 农业 现代化 , 首先 是 农业 土地 经营 的 集约化 , 即 由 目前 的 农业 劳动力 人均 负担 4 . 5 亩 地 , 以 体力劳动 为主 的 小农经济 方式 走向 农业 劳动力 人均 耕地 达 2 0 亩 地 左右 , 以 机械化 大 生产 为 主体 的 适度 规模经营 。 这样 就要 有 大量 农业 劳动力 转离 出去 另谋 职业 。 目前 , 我国 农村 的 劳动力 约 有 4 . 4 3 亿人 , 现有 耕地 1 4 . 4 亿亩 , 播种面积 达 2 2 . 2 亿亩 , 若 按 农业 劳动力 人均 负担 农田 2 0 亩 计 , 只 需 劳动力 0 . 7 2 - 1 . 1 1 亿人 , 目前 在 乡镇企业 等 领域 就业人数 约 有 1 . 2 亿 , 另有 0 . 8 亿人 进城 打工 , 则 约 有 1 . 3 2 - 1 . 7 1 亿 劳动力 需转离 农业 。 到 2 0 1 0 年 , 若 耕地 、 播种面积 保持 不减 , 或 微减 , 则 累计 需转出 的 劳动力 将 达 2 . 0 2 - 2 . 4 1 亿人 ( 2 0 1 0 年 全国 人口 将 达 1 3 . 8 5 亿人 , 农村 劳动力 将 为 5 . 1 3 亿人 ) 。 农业 劳动力 转离 的 去向 , 一是 发展 精细 农业 与 林牧 渔业 ; 二是 转向 农田 基本建设 与 荒山 、 沙漠 、 海洋 的 开发业 ; 三是 发展 乡镇企业 , 而且 , 在 近期内 这是 一项 潜力 较大 的 领域 , 特别 是 在 中 、 西部 地区 。 实践经验 告诉 我们 , 在 中国 农村 , 只有 一 、 二 、 三 产业 共同 发展 , 形成 一个 三 产业 互相促进 的 产业 经济 循环 体系 , 其 产业 规模 才能 迅速 扩大 , 吸纳 更 多 的 劳动力 。 预计 到 2 0 1 0 年 , 在 乡镇企业 直接 就业人数 将 达 2 . 2 亿人 , 如果 把 因 乡镇企业 发展 而 带动 起来 的 第一产业 发展 增加 的 就业人数 加在一起 将 达 3 . 0 - 3 . 3 亿人 , 占 农村 劳动力 总 人数 的 6 0 % 多 。 2 . 乡镇企业 发展 为 农业 现代化 拓展 了 一条 资金积累 新 渠道 。 现代化 的 农业 生产 , 已 改变传统 劳动密集 化 的 特性 , 逐渐 向 高技术 化发展 。 例如 , 由于 生产 机械化 、 水利化 、 工厂化 的 不断 普及 , 以及 生物 工程技术 的 开发 、 应用 , 生产 技术装备 率 大大提高 。 因此 , 推行 农业 现代化 需要 有 大量 的 资金投入 。 其 来源 , 一部分 是 国家 的 直接 投资 ; 一部分 是 农村 的 自我 积累 。 国家 直接 投资 约 占 国家 财政 总支出 的 1 0 % 。 农村 的 自我 积累 除了 农林牧渔业 的 本身 积累 外 , 主要 是 来自 乡镇企业 , 其一 是 乡镇企业 通过 给 乡 、 镇政府 提供 大量 利税 金 增加 其 财政收入 , 以 支农 方式 直接 反哺 农业 , 另 一 是 以 农副产品 为 原料 的 乡镇 工业 和 经营 农林牧渔 产品 与 农机 等 生产资料 的 商贸 企业 , 通过 投资 农林牧渔业 扩大 其 生产 规模 来 发展 自身 的 经营规模 。 目前 , 一些 机械化 水平 比较 高 的 地区 , 除了 国营农场 外 , 主要 都 是 乡镇企业 发展 较 好 的 地区 , 如 京津沪 穗 等 城郊 地区 的 农业 机械化 水平 都 在 7 0 - 8 0 % 。 北京 的 顺义县 , 无锡 的 华西 、 华庄 镇 等 都 是 靠 乡镇企业 的 资金投入 反哺 农业 , 实现 农业 机械化 的 。 3 . 乡镇 工业 的 发展 为 农林牧渔业 产品 的 开发利用 拓展 新 的 领域 。 乡镇企业 的 发展 大多数 是 以 地区 的 优势 资源 为 原料 的 加工业 , 它 的 发展 有助于 发掘 当地 的 资源优势 。 乡镇 工业 企业 一般 经营规模 较 小 , 可 因地制宜 地 对 一些 拥有量 较 小 , 或 质地 较差 , 不宜 大规模 开发利用 的 资源 就地取材 地 加工 成 制成品 。 这样 既 可 提高 资源 的 利用率 , 又 可 促进 农林牧渔业 资源 的 开发 , 发展 当地 的 产业 经济 , 从而 增加 了 农民 的 经济 收入 , 使 农民 增加 对 农业 的 投入 成为 可能 。 4 . 乡镇企业 的 发展 为 农业 现代化 提供 大量 的 技术装备 。 随着 农业 现代化 的 发展 , 无论是 农业 机械化 、 水利化 、 工厂化 还是 生物 工程技术 产品 的 生产 , 对 技术装备 的 需求量 都 是 巨大 的 , 品种 是 多种多样 的 , 乡镇 工业 的 发展 为此 提供 了 物质 技术 保障 。 目前 , 在 全国 农机具 制造业 中 , 乡镇 工业 已 占有 相当 的 比重 , 其中 中小 农具 产量 的 8 0 % - 9 0 % 为 乡镇 工业 所 制造 ; 手扶拖拉机 、 农用车 … … , 乡镇企业 的 产量 也 占有 一定 比重 。 同时 , 乡镇企业 的 发展 也 可为 现代化 农艺 技术装备 的 供应 与 维修 提供 服务 。 5 . 乡镇企业 的 发展 提高 了 农民 的 科技 文化素质 , 增强 了 组织纪律性 与 社会化 大 生产 的 意识 。 随着 乡镇 工业 的 发展 , 广大 农民 从 科学种田 , 工业生产 的 亲身 实践 中 感受 到 “ 知识 就是 力量 ” 、 “ 知识 是 致富 的 钥匙 ” , 因而 对 科技 文化 的 求知欲 大大 增强 , 同时 又 由于 经济 收入 的 增加 使 这 一 欲望 的 实现 成为 可能 。 特别 是 由 一个 小农经济 的 农民 转变成 与 社会化 大 生产方式 相 联系 的 产业工人 , 组织纪律性 大为 增强 。 这 不仅 给 农业 现代化 创造 了 良好 的 社会 文化 基础 , 同时 对 有效 地 控制 农村 人口 的 增长 也 会 产生 积极 作用 。 此外 , 工业 企业 社会化 大 生产 的 经营 管理 方式 也 为 农业 的 集约化 、 企业化 经营 提供 了 可 借鉴 的 经验 。 由 上述 分析 不难看出 , 乡镇企业 的 发展 对 农业 现代化 的 推进 产生 着 有效 的 促进作用 ; 同样 , 农业 现代化 的 发展 也 为 乡镇企业 的 发展 提供 着 更 多 的 原材料 和 更 广泛 的 产品 消费市场 。 因此 , 乡镇企业 的 发展 与 农业 现代化 的 关系 是 一个 互为因果 互相促进 的 相关 关系 , 是 中国 农村 经济腾飞 的 两只 同步 而进 的 轮子 。 三 、 推动 乡镇企业 进一步 发展 的 若干 对策 1 . 改革 经营 管理体制 , 增强活力 , 保持 发展势头 。 改革 经营 管理体制 , 一是 理顺 企业 外部 管理 的 行政 隶属 关系 , 即将 各级 乡镇企业 管理机构 合并 到 综合 经济 管理 部门 , 并 通过 行业 组织 形式 强化 行业 管理 。 二是 建立 起以 企业 产权制度 为 核心 的 现代 企业 制度 。 随着 改革 的 深化 , 整个 经济体制 逐渐 向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过渡 , 乡镇企业 原有 经营机制 的 灵活性 优势 在 弱化 , 而 与 市场经济 条件 下 形成 的 人们 的 价值观 不相适应 的 矛盾 日显 突出 , 特别 是 企业 产权 的 公有化 与 资产 经营 、 管理 的 不 规范化 、 非 法制化 的 矛盾 日渐 严重 , 导致 集体 资产 的 隐性 流失 , 经营 管理 不善 , 亏损企业 增多 。 因此 , 乡镇企业 的 经营 管理 体制改革 , 首先 是 改革 生产关系 , 转变 产权制度 , 即权 归 与 民 , 使 乡民 、 村民 、 镇民 成为 真正 的 企业 所有者 。 产权制度 转换 的 主体 形式 是 股份制 , 或 股份合作制 。 其次 是 在 产权制度 转换 的 基础 上 , 建立 起 一套 包含 企业 利益 分配制度 与 经营 管理 的 组织 制度 的 现代 企业 制度 。 2 . 提高 企业 素质 , 增强 技术开发 能力 , 建立 企业 优势 。 企业 素质 是 企业 经营 活动 的 基础 , 是 企业 的 决策 能力 及 组织 实施 能力 、 生产 技术开发 能力 、 产品质量 保证 能力 的 具体 体现 。 目前 , 全国 企业 的 素质 都 比较 低 , 其中 乡镇企业 尤为 突出 。 其 企业 管理 不善 、 效率 低 、 质量 差 、 效益 不高 之所以 比较 普遍 , 除了 经营机制 上 的 原因 外 , 另 一 重要 原因 , 就是 企业 素质 的 普遍 低下 。 这 不仅 对 乡镇企业 本身 发展 不利 , 而且 , 在 城乡 产业 分工 大 调整期 , 部分 行业 的 生产能力 逐渐 向 乡镇企业 转移 的 状况 下 , 若 长此以往 将 对 整个 行业 的 产品质量 的 稳定 与 提高 产生 十分 不利 的 影响 , 因此 , 提高 乡镇企业 的 素质 , 优化 产品 、 技术 结构 刻不容缓 。 目前 的 大多数 乡镇 工业 企业 不 具有 技术开发 能力 , 主要 依靠 外部 的 技术 力量 与 成果 。 作为 一个 企业 在 创建 的 初期 是 可以 的 , 但 要 长期保持 这种 状态 就 会 失去 企业 优势 , 没有 优势 就 没有 市场 的 竞争力 , 最后 必然 导致 经营 不景气 。 目前 , 之所以 有些 乡镇企业 产品 制造 质量 低劣 , 产品 性能 落后 无力 更新 , 甚至 有 的 不惜 假冒 , 归根到底 就是 因为 企业 技术 素质 低 , 缺乏 产品 制造 技术开发 能力 。 从 长远 发展 来说 , 企业 必须 有 自己 的 技术开发 能力 ( 不管 是 自己 独立 开发 , 还是 与 外 单位 合作开发 ) , 只有 这样 才能 根据 市场 变化 的 需要 不失时机 地 开发 出新 产品 , 或 新 的 工艺技术 。 提高 企业 素质 必须 建立 一套 激励机制 , 如 : 实行 企业 法人代表 任职 资格 确认 制 , 即 企业 的 厂长 、 经理 必须 是 经过 审计 部门 的 专门 培训 考核 机械 培训 、 考核 取得 资格 确认 证书 的 , 方 能 接受 聘任 ( 工商部门 才能 照章 批发 工商业 执照 ) 。 资格 确认 证书 , 定期 进行 复查 , 考核 确认 。 实行 职工 晋级 的 业绩 与 业务 能力 考核制 , 优秀者 可以 破格 随时 晋级 , 表现 差 的 可 延缓 晋级 。 积极开展 群众性 的 技术 比赛 、 技术革新 与 合理化 建议 活动 , 创造学 技术 、 用 技术 的 氛围 , 唤发 职工 不断 提高 业务 的 积极性 。 大力发展 农村 职业 技术 教育 , 培养 乡镇企业 的 带头人 、 业务 骨干 。 国家 从 支农 款项 中拨出 一部分 专款 用于 发展 农村 职业 教育 。 目前 , 乡镇企业 的 技术装备 , 大多 已 陈旧 , 技术 状态 很差 , 这 不仅 浪费 了 电力 , 同时 也 是 产品 制造 质量 低劣 、 技术开发 能力 弱 的 根源 之一 , 因此 , 要 推动 乡镇企业 进行 技术改造 与 技术 更新 。 目前 , 城市 的 科研 、 企业 与 学校 都 有 一大批 技术 专利 等待 去 转化 为 生产力 , 还有 一大批 科技人才 未 充分 发掘 利用 , 这 需要 有 一批 具有 综合 技术 业务 分析 能力 与 法律 地位 的 半官方 的 中介机构 , 进行 成果 与 人才 的 鉴别 筛选 与 推荐 , 以及 应用 成果鉴定 。 这样 可以 防止 在 技术 交易 中 时有发生 的 欺诈 现象 , 从而 推动 城乡 间 科技成果 较移 、 合作 健康 发展 。 3 . 优化 产业 组织 与 布局 结构 , 提高 生产 规模 效益 与 社会化 水平 。 目前 , 大多数 乡镇企业 分布 很 分散 , 规模 比较 小 。 一是 行政 、 行业 管理 不便 ; 二是 产业 、 企业 的 联系 薄弱 , 如水 、 电 、 热 供应 与 交通运输 、 物料 藏 贮 等 服务 很难 实现 专业化 、 社会化 ; 三是 缺乏 规划 , 滥占 耕地 , 造成 土地 资源 浪费 ; 四是 造成 环境污染 与 生态环境 破坏 的 扩散 。 因此 , 今后 必须 加强 科学 规划 , 合理 使用 土地 , 向 社会 区 化发展 , 按照 有利于 国家 的 产业政策 与 地区 生产力 布局 的 贯彻 ; 有利于 地区 资源优势 的 充分发挥 ; 有利于 优化 农业 生态环境 条件 , 保护 社会 生活 环境 ; 有利于 产业 、 企业 间 的 业务联系 与 合作 等 四 原则 , 建立 起乡 、 镇级 的 工业园区 。 同时 , 根据 规模 效益 与 产业 、 企业 互补 互助 的 原则 或 以 产品 为 龙头 组成 企业 集团 , 或 合并 组成 股份制 企业 , 或 组建 行业协会 ( 或 公会 ) , 作为 企业 间 相互 联系 与 合作 的 组织 渠道 , 如 组织 市场 调查 、 开发 与 开拓 , 开展 联合 技术培训 , 协调 生产 分工 与 技术协作 , 等等 。 * __label__C32-Agriculture 【 文献号 】 1 - 3033 【 原文 出处 】 赣南 师范学院 学报 : 社科 版 【 原刊 地名 】 赣州 【 原刊 期号 】 199702 【 原刊 页 号 】 61 - 65 【 分类号 】 F2 【 分类 名 】 农业 经济 【 作者 】 林忠礼 / 赖作卿 【 复印 期号 】 199707 【 标题 】 发展 “ 三高 ” 农业 与 优化 农业 生产 要素 【 正文 】 通过 总结 农村 改革开放 十多年 来 的 经验 , 党中央 、 国务院 提出 了 发展 高产 优质 高效 农业 的 重大 决策 。 这一 决策 为 我国 农业 由 自给 半自给 向 较 大规模 的 商品生产 , 由 传统 农业 向 现代化 农业 的 过渡 指明 了 方向 。 它 标志 着 我国 农业 正在 从 过去 单一 追求 产品数量 , 开始 转向 高产 和 优质 并重 , 提高效益 的 新 阶段 。 实现 农业 生产 的 高产 优质 高效 , 其 关键在于 农业 生产 要素 的 综合 开发 与 合理 利用 。 一 、 农业 生产 要素 的 结构 及其 特点 农业 是 一项 经济 活动 , 我们 分析 问题 和 解决问题 都 要 自觉 地 运用 经济 规律 。 按照 马克思 经济学 理论 , 生产力 的 三要素 是 : 生产者 ( 劳动力 ) , 劳动对象 ( 生产资料 ) 和 生产工具 。 结合 到 农业 这一 具体 的 经济 领域 , 农业 生产 过程 和 生产 目的 的 特殊性 , 农业 生产 要素 有 更 丰富 的 内容 。 从 农业 系统学 的 观点 来看 , 农业 生产 的 基本要素 有 四个 : 农业 生物 要素 ; 农业 环境要素 ; 农业 科技 要素 ; 农业 社会 经济 要素 ( 简称 农业 经济 要素 ) 。 这 四个 要素 组成 一个 不可分割 的 农业 整体 , 任何 一种 形式 的 农业 生产 都 包含 这 四种 要素 。 农业 开始 于 一万多年 前 的 新石器 时代 , 那时 人类 为了 生存 , 必须 得到 食物 , 就要 利用 可以 食用 的 动 、 植物 ( 农业 生物 ) , 而 这些 动 、 植物 又 离不开 一定 的 环境 条件 ( 农业 环境 ) , 人类 的 发展 , 要求 得到 更 多 的 , 较 有 保证 的 食物 , 逐渐 地 学会 用 种植 和 饲养 的 方法 ( 农业 技术 ) 代替 采集 和 渔猎 , 而 种植 和 饲养 都 离不开 人类 的 劳动 和 简单 的 工具 ( 农业 经济 ) 。 这 就 告诉 我们 , 即使 在 原始农业 阶段 , 都 包含 了 以上 四个 要素 。 随着 农业 生产 的 发展 , 农业 生产 要素 的 内容 不断丰富 , 但是 , 我们 仍然 可以 按照 四个 方面 划分 。 每 一种 生产 要素 都 有 其 特点 , 在 农业 生产 中 发挥 着 不同 的 作用 。 1 . 农业 生物 要素 。 农业 生物 要素 是 农业 生产 的 根本 特征 , 农业 生产 以 农业 生物 的 母机 , 以 农业 生物 为 产品 , 这 也 是 农业 与 工业 等 其它 产业 的 根本性 区别 , 农业 上 利用 的 生物 种类 很多 ( 虽然 相对 整个 生物界 所 占 比例 很小 ) , 这些 种类 繁多 的 物种 , 就 造成 了 农业 生产 的 丰富 多样 , 为 多种经营 提供 了 生物 基础 。 根据 生产 的 方式 , 农业 生物 可以 大体 分为 农作物 、 林木 、 畜禽 动物 、 水产 动物 、 菌藻 五大类 。 2 . 农业 环境要素 。 对 农业 生产 有 重大 影响 的 环境 因子 主要 有 气候 、 土壤 、 地形 、 水文 和 生物 。 这些 因子 在 很大 的 程度 上 决定 着 农业 生产 的 类型 , 作物 的 分布 , 农业 生产力 的 发挥 。 如果 将 农业 与 工业 作 比较 , 我们 就 会 发现 , 环境因素 在 农业 中 的 重要性 远远 大于 它 在 工业 中 的 重要性 。 在 工业 中 , 能源 和 原材料 是 极为重要 的 因素 , 相对来说 , 环境 较为 次要 。 例如 , 建造 一个 棉纺厂 , 电力 棉花 是 决不可 少 的 条件 , 建厂 所在地 的 气候 和 土壤 并 不是 决定性 的 限制 条件 。 只要 电力 , 棉花 能够 保证供应 , 在 寒冷 地区 或 温暖 地区 , 干旱地区 或 湿润 地区 都 可以 建造 棉纺厂 , 对于 农业 来说 , 环境因素 是 起 决定性 作用 的 , 没有 对 农业 生物 必要 的 基本 适宜 的 环境 条件 ( 包括 人工 所 创造 的 条件 ) , 农业 的 存在 就 没有 可能 。 农业 环境 对于 农业 生产 来说 , 具有 三种 功能 : 提供 能源 、 提供 物质基础 ( 原料 ) 和 提供 生存空间 。 3 . 农业 科学技术 要素 。 人类 的 劳动 是从 制造 工具 开始 的 , 农业 的 起源 就 包含 了 技术 这一 因素 。 技术 创造 了 农业 , 又 推动 着 农业 的 不断进步 。 同时 , 农业 的 发展 和 社会 的 进步 , 又 为 技术 的 改进 提出 了 更 高 的 要求 , 也 提供 了 进步 的 可能 。 在 农业 生产 中 , 技术 是 多种多样 的 , 但是 , 我们 可以 说 , 技术 的 根本 在于 提高 生产力 的 效率 。 因此 , 从 整体 上 来看 , 就 存在 着 提高 自然界 生产力 资源 ( 物 的 因素 ) 利用率 的 技术 , 例如 : 提高 土地 利用率 , 光能 的 利用率 , 热能 的 利用率 , 生物 的 利用率 等等 ; 提高 人力资源 效益 的 技术 , 例如 , 机械设备 , 计划 管理 等等 。 当然 , 这 两类 技术 不是 截然 分开 , 而是 相互 联系 的 , 提高 了 人力资源 的 效益 , 往往 也 就 提高 了 物 的 利用率 , 反过来 也 是 这样 。 虽然 这样 划分 是 粗略 的 , 但是 , 给 我们 一个 启示 , 任何 技术 的 运用 , 都 要 结合 到 资源 的 实际 才行 。 例如 , 在 土地 资源 缺乏 的 地区 , 就要 针对 土地 这一 要素 的 约束 寻找 突破口 , 人力资源 缺乏 的 地区 就 必须 开发 节省 人力资本 的 技术 。 4 . 农业 经济社会 要素 。 农业 经济社会 要素 的 范围 相当 广泛 , 内容 又 十分 丰富 , 在 此 , 我们 很难 逐一 例举 。 如果 我们 从 农业 生产 的 目的 这个 角度 去 看 问题 , 对 农业 经济社会 要素 就 有 一个 整体 上 的 认识 。 首先 , 农业 生产 的 目的 体现 在 社会 消费 方面 , 要 获得 足够 的 粮食 和 工业原料 , 同时 , 这个 需求 又 必须 与 社会 发展 相适应 。 其次 , 体现 在 农业生产者 方面 , 就是 要 获得 合适 的 经济 利益 , 所用 的 资源 和 技术 措施 必须 保证 生产者 能够 获得 经济 利益 才 有 维持 生产 不断 进行 的 可能 。 第三 , 体现 在 社会 环境 的 需求 方面 , 必须 保护 生态环境 才 不致于 对 社会 造成危害 。 协调 这 三个 方面 的 目的 、 平衡 利益 所 采取 的 各种 措施 。 就是 农业 经济社会 要素 的 内容 , 例如 : 经济 制度 、 法律 、 政策措施 等等 。 通过 以上 分析 , 就 可以 发现 , 在 所有 这些 农业 生产 要素 当中 , 科学技术 要素 是 一个 关键 , 它 是 连接 其它 要素 的 桥梁 。 任何 生物资源 , 环境 条件 的 开发 和 利用 , 都 必须 有 一个 科学技术 条件 , 缺少 了 这个 前提 , 再 好 的 资源 也 开发 不 出来 , 不能 为人所用 ; 同样 , 农业 生产 的 目的 需要 正确 选择 和 协调 , 也 必须 符合 经济 规律 , 也 就是 符合 科学 原理 , 按 经济 规律 办事 。 从这一点 认识 出发 , 我们 必须 在思想上 牢固地 树立 “ 把 经济 建设 真正 转移 到 依靠 科技进步 和 提高 劳动者 素质 ” 的 观念 。 二 、 我国 农业 生产 要素 的 现状 分析 任何事物 都 有 其 发展 变化 的 过程 , 有 其 两面性 。 对于 农业 生产 要素 , 我们 同样 要 清醒 地 认识 到 它 是 发展 变化 着 的 , 也 有 其 不利 的 方面 和 有利 的 方面 。 这样 , 我们 才能 避免 片面性 。 ㈠ 不利 的 因素 方面 1 . 人均 资源 占有量 较 少 , 而且 质量 不高 。 我国 一向 以 “ 幅员辽阔 , 地大物博 , 人口众多 ” 而 著称 。 “ 幅员辽阔 ” 是 国土面积 大 , 但是 , 在 地形 分布 上 是 “ 七山 二水 一分 田 ” , 开发利用 有 一定 的 难度 。 “ 地大物博 ” 是 资源 绝对量 名列 世界 前茅 , 但 由于 “ 人口众多 ” , 用 12 亿 人口 这一 分母 相除 , 人均 占有 资源 就 较 少 。 总 土地 面积 名列 世界 第三 , 人均 只有 12 亩 , 只有 世界 平均水平 50 亩 的 四分之一 。 另外 , 我国 有 37.4 亿亩 国土 难以 开发利用 , 约 占 国土面积 的 26 % , 其中 , 沙漠 9 亿亩 , 戈壁 8.4 亿亩 , 寒漠 2.3 亿亩 , 冰川 0.8 亿亩 , 居民 占地 和 道路 等 约 为 10 亿亩 。 干旱 和 半干旱 地区 , 占 国土面积 的 一半 , 山区 和 高原 占 国土面积 的 2 / 3 。 在 15 亿亩 耕地 中 、 洼 涝地 占 4 % , 盐碱地 占 6.7 % , 水土流失 地 占 6.7 % , 红壤 低 产地 占 12 % , 次生 潜育 水稻 土占 6.7 % 。 各类 低产田 总计 5.4 亿亩 , 占 总 耕地面积 的 36 % 。 2 . 资源 需求 压力 大 , 资源 破坏 情况 十分 严重 。 我国 以仅 占 世界 7 % 的 耕地 养活 了 占 世界 22 % 的 人口 , 这 确实 是 一个 了不起 的 成就 。 但是 , 人口数量 大 , 造成 对 资源 和 环境 的 压力 就 很大 。 目前 我国 人民 生活水准 还 比较 低 , 如 木材 年 消费量 , 我国 为 人均 0.05 立方米 , 世界 平均 为 0.67 立方米 ; 水资源 的 人均 消费量 , 我国 为 400 — 500 立方米 , 而 美国 为 2370 立方米 。 1992 年 , 我国 人均 肉 占有量 29.2 公斤 , 世界 平均 33 公斤 , 水产品 人均 占有量 13.3 公斤 , 世界 平均 19.1 公斤 , 奶 的 人均 占有量 4.8 公斤 , 世界 平均 110 公斤 , 禽蛋 类 人均 占有 8.7 公斤 , 世界 平均 6 公斤 。 随着 人民 生活 水平 迈向 小康 , 对 资源 和 环境 的 压力 加大 。 另 一个 方面 , 资源 破坏 的 情况 又 十分 严重 。 如 水土流失 面积 , 解放初期 为 116 万平方公里 , 目前 已 发展 到 160 万平方公里 , 约 占 国土面积 的 1 / 6 , 每年 流失 土壤 50 亿吨 。 其中 所 含 养分 约 相当 年产 化肥 的 总量 。 全国 草场 退化 面积 已达 7.7 亿亩 , 占 可 利用 草场 面积 的 23 % , 森林 年 采伐量 2 亿立方米 , 超过 年 生长量 的 1 / 4 , 连年 “ 森林 赤字 ” , 长此下去 , 后果 不堪设想 。 3 . 农业 生产 要素 总 投入 不足 , 投入 结构 不合理 。 在 科技 投入 方面 , 单项 , 单一性 成果 较 多 , 综合性 , 实用性 成果 较 少 。 科学研究 和 成果 推广 没有 同步 , 农村 教育 条件 落后 。 根据 1990 年 《 中国 统计 年鉴 》 我国 人口 文化素质 严重 落后 。 ( 见表一 ) 其中 农村 人口 文化素质 低下 已经 成为 农业 发展 的 重要 制约 因素 。 农药 、 化肥 的 投入 比例失调 。 据 南京 环境 科学 研究所 1982 年 对 江苏省 390 个 采样 点 的 土壤 检测 , 有机氯 检出率 达 100 % , 主要 分布 在 产粮区 。 直到 1983 年 国务院 才 决定 停止 约 占 农药 总量 50 % 的 六六六 及 滴滴涕 等 高毒 , 高残留 农药 的 生产 , 比 美国 晚 了 二十年 。 化肥 使用 也 带来 了 不少 负效应 。 农业 产业结构 单一 , 劳动力 资源 严重 浪费 。 表一 人口 文化素质 比较 国别 年份 大学 中小学 文盲 及 文化 程度 不 明确 者 中国 19871.1% 72.1% 26.8% 美国 198132.2% 64.6% 3.3% 日本 198014.3% 85% 0.7% 加拿大 198137.4% 60.6% 2.0% 澳大利亚 197121.5% 77.6% 0.9% ㈡ 有利 的 因素 方面 1 . 从 农业 经济社会 方面 来说 , 我们 国家 政治 安定 , 这是 一切 经济 活动 的 最 重要 的 基本 保证 。 改革开放 , 以 经济 建设 为 中心 的 政策 深入人心 。 改革开放 十多年 来 的 成果 和 成功 的 经验 是 进行 “ 三高 ” 农业 建设 的 基础 。 中共中央 1983 年 1 号 文件 明确提出 , 合理 利用 自然资源 , 保持良好 的 生态环境 与 严格控制 人口 增长 并列 , 作为 我国 发展 农业 和 进行 农村 建设 的 三大 前提条件 。 党 的 十四大 进一步 明确提出 建设 社会主义 市场 经济体制 的 规划 , 通过 市场机制 , 在 社会主义 国家 宏观调控 下 , 对 资源 合理配置 和 利用 , 使 经济 活动 遵循 价值规律 的 要求 , 适应 供求关系 的 变化 , 通过 价格 杠杆 和 竞争机制 , 把 资源配置 到 效益 较 好 的 环节 中 去 。 所有 这些 因素 都 为 建设 “ 三高 ” 农业 起 促进作用 。 2 . 在 国际 上 , 有 各种 农业 现代化 成功 国家 的 先例 , 我们 可以 充分 地 借鉴 其 经验 , 反思 其 教训 。 同时 , 我们 要 进一步 总结 我国 传统 农业 的 经验 。 精耕细作 , 保护 自然资源 , 多种经营 等 优良传统 有 十分 重要 的 现实意义 。 在 这个 基础 上 , 选择 正确 的 农业 现代化 道路 , 真正 做到 农业 生产 的 “ 高产 优质 高效 ” 。 从总体上 看 , 世界 上 现代化 农业 比较 典型 的 模式 有 : 美国式 , 节约 劳动力 为 目标 , 机械 投入 为主 的 模式 , 这 与 美国 人均 耕地面积 大 , 劳动力 成本 高 的 国情 相适应 ; 日本式 , 以 增加 土地 产出 为 目标 , 生物 和 化学 产品 投入 为主 的 模式 , 这 与 日本 耕地 资源 奇缺 , 而 资金 丰富 , 科技 水平 较 高 相一致 。 这些 模式 只能 供参考 , 具体 的 选择 必须 结合 本地 的 实际 情况 。 3 . 我国 人口众多 , 对 经济 发展 造成 了 一定 的 制约 , 计划生育 作为 一项 基本国策 , 应该 抓紧抓好 , 这里 一个 无可否认 的 客观事实 。 但是 , 我们 不能 仅仅 看到 它 消极 的 一面 。 如何 开发 人力资源 , 这里 大有文章 可 做 , 一方面 , 人口 多 就 存在 着 一个 巨大 的 消费市场 , 只要 消费市场 存在 , 就 为 农业 生产 的 集约化 , 商品生产 提供 了 可能 。 问题 在于 如何 打破 自给自足 的 小农经济 平衡 。 另 一个 方面 , 目前 众多 的 农村 劳动力 , 为 发展 资本 节约型 , 采取 适用技术 的 经济 提供 了 人力资本 。 按照 刘易斯 的 “ 二元 经济 论 ” , 其中 农业 人口 向 工业 等 非农业 人口 转移 , 对 经济 发展 起 促进作用 。 其实 , 在 农业 人口 当中 , 从 种粮 人口 向 非 种粮 人口 的 转移 , 对 农业 的 发展 也 起 促进作用 。 根据 陈俊生 同志 在 河南省 林县 ( 现 林州市 ) 的 调查 , 那里 的 同志 认为 修 红旗渠 是 他们 农业 经济 发展 的 第一次 原始积累 , 十万 民工 出 太行 是 第二次 原始积累 。 有 了 这 两次 资本积累 , 才 遍地开花 办起 了 乡镇企业 。 这 两次 积累 都 是 以 人力 的 投入 为主 的 。 辽宁省 利用 丰富 的 劳动力 资源 , 也 取得 了 很大 成功 。 他们 重视 增加 人力 劳动 的 投入 , 大 搞 农田 基本建设 。 1987 — 1993 年 , 全省 投入 农田 基本建设 的 人工 为 12.76 亿个 , 按 当时 工值 5 元 计算 , 就是 63.8 亿元 。 相当于 乡村 集体 和 农民 投入 的 物化劳动 ( 资金 支出 ) 的 2.5 倍 多 , 是 全省 投入 的 物化劳动 的 1.8 倍 。 辽宁省 由 粮食 调入 省 变为 调出 省 , 由 农业 小省 变为 与 工业 发展 相匹配 的 农业 大省 。 我国 的 国土 概况 是 “ 七山 二水 一分 田 ” , 可以 利用 充足 的 劳动力 资源 , 开发 山区 , 把 农 、 林 、 副 三业 结合 起来 , 特别 在 农 、 林产品 加工业 上 做 更 细 的 工作 , 这样 就 能够 逐步 把 人口 劣势 转变 为 人口 优势 , 实现 经济效益 。 4 . 我国 现在 的 农业 自然资源 仍 有 相当 大 的 潜力 。 现有 的 9500 多万公顷 ( 约 15 亿亩 ) 耕地 当中 , 中 低产 耕地 占 60 % , 现有 的 草场 , 二等 三等 草地 占 80 % , 已经 利用 的 养殖 水面 平均 亩产 只有 95 公斤 , 所有 这些 资源 都 还 可以 进一步提高 生产率 。 全国 现在 尚有 3300 多万公顷 宜农 荒地 , 7670 多万公顷 荒山 荒坡 , 130 多万公顷 沿海 滩涂 , 1200 万公顷 淡水 水面 有待 开发利用 。 采取有效 措施 、 增加 农业投入 , 加快 对 农业 资源 的 综合 开发 和 利用 , 就 可以 大幅度提高 农业 的 综合 生产能力 , 满足 人民 物质 生活 的 需要 。 三 、 依靠 农业 科技进步 , 提高 各种 农业 资源 的 单位 产出率 通过 以上 分析 , 结合 农业 生产 要素 的 特点 和 我国 农业 生产 要素 的 状况 , 发展 “ 三高 ” 农业 的 基本 策略 是 依靠 科技进步 。 我们 知道 , 科学技术 如何 转化 为 生产力 , 涉及 到 科学研究 体制 和 政策 等 社会 因素 。 中共中央 1985 年 3 月 作出 关于 科学技术 体制改革 的 决定 , 确定 了 经济 建设 必须 依靠 科学技术 , 科学技术 工作 必须 面向 经济 建设 的 战略方针 。 李鹏 总理 在 全国人大 八届 三次 会议 上 的 政府 工作 报告 中 强调 : “ 当务之急 是 努力 创造条件 , 加速 科技成果 向 现实 生产力 的 转化 。 科学技术 如何 转化 为 生产力 ? 其 内容 是 多方面 的 , 根本 的 因素 有 两个 , 第一 是 人 的 因素 , 第二 是 物 的 因素 。 人 的 因素 是 首要 的 , 是 基本 的 方面 , 千千万万 农民 是 农业 生产 主力军 , 他们 的 科技 文化 水平 的 高低 , 决定 着 我国 农业 发展 的 水平 。 就 目前 的 情况 来说 , 农民 总体 科技 文化素质 偏低 , 阻碍 了 农业 科技 有效 需求 的 形成 。 农民 所 受 文化教育 的 水平 与其 经济 收入 密切相关 , 而 农民 的 经济 收入 却 又 恰恰 与其 科技化 素质 成正比 。 在 众多 经济 发展 成功 的 国家 的 经济 看来 , 它们 的 成功 都 是 以 教育 为 契机 而 取得 的 。 我们 的 近邻 — — 日本 , 在 “ 明治维新 ” 时代 就 提出 “ 教育 立国 ” ; 第二次世界大战 失败 之后 , 面临 着 千头万绪 的 社会 问题 , 仍然 始终不渝 地 加强 国民教育 。 日本 广部省 总结 战后 经济 复兴 的 原因 , “ 支撑 战后 如此 辉煌 的 经济 发展 , 是 战前 积累 起来 的 知识 技能 这一人 的 因素 。 ” 法国 现代化 的 制订 者 之一 , 让 · 莫 内 曾经 指出 : “ 搞 现代化 应该 先化 人后 化物 。 ” 现代化 的 社会 要 有 现代化 的 人 , 现代化 的 人 必须 具备 现代化 的 思维 方法 , 而 现代化 的 思维 方法 , 又 是 通过 现代科学 文化 知识 的 系统 训练 获得 的 。 美国 著名 的 经济学家 ( 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得者 ) 西奥多 · W · 舒尔茨 在 1961 年 发表 的 《 人力资本 投资 》 一文 最后 总结 道 : “ 要 建立 一个 现代化 农业 和 工业 社会 , 大量 的 人力 投资 是 必备 的 条件 之一 , ” “ 实实在在 , 我国 ( 按 : 指 美国 ) 的 经济 体系 , 最 明显 独特 的 现象 是 人力资本 的 增长 。 如果 没有 它 , 世间 仍 是 一片 艰苦 , 双手 工作 和 贫穷 还 将 处处 可见 。 ” 他 又 说 : “ 在 发展中国家 , 人力 投资 常常 不 受 重视 。 这些 国家 的 的 领袖 和 主管人员 , 都 认为 物质 投资 才 是 经济 发展 最 重要 的 因素 。 来自 国外 的 资金 , 通常 是 用来 建造 有形 的 建筑物 , 购买 设备 和 货物 仓库 , 但是 人力 水平 却 赶不上 资本 的 增长 , 成为 经济 发展 的 瓶颈 。 ” 在 教育 方面 , 特别 是 面向农村 的 教育 , 我们 应该 采取 什么 有效 的 途径 和 方式 来 实现 呢 ? 毋庸讳言 , 随着 家庭 联产承包 责任制 的 推行 , 原来 的 农村基层 组织 受到 不同 程度 的 影响 , 出现 松散 的 现象 。 因此 , 如何 推广 和 普及 科学知识 又 增加 了 一个 组织 上 的 困难 。 通过 广播 , 电视 等 先进 的 传播媒体 , 看来 是 一个 十分 现实 可行 的 渠道 。 农村 温饱 问题 得到 了解 , 农户 对 文化 科技知识 的 需求 增加 , 不少 县 、 乡 都 建立 了 闭路电视 网络 。 有 了 需求 , 又 有 提供 需求 的 设备 , 这样 一定 能够 产生 好 的 效果 。 应该 指出 的 是 , 对于 农业 科技 , 作为 生产 技术 这一 层次 , 作为 一项 硬 的 技术 , 得到 了 比较 广泛 的 接受 , 受到 的 普遍 的 重视 。 然而 , 随着 市场经济 体系 的 逐步 建立 和 完善 , 生产 的 商品化 , 如何 实现 生产 的 价值 , 这 就 不仅仅 是 一个 生产 技术 问题 。 农民 还 需要 经营 、 管理 等 方面 的 软 技术 。 对于 这一 层次 的 普及 , 有着 更 高 的 难度 , 在 短时间 内 , 还要 通过 各级 政府 的 诱导 , 为 农户 提供 产销 信息 , 避免 丰产 不 丰收 , 挫伤 农民 生产 积极性 的 的 现象 发生 。 这样 , 科技 能够 为 农户 的 生产 带来 效益 , 增进 农民 的 经济 收入 , 就 能够 打破 使 农民 致穷 的 恶性循环 。 在 发展 农村 教育 , 普及 文化 科学知识 的 过程 中 , 结合 当地 资源 , 培养 专业户 , 重点 户 , 树立典型 和 示范户 , 这 也 是 教育 的 一种 重要 方式 。 “ 榜样 的 力量 是 无穷的 ” , 农民 能够 从 具体 的 事例 中 受到 启发 , 改进 生产 , 发展 经济 。 依靠 农业 科技进步 , 还有 一个 重要 的 方面 , 是 如何 理解 科学技术 进步 的 问题 。 在 一般 的 观念 中 , 科技 水平 高精尖 就是 进步 的 标志 。 对于 农业 生产 来说 , 这里 存在 着 一个 认识 上 的 误区 。 对 农业 生产 中 的 适用技术 认识 不足 , 片面 地 认为 中国 传统 农业 技术 都 是 落后 的 , 必须 采用 世界 最新 的 科技 取而代之 。 然而 , 农业 和 工业 不同 , 它 严格 地 受制于 自然环境 条件 , 农业 技术 表现 出 明显 的 历史 继承性 , 相对 稳定性 和 发展 持续性 , 任何 农业 上 的 发明创造 或 先进 技术 都 离不开 它 操作 时间 和 空间 条件 。 因此 , 不能 脱离 自然 的 和 社会 经济 的 条件 谈 高科技 。 只要 能够 使 农业 生产 获得 好 的 经济效益 的 技术 , 都 是 应该 加以 肯定 。 四 、 建立 和 完善 农业 生产 要素 市场 生产 要素 市场 是 优化 生产 要素 配制 , 充分利用 资源 的 社会 经济 制度 措施 , 也 是 发展 “ 三高 ” 农业 的 客观 要求 。 我们 说 , 农业 生产 的 高产 优质 高效 , 高产 和 优质 是 农业 生产 的 经济 目标 , 而 实现 这一 目标 的 动力 是 高效 。 任何 经济 活动 的 活力 在于 其 效益 , 缺乏 经济效益 的 经济 行为 是 难于 实现 和 持续 的 。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的 建设 过程 中 , 我们 已经 在 消费品 市场 、 证卷 市场 中作 了 不少 的 尝试 , 取得 了 一定 的 经验 。 然而 ,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建立 的 标志 应该 是 起到 基础性 作用 的 生产 要素 市场 的 建立 。 在 一定 的 意义 上 , 没有 生产 要素 市场 , 也 就 没有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 生产 要素 市场 的 发育 程度 标志 着 社会 市场经济 的 历史进程 状况 。 从 生产关系 的 角度 来看 , 生产 要素 的 所有制 性质 是 社会 经济 制度 的 分水岭 。 没有 生产 要素 的 商品化 和 市场化 , 尤其 是 没有 公有制 生产 要素 的 商品化 和 市场化 , 就 谈不上 社会主义 的 市场经济 。 因此 , 对 生产 要素 的 综合 开发 和 充分利用 也 就 难于 实现 。 农业 生产 要素 市场 主要 包括 劳动力 市场 、 土地 市场 、 资金 市场 和 技术 市场 。 每一项 市场 体系 的 建立 都 是 生产 要素 发展 的 新形势下 的 客观 要求 。 首先 , 农村 劳动力 的 大量 剩余 , 现在 一般 认为 我国 农村 剩余劳动力 1.2 亿人 , 约 占 农村 劳动力 总数 的 1 / 4 。 90 年代 中后期 , 农村 每年 还 将 增加 600 万 劳动力 , 本世纪 未 将 达到 2 亿 剩余劳动力 。 近几年 , 民工潮 的 流动 , 保守 的 估计 都 在 6 千万 , 如果 不 建立 劳动力 市场 , 有序 地 转移 农村 剩余劳动力 , 这 就是 一个 很 严重 的 资源 浪费 。 因为 人力资源 , 即使 没有 生产 , 也 需要 消费 , 也 在 衰老 。 美国 在 本世纪 三十 年代 经济 大 萧条 的 岁月 里 , 政府 组织 了 大批 失业 的 劳动力 , 从事 道路 , 水利建设 , 既 为 劳动力 找到 了 出路 , 又 为 经济 的 发展 打下 了 基础 。 国务院 在 做出 加快 发展 “ 三高 ” 农业 决定 的 同时 , 做出 了 加快 发展 西部 地区 乡镇企业 的 决定 。 这 两个 决定 具有 十分 重要 的 战略意义 , 是 我国 90 年代 发展 农业 和 农村 经济 的 两大 主题 。 通过 发展 高产 优质 高效 农业 , 把 农业 推向市场 , 提高 农业 的 比较 利益 , 为 国家 经济 建设 和 人民 生活 实现 小康 提供 量 多 质优 的 农产品 及其 加工 产品 ; 通过 发展 必镇 企业 , 转移 农村 剩余劳动 , 扩大 就业 容量 , 增加 农民收入 , 提高 农村 购买力 , 并 为 工业品 开拓 广阔 的 农村 市场 和 农业 现代化 建设 积累资金 , 进而 加速 农村 工业化 和 城乡 一体化 的 进程 。 这 两大 主题 相辅 相承 , 相得益彰 , 前者 为 后者 的 发展 提供 优质 的 农产品 原料 , 后者 为 前者 的 发展 提供 物质 和 资金 条件 。 但是 , 这 两者 互动 的 前提 是 生产 要素 的 流通 市场机制 。 其次 , 农业 生产 的 商品化 市场化 , 其 前提 是 打破 自给自足 。 这 就 要求 土地 资源 , 资本 的 投入 不能 平均化 。 要 实现 这 一点 , 一条 有效 的 途径 仍然 是 市场机制 的 建立 。 通过 市场机制 , 明确 土地 资源 的 所有权 和 使用权 相 分离 , 把 土地 资源 集中 到 有 技术 、 懂 经营 管理 的 种田 能 手中 去 , 实现 农业 生产 的 规模化 , 真正 打破 “ 八亿 农民 搞饭 吃 ” 的 局面 。 在 不少 地区 , 农民 不 愿意 种田 , 但是 , 责任田 又 不能 舍弃 或 不愿 舍弃 , 劳动力 向 非农产业 转移 之后 , 对 土地 实行 粗放经营 。 兼业 农民 往往 把 农业 当成 一种 附带 性质 的 工作 。 究其原因 , 在于 没有 建立 土地 的 流转 制度 , 不利于 劳动力 市场 的 建立 , 阻碍 农村 人口 的 非 农化 。 建立 和 完善 农业 生产 要素 市场 的 一个 重要 方面 是 完善 市场 运行 的 保障体系 , 包括 市场 的 “ 硬件 ” 和 “ 软件 ” 建设 。 “ 硬件 ” 方面 包括 仓库 、 货场 、 公路 、 铁路 、 码头 等 基础设施 ; “ 软件 ” 指 政府 宏观调控 手段 完善 , 市场 组织 市场 流通 秩序 , 商业道德 , 市场 法规 等等 。 对于 “ 市场机制 ” 这一 手段 , 需要 树立 的 观念 是 : 市场 不是 无能 的 , 在 一定 的 程度 上 它 能够 实现 供求平衡 , 调节 生产 ; 市场 不是 万能 的 , 特别 是 对于 农业 生产 要素 市场 , 必须 综合 考虑 社会效益 和 经济效益 , 因此 , 它 必须 是 在 国家 政策 支持 下 的 市场 体系 , 其 目的 只有 一个 , 就是 提高 农业 生产 资源 的 效益 。 * 参考文献 1 . 卢良 恕 “ 90 年代 中国 农业 现代化 建设 展望 ” , 《 学术报告 材料 》 2 . 陈俊生 主编 《 建设 高产 优质 高效 农业 》 , 农业 出版社 , 1994 年版 3 . 陈俊生 “ 关于 农村 劳动力 剩余 和 基本 对策 问题 ” , 《 人民日报 》 1995.12 . 84 . 国务院 农村 发展 研究 中心 、 中国农科院 农业 经济 研究所 编辑组 编 《 中国 农村 发展 战略 问题 》 中国 农业 科技 出版社 , 1985 年版 ( 责任编辑 李自茂 ) * 收稿 日期 1997 ─ 01 ─ 23 __label__C32-Agriculture 【 文献号 】 1 - 3035 【 原文 出处 】 山东 师 大学 报 : 社科 版 【 原刊 地名 】 济南 【 原刊 期号 】 199703 【 原刊 页 号 】 25 - 28 【 分类号 】 F2 【 分类 名 】 农业 经济 【 作者 】 侯 风云 【 复印 期号 】 199707 【 标题 】 我国 农业投入 运行机制 探讨 【 正文 】 内容提要 本文 从 界定 农业投入 的 类型 以及 由此 决定 的 农业投入 主体 、 投入 范围 的 差异 入手 , 深入分析 了 我国 农业投入 的 现状及 投入 不足 的 机制 动因 , 认为 农业投入 并未 形成 促进 农业 增长 的 良性循环 机制 , 进而 探讨 了 理顺 农业投入 运行机制 的 对策 。 * * * 近几年来 , 针对 我国 农业 生产 徘徊不前 的 原因 , 人们 作 了 许多 分析 , 一个 较为 普遍 的 认识 是 农业投入 严重不足 。 然而 是 什么 原因 造成 了 农业投入 不足 的 局面 ? 应该 怎样 改变 这种 不利于 农业 增长 的 投入 机制 以 促进 农业 的 长足发展 ? 对于 这些 问题 的 探讨 却 不多见 。 本文 就 我国 农业投入 的 现状 、 投入 不足 的 机制 动因 和 理顺 农业投入 运行机制 的 对策 作一 探讨 。 一 、 农业投入 的 类型 、 投入 主体 及 投入 范围 的 界定 农业投入 大致 可以 分成 两大类 , 一类 是 社会 基础性 投入 , 其 特征 是 投入 金额 大 , 受益 面广 , 工期 长 , 具有 长远 的 经济效益 、 生态效益 和 社会效益 , 能 提高 农业 综合 生产能力 , 扩展 农业 生产 可能性 边界 ; 但 由于 近期 直接 经济效益 不 明显 , 因此 不 具有 直接 回收 补偿 的 性质 , 如 农用 工业 投入 , 基础 研究 、 应用 研究 投入 , 大中型 水利 基本建设 投入 , 中低产田 改造 投入 等 。 另一类 是 生产经营性 投入 , 其 特征 是 投入 额较 小 , 工时 短 , 受益 面窄 , 持续时间 短 , 直接 效益 明显 , 并 具有 及时 回收 补偿 的 特点 等 , 如 农业 生产资料 投入 , 农业 科技 服务 投入 , 小型 水利 配套 设施 投入 等 。 一般而言 , 社会 基础性 投入 决定 生产经营性 投入 , 决定 其 多少 与 有无 , 并 改变 其 投入 环境 , 为 其 导向 。 生产经营性 投入 则 依据 社会 基础性 投入 创造 的 条件 和 农业 生产 的 需要 进行 补充性 投入 , 通过 此项 投入 实现 基础性 投入 的 经济效益 和 社会效益 , 从而 实现 农业 生产力 的 提高 。 由于 社会 基础性 投入 决定 生产经营性 投入 , 因此 必须 有 一定 水平 、 一定 规模 的 社会 基础性 投入 才能 为 生产经营性 投入 提供 条件 , 也 才能 促进 生产经营性 投入 的 增加 。 缺乏 基础性 投入 的 经营性 投入 必定 是 效益 递减 的 , 甚至 是 无效 的 , 因而 其 投入 主体 的 投入 积极性 必然 会 受到 伤害 。 我国 农业投入 不足 的 原因 就 在于 社会 基础性 投入 不足 , 投资 主体 收益 下降 , 进而 减少 投入 热情 , 生产经营性 投入 下降 , 必然 使 农产品 产量 减少 , 农业 生产 步入 困境 。 农业投入 中 两种 类型 的 不同 特征 决定 了 其 投资 主体 的 不同 和 投资 范围 的 差异 。 根据 我国 近年 农业 发展 的 实践 分析 , 农业投入 主体 大体 有 五类 , 分别 是 农民 、 集体 合作 组织 、 政府 、 银行 和 大中型 企业 。 根据 各 投入 主体 权力 与 义务 必须 对称 的 原则 及 资金 实力 , 我们 认为 农民 的 投入 范围 仅限于 承包地 和 为 之 配套 服务 的 小型 水利 设施 等 。 因为 农民 家庭 的 投入 能力 很 有限 , 而且 超过 承包 范围 的 投入 不能 全部 收回 或 完全 不能 收回 。 农村 合作 经济 组织 拥有 生产 和 服务 二重 属性 , 其 生产 属性 主要 体现 在 投资 于 乡镇企业 的 生产 , 其 服务 属性 是 为 农户 的 农业 生产 提供 产 前 、 产后 、 产 中 各种 社会 服务 。 政府 担负 着 农业 基础产业 和 先导 产业 的 职责 , 因而 应 重点 承担 那些 风险 大 、 短期 效益 不 明显 , 对 农业 发展 起 保护 和 促进作用 的 项目 , 如 大中型 农业 基础设施 、 农业 科技开发 和 新 技术推广 、 生态 环境保护 、 农用 工业 建设 等 方面 的 投资 , 即 一般 基础性 投放 应由 政府 承担 。 银行 是 社会 资金 余缺 的 调节 者 , 其 资金 必须 偿还 , 商业银行 特别 是 农业银行 的 信贷资金 主要 应用 于 农业 生产 经营 需要 的 临时 周转资金 , 是 生产经营性 投资 的 组成部分 , 国家 政策性 银行 特别 是 农业 开发 银行 的 资金 可 用于 农业 长期 投入 , 如 贷款 改造 中低产田 、 开发 荒地 滩涂 、 农业 科技开发 和 推广 等 。 企业 对 农业 的 投入 是 近几年来 随着 工业 企业 的 发展 而 产生 的 一种 新 现象 。 一些 企业 集团 从 自身 的 长远利益 出发 , 积极 与 农村 经济 联姻 , 企业 投资 于 农业 , 在 贸工农 一体化 体系 中 担当 龙头 , 加长 了 农业 的 产业链 条 , 扩大 了 农户 经营 的 外部 规模 。 在 实现 企业 自身 效益 的 同时 , 促进 了 农业 生产 的 发展 , 增加 了 农民收入 。 在 我国 最先 进入 农业 的 是 那些 原料 来自 农业 的 企业 。 云南 玉溪 卷烟厂 把 烟叶 种植 作为 “ 第一 车间 ” 来 抓 , 逐步 建立 了 60 万亩 烤烟 生产 基地 。 他们 把 工业 利润 作为 启动资金 , 以 12 种 形式 向 “ 第一 车间 ” 进行 利润 返还 , 11 年 共 投入 30 亿元 , 既 增加 了 农民收入 , 又 保证 了 企业 稳定 的 原料 来源 。 四川 的 希望 集团 在 农业 领域 投资 14 年 , “ 希望 牌 ” 饲料 销遍 全国 , 安置 了 近 5 万 农村 劳动力 就业 。 目前 又 有 一批 实力雄厚 的 大中型 企业 投资 于 农业 , 如 三九 企业 集团 注册 了 神农 发展 有限公司 , 并 已 在 农用车 、 化肥 、 淀粉 、 肉鸡 等 方面 通过 直接 投资 、 合作 或 购并 等 多种 方式 进入 农业 。 安康 集团 在 内蒙古自治区 购买 了 70 万亩 牧场 50 年 的 使用权 , 准备 以 小麦 、 大豆 种植 带动 油料 加工 、 饲料 、 畜牧 养殖 等 项目 , 近一年来 已 投资 4600 万元 〔 1 〕 。 在 我国 财政 支农 资金 紧缺 的 当今 , 积极 推进 企业 对 农业 生产 的 投入 , 不失为 解决 农业投入 不足 和 探索 工业 支持 农业 发展 的 一条 新路子 。 二 、 农业投入 没有 形成 促进 农业 增长 的 良性循环 机制 一般而言 , 农民 投入 、 农村 合作 组织 对 农业 的 投入 、 银行 商业性 农业投入 、 企业 向 农业 的 投入 都 是 生产经营性 投入 , 这些 投入 通常 限于 对 政府 基础性 投入 所 创造 的 条件 的 充分利用 。 只能 在 政府 基础性 投入 确定 了 的 生产 可能性 边界 内 进行 , 超过 了 边界 的 投入 不是 无效 的 , 就是 因 经济 上 得不偿失 而 被 放弃 , 因此 政府 基础性 投入 实际上 唯一 地 确定 了 农业 生产 的 可能性 边界 , 决定 了 其它 投入 的 规模 和 农业 生产 的 规模 。 在 我国 , 政府 对 农业 的 投入 严重不足 , 这种 不足 可 从 以下 几个 方面 反映 出来 。 第一 , 从 农业投入 的 相对 量 来看 , 我国 农业投入 严重不足 。 表现 为 : 农业 基本建设 投资 占 投资总额 的 比重 下降 , 从 “ 五五 ” 的 10.5 % 下降 到 “ 七五 ” 的 3.36 % , 1994 年 仅 为 2.6 % 。 财政 农业 支出 占 国家 财政支出 的 比重 下降 , 由 1979 年 的 13.7 % 下降 到 1987 年 的 7.9 % 〔 2 〕 , 1993 年 国家 财政 农业 支出 占 国家 财政支出 的 比重 为 8.51 % , 低于 1994 年 的 9.11 % 和 1992 年 的 8.75 % 。 农业 固定资产 投资 比重 下降 , 农业 投资 占全 社会 固定资产 投资 比重 1991 年 为 3.2 % , 1992 年 下降 到 2.8 % , 1993 年 下降 到 2.2 % 〔 3 〕 。 第二 , 从 农业 增长 与 工业 增长 的 关系 来看 , 我国 农业投入 严重不足 。 很多 专家 根据 国外经验 并 结合 我国 的 实际 进行 研究 后 认为 。 当前 和 今后 一个 时期 , 农业 增长 与 工业 增长 之间 比较 合适 的 比例 应该 是 1 : 2.5 — 3 。 如果 不足 这个 比例 , 说明 农业 增长 缓慢 , 工业 增长 过快 , 农业投入 不足 , 工业 占用 了 太 多 资源 , 近两年 我国 的 实际 情况 是 , 1993 年 农业 增长 4 % , 工业 增长 20.2 % ( 国内 生产总值 增长 13 % ) , 工农业 增长 之间 的 比例 为 4.5 : 1 , 1994 年 农业 增长 3.5 % 。 工业 增长 18 % ( 国内 生产总值 增长 11.8 % ) , 二者之间 的 比例 是 5.1 : 1 左右 〔 4 〕 , 显然 农业投入 不足 。 第三 , 农业投入 资金 “ 农转非 ” 现象 严重 , 数量 巨大 , 许多 地方 财政 紧张 , 挪用 国家 支农 资金 发工资 , 甚至 搞 “ 三产 ” 。 1993 年 农村 投入 资金 4000 亿元 , 真正 用于 农业 的 仅 有 1136 亿元 , 占 28.4 % , 国家 财政 、 银行 投入 1265 亿元 , 用于 农业 的 仅 为 713 亿元 , 占 总 投入 的 56.36 % 〔 5 〕 , 在 农业投入 资金 已经 不足 的 情况 下 , “ 农转非 ” 数量 的 巨大 更 加剧 了 农业 生产 投入 不足 的 局面 。 农业投入 不足 的 原因 来自 于 各 投入 主体 的 动力 不足 。 政府 作为 农业 基础性 投入 的 主体 , 其 行为 动机 应该 是 谋求 宏观 及 长远 的 经济效益 与 社会效益 , 保障 满足 人民 生活 需要 及 国民经济 的 协调 发展 。 然而 我国 建国以来 , 政府 对 农业投入 往往 只 注重 短期 经济效益 和 社会 目标 , 由于 农业 的 比较 利益 低 , 在短期内 政府 投资 的 经济效益 与 社会效益 并非 一致 , 如果 政府 在 资金分配 上 只 追求 资金 的 营利性 目标 而 忽视 农业 投资 的 公共性 和 长期性 , 政府 对 农业 投资 必定 减少 , 这 尤其 表现 在 地方 政府 财政 支农 上 , 地方 政府 受 利益 最大化 驱动 , 对 农业 这种 长线 、 低效益 产业 的 投资 缺乏 动力 。 农业 作为 国民经济 的 基础产业 , 只是 讲 在 口头上 , 而 在 现实 中 一直 未 给予 足够 的 重视 。 在 高速 工业化 目标 的 驱动 下 , 重视 农业 , 增加 对 农业 的 投入 , 仅限于 为 高速 工业化 提供 必需 的 服务 和 保障 。 因此 , 只有 在 农业 生产 衰退 到 波及 工业 的 发展 和 居民 生活 时 , 政府 才 被动 地 作出反应 。 而 一旦 农业 生产 得到 恢复 和 发展 , 又 要 削弱 农业投入 。 这种 由 高速 工业化 目标 所 造成 的 “ 工业 偏好 ” 和 “ 城市 偏好 ” 必然 造成 国家 农业投入 动力 不足 。 此外 , 我国 业已 形成 的 二元 经济 结构 的 格局 , 会 在 客观 上 产生 一种 与 以 农业 为 基础 方针 相 违背 的 运行机制 。 城市 大 工业 有机 构成 高 , 经济 实力 强 , 又 有 低价 农产品 和 原材料 的 保证 , 从而 比 农业 有 更优越 的 自我 积累 和 发展 能力 。 遵循 市场经济 运行机制 的 投资体制 改革 进一步 强化 了 政府 对 农业投入 的 不利 局面 。 因为 投资体制 改革 强化 了 预算外 投资 优势 , 但 弱化 了 农业投入 的 地位 。 从 投资 分布 看 , 预算内 投资 基本 体现 了 国家 的 产业政策 , 集中 在 基础 工业 、 农业 、 科技 和 教育 等 短线 部门 ; 预算外 投资 基本 受 市场导向 , 主要 集中 在 加工工业 等 长线 部门 , 这部分 投资 占 整个 预算外 投资 的 80 % , 而 农业 投资 仅 占 不足 3 % 。 因此 农业 吸收 预算外 投资 的 能力 十分 薄弱 , 主要 依赖于 国家 预算内 投资 的 增长 。 然而 整个 预算内 投资 占 社会 总 投资 比重 一直 在 急剧下降 , 这 就 意味着 农业 投资 的 压缩 。 不仅如此 , 由于 预算外 加工工业 的 迅速 扩展 , 基础 工业 的 问题 更 容易 引起 重视 , 也 更 容易 在 预算内 资金 安排 上 实行 挤 农业 保 基础 工业 的 措施 , 以 缩短 预算外 加工工业 的 扩张 给 基础 工业 留下 的 “ 缺口 ” 。 这样 农业 投资 既 不能 获得 预算外 的 投资 份额 , 又 失去 了 预算内 投资 的 必要 保护 , 导致 了 整个 农业 投资 地位 的 不断 削弱 。 在 农业 中 , 由于 国家 投入 的 严重不足 , 导致 了 刺激 农业 发展 的 良性循环 机制 一直 未能 形成 。 表现 在 : 第一 , 政府 投入 不足 , 使 农业 生产 条件 恶化 , 导致 抗灾 能力 下降 , 水土流失 严重 , 土壤肥力 下降 , 加之 农用 工业 投资 与 农业 生产资料 的 补贴 份额 下降 , 必然 使 农业 生产资料 的 增长速度 降低 , 供不应求 , 价格上涨 , 这些 都 会 引发 农业 生产成本 的 提高 , 农业 比较 利益 低下 , 从而 限制 了 农民 及其 它 投资 主体 对 农业 的 经营性 投入 的 增加 。 在 市场经济 条件 下 , 农户 、 农村 合作 组织 、 银行 和 企业 都 是 具有 自身 利益 的 商品生产者 , 其 投资 行为 是 理性 , 投资 的 直接 目的 都 是 追求 利益 最大化 。 在 政府 农业投入 不足 的 情况 下 , 农业部门 不利 的 生产 条件 和 较 低 的 比较 利益 , 使得 农户 资金 或 过 多 地 用于 生活 消费 , 或 投入 非农产业 ; 农村 合作 经济 以及 银行 的 大部分 资金 也 在 追求 最大 利润 的 驱动 下 导向 二 、 三 产业 , 缺乏 对 农业 投资 的 动力 。 近几年 乡镇企业 迅速 发展 , 农用 资金 通过 银行 大量 流入 二 、 三 产业 , 也 说明 了 这 一点 。 尽管 乡镇企业 “ 以工补农 ” 也 对 农业 生产 投入 一些 资金 , 但 这 往往 是 一种 迫于 行政 压力 的 选择 , 这是 为了 国家 的 宏观 利益 而 被迫 在 微观 利益 上 作出 的 牺牲 , 缺乏 内在 的 利益驱动 , 不 符合 经济 发展 的 内在 要求 。 第二 , 政府 投入 不足 , 农民收入 难以 增加 。 从 投资 促进 经济 发展 的 一般 机理 分析 , 由于 投入 增加 , 引起 生产 规模 的 扩大 , 进而 引起 就业 的 增加 和 收入 的 增加 , 收入 形成 需求 , 需求 的 增加 必然 引起 市场 的 繁荣 , 市场 的 繁荣 进一步 推动 生产 的 发展 。 因此 , 投资 是 经济 发展 的 启动器 。 建国以来 我们 实行 的 是 牺牲 农业 发展 工业 的 投资 战略 , 逐年 增长 的 工业 投资 创造 了 日益 增加 的 生产能力 , 形成 了 稳定 和 长期 的 劳动力 就业机会 ; 工业 投资 过程 中 此起彼伏 的 投资 工程 形成 了 对 劳动力 需求 的 连续性 ; 投资 形成 的 连锁 需求 间接 刺激 生产 导致 就业机会 的 扩大 和 城市 居民收入 的 增加 。 总之 , 工业 投资 给 城市居民 带来 了 好处 。 农业 投资 份额 小 , 建设项目 少 , 农民 因 国家 投资 而 增加 的 就业机会 就 少 , 从而 收入 难以 大幅度提高 。 由于 农民收入 徘徊不前 , 甚至 收 不 抵支 , 农民 既 无 投入 积极性 , 又 无 投入 能力 , 因此 农业 生产 难以 走出 困境 。 第三 , 由于 农业 在 市场化 进程 中 的 地位 不合理 , 影响 了 各个 投资 主体 对 农业投入 的 积极性 。 从 1992 年 国家 明确提出 建立 社会主义 市场 经济体制 以来 , 我国 的 市场化 进程 明显 加快 , 很 大部分 微观经济 主体 及其 产品 进入 了 市场 , 财政 货币 及 投资 行为 也 显著 市场化 , 而且 由于 改革 初期 市场 经济体制 不 完善 , 法制 不 健全 , 政策 不 配套 , 有些 行业 和 经济 主体 趁机 涨价 , 收入 猛增 , 与 此 形成 反差 的 是 粮棉 等 关系 国计民生 的 重要 产品 的 市场化 程度 有限 , 甚至 完全 被 排除 在 市场化 进程 之外 , 如 国家 规定 棉花 100 % 要 卖 给 国家 , 但 国家 定价 与 市场 价格 相差 甚大 , 1994 年 国家 大幅度提高 了 棉花 的 收购价格 , “ 327 ” 标准 皮棉 提到 每担 540 元 , 但 依然 低于 1993 年 的 市场 价格 ( 600 — 700 元 ) , 更 低于 1994 年 的 市场 价格 ( 700 — 800 元 ) 。 农业 在 市场化 进程 中 的 不合理 地位 使得 工农 产品 之间 的 不 等价交换 十分 严重 , 农业部门 比较 利益 明显 偏低 , 农民 及其 它 投入 主体 失去 了 对 农业投入 的 热情 。 三 、 理顺 农业投入 运行机制 的 对策 农业投入 良性循环 机制 的 形成 , 依赖于 政府 对 农业 基础性 投入 的 增加 。 只有 首先 增加 政府 投入 才能 改善 农业 投资 环境 , 降低 农业 经营 的 自然 和 社会 风险 , 降低 农业 生产成本 , 才能 带动 其它 投入 主体 增加 对 农业 的 投入 。 为了 保证 政府 农业投入 的 不断 增加 , 目前 需要 着手 做 的 工作 是 : 第一 , 合理 界定 中央 与 地方 政府 对 农业投入 的 职责 范围 , 诱导 地方 政府 增加 对 农业 的 投入 。 为了 有效 地 保证 各级 政府 对 农业 的 投入 , 必须 明确 中央 与 地方 对 发展 农业 的 职责 。 由于 农业 的 分散性 、 区域性 特征 较 明显 , 地方 政府 本应 多 增加 投入 。 可是 各级 地方 政府 为了 增加 本 地区 的 财政收入 , 竞相 投资 价 高利 大 见效快 的 工商业 项目 , 而 对 生产 周期长 、 资金周转 慢 、 风险 大 利润 低 的 农业 投资 兴趣不大 , 致使 地方 农业投入 占 财政支出 的 比重 迅速 降低 。 从 1981 年 的 18.9 % 下降 到 1990 年 的 12.5 % 。 地方 农业 基建 拔款 从 “ 五五 ” 的 192.8 亿元 减少 到 “ 六五 ” 的 91.82 亿元 和 “ 七五 ” 的 106.56 亿元 , 因此 要 有效 地 保障 地方 农业投入 的 稳定增长 , 必须 划清 各级 政府 对 农业 的 事权 范围 , 规范 各级 政府 的 农业 投资 行为 。 明确规定 地方 农业 投资 占 财政支出 的 比重 , 同时 利用 中央 财政资金 向 地方 专项 返还 和 中央 、 地方 配套 的 手段 要求 地方 政府 优先 安排 对 农业 的 资金投入 , 可 利用 分成 投资 、 财政补贴 等 办法 , 诱导 地方 政府 增加 对 农业 技术开发 , 技术装备 改造 和 技术推广 等 的 投入 , 也 可 在 各省市 设项 定点 , 与 地方 联合 投资 , 进行 中低产田 改造 , 建立 商品粮 基地 等 。 第二 , 加强 农业 立法 , 克服 农业投入 的 随意性 。 我国 建国 40 多年 来 , 国家 财政 对 农业 的 投入 政策 变化 不定 , 随意性 强 。 回顾 我国 财政 支农 和 农业 基建投资 的 历史 可以 看到 : 当 1958 年 全民 炼钢 给 农业 造成 严重损失 , 出现 1960 — 1962 年 的 全国性 饥荒 时 , 政府 立刻 将 1962 — 1965 年 这 三年 的 农业投入 比重 分别 提高 到 14.7 % 和 17.6 % 。 三年 后 情况 好转 , 国家 财政 支农 支出 比重 就 下降 到 “ 三五 ” 期间 的 9.2 % , “ 五五 ” 期间 由于 刚刚 结束 十年动乱 , 政府 为了 恢复 遭到 破坏 的 农业 生产 , 又 将 农业投入 提高 到 13.2 % 。 而 当 “ 六五 ” 和 “ 七五 ” 期间 农业 生产 有 了 较 快 发展 , 国家 财政 支农 支出 比重 很快 又 降至 9.5 % 和 7.9 % 。 可见 政府 对 农业 的 投入 是 根据 即期 农业 发展 的 形势 来 决定 的 , 有着 很大 的 随意性 。 这种 相机 选择 的 政策 存在 着 很大 的 弊端 , 当 政府 发现 农业 生产 不景气 , 需要 增加 投入 时 , 农业 生产 的 停滞 至少 已有 一两年 的 时间 , 等到 政策 实施 , 各方 努力 也 要 两年 左右 才能 初见成效 。 因此 , 每次 农业 生产 的 波动 都 要 经历 4 — 5 年 时间 , 加上 自然灾害 和 市场 风险 造成 农业 生产 下滑 的 惯性 , 使 农业 生产 一旦 停滞 便 长期 处于 低谷 。 我们 认为 要 使 中国 农业 保持 长期 稳定 的 增长 , 必须 运用 法律 制度 规范 政府 的 经济 行为 , 减少 各级 政府 制定 和 执行 农业 政策 的 随意性 。 农业 立法 应 具有 可操作性 和 权威性 特征 , 每 项 立法 都 应有 相应 的 惩罚 细则 , 对 违犯 法规 的 行为 规定 刑事责任 , 这样 才能 体现 法律 的 权威 与 约束力 , 才能 保证 农业 立法 的 贯彻执行 。 第三 , 利用 税收 信贷 手段 , 引导 预算外 和 计划外 资金 增加 对 农业 的 投入 。 利用 优惠 的 税收政策 , 对 农业 投资 项目 实行 减税 或 免税 , 对 预算外 的 长线 项目 课以重税 , 以 加快 预算外 投资 结构 的 调整 , 形成 有利于 预算外 资金 向 农业 投资 的 政策 环境 。 实行 优惠 的 信贷政策 , 刺激 银行 增加 对 农业 的 投入 。 随着 银行 体制 的 改革 , 农业银行 和 农村 信用社 实行 了 企业化 经营 。 银行 经营 的 直接 目的 是 为了 自身 利润 的 提高 , 然而 农业贷款 利率 低 、 风险 大 , 特别 是 支持 粮食 生产 的 贷款 , 要 利率 倒挂 。 相比之下 , 工商 贷款 利率 高 、 风险 小 。 这种 状况 导致 农行 和 信用社 重 工商 贷款 , 轻 农业贷款 , 形成 农业 资金 向 非农产业 和 城市 的 逆向 流动 , 每年 全国 大约 有 上 百亿元 资金 通过 农民 存款 流入 城市 , 使 农业贷款 投入 锐减 。 这一 状况 将会 随着 金融体制 改革 的 深入 愈演愈烈 , 因此 必须 采取措施 , 对 农业贷款 实行 优惠政策 。 参照 西方 各国 在 农业 信贷 方面 的 经验 , 政府 应 提高 农业贷款 在 全国 银行贷款 增长额 中 的 比重 , 并 通过 国家 的 金融机关 直接 发放 用于 公共 色彩 比较 强 的 农业 基本建设 等 贷款 资金 ; 降低 农业贷款 利率 , 利息 损失 由 中央 和 地方 财政 拔付 , 对 信用社 发放 的 农业贷款 实行 免税 ; 降低 农业银行 、 信用社 存款 准备金 、 备付 金 的 上存 比例 ; 因 一般 商业银行 不愿 为 信誉 较 低 、 风险 较大 的 农业 项目 提供 贷款 , 政府 应 利用 补偿 损失 的 办法 为 一些 风险 较大 的 农业 生产 经营项目 实行 贷款 担保 , 鼓励 各 银行 向 农业 提供 信贷资金 ; 对 建立 支农 基金 、 以工补农 基金 的 乡镇企业 免缴 能源 、 交通 重点 建设 基金 和 预算 调节 基金 ; 保证 外资 利用 农业 项目 的 优惠条件 等 。 第四 , 调动 社会 资金 , 大力发展 以 贸工农 一体化 为 经营 形式 的 农副产品 加工业 。 我国 农业 比较 利益 低 , 农民收入 增长 缓慢 , 除了 工农 产品 “ 剪刀差 ” 不断扩大 的 原因 外 , 一个 重要 的 因素 是 农副产品 加工过程 中 的 巨大 利润 流出 农业 和 农村 。 农业 发展 的 实践 表明 , 仅仅 通过 提高 农产品 价格 来 刺激 农民 的 生产 积极性 是 不够 的 , 而且 这 与 财政支出 能力 相 矛盾 , 易 引发 通货膨胀 的 发生 。 我们 认为 , 必须 把 农民 引入 农产品 流通领域 和 加工 领域 , 才能 真正 地 提高 农业 的 比较 利益 , 较 大幅度 地 增加 农业 收入 , 这 也 是 世界 农业 发展 的 一种 普遍 趋势 。 政府 应 扩大 以 信贷资金 为主 的 投入 , 安排 专项 贷款 基金 , 扶持 贸工农 一体化 经营 。 这样 便 可以 引导 企业 、 农村 集体 组织 及 外商 资金 大规模 地 进入 农业 , 从而 走出 一条 刺激 农业投入 走向 良性循环 的 轨道 。 [ 注 ] 〔 1 〕 《 人民日报 》 1996 年 1 月 14 日 。 〔 2 〕 财政部 综合 计划司 : 《 中国 财政 统计 1950 — 1988 》 第 153 页 。 〔 3 〕 《 光明日报 》 1996 年 2 月 23 日 。 〔 4 〕 《 人民日报 》 1995 年 12 月 30 日 。 〔 5 〕 《 光明日报 》 1996 年 1 月 23 日 。 ( 责任编辑 宋 建国 ) * __label__C32-Agriculture 【 文献号 】 1 - 3042 【 原文 出处 】 东南亚 【 原刊 地名 】 昆明 【 原刊 期号 】 199701 【 原刊 页 号 】 18 - 25 , 29 【 分类号 】 F2 【 分类 名 】 农业 经济 【 作者 】 陈明华 【 复印 期号 】 199707 【 标题 】 发展 中 的 缅甸 农业 【 正文 】 长期以来 , 农业 ( 本文 指 狭义 农业 , 即 种植 农业 ) 一直 是 缅甸 国民经济 的 支柱产业 。 1995 / 96 年度 , 农业 在 国内 生产总值 中所 占 比重 达 38.3 % ( 按 1985 / 86 年 不变价格 计算 ) , 在 全国 约 1758.7 万 的 从业人员 中 , 有 1127.2 万人 从事 农业 种植 , 占 从业人员 总数 的 64 % ; 全国 总人口 中 , 约 有 75 % 生活 在 农村 。 缅甸 的 农业 以 私营 为主 , 国营农场 和 农业 合作社 也 经营 少量 的 农田 种植 。 1995 / 96 年度 , 在 整个 种植业 中 , 国营 部门 占 0.22 % , 合作社 占 1.58 % , 私营部门 占 98.1 % 。 缅甸 农业 集约化 程度 很 低 。 1995 / 96 年度 , 在 全国 的 农户 和 农社 中 , 种植 面积 在 5 英亩 以下 的 占 61.9 % , 种植 面积 在 5 — 10 英亩 的 占 24.9 % , 种植 面积 在 10 — 20 英亩 的 占 10.9 % , 种植 面积 在 20 — 50 英亩 的 占 2.2 % 。 农田 种植 以 传统 方式 为主 , 主要 依靠 畜力 和 人力 耕种 。 在 国家 恢复 法律 与 秩序 委员会 执政 前 的 1987 / 88 年度 , 全国 使用 农业机械 耕作 的 面积 不足 净 耕种 面积 的 2.5 % , 复种面积 仅 占 净 耕种 面积 的 20.9 % 。 缅甸 的 农作物 种植 一直 以 水稻 为主 。 1995 / 96 年度 , 全国 水稻 种植 面积 1530.9 万 英亩 , 占 当年度 农作物 播种面积 的 47.4 % ; 小麦 、 玉米 、 高粱 种植 面积 125.8 万 英亩 , 占 3.8 % ; 豆类 种植 面积 405.2 万 英亩 , 占 12.5 % ; 油籽 作物 种植 面积 525 万 英亩 , 占 16.2 % ; 棉花 、 黄麻 、 橡胶 、 甘蔗 、 烟草 、 咖啡 等 工业原料 作物 种植 面积 151.8 万 英亩 , 占 4.7 % ; 其他 农作物 种植 面积 为 486.9 万 英亩 , 占 15 % 。 在 缅甸 的 各 生产 部门 中 , 农业 是 最为 重要 的 出口创汇 部门 。 1995 / 96 年度 , 全国 大米 产量 的 8.4 % 、 玉米 产量 的 41 % 、 豆类 产品 的 42.6 % 、 芝麻 产量 的 19.5 % 用于 出口 。 根据 1994 / 95 年度 临时 结算 , 农产品 出口 达 24.7 亿 缅元 , 占 全国 出口 总额 的 45.8 % 。 国家 恢复 法律 与 秩序 委员会 执政 后 , 将 发展 农业 作为 推动 经济 全面 发展 的 中心 工作 。 1992 年 , 农业部 提出 了 农业 发展 的 三大 目标 , 即 稻米 产量 有 结余 , 食用油 自给 , 扩大 豆类 及 工业原料 作物 的 产量 及 出口 。 为 实现 这三大 目标 , 农业部 制定 了 促进 农业 发展 的 五项 方针 : ( 1 ) 扩大 农田 种植 面积 ; ( 2 ) 提供 充足 的 灌溉 用水 ; ( 3 ) 促进 农业 机械化 ; ( 4 ) 推广 农业 生产 新 技术 ; ( 5 ) 扩大 生产 和 使用 优良品种 。 与 上述 指导方针 相配套 , 近年来 , 政府 在 农业 发展 方面 采取 了 以下 的 措施 : 一 、 加大 资金投入 在 国家 恢复 法律 与 秩序 委员会 上台 之初 , 国内 政局 不 稳 , 财政收入 大幅度 减少 , 农业投入 也 因此 严重 下滑 。 此后 , 随着 经济 的 复苏 , 政府 对 农业 的 财政投入 开始 逐步 加大 , 所 投资 金由 1987 / 88 年度 的 7.8 亿 缅元 提高 到 了 1995 / 96 年度 的 67.8 亿 缅元 , 农业投入 在 政府 同期 财政 总支出 中所 占 比重 也 由 12.8 % 上升 到 了 17.1 % 。 除 财政投入 外 , 对 农业 的 信贷资金 也 在 加大 。 1990 年 7 月 , 缅甸政府 颁布 《 缅甸 农业 与 农村 发展 银行法 》 , 成立 了 缅甸 农业 与 农村 发展 银行 , 专门 向 农业 提供 信贷 服务 。 此后 , 该 银行 在 各地 的 分支机构 不断扩大 , 到 1994 年 3 月底 , 已 在 全国 212 个 县 设立 了 分行 , 在 12257 个村 设立 了 村级 银行 , 客户 达 300 多万 。 按规定 , 农民 从 村级 储蓄所 得到 的 贷款 数可达 他们 存款 数 的 四倍 。 缅甸 农业 与 农村 发展 银行 向 农民 发放 的 贷款 有 一年期 贷款 、 短期贷款 ( 四年 ) 和 长期贷款 ( 最长 期限 为 二十年 ) , 种植 贷款 的 发放 范围 由 过去 的 二十九 种 农作物 扩大 到 三十四 种 , 并 提高 了 对 农作物 的 贷款 标准 。 1995 / 96 年度 , 政府 再次 大幅度提高 农作物 种植 贷款 标准 , 其中 高产 水稻 的 贷款 标准 由 原来 的 每 英亩 300 缅元 增加 到 1000 缅元 , 提高 了 233 % ; 贷款 标准 普通 水稻 提高 了 250 % ; 小麦 提高 了 311 % ; 花生 提高 了 100 % ; 芝麻 提高 了 1042 % ; 向日葵 提高 了 471 % ; 豆类 提高 了 200 % ; 棉花 提高 了 400 % — 900 % ; 黄麻 提高 了 180 % ; 甘蔗 提高 了 133 % 。 整个 金融部门 对 种植业 的 年 贷款额 则 由 1987 / 88 年度 的 13.12 亿 缅元 增加 到 1995 / 96 年度 的 73.53 亿 缅元 。 二 、 加强 水利 设施 建设 , 扩大 农田 种植 面积 缅甸 的 水资源 十分 丰富 , 目前 仅 利用 了 每年 可 用于 灌溉 的 潜在 水资源 的 约 5 % 。 灌溉 能力 不足 一直 是 制约 农业 发展 的 最大 障碍 。 为此 , 丹瑞 上台 后 不久 即 指出 : “ 水对 农业 是 至关重要 的 , 尤其 是 对 多 季稻 的 种植 。 必须 在 所有 可能 的 地方 修建 水利工程 。 ” 1993 年初 , 农业部 制订 了 加强 农田水利 建设 的 五项 措施 , 即 : ( 1 ) 修建 新 的 水利工程 ; ( 2 ) 改进 现有 的 水利 设施 ; ( 3 ) 做好 雨季 蓄水 工作 ; ( 4 ) 广泛 发展 水泵 抽水 项目 ; ( 5 ) 开发利用 地下水 源 。 与此同时 , 农业部 水利局 会同 建设部 、 能源部 等 部门 开始 在 各地 兴建 各种 规模 的 水利 设施 , 其中 连片 兴建 的 工程 主要 有 : 1 . 下 缅甸 土地开垦 工程 。 实施 范围 集中 在 伊洛瓦底江 三角洲 产粮区 , 包括 伊洛瓦底 省 、 仰光 省 和 勃固 省 的 部分 地区 。 这一 工程 于 1993 / 94 年度 开始 实施 , 主要 工程 有 : 仰光 省莱古县 的 额莫耶 大坝 , 可为 11.2 万 英亩 的 农作物 提供 灌溉 用水 ; 仰光 省丽 内河 引水 工程 , 可 灌溉 4 万 英亩 农田 ; 伊洛瓦底 省良洞 水利工程 , 可 灌溉 12 万 英亩 农田 ; 伊洛瓦底 省班德 瑙 一 姜贡 引水 工程 , 可 灌溉 17.5 万 英亩 农田 ; 勃固 省 包康 镇南 纳温河 大坝 , 可 灌溉 9.8 万 英亩 农田 ; 勃固 省 卑谬 镇北纳 温河 大坝 和 默道 托 大坝 , 可 灌溉 6.9 万 英亩 农田 ; 仰光 省 岱 枝县 的 达 波拉 水库 , 可为 10.4 万 英亩 的 农作物 提供 灌溉 用水 。 到 1996 年 3 月 已 完成 整个 工程量 的 62 % , 待 全部 工程 完工后 , 受益 农田 将 达 40 万 英亩 。 2 . 中部 干旱地区 水利工程 。 其中 一个 主要 项目 是 九 镇区 绿化 工程 。 从 1992 / 93 — 1994 / 95 年度 期间 , 在 马圭省 、 实皆省 及 曼德勒 省 的 九个 干旱地区 打 管井 2630 座 , 为 2496871 人 解决 了 生活 用水 不足 的 问题 ; 修建 各种 小型 农田水利 设施 2312 个 。 已 完成 该 绿化 计划 的 49 % , 待 全部 工程 结束 后 , 可为 30 万 英亩 的 农田 提供 灌溉 用水 。 除 九 镇区 绿化 项目 外 , 在 中部 地区 正在 兴建 的 大型 水利工程 还有 : 位于 实皆省 甘巴汝县 牟村 大坝 工程 , 于 1994 / 95 年度 开工 兴建 , 到 1996 年 3 月 已 完成 了 工程量 的 62 % 。 该 项目 是 缅甸 最大 的 水利工程 , 坝 高 50 英尺 , 宽 7000 英尺 , 库区 流域面积 为 3960 英里 , 整个 工程 完工 之后 可为 约 100 万 英亩 的 农作物 提供 灌溉 用水 。 位于 曼德勒 的 塞 道 基 水库 , 于 1993 年 2 月 11 日 开工 兴建 。 该 水库 坝 高 133 英尺 , 宽 4120 英尺 , 灌溉 11.3 万 英亩 的 农田 。 曼德勒 省 的 邦 郎 水库 , 可为 10.8 万 英亩 农田 提供 灌溉 用水 。 3 . 锡当河 河谷 水利工程 。 锡当河 河谷 北起彬文 那 , 南到 莫塔马 湾 , 土地 非常 肥沃 , 现 农作物 种植 面积 约 为 300 万 英亩 。 这里 虽然 有着 丰富 的 水资源 , 但 由于 水利 设施 不足 , 一年 只能 种植 单季 农作物 。 农业部 水利局 已 将 该 河谷 的 开发 列为 水利建设 的 重点项目 。 其中 主要 工程 有 : 藏图 分流 坝 工程 , 于 1993 年 1 月 开始 修建 , 地点 在 勃固 城 , 是 一个集 农业 灌溉 、 防洪 、 发电 、 供水 、 通航 大型 综合 项目 , 可为 5.8 万 英亩 的 农作物 提供 灌溉 用水 , 建设 资金 6 亿 缅元 ; 拜丹 水库 , 位于 代乌 县城 , 可 灌溉 8.6 万 英亩 农作物 , 建设 费用 预计 为 9.34 亿 缅元 ; 锡当河 抽水 工程 , 位于 东吁 镇区 的 央达申 、 奥敦 、 他达宾 、 皎夷 等 县 , 可为 3.2 万 英亩 农田 提供 灌溉 用水 。 此外 还有 乔梨耶 水库 、 夷外 水库 、 波尼 水库 和 勃迪河 大坝 等 。 这些 工程 完工后 , 可 新增 灌溉面积 20 万 英亩 。 仅 从 农业部 水利局 负责 修建 的 水利 项目 看 , 1990 / 91 年度 修建 8 个 水库 , 可 灌溉 419421 英亩 的 农田 , 耗资 20.82 亿 缅元 ; 1991 / 92 年度 修建 了 8 个 水库 , 可 灌溉 29182 英亩 , 耗资 1.9 亿 缅元 ; 1992 / 93 年度 修建 了 11 个 水库 , 可 灌溉 22127 英亩 , 耗资 2.54 亿 缅元 ; 1993 / 94 年度 修建 了 9 个 水库 , 可 灌溉 147400 英亩 , 耗资 5.97 亿 缅元 ; 1994 / 95 年度 修建 了 16 个 水库 , 可 灌溉 100620 英亩 , 耗资 13.88 亿 缅元 ; 1995 / 96 年度 修建 水库 15 个 , 可 灌溉 农田 237720 英亩 , 耗资 约 30 亿 缅元 。 到 1996 年 7 月 中旬 止 , 已 兴建 了 67 座 大坝 和 水库 , 总 投资 约 87 亿 缅元 , 新增 农田灌溉 面积 约 223.9 万 英亩 。 到 1995 / 96 年度 , 全国 水利工程 净 灌溉面积 已 由 1988 / 89 年度 的 251.6 万 英亩 提高 到 了 475.5 万 英亩 ; 水利工程 净 灌溉面积 占净 耕种 面积 的 比重 则 由 1988 / 89 年度 的 12.6 % 上升 到 了 1995 / 96 年度 的 21.1 % 。 1995 / 96 年度 尚 在 兴建 的 大型 水利工程 还有 23 个 , 已 投入 资金 32.1 亿 缅元 。 待 其 完工后 , 可为 203.5 万 英亩 农作物 提供 灌溉 用水 。 为 加快 水利工程 的 修建 进度 , 1995 年 缅甸 水利局 与 日本 马鲁板 尼 公司 签订 了 一个 购买 518 台 重型机械 的 合同 , 其中 第一批 已于 1996 年 7 月初 运到 仰光 , 包括 有 3 台 起重机 、 2 台 翻斗车 和 2 台 打桩机 。 三 、 推广先进 的 种植 技术 缅甸 农业 种植 技术 一直 较为 落后 , 存在 的 问题 主要 是 农作物 优良品种 种植 率低 、 田间管理 粗放 、 机械化 程度 低 和 化肥 施用量 少 等 。 为 使 这些 问题 有所 改观 , 近年来 政府 主要 开展 了 以下 工作 : 1 . 加强 优良品种 的 选培 与 推广 , 扩大 技术 服务 。 农业部 在 全国 建有 32 个 农作物 种植 与 研究 中心 ( 其中 有 20 个 为 中央 农场 ) 。 在 政府 的 扶持 下 , 这些 机构 近年来 对 农作物 新品种 的 培植 取得 了 一些 新 的 进展 。 1993 — 1994 年 , 设在 彬文 那 的 耶津 中央 农业 研究所 培育出 了 耐旱 、 耐涝 、 早熟 、 土壤条件 适应性 广 的 雅 - 7 和 雅 - 8 杂交 水稻 新品种 及 第一代 本地 玉米 杂交 品种 ; 设在 央米 丁 镇区 达 贡县 的 中央 农场 则 培养 出 了 第二代 本地 玉米 杂交 品种 , 随之 缅甸 农业 服务公司 开始 销售 两种 杂交 水稻 和 两种 杂交 玉米种子 , 其 产量比 传统 品种 高出 25 % — 50 % 。 为 解决 农作物 种子 供应 不足 的 问题 , 各地 中央 农场 开始 帮助 其他 一些 国营农场 和 生产 条件 较 好 的 农户 生产 农作物 种子 。 在 自行 培植 开发 农作物 新品种 的 同时 , 农业部 还 扩大 了 对外 交流 。 1991 年 4 月 至 1993 年 9 月 , 缅甸 得到 世界银行 2351 万美元 和 5.59 亿日元 的 贷款 援助 。 用于 开展 一项 发展 果园 的 可行性研究 、 一项 虫害 防治 项目 、 一项 边境地区 综合 开发 项目 、 一项 改进 水利局 数据库 项目 、 一项 低成本 水稻 种植 技术开发 项目 及其 它 一些 项目 。 在此期间 , 农业部 还 向 国外 派遣 了 267 名 农科 专业 留学人员 、 99 名 考查 员 和 164 名 会议 代表 到 国外 学习 考查 。 与此同时 , 还 邀请 了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 泰国 、 菲律宾 等国 的 农业 专家 到 缅甸 进行 技术 交流 , 并 从 国外 引进 了 “ 巴斯 马蒂 ” 水稻 、 玉米 、 向日葵 、 大豆 、 绿豆 、 黄瓜 、 卷心菜 等 一些 优良品种 。 1994 年 , 缅甸 农业 服务公司 与 泰国 合作 在 达 贡 中央 农场 建立 了 一个 玉米 良种场 , 使用 泰国 太平洋 种子公司 提供 的 玉米 新品种 , 生产 后 向 国内 推广 。 到 1995 年初 , 缅甸 农业 服务公司 出售 的 优良 农作物 种子 已有 130 多种 , 包括 有 水稻 、 小麦 、 玉米 、 小米 、 花生 、 芝麻 、 向日葵 、 棉花 、 黄麻 、 甘蔗 、 大豆 、 绿豆 等 农作物 。 此外 , 近年来 政府 放宽 了 某些 农作物 种子 的 经营权 , 一些 私营企业 也 在 培育 和 引进 优良 农作物 种子 。 目前 通过 这一 途径 的 种子 发放 工作 正在 逐步 扩大 。 与此同时 , 分布 在 全国 的 32 个 农作物 种植 与 研究 中心 及 边境地区 的 59 个 培训中心 举办 了 各种 培训班 , 对 农业部 基层 服务 人员 及 各地 农民 传授 先进 的 种植 技术 。 培训 的 重点 在于 农作物 复种 、 套种 、 水稻 直播 法 、 经济作物 种植 、 农作物 病虫害 防治 等 。 在 这些 培训 站 中 , 设在 仰光 省莱古县 的 缅甸 农业 发展 培训中心 最为 重要 。 到 1994 年 3 月 31 日止 , 该 培训中心 已 开办 了 250 期 , 受训 或 参加者 8864 人 。 此外 , 农业部 与 国防部 合作 开办 的 “ 军队 农业 培训 学校 ” 也 在 增加 , 数量 由 过去 在 毛备 的 一所 , 发展 到 了 整个 上 缅甸 各 大城镇 的 军队 驻区 , 到 1995 年 9 月 已 举办 了 25 期 。 这种 “ 军队 农业 培训班 ” 时间 为 14 周 , 共有 理论课 204 节 , 实践 课 272 节 。 课程内容 包括 谷类 、 油籽 、 纤维 作物 、 豆类 、 甘蔗 、 水果 、 蔬菜 、 农作物 套种 、 复种 、 土壤 与 施肥 、 病虫害 防治 、 机械化 耕种 等 方面 的 生产 技术 知识 , 受训者 在 不同 时节 被 派 往 各地 农村 进行 农业 生产 指导 。 到 1996 年初 , 农业部 派驻在 各地 负责 实际 推广先进 耕作 技术 的 管理人员 已达 6432 人 。 此外 , 为 推动 农作物 种植 的 多样化 , 充分利用 缅甸 的 自然资源 , 到 1995 年 年 中 , 缅甸 农业 服务公司 下属 的 农业 教育处 已 在 下述 一些 地方 建立 起 了 园艺场 : 克耶邦 、 孟邦 、 掸邦 、 曼德勒 省 、 勃固 省 、 仰光 省 和 伊洛瓦底 省 。 种植 的 水果 有 芒果 、 香蕉 、 石榴 、 可可 、 酸 橙 、 橘子 、 柠檬 、 荔枝 、 杏 、 菠萝 、 葡萄 及其 它 水果 。 2 . 鼓励 使用 农业机械 。 虽然 早 在 60 年代 缅甸政府 就 已 提出 农业 机械化 的 构想 , 但 由于 多种 因素 的 影响 , 这方面 的 工作 一直 停滞不前 。 近年来 , 政府 开始 采取 一些 措施 鼓励 使用 农业机械 。 首先 , 扩大 农业机械 的 生产 和 进口 。 过去 , 私营部门 被 禁止 生产 机动 设备 , 农业机械 主要 由 第二 工业部 重工业 公司 、 农业部 农机局 、 贸易部 缅甸 农产品 贸易 公司 等 国营企业 生产 。 国家 恢复 法律 与 秩序 委员会 上台 后 , 对 这 一 政策 作 了 调整 , 鼓励 私营企业 进行 农机 生产 。 1992 年 年 中 , 联合国 工业 发展 组织 开始 实施 “ 亚太地区 欠发达国家 农基 工业 计划 ” , 缅甸 等 一些 国家 包括 在 这 一 计划 中 。 1995 年 7 月 , 在 缅甸 工业 发展 委员会 成立 后 的 第一次 会议 上 , 该 委员会 主席 农业部长 敏昂 要求 有关 部门 将 工业 发展 的 注意力 优先 放在 农业机械 上 。 现在 , 除 国营企业 外 , 一些 合作社 企业 和 私营企业 也 已 在 使用 国际 水稻 研究所 提供 的 图纸 和 技术 来 生产 小型 农用 机械 。 国内 农用 机械设备 的 产量 正 逐步 增加 。 1989 / 90 年度 , 缅甸 国产 的 脱粒机 、 扬谷机 、 收割机 、 除草机 、 播种机 、 小型 拖拉机 等 农机 产量 仅 有 95 台 ; 到 1995 / 96 年度 , 国产 水泵 已 达到 8415 只 , 拖拉机 597 台 , 手扶拖拉机 2015 台 。 同时 , 农业机械 的 进口 数量 也 在 不断 增加 。 从 中国 、 韩国 等国 进口 的 农用 拖拉机 由 1990 / 91 年度 的 100 台 增加 到 了 1993 年 的 2209 台 。 其次 , 作好 农机 使用 的 示范 工作 。 农业部 农机 公司 设在 各地 的 农机站 经常 现场 演示 农机 的 使用 方法 , 由 政府 组织 周围 农民 观摹 。 农业部 还 在 各地 设立 起 一批 农业 机械化 示范村 , 由 政府 提供 一定 数量 的 农业机械 、 燃料 及 技术 服务 , 村民 自行 管理 使用 , 以 带动 周围 农业 机械化 的 推广 。 按 缅甸 工业 发展 委员会 的 计划 , 推行 机械化 的 第一步 是 在 每个 邦 和 省 建立 一个 机械化 耕作 示范村 ; 第二步 是 在 每 一 镇区 设立 一个 这样 的 示范村 ; 第三步 是 在 每个 县 建立 一个 ; 第四步 是 每个 行政村 中有 一个 自然村 成为 这种 示范村 ; 最后 使 全国 的 村镇 都 成为 机械化 村 。 这种 机械化 耕作 示范村 的 一个 选择 标准 是 , 该村 必须 有 100 户 以上 的 农户 , 整个 村 的 种植 面积 不少 于 500 英亩 。 有关 部门 以 分期付款 的 方式 向 他们 提供 农业机械 及 维修服务 , 金融部门 则 向 他们 发放 必要 的 购置 贷款 。 每个 示范村 都 将 组建 一个 农机 协会 , 以 解决 农机 使用 中 遇到 的 问题 , 并 通过 这一 组织 得到 其他 方面 的 帮助 和 进行 农机 耕作 的 推广 工作 。 再次 , 解决 农民 购买力 不足 的 问题 。 影响 农机 推广 的 最大 障碍 在于 农民 购买力 太低 。 以往 , 国内 生产 和 从 国外 进口 的 农业机械 , 主要 是 调拨 给 缅甸 农业 服务公司 、 农机局 及 一些 较大 的 国营农场 外 , 合作社 和 私人 很少 购买 。 在 近年来 推行 的 市场经济 改革 中 , 政府 对 农机局 的 农业机械 调拨 数正 迅速 减少 。 以 拖拉机 为例 , 农机局 分布 在 全国 的 94 个 农机站 ( 1994 / 95 年度 以前 的 农机站 数目 为 89 个 ) 拥有 的 拖拉机 数已 由 1988 / 89 年度 的 7312 台 减少 到 了 1995 / 96 年度 的 3888 台 。 现在 政府 的 农机 推广 重点 放在 了 鼓励 私人 购买 上 。 政府 有关 部门 开始 采用 分期付款 的 方式 向 农民 赊售 农用 机械 和 零配件 ; 缅甸 农业 与 农村 发展 银行 则 设立 了 农机 购置 专项 贷款 , 其中 规定 农民 在 购买 水泵 时 , 从 银行 得到 的 贷款 数可达 其 存款 数 的 四倍 。 对 一些 大件 农机具 , 各地 农机站 则 普遍 采用 租用 方式 向 农民 提供 服务 , 农民 在 支付 租金 时 , 可用 现金 、 燃料油 、 农作物 等 支付 , 租用 拖拉机 耕地 每 英亩 收取 的 费用 在 500 — 1000 缅元 不 等 。 这种 较为 灵活 的 租借 方式 有助于 提高 农机 设备 的 利用率 , 增强 农机站 的 自身 发展 能力 。 一些 农机站 还 雇用 私人 拖拉机 为 周围 农户 服务 , 这 有助于 鼓励 私人 购买 农用 机械 。 通过 这些 措施 , 全国 农用 机械 的 销售 开始 迅速 增加 。 1995 / 96 年度 与 1988 / 89 年度 相比 , 4 寸 水泵 的 年 销售量 由 954 只 增加 到 了 4500 只 ; 手扶拖拉机 销售量 由 260 台 增加 到 了 4558 台 ; 普通 拖拉机 销售量 由 1991 / 92 年度 的 99 台 上升 到 了 1994 / 95 年度 的 1375 台 ; 除草机 销售量 由 1988 / 89 年度 的 67 台 上升 到 了 1995 / 96 年度 的 10000 台 ; 水稻 播种机 销售量 由 5 台 增加 到 了 1000 台 。 近几年 , 农用 机械 的 推广 摆脱 了 在此之前 连续 数年 停滞不前 的 局面 。 到 1995 年 10 月 , 缅甸 全国 国营企业 和 私人 拥有 的 拖拉机 已有 7000 台 、 手扶拖拉机 20000 台 、 收割机 6000 台 、 脱粒机 和 扬谷机 5409 台 、 谷物 干燥机 1012 台 。 不过 , 虽然 政府 制定 了 雄心勃勃 的 农业 机械化 发展 规划 , 但 即使 只 由 私人 农机 承担 全国 净 耕种 面积 30 % 的 耕种 任务 , 按 每台 手扶拖拉机 耕种 50 英亩 农田 计算 , 也 需要 有 13.5 万台 ( 是 目前 拥有量 的 6.7 倍 ) 。 由此看来 , 缅甸 在 这方面 尚有 很长 的 路 要 走 。 3 . 增加 化肥 和 农药 施用量 。 按 政府 公布 的 数据 , 国内 化肥 产量 自 1987 / 88 年度 后 一直 在 下滑 , 1991 / 92 年度 的 产量 跌到 10 万吨 , 只是 1987 / 88 年度 产量 的 33.7 % 。 到 1995 / 96 年度 这一 状况 得到 了 扭转 , 化肥 产量 已达 30 万吨 ( 政府 临时 数据 ) , 超出 1987 / 88 年度 产量 3000 吨 。 虽然 近年来 化肥 产量 下跌 , 但 自 1992 / 93 年度 起 政府 不断 加大 化肥 进口 。 尿素 、 钾肥 、 复合肥 等 化肥 进口量 由 1992 / 93 年度 的 8.1 万吨 增加 到 了 1995 / 96 年度 的 37 万吨 ( 临时 概算 ) 。 化肥 进口量 的 扩大 对 弥补 国内 生产 不足 起到 重要 的 作用 。 结果 , 全国 化肥 使用量 由 1987 / 88 年度 的 26.02 万吨 增加 到 1995 / 96 年度 的 42.99 万吨 , 平均 每 英亩 农田 的 化肥 施用量 由 1987 / 88 年度 的 13.1 公斤 提高 到 1995 / 96 年度 的 19.1 公斤 。 据 缅甸 官方 报纸 报道 , 缅甸 石油化工 公司 日前 同 美国 的 联合 石油 公司 、 法国 的 托 塔尔 公司 和 日本 的 铃木 公司 达成 了 一项 初步 协议 , 由 这三家 公司 共同 合作 在 告穆县 的 孔延 贡勒 建立 一家 化肥厂 , 利用 新近 发现 的 雅当 那 天然气 田 的 天然气 生产 尿素 , 设计 年 生产能力 为 50 万吨 , 是 目前 全国 尿素 年产量 的 约 3 倍 。 待 这 一 项目 完成 后 , 缅甸 的 化肥 供应 可望 能 有 较大 的 改观 。 除 化肥 外 , 近年来 农药 使用量 也 在 增加 。 对 国内 不能 生产 的 一些 粉状 杀虫剂 则 加大 进口量 , 仅 1992 / 93 和 1993 / 94 年度 就 分别 进口 了 177.06 吨 和 98 吨 。 结果 , 1995 / 96 年度 与 1992 / 93 年度 相比 , 粉状 杀虫剂 的 施用量 提高 252.6 % , 液状 杀虫剂 的 使用量 提高 81.6 % 。 资金投入 的 加大 、 水利 设施 的 改善 、 农机 和 化肥 使用量 的 增加 , 使 缅甸 种植业 发展 速度 明显 加快 。 1995 / 96 年度 与 1987 / 88 年度 相比 , 全国 净 耕种 面积 由 1973 万 英亩 增加 到 2250 万 英亩 , 扩大 了 14 % ; 混种 与 复种面积 由 413 万 英亩 增加 到 975 万 英亩 , 扩大 了 135 % ; 净 灌溉面积 由 246 万 英亩 增加 到 475 万 英亩 , 扩大 了 93 % ; 机耕 面积 由 48 万 英亩 增加 到 了 450 万 英亩 , 扩大 了 827 % ; 化肥 施用量 由 26 万吨 增加 到 42 万吨 , 提高 了 65 % 。 生产 条件 的 改善 , 使 种植业 摆脱 了 自 1980 年度 中期 以来 生产 不断 下滑 的 局面 。 按 1985 / 86 年度 不变价格 计算 , 种植业 所 创产值 由 1988 / 89 年度 的 181.3 亿 缅元 上升 到 1995 / 96 年度 的 262.4 亿 缅元 , 增长 了 28.1 % ; 尤其 是 在 1992 / 93 — 1995 / 96 年度 的 四年 计划 执行 期间 , 种植业 年均 增长 8.8 % , 超过 了 1978 / 79 ─ 1981 / 82 年度 年均 增长 8.6 % 的 历史 最好 水平 。 从 农作物 生产 方面 看 , 在 数十种 农作物 中 , 近年来 , 政府 的 工作 重点 集中 在 以下 五种 作物 上 : 1 . 水稻 。 水稻 一直 是 缅甸 农业 的 主干 产品 , 在 各种 农作物 种植 中 占有 举足轻重 的 地位 。 但 在 过去 一段时间 中 , 因 政策 失误 , 使得 水稻 产量 在 1985 年 达到 1425 万吨 的 历史 最高点 后 开始 下降 , 1988 / 89 年度 产量 跌到 1316.4 万吨 。 国家 恢复 法律 与 秩序 委员会 执政 后 , 将 发展 水稻 生产 作为 农业 发展 中 的 头等大事 。 为此 , 农业部 制定 了 提高 水稻 产量 的 四项 措施 : ( 一 ) 扩大 水稻 种植 面积 ; ( 二 ) 推广 水稻 复种 ; ( 三 ) 种植 再生稻 ; ( 四 ) 推广 高产 水稻 种植 技术 。 为 扶持 水稻 生产 , 政府 从 资金 、 化肥 及 灌溉 用水 分配 等 方面 对 水稻 生产 给予 了 较大 倾斜 。 在 1992 / 93 — 1995 / 96 年度 四年 中 , 缅甸 农业 与 农村 发展 银行 共 发放 农作物 种植 贷款 164.34 亿 缅元 , 其中 水稻 种植 贷款 就 占 了 72.8 % ; 1995 / 96 年度 , 对 水稻 的 化肥 施用量 占 了 全国 施用量 的 82.9 % ; 同年 , 在 全年 农作物 灌溉 总面积 中 , 水稻 便 占 了 74.8 % 。 与此同时 , 政府 还 积极 推广 新 的 水稻 种植 技术 。 从 1991 / 92 年度 开始 , 种植 了 约 40 万 英亩 的 旱季 稻 , 到 1995 / 96 年度 , 旱季 稻 种植 面积 扩大 到 316 万 英亩 。 1993 年 , 农业部长 指示 各地 官员 劝说 农民 放弃 传统 的 育秧 法 , 采用 省时 、 省力 、 省水 、 省钱 的 直接 播种法 , 用 这种 方法 每人每天 可 播种 2 英亩 水稻 , 而用 传统 方法 则 需 14 人 ; 从 1993 年 起 开始 进行 再生稻 种植 , 到 1996 年 , 这一 种植 方法 正在 仰光 省及 伊洛瓦底 省 推广 。 通过 多方 努力 , 1991 / 92 — 1994 / 95 年度 , 水稻 种植 面积 每年 扩大 8.3 % , 产量 年均 增长 11.5 % ; 1992 / 93 年度 水稻 总产量 达 1483.7 万吨 , 比 此前 水稻 产量 最高 的 1985 / 86 年度 还 高出 4 % ; 到 1995 / 96 年度 , 水稻 产量 达 1956 万吨 , 比 1985 / 86 年度 高出 37.2 % 。 水稻 产量 的 迅速 提高 , 摆脱 了 自 1980 年度 初 以来 大米 出口 持续 下降 的 局面 。 大米 出口量 由 1987 / 88 年度 的 32.6 万吨 上升 到 1994 / 95 年度 的 104.1 万吨 , 增加 了 2.2 倍 , 同期 出口额 则 由 3.87 亿 缅元 提高 到 11.66 亿 缅元 。 然而 , 在 接下来 的 1995 / 96 年度 , 稻米 出口 却 出现 了 很大 的 滑坡 。 按 政府 的 计划 , 该 年度计划 出口 大米 150 万吨 , 但 根据 缅甸 中央 统计 组织 最新 一期 《 月度 经济指标 》 , 在 1995 / 96 年度 的 头 11 个 月 中 , 大米 出口量 仅为 23.9 万吨 。 而 按 英国 1996 年 11 月 出版 的 《 国家 报告 》 , 1995 / 96 年度 缅甸 的 大米 出口量 最多 不 超过 40 万吨 。 据 分析 , 造成 这一 状况 的 原因 主要 是 早熟 稻因 洪涝灾害 减产 , 同时 由于 稻谷 烘干 设备 严重 短缺 , 湿度 较 高 的 稻谷 在 储存 中 遭受 严重 虫害 。 据 美国 《 芝加哥 论坛报 》 1996 年 8 月 的 报道 , 缅甸 仓储 中 的 稻谷 有 85 % 受到 不同 程度 的 谷 蛾 和 稻 螟虫 的 侵害 , 损失 极为 惨重 。 2 . 豆类 作物 扩大 豆类 作物 的 种植 面积 , 增加 产量 和 出口量 是 国家 恢复 法律 与 秩序 委员会 执政 后 缅甸 农业部 提出 的 工作 重点 之一 。 缅甸 种植 的 豆类 品种 约 有 17 种 。 近年来 , 由于 一些 豆 产品 市场 收购价格 不断 攀升 , 较大 地 刺激 了 农民 的 生产 积极性 , 其中 出口 市场 看好 的 扁豆 、 绿豆 、 木豆 、 黄豆 、 鹰嘴豆 等 六种 豆 的 种植 发展 尤为 迅速 。 同时 , 政府 对 豆类 作物 的 种植 贷款 也 由 1992 / 93 年度 的 8510 万 缅元 , 增加 到 1995 / 96 年度 的 2.61 亿 缅元 ; 同期 对 主要 豆类 作物 的 化肥 供应 则 由 2080 吨 增加 到 11265 吨 。 结果 主要 豆类 作物 的 种植 面积 由 1992 / 93 年度 的 284.5 万 英亩 , 扩大 到 1995 / 96 年度 的 405.2 万 英亩 ; 产量 则 由 1988 / 89 年度 的 约 30 万吨 上升 到 1995 / 96 年度 的 135.2 万吨 ; 同期 出口量 也 由 12.1 万吨 增加 到 57.7 万吨 ; 出口额 则 由 1988 / 89 年度 的 6970 万 缅元 , 提高 到 1994 / 95 年度 的 7.99 亿 缅元 , 在 全国 出口 总额 中所 占 比重 已 由 7.44 % 上升 到 14.78 % 。 3 . 棉花 很 长时间 以来 , 缅甸 的 棉花 产量 一直 满足 不了 国内 需求 , 每年 得 进口 一定 数量 的 棉纺 原料 。 特别 是 自 1985 / 86 年度 棉花 种植 达到 56.5 万 英亩 的 历史 最高点 后 , 种植 面积 一直 在 缩小 , 产量 由 1985 / 86 年度 的 10 万吨 下降 到 1993 / 94 年度 的 4.3 万吨 , 供需 缺口 不断扩大 。 自 1992 / 93 年度 起 , 政府 加大 了 对 棉花 生产 的 扶持 。 很多 地方 开始 推广 一年 两茬 棉花 种植 新 技术 , 其中 尤为 突出 的 是 积极 扩大 长绒棉 的 种植 面积 。 长绒棉 的 平均 单 产量 可比 其它 几种 短绒 棉 高出 131 % — 164 % 。 因而 政府 在 种子 、 化肥 供应 及 贷款 方面 都 对 长绒棉 种植 户 给予 较大 扶持 , 对 长绒棉 的 种子 供应 由 1992 / 93 年度 的 75 吨 增至 1995 / 96 年度 的 4282.8 吨 ; 对 长绒棉 的 化肥 供应 由 1205 吨 增至 15360 吨 ; 缅甸 农业 与 农村 发展 银行 发放 的 棉花 贷款 的 大部分 也 用于 扶持 长绒棉 生产 。 结果 , 长绒棉 产量 在 全国 原棉 总产量 中所 占 比重 由 1989 / 90 年度 的 28.3 % 提高 到 1992 / 93 年度 的 41.1 % 和 1995 / 96 年度 的 80.8 % 。 农机局 与 缅甸 棉花 一 蚕丝 公司 对 一些 棉农 以 三年 分期付款 的 方式 提供 拖拉机 、 水泵 等 农用 设备 。 一些 地方 以 每 英亩 100 缅元 的 数额 向 棉农 支付 棉花 预购 款 , 以此 解决 生产 资金不足 的 问题 , 1994 / 95 年度 缅甸 棉花 一 蚕丝 公司 为 32920 吨 原棉 支付 了 预收款 。 此外 , 1994 年 , 政府 在 曼德勒 省 的 伊洛瓦底江 沿岸 一带 开辟 了 一块 新 的 棉花 种植区 , 主要 用于 长绒棉 种植 。 各种 物质 投入 的 增加 和 新 技术 的 推广 , 到 1995 / 96 年度 , 全国 棉花 种植 面积 发展 到 了 95.4 万 英亩 , 比 历史 最高 年份 1985 / 86 年度 的 种植 面积 扩大 68.8 % ; 总产量 达到 21.4 万吨 , 比 1985 / 86 年度 提高 114 % ; 棉花 平均 单产 则 由 1992 / 93 年度 的 每 英亩 176.5 公斤 上升 到 1995 / 96 年度 的 271.2 公斤 。 1996 年初 , 缅甸 棉花 与 蚕丝 公司 制定 一项 棉花 发展 计划 , 打算 在 五年 内 将 全国 棉花 种植 面积 由 当时 的 约 100 万 英亩 扩大 到 300 万 英亩 , 并 达到 每年 出口 棉花 17 万吨 的 目标 。 4 . 甘蔗 缅甸 的 甘蔗 种植 面积 在 1986 / 87 年度 达到 15.8 万 英亩 的 历史 最高点 后 逐年 减少 , 到 1988 / 89 年度 下降 到 11.3 万 英亩 。 蔗糖 生产 虽然 主要 是 为 满足 国内 需求 , 但 随着 人口 的 增加 和 生活 水平 的 逐步提高 , 供需 缺口 在 不断扩大 。 为 扶持 甘蔗 生产 , 1990 年 , 政府 出资 将 一些 在 全国 评选 出来 的 模范 蔗农 送往 泰国 学习 甘蔗 种植 技术 , 并 对 这些 蔗农 进行 了 奖励 。 缅甸 甘蔗 种植 公司 从 国外 引进 几个 甘蔗 高产 品种 , 引入 了 新 的 育苗 技术 , 并 在 一些 地方 采用 专门 的 甘蔗 种植 机 进行 栽种 , 在 一些 重要 的 种植区 使用 拖拉机 耕地 取代 以往 的 牛耕 , 仅 在 缅甸 中部 的 彬 文 那 、 莱瓦及 达 贡县 , 1995 / 96 年度 机耕 蔗田 面积 就 达 51000 英亩 ; 同时 该 公司 还 在 彬 文 那 种植 一种 名为 “ 莱眉 ” 的 再生 蔗 , 并 在 当地 建立 了 一家 专门 使用 这种 再生 蔗 的 榨糖 厂 。 缅甸 甘蔗 公司 从 1992 / 93 年度 起 加大 了 对 甘蔗 预购 款 的 发放 , 发放 总额 由 1992 / 93 年度 的 6633 万 缅元 增加 到 1995 / 96 年度 的 2.54 亿 缅元 ; 对 甘蔗 同期 的 化肥 供应量 由 1504 吨 增加 到 了 9454 吨 ; 甘蔗 优良品种 的 供应 则 由 2628 吨 提高 到 30651 吨 。 政府 的 扶持 较大 地 促进 了 甘蔗 生产 。 其 种植 面积 由 1988 / 89 年度 的 12.3 万 英亩 扩大 到 1995 / 96 年度 的 16.5 万 英亩 ; 产量 由 216.2 万吨 提高 到 306.1 万吨 。 5 . 橡胶 橡胶 作为 重要 出口 物资 曾 在 1985 / 86 年度 达到 11100 吨 的 出口 规模 , 此后 种植 面积 和 产量 逐年 下降 , 到 90 年代 初 , 橡胶 出口 几乎 完全 停止 。 为 恢复 橡胶 生产 , 农业部 于 90 年代 初 提出 了 “ 让 白金 铺满 缅甸 山川 ” 的 口号 。 农业部 下属 的 缅甸 多年生 作物 公司 将 扩大 橡胶 种植 作为 该 公司 的 一项 重点 工作 来 抓 。 1994 年 , 该 公司 定出 计划 , 力争 五年 内 每年 扩大 种植 面积 5 万 英亩 , 将 全国 橡胶 种植 面积 由 1993 / 94 年度 的 205494 英亩 扩大 到 1998 / 99 年度 的 约 50 万 英亩 , 在 此后 再用 五年 时间 新增 种植 面积 50 万 英亩 , 使 缅甸 的 橡胶 种植 面积 最终 达到 100 万 英亩 。 为此 , 农业部 在 勃固 省及 仰光 省 的 勃固 山脚 建立 起 一个 橡胶 种植场 和 六个 橡胶 种植 推广站 , 在 周围 修建 了 道路 、 引水 设施 , 以 承包合同 或 转包合同 的 方式 向 私营 种植者 转让 种植 用地 , 并 向 橡胶 种植者 提供 平地 机械 、 传授 先进 割胶 技术 , 所 提供 的 胶苗 由 1992 / 93 年度 的 102 万株 增加 到 1995 / 96 年度 的 269 万株 , 使 橡胶 种植 由 传统 种植区 孟邦 和 德林 达伊 省向 其他 地方 扩展 : 1994 / 95 年度 在 克伦邦 种植 11340 英亩 橡胶 , 在 德林 达依省 种植 8699 英亩 , 在 勃固 省 种植 13907 英亩 , 在 孟邦 种植 11244 英亩 , 在 仰光 种植 6010 英亩 , 在 伊洛瓦底 省 种植 3000 英亩 , 在 掸邦 种植 230 英亩 , 在 克钦邦 种植 116 英亩 。 1995 / 96 年度 , 该 公司 计划 在 这些 省中 种植 8 万 英亩 的 橡胶 。 通过 努力 , 全国 橡胶 种植 面积 由 1988 / 89 年度 的 19.2 万 英亩 扩大 到 1995 / 96 年度 的 25.3 万 英亩 ; 同期 产量 也 由 14389 吨 提高 到 2.8 万吨 ; 出口量 则 由 1990 / 91 年度 的 800 吨 增加 到 23800 吨 ( 其中 包含 部分 原有 存货 ) , 比 此前 出口 最高 年份 的 1985 / 86 年度 提高 114 % 。 与 1988 年 改革 前 的 情况 相比 , 缅甸 农业 近年来 出现 了 强劲 的 发展势头 。 但 同时 仍 有 一些 问题 尚未 解决 , 主要 是 水利 设施 灌溉 能力 仍然 不足 、 农用 机械 缺乏 、 优良 种子 短缺 及 化肥 投入 不够 , 这些 是 提高 农作物 复种 率 的 主要 障碍 。 而 农作物 收购价 普遍 偏低 也 影响 着 农民 的 生产 热情 。 以 水稻 为例 , 根据 政府 的 规定 , 农民 必须 将 每 英亩 稻谷 收获量 的 约 1 / 5 按 政府 规定 的 收购价 交售 给 国家 。 按 缅甸 民主人士 昂山 素季 的 说法 , 政府 的 收购价 仅 相当于 市场 价格 的 1 / 3 — 1 / 7 。 世界银行 的 一份 报告 也 说 , 缅甸政府 在 1994 / 95 年度 收购 稻谷 210 万吨 , 占 全国 稻谷 总产量 的 11 % , 收购价 只是 市场 价格 的 一半 。 在 世界银行 新近 公布 的 《 缅甸 : 持续 经济 改革 的 政策 》 报告 中说 , 缅甸政府 的 收购 体制 使 农民 每年 少 收入 1 - 53 亿 缅元 , 这 相当于 政府 全年 所得税 总收入 的 7 倍 , 上述 问题 如能 适当 解决 , 缅甸 的 农业 将 保持 长期 持续 发展 。 * ( 作者 单位 : 云南省 社科院 东南亚 研究所 ) 〔 责任编辑 : 贺圣达 〕 __label__C34-Economy 【 文献号 】 1 - 80 【 原文 出处 】 当代 财经 【 原刊 地名 】 南昌 【 原刊 期号 】 199906 【 原刊 页 号 】 24 ~ 28 【 分类号 】 D5 【 分类 名 】 民族 研究 【 复印 期号 】 199909 【 标题 】 发展 民族 经济 是 解决 中国 民族 问题 的 根本途径 【 作者 】 詹真荣 【 作者简介 】 詹真荣 , 山东大学 国际 政治 学院 博士生 【 正文 】 一 、 关于 民族 经济 是 我国 国民经济 有机 组成部分 的 理论 长期以来 , 我国 各 地区 经济 在 发展 中 形成 了 一种 天然 的 联系 , 地区 之间 经济 互补性 较强 。 我国 广大 民族 地区 ( 主要 是 西部 地区 ) 地大物博 , 可 利用 的 草原 面积 约 占 全国 土地 面积 的 29% , 占 全国 草原 面积 的 94.9% , 全国 五大 天然 牧场 均 在 少数民族 地区 ; 民族 地区 森林 面积 7.18 亿亩 , 占 全国 森林 总面积 的 41% , 蓄积量 占 全国 总 蓄积量 的 51.1% ; 民族 地区 的 水利资源 蕴藏量 占 全国 的 52.5% ; 还有 煤 、 石油 、 铁矿石 、 非金属矿 、 有色 和 非 有色金属 等 的 储量 在 全国 都 占 重要 地位 。 这些 自然资源 都 是 我国 现代化 建设 的 重要 的 物质条件 。 而 我国 东部 沿海地区 , 自然资源 相对 贫乏 , 更 由于 开发 早 , 开发利用 程度 高 , 其 资源 需求 越来越 大 。 因此 开发利用 少数民族 地区 丰富 的 自然资源 是 我国 社会主义 现代化 建设 必不可少 的 物质基础 , 是 我国 经济 可 持续 发展 的 后劲 所在 。 正 因为 如此 , 中国共产党 和 毛泽东 一再强调 , 在 我国 搞 社会主义 建设 , 必须 很 好 地 把 少数民族 的 “ 地大物博 ” 即 丰富 的 物产 资源 和 汉族 的 “ 人口众多 ” 即 巨大 的 人力资源 和 科技 力量 结合 起来 , 才能 加快 民族 地区 经济 乃至 整个 国民经济 的 发展 , 加快 我国 现代化 建设 的 进程 , 如果 没有 民族 地区 的 加速 发展 作 依托 , 整个 国民经济 发展 就 不 可能 持续 稳定 发展 。 正如 毛泽东 所 指出 的 : “ 中国 没有 少数民族 是 不行 的 。 中国 有 几十种 民族 , 少数民族 居住 的 地方 比 汉族 居住 的 地方 面积 要 宽 , 那里 蕴藏 着 各种 物质财富 多得很 。 我们 国民经济 没有 少数民族 的 经济 是 不行 的 。 ” ( 注 : 《 毛泽东 选集 》 第 5 卷 1977 年版 第 214 页 。 ) 他 强调 , “ 天上 的 空气 , 地上 的 森林 , 地下 的 宝藏 , 都 是 建设 社会主义 所 需要 的 重要 因素 , 而 一切 物质 因素 只有 通过 人 的 因素 , 才能 加以 开发利用 。 我们 必须 搞好 汉族 和 少数民族 的 关系 , 巩固 各 民族 的 团结 , 来 共同努力 于 建设 伟大 的 社会主义 祖国 ” 。 ( 注 : 《 毛泽东 著作 选读 》 下册 , 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 第 733 页 。 ) 由此 可以 看出 , 中国共产党 和 毛泽东 把 民族 经济 看作 国民经济 的 有机 组成部分 , 断定 我国 国民经济 离不开 少数民族 经济 , 这 在 马列主义 民族 经济 发展史 上 尚属 首次 , 因而 它 丰富 和 发展 了 马列主义 民族 理论 宝库 。 进入 90 年代 , 以 江泽民 为 核心 的 第三代 中央 领导集体 又 进一步 发展 了 毛泽东 关于 民族 经济 是 国民经济 重要 组成部分 的 理论 。 江泽民 指出 : “ 少数民族 和 民族 地区 的 经济社会 发展 , 直接 关系 到 我国 整个 现代化 建设 目标 的 顺利实现 。 民族 地区 的 现代化 同 全国 其他 地区 的 现代化 , 少数民族 的 振兴 同 整个 中华民族 的 振兴 , 是 密不可分 、 互相促进 的 … … 我国 经济 的 发展 , 离不开 东部 地区 , 也 离不开 中 、 西部 地区 包括 民族 地区 的 经济 振兴 … … 加快 中 、 西部 包括 民族 地区 的 开发 建设 , 已 成为 我国 经济 发展 的 必然 走向 。 生产力 的 合理布局 和 地区 经济 的 协调 发展 , 对 国家 的 现代化 建设 和 各 民族 的 团结 进步 , 都 具有 重大 的 意义 ” 。 ( 注 : 《 新 时期 统一战线 文献选编 ( 续编 ) 》 中共中央党校 出版社 1997 年版 第 386 - 387 页 。 ) 总之 , 我党 关于 民族 经济 在 国民经济 中 的 地位 的 思想 , 为 党和政府 及 汉族 帮助 少数民族 发展 经济 提供 了 理论依据 。 二 、 关于 国家 和 汉族 人民 要 诚心诚意 地 帮助 少数民族 发展 经济 的 理论 人民共和国 成立 后 , 迅速 发展 少数民族 的 经济 文化 事业 已 成为 刻不容缓 的 事情 了 , 因为 少数民族 经济 文化 的 发展 是 他们 获得 平等权利 的 重要 内容 。 中国共产党 和 毛泽东 十分重视 发展 少数民族 的 经济 文化 。 1952 年 11 月 毛泽东 在 接见 西藏 致敬 团时 曾 尖锐 地 指出 : “ 如果 共产党 不能 帮助 你们 发展 人口 、 发展 经济 和 文化 , 那 共产党 就 没有 什么 用处 。 ” ( 注 : 《 人民日报 》 1952 年 11 月 22 日 。 ) 1953 年 10 月 毛泽东 在 对 西藏 国庆 观礼 团 的 谈话 中 又 指出 : “ 帮助 各 少数民族 , 让 各 少数民族 得到 发展 和 进步 , 是 整个 国家 利益 ” 。 ( 注 : 《 人民日报 》 1954 年 6 月 29 日 。 ) 在 这里 , 毛泽东 把 帮助 少数民族 发展 经济 文化 , 实现 各 民族 事实上 的 平等 , 摆到 了 “ 整个 国家 的 利益 ” 的 全局 地位 。 那么 如何 帮助 少数民族 发展 经济 呢 ? 首先 , 中国共产党 和 国家 要 从 政策 的 法律 上 保证 民族 经济 的 发展 。 毛泽东 在 其 主持 制定 的 1954 年 宪法 中 把 发展 民族 地区 经济 , 看成 是 不断完善 我国 民族区域 自治 制度 和 真正 实现 各族人民 在政治上 平等 的 可靠保证 。 鉴于 “ 少数民族 在 政治 、 经济 、 文化 上 都 有 自己 的 特点 ” , ( 注 : 《 毛泽东 选集 》 第 5 卷 1977 年版 第 128 页 。 ) 宪法 序言 明文规定 : “ 国家 在 经济 建设 和 文化 建设 的 过程中将 照顾 各 民族 的 需要 , 而 在 社会主义 改造 的 问题 上将 充分 注意 各 民族 发展 的 特点 ” 。 在 宪法 第 72 条上 还 具体 规定 : “ 各 上级 国家机关 应当 充分 保障 各 自治区 、 自治州 、 自治县 和 自治机关 行使 自治权 , 并且 帮助 各 少数民族 发展 政治 、 经济 和 文化 的 建设 事业 ” 。 这 就 从 法律 上 保证 了 民族 经济 的 发展 。 1956 年 毛泽东 根据 苏联 俄罗斯族 同非 俄罗斯族 关系 不 正常 的 教训 , 在 其 《 论 十大 关系 》 一文 中 提出 了 “ 要 诚心诚意 地 积极 帮助 少数民族 发展 经济 建设 和 文化 建设 ” ( 注 : 《 毛泽东 著作 选读 》 下册 , 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 第 733 页 。 ) 的 命题 。 1963 年 毛泽东 在 对 新疆 工作 的 指示 中 进一步 明确 , 新疆 的 工作 主要 是 经济 问题 , 新疆 的 经济 要 一年 比 一年 繁荣 , 新疆 人民 的 生活 要 一年 比 一年 改善 , 要 比 苏联 还要 好 。 党 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 , 中国共产党 继续 并 发展 了 毛泽东 关于 加速 发展 民族 地区 经济 文化 事业 的 思想 , 进一步 提出 了 民族 工作 要 以 经济 建设 为 中心 的 理论 主张 。 1981 年 10 月 中央 领导 在 接见 全国 少数民族 参观团 时 强调指出 : 少数民族 地区 一定 要 搞好 。 一个 是 经济 问题 , 一个 是 团结 问题 。 经济 是 基础 , 经济 搞不好 , 文化 、 教育 等 其它 问题 就 无从谈起 。 因此 , 把 少数民族 地区 经济 搞上去 是 最 根本 的 。 随后 , 《 民族区域 自治法 》 在 序言 中 规定 : “ 国家 根据 国民经济 和 社会 发展 计划 , 努力 帮助 民族自治 地方 加速 经济 和 文化 的 发展 。 ” 1992 年 1 月 江泽民 在 中央 民族 工作 会议 的 讲话 中 进一步 阐述 了 发展 民族 经济 的 重要性 。 他 指出 : “ 大力发展 社会 生产力 是 社会主义 时期 民族 工作 的 根本任务 ” ; “ 现阶段 , 我国 的 民族 问题 , 比较 集中地 表现 在 少数民族 和 民族 地区 迫切要求 加快 经济 文化 发展 。 ” 其次 , 先进 的 汉 民族 要 以 “ 还债 ” 的 精神 帮助 少数民族 发展 经济 。 在 我国 民族 关系 发展史 上 , 由于 汉族 长期 处于 优势 地位 , 他们 要么 同化 或 歧视 少数民族 , 要么 把 少数民族 挤 至 边疆 、 高原 、 高山 和 沙漠 地带 , 处于 劣势 地位 的 少数民族 的 经济 和 文化 得不到 发展 , 从而 造成 了 少数民族 与 汉族 之间 存在 事实上 的 不 平等 。 要 从根本上 改变 这种 历史 遗留下来 的 事实上 的 不 平等 。 需要 汉 民族 的 相当 长 时期 的 帮助 才行 。 那么 先进 民族 帮助后进 民族 的 原则 是 什么 呢 ? 中国共产党 坚持 了 列宁 关于 大 民族 、 先进 民族 要 以 对 自己 的 不 平等 , 对 后进 民族 多 让步 和 宽容 的 国际主义 原则 精神 , 根据 我国 历史 上 汉族 和 少数民族 的 关系 状况 , 创造性地 提出 了 先进 的 汉族 应 以 “ 还债 ” 的 态度 去 帮助 少数民族 发展 经济 , 提高 少数民族 人民 的 物质 文化 生活 水平 。 周恩来 指出 , 我国 历史 上 , “ 在 汉族 同 少数民族 的 关系 上 , 是 汉族 对不起 少数民族 。 ” ( 注 : 《 周恩来 统一战线 文献 》 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 第 192 页 。 ) 汉族 只要 承认 历史 上 曾经 给 少数民族 的 生存 、 发展 造成 了 不利 的 因素 的 事实 , “ 就 应该 向 少数民族 赔不是 ” , 就 应该 “ 讲 还债 ” 。 ( 注 : 《 周恩来 统一战线 文献 》 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 第 341 页 。 ) 周恩来 提出 的 “ 还债 ” 作为 一种 比喻 , 其 含义 是 指 在 社会主义 制度 下 , 比较 先进 的 、 居于 多数 地位 的 汉族 应多替 比较落后 的 、 居于 少数 地位 的 民族 着想 , 自己 多 作出 一些 牺牲 , 不要 让 他们 受 委曲 , 应该 使 他们 也 能 得到 较 好 的 发展 条件 , 因此 有 责任 帮助 他们 , 使 大家 共同 发展 , 从而 消除 历史 上 给 少数民族 造成 的 损失 。 周恩来 还 对 还债 作 了 论证 , 他 认为 我们 党 讲 还债 符合 马列主义 原理 , 有利于 实现 民族平等 团结 , 有利于 快速 发展 民族 经济 。 三 、 关于 进一步 改革开放 和 建立 市场 经济体制 是 发展 民族 经济 前提条件 的 理论 早 在 50 年代 邓小平 就 指出 : “ 我们 要 帮助 少数民族 发展 经济 , 很 重要 的 一环 就是 贸易 , 经济 工作 应当 以 贸易 工作 为 中心 。 ” ( 注 : 《 邓小平 文选 》 第 1 卷 , 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第 167 - 168 页 。 ) 党 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 , 邓小平 在 总结 中 苏 社会主义 建设 的 经验教训 基础 上 , 反复强调 , 马克思主义 的 基本 原则 就是 发展 生产力 , 而 要 发展 生产力 , 必须 以 经济 建设 为 中心 , 发展 商品经济 , 建立 社会主义 市场 经济体制 。 邓小平 还 要求 , 少数民族 地区 要 实行 对内 对外开放 , 学习 先进 民族 的 长处 。 邓小平 认为 , 任何 一个 民族 要 进步 , 必须 实行 开放政策 , 学习 他 国 、 他 民族 的 长处 。 “ 任何 一个 民族 、 一个 国家 , 都 需要 学习 别的 民族 、 别的 国家 的 长处 , 学习 人家 的 先进 科学技术 。 ” ( 注 : 《 邓小平 文选 》 第 2 卷 1994 年版 第 91 页 。 ) 由于 我国 广大 少数民族 地区 经济 较 落后 , 自然经济 仍然 具有 很 浓重 色彩 , 甚至 在 许多 地方 仍然 居于 统治 地位 。 因此 , 只有 实行 开放 , 才能 完成 从 古老 的 自然经济 向 现代 商品经济 的 历史性 转移 ; 只有 实行 开放 , 少数民族 地区 巨大 的 自然资源 和 社会 资源 才能 得到 开发 , 并 在 市场 条件 下 得到 合理配置 , 迅速 获得 生产力 增长 ; 只有 实行 开放 , 才能 推动 各 少数民族 地区 社会 生活 的 普遍 繁荣 , 全面提高 人口素质 和 社会 发展 的 总体水平 。 为了 增强 民族 地区 经济 发展 活力 , 江泽民 也 强调 , 要 “ 坚持 改革开放 , 不断 增强 少数民族 和 民族 地区 的 自我 发展 活力 ” ; “ 民族 地区 要 加强 同 沿海地区 的 经济 联系 , 加快 对外开放 的 步伐 , 充分利用 各种 有利条件 , 结交 新 伙伴 , 开拓 新 市场 。 ” ( 注 : 《 新 时期 统一战线 文献选编 ( 续编 ) 》 中共中央党校 出版社 1997 年版 第 391 页 。 ) 以 适应 世界 经济 形势 的 需要 。 邓小平 、 江泽民 之所以 强调 民族 地区 要 坚持 改革开放 , 建立 市场 经济体制 , 并 把 它 作为 发展 经济 的 重要途径 , 是因为 : 民族 地区 发展 经济 面临 着 不可逾越 的 历史 阶段 , 就是 要 努力实现 工业化 和 经济 的 社会化 、 市场化 、 现代化 , 建立 社会主义 市场 经济体制 。 更 重要 的 是 , 从 主流 看 ,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的 建立 和 发展 , 对 促进 社会主义 民族 过程 的 聚合作用 是 巨大 的 : ( 1 )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将 打破 民族 和 地区 间 的 壁垒 , 加强 各 民族 间 的 横向联系 , 加强 各 民族 的 凝聚力 ; ( 2 )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将 加速 各 民族 劳动力 的 自由 流动 , 促进 各 民族 之间 的 相互 学习 , 从而 加深 民族 之间 的 友谊 与 合作 ; ( 3 )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的 发展 , 必将 逐步 增强 各 民族 内部 的 经济 活力 和 自我 发展 能力 , 提高 民族 地区 的 发展 水平 , 追赶 先进 地区 , 从而 促进 各 民族 的 共同 繁荣 。 总之 , 中国共产党 和 邓小平 关于 通过 建立 社会主义 市场 经济体制 , 促进 民族 经济 发展 , 是 邓小平 关于 落后 国家 和 后进 民族 如何 建设 社会主义 的 重要 内容 , 是 对 马列主义 民族 经济 理论 的 升华 。 四 、 关于 缩小 民族 地区 与 发达 地区 差距 , 发展 民族 经济 的 基本方针 国家 的 大力 帮助 和 政策 的 优惠 及 民族 地区 自力更生 发展 自己 相结合 是 缩小 民族 地区 与 发达 地区 差距 , 发展 民族 经济 的 基本方针 。 自力更生 、 艰苦奋斗 是 民族 地区 发展 经济 的 根本 出路 。 从 一个 民族 发展 的 角度 讲 , 自力更生 的 内在 发展 动力 是 促进 民族 发展 繁荣 的 基础 。 也 只有 讲 自力更生 、 奋发图强 , 少数民族 才能 在 国家 的 支持 和 发达 地区 的 帮助 下 实现 真正 意义 上 的 发展 。 我们 要 充分调动 和 发挥 少数民族 人民 的 积极性 、 创造性 和 无穷的 智慧 。 无数 事实证明 : “ 所有 的 民族 都 是 优秀 的 、 勤劳 的 、 有 智慧 的 , 只要 给 他们 发展 的 机会 , 所有 的 民族 都 是 勇敢 的 、 有 力量 的 , 只要 给 他们 锻炼 的 机会 ” 。 ( 注 : 《 周恩来 选集 》 下卷 , 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 第 263 页 。 ) 民族 地区 的 发展 固然 离不开 民族 地区 自力更生 、 艰苦奋斗 , 但 自力更生 并 不 排斥 国家 帮助 。 国家 之所以 要 大力 帮助 民族 地区 , 这 主要 是因为 民族 地区 一般来说 底子薄 、 基础 差 , 在 各 方面 发展缓慢 , 从而 出现 了 发展 上 的 不平衡性 , 差距 越拉越 大 。 建国以来 , 国家 对 少数民族 地区 的 帮助 , 主要 有 以下 两个 方面 : 一是 国家 对 少数民族 地区 实行 了 有别于 汉族 地区 的 特殊 的 优惠政策 , 范围 涉及 财政 、 税收 、 金融 、 贸易 、 资源 、 基础设施 建设 、 农业 生产 和 扶贫 等 主要 方面 , 多达 50 余项 。 二是 组织 发达 地区 对同 少数民族 地区 开展 对口 支援 和 经济 技术协作 , 并 帮助 促进 民族 地区 提高 经营 管理水平 和 生产 技术水平 。 邓小平 说 : “ 沿海 如何 帮助 内地 , 这是 一个 大 问题 。 可以 由 沿海 一个 省包 内地 一个 省 或者 两个 省 , 也 不要 一下子 负担 太重 , 开始 可以 做 一些 技术转让 。 共同富裕 , 我们 从 改革 一 开始 就 讲 , 将来 总有一天 要 成为 中心 课题 。 社会主义 不是 少数 人 富裕 起来 , 大多数 人穷 , 不是 那个 样子 。 社会主义 最大 的 优越性 就是 共同富裕 , 这是 体现 社会主义 本质 的 一个 东西 。 如果 搞 两极分化 , 情况 就 不同 了 , 民族矛盾 、 区域间 矛盾 、 阶级矛盾 都 会 发展 , 相应 地 中央 和 地方 的 矛盾 也 会 发展 , 就 可能 出乱子 。 ” ( 注 : 《 邓小平 文选 》 第 3 卷 1993 年版 第 364 页 。 ) 因此 , 正确处理 东西部 关系 , 是 实现 共同富裕 的 重要 保证 。 建国以来 特别 是 改革开放 20 年来 , 国家 对 民族 地区 的 帮助 是 巨大 的 , 如 从 1980 年 到 1990 年 , 国家 对 五个 自治区 和 云南 、 贵州 、 青海 三个 少数民族 聚居 省 的 财政 定额 补助 达 1000 亿元 。 从 1979 年 以来 , 5 个 自治区 与 发达 地区 的 协作 项目 有 几千个 , 协作 金额 数亿元 , 引进 各类 技术 人才 上 万人次 , 发达 地区 帮助 民族 地区 培训 科技人员 也 达 数千 人次 , 直接 间接 经济效益 以 数十亿 计 。 进入 90 年代 国家 又 加大 了 对 少数民族 帮助 的 力度 。 1992 年 国家 每年 新增 6000 万元 支援 不 发达 地区 发展 资金 , 重点 扶持 西南 、 西北 少数民族 贫困地区 加强 基础设施 建设 。 自 1996 年 以来 , 民族 地区 一大批 重点 工程 竣工 或 开工 , 如 广西 桂林 两江 国际 机场 竣工 开通 ; 投资 30 多亿 , 能 解决 100 万 回族 聚居区 贫困人口 温饱 问题 的 “ 宁夏 扶贫 扬黄 灌溉工程 ” 开工 ; 新疆 南疆铁路 西段 建设工程 开工 ; 南昆 铁路 开通 。 通过 政府 和 全 社会 帮助 以及 少数民族 自力更生 , 区域性 贫困 落后面貌 有 了 很大 变化 , 生产 生活 条件 和 各项 基础设施 都 有 明显改善 。 党和国家 发展 民族 经济 政策 在 贯彻 中 获得 良好 的 效益 。 实践证明 , 党 发展 民族 经济 的 优惠政策 的 实施 , 不仅 有力 地 促进 了 民族 地区 经济 的 快速 发展 , 而且 进一步 巩固 和 发展 了 “ 平等 、 团结 、 互助 ” 的 新型 民族 关系 , 是 符合国情 、 顺乎民意 的 成功 举措 。 当然 , 我们 在 充分肯定 成绩 的 同时 , 也 要 清醒 地 看到 民族 地区 经济 文化 落后 的 状况 并 没有 根本 的 改变 , 少数民族 地区 与 汉族 地区 经济 文化 发展 水平 上 的 差距 越来越 大 。 少数民族 贫困人口 仍 占 全国 少数民族 总人口 的 20% ; 贫困县 约 占 国家 扶持 的 贫困县 的 42% ; 大多数 民族 文盲 、 半 文盲率 高于 全国 的 平均数 23.23% 。 改革开放 20 年来 , 民族自治 地区 发展 低于 全国 平均水平 是 建国以来 没有 的 : “ 六五 ” 计划 时期 低 1 - 2 个 百分点 , “ 七五 ” 计划 时期 低 2 - 3 个 百分点 , 民族自治 地区 工农业 总产值 占 全国 工农业 产值 的 比重 , 由 1982 年 的 6.9% 下降 到 1988 年 的 6.1% 。 民族自治 地区 人均 工农业 总产值 占 全国 人均 工农业 总产值 的 比重 , 由 1980 年 的 56.1% , 降为 1985 年 的 52.2% , 1990 年 的 46.1% 。 民族 八 省区 人均 社会 总产值 、 人均 工农业 总产值 、 人均 国民收入 与 全国 平均水平 的 差距 , 1989 年 分别 比 1985 年 扩大 843 元 、 626 元 和 205 元 , 分别 比 1980 年 扩大 3.3 倍 、 2.9 倍 和 2.3 倍 。 西部 民族 地区 与 东部 沿海 发达 地区 的 差距 无论是 相对 额 还是 绝对额 都 很大 , 而且 这种 差距 还有 继续 扩大 的 趋势 。 这种 越拉越 大 的 差距 , 从 马列主义 的 民族平等 原则上 看 是 不 应该 出现 的 , 如 不 扭转 , 民族 关系 将会 趋向 紧张 。 费孝通 在 《 民族 与 社会 》 一书中 分析 世界 民族 问题 时说 : “ 在 现代化 过程 中 产生 的 新 的 民族 不 平等 , 导致 新 的 民族 问题 , 这是 我们 中国 实现 现代化 的 前车之鉴 , 决不能 重蹈 这个 覆辙 ” ; ( 注 : 转引 《 贵州 民族 研究 》 1989 年 第 2 期第 3 页 。 ) 如果 让 这 占 国土面积 64.5% 的 民族自治 地区 长期 处于 落后状况 , 就 根本 谈不上 把 我国 建设 成为 现代化 社会主义 国家 , 也 就 不 可能 走向 共同富裕 。 正 因为 如此 , 周恩来 才 说 : “ 建设 社会主义 工业化 的 国家 … … 是 要 所有 的 兄弟 民族 地区 、 区域 自治 的 地方 都 现代化 。 ” “ 我们 不能 使 落后 的 地方 永远 落后 下去 , 如果 让 落后 的 地方 永远 落后 下去 , 这 就是 不 平等 , 就是 错误 。 ” ( 注 : 《 周恩来 选集 》 下卷 , 人民出版社 1984 年版 第 266 页 。 ) 邓小平 也 讲 过 , 如果 我们 的 政策 导致 两极分化 , 我们 就 失败 了 。 因此 , 改变 少数民族 地区 这种 落后 的 状况 , 必须 逐步 消除 在 经济 文化 发展 水平 上 的 差距 , 使 少数民族 尽快 接近 或 赶超 汉族 地区 的 发展 水平 , 最终 达到 事实上 的 平等 , 这是 我们 党新 时期 民族 工作 的 一大 任务 , 也 是 先进 民族 特别 是 汉族 的 一项 历史使命 。 最近 10 年来 , 关于 如何 缩小 我国 东西部 发展 差距 的 问题 已 引起 中央 高度重视 , 因为 东西部 发展 差距 问题 实质 上 是 各 民族 的 发展 差距 问题 , 它 关系 到 民族平等 团结 、 互助合作 、 共同 繁荣 局面 的 形成 、 巩固 和 发展 。 中央 提出 了 使 少数民族 地区 社会 经济 发展 逐步 与 全国 发展 相适应 的 指导思想 。 1992 年 1 月 , 江泽民 在 中央 民族 工作 会议 上 指出 : “ 现阶段 , 我国 的 民族 问题 比较 集中地 表现 在 少数民族 和 民族 地区 迫切要求 加快 经济 文化 的 发展 上 。 ” “ 在 新 的 历史 时期 , 搞好 民族 工作 , 增强 民族团结 的 核心 问题 , 就是 积极 创造条件 , 加快 发展 少数民族 和 民族 地区 的 经济 文化 等 各项事业 , 促进 各 民族 的 共同 繁荣 。 ” 我们 有 马列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 关于 民族平等 理论 的 指导 , 有 50 年 丰富 的 经验 和 苏联 东欧 深刻 的 历史教训 , 民族平等 原则 已 深入人心 和 各级 决策人员 的 指导思想 中 , 我们 相信 在 即将来临 的 21 世纪 , 随着 国家 的 发展 重点 逐步 转向 中西部 和 民族 地区 , 民族 地区 将会 加速 发展 , 追赶 经济 发达 地区 , 逐步 缩小 同 先进 地区 的 差距 , 从而 大大 缩小 民族 间 历史 遗留下来 的 发展 差距 。 【 责任编辑 】 龚汝富 【 校对者 】 温小军 【 参考文献 】 1 . 果洪外 、 金炳镐 主编 : 《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与 中国 民族 问题 》 , 中央民族大学 出版社 1997 年版 。 2 . 《 民族 理论 研究 》 杂志 ( 中国 民族 理论 学会 主办 ) , 1992 年 第 41 期至 1996 年 第 58 期 。 __label__C34-Economy 【 文献号 】 2 - 960 【 原文 出处 】 南方 经济 【 原刊 地名 】 广州 【 原刊 期号 】 199911 / 12 【 原刊 页 号 】 36 ~ 39 【 分类号 】 F51 【 分类 名 】 商业 经济 【 复印 期号 】 200004 【 标题 】 目前 消费 经济 理论 研究 中 几个 值得 重视 的 问题 【 作者 】 李新家 【 作者简介 】 李新家 , 广东省 社会科学院 副 院长 、 研究员 , 广东 广州 510610 【 内容提要 】 随着 社会主义 经济 实践 的 不断 发展 , 社会主义 经济 理论 也 有 了 许多 重大 的 改变 和 发展 , 消费 经济 理论 在 我国 客观 上 经历 了 从不 被 重视 到 普遍 重视 的 过程 。 消费 经济 理论 更加 引起 了 广泛 的 注意 。 本文 提出 当前 值得 重视 的 几个 理论 问题 。 【 关键词 】 消费 经济 / 问题 / 研究 【 正文 】 [ 中 图 分类号 ] F014.5 [ 文献 标识码 ] A [ 文章 编号 ] 1000 — 6249 ( 1999 ) 11 — 12 — 0036 — 041 . 市场经济 条件 下 消费 与 生产 的 关系 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 对 消费 与 生产 的 关系 是 论述 得 很 清楚 的 。 马克思 在 《 政治经济学 批判 导言 》 中 指出 , 社会 再生产 的 四个 环节 , 生产 、 分配 、 交换 和 消费 “ 构成 一个 整体 的 各个环节 、 一个 统一体 内部 的 差别 。 生产 既 支配 着 生产 的 对立 规定 上 的 自身 , 也 支配 着 其他 要素 。 过程 总是 从 生产 重新 开始 。 交换 和 消费 不能 是 起 支配 作用 的 东西 , 那 是 自明 之理 。 分配 , 作为 产品 的 分配 , 也 是 这样 。 而 作为 生产 要素 的 分配 , 它 本身 就是 生产 的 一个 要素 。 因此 , 一定 的 生产 决定 一定 的 消费 、 分配 、 交换 和 这些 不同 要素 相互间 的 一定 关系 。 当然 , 生产 就 其 片面 形式 来说 也 决定 于 其他 要素 , 例如 , 当 市场 扩大 , 即 交换 范围 扩大 时 , 生产 的 规模 也 就 增大 , 生产 也 就 分得 更细 。 随着 分配 的 变动 , 例如 , 随着 资本 的 集中 , 随着 城乡 人口 的 不同 的 分配 等等 , 生产 也 就 发生 变动 。 最后 , 消费 的 需要 决定 着 生产 。 不同 要素 之间 存在 着 相互作用 。 每 一个 有机 整体 都 是 这样 。 ” 生产 与 消费 的 相互 关系 客观 上 具有 比较 固定 的 在 不同 的 情况 下 都 基本 保持 不变 的 方面 , 也 有 根据 实际 情况 的 变化 而 不断 变化 的 方面 。 现在 看来 , 生产 与 消费 的 关系 发生变化 可能 主要 与 以下 几种 情况 有关 。 第一 是 与 生产力 的 发展 水平 有关 。 在 生产力 发展 水平 比较 低 的 情况 下 , 生产 对 消费 的 决定 作用 要 大 一些 。 在 生产力 发展 水平 比较 高 的 情况 下 , 消费 对 生产 所起 的 作用 要 大 一些 。 第二 是 与 产业结构 和 产品 结构 有关 , 在 产业结构 比较 单调 , 人们 可以 利用 的 消费品 品种 比较 少 的 情况 下 , 生产 对 消费 的 决定 作用 要大些 , 相反 , 在 产业结构 极其 复杂 , 社会 产品 品种繁多 的 情况 下 , 消费者 的 选择 所起 的 作用 比较 大 。 同时 , 在 第三产业 发展 水平 很 低 的 情况 下 , 生产 对 消费 的 决定 作用 比较 大 , 而 在 第三产业 充分 发展 的 情况 下 , 消费 对 生产 的 制约 作用 会 表现 得 比较 明显 。 第三 是 与 社会 经济 的 管理体制 有关 。 在 我们 过去 所 采取 的 计划 经济体制 下 , 生产 对 消费 几乎 起着 单方面 的 决定 作用 , 而 在 市场 经济体制 下 , 消费者 的 市场 选择 对于 生产 的 发展 起着 相对 较大 的 作用 。 因此 , 我们 应该 根据 实践 的 变化 而 不断 提高 在 消费 与 生产 相互 关系 问题 上 的 认识 。 对 这个 问题 的 认识 在 理论 上 和 实践 上 都 具有 重要 的 意义 。 2 . 引导 消费 和 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 的 途径 很多 , 引导 消费 是 一个 重要 的 方面 。 怎样 引导 消费 , 又 涉及 多种 方法 和 各个 不同 的 方面 。 从 引导 消费 的 方法 来讲 , 可以 包括 第一 , 引导 消费者 改变 消费观念 , 改变 对 未来 经济 生活 的 预期 。 这要 通过 宣传 和 广泛 地 开展 消费者 教育 , 向 广大 的 消费者 传播 有关 社会 经济 发展 的 科学知识 才能 做到 。 第二 , 引导 消费者 改变 货币 支出 的 结构 , 将 一部分 储蓄 和 投资 需求 转变 为 消费 需求 , 这 一般 要 通过 改变 货币 和 资本 市场 的 利息率 和 其他 一些 途径 才能 实现 。 第三 , 通过 改变 消费市场 的 供应 和 价格 , 吸引 消费者 扩大 消费 需求 , 这 相对说来 是 比较 长期 的 任务 。 因为 市场 供给 的 改变 要 以 生产 结构 的 调整 作为 基本 的 前提 。 而 生产 结构 的 改变 则 涉及 多方面 的 变化 , 需要 较 长期 的 努力 。 第四 , 通过 改变 消费 环境 来 引导 消费者 扩大 市场需求 。 消费 环境 不好 , 不利于 消费者 购买力 的 实现 , 消费 环境 改善 了 , 消费者 的 消费 支出 可能 扩大 。 第五 , 通过 改变 与 消费 有关 的 经济体制 和 经济 政策 , 取消 客观 上 限制 消费 的 那些 体制 和 政策 , 有利于 扩大内需 。 从 引导 消费 的 各个 具体 方面 来讲 , 可以 包括 第一 , 通过 各种 可能 的 途径 提高 消费者 的 收入 , 特别 是 提高 较 低收入 水平 居民 的 收入 , 这样 才 会 扩大 整个 居民收入 的 消费 倾向 , 即 扩大 整个 居民收入 中 用于 消费 支出 的 部分 。 应该 说 , 这是 引导 消费 的 根本 方面 , 因为 只有 收入 增加 了 , 消费 需求 才 有 可能 从根本上 增加 。 第二 , 引导 消费者 提高 消费水平 和 生活 质量 。 消费者 收入水平 提高 以后 , 要 积极 的 提高 消费水平 和 生活 质量 , 才 会 把 增加 的 收入 更多 地用 与 消费 , 才 会 扩大 消费市场 。 居民消费 水平 的 提高 和 生活 质量 的 改善 既 包括 物质 生活 水平 的 提高 和 改善 , 也 包括 文化 生活 水平 的 提高 和 改善 , 既 包括 消费者 各种各样 生理需要 的 满足 , 也 包括 消费者 作为 一个 全面 发展 的 社会化 的 人 的 各种 社会 需要 和 心理 需要 的 满足 , 既 包括 消费者 个人消费 水平 和 生活 质量 的 改善 , 也 包括 生活 公共 消费水平 的 提高 和 整个 社会 的 进步 。 还 包括 消费 环境 的 改善 等 。 第三 , 引导 消费者 改变 生活 方式 , 形成 符合 时代 进步 和 生产力 发展 要求 的 、 健康 的 、 科学 的 、 文明 的 生活 方式 。 新 的 生活 方式 的 形成 , 要求 消费者 扩大 消费 需求 和 提高 各种 消费 需求 的 档次 。 第四 , 与 上述 各个方面 有关 的 是 , 引导 消费者 改变 消费结构 , 拓宽 消费 领域 , 扩大 一系列 新兴 消费品 市场 的 需求 。 例如 , 扩大 对 旅游 文化 消费 的 需求 , 扩大 对 现代 电子信息 消费 产品 的 需求 , 扩大 对 医疗保健 消费品 的 需求 , 扩大 环保 和 绿色 消费 的 需求 等等 , 这些 方面 的 消费 需求 扩大 了 , 居民 个人 的 消费结构 和 社会 消费结构 都 自然 会 发生 改变 。 第五 , 适当 扩大 公共 消费 需求 。 公共 消费 是 指 那些 满足 全 社会 居民 共同 需要 的 消费 , 而且 这些 消费 不 适合 由 居民 的 个人 消费基金 来 开支 。 一般说来 , 社会 公共 消费 包括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建设 方面 的 消费 , 社会 管理 和 促进 社会 进步 方面 的 消费 , 治理 和 改善 环境 方面 的 消费 , 维护 社会 次序 和 国家 安全 方面 的 消费 , 在 一定 时期 内 没有 直接 经济 回报 的 社会科学 研究 和 自然科学 基础 研究 方面 的 消费 等 。 社会 公共 消费 需求 的 扩大 和 满足 程度 与 居民 个人 生活 消费 的 扩大 和 满足 程度 是 紧密联系 在 一起 的 , 具有 某种 客观 的 关系 , 这些 又 都 取决于 社会 生产力 的 发展 水平 。 因此 , 要 根据 社会 经济 发展 的 实际 状况 , 科学 地 解决 居民 个人消费 与 社会 公共 消费 的 关系 。 在 生产力 发展 水平 有 了 相应 提高 , 居民 个人消费 水平 相对 较 高 的 情况 下 , 应该 适当 地 扩大 社会 公共 消费 需求 , 以 促进 社会 进步 和 居民 生活 质量 的 提高 。 第六 , 扩大内需 的 另 一个 必须 单独 提出 的 问题 是 积极 发展 农村 经济 , 提高 农民收入 , 扩大 广大 农民 的 消费 需求 。 3 . 消费结构 的 研究 消费结构 是 现实 消费 生活 中 一个 非常 重要 的 规定性 , 也 是 消费 经济 理论 研究 中 一个 非常 重要 的 课题 。 一般而言 , 消费结构 是 指 单个 的 消费者 或全 社会 的 居民 都 消费 些 什么 和 每种 消费 多少 。 就 其 具体 的 内容 来看 , 消费结构 研究 的 一个 重点 是 居民消费 中 各种各样 的 开支 占 了 整个 消费 支出 多大 百分比 的 研究 。 这种 研究 的 结果 可以 说明 的 问题 很多 。 比如说 , 它 表明 居民 的 购买力 的 投向 , 表明 市场 的 结构 , 表明 各种各样 的 产品 在 一定 经济 和 社会 发展 水平 上 实现 的 可能性 , 进而 表明 在 一定 发展 水平 上 所 要求 的 产业结构 和 产品 结构 。 不同 国家 、 不同 地区 、 不同 居民 阶层 消费结构 的 差别 和 不同 发展 阶段 上 消费结构 的 变化 , 则 可以 表明 这些 国家 、 地区 和 居民 生活 水平 生活 质量 上 的 差别 和 整个 经济 发展 水平 和 经济 发展 阶段 的 差别 。 不同 时期 消费结构 的 变化 还 可以 表明 居民消费 结构 发展 的 客观 趋势 , 表明 它 与 生产 发展 的 相互 关系 , 对 市场预测 具有 重要 的 参考价值 。 消费结构 依以 表现 出来 的 另外 一些 方面 包括 居民 个人 和 全 社会 商品 消费 和 自给 消费 的 对比 , 它 可以 直接 说明 社会 商品经济 发展 的 水平 和 程度 。 也 包括 物质 消费 和 文化 消费 的 对比 , 它 直接 表明 社会 经济 和 文化 发展 的 水平 。 也 包括 实物 消费 和 劳务 消费 的 对比 , 它 可以 直接 说明 第三产业 发展 的 情况 , 从而 反映 出 产业结构 的 状况 。 也 包括 传统 消费 和 新兴 消费 的 对比 , 它 直接 表明 社会 生活 方式 和 整个 社会 变化 的 状况 和 速度 。 还有 居民 个人消费 和 社会 公共 消费 的 对比 , 同样 可以 说明 多方面 的 问题 。 对于 消费结构 的 研究 , 我们 需要 的 是 具体 的 实证 研究 , 具体 说明 一定 时间 和 地点 居民 和 社会 消费结构 的 实际 状况 。 4 . 生活 质量 的 研究 生活 质量 的 研究 是 在 生产力 发展 水平 不断 提高 , 居民 生活 水平 不断 提高 但 又 出现 了 各种各样 社会 经济 问题 的 情况 下 提出 来 的 。 1930 年 , 美国 经济学家 加尔 布雷 思 提出 生活 质量 的 概念 时 , 认为 现代人 所 追求 的 价值 有 两种 , 一种 是 经济 价值 , 一种 是 文化 价值 , 把 这 两个 方面 结合 起来 , 就是 生活 质量 。 后来 , 美国 人 罗斯托 把 生活 质量 与 一定 的 经济 发展 阶段 联系 起来 。 他 认为 , 社会 发展 阶段 可以 区分 为 传统 社会 、 为 经济 快速 发展 准备 条件 的 阶段 、 经济 起飞 阶段 、 社会 的 成熟 阶段 、 高额 群众 消费 阶段 , 最后 一个 阶段 是 追求 生活 质量 的 阶段 。 经济学家 和 社会学家 提出 生活 质量 的 概念 , 研究 生活 质量 的 问题 , 被 认为 是 和 现实 社会 和 经济 生活 中 , 随着 生产力 的 发展 和 物质 生活 水平 的 提高 , 出现 了 环境污染 、 人口爆炸 、 信仰危机 、 贫富悬殊 和 其他 一些 社会 问题 , 现在 还有 信息 污染 这样 的 问题 。 人们 的 物质 生活 水平 虽然 提高 了 , 但是 人们 并 没有 觉得 更 幸福 。 这种 情况 客观 上 促进 了 生活 质量 问题 的 提出 和 这方面 研究 的 发展 。 相当 一段 时期 内 , 我们 曾经 认为 生活 质量 是 资产阶级 的 概念 , 改革开放 以来 , 这种 看法 当然 已经 改变 了 。 1990 年 12 月 , 中共中央 在 关于 制定 国民经济 和 社会 发展 十年规划 和 “ 八五 ” 计划 的 建议 中 明确指出 : 人民 生活 逐步 达到 小康水平 , 是 90 年代 经济 发展 的 重要 目标 。 所谓 小康水平 , 是 指 在 温饱 的 基础 上 , 生活 质量 进一步提高 , 达到 丰衣足食 。 这个 要求 既 包括 物质 生活 的 改善 , 也 包括 精神 生活 的 充实 ; 既 包括 居民 个人 生活 水平 的 提高 , 也 包括 生活 福利 和 劳动 环境 的 改善 。 我们 认为 在 社会主义 制度 下 , 生活 质量 是 表明 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 建设 和 精神文明 建设 的 成果 在 生活 领域 里 得以 实现 的 状况 的 一个 经济学 和 社会学 概念 。 今天 , 生活 质量 的 研究 具有 重要 的 意义 。 我们 在 这方面 要 研究 的 问题 有 , 生活 质量 的 具体表现 和 对 居民 个人 和 全 社会 成员 生活 质量 的 具体 评价 和 衡量 , 这 需要 设计 一整套 的 指标 ; 我们 要 分析 影响 和 决定 居民 生活 质量 的 客观因素 ; 研究 改善 和 提高 居民 生活 质量 的 各种各样 的 手段 和 方法 。 我们 还要 研究 在 社会主义 制度 下 , 生活 质量 的 特殊 规定性 。 5 . 与 消费 有关 的 若干 体制 问题 在 经济体制 改革 实践 中 , 我们 已经 改变 了 与 消费 有关 的 许多 具体 的 经济 制度 , 而且 在 改革 一些 这样 的 制度 。 比如 改革 消费品 在 劳动者 之间 的 分配制度 , 包括 取消 各种各样 凭 票证 供应 消费品 的 制度 , 将 各种 福利 性质 的 分配 转变 为 以 货币 为 媒介 的 按劳分配 , 改变 公共 消费 与 个人消费 的 项目 和 份额 等等 。 总之 , 从根本上 从 最终 的 作用 上 讲 , 经济体制 的 每 一个 具体 的 变化 都 会 直接 和 间接 地 影响 到 广大群众 的 消费 生活 。 现在 与 居民消费 有关 的 体制改革 主要 还有 如下 几个 方面 : 第一 是 城市居民 住房 制度 的 改革 , 包括 把 过去 一直 采用 的 福利 分房 全部 转变 为 以 按劳分配 为 基础 的 货币 分房 , 包括 住房 商品化 , 承认 和 保护 居民 的 房 产权 , 允许 居民 买卖 房屋 等 。 这是 引起 居民消费 需求 、 消费结构 和 消费品 市场 变化 的 一个 重要 因素 。 第二 是 医疗 制度 的 改革 , 将 过去 城市居民 100 % 的 公费医疗 改变 为 居民 个人 负担 一定 部分 的 医疗 制度 。 第三 是 养老保险 制度 的 改革 和 与 市场 经济体制 相适应 的 社会保障 体系 的 建立 , 将 过去 全部 由 国家 财政负担 的 职工 养老保险 改变 为 国家 、 企业 和 劳动者 个人 共同 负担 的 养老保险 制度 。 第四 是 教育体制 的 改革 。 过去 的 教育 费用 包括 高等教育 的 费用 是 由 国家 财政负担 的 , 现在 正在 扩大 由 受教育者 本人 及其 家庭 负担 的 部分 。 与 居民消费 直接 相关 的 这些 体制 的 改革 , 涉及 到 许多 复杂 的 理论 问题 和 具体 的 操作 问题 。 我们 为什么 要 进行 这样 的 体制改革 , 过去 的 体制 有 什么 弊端 , 改革 的 目标 是 什么 , 我们 究竟 要 在 这些 方面 建立 起 什么样 的 体制 , 这样 做 对 人民 群众 有 什么 好处 , 对 整个 社会 经济 的 发展 有 什么 作用 , 在 具体 的 操作过程 中 我们 应该 注意 哪些 政策 问题 , 都 是 今天 必须 认真 研究 的 课题 。 6 . 公共 消费 与 集团 消费 的 研究 社会 公共 消费 与 居民 个人消费 的 相互 关系 是 消费 经济学 要 研究 的 一个 重要 问题 。 有时 人们 在 区分 公共 消费 和 个人消费 时会 遇到 一些 困难 。 其实 , 一个 极其 简单 而 又 准确 的 区分 方法 是 , 由 个人 消费基金 来 支付 的 消费 是 个人消费 , 由 公共 消费基金 来 支付 的 消费 是 公共 消费 。 哪些 消费 项目 应该 是 由 个人 消费基金 来 支付 的 , 哪些项目 应该 是 由 公共 消费基金 来 支付 的 , 哪些项目 应该 是 由 公共 消费基金 和 个人 消费基金 共同 负担 的 , 公共 部分 和 个人 负担 的 部分 分别 应该 是 多少 , 这些 都 值得 认真 的 研究 。 当然 这些 问题 的 答案 不是 固定 不变 的 , 在 不同 的 生产力 发展 水平 上 , 它们 的 关系 应该 是 不 相同 的 。 现实 经济 生活 中 公共 消费 项目 是 很多 的 , 其中 有些 正在 转变 为 个人消费 , 例如 上面 曾经 提到 的 住房 消费 等 。 把 公共 消费 中 的 一定 部分 转变 为 个人消费 并 不是 简单 地 让 个人 去 掏钱 就行了 , 而是 要 相应 地 改变 整个 社会 消费基金 在 个人消费 和 公共 消费 之间 的 分配 。 转变 为 个人消费 的 部分 增加 了 , 整个 消费基金 中 分配 给 个人 的 部分 也 相应 增加 。 其次 是 那些 不能 或 不宜 转变 为 个人消费 的 公共 消费 , 有些 项目 的 开支 应该 有所 缩减 , 有些 项目 的 开支 应该 有所增加 , 这些 问题 上 可以 参考 国外 一些 做法 。 我们 正在 进行 机构 改革 , 其 目的 之一 是 要 节省 行政 经费 的 开支 。 一个 国家 、 一个 地区 有 多少 人 , 有 多 宽 的 地域 范围 , 行政 管理 的 职责 有 哪些 , 在 一定 的 生产力 发展 水平 和 社会 进步 程度 的 基础 上 , 应该 开支 多少 行政 经费 , 至少 从 理论 上 讲 , 是 有 一个 比较 科学 的 标准 的 。 其他 方面 的 公共 消费 也 是 这样 。 现在 , 在 保护 和 治理环境 方面 , 在 加强 科学研究 方面 , 在 加强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的 建设 方面 , 在 提高 抵御 各种 自然灾害 和 人为 灾害 的 能力 方面 , 都 应该 适度 地 扩大 公共 消费 的 准备 基金 。 决定 公共 消费基金 是 应该 扩大 还是 应该 缩减 的 另 一个 参照 的 标准 是 个人消费 所 达到 的 满足 程度 。 如果 社会 成员 的 个人消费 水平 很 低 , 公共 消费 也 就 不 可能 扩大 太 多 。 相反 , 如果 个人消费 水平 相对 较 高 , 公共 消费基金 增加 得 稍微 多一点 则 是 比较 容易 做到 的 。 集团 消费 是 消费 经济学 中 客观 上 研究 得 比较 少 的 一个 问题 。 集团 消费 或多或少 带有 公共 消费 的 性质 。 集团 消费 中 也 会 有 一部分 是 生产性 的 消费 。 就 非生产性 消费 部分 而言 , 集团 消费 的 作用 也 是 多种多样 。 因此 , 对 集团 消费 首先 要作 一些 具体 的 分析 , 不能 一概而论 对 它 应该 采取 什么样 的 政策 。 对 集团 消费 所 采取 的 政策 当然 也 有 一个 能 不能 和 怎样 执行 的 问题 。 这些 都 需要 研究 工作者 下 更 多 的 功夫 去 探索 。 7 . 消费 环境 的 研究 消费 环境 客观 上 变得 越来越 重要 了 , 消费者 对 环境 问题 也 越来越 关心 了 , 这 是 由 我们 面临 的 实际 情况 所 决定 的 。 消费 环境 包括 许多 具体 的 内容 , 形成 一个 复杂 的 体系 。 首先 , 人们 注意 的 是 消费 的 自然 生态环境 , 包括 人们 赖以生存 的 地域 和 空间 , 水 、 土 、 空气 、 地理 和 气候 条件 , 以及 生态系统 。 它们 本来 是 自然而然 地 存在 着 的 人类 生存 和 发展 的 先天 条件 , 但是 现在 在 某种程度 上 成为 了 劳动 产品 , 成为 了 经济学 所 要 研究 的 对象 。 其次 是 消费 的 人工 物质 环境 , 它 是 指 在 自然界 提供 的 各种 条件 的 基础 上 , 通过 人类 劳动 创造 的 各种 服务 于 人们 消费 生活 的 物质 设施 和 物质条件 。 主要 包括 给 消费者 提供 水 、 电 、 气 的 网络 , 道路 、 交通 和 邮电通信 系统 , 医疗 服务 系统 、 商业 和 旅游 服务 系统 , 各种 文化 服务设施 和 提供 信息 服务 的 系统 , 还有 绿化 和 美化环境 的 各种 设施 等 。 这些 是 人类 劳动 的 产物 , 当然 是 经济学 要 研究 的 内容 。 第三 是 消费 的 社会 文化 环境 , 它 包括 人口 、 文化 、 社会制度 、 公共秩序 、 社会治安 和 伦理道德 、 人际关系 等 。 马克思 说 过 , 人 的 本质 是 一切 社会关系 的 总和 。 社会 文化 环境 对 人 的 成长 和 社会化 具有 极其重要 的 作用 。 这种 环境 同样 必须 通过 人类 劳动 才能 建设 好 。 消费 环境 的 保护 、 改善 与 其他 物质 消费品 和 服务 形式 的 消费品 的 生产 虽然 都 要 付出 人类 劳动 , 但是 , 环境 的 建设 还是 有 其 自身 的 特点 。 第一 , 环境 消费 一般 属于 公共 消费 , 大部分 环境 产品 都 不能 分成 一定 数量 的 单位 出卖 。 第二 , 对 环境 消费 的 重视 依 环境污染 的 情况 而定 , 在 不同 的 地区 , 差别 比较 大 , 因而 人们 对 改善 环境 的 要求 也 不 相同 。 第三 , 环境保护 和 建设 的 效果 和 物质 消费品 生产 的 效果 相比 , 有时 不 那么 明显 。 第四 , 环境保护 和 建设 更多地 表现 为 共同利益 和 长远利益 , 它 在 某种程度 上 与 目前 的 消费品 生产 有 一定 矛盾 , 与 一个 一个 的 生产者 的 目前 利益 有 一定 矛盾 。 由于 所有 这些 特点 , 使得 对 消费 环境 的 研究 和 提出 各种 对策 来 改善 和 建设 好 消费 环境 变得 比较复杂 。 8 . 消费 文化 和 文化 消费 、 消费 信息 和 信息 消费 的 研究 消费 文化 是 整个 人类 文化 的 重要 组成部分 , 它 是 特指 消费 领域 里 表现 出来 的 文化 。 并不一定 任何 的 消费行为 和 消费品 都 表现 为 某种 文化 。 表现 出 消费 文化 的 消费品 和 消费行为 应该 是 得到 比较 广泛 的 接受 , 并 藉以 流传开来 , 传承 下去 的 。 如果 某种 消费行为 或 消费品 被 当作 一种 消费 文化 而 被 人们 所 接受 , 它 自然 会 有 比较 广阔 的 市场 或 市场前景 。 因此 , 现在 , 人们 比较 重视 消费品 和 消费行为 的 文化 内涵 , 企业 和 全 社会 都 比较 重视 消费 文化 。 至于 文化 消费 , 它 首先 是 指 对于 文化 和 精神 产品 的 消费 , 但是 由于 人们 开始 重视 几乎 所有 消费品 和 消费行为 的 文化 内涵 , 所以 文化 消费 不 一定 是 指 专门 的 文化 产品 的 消费 , 而且 也 包括 着 物质 产品 的 消费 。 消费 信息 是 与 人们 的 生活 消费 有关 的 信息 , 它 可以 区分 为 社会 传播 给 消费者 的 信息 和 消费者 的 消费行为 派生 出来 的 信息 。 这 两种 信息 在 今天 的 社会 经济 生活 中 都 发挥 着 极其重要 的 作用 。 信息 消费 则 是 消费者 对于 各种 信息 产品 的 消费 , 这 已经 成为 了 人们 消费 生活 的 一个 重要 组成部分 。 以上 几个 问题 在 传统 的 消费 经济学 和 政治经济学 中 都 是 研究 得 比较 少 的 。 但是 今天 它们 的 重要性 提高 了 。 消费 经济学 必须 注意 对 这些 问题 的 研究 , 必须 研究 消费 文化 和 文化 消费 、 消费 信息 和 信息 消费 都 有些 什么样 的 特殊 规定性 和 特殊 的 发展 规律 ; 它们 在 现代 消费 中有 什么样 的 特殊 重要性 , 它们 怎样 改变 了 人们 的 生活 和 整个 社会 经济 , 在 这种 情况 下 , 企业 和 社会 可能 采取 什么样 的 对策 和 措施 比较 好 等等 。 9 . 消费 市场预测 现代 市场预测 的 理论 和 方法 都 已经 有 了 长足 的 发展 。 对 消费市场 进行 预测 的 一个 重要 内容 是 分析 各阶层 居民消费 结构 的 变化 , 从中 发现 居民消费 发展 变化 的 规律性 。 消费结构 的 变化 反映 了 消费市场 需求 结构 变化 的 具体 结果 , 反映 了 居民消费 对 产业结构 进行 调整 的 具体 要求 。 通过 比较 不同 阶层 居民消费 结构 的 差别 和 分析 各阶层 居民 的 数量 分布 , 可以 预测 居民消费 结构 演变 的 大致 过程 , 从而 分析 消费市场 需求 变化 的 可能性 。 因此 , 在 对 消费市场 需求 进行 预测 时 , 必须 特别 重视 对 消费结构 的 研究 。 与此相关 的 一个 问题 是 消费 函数 的 研究 。 消费 函数 是 指 居民消费 支出 与 收入 的 函数 关系 。 具体分析 居民 各 方面 消费 支出 与 收入 的 关系 , 对于 预测 市场需求 被 认为 具有 重要 的 价值 。 消费 市场预测 与 一般 的 经济 预测 相比 , 可能 有 一些 特殊性 值得 引起 我们 的 重视 。 比如 , 消费者 心理 预期 及其 变化 是 今天 引起 市场需求 变化 和 解释 市场需求 变化 的 一个 重要 因素 。 从 某种程度 上 讲 , 这是 一个 新 情况 。 在 生产力 发展 水平 比较 低 、 居民消费 水平 也 比较 低 的 情况 下 , 消费者 的 心理因素 对于 经济 生活 所起 的 作用 是 相对 较 小 的 。 但是 在 生产力 发展 水平 比较 高 , 居民 的 消费水平 和 生活 质量 都 相对 较 高 的 情况 下 , 消费者 的 心理因素 对于 市场需求 和 社会 经济 所起 的 作用 相对 较大 , 而且 这种 作用 还有 扩大 的 趋势 。 在 生活 质量 提高 的 情况 下 , 消费者 不仅 追求 物质 生活 的 满足 , 而且 也 追求 精神 生活 的 满足 和 心理 需要 的 实现 , 这 直接 使 心理因素 的 作用 扩大 。 满足 消费者 心理 需要 的 市场需求 和 满足 消费者 物质 生活 需要 特别 是 生理需要 的 市场需求 可能 有 比较 大 的 差别 。 满足 消费者 生理需要 的 市场需求 比较稳定 , 需求量 的 变化 相对 较 小 , 但 满足 消费者 心理 需要 的 市场需求 可能 不太 稳定 , 需求 结构 可能 容易 发生 较大 的 变化 。 在 满足 消费者 心理 需要 的 市场 领域 内 , 也 有 可能 找到 比较 多 的 产品开发 的 机会 。 消费者 的 心理 需要 是 随着 消费者 的 心理 变化 而 变化 的 。 决定 和 影响 消费者 心理 变化 的 因素 与 决定 和 影响 消费者 生理需要 和 物质 需要 的 因素 也 是 不同 的 。 消费者 的 心理 随着 社会 和 文化 的 发展 也 变得 越来越 复杂 。 从众 心理 对 社会 经济 生活 产生 重大 的 影响 。 成千上万 的 消费者 采取 相同 的 行动 — — 不管 他们 采取 这种 行动 的 依据 是 什么 , 不管 这样 的 依据 是不是 客观存在 , 也 不管 消费者 判断 是不是 准确 , 其 后果 有时 是 极其 严重 的 。 即使 在 完全 没有 危机 的 情况 下 , 无数 的 消费者 采取 某种 相同 的 行动 , 就 会 造成 真正 的 危机 。 因此 , 在 现代 市场经济 中 , 对 广大 消费者 进行 科学 的 引导 , 帮助 他们 形成 正确 的 心理 预期 , 是 极其重要 的 任务 。 __label__C34-Economy 【 文献号 】 2 - 974 【 原文 出处 】 财贸 经济 【 原刊 地名 】 京 【 原刊 期号 】 200003 【 原刊 页 号 】 69 ~ 72 【 分类号 】 F51 【 分类 名 】 商业 经济 【 复印 期号 】 200005 【 标题 】 特许 经营 的 经济 理性 与 极限 【 作者 】 郭冬乐 / 夏先良 【 作者简介 】 郭冬乐 、 夏先良 , 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贸 经济 研究所 100836 【 正文 】 当前 在 我国 兴起 了 一股 特许 经营 的 热潮 。 这 股 热潮 是 在 证券市场 萎靡 、 银行 降息 、 财政 开征 利息税 和 个人独资 企业 法 出台 等 一系列 宏观 环境 变化 下 的 产物 。 个人 小 资本 纷纷 看中 了 低 风险 、 高回报 的 特许 经营方式 既有 其 政策 原因 , 还有 特许 经营方式 内在 的 经济 特征 。 但是 , 特许 经营 也 有 其 局限性 , 过分 热衷于 特许 经营 也 可能 造成 不必要 的 损失 。 由于 特许 经营 的 核心 是 知识产权 , 本文 将 从 分析 知识 的 基本 性质 入手 , 来 探讨 特许 经营 的 经济 理性 与 极限 。 一 、 知识 的 若干 基本 性质 知识 具有 非 重复性 、 可 复制 性 、 可共 消费性 和 可 学习 性 四个 基本 性质 。 知识 本身 的 不 可重复性 是从 知识 生产 创造 过程 角度 来说 的 。 知识 商品 的 生产 不同于 一般 实物 商品生产 。 知识 生产 过程 包括 学习 、 创造 和 复制 三个 过程 。 实物 产品 的 生产 过程 必须 始终 不断 、 循环往复 地 经过 各种 生产 程序 来 生产 每一件 同样 的 实物 产品 。 然而 , 知识 却 不 可以 像 实物 产品 那样 重复 制造 , 重复 的 知识 没有 意义 , 因为 重复 知识 可以 通过 简单 而 便宜 的 复制 过程 获得 , 重复 创造 知识 是 极 不 经济 的 。 知识 生产 只 需要 一次性 地 研究 、 创作 和 开发 , 就 可以 生产 出 这种 知识 内容 的 母本 ( original ) , 此后 对于 这种 同样 的 知识 无需 从头开始 重复 这种 研究 、 创作 与 开发 过程 , 而 只 需要 用 母本 知识 进行 复制 就 可以 获得 所 需要 数量 的 复制品 。 这是 知识 生产 不同于 实物 生产 的 突出 特点 。 虽然 这种 复制品 与 原件 的 知识 内容 是 完全 一样 的 , 但 原件 和 复制品 生产 所 耗费 成本 和 劳动 形式 完全 不同 。 相对 于 一般 实物 商品 可以 和 需要 重复 制造 以 满足 大规模 消费 的 需求 , 我们 把 知识 这种 必须 逐一 地 生产 新 知识 内容 , 并 可以 由 新 知识 原件 通过 复制 过程 而 获得 同样 的 重复 知识 的 性质 , 称作 知识 不 可重复性 或者 知识 非 重复性 。 知识 的 复制 过程 比 创作 过程 容易 , 而且 也 便宜 和 稳定 。 因而 重复 进行 创作 过程 是 不 经济 的 。 知识 的 不 可重复性 是 建立 在 知识 具有 便宜 复制 性 的 基础 上 的 。 尽管 某种 知识 的 所有 消费者 都 消费 同一 知识 内容 , 但 增加 某 一个 消费者 的 边际 消费 不会 减少 或 影响 他人 消费 知识 的 内容 。 萨缪尔 逊 ( PaulSamuelson , 1954 ) 指出 , 集体 消费 的 公共 商品 有 这样 的 性质 , 一个 这种 商品 的 每个 个人消费 不会 导致 对 任何 其它 个人 对 那个 商品 消费 的 任何 减少 。 知识 商品 同样 具有 这种 可共 消费 的 性质 。 一个 母本 知识 可以 复制 无数次 、 无数 份 , 为 无数 消费者 同时 或 连续 地 共同 消费 。 可是 , 单一 实物 商品 却 具有 绝对 的 消费 排它 性 。 知识 商品 的 可 共 消费性 是从 知识 的 消费 方面 来说 的 性质 , 这种 可共 消费 性质 结合 可 复制 性 , 使 知识 的 生产方式 和 消费 方式 与 一般 实物 商品 相比 具有 巨大 的 差别 。 知识 可以 大量 低成本 复制 的 性质 是 建立 在 知识 可共 消费性 基础 上 的 。 单 一个 复制品 随 消费者 的 消费 而 被 消费 掉 , 但是 原件 所 具有 的 知识 却 永远 不 可以 被 消费 掉 。 同时 , 知识 可共 消费性 也 是 建立 在 知识 可 复制 性 基础 上 的 , 两者 相辅相成 。 对于 前人 已经 创造 出来 的 知识 , 后人 就 不必 再次 重新 研究 与 开发 , 后人 或者 任何 其他人 都 只 需要 通过 学习 途径 就 可以 学会 和 掌握 前人 所 创造 的 知识 , 尤其 是 理论知识 。 学习 是 比 研究 与 开发 更加 经济 和 快速 的 方式 。 通过 学习 手段 可以 把 前人 所 创造 出来 的 知识 掌握 在 自己 脑子 中 而 不必 自己 重复 研究 就 可以 获得 这种 知识 的 成本 节约 利益 , 就是 知识 学习 经济 。 虽然 以前 人类 对 知识 学习 经济 的 性质 还 没有 清楚 地 认识 , 但 在 长期 的 科学研究 、 技术开发 和 培养人才 的 教学 中 已经 广泛 地 利用 知识 学习 经济 。 知识 生产 中 所 具有 的 学习 经济 和 知识 可 学习 性是 知识 生产 不同于 实物 生产 的 又 一个 重要 特征 。 也 正是 由于 知识 可 通过 学习 这种 经济 便捷 手段 而 掌握 , 所以 , 社会 经济 中才 出现 教育 这种 方式 和 产业 。 不仅如此 , 人们 在 创新 知识 时 也 需要 学习 前人 已经 创造 出来 的 有关 知识 , 而且 只有 站 在 前人 的 肩膀 上 , 才能 创造 出 超过 前人 的 新 成就 。 研究 与 开发 中 的 学习 是 为了 投入 “ 原材料 ” , 而 教育 或 培训 过程 中 的 学习 和 吸收 知识 则 是 消费 已经 生产 出来 的 知识 成果 。 这是 两个 略有 差别 的 过程 。 知识 的 可 学习 性 以及 知识 生产 和 传播 中 巨大 的 学习 经济 , 与 知识 的 非 重复性 、 可 复制 性 和 可 共 消费 性质 也 存在 着 内在 的 依存关系 。 二 、 特许 方 对外 扩张 的 冲动 对外 特许 经营 的 特许 方 一般 是 大型 企业 或 大型 跨国公司 , 其 总部 就是 知识 工厂 , 专门 生产 知识 , 它 是 大型 企业 或 跨国公司 的 大脑 和 引擎 。 特许 方 作为 知识 生产者 具有 知识 垄断 力 、 规模 经济 和 成本 节约 的 竞争 优势 。 简单 来说 , 知识 垄断 力是 指 知识 所有者 独占 知识 、 利用 知识 获得 其他 企业 和 生产 要素 所 无与伦比 的 市场 占有 能力 。 大型 企业 或 跨国公司 就是 利用 知识 的 可 学习 性 、 可 复制 性 和 可 共 消费性 , 对外 开展 特许 经营方式 扩张 和 发展 海外 分支机构 , 以便 形成 规模 经济 和 成本 节约 优势 。 一般来说 , 市场 范围 与 容量 越大 , 市场 销售量 越大 , 从而 所 需 复制品 的 份数 越 多 , 复制 数量 规模 也 就 越 大 。 单位 知识 拷贝 的 平均 生产成本 就 随 复制 产量 增大 而 降低 。 新 机器 初次 制造 包含 了 很 高 的 发明 创新 成本 , 因为 研究 与 开发新 机器 知识 的 成本费用 很 高 , 而 掌握 了 新 机器 知识 之后 , 按 原有 知识 进行 复制 性 生产 的 成本 就 降低 了 。 这 就是 知识 复制 的 规模 经济 和 成本 节约 效果 。 假定 在 严格 的 知识产权 保护 制度 下 没有 侵权 情况 的 存在 , 某种 知识 的 市场 销售量 为 n , 创作 母本 知识 的 成本 为 C [ , 0 ] , 总 复制 成本 为 C [ , 1 ] , 总 交易成本 为 C [ , 2 ] , 那么 , 单位 知识 的 平均 生产成本 为 : C = [ C [ , 0 ] + C [ , 1 ] ( n ) + C [ , 2 ] ( n ) ] / n 。 其中 C [ , 0 ] 是 固定 不变 的 成本 , 不随 知识 发行 数量 n 变化 而 增减 , 可是 C [ , 1 ] 、 C [ , 2 ] 都 会 随 n 递增 而 递减 , 分别 是 n 的 递减 函数 , 当 n 增长 到 较 大规模 时 C [ , 1 ] 的 边际 成本 基本上 为 一个 常数 。 C [ , 0 ] 在 整个 总成本 中所 占 的 比重 相当 大 , 而 复制 知识 可以 节省 重复 创造 知识 的 巨额 投资 。 由于 以 低廉 的 单位 复制 成本 C [ , 1 ] ( n ) / n 可以 代替 高昂 的 重复 创造 知识 的 成本 C [ , 0 ] , 这样 以 复制 知识 替代 重复 创造 的 成本 节约 效果 为 : C [ , 0 ] — C [ , 1 ] ( n ) / n 。 这样 的 经济 节约 效果 随 知识 复制 和 发行 数量 规模 的 扩大 而 愈加 显著 。 一般来说 , 复制 和 发行 规模 越大 , 单位 知识 的 平均 成本 递减 越 多 , 并且 n 趋于 无穷大 时 , 单位 知识 的 平均 成本 愈加 逼近 于 [ C [ , 1 ] ( n ) + C [ , 2 ] ( n ) ] / n 。 所以 , 复制 、 发行 和 销售 数量 越大 , 复制 单位 知识 的 平均 成本 就 越 低 。 在 保持 一定 垄断利润 下 , 降低 平均 成本 又 为 能够 以 更 低 的 价格 销售 复制品 提供 了 更 大 余地 ; 反过来 , 更 低廉 的 价格 将 进一步 扩大 市场 销售 规模 , 成本 和 价格 的 轮番 递减 , 将 可 使 复制 和 发行量 达到 巨大 数额 , 复制 单位 知识 产品 的 平均 成本 逼近 极小值 [ C [ , 1 ] ( n ) + C [ , 2 ] ( n ) ] / n , 单位 复制品 成本 C 是 发行 规模 的 递减 函数 。 因此 , 第一 , 为了 实现 规模 经济 利益 , 知识 生产者 会 有 极大 的 积极性 去 排斥 侵权 , 以 扩大 销售 规模 ; 而且 在 单位 知识 的 平均 成本 [ C [ , 0 ] + C [ , 1 ] ( n ) + C [ , 2 ] ( n ) ] / n 不 高于 价格 条件 下 , 知识 生产者 都 具有 增加 知识 复制 和 发行 数量 的 积极性 。 第二 , 规模 经济 促使 知识产业 走向 大规模化 , 并且 规模 较大 公司 排挤 小 公司 而 走向 集中 与 垄断 , 反过来 垄断 为 研究 和 开发 知识 提供 资金来源 。 在 知识 研究 与 开发 过程 中 存在 大量 的 范围 经济 , 特许 方 公司 由于 经营 和 需要 研究 的 项目 繁多 , 研究 和 开发 的 知识 领域 宽广 , 因而 , 特许 企业 还 能够 获得 大量 的 研究 与 开发 副产品 的 好处 , 获得 巨大 的 范围 经济 利益 。 范围 经济 可 由 知识 的 可 复制 性而 转化 为 规模 经济 利益 和 成本 优势 。 在 知识 是 企业 竞争 武器 的 形势 下 , 只有 大型 企业 或 跨国公司 具有 开发 高新技术 的 竞争 优势 和 能力 , 也 只有 大型 企业 或 跨国公司 才 能够 使 资本 尽快 集中化 和 规模化 , 才 具有 知识 生产 的 最大 效率 , 才 可以 避免 公司 小型化 、 分散化 重复 研究 开发 的 浪费 。 特许 经营 是 大型 企业 或 跨国公司 扩张 的 便捷 手段 。 知识 可 学习 性 、 可 复制 性 和 可 共 消费性 是 跨国公司 扩张 的 理论 基础 。 跨国公司 只要 具有 比 东道国 企业 更 高 的 知识 水平 , 就 具有 向 东道国 特许 设立 分支机构 的 冲动 。 大型 企业 或 跨国公司 在 解决 过去 公司 运营 中 问题 时 开发 知识 已经 支付 了 生产 知识 的 成本 , 如果 忽略 知识 复制 和 学习 的 成本 , 增加 边际 分支机构 数目 所 获得 的 特许费 收入 就是 不付 成本 的 净利润 。 因此 , 只要 特许 新 增设 一个 分支机构 还 能够 给 大型 企业 或 跨国公司 带来 利润 , 只要 世界 上 还有 未 被 投资 开发 的 地方 , 还有 未 被 占领 的 市场 , 大型 企业 或 跨国公司 就 具有 继续 增加 分支机构 、 扩张 规模 的 动机 和 冲动 。 所以 , 大型 企业 或 跨国公司 通过 特许 经营方式 利用 其所 拥有 的 知识 大量 克隆 或 繁殖 分 机构 具有 扩张 规模 的 经济 合理性 。 三 、 学习 知识 的 成本 节约 优势 一般来说 , 学习 经营 管理 知识 的 成本 并 不 高 。 这样 通过 向 大型 特许 经营 企业 获得 特许 经营 资格 , 被 许可 者 通过 学习 方式 就 避开 了 摸索 经验 和 开发技术 的 困难 , 而且 还 节约 了 成本 , 降低 了 自主 研究 与 开发 的 风险 , 也 弥补 了 自主 进行 研究 与 开发 的 能力 不足 。 无论 知识 的 生产者 还是 消费者 , 只 需要 学会 和 运用 已经 创造 出来 的 知识 , 而 不必要 自己 重新 研究 与 开发 这种 已有 知识 。 假如 研究 与 开发 中 所 投入 的 每一项 知识 都 需要 像 实物 生产 那样 逐一 重复 进行 , 那么 , 研究 与 开发 知识 的 费用 可能 高得 惊人 , 恐怕 研究 与 开发 不 可能 有 任何 深入 探索 , 因为 高额 费用 足以 阻止 任何 企业 进行 深入研究 。 学习 他人 知识 , 不 需要 花费 学习 成本 之外 的 任何 其他 成本 , 而且 学习 知识 比 研究 与 开发 同样 的 知识 容易 得 多 , 速度 也 快 。 所以 , 人们 纷纷 走 学习 知识 这 条 捷径 , 这样 可以 分享 学习 知识 能够 节约 成本 的 经济 效果 。 特许 企业 作为 知识 消费者 , 向 外部 学习 知识 可以 获得 学习 的 成本 节约 效果 , 同时 作为 知识 生产者 把 知识 不断 地 传播 给 特许 的 分支机构 , 分支机构 学习 和 使用 特许 企业 总部 创造 的 知识 , 这种 内部 扩散 和 接受 知识 又 获得 了 知识 的 学习 成本 节约 的 效果 。 被 特许 经营 的 分支机构 无需 重新 研究 和 开发 知识 , 而 只 需要 学习 和 使用 总部 所 创造 的 知识 。 特许 方 和 被 特许 方 利用 了 这 两次 学习 经济 的 成本 节约 效果 , 可以 给 他们 带来 巨大 的 经济 利益 。 所以 , 特许 企业 就 相当于 一个 大型 知识 生产 厂商 , 作为 知识 生产者 , 他 创造 知识 和 对外 复制 与 传播 知识 。 被 特许 方 学习 和 利用 他人 所 创造 的 知识 , 获得 学习 知识 的 成本 节约 优势 。 采用 特许 经营 的 大型 企业 或 跨国公司 的 扩张 优势 和 竞争 优势 来自 于 知识 的 垄断 力 和 知识 可 复制 性 与 可 学习 性所 具有 的 成本 节约 效果 的 共同 作用 。 被 特许 方 通过 特许 方式 获得 了 学习 和 利用 成熟 知识 与 经验 的 成本 节约 优势 。 这 就是 特许 方与 被 特许 方 密切 市场经济 关系 的 纽带 。 四 、 特许 经营方式 的 局限性 掌握 知识 的 特许 企业 对外 许可 经营 管理 知识 和 商号 , 既 可以 不必 自己 投资 而 扩张 自己 的 规模 、 实力 和 影响 , 提高 企业 的 社会 声誉 , 又 可以 获得 对外 许可 的 经济 利益 , 而且 对外 特许 所 获得 收入 是 没有 任何 投入 和 没有 风险 的 收入 。 同时 , 由于 掌握 知识 的 特许 企业 对外 克隆 或 繁殖 分店 的 复制 成本 很 低 。 所以 , 他们 都 具有 外向 扩张 规模 的 冲动 。 而且 许可 企业 可以 利用 特许 手段 网罗 大批 潜在 竞争者 。 但是 , 特许 方 对外 扩张 和 复制 分支机构 并 不是 没有 限制 , 不 可能 无限 地 蔓延 。 市场 是 他们 扩张 的 约束条件 。 特许 方 克隆 分支机构 是 以 能否 带来 利润 为 原则 的 。 只有 克隆 分支机构 能够 产生 经济效益 , 特许 方才 有 动力 扩张 规模 , 延伸 分支机构 。 缺乏 抑制 能力 的 企业 还 可能 为了 暂时 利益 而 欺骗 被特许者 , 大量 发放 特许证 , 造成 过度 许可 使 双方 均 受 损失 的 不良后果 。 由于 一定 时期 市场 的 规模 基本上 变化 不 大 , 因此 , 某一 行业 能够 进入 的 可 特许 经营 的 分店 数目 是 有限 的 。 否则 , 过多 的 特许 经营 分店 进入 市场 , 市场 供给 超过 饱和点 之后 , 分店 之间 就 会 出现 达 不到 有效 经营规模 的 恶性竞争 。 所以 , 当 克隆 的 分支机构 过多 , 结果 每个 分支机构 都 达 不到 一定 有效 经营 的 市场 规模 , 过剩 的 分支机构 不 能够 给 整个 特许 方 带来 垄断利润 时 , 特许 企业 则 会 自觉 地 抑制 扩张 , 收缩 战线 。 东道国 的 知识产权 保护 制度 是否 健全 , 这是 特许 方 是否 对外 特许 设立 分支机构 决策 的 重要 标准 。 对外 特许 设立 分支机构 就 会 有 知识 溢出 , 商业秘密 可能 会 被 泄露 , 这 是 对 跨国公司 商业利益 的 巨大损失 , 和 对 其 竞争 优势 的 巨大 削弱 。 一般来说 , 知识 会 多多少少 有些 溢出 , 但 只要 知识 研究 与 开发 的 速度 超过 溢出 的 速度 , 这种 溢出 是 可以 容忍 的 , 特许 企业 在 东道国 仍然 能够 保持 知识 所 赋予 的 竞争 优势 。 在 市场 容量 一定 的 情况 下 , 知识 更新 越 快 , 市场 对 每个 品种 知识 的 需求 数量 越 少 , 复制品 销售 数量 越小 , 反之 , 知识 更新 越慢 , 所 需 复制品 的 数量 规模 越大 。 有些 知识 保密 效果 和 复制 效果 较 好 的 行业 以及 知识产权 保护 比较 有效 的 国家 , 特许 企业 倾向 于 对外 特许 在 海外 建立 分支机构 。 但是 并 不是 所有 行业 都 适宜 于 对外 特许 这种 发展 模式 。 有些 知识 的 复制 数目 非常 有限 , 复制 效果 不好 , 而且 产品 的 单个 生产 规模 巨大 , 技术 知识 容易 在 生产 中 泄露 , 例如 造船 、 飞机 。 这些 行业 则 不宜 于 以 在 海外 设立 子公司 方式 发展 公司 规模 , 在 这种 情况 下 只能靠 公司 扩大 生产 和 销售 规模 使 公司 资本 规模 成长 。 在 有些 保密性 要求 很强 的 知识 领域 , 企业 一般 不 在 海外 特许 设立 生产性 分支机构 , 却 可以 垂直 设立 分销 机构 。 被 许可 者 从事 特许 经营 既 有利 又 有 弊 。 有利 方面 主要 表现 在 : 被 许可 者 无需 自己 设计 经营方式 和 开发 产品 , 许可 企业 具有 从事 某一 领域 经营 所 总结 的 成套 经验 与 知识 , 被 特许 的 企业 可以 沿用 老字号 长期 经营 积累 的 经验 与 知识 , 减少 错误 决策 投资 方向 的 风险 。 所以 , 特许 经营方式 不失为 小 资本 成长 的 较优 方式 之一 。 但是 特许 经营 也 有 弊端 , 其 弊端 主要 表现 在 : 资本 规模 有限 , 发展 余地 不 大 , 被 许可 者 失去 了 自己 创 品牌 和 声誉 的 机会 。 所以 , 不能 不管 什么 资本 规模 的 企业 都 来 搞 特许 经营 。 具有 一定 规模 的 资本 不 适宜 参与 特许 经营 , 不利于 自己 创造 品牌 和 资本 成长 。 所以 , 特许 经营方式 只能 在 适当 的 规模 上 发展 , 不能 一哄而上 。 由 以上 的 分析 可以 清楚 地 认识 到 , 知识 的 若干 重要 性质 是 大型 企业 或 跨国公司 得以 采取 特许 经营方式 实现 对外 扩张 的 可行性 依据 , 开展 特许 经营 是 大型 企业 跨国公司 抢占市场 、 扩充 实力 和 获取 垄断利润 的 最 快捷方式 , 同时 特许 经营 又 是 本身 缺乏 知识 的 小 资本 低 风险 、 低成本 ( 沉底 成本 ) 成长 的 有效途径 。 真 可谓 两全其美 , 相得益彰 , 特许 双方 都 具有 足够 的 经济 理性 , 虽然 特许 经营 还有 其 某些 局限性 。 【 责任编辑 】 孔繁来 【 参考文献 】 1 . 向欣 、 孟扬 编著 : 《 特许 经营 : 商业 发展 的 国际化 潮流 》 , 中国 商业 出版社 , 1997 年 3 月 版 。 2 . 刘 文献 主编 : 《 中国 特许 经营 大全 》 , 中华工商 联合 出版社 , 1999 年 11 月 版 。 3 . Samuelson , Paul , 1954 , " ThePureTheoryofPublicExpenditure " , ReviewofEconomicandStatistics , Vol.36 , PP.387 . 4 . 夏先良 : 《 论 法规 保护 不 完全 下 的 信息 经济 》 , 经济 理论 与 经济 管理 , 1995 年 第 4 期 。 5 . 夏先良 : 《 科技 市场 运行 缺陷 及 对策 》 , 中国 科技产业 , 1995 年 第 12 期 。 __label__C34-Economy 【 文献号 】 2 - 992 【 原文 出处 】 消费 经济 【 原刊 地名 】 长沙 【 原刊 期号 】 200001 【 原刊 页 号 】 8 ~ 11 【 分类号 】 F51 【 分类 名 】 商业 经济 【 复印 期号 】 200005 【 标题 】 论 消费 需求 与 经济 增长 【 作者 】 程恩富 / 汪桂进 【 作者简介 】 作者 单位 : 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系 【 正文 】 自 1997 年 10 月 以来 , 我国 的 一般 物价水平 持续 走低 , 国民经济 出现 了 轻微 的 通货紧缩 的 局面 。 中央政府 为了 克服 经济 增长 乏力 , 保持 经济 较 快 增长 的 势头 , 近年来 采取 了 大幅 降息 、 发行 债券 、 扩大 政府 投资 等 宏观政策 措施 。 在 出口 难以 快速增长 的 条件 下 , 扩大内需 仍 是 我国 保持 经济 持续 发展 的 主要 方针 。 在 扩大 总需求 的 种种 措施 中 , 提高 消费 需求 是 一项 有 战略意义 的 经济 政策 。 1999 年 11 月 中央 经济 工作 会议 也 指出 : “ 不断 改善 人民 生活 , 是 扩大 有效 需求 、 拉动 经济 增长 的 内在 要求 。 ” 本文 就 消费 需求 与 经济 增长 的 有关 问题 作一 粗浅 论述 。 一 我国 目前 的 人均 GNP 只有 700 美元 左右 就 出现 了 有效 需求 相对 不足 , 形成 这种 有效 需求 不足 的 原因 是 复杂 的 。 从 诸多 措施 的 实施 结果 看 , 启动 现时 的 消费 需求 是 一项 系统工程 , 不是 一二 条 政策措施 就 能 解决 所有 问题 的 。 因此 , 必须 认真 分析 造成 消费 需求 不旺 的 实质 原因 , 以便 找到 有效 对策 , 启动 消费 需求 。 根据 前段时间 出台 政策 的 作用 效果 和 当前 的 宏观经济 现状 考察 , 居民消费 不振 的 主要 原因 大体 有 下面 四个 方面 : ( 一 ) 未来 经济 形势 和 收支 预期 因素 在 计划经济 时期 , 企业 不会 倒闭 , 工人 不会 失业 , 实际收入 不高 但 都 有 增长 。 特别 是 消费品 的 不 完全 市场化 , 居民 的 日常 消费 需求 基本 得到 保障 , 居民 对 未来 收入 的 不确定性 几乎 为 零 。 加之 耐用 消费品 的 短缺 , 居民 的 消费 需求 非常 强烈 , 以至于 人们 对 银行 的 储蓄存款 极为 关注 , 担心 “ 老虎 要 出笼 ” , 引起 剧烈 的 通货膨胀 。 现在 情况 已 发生 了 变化 , 原来 由 政府 和 国有企业 向 城镇居民 提供 的 就业 、 住房 、 医疗 、 养老 、 子女教育 等 保障 , 逐步 转变 为 由 居民 自己 承担 全部 或 部分 风险 与 费用 , 影响 居民 未来 生活 的 不确定性 因素 明显增加 。 特别 是 , 近几年 国家 加快 了 国企改革 、 下岗 分流 、 减员增效 等 步伐 ; 政府 机构 新一轮 的 改革 已 拉开帷幕 , 正在 全面 推开 ; 取消 福利 分房 , 代之以 住宅 分配 的 货币化 、 市场化 ; 医疗 体制 和 教育体制 的 市场化 和 收费制 改革 不断 出台 。 这些 改革 措施 力度 之大 , 涉及面 之广 , 超过 以往 任 一时期 , 对 居民 即期 收入 和 预期 支出 产生 了 较大 的 影响 , 居民 对 未来 收入 增长 的 预期 下降 。 更 重要 的 是 , 人们 无法 作出 稳定 的 支出 预期 , 防范 风险 的 储蓄 倾向 随之 上升 , 即期 消费 相应 减少 。 据 有关 部门 对 居民 储蓄 用途 的 调查 结果显示 , 居民 储蓄 用于 子女教育 的 占 21 % , 用于 就医 的 占 16.3 % , 用于 养老 的 占 15 % , 用于 购买 住房 的 占 14.2 % , 这 几项 用途 共 占 66.5 % 。 由于 居民 对 未来 收入 和 支出 的 不确定性 预期 , 居民 的 即期 消费 大大减少 , 储蓄 高速 增长 , 高达 40 % 左右 。 预计 1999 年底 城乡居民 储蓄存款 余额 将 突破 6 万亿元 。 ( 二 ) 居民收入 差距 扩大 , 居民 平均 消费 倾向 降低 随着 改革 的 不断深入 , 近年来 , 我国 居民收入 差距 不断扩大 。 从 抽样调查 的 结果 来看 , 高 收入 家庭 在城镇 居民收入 总 份额 中所 占 比例 逐渐 提高 。 最高 收入 户 、 高 收入 户 在 全部 城镇居民 生活费 收入 中 的 份额 , 分别 从 1991 年 的 14.41 % 和 12.11 % 提高 到 1997 年 的 16.95 % 和 13.33 % 。 而 最低 收入 户 、 低收入 户 所 占 比例 由 6.69 % 和 7.86 % 下降 到 5.32 % 和 6.74 % 。 衡量 城镇居民 高 、 低收入 差异 大小 的 基尼系数 1981 年 为 0.16 , 1990 年 为 0.23 , 1997 年 为 0.29 。 加上 农村 因素 , 近年 全国 基尼系数 约 为 0.38 。 1998 年 城镇居民 最高 收入 相当于 最低 收入 的 4.41 倍 , 比 1997 年 高出 0.22 倍 , 当年 最高 收入 户年 人均 为 10962 元 , 比 上年 增长 6.9 % , 最低 收入 户年 人均 为 2477 元 , 仅 比 上年 增长 1.9 % , 前者 比 后者 增幅 高出 5 个 百分点 。 从 城镇居民 的 收入 与 消费 看 , 收入 越高 , 消费 倾向 越低 。 1997 年 城镇居民 20 % 的 低收入 户 的 消费 倾向 为 0.92 , 20 % 的 中等 收入 户 的 消费 倾向 为 0.83 , 20 % 的 高 收入 户 的 消费 倾向 为 0.73 。 1998 年 城乡居民 平均 消费 倾向 分别 为 0.80 和 0.74 。 收入 差距 的 扩大 , 形成 了 不同 的 消费 心理 和 消费 群体 , 高 收入 家庭 已 大体 完成 家庭 的 “ 基本建设 ” , 再 购置 大量 商品 的 势头 已 下降 , 而 广大 低收入 家庭 尚 在 进入 “ 基本建设 ” 时期 , 欲 大量 购买 却 无力 为 之 。 ( 三 ) 供给 结构 不合理 制约 了 消费 需求 扩大 进入 90 年代 以来 , 我国 的 经济体制 改革 不断 深化 , 人们 的 生活 水平 逐步提高 , 居民 的 消费结构 发生 了 明显 的 变化 。 但 市场 供给 却 没有 完全 适应 这一 变化 , 使 我国 现阶段 的 买方市场 带有 明显 的 结构性 特征 , 主要 表现 为 商品 的 供给 未能 适应 具有 不同 收入水平 和 富裕 程度 以及 特殊 需求 的 消费者 的 需要 。 由于 在 经济 转型 时期 , 各地 争 项目 、 争 投资 , 导致 重复 建设 , 各地 的 产业结构 和 产品 结构 有 雷同 化 的 特点 , 形成 大量 的 无效 供给 , 加剧 了 市场 供给 的 矛盾 。 1997 年 全国 工业 库存 积压 商品 13276 亿元 , 加上 已有 商品 库存 , 总值 逾 3 万亿元 。 商品房 积压 6000 万平方米 , 彩电 、 冰箱 、 洗衣机 等 家用电器 生产能力 利用率 都 在 50 % 以下 。 加之 一些 企业 不 重视 市场 调查 和 科技开发 , 产品 不 对 路 , 人民 群众 生活 需要 的 却 未能 提供 现实 供给 。 尤其 值得注意 的 是 , 农村 市场 拥有 8 亿 消费者 , 这是 一个 巨大 的 市场 。 但 相对 于城镇 而言 , 农村 家电产品 的 普及率 仍 较 低 , 且 现在 的 产品 许多 功能 不 适应 农村 消费者 的 需要 , 因此 , 农村 的 消费 需求 能力 还 远 未 开发 出来 。 ( 四 ) 各种 限制性 消费 政策 的 影响 某些 沿袭 短缺经济 和 卖方市场 条件 下 的 消费 政策 和 消费 体制 , 已经 很 不 适应 买方市场 条件 下 鼓励 消费 的 现实 需要 。 例如 , 汽车 不仅 价格 高出 美国 一倍 , 而且 价外 税费 又 多 又 滥 , 占 车价 的 1 / 3 , 而 发达国家 只 占 4 % ; 用电 还 在 收取 增容费 和 超计划 用电 加价 ; 在 住房 消费 上 , 各种 名目繁多 的 收费 占 房价 的 1 / 3 左右 ; 进行 中 高等教育 的 消费 限制 很严 , 不如 国外 进入 教育 的 成绩 门槛 设定 较 低 。 如果 不 消除 限制性 消费 政策 的 影响 , 扩大内需 就 存在 严重 障碍 , 消费市场 就 难以 充分 活跃 起来 。 二 在 启动 消费 的 各种 办法 中 , 我们 要 找到 消费 不振 的 实质 原因 , 才能 有 针对性 地 采取有效 措施 以 提高 消费 需求 , 改变 所谓 “ 消费 无 热点 ” 的 状况 , 对 教育 市场 、 房地产 市场 和 农村 市场 三个 领域 须 予以 特别 关注 。 要 提高 消费 , 就 必须 考虑 到 参与 市场 交易 的 供需双方 的 意愿 , 既有 潜在 的 需求 , 也 有 可能 的 供给 。 要 采取措施 消除 在 供需矛盾 平衡 中 的 各种 不 适应性 , 以便 满足 潜在 需求 , 增加 消费 , 拉动 经济 增长 。 ( 一 ) 教育 市场 在 市场经济 条件 下 , 教育 不仅 有 传授 知识 和 培训 技能 的 作用 , 而且 应当 把 它 看成 是 一种 产业 , 也 存在 投入 和 产出 的 问题 。 国内外 经济 发展 的 实践 告诉 我们 , 教育 在 国民经济 增长 中 的 贡献 越来越 大 。 如 美国 在 1900 — 1957 年 的 经济 增长 中 , 源于 物质 资本 投入 的 回报率 只有 3.5 倍 , 而 人力资本 的 投入 回报率 高达 17.5 倍 。 不少 调查 研究 表明 , 接受 教育 程度 的 高低 与 未来 收入 有 较 高 的 相关 关系 。 接受 教育 程度 越高 , 未来 收入 的 不 确定 程度 也 就 越 小 。 根据 詹 尼克斯 ( Jencks , 1972 ) 的 研究 结果 , 父母 的 富有 并 不能 保证 子女 的 富有 , 父母 的 贫穷 也 不 意味着 子女 注定 贫穷 , 事实上 两代 人 永久 收入 之间 的 相关系数 只有 0.3 。 再 从 上海 下岗职工 的 抽样调查 中 可以 发现 , 初中 和 初中 以下 文化 程度 的 职工 人数 占 停工 待岗 职工 总数 的 93.6 % , 具有 大专 以上 文化 程度 的 职工 总数 比例 只有 0.6 % 。 前面 已 谈到 , 在 居民 储蓄 的 目的 中 , 子女教育 居 第一位 。 这 说明 , 居民 储蓄 的 一个 重要 目的 是 帮助 子女 接受 更好 的 教育 , 以期 减少 子女 未来 收入 的 风险 。 1999 年 高等学校 扩招 33 万人 , 按 人均 1 万元 消费 , 可以 直接 增加 30 多亿元 的 消费 需求 , 并且 还 可以 带动 相关 产业 的 发展 。 但是 , 现在 教育 扩张 速度 还 较慢 , 设置 了 较 高 的 考分 障碍 , 影响 了 城乡居民 大幅度提高 中 高等教育 消费 的 积极性 。 同时 , 教育 信贷 普遍存在 的 问题 是 规模 小 、 额度 低 、 利息 高 、 期限 短 , 与 广大 教育 消费者 的 需要 极 不相称 。 因此 , 国家 要 进一步 采取措施 , 制定 相应 政策 , 大力发展 教育 及 教育 信贷 。 这 不仅 对 刺激 消费 有利 , 而且 从长远看 , 还 有利于 提高 劳动者 的 素质 , 促进 国民经济 增长 。 ( 二 ) 房地产 市场 改革开放 以后 , 我国 城乡居民 住房 水平 有 了 较大 改善 , 但 从总体上 讲 , 居住面积 小 , 居住 环境 水平 仍然 较 低 。 目前 城镇 人均 住房面积 仅为 9 平方米 , 其中 有 5000 万 城镇人口 平均 居住面积 不足 4 平方米 , 同 发达国家 人均 20 — 30 平方米 相比 还有 相当 差距 。 而 与 此 对比 鲜明 的 是 , 1997 年 商品房 闲置 面积 达 6000 万平方米 。 造成 这种 状况 的 根本原因 是 房价 过高 , 现在 全国 平均 房价 仍高达 2000 元 / 平方米 左右 。 即使 是 在 改革开放 较 早 , 经济 发展 水平 较 高 的 广东省 , 个人 购房 的 只 占 职工 总数 的 7 % 。 再 如 北京地区 , 买 一套 中等 价格 50 万元 的 住房 , 普通 的 双职工 家庭 要 不吃不喝 20 年 。 商品房 价格 居高不下 的 原因 是 房价 结构 有 问题 。 据 北京地区 调查 , 土地 成本 占 房价 的 1 / 3 ( 国际 水平 一般 为 1 / 10 至 1 / 5 ) , 各种 税费 占 1 / 3 , 建安 成本 占 1 / 3 左右 。 这么 高 的 房价 , 即使 居民 想 贷款 购房 , 也 难以承受 。 由于 商品房 大量 闲置 , 开发商 的 投资 难以 收回 , 银行 的 信贷资金 不能 再 发挥作用 , 形成 了 经济 的 恶性循环 。 现在 要 下决心 采取 有力 措施 处置 数量 庞大 的 闲置 商品房 , 让 房地产 市场 真正 活跃 起来 , 带动 国民经济 的 发展 。 首先 , 要 清理 各种 收费 , 坚决 改掉 一些 收费 项目 ; 其次 , 银行 也 要 对 已 投入 的 信贷资金 进行 清理 , 适当 降低 开发商 的 财务费用 ; 第三 , 开发商 也 要 根据 社会 平均利润 水平 , 确定 一个 合理 的 利润率 , 适当 降低 开发 利润 , 要 按照 “ 国家 让 点税 , 银行 让 点息 , 企业 让 点利 ” 的 原则 , 共同 把 房价 切实 降下来 , 以 满足 广大 居民 的 住房 消费 需求 。 当前 , 有 两个 政策 思路 和 操作 方式 是 急需 采用 的 : 第一 , 采取 银行 追债 、 公开 拍卖 方式 , 即 银行 作为 主要 债权人 , 对 开发商 进行 债权 追诉 , 开发商 委托 拍卖 公司 进行 公开 拍卖 , 以 拍卖 所得 归还 债务 或 继续 开发 。 其二 , 政府 下决心 拨款 改善 专业 知识分子 的 住房 状况 。 在 近年 各级 党政 系统 住房问题 解决 之后 , 不应 以 住房 货币化 为 理由 , 让 教授 的 住房 标准 和 实际水平 停留 在 处级 甚至 科级 上 ( 上海 只 相当 科级 , 甚至 不如 科级 ) 。 必须 立即 以 当地 公务员 的 实际 住房 的 货币 标准 ( 如 上海 大约 每平方米 的 建筑面积 市价 为 4000 元 ) , 来 推行 事业单位 知识分子 住房 货币化 政策 。 若 不能 如 公务员 那样 在 一二年 内 解决 , 可 通过 财政 在 三五年 内 合理 解决 , 但 不能 长期 歧视 知识分子 。 这 两种 方法 能够 解开 房地产 市场 目前 存在 的 死结 , 让 闲置 的 资产 得到 充分利用 , 刺激 住宅 消费 , 带动 其他 产业 的 发展 。 ( 三 ) 农村 市场 我国 有 12 亿多 人口 , 8 亿在 农村 。 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 , 农业 有 了 较 快 的 增长 , 农民 的 收入水平 有 了 较大 的 提高 , 购买力 也 相应 增长 。 据统计 , 1997 年 我国 已有 2.34 亿 农户 , 平均 每 百户 拥有 彩电 27.3 台 、 电冰箱 8.8 台 、 洗衣机 21.9 台 , 这就是说 按 相应 的 消费水平 全国 仍 有 1.7 亿多 农户 没有 彩电 , 2 亿多 农户 没有 冰箱 , 1.8 亿多 农户 没有 洗衣机 。 农村 的 商品 市场 是 巨大 的 , 但 由于 厂商 在 对 农村 市场 的 调研 、 产品 的 开发 、 商品销售 渠道 等 方面 存在 问题 , 未能 提供 适销 的 商品 供给 农村 市场 , 这部分 需求 得不到 满足 , 一方面 产品 在 积压 , 另一方面 又 满足 不了 现实 需求 。 供求 结构性 矛盾 是 农村 市场 消费 不振 的 主要 原因 , 政府 和 厂家 要 共同 采取 切实可行 的 措施 , 减轻 农民负担 , 增加 农民收入 , 开发新 产品 , 满足 农民 需要 , 扩大内需 。 三 为了 扩大内需 , 国家 采取 了 各种 政策措施 以 刺激 消费 , 取得 了 一些 成效 。 同时 , 为了 正确 地 认识 刺激 消费 的 各种 办法 , 少走弯路 或 为了 避免 失误 , 需要 注意 以下 四个 问题 : ( 一 ) 现时 不宜 把 私有 轿车 作为 启动 消费 的 首要 之点 和 中心 如前所述 , 目前 的 居民收入 差距 有 扩大 趋势 , 低收入者 还 无力 考虑 购车 消费 , 而 高收入者 则 由于 交通 条件 、 停车 泊位 以及 各种 不合理 税费 的 条件 限制 , 降低 了 购车 的 热情 。 据 报道 , 1998 年 中国 的 轿车 产量 为 70 万辆 , 而 需求 为 50 万辆 , 供过于求 。 另据 中国 社会 事务 调查 所 进行 的 一项 调查 表明 , 目前 我国 城市居民 对 贷款 消费 的 积极性 不高 , 针对 购车 贷款 的 调查 表明 : 35 % 的 居民 无 贷款 意思 , 31 % 持 观望 态度 , 29 % 因 手续 繁杂 而 放弃 , 只有 5 % 的 人 成功 办理 过 贷款 。 可以 看出 , 城市居民 对 轿车 的 购买 行为 在短期内 变化 不会 很大 , 因此 , 不宜 把 轿车 作为 现在 启动 消费 的 主要 热点 。 况且 , 大中城市 必须 以 公共交通 为主 , 企图 用 大规模 推行 “ 轿车 进入 家庭 ” 来 缓解 城市交通 , 其 政策 思想 本身 就是 错误 的 , 世界 各国 已 提供 了 现代 城市交通 发展 正反两方 面 的 经验 。 ( 二 ) 正确看待 启动 股市 对 启动 消费 的 作用 目前 , 有人 提出 “ 启动 股市 带动 启动 内需 ” 的 观点 。 其 理论 根据 是 : 启动 股市 → 股价 上涨 → 收入 增加 → 消费 增加 → 内需 扩大 , 即 存在 所谓 “ 财富 效应 ” 。 我们 认为 , 持有 这种 观点 的 人 把 经济 发展 和 股市 升温 的 因果关系 颠倒 了 。 股市 升温 , “ 财富 效应 ” 本身 应当 是 宏观经济 形势 向 好 的 方向 发展 的 结果 , 是 经济 发展 自身 带动 了 股市 之后 , 再 反过来 发生 某种 反作用 。 经济 发展 是 因 , 股市 升温 是果 , 因果 不能 倒置 。 再者 , 从 西方 发达国家 的 发展 实践 看 , 也 没有 哪 一个 国家 的 政府 人为 制定 “ 刺激 股市 ” 的 办法 来 启动 内需 。 从 长远 来看 , 这种 人为 营造 股市 出现 的 “ 牛市 ” , 靠 的 是 过度 的 投机 资金 支撑 , 是 一头 饮鸩止渴 的 “ 病牛 ” 。 这 对 投资者 , 对 完善 和 发展 中国 股票市场 , 对 宏观经济 的 运行 都 是 极为 不利 的 。 ( 三 ) 尽快 改变 收入 结构 , 提高 居民消费 倾向 这 几年 , 由于 居民收入 的 差距 扩大 , 低收入者 的 增长幅度 小于 高收入者 的 增长幅度 , 使 总体 平均 消费 倾向 降低 。 实践证明 , 低收入者 的 消费 倾向 要 大于 高收入者 的 消费 倾向 , 中低收入者 的 消费 是 消费 的 重要 组成部分 , 因而 要 尽快 提高 低收入者 的 收入 , 改善 收入 结构 。 具体办法 可以 是 : 加大 政府 的 转移 支付 力度 , 直接 增加 低收入者 的 收入 ; 政府 要 制订 出 可行 的 政策 , 大力发展 第三产业 , 扩大 就业 量 , 增加 居民收入 ; 国家 要 运用 价格 杠杆 调整 农业 产业结构 , 减轻 农民负担 , 理顺 粮食 、 棉花 等 流通 体制 , 优质优价 , 切实 增加 农民收入 ; 实行 级差 较大 的 累进 个人所得税 , 抬高 征税 的 起点 , 如 上海市 可以 2000 元 作为 征收 个人所得税 的 起点 。 ( 四 ) 促进 国内 消费 是 长期 的 战略性 措施 我们 知道 , 需求 是 由 投资 、 消费 和 净 出口 三 大部分 所 组成 。 消费 是 生产 的 一般 目的 , 又 是 生产 的 动力 , 在 市场经济 条件 下 , 更应 重视 消费 需求 对 经济 的 拉动 作用 。 据 测算 , 1978 — 1996 年 , 我国 GNP 每年 平均 增长 1360 亿元 , 其中 , 消费 需求 的 贡献率 为 61.7 % , 投资 的 贡献率 为 34.7 % 。 1997 年 我国 经济 增长 8.8 % , 其中 投资 需求 拉动 约 为 2.2 % , 消费 需求 拉动 为 4.9 % , 出口 拉动 为 1.7 % 。 这种 结构 同 西方 发达国家 还有 一段距离 , 其 消费 支出 占 GNP 的 比重 在 70 % 以上 。 因此 , 需求 拉动 不是 权宜之计 , 而是 长远 的 战略性 措施 。 世界 经济 的 发展史 表明 , 在 走向 市场经济 的 过程 中 , 必须 十分重视 需求 拉动 的 作用 。 我国 是 一个 发展中国家 , 也 是 一个 社会主义 大国 , 经济 发展 的 立足点 必须 放在 国内 。 扩大内需 以 拉动 经济 的 政策 是 一个 战略性 的 措施 , 必须 坚定不移 地 执行 下去 。 【 参考文献 】 〔 1 〕 程恩富 . 国家 主导型 市场经济 论 〔 M 〕 . 上海 : 上海 远东 出版社 , 1995 . 〔 2 〕 刁永作 . 需求 拉动 与 经济 增长 〔 J 〕 . 财经 研究 , 1999 , ( 5 ) . 〔 3 〕 张国华 . 论 收入 差距 对 消费 需求 的 影响 及 对策 〔 J 〕 . 财经 研究 , 1999 , ( 5 ) . 〔 4 〕 宋铮 . 中国 居民 储蓄 行为 研究 〔 J 〕 . 金融 研究 , 1999 , ( 6 ) . 〔 5 〕 言商 . 如何 看待 储蓄 猛增 与 消费 低迷 的 反差 〔 J 〕 . 证券 研究 通讯 , 1999 , ( 7 ) . 〔 6 〕 宋养琰 , 宋颖 . 关注 居民 有效 消费 不足 〔 J 〕 . 企业 改革 与 管理 , 1999 , ( 7 ) . 〔 7 〕 胡舒云 . 缘木 焉能 求鱼 〔 N 〕 . 南方周末 , 1999 — 6 — 25 . 〔 8 〕 肖永英 . 市民 对 贷款 消费 认同 程度 偏低 〔 N 〕 . 解放日报 , 1999 — 7 — 9 . __label__C34-Economy 【 文献号 】 2 - 1104 【 原文 出处 】 数量 经济 技术 经济 研究 【 原刊 地名 】 京 【 原刊 期号 】 200001 【 原刊 页 号 】 3 ~ 8 【 分类号 】 F511 【 分类 名 】 商业 企业 管理 【 复印 期号 】 200006 【 标题 】 电子商务 : 2 1 世纪 巨大 的 经济 增长点 【 作者 】 郑友敬 【 作者简介 】 作者 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院 信息 基础 结构 与 经济 发展 研究 中心 【 正文 】 随着 网络 技术 的 迅猛发展 , 信息处理 与 传递 已 突破 时空 与 地域 的 界限 。 因此 , 网络化 、 全球化 、 并 在 此基础 上 飞速发展 起来 的 电子商务 化 , 已 成为 不可 抗拒 的 世界潮流 。 这次 浪潮 到来 之 迅猛 、 影响 之 深远 、 受益 面之 广泛 超过 任何 一次 技术 革命 。 不论 世界 经济 格局 如何 变化 , 产业 如何 调整 , 从现在起 , 一个 巨大 变革 就是 : 新 的 巨大 的 生产力 将 来自 网络 上 的 革命 , 新 的 巨大 的 潜在 市场 将 来自 互联网 , 新 的 巨大 的 经济 增长点 将 是 电子商务 。 一 、 电子商务 是 一种 全新 的 商务 模式 电子商务 ( ElectronicCommerce ) 简单 说 就是 利用 先进 的 电子 技术 所 进行 的 商务活动 的 总称 。 它 是 通过 计算机网络 将 买卖双方 的 商务信息 、 产品 信息 、 销售 信息 、 服务 信息 , 以及 电子 支付 等 商务活动 , 按 相互 认同 的 交易 标准 实现 其 商务活动 。 有些 产业界 人士 简而明 之 为 “ 利用 电子媒体 做生意 ” 、 “ 在 网上 进行 买卖 活动 ” 、 “ 将 传统 的 商务活动 移 到 网上 进行 ” 。 由于 全部 商务活动 是 在 网上 进行 , 且 涉及 顾客 、 销售商 、 供应商 、 银行 金融 系统 、 信息 公司 或 证券公司 、 政府 机构 、 配送 中心 , 以及 相关 部门 的 各类 人员 等 , 因此 , 电子商务 的 基本 架构 是 网络 。 下边 以 一个 普通 消费者 的 网上 购物 为例 , 说明 电子商务 的 全部 过程 : 购物 选择 : 在 网上 查询 欲 购物 品 , 并 进行 分析 、 比较 、 抉择 ; 输入 订单 : 包括 商品名称 、 数量 、 送货 时间 、 地点 、 方式 , 及 收货人 等 ; 商家 回应 : 当 商家 收到 订单 后 立即 回复 消费者 , 包括 商品 单价 、 应付款 额 与 税额 、 运费 、 交货 方式 等 ; 信息 确认 : 消费者 确认 上述 信息 后 , 用 电子 钱包 付款 并 装入 系统 , 输入 口令 后 选择 使用 的 电子 信用卡 ; 电子 支付 : 信用卡 号码 经 加密 后 送 至 银行 , 经 银行 检验 有效 后 通知 商家 支付 有效 , 并 请 准备 送货 ; 送货到 家 : 按 订单 要求 或 通过 邮局 系统 , 或 通过 配送 中心 送货 。 上述 全部 商务 过程 均 在 网上 实现 , 而且 仅 需 10 ~ 20 秒 时间 就 可 完成 。 它 与 传统 商务 相比 , 确实 是 一次 空前 的 高效率 、 低成本 的 巨大 创新 , 是 一场 商务 大革命 。 从 这场 商务 领域 的 根本性 革命 看 , 电子商务 具有 以下 几个 突出 特征 : ( 1 ) 全球 商业性 。 它 打破 了 区域 与 国界 , 开辟 了 巨大 的 网上 商业 市场 , 使 企业 ( 商家 ) 发展 空间 越来越 大 , 区域 、 国界 也 将 变得 越来越 不 明显 、 不 重要 , 而 带来 的 将 是 巨额 的 商业利润 , 用 形象 的 语言 来说 就是 “ 企业 将 越来越 大 ” 、 “ 国家 将 越来越 小 ” , “ 商界 将 大于 国界 ” ; ( 2 ) 方便快捷 性 。 它 可 使 消费者 以 最快 速度 实现 购买 欲望 , 真正 实现 “ 顾客 不出 屋 , 能购 天下 物 ” 、 “ 百姓 不 出门 , 能办 天下事 ” ; ( 3 ) 低成本 渗透性 。 由于 电子商务 实现 了 从 几千年 的 传统 商业模式 向 信息 商业模式 的 转变 , 使 其 活动 的 低成本 成为 可能 。 传统 的 实物 交换 、 应用 纸币 、 市场 渠道 狭小 、 供货渠道 不 畅 、 中间环节 太多 的 商务活动 , 必然 给 广大 的 商家 和 用户 带来 成本 不断 膨胀 的 威胁 , 而 电子商务 模式 代替 根深蒂固 的 实物 交易 世界 的 结果 是 大大 缩小 了 产 、 供 、 销 之间 的 时间 路径 、 空间 路径 、 人际 路径 和 市场 路径 , 从而 极大 地 降低 了 采购 成本 、 生产成本 和 销售 成本 ; ( 4 ) 高效率 与 多 选择性 。 变 有形 销售 为 无形 销售 、 有纸 交易 为 无纸 交易 、 从 有 纸化 活动 到 无纸化 办公 等 商务活动 , 无疑 给 人们 的 工作 方式 、 生活 方式 、 思维 方式 带来 巨大 变革 。 近几年 变革 的 实践证明 , 商务活动 的 效率 提高 了 几十倍 甚至 上 百倍 , 与此同时 还给 人们 带来 了 “ 多 选择性 ” , 如 网上 商品信息 的 选择 与 比较 、 视象 多种 多类 的 自选 服务 , 等等 。 二 、 电子商务 是 经济 发展 的 一条 新路 为 加快 我国 经济 发展 , 适应 全球 经济 一体化 、 信息化 趋势 , 我们 必须 大力发展 电子商务 , 走 经济 发展 新路子 、 选新 模式 、 塑新 环境 。 1 . 我国 21 世纪 的 经济 发展 必须 走 新路子 当今 信息化 已 是 经济 发展 的 重要 原因 , 电子商务 已 成为 巨大 的 不可 替代 的 新 的 经济 增长点 。 这 不仅 是因为 电子商务 的 发展 速度 奇快 、 前景 诱人 , 而且 经济 增长 方式 转变 、 产业结构 优化 都 离不开 电子商务 。 因此 , 我国 21 世纪 经济 增长 必须 走 加速 信息化 进程 、 推进 电子商务 的 发展 新路 。 ( 1 ) 电子商务 是 高新技术 的 集中 代表 , 是 一种 渗透性 极强 、 倍增 效益 极高 的 现代 生产力 , 商务 发展 、 信息 服务 、 商品交易 、 信息 在 商品 与 服务 中 的 含量 多寡 , 对 各国 经济 增长 起到 越来越 大 的 作用 。 当今 人类 社会 的 进步 、 现代 企业 的 生存 与 发展 、 人们 生活 质量 的 提高 也 越来越 依附于 信息网络 水平 的 提高 , 以及 电子商务 的 应用 与 普及 ; ( 2 ) 电子商务 是 一种 附加 价值 极高 的 商务活动 , 也 是 知识 含量 极高 的 商务活动 。 因此 , 大力发展 电子商务 、 加快 电子商务 发展 就是 把 我国 经济带 到 崭新 的 以 知识经济 为 龙头 的 经济 发展 新 路上 ; ( 3 ) 电子商务 是 社会 信息化 的 重要 标志 , 是 集约化 和 带动 度 都 较 高 的 现代 经济 增长 源 。 我国 经济 发展 不能 也 不应 沿袭 西方 国家 先 工业化 后 信息化 的 老路 , 应 走出 一条 用 信息化 推进 现代化 的 发展 新路 , 走用 信息技术 改造 传统产业 、 用 信息化 优化 产业结构 、 用 电子商务 开拓 产品 与 服务 市场 的 发展 新路 。 2 . 我国 21 世纪 的 经济 发展 必须 选新 模式 为 迅速 发展 我国 经济 、 寻求 新 的 经济 增长点 , 必须 改变 过去 那种 依靠 大量 资金投入 、 物质 资源 投入 的 增长 模式 , 必须 建立 崭新 的 依靠 电子商务 不断 发展 、 寻求 经济 增长 的 新 模式 。 ( 1 ) 将 经济 增长 模式 由 物资 资源 密集型 转向 信息 资源 密集型 , 用 信息流 代替 传统 的 物流 、 人流 和 商流 。 这种 转变 实际上 是 生产 模式 、 商务 模式 的 大 变革 , 是 资源配置 的 大革命 、 大 调整 、 大 改组 , 其 结果 必将 带来 我国 经济 的 高速 发展 与 高效 运转 、 生产 要素 的 合理配置 与 重新 重合 、 信息 资源 的 高效 利用 与 有效 利用 ; ( 2 ) 将 封闭 的 发展 模式 转向 带动 功能 大 、 辐射 作用 强 、 波及 范围广 的 电子商务 优先发展 的 崭新 模式 。 在 这种 崭新 的 发展 模式 下 , 将 传统 的 商务活动 移 到 “ 网上 ” 进行 , 把 许多 服务业 包装 成可 移动性 , 把 许多 社会性 服务 变成 信息化 、 便携 化 服务 , 把 许多 繁重 、 枯燥 性 工作 变成 轻便型 、 趣味性 工作 ; ( 3 ) 将 许多 消费市场 、 实物 市场 转向 庞大 的 电子商务 市场 、 虚拟 市场 的 新 模式 , 不断 开发 显露 的 、 潜在 的 名目繁多 的 信息 市场 、 服务 市场 , 使 广大 用户 、 众多 消费者 可 坐在 家中 通过 操纵 鼠标 享受 一系列 的 多媒体 服务 , 如 银行 服务 、 购物 服务 、 交费 服务 、 娱乐 服务 、 教育 培训 服务 、 网络广告 服务 等 , 还 可 随时 在 网上 阅读 报刊 、 了解 股市行情 , 使 个人 的 业余时间 丰富多采 , 既 能 发展 又 可 休闲 。 3 . 我国 21 世纪 的 经济 发展 必须 塑新 环境 有 资料 报道 , 目前 在 美国 、 日本 、 英国 等 发达国家 的 经济 增长 中 , 约 50 % 的 增加值 来自 信息业 , 在 信息业 从业 的 人员 也 约 占 社会 劳动力 的 50 % , 因此 , 世界 各国 都 一致 认为 , 信息业 将 是 21 世纪 的 第一 大 产业 , 电子商务 将 成为 21 世纪 主流 商务 模式 。 为 使 我国 尽早 地 适应 这种 变化 , 大力发展 建立 在 信息化 基础 上 的 电子商务 , 必须 塑造 更好 的 发展 环境 。 ( 1 ) 树 改革 新 形象 。 当今世界 信息产业 飞速发展 、 信息 设备 更新换代 迅速 , 如 不 引进 新 技术 、 不 跟踪 新 技术 、 不 迎头 发展 、 不 参与 国际 经济 循环 , 差距 就 将 越拉越 大 , 而且 信息化 发展 上 的 差距 将 数十倍 、 数百倍 于 物质 产品 上 的 差距 , 因此 , 我们 必须 进一步 树立 改革开放 形象 , 必须 进一步 参与 国际竞争 ; ( 2 ) 塑 发展 新 环境 。 政府 的 重要 职能 就是 适时地 提供 发展 机会 , 提供 经济 、 技术 发展 政策 、 法规 , 塑造 良好 的 技术 发展 环境 、 经济 发展 环境 、 市场 发展 环境 , 既 要 保护 投资者 、 生产者 的 发展 热情 和 经济 利益 , 也 要 保护 消费者 和 广大 用户 的 权益 不 受 损失 。 这种 机制 和 环境 的 建造 , 对 当今 我国 来说 意义 非常 重大 ; ( 3 ) 创 竞争 新 局面 。 应当 说 , 当今 中国 特别 是 信息业 , 全面 竞争 的 格局 远 未 形成 , 因此 , 破除 垄断 、 鼓励 竞争 , 用 竞争 的 办法 发展 经济 、 用 竞争 的 办法 提高 经济运行 效率 、 用 竞争 的 办法 提高 服务质量 、 用 竞争 的 办法 打破 价格 垄断 等 要 有 较长 一段时间 的 改革 与 适应 过程 。 这里 应 指出 的 是 , 过去 我们 一提 竞争 就 理解 为 “ 你死我活 ” 、 “ 有 我 无 你 ” , 其实 这种 理解 是 片面 的 , 因为 市场经济 就是 竞争性 经济 , 市场机制 就是 竞争机制 , 在 市场经济 中 竞争 既 是 “ 生存 之宝 ” 也 是 “ 发展 之源 ” , 没有 竞争 , 发展 就 没有 质量 。 在 未来 的 21 世纪 的 经济 发展 中 , 创造 全面 、 公平竞争 的 新 局面 仍 是 各级 政府部门 的 一项 重要职责 。 三 、 电子商务 发展 的 关键在于 科学决策 面对 迅猛发展 的 网络 经济 、 竞争 激烈 的 信息 市场 、 方兴未艾 的 国际 电子商务 , 我们 必须 有 新 的 发展 思路 , 必须 在 “ 电脑 ” 与 “ 电话 ” 中 选择 , 不是 “ 电脑 打败 电话 ” , 就是 “ 电话 打败 电脑 ” 。 ( 1 ) 在 投资决策 上 : 要 重点 加强 和 完善 与 发展 电子商务 密切相关 的 信息 基础设施 。 这 是因为 信息 基础设施 可 创造 庞大 的 市场 机会 、 大量 的 社会 需求 , 可 带动 一系列 相关 产业 的 迅速 发展 , 是 吸引外资 、 增加 就业 的 有效途径 , 这是 其一 ; 其二 是 投资 电子商务 相关 的 信息 基础设施 本身 回报率 高 、 附加 价值 大 、 资金 流动 快 ; 其三 是 市场需求 旺盛 、 增值 服务项目 多种多样 , 因而 产业 活力 很大 ; 其四 是 电子商务 是 直接 服务 于 人 、 服务 于 企业 、 服务 于 各级 政府 的 活动 , 因此 , 它 有 永无止境 的 发展潜力 , 是 倍受青睐 的 一种 活动 ; ( 2 ) 在 产业 决策 上 : 要 不断扩大 信息产业 规模 , 推进 电子商务 进程 。 目前 我国 在 信息技术 研究 开发 、 信息 工业 和 信息 服务业 , 以及 电子商务 工程 的 发展 等 方面 有着 巨大 潜力 。 就 首都北京 而言 , 有 60 多所 高校 和 百余所 研究 机构 , 以及 诸多 外国 驻京 商社 等 都 可 作为 信息技术 研究 开发 的 强大 后盾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广州 等 城市 都 聚集 着 大批 著名 的 计算机 、 电子设备 、 软件开发 与 应用 公司 , 拥有 大批 全国 一流 的 教育 、 咨询 、 金融保险 等 服务 机构 和 高级 专业人才 , 这些 都 是 发展 信息产业 的 有利条件 。 因此 , 加快 电子商务 进程 、 扩大 信息化 产业 规模 , 不但 有 必要 , 而且 也 有 雄厚 的 实力 和 优越 的 条件 ; ( 3 ) 在 发展 决策 上 : 要 大力发展 电子商务 , 建立 新 的 经济 增长点 。 目前 , 电子商务 已 受到 许多 国家 和 政府 的 高度重视 , 而且 一致 认为 电子商务 将 是 21 世纪 主流 商务 模式 , 将 带来 一系列 的 从 形式 到 内容 的 商务 革命 。 电子商务 带给 人们 的 将 是 全球性 的 巨大 的 虚拟 市场 , 它 包括 : 企业 与 企业 、 企业 与 政府 、 企业 与 广大 顾客 间 的 电子商务 联系 、 网上 商品 的 销售 与 服务 、 信用卡 的 支付 与 银行 电子 转帐 、 确认 与 信誉 保证 , 以及 网上贸易 与 相关 税务 等 。 这种 超越 国界 的 全球性 的 大 市场 给 企业 的 发展 提供 许多 新 的 机遇 , 当然 也 会 带来 一系列 问题 , 如 商家 与 商家 间 的 商用 代码 、 跨国 信息流 、 签订合同 时 的 手段 ( 包括 签名 、 鉴别 及 认证 等 ) ; 商家 与 消费者 间 的 商务活动 ( 如 网上 购物 、 成人 娱乐 、 占线 游戏 等 ) ; 商家 与 信息 市场 的 联系 ( 如 软件 服务 、 旅游 服务 、 娱乐 服务 、 金融服务 、 有形 商品 服务 等 ) 。 这种 蓬勃发展 的 电子商务 , 必将 带来 经济 上 的 巨大 变革 : 新 的 经济 增长点 的 涌现 , 新 的 经济 增长 方式 的 转变 , 新 的 经济 增长 结构 的 优化 ; ( 4 ) 在 发展 优先 序 决策 上 : 要 用 电子商务 、 电子信息 服务业 带动 其他 各业 。 电子信息 服务业 是 一种 投入 少 、 产出 多 、 附加 价值 高 的 产业 , 是 社会 信息化 的 重要 体现 , 是 加快 信息化 进程 的 重要 策略 , 也 是 充分利用 信息 资源网 的 有效途径 。 有 资料 表明 , 我国 建成 的 数据库 较 少 , 联机 使用 的 数据库 更 少 , 远 不能 满足 经济社会 发展 的 需要 , 更 不能 满足 发展 电子商务 的 需要 。 因此 , 当今 一项 重要 任务 就是 充分利用 现有 信息 资源 和 软件 、 信息 服务 人才 , 并 在 发展 政策 与 资金投入 上 应予 倾斜 , 以 逐步 实现 各 行业 间 的 信息 服务 网络化 和 商业 电子化 。 四 、 电子商务 在 我国 的 发展 状况 与 存在 问题 ( 1 ) “ 金字 工程 ” 系列 发展 很快 。 我国 先后 推出 “ 金桥 ” 、 “ 金卡 ” 、 “ 金税 ” 、 “ 金关 ” 、 “ 金宏 ” 、 “ 金卫 ” 、 “ 金智 ” 、 “ 金企 ” 、 “ 金穗 ” 等 系列 “ 金字 工程 ” 已 取得 令人瞩目 的 成绩 。 如 “ 金桥 ” 网 现已 覆盖全国 30 个省 ( 市 ) , 通信 站点 已 由 原来 的 24 个 扩展 到 70 多个 ; “ 金卡 ” 工程 第一批 12 个 试点 省 ( 市 ) 已 全部 实现 跨行 联网 ; “ 金税 ” 工程 已 覆盖全国 400 多个 城市 、 3800 个 县 ( 市 ) ; 一项 旨在 推动 经贸 领域 电子商务 的 大型 应用 项目 “ 金贸 ” 工程 也 已于 1998 年 正式 启动 。 ( 2 ) 因特网 用户 增长 迅猛 。 1996 年 我国 上网 计算机 只有 2.4 万台 , 上网 人数 只有 10 万人 ; 1997 年 上网 计算机 增至 30 万台 , 上网 人数 达到 62 万 , 分别 增长 11.5 倍 和 5.2 倍 ; 1998 年 上网 计算机 又 猛增 至 75 万台 , 上网 人数 达到 210 万 , 分别 增长 1.5 倍 和 3.4 倍 ; 截至 1999 年 6 月底 , 全国 上网 人数 已 达到 400 万 , 预计 今年底 , 上网 人数 将 达到 700 ~ 800 万 ; 到 下世纪初 中国 上网 人数 将 成为 仅次于 美国 的 全球 第二 大 用户群 。 ( 3 ) 中国 电子商务 示范 工程 效果显著 。 较 成功 的 例子 是 外经贸部 推出 的 “ 虚拟 广交会 ” 。 他们 组织 外贸企业 上网 , 并 围绕 出口贸易 进行 网上 商品 浏览 、 洽谈 、 订货 等 活动 , 效果 很 好 、 影响 很大 ; 另 一 成功 案例 是 首都 电子商城 北京图书大厦 的 网上 书店 , 该 书店 于 1999 年 3 月 9 日 开业 后 , 出现 了 空前 的 火爆 现象 , 每天 点击 连接 上网 访问者 高达 30 多万人次 , 每天 收到 订单 销售额 6000 多元 , 且 大部分 来自 国 ( 境 ) 外 和 北京 之外 城市 。 另外 , 由 首都 信息 发展 有限公司 与 世 都 百货 、 IBM 、 招商银行 等 合作 购物 即将 推出 ; 与 英特 集团 、 花旗银行 、 中国银行 合作 推出 的 500 家 星级饭店 客房 预订 服务 系统 也 即将 付诸实施 ; 联通 实华开 公司 于 1999 年 5 月 20 日 开通 的 电子商务 专用 网站 正式 开始 营业 , 在 这个 网站 上 的 我国 第一家 工艺品 商店 Jademall 当天 就 实现 了 近 5000 美元 的 创汇 。 ( 4 ) 政府 上网 工程 正式 启动 。 政府 上网 的 好处 很多 , 它 既 可以 最快 的 电子传递 方式 传递 上下级 政府 间 的 多种 信息 , 又 可 及时 沟通 政府 与 民众 之间 的 关系 , 增加 透明度 , 提高 办公 、 办事效率 。 现 全国 “ 政府 上网 工程 ” 已 启动 , 主 站点 ( http : / / www . gov . cninfo . net 和 http : / / www . gov . cn ) 已 开通 , 目前 已有 100 余个 各级 政府部门 在 网上 建立 了 网点 , 其 应用领域 包括 : 人民银行 网上支付 ; 海关总署 报关单 和 外汇 核销 系统 ; 工商局 红盾 信息网 ; 国家旅游局 网上 订房 和 确定 旅游 路线 ; 教育部 网上教育 ; 卫生部 网上医院 ; 国家税务总局 增值税 发票 稽核 系统 和 电子 报税 ; 外经贸 进出口 配额 许可证 网上 发放 ; 国家技术监督局 网上 防伪 打假 ; 水利部 防洪 信息 发布 ; 地震局 地震 监控 网 ; 新闻出版署 图书 出版发行 和 网上 电子 报刊 新闻网 ; 劳动部 就业 信息网 ; 网上 政府 采购 ; 办公自动化 、 网络化 ; 公文 电子签名 等等 。 目前 我国 在 发展 电子商务 的 主要 问题 是 : ( 1 ) 发展 基础 尚 不 完善 — — 网络 基础 设备 与 能力 薄弱 。 这里 一是 计算机 人均 拥有量 低 , 企业 中 计算机技术 更新 慢 , 应用率 不高 , 上网 企业 少 ; 二是 关键性 的 信息 产品 如 网络设备 、 主机 操作系统 大多 依赖 进口 , 而 电子商务 所 需要 的 最前沿 的 网络 技术 因 高技术 出口 的 严格 限制 , 很难 直接 从 国外 引进 ; 三是 我国 目前 网络 建设 尚存 在 着 各自为政 、 重复 建设 的 现象 , 各 部门 、 各 行业 自 组网 建网 、 互不 相通 ; 四是 网络 建设 重硬 轻软 , 信息 资源 与 系统 开发 不力 , 没有 形成 规模 的 信息 资源 , 缺少 整体规划 和 统一 指导 ; ( 2 ) 发展 环境 尚 不 理想 — — 政策法规 等 宏观 环境 有待 培育 。 我国 目前 虽 出台 了 一些 涉及 网络安全 和 国际 互联网 方面 的 法规 , 但 有关 发展 电子商务 的 统一 指导 框架 和 专门 立法 还 在 空缺 , 对 电子商务 中 的 电子 合同 、 电子签名 等 合法性 也 缺乏 必要 的 法律条文 和 科学 解释 。 中国 对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 等 国际 组织 提出 的 电子商务 文件 , 就 其 是否 纳入 我国 法律 体系 尚未 很 好 研究 , 应 尽快 为 发展 电子商务 制定 公共 网络 标准 与 法规 , 以 促成 网络 间 的 有效 兼容 与 合理 利用 , 避免 不必要 的 网络 重叠 , 尽快 实现 基础 代码 和 报文 的 标准化 , 实现 资源共享 ; ( 3 ) 发展 资源 尚显 不足 — — 缺乏 电子商务 专门人才 。 这里 一指 缺乏 电子商务 理论 研究 与 从事 实务 的 专门人才 ; 二指 缺少 既 懂 技术 ( 主要 指 计算机 硬 软件技术 、 网络 技术 、 通信 技术 ) 又 懂 管理 ( 主要 指 系统 科学管理 、 现代 商务 管理 ) 的 复合型 人才 ; 三指 缺少 具有 创新 思维 的 网络 经济 、 网络管理 人才 。 上述 三类 人员 的 短缺 与 不足 将 在 今后 数年 内 直接 影响 着 我国 电子商务 的 发展 , 对此 , 我们 必须 有 清醒 的 认识 ; ( 4 ) 发展 条件 尚欠 成熟 — — 缺少 足够 的 电子 消费者 。 目前 我国 许多 企业 尚 不 知道 电子商务 包括 整个 交易过程 的 电子化 , 只 把 电子商务 简单 地 理解 为 信息 传递 , 或 信息 查询 , 或 网上 浏览 等 , 公众 对 电子 消费 也 知之甚少 。 据调查 , 上网 企业 用于 贸易 机会 信息 查询 的 占 57.1 % , 用于 国际经贸 信息 查询 的 占 40.7 % , 用于 电子信箱 业务 的 占 30.8 % , 用于 国际 互联网 浏览 的 占 28.6 % , 贸易 凭证 网上 传输 的 占 8.8 % , 说明 电子商务 作为 全新 的 商务 模式 远未 被 接受 与 采纳 。 五 、 电子商务 发展前景 与 我国 对策 近两年 电子商务 发展 速度 之快 远远 超过 我们 的 想象 , 普及 速度 之快 令人 难以置信 , 受欢迎 的 程度 超过 历史 上 任何 一次 技术 革命 。 我们 完全 有 理由 相信 , 不论是 发达国家 还是 发展中国家 , 不论是 教育 科研部门 还是 新闻媒体 , 都 将 以 前所未有 的 热情 投入 电子商务 , 全球性 的 电子商务 热潮 必将 一浪高过一浪 。 1 . 未来 几年 的 电子商务 交易额 将 以 数倍 、 数十倍 的 速度 猛增 1997 年 全球 电子商务 销售额 才 26 亿美元 , 到 1998 年 就 达到 了 430 亿美元 , 增长 15 倍 以上 ; 到 2000 年 将 达到 3000 亿美元 ( 据 世贸组织 估计 ) , 比 1998 年 又 将 增长 7 倍 ; Intel 公司 高级 副总裁 虞有 澄 先生 预测 到 2002 年 电子商务 销售额 将 达到 9000 亿美元 , 该 数字 与 1998 年 相比 , 将 增长 20 倍 。 世界 货币基金 组织 预测 到 2003 年 , 全球 电子商务 销售额 将 达到 15000 亿美元 , 与 1998 年 相比 , 将 增长 34 倍 。 这种 奇快 的 发展 速度 、 诱人 的 发展前景 , 必然 导致 各国 政府 、 全球 商界 不遣 余力 地争 “ 山头 ” 、 “ 抢 位置 ” 。 2 . 声势浩大 的 创新 活动 将 带来 经济 增长 方式 的 巨大 变革 电子商务 相对 于 传统 商务 , 赋予 了 全新 的 内涵 , 它 将 在 整个 供需 链 与 贸易 链 过程 中 , 从 原材料 采购供应 到 消费者 服务 进行 双向 的 信息 交换 、 传递 和 应用 集成 , 并 以 高效快捷 的 信息 交流 与 直接 应用 完成 全部 商务活动 。 因此 , 它 既 是 一场 商业 领域 的 根本性 革命 , 又 是 一次 世界性 的 声势浩大 的 创新 活动 , 是 未来 贸易 方式 的 发展 方向 , 是 全新 的 商务 模式 , 也 是 21 世纪 主流 商业 与 贸易 形态 。 电子商务 带给 人们 的 不仅 是 商业机会 、 商业利润 , 而 更 主要 的 是 商务 观念 的 深刻 革命 , 是 经济 增长 方式 的 巨大 变革 , 是 未来 经济 发展 的 严峻 挑战 , 对此 我们 必须 有 足够 的 认识 、 深刻 的 理解 。 3 . 世界 将 变成 一个 全新 的 数字化 的 庞大 的 虚拟 市场 如果 有人 问 电子商务 市场 有 多 大 ? 边界 有 多长 ? 我们 的 回答 是 “ 市场 要 多 大 , 有 多 大 ; 边界 要 多长 , 有 多长 ” , 是 一个 没有 边界 的 庞大 的 虚拟 市场 。 市场 是 发展 之源 。 据预测 , 在 今后 几年 内 将 有 数千亿美元 、 甚至 上 万亿美元 的 潜在 市场 , 电子商务 基础 建设 的 巨大 投资 又 给 电子 技术 的 发展 提供 了 庞大 的 商品 市场 , 这 不仅 吸引 了 信息产业 巨头 们 的 兴趣 , 而且 带来 了 巨大 的 发展 机会 。 巨大 的 市场需求 必然 带来 社会 生产力 的 巨大 提高 , 与此同时 带来 的 还有 文化 的 发展 、 生活 的 丰富 、 创造力 的 发挥 、 追求 人与自然 的 和谐 , 等等 。 应该 说 我国 电子商务 虽 起步 较晚 , 但 发展 态势 很 好 。 如果 能 很 好 运用 “ 跟踪 、 迎头 赶 ” 战略 , 如果 有 一套 既 先进 又 符合 我国 基本国情 的 发展 政策 , 如果 能 迅速 起动 作为 电子商务 主力军 的 企业 , 加大 企业 上网 交易 的 宣传 力度 , 变革 传统 的 商务 观念 , 我们 就 能够 逐渐 缩小差距 , 迎头赶上 。 为此 , 必须 制定 可行 措施 与 有力 对策 : ( 1 ) 提高 全 民族 对 电子商务 的 认识 。 因为 这是 深刻 的 商务 革命 , 是 未来 商务 发展 的 必然趋势 , 是 商业 领域 的 深层次 变革 , 要 使 全 民族 都 有 紧迫感 , 要 吸引 更 多 企业 上网 , 通过 上网 提高 企业 竞争力 , 提高 企业 盈利 水平 。 ( 2 ) 发挥 示范 效应 , 鼓励 更 多 行业 参与 。 首先 应 在 一些 适合 于 电子商务 发展 的 领域 和 部门 积极 推行 , 如 外贸 、 银行 、 证券 、 民航 、 铁路 售票 、 饭店 订房 、 出版发行 等 行业 可 先 开展 电子商务 , 对于 示范 单位 应 在 资金 、 税收 等 方面 予以 大力支持 , 并 促其 良性循环 。 ( 3 ) 塑造 发展 环境 , 建立 保障系统 。 电子商务 的 发展 需要 有 相应 的 法律 、 法规 , 相应 的 技术标准 与 网络 接入 标准 , 银行 金融 支持系统 , 实施 商业 标准化 环境 , 保证 电子商务 的 规范化 操作 , 并 使 这些 标准 与 国际 通用 标准 接轨 。 ( 4 ) 加强 人才 培训 , 建立 一支 素质 较 高 、 结构合理 、 专业 配套 的 梯形 队伍 。 政府 、 企业 与 社会各界 都 应 重视 培养 复合型 高级人才 , 这里 一方面 要 重视 引进 一批 电子商务 人才 , 另一方面 又 要 防止 电子商务 人才 的 外流 。 ( 5 ) 吸收 别国 之 精举 , 走 我国 发展 之 路 。 积极参与 国际 对话 与 讨论 , 在 电子商务 国际 框架 中 及时 吸收 别国 的 经验教训 , 以 加快 我国 电子商务 的 发展 步伐 。 1999 年 6 月 __label__C34-Economy 【 文献号 】 2 - 1139 【 原文 出处 】 《 商业 经济 研究 》 【 原刊 期号 】 200001 【 分类号 】 F512 【 分类 名 】 市场营销 【 复印 期号 】 200005 【 标题 】 知识 营销 : 知识经济 时代 的 营销 革命 【 作者 】 周建民 / 李隽 【 正文 】 20 世纪 下半叶 , 知识经济 作为 一种 全新 的 经济 形态 开始 显示 出 勃勃生机 , 表现 出 巨大 的 发展潜力 。 如果说 农业 革命 是 第一次 经济 革命 , 工业革命 是 第二次 经济 革命 的话 , 知识经济 则 可 称作 是 第三次 经济 革命 。 知识经济 的 来临 , 将 给 人类 社会 带来 全面 而 深刻 的 影响 , 从而 引发 企业 市场营销 的 一场 革命 — — 知识 营销 。 一 、 知识 营销 是 知识经济 时代 的 客观 要求 知识经济 ( Knowledgeeconomy ) 是 建立 在 知识 与 信息 的 生产 、 储存 、 使用 和 消费 基础 上 的 经济 。 它 是 和 农业 经济 、 工业 经济 相对 应 的 。 传统 的 农业 经济 以 广大 的 耕地 和 众多 的 劳动力 为 基础 ; 工业 经济 以 大量 的 自然资源 和 矿藏 原料 的 冶炼 、 加工 、 制造 为 基础 ; 而 知识经济 是 一种 全新 的 基于 最新 科技 和 人类 知识 精华 的 经济 形态 , 它 以 不断创新 的 知识 为 主要 基础 , 把 知识 作为 资本 来 发展 经济 是 其 最 重要 的 特征 。 在 知识经济 时代 , 真正 的 生产资料 不再 是 以 资金 、 设备 和 原材料 为主 , 而是 以人 的 知识 为 真正 的 资本 和 首要 的 财富 。 经济 增长 离不开 知识 的 占有 和 使用 。 据 资料 显示 , 1997 年 美国 国内 生产总值 增幅 中 的 1 / 3 以上 是 以 网络化 和 数字化 为 主要 特征 的 信息产业 创造 的 。 美国 许多 企业 的 无形资产 比例 已高达 60% 以上 ; 美国 500 家 软件 公司 对 世界 经济 的 贡献 不亚于 名列前茅 的 500 家 世界 大 公司 。 最具 代表性 的 当属 比尔 · 盖茨 所 领导 的 美国微软公司 的 软件 知识产业 的 蓬勃 兴起 , 它 的 成功 来源于 软件 及 软件产品 中 包含 的 知识 。 正是 这些 知识 , 打开 了 计算机 应用 的 大门 , 也 给 比尔 · 盖茨 带来 了 滚滚 财富 , 目前 微软公司 的 市场 价值 已 超过 美国 三大 汽车 公司 的 总和 。 所有 这些 都 表明 , 在 现代 社会 生产 中 , 知识 已 成为 生产 要素 中 的 一个 重要 组成部分 , 知识 是 经济 增长 和 企业 发展 的 主要 动力 。 随着 知识经济 时代 的 来临 , 传统 的 生产 经营型 企业 将 逐渐 向 现代 的 知识型 企业 转变 , 这 将 使 企业 发生 以下 重大 变化 。 第一 , 从 生产 方面 来看 , 在 生产 要素 的 投入 中 , 知识 要素 的 地位 和 作用 将 越来越 重要 , 资本 、 土地 等 的 作用 将 逐渐 减少 。 对 知识 的 投入 主要 表现 在 人才培养 、 智能 开发 、 激励 创新 等 方面 。 在 生产方式 上 , 企业 大量 引进 智能型 工具 , 采用 灵活 多变 、 适应性 强 、 个性化 的 柔性 作业 方式 , 生产 知识 含量 高 、 多样化 的 产品 , 以 满足 多层次 、 多 结构 、 多 方向 的 特殊 需要 。 在 产品 形式 上 , 企业 生产 出来 的 不仅 是 知识 主导型 产品 , 而且 更为重要 的 是 无形 产品 呈现 “ 轻型化 ” , 附加值 成倍 提高 , 企业 的 信誉 、 品牌 、 技术 等 无形资产 , 将 决定 企业 的 前途 和 命运 。 第二 , 从 销售 方面 来看 , 为 顾客 提供 满意 的 商品 和 服务 , 是 企业 的 目标 , 也 是 其 生存 和 发展 的 关键 。 企业 在 推销产品 的 同时 , 要 向 社会 传播 与 产品 有关 的 知识 和 技能 , 让 公众 不仅 从 直接 的 购物 中 获益 , 还 能 从 企业 那里 得到 文化 、 知识 等 的 熏陶 。 第三 , 从 企业 规模 来看 , 由于 信息技术 的 发展 , 特别 是 互联网络 的 应用 , 市场 由 有形 转向 无形 , 这为 小企业 的 发展 提供 了 新 的 机会 , 使 技术 取代 规模 成为 最 重要 的 竞争手段 。 而 大 企业 则 规模 扩张 受到 挑战 , 需 重新考虑 组织 结构 的 调整 、 管理模式 的 转换 和 生产 经营 的 规模 问题 。 第四 , 从 经营 管理 来看 , 为了 适应 市场 的 快速 变化 , 及时 组织 和 调节 生产 活动 , 千方百计 地 满足 顾客 需要 , 企业 管理 必须 高度 信息化 和 市场化 。 企业 要 在 组织 结构 、 运作 方式 、 管理模式 及 员工素质 等 方面 适应 这种 变化 , 把 企业 建成 善于 学习 和 运用 的 学习型 组织 。 二 、 知识经济 时代 营销 工作 的 特点 ( 一 ) 用 知识 来 推动 营销 , 是 知识 营销 的 本质 要求 知识 营销 是 创造 、 使用 、 储存 、 提升 并 转化 知识 和 智力 的 一种 全新 的 营销 理念 , 它 把 信息技术 、 市场预测 、 营销 决策 等 体现 人 的 素质 和 智力 资源 的 主要 环节 统一 起来 , 共同 为 企业 服务 , 以 取得 最好 的 经济效益 。 知识 营销 是 营销 理念 的 深化 与 知识经济 发展 二者 相碰撞 的 结果 。 首先 , 知识 营销 是 营销 理念 从 占领 到 培育 和 缔造 市场 的 必然 产物 。 它 将 市场 看 作为 动态 的 和 上升 的 。 企业 要 满足 目标 市场 的 需要 , 关键 是 让 顾客 了解 产品 , 喜欢 和 偏爱 产品 。 其次 , 知识经济 的 发展 促使 企业 进行 知识 营销 。 一方面 技术 发展 变化 快 , 产品 生命周期 缩短 , 新型 企业 不断 崛起 , 使 市场竞争 更为 激烈 和 复杂 ; 另一方面 人 的 知识 增长速度 特别 对 高新技术 产品 的 认识水平 , 远远 没有 技术 发展 那么 迅速 。 消费者 这种 对 高新技术 产品 认识 的 “ 滞后性 ” , 就 成为 企业 营销 的 一大 障碍 , 因此 , 知识 营销 应运而生 。 例如 , 微软公司 为 低收入 地区 图书馆 配备 电脑 、 培训 人员 、 损赠 软件 , 不惜 耗费 巨资 , 这种 行为 正是 体现 了 “ 先教 电脑 , 再 买 电脑 ” 的 知识 营销 观念 。 具体 而言 , 知识 营销 至少 应 包括 以下 三 方面 内容 : 1 . 挖掘 产品 的 文化 内涵 , 增加 营销 活动 的 知识 含量 , 并 注重 与 消费者 形成 共鸣 的 价值观 。 知识经济 时代 , 知识 成为 一种 重要 的 消费资料 , 企业 和 个人 都 把 学习 知识 作为 一项 必不可少 的 活动 内容 。 在 知识 营销 活动 中应 努力 使 消费者 学到 更 多 知识 。 同时 , 随着 经济 的 发展 和 人民 生活 水平 的 提高 , 消费者 在 购买 商品 时 已 不仅仅 是 考虑 其 使用 价值 , 而且 关注 它 所 带来 的 观念 价值 , 即 日益 注重 商品 与 服务 背后 的 文化 内涵 , 购买 的 是 与 之 有 共鸣 的 价值 取向 。 如 “ 李宁 ” 服装 倡导 的 是 青春 、 健康 、 活泼 的 精神 生活 , 这 与 许多 青少年 价值 追求 相吻合 , 因此 倍受 青年人 青睐 。 2 . 注重 与 消费者 建立 结构 层次 上 的 营销 关系 , 使 消费者 成为 自己 产品 忠实 的 顾客 。 营销 关系 一般 可 分为 三个 层次 , 一是 财务 层次 , 即以 价格 折扣 、 回扣 、 奖励 等 形式 来 回报 顾客 , 这是 最低 层次 的 竞争手段 , 也 是 最易 仿效 的 ; 二是 社交 层次 , 即 与 客户 建立 友谊 或 各种 社交 关系 , 这是 目前 较 流行 的 一种 方式 , 但 过度 使用 会 带来 拉关系 甚至 腐败现象 ; 而 最高 层次 是 结构 层次 上 的 营销 关系 , 即 产品 与 顾客 之间 在 技术 结构 、 知识结构 、 习惯 结构 上 建立 起 稳固 的 关系 , 从而 使 顾客 成为 企业 产品 的 长期 而 忠实 的 顾客 。 随着 产品 技术含量 的 不断 提高 , 建立 这种 结构 关系 更为重要 。 3 . 加强 营销 队伍 建设 , 使 营销 更 适合 产品 高 技术含量 、 智能化 和 个性化 的 要求 。 在 知识经济 时代 , 企业 必须 用 知识 赢得 顾客 , 首先 要 让 顾客 了解 并 懂得 如何 使用 产品 , 以及 使用 后能 带来 的 好处 , 才能 激发 顾客 的 购买 欲望 , 从而 扩大 销售 。 同时 营销 策略 要 针对 不同 类型 的 顾客 进行 特定 设计 , 使 产品 或 服务 适应 顾客 的 消费 特点 、 文化 品位 和 价值观念 。 而 要 做到 这些 , 必须 加强 营销 队伍 建设 , 提高 营销 人员素质 , 这是 我国 企业 面临 的 一项 紧迫 任务 。 ( 二 ) 将 现代 信息技术 运用 到 营销 中 , 是 知识经济 时代 营销 工作 的 又 一 特色 信息 是 市场 的 先导 , 是 生产 的 前提 。 企业 若想 在 激烈 的 竞争 中使 自己 的 产品 占领市场 , 就要 从 了解 市场需求 动向 入手 , 分析 市场 , 研究 市场 , 在 掌握 大量 市场 信息 的 基础 上 进行 经营 决策 。 随着 知识经济 的 到来 , 信息产业 飞速发展 。 目前 全球 国际 计算机 交互 网络 用户 已有 4000 万户 以上 , 并 以 每年 100 万户 的 速度 递增 , 到 2000 年 可望 达 1 亿户 。 信息 基础设施 的 快速 发展 , 电子 交易 与 支付 手段 的 日益 成熟 , 传统 的 市场营销 , 无论 在 观念 、 战略 还是 手段 上 都 面临 挑战 , 迫切需要 革新 。 对于 制造商 和 中间商 来讲 , 利用 交互 网络 可以 以 最少 的 资本 投入 将 市场 拓展 到 最大 的 空间 , 并 以 较 低 的 成本 提高 获取信息 和 处理 信息 的 能力 ; 对于 消费者 来讲 , 利用 电子 交易 和 网上 购物 可以 节约 购买 时间 , 降低 购买 成本 , 最大 限度 地 满足 消费 需求 。 由此可见 , 由于 现代 信息技术 在 营销 中 的 应用 , 将 使 市场营销 的 目标 市场 选择 、 市场调研 、 营销 组合 策略 等 各个环节 发生 重大 变化 , 形成 新 的 营销 格局 和 模式 。 ( 三 ) 创新 是 知识经济 的 灵魂 , 也 是 知识 营销 的 最 重要 的 特征 之一 知识经济 时代 的 创新 主攻 点 在于 基础性 研究 的 突破 , 以 形成 新 的 支柱产业 , 实现 产业结构 升级 。 它 不同于 工业 经济 时代 的 把 新 设想 转变 为 新 产品 、 新工艺 、 新 市场 这一 应用 档次 上 的 技术创新 。 鉴于 此 , 营销 工作 也 必须 创新 。 例如 , 营销 观念 的 创新 , 要求 企业 树立 社会 营销 观念 , 即 通过 对 营销 方案 的 设计 、 分析 、 实施 及 评估 , 从而 影响 目标 公众 的 行为 , 改善 目标 公众 及 他们 所在地 群众 的 福利 , 以 实现 企业 、 社会 和 消费者 利益 的 和谐 统一 。 我国 从总体上 来讲 , 已经 成为 买方市场 , 大多数 产品 出现 了 供过于求 的 现象 , 许多 企业 为此 不知所措 , 只好 在 广告 投入 、 降低 价格 上 下功夫 。 然而 海尔 公司 却 以 新一代 高清晰 、 数字化 电视 抢先 进入 彩电 市场 , 在 将 已 饱和 的 彩电 市场 中 取得 巨大成功 。 因此 , 创新 是 企业 在 知识经济 时代 下 立于不败之地 的 根本途径 。 三 、 知识经济 时代 的 主要 营销 方式 — — 网络营销 据 测算 , 全球 网络 商业 营销 额到 2001 年 将 超过 3000 亿美元 , 商业 往来 将 占 到 互联网 网上 活动 的 79% , 网络营销 将 成为 知识经济 时代 企业 主要 的 营销 方式 。 1994 年 3 月 , 我国 获准 加入 Internet 。 目前 国内 有 6 个 Internet 国际 出口 , 分别 归属 中国科学院 、 邮电部 、 教育部 等 部委 , 从而 形成 中国 Internet 市场 的 四大 主流 体系 : 一类 是 非盈利性 的 如 “ 中关村 网 ( NCFC ) ” 和 “ 中国 教育 科研 计算机 ( CERNET ) ” ; 另一类 是 盈利性 的 , 即以 经营 手段 接纳 Internet 联网 用户 , 其中 有 “ 中国 公用计算机 互联网 ( CHINANET ) ” 和 “ 电子部 的 金桥网 ( CHINABGBN ) 。 ” 网络营销 具有 以下 主要 功能 : 1 . 信息 交换 , 这是 Internet 的 最 基本功能 。 企业 从中 可以 获取 大量 信息 , 还 可以 发布 信息 。 如 苏州 电 瓷厂 将 产品 和 合作 方式 等 信息 , 制成 主要 页 在 网上 发布 后 , 成功 地 与 海外 多家 公司 建立 了 合作伙伴 关系 , 首次 将 产品 打入 科威特 市场 , 年 出口额 超过 100 万美元 。 2 . 网上 购买 。 随着 越来越 多 的 企业 在 网上 建店 , 一个 巨大 的 “ 虚拟 市场 ” 正在 网上 形成 。 这个 市场 没有 国界 , 全天 24 小时 营业 , 各种 商品 应有尽有 , 使 消费者 有 充分 的 选择 , 就 如同 一个 世界性 的 超市 。 3 . 网上 出版 。 互联网 特别 是 世界 网为 新闻 出版业 开辟 了 新 的 天地 , 众多 报纸 和 杂志 争先 上网 。 4 . 电子货币 。 随着 电子 商业 的 发展 , 安全可靠 的 线 上 货币 支付 方式 变得 十分 重要 。 5 . 顾客 服务 。 网上 信息 具有 量 大 、 快捷 、 方便 、 准确 、 节约 等 特点 , 可以 为 顾客 提供 全面 服务 。 6 . 网上 广告 。 Internet 的 迅速 普及 , 为 企业 提供 了 新 的 广告 传播媒体 , 网络广告 正 受到 各国 企业界 和 广告界 的 高度重视 。 7 . 企业 公关 。 企业形象 的 树立 , 不仅 有赖于 产品质量 , 而且 有赖于 企业 自身 的 宣传 。 互联网 就是 一种 良好 的 宣传 工具 , 企业 可以 在 自己 的 网站 上 宣传 自己 , 树立 企业形象 和 品牌 信誉 。 鉴于 网络营销 具有 营销 效率高 、 费用 低 、 市场 无限性 、 环境 开放性 以及 营销 方式 多样性 与 交互性 等 诸多 优势 , 它 必将 成为 知识经济 时代 企业 首选 的 热点 营销 方式 。 __label__C34-Economy 【 文献号 】 2 - 1193 【 原文 出处 】 人民日报 【 原刊 地名 】 京 【 原刊 期号 】 20000229 【 原刊 页 号 】 ② 【 分类号 】 F52 【 分类 名 】 外贸 经济 、 国际贸易 【 复印 期号 】 200004 【 标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 1 9 9 9 年 国民经济 和 社会 发展 统计 公报 ( 2 0 0 0 年 2 月 2 8 日 ) 【 作者 】 国家统计局 【 正文 】 八 、 对外 经济 1999 年 , 由于 国家 采取 了 包括 提高 出口 退税率 在内 的 一系列 鼓励 出口 的 政策 , 加上 亚洲 金融危机 国家 和 地区 经济 的 逐步 复苏 , 我国 外贸出口 转降 为 升 。 全年 进出口 总额 3607 亿美元 , 比 上年 增长 11.3 % 。 出口 总额 1949 亿美元 , 增长 6.1 % , 其中 一般 贸易 出口 增长 6.6 % , 加工 贸易 出口 增长 6.1 % 。 进口 总额 1658 亿美元 , 增长 18.2 % 。 进出口 相抵 , 贸易顺差 291 亿美元 。 出口 产品 结构 有所 调整 , 机电产品 出口 增长 14.7 % , 占 出口 总额 的 比重 由 上年 的 36.5 % 上升 到 39.5 % 。 分 地区 看 , 对 非洲 和 亚洲 的 出口 分别 增长 1.3 % 和 4.5 % , 对 欧洲 、 北美洲 和 大洋洲 的 出口 分别 增长 6.1 % 、 10.8 % 和 16 % , 对 拉丁美洲 的 出口 下降 1 % 。 外商 直接 投资 下降 。 全年 批准 外商 直接 投资 项目 17100 个 , 比 上年 下降 13.8 % ; 外商 直接 投资 实际 到位 资金 404 亿美元 , 下降 11.4 % 。 对外 承包工程 、 劳务 合作 和 设计 咨询 业务 继续 保持 增长 。 全年 签约 130 亿美元 , 比 上年 增长 10.4 % ; 完成 营业额 112 亿美元 , 增长 10.9 % ; 年末 在外 劳务 人员 38 万人 , 比上 年末 增加 3 万人 。 国际 旅游 发展 较 快 。 全年 入境 游客 人数 7280 万人次 , 比 上年 增长 14.7 % , 其中 过夜 旅游者 2704 万人次 , 增长 8 % 。 入境 游客 中 , 外国游客 843 万人次 , 增长 18.6 % ; 港 、 澳 、 台胞 6426 万人次 , 增长 14.2 % 。 国际 旅游 外汇收入 141 亿美元 , 增长 11.9 % 。 __label__C34-Economy 【 文献号 】 2 - 1214 【 原文 出处 】 求是 【 原刊 地名 】 京 【 原刊 期号 】 200006 【 原刊 页 号 】 13 ~ 16 【 分类号 】 F52 【 分类 名 】 外贸 经济 、 国际贸易 【 复印 期号 】 200005 【 标题 】 发展 对外 经济 贸易 促进 西部 大 开发 【 作者 】 石广生 【 作者简介 】 石广生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部长 【 正文 】 实施 西部 大 开发 战略 , 加快 中西部 地区 经济 发展 , 是 党中央 统揽全局 , 贯彻 邓小平 同志 关于 现代化 “ 两个 大局 ” 的 重要 战略思想 , 面向 新世纪 作出 的 重大 决策 。 江泽民 总书记 强调指出 : 要 把 进一步 加快 中西部 地区 发展 , “ 作为 党和国家 一项 重大 的 战略 任务 , 摆 到 更加 突出 的 位置 ” 。 外经贸 作为 国民经济 的 重要 组成部分 , 大力发展 中西部 地区 的 对外 经济 贸易 , 加快 对外开放 步伐 , 对于 促进 中西部 的 经济 和 社会 发展 具有 重要 意义 。 我们 要 从 国民经济 发展 全局 的 高度 深刻领会 中央 精神 , 加强 对 中西部 地区 外经贸 工作 的 研究 和 指导 , 促进 中西部 地区 外经贸 发展 , 加快 西部 大 开发 进程 。 大力发展 对外 经济 贸易 是 促进 西部 大 开发 的 重要途径 我国 外贸出口 已 占 国民经济 总量 的 20% 左右 , 吸收外资 在 国民经济 发展 中 占有 重要 地位 。 因此 , 高度重视 对外 经济 贸易 在 国民经济 发展 中 的 重要 作用 , 是 促进 西部 大 开发 的 重要途径 。 我国 东部 沿海地区 就是 得 对外开放 之先 , 抓住 国际 经济 结构调整 和 跨国 产业 转移 的 机遇 , 依靠 自身 较 好 的 经济基础 、 优越 的 地理位置 和 一些 特殊 措施 , 大力发展 对外 经济 贸易 , 积极 吸收 外商投资 , 促进 了 经济 发展 和 社会 进步 。 对外 经济 贸易 的 扩大 , 不仅 推动 了 当地 的 生产 发展 , 使 更 多 的 国内 产品 通过 出口 在 国际 市场 实现 了 价值 , 获得 了 比较 利益 , 而且 引进 了 当地 经济 建设 急需 的 资金 、 技术 、 原材料 和 管理 经验 , 创造 了 更 多 的 就业机会 , 增加 了 税收 和 外汇收入 , 带动 了 相关 产业 的 发展 , 增强 了 人们 的 改革开放 意识 , 加快 了 开放型 经济 的 形成 , 为 沿海地区 和 我国 国民经济 的 持续 快速增长 做出 了 积极 贡献 。 这 说明 , 在 实施 西部 大 开发 的 过程 中 , 同样 需要 、 也 同样 能够 发挥 对外 经济 贸易 的 重要 推动 作用 。 因此 , 大力发展 对外 经济 贸易 , 以 开放 促 开发 、 促发展 , 积极 引导 和 推动 中西部 地区 参与 国际 经济 合作 与 交流 , 对 加快 中西部 地区 发展 是 十分 重要 的 。 由于 历史 和 自然 条件 等 原因 , 中西部 地区 经济基础 薄弱 , 总体经济 发展 水平 明显 落后 于 东部 沿海地区 。 在 对外 经济 贸易 发展 的 规模 和 水平 上 , 同 东部 沿海地区 相比 , 中西部 地区 存在 不小 的 差距 。 1999 年 1 - 11 月 , 中西部 地区 19 个 省区市 的 进出口 商品 总值 210.8 亿美元 , 仅 占 全国 的 6.5% ; 新批 合同 外资 金额 51.2 亿美元 , 仅 占 14.4% ; 实际 使用 外资 金额 40.6 亿美元 , 仅 占 11% 。 但是 , 我们 必须 看到 , 中西部 地区 发展 外经贸 也 存在 许多 比较 优势 。 第一 , 中西部 地区 在 能源 、 矿产 、 旅游 、 土地 等 自然资源 方面 具有 明显 的 优势 , 甚至 在 某些 方面 具有 其他 地区 所 没有 的 独特 优势 。 如 目前 全国 已 探明 的 140 种 矿产资源 中西部 就 有 120 多种 , 一些 稀有金属 储量 名列 全国 乃至 世界 前茅 。 第二 , 中西部 拥有 巨大 的 市场潜力 。 全国 人口 近 1 / 4 居住 在 中西部 , 经过 开发 发展 , 完全 可以 形成 庞大 的 市场需求 和 规模 。 第三 , 中西部 各 省区市 的 社会 经济 发展 各有特点 , 具有 独特 的 发展 优势 。 如 云南 生物资源 丰富 , 四川 加工工业 相对 发达 , 陕西 高技术 产业 已 形成 一定 规模 , 新疆 的 “ 一黑 一白 ” ( 石油 和 棉花 ) 已 初步 形成 优势 。 第四 , 东部 沿海地区 在 对外开放 和 发展 对外 经济 贸易 的 实践 中 积累 了 宝贵 经验 , 中西部 地区 完全 可以 吸收 和 借鉴 这些 经验 , 不断 改善 发展 对外 经济 贸易 的 环境 和 条件 , 积极 吸引 国内外 客商 来 中西部 地区 开展 互利互惠 的 经济 技术 合作 , 加快 开放型 经济 的 形成 , 从而 为 中西部 扩大开放 、 发展 经济 节省 大量 的 时间 和 精力 。 第五 , 有 中央 的 鼓励 政策 和 全国上下 的 大力支持 。 经过 21 年 来 的 快速 发展 , 我国 综合国力 显著 增强 , 东部 地区 具备 了 相当 的 实力 , 中西部 地区 也 基本 实现 了 温饱 , 这使 国家 和 东部 地区 有 能力 加大 对 中西部 发展 的 支持 力度 。 目前 , 国家 十分重视 西部 大 开发 , 制定 了 关于 鼓励 和 扶持 中西部 地区 经济 发展 的 一系列 政策 。 随着 我国 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 进程 的 加快 , 我国 对外开放 将 进入 一个 新 的 阶段 , 加快 中西部 地区 外经贸 发展 的 条件 已经 具备 , 中西部 地区 的 外经贸 发展 面临 着 难得 的 新机遇 。 中西部 地区 完全 可以 通过 对外经贸 交流 与 往来 , 及时 获取 国际 市场 发展 变化 的 最新 信息 , 促进 当地 产品 结构调整 和 优化 , 把 资源优势 转换 为 经济 优势 ; 通过 引进 国外 的 资金 和 先进 适用 的 技术设备 , 加快 企业 技术改造 和 产业结构 升级 , 增强 中西部 地区 的 国际 竞争力 , 把 发展 的 潜力 转换 为 现实 生产力 , 为 新世纪 中西部 地区 经济 和 对外 经济 贸易 的 持续 发展 提供 更 广阔 的 空间 和 巨大 的 推动力 。 作为 全国 外经贸 工作 的 主管部门 , 帮助 和 支持 中西部 地区 做好 外经贸 工作 , 既 是 我们 责无旁贷 的 历史 任务 , 也 是 我国 在 下个世纪 由 外经贸 大国 变为 外经贸 强国 的 重要 战略 组成部分 。 外经贸部 将 组成 专门 调研组 深入 中西部 地区 调查 研究 , 加强 对外经贸 工作 的 指导 ; 针对实际 情况 , 进一步 提出 有利于 中西部 对外开放 的 优惠政策 , 加大 政策 扶持 力度 , 大力 促进 中西部 地区 外经贸 发展 。 充分发挥 自身 优势 , 大力发展 有 中西部 区域 特色 的 对外 经济 贸易 发展 中西部 地区 的 对外 经济 贸易 , 一定 要 同 当地 的 优势 结合 起来 , 以 国际 市场 为 导向 , 扬长避短 , 发挥优势 , 形成 特色 。 第一 , 要 从 当地 实际 出发 , 有 针对性 地 制定 发展 出口 优势产业 、 扩大出口 的 战略 和 对策 。 如 中西部 地区 具有 煤 、 油 、 有色金属 等 资源 丰富 的 优势 , 我国 在 国际 市场 上 销售 的 能源 、 原材料 等 大宗 资源性 商品 绝大部分 是从 中西部 地区 直接 或 间接 出口 。 但 随着 资源 的 深度 开发 , 低成本 优势 会 逐渐 消失 , 而且 资源 产业 受 价格 和 汇率变动 的 影响 大 。 近年来 , 国际 市场 原材料 和 初级产品 总体 上 供大于求 , 价格 大幅度 下跌 。 同时 , 国内 由于 长期 的 低水平 重复 建设 导致 一般 出口 加工工业 能力 普遍 过剩 。 因此 , 中西部 地区 在 发展 对外贸易 的 过程 中 , 要 改变 粗放型 开发 经营 矿产资源 和 盲目 扩大出口 加工工业 生产能力 的 做法 , 更加 重视 产业 结构调整 和 出口商品 升级换代 , 大力 引进 高新技术 , 加快 老 工业 基地 改造 , 增强 对 资源性 产品 的 深加工 和 精加工 能力 , 提高 出口商品 的 档次 、 质量 和 附加值 , 使 资源优势 确实 转化 为 开拓 国际 市场 、 扩大出口 的 优势 。 第二 , 要 运用 区位 优势 大力发展 边境贸易 。 中西部 有 不少 省区 毗邻 边境 , 且 与 周边国家 接壤 的 大部分 是 少数民族 聚居区 。 鼓励 边疆地区 发展 同 周边国家 经贸 往来 , 对于 加快 地区 经济 发展 , 保持 边疆 的 繁荣 安定 , 增强 民族团结 , 加强 与 周边国家 的 双边 友好关系 , 具有 十分 重要 的 意义 。 要 打通 中西部 地区 通江 达海 、 连接 周边国家 的 运输 通道 , 要 认真落实 边境贸易 的 各项 优惠政策 , 鼓励 中西部 地区 大力发展 边境贸易 , 开展 同 周边国家 的 经济 技术 合作 。 第三 , 要 注重 培育 和 形成 新 的 外经贸 增长点 , 发挥 潜在 优势 的 作用 。 要 利用 中西部 地区 特有 的 生态 资源 , 加强 生态环境 建设 , 着力 发展 特色 农业 、 节水 农业 和 生态农业 , 并 结合 农业 产业化 经营 , 促进 农产品 加工 转化 、 增值 , 使 更 多 的 农产品 走向 国际 市场 。 要 充分利用 中西部 地区 的 自然 和 人文景观 独特 、 旅游 资源 丰富 的 突出 特点 , 大力 改善 交通 、 通信 、 住宿 等 旅游 服务设施 建设 , 加强 旅游景点 的 环境保护 , 吸引 外国游客 , 增加 旅游 外汇收入 , 促进 外经贸 的 发展 。 第四 , 中西部 地区 发展 对外 承包工程 与 劳务 合作 的 前景 广阔 。 在 国家 开展 “ 三线 ” 建设 过程 中 , 中西部 地区 形成 了 一批 在 工程项目 设计 、 建设 和 管理 方面 具有 较强 实力 的 建设 单位 和 设计院 所 , 加上 中西部 地区 劳动力 资源 富裕 , 在 开拓 国际 工程 市场 、 发展 对外 承包工程 和 劳务 合作 方面 具有 相当 大 的 潜力 。 目前 , 中西部 已有 不少 企业 和 设计院 所 , 走出 国门 , 到 国外 承揽 各类 工程 建设项目 。 今后 , 要 在 现有 基础 上 , 加强 经营 管理 , 努力 培育 一批 具有 国际 竞争能力 的 对外 承包工程 企业 ; 同时 , 逐步完善 以 金融服务 、 信息 服务 为主 的 对外 承包工程 服务体系 , 为 这些 企业 开拓 国际 工程 市场 提供 有力 支持 。 进一步 扩大开放 , 积极 吸收外资 参与 西部 大 开发 吸收外资 参与 西部 大 开发 , 是 今后 中西部 地区 外经贸 工作 的 重点 之一 。 随着 我国 经济体制 改革 的 不断 深化 和 对外开放 的 扩大 , 我国 国民经济 的 投资 主体 和 来源 已经 多元化 。 除了 依靠 中央政府 逐步 加大 对 中西部 地区 的 投入 , 还 必须 通过 制定 适合 当地 经济社会 发展 特点 的 政策措施 , 充分利用 两种 资源 、 两个 市场 , 吸引 包括 国外 投资者 在内 的 各类 投资 主体 到 中西部 地区 投资 。 1998 年 , 中共中央 、 国务院 下发 的 《 关于 进一步 扩大 对外开放 , 提高 利用外资 水平 的 若干意见 》 , 明确提出 要 积极 引导 和 鼓励 外资 投向 中西部 地区 , 进一步 完善 外商投资 的 地区 布局 ; 1999 年 , 国务院办公厅 转发 《 关于 当前 进一步 鼓励 外商投资 意见 》 ( 以下 简称 《 投资 意见 》 ) , 进一步 提出 鼓励 外商 向 中西部 地区 投资 的 六条 具体意见 。 这些 政策 的 出台 , 为 中西部 地区 做好 招商引资 工作 提供 了 十分 有利 的 政策 环境 。 与 沿海地区 相比 , 中西部 地区 基础设施 薄弱 , 改革开放 相对 滞后 , 投资 环境 不够 理想 。 因此 , 中西部 地区 吸收外资 工作 要 取得 突破 和 更 大 发展 , 不能 简单 地 照搬 照抄 沿海地区 的 政策 , 必须 发扬 解放思想 , 求实 创新 的 精神 , 因地制宜 , 发挥 自身 独特 优势 , 采取 新 的 思路 、 新 的 模式 和 更加 积极 有效 的 措施 , 进一步 扩大 对外开放 。 第一 , 贯彻落实 国家有关 政策 , 鼓励 外资 投向 中西部 地区 。 当前 , 要 抓好 《 投资 意见 》 中 有关 支持 中西部 地区 吸收外资 的 各项政策 措施 细化 落实工作 , 包括 尽快 制定 《 中西部 地区 外商投资 优势产业 和 优势 项目 目录 》 , 会同 国家有关 部门 制定 放宽 中西部 地区 吸收外资 领域 、 设立 外商投资 企业 的 具体办法 , 扩大 中西部 地区 享受 鼓励类 项目 各项 优惠政策 的 范围 等等 。 最近 , 国家 已 出台 了 《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 实施 对 设在 中西部 地区 的 外商投资 企业 给予 三年 减按 15% 税率 征收 企业 所得税 的 优惠 的 通知 》 , 对 设在 中西部 地区 的 国家 鼓励类 外商投资 企业 , 在 现行 税收 优惠政策 执行 期满 后 的 三年 内 , 可以 减按 15% 的 税率 征收 企业 所得税 , 这 将 有力 地 促进 外商 到 中西部 地区 投资 。 第二 , 加大 招商引资 力度 , 更多更好 地 吸引外资 。 要 在 对外 招商 中 把 中西部 地区 放到 突出 的 地位 , 积极 宣传 中西部 地区 自然资源 、 劳动力 资源 以及 潜在 市场 优势 , 吸引 更 多 的 外资 投向 中西部 地区 。 按 国家 的 政策 导向 , 因势利导 , 重点 鼓励 外商投资 交通 、 能源 、 通信 、 水利 等 基础设施 项目 , 缓解 目前 制约 中西部 地区 经济 发展 的 主要 瓶颈 。 大力支持 外商投资 生态农业 、 水资源 综合利用 等 环境保护 项目 以及 高新技术 项目 , 促进 中西部 地区 生态 环境保护 和 可 持续 发展 。 允许 中外合资 合作经营 旅游 服务业 , 共同开发 中西部 地区 的 旅游 资源 。 要 引导 和 鼓励 沿海地区 的 外商投资 企业 到 中西部 地区 开展 再 投资 , 促进 沿海 发展 成熟 产业 向 中西部 地区 梯度 转移 。 允许 沿海地区 的 外商投资 企业 到 中西部 地区 开展 承包经营 管理 外商投资 企业 和 内资 企业 , 鼓励 外资 参与 中西部 地区 国有 工业 企业 的 改组 改造 等 。 第三 , 办好 国家级 经济 技术开发区 , 发挥 在 中西部 地区 对外开放 中 的 示范 、 辐射 和 带动 作用 。 兴办 国家级 经济 技术开发区 是 我国 改革开放 的 一个 创举 。 目前 开办 的 32 个 国家级 经济 技术开发区 已 成为 我国 吸收 外商投资 最为 集中 、 经济 增长速度 最快 的 地区 之一 , 在 我国 吸收外资 和 外贸出口 等 各项 外经贸 工作 中 发挥 着 重要 的 作用 。 《 投资 意见 》 明确提出 , 允许 中西部 各省 、 自治区 、 直辖市 在 其 省会 或 首府 城市 选择 一个 已 建成 的 开发区 , 申办 国家级 经济 技术开发区 。 当前 , 要 加快 审批 速度 , 做好 中西部 地区 省会 或 首府 城市 申办 国家级 经济 技术开发区 的 工作 。 同时 , 加强 对 这些 开发区 的 宏观指导 , 吸取 沿海 开发区 成功 的 经验 , 采取措施 促进 开发区 做好 引资 和 出口 工作 , 使 之 能够 成为 西部 大 开发 、 大 开放 的 试验 地 和 窗口 , 对 整个 中西部 地区 招商引资 起到 示范 、 辐射 和 带动 作用 。 第四 , 加强 研究 , 改善 对 外商投资 企业 的 管理 和 服务 。 除了 依靠 国家 为 鼓励 中西部 吸收外资 制度 更加 优惠 的 政策措施 , 中西部 地区 要 加强 对 自身 情况 和 特点 的 调查 研究 , 挖掘 和 发挥 吸收 外商投资 的 比较 优势 , 实事求是 地 制定 中西部 地区 利用外资 的 中长期 发展 战略 和 政策措施 。 要 在 进一步 改善 投资 硬环境 的 同时 , 下 大力加强 投资 软环境 建设 ; 不断完善 外商投资 服务体系 建设 , 积极 帮助 外商投资 企业 解决 生产 经营 中 遇到 的 实际 问题 ; 提高 政府部门 的 办事效率 和 管理水平 , 切实 维护 外商投资 企业 的 合法权益 , 增强 对 外商投资 的 吸引力 。 引导 和 推动 多 、 双边 对华 无偿援助 , 重点 投向 中西部 地区 , 支持 扶贫开发 我国 贫困地区 大部分 在 中西部 地区 。 争取 外援 , 做好 扶贫开发 工作 , 对于 加快 中西部 贫困地区 发展 具有 重大 现实意义 。 近几年来 , 外经贸部 积极 引导 和 推动 归口 管理 的 外国 政府 和 国际 组织 的 无偿援助 资金 支持 中西部 地区 发展 , 已 建成 的 无偿援助 项目 在 中西部 地区 的 社会 发展 、 环境保护 和 扶贫开发 等 方面 发挥 了 积极 作用 。 今后 , 要 配合 “ 西部 大 开发 战略 ” 的 实施 , 在 使用 多 、 双边 无偿援助 资金 方面 , 加大 对 中西部 地区 特别 是 贫困地区 的 扶持 力度 。 第一 , 积极 探讨 援助 合作 新 方式 , 加强 对外 宣传 。 要 通过 认真 的 调查 研究 , 积极 探讨 面向 中西部 地区 新 的 项目 合作 领域 、 形式 和 内容 。 同时 , 做好 有关 对外 宣传 和 介绍 工作 , 争取 我方 同 外方 在 合作 优先 安排 上 最大 程度 地 形成 共识 , 使 援助 合作 在 中西部 地区 扶贫开发 中 发挥 更大 的 作用 。 第二 , 积极 引进 国外 资金 , 增强 贫困地区 的 “ 造血 ” 功能 。 要 在 积极 引进 国外 无偿 和 优惠 资金 , 弥补 贫困地区 资金不足 的 同时 , 重点 开展 以 农村 贫困户 和 妇女 为 对象 的 小额 信贷 工作 , 变 资金 的 一次性 投放 为 成立 发展 基金 滚动 使用 , 逐渐 形成 自我 积累 、 自我 发展 的 良性循环 机制 , 增强 贫困地区 的 “ 造血 ” 功能 。 第三 , 继续 争取 国际 多边 援助 项目 , 扶持 贫困地区 的 公益事业 。 受 当地 经济 和 社会 发展 水平 的 影响 , 贫困地区 的 环境保护 、 医疗 和 文化教育 等 公益事业 十分 落后 。 要 尽可能 争取 国际 多边 援助 项目 , 重点 用于 改变 偏远 贫困地区 的 卫生 、 饮用水 和 教育 等 较 落后 的 现状 。 此外 , 外经贸部 将 在 牵线搭桥 、 招商引资 、 提供 政策 支持 和 信息 服务 等 方面 , 尽可能 为 贫困地区 多 做 工作 , 帮助 贫困地区 的 产品 开拓 国内外 市场 ; 积极 为 贫困地区 争取 更 多 农村 劳动力 到 国外 务工 , 增加 当地 农民 的 经济 收入 ; 继续 做好 定点 扶贫 工作 , 加强 扶贫 到 村 、 到户 工作 。 加快 外经贸 人才 的 培养 和 引进 , 增强 各级 干部 的 开放 意识 外经贸 人才 的 缺乏 和 开放 意识 的 相对 滞后 , 是 制约 中西部 地区 外经贸 和 社会 经济 发展 的 重要 因素 。 为此 , 首先 要 加快 发展 中西部 地区 科学 教育 事业 , 加快 外经贸 人才培养 , 造就 一批 政治 强 、 业务精 、 懂 经营 、 善 管理 的 开放型 人才 , 为 西部 大 开发 和 发展 外经贸 事业 提供 智力 支持 。 其次 , 要 帮助 和 支持 中西部 地区 加强 对 现有 外经贸 干部 的 培训 , 不断 提高 各级 干部 的 开放 意识 和 整体素质 。 第三 , 继续 做好 干部 交流 和 人才流动 工作 。 要 结合 中西部 地区 的 实际 , 采取 积极 优惠政策 , 支持 和 鼓励 一些 优秀 外经贸 干部 到 中西部 地区 工作 和 挂职锻炼 。 除 从 中央 国家机关 选送 部分 干部 , 还 应 在 东部 沿海 和 中西部 地区 的 外经贸 系统 之间 进行 干部 交流 , 让 他们 把 东部 开放 开发 中好 的 思想观念 、 工作思路 、 工作 方法 和 经验 带到 中西部 地区 去 , 同时 也 要 为 中西部 地区 的 干部 到 沿海地区 吸取经验 提供 条件 , 相互 学习 、 取长补短 、 共同提高 。 在 创造 有利于 外经贸 人才 发挥作用 的 政策 环境 , 吸引 那些 有志于 中西部 地区 外经贸 事业 发展 的 人才 参与 西部 大 开发 , 到 中西部 地区 建功立业 。 第四 , 通过 多种形式 , 增加 中西部 干部 同 国内外 同行 的 交流 机会 , 扩大 他们 对 国内外 先进 管理 经验 的 了解 , 掌握 信息 , 更新 观念 , 提高 领导 外经贸 工作 的 能力 和 水平 。 【 责任编辑 】 常怀立 __label__C34-Economy 【 文献号 】 2 - 1232 【 原文 出处 】 世界 经济 【 原刊 地名 】 京 【 原刊 期号 】 200004 【 原刊 页 号 】 16 ~ 26 【 分类号 】 F52 【 分类 名 】 外贸 经济 、 国际贸易 【 复印 期号 】 200006 【 标题 】 贸易 自由化 对 中国 经济 影响 的 一般 均衡 分析 【 作者 】 樊明 太 / 郑玉歆 【 作者简介 】 樊明 太 : 中国社会科学院 数量 经济 与 技术 经济 研究所 副研究员 。 郑玉歆 : 中国社会科学院 数量 经济 与 技术 经济 研究所 研究员 北京 东城区 建内 大街 5 号 100732 电话 : 010 — 65137561 。 【 内容提要 】 本文 运用 中国 可 计算 一般 均衡 模型 ( PRCGEM ) , 模拟 了 贸易 自由化 对 中国 宏观经济 、 行业 和 地区 经济 的 短期 比较 静态 影响 , 分析 和 探讨 了 这些 模拟 结果 的 政策 含义 。 分析表明 , 第一 , 中国 加快 贸易 自由化 进程 总的来讲 利大于弊 , 但 在 现有 条件 下 仍然 要 充分利用 关税 杠杆 , 帮助 调整 国民经济 结构 。 第二 , 不同 部门 、 不同 地区 , 由于 投入 — 产出 和 贸易 结构 不同 , 受到 的 影响 差异 很大 , 应 就 贸易 自由化 采取 不同 的 应对 措施 。 第三 , 中国 在 自主 进行 贸易 自由化 的 同时 , 应该 积极参与 和 推进 世界 贸易 自由化 进程 。 【 关键词 】 贸易 自由化 / 经济 影响 / 一般 均衡 分析 【 正文 】 近年来 , 为了 顺应 经济 全球化 和 世界 贸易 自由化 的 趋势 , 在 世界贸易组织 ( WTO ) 原则 基础 上 参与 国际竞争 和 国际 合作 , 中国政府 已 积极 、 务实 地 采取 了 一系列 重要 的 贸易 自由化 步骤 。 中国 按照 对 APEC 贸易 自由化 的 承诺 , 在 逐步 缩小 非关税 保护措施 的 种类 和 覆盖范围 的 同时 , 已 多次 自主 进行 关税 削减 。 1996 年 4 月 和 1997 年 10 月 , 中国 大 范围 地 自主 降低 关税 税率 。 1999 年 , 中国 与 美国 达成 WTO 双边协议 , 承诺 使 中国 平均 关税 税率 由 目前 的 22.1 % 降至 17 % 左右 。 以 削减 关税 、 减少 非关税 措施 为 主要 内容 的 贸易 自由化 , 对 一国 经济 的 影响 有利有弊 。 布鲁诺 ( Bruno , 1987 ) 认为 , 贸易 自由化 在 长期 内会 由于 引进 竞争 而 改善 资源配置 效率 , 促进 经济 增长 , 使 单位成本 下降 而 有利于 广大 消费者 ; 但是 , 贸易 自由化 在短期内 则 可能 由于 被 保护 部门 受损 而 付出 分配 成本 或 由于 进口 的 迅速 增长 而 付出 国际 收支平衡 恶化 成本 。 阿江 和 门 铁尔 ( AgionandMontiel , 1996 ) 则 认为 , 贸易 自由化 在短期内 并非 必然 会 导致 就业 和 产出 的 下降 ; 而且 , 如果 出口 增长 超过 进口 增长幅度 , 国际 收支平衡 也 不会 在短期内 恶化 。 萨斯 和 瓦诺 ( SachsandWarner , 1995 ) 的 多国 截面 分析 发现 , 贸易 自由化 对 一国 经济 增长 的 短期 影响 取决于 该国 的 经济 结构 。 以 削减 关税 和 减少 非关税 措施 为 主要 内容 的 贸易 自由化 措施 , 究竟 会 对 中国 经济 产生 怎样 的 影响 ? 考虑 到 非关税 措施 量化 和 数据 问题 , 本文 暂 不 考虑 中国 按照 WTO 原则 和 APEC 要求 进行 的 非关税 措施 的 规范化 改革 对 中国 经济 的 影响 , 而 着重 考虑 削减 关税 对 中国 经济 影响 的 问题 。 考虑 到 部门 间 的 相互依存 性 , 考虑 到 关税 变动 要 通过 影响 进口品 和 相应 国 产品 的 相对 价格 发挥作用 , 即 产品 和 要素 价格 具有 内生性 , 我们 按照 国际 上 通常 的 方式 , 选择 应用 PRCGEM 技术 , 来 定量 模拟 分析 贸易 自由化 对 中国 经济 的 影响 及 效应 。 一 、 贸易 自由化 的 含义 及 设定 “ 贸易 自由化 ” 这一 术语 在 本文 中 限定 在 如下 两种 含义 上 。 第一 , 亚太经济 合作 论坛 提出 的 最终 取消 APEC 成员 之间 的 商品 和 服务 贸易 的 关税 障碍 这一 贸易 自由化 计划 。 这里 不 考虑 中国 的 贸易 自由化 问题 , 也 即 假设 中国 “ 搭便车 ” 。 由于 中 美 关于 中国 加入 WTO 问题 的 谈判 达成 的 结果 尚未 公布 细节 , 因此 , 关于 中国 加入 WTO 所 承诺 的 关税 削减 对 中国 经济 的 影响 暂 不 考虑 。 第二 , 中国 1996 、 1997 年 自主 进行 的 关税 削减 。 本文 的 “ 贸易 自由化 ” 仅限于 消除 可 贸易 品 的 关税 障碍 , 而 不 考虑 资本 和 技术 贸易 的 自由化 ; 仅限于 APEC 区内 的 贸易 自由化 和 中国 的 关税 削减 , 而 不 考虑 APEC 成员 和 非 成员 之间 的 贸易 自由化 。 下面 , 先 在 简要 介绍 中国 的 贸易 自由化 进程 的 基础 上 , 根据 1996 、 1997 年 公布 的 关税 削减 计划 , 计算 出 相应 的 关税 变动率 ; 然后 , 设定 APEC 贸易 自由化 的 具体 假设 , 并 利用 全球 贸易 模型 ( GTAP ) , 就 APEC 贸易 自由化 对 中国 贸易条件 的 影响 进行 模拟 ( Hertel , 1996 ) , 给出 由 APEC 贸易 自由化 引致 的 中国 贸易条件 的 变动率 。 表 1 贸易 自由化 模拟 的 冲击 % 中国 关税 削减 部门 1996 、 1997 年关 其中 : 1996 年 关税 税 税率 变动率 税率 变动率 1 农业 - 0.15 - 0.092 煤炭 开采业 - 1.62 - 1.083 天然气 原油 开采业 0.000 . 004 金属矿 开采业 - 0.03 - 0.025 其他 采矿业 - 0.48 - 0.366 食品 加工业 - 0.42 - 0.257 纺织业 - 5.43 - 4.628 服装鞋帽 业 - 4.29 - 2.679 木制品 业 - 1.75 - 0.6410 造纸 印刷业 - 2.27 - 0.9611 电力 加工业 0.000 . 0012 石油 冶炼业 - 0.26 - 0.2613 煤 制品业 - 1.44 - 1.2714 化学工业 - 1.77 - 1.0915 非金属矿 制品业 - 2.58 - 1.5216 基本 金属 业 - 0.64 - 0.4917 金属制品 业 - 4.89 - 3.1818 机械 加工业 - 1.23 - 0.8919 运输设备 业 - 1.99 - 0.9620 电力机械 业 - 2.27 - 1.6021 通讯设备 业 - 2.28 - 1.6722 仪器仪表 业 - 0.30 - 0.1723 机械 维修 业 0.000 . 0024 其他 制造业 - 2.31 - 1.3525 建筑业 0.000 . 0026 货物 运输业 0.000 . 0027 商业 0.000 . 0028 餐饮业 0.000 . 0029 旅客 运输业 0.000 . 0030 公用事业 0.000 . 0031 科教文卫 业 0.000 . 0032 金融 保险业 0.000 . 0033 政府 行政 业 0.000 . 00APEC 贸易 自由化 部门 出口 离岸 需求 进口 到岸价 变动率 格 变动率 1 农业 41.690 . 992 煤炭 开采业 3.53 - 0.453 天然气 原油 开采业 7.68 - 0.974 金属矿 开采业 9.51 - 1.145 其他 采矿业 8.44 - 1.256 食品 加工业 40.08 - 2.767 纺织业 17.11 - 1.418 服装鞋帽 业 15.06 - 1.649 木制品 业 5.660 . 0810 造纸 印刷业 10.520 . 9311 电力 加工业 1.003 . 9712 石油 冶炼业 20.69 - 0.1913 煤 制品业 20.68 - 0.1914 化学工业 18.04 - 0.3515 非金属矿 制品业 21.061 . 3216 基本 金属 业 20.430 . 5217 金属制品 业 20.361 . 0018 机械 加工业 1.630 . 9219 运输设备 业 13.07 - 0.1620 电力机械 业 1.630 . 9221 通讯设备 业 1.630 . 9222 仪器仪表 业 1.630 . 9223 机械 维修 业 - 4.19 - 1.0224 其他 制造业 13.080 . 5825 建筑业 0.191 . 0326 货物 运输业 - 0.85 - 0.3227 商业 - 0.85 - 0.3228 餐饮业 - 0.85 - 0.3229 旅客 运输业 - 0.85 - 0.3230 公用事业 - 0.85 - 0.5531 科教文卫 业 - 4.10 - 1.8032 金融 保险业 - 4.19 - 1.0233 政府 行政 业 - 3.51 - 1.80 需要 指出 的 是 , 尽管 我们 设定 的 贸易 自由化 冲击 和 进行 的 贸易 自由化 模拟 是 在 118 个 部门 基础 上 进行 的 , 但 为 简单 起 见 , 表 1 只 报告 在 综合 后 的 33 个 部门 基础 上 设定 的 贸易 自由化 冲击 及 进行 的 贸易 自由化 模拟 的 结果 和 分析 。 ( 一 ) 中国 1996 和 1997 年 的 关税 削减 政策 改革开放 以来 , 为了 按 国际贸易 规则 参与 国际竞争 与 合作 , 中国 曾经 多次 自主 进行 关税 调整 ( 杨 圣明 , 1997 ) 。 1985 年 , 中国海关 采用 布鲁塞尔 税则 目录 , 并且 对 税率 进行 了 重大 调整 , 使 简单 平均 关税 总 水平 从 1951 年 税则 规定 的 52.9 % 降到 38 % 。 1992 年 , 中国 又 从 布鲁塞尔 税则 目录 平行 转换 为 世界 各国 广泛 使用 的 “ 协调 制度 目录 ” , 这种 转换 使 原来 的 平均 关税 水平 ( 38 % ) 变为 42.5 % , 为此 在 年底 又 进一步 降低 了 3371 个 税号 的 关税 税率 , 将 平均 关税 税率 降至 39.3 % 。 1993 年底 , 中国 再次 削减 2898 个 税号 的 关税 税率 , 使 算术平均 关税 税率 降至 36.8 % 。 1996 年 , 根据 江泽民 主席 在 1995 年 11 月 APEC 首脑会议 上 的 承诺 , 中国 进一步 对 4944 个 税号 商品 进行 大幅度 关税 削减 , 使 中国 的 算术平均 关税 水平 降至 23.2 % 。 自 1997 年 10 月 1 日起 , 中国 再次 较 大幅度降低 4874 个 税号 商品 的 进口关税 税率 , 使 中国 关税 的 算术平均 税率 进一步 降至 17 % 。 1999 年 11 月 , 中美 就 中国 加入 WTO 达成协议 , 中国 将 按照 WTO 原则 进一步 进行 关税 削减 。 在 大幅度 调整 关税 水平 的 同时 , 从 1993 年 关贸总协定 乌拉圭 回合 谈判 签字 到 1999 年 的 6 年间 , 按照 关贸总协定 和 世界贸易组织 有关 协议 规则 的 要求 , 中国 还 曾 于 1993 年底 、 1994 年 6 月 、 1995 年 7 月 、 1997 年 10 月 等 分批 取消 了 862 个 税号 的 非关税 措施 , 目前 实行 配额 、 许可证 和 进口 控制 的 商品 仅 385 项 。 从 1999 年 4 月 中美 关于 中国 加入 WTO 谈判 的 进展 来看 , 中国 将 以 发展中国家 地位 逐步 取消 所有 不 符合 WTO 原则 的 非关税 措施 , 在 取消 农产品 出口 补贴 方面 采取 重大 步骤 , 并 使 贸易 自由化 向 金融 服务业 和 投资 等 领域 延伸 。 由于 数据 限制 , 我们 暂 不 考虑 削减 非关税壁垒 的 措施 , 而仅 计算 了 关税 调整 前 、 后 加权 平均 税率 在 118 个 部门 层次 上 的 变动率 。 由于 存在 大量 的 加工 贸易 、 广泛 的 关税 减免 以及 走私 活动 , 中国 关税 的 实际 税率 远 低于 名义 税率 , 关税 的 实际收入 远 低于 名义 收入 。 据统计 , 中国海关 平均 优惠 税率 由 1992 年 的 42.5 % 下降 到 1996 年 的 23.0 % , 而 实际 执行 的 关税 水平 由 1992 年 的 4.8 % 下降 到 1996 年 的 3.0 % 。 因此 , 根据 现有 数据 , 我们 对 有关 税率 进行 了 调整 , 并 计算 了 经 调整 的 关税 削减 前 、 后 的 加权 平均 变动率 。 表 1 第 3 列 给出 了 1996 、 1997 年 关税 总 削减 所 导致 的 关税 税率 的 加权 变动率 , 表 1 第 4 列 给出 了 1996 年 关税 削减 所 导致 的 关税 税率 的 加权 变动率 。 文中 计算 数据 来源于 《 1992 年度 中国 投入产出 表 》 ( 国家统计局 国民经济 核算 司 , 1996 ) 及 《 中国海关 关税 细则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关总署 , 1996 、 1997 ) 。 ( 二 ) APEC 贸易 自由化 逐步 实现 APEC 各 成员 之间 的 贸易 自由化 , 是 多届 APEC 论坛 首脑会议 的 一个 主题 。 APEC 成员 约 占 世界 GDP 总值 的 55 % 、 全球 贸易总额 的 40 % 。 中国 与 APEC 其他 成员 的 贸易 占 中国 总 出口 、 总 进口 的 比重 都 超过 2 / 3 。 APEC 区内 除 中国 外 的 各 成员 之间 的 贸易 自由化 , 将 对 中国 的 经济 改革 和 发展 产生 重大 的 影响 。 APEC 成员 之间 的 贸易 自由化 计划 包括 最终 消除 所有 APEC 成员 之间 的 双边 进口关税 和 非关税壁垒 。 鉴于 要 独立 模拟 和 分析 中国 削减 关税 对 中国 经济 的 影响 , 本文 对 APEC 贸易 自由化 做 如下 假设 : 1 . APEC 成员 和 世界 其他 地区 之间 的 进口 保护 继续 维持 不变 ; 2 . 除 中国 外 的 每 一个 APEC 成员 都 完全 消除 从 其他 APEC 成员 和 中国 进口 的 从价 关税 和 双边 非关税壁垒 ; 3 . “ 关闭 ” 中国 对 APEC 贸易 自由化 的 反应 , 即 假设 中国 “ 搭便车 ” 。 在 给出 APEC 贸易 自由化 的 具体 含义 及 有关 假设 下 , 我们 就 可以 利用 GTAP 模型 , 来 模拟 上述 APEC 贸易 自由化 措施 对 中国 贸易条件 即 进口 价格 和 出口 需求 的 潜在 影响 。 在 我们 使用 的 GTAP 模型 中 , 每一 地区 不仅 通过 商品 和 服务 的 贸易 与 其他 地区 相 联系 , 而且 还 通过 增加 全球 储蓄 和 吸引外资 与 其他 地区 相 联系 。 因此 , 上述 “ 关闭 ” 中国 对 APEC 贸易 自由化 反应 的 假设 , 意味着 也 必须 固定 中国 的 储蓄 和 投资 。 GTAP 模型 是 一个 用于 进行 贸易 政策 分析 的 多 地区 CGE 模型 , 由 美国 普渡大学 的 “ 全球 贸易 分析 项目 ” 组 开发 ( Hertel , 1996 ) 。 我们 使用 的 GTAP 模型 , 通过 投资者 、 消费者 和 国际 贸易商 在 竞争性 市场 上 的 优化 行为 , 决定 了 世界 14 个 地区 全部 37 种 商品 和 服务 的 供给 和 需求 。 根据 GTAP 小组 整理 的 北美自由贸易区 调整 后 的 对 APEC 进口 的 平均 关税率 和 有关 数据 , 应用 GTAP 模型模拟 出 APEC 贸易 自由化 对 中国 的 贸易条件 的 影响 ( Adamsetal , 1998 ) 。 表 1 给出 了 由 APEC 贸易 自由化 所 引致 的 中国 出口 需求 和 进口 到岸 价格 两者 的 百分比 变动率 。 二 、 PRCGEM 模型 的 基本 结构 、 基准 数据 及 短期 闭合 原始 的 PRCGEM 模型 , 由 中国社会科学院 数量 经济 与 技术 经济 研究所 与 澳大利亚 Monash 大学 政策 研究 中心 于 1996 年 合作 构建 。 不过 , 根据 近两年来 的 应用 实践 , 我们 对 其 进行 了 许多 改进 ( 郑玉歆 、 樊明 太 , 1999 ) 。 下面 , 只 简要 介绍 改进 后 的 PRCGEM 模型 的 基本 结构 、 基准 数据 , 并 给出 短期 模拟 的 宏观 闭合 。 ( 一 ) PRCGEM 模型 的 基本 结构 PRCGEM 模型 的 基本 结构 包括 : 1 . 关于 生产者 行为 及 生产 模块 。 PRCGEM 模型 假设 市场 呈 竞争性 。 这 意味着 每个 生产 部门 只能 作为 均衡 价格 的 接受者 , 并 在 规模 收益 不变 的 生产 技术 约束 下 , 按 成本 最小化 原则 进行 国产 中间 投入 和 进口 中间 投入 之间 、 要素 和 中间 投入 之间 的 配置 决策 , 按 收入 最大化 原则 进行 内销 和 出口 之间 的 配置 决策 。 2 . 关于 消费者 行为 及 最终 需求 模块 。 PRCGEM 模型 对 支出 在 居民 、 政府 之间 的 消费 和 储蓄 行为 分别 做 了 假设 。 模型 将 居民 分为 农村居民 和 非 农村居民 两类 。 模型 假设 居民 消费者 作为 价格 接受者 存在 预算 约束 内 极大 化 ( Stone - Geary ) 效用 , 消费结构 则 用 嵌套 的 LES / CES 函数 表示 。 模型 假设 政府 消费 按 GDP 的 固定 比例 变动 。 3 . 国际贸易 模块 。 PRCGEM 模型 假设 进口 到岸价 格外 生 给定 , 进口 供给 在 该 价格 下 呈 无限 弹性 供给 ; 出口 离岸 价格 由 国内 生产成本 、 出口 税率 和 固定汇率 决定 , 出口 需求 用 固定价格 弹性 的 向下倾斜 曲线 描述 ; 增加 了 外汇 约束方程 , 使得 贸易 平衡 只能 在 一定 范围 内 波动 。 4 . 关于 价格 及 零 利润 模块 。 PRCGEM 模型 识别 了 5 类 生产 价格 , 即 商品价格 、 合成 品 价格 ( 注 : 合成 品是 指 进口品 与国 产品 的 CES 结合 。 ) 、 出口 价格 、 进口 价格 和 资本 价格 。 假设 价格 等于 成本 , 纯利润 为 零 , 假设 汇率 固定 并 作为 价格 基准 ( numeraire ) 。 5 . 关于 市场 出 清 模块 。 模型 假设 商品 市场 要 出清 ; 总 投资 等于 总 储蓄 ; 劳动力 市场 可以 不出 清 。 ( 二 ) PRCGEM 模型 的 基准 数据 PRCGEM 模型 所 需 数据 , 包括 1992 年 投入 — 产出 表 、 贸易 流量表 和 有关 参数 及 弹性 值 。 投入产出 表 和 贸易 流量表 构成 PRCGEM 的 基准 数据 , 并 在 社会 核算 矩阵 ( SAM ) 框架 内 得到 协调 。 大部分 参数 是 通过 模型 本身 的 校准 ( calibration ) 得到 的 , 这种 校准 确保 了 在 基期 ( 1992 ) 模型 解与 实际 数值 的 一致 ; 其他 一些 参数 则 是 通过 估计 得到 的 。 例如 , 我们 根据 1995 年 投入产出 扩展 表 , 对 一些 反映 技术 变动 和 消费 偏好 的 参数 进行 了 估计 。 这 对于 实现 CGE 模型 的 动态化 , 具有 重要 的 意义 。 至于 替代 弹性 和 转换 弹性 等 系数 , 大部分 是 通过 参照 国外 数据 给出 的 , Armington 替代 弹性 取值 2.0 , 出口 需求 弹性 取值 — 5.0 , CET 转换 弹性 取值 3 — 10 , 但 工业 各 行业 的 劳动 和 资本 之间 的 替代 弹性 则 是 通过 对 1995 年 中国 工业 普查 数据 进行 截面 估计 而 得到 的 。 ( 三 ) 贸易 自由化 模拟 的 闭合 CGE 模型 的 宏观 闭合 主要 区分 外 生 变量 和 内生 变量 。 外 生 变量 的 不同 选择 , 反映 了 对 要素 市场 和 宏观 行为 的 不同 假设 。 我们 选择 比较 静态 短期 闭合 , 假设 : 1 . 各 产业 的 资本 存量 不变 ; 2 . 总 投资 外 生 , 而 投资 的 产业 构成 则 由 各 产业 投资 的 相对 收益率 决定 ; 3 . 劳动 供给 总量 呈 弹性 变动 关系 , 劳动力 可 在 产业 间 流动 , 但 各 产业 内 的 工资 率 固定 不变 ; 4 . 居民 实际 总 消费 和 政府 实际 总支出 都 随 实际 GDP 一起 变动 。 之所以 选择 进行 比较 静态 短期 模拟 , 主要 是 不 希望 投资 的 变化 对 贸易 自由化 效果 的 分析 产生 影响 。 三 、 贸易 自由化 影响 的 模拟 结果 及 分析 在 设定 贸易 自由化 冲击 、 给出 PRCGEM 模型 及 短期 闭合 之后 , 我们 就 可以 应用 PRCGEM 模型 , 来 模拟 贸易 自由化 对 中国 经济 的 比较 静态 短期 效应 。 表 2 贸易 自由化 对 宏观经济 的 冲击 效应 % 1996 、 1997 年 关税 削 APEC 贸易 自由 综合 冲击 减 的 冲击 效应 化 效应 效应 消费 0.150 . 260.41 投资 0.000 . 000.00 政府 需求 0.150 . 260.41 出口 1.892 . 414.30 进口 1.752 . 073.81 实际 GDP0.150 . 260.41 消费品 价格 - 0.821 . 841.02 投资品 价格 - 0.791 . 600.81 政府 需求 价格 - 0.691 . 941.25 出口 离岸 价格 - 0.382 . 422.05 进口 到岸 价格 0.000 . 130.13 GDP 缩减 指数 - 0.852 . 171.32 资本 存量 0.000 . 000.00 劳动力 0.280 . 540.82 资本 平均 租金 - 0.062 . 612.55 税前 平均工资 - 0.821 . 841.02 Delb * 0.000 . 500.50 贸易条件 - 0.382 . 921.91 RMB 贬值 0.85 - 2.04 - 1.91 进口税 后 价格 - 1.920 . 13 - 1.79 * 贸易 平衡 占 GDP 比重 的 普通 变动 。 ( 一 ) 宏观 结果 根据 模拟 结果 ( 见表 2 ) , 1996 、 1997 年 实行 的 关税 总 削减 对 宏观经济 的 总 影响 包括 : 第一 , 引致 实际 GDP 增长 0.15 % 。 按 假设 , 这 意味着 居民消费 和 政府 需求 都 会 增长 0.15 % 。 由于 我们 进行 的 是 短期 静态 模拟 , 投资 和 资本 存量 会 维持 不变 , 因此 , GDP 的 增长 只能 来自 劳动力 使用 的 增长 。 第二 , 引致 合成 商品 的 价格下降 , 使 消费品 和 投资品 的 价格 分别 下降 0.82 % 、 0.79 % , 进而 使 GDP 缩减 指数 下降 。 合成 商品价格 的 下降 , 意味着 劳动 和 资本 要素 价格 的 下降 , 居民 税前 名义工资 和 资本 租金 分别 下降 0.82 % 和 0.06 % 。 第三 , 引致 人民币 实际 贬值 , 使得 出口 竞争性 增强 , 实际 出口 增长 1.89 % 。 由于 出口 离岸 价格 相对 于 不变 的 进口 到岸 价格下降 , 即 贸易条件 恶化 , 进口 增长 要 小于 出口 的 增长 变动率 。 该 结果表明 , 关税 削减 对 宏观经济 的 短期 比较 静态 效应 不是 特别 显著 , 而 对 贸易 状况 的 冲击力 还是 比较显著 的 。 模拟 结果显示 , APEC 贸易 自由化 对 中国 宏观经济 的 直接 综合 影响 , 是 使 中国 的 出口 增长 2.41 % 、 进口 到岸 价格 提高 0.13 % 。 对 中国 宏观经济 的 间接 综合 影响 , 包括 : 第一 , 引致 实际 GDP 增长 0.26 % 。 这 意味着 居民 实际 消费 和 政府 实际 需求 都 会 增长 0.26 % 。 意味着 劳动力 使用 会 增长 0.54 % 。 按照 不变 替代 弹性 函数 设定 , 进口 需求 也 会 增长 2.07 % 。 第二 , 由于 进口 价格 和 总需求 都 上升 , GDP 缩减 指数 也 会 上升 2.17 % 。 其中 , 居民 消费品 、 政府 需求 价格 和 投资品 价格 会 分别 上升 1.84 % 、 1.94 % 和 1.60 % 。 出口 离岸 价格 由于 出口 需求 的 拉动 会 上升 2.42 % , 资本 平均 租金 和 劳动力 税前 平均 货币 工资 也 由于 需求 拉动 而 分别 提高 2.61 % 、 1.84 % 。 第三 , 引致 贸易条件 改善 2.29 % , 从而 使 贸易 平衡 占 GDP 的 比重 提高 0.50 % 、 人民币 升值 2.04 % 。 很 显然 , APEC 贸易 自由化 比 中国 削减 关税 对 中国 宏观经济 的 短期 比较 静态 效应 显著 。 进一步 考察 中国 1996 、 1997 年 关税 总 削减 和 APEC 贸易 自由化 对 中国 宏观经济 的 综合 冲击 效应 ( 见 下页 图 ) 可以 发现 : 第一 , 中国 两次 关税 总 削减 和 APEC 贸易 自由化 两者 的 总 冲击 效应 , 就是 中国 两次 关税 削减 的 总 冲击 效应 和 APEC 贸易 自由化 冲击 效应 的 简单 加总 。 这 是因为 中国 两次 关税 总 削减 和 APEC 贸易 自由化 的 综合 冲击 效应 是 通过 一步 Johansen ( 1960 ) 程序 计算 的 。 第二 , APEC 贸易 自由化 引致 中国 的 进口 到岸 价格 上升 , 在 汇率 设定 不变 的 条件 下 , 这种 冲击 基本上 都 由 国内 吸收 ; 相反 , 中国 1996 、 1997 年 进行 的 关税 总 削减 引致 进口税 后 价格下降 , 且 下降 幅度 要 大于 APEC 贸易 自由化 所 引致 的 进口税 后 价格 的 上升幅度 。 这样 , 两者 综合 作用 的 结果 是 使 中国 进口品 的 税后 价格下降 ( — 1.79 % ) 。 第三 , 中国 1996 、 1997 年 关税 总 削减 和 APEC 贸易 自由化 使 中国 的 出口 增长 , 但 APEC 贸易 自由化 是 主导 中国 出口 增长 的 关键 力量 。 第四 , 中国 关税 总 削减 和 APEC 贸易 自由化 对 中国 经济 的 影响 , 实质 上 是 通过 关税 变动 和 出口 离岸 价格 两种 力量 共同 发挥作用 的 。 这 是因为 出口 需求 可以 通过 固定 弹性 的 向下倾斜 曲线 转换 为 出口 离岸 价格 。 附图 { 图 } APEC 贸易 自由化 、 中国 1996 和 1997 年 关税 总 削减 对 宏观经济 的 影响 关税 变动 是 通过 影响 进口品 和 相应 的 国 产品 的 相对 价格 而 发挥作用 的 。 中国 经济 的 投入 结构 是 一个 国产 投入品 占 主导地位 的 结构 , 这 就 决定 了 进口品 税后 价格下降 的 最终 效应 是 : 国产 投入品 的 价格下降 , 但 国产 投入品 价格 的 下降 幅度 比 进口 投入品 价格 的 下降 幅度 要 小 , 进口 对 国产 投入品 的 替代 增加 , 进口 需求 增长率 比 国产 投入品 需求 的 增长率 大 。 出口 离岸 价格 是 通过 影响 出口品 和 相应 的 内销品 的 相对 价格 而 发挥作用 的 。 中国 经济 的 产出 结构 是 一个 以 内需 为主 的 结构 , 这 决定 了 中国 关税 总 削减 引致 国内 吸收 的 价格下降 幅度 比 出口 价格 的 下降 幅度 要 大 , 国内 吸收 的 增长率 比 出口 需求 的 增长率 要 小 ; 决定 了 APEC 贸易 自由化 会 使 中国 出口 价格 的 增长幅度 大于 国内 吸收 价格 的 增长幅度 , 出口 增长幅度 大于 国内 吸收 的 增长幅度 。 关税 总 削减 和 APEC 贸易 自由化 对 中国 国内 吸收 和 出口 之间 转换 的 最终 效应 是 : 国内 吸收 价格 的 上升幅度 比 出口 价格 的 上升幅度 小 , 国内 吸收 向 出口 的 转换 增强 , 出口 需求 的 增长率 比 国内 吸收 的 增长率 大 。 由于 假设 贸易差额 占 GDP 的 比率 不变 , 中国 关税 总 削减 和 APEC 贸易 自由化 对 中国 宏观经济 的 最终 影响 之一 , 就是 使 实际 进口 、 出口 和 GDP 分别 增长 3.81 % 、 4.30 % 和 0.41 % 。 这一 结果 是 由 中国 经济 的 投入 结构 和国 产品 与 进口品 之间 的 替代 关系 、 产出 结构 和 国内 吸收 与 出口 之间 的 转换 关系 两者 共同 决定 的 。 中国 经济 的 投入 结构 和国 产品 与 进口品 之间 的 替代 关系 、 产出 结构 和 国内 吸收 与 出口 之间 的 转换 关系 , 也 决定 了 中国 关税 总 削减 和 APEC 贸易 自由化 引致 GDP 缩减 指数 的 上升 ( 1.32 % ) 。 由于 我们 设定 实际工资 率 固定 不变 , 因此 , GDP 缩减 指数 的 上升 只能 来自 于 资本 租金 的 上升 ( 2.55 % ) 。 中国 的 关税 下降 , 引致 出口 离岸 价格 和 GDP 缩减 指数 的 下降 , 从而 使 贸易条件 恶化 、 人民币 实际 贬值 ; APEC 贸易 自由化 则 由于 进口 到岸 价格 的 上升幅度 ( 0.13 % ) 小于 出口 离岸 价格 的 上升幅度 ( 2.42 % ) 而 使 贸易条件 改善 , 由于 进口 到岸 价格 的 上升幅度 小于 GDP 缩减 指数 的 上升幅度 而 使 人民币 实际 升值 。 中国 关税 总 削减 和 APEC 贸易 自由化 对 中国 宏观经济 的 最终 影响 之二 , 就是 使 贸易条件 改善 ( 1.91 % ) 、 人民币 实际 升值 ( 1.19 % ) 。 由于 我们 假设 居民 和 政府 的 消费 随 GDP 一起 变动 , 因此 , 消费 也 会 增长 ( 0.41 % ) 。 由于 在 比较 静态 短期 闭合 假设 中 , 资本 总 存量 固定 不变 , 不 存在 技术 变化 , 因此 , 实际 GDP 的 任何 增长 必然 来自 于 劳动力 的 增长 ( 0.82 % ) 。 ( 二 ) 部门 结果 分析 中国 1996 、 1997 年 关税 总 削减 对 中国 国民经济 33 个 部门 的 产出 、 进口 和 出口 的 短期 比较 静态 模拟 结果 , 不难 发现 : 第一 , 除 运输设备 业 产出 下降 0.28 % 外 , 其他 所有 部门 的 产出 都 因 关税 削减 而 增长 。 其中 , 服装鞋帽 业 获利 最大 , 产出 增长 1.45 % , 其他 部门 的 产出 增长 则 比较 平均 。 第二 , 除 农业 、 电力 加工业 、 仪器仪表 业 、 金属矿 开采业 和 食品 加工业 的 进口 分别 下降 0.99 % 、 0.58 % 、 0.35 % 、 0.26 % 、 0.14 % 外 , 其他 所有 可 贸易 部门 都 因 关税 下降 而 扩大 进口 。 其中 , 金属制品 业 、 纺织业 和 服装鞋帽 业 的 进口 增长 最大 , 都 超过 了 6 % 。 第三 , 除 金属矿 开采业 的 出口 下降 0.10 % 外 , 其他 所有 可 贸易 部门 的 出口 都 有所 扩大 。 其中 , 服装鞋帽 业 、 通讯设备 业 和 纺织业 出口 增长 最快 , 分别 增长 2.64 % 、 2.32 % 和 2.31 % 。 1996 年 关税 削减 对 部门 产出 、 进口 和 出口 的 影响 也 与 此 基本相同 。 模拟 结果表明 , 不同 产业 基于 自身 的 行业 特点 和 对 贸易 的 依存度 不同 , 而 对 关税 削减 具有 不同 的 反应 。 分析 APEC 贸易 自由化 对 中国 国民经济 33 个 部门 的 产出 、 进口 和 出口 的 短期 比较 静态 模拟 结果 , 可以 发现 : 第一 , APEC 贸易 自由化 会 使 10 个 部门 的 产出 下降 、 23 个 部门 的 产出 增长 。 其中 , 服装鞋帽 业 的 产出 增长 最快 , 达 1.34 % , 而 金属矿 开采业 的 产出 下降 最大 , 达 — 0.72 % 。 第二 , 除 电力 加工业 、 通讯设备 业 的 进口 因 APEC 贸易 自由化 而 分别 下降 3.23 % 、 0.04 % 外 , 其他 所有 可 贸易 部门 的 进口 都 有 不同 程度 的 增长 。 其中 , 食品 加工业 、 纺织业 的 进口 增长 最快 , 分别 达 9.89 % 、 6.17 % 。 第三 , APEC 贸易 自由化 使 16 个 部门 的 出口 下降 、 17 个 部门 的 出口 增长 。 其中 , 农业 、 食品 加工业 的 出口 增长 最快 , 分别 达 12.66 % 、 9.83 % 。 而 科教文卫 业 、 金融 保险业 的 出口 下降 最大 , 分别 达 — 4.92 % 、 — 4.65 % 。 模拟 结果表明 , 不同 产业 由于 竞争力 不同 而 对 APEC 贸易 自由化 具有 不同 的 反应 。 不过 , 总的来讲 , 就 对 中国 各 产业 的 影响 来看 , APEC 贸易 自由化 比 中国 削减 关税 的 短期 比较 静态 效应 要 显著 得 多 。 表 3 贸易 自由化 对 各 部门 产出 、 进口 和 出口 的 冲击 效应 % 产出 综合 冲击 其中 : 1996 、 1997 年 效应 关税 削减 的 冲击 效应 农业 0.940 . 18 金属矿 开采业 - 0.440 . 28 食品 加工业 0.840 . 19 纺织业 1.020 . 12 服装鞋帽 业 2.791 . 45 电力 加工业 0.230 . 09 金属制品 业 0.640 . 03 机械 加工业 - 0.360 . 09 运输设备 业 - 0.53 - 0.28 通讯设备 业 - 0.290 . 29 仪器仪表 业 - 0.110 . 36 货物 运输业 0.120 . 14 科教文卫 业 0.370 . 14 金融 保险业 0.260 . 16 进口 综合 冲击 其中 : 1996 、 1997 年 效应 关税 削减 的 冲击 效应 农业 0.66 - 0.99 金属矿 开采业 1.80 - 0.26 食品 加工业 9.75 - 0.14 纺织业 13.056 . 88 服装鞋帽 业 9.676 . 06 电力 加工业 - 3.80 - 0.58 金属制品 业 9.767 . 91 机械 加工业 1.210 . 69 运输设备 业 2.781 . 29 通讯设备 业 2.022 . 07 仪器仪表 业 0.28 - 0.35 货物 运输业 0.000 . 00 科教文卫 业 0.410 . 15 金融 保险业 0.000 . 00 出口 综合 冲击 其中 : 1996 、 1997 年 效应 关税 削减 的 冲击 效应 农业 14.091 . 44 金属矿 开采业 2.320 . 74 食品 加工业 11.411 . 31 纺织业 5.482 . 31 服装鞋帽 业 5.212 . 64 电力 加工业 - 3.150 . 68 金属制品 业 7.301 . 90 机械 加工业 - 0.541 . 82 运输设备 业 4.621 . 67 通讯设备 业 0.182 . 32 仪器仪表 业 - 0.861 . 29 货物 运输业 - 2.120 . 60 科教文卫 业 - 3.521 . 41 金融 保险业 - 3.910 . 74 关税 削减 和 APEC 贸易 自由化 对 33 个 部门 产出 的 冲击 效应 有 四种 组合 。 第一种 , 包括 农业 、 煤炭 开采业 、 食品 加工业 、 纺织业 、 服装鞋帽 业 、 造纸 印刷业 、 电力 加工业 、 石油 冶炼业 、 煤 制品业 、 化学工业 、 非金属矿 制品业 、 基本 金属 业 、 金属制品 业 、 机械 维修 业 、 NEC 制造业 、 建筑业 、 商业 、 餐饮业 、 旅客 运输业 、 公用事业 、 科教文卫 业 、 金融 保险业 和 政府 行政 业 等 共 23 个 部门 。 该类 部门 的 产出 既 由于 关税 削减 而 增长 , 也 由于 APEC 贸易 自由化 而 增长 , 因而是 贸易 自由化 的 最大 获利 者 。 该类 部门 以 服装鞋帽 业 、 纺织业 和 农业 为 代表 , 综合 产出 增长 最快 , 分别 达 2.79 % 、 1.02 % 和 0.94 % 。 第二种 , 包括 采矿业 和 货物 运输业 共 2 个 部门 。 该类 部门 的 产出 虽然 由于 APEC 贸易 自由化 而 下降 , 但 综合 产出 仍然 由于 关税 削减 而 增长 。 该类 部门 以 货物 运输业 为 代表 , 是 关税 削减 的 获利 者 , 综合 产出 增长幅度 比 第一类 的 要 低 。 第三种 , 包括 天然气 原油 开采业 、 金属矿 开采业 、 木制品 业 、 机械 加工业 、 电力机械 业 、 通讯设备 业 和 仪器仪表 业共 7 个 部门 。 该类 部门 的 产出 虽然 因 关税 削减 而 增长 , 但 综合 产出 会 由于 APEC 贸易 自由化 而 下降 。 该类 部门 以 金属矿 开采业 和 机械 加工业 为 代表 , 是 APEC 贸易 自由化 的 受害者 , 综合 产出 分别 下降 0.44 % 、 0.36 % 。 第四种 , 运输设备 业 。 运输设备 业 的 产出 既 由于 关税 削减 而 下降 , 也 由于 APEC 贸易 自由化 而 下降 , 因而是 贸易 自由化 的 最大 受害者 。 运输设备 业 的 综合 产出 下降 最快 , 为 — 0.53 % 。 从 综合 冲击 对 进口 影响 的 模拟 结果 来看 , 除 电力 加工业 以外 的 部门 都 因 中国 削减 关税 和 APEC 贸易 自由化 的 综合 冲击 而 扩大 进口 。 其中 , 第一 , 纺织业 、 金属制品 业 、 服装鞋帽 业 的 综合 进口 增长 最大 , 分别 增长 13.05 % 、 9.76 % 和 9.67 % 。 这些 部门 既 因 关税 削减 而 扩大 进口 , 又 因 APEC 贸易 自由化 而 扩大 进口 , 因此 , 这些 部门 进口税 后 价格 的 下降 幅度 要 大于 国产 投入品 价格 的 下降 幅度 , 进口 对国 产品 的 替代 效应 居 主导地位 。 第二 , 食品 加工业 综合 进口 的 增长 虽然 也 相当 大 , 但 这种 增长 主要 是 由于 APEC 贸易 自由化 而 非关税 削减 。 进口 到岸 价格 的 变动 是 决定 食品 加工业 进口 的 主要 力量 。 第三 , 通讯设备 业 综合 进口 的 扩张 主要 是 由于 关税 削减 而 非 APEC 贸易 自由化 。 至于 电力 加工业 , 无论是 关税 削减 还是 APEC 贸易 自由化 都 会 引致 进口 缩小 。 电力 加工业 的 投入 结构 使得 进口税 后 价格下降 幅度 小于 国产 投入品 价格 的 下降 幅度 , 该类 部门 受到 保护 或 对 进口 具有 较强 的 竞争 效应 。 从 综合 冲击 对 出口 影响 的 模拟 结果 来看 , 多数 部门 综合 出口 的 变动 主要 来自 于 APEC 贸易 自由化 的 冲击 , 除 天然气 原油 开采业 会因 关税 削减 而 减少 出口 外 , 其他 部门 都 获益 于 中国 削减 关税 。 其中 , 农业 、 食品 加工业 的 综合 出口 增长 最大 , 分别 为 14.09 % 、 11.14 % 。 农业 、 食品 加工业 主要 因为 APEC 贸易 自由化 扩大 了 对 中国 出口 的 需求 , 同时 , 这 类 部门 的 产出 结构 也 决定 了 中国 削减 关税 会 导致 出口 价格下降 幅度 小于 国内 吸收 价格 的 下降 幅度 , 国内 吸收 向 出口 的 转换 效应 居 主导地位 。 也 有 一些 部门 的 综合 出口 不得不 收缩 , 如 金融 保险业 ( — 3.91 % ) 等 , 这些 部门 综合 出口 的 收缩 , 一方面 是 由于 国外 需求 的 下降 , 另一方面 则 是 由于 出口 价格下降 幅度 有限 , 在 APEC 贸易 自由化 的 冲击 下 , 出口 竞争力 下降 。 至于 木制品 业 , 尽管 APEC 贸易 自由化 会 引致 出口 减少 , 但 综合 出口 因 关税 削减 而 增长 0.99 % 。 要 探究 因 中国 削减 关税 和 APEC 贸易 自由化 冲击 而 引致 各 部门 产出 变动 的 传导 机制 , 必须 注意 各 部门 的 投入 结构 和国 产品 与 进口品 之间 的 替代 关系 、 产出 结构 和 国内 吸收 与 出口 之间 的 转换 关系 。 它们 共同 决定 着 中国 关税 削减 和 APEC 贸易 自由化 对 各 部门 产出 变动 的 综合 影响 。 事实上 , 可以 证明 , 每一 部门 产出 的 变动率 都 可以 分解 为 三 部分 , 即 : 国内 市场 对 合成 品 需求 的 变动 部分 ; 国内 吸收 对 进口 替代 需求 的 变动 部分 ; 出口 对 合成 品 需求 的 变动 部分 。 用 数学 形式 表示 , 即 : y [ , i ] = S [ ( D ) ] [ , i ] d [ , i ] + S [ ( M ) ] [ , i ] ( d [ , i ] - m [ , i ] ) + S [ ( E ) ] [ , i ] e [ , i ] ( 1 ) 其中 : y [ , i ] 、 d [ , i ] 、 m [ , i ] 和 e [ , i ] 分别 代表 部门 i 的 产出 、 国内 合成 品 生产 、 进口 和 出口 的 变动率 , S [ ( D ) ] [ , i ] 、 S [ ( M ) ] [ , i ] 和 S [ ( E ) ] [ , i ] 分别 代表 部门 i 总 产出 中 用于 国内 销售 、 总供给 中 进口 、 总 产出 中 用于 出口 的 份额 。 利用 该 分解 式 , 我们 可以 对 因 贸易 自由化 而 引致 的 各 部门 综合 产出 的 变动率 进行 分解 。 下面 , 以 上述 四类 部门 的 代表 为例 , 分析 分解 结果 ( 见表 4 ) 。 服装鞋帽 业 之所以 成为 获益 最大 的 部门 , 产出 综合 增长 2.79 % , 是因为 其 产出 由 出口 需求 主导 , 而 进口 竞争 的 替代 效应 不足以 抵消 出口 需求 的 拉动 效应 。 由 1996 、 1997 年 关税 总 削减 和 APEC 贸易 自由化 引致 的 出口 需求 增长 5.21 % , 在 出口 占 产出 的 比重 达 64 % 的 条件 下 , 出口 需求 增长 会 拉动 产出 增长 3.33 % ( = 5.21 % × 64 % ) 。 虽然 进口 增长 9.67 % , 但 进口 的 替代 效应 只能 使 产出 下降 0.72 % 。 纺织业 得益于 国内 、 国外 两个 市场 的 共同 拉动 , 农业 得益于 进口 竞争 的 替代 效应 非常 有限 。 以 服装鞋帽 业 、 纺织业 和 农业 为 代表 的 第一类 部门 的 综合 产出 增长 最快 , 原因 在于 这 类 部门 的 国内 需求 或 出口 需求 比较 大 , 而 进口 替代 效应 与 国内 和 国际 需求 的 综合 效应 则 较弱 。 表 4 贸易 自由化 对 各 部门 产出 的 综合 冲击 效应 的 分解 % 国内 进口 出口 市场竞争 农业 0.54 - 0.010 . 41 金属矿 开采业 - 0.15 - 0.480 . 19 食品 加工业 0.30 - 0.220 . 77 纺织业 1.16 - 1.381 . 24 服装鞋帽 业 0.19 - 0.723 . 33 金属制品 业 0.17 - 0.360 . 83 机械 加工业 0.02 - 0.32 - 0.07 运输设备 业 - 0.05 - 0.780 . 29 通讯设备 业 0.37 - 0.730 . 07 仪器仪表 业 0.05 - 0.07 - 0.08 货物 运输业 0.260 . 00 - 0.13 科教文卫 业 0.390 . 00 - 0.01 金融 保险业 0.280 . 00 - 0.02 货物 运输业 的 产出 综合 增长 较缓 。 从 分解 结果 看 , 尽管 货物 运输业 的 出口 因 APEC 贸易 自由化 而 下降 , 但 由于 其 进口 替代 效应 几乎 为 零 , 因此 , 国内 需求 增长 在 出口 需求 下降 的 情况 下 缓慢 拉动 综合 产出 增长 。 第二类 部门 中 的 另 一 部门 , 其他 采矿业 , 则 主要 是 由于 国内 或 出口 需求 的 拉动 作用 较弱 。 以 机械 加工业 、 金属矿 开采业 为 代表 的 第三类 部门 的 综合 产出 则 是 贸易 自由化 的 受害者 。 从 分解 结果 看 , 该类 部门 的 进口 替代 效应 都 比较 强 , 机械 加工业 、 金属矿 开采业 的 进口 竞争 效应 会 使 产出 分别 下降 0.32 % 、 0.48 % , 而 国内 需求 或 出口 需求 对 产出 的 拉动 作用 很 弱 甚至 出现 负增长 , 机械 加工业 的 出口 需求 出现 负增长 , 金属矿 开采业 的 国内 需求 出现 负增长 。 第四类 部门 , 运输设备 业 , 受损 最大 , 产出 下降 0.53 % 。 原因 在于 : 该 部门 进口 竞争 的 替代 效应 极强 , 会 引致 产出 下降 0.78 % 。 而 国内 市场需求 下降 , 是因为 该 部门 对 自产自销 的 设备 零件 的 需求 下降 , 该 部门 自产自销 的 设备 零件 占该 部门 总 销售 的 50 % 左右 , 且 国内 存货 比率 高达 9.5 % 。 上述 分析表明 , 不同 产业 、 不同 企业 , 由于 自身 的 投入 和 产出 结构 不同 , 而 对 贸易 自由化 具有 不同 的 反应 。 出口导向型 行业 或 企业 , 应 着力 利用 贸易 自由化 , 以 充分发挥 正面 效应 ; 而 进口 依赖型 行业 或 企业 , 应 着力 化解 和 防范 负面 冲击 。 ( 三 ) 地区 结果 我们 还 应用 PRCGEM 模型 , 模拟 了 贸易 自由化 对 中国 30 个 地区 的 总 产出 GRP [ ( r ) ] 的 短期 比较 静态 影响 。 总的来讲 , 贸易 自由化 对 地区 总 产出 的 影响 比较 平均 。 不过 , 浙江 、 福建 和 广西 的 GRP 增长 要 快 一些 , 分别 为 0.56 % 、 0.54 % 和 0.50 % , 而 山西 和 黑龙江 GRP 的 增长 则 要 慢 一些 , 都 为 0.27 % ( 见表 5 ) 。 需要 说明 的 是 , PRCGEM 模型 在 将 由 贸易 自由化 引致 的 部门 产出 变动 分解 到 地区 时 , 要 根据 部门 产品 在 地区 间 的 可 贸易 性 而 将 部门 区分 为 全国性 部门 和 地方性 部门 两类 。 对 那些 生产 地区 间 可 贸易 品 的 全国性 部门 而言 , PRCGEM 模型 假设 全国性 部门 的 产出 变动率 在 所有 地区 都 相同 ; 对 那些 生产 地区 间 不可 贸易 品 的 地方性 部门 而言 , PRCGEM 模型 假设 各地 的 地方性 部门 的 供需 必须 平衡 。 这种 分解 方式 意味着 : 对 贸易 自由化 反应 的 地区 间 差异 主要 是 由于 地区 间 的 地方性 部门 存在 差异 。 由于 不同 地区 的 产业结构 不同 , 贸易 自由化 对 不同 产业 具有 不同 的 影响 , 因此 , 贸易 自由化 对 不同 地区 就 具有 不同 的 影响 。 表 51996 、 1997 年 关税 总 削减 和 APEC 贸易 自由化 对 地区 产出 的 冲击 效应 % 北京 0.30 河南 0.40 天津 0.30 湖北 0.48 河北 0.40 湖南 0.43 山西 0.27 广东 0.48 内蒙古 0.38 广西 0.50 辽宁 0.33 海南 0.42 吉林 0.33 四川 0.40 黑龙江 0.27 贵州 0.43 上海 0.30 云南 0.46 江苏 0.48 西藏 0.39 浙江 0.56 陕西 0.35 安徽 0.50 甘肃 0.34 福建 0.54 青海 0.31 江西 0.48 宁夏 0.33 山东 0.49 新疆 0.39 可以 证明 , 地区 r 的 GRP [ ( r ) ] 变动率 与 全国 GDP 变动率 的 总 偏离 可 在 部门 层次 上 分解 为 两项 , 即 : 1 . 由 地区 r 部门 i 的 产出 份额 S [ ( r ) ] [ , i ] 相对 于 部门 i 的 全国 平均 产出 份额 S [ , i ] 的 偏离 而 引致 的 对 总 偏离 的 贡献 ; 2 . 由 地区 r 部门 i 的 产出 变动 grp [ ( r ) ] [ , i ] 相对 于 部门 i 的 全国 平均 产出 变动 gdp [ , i ] 的 偏离 而 引致 的 对 总 偏离 的 贡献 。 用 数学 形式 表示 , 就是 : grp [ ( r ) ] - gdp = ∑ [ , i ] ( S [ ( r ) ] [ , i ] - S [ , i ] ) grp [ ( r ) ] [ , i ] + ∑ [ , i ] S [ , i ] ( grp [ ( r ) ] [ , i ] - grp [ , i ] ) ( 2 ) 这里 , 我们 根据 分解 结果 , 以 山西 和 浙江 为例 , 解释 各 地区 GRP 变动 的 强弱 ( 见表 6 ) 。 表 6 各 部门 对 地区 总 产出 变动率 与 全国 总 产出 变动率 的 偏差 的 贡献 % 北京 山西 上海 农业 - 0.080 - 0.055 - 0.098 金属矿 开采业 0.001 - 0.0020 . 003 食品 加工业 - 0.001 - 0.005 - 0.004 纺织业 - 0.006 - 0.0090 . 009 服装鞋帽 业 0.029 - 0.0200 . 034 电力 加工业 0.001 - 0.0030 . 000 金属制品 业 0.000 - 0.0010 . 002 机械 加工业 - 0.0070 . 006 - 0.027 运输设备 业 - 0.0190 . 008 - 0.015 通讯设备 业 - 0.0060 . 005 - 0.006 仪器仪表 业 - 0.0010 . 001 - 0.002 货物 运输业 - 0.003 - 0.006 - 0.009 科教文卫 业 - 0.002 - 0.003 - 0.001 金融 保险业 - 0.0010 . 000 - 0.001 浙江 广东 四川 农业 - 0.001 - 0.0020 . 023 金属矿 开采业 0.0020 . 001 - 0.002 食品 加工业 0.0000 . 0000.001 纺织业 0.024 - 0.003 - 0.006 服装鞋帽 业 0.0300 . 021 - 0.021 电力 加工业 0.0010 . 0000.001 金属制品 业 0.0010 . 001 - 0.001 机械 加工业 - 0.0070 . 009 - 0.002 运输设备 业 0.0050 . 004 - 0.001 通讯设备 业 0.001 - 0.0110 . 001 仪器仪表 业 - 0.0010 . 0010.000 货物 运输业 0.0050 . 0020.003 科教文卫 业 0.0030 . 002 - 0.001 金融 保险业 - 0.0010 . 0000.000 山西 GRP 因 贸易 自由化 而 变动 的 反应 较弱 。 从 分解 结果 看 , 山西 GRP 增长 较慢 的 主要 原因 在于 农业 和 商业 的 贡献 为 负 。 农业 是 全国性 部门 , 因 贸易 自由化 而 增长 。 农业 占 山西 GRP 的 比重 只有 15.75 % ( 全国 为 23.99 % ) 。 商业 是 地方性 部门 。 由于 山西 对 商业 产出 的 需求 增长 较慢 , 因此 商业 的 扩张 比 全国 的 平均水平 要 低 。 浙江 是 贸易 自由化 的 最大 获利 地区 。 从 分解 结果 可以 看出 , 浙江 GRP 增长 极快 的 主要 原因 在于 服装鞋帽 业 、 商业 和 纺织业 的 正 贡献 。 纺织业 和 服装鞋帽 业 都 是 全国性 部门 , 因 贸易 自由化 而 增长 。 纺织业 占 浙江 GRP 的 比重 达 6.82 % , 高于 该 行业 占 全国 GDP 的 平均 比重 2.66 % 。 服装鞋帽 业占 浙江 GRP 的 比重 达 2.54 % , 全国 的 1.16 % 。 浙江 对 商业 产出 的 需求 增长 极快 , 因此 商业 的 扩张 也 比 全国 商业 扩张 的 平均水平 要 高 。 四 、 结论 及 政策 含义 用 PRCGEM 模型 对 中国 削减 关税 和 APEC 贸易 自由化 进行 的 模拟 只 具有 初步 的 分析 意义 。 模拟 结果 的 改善 , 有待于 对 有关 替代 弹性 、 转换 弹性 等 系数 进行 进一步 的 估计 , 有待于 将 动态 因素 引入 模型 , 以 模拟 包括 服务 部门 和 投资 在内 的 贸易 自由化 对 中国 经济 的 长期 动态 效应 。 模拟 结果表明 : 第一 , 中国 削减 关税 和 APEC 贸易 自由化 , 都 会 对 中国 宏观经济 产生 正面 比较 静态 短期 效应 。 第二 , 不同 的 部门 或 地区 , 由于 具有 不同 的 投入 、 产出 和 贸易 结构 , 因而 对 中国 削减 关税 和 APEC 贸易 自由化 的 冲击 具有 不同 的 比较 静态 短期 效应 。 第三 , 与 中国 削减 关税 的 经济 影响 比较 , APEC 贸易 自由化 无论是 对 中国 的 宏观经济 还是 对 产业 和 地区 的 经济 发展 , 都 具有 更 显著 的 影响 。 上述 分析 及 结论 所 隐含 的 政策 含义 是 : 第一 , 尽管 经济学界 和 政府 决策机构 在 贸易 自由化 问题 上 存在 不同 的 观点 , 对 贸易 自由化 可能 对 中国 经济 发展 和 改革 产生 的 影响 心存 疑虑 , 但是 , 我们 应用 CGE 模型 进行 的 模拟 分析表明 , 中国 还是 应该 加快 贸易 自由化 进程 , 争取 早日 参与 国际竞争 与 国际 合作 。 当然 , 在 现有 条件 下 , 仍然 要 充分利用 关税 杠杆 , 调节 进出口 贸易 的 规模 和 结构 , 进而 帮助 调整 国民经济 结构 。 第二 , 不同 部门 、 不同 地区 , 由于 投入 结构 和 产出 结构 不同 , 应 就 贸易 自由化 采取 不同 的 应对 措施 ; 但 总的来讲 , 无论是 出口导向型 、 进口 替代 型 还是 国内 主导型 的 行业 或 地区 , 都 应 积极 调整结构 、 加强 管理 , 提高 国际 竞争力 , 并 着力 化解 和 防范 贸易 自由化 的 负面影响 , 充分发挥 正面 效应 。 第三 , 中国 在 自主 进行 贸易 自由化 的 同时 , 应该 积极参与 和 推进 APEC 成员 之间 的 贸易 自由化 进程 。 不 参与 APEC 贸易 自由化 进程 , 中国 就 不能 分享 APEC 贸易 自由化 的 利益 ; 没有 APEC 成员 之间 的 贸易 自由化 , 中国 单方面 削减 关税 的 收益 就要 大打折扣 。 ( 截稿 : 1999 年 12 月 ) 【 责任编辑 】 宋志刚 【 参考文献 】 国家统计局 国民经济 核算 司 ( 1996 ) 《 1992 年度 中国 投入产出 表 》 , 中国 统计 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关总署 ( 1996 、 1997 ) 《 中国海关 关税 细则 》 , 法律出版社 。 郑玉歆 、 樊明 太 ( 1999 ) : 《 中国 CGE 模型 及 政策 分析 》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杨 圣明 主编 ( 1998 ) : 《 中国 关税 制度 改革 》 , 社会科学 出版社 1997 年 5 月 。 Adams , P . , M . Horridge , B . ParmenterandXiao - guangZhang ( 1998 ) : Long - runEffectsonChinaofAPECTradeLiberalization , GeneralPaperNo . G - 130 , CenterofPolicyStudies , MonashUniversity , Australia . Agion , P . R . andMontiel , P . J . ( 1996 ) : DevelopmentMacroeconomics , PrincetonUniversityPress , Princeton , NewJersey . Bruno , M . ( 1987 ) : " OpeningUp : LiberalizationwithStabilization " . R . DornbuschandL . Helmersed . : TheOpenEconomy : ToolsforPolicymakersinDevelopingCountries , EDISeriesinEconomicDevelopment , OxfordUniversityPress . Johansen , L . ( 1960 ) : AMultisectoralStudyofEconomicGrowth , North - HollandAmsterdam ( 2ndedition ) , 1974 . Hertel , T . W . eds . ( 1996 ) : GlobalTradeAnalysis : ModelingandApplications .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 NewYorkandCambridge . Sachs , J . D . andWarner , A . ( 1995 ) : " EconomicReformandtheProcessofEconomicIntegration " , W . C . BrainardandG . L . Perryed . : BrookingsPapersonEconomicActivity , BrookingsInstitution , WashingtonD . C .. __label__C34-Economy 【 文献号 】 2 - 1250 【 原文 出处 】 《 中国 财经 报 》 【 原刊 地名 】 京 【 原刊 期号 】 20000315 【 分类号 】 F61 【 分类 名 】 财政 与 税务 【 复印 期号 】 200004 【 标题 】 经济学家 纵论 经济 走势 1000 亿 国债 意味着 什么 【 作者 】 蒋巍 【 正文 】 今年 的 中国 经济 靠 什么 来 拉动 ? 经济 发展 的 亮点 在 哪里 ? 近日 , 两会 代表 委员 在 讨论 朱 r ó n g @ ① 基 总理 的 政府 工作 报告 时 , 经济 发展 仍然 是 代表 们 最 关注 的 话题 。 3 月 6 日 ,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主任 曾培炎 在 九届全国人大 三次 会议 上 报告 了 2000 年 经济社会 发展 调控 目标 和 主要 任务 : 今年 中国 经济 增长 目标 为 7% 左右 , 进出口 总额 增长 3% , 中央 财政赤字 2299 亿元 , 货币 发行量 1500 亿元 左右 。 财政部 部长 项怀诚 在 会上 作 财政 预决算 报告 时 强调 , 今年 继续 实施 积极 的 财政政策 , 发行 1000 亿 长期 国债 。 这 表明 , 通过 实施 积极 的 财政政策 扩大内需 无疑 是 今年 政府 宏观调控 经济 的 有力 手段 。 中国 的 经济 发展 已 进入 关键时期 , 以 扩大内需 来 启动 经济 是 这 一时期 的 主题 。 我们 不妨 回顾 一下 , 1998 年 8 月 , 全国人大常委会 审议 批准 了 当年 财政预算 的 调整 方案 , 增发 了 1000 亿元 国债 , 专项 用于 基础设施 建设 投资 , 拉开 了 中国 积极 财政政策 的 序幕 。 在 此后 的 两年 中 , 国务院 根据 经济 形势 的 实际 需要 , 分别 制定 了 “ 继续 实施 ” 和 “ 进一步 加大 实施 ” 积极 财政政策 力度 的 方针 。 1999 年 , 中央政府 继 年初 预算 安排 的 500 亿元 国债资金 全部 用于 基础设施 建设 后 , 下半年 又 增发 了 600 亿元 国债 , 加强 对 产业 升级 和 科技进步 的 投入 。 积极 财政政策 的 效果 是 有目共睹 的 。 1998 年 通过 增发 国债 扩大 基础设施 投资 , 对于 当年 的 “ 保八 ” 功不可没 , 据统计 , 约 拉动 经济 增长 1.5 个 百分点 。 1999 年 , 经济 增长速度 高于 去年同期 , 财政收入 增幅 较 高 , 金融 运行 保持稳定 。 同 年底 , 居民 储蓄存款 开始 下降 , 市场 开始 转暖 , 社会 消费品 零售总额 实际 增长 10% , 拉动 经济 增长 约 2 个 百分点 。 可以 说 , 实施 积极 的 财政政策 , 稳定 了 经济 , 保证 了 国民经济 持续 稳定 的 增长 。 2000 年 , 国债 发行 计划 为 1000 亿元 , 如果 加上 500 亿元 为 西部 开发 所 发行 的 特别 国债 , 今年 的 “ 盘子 ” 已达 1500 亿元 , 这样 的 发债 规模 将会 给 中国 经济 带来 怎样 的 变化 呢 ? 为此 , 记者 采访 了 两会 代表 和 经济界 的 知名 专家 。 厉以宁 ( 九届 人大代表 ) : 增发 国债 不会 引发 债务 危机 1990 年初 , 我国 国债 年度 发行 规模 只有 375 亿元 , 以后 逐年 递增 。 1994 年 跃至 千亿元 , 1998 年 更 高达 3800 亿元 。 为 启动 内需 , 今年 政府 准备 发行 长期 国债 1000 亿 。 如此 债台 “ 高 ” 筑 , 使 一些 人生 出 几许 不安 。 他们 不免 发问 : 如此 发债 , 国家 还 承受 得 了 吗 ? 还 能 不能 发债 、 发债 会 不会 引发 财政危机 ? 我 认为 , 今年 增发 国债 是 可行 的 , 不会 引发 债务 危机 。 有 3 个 方面 的 理由 。 首先 , 发生 赤字 财政 的 发展中国家 往往 是因为 物质 准备 不足 , 而 我国 当前 物质 准备 非常 充裕 , 不会 发生 抢购风 , 因而 不会 引发 财政危机 。 其次 , 发展中国家 发生 财政赤字 , 主要 是 它们 将 国债资金 用来 作为 经常性 的 财政开支 。 而 我国 今年 发行 的 1000 亿 长期 国债 , 重点 投向 基础设施 建设 、 科技 和 教育 设施 建设 、 环境 整治 与 生态建设 、 企业 技术改造 等 方面 , 并 向 中西部 地区 倾斜 。 这 不仅 可以 有效 增加 投资 , 刺激 国内 需求 , 还 能 通过 补充 和 增加 基础设施 建设项目 资本金 , 为 银行 扩大 贷款 创造条件 , 也 不会 引发 财政赤字 。 再次 , 发展中国家 发生 财政赤字 , 与 当时 政局 不 稳定 有关 。 我国 并 不 存在 这方面 的 问题 , 因而 也 不会 导致 财政赤字 。 目前 , 我国 政府 实施 积极 的 财政政策 是 非常 必要 的 , 因为 财政政策 主要 直接 作用 于 商品 市场 。 如果说 市场 不够 完善 , 那么 商品 市场 的 不 完善 程度 一般 要 小于 其它 市场 , 而 资本 市场 、 证券市场 外汇市场 、 产权交易 市场 的 不 完善 程度 一般 要 大于 其它 市场 。 目前 中国 的 情形 正是如此 。 因此 财政政策 目前 较 易于 发挥作用 , 其 收效 程度 也 比较 高 , 但是 , 仅靠 积极 的 财政政策 来 拉动 经济 的 增长 , 也 有 很大 的 局限性 。 如果 积极 的 财政政策 带动 不了 整个 社会 的 投资 , 包括 企业 投资 、 非政府 投资 等 , 那么 它 靠 什么 来 归还 国债 呢 ? 因而 当务之急 , 还 需 加大 企业 改革 力度 , 拓宽 民间 投资 融资 渠道 , 鼓励 民间 积极 投资 , 同时 财政政策 与 货币政策 相结合 , 以 充分发挥 积极 财政政策 的 积极 效果 。 总之 , 目前 我国 财政赤字 和 国债 规模 的 适当 扩大 , 尚 不会 引起 通货膨胀 风险 , 但 必须 强化 风险意识 与 防范 机制 , 稳妥 把握 赤字 与 举债 的 合理 数量 界限 , 以及 短期 举措 与 中长期 可 持续 发展 和 深化改革 的 衔接 , 这样 才能 赢来 国民经济 的 新一轮 高速 增长 。 董辅 r é n g @ ② ( 九届全国政协 经济委员会 主任 ) : 创造 更 多 的 有效 需求 近日 , 董辅 r é n g @ ② 委员 在 接受 到 会 记者 采访 时 , 发表 了 他 对 实施 积极 财政政策 的 看法 。 他 认为 , 近两年 中国政府 采取 了 扩张 财政政策 等 措施 , 以 增加 有效 需求 , 克服 通货膨胀 , 拉动 经济 增长 , 这是 有效 的 。 目前 通货紧缩 尚未 过去 , 增加 国内 需求 仍 需要 扩张性 的 财政政策 。 所以 当前 实施 积极 的 财政政策 , 设法 以 有限 的 财政资金 增加 更 多 的 有效 需求 是 拉动 中国 经济 的 一个 重要 策略 。 2000 年 中央 财政预算 安排 企业 技术改造 资金 及 贴息 是 165 亿元 , 用于 支持 国有企业 的 改革 与 发展 。 董辅 r é n g @ ② 提出 , 应该 用活 用 好 财政 贴息 政策 。 他 解释 说 , 财政 贴息 虽 不能 直接 从 贴息 的 项目 收回 资金 , 但 它 可以 拉动 银行 的 贷款 和 企业 的 配套 投入 , 可 取得 比 财政 直接 投资 大得多 的 乘数 效应 , 带动 更大 的 有效 需求 , 而且 在 经济 摆脱 通货 萎缩 重新 转强 后 , 财政 还 可以 从 经济 的 加快 增长 中 增加收入 。 同时 , 要 注重 财政收支 政策 的 配合 。 他 认为 , 比起 支出 政策 , 政府 对 收入 政策 运用 得 还 不够 , 特别 是 把 收入 政策 与 支出 政策 结合 起来 运用 , 更能 使 有限 的 财政资金 发挥 更大 的 作用 。 发行 1000 亿 长期 国债 , 增加 投资 固然 好 , 但 要 拓宽 民间 投融资 渠道 , 适当 发行 地方 债券 。 《 预算法 》 规定 地方 政府 不得 发行 地方 政府 债券 , 该 规定 有利于 中央政府 控制 政府 债务 的 规模 , 但 也 束缚 了 地方 政府 的 主动性 。 建议 中央政府 对 地方 政府 发行 债券 的 要求 进行 严格 审查 , 对 地方 政府 的 信用 进行 严格 评级 , 对 发债 的 用途 进行 严格控制 , 对 地方 发行 债券 作出 具体 规定 。 刘溶沧 ( 中国社科院 财贸 研究所 所长 ) : 为 今后 经济 增长 培育 了 后劲 通过 积极 的 财政政策 扩大内需 , 作为 今年 政府 宏观调控 经济 的 强有力 的 手段 , 是 非常 必要 的 , 也 是 可行 的 , 这项 政策 是 有效 的 。 从 近两年来 看 , 实施 积极 的 财政政策 对 拉动 经济 增长 起到 了 至关重要 的 作用 。 由于 消费 需求 不足 的 矛盾 依然 突出 , 结构调整 的 问题 也 未 得到 根本 解决 , 非政府 投资 增长 迟缓 , 短期内 不会 有 突破性 增长 , 只有 充分发挥 政府 投资 , 才能 启动 和 刺激 非政府 性 投资 。 因此 , 继续 实施 积极 的 财政政策 , 加大 财政政策 引导 调控 力度 是 非常 必要 的 。 今年 实施 积极 财政政策 也 有 可能性 。 从 去年 开始 , 国债 的 使用 方向 和 使用 结构 有 了 明显 的 改变 , 在 国企改革 和 发展 方面 , 增加 了 对 企业 技术改造 的 投入 。 1999 年 预算 安排 企业 技术改造 资金 及 贴息 是 154 亿 , 其中 有 90 亿 作为 企业 技术改造 资金 及 贴息 的 , 而 带来 的 政策 扩张 效应 却是 1 : 20 , 即 90 亿元 能 启动 1800 亿 的 资金 , 这种 财政政策 的 乘数 效应 , 正 说明 了 积极 财政政策 并未 局限于 它 本身 的 效应 , 而是 带来 了 更 大 的 拉动 效应 , 起到 了 四两拨千斤 的 作用 。 2000 年 安排 企业 技术改造 资金 及 贴息 165 亿元 , 比 去年 增加 了 11 亿元 , 这 不仅 可以 拉动 银行 的 贷款 和 企业 的 配套 投入 , 取得 比 财政 直接 投资 大得多 的 乘数 效应 , 而且 带动 更大 的 有效 需求 , 为 将来 经济 增长 注入 活力 。 尽管 近两年 在 实行 积极 财政政策 过程 中 出现 了 不少 投资 项目 效果 不佳 的 状况 , 如 : 出现 了 一些 挪用 和 挤占 国债资金 的 现象 , 但是 从总体上 看 , 积极 财政政策 的 效应 是 不可否认 的 。 况且 国家 已经 采取有效 措施 , 防止 项目 失误 , 审计署 也 加大 了 审查 力度 , 使 国债资金 发挥 了 更好 的 效应 。 有 一个 问题 是 值得注意 的 , 要 将 财政政策 的 短期 效应 与 中长期 效应 有机 地 结合 起来 , 加大 财政政策 在 结构调整 力度 方面 的 有效 作用 。 当前 的 财政政策 为 今后 支持 增长 培育 了 后劲 , 它 一方面 拉动 了 当前 投资 、 消费 需求 , 另一方面 , 也 为 今后 消费 和 投资 需求 的 更 快 增长 创造 了 条件 , 这 正是 积极 财政政策 的 效应 所在 。 何 盛明 ( 财政部 财科 所 所长 ) : 国债 工具 的 运用 具有 战略意义 积极 的 财政政策 已经 实施 两年 了 , 这 两年 通过 扩大 政府 举债 规模 增加 政府 公共 投资 支出 , 刺激 了 内需 , 达到 了 拉动 经济 增长 的 效果 , 同时 也 进一步 增强 了 国有 商业银行 防范 风险 的 能力 , 促进 了 国民经济 的 持续 健康 发展 。 这 充分说明 , 积极 的 财政政策 在 应对 经济危机 、 防止 经济 下滑 方面 效果显著 。 2000 年 , 在 国际 、 国内 经济 形势 短时间 内 难以 根本好转 的 情况 下 , 我国 经济 增长 仍 将 主要 依靠 内需 拉动 , 客观 上 要求 继续 实施 积极 的 财政政策 。 因而 今年 在 财政 减税 空间 有限 的 情况 下 , 通过 发行 国债 作为 财政 扩大 支出 的 重要 资金来源 。 国债 工具 的 大规模 运用 , 必将 进一步 巩固 和 扩展 国债 作为 宏观调控 工具 的 作用 , 从 某种 角度 上 讲 , 这是 一场 深层次 的 , 具有 战略性 意义 的 改革 。 实施 积极 的 财政政策 , 是 针对 国内外 特殊 的 经济 形势 在 特定 历史 条件 下 采取 的 特殊 措施 。 如 1999 年 , 中央财政 预算赤字 1503 亿元 , 当年 到期 需 归还 的 国内外 债务 本息 1912 亿元 , 1999 年 国内外 债券 发行额 为 3415 亿元 , 在 当时 情况 下 , 国内 改革 、 发展 与 稳定 的 任务 比较 艰巨 , 而 财政 新增 支出 因素 不断 增加 , 为了 保证 政策 的 连续性 及其 成效 , 必须 继续 实施 积极 的 财政政策 。 2000 年 实施 积极 的 财政政策 同样 是 由 当前 经济 环境 所 决定 的 。 但 这 并 不 意味着 我国 政府 从此 走上 了 扩张型 的 财政 发展 道路 。 在 当前 经济 处于 收缩 阶段 , 政府 通过 扩张 支出 可以 刺激 需求 , 实现 对 经济 的 反 周期 调节 , 使 社会 闲置 资源 得到 充分利用 , 促进 经济 增长 。 我们 有 理由 相信 , 今年 发行 1000 亿元 长期 国债 , 会 取得 预期 的 效应 。 倪 红日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员 ) : 国债 使用 要 与 工业 结构调整 及 制造业 升级 结合 起来 推动 经济 增长 的 因素 主要 有 三个 方面 , 这 三个 方面 包括 : 增加 投资 , 扩大 消费 、 增加 净 出口 等 。 从 1999 年 下半年 开始 , 受 国际 经济 回暖 和 整个 亚洲 经济 增长 快 的 影响 , 我国 的 出口 增长 出现 大幅度 回升 的 态势 。 消费 平稳 , 1999 年底 全 社会 消费品 零售总额 实际 增长 10% , 创 近年来 “ 新高 ” 。 只是 投资 显得 比较 乏力 , 而 目前 我国 的 投资 还是 主要 靠 政府 投资 , 因而 靠 政府 行为 拉动 经济 具有 非常 重要 的 作用 。 在 我国 当前 经济 状况 下 , 增发 国债 , 扩大 财政赤字 是 在短期内 有效 地 增加 财政 可 支配 资金 的 方法 。 但是 增发 国债 , 面临 国债 规模 和 偿债率 的 制约 , 对此 应有 全面 的 认识 。 国债 偿债率 是 与 财政收入 相 联系 的 , 目前 已经 较 高 ; 国债 规模 是 与 GDP 相 联系 的 , 目前 则 较 低 。 如果 从 财政收入 的 水平 看 , 国债 发行 不宜 继续 扩大 了 ; 而 从 GDP 的 规模 看 , 国债 发行 还有 很大 的 扩展 空间 。 今年 发行 的 1000 亿 国债 , 主要 是 用于 中长期 建设 , 还本付息 的 时间 比较 长 , 因此 这项 指标 略 高 一些 , 不会 形成 严重 问题 。 另一方面 , 我国 国债 规模 占 GDP 的 水平 很 低 , 特别 是 由于 我国 居民 储蓄 倾向 较 高 , 通过 储蓄 来 积累资金 比较稳定 , 因而 , 增发 1000 亿元 国债 , 仍然 会 拉动 投资 , 促进 经济 的 增长 。 应该 注意 的 是 , 国债 的 使用 必须 注意 今后 的 回收 和 效益 。 国债 的 使用 尤其 应该 与 工业 结构调整 及 制造业 升级 密切 结合 起来 。 扩大 国债 发行 , 推进 经济 结构调整 , 是 政府 通过 投资 和 产业政策 的 引导 , 刺激 民间 投资 增长 , 从而 带动 整个 国民经济 实现 有效 增长 的 重要途径 。 钟朋荣 : ( 视野 信息 咨询中心 主任 ) : 大力 发挥 非政府 投资 的 积极性 我们 应该 换 一种 思路 来 思考问题 。 就是 大力 发挥 非政府 投资 的 积极性 , 鼓励 民间 投资 , 增加 投资者 的 投资 兴趣 , 来 取代 当前 的 政府 投资 , 取代 靠 政府 拉动 经济 增长 的 行为 , 这 将 在 效益 和 管理 上 发生 质 的 变化 。 如果 由 政府 来选 项目 , 往往 会 变成 “ 政绩 项目 ” , 它 的 效益 是 可想而知 的 。 如果 由 企业家 来 选择 项目 , 无论 从 管理 和 效益 上 , 由于 涉及 他 的 切身利益 , 资金 使用 效率 就 会 提高 。 这里 , 需要 强调 的 是 , 没有 使用 效益 的 国债资金 是 危险 的 。 市场 比较 成熟 的 国家 , 对 国债 的 使用 规定 相当 严格 , 国债 必须 在 指定 时间 用于 指定 项目 , 使用 指定 的 数量 , 多一点 少 一点 都 不行 , 而且 挪用 国债 要 负 法律责任 。 近两年 , 我国 一些 地方 挪用 国债 的 问题 比较突出 , 加之 管理 不够 完善 , 而 监督 不够 , 这样 大大降低 了 国债 的 使用 效益 。 如果 政府 广开 筹资 渠通 , 鼓励 民间 投资 , 资金 的 使用 效益 就 会 大大 改善 。 如 : 在 西部 开发 的 问题 上 , 要 想得到 长久 持续 的 发展 , 不 应 完全 用 政府 行为 去定 投资 项目 , 而应 由 投资者 或 企业 的 行为 去定 项目 。 这样 他们 在 选择 自己 认为 好 的 项目 时 , 不仅 带来 资金 , 而且 还会 带来 技术 、 人才 和 先进 的 管理 方式 。 字库 未存 字 注释 : @ ① 原字 钅 加容 @ ② 原字 礻 加 乃 __label__C35-Law 两德 司法部 将 加强 双边合作 新华社 波恩 5 月 9 日电 ( 记者 赵勇 ) 据 西德 联邦 司法部 今天 在 波恩 宣布 , 西德 司法部长 恩格尔哈德 和 民德 司法部长 温舍 今天 举行 了 会谈 , 双方 就 一项 关于 加强 双边合作 的 5 点 计划 达成 一致 。 根据 这项 计划 , 两 国 司法部 将 协调 双方 的 工作 , 推进 两德 法律 的 相互 适应 。 并 决定 由 西德 司法部 派 5 名 专家 到 民德 帮助 改组 法院 机构 。 恩格尔哈德 还 建议 在 民德 各州 成立 后 , 双方 建立 州 一级 司法 行政 机构 之间 的 密切联系 , 以 帮助 民德 建立 州 一级 的 司法 行政 机构 。 另据报道 , 西德 邮电通讯 公司 今天 决定 , 将 向 民德 邮电部门 提供 一笔 2 0 亿 西德马克 的 贷款 , 以 帮助 民德 扩建 电话 和 通讯 网络 。 ( 完 ) __label__C35-Law 埃及 对 1 2 名 毒品走私 犯判 死刑 新华社 开罗 5 月 1 0 日电 据 中东 通讯社 报道 , 埃及 刑事法庭 以 走私 和 贩卖 大量 毒品 罪 , 对 1 2 名 贩卖毒品 犯 判处死刑 。 同时 , 对 其他 5 名 毒品 贩运 者 判处 终生 监禁 , 另外 3 人 被 判处 3 年 到 5 年 监禁 。 包括 埃及 人 、 苏丹人 、 黎巴嫩人 和 土耳其人 在内 的 这 一 毒品走私 团伙 向 埃及 走私 和 贩卖 了 3 9 0 公斤 鸦片 和 大量 其他 毒品 。 ( 完 ) __label__C35-Law 中国 呼吁 发达国家 资助 扫毒 运动 新华社 联合国 5 月 2 日电 ( 记者 杨跃华 ) 中国 代表 今天 在 联合国 指出 , 为了 在 全世界 彻底 根除 违法 毒品 , 发达国家 应该 提供 更 多 的 人力 、 物力 和 财力 。 中国 代表 庞森 在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 今年 举行 的 第一次 例会 上 发表 讲话 说 , 尽管 人们 为 根除 毒品 做 了 大量 工作 , 但是 , 在 世界 范围 内 非法 种植 、 生产 、 运输 和 销售 毒品 、 滥用 毒品 的 状况 依然 严重 , 与 之 相关 的 犯罪行为 也 有增无减 , 各国 人民 的 生命财产 依然 受到 严重威胁 。 庞森 说 , 中国 希望 发达国家 能够 提供 更 多 的 资金 , 使 联合国 等 国际 机构 能 发挥 更大 的 作用 , 以 保证 扫毒 运动 顺利进行 。 在 谈到 中国 的 辑 毒 工作 时 , 庞森 说 , 在 过去 几年 中 , 国际 毒品 集团 勾结 中国 的 一些 不法分子 , 利用 某些 边境 城市 非法 贩运 毒品 。 中国政府 对此 十分重视 , 已 采取有效 措施 打击 贩毒 活动 , 并 已 取得 一些 成效 。 ( 完 ) __label__C35-Law 墨 查获 2 吨 多 可卡因 新华社 墨西哥城 5 月 1 1 日电 墨西哥 联邦 警察 1 0 日晚 缴获 2 3 0 0 公斤 可卡因 。 这批 可 被 配制 成 3 2 0 0 万支 针剂 的 毒品 在 黑市 上 价值 数亿美元 。 墨总 检察院 今天 说 , 警方 1 0 日 在 该国 北部 的 奇瓦瓦州 和 塔 毛利 帕斯 州 同时 采取 缉毒 行动 , 查获 上述 大量 毒品 以及 贩毒分子 的 2 架飞机 和 4 辆 汽车 。 据墨 总 检察院 的 一份 材料 说 , 今年以来 , 该国 警方 已 查获 1 7 . 2 吨 可卡因 。 ( 完 ) __label__C35-Law 国家 安全 机关 破获 一批 阴谋 在 大陆 挑起 动乱 的 台湾 国民党 特务 案件 ( 4 ) 内容 : 新华社 北京 5 月 1 5 日电 国家安全部 消息 : 今年以来 , 各地 国家 安全 机关 相继 破获 了 一批 阴谋 在 大陆 重新 挑起 动乱 的 台湾 国民党 特务 案件 , 捕获 了 一批 特务 分子 , 缴获 了 大量 特务 活动 证据 。 最近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国家 安全厅 破获 了 一起 台湾 国民党 派遣 特务 案 , 捕获 了 周国强 、 陈洪 、 罗中民 、 覃军 、 刘莉 五名 特务 分子 。 周国强 , 男 , 现年 2 6 岁 。 1 9 8 9 年 , 周国强 和 陈洪 在 境外 参加 台湾 国民党 军事 情报局 特务组织 , 接受 了 特务 训练 , 周国强 被 任命 为 “ 上尉 组长 ” 。 特务 机关 布置 他们 潜回 大陆 , 寻找 并 联络 国内 搞 动乱 的 “ 地下组织 ” , 使 其 接受 台湾 国民党 特务 机关 的 指挥 。 周国强 潜入 后 , 发展 了 罗中民 、 覃军 、 刘莉 , 建立 了 潜伏 小组 。 破案 时 , 缴获 了 他们 与 台湾 国民党 特务 机关 联络 的 密 写剂 、 显影剂 、 密码 底本 , 以及 罗中民 等 三人 写 的 参加 特务组织 的 “ 志愿书 ” 等 证据 。 天津市 国家 安全局 破获 了 台湾 国民党 派遣 特务 杜 永胜 案 。 杜 永胜 , 男 , 现年 2 8 岁 。 1 9 8 9 年 在 境外 参加 台湾 国民党 军事 情报局 特务组织 , 接受 了 密写 、 密码 通讯 等 特务 训练 和 规定 的 化名 。 台湾 国民党 特务 机关 布置 他 潜入 内地 发展 人员 , 伺机 煽动 动乱 , 进行 破坏活动 。 杜 永胜 潜回 内地 后 , 按照 特务 机关 的 指示 , 积极 活动 。 破案 时 , 查获 了 杜 永胜 所用 的 密码 底本 、 密写 工具 等 证据 。 山东省 国家 安全厅 在 云南省 国家 安全 机关 的 配合 下 , 破获 了 台湾 国民党 派遣 特务 陈 安东 案 。 陈 安东 , 男 , 现年 3 0 岁 。 1 9 8 6 年 在 境外 参加 了 台湾 国民党 军事 情报局 特务组织 , 于 1 9 8 9 年底 潜入 内地 。 台湾 国民党 特务 机关 布置 他 以 经商 为 掩护 , 在 工厂 、 企业 里 秘密 发展 人员 , 建立 地下 反革命 组织 , 伺机 挑起 动乱 。 上述 台湾 国民党 特务 分子 对 所 犯罪 行均 供认不讳 , 案件 正在 进一步 审理 中 。 ( 完 ) __label__C35-Law 洛阳 市委书记 武 振国 接收 贿赂 被 撤职 新华社 郑州 5 月 1 5 日电 ( 记者 张晓华 ) 中共河南省委 最近 作出 决定 , 撤销 接收 他人 贿赂 的 洛阳 市委书记 武 振国 的 职务 。 据 省委 调查组 查证 核实 , 武 振国 在 任 洛阳市 市长 期间 , 从 1 9 8 5 年 到 1 9 8 7 年 , 接收 贿赂 和 非法 收受 他人 的 空调机 、 电冰箱 、 洗衣机 、 衣服 及 现金 , 价值 人民币 6 2 6 0 元 。 在 调查组 调查 期间 , 武 振国 不仅 不 主动 检查 交待 自己 的 问题 , 反而 同 有关 人员 统一口径 , 订立 攻守同盟 , 掩盖 错误 。 省委常委 会议 研究 决定 , 撤销 武 振国 同志 的 中共 洛阳 市委书记 、 常委 、 委员 的 职务 , 并且 决定 对 他 的 问题 继续 进行 审查 。 ( 完 ) __label__C35-Law 我国 将 对 现行标准 进行 整顿 新华社 北京 5 月 1 5 日电 ( 记者 杨 理科 、 姜在忠 ) 我国 将 依法 对 现行标准 进行 清理 整顿 。 这是 国家技术监督局 副局长 鲁绍 曾 在 今天 召开 的 全国 贯彻 《 标准化 法 》 工作 会议 上 宣布 的 。 据介绍 , 改革开放 以来 , 随着 我国 经济 发展 和 对外 合作 的 扩大 , 我国 标准化 工作 取得 令人瞩目 的 成绩 , 标准 数量 迅速 增加 , 标准 水平 也 不断 提高 。 据统计 , 到 目前 我国 已经 建立 了 近 2 0 万个 标准 。 这些 标准 的 贯彻实施 , 对 保证 产品质量 、 提高 经济效益 起到 了 积极 作用 。 但是 现行 的 标准 中 , 还有 许多 方面 不 适应 形势 发展 需要 。 例如 目前 我国 现行 的 各级 标准 中 , 标准 级别 确定 和 标准 构成 不尽合理 , 强制性 和 推荐性 标准 还 没有 依法 划分 ; 现行标准 中 , 有 的 使用 时间 过长 , 水平 偏低 , 不 适应 国民经济 发展 和 科技进步 的 要求 , 甚至 有 的 产品 早已 被 淘汰 而 标准 却 依然 存在 。 鲁绍 曾 指出 , 对 现行标准 进行 清理 整顿 , 首先 要 依照 已经 颁布 的 《 标准化 法 》 , 改过去 单一 强制性 标准 为 强制性 标准 和 推荐性 标准 并存 。 对于 保障 人体 健康 、 人身 、 财产 安全 的 标准 和 法律 、 行政 法规 、 规定 等 标准 , 要 列为 强制执行 的 标准 , 其他 标准 则 可 作为 推荐 标准 , 以此 适应 改革 、 开放 、 搞活 的 需要 , 适应 有 计划 的 商品经济 的 发展 。 其次 , 对 现行 的 国家标准 、 专业 标准 、 部颁标准 和 企业 标准 , 以及 其他 不 符合 1 9 7 9 年 标准化 管理条例 的 各种 标准 , 都 要 根据 《 标准化 法 》 的 要求 调整 到 国家 、 行业 、 地方 和 企业 四级 标准 体制 。 国家标准 在 全国 范围 内 通用 , 其他 各级 标准 不得 与 国家标准 相 抵触 。 鲁绍 曾 要求 各地 技术 监督 部门 在 清理 整顿 现行标准 中 , 要 严格 按照 《 标准化 法 》 的 规定 办事 , 力争 用 三年 时间 完成 清理 整顿 的 任务 。 ( 完 ) __label__C35-Law 尼泊尔 国王 要求 废除 或 中止 现行 宪法 新华社 加德满都 5 月 1 6 日电 尼泊尔 国王 比兰德拉 要求 克里希纳 · 普拉萨德 · 巴特拉伊 首相 采取 适当 行动 废除 或 中止 宪法 条款 和 法律 。 《 新兴 尼泊尔 报 》 今天 登载 的 一项 公报 说 , 国王 说 这样 做 是 为了 使 临时政府 顺利 发挥作用 , 维护 君主立宪 的 多党 民主制 的 法律 和 秩序 。 这一 措施 是 由于 5 月 1 1 日 比兰德拉 任命 一个 宪法 建议 委员会 后 国内 产生分歧 而 采取 的 。 执政 的 尼泊尔 大会党 和 其他 政党 反对 这个 宪法 建议 委员会 , 国王 被迫 于 1 5 日 解散 了 该 委员会 。 巴特拉伊 首相 1 5 日 对 记者 说 , 新 的 宪法 建设 委员会 将 在 本周 或 下周 成立 。 今年 4 月 8 日 , 比兰德拉 国王 解除 了 长达 3 0 年 的 不 允许 政党 活动 的 禁令 , 解散 了 全国 评议会 , 并 成立 了 临时政府 。 临时政府 将 负责 制订 一部 新 宪法 和 举行 全国 大选 。 ( 完 ) __label__C35-Law 苏 检察院 要求 拉 、 爱 两 共和国 检察院 保护 公民权利 新华社 莫斯科 5 月 1 7 日电 苏联 检察院 1 7 日向 拉脱维亚 和 爱沙尼亚共和国 的 检察院 发出 指示 , 要 他们 严密 监督 在 这 两个 共和国 内 遵守 苏联 宪法 和 法律 的 情况 , 保护 公民 和 劳动 集体 的 权利 。 拉脱维亚 共和国 和 爱沙尼亚共和国 的 最高 苏维埃 最近 先后 通过 了 宣布独立 的 文件 。 苏联 总统 戈尔巴乔夫 已 发布命令 , 宣布 这些 文件 无效 。 苏联 检察院 建议 这 两个 加盟 共和国 的 检察院 立即 对 国家机关 和 负责人 旨在 贯彻 其 共和国 的 独立 法令 所 采取 的 非法 行动 和 决定 提出抗议 , 因为 这 两个 共和国 宣布独立 是 违背 苏联 宪法 的 。 苏联 检察院 还 宣布 , 检察机关 将 根据 其 具有 的 权力 , 坚决 制止 任何 破坏 苏联 领土 统一 、 民族 权利 平等 以及 公民 享有 的 政治 、 社会 和 财产权 的 行动 , 并 将 同 苏联 其它 护法 机关 协同 行动 以 协助 共和国 的 机构 在 拉脱维亚 和 爱沙尼亚 采取 加强 法制 的 措施 。 据 苏联 报刊 报道 , 5 月 1 5 日 在 爱沙尼亚 首都 塔林 数千名 反对 该 共和国 独立 和 拥护 独立 的 人 发生 了 冲突 ; 同日 数千名 反对 拉脱维亚 独立 的 军人 在 里加 市 进行 示威 , 1 0 0 多个 企业 宣布 罢工 , 支持 苏联 总统 发布 的 命令 。 ( 完 ) __label__C35-Law 南亚 反 吸毒 会议 在 尼泊尔 开幕 新华社 加德满都 5 月 2 1 日电 为期 3 天 的 南亚 区域合作 联盟 各国 民间组织 反 吸毒 会议 今天 在 这里 开幕 。 来自 南亚 区域合作 联盟 7 个 成员国 的 大约 3 0 名 代表 将 在 会议 上 讨论 家庭 和 社会 在 对付 吸毒 问题 上 的 作用 。 联盟 秘书长 巴 加瓦 在 开幕式 上 指出 , 亚洲 大陆 是 世界 上 吸毒 成瘾者 的 最大 集中地 , 南亚 就 有 8 0 0 万 吸毒者 。 巴 加瓦 说 , 南亚 区域合作 联盟 成员国 政府 早 在 1 9 8 6 年 就 决定 将 反 吸毒 作为 各国 合作 的 领域 之一 。 他 透露 , 南亚地区 毒品 控制 公约 草案 已 拟就 , 有待 该 联盟 有关 当局 批准 通过 。 南亚 区域合作 联盟 成员国 是 孟加拉国 、 不丹 、 印度 、 马尔代夫 、 尼泊尔 、 巴基斯坦 和 斯里兰卡 。 ( 完 ) __label__C36-Medical 上海 仁济 医院 开展 先进 的 非开 胸 填塞 法 效果显著 新华社 上海 5 月 1 6 日电 ( 通讯员 胡兆明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附属 仁济 医院 心 胸外科 开展 非开 胸 填塞 法 治疗 动脉 导管 未 闭症 获得成功 。 动脉 导管 未闭 症 的 患者 , 是 因 主动脉 与 肺动脉 之间 的 一个 小 通道 出生 后 未能 闭合 , 造成 先天性 心脏 畸形 , 严重 的 患者 可 引起 肺动脉 高压 、 紫绀 和 心律 衰竭 死亡 ; 也 可 引起 内膜 炎 。 传统 的 作开 胸 结扎手术 有 一定 危险性 , 易 产生 并发症 , 特别 是 结扎术 后 再通 病人 的 再次 手术 已 成为 最 危险 的 心脏 手术 之一 。 仁济 医院 心 胸外科 的 王永武 、 黄国长 等 医师 , 与 上海市 儿童医院 钱晋卿 副 主任医师 合作 , 自 1 9 8 5 年 起 实行 国际 上 这 一 先进 的 手术 方法 。 已 接受 这一 手术 的 4 5 例 5 — 4 8 岁 的 患者 填塞 有效率 达 百分之百 , 手术 速度 及 成功率 均 达到 国际 先进 水平 。 ( 完 ) __label__C36-Medical 我国 研制成功 运动 创伤 中药 电疗仪 新华社 成都 5 月 1 1 日电 ( 记者 王文俊 ) 成都 体育 学院 研究 成功 “ 运动 创伤 中药 电疗仪 ” , 将 在 第十一届 亚洲 运动会 上 使用 。 “ 运动 创伤 中药 电疗仪 ” 是 一种 新型 多功能 的 中 药物 理疗 仪器 。 它 利用 电极 中 药物 离子 导入 负伤 部位 、 经络 穴位 达到 治疗 目的 。 它 是 国内 新 开发 的 产品 , 此前 世界 上 还 无 此种 仪器 。 经在 国家 女子 举重队 、 击剑队 、 四川省 运动队 和 四川省 人民 医院 等 单位 临床实验 证明 , 这种 仪器 对于 消肿 、 止痛 等 方面 具有 疗效 高 、 疗程短 的 特点 。 这种 仪器 所用 的 中药 是从 止血 、 活血 、 消肿 、 止痛 、 强筋 之类 的 中药材 中 提取 的 , 与 电疗 机 配套 使用 。 这一 仪器 , 是 国家体委 的 科研项目 。 成都 体育 学院 在 各 方面 的 支持 下 , 用 3 年 多 时间 研制成功 的 。 今年 5 月 1 0 日 在 成都 通过 了 国家体委 和 四川省 医药局 等 有关 部门 的 鉴定 。 目前 , “ 运动 创伤 中药 电疗仪 ” 已 生产 出 5 0 台 , 据 有关 方面 介绍 , 这种 仪器 将 在 亚运会 上 使用 。 ( 完 ) __label__C36-Medical 上海 二医大 发现 人 静脉 瓣膜 内 存在 神经 肌肉 系统 新华社 上海 5 月 1 1 日电 ( 通讯员 胡兆明 )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解剖学 教研室 在 国内外 首次 发现 : 人 的 静脉 瓣膜 内有 平滑肌 和 神经纤维 组成 的 神经 肌肉 系统 。 这一 发现 为 静脉 和 瓣膜 的 研究 提出 了 新 的 观点 , 是 医学 基础理论 研究 的 新 突破 。 血管 病变 引起 的 血管 栓塞 、 静脉曲张 及其 他 并发症 , 可 导致 患者 丧失 劳动力 , 甚至 危及 生命 。 为了 弄清 带瓣 静脉 移植 治疗 血管 病变 的 远期 疗效 、 静脉 瓣膜 的 结构 功能 等 , 上海 二医大 解剖学 教研室 的 秦 月琴 副教授 、 沈 金根 副研究员 等 人 , 在 中国科学院 等 单位 的 协助 下 , 从 1 9 8 7 年 1 2 月 起 , 对 与 血管 置换术 有关 的 形态 结构 和 生物力学 进行 了 研究 。 他们 发现 人 的 静脉 壁 和 静脉 瓣膜 基部 存在 神经纤维 , 在 静脉 瓣膜 内 确有 神经 肌肉 系统 , 并 提示 这一 系统对 瓣膜 的 活动 有 主动 作用 。 ( 完 ) __label__C36-Medical 中国 代表 在 第 4 3 届 世界卫生 大会 上 发言 新华社 日内瓦 5 月 1 0 日电 出席 第 4 3 届 世界卫生 大会 的 中国 代表团 副 代表 徐致光 今天 在 这里 发言 指出 , 加强 卫生 研究 是 加速 实现 “ 2 0 0 0 年 人人 享有 卫生保健 ” 这一 全球战略 目标 的 关键 。 他 说 , “ 2 0 0 0 年 人人 享有 卫生保健 ” 是 世界卫生组织 提出 的 全球战略 目标 , 中国政府 支持 世界卫生组织 为 制订 和 实现 这一 目标 作出 的 一切 努力 , 并 将 积极 促进 这一 目标 的 实现 。 徐致光 说 , 我们 要 通过 卫生 研究 , 为 实现 全球战略 目标 提供 适宜 的 技术 , 并 在 现有 卫生 资源 的 基础 上 , 加速 实现 全球战略 目标 的 进程 。 在 谈到 中国 的 卫生 研究 情况 时 , 徐致光 说 , 中国卫生部 设立 了 卫生 政策 研究室 , 重点 研究 如何 实现 “ 2 0 0 0 年 人人 享有 卫生保健 ” 的 全球战略 目标 , 并 参照 世界卫生组织 提出 的 最低限 标准 , 根据 中国 的 实际 情况 , 制定 了 《 我国 农村 实现 “ 2 0 0 0 年 人人 享有 卫生保健 ” 的 规划 目标 》 , 明确提出 了 包括 把 初级 卫生保健 纳入 县 、 乡 ( 镇 ) 政府 工作 目标 和 当地 社会 经济 发展 规划 在内 的 1 2 项 指标 和 分阶段 达标 构想 。 第 4 3 届 世界卫生 大会 是 本月 7 日 开幕 的 , 预定 于 1 8 日 闭幕 。 ( 完 ) __label__C36-Medical 新型 肝药 马洛 替酯 通过 国家 鉴定 新华社 北京 5 月 1 1 日电 ( 通讯员 苏文 ) 国家 “ 七五 ” 重点 科技 攻关项目 , 肝 蛋白 代谢 改善 剂 马洛 替酯 , 最近 在 常州 通过 国家 鉴定 。 马洛 替酯 是 由 常州 第三 制药厂 、 南京 药物 研究所 和 江苏省 人民 医院 等 单位 研制成功 的 国家 二类 新药 。 经 北京 、 上海 等 地 1 4 家 医院 的 4 9 1 例 临床 验证 表明 , 这种 药对 治疗 慢性 肝炎 、 代偿 期 肝硬化 及 慢性 血吸虫病 引起 的 肝 损害 有 确切 的 疗效 , 是 目前 各类 肝病 药物 中 唯一 的 肝 蛋白 代谢 改善 剂 。 有关 专家 确认 , 马洛 替酯 主要 质量指标 均 达到 了 进口 同类 药品 水平 , 价格 仅为 进口品 的 四分之一 。 ( 完 ) __label__C36-Medical 联合国 “ 残疾人 十年 ” 评估 会议 结束 新华社 赫尔辛基 5 月 1 1 日电 ( 记者 赵长春 ) 为期 5 天 的 联合国 “ 残疾人 十年 ” ( 1 9 8 3 至 1 9 9 2 年 ) 评估 专家 会议 今天 在 芬兰 南部 城市 耶尔文佩 结束 。 这次 会议 是 由 联合国 社会 发展 与 人道主义 事务 中心 主持 召开 的 , 来自 世界 各国 的 2 0 名 专家 应邀出席 了 会议 。 联合国 有关 组织 以及 残疾人 国际 组织 的 6 7 名 代表 也 参加 了 会议 。 会议 对 联合国 于 1 9 8 3 年 开始 的 “ 残疾人 十年 ” 前 8 年 的 工作 给予 了 充分肯定 , 并 讨论 了 “ 残疾人 十年 ” 结束 以后 的 长远规划 。 会议 要求 联大 在 1 9 9 3 年 召开 一次 残疾人 国际 会议 , 检查 联大 在 1 9 8 2 年 1 2 月 通过 的 “ 世界 残疾人 十年 行动 纲领 ” 的 完成 情况 , 并 制定 有关 的 长远规划 。 “ 世界 残疾人 十年 行动 纲领 ” 的 主要 宗旨 是 要 使 残疾人 享受 与 正常人 同样 的 平等 权力 , 促进 残疾人 康复 , 为 残疾人 全面 参与 社会 生活 和 社会 发展 提供 条件 。 会议 还 要求 各国 宣传 “ 残疾人 十年 ” 的 全球 规划 , 加强 社会 对 残疾人 的 了解 , 并 为 残疾人 的 有关 项目 筹措 资金 。 会议 还 建议 联合国 各 成员国 分别 在 本国 召开 残疾人 会议 , 建立 残疾人 事务 协调 委员会 并 制定 有关 发展 规划 。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的 代表 以 专家 身份 出席 了 这次 会议 。 在 此次 会议 之前 , 残疾人 国际 执委会 在 芬兰 首都 赫尔辛基 召开 了 会议 , 决定 正式 接纳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为 残疾人 国际 的 会员 。 ( 完 ) __label__C36-Medical 南宁 五万余 人为 白血病 患者 梁家俊 捐款 新华社 南宁 5 月 1 3 日电 ( 南宁 晚报 记者 “ 梁家俊 患 白血病 住院 了 。 ” 令人不安 的 消息 迅速 在 广西 物资 学校 8 8 级 传开 。 医疗 费用 约 需 数万元 之 巨 , 而 梁家 家境 困难 。 梁家俊 一家 的 困境 很快 成为 千家万户 关注 、 支持 的 热点 。 梁家俊 所在 的 广西 物校 师生 热情 解囊 , 相识 的 和 不 相识 的 人们 纷纷 伸出 温暖 的 手 。 重病 中 的 梁家俊 不断 接到 许多 青年 朋友 的 来信 , 鼓励 他同 疾病 勇敢 地 斗争 ; 师生 们 还 精心 为 他 安排 了 2 0 岁 生日 的 活动 。 一位 名叫 马龙 古 · 巴哈伊 的 乌干达 留学生 , 星期天 专程 从 广西 医学院 赶到 物资 学校 捐出 5 0 元 , 并 热情 地说 : “ 小梁 有 困难 , 我们 要 尽力 相助 , 雷锋精神 应写 在 每个 人 的 心中 。 ” 梁家俊 住院 的 一个多月 里 , 他 收到 的 捐款 达 4 4 1 7 2 · 3 1 元 , 参加 捐助 的 人 来自 1 5 0 个 单位 , 达 5 · 6 万人 之 多 。 ( 完 ) __label__C36-Medical 钱菁 开拓 中医 男性 科 新天地 新华社 杭州 5 月 1 4 日电 ( 记者 曹银康 ) 1 9 8 6 年 3 月 , 一位 中医师 建立 了 浙江 北部 地区 首家 男性 科 门诊室 , 4 年 来 已 为 3 0 0 0 多例 男性 病患者 治疗 或 缓解 了 痛苦 。 这位 中医师 就是 浙江省 海宁市 中医院 副 院长 钱菁 。 钱菁 是 1 4 年前 高中毕业 后 拜师 学 中医 的 。 他 在 门诊 中 发现 有 不少 男子 患 男性病 , 其中 多数 是 性功能 障碍 或 不育症 。 为了 这些 病人 的 家庭幸福 , 他 在 医院 领导 的 支持 下 , 开设 了 治疗 男性病 的 专科门诊 。 钱菁 研制 了 一种 倍受 推崇 的 阳萎 灵 胶囊 , 是 男性病 研究 领域 中 的 一项 创造 。 传统 中医 一直 把 生殖 、 生育 功能 视为 “ 肾 ” 的 范畴 , 因此 长期 来 在 临床 中 把 “ 补肾 壮阳 ” 作为 主要 治疗 方法 。 目前 , 国外 从事 这项 研究 的 专家 发现 , 男性 阳萎 与 血液 流变 的 差异 有关 。 而 在 男性 门诊室 就诊 的 阳萎 病人 , 一般 都 是 三十岁 左右 的 年轻人 , 他们 很少 伴有 肾虚 症状 , 其 发病 原因 大都 是 由于 性知识 缺乏 和 其它 精神 因素 导致 的 。 所以 , 钱菁 根据 国外 的 血液 流变 原理 , 以及 中医 的 肝 有 参与 血液 流变 的 功能 , 大胆 突破 “ 补肾 壮阳 ” 的 传统 理论 和 治疗 方法 , 提出 了 “ 调肝 活血 壮阳 ” 的 治疗 新 方法 , 并 率先 研制成功 具有 调节 肝血 功能 的 “ 阳萎 灵 胶囊 ” , 在 中医 男性 临床 中 独树一帜 。 经过 临床 1 0 0 例 观察 , 痊愈 7 1 例 , 好转 2 3 例 , 总 有效率 为 百分之九十 四 , 而且 无副作用 。 这项 成果 不久前 在 一个 专业 会议 上 , 受到 专家 好评 , 被 认为 “ 对于 男性 学 的 研究 非常 有 价值 ” 。 钱菁 在 积极探索 治疗 阳萎 新途径 的 同时 , 也 在 治疗 男性 不育症 方面 花 了 很大 气力 。 他 研制 的 “ 生精散 ” 、 “ 通精散 ” 等 , 能 增加 精子 、 提高 精子 活力 。 几年 来 治疗 了 6 0 0 多名 患者 , 疗效 较 好 。 ( 完 ) __label__C36-Medical 中国 和 几内亚比绍 签订 医疗 合作 议定书 新华社 北京 5 月 1 4 日电 比绍 消息 : 中国政府 和 几内亚比绍 政府 1 1 日 在 比绍 签订 第 8 期 卫生 合作 议定书 。 根据 该 议定书 , 中国 将 向 几内亚比绍 派遣 第 8 批 医疗队 。 中国 驻 几内亚比绍 大使 石午 山 和 几内亚比绍 卫生部长 恩里克 塔 · 戈迪 尼奥 · 戈麦斯 分别 代表 本国 政府 在 议定书 上 签字 。 目前 正在 几内亚比绍 服务 的 第 7 批 中国 医疗队 将 于 今年 7 月 工作 期满 后 回国 。 ( 完 ) __label__C36-Medical 我国 胃癌 研究 接近 世界 水平 新华社 沈阳 5 月 3 日电 ( 记者 徐 延安 ) 有关 部门 提供 情况 说 , 我国 对 胃癌 的 研究 和 诊治 已 逐步 接近 世界 先进 水平 。 据 对 全国 5 0 多家 主要 医疗 科研单位 的 统计 , 近 十几年 里 累计 发现 早期 胃癌 1 4 0 0 多例 , 治疗 效果 良好 。 其中 中国医科大学 全部 胃癌 的 5 年 生存率 已达 百分之五 十八点五 。 我国 胃癌 发病率 和 死亡率 居 各种 癌症 前列 。 1 9 8 4 年 , 中国医科大学 与 日本 同行 开展 合作 , 分别 在 我国 东北地区 和 日本 北海道 设立 了 胃癌 研究 基地 , 试图 通过 对 当地 居民 的 胃肠 状况 进行 观察 和 对比 , 弄清 导致 胃癌 的 饮食 和 环境因素 。 近几年来 , 中国医科大学 一直 把 胃癌 的 早期 发现 、 早期 诊断 、 早期 治疗 以及 胃癌 的 生物学 行为 作为 研究 方向 。 早 在 1 9 7 2 年 , 中国医科大学 就 发现 国内 首例 早期 胃癌 患者 , 迄今为止 他们 的 胃癌 早期 发现 率 已 超过 百分之二十 。 此外 , 在 对 中晚期 胃癌 的 治疗 过程 中 , 他们 区别 胃癌 的 不同 恶性 度 , 开展 合理 的 胃癌 扩大 根治 手术 及其 他 辅助 疗法 , 治疗 水平 得到 明显提高 。 专家 认为 , 随着 胃癌 研究 水平 的 进一步提高 和 人民 生活状况 的 不断 改善 , 胃癌 将 因 发现 期 提前 而 越来越 容易 医治 , 胃癌 发病率 也 将 逐渐 下降 。 ( 完 ) __label__C37-Military 发信人 : snake ( 小龙 ) , 信 区 : military 标题 : 中 印 军力 对比 ( 转贴 ) 发信站 : 日月 光华 站 ( SatOct1708 : 28 : 221998 ) , 转信 ( 汉 和 情报 评论 编辑部 ) 精神 因素 , 1962 年 , 中国 军队 在 艰苦 耐劳 、 纪律 、 “ 革命 精神 ” 方面 素质 好过 印度 军队 。 空军 的 对 地 攻击 力量 , 目前 阶段 印度 占有优势 。 所 装备 的 米格 23BN / UM 、 “ 美洲豹 IS ” 、 米格 27 基本上 是 苏联 、 英法 等 国家 80 年代 前期 的 产品 , 载弹量 、 航程 、 对 地 导弹 攻击能力 都 超过 中国空军 的 Q5 攻击机 , 后者 在 60 年代 末期 改良 自 米格 19 。 Q5 不 具备 从 空中 对 印度 的 主要 目标 发动 精确 的 空对地 导弹 攻击 , 因此 为 提高 战术 空军 的 对 地 打击 能力 , 中国 目前 正在 计划 进口 俄制 SU30MK 歼击 轰炸机 并 进一步 改良 Q5 , 同时 可能 部署 少量 H7 。 印度 空军 在 第一次 打击 中 可以 动用 80% 大约 280 架 战斗 轰炸机 , 加上 具有 对 地 攻击能力 的 战斗机 , 总数 可能 达到 500 架 , 首次 空袭 作战 可以 投弹 1000 吨 , 大约 1 倍 于 目前 中国 的 战术 空军 。 在 空优 战斗机 方面 , 双方 可以 投入 的 比较 先进 的 机种 主要 是 印度 : 170 架 米格 21BIS 、 26 架 米格 23MF / UM 、 59 架 米格 29 、 35 架 幻影 2000H 、 8 架 SU31MKI 。 中国 : 50 架 J73 、 100 架 J82 、 48 架 su27 。 印度 共有 298 架 反应 西方 70 、 80 年代 水平 的 空优 战斗机 与 中国空军 的 大约 198 架 性能 基本相同 的 战斗机 相 对抗 。 而且 在 边界 前沿 地带 , 印度 的 机场 建设 好过 中国 , 战时 , 作战 飞机 的 容量 很大 。 但是 中国空军 在 数量 上 占有优势 。 印度 陆军 在 自动化 指挥 ( 国家 级别 、 4 个 战区 级别 C3I 已经 初步 建成 , 全部 采用 美国 、 英国 超级 电脑 ) 、 兵员 的 快速 空运 能力 、 坦克 的 性能 、 先进 坦克 的 数量 方面 要 领先 于 中国 军队 。 而 中国 军队 在 地对地 导弹 、 大 口径 火炮 的 数量 方面 占有优势 。 在 武装 直升机 、 运输 直升机 的 数量 、 质量 、 反坦克 导弹 的 质量 方面 差距 不 大 。 在 坦克 方面 , 印度 正在 计划 对 1400 辆 T72MI 进行 现代化 改装 , 中国 目前 性能 接近 的 坦克 是 T852M 、 T853 , 目前 正在 少量 生产 之中 。 但是 , 如果 边界 冲突 规模 有限 , 那么 在 山地 战斗 过程 中 , 印度 在 重型 坦克 方面 的 优势 将 不会 得以 发挥 。 此外 陆军 在 机动性 方面 略为 领先 中国 。 如果 动用 庞大 的 民航 力量 , 中国 在 战略 空运 能力 方面 会 得到 加强 。 陆军 的 防空 体系 , 尤其 是 远程 防空 能力 目前 双方 差距 正在 缩小 , S300PMU1 、 SA11 ( 50 ) 已经 开始 在 印度 陆军 服役 , 中国 目前 拥有 8 个 S300PMU1 、 15 个 Tor - M1 ( SA15 ) 发射系统 。 先进 的 HQ7 、 FM90 、 2000 系列 、 LY60 在 今后 3 - 5 年内 可能 更多地 装备 陆军 , 届时 中国 的 战场 防空 系统 会 得到 大大 强化 ( 汉 和 情报 评论 ) 。 -- 目前 工作 : 通过 法律手段 , 帮助 东海龙王 向 孙悟空 讨回 金箍棒 。 __label__C37-Military 发信人 : snake ( 小龙 ) , 信 区 : military 标题 : 日军 的 炮兵 实力 发信站 : 日月 光华 站 ( SunSep1316 : 40 : 201998 ) , 转信 日军 的 炮兵 实力 [ 跟随 主题 ] [ 回复 主题 ] [ 世界 军事论坛 ] [ 技术 问答 ] 提交者 : bullfighter [ 8538bytes ] 于 September12 , 1998at22 : 01 : 26 : 日本 是 个 领土 不大 的 岛国 , 却 又 是 个 经济 发达 的 大国 。 为 着 维护 自身 的 经济 利益 , 目前 保持 着 一支 实有 员额 2 4 万人 的 常备军 队 。 进入 9 0 年代 , 日本政府 进一步 调整 了 “ 专守 防卫 ” 军事战略 , 确立 了 远海 、 近海 、 岸边 和 陆上 四道 防线 的 军事 部署 , 和 “ 歼敌 于 海上 ” 的 基本 作战 指导思想 , 同时 制定 了 向海 、 空军 重点 倾斜 , 在 基本 保持 现有 三军 装备 数量 的 基础 上 提高 装备 质量 为 主要 内容 的 军备 发展 规划 。 为此 , 9 0 年代 以来 日本 军事 预算 逐年 攀升 , 1 9 9 7 年 达到 4 5 9 亿美元 , 仅次于 美国 居 世界 第二位 。 而 每个 军人 的 平均 预算 费用 却 超过 了 美国 , 高 达 1 9 . 1 2 5 万美元 。 1 9 9 6 ~ 2 0 0 0 年 的 军事 预算 总金额 约 为 2 4 7 0 亿美元 。 日本政府 动用 如此 高额 军费 , 无非 是 力图 加速 日军 现代化 的 进程 , 在 下世纪初 建成 一支 称霸 亚洲 的 武装力量 。 日军 炮兵 一向 是 陆上 自卫队 的 主力部队 , 在 当今 确立 的 三军 密切 协同 有效 发挥 整体 威力 的 作战 原则 指导 下 , 日军 炮兵 肩负 封锁 近海 , 抗击 登陆 和 歼灭 三维空间 之敌 的 重任 。 由于 陆上 自卫队 的 发展 地位 次于 海上 自卫队 和 空中 自卫队 , 因而 陆上 自卫队 炮兵 现代化 的 步幅 和 速度 也 只能 继续 奉行 稳步 渐进 的 发展 策略 , 到 2 1 世纪 初期 , 其 装备 将 有 一定 更新 , 但 其 实力 水平 同 军事 大国 相比 仍 有 相当 差距 。 现有 实力 日军 炮兵 包括 合成 作战 旅 以上 各级 直属 的 野战炮兵 , 防空 炮兵 和 反坦克炮 兵 , 现有 兵力 3 . 5 万人 , 占 陆上 自卫队 现有 员额 ( 1 5 . 0 6 万人 ) 的 2 3 . 2 4 % , 如此 比例 远远 高于 欧美 军事 大国 。 日军 炮兵部队 全部 是 队 属 炮兵 , 即 全部 编入 现有 的 5 个 军区 、 1 3 个 陆军师 、 2 个 混成旅 之中 。 日本 北部 军区 实力 最强 , 编有 1 个 野战炮兵 旅和 1 个 防空 导弹 旅 , 西部 军区 编有 1 个 野战炮兵 群 和 1 个 防空 导弹 旅 , 东北部 军区 只 编有 1 个 野战炮兵 群 , 中部 和 东部 军区 各只 编有 1 个 防空 导弹 群 。 陆军 现有 3 个机 步师 、 9 个 摩 步师 和 1 个 坦克师 , 各师 编有 1 个 野战炮 兵团 、 1 个 防空 炮兵营 ( 坦克师 为 防空 炮兵团 ) , 除 坦克师 外 , 各师 还 编有 1 个 反坦克 队 ( 连 的 规模 ) 。 陆军 现有 的 2 个 混成旅 各编 有 1 个 野战炮 兵团 。 从 以上 可以 看出 , 各军区 视 地理位置 的 重要 程度 编配 着 不同 数量 的 炮兵部队 , 以 北部 和 西部 军区 的 炮兵 数量 为 最 多 。 各师 的 编制 虽然 大体 相同 , 但 因 种类 、 所属 军区 不同 , 直属 炮兵 的 实际 编配 数量 也 有 多少 的 区别 , 以 属于 北部 军区 的 3 个机 步师 的 炮兵 数量 为 最 多 。 日军 炮兵部队 分为 旅 、 群 、 团 、 营 、 连 五级 建制 单位 , 旅 、 群是 军区 直属 炮兵 的 建制 单位 , 而团 、 营 、 连则 是 各 战斗 师 、 旅 直属 炮兵 的 建制 单位 。 日军 现有 炮兵部队 的 独立 建制 单位 及 数量 如下 : 军区 属 野战炮兵 旅 1 个 军区 属 野战炮兵 群 2 个师 属 野战炮 兵团 1 3 个 混战 旅属 野战炮 团 2 个师 属 反坦克 队 1 2 个 军区 属 防空 导弹 旅 2 个 军区 属 防空 导弹 群 4 个师 属 防空 炮兵团 1 个师 属 防空 炮兵营 1 2 个 这些 独立 建制 单位 共辖有 以下 火力 单位 : 野战 炮兵营 8 4 个 地 对 舰 导弹 团 1 个 反坦克 队 1 2 个 军属 防空 导弹 发射 连 3 2 个 防空 炮兵营 1 7 个 其中 , 因 部分 师 缺编 , 野战 炮兵营 实有 量 不足 8 4 个 。 装备 水平 日军 炮兵 现行 主 装备 基本 处于 世界 6 0 ~ 7 0 年代 技术水平 , 高 技术含量 较 低 , 还 没有 摆脱 主要 依赖 进口 和 辅以 本国 仿制 生产 的 状态 , 且 弹种 较 少 , 指挥 和 火控系统 性能 落后 。 部分 陈旧 装备 已 不能 满足 现代 战场 需要 , 先进武器 数量 很 有限 , 还 不能 形成 强大 的 战斗力 , 至今 尚未 装备 战术 地地导弹 。 日军 野战炮兵 现 装备 以 传统 身管 火炮 为主 , 其中 自行火炮 约 占 4 0 % , 口径 序列 是 2 0 3 毫米 、 1 5 5 毫米 、 1 0 5 毫米 三种 。 M 1 1 0 A 2 式 2 0 3 毫米 自行 榴弹炮 是 军区 属 野战炮兵 旅 的 主炮 , 发射 普通 榴弹 的 射程 仅 2 2 . 9 千米 , 炮车 上 没有 炮塔 , 只能 携带 2 发 炮弹 。 这种 火炮 是 美国 产品 的 仿制品 , 美军 在 8 0 年代 中期 已 将 其 退出 现役 部队 。 F H 7 0 式 1 5 5 毫米 牵引 榴弹 是 日军 炮兵 现 装备 最多 的 火炮 , 是从 英 、 德 两国 引进技术 仿制 的 产品 , 性能 较 先进 , 发射 普通 榴弹 最大 射程 2 4 千米 , 发射 火箭 增 程弹 最大 射程 3 0 千米 , 战斗 全 重 9 . 3 吨 , 配有 辅助 推进 装置 , 可 短距离 转移阵地 , 而 长途 越野 行军 较 困难 , 不利于 山地 和 沼泽 地区 作战 。 7 5 式 1 5 5 毫米 自行 榴弹炮 是 日本 自行 研制 的 火炮 , 自 1 9 7 8 年 起列装 , 现在 是 机 步师 和 坦克师 属 炮兵团 的 主要 装备 。 它 发射 普通 榴弹 的 最大 射程 仅 1 9 千米 , 日军 一直 要求 用 射程 更远 的 自行 炮 取代 之 , 但 至今 未能如愿 。 7 5 式 1 3 0 毫米 3 0 管 火箭炮 也 是 日本 本国 研制 的 火箭炮 , 但 其 最大 射程 只 1 4 . 5 千米 , 作为 师属 火炮 已 不能 满足要求 , 因此 装备 数量 不 多 。 日军 各 机 步师 和 摩 步师 属 反坦克 队 主要 装备 的 是 7 9 式 “ 重马特 ” ( M A T ) 和 8 7 式 “ 中马特 ” 反坦克 导弹 , 后者 属于 第三代 反坦克 导弹 , 射程 2 0 0 0 米 , 采用 半主动 激光 寻 的 制导 , 战斗部 破甲 厚度 7 0 0 毫米 , 属 当今世界 性能 先进 的 反坦克 导弹 。 日军 军区 属 防空 炮兵 现 装备 的 是 清一色 的 美制 “ 霍克 ” ( H a w k ) 改进型 防空 导弹系统 , 射程 2 ~ 4 0 千米 , 射高 3 0 ~ 1 8 0 0 0 米 , 采用 半主动 雷达 寻 的 制导 方式 , 单发 毁歼 概率 8 0 % 。 它 的 最大 缺点 是 野战 机动 能力 和 抗电磁 干扰能力 差 。 师属 防空 炮现 装备 有 仿造 瑞士 的 L 9 0 式 3 5 毫米 双管 高射炮 、 日本 自行 研制 的 8 7 式 3 5 毫米 双管 自行 高射炮 和 8 1 式 近 � 先进 系统 相比 , 战场 机动性 能 和 生存能力 偏低 。 在 北部 军区 的 野战炮兵 旅中 编有 1 个 8 8 式 地 对 舰 导弹 团 , 这是 日军 炮兵 的 独有 建制 。 这种 车载 导弹 以 惯性 和 半主动 雷达 寻 的 制导 方式 制导 , 射程 达 1 5 0 千米 , 飞速 0 . 9 马赫 , 专用 于 攻击 水面 舰船 。 今后 发展 根据 1 9 9 6 ~ 2 0 0 0 年 日军 整备 计划 , 陆上 自卫队 的 现有 编制 与 兵力 不会 发生 太 大 变化 , 因而 炮兵 的 编制 与 装备 体制 也 不会 大 变 , 但会 出现 局部 调整 。 例如 , 将 于 1 9 9 8 年内 在 北部 军区 的 野战炮兵 旅 组建 1 个 多管 火箭炮 营 , 装备 从 美国 购进 的 M 2 7 0 式 2 2 7 毫米 1 2 管 火箭炮 ; 该 旅 的 1 个 炮兵营 改编 为 1 个 8 8 式 地 对 舰 导弹 团 ; 另 1 个 装备 7 4 式 1 0 5 毫米 自行 榴弹炮 的 炮兵营 改装 7 5 式 1 5 5 毫米 自行 榴弹炮 。 各 机 步师 属 野战炮 兵团 中 的 7 5 式 1 3 0 毫米 火箭 程 防空 导弹系统 。 这 三种 防空 武器 对付 中 低空 高性能 飞机 有 一定 效果 , 但 与 其他 国 � -- 我 是 一条 来自 北方 的 龙游 在 无垠 的 阴沟 中 __label__C37-Military 发信人 : snake ( 小龙 ) , 信 区 : military 标题 : 从 日本 海上 自卫队 分列式 看 中日 海军 之 差距 发信站 : 日月 光华 站 ( FriSep1818 : 33 : 281998 ) , 转信 作者 ? ? ? 原本 两年 一次 的 日本 海上 自卫队 分列式 , 由于 去年 日本 防卫 计划 调整 加上 美日 安保 条约 内容 的 重新 修订 , 致使 延后 一年 至 1997 年 才 举行 , 今 次 日本首相 桥本龙太郎 亲临 检阅 , 颇 有 政治 宣誓 的 意味 , 而 舰艇 编队 首舰 更为 沿用 前大 日本帝国 海军 传统 舰名 的 模模 牵 � 142 『 木嵘 』 号 驱逐舰 , 其 用意 可谓 “ 狼子野心 , 路人皆知 ” 。 此次 参与 的 包括 了 地方队 , 练习 舰队 , 自卫 舰队 , 教育 航空 集团 所属 舰艇 以及 海上 与 航空 自卫队 所属 军机 , 包含 总吨位 159 , 400 吨 的 46 医艇 ( 注 : 仅 驱逐舰 就 有 6 个 级别 ) , 8 种 机型 共 47 架 的 军机 , 人员 7 , 000 人 。 除了 先导 与 附属 舰队 之外 , 受 检阅 以 『 金刚 』 级 驱逐舰 『 雾岛 』 号 为 旗舰 。 以下 分为 5 艘 驱逐舰 的 第一 群 , 4 艘 驱逐舰 的 第二 群 , 练习 舰 与 驱逐舰 的 第三 群 , 5 艘 潜水艇 的 第四群 , 1 艘 扫雷 母舰 与 5 艘 扫雷艇 的 第五 群 , 以及 1 艘 潜艇 救难 母舰 , 1 艘 运输舰 与 2 艘 运输 补给舰 的 第六 群 。 机型 包括 S H 6 0 J 反潜 直升机 , M H 5 3 E 扫雷 直升机 , T C 9 0 教练机 , U S 1 A 反潜 救难 机 , P 3 C 反潜巡逻机 , F 1 攻击机 , 矗牛 矢挠 耄 疲保担 收交 � 其 整体 规模 及 战斗力 展示 虽 不 可谓 绝后 , 但 空前 自 不在话下 。 海上 自卫队 所有 主力 和 新型 舰艇 几乎 全部 倾巢而出 ; 如 『 金刚 』 级 的 『 雾岛 』 号 ( 模模 牵 7 4 ) , 『 村雨 』 级 的 『 村雨 』 号 ( 模模 牵 保埃保 ┘ 『 春雨 』 号 ( D D G 1 0 2 ) 驱逐舰 , 甚至 尚未 装设 武器 系统 的 全新 『 浦贺 』 号 扫雷 母舰 也 在 其中 。 『 现代 无敌 铁金刚 』 众所周知 , 『 金刚 』 ( Kongo ) 级 为 美国 著名 『 阿勒 。 波克 』 级 驱逐舰 ( Arleigh Burke DDG ) 的 日本 版 , 除 装备 有 『 阿勒 。 波克 』 级 的 『 神盾 』 空 搜 雷达 ( R C A 。 樱 Y - 1 D , 3 D � 和 强大 火力 外 更 整合 以 大量 国产 先进 电子 设 � , 使得 金刚 级 的 整体 作战 能力 与 前者 相比 实 有过之而无不及 , 排水量 也 更 大 , 高达 9 , 485 吨 ( 『 阿勒 。 波克 』 级 为 8 , 422 吨 ) , 可以 不 夸张 地说 , 『 金刚 』 级 的 战力 与 美国 的 『 宙斯 盾 』 ( Ticonderoga CG ) 级 巡洋舰 相 比较 可能 更为 恰当 。 日本 目前 共 制造 了 4 艘 这种 『 现代 无敌 铁金刚 』 , 而 『 雾岛 』 号 则 是 服役 的 同级 第二艘 。 在 美国 的 唆使 和 日本 右翼 政府 的 叫嚣 下 , 可以 企待 的 今后 该级 舰 的 营造 计划 只 可能 加速 而 不会 减慢 , 并 在 『 日本 周边 有事 』 的 借口 下 为 美国第七舰队 提供 强有力 的 协防 。 『 桃太郎 的 新宠 - 『 村雨 』 级 驱逐舰 』 在 日本 海上 自卫队 战力 序列 中 仅次于 『 金刚 』 级 就 非 『 村雨 』 ( MURASAME ) 级 驱逐舰 莫属 了 。 『 村雨 』 级 驱逐舰 作为 日本 海军 新锐 , 其 动力 与 排水量 与 我国 『 旅沪 』 级 同级 , 但 在 武器 系统 自动化 方面 却 大大超越 后者 , 舰上 人员 精简 至 170 人 。 舰艇 上层 结构 的 表面 有着 明显 的 坡度 与 圆滑 外角 的 处理 , 让 人 很 容易 与 『 金刚 』 级 驱逐舰 的 外形 作 一番 联想 , 此举 除了 让 西方 媒体 将 『 村雨 』 级 称之为 迷你版 的 『 金刚 』 级 之外 , 该 设计所 代表 的 隐形 考量 更 值得注意 。 从 反潜 火箭 到 反舰 到 防空 武器 系统 , 『 村雨 』 级 驱逐舰 均 采 垂直 发射系统 , 使 其 具有 快速 反制 饱和 性 攻击 的 能力 。 反舰 系统 除 西方 通用 的 『 鱼叉 』 式 导弹 外 , 『 村雨 』 级 还 装备 有 国产 『 S S M - 1 B 』 反舰导弹 , 全长 1 。 5 米 , 重 660 公斤 , 靠着 新峙 � 射 发动机 推进 , 射程 可达 144 公里 , 性能 相当于 R G M - 84 D 。 反潜 鱼雷 采 国产 『 G R X - 4 』 , 配备 有 类似 反坦克 导弹 使用 的 成形 装药 弹头 , 经 测试 , 其 威力 足 可以 贯穿 双层 压力壳 的 潜艇 艇 身 。 C 3 I 系统 全面 领先 于 现役 美国 舰只 , 且 自动化 水平 极高 。 其 电子 感 测系统 国产化 近乎 百分之百 , 体现 了 日本 在 海军 发展 方面 展现 的 强势 和 自主 。 由于 『 村雨 』 级 驱逐舰 等 于是 海上 自卫队 未来 10 年 所 倚重 的 反潜 主力 , 而 反潜 作战 又 是 维系 日本 海运 通畅 的 必经 考验 , 因此 该级 驱逐舰 的 建造 计划 之 优先 顺序 颇 高 , 自 1994 年 以来 共有 4 艘 服役 , 去年 8 月间 第二 , 三号 舰 下水 时间 竟 只 隔 了 2 天 , 由此 点 可以 认知 到 海上 自卫队 对 『 村雨 』 级 所 具备 反潜 作战 能力 的 看重 , 同时 也 可 看出 日本 造船工业 的 雄厚实力 。 从 日本 海上 自卫队 今后 的 发展 来看 , 其 最高 宗旨 仍 是 保障 日本 对外 海上 航运 的 畅通 并 在 必要 时 协防 驻 亚洲 美军 『 维持 本 地区 和平 与 稳定 』 , 这 其中 包括 武力 干预 中国 以非 和平 方式 统一 台湾 , 以 确保 其 太平洋 第三 岛链 不 受 中国 威胁 , 海上 自卫队 突出 反潜 , 扫雷战 力 的 立军 思想 也 一直 贯彻始终 。 但 随着 近些年 中国军力 迅速 提升 和 台海 冲突 几率 的 升高 , 日本 已经 开始 有 针对性 地 加强 两栖登陆 和 快速 反制 饱和 式 攻击 的 能力 。 『 21 世纪 的 日本 海上 自卫队 十 。 十 舰队 』 为 因应 朝鲜半岛 危机 和 台海 冲突 , 日本 海上 自卫队 著名 的 『 八 。 八 舰队 』 已经 发展 为 『 十 。 十 舰队 』 , 即 十艘 舰只 搭载 十架 反潜 直升机 组成 一个 有机 的 集群 , 无论 远 , 中 , 近海 都 可以 独挡 一面 。 到 2002 年 以后 , 海上 自卫队 部份 旧型 驱逐舰 , 例如 『 太刀风 』 级 , 『 高月 』 级 , 『 楱 名 』 级 等 驱逐舰 , 届时 可能 将 与 以 淘汰 。 未来 的 海上 自卫队 将 包括 有 至少 10 支以 『 金刚 』 级 为 旗舰 的 『 十 。 十 』 舰队 , 配制 9 艘 『 村雨 』 级 , 8 艘 『 朝雾 』 级 驱逐舰 和 一批 比 『 村雨 』 级 更 先进 的 『 新 世代 通用 驱逐舰 』 ( DDX ) , 数艘 万吨级 两栖 登陆舰 以及 其它 辅助 舰只 。 几乎 全部 的 新型 军舰 都 广泛 采用 隐形技术 , 先进 国产 3 D 空 搜 雷达 , 垂直 发射系统 以及 各式 服役 和尚 在 研制 阶段 的 新型 舰载 导弹 , 在 『 金刚 级 』 神盾 驱逐舰 的 领军 下 , 每 单一 『 十 。 十 舰队 』 的 防空 与 反潜 实力 将会 提升 到 除 美国 航母 舰群 以外 世界 的 领先水平 。 某些 舰队 还 将 具备 强大 的 两栖登陆 作战 能力 以 应付 『 周边地区 』 的 突发事件 和 为 往后 向 海外 派兵 作 准备 。 我 想 写 到 这里 , 再 拿 中国 海军 与 之 逐一 去 做 比较 , 并 没有 什么 实际意义 , 因为 根本 它们 就 不是 一个 重量级 的 。 那么 如此说来 是不是 今后 中日 海上 发生冲突 , 『 甲午海战 』 中 『 撞沉 吉野 ! 』 的 惨烈 场面 就 一定 会 重演 呢 ? ! 也 不尽然 。 鄙人 认为 击败 新 东洋 『 十 。 十 舰队 』 的 方法 主要 有 三 ; 一 > 水面 突袭 短期内 , 可行 的 办法 是 中国 海军 利用 20 ┉ 30 艘 隐形 高速 导弹艇 混在 民用 海 钓船 中 ( 注 : 如果 有 天然 地形 隐蔽 更好 ) , 在 据 敌 舰队 40 公里 处 ( 注 1 ) 以 战斗队形 高速 冲出 并 立即 对 日本 舰队 发起 饱和 式 导弹 攻击 。 可以 想像 在 其后 的 混战 中将 会 有 相当 一部 份 导弹艇 被 日本 舰只 锁定 并 重创 , 击沉 , 也 会 有 部份 导弹 被 成功 拦截 或 欺骗 , 但 假设 中国 海军 在 攻击 中 总共 发射 了 80 枚 大型 超音速 反舰导弹 , 而 成功率 为 60 % 的话 , 仍 将 有 48 枚 配备 有 高 爆 弹头 和 特种 电磁波 弹头 的 反舰导弹 击中目标 , 这 将 会 给 日本 舰队 带来 无法 承受 的 损失 。 其他 中小型 驱逐舰 先 不必 说 , 就是 『 金刚 』 级 大型 驱逐舰 能够 幸运地 生存 下来 , 引爆 电磁波 弹头 所 带来 的 超强 电磁场 也 将 把 它 的 C 3 I 系统 烧毁 。 剩下 一些 『 双目失明 』 兼 重创 起火 的 残敌 , 就是 扔 手榴弹 砸 也 把 它们 砸 沉 了 。 一场 海上 突袭 下来 , 即使 中国 海军 损失 过半 也 大 赚 特 赚 了 。 二 > 水下 狼群 式 攻击 中 , 短期 之内 , 中国 海军 可 利用 老旧 潜艇 一面 吸引 日本 舰队 反潜 直升机 的 注意 , 一面 , 派 十数艘 隐身 功能 较佳 的 K 级 , 宋级 常规 潜艇 从 另外 三面 包抄 日本 舰队 并 向 其 发动 饱和 式 攻击 , 如能 结合 战法 一 协调 攻击 则 效果 更佳 。 三 > 空中 优势 远期 战略方针 , 中国 海军 将 重点 转移 到 发展 大 -- 我 是 一条 来自 北方 的 龙游 在 无垠 的 阴沟 中 __label__C37-Military 发信人 : Kernel ( 摩 ! 诃 ! 无 ! 量 ! ) , 信 区 : military 标题 : 二 ○ ○ 五年 视距 外 空战 时代 台海 上空 谁 占 空优 发信站 : 日月 光华 站 ( SatSep2623 : 51 : 301998 ) , 转信 二 ○ ○ 五年 视距 外 空战 时代 台海 上空 谁 占 空优 编者按 : 本刊 在 这里 摘录 了 一篇 发表 于 北京 出版 的 通俗 军事 刊物 上 代表 台湾 军方 观点 的 文章 , 以 飨 对 现代 军事 技术 感兴趣 的 读者 。 在 这里 读者 肯定 会 觉得 奇怪 , 为什么 北京 会 发表 一篇 指称 中共 在 二 ○ ○ 五年 前 无法 取得 台海 上空 空中 优势 的 文章 ; 在 这里 读者 还 能 看到 美国 人 在 对 台 军售 方面 不怀好意 , 他 即 想 箝制 中共 , 但 又 不 愿意 彻底 帮助 中国 的 民主 力量 。 读者 只要 稍加 分析 就 会 发现 , 北京 的 学院派 军人 反对 武力 攻台 , 他们 所持 的 理由 是 : 在 二 ○ ○ 五年 之前 , 中共 不 可能 取得 攻台 作战 的 军事优势 , 但 他们 的 意见 在 共产 意识形态 的 桎酷 下 无法 表达 , 于是 抛出 了 这篇 台湾 军事 分析家 撰写 的 文章 , 用以 嘲笑 中共 决策者 对 现代战争 的 无知 , 由此 读者 亦可 窥见 共产 军 内 围绕 “ 解放 台湾 ” 问题 展开 的 明争暗斗 之 激烈 。 至于 美国 人 , 读者 从 台湾 军方 的 叙述 中 可以 再次 证实 以下 的 论断 : 美国 的 一切 政策 考量 都 是从 它 的 国家 利益 出发 的 , 美国 既 不想 看到 一个 强大 的 共产 中国 也 不想 看到 一个 强大 的 民主 中国 , 它 希望 中国 维持 分裂 以 确保 其 在 亚洲太平洋地区 的 霸权 地位 。 中国 人 必须 清醒 地 认识 , 要 想 实现 民主 建国 的 理念 , 首先 必须 立足于 自身 的 不懈努力 , 国际 援助 应该 是 第二位 的 , 就象 台湾 自行 研制 “ 经 国 ” 号 战机 那样 。 ------------------------------------------- 一 、 大陆 空军 远距 空战 能力 * 苏 - 27 对 台湾 而言 , 除了 苏 - 27 的 空中 格斗 性能 外 , 最大 的 威胁 来自 其 航程 。 由于 其高 - 低 - 高 的 作战 半径 ( 在 大陆 本土 时以 经济 高度 飞行 节省 燃料 , 出海 进入 台湾 防空 监测网 後 低空 渗透 , 返航 进入 大陆 後 再 高飞 ) 超过 一 千千米 , 并且 不用 挂载 副油箱 , 而 能 将 机上 十二个 挂架 全部 用来 挂载 武器 , 因此 苏 - 27 可以 从 台湾 防空 监测网 侦测 不到 的 大陆 内陆 机场 起飞 , 绕 着 监测网 的 边缘 从 台湾 东部 或 东南部 偷袭 , 在 台湾 上空 滞留 一 小时 以上 。 或 以 挂载 的 八枚 中程 空空导弹 和 四枚 短程 空空导弹 持续 应付 多场 空战 , 为 攻击机 的 到达 清除 空域 , 并 维持 空中 优势 直到 攻击机 群 离去 ; 或 混合 挂载 对 空对地 武器 , 先 取得 空中 优势 後 转而 攻击 地面 目标 , 实施 战术轰炸 与 战场 阻断 ; 也 可以 混合 挂载 反 辐射 导弹 与 空空导弹 , 做 防空 压制 与 维持 空中 优势 之用 。 因此 , 台湾 空军 的 防空 部属 势必 受到 苏 - 27 可能 的 迂回 攻击 的 牵制 , 使 其 兵力 分散 到 台湾 东部 空域 , 削弱 了 西部 濒临 大陆 第一线 战场 的 预备队 数量 , 而 台湾 往来 太平洋 的 海军 军舰 也 就 不能 完全避免 遭受 其 攻击 。 在 现代 空战 中 遂行 任务 , 重要 的 是 能 在 视距 外 空战 中 生存 下去 。 总数 约 八十 架 的 苏 - 27SK 是 大陆 在 二 ○ ○ 年 以前 唯一 能 完成 战备 的 苏 - 27 系列 。 该机 机载雷达 的 型号 为 N - 001 , 是 大陆 空军 取得 视距 外 空战 能力 的 始祖 。 N - 001 雷达 的 视距 外 空战 导引 能力 较 原始 , 虽然 可 同时 追踪 十个 目标 , 但 一次 只能 引导 一枚 R - 27 中程 空空导弹 攻击 一个 目标 。 由于 早期 俄制 第四代 战斗机 机载雷达 的 俯视 能力 并 不强 , 或许 这 也 是 俄罗斯 在 其 三种 第四代 战斗机 ( 苏 - 27 、 米格 - 29 、 米格 - 31 ) 上 加装 红外线 侦测器 , 以 强化 其 追踪 低空飞行 目标 能力 的 原因 。 因此 , 台湾 的 F - 16 和 “ 经 国 ” 号 只要 保持 在 较 低 空域 , 借 雷达 地面 杂波 的 掩护 是 可以 先发制人 的 。 在 生存性 方面 , 苏 - 27SK 上 配备 有翼端 干扰器 , 而 优异 的 空气 动力学 性能 使 其 机身 虽大 , 但 灵活性 却 极佳 , 可以 配合 电子干扰 躲避 敌方 中程导弹 的 攻击 。 在 二 ○ ○ 年 後 , 大陆 空 � 将 陆续 装备 的 二百架 歼 - 11 / 苏 - 27SMK 和 六十 架苏 - 30MK , 则 装备 了 真正 有 第四代 水准 的 ZHUK - 27 雷达 , 探测 距离 为 向前 目标 一百千米 , 後 向 目标 五十五 千米 , 可 同时 追踪 十个 目标 , 并 引导 R - 77 导弹 攻击 其中 四个 目标 。 作战 能力 与 台湾 的 “ 幻影 ” 2000 上 装备 的 RDY 雷达 相当 。 ZHUK 雷达 的 特别之处 是 其 天线 可 作 左右 九十度 扫描 , 超过 西方 雷达 的 六十度 。 虽然 增加 扫描 角度 , 而 没有 增快 扫描 速度 的 做法 在 飞机 的 攻击 阶段 作用 不 大 ( 在 实战 时 雷达 一般 只 需 做 左右 三十 到 四十五度 扫描 , 以 保持 资料 更新 率 ) , 但 在 与 敌机 保持 侧面 方位 以 躲避 敌机 雷达 侦测 时 , 如果 雷达 能 在 六十 到 九十度 范围 跟踪 敌机 , 虽 不易 进行 攻击 , 但 至少 有助于 飞行员 判明 情况 并 进行 决策 。 大陆 现有 的 中程 空空导弹 是 R - 27 , 此型 导弹 的 导引 方式 为 中途 数据链 加 惯性导航 , 末端 为 半主动 雷达 制导 , 是 一种 先进 的 引导 方式 , 与 最新 的 AIM - 7P 相同 。 大陆 还 未 装备 , 但 势必会 装备 的 主力 中程 空空导弹 是 R - 77 , 它 特别 的 栅状 尾翼 使 其 运动 性能 和 MICA 相当 , 而 较大 的 导弹 发动机 又 使 其 射程 略 超过 AMRAAM , 而且 , 俄罗斯 还有 更 引人注目 的 超 远程 空空导弹 。 除了 R - 27 外 , 大陆 仍 未 放弃 自行 研制 中程 空空导弹 的 努力 。 早期 发展 仿制 麻雀 导弹 的 PL - 10 配备 在 歼 - 8 上 , 近年来 又 发展 了 PL - 11 。 由于 取得 了 意大利 蝮蛇 导弹 的 单脉冲 寻标器 技术 , 其 性能 应 和 AIM - 7M 相当 , 电子 技术 上 领先 但 射程 较 短 。 在 近距离 空中 格斗 中 , 欧美 战斗机 则 占 不到 便宜 。 因为 苏 - 27 上 的 NSTs - 27 头盔 瞄准具 与 R - 73 导弹 配合 可以 攻击 左右 六十度 以内 的 目标 。 在 德国 F - 16 与 米格 - 29 的 多次 模拟 空战 中 证明 了 这 一点 。 因为 俄制 战斗机 射角 的 大幅 增加 , 使 其 可以 在 迎面 相向 或 高 G 转弯 等 通常 无法 攻击 的 位置 进行 射击 , 而且 具有 九比 一 的 高 交换 比 , 即使 运动 性能 优良 , 无 挂载 的 F - 16 对抗 装 上 两具 副油箱 的 米格 - 29 时 也 无济于事 。 而 高 攻角 又 是 苏 - 27 一项 引人注目 的 性能 , 使 其 在 不断 翻滚 後 仍 能 咬住 因为 空速 太低 而 无力 运动 的 敌机 。 俄制 战斗机 的 这些 特性 使 西方 国家 深受 震撼 , 进而 开始 发展 新一代 格斗 空空导弹 的 研制 。 苏 - 27 几乎 融合 了 所有 第四代 战斗机 的 先进 技术 , 但 以 第五代 战斗机 技术水准 来 衡量 , 其 气动力 设计 也 正是 其 弱点 。 除了 机身 太 大 以外 , 分离 的 发动机 仓 增加 了 表面积 与 外表 的 凹 穴 , 高耸 垂直 尾翼 和 暴露出 发动机 的 笔直 进气道 , 以及 全部 使用 金属材料 制造 的 机体 , 从 隐身技术 的 角度 来看 就 成为 最差 的 示范 品 。 在 台湾 空军 眼中 , 苏 - 27 最大 的 缺点 就是 因 其 具有 太大 的 雷达 截面积 而 容易 被 雷达 锁定 。 * 歼 - 10 歼 - 10 的 原型 设计 源于 以色列 “ 幼狮 ” 战斗机 。 基本 是 F - 16 的 机身 与 JAS - 39 机翼 的 混合体 。 原本 “ 幼狮 ” 的 设计 是 以 较大 的 内部空间 来 装载 较 多 的 燃油 , 以 高强度 的 机翼 来 挂载 较 多 的 弹药 以 执行 战场 阻断 任务 。 但 观察家 以为 大陆 空军 视 夺取 制空权 为 首要任务 , 故 利用 前翼 及 双 三角翼 取得 较 好 的 高速 性能 以 做 高速 拦截 之用 。 但 笔者 以为 , 若 执行 本土 防空 , 歼 - 10 的 大小 还 可 胜任 。 但 要 执行 敌境 上空 夺取 制空权 的 任务 , 歼 - 10 的 能力 则 十分 有限 。 由于 大陆 已经 有苏 - 27 可以 执行 夺取 制空权 的 任务 , 因此 , 大陆 可能 会 采用 美国空军 的 作战 模式 , 即 让 F - 15 一类 的 双发 战斗机 维持 空中 优势 , 让 F - 16 一类 的 单发 战机 进行 低空 轰炸 , 并 在 必要 时 进行 自卫 空战 。 尤其 是 当 大陆 空军 放弃 轰 - 7 计划 後 , 已经 没有 现代 攻击机 可用 , 歼 - 10 的 对 地 攻击能力 就 更加 重要 了 。 在 以色列 的 帮助 下 , 歼 - 10 是 大陆 自行 研制 的 第一种 脱离 第三代 战斗机 样板 的 第四代 战斗机 。 从 其 选择 的 推力 为 一万两千 两百五十 千克 的 AL - 31F 发动机 可知 , 其空 重应 与 F - 16 一群 , 为七到 八吨 。 由于 歼 - 10 继承 了 F - 16 的 机身 , 也 就 仅 有 一个 小机 鼻 。 原本 歼 - 10 计划 使用 以色列 的 FLBLTEL / ELM - 2034 雷达 , 与 APG - 66 技术水准 相当 , 属 不 具备 视距 外 空战 能力 的 早期 俯视 雷达 。 但 在 俄罗斯 提供 ZHUK 雷达 後 , 大陆 已经 采用 俄制 雷达 。 ZHUK - 27 原本 是 侦测 距离 在 一百千米 级 的 远程 雷达 , 不过 , 由于 歼 - 10 机鼻不大 , 其 雷达 改型 重量 只有 一百八十 千克 , 远远 低于 歼 - 8IIM 装备 雷达 的 二百五十 千克 重量 。 其 侦测 距离 亦 会 相应 缩短 至 五十 千米 左右 , 但 至少 应 和 ZHUK - 8 一样 又 同时 跟踪 八个 目标 , 并 攻击 其中 两个 目标 的 能力 。 因此 , 歼 - 10 基本 对空 武装 应是 两枚 中程 空空导弹 和 四枚 短程 空空导弹 。 值得注意 的 是 , 大陆 已经 完成 了 可 俯仰 四十度 、 左右 正负 六十度 的 头盔 瞄准具 , 并 搭配 PL - 9 空空导弹 , 在 近距离 空战 中 已有 第五代 战斗机 水准 。 * 三代 半 战斗机 在 冷战 尚未 结束 之前 , 西方 国家 处于 自身 战略 利益 的 考虑 , 作出 向 大陆 出售 先进 战斗机 和 技术 的 决定 。 以至于 当初 台湾 “ 经 国 ” 号 的 最大 假想敌 是 “ 幻影 ” 2000 。 但 当时 大陆 财力 有限 , 没有 购买 西方 国家 的 先进 战斗机 , 而是 以 第三代 战斗机 为 基础 , 改良 出 三种 三代 半 战斗机 , 它们 分别 是 : 有 视距 外 攻击能力 的 重型 拦截机 歼 - 8II ; 便宜 的 轻型 战斗机 歼 - 7III ; 中程 战斗 轰炸机 轰 - 7 。 然而 , 在 大陆 大量 购进 并 生产 俄制 战斗机 後 , 其 新一代 主战 飞机 的 阵容 变为 : 重型 战斗机 苏 - 27 ; 轻型 战斗机 歼 - 10 ; 战斗 轰炸机 苏 - 30 。 尽管如此 , 大陆 主 战机 原有 的 阵容 并未 消失 , 而 仍旧 得到 有限 的 发展 。 歼 - 8II 基本上 是 以 歼 - 7 为 基础 , 改用 两侧 进气 以空出 机首 空间 安装 大型 雷达 , 并 采用 双 发动机 以 加大 机身 提高 航程 的 设计 发展 而来 的 。 在 此种 设计 思想 指导 下 , 虽然 解决 了 飞机 的 航程 和 安装 大型机 首 雷达 的 需要 , 但 却 付出 了 机动性 低劣 的 代价 。 歼 - 8IIM 是 一种 改良 机型 , 其 安装 的 ZHUK - 8II 雷达 性能 差 与 ZHUK - 27 , 侦测 纪录 为 向前 八十 千米 , 向 後 四十千米 , 只能 同时 攻击 两个 目标 。 尽管如此 , 歼 - 8 战斗机 终于 拥有 了 全天候 俯视 能力 。 机上 可 挂载 R - 27 或 仿制 意大利 ASPIDE 导弹 的 PL - 11 中程 空空导弹 。 头盔 瞄准具 使 其 在 近战 中 仍 具有 威胁性 。 但是 , 由于 机动性 的 低劣 导致 其 一旦 被 敌机 或者 导弹 咬住 时 就 很 难 摆脱 。 据悉 歼 - 8IIM 是 外销 机型 , 但 类似 的 改良 型 歼 - 8III 则 可能 在 服役 中 。 歼 - 7MG , “ G ” 表示 “ 改 ” , 其 重要 的 改进 就是 机首 装备 马可尼 公司 的 雷达 , 取代 原本 歼 - 7M 的 雷达 。 因歼 - 7 机型 机首 进气 锥 的 限制 而 无法 安装 稍大些 的 雷达 , 所以 该 雷达 的 视角 仅 有 左右 二十度 , 探测 距离 十五 千米 , 完全 没有 视距 外 攻击能力 。 但 其 视角 已 足够 支持 运用 抬头 显示器 进行 空战 格斗 , 且 具备 多普勒 信号处理 的 俯视 能力 以 支持 短程 空空导弹 和 机炮 的 运用 。 配备 自制 的 头盔 瞄准具 以及 轻巧 的 机身 , 使 歼 - 7MG 仍 是 近距 空战 中 可畏 的 对手 。 歼 - 7MG 和 其它 上 千架 歼 - 8II 、 歼 - 7 系列 、 歼 - 6 、 强 - 5 一样 , 致命 的 弱点 是 没有 视距 外 空战 能力 。 在 现代 空战 中 , 既 使 凭借 灵活 和 电子对抗 措施 设法 躲过 中程 空空导弹 的 第一波 攻击 , 但 不部 具备 第四代 战斗机 可以 系 迅速 脱离 以 回避 近距 格斗 或 拉大 距离 再次 以 中程 空空导弹 进行 攻击 的 能力 。 故 中共 三代 半 以前 的 战斗机 在 台湾海峡 上空 没有 作战 优势 。 有 一种 说法 是 : 歼 - 7 可以 在 空中 预警机 的 指挥 下用 发射 後 不管 中程 空空导弹 攻击 敌机 。 但是 , 尽管 预警机 与 作战 机 之间 的 数据链 可以 为 战斗机 指示 目标 的 位置 , 但 其 频宽 却 不能 支持 制导 空空导弹 所 需 的 高 精确度 及 迅速 更新 目标 位置 变化 等 资料 的 传输 , 因此 使用 价值 有限 。 轰 - 7 曾 被 认为 是 台湾 空防 的 恶梦 , 因为 其 设计 目标 是 以 超音速 进行 低空 突防 的 轰炸机 。 对于 十年 前 的 台湾 空防 能力 而言 , 其 威胁 不言而喻 。 但 台湾 在 近些年 的 二代 兵力 规划 中 , 极为 重视 超 地平线 对空 监测网 的 建设 和 战斗机 的 俯视 俯射 能力 , 因此 , 轰 - 7 的 威胁 已 不再 存在 。 就 现代 军用 航空 技术 而言 , 低空 突防 和 对 地 攻击 所 需要 的 导航 、 火控 等 技术设备 远比 空战 装备 来得 敏感 , 这 对于 中共 来说 是 极大 的 困难 。 因此 , 中共 已 将 轰 - 7 用于 技术含量 较 低 的 反舰 攻击 作战 。 因为 海面 平坦 , 飞机 只 需较 简单 的 无线电 高度表 而 无需 复杂 的 地形 雷达 就 可以 作 超低空 飞行 。 平坦 的 海面 反射 雷达 杂波 又 远 低于 陆地 , 雷达 可以 很 容易 地 探测 到 大型 舰船 , 故轰 - 7 可以 在 台湾 空军 的 作战 半径 之外 , 以 远程 反舰导弹 攻击 台湾 的 舰队 。 二 、 台湾 空军 远距离 空战 能力 * “ 经 国 ” 号 “ 经 国 ” 号 的 设计 完全 是 以 视距 外 空战 能力 为 导向 , 要求 装备 一具 能够 多 目标 接战 的 俯视 雷达 , 并 能 挂载 先进 中程 空空导弹 。 该机 雷达 型号 为 APG - 67 ( C ) ERR , 由于 天线 尺寸 比其 原型 APG - 67 大 , 故 在 俯视 扫描 时 的 侦测 距离 应比 原型 雷达 的 三十 到 三十六 千米 远 , 并 有 更 强 的 滤除 地面 杂波 的 能力 。 机上 的 数字式 雷达 预警 器 , 可以 在 空中 数百具 高功率 多普勒 雷达 同时 开机 的 情况 下 仍 能 正常 工作 而 不 发生 饱和 阻塞 。 其 新型 的 激光 惯导 系统 可以 在 很 短 的 时间 内 完成 升空 准备 , 从而 大大减少 了 作战 准备 周期 。 “ 经 国 ” 号 可载 两枚 台湾 自制 的 “ 天 剑 ” 二 型号 中程 空空导弹 。 该 导弹 采取 目前 只有 美俄法 等 国所 掌握 的 主动 雷达 加 惯性 制导技术 , 使得 “ 经 国 ” 号 可以 在 视距 外 同时 攻击 两个 目标 , 并 在 发射 导弹 後 立即 脱离 战场 。 此外 , 还 可 挂载 两到 四枚 短程 空空导弹 , 由于 采用 机腹 半埋 方式 挂载 导弹 , 因此 飞机 能 保持 较 好 的 机动性 和 高速 拦截 能力 。 在 飞机 隐身技术 方面 , 如 不 对 飞机 进气道 中 的 发动机 采取 隐蔽 措施 , 暴露 在 敌方 雷达 面前 的 发动机 将会 是 一个 很强 的 反射 源 , 而 这 正是 苏 - 27 的 一大 缺陷 。 “ 经 国 ” 号 在 设计 制造 过程 中 , 发动机 进气道 为 在 狭窄 的 机身 中 躲避 主 机舱 而 向上 弯曲 後 才 与 发动机 相接 , 因此 从 机身 正前方 完全 看不到 发动机 , 意外 地 遮蔽 了 可能 出现 的 强 雷达 反射 源 , 从而 大大降低 了 飞机 正面 的 雷达 反射 截面积 。 而 这 也 正是 美国 在 研究 飞机 隐身技术 时 在 B - 1B 上 采取 的 措施 , 该机 修改 进气道 後 的 正面 雷达 反射 截面积 只有 原机 的 十分之一 。 与 苏 - 27 相比 , 仅 此 一点 “ 经 国 ” 号 就 可 部分 抵消 在 雷达探测 距离 方面 的 劣势 。 * “ 幻影 ” 2000 - 5 美国 在 对 台 军售 中 一直 提供 次等品 , 如买 给 台湾 的 F - 16 并非 其 现役 的 C / D 系列 型号 , 而是 早期 A / B 系列产品 。 然而 , 法国 却 大大 地 提供 了 其 空军 在 下 一个 世纪 也 将 采用 的 主力 战斗机 “ 幻影 ” 2000 - 5 。 这种 被 称为 DASH5 的 新机型 改进 的 重点 之一 是 RDY 雷达 , 以 增加 对 多 目标 攻击 的 能力 。 “ 幻影 ” 2000 - 5 的 七点 五吨 空重 与 F - 16 相当 , 但是 , 空战 模式 设计 却是 至少 挂载 两枚 中程 空空导弹 进行 视距 外 拦截 , 作战 能力 与 F - 18 一类 的 中型机 相当 。 而 在 DASH5 型 上 , 已 可 挂载 四枚 中程 空空导弹 , 其 空战 能力 更 接近 于 F - 15 一类 的 重型 战斗机 。 与 苏 - 27 相比 , “ 幻影 ” 2000 - 5 虽较 小 较 轻 , 但 法国人 以较 高 的 工艺 水准 制造 出 了 MICA 导弹 , 该弹 拥有 一具 燃烧 时间 长 、 推力 大且 重量轻 的 导弹 发动机 , 弹重 只有 俄制 R - 27R 导弹 的 百分之四十 七 , R - 77 的 百分之六十 三 , 以 纵列 贴身 方式 挂载 在 重量 只有 苏 - 27 百分之四十 五 的 “ 幻影 ” 机身 上 , 亦 不会 影响 到 其 机动性 。 DYD 雷达 的 功率 及 天线 口径 尽管 不如 俄制 ZHUK 雷达 , 使 其 仰视 距离 难以 与 俄制 雷达 相比 , 但 RDY 雷达 的 计算 处理 能力 是 美 空军 现役 最好 的 战斗机 雷达 APG - 70 的 五倍 。 这 主要 是 增加 了 系统 频宽 以 适应 信号 高 脉冲 重复 率 的 要求 , 使 雷达 在 俯视 时 滤除 地面 杂波 的 能力 十分 强大 , 因而 可以 在 较 远 的 距离 上 , 从 强烈 的 地面 杂波 中 发现 微弱 的 目标 回波 , 使 飞机 能 在 高 於 敌机 的 空中 位置 和 导弹 的 最大 射程 上 先敌 发起 攻击 。 相反 , 功率 较大 的 雷达 如果 不 具备 较强 的 滤除 杂波 的 能力 , 在 俯视 时 只能 受到 更强 的 地面 回波 干扰 , 无法 在 远距离 上 发现 敌机 。 为此 , 雷达 只能 使用 仰视 的 扫描式 工作 , 并 仰射 导弹 进行 攻击 , 此种 攻击方式 使 导弹 在 上升 过程 中 消耗 了 大量 燃料 , 因而 无法 达到 应有 的 最大 射程 。 RDY 雷达 的 侦测 距离 一直 为 法国 军方 所 保密 , 据 推测 应 在 一百千米 左右 , 是 台湾 唯一 可以 和 俄制 ZHUK 雷达 一 比高下 的 战斗机 雷达 。 除此之外 , RDY 雷达 还有 一种 特别 的 战术 侦察 模式 , 就是 用 合成孔径 技术 在 远距离 上 全天候 制作 高 解析 地形图 , 可以 用来 侦察 监视 大陆 机场 的 部署 情况 。 “ 幻影 ” 2000 - 5 的 干扰 系统 配制 有 雷达 预警系统 、 有源 电子干扰 系统 和 诱饵 施放 系统 , 并 通过 机 内 传输 界面 使 各 系统 间 可以 互相 传输 信息 资料 , 被 称为 台湾 战斗机 中 唯一 内置 干扰 配器 配置 的 豪华 阵容 。 此外 , “ 幻影 ” 2000 - 5 还 可以 挂载 电子战 荚舱 , 在 左右 翼尖 有 备用 的 雷达 预警 天线 , 垂尾 上 有 分别 对 地面 及 空中 来袭 导弹 进行 干扰 的 干扰器 , 而 在 机 首部 还 设有 专门 侦测 现代 主动 雷达 加惯导 空空导弹 在 飞行 过程 中 所 传输 信号 的 天线 。 尽管 “ 幻影 ” 2000 - 5 基于 其 原型 设计 已 无法 采取 隐身技术 , 但是 , 由于 机上 装备 了 最 先进 的 电子系统 , 所以 , 在 未来 台湾海峡 上空 的 视距 外 空战 中 , 该机 将 具有 较 高 的 生存能力 。 * F - 16 在 美国空军 中 F - 16 通常 被 用来 进行 执行 对 地 攻击 任务 。 只是 在 较 轻 的 视距 外 空空导弹 AMRAAM 开发 成功 後 , 才 被 美国空军 更多地 用于 制空 作战 。 台湾 二十年 来 一直 求购 F - 16 , 以 作为 其 空防 的 主战 飞机 , 而 美国 则 担心 F - 16 的 对 地 攻击能力 太强 , 其 结果 便是 派生 处有 C / D 型 的 空战 能力 , 但 却 只有 A / B型 攻击能力 的 售台 F - 16 。 美国 售台 F - 16 的 设计 重点 是 APG - 66V3 雷达 。 由于 原先 F - 16 只配 被 短程 空空导弹 , 故 APG - 66 雷达 不 具备 制导 半主动 雷达 导引 空空导弹 的 能力 。 V3 型 雷达 加装 了 连续 波 发生器 以 导引 “ 麻雀 ” 导弹 , 并 将 雷达 侦测 距离 提高 到 六十 千米 左右 , 以 适应 视距 外 空战 的 需要 。 此外 , 该机 还 装备 了 改良 自 F - 22 的 电脑 , 以及 和 美国 现役 F - 16 相同 的 电子战 装备 。 美国 售台 F - 16 最受 指责 之 处 , 就是 缺乏 AIM - 120 对空 导弹 而 只有 “ 麻雀 ” 导弹 , 并 只能 采用 阻力 很大 的 翼 下 外挂 方式 , 与 “ 经 国 ” 号 和 “ 幻影 ” 2000 - 5 比较 起来 简直 一无是处 。 现代 空战 中 。 在 视距 外 攻击 地方 高 价值 高性能 的 作战 飞机 以 迟缓 敌方 的 进攻 , 应是 首要任务 。 因此 , 台湾 仍 需向 美国 争取 购买 AMRAAM 空空导弹 。 三 、 二 ○ ○ 五年 台海 上空 谁 占 空优 ? 在 对 台 军事 布署 上 , 大陆 占据 着 战略 和 地理 上 的 优势 , 台湾 只能 全力 防守 。 就 各方 主战 飞机 而言 , 台湾 空军 的 飞机 都 首先 追求 一个 共同点 : 视距 外 导弹 攻击能力 , 其次 才 是 机动性 。 而台 空军 飞机 最大 的 缺陷 是 没有 偏轴 格斗 攻击 的 能力 。 在 大陆 已经 自制 或 外购 头盔 瞄准具 , 并 计划 采购 数千枚 能够 偏离 轴线 攻击 的 导弹 的 情况 下 , 为 躲避 空中 格斗 , 台湾 空军 的 AIM - 7M 导弹 攻击 精度 将会 降低 。 而 在 近距 空中 格斗 中 , 台湾 的 主战 飞机 并 无 优势 。 大陆 空军 的 飞机 设计 较 多样化 。 除了 视距 外 空战 能力 外 , 还有 高攻 角及 偏轴 攻击能力 。 虽然 苏 - 27 和 歼 - 8 的 通病 是 雷达 截面积 大 , 在 视距 外 作战 中 处于 劣势 , 且 笨重 的 歼 - 8 和 没有 高性能 雷达 的 歼 - 7 在 视距 外 空战 中 难以 生存 , 但是 , 在 现有 飞机 上 开发 偏轴 攻击能力 , 这一 做法 比 台湾 空军 有远见 。 台湾 空军 现役 各型 飞机 的 最大 弱点 是 格斗 性能 差 , 这 也 是 西方 国家 现役 飞机 的 通病 , 故 西方 国家 都 在 进行 积极 的 改良 。 在 决定 飞机 格斗 性能 的 重要 系统 ---- 头盔 瞄准具 方面 , 目前 俄罗斯 的 技术 比 西方 领先 十年 , 它 可以 控制 机上 导弹 及 火控系统 。 但是 , 在 进行 攻击 时机 上 火控系统 和 导弹 得到 的 资料 却 不能 反馈 给 头盔 瞄准具 。 目前 , 西方 国家 正在 开发 的 是 技术 上 更加 先进 的 头盔 显示器 , 它 可以 显示 被 攻击 目标 的 信息 及 飞机 状态 , 飞行员 不用 离开 视线 去 看 仪表板 即可 进行 “ 头向外 ” 的 空战 操作 , 而 不是 “ 抬头 ” 空战 操作 。 因此 , 在 临界 视距 作战 时 , 雷达 可以 指示 飞行员 应该 往 哪里 看 以便 尽早 发现 目标 , 从而 取得 空战 的 主动权 。 法国 已经 为 “ 幻影 ” 2000 发展 了 TOPSIGHT 系统 , 而 F - 16 有 较 成熟 的 以色列 系统 或 更加 先进 的 美国 系统 ( JHMS ) 可用 。 在 空中 预警机 方面 , 台湾 的 E - 2T 是 世界 一流 机种 。 大陆 目前 最 可能 的 预警机 计划 是 以 俄罗斯 的 伊尔 - 76 加装 以色列 的 相控阵 雷达 。 在後勤 供应 方面 , 台湾 空军 主战 飞机 种类 不 多 , 来源 却 各不相同 。 重要 的 零部件 供应 来自 三家 不同 的 公司 , 且 不能 互换 使用 , 致使 後 勤 作业 复杂化 。 大陆 的 新型 作战 飞机 种类 多 , 但 重要 的 零部件 来源 只有 俄罗斯 一家 , 互换性 强 。 因此 , 在 战争 中後勤 作业 相对 较 简单 。 在 二 ○ ○ 五年 以前 , 台湾 肯定 可以 拥有 一百九十 架 先进 的 第四代 战斗机 : “ 经 国 ” 号 和 “ 幻影 ” 2000 - 5 , 以及 一百五十 架 虽 落伍 , 但 可以 升级 的 F - 16 。 此间 大陆 夺取 空中 优势 的 机种 可 达 一百二十 架 较 落伍 的 苏 - 27SK 、 几十架 歼 - 8III 、 一百架 左右 先进 的 歼 - 11 。 这些 机种 和 数量 明显 不足以 对台 作战 。 因此 , 问题 的 关键 是 需要 生产 多少 歼 - 10 来 祢 补 不足 。 如果 要 达到 决定性 的 对 台 空中 优势 , 至少 需要 生产 二百架 以上 , 而 歼 - 10 在 一九九七年 试飞 , 至少 也 要 到 二 ○ ○ 年 才能 大量 生产 。 在 同时 进行 歼 - 11 的 生产 情况 下 , 歼 - 10 能否 达到 每年 四十 架 的 生产 速度 尚 值得 怀疑 。 因此 , 就 台湾 而言 , 台湾海峡 上 的 空中 优势 尚 可以 维持 一段时间 。 摘录自 北京 出版 一九九八年 五月 号 舰船 知识 -- __label__C37-Military 测绘兵 为 “ 四化 ” 作出 重要 贡献 总参 召开大会 庆祝 测绘 部队 成立 4 0 周年 ( 4 ) 内容 : 新华社 北京 5 月 1 1 日电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记者 王友齐 、 人民日报 记者 郭嘉 、 新华社 记者 胡年 秋 ) 人民解放军 测绘 部队 4 0 年 来 踏遍 祖国 山山水水 , 出色 地 完成 了 各项 测绘 保障 任务 , 为 国防 现代化 和 国民经济 建设 作出 了 重大贡献 。 今天 , 总参谋部 召开 测绘 部队 成立 4 0 周年 庆祝大会 , 总参谋长 迟浩田 代表 中央军委 到 会 热烈祝贺 。 江泽民 、 杨尚昆 等 中央军委 领导 同志 和 徐向前 、 聂荣臻 两位 老帅 为 测绘 部队 题 了 词 。 成立 于 1 9 5 0 年 5 月 的 人民解放军 测绘 部队 , 已 由 过去 “ 一张 图 、 一块 板 、 一支 笔 ” 的 状况 , 发展 为 向 合成 军队 提供 综合性 测绘 保障 和 为 祖国 的 高精尖 领域 提供 测绘 保障 的 重要 力量 。 4 0 年 来 , 全军 测绘 官兵 怀着 “ 为 祖国 奉献 , 为 人民 造福 , 为 军队 争光 ” 的 豪情壮志 , 从 大兴安岭 到 五指山区 , 从 天山南北 到 东 海之滨 , 从 辽阔 陆地 到 浩瀚 海洋 , 一次 又 一次 完成 了 测绘 任务 。 4 0 年 来 , 测绘 部队 为 “ 四化 ” 建设 提供 测绘 保障 的 主要 贡献 是 : — — 为 全军 各军兵种 部队 测制 了 近 1 0 万幅 地形 、 航空 、 航海图 , 结束 了 旧 中国 没有 统一 坐标 和 高程 的 全国 范围图 的 历史 ; — — 取得 4 0 0 多项 科技成果 , 研制 了 一批 指挥 自动化 和 精确定位 的 先进设备 , 提高 了 我军 快速反应 能力 。 — — 凝聚 着 测绘 官兵 测绘 保障 心血 与 汗水 的 还有 : 我国 第一颗 原子弹 爆炸 试验 ; 第一个 导弹 发射 试验 基地 的 建立 ; 第一颗 人造地球 卫星 上天 ; 第一次 向 太平洋 海域 发射 远程 运载火箭 ; 第一次 成功 治理 好 淮河 ; 第一次 揭开 长江 源头 的 万古 之谜 和 查明 长江 为 世界 第三 长河 ; 第一次 测 得 珠穆朗玛峰 的 高程 数字 为 8 8 4 8 · 1 3 米 ; 第一次 创造 世界 地面 最高处 — — 海拔 7 0 5 0 米 重力 测量 新纪录 ; 第一条 京津塘 长距离 高速公路 的 设计 ; 第一个 高能物理 正负电子 对撞 实验室 的 建设 和 第一次 正负电子 的 对撞 成功 ; 第一次 把 外国 制造 的 “ 亚洲一号 ” 通信卫星 送入 预定 轨道 ; 等等 。 4 0 年 来 , 测绘 部队 有 1 0 多万名 官兵 长年 奔波 在 祖国 大地 。 仅 在 野外 连续 测量 1 5 年 以上 的 军官 有 1 万多 人 , 累计 行程 5 亿 多公里 , 等于 绕 地球 赤道 走 了 一万多 圈 。 另外 , 海洋 测深 里程 的 长度 为 2 0 0 多万公里 , 相当于 从 地球 到 月球 往返 两次 半 。 到 目前为止 , 测绘 部队 有近 2 0 0 名 官兵 长眠 雪山 、 草地 、 江河 , 有 几百人 受伤 致残 。 4 0 年 来 , 在 军事 测绘 战线 涌现 了 数以百计 的 英雄 群体 和 个人 。 在 今天 的 大会 上 , 总参 测绘局 局长 崔世芳 少将 介绍 了 测绘兵 的 发展 历程 , 迟浩田 讲 了 话 。 迟浩田 高度评价 测绘 部队 作出 的 重大贡献 。 他 说 , 在 测绘兵 身上 体现 着 革命军人 以 国防 现代化 为 己任 , 不计 名利 、 勇于 牺牲 的 无私奉献 精神 , 体现 着 中国 人民 不畏艰难 、 奋发图强 的 英雄气概 , 体现 着 埋头 若干 、 精益求精 的 优良作风 。 他 勉励 测绘 部队 珍惜 荣誉 , 奋发向上 , 为 国防 和 经济 建设 现代化 作出 新 的 贡献 。 ( 完 ) __label__C37-Military 美一 人权 组织 谴责 美军 杀害 、 搜捕 巴拿马人 新华社 华盛顿 5 月 1 0 日电 ( 记者 何大隆 ) 美国 一 人权 组织 在 昨天 发表 的 一份 调查报告 中说 , 美国 入侵 巴拿马 造成 大量 平民 的 伤亡 。 报告 还 谴责 入侵 美军 非法 进行 大规模 搜捕 和 侵犯 战俘 权利 等 行为 。 总部 设在 纽约 的 “ 美洲 观察 委员会 ” 今年 1 月 9 日至 2 0 日 在 巴拿马 进行 了 实地调查 , 同 巴拿马政府 官员 、 驻 巴拿马运河 区 的 美军 南方 司令部 官员 以及 当地 的 人权 组织 负责人 进行 了 谈话 , 于 昨天 发表 了 5 3 页 的 调查报告 。 报告 说 , 美军 在 去年 1 2 月 2 0 日晚 向 座落在 巴拿马城 人口稠密 区 的 巴拿马 国防军 司令部 发动 进攻 时 , 事先 没有 向 平民 发出 撤离 警告 , 结果 “ 造成 5 0 至 7 0 名 平民 死亡 ” , “ 大量 平民 严重 受伤 ” , 还有 许多 民房 被 摧毁 , “ 使 大约 1 5 0 0 0 名 老百姓 无家可归 ” 。 报告 还 谴责 美军 没有 按 日内瓦 公约 的 要求 , 认真 清点 巴拿马 军民 伤亡人数 。 报告 说 , 在 入侵 过程 中 至少 有 3 0 0 名 巴拿马 平民 被 美军 打死 , 而 不是 象 美军 南方 司令部 所说 的 只有 2 0 2 名 。 报告 还 指出 , 入侵 美军 超越 日内瓦 公约 所 规定 的 权限 , 取代 巴拿马 新政府 , 在 巴拿马 非法 进行 大规模 的 搜查 、 没收 财产 和 逮捕 活动 。 美军 还 侵犯 战俘 权利 , 在 战俘 停止 敌对态度 后 仍然 拒绝 释放 他们 。 ( 完 ) __label__C37-Military 中国 在 联合国 支持 进行 客观 军事情报 交流 新华社 联合国 5 月 1 0 日电 ( 记者 杨跃华 ) 中国 代表 沙祖康 1 0 日 在 联合国 裁军 委员会 会议 上 就 “ 军事 事项 客观 情报 ” 问题 发言 时 表示 , 中国 支持 根据 世界各地 区 和 国家 的 具体情况 进行 适当 的 客观 军事情报 的 交流 。 他 说 , 这种 交流 有助于 增进 国家 间 的 信任 、 缓和 紧张局势 和 促进 裁军 进程 。 他 指出 , 由于 各国 的 军事力量 、 战略 位置 以及 国内外 环境 不同 , 其 安全 利益 不尽相同 , 因此 , 拥有 最大 武器库 的 国家 和 军事 联盟 成员国 有 义务 率先 采取 公开 军事情报 的 措施 , 并 通过 停止 军备竞赛 和 大幅度 裁军 来 增进 国际 和平 与 安全 。 他 认为 , 各国 可 根据 其 具体 环境 和 政治 、 军事 、 安全 条件 , 在 自愿 、 协商 的 基础 上 拟定 适合 各国 情况 的 客观 军事情报 的 交流 、 公开 和 透明 措施 。 在 这方面 , 不 存在 普遍 适用 的 模式 。 他 说 , 实行 客观 军事情报 的 交流 、 公开 和 透明 , 应该 同 双边 、 区域 或 多边 的 关于 加强 和平 与 安全 、 建立 信任 及 裁军谈判 相结合 。 沙祖康 强调 说 , 为 促进 这种 交流 、 公开 和 透明 , 各国 应 严格 遵循 联合国 宪章 及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 消除 在 国际 关系 中 以强凌弱 、 把 自己 意志 强加于人 和 以 各种 手段 干涉 别国 内政 等 行为 。 ( 完 ) __label__C37-Military ( 专发 《 解放军报 》 ) 秦基伟 、 迟浩田 分别 会见 泰国 国防部 次长 ( 4 ) 内容 : 新华社 北京 5 月 1 2 日电 国务委员 兼 国防部长 秦基伟 上将 和 中国人民解放军 总参谋长 迟浩田 上将 , 今天 分别 会见 了 正在 这里 访问 的 泰国 国防部 次长 万 猜 · 朗达军 上将 和 夫人 一行 。 秦基伟 代表 中国国防部 对 万 猜 上将 来访 表示 热烈欢迎 。 他 说 , 他 在 泰国 军界 里 有 许多 朋友 。 他 希望 中泰 两国 和 两国 军队 之间 的 良好 关系 继续 向前 发展 。 迟浩田 对 客人 们 说 , 他 从 两次 访问 泰国 中 深深感到 中泰 两国 和 两国 军队 建立 了 深厚 友情 。 万 猜 上将 一行 在 访问 北京 之后 将 于 明天 去 桂林 和 上海 参观 访问 。 ( 完 ) __label__C37-Military 军队 转业 工作 座谈会 在 昆明 召开 研究 优先 安置 师团职 转业干部 的 政策 ( 4 ) 内容 : 新华社 昆明 5 月 1 2 日电 ( 记者 段建勋 ) 国务院 军转 工作 小组 、 人事部 和 总政治部 最近 在 昆明 召开 军队 转业 工作 座谈会 , 研究 、 落实 优先 安置 师 、 团职 转业干部 的 政策 。 参加 座谈会 的 有 全国 1 4 个省 、 市 、 自治区 的 人事部门 、 军转 工作部门 和 全军 各大军区 、 武警总部 干部 部门 的 负责同志 。 人事部 副 部长 张志坚 在 座谈会 上 讲话 中 指出 , 本着 突出重点 、 区别对待 、 从 实际 出发 和 逐步 解决 的 方针 , 人事部 和 总政治部 共同 协商 研究 , 从 今年 开始 , 在 妥善安置 转业干部 的 过程 中 , 要 优先 安置 好师 、 团职 转业干部 , 重点 解决 好 任师 、 团级 实职 、 入伍 时间 较长 和 长期 在 边防 、 海岛 等 艰苦 地区 服役 , 对 部队 建设 作出 较大 贡献 的 师 、 团职 干部 的 安置 问题 , 在 分配 去向 、 工作 职务 以及 政治 、 生活待遇 等 方面 , 予以 优先 安排 和 照顾 。 这样 把 转业干部 在 部队 的 贡献 、 表现 与 他们 的 转业 分配 紧密结合 , 不仅 有利于 军队 的 建设 , 也 有利于 充分调动 、 发挥 转业干部 的 积极性 、 创造性 , 鼓舞 他们 在 新 的 岗位 上 继续 建功立业 。 在 座谈会 上 , 地方 同志 表示 群策群力 , 想方设法 克服困难 , 切实 把 师 、 团职 转业干部 安置 好 。 军队 的 同志 表示 要 积极 配合 做好 安置工作 , 教育 转业干部 自觉 服从 大局 , 体谅 地方 困难 , 服从组织 分配 , 到 最 需要 的 地方 去 , 为 改革 和 建设 做出 新 贡献 。 ( 完 ) __label__C37-Military 黎 基督教 两派 武装 再次发生 激战 新华社 贝鲁特 5 月 1 2 日电 黎巴嫩 基督教 对立 的 两派 武装 今天 在 贝鲁特 东区 再次发生 激烈 战斗 , 两人 被 打死 , 1 4 人 被 打伤 。 据 当地 电台 援引 治安 人士 的话 广播 说 , 奥恩 的 部队 同 盖亚盖亚 领导 的 黎巴嫩 力量 民兵 打破 了 当天 上午 的 相对 平静 , 从 下午 两点 开始 , 双方 使用 各种 轻重武器 相互 进行 猛烈 袭击 , 战斗 持续 了 5 个 小时 。 战斗 主要 在 贝鲁特 港 和 一些 居民区 内 进行 。 在 交火 期间 , 基督教 马龙派 调解人 曾多次 呼吁 停火 , 但 均 未 奏效 。 上述 两派 武装 为 争夺 8 0 0 平方公里 基督教 领地 的 控制权 自 今年 1 月底 以来 一直 在 进行 军事 对抗 , 已有 1 0 0 0 多人 在 战火 中 丧生 。 迄今 共有 1 0 万 黎巴嫩人 逃离 家园 , 4 0 多万 人正 准备 撤离 。 ( 完 ) __label__C38-Politics 【 文献号 】 1 - 1415 【 原文 出处 】 当代世界 【 原刊 地名 】 京 【 原刊 期号 】 199905 【 原刊 页 号 】 32 ~ 33 【 分类号 】 D7 【 分类 名 】 国际 政治 【 复印 期号 】 199906 【 标题 】 第三条 道路 : 一种 大胆 的 “ 政治 嫁接 ” 【 作者 】 唐 海军 【 摘要 题 】 立足 实用主义 , 打破 左右 界限 , 谋求 社会 公正 和 竞争 的 有机 结合 【 正文 】 自 去年 9 月 布莱尔 和 克林顿 等 西方 政要 推出 “ 第三条 道路 ” 以来 , 这一 政治思潮 很快 风靡 全球 , 在世界上 产生 强烈反响 。 对 这 一新 的 “ 治国 之道 ” , 学术界 、 舆论界 争论不休 , 莫衷一是 。 但 揭开 这一 思潮 的 神秘 面纱 后 , 人们 不难 发现 , 它 原来 不过 就是 左右翼 思想 的 一种 “ 外科 嫁接 ” 。 到底 是 何物 事实上 , “ 第三条 道路 ” 并 不是 一个 新名词 , 也 不是 一种 新 道路 。 二战 前 的 欧洲 法西斯主义 者 就 标榜 自己 走 的 是 “ 第三条 道路 ” ; 运行 半个 多 世纪 的 “ 瑞典 模式 ” 也 被 一些 学者 称之为 “ 第三条 道路 ” ; 在 90 年代 初中期 西欧 一些 国家 也 提出 欧洲 要 走 “ 第三条 道路 ” 。 但 这 与 布莱尔 等 人 到处 宣扬 的 “ 第三条 道路 ” 并 无 多少 共同之处 。 现在 所谓 的 “ 第三条 道路 ” , 是 西欧 左翼 政党 和 美国民主党 为 解决 当今 全球化 时代 所 出现 的 种种 问题 而 提出 的 一种 政治 哲学 , 即要 在 传统 的 社会民主主义 和 自由 资本主义 之间 进行 妥协 的 道路 。 布莱尔 等 人 还 为此 提出 了 种种 理政新 主张 。 布氏称 其 “ 第三条 道路 ” 是 在 社会民主主义 范畴 内 进行 的 探索 , 是 一种 现代化 的 新型 社会民主主义 , 而 克林顿 也 将 其 所 推崇 的 “ 新 进步 主义 ” 称为 “ 第三条 道路 ” , 提出 要 超越 几十年 来 美国 政治 的 左右翼 争论 , 发起 改造 美国 政治 的 运动 。 概而言之 , “ 第三条 道路 ” 实际上 就是 在 自由 资本主义 和 社会民主主义 之间 进行 的 一种 政治 “ 嫁接 ” 。 其 核心 是 在 经济 政策 上 强调 要 自由放任 , 追求 效率 , 崇尚 竞争 原则 ; 在 社会 政策 上要 采纳 中 左 或 左翼 政党 的 基本 价值观念 , 高举 社会 公正 大旗 , 维护 劳动者 的 基本 权益 。 这种 新 的 政治思潮 在 不同 的 国家 表述 不同 , 美国 称之为 “ 新 进步 主义 ” , 德国 称之为 “ 新 中间 力量 ” 理论 , 荷兰 称之为 “ 紫色 联盟 ” 理论 , 英国 则 称之为 “ 布莱尔 主义 ” 。 产生 的 深层 背景 “ 第三条 道路 ” 并非 空穴来风 , 而是 有着 深刻 的 国际 国内 背景 和 时代 因素 。 八 九十年代 以来 , 以 信息技术 为 龙头 的 科技 革命 的 大 发展 , 大大 促进 了 经济 全球化 的 深入 , 对 发达 资本主义 国家 带来 巨大 冲击 , 出现 了 不少 新 情况 、 新 问题 。 商品 、 资本 流动 自由化 趋势 加快 , 各国 经济命脉 互动 增大 , 经济 的 相互 依存度 增强 , 全球化 导致 工作岗位 的 跨国 化 和 生态 、 移民 、 犯罪 乃至 税收 问题 的 国际化 , 对 各国 政府 构成 新 的 挑战 。 同时 , 在 西方 主要 是 西欧国家 , 高 工资 、 高福利 、 高 税收 所 造成 的 结构性 问题 日益突出 , 失业 形势 已经 非常 严峻 , 各种 社会 问题 不断 加剧 , 制约 着 其 国际 竞争力 的 提高 。 传统 的 社会民主主义 过多 的 国家 干预 , 传统 的 福利 政策 与 劳工 权益 政策 难以为继 ; 而 曾经 在 西方 风靡一时 的 新 自由主义 因 片面强调 市场竞争 、 大幅 削减 社会福利 等 遭到 老百姓 的 强烈不满 , 特别 在 西欧 威信扫地 。 此外 , 随着 科技 革命 的 迅速 发展 , 西方 国家 的 产业结构 和 社会 阶级 结构 发生 了 深刻 变化 , 传统 的 产业工人 队伍 日益 萎缩 , 中间 阶层 力量 不断 壮大 , 成为 西方 社会 政治 的 重要 力量 , 使得 西方 国家 一些 传统 政党 的 社会 基础 发生变化 , 尤其 是 中 左 政党 为 取悦于 中间 阶层 选民 , 不得不 进行 政策 调整 , 以至 对 现行 资本主义 发展 模式 进行 改良 。 事实 表明 , 当今世界 出现 的 诸多 问题 , 已 不是 传统 的 左翼 或 右翼 政策 思想 所 能 解决 的 , 打破 传统 的 左右翼 政府 政策界限 已 是 时代 所迫 , 而 “ 第三条 道路 ” 正是 要 以 改革 、 现代化 和 合作 精神 来 应付 科技进步 和 全球化 带来 的 变化 与 挑战 , 实现 左翼 在 新世纪 的 振兴 。 在 西欧 的 实践 自 90 年代 以来 , 西欧 的 左翼 政党 特别 是 西欧 社会党 均 在 进行 深刻 的 政策 调整 , 其 目标 是 为了 使得 纲领 政策 更具 活力 , 更能 适应 形势 的 变化 发展 要求 。 欧洲 社会党 在 最近 召开 的 一次 代表大会 上 明确提出 要 在 欧洲 开辟 一条 实现 增长 、 就业 和 社会 包容 的 新 欧洲 道路 , 并 把 这 一 道路 的 基本 核心 概括 为 : 把 增加 就业 和 控制 通货膨胀 、 公共 赤字 和 债务 有机 结合 起来 ; 创造 一个 有 更 多 的 人 参加 工作 的 劳动 市场 ; 实现 社会保障 和 竞争 的 有机 结合 。 其中 特别 把 促进 增长 和 增加 就业 作为 其 政策 的 重点 。 在 就业 和 劳动 市场 政策 上 , 欧洲 社会党 已 不再 固守 其 传统 的 观念 , 提出 一些 不切实际 的 标准 , 而是 强调 要 以 更 多 的 协调 、 更 多 的 改革 来 创造 更 多 的 就业 , 认为 实现 这一 目标 的 前提 是 更 高 的 增长 , 要 实现 可 持续 发展 , 为此 , 在 欧洲 需要 建立 一种 良好 的 “ 政策 混合 ” 。 而 这种 “ 政策 混合 ” , 说到底 就是 在 经济 政策 上要 以 效益 和 增长 为 中心 , 以 竞争 为 驱动力 , 尊重 市场规律 , 在 社会 政策 方面 则 是 要 实现 公正 和 利益 的 平衡 , 妥善处理 劳资关系 , 使 它们 形成 一种 “ 利益 共同体 ” 。 从总体上 讲 , 欧洲 社会党 近年来 的 政策 调整 , 显现出 下面 一些 特点 趋势 : 第一 , 以 更 积极 、 客观 的 态度 看待 和 应对 世界 的 发展 变化 。 欧洲 社会党 普遍 认识 到 , 全球化 不可逆转 , 更 不能 阻挡 。 技术 进步 是 经济 可 持续 发展 的 主要 推动力 , 而 非 威胁 就业 的 恶魔 , 恰恰 是 陈旧 技术 削弱 了 西欧 的 竞争力 。 全球化 对 所有 国家 、 所有人 都 一样 , 既有 机遇 也 有 挑战 。 它们 为此 呼吁 国民 , 无须 害怕 全球化 , 而应 去 积极 应对 , 找到 解决问题 的 答案 , 才 会 有 真正 的 出路 。 第二 , 正在 日渐 突破 传统 的 社会民主主义 思想 的 框框 , 政策 取向 更加 务实 。 八 九十年代 以来 , 欧洲 社会党 几经 在 忠守 其 “ 教规 ” 和 适应 形势 变化 、 进行 策略 调整 之间 的 两难 选择 。 如果说 在 90 年代 初 它们 大都 处于 在野 地位 , “ 忠守 教规 ” 比较 容易 的话 , 现在 情况 则 大不一样 , 大多数 成员 党 都 在 执政 , 由于 其 传统 理论 同 现实生活 之间 越来越 脱节 , 社会党 的 许多 传统 “ 教规 ” 已 愈来愈 难以 指导 当今 复杂多变 的 社会 现实 。 西欧 不少 国家 的 社会党 政府 , 为了 适应 形势 的 变化 , 实际上 都 在 小心翼翼 地 做 一些 “ 离经叛道 ” 之 事 , 布莱尔 的 “ 第三条 道路 ” 就是 其 典型 表现 。 欧洲 社会党 在 最近 召开 的 代表大会 上 , 也 提出 社会保障 体制 的 现代化 、 社会保障 同 竞争 的 有机 结合 乃至 “ 欧洲 新 道路 ” , 都 与其 传统 “ 教规 ” 有 不符 之 处 , 这 说明 其 在 不断 打破 传统 , 使 政策主张 更加 贴近 现实 。 第三 , 认真吸取 西欧 右翼 政党 失势 的 教训 , 高举 社会 公正 的 旗帜 。 西欧 社会党 较 清醒 地 看到 自己 所 面临 的 严峻形势 , 认识 到 高 失业 给 西欧 社会 造成 的 危机 并 导致 右翼 政党 下台 , 如 社会党 仍 解决 不力 可能 危及 自身 。 因此 , 西欧 社会党 并 没有 抛弃 自己 的 传统 价值观 , 而是 继续 高举 “ 社会 公正 ” 大旗 , 在 保护 劳动者 利益 上 做出 一些 姿态 , 迎合 欧洲 多数 人 的 需要 。 西欧 不少 的 社会党 敢于 吸取 右翼 保守主义 的 政策主张 , 为我所用 , 并且 在 理论 、 政策 上 探讨 对 两种 思想 进行 “ 政治 嫁接 ” 的 可能性 ; 即使 在 理论 上 不 赞同 “ 第三条 道路 ” 的 政党 , 在 实际 的 政策 实施 中 也 在 兼收并蓄 , 取人 之长 , 补己 之 短 , 从而 释放 出 一种 新 的 政治 能量 , 这是 右翼 政党 所 未能 做到 的 。 可以 看出 , 欧洲 社会党 对于 重振 西欧 的 雄心 不小 。 “ 第三条 道路 ” 的 冲击波 在 西方 资本主义 发生 深刻 变化 的 形势 下 , “ 第三条 道路 ” 的 推出 犹如 一颗 重型 炮弹 , 震撼 了 西方 不少 满足 于 现状 或 不 满足 于 现状 又 苦于 找 不到 可行 答案 的 人 , 更为 那些 致力于 革新 现存 资本主义 的 人 提供 了 新 的 动力 , 促使 人们 对于 如何 探索 资本主义 新 的 发展 模式 进行 思考 。 西方 社会 中 对 “ 第三条 道路 ” 的 争论 还 远 未 结束 , 而且 正是 在 这种 争论 中 不断扩大 了 其 影响 。 由于 “ 第三条 道路 ” 正是 在 整个 资本主义 世界 陷入 深刻 危机 , 自由 资本主义 模式 严重 受挫 、 传统 的 凯恩斯主义 又 难以 再显 “ 神灵 ” 的 大 背景 下 出现 的 , 西方 社会 不少 人 对 它 的 “ 治病 ” 功能 寄予 很 高 的 期望值 。 “ 第三条 道路 ” 能否 成为 医治 西方 资本主义 现代 病 的 良方 , 还 有待于 时间 和 实践 的 检验 。 现在 看来 , “ 第三条 道路 ” 这一 思潮 的 实际 影响 已 远远 超过 其 理论 本身 。 它 从 实用主义 的 立场 出发 , 抛开 了 长期以来 一直 困扰 左右翼 政党 治国 理政 的 意识形态 障碍 , 突破 了 传统 的 思维 定式 , 敢于 把 右翼 主张 的 市场机制 的 优点 同 左翼 强调 的 社会 公正 的 信条 进行 外科 “ 嫁接 ” , 至少 从 理论 上 讲 是 一种 超 传统 的 大胆 举动 , 并且 在 现实 中 也 确实 取得 了 一定 成效 。 英 、 美 经济 十来 年 的 良性 发展 , “ 荷兰 模式 ” 的 新亮点 , 很大 程度 上 就是 得益于 该 政策 。 因此 , 其 影响 决不可 小视 。 __label__C38-Politics 【 文献号 】 3 - 290 【 原文 出处 】 攀登 【 原刊 地名 】 西宁 【 原刊 期号 】 199505 【 原刊 页 号 】 22 - 26 , 30 【 分类号 】 A3 【 分类 名 】 邓小平 思想 研究 【 作者 】 王有炜 / 田森 【 复印 期号 】 199602 【 标题 】 邓小平 政治 哲学 论略 【 正文 】 政治 哲学 是 一门 交叉学科 , 是 一种 介于 哲学 和 政治学 之间 的 中介 理论 。 作为 哲学 的 分支 之一 , 它 着重 揭示 社会 的 各种 政治 关系 及其 规律 , 特别 是 揭示 社会 各 阶级 在 国家 中 的 地位 , 以及 国家 权力 机构 发展 变化 的 基本规律 ; 作为 政治学 分支 之一 , 它 是 运用 哲学 方法论 对 政治 实态 作 宏观 的 、 抽象 的 把握 和 进行 价值 批判 。 既 对 政治 动作 过程 作 逻辑 化 的 研究 , 又 对 政治 目的 、 政治 理想 等作 理论化 的 思考 , 揭示 在 一定 经济 利益 基础 之上 阶级 、 民族 、 国家 的 本质 。 政治 哲学 的 功能 主要 有 两 方面 : 一是 揭示 政治 发展 的 规律 , 二是 揭示 政治 的 本质 。 作为 哲学 分支 的 功能 , 它 为 我们 提供 了 一种 研究 政治 现象 和 规律 的 方法论 ; 作为 政治学 分支 的 功能 , 它 处于 社会 政治 心理 、 政治 观点 、 政治 理论 的 最高 层次 , 为 我们 揭示 政治 现象 和 本质 提供 了 一种 独特 视野 。 从 以上 对 政治 哲学 的 看法 , 在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的 今天 , 对于 我们 研究 和 探索 邓小平 政治 哲学 无疑 具有 十分 重要 的 意义 。 邓小平 作为 杰出 的 无产阶级 革命家 , 中共 第二代 领导集体 的 核心 , 他 的 政治 哲学 质朴 而 又 深刻 , 简约 而 又 丰富 , 其 着眼点 主要 不是 理论 与 观念形态 的 国家 观 , 而是 具有 方法论 意义 , 并 以 实践 为 其 第一 特征 的 治国 观 , 强调 在实践中 不断 总结经验 , 不断 发展 国家 , 使 中华民族 繁荣富强 。 现 就 对 邓小平 政治 哲学 的 产生 、 内涵 、 特色 和 贡献 等 提出 笔者 的 看法 。 邓小平 政治 哲学 的 形成 与 发展 邓小平 作为 我国 第一代 领导集体 的 核心成员 之一 , 他同 其他 老一辈 无产阶级 革命家 一起 , 共同 探索 治理 新 中国 之道 。 从 50 年代 中叶 起 至 文革 前 , 他 的 主要 政治 哲学思想 有 : 第一 , 指出 革命胜利 以后 的 主要 任务 是 搞 建设 。 他 指出 : “ 我们 前 一 阶段 做 的 事情 是 干 革命 。 … … 今后 的 任务 是 什么 呢 ? … … 今后 的 主要 任务 是 搞 建设 ” 〔 1 〕 。 又 说 : 要 把 这么 一个 贫穷落后 的 国家 建设 成为 社会主义 的 先进 的 工业 国家 , 需要 长期 的 刻苦 的 努力 ” 〔 2 〕 。 第二 , 指出 要 学习 外国 的 建设 经验 。 他 说 , 我们 不仅 要 学习 苏联 的 建设 经验 , 同时 “ 也 要 学习 世界 上 一切 先进 的 经验 , 世界 各国 , 包括 美国 在内 , 有 先进 的 东西 我们 也 要学 ” 〔 3 〕 。 “ 要 善于 学习 国际 的 经验 ” 〔 4 〕 。 第三 , 指出 要 把 马克思主义 的 普遍真理 与 中国 的 实际 相结合 。 “ 一个 国家 的 问题 是 多方面 的 , 不论是 革命 时期 还是 建设 时期 , 如何 使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与 各个 时期 的 具体情况 相结合 , 这是 一个 需要 不断 解决 的 问题 ” 〔 5 〕 。 他 继续 说 : “ 离开 本国 的 特点 去 硬 搬 外国 的 东西 , 这 条 普遍真理 就 不能 实现 … … 如果 普遍真理 不 与 中国 的 实际 相结合 , 或者 结合 得 不好 那么 就 会 造成 很大 的 损失 ” 〔 6 〕 。 根据 以上 , 我们 可以 看出 , 邓小平 的 政治 哲学 已经 萌芽 , 但是 , 这时 尚未 形成 系统 理论 , 有些 表述 尚未 达到 象 80 年代 以后 那样 明确 。 他 成熟 的 政治 哲学 , 是 在 文革 结束 后 , 在 总结 经验教训 中 , 在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的 实践 中 形成 、 发展 和 逐步完善 的 。 其 发展 轨迹 大体 可 分为 以下 几个 阶段 : 第一阶段 : 初步 形成 时期 。 从 邓小平 主持 国务院 和 中央军委 日常 工作 开始 到 党 的 12 大 召开 ( 1975 — 1982 ) 。 这 一时期 , 邓小平 逐步 成为 我党 第二代 领导集体 的 核心 , 他 根据 马克思主义 、 毛泽东思想 的 基本原理 , 在 认真 分析 和 研究 了 当代 中国 所 面临 的 新 实际 以后 , 认为 中国 最 根本 的 任务 是 “ 社会主义 现代化 建设 ” 。 因为 它 是 “ 我们 当前 以及 今后 相当 长 一个 历史 时期 的 主要 任务 ” ; “ 能否 实现 四个 现代化 , 决定 着 我们 国家 的 命运 、 民族 的 命运 ” 〔 7 〕 。 因此 , 对 当代 中国共产党 人 来说 , 必须 “ 努力 把 马克思主义 普遍 原则 同 我国 实现 四个 现代化 的 具体 实践 结合 起来 ” 〔 8 〕 , “ 走出 一条 中国式 的 现代化 道路 ” 〔 9 〕 。 11 届 3 中 全会 以后 , 我们 党 实现 了 工作 重心 的 转移 , 提出 和 推行 了 改革开放 的 方针政策 , 逐步形成 了 在 改革开放 条件 下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的 理论 和 方针政策 , 从而 在实践中 , 既 坚持 、 丰富 和 发展 了 马克思主义 , 又 扎扎实实 地 推进 了 现代化 建设 事业 。 这 一时期 他 的 政治 哲学 的 主要 内容 有 : 必须 充分认识 已经 建立 了 社会主义 制度 的 中国 的 基本国情 ;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必须 解决 我国 现阶段 社会 的 主要矛盾 ; 独立自主 、 自力更生 是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的 立足点 , 改革开放 是 根本途径 和 方针 ; 坚持 四项 基本 原则 是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的 根本保证 等 。 第二阶段 : 深入 发展 时期 。 从党 的 12 大到 视察 南方 重要 谈话 前 ( 1982 — 1992 ) 。 12 大后 , 邓小平 在 继续 实践 过程 中 , 不断 研究 新 情况 , 总结 新 经验 , 又 发表 了 许多 精辟 的 论述 。 他 提出 了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的 基本 理论 , 使 他 的 政治 哲学 更趋 清晰 和 深化 , 形成 了 比较 系统 的 政治 哲学思想 体系 。 在 党 的 第 12 大上 , 邓小平 第一次 提出 了 “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 的 完整 概念 。 到 13 大 ,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的 社会主义 就 更进一步 明确 为 : 从 中国 的 国情 出发 , 必须 经历 一个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 初级阶段 的 论断 是 对 我国 现阶段 的 社会 性质 、 历史 地位 、 基本特征 、 主要矛盾 、 中心 任务 等 深刻 认识 的 结果 , 是 对 我国 现阶段 社会主义 基本特征 的 科学 揭示 。 邓小平 以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这一 科学论断 为 前提 , 又 提出 了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的 社会主义 的 一系列 思想 理论 。 这 一点 集中反映 在 13 届 7 中 全会 提出 的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的 基本 理论 和 基本 实践 的 12 条 原则 中 。 这 12 条 原则 是 邓小平 指导 全党 贯彻 党的基本 路线 经验 的 科学 总结 , 是 对 社会主义 现代化 建设 客观规律 认识 的 深化 , 也 标志 着 邓小平 政治 哲学理论 获得 了 深入 发展 , 已 逐步形成 为 体系 。 第三阶段 : 丰富 完善 时期 。 从 1992 年初 邓小平 视察 南方 重要 谈话 发表 以来 ( 1992 — ) 。 1992 年 1 月 18 日至 2 月 21 日 , 邓小平 南下 武昌 、 深圳 、 珠海 、 上海 等 地 考察 工作 , 往返 6 千 多公里 , 途经 10 余省 、 市 、 区 。 邓小平 谈话 的 中心思想 和 基本 精神 , 是 要求 我们 立足于 当前 我国 的 实际 , 创造性地 运用 马克思主义 , 更新 观念 , 摆脱 束缚 , 改换 脑筋 , 实现 思想 上 的 再 一次 大 解放 , 解放 生产力 , 开创 加快 改革开放 和 经济 建设 的 新 局面 , 推进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事业 的 新 发展 。 谈话 是 自党 的 11 届 3 中 全会 以来 邓小平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的 一贯 思想 的 高度 体现 和 新 的 发展 , 是 他 的 政治 哲学 学说 的 逻辑 延伸 和 深化 。 党 的 14 大 把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的 主要 内容 概括 为 九个 方面 , 使 这个 理论 更加 全面 、 深刻 。 14 大 政治 报告 指出 : “ 以 邓小平 同志 的 谈话 和 今年 三月 中共 政治局 全体会议 为 标志 , 我国 改革开放 和 现代化 建设 事业 进入 了 全新 的 阶段 ” 。 这 也 标志 着 邓小平 的 政治 哲学思想 发展 到 完善 的 阶段 , 即 不单是 表现 为 治国 理论 的 形态 , 或 表现 为 治国 的 实际操作 形态 , 而是 表现 为 二者 的 统一 , 并 为 全党 和 全国 人民 所 接受 。 邓小平 政治 哲学 的 内涵 从 以上 邓小平 政治 哲学 的 形成 过程 可以 看出 , 邓小平 的 政治 哲学 是 逐步 发展 而 又 一脉相承 的 , 是 一个 在实践中 不断 进行 理论 创造 的 过程 和 引导 中国 不断 走向 繁荣富强 的 过程 , 是 政治 哲学 的 指导 原则 和 实践 原则 二者 相互 结合 互相促进 的 过程 。 通观 邓小平 政治 哲学 的 内涵 , 可 将 其 概括 为 两个 方面 , 一是 政治 哲学 的 目标 即 指导 原则 , 二是 政治 哲学 为 实现目标 而 制定 的 方案 即 实践 原则 。 其 指导 原则 就是 在 我国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的 社会主义 , 其 实践 原则 就是 为 实现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这个 目标 所 制定 的 治国 、 富国 、 兴国 和 强国 之策 。 作为 邓小平 政治 哲学 的 指导 原则 , 它 包含 两个 方面 的 内容 : 第一 , 我国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确立 的 目标 , 即 到 下 一个 世纪 中叶 , 通过 分 三步走 , 逐步 把 我国 建设 成为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的 国家 , 这个 目标 构成 了 我国 各族人民 在 历史 新 时期 内 的 共同理想 。 第二 , 作为 邓小平 政治 哲学 指导 原则 的 各项 内容 , 这 在 党 的 14 大 政治 报告 中 已作 了 集中 概括 。 这些 内容 主要 是 邓小平 对 国家 问题 所作 的 历史 逻辑 和 思辩 逻辑 的 统一 , 既 反映 了 他 对 我国 建国 后 所 经历 的 历史 的 经验总结 , 又 反映 了 他 对此 所作 的 理论 概括 , 从而 成为 我们 在 新 的 历史 条件 下 建设 现代化 国家 的 指导 原则 。 作为 邓小平 政治 哲学 的 实践 原则 , 它 既 是 对 以往 正确 实践 的 总结 , 又 成为 后人 所 必须 遵循 的 原则 。 同 指导 原则 一样 , 这些 实践 原则 都 是 以 实事求是 、 以 马克思主义 与 中国 具体 实际 相结合 为 其 理论 根基 。 基于 这样 的 认识 , 我们 可以 把 邓小平 作为 实践 原则 的 政治 哲学 归纳 为 治国 、 富国 、 兴国 、 强国 之策 , 即 实践 原则 的 四个 主要 方面 : 其一 , 治国 之策 。 一是 强调 稳定 。 邓小平 关于 稳定 中 治国 的 思想 在 其 著作 中 十分 丰富 : 没有 安定 的 政治局面 就 不能 安下 心来 搞 建设 ; 打击犯罪 以 保障 和 巩固 健全 的 、 安定 的 社会秩序 ; 宣传 、 教育 、 理论 、 文艺 各 部门 要 共同努力 保障 、 维护 和 发展 安定团结 的 政治局面 ; 进行 组织 整顿 、 反对 资产阶级 自由化 保证 社会 稳定 ; 政治 体制改革 要 讲 民主 又 要 讲 法制 ; 中国 的 问题 , 压倒一切 的 需要 是 稳定 ; 以 发展 促 稳定 。 二是 强调 法制 。 在 党政机关 、 军队 、 企业 、 学校 和 全体 人民 中 都 必须 加强纪律 和 法制教育 ; 批判 和 反对 封建主义 思想 在 党内外 思想 政治 方面 的 种种 残余 影响 , 并 继续 制定 和 完善 各种 符合 社会主义 原则 的 制度 和 法律 来 清除 这种 影响 ; 批判 和 反对 崇拜 资产阶级 自由化 的 倾向 ; 批判 和 反对 资产阶级 损人利己 、 唯利是图 、 “ 一切 向钱看 ” 的 腐朽思想 ; 批判 和 反对 无政府主义 和 极端 个人主义 ; 法制教育 要 从 娃娃 抓起 ; 加强 法制 以 保障 人民 民主 , 要 坚持 民主 与 法制建设 等 。 其二 , 富国 之策 。 一是 要 坚定不移 地 走 自己 的 富国 道路 , 主要 是 在 中国 搞 建设 不要 脱离 中国 实际 , 要 重视 我们 自己 搞 建设 的 经验 ; 中国 搞 现代化 , 只能 搞 社会主义 , 不能 靠 资本主义 , 要 走出 一条 中国式 的 现代化 道路 。 二是 以 经济 建设 为 中心 , 发展 社会 生产力 。 其 主要 观点 是 : 社会主义 的 根本任务 是 发展 生产力 , 贫穷 不是 社会主义 ; 为了 发展 我国 的 生产力 , 我国 现代化 建设 必须 分 三步走 ; 社会主义 的 本质 是 解放 生产力 , 发展 生产力 , 消灭 剥削 , 消除 两极分化 , 最终 达到 共同富裕 ; 是否 有利于 发展 生产力 , 应当 成为 我们 考虑 一切 问题 的 出发点 和 检验 一切 工作 的 根本 标准 。 三是 对外开放 , 发展 对外贸易 关系 , 利用外资 引进 先进 的 技术 和 管理 经验 。 其 基本 思想 是 : 对外开放 是 富国 的 需要 ; 开展 对外开放 , 扩大 国际贸易 , 广泛 利用外资 、 引进外资 和 管理 经验 , 办 经济特区 , 建立 多层次 , 由 外向 内 , 由 沿海 向内地 全方位 开放 的 格局 , 对外开放 要 坚持 正确 的 方向 。 四是 坚持 以 生产资料 社会主义 公有制 为 主体 , 允许 和 鼓励 其它 经济 成份 的 长期 共同 发展 。 五是 建设 社会主义 的 市场经济 。 六是 坚持 按劳分配 , 实现 共同富裕 , 这是 我们 必须 坚持 的 社会主义 的 根本 原则 。 让 少数 人 或 一部分 地区 先富起来 的 最终 目的 是 达到 共同富裕 , 而 不是 两极分化 。 其三 , 兴国 之策 。 一是 科技 兴国 , 认为 科学技术 是 第一 生产力 ; 经济 建设 必须 依靠 科学技术 ; 科学技术 必须 面向 经济 建设 ; 遵重 知识 、 遵重 人才 , 调动 科技人员 的 积极性 ; 发展 教育 , 培养 科学技术 人才 。 二是 两个 文明 一起 抓 。 强调 在 建设 物质文明 的 同时 要 建设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 加强 思想 文化 建设 , 提高 整个 中华民族 的 科学 文化素质 和 思想道德 水平 ; 培养 社会主义 四有 新人 ; 加强 思想 政治 工作 , 改善 党风 和 社会风气 等 。 其四 , 强国 之策 。 一是 实行 一国两制 , 国家 的 主权 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范围 内 , 香港 、 澳门 和 台湾 设立 中央人民政府 管辖 下 的 特别 行政区 ; 在 特别 行政区 内 , 原有 的 社会 经济 制度 不变 , 实行 和 大陆 不同 的 社会制度 ; 实行 祖国统一 前提 下行 相对 独立性 和 高度 自主权 , 但 国家 的 主体 是 社会主义 。 二是 建立 更为 广泛 的 爱国统一战线 , 明确 民主党派 是 一支 为 社会主义 服务 的 政治 力量 , 认为 知识分子 是 工人阶级 的 一部分 。 统一战线 的 任务 是 建设 国家 和 统一 国家 , 坚持 中国共产党 领导 下 的 多党合作 制度 , 坚持 与 各 民主党派 的 “ 长期共存 、 互相监督 、 肝胆相照 、 荣辱与共 ” 的 方针 等 。 三是 加强 国防建设 。 邓小平 的 理论 和 实践 是 把 国防 战略 转向 和平时期 建设 的 轨道 , 主张 国防建设 要 服从 国家 经济 的 大局 ; 建设 一支 现代化 的 革命 军队 , 把 教育 训练 提高 到 战略地位 上来 。 邓小平 政治 哲学 的 治国 、 富国 、 兴国 、 强国 之策 是 其 实践 原则 的 统一体 。 治国 是 富国 、 兴国 、 强国 的 前提 ; 富国 是 治国 、 兴国 、 强国 的 条件 ; 兴国 是 治国 、 富国 、 强国 的 必然 要求 ; 而 强国 则 是 治国 、 富国 、 兴国 的 目的 。 总之 , 四者 既 相互 联系 又 有 侧重 。 邓小平 政治 哲学 的 特色 和 贡献 邓小平 政治 哲学 的 特色 主要 表现 在 三个 方面 : — — 实践性 。 邓小平 的 政治 哲学 发展 和 完善 于 改革开放 以后 , 他 的 一切 理论 建树 都 是 围绕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的 实践 而 展开 的 。 在 改革开放 过程 中 , 许多 新 问题 , 旧 矛盾 接踵 而出 , 邓小平 坚持 实践 第一 的 历史唯物论 观点 , 使 我们 “ 在 各 方面 形成 一整套 更加 成熟 、 更加 定型 的 制度 ” 〔 10 〕 。 — — 方向性 。 在 邓小平 的 政治 哲学 中 , 坚持 社会主义 是 其 治国 之道 的 落脚点 , 他 把 社会主义 的 本质 概括 为 “ 解放 生产力 , 发展 生产力 , 消灭 剥削 , 消除 两极分化 , 最终 达到 共同富裕 ” 〔 11 〕 。 他 把 判断 是否 搞 社会主义 的 标准 概括 为 “ 是否 有利于 发展 社会主义 社会 的 生产力 , 是否 有利于 发展 社会主义 国家 的 综合国力 , 是否 有利于 提高 人民 的 生活 水平 ” 〔 12 〕 。 — — 民族性 。 邓小平 在 党 的 12 大 开幕词 中 明确提出 : “ 把 马克思主义 普遍真理 同 我国 的 具体 实际 结合 起来 , 走 自己 的 路 ,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 这 就是 我们 总结 长期 历史 经验 得出 的 基本 结论 ” 。 党 的 14 大 把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的 社会主义 的 理论体系 概括 为 九个 方面 的 内容 , 邓小平 则 是 这个 理论 的 主倡者 。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的 社会主义 理论 , 是 指导 我们 从 国情 出发 , 走出 一条 具有 本 民族形式 的 独特 的 发展 道路 的 思想 理论 武器 。 邓小平 政治 哲学 是 以上 三者 的 严密 统一体 。 首先 , 实践性 是 民族性 和 方向性 的 前提 和 条件 。 邓小平 政治 哲学 本身 就是 改革开放 实践 中 的 产物 。 没有 改革开放 , 就 不 可能 有 使 中国 在 新 的 历史 时期 继续前进 和 发展 的 新 的 治国 之道 , 就 不会 有 强劲 的 富国 强国 的 动力 。 其次 , 没有 民族性 , 也 就 无所谓 实践性 和 方向性 。 政治 的 民族性 要求 使 国家 保持 鲜明 的 民族特色 , 没有 民族性 的 国家 必然 失去 民族 自身 , 就 难以 保持 应有 的 国际 地位 , 永远 只能 做 大国 、 强国 、 富国 的 附庸 。 有 了 民族性 , 实践性 才 有 目标 , 方向性 才 有 意义 。 再次 , 没有 方向性 就 会 出现 两种 后果 : 一是 实践 上 的 盲目性 、 破坏性 , 二是 社会 持久 凝聚力 的 缺乏 。 总之 , 邓小平 政治 哲学 三个 方面 的 特色 具有 不可或缺 性 。 邓小平 治政 哲学 的 贡献 表现 在 以下 几个 方面 : 首先 , 丰富 了 马克思主义 的 政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 的 政治 哲学 对于 经济落后 国家 何为 建设 社会主义 国家 的 治国安邦 之策 并 无 完备 论述 , 而 邓小平 的 政治 哲学 作为 国家 观 和 治国 方法 的 统一 , 解决 了 以往 所 未能 解决 的 重大 理论 与 实践 问题 。 第一 , 把 改革开放 和 发展 经济 当作 首要 的 政治 问题 。 邓小平 曾 说 : “ 中国 的 经济 开放政策 , 这 是 我 提出 来 的 , … … 我们 确定 了 政治 目标 : 发展 经济 , 到 本世纪末 翻两番 , 国民 生产总值 按 人口 平均 达到 八百 美元 , 人民 生活 达到 小康水平 。 … … 党 的 11 届 3 中 全会 以来 , 我们 确定 了 对内 经济 搞活 , 对外 经济 开放 的 政策 , 没有 这样 的 政策 不 可能 成功 ” 〔 13 〕 。 这些 话 向 我们 说明 , 国不富 则 无以 强 , 民不富 则 无以 安 , 经济 问题 归根到底 是 政治 问题 , 正是 因为 如此 , 邓小平 把 翻两番 、 人民 生活 水平 达到 小康水平 当作 本世纪 之内 的 政治 目标 。 第二 , 把 改革 当作 一种 革命 。 改革 冲破 了 僵化 的 经济体制 , 使 经济 活跃 起来 , 使 民族 精神 获得 了 振奋 , 使 陈旧 的 观念 受到 了 很大 的 冲击 。 尤其 是 在 视察 南方 重要 谈话 中 , 邓小平 把 改革 看作 是 解放 和 发展 生产力 的 第二次 革命 的 论断 更进一步 提高 了 人们 对 改革 的 重大 作用 的 认识 。 第三 , 利用 资本主义 是 为了 更好 地 建设 社会主义 国家 。 邓小平 反对 在 “ 姓社 、 姓资 ” 问题 的 抽象 争论 上 纠缠 不休 , 束缚 自己 的 思想 和 手脚 的 做法 。 他 主张 以 三个 “ 是否 有利于 ” 作为 利用 资本主义 的 标准 。 对于 资本主义 的 东西 只要 是 有利于 发展 社会主义 社会 的 生产力 , 有利于 增强 社会主义 国家 的 综合国力 , 有利于 提高 人民 的 生活 水平 的 , 都 可 为我所用 , 为 发展 社会主义 服务 。 其次 , 发展 了 毛泽东 政治 哲学 。 毛泽东 的 政治 哲学 十分 丰富 , 主要 有 : 关于 实现 工作 重点 转移 与 建设 现代化 国家 , 关于 走 中国 工业化 的 道路 , 关于 社会主义 社会 的 基本矛盾 和 特点 , 关于 两类 矛盾 学说 和 正确处理 人民 内部矛盾 是 国家 政治 的 主题 , 关于 重视 思想 建设 和 文化 建设 , 关于 执政党 建设 等 。 但是 , 毛泽东 在 晚年 偏离 了 他 原来 的 许多 正确 思想 , 邓小平 对 毛泽东 则 采取 了 完全 科学 的 态度 , 他 忠诚 于 毛泽东 开创 的 社会主义 事业 , 坚持 和 发展 了 毛泽东思想 , 纠正 毛泽东 晚年 的 缺点 和 错误 , 根据 新 的 历史 时期 的 情况 , 采取 了 一系列 治国安邦 的 新 措施 , 并 逐步形成 了 自己 的 政治 哲学 , 把 毛泽东 的 政治 哲学 推到 了 一个 新 的 阶段 。 再次 , 为 我们 在 新 时期 安邦治国 提供 了 强大 的 理论 和 精神 武器 。 我国 改革开放 以来 的 实践证明 , 只要 我们 继续 坚定不移 地 走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的 社会主义 道路 , 坚持 治国 、 富国 、 兴国 和 强国 之策 , 就 一定 能 获得 更快 的 发展 , 缩小 与 发达国家 的 差距 , 在 21 世纪 跃入 先进 国家 前列 。 邓小平 政治 哲学 不仅 是 统一 全国 人民 政治 意志 、 政治 思想 的 科学 理论 和 精神 武器 , 同时 也 是 党 的 第三代 领导集体 和 各级 领导 干部 安邦治国 , 进行 良性 政治 动作 的 科学 理论 和 精神 武器 。 * 注释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 邓小平 文选 》 第 1 卷 , 第 252 、 246 、 52 、 249 、 247 、 251 页 。 〔 7 〕 〔 8 〕 〔 9 〕 《 邓小平 文选 》 第 2 卷 , 第 148 — 149 、 143 、 149 页 。 〔 10 〕 〔 11 〕 〔 12 〕 〔 13 〕 《 邓小平 文选 》 第 3 卷 , 第 372 、 373 、 372 、 77 页 。 ( 作者 单位 :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系 ) [ 本文 编辑 : 赵 德兴 高清 ] __label__C38-Politics 【 文献号 】 3 - 312 【 原文 出处 】 开放 时代 【 原刊 地名 】 广州 【 原刊 期号 】 199601 【 原刊 页 号 】 6 - 11 【 分类号 】 A3 【 分类 名 】 邓小平 思想 研究 【 作者 】 黄卫平 【 复印 期号 】 199604 【 标题 】 中国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大 思路 — — 论 邓小平 的 政治 哲学 【 正文 】 政治 体制改革 是 邓小平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 的 重要 组成部分 , 也 是 我国 改革开放 进程 中 一个 内容 复杂 、 阻力 较大 、 问题 敏感 的 领域 。 因此 , 邓小平 总是 以 十分 慎重 的 态度 来 对待 这一 改革 , 并 随着 我国 改革 进程 的 发展 作出 了 一系列 重要 论述 , 这 对于 我们 全面 、 准确 地 理解 我国 的 政治 体制改革 问题 具有 重大 指导意义 。 一 、 我国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必要性 邓小平 最早 提出 “ 改革 并 完善 党和国家 领导 制度 的 任务 ” , 〔 1 〕 是 在 1980 年 8 月 18 日 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 扩大 会议 上 , 以后 , 随着 我国 经济体制 改革 的 不断深入 , 特别 是 以 农村 联产承包 责任制 的 改革 成功 和 以 城市 经济体制 改革 为 中心 的 全面 改革 的 推进 , 邓小平 在 1986 年 6 月 10 日 进一步 指出 : “ 一九八 0 年 就 提出 政治 体制改革 , 但 没有 具体化 , 现在 应该 提到 日程 上来 。 不然的话 , 机构 庞大 , 人浮于事 , 官僚主义 , 拖拖拉拉 , 互相 扯皮 , 你 这边 往 下 放权 , 他 那边 往 上 收权 , 必然 会 阻碍 经济体制 改革 , 拖 经济 发展 的 后腿 ” 。 〔 2 〕 这 就 再 一次 在 新 的 历史 条件 下 正式 提出 了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重大 课题 。 1986 年 邓小平 明确提出 政治 体制改革 问题 , 是 为了 适应 体制改革 的 发展 需要 , 是 看到 “ 不 搞 政治 体制改革 不能 适应 形势 ” , 〔 3 〕 也 就是 以 市场 为 导向 的 社会主义 商品经济 的 发展 日益 与 原有 的 适应 高度 集权 的 计划经济 模式 的 政治体制 尖锐 矛盾 , 已 严重 地 影响 了 经济 的 发展 , 诚如 邓小平 当时 所 看到 的 “ 现在 机构 不是 减少 了 , 而是 增加 了 。 设立 许多 公司 , 实际 是 官办 机构 , 用 公司 形式 把 放 给 下面 的 权 又 收上来 , 机构 多 , 人多 , 就 找 事情 干 , 就 抓住 权不放 , 下边 搞 不活 , 企业 没有 积极性 了 。 ” 〔 4 〕 因此 , 我国 政治 体制改革 任务 的 提出 , 是 邓小平 深刻 地 总结 党和国家 历史 上 的 重大 经验教训 和 深切 地 认识 到 实际上 以 市场 为 导向 的 经济体制 改革 的 客观 需要 的 必然结果 。 正是 邓小平 在 我国 改革开放 的 发展 进程 中 , 从 正反 两个 方面 充分 地 论证 了 我国 进行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必要性 。 二 、 我国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科学 定位 政治 体制改革 在 我国 改革开放 总 格局 中所处 地位 问题 , 是 关系 到 如何 把握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时机 、 力度 、 程序 的 重要 问题 。 对此 , 邓小平 有 许多 论述 , 综合 起来 可以 概括 为 三个 方面 : 首先 , 他 认为 “ 改革 是 全面 的 改革 ” , 〔 5 〕 从 “ 把 改革 当作 一种 革命 ” 的 高度 , 〔 6 〕 否定 任何 给 改革 设置 禁区 的 观点 。 邓小平 认为 : “ 党 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 提出 一系列 新 的 政策 。 就 国内 政策 而言 , 最 重大 的 有 两条 , 一条 是 政治 上 发展 民主 , 一条 是 经济 上 进行 改革 , 同时 相应 地 进行 社会 其他 领域 的 改革 。 ” 〔 7 〕 “ 改革 是 全面 的 改革 , 不仅 经济 、 政治 , 还 包括 科技 、 教育 等 各行各业 。 ” 〔 8 〕 显然 , 他 是 把 政治 体制改革 与 经济体制 改革 视为 我国 改革开放 总 格局 中 最 重要 的 两大 方面 。 其次 , 邓小平 又 清醒 地 意识 到 改革 虽 是 一项 全面 、 复杂 的 系统工程 , 但 改革 最初 的 动力 、 需求 更 多 地 是 来自 经济 方面 , 改革 的 决策者 只有 尽可能 地 在 较 短 的 时期 内 取得 较 好 的 经济效益 和 较 快 的 发展 速度 , 才能 为 改革 的 进一步 发展 奠定 稳固 的 基础 和 争取 广泛 的 支持 。 因此 , 邓小平 认为 政治 体制改革 必须 适应 经济体制 改革 的 发展 , 使 之 成为 “ 保障 经济体制 改革 的 成果 ” , 促 “ 使 经济体制 改革 继续前进 ” 的 动力 , 〔 9 〕 并 “ 把 它 作为 改革 向前 推进 的 一个 标志 。 ” 〔 10 〕 在 他 看来 , “ 我们 评价 一个 国家 的 政治体制 、 政治 结构 和 政策 是否 正确 , 关键 看 三条 : 第一 是 看 国家 的 政局 是否 稳定 ; 第二 是 看 能否 增进 人民 的 团结 , 改善 人民 的 生活 ; 第三 是 看 生产力 能否 得到 持续 发展 ” 。 〔 11 〕 这 就 意味着 政治 体制改革 必须 服务 和 服从 于 经济 发展 的 客观 需要 , 必须 有利于 促进 生产力 水平 的 提高 和 政治 、 社会 的 稳定 , 决不能 以 破坏 稳定 和 损害 经济 为 代价 , 搞 政治体制 的 “ 超前 ” 改革 。 因而 , 政治体制 的 改革 进程 往往 会 相对 “ 滞后 ” 于 经济体制 的 改革 步伐 。 再次 ,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发展 必须 适应 经济体制 改革 的 要求 , 服从 和 服务 于 生产力 发展 的 需要 , 决不 意味着 只要 经济 建设 搞上去 , 政治 体制改革 就 会 水到渠成 。 这 是因为 , 一方面 现代化 建设 是 一个 多层面 的 系统工程 , 单纯 的 经济 增长 和 福利 水平 的 提高 并 不能 必然 保证 社会 稳定 和 政治 现代化 , 也就是说 经济 生活 和 社会 生活 的 现代化 过程 中 , 若 没有 政治 生活 的 现代化 相配合 , 社会 的 紊乱 就 势所难免 。 另一方面 经济 的 发展 又 总是 要 受到 上层建筑 制约 的 , 如果说 我国 的 经济体制 改革 主要 是 改变 不 适应 生产力 发展 要求 的 生产关系 , 而 政治 体制改革 则 是 改变 不 适应 经济基础 发展 需要 的 上层建筑 , 那么 , 以 改变 我国 过去 那种 过于 单一 的 所有制 模式 和 政企不分 的 国有经济 模式 的 经济体制 改革 , 实际上 也 早已 超越 了 单纯 的 经济范畴 , 一定 程度 地 与 政治 体制改革 相 联系 , 正如 邓小平 所说 , 他 在 经济 问题 上 讲 的 一些 话 , “ 都 是从 政治 角度 讲 的 ” 。 〔 12 〕 因此 , 他 在 经济体制 改革 深入 进行 的 同时 , 也 早就 敏锐地 意识 到 “ 政治 体制改革 同 经济体制 改革 应该 相互依赖 , 相互配合 。 只 搞 经济体制 改革 , 不 搞 政治 体制改革 , 经济体制 改革 也 搞 不通 , … … 从 这个 角度 来说 , 我们 所有 的 改革 最终 能 不能 成功 , 还是 决定 于 政治体制 的 改革 。 ” 〔 13 〕 三 、 我国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目标 系统 邓小平 在 我国 经济体制 改革 不断深入 的 情况 下 , 在 1986 年 多次 提到 政治 体制改革 问题 , “ 越来越 感到 进行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必要性 和 紧迫性 , ” 〔 14 〕 并 在 不同 的 场合 多次 论及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目标 、 目的 。 其 主要 论述 如下 : “ 进行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目的 , 总的来讲 是 要 消除 官僚主义 , 发展 社会主义 民主 , 调动 人民 和 基层单位 的 积极性 。 要 通过 改革 , 处理 好 法治 和 人治 的 关系 , 处理 好 党和政府 的 关系 。 ” 〔 15 〕 “ 我 想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目的 是 调动 群众 的 积极性 , 提高效率 , 克服 官僚主义 。 ” 〔 16 〕 “ 我们 政治 体制改革 总 的 目标 是 三条 ; 第一 , 巩固 社会主义 制度 ; 第二 , 发展 社会主义 社会 的 生产力 ; 第三 , 发扬 社会主义 民主 , 调动 广大 人民 的 积极性 。 而 调动 人民 积极性 的 最 中心 的 环节 , 还是 发展 生产力 , 提高 人民 的 生活 水平 。 生产力 发展 了 , 人民 积极性 调动 起来 了 , 社会主义 国家 的 力量 就 增强 了 , 社会主义 制度 就 巩固 了 。 ” 〔 17 〕 “ 我们 越来越 感到 进行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必要性 和 紧迫性 , 但 现在 还 没有 完全 理 出 头绪 。 最近 我 在 设想 , 要 向着 三个 目标 进行 , 第一个 目标 是 始终保持 党和国家 的 活力 。 这里 说 的 活力 , 主要 是 指 领导层 干部 的 年轻化 。 … … 第二 目标 是 克服 官僚主义 , 提高 工作效率 。 效率 不高同 机构 臃肿 、 人浮于事 、 作风 拖拉 有关 , 但 更 主要 的 是 涉及 党政不分 , 在 很多 事情 上党 代替 了 政府 工作 , 党和政府 很多 机构 重复 。 … … 第三个 目标 是 调动 基层 和 工人 、 农民 、 知识分子 的 积极性 , … … 让 他们 参与 管理 , 实现 管理 民主化 。 ” 〔 18 〕 邓小平 同志 的 上述 有关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目的 或 目标 的 论断 虽 不尽相同 , 但 只要 认真 梳理 , 就 不难 发现 他 实际上 是从 四个 不同 的 层面 来 谈论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目标 系统 。 其一 , 是 关于 我国 进行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一些 较为 紧迫 的 具体内容 。 诸如 理顺 执政党 与 政府 的 职能 关系 、 克服 官僚主义 、 简政放权 、 提高 行政效率 、 实现 领导 干部 年轻化 、 加强 法制建设 和 提高 管理 民主化 的 程度 等 方面 问题 。 解决 这些 问题 是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具体 操作性 目标 , 即 更 多 地 属于 行政 管理体制 的 改革 。 其二 、 是 关于 我国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基本 政治 前提 和 原则 。 这 就是 巩固 和 发展 我国 的 社会主义 制度 , 政治 体制改革 不是 也 不能 动摇 或 怀疑 我国 的 社会主义 历史 选择 及其 发展 信念 , 而 恰恰 是 要 在 现实 中 真正 地 充分 地 表现 社会主义 制度 应有 的 优越性 。 其三 、 是 关于 我国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本质特征 。 就是 完善 和 加强 社会主义 民主 政治 建设 。 “ 充分发扬 人民 民主 , 保证 全体 人民 真正 享有 通过 各种 有效 形式 管理 国家 、 特别 是 管理 基层 地方 政权 的 权力 , 享有 各项 公民 权力 ” , 从而 在 民主 实现 程度 上 , “ 创造 比 资本主义 国家 的 民主 更 高 更 切实 的 民主 。 ” 〔 19 〕 真正 建立 起 既 体现 社会主义 本质 , 又 符合中国 现实 国情 的 民主政体 , 从 国家 权力 结构 体制 上 根本 杜绝 “ 文革 ” 之类 全局性 、 长 时期 的 决策 失误 , 具体 地 实现 人民 是 国家 的 主人 , 充分调动 广大 人民 建设 社会主义 的 积极性 。 这是 我国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总体 战略目标 。 其四 、 是 关于 我国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根本 目的 。 就是 解放 和 发展 社会主义 社会 生产力 。 在 邓小平 看来 , 我国 经济体制 改革 主要 是 改革 不 适应 生产力 状况 的 生产关系 , 而 政治 体制改革 则 主要 是 改革 不 适应 经济基础 发展 要求 的 上层建筑 , 最终 都 是 为了 解放 和 发展 生产力 。 因此 他 强调 “ 改革 也 是 解放 生产力 ” , 〔 20 〕 就 是从 生产关系 对 生产力 、 上层建筑 对 经济基础 的 反作用 的 角度 , 指出 了 包括 政治 体制改革 在内 的 一切 改革 的 终极目标 。 四 、 我国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具体内容 关于 我国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具体内容 , 邓小平 在 不同 时期 、 不同 场合 有 多种 论述 , 从 他 的 许多 话 中 , 我们 大致 可以 概括 出 他 对 政治 体制改革 主要 内容 的 理解 : 其一 、 关于 加强 和 改善 党的领导 , 理顺 党政 关系 。 邓小平 认为 , 要 “ 着手 解决 党政不分 , 以党代政 的 问题 。 … … 这样 做 , 有利于 加强 和 改善 中央 的 统一 领导 , 有利于 建立 各级 政府 自上而下 的 强有力 的 工作 系统 , 管好 政府 职权范围 的 工作 。 ” 〔 21 〕 政治体制 “ 改革 的 内容 , 首先 是 党政 要 分开 , 解决 党 如何 善于 领导 的 问题 。 这是 关键 , 要 放在 第一位 。 ” 〔 22 〕 其二 、 关于 精简机构 , 克服 官僚主义 , 提高 工作效率 。 邓小平 认为 : “ 效率 不高同 机构 臃肿 、 人浮于事 、 作风 拖拉 有关 , 但 更 主要 的 涉及 党政不分 , 在 很多 事情 上党 代替 了 政府 工作 , 党和政府 很多 机构 重复 。 ” 〔 23 〕 因此 , 精简机构 , 提高效率 有赖于 理顺 党政 关系 , 转变 政府职能 。 而 “ 我们 现在 的 官僚主义 现象 , … … 它同 我们 长期 认为 社会主义 制度 和 计划 管理制度 必须 对 经济 、 政治 、 文化 、 社会 都 实行 中央 高度 集权 的 管理体制 有 密切关系 。 ” 〔 24 〕 这 又 意味着 要 克服 官僚主义 还 有待于 解决 权力 过分 集中 的 政体 。 其三 、 关于 权力下放 , 调整 中央 与 地方 的 关系 , 调动 地方 和 基层 的 积极性 。 邓小平 认为 “ 权力 过分 集中 , 妨碍 社会主义 民主 制度 和 党 的 民主集中制 的 实行 , 妨碍 社会主义 建设 的 发展 , 妨碍 集体 智慧 的 发挥 , 容易 造成 个人 专断 , 破坏 集体领导 , 也 是 在 新 的 条件 下 产生 官僚主义 的 一个 重要 原因 。 ” 〔 25 〕 “ 我们 的 各级 领导 机关 , 都 管 了 很多 不该 管 、 管 不好 、 管不了 的 事 , 这些 事 只要 有 一定 的 规章 , 放在 下面 , 放在 企业 、 事业 、 社会 单位 , 让 他们 真正 按 民主集中制 自行处理 , 本来 可以 很 好办 。 ” 〔 26 〕 因此 , “ 权力 要 下放 , 解决 中央 和 地方 的 关系 , 同时 地方 各级 也 都 有 一个 权力下放 问题 ” , 包括 “ 精简机构 , 这 和 权力下放 有关 ” 。 〔 27 〕 其四 、 关于 建立 法制化 、 规范化 、 程序化 的 党和国家 干部 管理体制 。 邓小平 认为 , 要 改变 事实上 存在 过 的 “ 干部 领导职务 终身制 现象 ” 和 清除 “ 残存 在 党内 的 这种 家长制 作风 ” , “ 关键 是 要 健全 干部 的 选举 、 招考 、 任免 、 考核 、 弹劾 、 轮换 制度 , 对 各级 各类 领导 干部 ( 包括 选举 产生 、 委任 和 聘用 的 ) 职务 的 任期 , 以及 离休 、 退休 , 要 按照 不同 情况 , 作出 适当 的 、 明确 的 规定 。 任何 领导 干部 的 任职 不能 是 无限期 的 ” 。 〔 29 〕 同时 , “ 要 按照 ‘ 革命化 、 年轻化 、 知识化 、 专业化 ’ 的 标准 , 选拔 德才兼备 的 人进 班子 ” , 〔 30 〕 “ 现在 就是 要选 人民 公认 是 坚持 改革开放 路线 并 有 政绩 的 人 , 大胆 地 放进 新 的 领导 机构 里 , 使 人民 感到 我们 真心诚意 搞 改革开放 ” 。 〔 31 〕 “ 这是 保持 党和政府 正确 领导 的 连续性 、 稳定性 的 重大 战略 措施 ” , 〔 32 〕 也 是 “ 始终保持 党和国家 的 活力 ” 之 关键 。 〔 33 〕 其五 、 关于 建立 和 完善 社会主义 民主 体制 , 巩固 和 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 。 邓小平 认为 : “ 政治 体制改革 包括 民主 和 法制 ” 。 〔 34 〕 “ 在 政治 体制改革 方面 有 一点 可以 肯定 , 就是 我们 要 坚持 实行 人民代表大会 的 制度 , 而 不是 美国式 的 三权 鼎立 制度 ” 。 〔 35 〕 要 完善 和 发展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 , 使 之 能够 真正 代表 人民 利益 , 体现 人民意志 , 表达 人民 愿望 。 因为 “ 没有 民主 就 没有 社会主义 , 就 没有 社会主义 的 现代化 ” 。 〔 36 〕 诚然 , 邓小平 所 论及 的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上述 五项 内容 是 互相 有机 联系 的 , 并 共同 服从 于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整体 目标 系统 。 五 、 我国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若干 难点 邓小平 一再强调 : “ 政治 体制改革 很 复杂 , 每 一个 措施 都 涉及 千千万万 人 的 利益 。 所以 , 政治 体制改革 要分 步骤 、 有 领导 、 有秩序地 进行 。 ” 〔 37 〕 鉴于 国内外 的 经验教训 , 怎样才能 使 我国 的 政治 体制改革 真正 地 适应 经济体制 改革 的 需要 , 保障 改革开放 的 已有 成果 , 推动 现代化 进程 向 纵深 发展 , 促进 经济繁荣 、 社会 稳定 , 而 不致 引起 动荡 和 分裂 , 毫无疑义 是 极为重要 的 课题 。 无论 从 现实 和 理论 的 层面 分析 , 政治 体制改革 也 往往 较 经济体制 改革 的 难度 更高 、 风险 更大 。 难点 之一 , 从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动力 和 需求 而言 , 要 平衡 、 协调 好 权力 结构 体制 和 政治 决策 层面 的 改革 与 行政 管理体制 层面 的 改革 之间 的 轻重缓急 。 邓小平 是从 深刻 总结 党和国家 历史 上 的 经验教训 , 痛定思痛 地 反省 “ 文革 ” 悲剧 , 而 要求 从 党和国家 的 领导 体制 上 建立 起 能够 杜绝 长 时期 、 全局性 决策 错误 的 权力 结构 体制 这个 层面 , 首先 论及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 又 是从 深切 洞悉 我国 经济体制 改革 发展 的 客观 需要 , 而 全面 提出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 但 这 从 正反两方 面对 政治 体制改革 需求 的 重心 、 内涵 是 有所不同 的 。 前者 要求 在 我国 的 权力 结构 体系 中 建立 起用 法制 保障 的 民主 制约 、 监督机制 , 从而 在 领导 制度 、 组织 制度 、 决策 体制 等 政治 层面 建立 起 高度民主 的 政体 ; 后者 则 要求 在 我国 以 市场经济 为 目标 的 经济体制 改革 中 , 精简 政府 机构 、 转变 政府职能 、 提高 政府 效率 , 从而 在 行政 管理体制 的 层面 建立 起 适应 市场经济 需要 的 高效 、 精干 、 宏观调控 能力 和 应变能力 较强 的 政府 。 因此 , 如何 协调 、 平衡 好 这 两个 不同 层次 的 政治 体制改革 之间 的 关系 , 处理 好 它们 之间 的 轻重缓急 , 就 颇 有 难度 。 特别 是 如何 理解 传统 的 社会主义 国家 那种 高度 政治 权威 和 巨大 社会 动员 能力 对 促进 我国 经济 发展 、 社会 稳定 等 方面 的 正面 作用 和 酿成 “ 斯大林 现象 ” 、 “ 文革 ” 悲剧 等 方面 的 负面效应 还有 待 更 深入 的 研究 。 难点 之二 , 从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具体内容 而言 , 要 十分 慎重 地 把握 借鉴 西方 发达国家 的 经验 和 不可 脱离 中国 特定 国情 的 复杂 关系 。 一方面 , 我国 改革开放 基本国策 的 题 中 应有 之义 就是 “ 必须 大胆 吸收 和 借鉴 人类 社会 创造 的 一切 文明 成果 , 吸收 和 借鉴 当今世界 各国 包括 资本主义 发达国家 的 一切 反映 现代 社会 生产 规律 的 先进 经营方式 、 管理 方法 ” , 〔 38 〕 其中 当然 也 应 包括 适应 现代 市场经济 发展 需要 的 政府 管理 和 政治 管理 的 科学 内容 。 但 另一方面 , 我们 又 要 依据 中国 的 现实 的 国情 , 不可 完全 照抄 照搬 西方 的 那 一套 。 综合 邓小平 的 有关 论述 , 认为 我们 在 政治 体制改革 中要 注意 区分 三个 层次 : 首先 , 是 根据 中国 的 特殊 国情 , 不可 照搬 西方 的 有关 国家 基本 权力 结构 体制 的 部分 。 邓小平 认为 : “ 其实 有些 国情 , 在 某些 国家 能 实行 的 , 不 一定 在 其他 国家 也 能 实行 。 人们 一定 要 切合实际 , 要 根据 自己 的 特点 来 决定 自己 的 制度 和 管理 方式 ” , 〔 39 〕 如 “ 西方 的 民主 就是 三权分立 , 多党 竞选 , 等等 。 我们 并 不 反对 西方 国家 这样 搞 , 但是 我们 中国 大陆 不 搞 多党 竞选 , 不 搞 三权分立 、 两院制 。 我们 实行 的 就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一院制 , 这 最 符合中国 实际 。 如果 政策 正确 , 方向 正确 , 这种 体制 益处 大 , 很 有助于 国家 的 兴旺发达 , 避免 很多 牵扯 。 当然 , 如果 政策 搞错 了 , 不管 你 什么 院制 也 没用 ” 。 〔 40 〕 这 就 要求 我们 切实 地 加强 和 完善 我国 的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 , 最大 限度 地 保证 政策 和 方向 的 正确性 , 如果 出 偏差 也 能 有效 、 及时 地 予以 纠正 。 其次 , 是 可以 吸收 和 借鉴 西方 发达国家 的 某些 经验 , 但 目前 在 我国 实施 的 条件 还 不 具备 , 时机 尚 不 成熟 , 需要 逐步 创造条件 、 渐进 发展 的 部分 民主 形式 。 如象 普遍 实行 直接 选举 、 全民公决 等 较 高 程度 地 表现 民主 本质 的 某些 形式 就是 如此 。 因为 “ 象 我们 这样 一个 大国 , 人口 这么 多 , 地区 之间 又 不 平衡 , 还有 这么 多 民族 , 高层 搞 直接 选举 现在 条件 不 成熟 , 首先 是 文化素质 不行 ” 。 〔 41 〕 只有 随着 经济 、 政治 、 教育 、 文化 、 社会 的 不断 发展 , 人口素质 有 了 较大 提高 , 才能 逐步提高 民主 的 程度 。 这 就 要求 我们 不断 创造条件 , 为 在 更 高层次 实现 民主 制度 奠定 基础 。 再次 , 是 可以 结合 中国 的 现实 国情 , 在 现阶段 就 逐步 地 批判 吸收 、 借鉴 西方 国家 在 市场经济 条件 下 的 法制建设 、 政府 功能 和 国家 人事制度 等 方面 的 经验 。 要 真正 防止 “ 文革 ” 这样 的 悲剧 , 就 必须 学习 、 借鉴 西方 的 民主 和 法制建设 ; 邓小平 指出 : “ 我们 说 资本主义 社会 不好 , 但 它 在 发现 人才 , 使用 人才 方面 是 非常 大胆 的 。 它 有 个 特点 , 不 论资排辈 , 凡是 合格 的 人 就 使用 , 并且 认为 这是 理所当然 的 。 从 这方面 来看 , 我们 选拔干部 的 制度 是 落后 的 ; ” 〔 42 〕 因此 , 我国 要 借鉴 西方 政体 , 建设 国家 公务员 制度 ; 邓小平 还 多次 强调 : “ 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 不久 , 我们 就 讲 要 废除 党和国家 领导职务 实际上 存在 的 终身制 。 这个 问题 , 世界 上 许多 国家 恐怕 都 比 我们 解决 得 好 , ” 〔 43 〕 因此 , 邓小平 “ 带头 建立 退休 制度 ” , 〔 44 〕 为 我国 建立 制度化 、 程序化 的 领导层 更新换代 的 现代化 政体 机制 , 作出 了 卓越 的 贡献 ; 另外 , 邓小平 还 客观 地 看到 “ 经济 管理 、 行政 管理 的 效率 , 资本主义 国家 在 许多 方面 比 我们 好 一些 。 我们 的 官僚主义 确实 多得很 。 … … 所以 , 我们 必须 进行 政治 体制改革 ” , 〔 45 〕 显然 , 在 如何 使 我国 的 行政 管理体制 适应 现代 市场经济 的 发展 , 提高 行政效率 , 更好 地为 经济 建设 服务 等 方面 , 西方 发达国家 的 许多 经验 是 值得 借鉴 的 。 诚然 , 上述 三个 层次 虽然 在 逻辑 上 是 可以 划分 的 , 但 在 实际 改革 的 操作过程 中 , 其中 的 许多 具体内容 往往 互相 纠缠 在 一起 , 这 就 给 政体 改革 具体 实践 带来 相当 的 难度 , 需要 我们 在 改革 的 实践 中 不断 探索 和 尝试 。 难点 之三 , 从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进度 和 程序 而言 , 要 十分 准确 地 把握 改革 的 紧迫性 与 慎重 性 的 辩证关系 。 一方面 , 随着 我国 经济体制 改革 的 发展 , 特别 是 党 的 十四大 提出 建立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的 目标 模式 , 更是 对 加强 和 改善 党的领导 , 进一步 转变 政府职能 , 提高 行政效率 , 提出 了 更 高 的 要求 。 正如 当年 邓小平 所说 : 不 改革 政治体制 , 就 不能 保障 经济体制 改革 的 成果 , 不能 使 经济体制 改革 继续前进 , 就 会 阻碍 生产力 的 发展 , 阻碍 四个 现代化 的 实现 ” , 〔 46 〕 因此 , 对 政治 体制改革 要 有 紧迫感 、 危机感 , 不可 消极 犹豫 。 另一方面 政治 体制改革 在 本质 上 意味着 十分 深刻 的 权力 与 利益 的 重新分配 , 每 项 改革 涉及 的 人和事 都 很 广泛 , 很 深刻 , 往往 触及 许多 人 的 利益 , 会 遇到 很多 阻力 和 障碍 , 容易 引起 社会 震动 , 所以 选择 的 方式 和 时机 很 重要 , 改革 具体 目标 的 轻重缓急 也 很 敏感 。 因此 , 重大 改革 举措 的 出台 要 十分 慎重 , 循序渐进 , 要 紧紧 地 配合 经济 发展 的 内在 要求 , 尤其 不 可以 激进 的 政治 浪漫主义 的 态度 来 对待 关系 到 改变 国家 权力 结构 体制 的 改革 , 否则 欲速不达 , 反而 破坏 政治 稳定 , 影响 经济 的 健康 发展 , 动摇 人民 群众 对 改革 的 信念 。 难点 之四 , 就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本质 而言 , 要 善于 科学 地 把握 民主 的 内容 与 形式 、 民主 的 阶级 实质 与 实现 程度 之间 的 辩证关系 。 首先 , 民主 作为 一种 现代 价值观念 , 是 对 独裁 专制 的 否定 和 对 人民 主权 的 肯定 。 因此 , 作为 代表 无产阶级 和 人民 群众 的 利益 而 建立 起来 的 社会主义 制度 本应 比 资本主义 更 高地 举起 民主 的 旗职 。 但 由于 十分复杂 的 诸多 原因 , 在 我国 社会主义 的 发展 进程 中 , 十分 遗憾 地 出现 过 “ 长期 缺乏 政治 民主 ” 的 历史 。 〔 47 〕 因此 , 在 我国 改革开放 的 基本国策 和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基本 目标 中 , 邓小平 一再 指出 : “ 要 使 人民 有 更 多 的 民主权利 ” , 〔 48 〕 “ 为了 保障 人民 民主 ” , “ 必须 使 民主 制度化 、 法律化 ” , 〔 49 〕 从而 确立 民主 的 法律 权威 。 他 甚至 以为 “ 即使 个别 心怀不满 的 人 , 想 利用 民主 闹 一点 事 , 也 没有 什么 可怕 。 要 处理 得当 , 要 相信 绝大多数 群众 有 判断是非 的 能力 。 一个 革命 政党 就 怕 听 不到 人民 的 声音 , 最 可怕 的 是 鸦雀无声 ” 。 〔 50 〕 因为 , 民主 是 社会主义 的 题 中 应有 之义 , “ 没有 民主 就 没有 社会主义 , 就 没有 社会主义 现代化 。 ” 〔 51 〕 其次 , 民主 作为 一种 政治 制度 是 有 阶级性 的 , 特定 的 民主 制度 总是 代表 和 反映 特定 阶级 的 利益 和 要求 的 。 因此 , 从 民主 的 实质 和 内容 出发 , 邓小平 认为 , “ 我们 的 制度 是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 , 共产党 领导 下 的 人民 民主 制度 , 不能 搞 西方 那 一套 ” 。 〔 52 〕 这 是因为 不同 国家 的 历史背景 、 文化 传统 、 政治 制度 不 一 , “ 要求 全世界 所有 国家 都 照搬 美 、 英 、 法 的 模式 是 办不到 的 ” , 〔 53 〕 尤其 是 第三世界 国家 要求 有 稳定 的 政治 环境 来 摆脱 贫困 , 发展 经济 , 这是 广大 第三世界 国家 人民 的 根本利益 所在 , 如果 不顾 国情 , 照搬 西方 的 民主 形式 , 势必 引起 政治 动荡 , 破坏 经济 建设 。 “ 我们 必须 进行 政治 体制改革 , 而 这种 改革 又 不能 搬 用 西方 那 一套 所谓 的 民主 , 不能 搬 用 他们 的 三权 鼎立 , 不能 搬 用 他们 的 资本主义 制度 , 而 要 搞 社会主义 民主 ” 。 〔 54 〕 再次 , 民主 作为 一种 人民意志 、 愿望 的 表达 程序 和 体现 方式 , 是 民主 在 量 的 方面 的 规定性 。 标志 着 人民 群众 实际上 参与 政治 的 客观 水平 。 特定 阶级 的 民主 也 必须 有 民主 的 具体 实现 程度 这种 量 的 保证 , 就 这个 意义 而言 , 如果说 民主 的 质 是 有 阶级性 的 , 那么 民主 的 量 的 实现 程度 , 则 无所谓 阶级性 。 社会主义 民主 虽然 在 质 的 方面 是 “ 工人 、 农民 、 知识分子 和 其他 劳动者 所 共同 享有 的 民主 , 是 历史 上 最 广泛 的 民主 ” , 〔 55 〕 但 决不 意味着 在 具体 的 民主 实现 程度 上 , 社会主义 国家 的 民主 水平 一定 高于 资本主义 国家 。 因此 , 邓小平 在 强调 我们 坚持 社会主义 民主 的 同时 , 也 决不 讳言 , “ 在 民主 的 实践 方面 , 我们 过去 作得 不够 , 并且 犯过 错误 ” , 〔 56 〕 并 承认 象 斯大林 严重破坏 社会主义 法制 和 毛泽东 发动 “ 文革 ” 之类 悲剧 , 在 资本主义 民主 制度 发展 程度较高 的 西方 发达国家 不 可能 发生 , 从而 严肃 指出 : “ 我们 今天 再 不 健全 社会主义 制度 , 人们 就 会 说 , 为什么 资本主义 制度 所 能 解决 的 一些 问题 , 社会主义 制度 反而 不能 解决 呢 ? 这种 比较 方法 虽然 不 全面 , 但是 我们 不能 因此 不 加 重视 ” 。 〔 57 〕 此外 , 民主化 作为 现代 政治文明 的 发展 是 一个 过程 , 在 这个 过程 中有 一个 民主 的 内容 与 形式 相互促进 的 辩证关系 。 在 邓小平 看来 , 民主 的 最 主要 涵义 是 调动 人民 的 积极性 , 认为 “ 调动 积极性 是 最大 的 民主 。 至于 各种 民主 形式 怎么 搞法 , 要 看 实际 情况 ” 。 〔 58 〕 而 要 真正 调动 人民 积极性 就 必须 正确认识 和 代表 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的 广大 中国 人民 的 根本利益 是 发展 经济 、 摆脱 贫困 , 因此 , 要 “ 把 工作 重点 转 到 建设 上来 , 不 受 任何 干扰 , 一心一意 、 坚定不移 地 搞 社会主义 现代化 建设 ” , 〔 59 〕 民主 政治 的 发展 也 要 服从 和 服务 于 经济 建设 这个 中心 。 这 是因为 “ 中国 正 处在 特别 需要 集中 注意力 发展 经济 的 过程 中 。 如果 追求 形式 上 的 民主 , 结果 是 既 实现 不了 民主 , 经济 也 得不到 发展 , 只会 出现 国家 混乱 、 人心涣散 的 局面 ” 。 〔 60 〕 正是 由于 邓小平 深刻 地 认识 到 在 民主 的 内容 与 形式 的 相互 关系 中 , 内容 居于 主要 的 、 决定 的 地位 , 形式 必须 适合 内容 , 因而 他 坚决 反对 不顾 民主 的 内容 、 甚至 以 损害 民主 的 实质 去 片面追求 某些 民主 形式 的 倾向 。 邓小平 看来 , 即使 是 那些 象 普选 制 之类 没有 阶级性 的 某些 较 高层次 地 表现 民主 实现 程度 的 具体 形式 , 也 要 结合 中国国情 , 逐步 发展 , 他 深信 “ 民主化 和 现代化 一样 , 也 要 一步 一步 地 前进 。 社会主义 愈 发展 , 民主 也 愈 发展 , 这是 确定无疑 的 ” 。 〔 61 〕 然而 , 特定 的 质 的 民主 总 还是 需要 有 适度 的 民主 的 量 来 保证 , 特定 的 民主 内容 毕竟 也 要 由 具体 的 民主 形式 来 表现 , 以 社会主义 民主 政治 的 建设 为 主题 的 政治 体制改革 中 , 如何 正确 地 协调 和 处理 好 坚持 社会主义 民主 的 阶级 实质 和 提高 民主 的 具体 实现 程度 , 发展 社会主义 民主 的 内容 和 完善 民主 的 具体 形式 之间 的 辩证关系 , 努力 寻求 最 能够 表现 社会主义 民主 本质 的 民主 形式 和 尽可能 实现 最 广泛 民主 的 较 高 实现 程度 , 恰恰 是 我国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实践 所 要 解决 的 难题 所在 。 * 注释 : 〔 1 〕 《 邓小平 文选 》 ( 一九七 五 ~ 一九八二年 ) 第 302 、 293 、 293 页 。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邓小平 文选 》 第三卷 第 160 、 160 、 160 、 117 、 82 、 116 、 117 页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 14 〕 〔 15 〕 〔 16 〕 《 邓小平 文选 》 第三卷 第 176 、 160 、 213 、 77 、 164 、 179 、 177 、 177 页 。 〔 17 〕 〔 18 〕 《 邓小平 文选 》 第三卷 第 178 、 179 ~ 180 、 134 、 370 页 。 〔 19 〕 〔 20 〕 《 邓小平 文选 》 ( 一九七 五 ~ 一九八二年 ) 第 282 页 。 〔 21 〕 〔 24 〕 〔 25 〕 〔 26 〕 《 邓小平 文选 》 ( 一九七 五 ~ 一九八二年 ) 第 281 、 287 、 281 、 288 页 。 〔 22 〕 〔 23 〕 〔 27 〕 〔 28 〕 〔 29 〕 〔 32 〕 〔 36 〕 《 邓小平 文选 》 第三卷 第 259 、 176 、 177 、 179 、 177 、 179 、 177 页 。 〔 30 〕 〔 31 〕 〔 33 〕 〔 34 〕 〔 35 〕 〔 37 〕 《 邓小平 文选 》 第三卷 第 380 、 381 、 177 、 244 、 307 、 252 页 。 〔 38 〕 〔 39 〕 〔 40 〕 〔 41 〕 《 邓小平 文选 》 第三卷 第 373 、 221 、 220 、 242 页 。 〔 42 〕 《 邓小平 文选 》 ( 一九七 五 ~ 一九八二年 ) 第 197 页 。 〔 43 〕 〔 44 〕 〔 45 〕 〔 46 〕 《 邓小平 文选 》 第三卷 、 第 5 、 316 、 240 、 176 页 。 〔 47 〕 〔 49 〕 〔 50 〕 〔 51 〕 《 邓小平 文选 》 ( 一九七 五 ~ 一九八二年 ) 第 162 、 135 、 136 、 134 、 154 页 。 〔 48 〕 〔 52 〕 〔 53 〕 《 邓小平 文选 》 第三卷 第 116 、 210 、 240 、 360 页 。 〔 54 〕 〔 58 〕 〔 59 〕 〔 60 〕 《 邓小平 文选 》 第三卷 第 241 、 242 、 228 、 284 页 。 〔 55 〕 〔 56 〕 〔 57 〕 《 邓小平 文选 》 ( 一九七 五 ~ 一九八二年 ) 第 154 、 154 、 293 页 。 〔 61 〕 《 邓小平 文选 》 ( 1975 — 1982 ) 第 154 、 302 页 。 作者 单位 : 深圳大学 责任编辑 : 李杨 __label__C38-Politics 【 文献号 】 3 - 345 【 原文 出处 】 苏州大学 学报 : 哲社版 【 原刊 期号 】 199602 【 原刊 页 号 】 1 - 5.13 【 分类号 】 A3 【 分类 名 】 邓小平 思想 研究 【 作者 】 戚珩 【 复印 期号 】 199608 【 标题 】 邓小平 政治 思想 对 马克思主义 政治学 说 的 新 贡献 【 正文 】 内容提要 本文 从 九个 方面 阐述 了 邓小平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 对 马克思主义 政治学 说 的 丰富 和 发展 。 关键词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 政治学 * * * 邓小平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 是 当代 中国 的 马克思主义 。 所谓 “ 当代 ” , 笔者 认为 可以 从 两个 方面 来看 , 一是 邓小平理论 与 毛泽东思想 具有 一脉相承 的 关系 , 而且 毛泽东思想 本身 就是 包括 邓小平 在内 的 老一辈 无产阶级 革命家 集体 智慧 的 结晶 , 这个 “ 当代 ” 的 概念 与 中国 历史 的 分期 吻合 ; 二是 改革开放 以来 , 邓小平理论 不断 发展 和 完善 , 成为 我国 从 改革开放 始到 下个世纪 中叶 乃至 更长 时期 里 社会主义 现代化 建设 总 的 指导方针 。 这个 “ 当代 ” 的 概念 并 不 局限于 历史 的 严格 分期 , 而是 一般 地指 改革开放 以来 的 整个 时期 , 更 注重 时代 的 特征 。 需要 强调 的 是 , 邓小平理论 是 马克思主义 而 不是 其它 。 尽管 实践 已经 证明 而且 还 将 继续 证明 邓小平理论 是 我国 社会主义 现代化 建设 的 指导思想 , 但 总是 有人 怀疑 , 邓小平理论 是不是 马克思主义 ? 这 就 涉及 到 一个 如何 理解 和 看待 马克思主义 的 问题 。 笔者 认为 , 邓小平理论 是 活生生 的 具有 无限 生命力 的 马克思主义 。 那些 持 怀疑 态度 的 人 , 把 马克思主义 教条化 、 僵化 、 形而上学 化 , 反过来 指责 别人 违背 了 马克思主义 或是 不 正宗 的 马克思主义 。 中国 现在 需要 的 不是 那种 让 中国 人民 吃 尽 了 苦头 的 虚假 的 冒牌 的 马克思主义 , 而是 适合 中国国情 的 具有 中国 特色 的 真正 的 马克思主义 — — 邓小平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的 理论 。 本文 拟就 邓小平理论 对 马克思主义 政治 和 国家 学说 的 丰富 和 发展 作一 探讨 。 — — 否定 以 阶级斗争 为 纲 的 错误 方针 , 将 全党 的 工作 中心 真正 转移 到 经济 建设 上来 , 实现 了 以 政治 革命 为 中心 的 社会主义 理论 向 以 经济 建设 为 中心 的 社会主义 理论 的 革命性 转换 。 虽然 马克思 有着 大量 关于 未来 社会主义 政权建设 的 论述 , 虽然 列宁 在 实践 马克思主义 过程 中 已经 提出 社会主义 制度 下 的 “ 半 国家 ” 、 “ 经济 方面 的 政治 ” 的 观点 , 但是 , 马克思主义 在 总体 上 是 关于 无产阶级 革命 的 学说 , 更多地 集中 于 如何 与 资产阶级 作 斗争 , 如何 推翻 资本主义 统治 , 如何 建立 无产阶级 专政 的 革命政权 ( 应该 说 , 由于 当时 的 客观 形势 , 这种 理论 上 的 “ 倾斜 ” 也 是 完全 合理 的 ) 。 尽管 中国共产党 在 社会主义 改造 基本 完成 以后 的 1956 年 党 的 八大 上 , 也 曾经 作出 过 不再 搞 大规模 的 急风暴雨 式 的 群众运动 , 将 工作 中心 转移 到 大力发展 社会主义 经济 建设 上来 的 决定 , 尽管 毛泽东 在 《 关于 正确处理 人民 内部矛盾 的 问题 》 一文 中 已经 认识 到 我们 的 根本任务 由 解放 生产力 变为 在 新 的 生产关系 下面 保护 和 发展 生产力 , 然而 , 由于 错误 地 估计 了 国内 和 国际 的 形势 , 而后 提出 了 以 “ 阶级斗争 为 纲 ” 的 口号 , 全面 否定 了 原先 作出 的 以 经济 建设 为 中心 的 正确 决定 , 使 我们 丧失 了 一次 极好 的 发展 机会 。 这一 回顾 , 使 人们 清楚 认识 到 , 在 改革开放 以前 , 我们 理解 的 马克思主义 , 我们 坚持 的 政治 理论 , 还是 以 政治 斗争 和 政治 革命 为 中心 , 而 将 这 一 中心 转移 到 经济 建设 上来 , 在 当时 不仅 是 一个 理论 问题 , 更是 一个 政治立场 和 态度 的 问题 , 甚至 是 划分 马克思主义 与非 马克思主义 的 重大 界限 。 正是 在 这样 的 历史背景 下 , 邓小平 带头 解放思想 , 冲破 禁区 , 以 大无畏 的 无产阶级 革命 精神 和 勇气 , 提出 把 党 的 工作 中心 适时地 转移 到 社会主义 经济 建设 上来 。 十一届三中全会 是 这 一 重大 转换 的 里程碑 , 全会 的 精神 可以 说 是 邓小平 思想 的 集中体现 。 此后 , 邓小平 反复强调 : “ 近 三十年 来 , 经过 几次 波折 , 始终 没有 把 我们 的 工作 着重点 转 到 社会主义 建设 这方面 来 , 所以 , 社会主义 优越性 发挥 得太少 , 社会主义 生产力 的 发展 不快 、 不 稳 、 不 协调 , 人民 的 生活 没有 得到 多大 的 改善 。 … … 现在 要 横下心来 , 除了 爆发 大规模 战争 外 , 就要 始终如一 地 、 贯彻始终 地 搞 这件 事 , 一切 围绕 着 这件 事 , 不 受 任何 干扰 ” 。 “ 说 到 最后 , 还是 要 把 经济 建设 当作 中心 。 离开 了 经济 建设 这个 中心 , 就 有 丧失 物质基础 的 危险 。 其他 一切 任务 都 要 服从 这个 中心 , 围绕 这个 中心 , 决不能 干扰 它 , 冲击 它 。 ” 〔 1 〕 邓小平 还 响亮 地 提出 “ 现代化 建设 是 最大 的 政治 ” 的 观点 , 最终 完成 了 马克思主义 由以 政治 斗争 与 政治 革命 为 中心 的 理论体系 向 以 经济 建设 和 发展 生产力 为 中心 的 理论体系 的 历史性 飞跃 , 从而 也 奠定 了 作为 当代 中国 马克思主义 的 邓小平理论 的 基础 。 否定 以 阶级斗争 为 纲 , 强调 以 经济 建设 为 中心 , 不仅 为 我国 改革开放 吹响 了 进军 号 , 更是 对 马克思主义 的 重大 发展 。 我们 应该 从 这样 的 高度 上来 理解 邓小平 政治 思想 的 理论 价值 。 — — 坚定不移 地 实行 改革开放 的 方针 , 在改革中 使 社会主义 制度 不断完善 , 在 开放 中使 社会主义 中国 走向世界 。 毛泽东 曾经 指出 , 社会主义 社会 还会 存在 各种 矛盾 , 但 这些 矛盾 可以 通过 社会主义 制度 本身 不断 地 得到 解决 。 但 由于 认识 上 的 差错 , 毛泽东 没有 能 找到 如何 从 社会主义 自身 解决矛盾 的 方法 和 途径 。 虽然 毛泽东 也 曾 提出 要 在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基础 上 与 世界 各国 建立 和 发展 友好 的 关系 , 进行 经济 、 文化 等 方面 的 交流 和 合作 。 但 事实上 , 在 以 意识形态 为 国际 间 交往 的 唯一 坐标系 , 简单 地以 资产阶级 与 无产阶级 的 划分 作为 敌友 我 识别 标志 的 情况 下 , 我国 长期以来 基本上 处于 封闭 和 半封闭 的 状态 。 邓小平 尖锐 地 指出 : 20 年 的 经验 尤其 是 “ 文化大革命 ” 的 教训 告诉 我们 , 不 改革 不行 , 不 制定 新 的 政治 的 、 经济 的 、 社会 的 政策 不行 … … 这些 政策 概括 起来 , 就是 改革 和 开放 。 在 邓小平理论 中 , 改革 被 视为 中国 的 又 一次 革命 , 是 发展 社会 生产力 和 实现 社会主义 现代化 的 必由之路 , 是 社会主义 制度 自我完善 和 自我 发展 的 正确 途径 。 改革 使 我国 的 社会主义 制度 充满生机 , 使 我国 的 社会主义 事业 蓬勃发展 。 同时 , 邓小平 强调 要 在 立足于 独立自主 、 自力更生 的 同时 , 坚定不移 地 实行 对外开放 的 政策 , 要 在 平等互利 的 基础 上 积极 扩大 对外 交流 与 合作 。 他 大胆 地 也 是 实事求是 地 鼓励 人们 吸取 一切 有利于 我国 社会主义 事业 发展 的 好 的 东西 , 敢于 学习 和 借鉴 一切 人类文明 的 优秀成果 。 如今 , 十多年 来 的 事实 向 世界 证明 了 邓小平 的 改革开放 思想 是 完全正确 的 。 正是 改革开放 以来 十多年 , 我国 的 社会主义 建设 事业 获得 了 前所未有 的 巨大 发展 , 社会主义 制度 也 在改革中 显示 出 越来越 旺盛 的 生命力 。 — — 改革 与 完善 党和国家 的 领导 制度 , 加快 政治体制 的 改革 进程 , 从 制度 上 保证 党和国家 政治 生活 的 民主化 , 经济 管理 的 民主化 , 整个 社会 生活 的 民主化 , 促进 现代化 事业 的 顺利 发展 。 我们 党 的 历史 上 曾经 出现 过 一些 错误 和 曲折 , 有些 是 不可避免 的 , 有些 属于 个人 的 问题 , 但 更 多 的 则 是 制度 的 原因 。 邓小平 仅 在 《 党和国家 领导 制度 的 改革 》 一文 中 就 举出 官僚主义 现象 、 权力 过分 集中 的 现象 、 家长制 现象 、 干部 领导职务 终身制 现象 和 形形色色 的 特权 现象 等 弊端 , 后来 还 提出 党风建设 问题 、 反对 腐败问题 等 。 邓小平 在 分析 这些 弊端 时 几乎 涉及 到 了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所有 方面 , 如 年轻干部 的 选拔 任用 、 健全 干部人事 制度 、 制定 行政 法规 、 建立 行政 首长 负责制 和 对 权力 的 有效 监督机制 、 消除 封建 宗法制度 的 影响 、 加强 民主 与 法制建设 、 克服 官僚主义 等 。 社会主义 民主 政治 建设 在 邓小平理论 中是 一个 非常 重要 的 内容 。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目标 很 明确 , 那 就是 政治 生活 的 民主化 进而 实现 整个 社会 生活 的 民主化 。 社会主义 政权建设 在 马克思 那里 , 并 没有 详细 的 论述 。 社会主义 国家 几乎 都 存在 政治体制 方面 的 问题 , 不仅 影响 了 社会主义 制度 优越性 的 发挥 , 而且 严重 阻碍 了 生产力 的 发展 。 邓小平 指出 : “ 我们 提出 改革 时 , 就 包括 政治 体制改革 。 现在 经济体制 改革 每前 进一步 , 都 深深感到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必要性 。 不 改革 政治体制 , 就 不能 保障 经济体制 改革 的 成果 , 不能 使 经济体制 改革 继续前进 , 就 会 阻碍 生产力 的 发展 , 阻碍 四个 现代化 的 实现 ” 。 〔 2 〕 中国 属于 最早 提出 改革 政治体制 及 上层建筑 中 与 经济基础 不相适应 的 部分 的 社会主义 国家 。 在 没有 任何 现成 经验 可以 借鉴 的 情况 下 , 邓小平 站 在 时代 的 高度 , 从 政治 体制改革 的 目标 、 途径 、 方向 、 指导思想 、 突破口 等 诸 方面 为 我国 的 政治 体制改革 和 民主 政治 建设 指点迷津 。 他 关于 政治 体制改革 总 的 目标 和 内容 是 巩固 社会主义 制度 , 发展 社会主义 社会 的 生产力 ; 发扬 社会主义 民主 , 调动 广大 人民 群众 的 积极性 , 始终保持 党和国家 的 活力 ; 克服 官僚主义 , 提高 工作效率 ; 处理 好 法治 与 人治 的 关系 ; 处理 好党 与 政府 的 关系 等 方面 的 论述 , 是 我党 制定 政治体制 改革方案 与 步骤 的 指导思想 与 纲领 。 — —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的 理论 , 将 马克思主义 的 基本原理 与 当代 中国 的 现代化 事业 相结合 , 创造性地 发展 了 马列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伴随 着 改革开放 , 是 深刻反思 我们 所 走过 的 道路 , 重新认识 社会主义 的 过程 。 要 不要 坚持 社会主义 , 什么 才 是 真正 的 社会主义 以及 什么样 的 社会主义 才 适合 中国国情 等 问题 不时 地 困扰 着 我们 。 邓小平 明确指出 : 只有 社会主义 才能救 中国 , 必须 坚定不移 地 走 社会主义 道路 。 在 邓小平 的 主持 下 , 我们 党 适时地 制定 了 以 经济 建设 为 中心 , 坚持 改革开放 、 坚持 四项 基本 原则 的 “ 一个 中心 两个 基本点 ” 的 基本路线 , 为 新 时期 的 中国 指明 了 方向 。 同时 , 他 运用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对 社会主义 进行 了 重新认识 , 将 社会主义 的 本质 界定 为 “ 解放 生产力 , 发展 生产力 , 消灭 剥削 、 消除 两极分化 , 最终 达到 共同富裕 ” 。 并 指出 , 贫穷 不是 社会主义 , 发展 太慢 也 不是 社会主义 ; 平均主义 不是 社会主义 , 两极分化 也 不是 社会主义 ; 僵化 封闭 不是 社会主义 , 照搬 外国 也 不能 发展 社会主义 ; 没有 民主 就 没有 社会主义 , 没有 法制 也 没有 社会主义 ; 不 重视 物质文明 搞不好 社会主义 , 不 重视 精神文明 也 搞不好 社会主义 。 从而 创造性地 发展 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 的 科学 社会主义 理论 , 科学 地 回答 了 什么 是 社会主义 和 怎样 建设 社会主义 的 重大 理论 与 实践 问题 。 — — “ 一国两制 ” 的 伟大 构想 发展 了 马克思主义 的 国家 学说 , 为 香港 、 澳门 、 台湾 问题 的 最终 圆满解决 铺平 了 道路 。 香港 、 澳门 回归 , 大陆 台湾 统一 , 一直 是 中国 人民 的 共同愿望 , 但 由于 种种原因 , 和平 统一祖国 的 进程 存在 着 一些 障碍 。 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 , 首先 为 解决 台湾 问题 , 邓小平 以 无产阶级 政治家 的 宽广 胸怀 , 在 对 国内外 局势 作 了 充分 估计 和 全面 分析 的 基础 上 , 从 维护 世界 和平 的 大局 出发 , 从 国家 和 民族 的 根本利益 出发 , 以 实事求是 、 一切 从 实际 出发 的 原则 为 指导 , 本着 照顾 历史 、 尊重 现实 的 态度 , 考虑 到 社会 政治经济 发展 的 需要 , 考虑 到 台湾同胞 的 意愿 , 设想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统一 、 独立 主权 基础 上 , 由 宪法 规定 , 在 台湾地区 实行 不同于 其它 地区 的 社会制度 。 具体 讲 就是 国家 统一 后 , 台湾 作为 特别 行政区 , 享有 高度自治权 , 并 可 保留 军队 。 台湾 的 现行 社会制度 和 经济 制度 不变 , 同 外国 的 经济 、 文化 关系 不变 。 “ 一国两制 ” 的 设想 作为 一项 重大 国策 先后 成功 、 圆满 地 解决 了 香港 和 澳门 的 主权 回收 问题 。 实践证明 , 邓小平 的 “ 一国两制 ” 构想 , 正确 地 回答 了 如何 建设 具有 中国 特色 的 社会主义 的 问题 , 是 中国共产党 对 马克思主义 国家 学说 的 创造性 运用 和 重大 发展 , 同时 也 为 其它 国家 解决 类似 问题 和 世界 各国 间 和平解决 国际争端 提供 了 一个 成功 的 范例 。 — — 从 实践 是 检验 真理 的 唯一标准 到 以 生产力 作为 评价 社会 发展 的 标准 , 邓小平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 是 向 马克思主义 的 真正 回归 。 如果说 实践 是 检验 真理 的 唯一标准 的 讨论 是 我国 改革开放 初始 的 一场 思想解放 运动 , 那么 , 以 生产力 作为 评价 社会 发展 的 标准 , 则 是 真理 标准 的 讨论 超出 思想 、 理论 的 范围 , 走向 现实 的 标志 。 这 两者之间 是 一脉相承 的 关系 , 有 一根 红线 将 两者 相联 , 这根 红线 就是 实事求是 。 生产力 标准 的 确认 表明 思想解放 的 程度 进一步 加深 , 是 真理 标准 问题 讨论 之花 结出 的 丰硕 之果 。 以 发展 社会 生产力 作为 社会主义 根本 目的 是 邓小平 的 一贯 思想 。 早 在 改革开放 之初 , 针对 党内 一部分 人 继续 搞 个人崇拜 , 唯书 、 唯上 , 坚持 “ 两个凡是 ” 的 错误观点 , 邓小平 就 在 真理 标准 问题 的 大 讨论 中 要求 全党 一切 从 实际 出发 , 解放思想 , 冲破 禁区 , 摒弃 “ 两个凡是 ” 。 尽管 当时 还 没有 直接 提出 生产力 标准 问题 , 但 邓小平 的 指导思想 十分明确 , 他 将 改革 作为 中国 的 第二次 革命 , 指出 改革 是 为了 解放 生产力 , 发展 生产力 。 党 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即以 邓小平 的 “ 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 , 团结一致 向前 看 ” 作为 全党 的 指导思想 , 从此 开始 了 我国 第二次 解放 生产力 的 革命 。 随着 改革 的 深入 , 邓小平 多次 提到 要 把 经济 搞上去 , 要 发展 生产力 , 并 提出 科学技术 是 第一 生产力 的 科学论断 。 及至 1992 年 南巡讲话 , 邓小平 直接 将 “ 是否 有利于 发展 社会主义 社会 的 生产力 , 是否 有利于 增强 社会主义 国家 的 综合国力 , 是否 有利于 提高 人民 的 生活 水平 ” 作为 姓 “ 社 ” 还是 姓 “ 资 ” 的 判断 标准 , 并 把 解放 生产力 和 发展 生产力 规定 为 社会主义 的 本质 所在 。 从而 , 最终 形成 他 的 完整 的 生产力 标准 问题 的 理论体系 。 — — 以 和平 与 发展 两大 主题 概括 整个 国际形势 , 主张 建立 国际 经济 新 秩序 和 国际 政治 新 秩序 , 体现 了 高瞻远瞩 的 国际 战略思维 。 邓小平 政治 思想 中 很大 一部分 是 对 国际 战略 的 思考 , 这 不仅 因为 现代 社会 是 一个 充分 国际化 了 的 社会 , 中国 的 发展 离不开 世界 , 必须 加入 国际 社会 ; 也 不仅 因为 中国 是 一个 大国 , 理应 为 人类 做出 较大 的 贡献 ; 而且 中国 要 搞 经济 建设 , 要 实现 现代化 , 必须 对 国际形势 有 一个 正确 的 估计 , 创造 一个 有利于 中国 社会主义 现代化 建设 的 国际 环境 。 邓小平 立足于 我国 的 根本利益 , 以 服务 于 经济 建设 这个 中心 为 出发点 , 冷静 地 观察 国际 环境 , 首先 作出 了 世界大战 短时期 内 打 不 起来 的 正确 判断 , 并 以此 为 依据 , 调整 我国 的 外交政策 和 国际 战略 。 在 这 一 重大 战略 转变 的 基础 上 , 邓小平 客观 地 把握 整个 国际局势 , 把 当代世界 的 主题 归结为 两点 : 一个 是 和平 问题 , 一个 是 发展 问题 , 和平 问题 是 东西 关系 的 核心 , 发展 问题 是 南北 问题 的 核心 , 并 把 发展 问题 也 即 南北 问题 放在 主要 的 位置 。 邓小平 以 和平 与 发展 为 框架 的 国际 战略思想 , 主张 建立 国际 政治 新 秩序 和 国际 经济 新 秩序 , 即以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 作为 指导 国际 关系 和 建立 国际 政治 新 秩序 的 基本准则 , 以 南南合作 、 南北对话 , 共同 发展 作为 国际 经济 新 秩序 的 机制 。 与此同时 , 邓小平 将 我国 的 国际 战略 和 对外 政策 概括 为 反对 霸权主义 、 维护 世界 和平 、 中国 永远 属于 第三世界 。 维护 世界 和平 是 我们 的 总 战略 。 反对 霸权主义 一是 反对 国际交往 中 的 大国 霸道 , 主张 国家 无论 大小 一律平等 ; 二是 维护 国家主权 , 坚持 独立自主 的 政策 和 立场 。 中国 永远 属于 第三世界 则 表明 中国 维护 世界 和平 、 永远 不 称霸 的 态度 , 以及 一心一意 搞 建设 的 决心 。 正是 在 邓小平 国际 战略思想 的 指引 下 , 我国 在 外交 上 取得 了 一系列 令 世人 瞩目 的 成就 , 我国 的 国际 地位 不断 巩固 和 提高 , 在 国际事务 中 发挥 着 越来越 大 的 作用 。 我们 赢得 了 宝贵 的 有利于 经济 建设 的 时间 和 国际 和平 的 环境 , 中国 正在 为 人类 作出 越来越 大 的 贡献 。 — — “ 两手抓 ” 、 “ 两手 都 要 硬 ” , 物质文明 与 精神文明 一起 上 , 是 邓小平 政治 思想 中 的 又 一 重要 内容 。 邓小平 提出 了 一系列 的 “ 两手抓 ” : 一手 抓 经济 建设 , 一手 抓 民主法制 ; 一手 抓 改革开放 , 一手 抓 打击犯罪 活动 ; 一手 抓 物质文明 , 一手 抓 精神文明 。 就 邓小平 整体 思想 而言 , “ 两手抓 ” 主要 是 指 物质文明 与 精神文明 的 共同 建设 。 建设 高度 的 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 , 是 邓小平 的 一贯 思想 。 从党 的 工作 中心 转移 到 经济 建设 上来 , 以 四个 现代化 为 最大 的 政治 , 到 改革 是 第二次 革命 , 改革 是 解放 生产力 和 发展 生产力 ; 再 到 贫穷 不是 社会主义 , 社会主义 就是 让 人民 生活 得 更好 , 社会主义 的 优越性 就 在于 使 生产力 得到 更快 的 发展 , 十分 清楚 地 表明 邓小平 始终 将 发展 经济 、 发展 生产力 放在 一切 工作 的 首位 , 这 突出 体现 于 他 为 中国 社会主义 现代化 设计 的 “ 三步走 ” 的 战略目标 和 战略 步骤 。 但是 , 邓小平 在 强调 加强 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 建设 的 同时 , 一刻 也 没有 忘记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建设 。 他 坚持 认为 物质文明 与 精神文明 必须 一起 上 , 这才 是 社会主义 的 现代化 , 也 是 社会主义 与 资本主义 的 本质区别 所在 。 “ 不 加强 精神文明 的 建设 , 物质文明 的 建设 也 要 受 破坏 , 走弯路 。 光靠 物质条件 , 我们 的 革命 和 建设 都 不 可能 胜利 。 ” 〔 3 〕 在 邓小平理论 中 , 精神文明 的 内容 十分 丰富 , 既 包括 培育 “ 四有 新人 ” , 加强 国际主义 和 爱国主义 教育 , 也 包括 政治 与 制度 的 文明 , 如 加强 民主 与 法制 、 反对 官僚主义 、 加强 廉政建设 、 端正党风 和 改善 社会风气 , 坚持 四项 基本 原则 等等 。 基于 此 , 他 强调 要 对 青少年 加强 思想 政治 教育 , 要求 青少年 做 有 理想 、 有 道德 、 有 文化 、 有 纪律 的 新一代 ; 他 坚决 反对 资产阶级 自由化 思潮 , 要求 全党 自觉 抵制 资产阶级 腐朽思想 的 侵蚀 ; 他 多次 强调 要 一靠 法制 二靠 教育 来 消除 腐败 和 滥用权力 的 问题 ; 他 坚持 认为 经济体制 改革 必须 与 政治 体制改革 相配套 … … 。 邓小平 关于 物质文明 与 精神文明 一起 抓 的 思想 坚持 了 唯物辩证法 的 两点论 , 指导 我们 辩证 地 全面 地 看待 和 处理 工作 中 的 各种 复杂 问题 和 矛盾 , 使 我们 的 工作 尽可能 地 少走弯路 和 少 出现 失误 。 — — 把 市场经济 看作 是 一种 与 社会制度 的 本质 没有 联系 的 经济 手段 , 主张 建立 社会主义 市场 经济体制 , 从根本上 解决 了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的 问题 。 在 相当 长 的 一段时间 里 , 计划经济 等于 社会主义 、 市场经济 等于 资本主义 在 中国 几乎 是 不证 自明 的 公理 , 甚至 连 商品经济 都 有罪 。 从 社会主义 经济 到 有 计划 的 商品经济 , 再 到 计划经济 为主 、 市场调节 为辅 , 中国 人 解放思想 、 调整 观念 花 了 整整 十年 时间 。 即便如此 , 还是 没能 从 “ 两个 等于 ” 中 走 出来 。 邓小平 对于 市场经济 的 认识 也 有 一个 过程 。 早 在 1985 年 他 就 说 过 “ 社会主义 和 市场经济 之间 不 存在 根本矛盾 ” 〔 4 〕 , 但 当时 还 把 市场经济 看作 是 资本主义 的 方法 之一 。 到 了 1987 年 , 他 已经 认识 到 “ 计划 和 市场 都 是 发展 生产力 的 方法 ” , 指出 “ 为什么 一谈 市场 就 说 是 资本主义 , 只有 计划 才 是 社会主义 呢 ? 计划 和 市场 都 是 方法 嘛 。 只要 对 发展 生产力 有 好处 , 就 可以 利用 ” 。 〔 5 〕 到 1992 年 南巡讲话 时 , 邓小平 更 彻底 地 指出 : “ 计划 多一点 还是 市场 多一点 , 不是 社会主义 与 资本主义 的 本质区别 。 计划经济 不 等于 社会主义 , 资本主义 也 有 计划 ; 市场经济 不 等于 资本主义 , 社会主义 也 有 市场 。 计划 和 市场 都 是 经济 手段 。 ” 〔 6 〕 邓小平 关于 市场经济 是 一种 经济 手段 , 是 一种 经济 运行机制 , 与 社会制度 没有 本质 联系 的 著名 论断 , 彻底 打消 了 人们 的 顾虑 , 解开 了 一个 长期 困扰 理论界 的 重大 疑团 , 为 在 我国 实行 社会主义 市场 经济体制 扫清 了 道路 。 这一 理论 是 对 马列主义 、 毛泽东思想 的 极富 价值 的 创造 与 发展 , 也 是 邓小平 把 马克思主义 与 中国 建设 的 具体 实践 相结合 的 典范 , 更是 邓小平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 中 的 重要 组成部分 。 责任编辑 少英 * 注释 : 〔 1 〕 《 邓小平 文选 》 第 2 卷 , 第 249 — 250 页 。 〔 2 〕 〔 3 〕 〔 4 〕 〔 5 〕 〔 6 〕 《 邓小平 文选 》 第 3 卷 , 第 176 页 , 144 页 , 148 页 , 203 页 , 373 页 。 * __label__C38-Politics 【 文献号 】 3 - 1471 【 原文 出处 】 史学 理论 研究 【 原刊 地名 】 京 【 原刊 期号 】 199504 【 原刊 页 号 】 64 - 73 , 146 【 分类号 】 B5 【 分类 名 】 中国 哲学 与 哲学史 【 作者 】 黄勃 【 复印 期号 】 199601 【 标题 】 论 墨子 政治 思想 的 特征 及 意义 【 正文 】 墨子 学说 的 主旨 是 消弭 战乱 , 革除 社会 弊端 , 安定 社会 民生 , 而 实现 这一 理想 的 唯一 途径 是 使 “ 天下 之人交 相爱 ” , 即 所谓 “ 兼爱 ” 。 但 墨子 并 不是 一个 泛 道德 主义者 , 他 认为 “ 兼爱 ” 这一 道德 要求 必须 得到 相应 的 政治 保障 才能 得以 实现 , 或者说 , 要 把 这 一 道德 要求 通过 一定 的 政治 原则 和 政治 行为 体现 出来 。 “ 尚贤 ” 是 这类 政治 原则 之一 , 但 主要 是 对 最高 统治者 的 要求 , 而 墨子 对 包括 被统治者 、 各级 统治者 以及 最高 统治者 等 所有人 在内 的 最 基本 、 同时 也 是 最高 的 政治 要求 , 则 是 “ 尚同 ” 。 他 认为 只要 统治者 与 被统治者 都 能 以 “ 尚同 ” 作为 支配 各自 政治 行为 的 准则 , 就 能够 建立 稳定 的 统治 秩序 。 “ 尚同 ” 主张 体现 了 强烈 的 专制主义 倾向 , 这 又 是 同 墨子 带有 人民性 的 基本 思想倾向 相悖 的 , 于是 他 又 提出 了 “ 天志 ” “ 明鬼 ” 的 理论 , 希望 以此 来 约束 统治者 的 行为 。 所以 不妨 说 , 墨子 在 政治 关系 和 政治 原则上 所 主张 的 是 一种 “ 有 条件 的 ” 君主专制 主义 。 与此同时 , 墨子 又 以 “ 非命 ” 说 作为 对 其 “ 天志 ” 理论 的 补充 及 修正 。 这样 , 以 “ 尚贤 ” “ 尚同 ” 的 政治 原则 同尊 天敬 鬼 而 又 非命 的 意识形态 相结合 , 就 能够 形成 新 的 政治 和谐 与 社会 和谐 。 本文 主要 结合 墨子 的 “ 尚同 ” 与 “ 天志 ” 说 分析 其 政治 思想 的 特征 及 意义 。 墨子 所 生活 的 春秋战国 之际 , 正是 处于 “ 王纲 解纽 ” 之后 、 旧 政治 体系 解体 的 阶段 。 当时 政治 上 的 特点 是 下 k è @ ① 上 , 即 诸侯 不 尊重 以至 对抗 王室 、 大夫 不 尊重 以至 对抗 诸侯 , 乃至 家臣 不 尊重 以至 对抗 大夫 。 统治 机构 中周 王室 以下 的 各个 阶层 或 势力 集团 不断 摆脱 原有 的 政治 及 经济 义务 , 而 又 不断 攫取 新 的 政治 及 经济 权利 , 所以 呈现出 一种 表面 看来 混乱 无序 的 政治局面 。 墨子 在政治上 并 不是 一个 正统 主义者 , 他 对 当时 那种 “ 国与国 相攻 , 家 与 家 相乱 , 人 与 人 相贼 ” 等 现象 的 谴责 , 是 出于 这些 现象 对 社会 民生 带来 的 严重破坏 , 而 不是 出于 维护 周 王室 在政治上 的 正统 地位 而发 的 。 但 他 也 认识 到 , 没有 一个 得到 普遍 承认 和 服从 的 政治 权威 , 没有 一种 新 的 、 和谐 稳定 的 政治 秩序 , 就 无法 真正 实现 社会安定 。 那么 如何 建立 这种 新 的 、 稳定 的 政治 秩序 ? 在 他 看来 , 唯一 可行 的 途径 就是 “ 尚同 ” 。 为什么 要 “ 尚同 ” ? “ 子 墨子 言 曰 : 古者 民始生 , 未有 刑政 之 时 , 盖 其语 , 人 异义 。 是 以 一人则 一义 , 二人 则 二义 , 十人则 十义 。 其人兹众 , 其 所谓 义者 亦兹众 。 是 以 人 是 其义 , 以 非人 之义 , 故 交相 非 也 。 是 以内 者 父子 兄弟 作怨 恶 离散 , 不能 相和合 , 天下 之 百姓 , 皆 以 水火 毒药 相亏害 , 至 有 余力 , 不能 以相劳 , 腐朽 余财 , 不以 相分 , 隐匿 良道 , 不以 相教 。 天下 之乱 , 若 禽兽 然 。 夫明 h ū @ ② 天下 之所以 乱者 , 生于 无政长 , 是 故选 天下 之贤 可者 , 置立 之 以为 三公 。 天子 、 三公 既 以立 , 以 天下 为 博大 , 远国异 土之民 , 是非 利害 之辩 , 不可 一二 而明 之 , 故画分 万国 , 立 诸侯国 君 。 诸侯国 君 既 以立 , 以其力 为 未足 , 又 选择 其国 之贤 可者 , 置立 之 以为 正长 。 ” ( 《 尚同 上 》 ) 显而易见 , 墨子 认为 国家 的 产生 是 “ 一同 天下 之义 ” , 即 统一 思想 和 是非 标准 的 需要 , 统治 机构 中 各级 统治者 产生 的 顺序 则 是 自上而下 , 依次 为 天子 、 三公 、 诸侯 、 正长 等 。 这里 便 产生 了 一个 问题 : 作为 最高 统治者 的 “ 天子 ” 是 怎样 产生 出来 的 ? 或者说 , 最高 统治者 的 权力 来源 是 什么 ? 对 这 一 问题 墨子 似乎 语焉不详 , 所以 成为 历来 研究者 们 争论 较 多 的 一个 问题 。 墨子 思想 的 早期 研究者 之一 梁启超 曾 联想 到 西方 的 “ 民约论 ” , 而 认为 墨子 主张 “ 天子 … … 由 万民 选择 而立 ” , 不但 天子 由民 选择 , 天子 以下 各级 统治者 也 一概 由 人民 选举 : “ 其 所谓 诸侯 公卿 乡长 里长 家长 者 , 果由上 所命 耶 ? 抑由下 举耶 ? 原文 不 甚 分明 , 以 全体 理论 推之 , 殆一 出于 选举 也 。 ” 〔 1 〕 梁氏 后来 又 把 他 这 一 理解 进一步 发挥 说 : “ 墨子 言明 乎 天下 之乱 生于 无正长 , 故 选择 圣贤 立 为 天子 , 使 从事 乎 一同 。 什么 人 ‘ 明 ’ ? 自然 是 人民 明 。 什么 人 ‘ 选择 ’ ? 自然 是 人民 选择 。 什么 人 ‘ 立 ’ , 什么 人 ‘ 使 ’ , 自然 是 人民 立 , 人民 使 。 这种 见解 , 和 那 说 ‘ 天生 民 而立 之君 ’ 的 一派 神权 起源 说 , 和 那 说 ‘ 国之本 在家 ’ 的 一派 家族 起源 说 都 不 相同 。 他 说 国家 由 人民 造成 的 , 和 民约论 同一 立脚点 。 ” 〔 2 〕 后人 也 多 有持 此 论者 , 如 侯外庐 等 先生 认为 , 墨子 说 “ 选择 天下 之贤 可者 , 立 为 天子 ” , 所以 尚同 的 “ 所谓 ‘ 同 ’ 是 ‘ 同意 ’ 之 ‘ 同 ’ , 意指 天鬼 和 人民 都 同意 。 如果 略去 天鬼 的 一句 空话 , 剩下 的 就是 天子 由民 选举 。 ” 〔 3 〕 冯友兰 先生 说 “ … … 后来 的 人 ‘ 明乎 天下 之所以 乱者 , 生于 无政长 , 是 故 选择 天下 之贤 可者 , 立 以为 天子 ’ ” 。 〔 4 〕 显然 也 是 认为 天子 是 由 人民 ( “ 后来 的 人 ” ) 选择 产生 。 其他 一些 论者 , 如方 授楚 、 郭沫若 以及 刘泽华 诸 先生 则 认为 , 墨子 所谓 “ 选择 天下 之 贤者 立 为 天子 ” 只能 是 天选 , 而 不 可能 是 民选 。 〔 5 〕 对 墨子 这一 说法 究竟 该 如何 理解 ? 先 从 语言 逻辑 方面 来 分析 。 墨子 说 : “ 夫明 h ū @ ② 天下 之所以 乱者 , 生于 无政长 , 是 故选 天下 之贤 可者 , 立 为 天子 。 ” ( 《 尚同 上 》 ) “ 是 故 选择 天下 贤良 、 圣知 、 辨慧 之 人 , 立 为 天子 , 使 从事 乎 一同 天下 之义 。 ” ( 《 尚同 中 》 ) “ 是 故 天下 之欲 同一 天下 之义 也 , 是 以 选择 贤者 立 为 天子 。 天子 以其 知力 为 未足治 天下 , 是 以 选择 其次 立 为 三公 ; 三公 又 为 其 知力 为 未足独 左右 天子 也 , 是 以 分国建 诸侯 ; 诸侯 又 以 其 知为 未足 独治其 四境 之内 也 , 是 以 选择 其次 立为 卿 之 宰 ; 〔 6 〕 卿 之 宰 又 以 其 知力 为 未足独 左右 其君 也 , 是 以 选择 其次 而立 为 乡长 、 家君 。 ” ( 《 尚同 下 》 ) 其中 《 尚同 上 》 与 《 尚同 中 》 中 的 两句 均 无 主语 , 故 梁启超 以为 应该 是 人民 “ 明 ” , 人民 “ 立 ” 。 但 按照 墨子 的 理论 , “ 古者 民始生 ; 未有 正长 之时 ” 的 人类 社会 是 什么 状态 呢 ? 是 “ 一人则 一义 , 十人则 十义 , … … 是 以 是 其义 , 而 非人 之义 , 故 交相 非 也 ” 。 其 结果 是 “ 内者 父子 兄弟 作怨 恶 离散 , 不能 相和合 ; 天下 之 百姓 皆 以 毒药 水火 相亏害 。 ” 在 这种 “ 天下大乱 , 若 禽兽 焉 ” 的 状态 下 , 人们 对 “ 贤 ” 与 “ 不贤 ” 当然 不 可能 有 一个 统一 的 标准 , 正如 郭沫若 先生 所说 , “ 一万个 人 可以 选出 一万个 政长 ” , 是 不 可能 “ 共明 、 共选 、 共立 、 共使 ” 的 。 〔 7 〕 况且 墨子 认为 立 天子 的 目的 是 “ 一同 天下 之义 ” , 如果 在此之前 人们 已经 对贤 与 不贤有 了 统一标准 , 并 能 全体一致 地 选举 出 天子 , 即 说明 已经 实现 了 一同 天下 之义 , 那么 从 理论 上 讲 天子 或 “ 政长 ” 就 没有 存在 的 必要 了 。 冯友兰 先生 所谓 “ 后来 的 人 ” 选择 , 是 说 人们 的 认识 有 一个 由 混乱 到 一致 或者 比较 一致 的 过程 , 但 在 墨子 书中 并 没有 这层 意思 。 《 尚贤下 》 中说 “ 是 故 天下 之欲 同一 天下 之义 ” , 主语 应该 是 “ 天下 ” , 孙诒让 认为 第一个 “ 下 ” 字 是 衍文 , 应该 是 “ 是 故天 之 欲 同一 天下 之义 ” , 这样 天选 的 意思 就 很 清楚 了 。 当然 , 也 不妨 认为 这句 话 中 “ 是 故 天下 ” 之后 , 有 “ 之 人 ” 两字 脱文 , 应该 是 “ 是 故 天下 之人 欲 同一 天下 之义 ” , 但 如 上 所说 , 这同 墨子 原文 的 逻辑 不符 , 难以 成立 。 再 看 下面 这 两段 文字 : “ 昔 之 圣王 禹 汤文武 , 兼爱 天下 之 百姓 , 率以 尊天事 鬼 。 其利人 多 , 故 天福 之 , 使立 为 天子 , 天下 诸侯 , 皆 宾事 之 。 ” ( 《 法仪 》 ) “ 然则 富贵 为贤以 得 其 赏者 谁 也 ? 曰 : 若 昔者 三代 圣王 尧舜禹汤 文武 是 以 。 所以 得 其 赏何 也 ? 曰 : 其 为政 乎 天下 也 , 兼 而 爱 之 , 从而 利之 ; 又 率 天下 之 万民 , 以尚 尊天事 鬼 , 爱利 万民 。 是 故天 、 鬼赏 之 , 立 为 天子 , 以 为民父母 。 ” ( 《 尚贤中 》 ) 这是 墨子 认为 天子 为天 ( 鬼 ) 所立 的 明证 了 , 是 无论如何 不应作 任何 其它 理解 的 。 至于 说 “ 公卿 诸侯 乡长 里长 家君 ” 等 各级 统治 成员 “ 殆一 出于 选举 者 也 ” , 则 更 无 根据 了 。 前面 引 《 尚同 中 》 一段 已经 说 得 相当 清楚 , 自 天子 以下 直至 “ 乡长 家君 ” 都 是 自上而下 地由上 一级 统治者 层层 选择 , 而 决无 选举 之意 。 再 从 思想认识 方面 分析 。 如果说 墨子 主张 天子 应由 民选 , 那么 墨子 的 这种 思想 既 无 历史 继承 渊源 , 亦 无 现实 土壤 。 在 中国 , 统治者 由 人民 选举 的 情况 大概 只 在 原始公社 时期 存在 过 , 但 那时 的 统治者 并 不是 政治学 意义 上 的 统治者 。 在 中国 古代 政治 思想 中 , 对 最高 统治者 权力 来源 的 一贯 认识 是 “ 君权神授 ” , 在 墨子 之前 及 之后 基本 都 是 如此 。 当然 这种 “ 神授 ” 也 不是 无条件 的 。 《 尚书 》 中说 受 “ 天命 ” 者 为 王 , 而 有 资格 受天 之命 的 则 就 该是 有 “ 德 ” 者 或者说 是 得 民心者 。 中国 古代 国家 产生 之后 , 取得 最高 统治权 的 方式 便 基本 固定 为 两种 , 一是 世袭 , 即 凭借 与 统治者 的 血缘关系 而 继承 权力 ; 二是 通过 武力 改朝换代 。 前 一种 方式 容易 使人 怀疑 其 合理性 , 后 一种 方式 容易 使人 怀疑 其 合法性 , 为了 把 这 两种 权力 来源 合理化 和 合法化 , 最有 说服力 的 方法 是 把 王权 或 君权 神圣化 , 即 归于 某种 “ 天命 ” 。 《 周书 · 召 诰 》 中 把 周之代 殷说 成 是 “ 皇天 上帝 , 改厥 元子 。 ” 殷商 的 统治者 也 把 自己 的 政治 权力 归于 “ 天命 ” : “ 天 既 讫 我 殷命 。 … … 故天弃 我 不 有 康食 , 不 虞 天性 , 不迪率 典 。 今 我民罔不欲丧 , 曰 , 天 曷 不降 威 。 … … 王 曰 : 我生 不 有命 在 天 ? ” ( 《 尚书 · 西伯 戡黎 》 ) 周朝 统治者 亦不例外 : “ 丕 显 文王 , 受天 有 大命 ” 。 〔 8 〕 应当 承认 , 在 上 古时 , 这种 认识 并非 只是 统治阶级 的 意识形态 , 也 不能 简单 斥为 统治阶级 编造 出来 欺骗 人民 的 神话 。 在 当时 的 社会 条件 下 , 广大 人民 也 会 把 统治者 的 权力 来源 神圣化 。 到 了 春秋战国 之 时 , 类似 孟子 所谓 “ 天生 民 而立 之君 ” 这种 思想 已经 为 统治者 和 被统治者 两 方面 所 接受 , 当然 双方 所 强调 的 内容 不同 , 统治者 所 强调 的 是 , 君是 “ 天 ” 所 立 , 被统治者 强调 的 是 “ 天 ” 为民 而立 君 。 墨子 在 《 尚同 》 之外 的 其他 篇目 中亦有 类似 言论 , 如 “ 昔 之 圣王 禹 汤文武 , … … 天福 之 , 使立 为 天子 , ” ( 《 法仪 》 ) “ 昔者 三代 圣王 尧舜禹汤 文武 , … … 天鬼赏 之 , 立 为 天子 , 以 为民父母 ” ( 《 尚贤中 》 ) “ 天意 曰 : ” 此 我 之 所 爱 , 兼 而 爱 之 ; 我 所利 , 兼而利 之 。 爱人 者 此 为 博焉 , 利人者 此 为 厚 焉 。 故使 贵为天子 , 富有 天下 。 ” ( 《 天志上 》 ) 可见 墨子 是 明确 认为 天子 是 由 天所 选立 的 。 秦汉 之后 , 由于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制 的 确立 , “ 天子 受命 于天 , 天下 受命 于 天子 ” 〔 9 〕 更 成为 不可 怀疑 的 政治 信条 。 另一方面 , 在 现实 政治 中 , 中国 古代 也 从 没有 过 劳动 人民 选举 “ 天子 ” 或 其他 统治者 的 情况 。 统治者 由 人民 选举 , 或者说 统治者 的 权力 必须 得到 被统治者 承认 的 认识 , 不但 同 墨子 要 统一 思想 的 “ 尚同 ” 理论 不符 , 而且 也 不 可能 是 中国 古代 社会 的 产物 。 “ 君权神授 ” 是 中国 古代 对 统治者 权力 来源 的 基本 认识 , 也 是 同 墨子 的 “ 天志 ” 说 相一致 的 。 既然 天 为民 选择 了 作为 最高 统治者 的 天子 , 统治阶级 内部 又 自上而下 选择 了 各级 统治者 , 那么 如何 来 实现 “ 一同 天下 之义 ” , 或者说 如何 实现 “ 尚同 ” 呢 ? 墨子 说 : “ 正长 既 已具 , 天子 发政于 天下 之 百姓 , 言 曰 : ‘ 闻善 而 不善 , 皆 以告 其 上 。 上 之 所 是 , 必皆是 之 ; 所非 , 必皆非 之 。 上 有 过 则 谏 之 , 下有 善 则 傍荐 之 。 上同 而 不下 比者 , 此上 之 所赏 而 下 之 所誉 也 。 意若闻善 而 不善 , 不以告 其 上 ; 上 之 所 是 弗能 是 , 上 之 所 非弗能 非 ; 上 有 过 弗 规谏 , 下有善 弗傍荐 , 下比 不能 上 同者 , 此上 之 所罚 而 百姓 所毁 也 ’ 。 上 以此 为 赏罚 , 甚 明察 以 审信 。 “ ( 《 尚同 上 》 ) “ 是 故里 长顺 天子 政而 一同 其里 之义 。 里长 既同 其里 之义 , 率 其里 之 万民 以尚 同乎 乡长 , 曰 : ‘ 凡里 之 万民 , 皆 尚同乎 乡长 而 不敢 不比 , 乡长 之 所 是 , 必亦是 之 ; 乡长 之所非 , 必 亦非 之 。 去 而 不 善言 , 学 乡长 之 善言 ; 去 而 不 善行 , 学 乡长 之 善行 ’ 。 乡长 固乡 之 贤者 也 。 举乡 人 以法 乡长 , 夫乡何 说 而 不治哉 ? 察 乡长 之所以 治乡者 , 何故 之以 也 ? 曰 : 唯以 其能 一同 其乡 之义 , 是 以 乡治 。 ” “ 乡长 治其乡 而 乡 既 已治 矣 , 有率 其乡 万民 , 以尚 同乎 国君 , 曰 : ‘ 凡乡 之 万民 , 皆 上 同乎 国君 不敢 下比 。 国君 之 所 是 , 必亦是 之 ; 国君 之所非 , 必 亦非 之 。 去 而 不 善言 , 学 国君 之 善言 ; 去 而 不 善行 , 学 国君 之 善行 ’ 。 国君 固国 之 贤者 也 。 举 国人 以 法国 君 , 夫国何 说 而 不治哉 ? 察 国君 之所以 治国者 , 何故 之以 也 ? 曰 : 唯以 其能 一同 其国 之义 , 是 以国治 。 ” “ 国君 治其国 而国 既 已治 矣 , 有率 其国 万民 , 以尚 同乎 天子 , 曰 : ‘ 凡国 之 万民 , 皆 上 同乎 天子 不敢 下比 。 天子 之 所 是 , 必亦是 之 ; 天子 之所非 , 必 亦非 之 。 去 而 不 善言 , 学 天子 之 善言 ; 去 而 不 善行 , 学 天子 之 善行 ’ 。 天子 者 , 固 天下 之 仁人 也 , 举 天下 之 万民 以法 天子 , 夫国何 说 而 不治哉 ? 察 天子 之所以 治 天下 者 , 何故 之以 也 ? 曰 : 唯以 其能 一同 其 天下 之义 , 是 以 天下 治 。 ” ( 《 尚同 中 》 ) 很 显然 , 所谓 “ 尚同 ” , 就是 上同 , 是 墨子 为 最高 统治者 天子 以下 的 全体 被统治者 及 各级 统治者 们 规定 的 政治 原则 。 所谓 “ 上 之 所 是 , 必皆是 之 ; 所非 , 必皆非 之 ” , 实际 包含 了 两层 意义 : 一是 对 政治 权威 的 无条件 服从 , 二是 在思想上 同 统治阶级 保持 完全一致 。 非但 如此 , 被统治者 在 行动 上 亦 要 以 各级 统治者 为 楷模 , 学习 里长 、 乡长 、 国君 、 天子 们 的 “ 善言 善行 ” , 去掉 自己 的 “ 不 善言 ” 和 “ 不 善行 ” 。 总之 , 统治者 的 意志 和 是非 标准 就是 法律 , 是 被统治者 的 思想 及 行为准则 。 按照 墨子 的 设想 , 自 天子 以下 , 从 三公 、 国君 到 乡长 、 里长 等 各级 统治者 , 都 是 根据 最高 统治者 的 政治 标准 自上而下 选择 出来 的 , 然后 再 从 最 基层 的 里长 开始 “ 顺 天子 政而 一同 其里 之义 ” , 自下而上 层层 上同 , 最后 上 同于 天子 。 经过 这样 自上而下 和 自下而上 两个 过程 , 统治阶级 的 政治 权威 与 国家机器 的 有效 运作 就 都 得以 实现 了 。 中国 古代 对 统治者 与 被统治者 之间 的 政治 关系 有 各种 认识 , 但象 墨子 所 主张 的 这种 各级 统治者 在政治上 对 被统治者 层层 把关 , 然后 安安全全 地 “ 尚同 ” 到 最高 统治者 那里 的 , 如此 严密 的 专制主义 理论 却 也 不多见 。 对 这种 主张 只能 认为 是 一种 君主专制 主义 , 而 难作 其它 定义 。 梁启超 认为 , “ 墨子 的 新 社会 , 可谓 之 平等 而 不 自由 的 社会 。 ” 〔 10 〕 其实 墨子 所 主张 的 “ 新 社会 ” 是 既 不 平等 也 不 自由 的 社会 。 墨子 思想 中有 平等 的 因素 , 这 主要 体现 在 他 的 “ 兼爱 ” 理论 之中 。 这种 平等 因素 应用 到 政治 方面 , 就是 要求 政治 机会 、 即 参政权 的 平等 或者说 均等 , 而 不是 要求 实现 政治 地位 或 社会 地位 的 平等 。 在 承认 机会 平等 的 前提 下 , 通过 “ 尚贤 ” , 使 有 才能 的 下层 阶级 成员 进入 各级 统治 机构 , 逐步 建立 一种 新 的 等级 官僚 制度 , 以 取代 过去 以 宗法 关系 为 依据 的 贵族政治 制度 , 最后 经过 “ 尚同 ” , 即 对 统治 权威 的 绝对 服从 , 来 建立 稳定 的 统治 秩序 , 实现 新 的 政治 和谐 , 这 就是 墨子 政治 思维 的 逻辑 。 侯外庐 等 先生 认为 , “ 有人 怀疑 墨子 的 政治 论是 开创 专制主义 的 先声 , 这是 误解 。 他 的 ‘ 一同 天下 之义 ’ 的 理想 和 等级 的 封建 专制主义 不相适应 , … … 因为 墨子 并 没有 把 一般 的 天子 规定 可以 效法 的 , 而 只是 假定 一个 被 人民 所 选择 的 天子 可以 效法 , 这一 天子 又 是 墨子 的 主张 之 执行者 。 ” 〔 11 〕 这种 见解 似乎 根据 不足 , 因为 其 立论 的 依据 是 墨子 主张 天子 被 人民 所 选择 , 而 事实上 墨子 并 无 此意 。 在 侯 先生 等 论者 看来 , “ 墨子 是 怀疑 君主 制度 的 。 如果 君主 没有 被 墨子 的 思想 所 限制 , 没有 得到 人民 的 同意 , 君主 是 可以 被 人民 所 反对 的 ” 。 〔 12 〕 这种 看法 的 根据 是 《 法仪 》 中 的 一段话 : “ 当皆法 其 父母 奚若 ? 天下 之为 君者 众 , 而 仁者 寡 , 若皆法 其君 , 此法 不仁 也 。 法不仁 , 不 可以 为法 。 故 父母 、 学 、 君 三者 , 莫 可以 为 治法 。 ” 仅以 这段话 就 得出 墨子 “ 怀疑 君主制 ” 的 结论 , 显然 是 没有 说服力 的 。 墨子 对 君主 是 有 批评 甚至 愤怒 谴责 的 , 但 他 谴责 的 是 那些 “ 国家 发政 , 夺民 之用 , 费民之利 ” , “ 兼国 覆军 , 贼 虐 万民 ” , 兼恶 天下 的 暴王 , 是 “ 立而 为政 乎 国家 , 为民 正长 , 赏誉 不足以 劝善 , 而 刑罚 不足以 沮暴 ” 的 “ 别君 ” 之类 。 这种 对 统治者 的 谴责 并非 墨家 所 独有 , 儒家 、 特别 是 孟子 类似 言论 的 激烈 程度 并 不逊于 墨子 。 对 某些 “ 不称职 ” 的 个别 的 君主 进行批评 谴责 并 不 意味着 对 君主 制度 本身 的 怀疑 。 墨子 反对 “ 法不仁 ” , 并 认为 “ 天下 之为 君者 众 , 而 仁者 寡 ” , 就是 反对 人民 去 效法 那些 不顺 天意 、 不行 兼爱 的 不仁 之君 , 这里 其实 即 包含 或 肯定 了 应该 “ 法仁 ” , 就是 主张 应该 去 效法 那些 “ 明天 鬼 之 所欲 , 辟天 鬼 之 所憎 ” , 兼爱无私 的 理想 君主 , 这同 他 的 “ 尚同 ” 思想 完全 是 一脉相通 的 。 而 “ 尚同 ” 思想 所 体现 的 不但 不是 怀疑 君主 制度 , 恰恰 是 要求 确立 稳固 的 君主 制度 。 墨子 相信 , 只要 把 “ 尚同 ” 的 原则 全面 贯彻落实 到 整个 政治 体系 之中 , 就 可以 使 统治 机器 实现 充分 的 良好 运转 , “ 治 天下 之国 如治 一家 , 使 天下 之民若 使 一夫 ” ( 《 尚同 下 》 ) , 达到 天下 百姓 任由 统治者 驱使 的 目的 , 这种 主张 和 认识 恐怕 难同 “ 怀疑 君主 制度 ” 联系 到 一起 。 墨子 所 设计 的 “ 尚同 ” 的 君主 制度 , 并 不是 西周 以来 所 实行 的 那种 层层 分封 的 君主制 , 而是 战国 后期 及 秦 统一 后 确立 的 那种 以 君主 为 代表 , 各级 统治者 临民而 不 有 土 的 等级 官僚 制度 , 事实上 是 一种 君主专制 制度 。 所以 , 说 墨子 对 自己 设想 的 理想 政治 制度 表示 怀疑 , 无论如何 是 说 不通 的 。 那么 , 侯外庐 先生 说 , “ 如果 君主 没有 被 墨子 的 思想 所 限制 , 没有 得到 人民 的 同意 , 君主 是 可以 被 人民 反对 的 , ” 这种 看法 是否 符合 墨子 的 思想 实际 ? 这 其实 是 一个 关于 统治者 权力 合法性 依据 的 问题 。 权力 的 合法性 取决于 权力 的 来源 。 那么 墨子 认为 君主 的 权力 来源 是 什么 ? 是 “ 天 ” 。 墨子 认为 君主 是 天所 选立 , 所以 在 理论 上 只 应该 对天 负责 , 而 不 对 人民 负责 。 也 只有 天 才能 剥夺 最高 统治者 的 权力 , 惩罚 那些 贼 虐 万民 的 “ 暴王 ” 。 那么 “ 天 ” 所 赏善罚恶 的 依据 是 什么 ? 是 统治者 对 人民 的 态度 。 墨子 认定 “ 天之爱 百姓 厚 矣 ” ( 《 天志下 》 ) “ 天欲义 而 恶不义 ” , “ 顺 天意 者 , 交 相爱 , 兼 相利 , 必得赏 ; 反 天意 者 , 别相恶 , 交相 贼 , 必得罚 ” ( 《 天志上 》 ) 。 从 另一方面 说 , 墨子 要求 尚同 , 但 也 承认 “ 天下 之为 君者 众 , 而 仁者 寡 ” 。 所以 有 许多 不足 法 、 不可 法之君 , 因此 人民 不能 只是 无条件 地上 同 于 天子 , 还要 上 同于 天 , “ 天下 之 百姓 皆 上 同于 天子 , 而 不 上 同于 天 , 则 灾犹未 去 也 ” ( 《 尚同 上 》 ) 可见 最高 的 标准 是 天 而 不是 天子 , 而且 其中 包含 了 如果 天子 不尚 同于 天 , 百姓 亦 不必 尚同于 天子 的 意思 。 这样一来 , 百姓 上 同于 天 , 天 体现 百姓 的 意志 , 二者 形成 了 统一 , 所以 侯外庐 先生 的 上 达 看法 是 有 一定 道理 的 。 但 墨子 的 看法 是 以 一个 代表 人民 愿望 , 具有 无 上 权力 的 “ 天 ” 的 存在 为 前提 的 。 落实 到 现实 政治 之中 , 离开 了 这个 “ 天 ” , 君主 不但 毋需 得到 人民 同意 , 也 是 不 可以 被 人民 反对 的 。 的确 , 墨子 在 主张 “ 尚同 ” 的 同时 , 也 要求 下情 的 上 达 。 他 说 : “ 知者 之事 , 必计 国家 百姓 所以 治者 而 为 之 , 必计 国家 百姓 之所以 乱者 以辟 之 。 然计 国家 百姓 所以 治者 何 也 ? 上 之 为政 , 得 下 之 情则治 , 不得 下之情 则 乱 。 ” ( 《 尚同 下 》 ) 但 怎样才能 “ 得 下 之情 ” 呢 ? “ 唯能 以尚 同一 义 为政 , 然后 可 矣 ” ( 《 尚同 下 》 ) 就是说 只有 立 了 天子 、 选择 了 各级 政长 , 实现 了 政治 上 和 思想 上 的 统一 , 即 实现 了 “ 尚同 ” 之后 , 才能 实现 下情 的 上 达 。 然而 在 “ 上 是 所 之 , 必亦是 之 ; 上 之 所 非 , 必 亦非 之 ” 这种 以 统治者 的 好恶 为 是非 标准 的 政治 环境 中 , 真正 的 下情 是 无法 上达 的 。 “ 古之圣 王之治 天下 也 , 其所 差论 以 自 左右 羽翼 者 皆 良 , 外为 之 人 , 〔 13 〕 助 之 视听 者 众 ” , 所以 对 天底下 发生 的 事情 , “ 圣王 不往 而视 也 , 不 就 而 听 也 。 ” ( 《 尚同 下 》 ) 在 这种 情况 下 , 所谓 下情 的 上 达 如果 实行 起来 只能 是 一种 使 人人 都 失去 安全感 的 特务 政治 。 既然如此 , 是否 可以 得出结论 , 说 墨子 所 鼓吹 的 是 一种 绝对 的 君主专制 主义 ? 问题 也 并 不 这样 简单 。 墨子 所 主张 的 君主专制 主义 , 其实 可以 称为 是 一种 “ 有 条件 的 ” 君主专制 。 这样 说 的 理由 有 二 。 首先 , 墨子 主张 尚同 , 但 有 一个 前提 , 就是 统治 机构 中 从上到下 的 各级 统治者 都 应该 是 足资 人民 效法 的 “ 贤 ” 者 。 天子 自不待言 , 是 天 所 选择 出来 “ 一同 天下 之义 ” 的 最大 贤者 , 天子 以下 各级 统治者 也 都 是 由 上 一级 统治者 以 是否 贤能 为 标准 选择 确定 的 , 当然 其 贤能 程度 是 一级 不如 一级 了 ( “ 选择 其次 ” ) 。 顾颉刚 先生 曾 说 : “ 因为 天子 三公 都 是 天下 之贤 可者 , 国君 乡长 里长 也 都 是 国 乡里 的 仁人 , 所以 人民 应该 上同 而 不下 比 , 这尚同 主义 是 与 尚贤 主义 相辅 为 用 的 : 尚贤 而 不 尚同 , 则 政治 不能 统一 , 其乱 在 下 ; 尚同 而 不 尚贤 , 则 政治 不能 修明 , 其乱 在 上 。 ” 〔 14 〕 这 是 很 有 道理 的 见解 。 从 理论 上 讲 , 尚贤 是 尚同 的 保证 。 在 对 各级 统治 成员 的 选择 任用 上 , 不 实行 尚贤 的 组织 原则 , 则 难以实现 尚同 的 政治 原则 , 而且 也 是 与 尚同 的 目的 相 违背 的 。 但 如果 落实 到 实际 政治 生活 当中 , “ 贤 ” 与 “ 不贤 ” 的 具体 标准 是 什么 , 又 由谁来 掌握 ? 在 个 标准 当然 是 要 由 天子 以及 各级 统治者 来 制定 和 掌握 , 而 没有 任何 制度 保障 。 所以 如果 真正 “ 尚同 ” 起来 , 不 以 “ 上 之 是非 为 是非 的 人 , 无论 贤 与 不贤 , 是 绝对 没有 可能 进入 统治 机构 的 。 可以 说 , 政治 中 的 尚贤 这 一 前提 落实 到 以 尚同 为 原则 的 现实 政治 当中 , 是 不会 有 什么 实际意义 的 。 第二 , 墨子 讲尚同 , 要求 天下 万民 在 里长 、 乡长 、 国君 等 各级 统治者 带领 下 一起 尚同于 天子 , 但 这 并 不 意味着 天子 便 因此 可以 为所欲为 , 而是 要 受到 某种 力量 的 约束 和 限制 , 这种 超越 天下 万民 乃至 天子 之上 的 力量 就是 天 。 那么 天 的 意志 是 什么 ? 又 是 怎样 体现 出来 的 ? “ 顺 天意 者 , 兼 相爱 , 交相 利 , 必得赏 ; 反 天意 者 , 别相恶 , 交相 贼 , 必得罚 ” ( 《 天志上 》 ) , 可见 天 的 基本 意志 仍然 是 兼爱 , 是 “ 爱 天下 之 百姓 ” , 并 根据 统治者 对 人民 的 态度 来 决定 其 赏罚 。 天子 要 “ 一总 天下 之意 而 尚同 于 天 ” , 而天 所 代表 的 实际上 又 是 人民 的 要求 和 愿望 , 那么 所谓 “ 尚同 ” , 就 不是 一个 简单 的 自下而上 、 到达 最高 统治者 那里 为止 的 单向 过程 , 而是 “ 百姓 → 各级 正长 → 天子 → 天 → 百姓 ” 这样 一个 循环 过程 。 墨子 的 这 一 设想 实际上 包含 了 两 方面 的 意义 : 一是 “ 民 本 ” 思想 , 二是 对 统治者 的 约束 和 限制 。 先 讨论 墨子 思想 中 的 “ 民 本 ” 因素 。 所谓 “ 民 本 ” 思想 , 就是 肯定 人民 在 国家 政治 中 的 根本 地位 , 是 政治 的 基础 。 这种 认识 在 中国 古代 可谓 源远流长 , 《 尚书 》 中即 有 “ 天 聪明 , 自我 民 聪明 ; 天明 畏 , 自我 民明畏 。 ” ( 《 尚书 · 皋 陶谟 》 ) 以及 “ 天畏 f ě i @ ③ 忱 , 民情 大 可见 ” ( 《 尚书 · 康 诰 》 ) 之类 的 言论 。 到 春秋战国 之时 及 之后 , 这种 认识 逐渐 形成 一种 理论 上 为 统治者 与 被统治者 都 能 接受 的 传统 思想 。 《 左传 》 中有 很多 这类 的 言论 , 如 “ 民之 所欲 , 天必 从 之 ” ( 襄公 三十一年 , 引 《 秦誓 》 逸文 ) 、 “ 民弃 其 上 , 不亡 何待 ? ” ( 昭公 二十三年 ) “ 国将兴 , 听于民 ; 将亡 , 听于 神 ” ( 庄公 三十二年 ) 等 。 儒墨 诸家 都 积极 倡导 “ 民 本 ” 的 政治 思想 , 春秋战国 时 “ 民 本 ” 思想 最 鲜明 突出 的 是 孟子 , 他 明确提出 “ 民为贵 , 社稷 次之 , 君为 轻 。 是 故得乎 丘民而 为 天子 , 得乎 天子 为 诸侯 , 得乎 诸侯 为 大夫 ” 。 ( 《 孟子 · 尽心 章句 》 ) 他 强调 民心 的 向 背对 统治者 的 统治 具有 决定性 作用 : “ 桀纣 之失 天下 也 , 失其民 也 。 失其民者 , 失其心 也 。 得 天下 有道 : 得 其民 , 斯得 天下 矣 。 得 其民有 道 : 得 其心 , 斯得民 也 ” 。 ( 《 离娄 章句 下 》 ) 尽管 有人 认为 这种 认识 的 出发点 是 为 统治阶级 着想 , 但 却 不能 否认 这种 民贵君轻 、 得 民心者 得 天下 , 失 民心者 失 天下 的 民本 思想 的 进步 意义 。 墨子 则 是从 “ 天 ” 的 角度 来 要求 统治者 对 人民 的 态度 。 他 认为 天是 “ 爱 天下 之 百姓 ” 的 , ( 《 天志上 》 ) “ 然则 天之将 何欲何 憎 ? 子 墨子 曰 : ‘ 天之意 , 不欲 大国 之攻 小国 也 , 大家 之乱 小家 也 , 强之暴 寡 , 诈之谋愚 , 责之傲 贱 , 此天 之 所 不 欲 也 。 … … 内有 以 食饥息劳 , 持养 其 万民 , 则 君臣 上下 惠忠 , 父子 兄弟 慈孝 , 故唯 毋明乎 顺天 之意 , 奉 而 光施 之 天下 , 则 刑 政治 , 万民 和 , 国家 富 , 财用 足 , 百姓 皆 得 暖衣饱食 , 便宁 无忧 。 ” ( 《 天志中 》 ) 墨子 学说 的 主旨 是 安定 社会 民生 , 并 宣称 天是 根据 统治者 对 人民 的 态度 来 决定 对 其 赏罚 的 ; 天子 尚同 于 天 , 而天 体现 的 是 人民 的 要求 和 愿望 , 所以 人民 是 统治 的 根本 。 可见 墨子 思想 中 也 有 很 强 的 “ 民 本 ” 因素 。 但是 , 墨子 与 孟子 所 强调 的 方面 不 甚 相同 ; 孟子 是从 政治 关系 的 角度 , 强调 人民 是 统治 的 基础 和 根本 , 要求 统治者 在 认识 到 这点 的 基础 上施 仁政 行 王道 ; 墨子 则 是从 “ 兼爱 ” 原则 出发 , 要求 统治者 尚同 于 天 , 顺天 爱民 。 这样 墨子 首先 在 思想 方法 上要 比 孟子 略逊一筹 。 那么 , 如果 统治者 不尚 同于 天 , 而是 倒行逆施 , 贼 虐 万民 , 被统治者 应该 怎么办 ? 墨子 似乎 不 认为 人民 有 能力 对 统治者 权力 的 合法性 作出 判断 , 更 不 主张 人民 有权 起 而 推翻 残暴 的 统治者 。 他 认为 被统治者 的 政治 义务 只是 尚同 , 即 服从 ( 当然 也 不 排除 “ 上 有 过 则 谏 之 ” ) , 只有 “ 天 ” 才 有 能力 和 权力 赏善罚恶 , 对 违背 天意 人心 的 统治者 予以 惩罚 。 而 在 孟子 看来 , 统治 机构 中 的 上下级 之间 , 以及 统治者 与 被统治者 之间 存在 着 一种 相互 的 、 而 非 单方面 的 义务 关系 : “ 君之视臣 如 手足 , 则 臣 视君 如 腹心 ; 君之视臣 如 犬马 , 则 臣 视君 如 国人 ; 君之视臣 如土 芥 , 则 臣 视君 如寇 雠 ” 。 ( 《 离娄 章句 下 》 ) 如果 君主 不仁不义 , 倒行逆施 , 那 就 失去 了 作为 统治者 的 政治 资格 及 权力 的 合法性 , 变成 了 “ 一夫 ” 或者说 是 独夫 , 被统治者 是 有权 剥夺 其 权力 , 将 其 推翻 的 : “ 贼 仁者 谓之 贼 , 贱义者 谓之 残 。 残贼 之 人 , 谓 之一 夫 。 闻 诛 一夫 纣 矣 , 未闻 轼 君 也 。 ” ( 《 梁惠王 章句 下 》 ) 这种 看法 实际 已经 初步 包含 了 “ 主权在民 ” 的 思想 。 相比之下 , 墨子 的 基本 思想倾向 虽然 有 较 强 的 人民性 , 但 在 对 统治者 、 被统治者 以及 二者 关系 等 问题 的 认识 上 , 水平 应该 说 是 在 孟子 之下 。 再说 墨子 在 对 统治者 制约 这一 问题 上 的 主张 认识 。 中国 传统 文化 的 一个 重要 特点 , 就是 肯定 人间 的 秩序 和 价值 有 一个 形而上 的 、 超越 的 本体 或 源头 。 把 一个 超越 本体 看作 是 价值 源泉 和 价值 标准 , 基本上 是 古代 各派 思想家 的 一个 共同点 , 只不过 各自 的 体现 形式 不同 , 如 体现 在 儒墨 那里 是 “ 天 ” , 体现 在 道家 那里 则 是 “ 道 ” 。 儒家 在 理论 上 是 把 “ 天命 ” 作为 产生 社会秩序 和 价值 的 超越 本体 、 也 是 一切 权力 的 主体 的 。 君主 的 权力 是 以 服从 天命 的 义务 为 前提 的 , 如果 他们 不 履行 “ 天 ” 所 规定 的 义务 , 天就会 剥夺 其 权力 。 所以 , 君主 在政治上 握有 最大 的 权力 , 但 同时 又 负有 最大 的 义务 , 这个 义务 就是 代表 天来 “ 利民 ” 、 “ 爱民 ” 和 “ 养民 ” 。 如果 统治者 不 承担 自己 的 义务 , 甚至 违背 天意 去 戕害 百姓 , 天就会 夺回 这种 权力 。 臣子 和 人民 对 君主 的 服从 不是 无条件 的 , 对于 那些 残害 人民 的 暴君 , 人民 是 可以 讨伐 、 诛杀 以及 放逐 的 。 “ 君有 过 则 谏 , 反复 之 不 听 , 则 易位 。 ” ( 《 孟子 · 梁惠王 下 》 ) 这 实际上 是 提出 人民 有权 “ 替天行道 ” , 履行 “ 天命 ” 的 义务 而 推翻 暴君 。 那么 , “ 天 ” 在 墨家 心目 中是 居于 什么 位置 , 具有 什么 意义 呢 ? 在 墨家 看来 , “ 天 ” 是 有 意志 、 有 好恶 、 能 惩恶扬善 、 具有 无限 权力 的 人格 神 。 但天 又 不是 一种 宗教 形态 的 存在 , 而是 产生 并 衡量 “ 兼爱 ” 这一 伦理道德 的 源泉 和 根本 依据 。 墨子 在政治上 主张 尚同 , 但 落实 到 现实 之中 , 如果 人民 和 各级 统治者 都 去 尚同于 “ 桀纣 幽厉 ” 这样 的 “ 暴王 ” , 那 在政治上 将 是 巨大 的 灾难 。 为了 防止 统治者 成为 这 一类 的 暴王 , 墨子 为 自己 专制主义 的 “ 尚同 ” 理论 规定 了 附加条件 , 一方面 就是 前面 讨论 过 的 尚同 必贤 的 原则 , 另一方面 , 就是 以 “ 天 ” 来 约束 、 限制 统治者 , 即 他 的 “ 天志 ” 说 。 这 两个 方面 与 “ 尚同 ” 结合 起来 , 就 形成 了 他 的 “ 有 条件 的 ” 君主专制 主义理论 。 墨子 说 : “ 且 夫义者 , 政也 。 无从 下之政上 , 必有 上 之政下 。 是 故 庶人 竭力 从事 , 未得次 已 而 为政 , 〔 15 〕 有士政 之 ; 士 竭力 从事 , 未得次 已 而 为政 , 有 将军 大夫 政之 ; 将军 大夫 竭力 从事 , 未得次 已 而 为政 , 有 三公 诸候 政之 ; 三公 诸侯 竭力 听治 , 未得次 已 而 为政 , 有 天子 政之 , 天子 未得次 已 而 为政 , 有 天政 之 。 天子 为政 于 三公 诸侯 士 庶人 , 天下 之士 君子 故 明知 , 天 之 为政 于 天下 , 天下 百姓 未得 之 明知 也 。 ( 《 天志上 》 ) 这段话 既 强调 了 “ 尚同 ” , 即 所谓 “ 上政下 ” , 又 提出 了 一个 重要 原则 : “ 天子 未得次 已 而 为政 , 有 天政 之 ” 。 既然 “ 天 为政 于 天子 ” , 而且 “ 当天 意 不可 不顺 ” , 那么 什么 是 天意 ? 从根本上 讲 , 就是 “ 兼爱 ” : “ 顺 天意 者 , 兼 相爱 , 交相 利 , 必得赏 ; 反 天意 者 , 别相恶 , 交相 贼 , 必得罚 。 ” ( 《 天志中 》 ) 墨子 反复强调 “ 天之爱 天下 之 百姓 ” 、 “ 天 爱民 之厚 ” ( 《 天志中 》 ) , 并 把 统治者 的 统治 分为 顺 天意 的 “ 义政 ” 和 反 天意 的 “ 力政 ” 两种 。 什么 是 “ 义政 ” ? “ 处 大国 不攻 小国 , 处 大家 不攻 小家 , 强者 不动弱 , 贵者 不傲 贱 , 诈者 不 欺 。 此必 上 利于 天 , 中 利于 鬼 , 下 利于 人 。 ” ( 《 天志上 》 ) 这样 的 统治者 就是 “ 圣王 ” 。 如果 反其道而行之 , 就是 “ 力政 ” , 实行 “ 力政 ” 的 统治者 就是 “ 暴王 ” 。 天 对待 圣王 与 暴王 的 态度 是 完全 不同 的 , 其 原则 是 赏善 罚暴 : “ 故昔 也 三代 圣王 尧舜禹汤 文武 之 兼爱 天下 也 , 从而 利之 , 移其 百姓 之意 , 焉率 以敬 上帝 山川 鬼神 。 天 以为 从 其 所 爱 而 爱 之 , 从 其 所 利而利 之 , 于是 加其赏 焉 ; 使之处 上位 , 立 为 天子 … … 名 之 曰 圣王 。 … … 是 故 昔 也 三代 之 暴王 桀纣 幽厉 之 兼恶 天下 也 , 从而 贼 之 , … … 天 以为 不 从 其 所 爱 而 恶 之 , 不 从 其 所利 而 贼 之 , 于是 加其罚 焉 , 使 之 父子 离散 , 国家 灭亡 , y ǔ n @ ④ 失 社稷 , 忧 以及 其身 , 是 以 天下 之 庶民 属 而 毁 之 … … 名 之 曰 失王 。 ” 〔 16 〕 ( 《 天志下 》 ) 可见 墨子 的 “ 天志 ” 有 两重意义 : 一是 要 统治者 效法 古代 圣王 , 顺天 之意 去 兼爱 天下 百姓 , 实现 社会安定 ; 二是 用 “ 天 ” 来 警告 和 恫吓 统治者 , 以期 起到 对 统治者 的 威慑 和 约束 作用 。 梁启超 说 墨子 的 “ 天 ” 是 对 君权 的 一种 “ 所以 制约 之 法 ” , 〔 17 〕 这种 看法 很 有 道理 , 但 也 不 十分 准确 。 因为 墨子 所 设计 的 那种 严格 “ 尚同 ” 的 统治 体系 一旦 确立 , 君主 将 拥有 绝对 至高无上 的 权力 , 这种 权力 是 不受 任何 来自 其它 方面 力量 的 约束 或 限制 的 。 这种 体制 不 但是 君主 集权 , 而且 完全 可能 是 极权 。 所以 墨子 所 要 制约 的 不是 统治者 的 权力 , 而是 统治者 的 行为 。 或者说 要求 统治者 按照 什么 原则 去 行使权力 。 郭沫若 先生 评价 墨子 的 “ 天志 ” 及 “ 明鬼 ” 思想 说 : “ 天老爷 的 存在 是 地上 王 的 投影 。 大 奴隶主 成为 地上 的 统治者 , 发挥 着 无 上 的 王权 , 他 为 巩固 这 王权 , … … 除掉 有形 的 赏罚 以 支配 人 的 肉体 之外 , 还要 造 出 无形 的 赏罚 来 支配 人 的 精神 。 因而 利用 人民 的 愚昧 , 便 把 由 奴隶 造成 的 人世 的 金字塔 , 化而 成为 由 鬼神 造成 的 天界 的 金字塔 。 ” “ 人 世界 即 鬼 世界 , 鬼 世界 即人 世界 ” 。 既 承认 鬼 世界 的 神鬼 的 权威 , 当然 早就 在 承认 着 人 世界 的 ‘ 王公大人 ’ 的 权威 。 既 在 尊 天明 鬼 , 当然 也 就 得 尚同 尚贤 。 尚同 与 尊天 相应 , 尚贤 与 明鬼 相应 。 … … 尊天 是 绝对 的 神权 统治 , 尚同 便是 绝对 的 王权 统治 , … … 当然 王 之上 也 还有 天 , 王 也 得 上 同于 天 。 但天 是 什么 ? 天 不过 是 王 的 影子 , 故 结果 王 的 意志 就是 天 的 意志 , 王 的 是非 就是 天 的 是非 。 而 反过来 , 所谓 ‘ 天志 ’ , 实在 也 不过 就是 王志 了 。 ” 〔 18 〕 这种 看法 应该 说 不是 很 客观 的 。 的确 , 古代 统治者 中 不乏 自诩 为 “ 受命 于天 ” , 或 “ 我生 不 有命 在 天 ” 者 , 但 因此 就 得出结论 说 “ 天老爷 的 存在 是 地上 王 的 投影 ” , “ 天 ” 是 大 奴隶主 为 巩固 王权 而 制造 出来 的 , 实际上 是 把 中国 古代 天道观 中 所 包含 的 带有 人民性 的 进步 因素 一笔抹煞 了 。 说 “ 尚同 与 尊天 相应 , 尚贤 与 明鬼 相应 ” , 似乎 有些 牵强 ; 说 “ 尊天 既 是 绝对 的 神权 统治 , 尚同 便是 绝对 的 王权 统治 ” , 亦 有些 过于 武断 和 简单化 ; 至于 说 “ 王 的 意志 就是 天 的 意志 ” , “ 所谓 天志 的 实质 , 也 不过 就是 王志 了 ” , 则 是 有些 强加于人 了 , 是 与 墨子 的 本意 不符 的 。 那么 , 如果 把 “ 天志 ” 说 落实 到 实际 政治 当中 , 是否 真正 会象 墨子 所 期望 的 那样 , 起到 威慑 和 制约 统治者 的 作用 ? 答案 恐怕 只能 是 否定 的 。 要 实现 对 统治者 的 权力 或 行为 的 制约 , 最 基本 的 条件 就是 建立 一种 具有 权威 性质 的 法律 制度 , 这种 法律 制度 应该 是 超越 于 一切 现实 政治 权力 、 包括 王权 之上 的 , 从而 能 控制 政治 组织 的 产生 及 政治 权力 的 行使 。 但 在 君主制 的 政体 中 , 君主 具有 至高无上 的 政治 权力 , 特别 是 墨子 所 鼓吹 的 这种 逐级 上同 的 政治 体系 一旦 形成 , 所 产生 的 很 可能 是 一种 极权 政治 。 尽管 专制 君主 们 也 承认 自己 是 “ 为 天下 而位 天下 ” , 但 他们 决不会 因此 而 愿意 受到 外 在 的 权力 制约 , 更 不会 因为 自己 没有 履行 “ 为 天下 ” 的 政治 义务 而 认为 应该 免除 自己 的 权力 。 墨子 寄希望于 “ 天 ” , 企图 以 “ 天志 ” 来 约束 和 限制 统治者 , 这 充其量 不过 是 一种 威慑 的 力量 , 而且 这种 威慑力量 的 实际 作用 还要 取决于 统治者 的 心理素质 。 如果 一个 统治者 敢于 目中 无 “ 天 ” , 倒行逆施 , 天 也 是 奈何 他 不得 的 , 这种 威慑 就 毫无意义 了 。 况且 任何 一个 统治者 , 即使 再 残暴 昏庸 , 大概 也 不会 承认 自己 是 反 天意 而行 的 , 就 连 殷纣王 不是 还 声称 “ 我生 不 有命 在 天 ” 吗 ? 想以 “ 天志 ” 来 制约 统治者 , 在 现实 政治 中是 不会 有 什么 效果 的 。 所以 , 墨子 所 设想 的 这种 以尚贤 和 天志为 条件 而 实行 的 尚同 , 在 理论 上 可以 说 是 一种 “ 有 条件 的 ” 君主专制 主义 , 如果 落实 到 现实 政治 之中 , 就 只能 成为 无条件 的 君主专制 主义 了 。 墨子 以 “ 兼爱 ” 为 号召 , 以利 天下 、 安定 社会 民生 为 已任 , 揭发 社会 弊端 , 谴责 统治者 的 不义 , 但 客观 上 却 成为 一个 君主专制 主义 的 大力 倡导者 和 积极 鼓吹者 , 这种 思想 结局 不能不 说 是 一种 悲哀 。 很多 研究者 在 指出 墨子 政治 思想 中 专制主义 倾向 的 同时 , 又 都 对 这种 专制主义 的 “ 进步 意义 ” 予以 肯定 , 认为 “ 尚同 ” 所 主张 的 集权 专制主义 是 同 当时 的 历史 进步 趋势 相符合 的 。 这种 看法 似乎 已经 成为 一种 没有 讨论 余地 的 “ 共识 ” , 因为 在 我国 历史 学界 普遍存在 着 一种 思维 定式 : 统一 、 集权 即 符合 历史 趋势 , 即 代表 进步 。 事实 是否 如此 ? 也许 并 不 这样 简单 。 之所以 会 产生 这种 认识 , 是因为 论者 的 思维 长期存在 着 一个 误区 , 即 认为 凡 有利于 社会 生产力 发展 的 , 就 具有 进步 意义 , 反之 则 非 。 这种 看法 实际上 是 完全 忽略 了 促进 人类 社会 由 野蛮 到 文明 、 由 愚昧 到 理性 发展 过程 中 各种 非 物质 因素 的 重要 意义 。 国家 政权 的 统一 与 集中 同 政治 上 的 专制主义 的 意义 不能 混为一谈 。 在 当时 的 历史 条件 下 , 国家 政权 的 统一 的确 有 安定 社会 的 进步 作用 , 但 这 并不等于 政治 上 的 专制主义 也 符合 历史 进步 趋势 。 春秋战国 之时 所 出现 的 “ 百家争鸣 ” 、 思想 文化 空前 活跃 和 繁荣 的 局面 , 是 社会 经济 文化 发展 的 结果 , 但 更 重要 的 , 是 当时 旧 政治 秩序 趋于 崩溃 , 政治 上 失去 了 正统 的 、 定于一尊 的 权威 那种 局面 的 产物 。 而 墨子 所 主张 的 专制主义 政治 一旦 实行 , 必然 是 对 这种 思想 及 言论自由 的 完全 否定 , 因为 政治 专制 和 思想 文化 专制 是 一对 孪生兄弟 , 是 相辅相成 的 。 墨子 所谓 “ 上 之 所 是 , 必皆是 之 , 所非 , 必皆非 之 ” , 要求 的 不 但是 政治 上 对 权威 的 绝对 服从 , 同时 也 包含 了 在思想上 同 统治者 完全 保持一致 的 意思 , 思想 专制 的 意义 是 显而易见 的 。 思想 与 言论自由 的 程度 是 衡量 一个 社会 文明 与 进步 程度 的 重要 指标 。 到 秦汉 之际 , 中国 基本 形成 了 墨子 所 设想 的 那种 集权 专制 的 政治 体系 , 从此 之后 , 思想 专制 成为 统治者 维护 其 统治 的 重要 手段 , 非 统治阶级 的 意识形态 难以 产生 和 存在 , 春秋战国 时 出现 的 那种 思想 言论自由 的 局面 不但 空前 , 而且 绝后 , 中国 封建社会 直到 明代 之前 , 再 没有 产生 过 一个 在 政治 思想 水平 上能 超过 孟子 的 思想家 。 所以 , 能 说 专制主义 符合 历史 进步 趋势 吗 ? 持 这种 观点 的 认为 , 集权 专制 有利于 政治 稳定 和 社会 稳定 , 所以 在 客观 上能 起到 促进 社会 经济 发展 的 作用 , 因此 是 符合 历史 进步 趋势 的 。 这种 观点 在 理论 上 是 可以 成立 的 , 但 事实上 却 未见得 真正 如此 。 专制主义 集权 政治 是否 真能 起到 保护 社会 生产力 、 促进 经济 发展 的 作用 ? 关于 这一 问题 刘泽华 先生 有 独到见解 , 他 认为 , 中国 古代 封建社会 的 集权 专制主义 国家 破坏 社会 经济 生活 中 的 价值规律 和 商品 货币 经济 , 通过 强制手段 对 广大 生产者 、 特别 是 农民 征发 繁重 苛刻 的 赋税 和 徭役 , 无偿 占有 大量 产品 和 劳动 , 其 对 劳动 人民 剥削 的 残酷 程度 往往 大大 超过 封建 地主 的 地租 剥削 。 这样 做 的 结果 , 是 在经济上 严重破坏 了 农业 的 简单 再生产 , 有时 达到 了 使 整个 社会 无法 生存 下去 的 程度 , 于是 导致 了 频繁 的 、 大规模 的 农民战争 , 短命 巨人 秦 王朝 的 情况 就是 一例 。 〔 19 〕 结合 中国 古代 社会 的 历史 实际 来 考察 , 这种 看法 基本 是 正确 的 。 中国 古代 专制主义 集权国家 利用 强大 的 政治 权力 对 生产者 进行 野蛮 掠夺 , 其 结果 不是 促进 社会 经济 发展 , 而是 对 商品经济 和 社会 生产力 造成 巨大 破坏 , 并 往往 促成 大规模 的 农民战争 , 而 这种 农民战争 所 带来 的 直接 后果 又 是 对 社会 生产力 的 进一步 严重破坏 。 所以 , 能 说 集权 专制主义 符合 历史 进步 趋势 吗 ? ( 本文 作者 黄勃 , 1956 年生 , 现为 北京外国语大学 科研处 干部 ) 。 * 注释 : 〔 1 〕 见 梁启超 《 子 墨子 学说 》 。 〔 2 〕 见 梁启超 《 墨子 学案 》 第五章 。 〔 3 〕 侯外庐 等 著 《 中国 思想 通史 》 第一卷 , 第 214 页 。 〔 4 〕 冯友兰 : 《 中国 哲学史 新编 》 第一册 , 第 141 页 。 〔 5 〕 参见 方授 楚 《 墨学 源流 》 、 郭沫若 《 读 梁任公 〈 墨子 新 社会 之 组织法 〉 》 以及 刘泽华 《 先秦 政治 思想史 》 等 著作 中 有关 论述 。 〔 6 〕 孙诒让 说 , “ 之 , 犹 与 也 ” , 故 “ 卿 之 宰 ” 即 “ 卿 与 宰 ” 之意 。 〔 7 〕 见 郭沫若 《 读 梁任公 〈 墨子 新 社会 之 组织法 〉 》 。 〔 8 〕 见大孟鼎 铭文 。 〔 9 〕 董仲舒 : 《 春秋繁露 · 为 人者 天 》 。 〔 10 〕 见 梁启超 《 墨子 学案 》 。 〔 11 〕 侯外庐 等 : 前 引书 214 、 215 页 。 〔 12 〕 侯外庐 等 : 前 引书 214 、 215 页 。 〔 13 〕 五焕 镶疑 “ 外 ” 为 “ 桀 ” 的 坏 字 , “ 桀 ” 借作 “ 杰 ” 。 “ 为 ” 字疑 原 在 上 句 “ 自 ” 之下 。 所以 二句 原文 应 作 : “ 其所 差论 以 自 左右 羽翼 者 , 皆 为 良桀 之 人 。 ” 见 王著 《 墨子 校释 》 。 〔 14 〕 顾颉刚 : 《 禅让 传说 起于 墨家 考 》 , 《 古史 辨 》 第七册 ( 下 ) , 49 页 。 〔 15 〕 毕 阮 认为 本 段 文字 中 “ 次 ” 字 均 为 “ 恣 ” 字 省文 。 〔 16 〕 苏时 学以 “ 失王 ” 为 “ 暴王 ” 之误 。 见 孙诒让 《 墨子 闲诂 》 。 〔 17 〕 见 梁启超 《 子 墨子 学说 》 。 〔 18 〕 郭沫若 : 《 十 批判 书 》 , 第 105 - 106 页 。 〔 19 〕 见 刘泽华 《 中国 传统 政治 思想 反思 》 , 第 12 - 24 页 。 字库 未存 字 注释 @ ① 原字克右 上 加寸 @ ② 原 字 虍 下 加 乎 @ ③ 原字 非下 加木 @ ④ 原字 扌 加云 __label__C38-Politics 【 文献号 】 3 - 1580 【 原文 出处 】 湖北 大学 学报 : 哲社版 【 原刊 地名 】 武汉 【 原刊 期号 】 199602 【 原刊 页 号 】 12 - 14 【 分类号 】 B5 【 分类 名 】 中国 哲学 与 哲学史 【 作者 】 刘先枚 【 复印 期号 】 199606 【 标题 】 论 《 易传 》 政治 思想 的 生命力 — — 兼论 秦始皇 焚书 不及 《 周易 》 之谜 【 正文 】 提要 古代 对 《 周易 》 不 分 《 经 》 与 《 传 》 , 合 称之为 《 易 》 、 或 《 周易 》 。 秦始皇 焚书 不及 《 周易 》 , 司马迁 说 是因为 它 为 卜筮 之 书 , 易言之 , 即 是 脱离 政治 实际 的 书籍 , 可以 得到 保留 与 豁免 。 如果 检讨 《 易传 》 内容 , 这是 “ 皮相 ” 的 说法 。 《 周易 》 之所以 得到 豁免 与 保留 , 正是 因为 它 能 为 秦代 的 封建 专制主义 服务 。 关键词 《 周易 》 秦始皇 封建 专制主义 * * * 近来 对 《 周易 》 〔 1 〕 的 研究 , 渐 及其 文化 潜能 。 这 表现 了 《 周易 》 研究 逐步 在 深入 。 但 检讨 研究 的 成果 , 较 多 的 论证 《 周易 》 与 中国 哲学 的 建设 , 很少 有人 论证 它 对 中国 政治 思想 的 影响 ; 论证 它 关系 着 商周 之际 的 政治 斗争 , 但 少见 有人 论及 它 对 后世 政治 实践 的 重要 作用 。 我 认为 《 易传 》 对 后代 影响 深远 的 、 鲜为易 说家 触及 的 在于 它 以 王权 为 本位 的 封建 专制主义 。 它 服务 于 中国 两千年 的 封建社会 , 有着 丰富 的 文化 潜能 和 政治 的 生命力 , 现在 我 将 初步 的 认识 写 在 下面 , 以 就 正于 海内外 大方之家 。 在 中国 的 奴隶制 时代 , 是 谈不上 王权 本位 和 专制主义 的 。 溯源 原始社会 部落 联盟 时代 , 主持 部落 会议 的 酋长 到 了 奴隶制 社会 里 , 他们 就 成 了 霸 ( 伯 ) 主 ; 参加 会议 的 酋长 就 成 了 诸侯 了 。 霸 的 本义 不过 是 “ 长 ” , 侯 的 本义 为 掩体 下 一支 箭 ( @ ① 字 篆文 ) , 即 守卫 边境 的 斥 堠 , 在 后来 演变 为 从属 附庸 之 国 。 中国 的 阶级 社会 由夏 、 商 、 周 三代 开始 , 传说 夏 “ 禹会 诸侯 于 涂山 , 执 玉帛 者 万国 ” ( 《 左传 · 哀公 七年 》 ) 。 后来 昆吾为 夏伯 , 大 彭 、 豕 韦为 商伯 ( 《 国语 、 郑语 》 ) , 周文王 也 曾 为 西伯 ( 《 史记 · 周 本纪 》 ) 。 在 原始社会 或 霸政 时代 的 君臣 隶属 关系 不是 那样 严格 的 , 所以 虞舜 说 当时 的 君臣 关系 , 是 所谓 “ 臣 哉 邻 哉 , 邻哉臣 哉 ” ( 伪 《 古文 尚书 · 益稷 》 ) 。 周文王 也 有 相与 的 “ 仇方 ” ( 《 诗经 · 皇矣 》 ) , 也 称 “ 四邻 ” ( 《 尚书 大传 》 ) 。 这种 关系 按照 王国维 的 说法 为 “ 天泽未分 ” ( 《 殷周 制度 论 》 ) , 保存 着 浓厚 的 原始社会 氏族 关系 的 感情 纽带 。 “ 周监于 二代 ” ( 《 论语 · 八 佾 》 ) , 吸收 了 夏商 两代 的 文化遗产 , 实行 封土 建君 制度 。 但是 其 流弊 , 养成 封国 的 坐 大 。 在 其 开始 , 满以为 周 王朝 的 土地 、 军实 、 防御 等 〔 2 〕 的 绝对优势 , 可以 对付 任何 大国 , 可以 保证 中央 王权 的 长治久安 。 不料 东迁 而后 , 时移势易 , 迁都 的 实质 成 了 投靠 晋 、 郑等 姬姓国 家 , 苟延残喘 。 这时 也 就 谈不上 周天子 的 统治 力量 了 。 为了 支撑 摇摇 欲 堕 的 东周 王朝 , 于是 在 春秋时期 又 出现 了 霸政 。 不待说 , 这个 霸政是 因袭 夏商 和 西周 初政 产生 的 , 是 为 东周 的 颓势 补台 的 。 《 风俗 通义 · 五霸 》 载 : “ 谨案 《 春秋左氏 传 》 : 夏后 太康 娱于 耽乐 , 不循 民事 , 诸侯 僭 差 , 于是 昆吾氏 乃 为 盟主 , 诛 不 从命 , 以尊 王室 。 及 殷之衰 也 , 大 彭 、 豕 韦 后续 其绪 , 所谓 王道 废而 霸业 兴者 也 。 ” 这个 政治 演变 的 “ 反祖 ” 现象 , 直到 西周 衰歇 时 , 东周 诸侯 又 依样画葫芦 。 再到 楚汉 之际 , 楚 项羽 拥立 一个 虚君义帝 , 而 自称为 西 楚霸王 , 还 深刻 地 打着 这个 印记 。 所以 有 的 史学家 认为 : 霸政时 的 诸侯 会盟 , 显然 有别于 统一 王朝 的 君主专制 , 于是 论定 夏 、 商 、 周三 代为 部落 联盟 性质 , 不是 没有 原因 的 。 略 约 在 春秋战国 之交 , 中国 历史 由 奴隶制 进入 封建制 , 由七强 分立 , 相互 兼并 而渐 趋于 统一 。 统一 的 封建王朝 体制 究竟 应该 如何 ? 三代 奴隶制 王朝 的 格局 只能 作为 借鉴 , 完全 移植 的 可能性 是 没有 的 。 是 以 当时 儒家 产生 了 “ 王道 ” 与 “ 霸道 ” , “ 法 先王 ” 与 “ 法后 王 ” 之争 。 如 儒家 右派 是 主张 “ 法 先王 ” 的 , 他们 认为 取 天下 的 要略 在于 行 仁政 , 如果 天下归心 , “ 兵不血刃 ” 即可 得 天下 ; 儒家 左派 是 主张 “ 法后 王 ” 的 , 他们 认为 应 吸收 春秋 以来 各国 进行 改革 的 政治 经验 ( 即 荀子 所谓 “ 法 不 贰 后 王 ” 《 王制 》 ) , 总结 历史教训 , 兼弱攻昧 , 以 完成 统一大业 。 儒家 左派 后 学 韩非 、 李斯 , 继承 三晋 法家 法治 精神 , 建立 坚定 的 武力 统一 思想 。 于是 接受 法治 的 秦国 以 雷霆 万钧之力 , 摧枯拉朽 , 完成 统一 。 统一 后 的 政治 制度 又 将 如何 呢 ? 据 《 史记 · 秦始皇 本纪 》 载 : 1 . 自号 为 “ 始皇帝 ” , 以后 “ 二世 三世 至 千万 世 , 传之 无穷 ” 。 为 天下 之 “ 最 贵 ” 与 “ 独尊 ” , 突出 了 王权 本位 。 2 . 建立 一个 专制主义 国家 。 革除 周朝 “ 封 子弟 同姓 ” 为 诸侯 的 制度 , 实行 郡县制 , 成内 重外 轻 形势 ; 法令 归 一统 , 任何人 不能 挠 其权 。 在 前面 我们 不厌其烦 地 论述 三代 奴隶制 王朝 政治 , 实则 是 为了 与 秦代 封建主义 王朝 作个 对比 。 如 秦代 真正 完成 了 统一大业 , 而 在 三代 则 是 诸侯 分立 , 霸政 盛行 , 诸侯 割据 即 成为 霸政 的 基础 ; 秦代 实行 专制 集权 , 而 三代 视 诸侯 为 “ 友邦 君 ” , 诸侯 亦 各自为政 , 成 了 外重内轻 , “ 尾大不掉 ” 的 局面 。 秦始皇 建立 了 统一 的 、 专制主义 的 封建王朝 。 秦 的 统一 集权 , 确乎 是 集中 了 法家 “ 专制 ” 、 “ 专柄 ” 、 “ 集权 ” 种种 理论 的 大成 。 依据 这些 理论 所 建立 的 秦政 , 在 当时 确乎 是 一个 创举 。 当时 大臣 说 : “ 自 上古 以来 未尝 有 , 五帝 所 不及 ” , 确非 溢美之辞 。 我们 再 看 战国 中晚期 勒成 专书 的 《 易传 》 所 揭示 的 理论 , 对于 当时 的 政治 制度 与 王权 是 如何 设想 的 : 《 易传 · 乾 · 彖 辞 》 说 : “ 大哉 乾元 , 万 物资 始乃统 天 ” 。 意思 是 说 : 多么 伟大 的 乾元 啊 , 一切 由 它 开始 , 并 统率 着 一切 。 这个 乾元 是 什么 呢 ? 据 《 说 卦 》 的 解释 是 : “ 乾为 天 、 为君 、 为父 、 为 王 、 为金 … … ” 。 我们 再 看 《 易传 · 坤 · 彖 辞 》 又 是 怎样 说 的 。 它 说 : “ 至 哉 坤 元 , 万 物资 生乃 顺承 天 ” 。 意思 是 说 : 坤 元 的 功能 发挥 的 是 多么 尽致 , 万物 由 它 生成 出来 , 它 是 顺承 着 天 的 。 这个 坤 元 是 什么 呢 ? 《 说 卦 》 说 : “ 坤 为 地 、 为母 ” 、 “ 为众 ” 、 “ 为布 、 为 釜 ” 。 乾坤 两 两对 举 , 就是说 乾 代表 着 统治者 , 在 人伦 “ 为君 为父 ” 。 在 器用 “ 为 金为 玉 ” 。 在 金石 并用 时代 , 没有 任何 工具 比 青铜器 和 新石器 还 管用 的 。 坤 代表 被统治者 。 在 人伦 “ 为母 ” 、 “ 为众 ” , 在 器用 “ 为 釜 ” 、 “ 为布 ( b ó @ ② ) ” , 为 生产 与 生活 所 必需 。 它们 得来 虽不太难 , 但 为 日用 所 不可 少 。 至于 乾坤 二者 的 属性 , “ 乾健 ” 而 “ 坤 顺 ( 驯 ) ” ( 《 说 卦 》 ) , “ 乾刚 ” 而 “ 坤 柔 ” ( 《 杂卦 》 ) , 简单 说来 , 统治者 总是 主动 的 , 被统治者 总是 被动 的 。 但 没有 被动 , 不能 成其 主动 ; 没有 被统治者 , 不能 成其为 统治者 。 统治者 是 因 被统治者 而 存在 的 , 所以 它 要求 被统治者 发挥 其 可能 发出 的 功能 , 在 物质 生产 上 要求 他们 “ 致役乎 坤 ” ( 《 说 卦 》 ) , 在 精神面貌 上 要求 他们 尽忠 守法 , 历久 不 渝 , 即 所谓 “ 至 哉 坤 元 , 万 物资 生乃 顺承 天 ” , 也 即 是 要求 被统治者 成为 一个 尽心竭力 、 俯首贴耳 的 工具 。 我们 再 看 《 系辞 上 》 又 是 怎样 说 的 。 它 说 : “ 天尊 地牢 , 乾坤 定 矣 ; 卑高以 陈 , 贵贱 位 矣 ; 动静有常 , 刚柔 断 矣 … … ” 。 意思 是 说 : 乾为 天而坤 为 地 , 天高 而 地下 , 尊卑 的 关系 就 这样 确定 了 ; 一高 一下 的 形象 陈列 出来 , 谁 贵 谁 贱 地位 就 这样 决定 了 ; 运动 的 总是 站 在 主动 方面 、 支配 方面 , 静止 的 总是 站 在 被动 方面 、 被 支配 方面 , 这样 谁 属 阳刚 , 谁 属 坤 柔 , 就 分辨 清楚 了 。 综观 《 易传 · 文言 · 系辞 》 : 前者 在于 说明 在 君主专制 的 体制 下 , 统治者 与 被统治者 的 功能 , 后者 在于 说明 其 社会 地位 。 《 易传 》 成书 于 战国 中晚期 , 他 的 思想体系 在 一定 程度 上 反映 了 当时 的 物质 生活 、 阶级 结构 , 是 力求 为 当时 的 政治 服务 的 。 在 战国 中晚期 列国 交往 日益频繁 , 人们 的 视野 日以 广阔 , 于是 道家 和 儒家 均 产生 了 以 天道 喻 人事 的 思想 。 如 庄子 说 : “ 夫 尊卑 先后 , 天地 之行 也 , 故 圣人 取象 焉 。 天尊 地牢 , 神明 之位 也 。 ” ( 《 庄子 · 天道 》 ) 子思 也 说 : “ 博厚配 地 , 高明 配天 。 ” ( 《 礼记 · 中庸 》 ) 这 与 同时 的 《 易传 》 思想 是 一致 的 。 时代 给 当时 统治者 的 任务 , 是 建立 统一 的 、 专制 的 、 以 王权 为 本位 的 封建主义 王朝 。 我们 考察 《 易传 》 的 思想 是 符合 这个 要求 的 。 也 即 是 说 : 秦始皇 的 统一大业 , 《 易传 》 曾作 了 它 的 理论 先驱 。 它 抛弃 人 治 、 法治 之争 , 仁政 、 霸政之辨 , 端端 地 站 在 专制主义 的 制高点 上 , 为 封建 的 、 统一 的 秦 王朝 埋 下 奠基石 , 它 对 中国 政治史 的 贡献 是 无与伦比 的 。 在 《 易传 》 之后 、 秦汉 时期 的 著作 : 如 《 大 、 小 戴礼记 》 、 《 新书 》 、 《 春秋繁露 》 、 《 潜夫论 》 、 《 风俗 通 》 、 《 白虎通 义 》 以及 《 独断 》 , 都 继踵前 武 , 为 专制主义 呐喊 鼓吹 〔 3 〕 , 如 追溯 其 本源 , 还 得 从 《 易传 》 开始 。 据 传世 文献 使人 置疑 的 是 : 秦始皇 焚书 不及 《 周易 》 , 司马迁 分析 原因 : 以其为 卜筮 之 书 ( 《 史记 · 秦始皇 本纪 》 ) 。 司马迁 倡之 , 班固 和 之 ( 《 汉书 · 艺文志 》 ) , 以后 史学家 几 无异 辞 。 我 认为 这种 说法 是 值得 商榷 的 。 秦始皇 焚书 的 政策 界线 , 在于 其 议论 是否 对 专制主义 起 破坏 作用 。 我们 复 按 《 秦始皇 本纪 》 , 其所列 焚书 的 罪状 是 : 1 . “ 不师 今 而 学古 , 以非 当世 , 惑乱 黔首 ” , 即用 原始社会 和 奴隶制 社会 的 政治 非议 封建主义 的 政治 ; 2 . “ 人善 其 私学 , 以非 上 之 所 建立 ” 。 即 从事 未立 于学官 的 私学 。 或者 “ 以文乱法 ” , 干扰 王朝 政令 的 推行 ; 3 . 家自为 史 , 自 任 褒贬 , 以 淆乱视听 。 上 列 三者 , 都 是 不利于 “ 法令 出一 ” , “ 定于一尊 ” 的 专制主义 的 , 所以 都 被 列为 焚烧 对象 。 秦始皇 根据 这个 标准 , 所以 在 《 秦记 》 之外 , 各国 站 在 不同 的 立场 所记 的 历史 , 非 博士 官所 掌管 的 “ 诗书 、 百家 语 ” , 都 在 焚烧 之 列 。 《 周易 》 虽 为 卜筮 之 书 , 它 之所以 得到 保存 , 不是 在于 它 为 神职人员 所 利用 , 适用 于 民间 , 脱离 了 现实 政治 , 而 在于 它 在 《 易传 》 中 确定 了 统治者 与 被统治者 的 阶级 地位 , 被统治者 应当 竭尽心力 以 听命于 统治者 的 职能 , 这 正是 专制主义 者 梦寐以求 的 , 且 是 后来 的 统治阶级 所 首肯 的 。 反之 , 如果 被统治者 “ 为 妖言 以乱 黔首 ” , 它 是 会 被 坑杀 焚毁 的 。 《 礼记 · 王制 》 曾言 : “ 假于 时日 卜筮 以 惑众 者 杀 ” , 《 礼记 》 是 汉初 成书 的 。 汉是 因袭 秦朝 的 制度 的 。 这句 话 而 未 被 毁 是 秦政 的 最好 注脚 。 可见 《 周易 》 之得 保存 , 在于 它 为 统治阶级 和 专制主义 者 服务 , 若 说 因 其 为 “ 卜筮 之 书 ” , 很 显然 , 是 未曾 深入 问题 本质 的 表现 。 秦汉 之际 的 政论家 , 咒诅 秦 王朝 为 “ 虎狼 之秦 ” , 实际上 是 指 秦始皇 “ 贪得无厌 ” 地 兼并 关东 六 国 大片 的 土地 。 其实 , 秦始皇 的 物质欲望 与 权势 欲望 , 是 作为 兼并 六 国 , 实行 专制 的 动力 。 中国 的 统一 , 强有力 的 封建 王权 的 建立 , 在 客观 上 是 符合 人民大众 的 要求 、 社会 发展 的 需要 的 。 这 就是 王船山 所说 的 “ 假 天下 之 大公 以济 其私 ” ( 《 读 通鉴论 》 卷 一 ) 。 自 秦始皇 建立 封建王朝 体制 , 二千年 封建王朝 可以 改朝换代 , 但 每个 王朝 对于 所有制 、 阶级 关系 , 基本上 没有 变动 。 所以 严畿 道 说 : “ 二千年 之政 , 秦政 也 。 ” 就是 这个 历史 实事 。 由此可证 : 《 易传 》 为 秦 王朝 的 建立 , 作 了 理论 准备 , 为 二千年 的 封建主义 鸣锣开道 , 在 政治 思想 上 是 有 生命力 的 。 注释 〔 1 〕 司马迁 说 : “ 易以 道 阴阳 。 ” ( 《 史记 · 太史公 自序 》 ) 其实 , 《 易经 》 并 未曾 对举 阴阳 。 对举 阴阳 成为 理论 的 是 《 易传 》 , 如 “ 一 阴一阳 之谓 道 ” ( 《 系辞 上 》 ) 。 自 司马迁 通称 《 经 》 、 《 传 》 为 《 易 》 , 秦汉 学者 多 仍 之 。 本文 亦然 。 〔 2 〕 如 天子 的 直接 领地 “ 地方 千里 ” , “ 诸侯 皆 方 百里 、 伯 七十里 、 子 男 四十里 ” 。 天子 “ 六 军 ” , 诸侯 大国 “ 三军 ” , 小国 “ 一军 ” , 等等 。 〔 3 〕 如 《 大 戴礼记 · 朝事 七十八 》 、 《 小 戴礼记 · 乐记 · 王制 》 等 , 《 春秋繁露 · 保位 权 第二十 》 、 《 新书 · 权重 · 阶级 》 、 《 潜夫论 · 衰制 第二十 》 、 《 白虎通 义 · 爵 · 号 》 、 《 风俗 通 · 三王 》 、 《 独断 》 等 。 ( 责任编辑 梅莉 ) 作者 刘先枚 , 男 , 湖北 大学 历史系 教授 。 * 收稿 日期 : 1995 年 10 月 28 日 字库 未存 字 注释 : @ ① 原字厂 下加 赤去 八 @ ② 原字 金右加 专 的 繁体 __label__C38-Politics 【 文献号 】 3 - 1559 【 原文 出处 】 清华大学 学报 : 哲社版 【 原刊 地名 】 京 【 原刊 期号 】 199601 【 原刊 页 号 】 54 - 62 【 分类号 】 B5 【 分类 名 】 中国 哲学 与 哲学史 【 作者 】 叶赋 桂 【 复印 期号 】 199605 【 标题 】 韩愈 之道 : 社会 政治 与 人生 的 统一 【 正文 】 摘要 本文 通过 历史 的 分析 和 逻辑 的 分析 , 对 韩愈 的 新 儒学 作 了 深刻 的 诠释 和 论证 。 韩愈 把 中 唐 社会 危机 和 思想 文化 问题 归因于 佛老 对 儒家 中国 的 侵蚀 , 因此 发挥 经典 儒学 中 的 人生 学说 , 并 维护 儒学 社会 政治 , 从而 将 社会 政治 和 人生 整合 为 一体化 的 儒学 , 使 汉唐 以来 社会 政治 与 人生 分裂 的 社会 和 思想 文化 的 儒佛 ( 玄 ) 二重 结构 初步 实现 了 理论 上 的 统一 。 由此 , 本文 认为 , 韩愈 是 汉唐 思想 的 归结 , 同时 , 在 一定 程度 上 也 开启 了 宋明理学 。 关键词 道 道统 韩愈 儒学 佛教 * * * 韩愈 思想 归其要 不过 三事 : 曰 古文 运动 , 曰 排 佛老 , 曰 道统 ( 尊儒 ) 。 古文 运动 并非 是 一 单纯 的 文学运动 , 或 文体 改革 , 还是 一场 思想 运动 , 其 真正 意旨 在 “ 明 道 ” , 为 反佛 之一 手段 , 而 反佛本 在 卫 儒道 , 尊 道统 。 要 之 , 古文 运动 、 反 佛老 、 尊 道统 三事 为 一事 : 为 “ 道 ” 。 一 、 “ 道 ” 韩愈 之 “ 道 ” 在 《 原道 》 中 申说 无遗 。 “ 博爱 之谓 仁 , 行而宜 之 之谓 义 ; 由 是 而 之 焉 之谓 道 , 足乎己 , 无待于 外之谓 德 。 ” 开宗明义 , 揭示 出 “ 道 ” 的 内涵 : “ 仁义道德 ” 。 又 “ 仁与义 , 为 定名 ; 道 与 德 , 为 虚位 ; 凡 吾 所谓 道德 云者 , 合仁 与 义言 之 也 。 ” 作为 定名 的 仁义 又 是 什么 呢 ? 孟子曰 : “ 仁 , 人心 也 ; 义 , 人路 也 。 ” 〔 1 〕 朱子 云 : “ 义者 , 心之制 , 事之宜 也 。 ” 〔 2 〕 也就是说 , 仁是 存在 于 内 的 , 义是 见之于 外 的 。 道德 就是 内心 之仁 表现 于外 而 见诸 行事 者 。 很 明显 , 韩愈 在 此 强调 了 道 在 个人 身上 的 两种 体现 : 内心 之仁及 外 在 表现 ( 行事 ) 。 接着 , 韩愈 指出 古代 圣人 创立 相生相 养之道 , 从君师 、 衣食 宫室 、 工贾 医药 、 葬埋 祭祀 、 礼乐 政刑 到 政府 、 法律 、 军队 , 中国 整个 文明 制度 人伦 生活 都 是 道 的 组成部分 。 韩愈 说 : “ 传 曰 : ‘ 古之欲 明明 德于 天下 者 , 先治 其国 ; 欲治其 国者 , 先 齐其家 ; 欲 齐其家 者 , 先修 其身 ; 欲 修其 身者 , 先正 其心 ; 欲 正 其 心者 , 先诚 其意 。 ’ 然则 , 古之 所谓 正心诚意 者 , 将 以 有 为 也 。 ” 正心诚意 , 就是 治心 , 就是 仁 ; 有 为 , 就是 治世 , 就是 齐 治平 , 二者 结合 起来 就是 “ 道 ” 。 道 的 根本 和 发动 点 在于 个人 的 本心 之诚 , 道 的 目标 和 实现 则 在于 修齐治平 。 但 孟轲 以来 , 无人 及此 , 老子 去 仁义 而言 道德 , 侵害 民生 之道 ; 佛教 治心 而外 天下 国家 , 流 于 清净寂灭 , 佛老 猖獗 , 不但 尧舜 文武 周公孔 子之道 湮没无闻 , 而且 中国 社会 的 政教 制度 人伦 生活 也 受到 侵害 , 故 不得不 原先 王之道 以道 之 。 最后 , 韩愈 重申 儒道 之义 , 囊括 个人 社会 , 统合 治心 治国 , 孔孟 以往 , 中国 所以 为 中国 , 唯斯道 之传 ; 从今 而后 , 欲 保持 中国 之 政教 文明 , 复现 尧舜 文武 周公之 盛 , 亦 赖斯 道 之 行世 。 归结 之 , 韩愈 之道 就是 以 仁义道德 为 内容 的 个人修养 和 社会 政教 制度 人伦 生活 。 因为 韩愈 的 正心诚意 是 直接 针对 佛老 的 治心 而 提出 的 , 而 佛老 的 治心 所论 的 是 人生价值 、 理想 人格 、 生死 解脱 、 生活态度 等 问题 , 也就是说 , 是 关于 人生 问题 的 , 所以 韩愈 之道 中 的 个人修养 实际上 是 解决 人生观 问题 的 , 是 人生 学说 。 而 社会 政教 制度 人伦 生活 实际上 就是 社会 政治 。 这样 , “ 治心 ” 与 “ 有 为 ” 的 韩愈 之道 就是 儒学 的 人生 和 社会 政治 的 统一 。 二 、 “ 道 ” 的 思想 渊源 : 汉唐 思想 的 流变 韩愈 之道 既明 , 那么 , 在 中国 思想史 上 , 其 意义 又 何在 呢 ? 从前 韩愈 的 研究者 大都 从后 往前 看 , 即 拿 宋明理学 的 眼光 来看 韩愈 , 用 宋明理学 来 衡量 评价 韩愈 的 地位 和 贡献 , 而 很少 从前 此 中国 社会 发展 和 学术思想 的 演变 来论 韩愈 。 虽然 , 我们 评价 韩愈 的 思想 地位 时 , 不能不 顾及 他 对 宋明理学 的 影响 , 但 若 完全 以 理学 韩愈 , 那 就 彻底 颠倒 了 思想史 的 历史 发展 和 逻辑 发展 。 我们 不能 从 后代 思想 来求 前代 思想 产生 的 历史 必然 和 思想 渊源 , 这 只会 南辕北辙 , 背离 历史 的 真相 和 时代 的 实际 。 要 了解 韩愈 , 首先 应该 把 研究 的 重点 放在 韩愈 “ 此 ” 时 和 “ 此 ” 前 的 社会 和 思想 上 。 那么 , 我们 试 就 中 唐 的 社会 、 文化 和 汉唐 思想 的 流变 作一 考察 。 先秦 百家争鸣 , 秦汉 学术思想 趋于 一统 , 先是 法家 , 继之 黄老 , 再 而 儒家 , 但 与 先秦 儒学 相比 , 汉代 儒学 发生 了 重大 变化 。 适应 汉初 的 政治 实践 的 需要 , 陆贾 、 贾谊 、 董仲舒 等 将 儒学 发展 为 社会 政治 哲学 。 这个 社会 政治 哲学 在 独尊 儒术 的 国策 下 又 化为 现实 的 政治 制度 和 社会 生活 , 经过 不长 的 时间 , 中国 的 社会 和 国家 就 深刻 的 儒学 化 了 。 但是 儒学 在 完成 政治 哲学 后 , 没有 进而 关注 人生 ; 在 征服 社会 以后 , 没有 试图 征服 个人 , 即 解决 个人 的 人生 信仰 、 价值 关怀 问题 。 而 与此同时 , 汉初 的 政治学 说 黄老之 学 在政治上 失意 后 则 转向 人生 领域 , 通过 以庄解 老 发展 成为 老庄 人生 学说 。 汉魏 以后 , 士人 普遍 接受 了 老庄 的 人生态度 和 生活 方式 。 而汉 以来 , 儒学 已 深刻 地 渗透 在 社会 的 各个方面 , 中国 的 社会 政治 即 政治 设施 、 国家 意识形态 、 法律 司法 、 道德 伦理 、 教育 选举 、 礼乐 文物 制度 等 皆 是 儒学 化 的 , 而 如今 在 人生 信仰 、 身心 性命 上 却是 与 迥异 的 老庄思想 取向 , 这样 , 就 形成 了 魏晋 社会 政治 的 儒学 化 和 人生 的 老庄 化 现象 , 我们 称为 儒道 二重 结构 。 魏晋 玄学 正是 老庄 人生观 和 儒道 二重 结构 的 理论 基础 和 哲学 论证 。 随着 玄学 的 社会 基础 士族 地位 的 衰落 和 佛学 的 兴盛 , 南北朝 以后 , 佛教 取代 玄学 占据 了 人生观 的 主要 地位 。 这样 , 在 南北朝 隋唐 就 形成 了 社会 政治 和 人生 的 儒佛 二重 结构 。 儒道 、 儒佛 之间 有 互相 补充 的 一面 , 更 有 严重 冲突 的 一面 , 社会 政治 和 人生 的 分裂 导致 社会 结构 内部 极度 紧张 , 三教 斗争 严重威胁 社会 稳定 , 带来 一系列 的 社会 问题 和 思想 文化 问题 。 这 就 逼 出 了 此 下 中国 思想史 的 一大 课题 — — 解决 儒佛道 论争 , 统一 社会 政治 与 人生 。 三 、 中唐 的 思想 文化 态势 韩愈 所处 的 中 唐 时代 , 社会 政治 与 人生 的 儒佛 ( 道 ) 二重 结构 依然 未 变 。 中 唐 士人 大都 儒佛 并用 , 宰相 韦处 厚 “ 佩服 世教 , 栖心 空门 , 外为 君子 儒 , 内修 菩萨 行 ” 。 〔 3 〕 白居易 自谓 “ 栖心释 梵 , 浪疾 老庄 , 因疾 观身 , 果 有所 得 ” 。 〔 4 〕 其 《 和 梦游 春诗序 》 称 : “ 与 足下 外服 儒风 , 内宗 梵 行者 有 日 矣 。 ” 〔 5 〕 不独 韦处 厚 、 白居易 、 元稹 为然 , 这 在 中 唐 是 普遍现象 , 柳宗元 称之为 “ 统合 儒释 ” “ 真 乘法 印 , 与 儒典 并用 ” 。 〔 6 〕 对 士人 信佛 的 个 中 玄机 , 柳宗元 也 有 透露 : “ 佛之道 , 大而多容 , 凡 有志 乎 物外 而 耻制 于世者 , 则 思入 焉 。 ” 〔 7 〕 于 此 刘禹锡 也 有所 揭示 , “ 儒以 中道 御 群生 , 罕言 性命 , 故世 衰而 浸息 。 佛以 大悲 救 诸苦 , 广启 因业 , 故劫浊 而益 尊 , … … 阴 助教 化 , 总持 人天 。 所谓 生成 之外 , 别有 陶冶 。 刑政 不及 , 曲为 调柔 。 ” 〔 8 〕 由此 我们 知 , 佛教 是 乘 儒学 不及 处之虚 而 对 儒学 的 补充 , 因为 儒学 “ 罕言 性命 ” 而 佛学 于 此 独擅胜场 , 且 士大夫 的 安身立命 不但 有志 于世者 亦 有志 乎 物外者 , 因而 佛学 就 成为 士人 人生 解脱 、 内在 精神 需要 之 所 寄 。 正 因为 如此 , 统合 儒释 并 不是 儒佛杂 揉 , 也 不是 在 社会 政治 ( 或 人生观 ) 上 孔释 并用 , 而是 “ 外服 儒风 , 内修 梵行 ” 的 内 佛外 儒之道 , 所谓 “ 禀 儒道 以理 身理 人 , 奉释 氏 以 修心 修性 , 其揆 一 也 。 ” 〔 9 〕 士人 在 信佛 之 时 , 并未 放弃 儒学 的 政治 价值观 , “ 白居易 开始 以 ‘ 南宗心 要 ’ 相 诱导 , 并 不是 在 政治 失意 之后 , 而是 在 任 左 拾遗 、 翰林学士 , 积极开展 政治 批评 的 同时 。 ” 〔 10 〕 白居易 并 没有 因为 在 人生 意识 上 信佛 而 丢弃 政治责任 , 而是 尽忠尽职 , 以天下为己任 , 把 自己 无条件 地 交付 于 封建 国家机器 。 白居易 不畏 权势 , 切直 敢言 , 为民请命 , 以道 自任 的 责任感 和 勇气 是 每 一个 读其 文集 的 人 都 能 深切 感受 到 的 。 柳宗元 、 刘禹锡 等 关怀 国家 , 积极 用世 的 精神 和 政治 实践 更是 人所共知 的 。 一方面 接受 了 人生 虚幻 勘破 生死 的 佛教 人生哲学 , 一方面 又 以道 自任 , 积极 用世 ; 一者 在 社会 政治 上 , 一者 在 人生观 上 , 二者 构成 了 矛盾 而 又 互补 的 现象 。 正如 有 的 学者 在 对 白居易 的 专门 研究 中 所 指出 的 , 中 唐 士人 “ 并 不想 躲避 政治 ( 更 不会 躲避 社会 ) 。 … … 决不会 拿 个人 人格 与 整个 社会 政治 相 对抗 , 他们 所 需要 的 , 只是 在 把 个人 无条件 地 交付给 封建 国家 的 同时 , 为 这个 个人 保留 一块 独 属于 自己 的 生活 领域 、 精神 领域 , 从而 在外 在 政治 需要 与 内在 精神 需要 之间 维持 一种 平衡 ” 。 〔 11 〕 但是 , 要 和谐 地 维持 儒佛 之间 的 平衡 则 是 困难 的 , 就 个人 而言 , 社会 政治 和 人生观 的 分化 意味着 心理学 上 的 人格分裂 和 社会学 上 的 价值 危机 。 同时 , 在 衰世 之中 , 佛教 也 没有 为士 大大 提供 人生意义 的 根本 解决 , 只不过 把 人生 的 无 意义 当作 意义 罢了 , 它 可以 聊慰 人心 于 一时 , 却 不能 证成 人生 之 不朽 。 就 社会 而言 , 儒佛道 三教 并行 更 导致 严重 的 社会 问题 , 价值观 的 分裂 致使 社会 凝聚力 减弱 , 引起 社会 动乱 , 加上 意识形态 的 冲突 斗争 , 严重 冲击 社会 的 稳定 。 中唐时期 , 所有 这些 现象 都 一而再 、 再而三 地 表现 出来 , 社会 动乱 , 内政 不修 , 藩镇割据 , 地方 与 中央 离心 , 社会 价值观 分化 , 教派 冲突 , 人心 迷乱 , 有识之士 认识 到 问题 的 严重性 , 对之作 深入 的 思考 , 并 提出 种种 应对 之方 。 于是 , 中唐 从 政治经济 到 思想 文化 都 发生 了 深刻 的 变化 , 就 学术思想 而言 , 啖 助 、 赵匡 的 春秋 学 、 刘知几 的 史学 、 韩柳 的 古文 运动 等 都 是 这个 变化 的 一部分 , 就 对 中国 思想史 的 影响 而言 , 韩愈 倡导 的 儒学 复兴 运动 才 是 这个 变化 的 最 深刻 和 最 精彩 的 一笔 。 四 、 韩愈 的 中国 思想 文化史 观 韩愈 认为 , 安史之乱 以来 社会 动荡 和 危机 的 重要 根源 , 是 唐人 离弃 儒学 , 倾心 释老 , 以至 为释 老 所 乘 的 结果 。 《 原道 》 谓 : “ 今 也 举夷 狄之法 , 而 加之 先王 之教 之上 , 几何 其不胥 而 为 夷 也 。 ” 溯 其 源流 , 韩愈 指出 , 孟子 以下 儒学 即 走向 衰落 , 而 儒学 受 异端 的 攻击 侵蚀 则 自 杨墨 就 已 开始 , 佛老 交侵 更 猖獗 于 儒学 之上 。 《 重答 张籍 书 》 云 : “ 今夫二氏 行乎 中土 也 , 盖 六百年 有余 矣 。 其 植根 固 , 其流 波漫 。 ” 《 与 孟 尚书 书 》 分析 得 更为 深入 具体 : “ 夫杨 墨行 , 正道 废 , 且 将 数百年 , 以至于 秦 , 卒 灭 先王 之 法 , 烧除 其经 , 坑杀 学士 , 天下 遂 大乱 。 及 秦灭 , 汉兴 且 百年 , 尚未 知 修明 先 王之道 ; 其后 始除 挟书 之律 , 稍求 亡书 , 招 学士 , 经 虽少 得 , 尚 皆 残缺 , 十亡 二三 : 故 学士 多 老死 , 新者 不见 全经 , 不能 尽知 先王 之 事 , 各以 所见 为 守 , 分离 乖隔 , 不合 不公 , 二帝 三王 群 圣人 之道 于是 大坏 。 … … 汉氏 以来 , 群儒 区区 修补 , 百孔千疮 , 随乱 随失 , 其 危如 一 发引千钧 , 绵 绵延 延 , 浸以 微灭 。 于是 时 也 , 而唱释 老于 其间 , 鼓 天下 之众 而 从 之 , 呜呼 , 其亦不仁 甚 矣 ! 释老之害 过于 杨墨 。 ” 韩愈 对 唐代 和 此前 中国 思想史 的 认识 是 中 唐 许多 人 的 共识 , 张籍 劝 韩愈 著书 辟 佛老 以复 圣人 之道 时 也 曾 对此 做过 分析 。 〔 12 〕 中唐 的 儒学 复兴 运动 正是 士 人们 文化 危机感 和 使命感 的 直接 反应 。 通过 对 时代 的 实际 问题 和 社会 危机 的 考察 , 而 联系 到 中国 思想 文化史 的 演变 发展 , 韩愈 就 将 现实 的 思考 化为 历史 文化 的 反思 , 进而 , 历史 文化 的 反思 又 被 提升 为 思想史 或 观念 史 的 深刻 把握 , 并且 这种 深刻 把握 又 始终 紧密联系 着 历史 的 客观 发展 和 现实 社会 生活 。 韩愈 认为 , 儒学 衰落 和 佛老 猖獗 是 同时 进行 的 , 佛老 所以 能夺 孔孟之 席 , 和 汉 以来 的 儒道 失传 有关 。 正如 我们 在 前面 所 揭示 的 , 韩愈 心中 之 “ 道 ” 包括 社会 政治 和 人生 两 方面 , 用 韩愈 自己 的 概念 就是 “ 有 为 ” 和 “ 治心 ” , 他 以为 “ 治心 ” 是 为了 “ 有 为 ” , 但是 汉唐 儒学 治心 之学 极为 薄弱 , 以至 为 专言治心 的 佛老 所乘 , 然而 佛老 言治心 却 否认 有 为 , 黄老去 仁义 而言 道德 , 废 礼乐 政教 而 为 “ 道 ” , 是 儒道 之 反动 ; 释教 专言 寂灭 之 人生 而弃 有 为 之 社会 政治 , 欲用 夷 狄之治心 以变 华夏 之 政教 伦常 , 乃 儒道 之 异端 , 因此 导致 唐代 “ 有 为 ” 与 “ 治心 ” 分裂 的 局面 。 这样 , 在 历史 文化 的 反思 中 , 韩愈 就 提炼出 “ 有 为 ” 与 “ 治心 ” 这 两个 主要 观念 , 并 将 “ 有 为 ” 与 “ 治心 ” 凝结 在 “ 道 ” 这个 更 高 的 核心 观念 中 , 从而 一部 中国 思想史 就 被 韩愈 逻辑 地 展现 为 思辨 的 观念 史 : “ 道统 ” 。 但 这个 “ 道统 ” 又 不是 完全 脱离 客观 历史 的 精神 运动 , 而是 有着 历史 和 现实 的 表现形式 , 即 具体 地 实现 在 历史 的 各个 阶段 , 如果说 上古 是 “ 道 ” 之 “ 正 ” : “ 尧以 是 传之舜 , 舜以 是 传之禹 , 禹以 是 传之汤 , 汤以 是 传 之 文武 周公 , 文武 周公传 之 孔子 , 孔子 传之 孟轲 。 ” 那么 , 中古 则 是 “ 道 ” 之 “ 反 ” : “ 轲 之 死 , 不得 其传 焉 。 ” “ 周道 衰 , 孔子 没 , 火于 秦 , 黄老于 汉 , 佛于 晋 、 魏 、 梁 、 隋 之间 , 其 言 道德 仁义 者 , 不入 于 杨 , 则 入 于 墨 , 不入 于 老 , 则 入 于 佛 。 入于 彼 , 必 出于 此 。 入者 主之 , 出者 奴 之 ; 入者 附 之 , 出者 w ū @ ① 之 。 ” 而 韩愈 自度 历史 文化 大势 和 自身 的 历史 文化 使命 , “ 释老之害 过于 杨墨 , 韩愈 之贤 不及 孟子 , 孟子 不能 救之于 未亡 之前 , 而 韩愈 乃欲 全之于 已坏 之后 … … , 使 其道 由 愈 而 初传 , 虽灭 死 万万 无恨 。 ” 〔 13 〕 既以 道统 自命 , 韩愈 无疑 是 要 “ 合 ” , 通过 “ 否定 之 否定 ” , 把 已 被 佛老 所坏 之 道 再 纠正 过来 , 恢复 “ 二帝 三王 群 圣人 之道 ” , 实现 “ 有 为 ” 与 “ 治心 ” 的 统一 , 即 社会 政治 和 人生 的 儒学 化 。 五 、 “ 道 ” 的 统一 中唐 的 时代 课题 是 寻求 社会 政治 和 人生 的 统一 , 而 这种 统一 只能 统一 到 儒学 , 即 实现 人生 价值观 的 儒学 化 ( 内圣 ) 。 从 儒学 来说 , 要 排攘 佛教 , 独尊 儒术 , 满足 士人 人生观 的 强烈 需要 , 就 必须 完善 儒学 人生哲学 。 而汉 以来 儒家 人生哲学 的 贫困 和 佛学 人生哲学 的 精微 圆融 、 佛学 人生观 在 中国 长期存在 的 事实 则 历史 地 决定 了 儒家 人生哲学 的 完成 必须 大力 吸收 佛学 的 思想 资源 , 王通 、 柳宗元 、 刘禹锡 、 李翱 以及 宋明理学 家 等 深明 于 此 , 都 或明或暗 地融 佛于 儒 。 但 佛学 并 不是 不 加 选择地 原汤 原汁 直接 进入 儒学 , 儒学 也 没有 生吞活剥 佛学 , 先有 佛教 的 中国化 , 继而 有 中国化 的 佛教 , 然后 才 有 儒学 吸纳 佛学 , 这是 一条 细嚼慢咽 充分 消化 的 细致 漫长 之 路 , 三教 斗争 、 三教 并行 、 三教 融合 和 佛道 入儒 经历 了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如此 久长 的 历史 时期 ( 千载 之后 , 中国 文化 在 吸收 西方 文化 时 似乎 又 走 着 同样 的 道路 ) , 儒学 人生哲学 到 宋明理学 那里 才 最终 完成 。 对于 中国 文化 融合 外来文化 的 方式 , 陈寅恪 先生 早已 揭示 , 儒道 二家 对 佛教 等 尽量 吸收 , “ 然不忘 其 本来 民族 之 地位 。 既 融成 一家 之 说 以后 , 则 坚持 夷夏之论 , 以 排斥 外来 之 教义 。 此种 思想 上 之 态度 , 自 六朝 时 亦 已 如此 。 虽似 相反 , 而实 足以 相 成 。 ” 〔 14 〕 那么 中 唐 儒家 , “ 坚持 夷夏之论 , 以 排斥 外来 之 教义 ” 这 一方 的 代表 无疑 就是 “ d ǐ @ ② 排 异端 , 攘斥 佛老 ” 、 “ 扶树 教道 ” 的 韩愈 。 ( 一 ) 反 佛老 于 社会 政治 在 韩愈 看来 , “ 有 为 ” 与 “ 治心 ” 的 不 统一 是 由 佛老 造成 的 , 所以 要 实现 其 统一 , 首先 就要 反 佛老 。 关于 韩愈 反佛 的 论点 , 前辈 大家 如 侯外庐 在 《 中国 思想 通史 》 、 汤用彤 在 《 隋唐 佛教史 稿 》 中论 之 甚详 。 但 正如 侯外庐 、 汤用彤 指出 的 , 韩愈 反佛 所持 论点 , 如 佛教 害政 , 劳民伤财 ; 伤风败俗 , 破坏 纲常 名教 , 等等 , 大抵 都 是 前于 韩愈 就 有 的 。 〔 15 〕 所以 韩愈 反佛 的 特出 之处 并 不 在 此 , 韩愈 反佛 的 特点 和 独特 贡献 在于 立中 去 破 , 以破 而立 , 即 标举 儒 “ 道 ” , 从 “ 道 ” 和 “ 道 ” 的 发展 来论 佛 , 在 这里 , 他 是 佛老 一并 批判 的 。 前面 我们 已 阐述 过 韩愈 对 佛老 猖獗 而 导致 中 唐 社会 和 思想 文化 危机 的 揭露 , 事实上 , 韩愈 的 揭露 并 不是 简单 的 现象 罗列 , 而是 把 佛老 所 导致 的 结果 放在 与 “ 道 ” 的 直接 对比 中 进行 的 : 古之 为民 者 四 , 今 之 为民 者 六 ; 古之教者 处 其一 , 今之教者 处 其三 ; 古之时 , 人之害 多 矣 , 有 圣人 者 立 , 然后 教之以 相生相 养之道 。 为 之君 , 为 之师 , 驱其虫 蛇 禽兽 而处 之中 土 。 寒 , 然后 为 之衣 , 饥 , 然后 为 之食 ; 木处 而 颠 , 土处 而 病 也 , 然后 为 之 宫室 。 为 之工 , 以 赡 其 器用 ; 为 之 贾 , 以通 其 有无 ; 为 之 医药 , 以济 其夭死 ; 为 之 埋葬 祭祀 , 以长 其 恩爱 ; 为 之礼 , 以次 其 先后 ; 为 之乐 , 以 宣其 壹郁 ; 为 之政 , 以率 其 怠倦 ; 为 之刑 , 以 锄 其强 梗 。 相欺 也 , 为 之 符玺 、 斗 斛 、 权衡 以信 之 ; 相夺 也 , 为 之 城郭 、 甲兵 以守 之 。 害至 而 为 之备 , 患生 而 为 之防 。 今其言 曰 : “ 圣人 不死 , 大盗 不止 ; 剖斗 折衡 , 而民 不争 ” ; … … 君者 , 出令者 也 ; 臣者 , 行君 之令 而致 之民者 也 ; 民者 , 出 粟米 麻丝 , 作 器皿 、 通货 财 , 以事 其 上者 也 。 君不出 令 , 则 失其 所以 为君 ; 臣 不行 君之令 而致 之民 , 民不出 粟米 麻丝 , 作 器皿 、 通货 财 , 以事 其 上 , 则 诛 。 今其法 曰 : 必弃 而 君臣 , 去 而 父子 , 禁而 相生相 养之道 , 以求 其 所谓 清净寂灭 者 。 〔 16 〕 儒道 与 佛老 的 差异 就 这样 历史 地 展现 为 “ 古 ” 与 “ 今 ” 的 对立 , 通过 这种 差异 的 天壤之别 和 对立 的 不可 调和 , 韩愈 既以 “ 先 王之道 ” 曾 拥有 的 黄金时代 映照 佛老 的 虚妄 祸害 , 更 以 佛老 对 中国 社会 政治 的 危害性 鲜明 地 突出 恢复 和 维护 “ 先 王之道 ” 的 必要性 。 佛教 侵入 中国 首先 是 在 人生观 领域 , 占据 了 这个 据点 之后 , 进一步 向 社会 政治 领域 渗透 , 而 儒家 对 佛教 的 反攻 则 采取 相反 的 路线 , 首先 拿 回 社会 政治 的 阵地 , 然后 再 来 收拾 人心 。 这 是因为 汉 以来 儒学 化 的 社会 政治 已 深入人心 , 儒学 不 但是 中国 社会 的 现实 基础 , 而且 已 积淀 凝 化为 中国 人 的 文化 心理 基础 , 已经 牢不可破 , 佛教 虽 有所 侵害 , 但 影响 较浅 , 较易 清除 , 而 人生观 中 佛教 浸染 弥深 , 一时 难以 铲除 , 儒家 还 不 具备 与 佛教 一较 短长 的 实力 和 条件 , 故而 韩愈 以前 的 反佛者 于 人生观 上 或 未 注意 , 或 不作 深究 , 但于 社会 政治 则 毫不 示弱 。 试举 二例 以证成 之 。 东 晋成帝 时 发现 先帝 手画 佛像 , 欲 使 群臣 作颂 , 蔡谟 一方面 认为 “ 人臣睹 物 兴义 , 私作 赋颂 可 也 , ” 一方面 认为 “ 佛者 夷 狄之俗 , 非 经典 之制 , … … 今欲发 王命 , 敕 史官 , 上称 先帝 好佛 之志 , 下为 夷 狄作 一像 之颂 , 于义 有疑 焉 。 ” 〔 17 〕 佛教 作为 个人 信仰 , 无论 帝王 臣子 , 无可无不可 ; 但若作 政府 法令 , 成一 政治 事件 , 则 为 儒家 所 抵制 。 再 看 东晋 桓玄 , 玄 “ 反对 佛教 之意 至 为 显著 。 玄尝 述心 无义 , 想 因悦 ‘ 佛理 幽深 ’ , 而 不 废玄谈 。 然其于 出家 修道 , ‘ 永乖 世务 ’ , 于 不敬 王者 , 遗礼 废敬 , 则 俱 非议 之 。 ” 桓玄 曾 下令 沙 汰沙 门 , 因为 其 伤治害政 , 但 “ 唯 庐山 道德 所居 , 不 在 搜 简之列 。 ” 〔 18 〕 因为 慧远 只 修身 而 不 关涉 政治 。 由此可见 当时 中国 人 对 佛教 的 态度 , 能 容忍 和 不能容忍 之 所在 。 从 南北朝 到 唐初 , 儒佛 的 拉锯战 主要 是 在 社会 政治 领域 中 的 争夺 , 而且 儒学 基本上 占 主动 的 地位 , 至于 有 皇帝 利用 佛教 作为 政治 的 手段 , 当 另 作别 论 , 而且 即使如此 , 他 也 没有 任何 以 佛教 打破 或 取代 中国 社会 政教 结构 之意 。 隋唐 以来 , 佛教 走上 兴盛 的 顶点 , 但 儒学 也 在 强劲 地 复兴 , 并 表现 出 创造性 的 活力 。 “ 唐代 中原地区 的 典章制度 既 是 前此 数百年 的 建置 的 条贯 和 折衷 ( 例如 中央 设置 的 三省 六部 机构 ) , 也 是 东晋 南北朝 以来 多种 民族 互相冲突 、 互相 融合 而 留下 的 某些 制度 的 延续 和 发展 ( 例如 均田制 , 府兵制 ) ; 但是 人们 唯独 从中 探索 不到 外来 的 礼仪 、 政刑 和 典章制度 的 移植 , 而且 唐代 的 官制 、 兵制 、 刑法 、 田制 赋役 制 等等 都 渊源 于 先前 王朝 , 并 没有 因为 在 唐代 受到 外来文化 的 影响 而 相应 的 发生 任何 重大 的 改变 。 ” 〔 19 〕 隋唐 之 社会 政治 仍 是 儒学 的 。 至于 统治 的 意识形态 , 佛教 进入 中国 “ 未曾 引起 政治 思想 之 转变 。 盖 佛教 为 宗教 而 非 政治 思想 , 其 消极 出世 之 人生观 又 适与 老庄思想 有 相近 之 处 。 其 不能 对 政治 思想 有所 贡献 , 亦 意中 事 。 ” 〔 20 〕 儒学 化 的 社会 政治 鼓动 起 儒学 在 学术 和 思想 文化 中 的 复兴 。 隋 统一天下 , 经学 也 南北 统一 ; 唐初 诸帝 特别 是 唐太宗 尊崇 儒术 , 锐意 经学 , 大兴 文教 , 重建 礼乐 制度 , 颁定 《 五经 正义 》 , 科举 选士 , 完善 教育 制度 , 儒学 一时 勃兴 起来 ; 大儒 孔颖达 、 陆德明 、 贾公彦 、 颜师古 、 陆淳 、 啖 助 、 赵匡 、 李鼎祚 等俊彩 星驰 , 贤达 并出 , 风云际会 , 儒学 乃昌 。 综合 以上 种种 因素 , 加上 前 文 所说 的 唐代 士大夫 虽 信佛 者 极 多 , 但 无 一 不 坚持 儒学 的 政治 价值观 维护 儒家 纲常 名教 , 以及 中 唐 儒士 对 唐代 社会 危机 的 分析 和 认识 , 对 佛老 带来 的 社会 危害 批判 , 当然 还有 韩愈 等 人 的 强烈 使命感 和 对 中国 思想史 的 深刻 独到 的 把握 理解 , 以 韩愈 为 代表 的 儒家 就 从 社会 政治 向 人生 进军 , 直捣 佛教 的 大本营 , 而 “ 扶树 教道 ” 于 人生 。 ( 二 ) 倡 儒学 于 人生 韩愈 建立 儒学 人生 同样 是 在 儒 和 佛老 的 对比 中以 批判 佛老 开始 的 : 古之 所谓 正心诚意 者 , 将 以 有 为 也 。 今 也 欲治 其心 , 而外 天下 国家 , 灭其 天常 ; 子 焉 而 不父 其父 , 臣 焉 而 不君 其君 , 民焉 而 不事 其事 。 〔 21 〕 儒 与 佛老 人生观 的 对立 同样 表现 为 “ 古 ” 与 “ 今 ” 的 历史 隔阂 , 韩愈 要 以此 证明 儒学 人生 的 历史渊源 和 正统性 , 揭示 佛教 的 异端 地位 。 为 压倒 佛教 的 法统 , 韩愈 因此 提出 儒家 的 道统 。 道统 之中 , 值得注意 的 是 孟子 的 地位 , 历史 地看 , 唐宋 以前 , 孟子 的 地位 并 不 高 , 孟子 之书 也 仅 收 在 “ 子部 ” 之中 。 “ 宋人 之尊 孟子 , 其端 发于 杨 绾 、 韩愈 , 其说 畅于 日休 也 。 ” 〔 22 〕 杨 绾 上 疏 建议 将 《 孟子 》 与 《 论语 》 、 《 孝经 》 并 列入 “ 兼经 ” , 此事 未果 。 真正 推尊 孟子 实自 韩愈 始 。 “ 道 ” 由 “ 孔子 传之 孟轲 ” , 所以 “ 求观 圣人 之道 , 必自 孟子 始 。 ” 〔 23 〕 “ 孟氏 醇乎 醇者 也 。 ” 〔 24 〕 孟子 醇乎 醇 的 “ 道 ” 到底 是 什么 呢 ? 除了 从 孟子 “ 我 亦 欲 正 人心 , 息 邪说 , 距 跛行 , 放 淫辞 , 以承三 圣者 ” 中 获得 道德 文化 的 勇气 、 认同 和 支援 外 , 韩愈 更 主要 还是 在 孟子 的 心性 之学 中 获得 理论 支持 和 思想 素材 。 正如 许多 学者 所 认识 到 的 , 儒学 的 “ 内圣 ” 与 “ 外王 ” 呈现出 两 极性 的 歧异 关系 , 这 在 孔子 那里 还 相对 地 统一 着 , 而 到 了 孟子 , “ 儒学 的 ‘ 内圣 ’ 一面 所 占 的 优势 地位 大为 突出 , 获得 了 更 充分 的 理论 论证 和 表述 形式 。 ” 〔 25 〕 怪不得 韩愈 于 孔子 以下 儒学 皆 看不上眼 , 独尊 孟子 一人 。 因为 佛教 大谈 “ 身心 性命 ” , 一时 治得 中国 人 的 人心 倒 向 佛教 , 韩愈 要 把 中国 人 的 人心 拉 回到 儒学 , 当然 也 得 从 人心 上 收拾 起 , 与 佛教 针锋相对 地论 “ 身心 性命 ” , 建立 起 儒学 的 身心 性命 学 。 为 加强 儒学 人生观 的 感召力 、 影响力 和 权威性 , 韩愈 乃 从 儒学 经典 中 引申 出其 人生 学说 的 理论 基础 和 历史 根据 : 传 曰 : “ 古之欲 明明 德于 天下 者 , 先治 其国 ; 欲治其 国者 , 先 齐其家 ; 欲 齐其家 者 , 先修 其身 ; 欲 修其 身者 , 先正 其心 ; 欲 正 其 心者 , 先诚 其意 。 ” 然则 , 古之 所谓 正心 而 诚意 者 , 将 以 有 为 也 。 〔 26 〕 全祖望 称 韩愈 “ 实阐 正心诚意 之旨 以 推本 之于 大 《 大学 》 ” , 〔 27 〕 即 是 指此 。 在 此基础 上 , 韩愈 “ 企图 建立 一套 完整 的 与 佛教 道教 相 对抗 的 理论体系 , 这个 理论体系 虽极 简陋 但 已 初具 轮廓 。 《 原道 》 、 《 原性 》 、 《 原 人 》 、 《 原鬼 》 、 《 原毁 》 这 五篇 体例 相同 的 论著 , 可以 说 是 他 所要 建立 的 理论体系 的 论纲 。 ” 〔 28 〕 在 韩愈 的 理论 中 , 既 突出 儒 和 佛老 人生观 尖锐对立 , 更 追求 人生 和 社会 政治 的 “ 道 ” 的 统一 。 佛老 虽然 治心 , 但 主张 万化 皆空 , 假有 真 无 , 诸行 无常 , 诸法 无 我 , 只有 出世 的 涅 p á n @ ③ 寂净 才 是 人生 的 价值 所在 , 因而 否认 现世 的 存在 和 人 在 现世 的 作为 , 父子 君臣 的 纲常 名教 、 天下 国家 都 是 佛老 所 坚决 丢弃 的 。 儒家 则 异乎 此 , 正心诚意 不但 须臾不离 天下 国家 和 纲常 名教 , 而且 这些 外 在 的 规范 要求 被 韩愈 提升 为 “ 道 ” 的 普遍 形式 , 这个 “ 道 ” 的 普遍 形式 进而 通过 正心诚意 而 内 化为 心性 之诚 的 伦理道德 自觉 , “ 夫 圣人 抱诚明 之 正性 , 根 中庸 之 至德 , 苟发 诸 中形 诸 外者 , 不由 思虑 , 莫匪 规矩 。 ” 〔 29 〕 这样 , 人生 的 价值 就 在于 道德 至善 的 实现 , 而 任何 对 纲常 名教 规矩 的 违犯 , 即使 不是 行为 上 的 , 仅仅 是 心念 一动 , 也 必须 在 内心 立即 制止 , “ 所谓 过者 , 非谓 发于 行 , 彰于 言 , 人 皆 谓之 过 而后 为 过 也 ; 生于 其心 则 为 过 矣 。 故 颜子 之 过 此类 也 。 不 贰 者 , 盖能止 之于 始萌 , 绝之于 未形 , 不 贰 之于 言行 也 … … 。 不能 无生 其心 , 而 亦 不 暴之于 外 。 考之于 圣人 之道 , 差为 过 耳 。 ” 〔 30 〕 后人 论 韩愈 , 只知 五 “ 原 ” , 其实 《 颜子 不 贰 过论 》 亦 是 关键所在 。 韩愈 此论 和 当时 形势 有关 , 中 唐 时代 , 社会 动乱 , 秩序 不 稳 , 而 行政 、 军事 、 经济 等 外 在 手段 已 不能 保证 社会秩序 和 国家 安定 , 韩愈 乃 试图 将 社会秩序 建立 于 人 心中 , 让 人 自觉 认同 , 以 保证 外 在 社会秩序 的 稳定 。 虽然 强调 内在 心性 的 诚明 , 但 韩愈 并 不 赞成 退藏于密 , 而是 极力 强调 有 为 , 强调 个人 对 社会 的 责任 , 以 对 国家 和 社会 有所 贡献 作为 个人 人生 的 目标 和 最高 幸福 。 只有 个人 的 价值 理想 和 社会 国家 和 他人 相 统一 , 自我 价值 才 得到 真正 实现 , “ 以 之 为己 , 则 顺而祥 ; 以之为 人 , 则 爱而公 ; 以之为 心 , 则 和 而平 ; 以之为 天下 国家 , 无所处 而 不当 。 是 故生 则 得 其情 , 死 则 尽 其常 , 郊焉 而 天神 假 , 庙 焉 而 人 鬼 飨 。 ” 〔 31 〕 总之 , 治心 不 单纯 是 个人 的 心性 满足 , 一己 的 安身立命 , 而 最终 落实 在 天下 国家 上 , 是 与 儒学 的 社会 政治 相 统一 的 。 从 个人 来说 , 正心诚意 在于 使 儒道 实行 于 社会 , 个人 价值 通过 这个 道 取得 与 社会 价值 的 一致 ; 从 社会 而言 , 国家 意识形态 与 全体 国民 个人 的 人生 信仰 完全相同 , 社会 政治 的 实质 内涵 、 理想 目标 和 个人 价值 取向 、 人生 理想境界 趋于 同一 。 这样 , 社会 政治 和 人生 就 由 儒学 重新 统一 起来 , 汉唐 以来 分裂 的 儒佛 ( 玄 ) 二重 结构 整合 为 儒学 一体化 结构 , 个人 内外 一致 , 社会 治教 合一 。 总的来说 , 韩愈 承 汉唐 思想 之流 绪 , 上证 儒学 之源 , 下察 佛老 之变 , 旁 搜 荀墨 之 精 , 博采 三代 两汉 之文 , 纵横 出入 , 归根 续命 , 对 汉唐 思想史 作 了 一个 初步 的 归结 , 同时 也 为 此后 中国 ( 儒学 ) 思想史 的 发展 揭示 了 新 的 方向 , 正如 许多 学者 所 指出 的 , 在 很多 重要 方面 韩愈 都 是 宋明理学 的 先导 。 韩愈 发现 了 《 大学 》 、 《 中庸 》 , 树 道统 , 尊 孟子 , 谈心 说性 , 重建 儒家 内圣之学 , 这些 宋明理学 的 核心思想 在 韩愈 那里 几乎 都 已 发其端 , 诚然 , 这 都 是 事实 。 但是 , 韩愈 除了 作为 宋明理学 开启 者 的 一面 , 还 鲜明 而 强烈 地 表现 出 中国 思想史 前期 人物 的 特征 。 例如 , 韩愈 虽 也 谈心 说性 , 但 其 心性 完全 是 儒学 的 , 并 没有 佛家 心性 的 色彩 , 相对 地 , 作为 对 韩愈 进一步 发展 的 李翱 , 其 《 复性 书 》 的 “ 性命 之道 ” 就 更 多 地 表现 出 天竺 色彩 的 宋明理学 的 特征 ; 而 韩愈 的 《 原性 》 基本上 是 孔子 、 董仲舒 人性 的 翻版 。 韩愈 也 没有 因为 谈心 而 退藏于密 , 而是 始终 关怀 着 社会 政治 , 韩愈 的 个人 志愿 和 理论 趣味 济世安民 的 外王 性质 与 汉唐 思想家 的 事业 理想 和 理论 倾向 基本一致 , 而 宋明理学 则 在 内圣外王 中 偏向 内圣 并 一步步 向 内 退缩 , 直至 完全 脱离 外王 成为 心性 空谈 。 如果 我们 把 韩愈 思想 放在 中国 思想史 中作 一 全面 考察 , 就 发现 中国 思想史 由 汉唐 偏 于 社会 政治 一端 忽略 了 人生 到 韩愈 统一 社会 政治 和 人生 , 再 由 韩愈 走上 宋明 偏 于 人生 心性 一端 而 忽略 了 外王 事功 , 那么 , 很 明显 , 韩愈 是 中国 思想史 前 后期 的 关键 转折点 。 作为 思想史 的 转折点 , 韩愈 无疑 有着 时代 的 敏感 和 思想 的 预见 , 但 韩愈 的 综合 和 创新 却 很 有 局限 。 韩愈 对 汉唐 思想史 的 归结 是 片面 的 , 其 文化 保守主义 和 正统 儒学 的 门户 之私 , 使得 他 缺少 宽容 和 兼容并包 的 文化 和 学术 襟怀 , 不能 积极 对待 外来文化 和 异己 文化 , 甚至 对 儒学 本身 的 遗产 也 不能 全面 总结 , 故而 韩愈 在 对 中国 思想史 发展 的 内在 实质 深 有把握 和 领悟 的 同时 , 却 把 汉唐 思想家 的 所有 贡献 都 否定 了 , 结果 中国 历史 和 学术 文化 、 思想 精神 在 韩愈 那里 就 断裂 成 一节 一节 连 不 在 一起 的 绳子 , 没有 连续性 ; 道统 蛙跳 式 的 发展 尤为 明显 。 因为 “ 非 三代 两汉 之 书 不敢 观 ” , 〔 32 〕 汉 以来 中国 思想 的 优秀 积极 成分 在 韩愈 那里 并 没有 得到 很 好 地 清理 和 吸纳 , 所以 我们 说 韩愈 是 对 汉唐 思想史 的 归结 , 而 不是 总结 。 韩愈 在 人生哲学 上 的 创新 也 有限 , 其 理论体系 非常 粗糙 , 基本上 是 灵感 式 的 , 火花 一闪 即 熄 。 韩愈 天才 极至 地 引出 《 大学 》 、 《 中庸 》 , 但 没有 对之作 更 深入 的 系统 发挥 和 创造性 诠释 ; 由于 对 汉唐 思想史 否定 太过 , 以至 对 呼之欲出 的 内圣外王 之道 也 失之交臂 ; 虽然 对 佛老 的 人生哲学 有 敏锐 的 直觉 和 深刻 的 痛切 , 但 由于 不能 正面 吸纳 佛老 人生哲学 的 资源 , 所以 于 儒学 人生哲学 的 推进 乏善可陈 , 佛老 依然 流行 。 总的说来 , 这是 一个 正统 儒学 史观 下 的 差强人意 的 综合 , 一个 蕴含 极有 创造性 启发性 的 因子 但 又 急需 来者 发现 和 引申 的 创新 。 尽管 韩愈 有 种种 不足 和 限制 , 但 韩愈 毕竟 统一 了 分裂 的 社会 政治 和 人生 , 将 儒佛 ( 儒道 ) 二重 结构 整合 为 一体化 的 儒学 , 这样 , 韩愈 就 揭示 出 了 他 那个 时代 及其 后 相当 长 一段 历史 时期 的 思想 课题 , 并 为 这个 课题 的 解决 作出 了 自己 的 贡献 , 同时 开示 了 中国 思想史 的 未来 发展 方向 。 韩愈 没有 能 建立 起 足以 与 佛学 相 对抗 相媲美 的 系统 的 儒家 的 人生哲学 , 这个 人生哲学 的 最终 完成 是 在 宋明理学 那里 实现 的 , 但 韩愈 已 决定 了 这个 哲学 的 理论 方向 、 基本 风貌 和 主要 特征 。 而 韩愈 所以 能 作出 这些 贡献 , 除了 他 对 历史 和 时代 的 深刻 敏感 和 关注 , 对 思想 文化 和 社会 发展 的 大纲 大 目的 深入 思考 和 把握 , 更 在于 韩愈 “ 非 我 其 谁 ” 的 历史使命感 和 文化 责任感 。 而 这 , 作为 中国 文化 永恒 的 精神感召 和 创造 动力 , 始终 激励 着 世世代代 中国 人 不息 的 文化 创造 和 文明 进步 。 而 韩愈 的 道统 , 也 因此 为 此后 儒者 争相 挤入 的 光荣榜 和 先贤祠 。 韩愈 , 以 其 思想 和 自身 , 树立 了 传统 中国 文化 的 一个 象征 。 ( 作者 : 叶赋 桂 , 教育 研究所 助教 ) * 字库 未存 字 注释 : @ ① 原字 氵 右 加于 @ ② 原字角 右加 氐 @ ③ 原字般 下 加木 @ ④ 原字 土右 加奇注 : 〔 1 〕 《 孟子 · 告子 上 》 。 〔 2 〕 朱熹 : 《 孟子 集注 卷 一 》 。 〔 3 〕 《 白居易 集 》 卷 第 69 《 祭中书 韦相公 文 》 。 〔 4 〕 《 旧唐书 》 卷 第 166 《 白居易 传 》 。 〔 5 〕 《 白居易 集 》 卷 第 14 《 和 梦游 春诗序 》 。 〔 6 〕 《 柳宗元 集 》 卷 25 《 送文畅 上 人 登 五台 遂 游 河朔 序 》 。 〔 7 〕 《 柳宗元 集 》 卷 25 《 送玄举 归 幽泉 寺序 》 。 〔 8 〕 《 刘禹锡 集 》 卷 4 《 袁州 萍乡 县 杨 岐山 故广 禅师 碑 》 。 〔 9 〕 《 唐文粹 》 卷 63 《 三祖 大师 碑阴 记 》 。 注 : 这里 虽指 禅僧 , 但 士人 之 情形 更是如此 。 〔 11 〕 谢思炜 : 《 白居易 的 人生 意识 与 文学 实践 》 , 《 中国 社会科学 》 , 1992 年 第 5 期 。 〔 12 〕 张籍 与 韩愈 书 , 见 《 答 张籍 书 》 题注 , 《 韩 昌黎文集 校注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86 年 , 第 131 页 。 〔 13 〕 《 与 孟 尚书 书 》 , 见 《 韩 昌黎文集 》 , 下引 韩愈 诸篇 同此 。 〔 14 〕 陈寅恪 : 《 冯友兰 中国 哲学史 下册 审查 报告 》 , 《 陈寅恪 史学 论文 选集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2 年 , 第 512 页 。 〔 15 〕 侯外庐 : 《 中国 思想 通史 》 第四卷 ( 上 ) , 人民出版社 , 1959 年 , 第 327 — 337 页 ; 汤用彤 : 《 隋唐 佛教史 稿 》 , 中华书局 , 1982 年 , 第 31 — 40 页 。 〔 16 〕 〔 21 〕 〔 26 〕 〔 31 〕 《 原道 》 。 〔 17 〕 《 晋书 · 蔡谟传 》 。 〔 18 〕 汤用彤 : 《 汉魏 两晋 南北朝 佛教史 》 , 中华书局 , 1983 年 , 第 249 页 。 〔 19 〕 张广达 : 《 唐代 的 中外 文化 汇聚 和 晚清 的 中西文化 冲突 》 , 《 中国 社会科学 》 , 1986 年 第 3 期 。 〔 20 〕 萧 公权 : 《 中国 政治 思想史 》 , 联经 出版事业 公司 , 1982 年 , 第 6 页 。 〔 22 〕 赵翼 : 《 陔 余丛考 》 卷 4 《 尊 孟子 》 。 〔 23 〕 《 送 王秀才 序 》 。 〔 24 〕 《 读 荀 》 。 〔 25 〕 李泽厚 : 《 中国 古代 思想 史论 》 , 人民出版社 , 1986 年 , 第 269 页 。 〔 27 〕 《 鲒 q í @ ④ 亭集 》 卷 37 《 李习 之论 》 。 〔 28 〕 侯外庐 : 《 中国 思想 通史 》 第四卷 ( 上 ) , 第 331 页 。 〔 29 〕 〔 30 〕 《 省试 颜子 不 贰 过论 》 。 〔 32 〕 《 答 李翊书 》 。 责任编辑 钱逊 __label__C38-Politics 【 文献号 】 3 - 1633 【 原文 出处 】 华南 师范大学 学报 : 社科 版 【 原刊 地名 】 广州 【 原刊 期号 】 199602 【 原刊 页 号 】 31 - 36 【 分类号 】 B5 【 分类 名 】 中国 哲学 与 哲学史 【 作者 】 王金洪 【 复印 期号 】 199608 【 标题 】 新 儒家 政治 文化 取向 面临 的 内在 困境 【 正文 】 提要 本文 通过 对以 牟宗三 、 唐君毅 、 徐复观 、 杜维明 、 余英时 为 代表 的 现代 新 儒家 政治 文化 总体 倾向 的 分析 , 揭示 了 新 儒家 在 政治 文化 选择 中 从 德治 论 转向 法治 论 的 艰难 性 。 本文 认为 , 由于 新 儒家 不能 处理 好 对待 传统 儒家 政治 文化 的 持 与 变 、 守与革 的 关系 , 不能 解决 好 “ 内圣 ” 与 “ 外王 ” 、 “ 返本 ” 与 “ 开新 ” 、 “ 体 、 用 ” 与 “ 本 、 末 ” 三个 基本 问题 , 因而 难以 对 传统 儒家 政治 文化 作出 质 的 超越 , 其 振兴 儒学 的 努力 难以 取得 真正 的 作为 。 关键词 新 儒家 政治 文化 德治 法治 * * * 政治 文化 作为 政治 体系 的 心理 方面 , 反映 了 一个 民族 在 特定 历史 时期 的 政治 态度 、 信仰 、 情感 和 政治 价值 取向 。 自 汉朝 “ 罢黜百家 , 独尊 儒术 ” 以后 , 中国 传统 政治 文化 以 儒家思想 为 核心 , 代代 相 沿袭 。 传统 儒家 推崇 德治 而 排斥 法治 , 这 一点 已 为 论者 所 周知 。 但是 , 在 20 世纪 , 一批 现代 新 儒家 在 继承 传统 儒家 政治 文化 合理 成份 的 同时 , 也 在 试图 作出 历史性 的 超越 , 这是 一个 值得注意 的 新动向 。 那么 , 新 儒家 能否 超越 传统 儒家 的 政治 文化 ? 其 根本性 的 症结 何在 ? 本文 试图 通过 对以 牟宗三 、 唐君毅 、 徐复观 、 杜维明 、 余英时 为 代表 的 现代 新 儒家 政治 文化 总体 取向 的 分析 , 揭示 儒家 政治 文化 从 德治 转向 法治 的 艰难 性 及其 面临 的 内在 矛盾 与 困境 。 一 传统 儒家 的 政治 文化 以 德治 论为 核心内容 。 他们 认为 , 政治 的 根本 问题 是 道德 问题 , 道德 在 政治 中起 着 至关重要 的 作用 , 政治 不过 是 道德 的 延伸 与 外化 。 首先 , 传统 儒家 推崇 德治 而 看轻 法治 。 孔子 指出 : “ 道 之 以政 , 齐之以 刑 , 民免 而 无耻 。 道 之 以德 , 齐之以 礼 , 有耻且格 ” 。 〔 1 〕 从 孔子 以后 , 大多数 传统 儒者 对 德治 情有独钟 , 而 对 法治 则 表现 出 极大 的 不 信任 。 在 他们 看来 , 唯有 德治 才 是 政治 统治 的 正道 与 上策 , 而 法治 则 是 旁道 与 下策 , 是 不得已而为之 的 事情 。 其次 , 传统 儒家 把 政治 过程 看作 是 一个 道德 感化 的 过程 。 例如 , 季康子 曾经 问政 于 孔子 , 孔子 回答 说 : “ 政者 , 正 也 , 子帅 以 正 , 敦敢 不正 ? ” 孔子 又 说 : “ 子 为政 , 焉用 杀 ? 子欲善 而民善 矣 。 君子 之德风 , 小人 之德草 , 草上 之风 , 必 偃 。 ” 〔 2 〕 由此 可以 看出 , 传统 儒家 把 政治 过程 看作 是 统治者 身先 示范 , 以 德化 民 , 在 社会 中 树立 正气 , 建立 公平正义 良好 秩序 的 过程 。 这一 过程 就是 “ 修身 、 齐家 、 治国 、 平天下 ” 。 再次 , 传统 儒家 不 认为 君臣 关系 是 权力 关系 , 而是 伦理道德 关系 。 孔子 指出 : “ 君 使臣 以礼 , 臣事君 以忠 。 ” 〔 3 〕 在 君臣 关系 方面 , 传统 儒家 尽量 抽去 其 权力 关系 的 内容 和 意义 , 赋予 它 浓厚 的 人伦 亲情 色彩 , 将 父子之情 、 尊卑 之分 和 礼义 忠信 等 道德 信条 引入 政治 领域 , 以此 来 维系 君臣 关系 、 上下 关系 。 更进一步 来说 , 传统 儒家 实际上 把 所有 的 政治 关系 都 归结为 道德 关系 : 国是 家 的 扩大 , 君是 父 的 延伸 。 在 这种 亲情 关系 中 , 由于 不 存在 根本 的 利害冲突 , 因此 , 也 就 用不着 法律 、 权力 监督 等 因素 来 调整 政治 关系 。 假如 出现 了 子 告父 , 臣讼君 , 下 反上 的 情况 , 那 就是 “ 大逆不道 了 ” 。 传统 儒家 的 德治 论 , 是 建立 在 一种 影响 深远 的 人性 学说 性善论 的 基础 之上 的 。 传统 儒家 除 极少数 ( 如 荀子 ) 外 , 一般 都 主张 性善论 。 这种 理论 肯定 人人 都 有 善 的 潜质 , 这种 潜质 是 人 的 最 深刻 的 本质 。 性善论 意味着 , 人 在 本质 上 是 完美无缺 的 , 人人 都 可以 成为 圣贤 。 具体 对 每 一个 人 来讲 , 人生 中 最 重要 的 事情 , 就是 把 这种 善 的 潜质 挖掘 出来 , 发挥 出来 , 并 在 现实生活 中 实现 之 。 由于 肯定 了 人 的 本质 是 善 的 , 人人 都 可以 通过 道德 修炼 而 成为 圣贤 , 因此 , 传统 儒家 认为 , 没有 必要 设立 防人 之恶 的 法律 , 与其 立法 设刑 , 不如 强化 道德 。 从 理想 的 角度看 , 传统 儒家 的 德治 论 很 有 吸引 人之处 。 对 人性 善 的 肯定 , 会 给人以 更 多 的 乐观 和 自信 。 德治 论否 弃 社会 纷争 , 对 社会 和谐 、 人际关系 的 和睦 有着 诚挚 的 向往 和 追求 , 对 道德 自律 与 自觉 予以 高度重视 , 都 是 具有 永恒 价值 的 。 而且 , 在 君主专制 政体 之下 , 执政者 的 权力 无限 之大 , 因而 个人 品质 在 政治 生活 中 就 变得 愈发 重要 。 传统 儒家 反复强调 最高 统治者 要 当 圣君 , 要 有 非常 高 的 道德品质 , 这 确实 不是 无的放矢 。 无论如何 , 开明 的 君王 总要 比 暴君 好 。 而 要 成为 一个 开明 的 君王 , 首先 必须 要 有 较 高 的 德性 。 但是 , 从 现实 的 角度看 , 德治 论 却 又 缺乏 操作 上 的 可靠性 。 因为 , 现实 中 的 人性 并非 总是 完美 的 , 人 的 欲望 与 行为 并非 “ 德 ” 能 完全 有效 地 加以 限范 的 。 要求 人人 都 成为 圣贤 , 或 达到 完美 的 道德 境界 , 这 是 很 难 办到 的 事情 。 现实 中 的 人性 , 除了 有善 的 一面 之外 , 也 常有 恶性 的 一面 。 何况 , 在 传统 中国 , 即使 是 信奉 儒学 的 英明 君主 , 其 现实 的 政治 实践 不 一定 以 德治 论为 主要 依据 。 由于 无视 这后 一方面 , 传统 儒家 的 德治 论 就 显得 理想 性 有余 而 现实性 不足 。 另外 , 传统 儒家 同 法家 一样 , 都 只是 从 “ 刑 ” 的 意义 上 理解 法 的 实质 。 于是 , 将 一切 法 都 归结为 刑法 。 一 谈到 法治 , 他们 便 马上 联想 到 重 刑律 , 兴 苛政 , 以死 畏民 。 这样 理解 法治 , 显然 是 过于 狭隘 了 。 以 德治 论为 核心 的 传统 儒家 政治 文化 , 具有 鲜明 的 泛 道德 主义 色彩 , 它 将 所有 的 政治 问题 都 归结为 道德 问题 , 企图 用 道德 的 方法 解决 所有 的 政治 问题 , 这种 思想 , 隐含 着 致命 的 弱点 。 对此 , 美国 的 华裔 学者 黄仁宇 曾 中肯 地 指出 : “ 中国 二千年 来 , 以 道德 代替 法制 , … … 这是 一切 问题 的 症结 。 ” 〔 4 〕 “ 我们 的 司法制度 极为 简单 , 缺乏 判决 争端 的 根据 。 即使 是 技术 上 的 问题 送交 御前 请求 决定 , 也 要 翻译 为 道德 问题 , 以至 善 或 极恶 的 名义 作出 断语 。 在 这种 具体情况 下 , 只有 使 全部 文官 按照 ‘ 四书 ’ 的 教导 , 以 忠厚 之道 待人接物 , 约束 自己 的 私心 , 尊重 别人 的 利益 , 大事化小 , 小事化无 , 朝廷 才能 上下一心 , 和衷共济 。 要是 官员 们 口诵 经典 中 的 词句 , 称 自己 为 君子 , 别人 为 小人 , 在 道德 的 掩盖 下 争利 夺权 , 这 就 把 原则 整个 颠倒 了 。 这种 做法 会 导致 文官 集团 的 涣散 , 进而 导致 帝国 的 无法 治理 ” 〔 5 〕 黄先生 的 分析 , 深刻 地 揭示 了 德治 论 的 内在 危机 以及 它 在 政治 运作 中 的 不可靠性 。 从 19 世纪末 叶 开始 , 传统 儒家 的 政治 文化 面临 严峻 的 挑战 。 在 中国 知识分子 对 传统 文化 的 总体 反思 中 , 一批 接触 了 西方 民主法制 思想 的 知识分子 , 开始 把 批判 的 矛头 指向 传统 儒家 的 政治 文化 , 德治 论 的 价值 受到 怀疑 。 19 世纪末 20 世纪 初 , 在 中国 急剧 的 社会 历史 变革 中 , 传统 儒学 日渐式微 , 特别 是 经过 了 “ 五四 ” 激烈 的 反 传统 主义 的 冲击 之后 , 儒家 传统 发生 了 断裂 , 其 命运 大有 寂灭 之势 。 二 在 危难 之际 , 一派 以 弘扬 儒家文化 为 宗旨 的 新 儒家 兴起 了 。 以 牟宗三 、 唐君毅 、 徐复观 和 杜维明 、 成中英 、 余英时 等 为 代表 的 现代 新 儒家 , 在 坚持 和 继承 传统 儒家文化 的 同时 , 试图 在 此基础 上 进行 创造性 的 超越 。 这 一点 , 成为 二十世纪 儒学 发展 的 一个 引人注目 的 动向 。 在 对待 传统 儒家 政治 文化 的 基本 态度 上 , 新 儒家 一方面 继续 肯定 其 合理 的 价值 和 意义 , 另一方面 , 对 作为 传统 儒家 政治 文化 内核 的 德治 论 进行 理性 的 反思 。 牟宗三 认为 , 靠 道德 来 维系 政治 统治 是 不 可靠 的 。 他 指出 : “ 圣贤 教训 是 要 靠 个人 主体 的 道德 自觉 才 有效 的 。 中国 历史 上 通过 道德 自觉 在 圣贤 的 教训 下 ‘ 克己复礼 ’ , 使 自己 达到 某种程度 客观化 的 好 皇帝 , 当然 是 有 的 。 但是 , 若 遇到 没有 道德 自觉 的 昏君 、 暴君 , 圣贤 教训 不仅 不能 起 任何 作用 , 而且 有时 正好 还 可以 被 他们 利用 来 作为 干坏事 的 藉口 , 这 岂 不 更糟 。 〔 6 〕 同时 , 牟宗三 还 认为 , 要求 统治者 具有 崇高 的 道德 是 不 可能 的 。 “ 要 一个 普通人 学做 圣贤 , 已经 是 很 难 的 了 , 要求 一个 凭 武力 自己 打 来 天下 或 凭 祖宗 继承 天下 享有 无限 权力 的 皇帝 做 圣人 , 更难 ” 。 〔 7 〕 这些 言论 反映 出 , 新 儒家 对 传统 儒家 的 德治 论 开始 表示 怀疑 和 警惕 。 那么 , 怎样 克服 传统 儒家 德治 论 的 致命 弱点 呢 ? 新 儒家 们 把 目光 转向 了 现代 民主 和 法制 。 一方面 , 新 儒家 们 倾向 于 肯定 民主 、 法制 的 价值 , 认为 缺乏 近代 西方式 的 民主 制度 和 民主 宪政 体制 是 中国 传统 文化 的 一大 缺陷 。 但是 , 他们 不 同意 “ 五四 ” 反 传统 主义者 们 的 观点 , 反对 将 民主 精神 同 儒家 传统 对立 起来 。 新 儒家 认为 , 民主 宪政 是 “ 中国 文化 中 之 道德 精神 自身 发展 之 所 要求 ” 。 〔 8 〕 道德 上 的 主体性 必将 要求 政治 上 的 主体性 。 牟宗三 等 人 指出 : “ 肯定 政治 上之位 , 皆 为 人人 所可居 之公位 , 同时 肯定 人人 有 平等 之 政治权利 , 肯定 人人 皆 平等 为 一 政治 的 主体 , 则 依 人人 之 公意 而 制定 宪法 , 以 作为 共同 行使 政治权利 之 运行 轨道 , 即使 政治 成为 民主 宪政 之 政治 , 乃 自然 之 事 。 ” 〔 9 〕 另一方面 , 新 儒家 们 认为 , 尽管 中国 文化 传统 中 没有 形成 西方式 的 民主 制度 , 但是 , 不能 说 中国 文化 中 没有 民主思想 之 种子 。 牟宗三 等 人 在 《 为 中国 文化 敬告 世界 人士 宣言 》 中 辩解 道 : 至于 我们 不能 说 中国 文化 中 无 民主思想 之 种子 , 则 以儒 、 道 二家 之 政治 思想 , 皆 认为 君主 不能 滥用权力 , 而望 君主 之 无为而治 , 为政以德 。 此即 对 君权 加以 限制 抑制 之 政治 思想 。 此固 只是 一对 君主 之 道德 上 的 期望 , 但 儒家 复 推尊 尧舜 之 禅让 及 汤武 之 革命 , 则 是 确定 地 指明 ‘ 天下 非一人 之 天下 , 而是 人人 之 天下 ’ 及 ‘ 君位 之 可 更迭 ’ , 并 认为 政治 之 理想 乃 在于 实现 人民 之 好恶 。 ” 〔 10 〕 基于 上述 认识 , 新 儒家 们 认为 , 中国 儒家 传统 中是 包含 了 民主思想 成份 的 , 而且 , 这一 思想 主题 一直 从 孔孟 延续 到 黄宗羲 , 脉络 十分 清晰 。 但是 , 新 儒家 们 也 承认 , “ 过去 儒家思想 之 缺点 , 是 未知 如何 以 法制 成就 此君 位 之 更迭 , 及 实现 人民 之 好恶 ” 〔 11 〕 继 牟宗三 、 唐君毅 等 人 之后 , 以 杜维明 、 余英时 等 为 代表 的 海外 新 儒家 , 在 现代化 的 背景 之下 , 进一步 思考 着 中国 文化 的 重建 问题 , 他们 提出 了 “ 儒学 的 第三期 发展 ” 、 “ 中国 思想 传统 的 创造性 转换 ” 等 系统化 的 文化 主张 。 就 政治 文化 的 核心 价值 取向 而言 , 杜 、 余 等 人 继续 循着 揭示 传统 儒家 德治 论 的 阙失 , 向 法治 论 寻找 出路 的 思路 行进 。 杜维明 认为 , 儒家 的 政治 理想 中 , 有 一个 十分 崇高 的 人格 理想 , 那 就是 圣王 。 这个 理想 背后 的 信念 是 , 人 必须 先 自我 修身 , 以 成为 一个 为 人 楷模 的 道德 导师 。 人 只有 作为 一个 道德 导师 而 得到 大家 的 支持 和 理解 之后 , 才 能够 得到 为 人民 提供 政治 领导 的 权力 和 责任 。 事实上 , 中国 历史 上 的 许多 王者 , 并 不是 先圣 而后 王 , 而是 颠倒 过来 , 凭借 其 强权 而 僭 居 圣人 之位 。 这样 的 统治者 , 不是 将 政治 道德化 , 而是 将 道德 政治化 。 由于 他 不是 经 人民 群众 心甘情愿 地 推选 出来 , 在 道德 、 正义 的 基础 上 施行 统治 , 所以 他 就 用 强制手段 来 加强 他 的 影响 。 “ 政治化 的 儒学 与 民主 的 观念 或者 自由 的 观念 是 针锋相对 的 。 因此 , 我们 必须 唾弃 它 , 把 它 拉下马 来 。 ” 〔 12 〕 按照 杜维明 的 这 一 解释 , 传统 儒家 的 德治 论 本身 是 没有 问题 的 , 先 修身 而后 治国 平天下 , 就 不会 违背 政治 的 逻辑 。 而 历史 中 的 大量 问题 , 似乎 都 是 没有 按照 儒家 政治 文化 的 逻辑 行事 , 而是 政治化 的 假 儒学 在 作崇 。 杜维明 的 这种 观点 , 旨在 维护 儒家 政治 文化 的 神圣 性 。 但是 , 值得 思考 的 一个 问题 就是 , 当 把 历史 中 的 谬误 连同 产生 这些 谬误 的 所谓 “ 政治化 的 儒学 ” 从 儒学 中 一层 一层 剔除 以后 , 真正 的 儒学 又 是 什么 ? 姑且 让 我们 承认 有 这样 一种 类似 绝对 精神 的 儒学 精神 存在 , 那么 , 它 是否 就 能 解决 好 全部 的 政治 问题 呢 ? 为了 解决 传统 儒家 德治 论失 之 片面 的 问题 , 杜维明 提出 了 综合 德治 与 法治 的 二元 价值体系 。 在 同 新加坡 国会议员 的 一次 谈话 中 , 有 一位 新加坡 议员 提到 , 法律 体系 同 儒家 伦理 存在 着 冲突 。 杜维明 指出 , 法律 对 冲突 和 抗衡 作出 仲裁 , 这本 是 它 的 功能 。 不过 , 法律 不能 自动 地 灌输 。 除了 法律 约束 以外 , 我们 还 需要 引入 一种 非正式 的 预防 和 调节 体系 。 这种 体系 必须 是从 我们 社会 的 共同 价值 和 信念 中 自然而然 地 产生 的 。 这个 体系 就是 一个 被 广泛 接受 的 礼仪 和 尊重 的 体系 。 因此 , 他 认为 , 法律 体系 和 道德 体系 这 两个 体系 没有 相互 冲突 的 必要 。 在 法律 约束 和 道德 约束 之间 可以 存在 一种 创造性 的 抗衡 。 因为 在 整个 社会 内部 , 两者 都 有 权威性 。 〔 13 〕 在 从 德治 论向 法治 论 的 转化 中 , 余英时 可能 是 新 儒家 中 走 得 最远 的 一位 。 尽管 他 主张 中国 文化 传统 中 蕴含着 有 现代 意义 的 因素 , 但 中国 传统 中 没有 形成 发达 的 法治 观念 。 这是 弘扬 儒家 传统 面临 的 一个 最大 问题 。 要 有 对 儒家 传统 的 创造性 转换 , 必须 找到 适合 法治 观念 成长 的 文化 基因 。 根据 余英时 的 分析 , 中国 传统 文化 中 法治 观念 不 发达 的 根源 主要 有 三 : 在 中国 传统 的 价值 系统 中 , 没有 预设 客观化 、 形式化 的 “ 上帝 ” 观念 , 因此 , 法律 没有 绝对 的 神圣 性 , 也 占 不到 最高 的 位置 , 它 只能 作为 次 一级 的 价值 。 其二 , 传统 儒家 认为 , 法是 消极 的 , 只能 “ 禁于 已然 之后 , ” 而德 是 积极 的 , 可以 “ 禁于 将然 之前 ” 。 德 可以 从根本上 解决问题 , 而法 却 不能 从根本上 解决问题 。 其三 , 法律 的 规范 对象 是 抽象 的 、 通性 的 “ 个人 ” , 因而 只能 保障 最起码 的 正义 、 平等 , 而 道德 则 照顾 每 一个 具体 的 “ 个人 ” , 具有 普遍 的 约束力 。 一个 对 道德 完善 充分 自信 的 民族 , 从 心理 上 不 可能 接受 严格 的 纪律 约束 。 〔 14 〕 因此 , 法治 观念 难以 深入人心 。 那么 , 如何 克服 上述 障碍 , 培殖 适合 法治 观念 成长 的 文化 基因 尼 ? 余英时 指出 : “ 现在 我 只 强调 一点 , 即 中国 人 必须 认真 吸收 西方人 在 发展 民主 与 法制 两 方面 的 历史 经验 。 我 已 指出 , 在内 在 超越 的 价值 系统 中 , 由于 缺乏 上帝 立法 的 观念 , 法律 始终 没有 神圣 性 。 但 西方 现代 的 法律 已 逐渐 以 ‘ 理性 ’ 代替 ‘ 上帝 ’ 了 。 中国 人 对于 人有 理性 的 说法 并 不 陌生 , 因此 , 没有 理由 不能 接受 现代 法治 的 观念 。 ” 〔 15 〕 余时 英 为了 开发 出 中国 文化 适合 法治 观念 成长 的 文化 基因 , 将 西方人 法治 观念 的 文化 基因 归结为 理性 , 因为 人们 尊重 理性 , 故 人们 尊重 通过 理性 而 订立 的 法律 。 他 的 意图 在于 说明 , 中国 人 也 尊重 理性 , 故 也 必定 能 尊重 通过 理性 而 订立 的 法律 。 这 的确 是 一个 “ 创造性 ” 的 转换 , 但 这个 转换 完成 了 , 就 一定 能 促进 法治 观念 的 成长 吗 ? 西方人 法治 观念 的 发达 , 固然 同 他们 较 早 地 具备 理性 精神 有关 , 但 法治 观念 的 形成 , 其 根本性 的 因素 , 决不 是 理性 精神 本身 , 而是 特定 的 社会 生产方式 和 生活 方式 。 反过来说 , 中国 人 德治 观念 的 发达 , 不是 因为 中国 人 缺乏 理性 , 相反 , 德治 论 本身 就是 一种 坚定 执著 的 理性 。 所以 , 德治 与 法治 的 根基 并 不 在于 理性 。 新 儒家 要 想 在 中国 文化 中 引入 法治 精神 , 这个 追求 本身 没有 错 , 是 值得 肯定 的 。 但是 , 他们 过份 地 把 眼光 专注 于 文化 本身 , 特别 是 专注 于 观念形态 层面 , 这样 是 无法 超越 德治 论 的 , 也 是 无法 培养 起 真正 的 法治 观念 的 。 因为 , 从 根本 的 意义 说 , 任何 一种 新 的 文化 观念 , 都 不是 从 旧有 的 观念 中 引伸出 来 的 , 而是 从 社会 生活 中 产生 出来 的 。 通过 以上 分析 可以 看出 , 在 政治 文化 的 基本 取向 上 , 尽管 新 儒家 对 传统 儒家 的 德治 论 产生 了 深深 的 怀疑 , 并且 对 现代 民主 法治 表示 了 肯定 和 向往 , 但是 , 到底 以 德治 还是 法治 作为 核心 价值 , 新 儒家 们 并 没有 作出 明确 地 作出 选择 。 如果 不能 明确 地 作出 选择 , 他们 振兴 儒学 的 努力 , 就 难以 有 真正 的 新 的 作为 。 三 在 政治 文化 的 选择 上 , 新 儒家 们 始终 无法 摆脱 以下 三个 问题 , 完妥 地 解决 好 对 传统 儒家文化 的 持 与 变 、 守与革 的 关系 , 因而 陷入 一种 深刻 的 矛盾 与 困境 之中 。 ⒈ “ 内圣 ” 与 “ 外王 ” 问题 内圣 与 外王 问题 , 是 近 几十年 来 , 新 儒家 们 讨论 最多 的 一个 问题 。 所谓 内圣 , 是 指 个人 内在 道德修养 的 完善 ; 外王 , 是 指 建功立业 , 利用厚生 。 新 儒家 们 认为 , 对 现代 中国 而言 , 最 关键 的 是 要 发展 科学 与 民主 。 因此 , 内圣 与 外王 的 关系 , 实际上 就是 道德 与 科学 、 民主 的 关系 。 同 西方 文化 相 比较而言 , 中国 文化 在内 圣 方面 不 存在 根本 上 的 不足 , 但 外王 方面 确实 存在 不足 。 新 儒学 的 使命 , 就是 通过 推进 科学 、 民主 , 开发新 的 外王 。 牟宗三 在 1979 年 的 一次 演讲 中 指出 : “ 今天 这个 时代 所 要求 的 新 外王 , 即 是 科学 与 民主 政治 。 ” 〔 16 〕 新 儒家 主张 顺应时代 的 客观 要求 , 发挥 儒学 应有 的 积极 作用 , 这是 一种 积极进取 的 文化观 。 但是 , 他们 认为 , 中国 在内 圣 方面 已 不成问题 , 因而 不 认为 儒家 的 内 圣之学 也 有 顺应时代 客观 需要 的 必要 , 这 又 是 保守 的 。 事实上 , 不 发展 内圣之学 , 是 根本无法 开新外 王 的 。 这种 思想 的 片面性 表明 , 新 儒家 从根本上 还是 没有 摆脱 “ 内圣为 本 , 外王 为 用 ” 的 传统 思维 方式 的 局限 , 他们 只是 把 科学 、 民主 当作 体现 内圣 的 新 手段 罢了 。 然而 , 新 儒家 对 中国 传统 中内 圣 成就 的 充分肯定 与 他们 对 德治 论 的 怀疑 是 自相矛盾 的 。 既然 充分肯定 内圣 方面 不 存在 问题 , 就 没有 理由 怀疑 德治 论 的 价值 。 如果 以外 王 方面 的 不足 为 依据 而 怀疑 德治 论 的 价值 , 岂 不成 了 “ 舍本逐末 ” ? ⒉ “ 返本 ” 与 “ 开新 ” 问题 “ 返本 ” 与 “ 开新 ” 是 新 儒家 在 文化 选择 中 的 两种 不同 取向 。 “ 返本 ” 意味着 对 儒家 传统 的 坚持 和 肯定 , “ 开新 ” 意味着 对 儒家 传统 的 变革 与 发展 。 二者 的 界线 是 十分明确 , 不可 混同 的 。 可是 , 新 儒家 在 政治 文化 的 选择 中 , 却 常常 将 以上 两个 方面 混同 起来 。 他们 一方面 要 倡导 民主 , 另一方面 却 又 极力 认为 儒家 传统 中 已有 民主思想 的 种子 ; 一方面 要 引入 西方式 的 法治 , 另一方面 又 极力 从 过去 的 传统 中 寻找 实行 法治 的 依据 ; 一方面 要 发展 外王 , 另一方面 却 又 念念不忘 “ 以内 圣为 一切 之 根本 。 ” 〔 17 〕 他们 将 “ 返本 ” 与 “ 开新 ” 同一 化 , 或者说 , 凡 “ 开新 ” 均 以 “ 返本 ” 为 起点 和 终点 。 这样一来 , 新 儒家 在 政治 文化 的 选择 与 建构 中 , 虽然 注意 到 了 许多 新 的 东西 , 但 终究 是 开新 不足 而 返本 有余 。 因为 这样 , 所以 新 儒家 给 人 的 感觉 是 , 用 了 一大堆 新式 的 西化 的 语句 , 骨子里 却 仍然 是 文化 保守主义 , 对 传统 儒家 并 没有 作质 的 超越 。 ⒊ 体用 与 本末 问题 体与用 、 本 与 末 的 界定 , 是 传统 儒家 观照 整个 宇宙 、 社会 以及 人生 的 基本 思维 方式 , 这种 两极 对立 的 思维 方式 , 牢固地 将 世界 万物 划分 为 截然 对立 、 不可 更替 的 两个 层面 。 而 传统 儒家 的 价值 取向 , 历来 是 重体 轻用 、 重本 轻末 的 。 新 儒家 在 政治 文化 的 选择 中 , 始终 不能 摆脱 体与用 、 本 与 末 二元 对立 的 思维 方式 的 限制 。 他们 将 内 圣 看作 是体 、 是 本 、 将 外王 看作 是 用 、 是 末 , 将 道德 看作 是体 、 是 本 , 将 法律 看作 是 用 、 是 末 : 将 中国 文化 看作 是体 、 是 本 , 将 西方 文化 看作 是 用 、 是 末 。 由于 这种 狭隘 的 思维 方式 的 限制 , 使得 新 儒家 在 政治 文化 的 选择 上 缺乏 足够 的 勇气 , 对 儒家 传统 作出 历史性 的 超越 。 总之 , 由于 上述 三个 问题 的 存在 , 新 儒家 在 政治 文化 的 选择 上 面临 着 深刻 的 内在 矛盾 与 困境 , 由于 无法 实现 历史性 的 超越 , 在 二十世纪 儒学 的 发展 中 , 新 儒学 也 就 不 可能 取得 令人瞩目 的 巨大成就 。 对 它 的 前景 , 我们 也 没有 足够 的 理由 表示 乐观 。 ( 作者 单位 : 华南 师范大学 政法 系 责任编辑 : 阿联 ) 〔 1 〕 《 论语 · 为政 》 。 〔 2 〕 〔 3 〕 《 论语 · 颜渊 》 。 〔 4 〕 〔 5 〕 黄仁宇 《 万历 十五年 》 , 中华书局 , 1982 年版 , 第 4 页 ; 第 80 — 81 页 。 〔 6 〕 〔 7 〕 牟宗三 《 中国 文化 大动脉 中 的 现实 问题 》 , 载 《 中国 文化 论文集 》 卷 六 , 台湾 幼狮 文化 事业 公司 印 。 〔 8 〕 〔 9 〕 〔 10 〕 〔 11 〕 《 文化 的 危机 与 展望 : 港台 学者 论 中国 文化 》 ( 上 )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1989 年版 , 第 77 — 78 页 。 〔 12 〕 〔 13 〕 杜维明 《 新加坡 的 挑战 》 , 三联书店 , 1992 年版 , 第 41 、 190 页 。 〔 14 〕 〔 15 〕 余英时 : 《 中国 思想 传统 的 现代 诠释 》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1989 年版 , 第 28 、 31 页 。 〔 16 〕 牟宗三 《 从 儒学 的 当前 使命 说 中国 文化 的 现代 意义 》 。 〔 17 〕 牟宗三 《 关于 文化 与 中国 文化 》 , 载 《 中国 文化 论文集 》 卷 一 , 台湾 幼狮 文化 事业 公司 印行 , 第 52 页 。 * 注 : 本文 1995 年 11 月 收到 __label__C38-Politics 【 文献号 】 3 - 1830 【 原文 出处 】 哲学 动态 【 原刊 地名 】 京 【 原刊 期号 】 199604 【 原刊 页 号 】 41 - 44 【 分类号 】 B6 【 分类 名 】 外国 哲学 与 哲学史 【 作者 】 姚 大志 【 复印 期号 】 199607 【 标题 】 历史 的 终结 ? — — 后 冷战 时代 西方 政治 哲学 述介 ( 上 ) 【 正文 】 哲学 总是 与 现实 息息相关 的 。 这 不仅 表现 为 哲学 关心 现实 , 而且 表现 为 现实 在 某些 关键 的 历史 时刻 给 哲学 以 重大 影响 。 冷战 的 结束 就是 这种 重大 历史 时刻 , 它 直接 引发 了 关于 后 冷战 时代 的 大辩论 。 关于 后 冷战 时代 的 世界 图景 , 西方 政治 哲学 中 存在 着 两种 完全 不同 的 观点 , 一种 是 “ 历史 终 结论 ” , 另 一种 是 “ 文明冲突论 ” 。 本文 先 介绍 第一种 观点 。 “ 历史 终 结论 ” 的 主角 是 弗朗西斯 · 福山 ( FrancisFukuyama ) 。 他 在 美国 《 国家 利益 》 杂志 1989 年 夏季 号 上 发表 了 一篇 长文 , 题目 为 《 历史 的 终结 ? 》 。 而后 , 福山 将 此文 扩展 为 一部 轰动一时 的 著作 , 于 1992 年 以 《 历史 的 终结 和 最后 的 人 》 为题 出版 , 系统地 阐述 了 他 的 政治 哲学 和 历史 哲学 。 福山 的 文章 和 著作 在 美国 引起 了 热烈 反应 , 尽管 也 有 不同 的 意见 , 但 主流 是 佳评如潮 , 赢得 了 一片 喝采声 。 一 、 普遍 历史 的 观念 1989 年 苏联 和 东欧 骤变 之后 , 政治学家 、 历史学家 和 哲学家 们 苦苦 思索 着 这样 的 问题 : 如何 看待 冷战 的 结束 ? 后 冷战 社会 将 呈现 什么样 的 世界 图景 ? 怎样 将 冷战 与 后 冷战 时代 嵌入 对 人类 历史 的 统一 理解 之中 ? 面对 欢欣 而 又 感到 茫然 和 无所适从 的 西方人 , 福山 提出 了 一个 石破天惊 的 观点 : “ 我们 面对 的 东西 既 不仅仅 是 冷战 的 结束 , 也 不是 战后 历史 这一 特殊 时期 的 消逝 , 而是 一种 历史 的 终结 。 ” 〔 1 〕 福山 的 这种 观点 由 两个 思想 支撑 着 。 第一 , 人类 历史 是 意识形态 的 演化史 , “ 推动 历史 前进 的 矛盾 首先 存在 于 人 的 意识 之中 ” 。 〔 2 〕 他 认为 , 混乱 的 外部 历史 事件 是 表面现象 , 意识 支配 它们 的 本质 。 换言之 , “ 意识 是 原因 而 不是 结果 , 并 能 独立 于 物质 世界 自动 发展 , 从而 作为 混乱 外部 事件 之 基础 的 真实 主题 是 意识形态 的 历史 。 ” 〔 3 〕 如果 人类 历史 是 意识形态 的 演化史 , 那么 当 人类 满足 于 某种 意识形态 之后 , 历史 便 停止 前进 了 。 第二 , “ 西方 的 自由民主 制度 是 人类 最终 的 政府 形式 。 ” 〔 4 〕 从 “ 初民 ” 的 历史 开端 到 20 世纪 的 今天 , 人类 经历 了 各种 政府 形式 。 如 君主制 、 贵族 制 以及 专制主义 , 但 自由民主 制度 在 历史 发展 中 取得 了 最终 的 胜利 。 福山 宣称 : 一方面 , 自由民主 制度 将 先前 的 所有 重大 政治 矛盾 都 解决 了 。 “ 所有 人类 需要 都 被 满足 了 , ” 〔 5 〕 今后 不再 有 “ 大 问题 ” ; 另一方面 , 它 不仅 现在 没有 可以 与 之 竞争 的 意识形态 对手 , 而且 在 可 预见 的 将来 也 不 存在 更好 的 价值 选择 。 因为 它 是 唯一 的 , 所以 它 是 最终 的 。 在 上述 第一种 思想 中 , 福山 犯 了 一个 双重 错误 , 他 一方面 追随 黑格尔 将 历史 的 发展 错误 地 理解 为 精神 的 发展 , 另一方面 还 断言 这种 精神 发展 作为 意识形态 演化 已经 达到 了 终点 。 在 第二种 思想 中 , 他 首先 将 西方 的 自由民主 制度 绝对化 了 , 宣称 它 解决 了 所有 政治 问题 ; 其次 , 他 又 将 这种 自由民主 制度 普遍化 了 , 认为 这种 政府 形式 对 全世界 都 有效 。 二 、 历史 发展 的 双重 梁柱 福山 主张 : 第一 , 历史 是 有 趋向性 的 , 朝向 一个 终极 的 目标 ; 第二 , 历史 是 进步 的 , 表现 为 由 低级 到 高级 的 连续 发展 过程 ; 第三 , 历史 是 普遍 的 和 统一 的 , 全人类 最终 都 将 达到 “ 普遍 的 同质 国家 ” 。 〔 6 〕 果真如此 , 那么 推动 历史 朝向 这个 普遍 统一 的 终极目标 的 发展 动力 是 什么 ? 福山 认为 : “ 近代 自然科学 的 进步 为 解释 后续 历史 发展 的 许多 方面 提供 了 有 趋向性 的 机制 。 ” 〔 7 〕 自然科学 不仅 产生 历史 变化 , 而且 这种 历史 变化 代表 着 进步 , 趋向于 统一 和 普遍 的 目标 。 他 特别 指出 , 自然科学 以 两种 方式 推动 着 历史 的 发展 。 第一种 方式 是 军事 竞争 。 古往今来 , 漫长 的 人类 历史 充满 了 冲突 和 战争 , 而 科学技术 赋予 那些 拥有 它们 的 国家 以 决定性 的 军事优势 。 任何 国家 如果 想 保持 自己 的 独立 、 自主 和 完整 , 想 使 自己 在 强手如林 的 世界 中 继续 存在 下去 , 想 在 连绵不断 的 战争 中 成为 胜利者 , 就 不得不 接受 科学技术 , 并 沿着 最 有利于 自然科学 发展 的 方向 建立 其 社会制度 。 军事 竞争 和 战争 的 可能性 “ 对于 社会 的 合理化 和 创造 跨文化 的 统一 社会 结构 是 一种 巨大力量 ” , 〔 8 〕 从而 , 自然科学 为 人类 的 全球 统一 提供 了 基础 。 第二种 方式 是 经济 发展 。 社会 要 存在 下去 , 必须 满足 人类 的 生存 欲望 — — 衣食住行 等等 。 “ 知识 就是 力量 ” , 科学技术 是 一种 巨大 的 生产力 , 为 满足 人类 欲望 提供 了 最 有力 的 工具 。 近代 自然科学 的 发展 直接 展示 为 社会 的 工业化 过程 。 一方面 , 工业化 创造 出新 的 机器 和 制造 工艺 , 产生 出新 的 产品 、 行业 和 市场 , 另一方面 , 工业化 要求 劳动 分工 的 不断 合理化 , 导致 新 的 劳动 组织 和 产业 阶级 的 涌现 。 两者 交织 在 一起 使 各种 不同 文化 的 社会 发生 了 相同 的 双重 社会 结构 变化 。 一方面 是 传统 社会 结构 基本成分 的 解体 , 如 部落 、 部族 、 宗教团体 、 村落 和 传统 家庭 等等 ; 另一方面 是 社会 结构 中 各种 现代 机构 的 出现 , 如 官僚机构 、 工会 、 公司 、 政党 、 传媒 、 大学 和 专业 社团 等等 。 整个 社会 发展 全球 趋同 , 而 支配 的 原则 是 合理性 。 “ 强加 给 工业化 社会 的 社会 发展 以 相同 性是 合理性 的 要求 。 ” 〔 9 〕 经济 发展 与 政治 发展 是 一种 什么 关系 ? 经济 的 现代化 是否 意味着 政治 的 民主化 ? 福山 承认 一个 广为流传 的 看法 : 工业化 和 经济 发展 与 自由民主 制度 之间 存在 着 高度 的 经验 相关性 。 但 他 否认 两者之间 存在 着 必然 的 联系 , 不 相信 自然科学 和 经济 现代化 能 对 民主 现象 做出 合理 的 解释 。 他 认为 , “ 民主 被 选择 决非 基于 经济 方面 的 理由 。 ” 〔 10 〕 在 他 看来 , 就 单纯 的 经济 增长 而言 , 东亚 的 “ 市场 权威 主义 ” 比 西方 的 自由民主 制度 更为 有效 。 那么 到底 推动 历史 发展 并 导向 历史 终结 的 真正 动力 是 什么 呢 ? 福山 从 黑格尔 的 历史 哲学 中 汲取 了 灵感 , 认为 历史 的 前进 动力 是 一种 精神力量 , 即人 的 “ 承认 要求 ” 。 人 不仅 在 社会 上 存在 , 而且 要求 被 其他人 作为 人 加以 承认 。 这种 被 福山 视为 人性 的 “ 承认 要求 ” 完全 是 精神性 的 , 与 物质利益 无关 , 与 人 的 自保 本能 也 无关 。 为了 获得 他人 的 承认 , 人 甘愿 冒 生命危险 从事 于 追求 承认 的 血战 , 由此 产生 人 与 人 之间 的 主人 — 奴隶 关系 。 在 他 看来 , 这种 主人 ( 统治 ) — 奴隶 ( 奴役 ) 关系 开创 了 历史 并 贯穿 历史 的 始终 , 而 造成 这种 关系 的 “ 承认 要求 ” 则 是 历史 发展 的 真正 动力 。 整个 历史 中 各个 时代 的 意识形态 和 政治 制度 都 是 这种 “ 承认 要求 ” 的 体现 : 君主制 承认 一个 人 ( 国王 ) , 贵族 制 承认 一些 人 ( 统治阶级 或 精英 ) , 自由 民主制 承认 所有人 ( 公民 ) 。 在 “ 承认 要求 ” 这种 精神 欲望 的 亢奋 、 扩张 乃至 发展 为 自大狂 中 , 在 由此 带来 的 人 与 人 之间 的 矛盾 和 斗争 以及 国家 与 国家 之间 的 冲突 和 战争 中 , 福山 所 描述 的 历史 得到 了 充分 的 发展 和 进步 。 最终 , 一个 “ 普遍 的 同质 国家 ” 出现 了 , 它用 法律 规则 确认 了 人人平等 , 一劳永逸 地 满足 了 人 一直 所 渴望 的 “ 承认 要求 ” , 从而 历史 就此 终结 了 。 “ 在 历史 终结 处 显现出来 的 普遍 同质 国家 可以 被 看作 依赖于 经济 和 承认 要求 这 双重 梁柱 , 趋向于 它 的 人类 历史 过程 既 为 近代 自然科学 的 进步 所 驱动 , 也 同样 为 要求 承认 的 斗争 所 驱动 。 ” 〔 11 〕 三 、 最后 的 人 福山 认为 , 冷战 结束 之后 , 在 自由民主 制度 内部 , 基本 的 政治 问题 或 意识形态 问题 都 被 解决 了 , 而且 今后 也 不会 有 无法 解决 的 重大 问题 ; 在 自由民主 制度 之外 , 不 存在 可以 与 之 竞争 的 其他 意识形态 , 并且 将来 也 不会 出现 这样 的 意识形态 , “ 我们 不能 给 自己 描述 一个 本质 上 不同于 现在 但 又 更好 的 世界 。 ” 〔 12 〕 既然 内 无 压力 外 无 对手 , 今后 世界 必定 是 一派 太平 景象 , 几个 世纪 以来 由 意识形态 所 主导 的 冲突 和 战争 将 永远 消失 , 人类 再也 没有 价值 选择 了 , 当然 再也 不必 为 意识形态 之争 而 牺牲 了 。 由此 福山 宣布 : 历史 已经 终结 , 世界 将 进入 后 历史 时期 。 福山 的 历史 辩证法 是 一个 圆圈 : 由于 有 了 “ 最初 的 人 ” ( theFirstMan ) , 才 有 了 历史 和 进步 ; 现在 历史 已经 终结 , 人 从而 变成 了 “ 最后 的 人 ” ( theLastMan ) 。 福山 在 宣称 自由民主 制度 在 全世界 获得 了 胜利 时 , 喜悦之情 油然而生 。 但 在 面对 “ 最后 的 人 ” 时 , 他 心中 却 充满 了 悲凉 之感 : “ 最后 的 人 ” 不再 有 理想 和 信念 , 不再 有 精神 追求 , 永远 失去 了 为 实现理想 和 信念 所 必需 的 毅力 、 勇敢 、 牺牲 和 奉献 ; “ 最后 的 人 ” 不再 有 冒险 的 战斗 精神 , 他 因 曾 历经沧桑 而 厌倦 — — 驱使 人们 英勇 战斗 的 神圣 信仰 被 后续 历史 证明 不过 是 愚蠢 的 偏见 , 他 认识 到 了 历史 充满 了 无 意义 的 战斗 , 同时 又 感到 内心 空虚 ; “ 最后 的 人 ” 失去 了 对 抽象 价值 的 追求 , 而 满足 于 直接 价值 的 体验 — — 沉溺于 物质享受 , 沉溺于 安逸 的 私人生活 , 沉溺于 自我 之中 。 在 福山 看来 , 人 与 动物 相 脱离 而 成为 “ 最初 的 人 ” , 在于 人有 精神 追求 和 理想 。 因此 , 人 失去 了 精神 和 理想 之后 , “ 最后 的 人 ” 便 不再 是 人 , “ 他们 重新 变成 了 动物 ” 。 〔 13 〕 历史 又 回到 了 它 的 出发点 , “ 后 历史 ” 同时 也 是 “ 前 历史 ” 。 福山 的 历史观 有 两根 支柱 , 即 政治 和 经济 。 那么 这 两根 支柱 建立 在 什么 基础 之上 ? 福山 政治 哲学 和 历史 哲学 的 基础 是 什么 ? 这个 支撑 着 政治 、 经济 以及 整个 历史 的 基础 就是 人性 。 福山 信从 柏拉图 , 认为 人性 有 三个 组成部分 — — 欲望 、 理性 和 精神 , 并 相信 它们 是 历史 发展 的 真正 动力 。 经济 发展 的 人性 根据 是 欲望 和 理性 , 其中 , 欲望 表现 为 人 的 自我 保存 , 而 理性 是 实现 欲望 的 最好 工具 。 所以 , 经济 进步 的 实质 是 在 理性 指导 下以 最 有效 的 方式 来 最大 程度 地 满足 人 的 欲望 。 政治 发展 的 人性 根据 是 精神 , 精神 追求 产生 价值 、 信念 和 理想 , 产生 各种 意识形态 , 并 驱使 人们 从事 为 之 献身 的 战斗 。 因为 福山 错误 地 将 人性 当作 整个 历史 发展 的 基础 , 错误 地 将 精神 视为 整个 人性 的 本质 , 所以 , 在 他 毫无 根据地 断言 历史 已经 终结 之后 , 他 不可避免 地 宣称 人 已经 成为 “ 最后 的 人 ” 。 四 、 后 历史主义 的 历史观 福山 对 历史 的 理解 是 黑格尔 式 的 , 与 统治 英美 的 盎格鲁 — — 萨克逊 传统 迥然不同 。 但 他 的 政治结论 , 他 对 后 冷战 时代 的 看法 , 与 英美 乃至 西方 的 主流 是 完全 合拍 的 , 是 对 冷战 结束 后 遍布 西方 的 喜悦 情绪 的 一种 理论 表达 。 作为 关于 后 冷战 时代 的 一种 政治 哲学 或 历史 哲学 , 福山 的 思想 存在 着 许多 严重 问题 。 首先 , 福山 的 “ 历史 终 结论 ” 从 论证 到 结论 始终 贯穿 着 强烈 的 “ 西方 中心论 ” 。 第一 , 他 的 理论 完全 依据 于 西方 的 发展 模式 , 他 的 观点 依赖于 西方 的 历史 经验 , 但他却 将 西方 的 发展 模式 提升 为 普遍 的 绝对 的 真理 , 将 西方 的 现存 政治 制度 确定 为 永恒 的 “ 普遍 的 同质 国家 ” 。 第二 , 由于 “ 西方 中心论 ” 的 偏见 , 他 判定 西方 文明 是 高级 的 , 其他 文明 都 是 低级 的 。 特别 是 价值体系 方面 , 他 认为 只有 西方 的 意识形态 是 普遍 有效 的 , 而 非西方 的 意识形态 都 是 狭隘 特殊 的 。 第三 , 他 将 西方 的 政治 发展 认定 为 唯一 正确 的 模式 , 现代化 就是 西化 , 现在 通行 于 西方 的 政治 制度 就是 全人类 将要 达到 的 终点 。 实际上 , 通向 现代化 的 道路 并非 只有 一条 , 东亚 的 现代化 过程 就是 一个 明证 。 其次 , 福山 的 历史观 是 极端 唯心主义 的 。 表面 上 , 他 将 历史 发展 置于 经济 和 政治 这 双重 支柱 之上 , 经济 为 科学技术 所 推动 , 政治 则 源于 人 的 精神 追求 。 但 实际上 , 他 所说 的 历史 发展 仅仅 是 精神 的 发展 、 观念 的 发展 和 意识形态 的 发展 。 一方面 , 他 将 经济 与 政治 完全 分开 , 政治 发展 与 经济 毫无关系 , 政治 是 一种 纯粹 的 精神 追求 , 政治 制度 是 人 的 意识 状态 的 外 在 化 和 客体化 。 另一方面 , 他 又 把 价值观念 当作 衡量 历史 的 唯一标准 , 将 精神 视为 历史 发展 的 真正 动力 , 将 政治 制度 看作 历史 前进 的 基本 标志 。 一句 话 , 精神 代表 了 历史 的 全部 。 没有 精神 , 历史 也 就 “ 终结 ” 了 。 最后 , 福山 的 “ 历史 的 终结 ” 意味着 历史主义 的 终结 。 他 本来 从 黑格尔 的 历史主义 中 汲取 了 灵感 和 思想 推动力 , 但是 , 当 宣布 “ 历史 已经 终结 ” 之后 , 他 便 抛弃 了 历史主义 。 他 的 历史观 是 后 历史主义 的 : 历史 已经 进入 后 历史 , 不再 有 理想 和 信念 , 不再 有 意识形态 争论 , 不再 有 需要 加以解决 的 “ 大 问题 ” 。 后 历史 犹如 一潭死水 , 正如 卡尔 · 曼海姆 在 《 意识形态 和 乌托邦 》 结尾处 描述 的 一样 。 但是 , 历史 现在 毕竟 没有 终结 , 将来 也 不会 终结 。 因为 只要 人类 存在 , 就 会 有 不同 的 理想 、 信念 和 价值体系 ( 意识形态 ) , 从而 , 人类 也 就 永远 会 相互 争论 按照 什么 观念 去 开创 历史 。 注 :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福山 : 《 历史 的 终结 ? 》 , 载 于 美国 《 国家 利益 》 杂志 , 1989 年 夏季 号 , 第 4 页 , 第 5 页 , 第 6 页 , 第 4 页 , 第 5 页 , 第 5 页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 福山 : 《 历史 的 终结 和 最后 的 人 》 , 美国 自由 出版社 , 1992 年 , 第 73 页 , 第 73 页 , 第 79 页 , 第 134 页 , 第 204 页 , 第 46 页 , 第 311 页 。 ( 责任编辑 孔明 安 ) * __label__C38-Politics 【 文献号 】 3 - 1888 【 原文 出处 】 晋阳 学刊 【 原刊 地名 】 太原 【 原刊 期号 】 199604 【 原刊 页 号 】 57 - 62 【 分类号 】 B6 【 分类 名 】 外国 哲学 与 哲学史 【 作者 】 潘伟杰 / 胡华忠 【 复印 期号 】 199610 【 标题 】 西方 政治 哲学 的 逻辑 分析 : 价值 合理性 与 工具 合理性 之间 【 正文 】 反观 西方 政治 哲学 2500 余年 的 发展史 , 价值 合理性 与 工具 合理性 的 冲突 是 西方 政治 哲学 的 中心 脉络 。 政治 哲学 的 逻辑 冲突 是 社会 混乱 和 冲突 的 反映 , 因为 : “ 创立 政治 理论 的 兴趣 的 特殊 之 处 在于 想 使 人们 采取行动 , 去 改变 他们 认为 是 恶劣 的 环境 ” 。 〔 1 〕 价值 合理性 主导 了 西方 政治 哲学 从 古希腊 到 近代 的 发展 。 而 19 世纪 开始 了 工具 合理性 的 挑战 , 20 世纪 工具 合理性 取代 了 价值 合理 主义 在 西方 政治 哲学 中 的 地位 。 这个 时期 的 政治 哲学家 一反 过去 囿于 政治 原则 的 规范 分析 , 试图 回避 价值 判断 , 把 政治 哲学 予以 科学主义 的 阐释 。 如果说 , 19 世纪 以前 价值 合理 主义 主导 政治 哲学 的 发展 所带 的 结论 是 : “ 政治 理论 联系实际 政治 的 观点 是 政治 理论 继续 生存 的 条件 。 ” 〔 2 〕 那么 , 工具 合理 主义 同样 遭到 了 理论 自身 、 社会 现实 和 人类 历史 的 批判 。 价值 合理性 与 工具 合理性 之间 冲突 的 本意 在于 : 政治 哲学 无法 将 两者 成功 地 结合 起来 。 一 政治 哲学 的 创新 是 人类 社会 本身 正在 经历 艰难困苦 时期 的 征兆 , 它 是 一种 信仰 而 反映 对 社会 的 理解 和 安排 。 在 几乎 长达 2500 余年 的 西方 政治 哲学史 上 , 价值 合理性 首先 占据 主导地位 , 这 段 历史 一直 从 古希腊 延续 到 19 世纪 上半叶 。 价值 合理性 主导 的 政治 哲学 的 简单 表征 就是 : 政治 哲学 围绕 价值 规范 伸展 , 通过 对 诸如 正义 、 秩序 、 民主 、 自由 、 政体 原则 等 的 价值 规范 的 分析 来 演绎 政治 哲学 的 发展 逻辑 , 研究 方法 主要 是 抽象 演绎 。 古希腊 到 19 世纪 上半叶 的 政治 哲学史 一般 为 人们 划分 为 三个 时期 , 古希腊 伦理 世界观 时期 、 中世纪 神学 世界观 时期 、 近现代 的 法学 世界观 时期 。 这 三个 时期 的 共同 特点 : 价值 规范 的 创新 与 诠释 主要 是 逻辑 。 工具 合理性 只 具有 潜在 市场 。 1 . 古希腊 伦理 世界观 ( 大约 公元前 375 - 325 年 ) 。 这个 时期 主要 出 了 柏拉图 的 《 理想国 》 、 《 法律 篇 》 和 亚里士多德 的 《 政治学 》 。 这一 历史 阶段 , “ 希腊 城邦 从 文化 上 的 领导 地位 跌落 下来 , 这 肯定 是 古代 世界 主要 的 精神 大 动荡 。 ” 〔 3 〕 反映 在 柏拉图 和 亚里士多德 的 政治 哲学 中 主要 是 通过 他们 对 政治 原则 的 规范 分析 来 拯救 古希腊 和 构建 政治 秩序 。 无论是 柏拉图 的 正义 观 还是 亚里士多德 的 人性论 , 都 体现 了 他们 在 历史 动荡 时期 对 价值 规范 的 诠释 和 安排 。 各司其职 是 正义 ( 柏拉图 ) , 平等 是 正义 , 人 天生 要 过 政治 生活 ( 亚里士多德 ) 都 是 政治 哲学 的 价值 规约 。 2 . 中世纪 神学 世界观 时期 。 哲学 、 政治学 , 法学 无不 成为 神学 的 “ 婢女 ” 与 “ 分枝 ” 。 “ 一切 按照 神学 中 通行 的 原则 来 处理 。 教会 教条 同时 就是 政治 信条 , 圣经 词句 在 各 法庭 中 都 有 法律 的 效力 ” 。 〔 4 〕 政治 原则 的 哲学 分析 完全 以 神学 的 形式 来 体现 , 整个 社会 都 是 上帝 创造 的 , “ 一切 现存 的 事物 都 是 由 神 安排 的 ” , “ 天意 要 对 一切 事物 贯彻 一种 秩序 ” 。 〔 5 〕 中世纪 政治 哲学 借助于 神学 来 安排 人们 的 价值 追求 。 “ 社会 共同 幸福 的 存在 ” ( 阿奎那 ) 本身 就 代表 了 古希腊 以来 政治 哲学 价值 合理性 的 认同 。 到 了 近代 , 社会 共同 意志 的 存在 成为 西方 政治 哲学 的 价值 起点 。 3 . 近现代 法学 世界观 时期 。 1640 年 - 1690 年 的 半个世纪 基本上 奠定 了 该 时期 政治 哲学 的 大厦 。 它 是 文艺复兴 以来 欧洲 社会 理性 的 重大 发展 时期 。 霍布斯 的 《 利维坦 》 、 洛克 的 《 政府 论 》 , 稍后 还有 孟德斯鸠 的 《 论法 的 精神 》 、 卢梭 的 《 社会契约论 》 , 再后 就是 美国 潘恩 的 《 常识 》 等 , 构成 了 近代 西方 政治 哲学 发展 的 主流 。 在 17 世纪 到 19 世纪 上半叶 这一 历史 跨度 内 , 西方 政治 哲学家 主要 以 抽象 演绎 的 研究 方法 对 国家 和 政治 制度 进行 价值 合理 主义 规范 的 逻辑 分析 。 他们 的 契约 说 以 “ 社会 共同 意志 的 存在 ” 为 前提 来 组织 社会 生活 和 政治 生活 。 “ 天赋人权 ” 深刻 反映 了 西方 社会变革 时期 的 政治 规范 。 霍布斯 在 《 利维坦 》 中 把 这种 权力 解释 为 “ 自我 保存 ” , 洛克 在 《 政府 论 》 中则 把 它 解释 为 “ 生命 、 自由 、 健康 和 财产 ” 。 孟德斯鸠 、 卢梭 、 潘恩 等 也 都 在 其 政治 思想 中 高扬 对 人权 的 价值 合理 主义 的 诠释 。 社会 契约 同样 反映 了 社会变迁 时期 政治 哲学家 的 价值 合理 主义 的 逻辑 对 社会 循序 的 哲学 建构 。 霍布斯 认为 , 人们 为了 摆脱 “ 一切 人 对 一切 人 社会 战争 ” 的 那种 自然 状态 , 在 自然法 的 指导 下 , 经过 契约 , 把 所有 的 人 的 自然 权利 交给 一个 主权者 , 这样 便 建立 了 国家 。 霍布斯 进而 认为 : “ 正义 的 性质 在于 遵守 有效 的 信约 。 ” “ 没有 这 一条 自然法 , 信约 就 会 无用 , 徒具 虚文 , 而 所有 的 人 对 一切 事物 的 权利 也 会 仍然 存在 , 我们 也 就 会 仍然 处在 战争状态 。 ” 〔 6 〕 霍布斯 依然 是 以 价值 合理 主义 为 基点 来 诠释 政治 哲学 的 , 但是 霍布斯 的 “ 战争状态 。 ” 〔 6 〕 霍布斯 依然 是 以 价值 合理 主义 为 基点 来 诠释 政治 哲学 的 , 但是 霍布斯 的 “ 战争状态 ” 却 具有 经验主义 的 色彩 , 因此 他 的 研究 方法 有 经验 思维 的 基础 。 洛克 说 , 为了 弥补 自然 状态 的 种种 缺陷 , 人们 根据 自然法 的 命令 ( 价值 合理 主义 的 安排 和 启示 ) 订立 契约 , 将 自由行动 和 单独 惩罚 的 两种 权利 交给 了 社会 , 使 社会 具有 公共 权力 于是 国家 就 从 政治 规约 中 产生 了 。 卢梭 是 最 典型 的 契约 论者 , 他 在 《 社会契约论 》 的 开卷 有 一段 意味深长 的 表白 “ 我要 探讨 在 社会秩序 之中 , 从 人类 实际 情况 与 法律 的 可能性 情况 着眼 , 能 不能 有 某种 合法 的 而 又 确切 地 政权 原则 。 在 这 一 研究 中 , 我 将 努力 把 权利 所 许可 的 和 利益 所 要求 的 结合 在 一起 , 以便 使 正义 与 功利 二者 不致 有所 分歧 。 ” 。 〔 7 〕 卢梭 道 出 了 西方 政治 哲学 的 逻辑 困惑 , 即 如何 把 政治 原则 的 规范 分析 与 政治 过程 的 经验 分析 结合 起来 。 但 卢梭 能 如愿 吗 ? 卢梭 确实 从 人类 实际 情况 着眼 。 但 他 在 政治 哲学 的 前提 认定 和 研究 方法 上 依然 强调 价值 合理性 。 价值 合理性 的 至善 主义 导致 他 的 民主 理论 只能 在 小国 里 实现 。 卢梭 的 民主 原则 在 事实 判断 ( 工具 合理性 ) 面前 碰壁 。 到 了 美国 的 潘恩 就 提出 : “ 当 民主 国家 的 人口 增长 和 领土 扩大 之后 , 这种 简单 的 直接 民主制 形式 就 行不通 了 ” , “ 代议制 政府 的 特点 就是 心平气和 地 按照 多数决定 一切 问题 。 ” 〔 8 〕 多数 的 意志 是 至高无上 的 , 而且 是 分辨 政治 是非 的 最高 仲裁 人 , 这 从 民主制 角度 体现 了 政治 哲学 中 的 价值 合理 主义 的 设计 。 虽然 洛克 提出 有限 政府 论 , 以 使 少数 人 同样 得到 保护 , 这种 民主 更 多 地 是 关心 自由 , 但是 熊彼特 在 《 资本主义 、 社会主义 和 民主主义 》 一书中 批判 了 这种 古典 民主 理论 。 熊彼特 以 工具 合理 主义 的 眼光 批判 古典 民主 理论 的 价值 合理性 。 “ 反映 在 古典 学说 中 的 民主 的 意识形态 是 以 人类 行为 和 生命 价值 的 合理 主义 图式 的 基础 的 。 ” 〔 9 〕 共同 意志 和 共同 幸福 为 前提 的 古典 民主 理论 的 脆弱性 就 在于 此 。 可见 , 近代 西方 政治 哲学 偏重于 理性 思维 的 认识 方式 , 试图 描述 世界 的 全面 形象 , 即 从 整体性 的 观点 描述 世界 。 它 意味着 对待 人类 生存环境 的 一种 取向 , 洋溢着 鲜明 而 又 强烈 的 价值 学 特色 。 政治 哲学 作为 社会 冲突 和 混乱 时期 的 政治 设计 , 价值 合理性 与 工具 合理性 在 其间 的 冲突 是 历史 的 观照 。 从 西方 政治 哲学 自 古希腊 到 19 世纪 上半叶 的 历史 中 , 在 社会形态 的 更替 季节 , 政治 哲学 的 生命力 就 在于 价值 规范 的 引导 , 以 指导 人们 的 信仰 转换 。 在 社会形态 的 维护 时期 , 政治 哲学 关键在于 把 政治 原则 的 规范 建构 获得 工具 合理性 的 支持 。 19 世纪 下半叶 西方 政治 哲学 开始 了 这种 尝试 。 约翰 · 密尔是 开拓 这一 领域 的 典型 代表 。 他 的 理论 着重于 在 实际 政治 生活 和 制度 中 如何 运用 自由主义 原则 。 他 的 政治 观点 主要 不 在于 提出 政治 理论 的 抽象 原则 。 而 在于 论证 实际 政治 生活 中 的 各种 问题 。 他 把 自由主义 理想 原则 演绎 为 现实生活 中 的 放任主义 、 不 干涉 原则 。 密尔 明确 认为 绝对 的 个人 自由 只有 少数 天 才能 享有 。 或者说 , 比 别人 有 较 多 个性 的 人才 最 配享 有 精神 的 自由 和 个性 的 发展 。 密尔 的 代议 民主 理论 同样 是 以 现实 的 政治 生活 来 解构 和 建构 的 。 他 看到 了 多数 意志 的 弊端 , 从 提高 代议 民主制 的 质量 着眼 提出 了 复票制 和 选举权 限制 。 “ 理想 上 最好 的 政府 形式 就是 主权 或 作为 最后 手段 的 最高 支配权 属于 社会 整个 集体 的 那种 政府 。 ” 〔 10 〕 这种 政府 必须 获得 实际 政治 生活 的 支持 , 是 密尔 的 政治 哲学 的 逻辑 。 但 密尔 在 价值 合理性 与 工具 合理性 之间 走得 太远 , 致使 其 对 政治 原则 的 规范 分析 偏向 了 功利主义 色彩 。 密尔 的 政治 哲学 代表 了 西方 政治 哲学 在 价值 合理性 与 工具 合理性 平衡 的 逻辑 转换 。 二 古希腊 直至 19 世纪 上半叶 的 西方 政治 哲学 是 以 价值 合理性 为 主导 的 认识 逻辑 , 也就是说 , 政治 原则 的 价值 创新 是 该 时期 政治 哲学 的 发展 逻辑 。 19 世纪 下半叶 是 工具 合理性 向 价值 合理性 挑战 的 插曲 。 20 世纪 西方 政治 哲学 的 逻辑 天平 转向 工具 合理 主义 。 20 世纪 西方 政治 哲学 的 逻辑 转换 的 主要 原因 在于 : 1 . 现代 世界 总体 格局 的 演化 。 垄断 的 形成 是 世界 资本主义 物质 生产方式 的 重大 转化 , 而 “ 物质 生活 的 生产方式 制约 着 整个 社会 生活 、 政治 生活 和 精神 生活 的 过程 。 ” 〔 11 〕 现代 西方 政治 哲学 的 生存 支点 就 变为 维护 现实 社会 的 政治 合法性 。 20 世纪 两次 世界大战 的 爆发 对 政治 哲学 的 影响 就是 : 反思 西方 政治 原则 与 规范 的 合理性 。 弗洛姆 的 “ 人死 了 ” 代表 着 西方 政治 哲学 中 自由 的 困惑 。 崇尚 自由 的 人们 却 在 现实生活 中 逃避 自由 是 对 自由 的 价值 极大 疑问 。 社会主义 制度 在 20 世纪 的 诞生 开始 了 两种 意识形态 的 对立 时期 , 意识形态 的 对立 严重 阻碍 了 西方 政治 哲学 的 价值 合理性 的 发展 。 西方 政治 哲学 的 价值 规范 的 创新 受阻 是 工具 合理 主义 上升 的 重要 契机 。 2 . 现代 自然科学 的 兴起 。 “ 我们 所处 的 基本 困境 是 由 现代 自然科学 的 胜利 所 造成 的 。 ” 〔 12 〕 随着 现代 自然科学 的 兴起 , 知识 领域 发生 了 很大 的 变化 , 特别 是 在 实证主义 的 影响 下 , 西方 政治 哲学 试图 回避 价值 判断 。 不仅 对 政治 过程 进行 经验 分析 ( 这是 20 世纪 的 成功 ) , 而且 对 政治 原则 也 进行 所谓 的 科学 的 解构 ( 这是 20 世纪 的 失败 ) 。 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 初期 , 利奥 · 斯特劳斯 自称 是 “ 毫不 夸张 ” 地 断言 : “ 今天 政治 哲学 不复存在 , 只有 某些 超度 亡魂 式 的 工作 — — 历史 研究 或者 以往 被 看作 无关紧要 的 和 不难 令人信服 的 异议 的 课题 是 例外 。 ” 在 同样 的 环境 下 , A · 科班 发出 了 “ 政治 理论 ” 衰落 的 哀叹 。 这些 说法 之所以 产生 , 应该 说 是因为 实证主义 在 哲学 和 社会科学 领域 里 占据 了 主导地位 。 实证主义 是 一种 向 人们 提供 实在 、 有用 、 确定 、 精确 知识 的 哲学 , 它 催发 了 经验主义 政治 科学 的 生存 。 经验主义 政治 科学 的 建立 ( 在 西欧 ) 和 发展 ( 在 美国 ) , 使 政治 哲学 被 贬低 为 只有 分析 哲学 的 意义 和 功能 , 这是 政治 哲学 被 看作 无有 的 东西 而 走向 “ 衰亡 ” 的 原因 。 3 . 西方 政治 哲学 的 困惑 。 主要 体现 在 浪漫主义 的 兴起 和 非 理性主义 的 泛滥 , 两者 是 相关 的 。 浪漫主义 是 一个 “ 否认 理性 的 能力 和 要求 , 依靠 信心 、 直觉 、 情感 及 情绪 的 反 理智 运动 。 ” 〔 13 〕 浪漫主义 的 根 可追溯 到 某些 早期 的 基督教 思想家 , 在 启蒙 时代 卢梭 在 《 论 人类 不 平等 的 起源 和 基础 》 中以 浪漫主义 的 姿态 批判 了 理性 , 从 政治 哲学 的 角度 来看 , 就是 对 价值 合理性 在 人类 生活 中 的 批判 。 他 说 : “ 如果 我们 能够 始终保持 自然 给 我们 安排 的 简朴 、 单纯 、 孤独 的 生活 方式 , 我们 几乎 能够 完全 免去 这些 不幸 。 如果 自然 曾经 注定 了 我们 是 健康 的 人 , 我 几乎 敢于 断言 , 思考 的 状态 是 违反 自然 的 一种 状态 , 而 沉思 的 人 乃是 一种 变 了 质 的 动物 。 ” 〔 14 〕 浪漫主义 到 了 20 世纪 则 以 极端 反 理性 的 面目 出现 。 这 在 尼采 身上 得到 完整 体现 , “ 坚决 主张 ‘ 理性 ’ 就是 埋葬 生命 的 危险 的 暴力 ! ” 〔 15 〕 非 理性主义 是 西方 政治 哲学 对 人性 把握 的 转向 。 19 世纪 以前 人 是 理性 动物 是 西方 政治 哲学 价值 创新 的 前提 。 非 理性主义 的 泛滥 直接 导致 价值 理性 的 失落 。 弗洛伊德 的 精神分析 学说 、 杜威 的 实用 哲学 、 罗素 的 社会 改造 原理 等等 , 在 一定 程度 上 都 是非 理性主义 的 代表 。 它们 表现 为 对 人 的 本能 的 过分 尊重 或 极端 颂扬 , 对 人 的 自由 无拘无束 的 发挥 , 对 政治 生活 和 社会 生活 的 直觉 的 把握 和 实用 的 分析 。 如果说 : “ 浪漫主义者 的 共同 维系 在于 , 忠实 于 情感 而 不忠实 于 理性 。 ” 〔 16 〕 那么 , 非 理性主义 从根本上 抛弃 了 西方 政治 哲学 中 的 价值 理性 传统 , 推动 了 西方 政治 哲学 的 直觉 阐释 , 提高 了 政治 过程 经验 分析 的 地位 。 “ 只要 人们 认为 有 可能 达到 某种 标准 和 价值 并 按照 这些 价值 构想 出 未来 的 政治 秩序 , 就 足以 激起 人们 对 过去 的 政治 思想 进行 创造性 的 检验 , 但 一旦 得出结论 说 , 一切 价值 是 个人 或 团体 偏爱 的 表现 , 并 说 这些 偏爱 又 反过来 反映 个人 或 团体 的 生活 经验 , 那么 这种 积极 研究 价值 的 动力 似乎 就 消失 了 。 ” 〔 17 〕 这是 西方 政治 哲学 在 20 世纪 的 困境 。 这个 困境 的 中心 在于 , 价值 合理性 与 工具 合理性 的 历史性 失调 。 事实证明 , 构建 一种 无 规范 因素 的 政治 哲学 的 尝试 似乎 注定 是 要 失败 的 , 其 原因 在于 , 对 政治 事件 的 任何 注释 都 将 触及 对 参与者 的 行为 和 动机 的 解释 , 而 这种 解释 都 诉诸 一种 颇 有 争议 的 有关 人类 需要 和 动机 的 一般 观点 , 进而 会 具有 规范性 含义 。 其次 , “ 研究 工作者 一旦 回避 自己 作为 价值 建立 者 和 分析 者 的 作用 , 就 不 容易 识别 那些 社会 上 要求 检验 人类 生活 的 关键性 问题 。 ” 〔 18 〕 政治 哲学 具有 强烈 的 价值 学 特色 , 政治 哲学家 的 社会 使命 就 在于 不断 建构 和 创新 政治 生活 的 价值 规范 , 以 指导 人们 的 行为 , 安排 社会 的 秩序 。 西方 政治 哲学 的 工具 合理 主义 逻辑 的 贫困 是 价值 的 贫困 。 但是 20 世纪 政治 哲学 在 分析方法 上 的 创新 、 研究 领域 中 拓展 的 尝试 都 是 值得 肯定 的 。 “ 那种 想 把 所有 政治 哲学 都 降为 政治学 的 打算 是 注定 要 失败 的 ; 但是 研究 政治学 的 哲学家 都 必须 象 政治家 意识 到 的 那样 , 任何 想要 扩大 政治学 的 范围 及其 运用 的 尝试 都 值得 进行 的 。 ” 〔 19 〕 在 西方 政治 哲学 的 价值 合理性 与 工具 合理性 之间 的 逻辑 冲突 中 , 走向 两者 中 任一 极端 都 将 引起 政治 哲学 的 生存 危机 。 三密尔 在 19 世纪 下半叶 曾 对 西方 政治 哲学 中 的 价值 规范 ( 自由 、 民主 等 ) 与 现实 政治 生活 ( 功利主义 ) 之间 进行 协调性 尝试 , 是 西方 政治 哲学 的 发展 逻辑 从 价值 合理性 向 工具 合理 主义 转向 的 阶段 。 20 世纪 西方 政治 哲学 的 主流 是 工具 合理 主义 主导 政治 哲学 的 发展 。 但 20 世纪 同样 存在 着 寻求 价值 合理 主义 与 工具 合理 主义 之间 新 的 阿基米德 点 的 探索 , 其 主要 表现 为 : 在 相邻 的 学科 相结合 ( 政治 — — 法学 , 政治 — — 伦理 等 ) 的 基础 上 对 政治 哲学 的 传统 命题 进行 富有成效 的 探索 。 应该 提到 的 是 哈佛大学 教授 约翰 · 罗尔斯 的 《 正义 论 》 ( 1971 年 ) 一书 , 以及 法兰克福 学派 代表 们 的 著作 , 如 H · 马尔库 基的 《 单向 度 的 人 》 ( 1964 年 ) 等 。 当然 包括 马克思主义 政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 从 社会 有机 统一体 出发 , 把 资本主义 社会 政治 生活 解释 为 阶级 冲突 的 反映 , 这 显然 具有 强烈 的 工具 合理 主义 的 色彩 。 但是 , 马克思主义 政治 哲学 的 成功 之 处 在于 : 把 资本主义 政治 生活 解释 为 现实 的 阶级 冲突 的 反映 与 反对 资本主义 建立 自由人 的 联合体 的 实践 观 结合 在 了 一起 。 丹尼尔 · 贝尔 在 《 资本主义 文化 矛盾 》 中 反对 马克思主义 的 社会 有机 统一论 , 认为 经济 — — 政治 — — 文化 遵循 不同 的 中轴 原理 。 但 丹尼尔 · 贝尔 对 资本主义 批判 的 焦点 : 宗教 冲 动力 与 经济 冲 动力 的 矛盾 同样 是 在 政治 哲学 的 层面 对 资本主义 社会 价值 合理性 与 工具 合理性 冲突 的 定位 。 法兰克福 学派 的 代表 H · 马尔库塞 在 《 单向 度 的 人 》 一书 中 对 资本主义 社会 技术理性 的 批判 在 理论 上 同样 反映 了 试图 对 传统 政治 哲学 命题 的 新 开拓 。 他 把 政治 与 伦理 相结合 , 认为 : “ 在 技术 的 媒介 作用 中 , 文化 、 政治 和 经济 都 并入 了 一种 无所不能 的 制度 , 这一 制度 吞没 或 拒斥 所有 历史 替代性 选择 。 这一 制度 的 生产率 和 增长 潜力 稳定 了 社会 , 并 把 技术 进步 包容 在 统治 的 框架 内 。 技术理性 已经 变成 了 政治 的 合理性 。 ” 〔 20 〕 任何 社会 批判 理论 含有 这样 一个 价值 合理性 为 前提 : “ 人类 生活 是 值得 过 的 。 或者 可能 是 和 应当 是 值得 过 的 。 这个 判断 是 一切 理智 努力 的 基础 , 它 是 社会 理论 的 前提 , 否定 它 ( 这是 完全 合乎逻辑 的 ) 就是 否定 理论 本身 。 ” 〔 21 〕 社会 批判 理论 的 抽象 拒绝 把 事实 的 给定 领域 当作 有效性 的 最后 根据 。 威廉 · 曼彻斯特 在 《 光荣 和 梦想 》 一书中 宣称 , 以往 所有 伟大 的 政治 哲学家 如 柏拉图 、 霍布斯 、 卢梭 等 都 对 当时 的 政治 现实 作出 了 回答 。 因而 毫不 奇怪 , 罗尔斯 对 我们 公共 生活 所 遵守 的 原则 所作 的 深刻 分析 正是 由于 这些 原则 受到 严重破坏 的 缘故 。 罗尔斯 把 政治学 与 伦理学 等 相关 学科 相结合 , “ 强调 研究 实质性 道德观念 的 中心 地位 ” 〔 22 〕 试图 继承 西方 契约 论 传统 , 建构 代替 功利主义 而 阐发 的 有关 社会 基本 结构 的 正义 理论 。 “ 直觉主义 不是 建设性 的 , 至善 主义 是 不能 接受 的 。 ” 〔 23 〕 罗尔斯 的 正义 两 原则 ( 自由 优先 原则 与 正义 对 效率 和 福利 的 优先 原则 ) 其实 就是 对 西方 政治 哲学 的 逻辑 : 价值 合理性 与 工具 合理性 进行 平衡 所 得出 的 结论 。 我们 的 结论 是 : 西方 政治 哲学 在 价值 合理性 与 工具 合理性 之间 的 平衡 是 历史性 的 平衡 , 即 价值 合理性 与 工具 合理性 之间 的 平衡 不是 平均 占有 西方 政治 哲学 的 发展 空间 , 当然 两者 的 平衡 拒绝 任何 走向 极端 的 尝试 。 政治 哲学 是 任何 时代 、 任何 时期 都 是 不 可能 少 的 , 正如 牛津大学 教授 约翰 · 普拉 梅纳茨 所言 , 人们 需要 政治 理论 来 指导 自己 的 行动 , 在世界上 安身立命 。 其次 , 政治 理论 联系实际 政治 的 观点 是 政治 理论 继续 生存 的 条件 。 “ 尽管 政治 理论 往往 主要 关心 价值 , 可是 如果 我们 不 承认 在实践中 它 确实 取决于 政治 关系 的 起初 论述 的话 , 我们 对 政治 理论 的 性质 就 会 陷入 严重 的 误解 。 ” 〔 24 〕 同时 , “ 任何 单一 的 价值 , 不论是 自由 还是 正义 。 如果 被 看作 是 绝对 的 和 压倒一切 的 , 并且 被 严格 运用 的话 , 就 能 导致 极端 。 ” 〔 25 〕 也就是说 政治 哲学 不再 是 试图 凌驾于 政治 科学 之上 或 取代 政治 科学 的 “ 思辨 结构 ” 。 政治 哲学 如果 不是 同 政治 科学 的 发展 有机 地 联系 起来 , 势必 退化 为 枯燥无味 的 和 贫乏 的 思辨 。 但 也 不能 用 坚持 彻底 的 经验主义 和 宣称 哲学 毫无用处 的 实证主义 偏见 来 理解 政治 哲学 。 我们 时代 的 政治 哲学 应是 向 实践 和 政治 活动 开放 , 又 向 科学 开放 的 一种 认识 和 评价 活动 。 马克思主义 历来 认为 , 哲学 是 时代精神 的 精华 。 因此 哲学 中 必须 介入 科学 和 实践 , 同时 又 是 向 科学 信息 和 实践 制约 开放 的 , 它 无论 在 科学 抑或 实践 中 都 具有 普遍性 。 ( 作者 : 潘伟杰 复旦大学 国际 政治系 胡华忠 复旦大学 哲学系 200437 ) [ 责任编辑 张育铭 ] * 注释 : 〔 1 〕 〔 2 〕 〔 3 〕 〔 12 〕 〔 17 〕 〔 19 〕 〔 24 〕 〔 美 〕 詹姆斯 · A · 吉尔德 、 文森特 、 V · 瑟斯 比著 《 现代 政治 思想 》 ( 商务印书馆 1985 年版 ) 第 13 页 、 第 370 页 、 第 12 页 、 第 322 页 、 第 388 - 389 页 、 第 264 页 、 第 382 页 。 〔 4 〕 《 马克思 恩格斯 全集 》 第七卷 , 第 400 页 〔 5 〕 阿奎那 政治 著作 选读 》 ( 商务印书馆 1963 年版 ) , 第 99 页 。 〔 6 〕 〔 英 〕 霍布斯 著 《 利维坦 》 ( 商务印书馆 185 年版 ) 第 108 - 109 页 。 〔 7 〕 〔 法 〕 卢梭 著 《 社会契约论 》 ( 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 ) 第 7 页 。 〔 8 〕 《 潘恩 选集 》 ( 商务印书馆 1981 年版 ) 第 255 页 。 〔 9 〕 〔 美 〕 熊彼特 著 《 资本主义 , 社会主义 和 民主主义 》 ( 商务印书馆 1979 年版 ) 第 371 页 。 〔 10 〕 〔 英 〕 密尔著 《 代议制 政府 》 ( 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 ) 第 43 页 。 〔 11 〕 《 马克思 恩格斯 选集 》 第三卷 , 第 82 页 。 〔 13 〕 〔 16 〕 〔 美 〕 爱 · 麦 · 伯恩斯 著 《 当代世界 政治 理论 》 ( 商务印书馆 1983 年版 ) 第 288 页 。 〔 14 〕 〔 法 〕 卢梭 著 《 论 人类 不 平等 的 起源 和 基础 》 ( 商务印书馆 1962 年版 ) 第 79 页 。 〔 15 〕 〔 德 〕 尼采 著 《 权力 意志 》 ( 商务印书馆 1991 年版 ) 第 51 页 。 〔 18 〕 〔 德 〕 弗洛姆 著 《 对 自由 的 恐惧 》 国际 文化 出版社 1988 年版 , 第 192 页 。 〔 20 〕 〔 21 〕 〔 美 〕 马尔库塞 著 《 单向 度 的 人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 年版 ) 第 7 - 8 页 , 第 2 页 。 〔 22 〕 〔 23 〕 〔 美 〕 罗尔斯 著 《 正义 论 》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年版 ) 第 48 页 , 第 49 页 。 〔 28 〕 〔 美 〕 尼丹尔 · 贝尔 著 《 资本主义 文化 矛盾 》 ( 三联书店 1989 年版 ) 第 321 页 。 * __label__C39-Sports 浙江 体育 科学 ZHEJIANGSPORTSSCIENCE1999 年 第 21 卷 第 4 期 No.4 Vol.211999 因素 交互 影响 分析法 在 优化 体育 院系 教学计划 中 的 应用 初探 隗 金水 严丽萍 摘要 : 对 因素 交互 影响 分析法 作 了 介绍 , 即 在 广泛 收集 体育 教学 专家 宝贵意见 的 基础 上 , 通过 对 课程 与 目标 的 交互 影响 关系 以及 课程 与 课程 的 交互 影响 关系 , 以 计算 直接 关联 指数 、 总 关联 指数 、 可 实现 指数 和 依赖 指数 , 为 量化 地 确定 各门 课程 的 重要 程度 、 一些 基础课 的 取舍 、 各门 课程 开课 的 先后顺序 、 必修课 和 选修课 等 提供 科学 方法 , 从而 可以 达到 优化 体育 院系 教学计划 的 效果 。 关键词 : 因素 交互 影响 , 体育 专业 , 教学计划 , 优化 中 图 分类号 : G80 - 32 文献 标识码 : AAnappliedstudyonfactors ’ interactiveinfluencemethodinoptimizingtheteachingplansofsportsmajorWENJin - shui1 , YANLi - ping2 ( 1 . Statisticsandmeasurementsection , GuangzhouinstituteofPE , Guangzhou510075 , China ; 2 . PEdepartmentofHubinsection , Zhejianguniversity , Hangzhou310031 , China ) Abstract : Thefactors ’ interactiveinfluencemethodisintroducedinthispaper . Thatistosay , basicontheviewpointsofmanyexpertsofPE , throughinteractiveanalysisonbetweencoursesandobjectsandbetweendifferentcourses , directcorrelativeindex , totalcorrelativeindex , realizableindexanddependentindexarecalculated , thedeterminationoffollowingaspectswhicharethesignificantdegreeofeachcourse , thereservingandabandoningofsomebasiccourses , thesequenceofarrangingcourseclasses , theteachingplanscanbeoptimizedinthisway . Keywords : factors ’ interactiveinfluence ; sportsmajor ; teachingplans ; optimization 体育 院系 的 教学计划 是 组织 体育 教学 过程 的 主要 依据 , 它 的 科学 与否 将 直接 影响 体育 院系 的 教学质量 和 人才培养 的 规格 。 众所周知 , 教学计划 一般 包括 培养目标 、 学习年限 和 时间 分配 , 课程 设置 、 教学 环节 的 安排 以及 时间 分配 表 和 教学 进度表 , 而 在 教学计划 中 , 占 主导地位 的 是 培养目标 , 占 核心 地位 的 是 课程体系 。 随着 科技 的 进步 和 社会 的 发展 , 体育 院系 原有 教学计划 中 的 培养目标 和 课程体系 需要 及时 的 改革 , 而 改革 的 关键在于 以 科学 的 方法 理顺 课程 与 目标 的 关系 , 找到 其 规律 , 从而 对 教学计划 及其 各 因素 进行 逐步 修改 和 完善 。 1 体育 院系 教学计划 的 因素 交互 影响 分析 的 基本 思想 在 教育史 上 , 在 课程 理论 的 发展 中 , 第一次 明确 把 教育 目标 确定 为 课程 编制 依据 的 当 推 泰勒 , 根据 泰勒 的 观点 , 教育 课程 的 设置 必须 以 教育 目标 为 依据 , 围绕 教育 目标 以 保证 教育 目标 的 实现 。 体育 院系 的 教学 具有 其 特殊性 , 它 既有 运动 技术 的 学习 , 又 有 文化 理论 的 学习 。 那么 理论课 与 理论课 之间 、 术科 与 术科 之间 、 术科 与 理论课 之间 的 相互 关系 如何 ; 课程 对 培养目标 的 支持 程度 多大 , 即 那些 是 重要 课程 , 那些 是 次 重要 课程 , 那些 课程 应当 删除 , 还应 加强 那些 方面 的 课程 ; 开课 顺序 上 , 理论课 优先 还是 技术课 优先 ; 同时 理论课 ( 或 技术课 ) , 其 开课 顺序 又 应 孰 先 孰 后 等 问题 , 是 当今 体育 教学改革 中 亟待解决 的 问题 。 因素 交互 影响 分析法 就是 把 培养目标 和 课程体系 看作 两个 “ 作用 元 ” , 通过 这 两个 作用 元 的 交互 影响 分析 , 量化 地 解决 教学计划 中 存在 的 以上 问题 。 2 因素 交互 影响 分析法 在 优化 体育 院系 教学计划 中 的 基本 步骤 这种 方法 包括 六个 步骤 。 2 . 1 确定 体育 院系 ( 某一 具体 专业 ) 的 培养 总 目标 2 . 2 将 总 目标 分解成 N 个 具体 的 子目标 O1 、 O2 … … On2 . 3 确定 子目标 的 权重 W1 、 W2 … … Wn2 . 4 进行 课程 与 目标 的 交互 影响 分析 这一 分析 按表 1 的 形式 进行 。 列表 头 C1 、 C2 … … Cm 为 M 门备择 课程 ( 即 准备 选用 课程 ) 。 表中 矩阵 元 aij 是 第 i 门 课程 与 第 j 个 目标 的 交互作用 元 , 它 由 课程 对 目标 的 支持 程度 决定 。 在 这 一 分析 中 , 我们 把 课程 对 目标 的 支持 程度 分成 4 个 等级 , 分别 定义 以下 4 个 符号 : A ( 有 关键 支持 作用 ) 、 B ( 有 重要 支持 作用 ) 、 C ( 一般 支持 作用 ) 、 D ( 没有 支持 作用 ) 。 为了 对 结果 进行 定量分析 , 对 上述 答号 分别 赋值 ( 如 分别 赋 4 、 2 、 1 、 0 分 ) 。 表 1 课程 与 目标 交互作用 矩阵 O1O2 … … On W1W2 … … WndC1a11a12 … … a1nd1C1a12a22 … … a2nd2 … … … … … Cmam2am2 … … amndm 向 全国 体育 教育 专家 发放 问卷 , 调查 每门 课程 对 每个 目标 的 支持 程度 , 然后 将 统计 结果 填入 表 1 , 得到 一个 课程 — — — 目标 交互作用 矩阵 。 矩阵 的 每 一行 表示 某一 课程 对 各 目标 的 支持 作用 , 支持 的 程度 有 多 大 。 为此 , 定义 : di = ∑ Wjaij 为 第 i 门 课程 的 直接 关联 指数 。 它 表明 第 i 门 课程 对 目标 系统 的 直接 贡献 。 式 中 Wj 为 权重 , aij 为 课程 — — — 交互作用 矩阵 元 。 2 . 5 课程 与 课程 交互作用 分析 仅 根据 直接 关联 指数 下结论 , 理由 是 不 充分 的 。 事实上 , 体育 院系 有些 课程 虽然 对 培养目标 的 实现 没有 直接 作用 , 但 它 对 目标 的 实现 有着 不可 缺少 的 间接 作用 。 为此 有 必要 进一步 分析 课程 与 课程 的 交互作用 , 即 学习 一门 课程 对 学习 另 一门 课程 的 积极 影响 。 这里 也 将 这种 影响 作用 分成 4 个 等级 , 符号 和 赋值 与 课程 — — — 目标 交互作用 矩阵 元 相同 。 表 2 的 矩阵 元 bij 表示 第 i 门 课程 对 第 j 门 课程 的 支持 程度 。 定义 : ti = ∑ djbij 为 第 i 门 课程 的 总 关联 指数 , 即 t 值 的 大小 是 指 课程 对 目标 的 全部 贡献 的 量度 。 它 既 包括 课程 对 目标 的 直接 贡献 , 又 包括 课程 对 目标 全部 贡献 , 又 包括 课程 对 目标 的 间接 贡献 ( 即 它 通过 支持 其它 课程 而 对 目标 系统 作出 的 那 部分 贡献 ) 。 表 2 课程 与 课程 交互作用 矩阵 C1C2 … … Cn d1d2 … … dntC1b11b21 … … b1nt1C1b21b22 … … b2nt2 … … … … … Cmbm2bm1 … … bmntm2 . 6 课程体系 的 优化 分析 在 课程体系 的 优化 分析 中 , 将 获得 下列 三种 信息 : ① 为了 实现 预定 的 培养目标 , 在 有限 的 时间 内 开设 那些 课程 最合适 ; ② 在 已 确定 的 课程体系 下 , 每个 目标 可能 实现 的 程度 有 多 大 ; ③ 在 所有 的 课程 确定 后 , 以 何种 顺序 开课 最 合理 。 2 . 6 . 1 第一种 信息 由 t 值 和 d 值 决定 , 这里 需要 分 4 种 情况 进行 讨论 。 ① t 值 和 d 值均 较大 。 t 值 和 d 值大 表明 课程 对 目标 系统 的 贡献 大 , 这 类 课程 应该 在 教学计划 中 优先 考虑 , 并 对 它们 的 开设 予以 保证 。 ② t 值 和 d 值均 较 小 。 表明 课程 对 培养目标 的 贡献 小 , 这些 课程 是 应该 摈弃 的 。 我们 把 这类 被 摈弃 的 课程 记成 k1 门 。 ③ t 值 较大 而 d 值较 小 。 对于 那些 t 值 较大 而 d 值较 小 的 课程 , 要 注意 加以 保护 , 因为 这些 课程 是 基础 课程 , 即 对 目标 的 实现 起 间接 的 重要 贡献 ( 即 通过 支持 其它 课程 而 对 目标 系统 作出 的 贡献 ) 。 ④ t 值较 小 而 d 值 较大 。 这些 课程 就 慎重对待 。 必须 具体分析 这门 课程 直接 支持 了 那些 目标 , 这些 目标 可能 实现 的 程度 有 多 大 ( 由 P 可 实现 指数 反映 , 后面 即将 讨论 ) 。 如果 这门 课程 直接 支持 的 目标 中有 一个 以上 的 目标 P 值较 小 , 则 这门 课程 需要 保留 , 否则 这些 目标 实现 的 可能性 进一步 削弱 ; 反之 , 不 存在 这种 情况 , 就 可 取消 该 课程 ( 假定 为 k2 门 ) , 因为 它 不会 对 目标 的 实现 带来 太大 的 影响 。 2 . 6 . 2 第二种 信息 是 关于 子目标 可 实现 程度 的 信息 。 这种 信息 由 计算 各个 子目标 的 可 实现 指数 中 获得 。 P 值 的 计算 步骤 如下 : ① 建立 新 的 课程 与 目标 交互作用 矩阵 。 在 原来 的 课程 — — — 目标 交互作用 矩阵 的 M 门备择 课中 剔除 k1 门 ( t 值 和 d 值均 较 小 ) 课程 , 由 余下 的 L ( L = M - k1 ) 门 课程 组成 新 的 课程 — — — 目标 交互作用 矩阵 ( 见表 3 ) 。 ② 求 课程 的 可 实现 指数 。 定义 : Pj = ∑ aij ( j = 1 、 2 … N ) 为 第 j 个 目标 的 可 实现 指数 , 它 表明 在 这 一 课程体系 下该 目标 可能 实现 的 程度 。 ③ 对 课程 或 目标 的 取舍 。 由小到大 排列 N 个子 目标 的 可 实现 指数 P 值 , 由此 获得 的 信息 有 两个 用途 : ① 用以 决定 t 值较 小 而 d 值 较大 的 课程 的 取舍 ( 假定 k2 门 被 剔除 ) 。 ② 判断 子目标 的 可 实现 程度 。 对于 可 实现 指数 P 值 特别 低 的 子目标 , 如果 这些 子目标 的 删除 对 人才 质量 无大 的 影响 的话 , 就 删除 这些 子目标 ; 若有 重大 影响 的话 , 则 必须 考虑 用 课程 以外 的 其它 途径 来 保证 它 的 实现 。 2 . 6 . 3 第三种 信息 是 课程 的 依赖 指数 信息 , 它 决定 课程 开设 的 先后 程序 。 在 课程 — — — 课程 交互作用 矩阵 中 , 剔除 k1 和 k2 门 课程 后 , 构造 新 的 课程 — — — 课程 交互作用 矩阵 ( 表 4 , 课程 数量 S = M - K1 - K2 ) 。 表 3 课程 与 目标 交互作用 矩阵 O1O2 … … OnC1a11a12 … … a1nC1a21a22 … … a2n … … … … C1a11a12 … … a1nPP1P2 … … Pn 表 4 课程 与 课程 交互作用 矩阵 C1C2 … … CsC1b11b12 … … b1sC1b21b22 … … b2s … … … … Csbs1bs2 … … bssrr1r2 … … rs 表 4 已非 备择 课程 , 而是 已 准备 付诸实施 的 课程 。 表中 的 矩阵 元 从 每 一行 来看 , 它 表明 一门 课程 对 其它 课程 的 支持 程度 , 而 每 一列 则 表明 一门 课程 对 其它 课程 的 依赖 程度 。 因此 , 定义 : rj = ∑ bij ( j = 1 , 2 … … S ) 为 第 j 门 课程 的 依赖 指数 。 将 S 门 课程 的 依赖 指数 从小到大 进行 排列 , 就 得到 了 课程 开设 的 先后顺序 。 3 应用 举例 利用 上述 方法 确定 了 体育 教育 专业 ( 本科 ) 的 培养目标 及 子目标 , 先取 了 一些 常规 课程 , 建立 了 目标 — — — 课程 矩阵 、 课程 — — — 课程 矩阵 , 通过 因素 交互 分析法 的 计算 , 确定 了 课程 的 开课 顺序 。 表 5 学科 课程 的 开课 顺序 表 ( 即 课程 依赖 指数 rj 顺序 表 ) 1 计算机 2 外语 Ⅰ 3 外语 Ⅱ 4 统计学 5 体育史 6 奥林匹克 7 革命史 8 法律 9 遗传学 10 中文 写作 11 生化 12 体育 概论 13 解剖 14 中 社建 15 学校 体育 学 16 社会学 17 管理学 18 生物力学 19 德育 20 教育学 21 选材 学 22 生理学 23 测量学 24 科研 25 马克思 原理 26 心理 27 营养学 28 训练 学 29 保健 学 30 美学 31 毕业论文 32 教育 实习 ( 军训 , 劳动 教育 , 社会 实践 ) 表 6 术科 课程 的 开课 顺序 表 ( 即 课程 依赖 指数 rj 顺序 表 ) 1 举重 2 棒球 3 垒球 4 游泳 5 羽毛球 6 网球 7 体操 8 田径 9 乒乓球 10 艺术体操 11 体育 舞蹈 12 武术 13 健美操 14 足球 15 篮球 16 排球 4 小结 体育 院系 由于 专业 的 不同 , 其 培养目标 和 课程体系 各异 , 因素 交互 影响 分析法 能 针对 具体 的 培养目标 选择 课程体系 , 从而 达到 优化 教学计划 的 效果 。 这种 方法 的 关键在于 : ① 确定 准确 的 培养目标 和 子目标 。 ② 建立 精确 的 目标 — — — 课程 、 课程 — — — 课程 交互作用 矩阵 。 ③ 因 课程 的 数量 较 多 , 专家 可 放弃 填写 对 不 太 了解 课程 的 意见 , 只 填写 对 较 了解 课程 的 意见 。 ④ 可以 分层 批 发放 目标 — — — 课程 、 课程 — — — 课程 交互作用 矩阵 意见 表 , 以 避免 一次性 填写 的 巨大 工作量 及其 造成 的 误差 。 作者简介 : 隗 金水 ( 1966 - ) , 男 , 浙江 安吉 人 , 广州体育学院 讲师 , 硕士 研究生 . 作者 单位 : 隗 金水 广州体育学院 统测室 , 广东 广州 510075 , 严丽萍 浙江大学 体育部 , 浙江 杭州 310031 参考文献 [ 1 ] 黄香伯 . 体育 控制论 [ M ] . 河南 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992 . [ 2 ] 张文修 . 模糊数学 基础 [ M ] .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社 , 1989 . [ 3 ] 吴望 名 . 应用 模糊集 方法 [ M ] . 北京 师范 大 出版社 , 1988 . [ 4 ] 王汉澜 . 教育 测量学 [ M ] . 河南大学 出版社 , 1988 . [ 5 ] 隗 金水 . 篮球 运动员 的 灵敏 素质 与 训练 手段 的 相关 分析 [ J ] . 广州体育学院 学报 , 1995 , 15 ( 1 ) 28 - 32 . 责任编辑 : 梁瑾 收稿 日期 : 1999 - 02 - 01 __label__C39-Sports 浙江 体育 科学 ZHEJIANGSPORTSSCIENCE1999 年 第 21 卷 第 5 期 Vol.21 No.51999 试论 孔子 的 “ 和 乐 教育 ” 思想 在 山东 农村 学校 体育 教学 中 的 应用 解毅 飞 沈杰 摘要 : 文章 首先 提炼出 儒家 “ 和 乐 教育 ” 思想 , 并 以此 对 孔孟之 乡 的 农村 学校 体育 的 渗透 与 影响 作 了 分析 , 其次 对 构建 农村 学校 “ 和 乐 体育 ” 教学模式 等 内容 进行 了 分析 阐述 , 最后 提出 了 农村 学校 “ 和 乐 体育 ” 教学模式 实验 与 推广 的 两个 阶段 。 关键词 : 孔子 ; 和 乐 教育 ; 和 乐 体育 ; 教学模式 ; 农村 学校 体育 中 图 分类号 : G623.8 ; G633.96 文献 标识码 : B1 前言 儒家思想 是 中国 古代 政治 、 哲学 、 伦理 、 道 道 、 文化 思想 的 核心 。 从古到今 , 儒家思想 影响 着 中国 传统 文化 的 各个方面 。 而 作为 身处 孔孟之 乡 的 农村 学校 体育 来讲 , 长期 受 儒家思想 的 熏陶 , 无论 使人 在 思维 方式 、 价值 取向 、 规章制度 、 文学艺术 、 社会习俗 , 还是 在 民族 道德 、 民族 心理 和 人文精神 等 方面 的 影响 无不 在 人们 的 内心 打下 深深 的 烙印 。 孔子 ( 公元前 551 ~ 公元前 479 ) 是 儒家 学说 的 创始人 , 是 世界 文明史 上 最 伟大 的 文化 巨人 之一 。 他 是 中国 春秋战国 时代 伟大 的 思想家 、 教育家 、 政治家 、 儒家 学派 的 创始人 , 他 的 思想 和 学说 对 中华民族 乃至 全人类 都 有着 极其 深远 的 影响 。 为此 , 本文 运用 孔子 的 “ 和 乐 教育 ” 思想 探究 山东 农村 学校 体育 教学模式 , 试图 从 儒家思想 和 山东 农村 学校 体育 的 内在 关系 上 , 寻求 我国 农村 学校 体育 改革 的 出路 。 2 儒家 “ 和 乐 教育 ” 思想 简述 所谓 “ 和 乐 教育 ” 思想 , 是 指 从 我国 现行 教育方针 和 孔子 教育 思想 出发 , 从 整体性 的 思维 方法 和 工作 方法 入手 , 努力 创建 和谐 的 育人 环境 , 促进 教师 乐教 、 学生 乐学 ; 通过 乐教乐学 , 促进 学生 全面 和谐 地 发展 。 创建 和谐 育人 环境 包括 学校 领导 、 教师 与 学生 人际关系 的 和谐 ; 教学 与学 的 和谐 ; 教学方法 、 情境 与 教学 目标 、 内容 的 和谐 ; 各科 教学 之间 的 和谐 ; 课内 与 课外活动 的 和谐 ; 教学 与 教育 的 和谐 ; 学校 、 家庭 、 社会 的 和谐 。 乐教乐学 指 领导 采取 种种 措施 , 创造 良好条件 , 促进 教师 热爱 本职工作 , 忠诚 教育 事业 , 乐于 从教 ; 教师 采取 种种 方法 激发 学生 兴趣 , 教会 学生 学习 , 使 学生会 学 、 乐学 , 成为 学习 的 小 主人 。 学生 全面 和谐 发展 包括 知识 与 能力 的 和谐 发展 , 生理 和 心理 的 和谐 发展 , 德智体美 劳的 和谐 发展 , 以及 共性 与 个性 的 和谐 发展 。 这 就是 “ 和 乐 教育 ” 思想 的 基本 内涵 。 3 儒家 “ 和 乐 教育 ” 思想 对 孔孟之 乡 农村 学校 体育 的 渗透 与 影响 孔子 的 教育 思想体系 , 对 我国 封建社会 的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教育 等 各个领域 发生 了 巨大 的 作用 。 对 中华民族 的 共同 思想 、 道德 、 心理 、 性格 以至 思维 方式 的 形成 , 都 产生 了 深刻 的 影响 。 数千年 来 , 它 教育 我们 发扬 仁 、 礼 、 义 、 勇 、 智 等 儒家 精神 , 时刻 保持 民族 的 自信 、 自强 、 自尊 的 心理 和 情感 , 并 保护 着 民族 的 强大 、 统一 和 团结 。 可以 说 孔子 的 教育 思想体系 , 是 我们 伟大 中华民族 生存 、 发展 的 重要 精神支柱 之一 。 正 因为 孔子 的 教育 思想体系 , 对 中华民族 的 影响 如此 重大 , 对 祖祖辈辈 生活 在 礼仪之邦 的 济宁 人 , 成年累月 的 受 儒家思想 的 熏陶 , 他们 无论 在 生活 、 思维 方式 上 , 还是 在 行为 、 行动指南 上 , 都 自觉 不 自觉 的 显示 出 儒家思想 的 踪迹 。 多年 来 , 济宁市 教育局 进行 “ 和 乐 教育 ” 整体 改革 , 这 对 “ 和 乐 体育 ” 思想 的 形成 与 发展 , 起着 至关重要 的 作用 。 目前 , 济宁 地区 “ 和 乐 体育 ” 的 开展 , 正 象 一朵 盛开 的 奇葩 , 不仅 正以 强大 的 穿透力 向 农村 、 山区 渗透 , 也 大 有 向 全国 各地 蔓延 之势 。 “ 和 乐 体育 ” 的 开展 , 极大 地 影响 着 农村 体育教师 的 思想 、 行为 乃至 教学 、 训练 和 科研 等 情况 。 这 从 我们 发放 的 100 份 调查 问卷 ( 问卷 的 回收率 为 80% ) 得来 的 数据 就是 一个 很 好 的 例证 。 3.1 对 教师 思想 行为 的 影响 问卷 表明 63.75% 的 农村 体育教师 认为 , 受 儒家思想 的 影响 , 其中 在 儒家思想 的 “ 六艺 ” 内容 中 , 对 农村 体育教师 影响 的 排序 是 : “ 礼 ” 占 38.75% 、 “ 书 ” 占 23.75% 、 “ 射 ” 占 18.75% 、 “ 乐 ” 占 10% 、 “ 御 ” 占 5% 、 “ 数 ” 占 3.15% 。 孔孟之 乡 是 礼仪之邦 , 占 的 比例 最高 也 在 情理之中 ; 在 这里 的 农村 体育教师 中 , 比较 盛行 书法 、 绘画 , 有 较 多 的 人 选择 书法 作为 自己 的 业余爱好 , 这 与 “ 书 ” 的 影响 不无关系 ; “ 射 ” 和 “ 御 ” 都 属 体育 的 范畴 , “ 射 ” 是 指 射箭 , 对 体育教师 占 较 高 的 比例 也 是 理所当然 的 , 而 “ 御 ” 则 是 指 驾驶 战车 , 对 现代 的 体育 教学 几乎 没有 影响 , 所以 占 的 比例 也 最低 。 而 在 对 儒家思想 中 的 “ 重文轻武 ” 的 看法 上 , 有 35% 的 体育教师 回答 受其 影响 , 有 65% 回答 不受 其 影响 。 上述 结果表明 儒家思想 渗透到 社会 生活 的 各个方面 和 人们 的 潜意识 中 , 孕育 着 人们 的 思维 模式 、 行为 方式 , 塑造 着 人们 的 灵魂 。 3.2 对 体育 教学 、 训练 、 管理 和 科研 的 影响 儒家 “ 和 乐 体育 ” 思想 在 孔孟之 乡 的 开展 与 普及 , 在 人们 的 潜意识 之中 , 指导 着 人们 的 思想 和 行为 , 表现 在 体育 教学 与 训练 上 , 有 62.5% 教师 认为 , “ 和 乐 体育 ” 的 思想 影响 着 教学 与 训练 , 其中 影响 最大 的 是 体育 教学 , 约 占 57.5% , 运动 训练 约 占 17.5% , 体育 科研 占 15% , 体育 管理 占 10% 。 这 对 在 农村 开展 和 实施 “ 和 乐 体育 ” 的 教学模式 将 产生 巨大 的 影响 。 3.3 对 体育 教学方法 和 内容 的 影响 在 开展 “ 和 乐 体育 ” 的 教学 中 , 有 68.7% 教师 表示 愿意 把 音乐 、 舞蹈 或 美术 等 内容 引进 课堂 , 在 小学 低年级 普遍 运用 “ 说唱 游 ” 方式 进行 教学 ; 在 教学内容 的 选择 上 , 有 52.5% 教师 选择 跳绳 、 秋千 、 拔河 、 跳 毽 、 游戏 等 内容 , 35% 选择 踢 踺子 、 跳皮筋 , 踩高跷 、 射箭 、 健身 拳 、 八段锦 等 内容 ; 10% 的 选择 武术 、 气功 、 养生 、 摔跤 等 内容 , 只有 2.5% 的 选择 象棋 、 围棋 、 麻将 、 舞龙 、 耍 狮子 、 钩 鱼 等 内容 。 这 表明 在 农村 学校 体育 教学 中 , 把 “ 新 六艺 ” ( 指 : 礼 、 乐 、 知 、 能 、 健 、 行 。 ) 作为 主要 教学内容 , 突出 了 本地 的 特色 教学 , 这 对 全面 发展 学生 身心 的 素质教育 起着 很大 的 促进作用 。 4 借助 孔孟之 乡 的 人文 优势 , 构建 山东 农村 学校 体育 教学模式 4.1 构建 农村 学校 “ 和 乐 体育 ” 教学模式 的 依据 4.1 . 1 孔子 关于 “ 和为贵 ” 的 思想 。 孔子 说 : “ 礼 之用 , 和为贵 。 ” 讲 “ 礼 ” 的 最终 目的 是 为了 “ 和 ” 。 所以 , “ 孔子 思想 的 核心 不是 ‘ 礼 ’ , 不是 ‘ 仁 ’ , 也 不是 ‘ 中庸 ’ , 而是 ‘ 和 ’ ” 。 挖掘 和 借鉴 孔子 关于 “ 和为贵 ” 这一 思想 , 把 它 应用 到 农村 学校 体育 教学 中 , 使 育人 环境 、 教学 任务 、 内容 与 形式 、 课 的 密度 与 强度 以及 场地 器材 布局 等 处处 都 达到 和谐 , 这 无疑 能 提高 农村 学校 的 体育 教学质量 。 4.1 . 2 孔子 关于 “ 乐学 ” 的 思想 。 孔子 说 : “ 学而 时习 之 , 不亦悦乎 - ” , “ 知之者 不如 好 知者 , 好之者 不如 乐之者 。 ” 因此 , 提介乐学 , 既 是 孔子 重要 的 教育 手段 , 也 是 孔子 重要 的 教学 原则 。 把 “ 和 乐 体育 ” 引入 农村 学校 体育 教学 中 , 就是 要 继承 孔子 关于 “ 乐学 ” 的 思想 , 变 被动 为 主动 , 变 消极 为 积极 , 采取 丰富多采 的 教学方法 , 培养 学生 的 兴趣 , 充分发挥 学生 的 主动 进取精神 , 使 体育 课堂 变成 农村 少年儿童 体育 活动 的 乐园 。 4.1 . 3 适应 “ 八五 ” 规划 中 加强 农村 学校 体育 建设 的 要求 。 国家教委 在 “ 八五 ” 期间 先后 在 山西 的 临汾 、 广东 的 遂溪 等 地 召开 了 一系列 的 农村 学校 体育 工作 现场 观摩 研讨会 , 培养 和 宣传 了 一批 农村 学校 体育 工作 的 先进典型 , 并 在 《 全国 教育 事业 十年规划 和 “ 八五 ” 计划 要点 》 中 强调指出 : 要 “ 尽快 使 各地 农村 学校 学生 都 能 接受 体育 教育 ” 。 为 加快 其 进程 , 国家教委 在 《 农村 教育 综合 改革 实验 县 贯彻 〈 学校 体育 工作 条例 〉 和 〈 学校 卫生 工作 条例 〉 的 意见 》 中 提出 : 一九九一年 是 农村 学校 体育 年 , 要 重点 抓好 农村 学校 体育 工作 。 又 在 1995 年 下发 的 《 关于 加强 农村 学校 体育 工作 的 几点 意见 》 中 强调指出 : “ 各级 教育 行政部门 , 尤其 是 主管 学校 体育 工作 的 职能部门 , 务必 从 教育 战略 发展 的 高度 , 充分认识 加强 农村 学校 体育 工作 的 意义 , 把 工作 的 重点 转移 到 这 一 领域 。 ” 这 一系列 的 方针 指示 , 对 构建 农村 “ 和 乐 体育 ” 学校 体育 教学模式 都 提供 了 可靠 的 保证 。 4.1 . 4 符合 农村 学校 体育 经费 、 场地 和 器材 匮乏 的 现实 。 我国 学校 体育 的 经费 、 场地 和 器材 匮乏 的 状况 , 已 成为 不争 的 事实 , 尤其 农村 学校 体育 的 状况 更糟 , 一些 老少边穷 的 农村 山区 就 连 一个 篮球 都 没有 , 更 谈不上 大件 的 器材 和 设施 了 。 由于 “ 和 乐 体育 ” 注重 挖掘 传统 和 民族 活动性 游戏 , 师生 可 因地制宜 、 因陋就简 , 土法上马 , 自制 器材 , 可 大大 缓解 和 弥补 学校 体育 经费不足 的 矛盾 。 4.2 农村 “ 和 乐 体育 ” 教学模式 的 基本 特点 在 教学 目标 上 , 以 培养 全面 和谐 发展 的 人为 宗旨 ; 在 教学 氛围 上 , 要 创造 一个 和谐 的 育人 环境 ; 在 教学 观念 上 , 彻底 转变 “ 以 教师 为 中心 ” 的 倾向 ; 在 教材 体系 上 , 为 培养 学生 的 终身 体育 习惯 打 好 基础 ; 在 教学内容 上 , 重点 突出 具有 民族 传统 的 “ 新 六艺 ” ; 在 课 的 结构 上 , 提倡 机动灵活 , 富有 实效 ; 在 教学 组织 上 , 主张 灵活化 、 快乐 化 、 民主化 ; 在 教学方法 上 , 变 注入 填鸭式 为 诱导 探索 式 ; 在 器材 场地 上 , 注重 使用 自制 的 “ 土 ” 器材 , 充分利用 乡村 山区 的 地形 地貌 作为 教学 和 训练 的 场地 。 4.3 实施 农村 学校 “ 和 乐 体育 ” 教学模式 对 教师 的 要求 4.3 . 1 教学策略 要 更新 。 “ 和 乐 体育 ” 强调 了 一个 和谐 的 育人 环境 , 把 体育 课堂 变成 了 学生 的 学习 乐园 , 使 农村 少年儿童 的 那种 活泼 好奇 、 天真烂漫 的 童趣 得到 充分 的 拓展 和 发挥 。 教师 要 把 微笑 带 进 课堂 , 要 热爱 学生 , 与 学生 建立 平等 的 民主 关系 , 要放 “ 权 ” 给 学生 , 让 学生 充分 展现 自己 的 个性 , 发挥 学生 的 “ 主体作用 ” 。 4.3 . 2 教学 目标 要 变化 。 “ 和 乐 体育 ” 的 教学 目标 , 要 重点 突出 “ 新 六艺 ” 的 内容 , 拓宽 了 学生 的 学习 深度 和 广度 , 全面提高 学生 身心 素质 , 能 与 终身 体育 接轨 , 为 实现 素质教育 奠定 了 牢固 的 基础 。 4.3 . 3 教材 选择 要 灵活 。 “ 和 乐 体育 ” 教学 , 要求 教师 精简 、 改动 教材 , 对 那些 健身 性 、 娱乐性 强且 有利于 培养 学生 终身 体育 习惯 的 主要 教材 进行 保留 , 把 那些 呆板 的 竞技 体育 教材 进行 删除 和 改动 , 增加 一些 学生 喜闻乐见 、 时代感 强 的 自选 教材 。 这 对 教师 的 鉴别 、 判断 和 创新能力 提出 了 更 高 的 要求 。 4.3 . 4 教学 技艺 要 提高 。 “ 和 乐 体育 ” 打 破旧 教学模式 , 不仅 要求 教师 在 组织 教学 中 , 讲解 、 示范 的 能力 要 加强 , 教学方法 改变 , 而且 有时 还要 把 音乐 、 舞蹈 、 美术 等 方面 的 知识 引进 课堂 。 因此 , 教师 在 日常 的 教学 中 , 只有 不断加强 文化 和 专业知识 的 学习 , 敢于创新 才能 适应 教学 发展 的 要求 。 4.4 农村 学校 “ 和 乐 体育 ” 教学 目标 和 内容 礼 ( 德育 目标 ) : 是 指 通过 体育 教学 向 学生 进行 各种 优良 思想品德 教育 。 如 热爱祖国 、 团结互助 、 遵守纪律 、 敢敢 顽强 、 进取 向上 等 精神 。 乐 ( 美育 目标 ) : 是 指 在 体育 教学 中 , 通过 音乐 、 舞蹈 、 韵律 活动 , 以及 教师 的 风范 仪表 、 语言 行为 、 动作示范 等 , 对 学生 进行 审美 知识 的 传授 和 审美 情趣 、 审美 能力 的 培养 。 知 ( 体育 “ 三基 ” 目标 ) : 指 通过 体育 教学 让 学生 掌握 体育 的 基本知识 、 基本技能 和 基本 技术 以及 卫生保健 的 基础知识 。 能 ( 能力 目标 ) : 是 指 对 学生 各种 能力 的 培养 , 包括 生理 上 运动 能力 、 耐久 能力 和 心理 上 的 思维能力 、 创造 能力 、 竞争 、 意志 和 耐 挫折 的 心理品质 的 培养 ; 也 包括 教学 实践 和 社会 实践 中 的 自我 组织 、 自我管理 、 自我 锻炼 、 自我 评价 的 操作能力 。 健 ( 身心健康 目标 ) : 是 指 通过 体育 教学 促进 学生 身心 的 和谐 发展 , 从 生理 上 增强体质 , 能 适应 自然环境 的 变化 , 抵御 疾病 ; 在 心理 上能 适应 社会 环境 的 挑战 , 正确认识 自己 对待 别人 , 处理 社会 和 人际 间 的 各种 关系 。 行 ( 实践 目标 ) : 是 指 体育 教学 中 培养 学生 理论 联系实际 和 言行一致 、 诚实 可信 、 精神文明 的 行为 教育 。 5 山东 农村 学校 “ 和 乐 体育 ” 教学模式 的 实验 与 推广 5.1 实验 探索 阶段 ( 2 ~ 3 年 ) 首先 在 教学 条件 相对 较 好 的 农村 中 、 小学 , 各 选择 一个 试点 校 作为 “ 和 乐 体育 ” 教学模式 的 实验 基地 。 实验 时间 为 2 ~ 3 年 。 实验 前 , 应 成立 “ 农村 和 乐 体育 教学实验 改革 领导小组 ” , 具体 成员 应有 省市 教育局 局长 、 体育 研究员 和 试点 校 分管 体育 的 校长 及 体育组 的 全体成员 组成 。 在 实验 期间 , 方案 实施 中 出现 的 经费 或 测试 指标 的 评价 等 问题 都 应有 上述 小组 出面 和 把关 , 确保 实验 的 顺利 实施 。 5.2 全面推广 阶段 ( 1 ~ 2 年 ) 经 2 ~ 3 年 的 改革 实验 , 聘请 专家 、 学者 进行 全面 综合 的 评估 和 论证 , 将 测试 评价 指标 认真 分析 , 全面 总结 成功 的 经验 , 找出 存在 的 弊端 , 努力 解决 实验 中 各种 具体操作 技术 问题 , 撰写 研究 报告 , 把 成功 的 经验 在 本 地区 的 农村 中 、 小学 全面推广 实施 。 6 结束语 以 儒家 “ 和 乐 教育 ” 思想 探索 山东 农村 学校 体育 教学模式 的 研究 , 这 在 农村 学校 体育 教学模式 的 研究 中 也 是 史无前例 的 , 是 一种 尝试 和 探索 。 由于 儒家思想 在 中国 人 的 心中 根深蒂固 , 对 人们 的 影响 也 是 巨大 的 , 尤其 是 占 百分之八十 以上 的 农村 学校 体育 这块 阵地 上 , 进行 开垦 和 耕耘 , 构建 农村 学校 体育 教学模式 的 大厦 , 还有 好多 艰苦 细致 的 工作 要 我们 去 做 , 这 就要 使 我们 树立 起 打 “ 持久战 ” 的 思想 , 力争 让 “ 农村 和 乐 体育 ” 这朵 奇葩 , 在 齐鲁大地 上 争奇斗艳 , 并 以 “ 星星之火 可以 燎原 ” 的 发展 态势 , 在 全国 农村 学校 体育 中 推广 和 实施 , 最终 达到 全国 学校 体育 改革 的 总 胜利 。 致谢 : 本文 研究 中 得到 济宁市 教学 研究室 陈德俊 研究员 的 大力支持 和 帮助 , 在 此 表示 衷心感谢 ! 作者简介 : 解毅 飞 ( 1964 - ) , 男 , 山东 莒南 人 , 曲阜师范大学 副教授 . 作者 单位 : 触毅 飞 曲阜师范大学 体育系 , 山东 曲阜 273165 沈杰 临沂 一中 体育组 , 山东 临沂 276003 参考文献 : [ 1 ] 罗佐才 . 孔子 思想体系 研究 [ M ] . 长沙 : 湖南 教育 出版社 , 1983.27 - 39 . [ 2 ] 李书 有 . 中国 儒家 伦理思想 发展史 [ M ] . 南京 : 江苏 古籍 出版社 , 1992.3 - 12 . [ 3 ] 夏峰 . 坚持 面向 全体学生 正确方向 重点 抓好 农村 学校 体育 工作 [ J ] . 中国 学校 体育 , 1996 , ( 6 ) : 1 . 责任编辑 : 黄一飞 收稿 日期 : 1998 - 11 - 05 ; 修订 日期 : 1999 - 04 - 14 __label__C39-Sports 浙江 体育 科学 ZHEJIANGSPORTSSCIENCE1999 年 第 21 卷 第 5 期 Vol.21 No.51999 处方 教学 增强 学生 耐力 素质 初探 陈道 裕 朱水敏 俞泳 摘要 : 通过 实验班 与 对照 班 的 对比 实验 , 以 学生 的 肺活量 和 耐力 素质 作为 检测 指标 , 探讨 处方 教学 对 发展 学生 耐力 素质 的 积极 作用 , 实验 表明 处方 教学模式 优于 传统 的 教学模式 。 关键词 : 运动 处方 ; 耐力 素质 ; 处方 教学 中 图 分类号 : G633.96 文献 标识码 : ADiscussiononprescriptioneducationtostrengthenstudents ' edurancecapacityCHENDao - yu1 , ZHUShui - min1 , YUYong2 ( 1 . PEfacultyofNingbouniversity , Ningbo315211 , China ; 2 . Jiangshanmiddleschool , Yinxian315191 , China ) Abstract : Theactiveeffectofprescriptioneducationonstrengtheningstudents ' endurancecapacityisdiscussedbymakingacomparativeexperimentbetweenanexperimentclassandacomparativeclasswithstudents ' vitalcapacityandendurancecapacityasatesttarget . Thefactthatprescriptioneducationmodeisbetterthanthetraditionaloneisalsoproved . Keywords : sportsprescription ; edurancecapacity ; prescriptioneducation ; 1 引言 青少年 时期 是 人生 中 最为 关键 的 阶段 , 是 他们 积累 知识 、 增强 体能 、 形成 世界观 的 时期 。 在 这 一时期 , 体育 教育 对 他们 来说 具 重要 的 意义 。 我国 政府 历来 十分重视 学生 体质 的 健康 发展 , 一直 把 增强 学生 体质 , 促进 学生 身心健康 , 作为 学校 体育 的 根本任务 。 建国以来 我国 先后 进行 了 4 次 大规模 的 全国 青少年 体质 状况 的 调查 。 “ ’ 95 中国 学生 体质 与 健康 调研 报告 ” 结果表明 , 十年间 ( 1985 ~ 1995 年 ) 学生 形态 发育 水平 明显提高 , 运动 能力 、 身体素质 和 健康状况 得到 不同 程度 改善 。 但是 , 学生 体质 健康 仍 存在 一些 不容忽视 的 问题 , 比较突出 的 问题 是 学生 的 耐力 素质 未见 改善 , 反映 心肺 功能 的 肺活量 指标 呈 明显 下降 趋势 。 其 主要 原因 是 : 家庭 对 子女 的 溺爱 , 使 学生 普遍 缺乏 耐力 锻炼 和 耐力 教育 。 学校 体育 教育 对 发展 耐力 素质 教法 枯燥 , 手段 单一 , 学生 缺少 练习 的 积极性 和 自觉性 。 本文 尝试 处方 教学 对 发展 学生 耐力 素质 的 体育 教学实验 , 并 初见成效 。 2 研究 对象 与 方法 2.1 研究 对象 鄞县 姜山 中学 初三 年级 男生 , 随机 抽取 初三 ( 2 ) 班 男生 30 名为 实验组 , 初三 ( 1 ) 班 男生 30 名为 对照组 。 实验 时间 为 1998 年 3 月 ~ 1998 年 6 月 , 共 12 周 。 2.2 研究 方法 实验组 在 每周 两节 的 体育课 中 结合 运动 处方 ( 附 后 ) 形式 进行 教学 , 处方 教学 在 课 结束 前 20 分钟 进行 , 对照组 按 常规 教学计划 进行 。 将 实验班 和 对照 班 实验 前 。 后 1000m 跑 和 肺活量 的 测试 结果 进行 分析 比较 , 所有 测试数据 均 进行 必要 的 统计 检验 , 以 评价 实施 处方 教学 的 效果 。 3 结果 与 分析 3.1 实验 结果 表 1 实验 前后 、 实验班 与 对照 班 检测 指标 相互 比较 检测 指标 样本数 ± S 差值 tp 实验班 对照 班 实验 前 1000m 跑 ( s ) 肺活量 ( ml ) 3030240.60 ± 15.53537 . 4 ± 541.7239 . 56 ± 14.33648 . 4 ± 496.61 . 04 - 1110.27010 . 8273 > 0.05 > 0.05 实验 后 1000m 跑 ( s ) 肺活量 ( ml ) 3030226.74 ± 12.33779 . 6 ± 520.9232 . 8 ± 12.73764 . 5 ± 500.3 - 6.0615 . 11.87740 . 1145 < 0.05 > 0.05 表 2 实验 前后 、 实验班 与 对照 班 检测 指标 自身 比较 检测 指标 样本数 ± S 差值 tp 实验 前 实验 后 实验班 1000m 跑 ( s ) 肺活量 ( ml ) 3030240.60 ± 15.53537 . 4 ± 541.7226 . 74 ± 12.33779 . 6 ± 520.913 . 86 - 242.23 . 83651.7652 < 0.05 < 0.05 对照 班 1000m 跑 ( s ) 肺活量 ( ml ) 3030239.56 ± 14.33648 . 4 ± 496.6232 . 8 ± 12.73764 . 5 ± 500.36 . 76 - 116.11 . 93590.9520 < 0.05 > 0.053 . 2 结果 讨论 表 1 显示 : 实验 前 , 实验班 与 对照 班 的 1000m 跑 和 肺活量 水平 无 差异 。 实验 后 , 实验班 与 对照 班 之间 , 1000m 跑 指标 有 显著性 差异 , 说明 实验组 以 耐力 为主 综合 处方 教学 对 发展 学生 的 耐力 素质 具有 显著 的 实效性 。 学生 的 肺活量 指标 , 实验班 与 对照 班 的 数据 比较 无 显著性 差异 , 但 肺活量 的 增长幅度 , 实验班 ( 平均 增幅 242.2 ml ) 仍 显著 高于 对照 班 ( 平均 增幅 116.1 ml ) 说明 实施 适宜 的 运动 处方 教学 与 技术 教学 相结合 , 对 提高 和 发展 学生 的 耐力 素质 和 生理 肺活量 均 具有 良好 的 效果 。 表 2 显示 : 实验班 在 实验 前 、 后 的 1000m 跑 指标 具有 极 显著性 差异 , 肺活量 指标 也 具有 显著性 差异 , 说明 实施 适宜 运动 处方 技术 教学 , 对 促进 学生 耐力 素质 具有 显著 实效 作用 。 对照 班 在 实验 前 、 后 的 1000m 跑 指标 , 也 具有 显著性 差异 , 肺活量 指标 没有 显著性 差异 , 说明 按照 九年制 义务 教学大纲 进行 教学 , 但 生理 肺活量 的 增强 不 显著 。 如能 合理安排 教学内容 , 对于 增强 学生 耐力 素质 也 有 一定 作用 , 此外 , 1000m 跑 的 标准差 , 实验组 由 实验 前 的 15.5 s 变为 实验 后 的 12.3 s , 对照组 由 实验 前 的 14.3 s 变为 实验 后 的 12.7 s , 均 呈 缩小 趋势 , 但 实验组 尤为 明显 , 表明 处方 教学 更 有助于 缩小 耐力 素质 的 个体差异 。 4 结论 与 建议 4.1 通过 本文 设计 的 运动 处方 的 教学实验 , 学生 的 耐力 素质 有 了 明显 的 提高 。 表明 运用 和 实施 运动 处方 教学 , 对 增强 学生 耐力 素质 具有 一定 实效性 。 4.2 技术 和 “ 处方 ” 相结合 的 教学方法 对 体能 耐力 类 项目 的 体育 教学 提供 了 一种 较 好 的 模式 , 实验 表明 , 不仅 可 显著 提高 耐力 素质 , 并 有助于 心肺 功能 的 发展 。 4.3 改革 传统 的 以 精细 技术 教学 为主 的 模式 , 使 枯燥乏味 的 耐力 素质 教学 丰富多彩 、 灵活多样 , 并 受 学生 所 喜爱 。 如 : 跳绳 练习 对 耐力 的 发展 有 显著效果 , 并且 对 场地 条件 的 要求 较 低 , 利于 广泛开展 , 相对 于 耐久 跑 而言 更 容易 被 学生 所 接受 。 因此 在 制定 耐力 运动 处方 时 , 把 耐久 跑 与 跳绳 等 手段 相互 搭配 , 交替 使用 , 既 可 调节 学生 兴趣 , 又 解决 了 枯燥 单一 的 耐力 教学 。 作者简介 : 陈道 裕 ( 1962 - ) , 男 , 浙江 奉化 人 , 宁波大学 讲师 . 作者 单位 : 陈道 裕 朱水敏 宁波大学 体育 学院 , 浙江 宁波 315211 俞泳 鄞县 姜山 中学 , 浙江 鄞县 315191 参考文献 : [ 1 ] 中国 学生 体质 与 健康 研究组 . 中国 学生 体质 健康 研究 [ M ]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87 . [ 2 ] 中国 青 少儿 体质 研究组 . 中国 青少年儿童 身体 形态 , 机能 与 素质 的 研究 [ M ] . 北京 : 北京 科学技术 文献 出版社 , 1982 . [ 3 ] 中国 学生 体质 与 健康 研究组 . 中国 学生 体质 与 健康 监测 报告 [ R ] . 北京 : 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993 . 附 : 运动 处方 1 . 实施 处方 目的 : 发展 学生 耐力 素质 。 2 . 锻炼 频度 : 三个 月 , 每周 二次 , 每次 练习 时间 为 20min 。 3 . 处方 内容 : ( 1 ) 250m × 2 重复 跑 , 间隔 2 ~ 3min 心率 165 ~ 170 次 / min 。 ( 2 ) 单脚跳 30m × 2 , 跬 跳 15m × 2 , 间隔 30s ~ 1min , 心率 150 ~ 160 次 / min 。 ( 3 ) 1min 跳绳 × 3 次 , 练习 间歇 2min , 心率 140 ~ 150 次 / min 。 ( 4 ) 耐久 跑 6min 定时 跑 , 心率 168 次 / min 左右 , 距离 为 1000m ~ 1300m 。 在 练习 中 , 练习 内容 可 按 不同 方法 进行 组合 , 但 练习 ( 4 ) 一定 要 安排 最后 , 同时 每次 完成 练习 后要 注意 放松 练习 。 责任编辑 : 黄一飞 收稿 日期 : 1999 - 06 - 18 __label__C39-Sports 浙江 体育 科学 ZHEJIANGSPORTSSCIENCE1999 年 第 21 卷 第 5 期 Vol.21 No.51999 我国 田径 优势 项目 的 创新 与 发展 田坤 , 张 华新 摘要 : 通过 文献资料 法 , 对 我国 田径 优势 项目 男女 跳高 、 女子 铅球 和 中长跑 运动员 的 训练 特征 进行 分析 比较 得出 : 他们 突出 的 运动 成绩 , 都 是 由于 训练方法 的 不断创新 而 引起 的 。 在 特定 的 历史 环境 中 , 一个 项目 有 创新 则 兴 , 无 创新 则 衰 。 关键词 : 田径 ; 训练 特征 ; 负荷量 ; 负荷 强度 ; 创新 中 图 分类号 : G823.1 ; G824.1 ; G822.2 文献 标识码 : AInnovationanddevelopmentsuperioreventsintrackandfieldofChinaTIANKun , ZHANGHua - xin ( DepartmentofPE , Liaochengteachers ' college , Liaocheng252059 , China ) Abstract : Throughgoingoverreferencematerials , theauthorsanalyseandcomparethetrainingfeaturesofsuperiorsportsitemsinChina , namelymenandwomenhighjumps , womenshotandmiddleandlongdistanceraces . Historically , innovationintrainingmethodhadbroughtaboutbreakthroughs . Inacertainhistoricalsituation , thelevelofacountryinfielditemsdependsonnewideasandtrails . Keywords : trackandfield ; trainingfeature ; workload ; loadintensity ; innovation1 引言 建国以来 , 我国 的 田径运动 部分 优势 项目 已 取得 了 较大 的 成绩 , 特别 是 男女 跳高 、 女子 铅球 和 中长跑 项目 , 分别 在 50 ~ 90 年代 登上 了 世界 最高峰 。 他们 训练 的 实践 , 集中体现 了 不同 时期 我国 田径 优势 项目 的 创新 与 发展 。 因此 , 系统 比较 和 研究 他们 训练 创新 的 经验 , 探索 其内 在 规律 , 不仅 对 跳高 、 女子 铅球 和 中长跑 项目 的 进一步 发展 有 很大 意义 , 而且 对 改变 其它 运动 项目 的 落后面貌 , 也 有 重要 的 借鉴 作用 。 2 我国 部分 优势 田径项目 的 创新 过程 2.1 男女 跳高 项目 的 创新 50 年代 , 由于 科学化 训练 尚未 深入 , 跳高 技术 还 很 落后 , 并且 在 各种 条件 都 十分 艰苦 的 情况 下 , 我国 女子 跳高 选手 凭着 勇于 吃苦 , 不怕 流血流汗 的 大无畏 的 精神 , 积极 与 教练员 配合 , 圆满完成 了 训练任务 。 她们 最大 的 创新 就是 敢于 采用 前所未有 的 大 运动量 , 以 超出 国外 选手 一倍 的 训练量 , 取得 了 突出 的 成绩 , 成为 我国 第一个 突破 世界纪录 的 田径项目 。 如 郑凤荣 在 破 女子 跳高 世界纪录 的 前 一年 ( 1956 年 ) , “ 她 每周 训练 9 次 , 全年 训练 总数 达 309 次 ” 。 在 具体 手段 的 安排 上 , 郑在 1957 年 5 月 的 训练 中 , “ 仅 杠铃 下 蹲 就 练 了 1069 次 , 举重 达 17532kg ” 。 在 当时 , 对于 女 运动员 来说 , 这个 负荷量 确实 是 非常 大 的 。 正是 由于 这种 刻苦 的 磨练 , 才 使 她 成绩 得到 大幅度 的 提高 。 进入 60 年代 中期 , 我国 女子 跳高 选手 已有 5 人 进入 世界 前 10 名 。 也就是说 , 敢于 采用 前所未有 的 大 运动量 , 是 当时 我国 女子 跳高 运动员 训练 的 一大 创新 。 随着 各国 选手 运动 负荷量 的 普遍 加大 以及 人们 对 科学 训练 认识 的 提高 , 各项 运动 成绩 都 有 了 很大 进步 。 进入 60 年代 , 在 全面 学习 前 苏联 运动 训练 体系 的 前提 下 , 留苏 学习 多年 的 黄键 教练 , 并 没有 在 女队员 大幅提高 成绩 的 同时 而 被 “ 苏联 老大哥 ” 训练 理论 中 的 条条框框 所 束缚 , 他们 力争 创新 , 寻求 男队员 的 突破 的 路子 。 首先 在 “ 技术 + 力量 = 成绩 ” 的 基础 上 , 重点 关注 训练 强度 , 并且 创造性 的 提出 : “ 既 使 在 冬季 训练 也 保持 着 很 高 的 训练 强度 ” , 使 男子 跳高 成绩 逐年 提高 。 倪志钦 的 训练 最有 代表性 。 当时 , 他 是 国家 田径队 跳高 组 里 运动 负荷 强度 最大 的 一个 , 在 正常 情况 下 , 他 在 各 主要 训练 手段 中 的 负荷 强度 , 基本上 都 接近 或 达到 自己 的 最大 强度 。 在 技术 训练 方面 , 主要 通过 提高 横杆 的 高度 、 练习 的 复杂程度 和 加快 助跑 速度 来 提高 强度 , 这 对 掌握 实战 技术 , 提高 实战 能力 , 不断 创造 新 成绩 打下 了 基础 。 与此同时 , 在 力量 训练 上 同样 采用 大 重量 负重 练习 , 相对 减少 练习 次数 , 把 力量 训练 同 “ 爆发力 ” 训练 紧密结合 起来 。 为此 , 自行设计 了 “ 磅称 ” 静力 练习 法 , 对 提高 专项 力量 起 了 重大 作用 。 在 训练 安排 上 从不 盲目 模仿 外国人 , 而是 根据 自己 的 情况 有所 创新 。 例如 : “ 前 苏联 跳高 运动员 总是 在 过杆 前一天 做 力量 , 而 倪则 是 在 技术 练习 后 练习 力量 , 这样 安排 是 非常适合 倪志钦 的 ” 。 如 他 在 破 世界纪录 的 那年 冬训 中 , “ 主要 手段 杠铃 下 蹲 负荷 强度 达 140kg ( 本人 最大 能 蹲 145.5 kg ) , 10 × 100m 跑 的 强度 为 11s5 ~ 11s9 ( 本人 最高 成绩 11s1 ) , 跳高 技术 训练 的 负荷 强度 也 达到 2.20 m 以上 ( 本人 最高 成绩 2.27 m ) ” 。 即使 在 “ 文革 ” 期间 , 各 运动 项目 成绩 都 下降 的 情况 下 , 1970 年 还 以 2.29 m 的 成绩 打破 了 男子 跳高 世界纪录 。 可以 说 , 负荷 强度 大是 六七十年代 , 我国 男子 跳高 训练 创新 的 最大 特点 。 进入 80 年代 在 改革开放 的 浪潮 中 , 著名 教练 胡鸿飞 大胆 创新 , 在 借鉴 前人 训练方法 手段 的 基础 上 , 根据 朱建华 个人 特点 , 提出 了 “ 以 速度 为 中心 , 力求 技术 与 力量 相平衡 ” 的 训练 思想 , 在 运动 训练 负荷 强度 安排 上 与 倪志钦 有 相似之处 , 但 在 技术 环节 训练 上 朱建华 更 注重 突出 速度 训练 , 如 “ 助跑 快 , 起跳 快 、 过竿 快 ” 是 朱 的 最大 特点 , 这三项 技术指标 分别 为 : 最后 6 步 助跑 速度 为 8.73 m / s , 过竿 的 水平 速度 为 2.40 m / s , 腾起 时 身体 重心 的 水平 速度 达到 5.217 m / s , 这些 都 超过 了 当时 世界 其它 优秀 跳高 运动员 。 另外 , 在 力量 训练 上 , 他 屏弃 了 传统 杠铃 式 的 绝对 大 力量 训练 , 而 重点 突出 “ 快速 助跑 下 的 向上 跳 ” 的 专项 力量 。 如 朱建华 杠铃 全 蹲 仅 120kg , 半 蹲 还 不到 180kg , 但 其 助跑 起跳 时 的 蹬 地 力量 却 已 接近 800kg 。 可见 , 没有 平时 高强度 、 高质量 专项 技术 环节 的 训练 , 就 不 可能 有 如此 快 的 助跑 速度 和 起跳 时 强大 的 垂直 蹬 地 力量 。 正是 他们 围绕 着 现代 跳高 技术 的 这 一 特点 而 不断创新 训练方法 , 才 使 朱建华 在 一年 内三破 世界纪录 。 但是 , 从 那时 至今 , 我国 的 跳高 运动 再 无 新 的 创新 , 其 成绩 也 已 退 到 60 年代 , 已经 失去 了 亚洲 霸主 的 位置 , 体现 了 “ 有 创则兴 , 无创 则 衰 ” 的 客观规律 。 2.2 女子 铅球 训练 创新 从 50 年代 至 80 年代 初期 , 我国 女子 铅球 项目 在 亚洲 还 能 保持 优势 地位 , 但 与 世界 强手 相比 差距 较大 。 80 年代 中期 以后 , 在 国家体委 田径 处 的 倡议 下 , 组成 了 “ 国家 女子 铅球 攻关组 ” , 在 对 李梅素 、 黄志红 、 隋新梅 等 运动员 的 训练 中 , 进行 了 以下 创新 : 第一 , 转变 了 铅球 是 纯 力量 性 项目 的 传统观念 , 而 更新 为 应 是 速度 力量 性 项目 。 在 训练 中 既 使 提高 运动员 的 最大 力量 , 其 目的 也 是 使 运动员 的 最大 力量 转化成 速度 力量 。 第二 , 训练 中 精选 和 简化 发展 上肢 、 躯干 、 下肢 以及 全身 的 速度 力量 训练 手段 , 使 直接 专项 能力 得到 提高 。 例如 , 由 原来 每次 力量 课用 5 ~ 6 个 训练 手段 , 而 集中 到 2 ~ 3 个 训练 手段 上来 。 第三 , 他们 坚持 在 疲劳 的 状态 下 , 进行 技术 训练 。 这一 全新 的 训练 思路 , 使 他们 的 专业 技术 和 运动 成绩 , 在 短时间 内有 了 大幅度提高 。 例如 , 他们 把 过去 一 、 三 、 五练 技术 , 二 、 四 、 六练 力量 的 训练 安排 , 进行 了 “ 优化组合 ” ( 把 大小 力量 和 技术 安排 在 一堂课 里 完成 ) 。 并 根据 队员 的 实际 情况 , 针对 关键性 技术 环节 , 采用 不间断 的 训练 手段 , 把 过去 每周 三次 技术 训练 , 增加 到 天天 进行 技术 训练 。 第四 , 技术 的 改进 与 创新 使 她们 步入 了 世界 女子 铅球 的 前列 。 如 李梅素 从 过去 单纯 注重 滑步 时 的 “ 蹬 摆 速度 ” , 而 转移 到 目前 重点 关注 “ 滑步 结束 与 最后 用力 ” 阶段 之间 的 “ 侧移 ” 速度 上来 。 仅 两年 多 时间 , 她 的 成绩 就 有 了 大幅度 的 提高 , 由 创新 前 18.61 m 到 21.76 m , 提高 3.15 m , 另外 , 黄由 18.89 m 到 21.28 m , 提高 2.39 m , 隋 从 19.19 m 提高 到 21.66 m 的 世界 一流 水平 。 这一 技术 转变 , 逐渐 形成 了 “ 中国 铅球 技术 ” 流派 , 使 她们 步入 了 世界 女子 铅球 的 前列 。 在 各种 世界大赛 中 , 她们 多次 获得 冠军 和 亚军 。 到 目前为止 , 我国 女子 铅球 仍 处于 世界 领先地位 。 2.3 女子 中长跑 训练 的 创新 我国 女子 中长跑 运动 训练 , 在 过去 相当 长 的 时间 里 , 教练员 们 一直 “ 遵守 能量代谢 按 时间 变化 的 原则 ” 进行 专项 训练 , 结果 致使 运动 成绩 进展 缓慢 。 然而 在 90 年代 , 马俊仁 以 全新 的 方法 , 训练 出 一批 世界级 的 女子 中长跑 运动员 , 在 全运会 中 多次 打破 女子 1500m 、 3000m 和 10000m 世界纪录 , 并 在 一系列 的 国际 比赛 中 获得 冠军 , 让 世人 震惊 。 纵观 她们 的 训练 , 其 主要 创新 之处 有 以下几点 : 第一 , 注重 恢复 和 营养 的 补充 , 他们 不仅 找出 了 训练 与 恢复 之间 的 规律 , 而且 有效 地 解决 了 运动员 大 负荷 后 血色素 大幅度 下降 的 问题 , 在 具体措施 上 , 创造性地 服用 中草药 补剂 , 来 防止 心肌 疲劳 , 增强 心力 , 调节 运动员 的 胰 和 肾 器官 的 功能 等 , 以 保证 其有 充沛 的 体力 进行 下 一 单元 的 训练 , 使 运动员 承受 超负荷 训练 的 能力 大大 加强 。 第二 , “ 以 短促 长 ” 、 “ 以长 补短 ” 是 她们 成功 的 又 一 原因 。 马俊仁 认为 : “ 中长跑 、 马拉松 是 高速度 的 耐力 性 项目 , 运动员 既要 有 很 高 的 耐力 水平 , 又 要 有 很 强 的 速度 能力 , 才能 达到 世界 水平 ” , 并 创造性 的 提出 : “ 训练 中长跑 、 马拉松 运动员 要 全面 , 耐力 、 速度 耐力 和 速度 都 要 好 , 成为 多面手 , 只是 耐力 好 , 速度 不好 , 出 不了 高水平 的 长跑 、 马拉松 选手 ; 只是 速度 耐力 或 速度 好 , 也 出 不了 优秀 的 中长跑 运动员 。 ” 从 她们 的 专项 训练 过程 来看 , 首先 从 800 ~ 3000m , 继而 到 5000 ~ 10000m , 最后 才 是 马拉松 。 这种 长 、 短 结合 的 互补 训练 过程 , 为 她们 打下 了 非常 强 的 速度 和 耐力 素质 基础 , 使 连续 比赛 的 能力 大大提高 , 如曲 云霞 , 1988 年 4 月 刚 进队 时 , 耐力 不错 , 但是 速度 能力差 , 1500m 跑 5min20s , 100m 跑 15s8 , 而 四年 后 她 的 主项 1500m 提高 到 3min50s46 , 打破 了 世界纪录 , 同时 曲 云霞 的 3000m , 10000m 和 马拉松 也 达到 世界级 水平 。 再 如 : 王军霞 在 七运会 10000m 比赛 中 , 最后 3000m 打破 女子 3000m 世界纪录 和 在 最后 一圈 跑 出 1min1s 的 好 成绩 , 充分体现 了 “ 以 短促 长 ” 、 “ 以长 补短 ” , “ 长短 结合 ” 的 互补 效应 , 从而 也 突破 了 长期 “ 遵守 能量代谢 按 时间 变化 ” 进行 专项 训练 的 原则 。 第三 , “ 少吃多餐 ” 是 她们 成功 的 另 一大 法宝 。 她们 大 负荷量 和 超负荷 强度 训练 的 安排 , 并 不是 每个 队员 一次 训练 要 跑 一个 马拉松 的 距离 , 而是 把 一个 马拉松 的 量 根据 队员 的 实际 情况 , 合理 地 分配 到 一天 几次 训练课 中 , 即 “ 少吃多餐 ” 的 训练方法 。 其 效果 “ 在于 大 运动量 训练 的 同时 , 又 能 保证 较 高 的 负荷 强度 , 不因 1 ~ 2 次课 负荷量 太 大 , 而 影响 训练 强度 和 造成 局部 过重 的 负担 , 导致 机体 的 不良 生理反应 ” , 使 训练 收到 事半功倍 的 效果 。 3 创新 与 发展 对 我们 的 启迪 通过 以上 分析 , 不难看出 , 他们 的 成绩 之所以 能 有 重大突破 , 与 他们 独特 的 、 科学 创新 的 训练 是 分不开 的 。 因为 , 从 唯物主义 哲学 观点 看 , 世界 上 完全 一样 的 两个 人 是 不 存在 的 , 越是 优秀 运动员 , 其 个人 特点 就 越 突出 , 如果 盲目 搬 用 别人 的 训练 模式 , 单纯 追求 模式 中 几个 专项 指标 的 落实 , 甚至 照搬 训练 的 安排 , 而 忽略 自身 的 客观条件 , 就 会 误入歧途 。 正如 黄键 教练 并 没有 被 前 苏联 “ 技术 + 力量 ” 的 训练 思路 所 束缚 , 而 重点 突出 “ 强度 ” 一样 , 使 倪志钦 打破 跳高 世界纪录 。 同样 胡鸿飞 教练 在 训练 中 也 并 没有 被 黄键 的 训练 框框 所 影响 , 结果 也 使 朱建华 获得成功 。 “ 铅球 攻关组 ” 的 训练 同样 也 是 在 借鉴 国外 先进经验 的 基础 上 , 根据 自己 队员 的 实际 情况 , 制定 出 了 切实可行 的 训练 计划 及 改进 技术 的 方案 , 才 得以 形成 “ 中国 铅球 技术 ” 流派 , 使 女子 铅球 成绩 仍然 处在 世界 前列 , 即 “ 有 创新 则 兴 ” 。 但是 , 我们 也 深知 在 80 年代 中期 之后 , 随着 一些 著名 教练员 的 离退 , 我国 的 跳高 运动 再 无 新 的 创新 , 为此 也 就 失去 了 昔日 的 辉煌 。 由于 “ 马家军 ” 的 兵变 事件 , 使 马俊仁 创新 的 “ 野 路子 ” 遭到 重创 , 她们 破 世界纪录 如 探囊取物 的 时代 也 一去不复返了 , 从而 也 印证 了 “ 无 创新 则 衰 ” 的 道理 。 历史 的 经验 对 我们 的 启迪 是 : 3.1 要 想 在 训练 上 搞 创新 、 突破 , 教练员 自身 必须 具有 丰富 的 实践经验 和 理论知识 , 经常 不断 学习 , 提高 自己 的 总体 素质 水平 , 否则 只是 空谈 创新 而已 。 3.2 教练员 要 在 学习 和 吸收 国外经验 的 同时 , 结合 我国 的 具体情况 和 我国 运动员 的 本身 的 特点 , 形成 一套 我国 独特 的 训练 体系 和 技术 风格 。 在 训练 中 必须 勇于创新 , 大胆 探索 , 才能 有 新 的 突破 。 3.3 要 想 向 科学 要 成绩 , 教练员 就 得 走 和 科研人员 相结合 的 道路 , “ 女子 铅球 攻关组 ” 的 实践证明 , 这是 一条 切实可行 的 道路 。 3.4 在 训练 安排 上 , 思想 上要 敢于 与 陈旧 训练 理论 脱钩 , 取消 陈旧 训练 理论 的 先验 地位 。 实践 上要 敢 冒险 , 敢于 走 别人 不敢 走 的 路 , 在实践中 不断 总结 提高 。 4 结束语 只有 创新 才 有 生命力 , 只有 创新 才能 生存 发展 。 当前 世界 各国 都 很 重视 技术 的 创新 和 发展 , 以求 保持 优势 。 过去 认为 好 的 东西 , 在 新 的 形势 下 , 可能 变成 包袱 , 形成 框框 。 因此 , 我国 田径 界要 适应 这种 变化 , 大胆 革新 , 破除 框框 , 充分利用 科研成果 , 帮助 自己 攻关 , 国外 有 我们 要 有 , 国外 没有 的 我们 也 要 有 。 训练方法 手段 只有 不断创新 , 才能 立于不败之地 。 作者简介 : 田坤 ( 1963 - ) , 男 , 山东 济宁 人 , 聊城 师范学院 体育系 副教授 . 作者 单位 : 聊城 师范学院 体育系 ; 山东 聊城 252059 参考文献 : [ 1 ] 池泰 棱 , 黄健 , 胡鸿飞 , 等 . 现代 跳高 训练 和 技术 的 研究 ( 科研成果 专辑 ) [ C ] . 上海 体育 科学 研究所 , 1992 . [ 2 ] 阚 福林 , 等 . 发展 我国 高水平 女子 铅球 运动员 专项 速度 的 探讨 [ J ] . 田径 指南 , 1991 , ( 6 ) . [ 3 ] 胡鸿飞 . 关于 我国 田径运动 训练 问题 的 探讨 [ J ] . 田径 , 1987 , ( 2 ) : 2 - 5 . [ 4 ] 茅鹏 . 运动 训练 新思路 [ M ] . 人民 体育 出版社 , 1995.4 - 6 . [ 5 ] 田坤 , 等 . 试论 优秀 跳高 运动员 的 训练 指导思想 [ J ] . 体育 与 科学 , 1995 , ( 1 ) : 24 - 26 . [ 6 ] 田坤 , 等 . 关于 我国 跳高 运动 训练 思路 的 探讨 [ J ] . 广州体育学院 学报 , 1998 , ( 3 ) : 93 - 95 . [ 7 ] 赵连甲 , 等 . 抓好 基本功 , 形成 独特 的 技术 风格 — — 中国 跳高 训练 经验之谈 [ J ] . 田径 , 1998 , ( 5 ) . [ 8 ] 赵连甲 , 等 . 跳高 训练 法 [ M ] . 北京体育大学 出版社 . 1996 , 11 - 26 . 责任编辑 : 厉丽玉 收稿 日期 : 1999 - 06 - 15 __label__C39-Sports 浙江 体育 科学 ZHEJIANGSPORTSSCIENCE1999 年 第 21 卷 第 5 期 Vol.21 No.51999 中外 优秀 男排 运动员 后排 进攻 的 量 与 质 张雪临 李秀莲 严丽萍 摘要 : 从 后排 进攻 的 数量 与 效果 两 方面 , 对 中 、 外 球队 后排 进攻 情况 进行 对比 分析 , 发现 : 中国队 后排 进攻 的 数量 与 效果 与 国外 球队 的 总体水平 存在 差距 , 与 其中 某 一个 球队 比较 , 不 存在 显著性 差异 ; 中国队 的 扣球 失误 率 高于 欧美 强队 ; 综合 扣球 成功率 、 失误 率 、 一般 三项 指标 , 中国 与 世界 强队 属 同一 类别 , 这 表明 我国 男排 的 后 攻 潜力 较大 , 技战术 水平 有待 完善 , 后排 进攻 应 纳入 我国 “ 以快 制高 ” 战术 体系 加以 发展 。 关键词 : 男排 ; 后排 进攻 ; 数量 ; 效果 中 图 分类号 : G842 文献 标识码 : AQuantityandqualityinbackattackingbyinternalandexternalexcellentmen ' svolleyballplayersZHANGXue - lin1 , LIXiu - lian1 , YANLi - ping2 ( 1 . Liaochengteachers ' college , Liaocheng252059 , China ; 2 . PEdepartmentofHubinsection , Zhejianguniversity , Hangzhou310031 , China . Abstract : Contrastiveanalysisonthequantityandeffectinbackattacksbetweeninternalandexternalvolleyballteamsshows : thequantityandeffectinbackattacksofChineseteamaregenerallyinferiorcomparedwithforeignteams , butthereislittledifferencewhencomparedwithasingleteam ; theerrorrateoftheChineseteamishigherthanthatofEuropeanandAmericanteams ; consideringthethreeindexesofsuccessful , unsuccessfulandaverageattacks , Chineseteamandforeignstrongteamsfallintothesamecategory . Itisshownthatthereisgreatpotentialofourbackattacking , attackingtacticsaretobecompleted , backattackingshouldbedevelopedincombinationwithour “ QuicknessagainstHeight ” strategy . Keywords : men ' svolleyball ; backattacking ; quantity ; effect1 前言 后排 进攻 一 出现 , 就 使 波兰 男子 排球队 在 蒙特利尔 奥运会 上 一举 夺魁 , 随着 排球 运动 的 飞速发展 , 后排 进攻 已经 由 一种 被动 的 调整 进攻 手段 , 演化成 由 主攻手 牵制 , 快 球手 掩护 , 后排 游动 攻击手 进攻 的 主动攻击 形式 , 以前 排 进攻 为 核心 、 后排 进攻 为 牵制 的 立体 攻 已经 进入 比较 成熟 与 稳定 的 阶段 或 时期 。 欧美 强队 与 亚洲 队 对垒 , 其 频繁 的 后 攻常令 对手 防不胜防 , 累累 奏效 。 本文 拟 结合 比赛 , 就 中国队 在 第 14 届 男排 锦标赛 中 运用 后排 进攻 的 数量 、 效果 与 同场竞技 的 外国 球队 进行 对比 分析 , 以 找 差距 、 觅 对策 。 2 研究 对象 与 方法 2.1 研究 对象 以 参加 第 14 届 世界 男排 锦标赛 的 意大利 、 南斯拉夫 、 荷兰 、 俄罗斯 、 美国 、 希腊 、 乌克兰 、 捷克 、 中国队 为 研究 对象 。 2.2 研究 方法 ① 文献资料 法 : 查阅 与 本 课题 有关 的 专业 书刊 及 研究 资料 。 ② 录像 观察法 : 对 参加 本次 大赛 与 中国队 同场竞技 的 国外 8 支 球队 的 9 场 比赛 进行 观察 统计 。 ③ 比较 研究法 : 对 中 、 外 球队 后排 进攻 效果 进行 定量分析 , 从中 找出 中国队 的 差距 。 ④ 数理统计 法 : 对 研究 对象 在 比赛 中 的 观察 数据 , 进行 百分率 统计 , 并 对 统计 结果 进行 统计 检验 。 3 结果 与 分析 3.1 各队 后排 进攻 的 数量 特征 现代 排球 已 进入 了 高 身材 、 高素质 、 技术 全面 、 战术 快速 多变 的 时代 , 防守 队员 对 近网 进攻 的 拦网 威胁 日趋 增大 , 尤其 允许 过网 拦网 规则 的 实施 , 使 前排 强攻 普遍 受阻 , 强攻 的 难度 加大 , 突破 能力 被 削弱 。 后排 进攻 因 其 进攻 点 距离 球网 较 远 , 其 有效 放射 过网 面宽 , 拦网 队员 的 起跳 时机 难以 精准 把握 , 扣球 成功率 偏高 。 此外 , 后排 进攻 的 迅速 崛起 , 还 可 增加 攻击力 强 或 竞技状态 好 的 球员 的 进攻 点 , 确保 优秀 运动员 在 任何 轮次 中 , 都 保持 强盛 的 攻击力 。 近几年 的 世界大赛 , 最佳 得分手 基本上 都 被 接应 二传手 夺得 , 接应 二传手 是 后排 进攻 的 中坚 , 他 在 后排 “ 两翼 ” 所起 的 作用 越来越 突出 , 故 欧美 强队 非常重视 后排 进攻 战术 的 运用 , 他们 已经 占 到 总 扣球 量 的 18% , 象前 奥运会 冠军 荷兰队 , 后 攻占 进攻 总量 近 三分之一 , 中国队 的 后排 进攻 量 在 15% 左右 。 表 1 表明 , 中国队 与 国外 球队 后排 进攻 运用 总量 上 存在 显著性 差异 , 低于 欧美 球队 的 总体水平 ( p < 0.05 ) , 这种 数量 上 的 差距 主要 体现 在 中国队 与 美国 、 荷兰队 中 。 中国队 后排 进攻 的 数量 百分比 虽然 低于 意大利 、 捷克 、 乌克兰 、 俄罗斯队 , 高于 希腊 、 南斯拉夫队 , 但 与 之 皆 不 存在 统计学 上 的 显著性 差异 。 因此 , 中国队 应多 加强 练习 , 增加 后排 进攻 的 数量 , 提高 后排 进攻 在 进攻 总量 的 比重 , 逐步 缩小 与 欧美 强队 的 差距 。 表 1 中外 运动员 后排 进攻 的 数量 特征 队 别 后排 攻 次数 进攻 总 次数 % U 检验 中国 — — 捷克 21 - 22130 - 12616.15 - 17.460 . 28 中国 — — 美国 14 - 21121 - 9711.57 - 21.652 . 01 * 中国 — — 荷兰 ( 复赛 ) 26 - 36174 - 18514.94 - 19.461 . 13 中国 — — 意大利 15 - 20119 - 11015.13 - 18.180 . 64 中国 — — 荷兰 18 - 29102 - 9217.65 - 30.772 . 13 * 中国 — — 希腊 39 - 23178 - 15221.91 - 15.131 . 57 中国 — — 乌克兰 16 - 23164 - 1469.77 - 15.751 . 58 中国 — — 南斯拉夫 14 - 1193 - 9315.05 - 11.830 . 64 中国 — — 俄罗斯 30 - 27207 - 18014.49 - 15.000 . 14 合 计 193 - 2121288 - 118114.98 - 17.951 . 99 * 注 : * P < 0.053 . 2 各队 后排 进攻 效果 后排 进攻 效果 反映 球队 后攻 的 质量 , 综合 欧美 8 支 球队 的 综合 数据 , 外国 队 后排 进攻 的 成功率 一般 在 60% 左右 , 中国队 的 后 攻 成功率 为 54% , 且 两 总体 之间 差异 显著 ( P < 0.01 ) 。 象 荷兰 与 中国队 的 小组赛 、 中国队 与 意大利 的 比赛 , 荷 、 意 两队 后攻 成功率高 达 78.57% 和 70.00% , 这么 高 的 命中率 对 中国队 的 威胁 是 相当 大 的 。 但 中国队 与 每 一个 外国 球队 进行 比较 , 命中率 上 不 存在 显著性 差异 , 主要 原因 是 后排 进攻 指标 量 较 小 , 小 样本 不足以 构成 统计 差异 , 若 将 国外 球队 的 后 攻 成功率 作为 一个 总体 对待 , 则 足以 反映 中 、 外 球队 之间 的 差异性 , 这 一方面 反映 中国队 的 后 攻 效果 与 世界 队 差距 在 缩小 , 另一方面 随着 比赛 时间 的 延长 和 比赛 场次 的 增加 , 这种 差距 将 逐渐 显现出来 。 后攻 失误 率 , 这 一方面 映衬 出 球队 后攻 的 稳定性 , 另一方面 反映 了 后 攻 被 拦 情况 。 中国队 后攻 失误 率 高于 美 、 意 、 荷 、 南 、 俄 五队 , 表明 强队 后攻 的 稳定性 与其 综合 实力 相关 。 由于 欧美 强队 对 拦网 技战术 的 研究 已 相当 深入 , 他们 目前 的 拦网 战术 已 不 拘泥于 某 一种 形式 , 而是 根据 对方 的 进攻 特点 进行 不断 的 变换 , 以 意大利 为例 , 有时 为了 遏制 对手 从 2 、 3 号位 区域 发动 进攻 , 他们 常 把 身高 近 2m 的 接应 二传手 13 号 和 副攻手 3 号 放在 4 号位 和 3 号位 , 而 把 身体 较 矮 的 主攻手 6 号 放在 2 号位 , 并且 13 号 和 3 号 之间 有时 进行 调换 , 充分体现 了 拦网 以强 对 强 , 以弱 避强 的 原则 , 这 也 在 一定 程度 上 削弱 了 中国队 的 后 攻 威力 。 表 2 中外 队员 后排 进攻 的 效果 比较 队 别 中 国 队 外 国 队 成功 ( % ) 失误 ( % ) 一般 ( % ) 成功 ( % ) 失误 ( % ) 一般 ( % ) 中 — — 捷 52.3819 . 0528.5750 . 0031.8218 . 18 中 — — 美 50.0028 . 5721.4361 . 9019.0519 . 05 中 — — 荷 ( 复 ) 57.6911 . 5430.7763 . 8916.6719 . 44 中 — — 意 40.0020 . 0040.0070 . 0010.0020 . 00 中 — — 荷 61.1127 . 7811.1178 . 577.1414 . 29 中 — — 希 48.7217 . 9533.3356 . 5221.7421 . 74 中 — — 乌 37.5012 . 5050.0047 . 8330.4321 . 74 中 — — 南 50.0028 . 5721.4351 . 549.0936 . 36 中 — — 俄 73.3333 . 3323.3351 . 8518.5229 . 63 合 计 53.8717 . 1029.02 60.38 * * 18.4021 . 23 注 : * * P < 0.013 . 3 中外 球队 后排 进攻 区域 特征 要 精确 地 标明 后排 进攻 的 位置 是 困难 的 , 通过 查阅 文献资料 , 国外 专家 把 后排 进攻 的 位置 , 沿 进攻 方向 自左至 右 划分 为 等距 的 四个 区域 , 将 其 命名 为 A 、 B 、 C 、 D 区 。 统计 表明 , 中 、 外 球队 后排 进攻 的 区域 多 集中 于 D 、 B 两区 , 且 D 区 是 B 区 进攻 量 的 1 倍 , 即以 1 号位 与 5 号位 的 进攻 为主 , 从 各区 后攻 的 数量 上 看 , 中国队 与 外国 队 的 总体水平 相差 不 大 , 但 在 B 区 却 明显 少于 外国 队 , 其中 以 荷兰队 与 美国队 运用 数量 最 多 。 从后 攻 的 效果 上 看 , 因 A 区 样本量 很小 , 进行 比较 的 可信度 较差 : B 、 C 两区 后 攻 命中率 中国队 皆 低于 外国 队 的 总体水平 , 且 在 B 区中 、 外 球队 的 后 攻 成功率 存在 显著性 差异 ( P < 0.05 ) , 中国队 在 该区 的 命中率 明显 低于 欧美 强队 , 而 B 区 的 进攻 多 由 主攻手 来 完成 , 中国队 主攻手 后攻 能力 有待 进一步 加强 ; 在 D 区 , 中国队 不但 运用 数量 多于 外国 队 , 且 命中率 还 略高于 国外 诸强 的 整体 水平 , 说明 中国队 队员 1 号位 的 后 攻 具有 较强 突破 能力 , 它 和 快攻 一道 将 成为 中国队 的 重要 攻击点 , 理应 纳入 中国队 “ 以快 制高 ” 战术 体系 , 同时 也 昭示 以 卢卫中 为主 的 1 号位 后 攻 战术 具有 较 高 的 水平 和 较大 的 潜力 。 表 3 后排 不同 进攻 区域 扣球 效果 区 域成 功 ( % ) 失 误 ( % ) 一 般 ( % ) 合计 ( 次数 ) 中国 外国 U 检验 中国 外国 U 检验 中国 外国 U 检验 中国 外国 A40.000 . 00 — 0.000 . 00 — 60.00100 . 00 — 51B45.2368 . 852.40 * 28.5716 . 391.4826 . 1914.751 . 474261C41.6652 . 630.6025 . 0021.050 . 2633.3326 . 320.421219 D58.2158 . 010.0313 . 4319.081 . 2528.3622 . 901.02134131 注 : * P < 0.053 . 4 中外 球队 参与 后排 进攻 的 人数 比较 表 4 各队 后排 进攻 的 人数 比较 中 — 希中 — 乌中 — 美 中 — 荷中 — 捷中 — 意中 — 南 中 — 俄总人 次数 3 - 43 - 53 - 43 - 53 - 45 - 72 - 32 - 5 主动 攻 人数 2 - 32 - 32 - 42 - 42 - 22 - 42 - 42 - 3 参与 后排 进攻 的 队员 有 两类 , 一部分 队员 进攻 行为 是 主动 的 , 一部分 队员 被 追 打 调整 攻 , 我们 以 每场 比赛 每个 队员 参与 后 攻达 5 次 以上 , 且 有 主动进攻 行为 为 统计 尺度 , 通过 表 4 我们 不难看出 , 无论是 后攻 的 总人 次数 还是 主动 后攻 人数 , 中国队 都 少于 欧美 强队 , 这 也 反映 出 中国队 后攻 的 整体实力 与 欧美 强队 相比 还 存在 差距 。 欧美 强队 的 后 攻 战术 是 围绕 着 二名 主攻手 和 一名 接应 二传手 展开 的 , 其中 接应 二传手 为 主角 , 有 的 球队 主动 参与 后攻 的 队员 竞 达到 4 人 , 象 荷兰队 除了 上述 三个 位置 的 队员 外 , 其 9 号 副攻 队员 也 常常 在 后排 发动 进攻 。 后攻 队员 的 增多 , 进一步 丰富 了 后 攻 的 战术 组合 , 增强 了 进攻 的 隐蔽性 与 突然性 , 加大 了 对手 的 拦防 难度 , 巩固 了 自身 的 网上 优势 。 而 我国 男排 的 后 攻则 依然 主要 依靠 接应 二传手 卢卫中 和 主攻手 张翔 两个 点 , 战术 组织 略显 单调 , 再加之 我国 运动员 在 扣球 的 技巧 和 力量 方面 的 欠缺 , 后攻 实力 不 敌 欧美 强队 亦 是 顺理成章 之 事 , 中国队 只有 充分 挖掘 队员 的 后 攻 潜力 , 增加 参与 后攻 的 人员 , 方能 在 这方面 与 欧美 相 抗衡 。 表 5 实施 新 规则 后攻 得分 情况 比较 队 别 中 国 队 外 国 队 成功 对方 失误 ∑ 成功 对方 失误 ∑ 得分 差中 — 捷 1171811415 + 3 中 — 美 741113417 - 6 中 — 荷 ( 复 ) 1562123326 - 5 中 — 意 62814317 - 7 中 — 荷 1121323528 - 15 中 — 希 1952413720 + 4 中 — 乌 6713112130 中 — 南 74116410 + 1 中 — 俄 2252714115 + 2 合 计 1044214612833161 - 23 每球 得分 制新 规则 的 实施 , 将 进一步 促进 排球 运动 的 发展 , 后排 进攻 技 、 战术 体系 将 日渐 成熟 , 如果 按新 规则 计分 , 8 支 外国 队 后排 进攻 得分 超过 我们 , 合计 失 、 得分 差 接近 30 分 , 结合 后攻 失误 送分 , 中国队 后攻 综合 失 、 得分 之差 将 为 23 分 , 每球 得分 制 规则 实施 以后 , 我们 更应 加强 后攻 的 训练 工作 。 3.5 各队 后排 进攻 效果 的 综合 评价 在 体育 科研 中 , 对 研究 对象 作 判别 划分 , 可以 寻找 不同 类别 对象 间 的 差距 及同 类别 中 不同 研究 对象 的 规律性 , 若 对 后排 进攻 “ 扣球 成功率 ” 、 “ 扣球 失误 率 ” 、 “ 扣球 一般 ” 三项 指标 应用 传统 的 统计 方法 进行 聚类分析 我们 难以完成 , 运用 集对 分析 中 的 同异 反 联系 原理 , 则 可以 完成 对 各 研究 对象 的 类 属 判别 , 我们 将 “ 扣球 成功 ” 作为 参考 集 , “ 扣球 成功率 ” 则 为 同异 反 联系 中 的 同 一度 a ; “ 扣球 失误 率 ” 为 对立 度 c ; “ 扣球 一般 ” 为 差异 度 b , 则 中外 9 支 参赛队 之同 异反 态势 为 : 捷克 a > c , b < c , a > b 强同势 系统 以 同一 的 趋势 为主 美国 a > c , b = c , a > b 弱 同势 系统 同一 的 趋势 比较 弱 荷兰 a > c , b > c , a > b 弱 同势 系统 同一 的 趋势 比较 弱 意大利 a > c , b > c , a > b 弱 同势 系统 同一 的 趋势 比较 弱 希腊 a > c , b = c , a > b 弱 同势 系统 同一 的 趋势 比较 弱 乌克兰 a > c , b < c , a > b 强同势 系统 以 同一 的 趋势 为主 南斯拉夫 a > c , b > c , a > b 弱 同势 系统 同一 的 趋势 比较 弱 俄罗斯 a > c , b > c , a > b 弱 同势 系统 同一 的 趋势 比较 弱 中国 a > c , b > c , a > b 弱 同势 系统 同一 的 趋势 比较 弱 集对 分析 中同 异反 态势 排序 理论 将 a > c , b ≥ c , a > b 定为 弱 同势 一类 , 依据 9 支 球队 后排 进攻 的 效果 我们 可 将 9 支 参赛队 的 后排 进攻 情况 分为 两大类 , 即 中国队 的 后 攻 效果 同 意大利 、 南斯拉夫 等 世界 强队 在 同 一类 属 , 表明 我国 球员 的 后排 进攻 发挥 程度 较为 稳定 , 尤其 卢卫中 的 后 攻 颇具 威力 , 他 在 1 号位 扣球 成功率 较 高 , 中国队 与 世界 强队 的 差距 在 缩小 , 后排 进攻 将 是 中国队 的 主要 攻击点 之一 。 同时 , 9 支 球队 后攻 效果 与 所 取得 的 成绩 存在 相关性 , 捷克 与 乌克兰队 皆 败于 中国队 手下 , 后攻 能力 较弱 , 球队 不 成熟 , 后攻 战术 体系 不 完善 , 难以 在 大赛 中 取得 较 好 成绩 。 表 6 各队 后排 进攻 效果 的 聚类分析 队 别 成功 ( % ) 秩次 ( a ) 失误 ( % ) 秩次 ( c ) 一般 ( % ) 秩次 ( b ) 捷 克 50.00831 . 82918.182 美 国 61.90319 . 05619.053 荷 兰 70.31112 . 50317.191 意大利 70.00210 . 00220.004 希 腊 56.52421 . 74721.745 . 5 乌克兰 47.83930 . 43821.745 . 5 南斯拉夫 54.5459 . 09136.368 俄罗斯 51.85718 . 52529.637 中 国 53.87617 . 10429.0264 结论 4.1 后排 进攻 业已 成为 进攻 战术 体系 的 重要 组成部分 , 欧美 强队 后排 进攻 占 总 进攻 量 近 20% , 中国队 与 之 存在 显著性 差异 , 中国队 应 加强 后排 进攻 练习 , 增加 后排 进攻 的 数量 。 4.2 中国队 后排 进攻 成功率 低于 外国 球队 的 整体 水平 , 但 与 某个 球队 之间 不 存在 显著性 差距 。 4.3 后排 攻击 已经 进入 多点 进攻 阶段 , 中国队 进攻 点多 集中 于 1 号位 附近 区域 , 进攻 区域 单调 , 在 5 号位 的 后 攻 效果 与 欧美 球队 之间 存在 显著性 差异 。 4.4 后排 进攻 参与 人数 有 增加 的 趋势 , 一些 前排 快攻手 轮换 到 后排 也 能 进行 后排 强攻 , 我国 的 能 主动 进行 后排 进攻 的 人员 较 少 , 运动员 的 潜力 有待 挖掘 。 4.5 综合 后排 扣球 成功率 、 失误 率 、 一般 三项 指标 , 中国队 与 世界 强队 在 同一个 水平 上 , 表明 中国队 后攻 综合 能力 与 世界 强队 差距 在 缩小 , 后攻 理应 纳入 “ 以快 制高 ” 的 战术 体系 。 作者简介 : 张雪临 ( 1964 - ) , 男 , 山东 高 唐人 , 聊城 师范学院 副教授 . 作者 单位 : 张雪临 李秀莲 聊城 师范学院 体育系 , 山东 聊城 252059 严丽苹 浙江大学 体育部 , 浙江 杭州 310031 参考文献 : [ 1 ] 徐金尧 , 等 . 同异 反 态势 排序 表在 体育 科学 中 的 应用 [ J ] . 中国 体育 科技 , 1999 , ( 4 ) . [ 2 ] 张然 , 译 . 高水平 队 的 阵容 与 战术 [ J ] . 中国 排球 , 1998 , ( 3 ) . [ 3 ] 丁海勇 , 等 . 排球比赛 中 前后排 进攻 及 跳发球 等 的 运动学 对比 分析 [ J ] . 上海 体育 学院 学报 , 1997 , ( 2 ) . [ 4 ] 李丹 . 世界 男排 实力 格局 透视 [ J ] . 中国 排球 , 1999 , ( 1 ) . 责任编辑 : 梁瑾 收稿 日期 : 1999 - 05 - 21 ; 修订 日期 : 1999 - 08 - 18 __label__C39-Sports 浙江 体育 科学 ZHEJIANGSPORTSSCIENCE1999 年 第 21 卷 第 5 期 Vol.21 No.51999 运动 训练 对 老年 小鼠 骨骼肌 线粒体 形态 变化 的 电镜 定量 研究 陈彩珍 卢健 许豪文 许永刚 赖荣兴 摘要 : 通过 计算机 图象 分析 系统对 小鼠 骨骼肌 线粒体 结构 进行 形态 计量 分析 , 发现 老年 小鼠 骨骼肌 线粒体 数目 与 年轻 鼠 无异 , 但 肌膜 下 线粒体 减少 , 线粒体 总 体积 减小 。 长期 运动 训练 可 明显 延缓 线粒体 形态 结构 的 增龄性 改变 , 使 其 功能 有所改善 。 关键词 : 衰老 ; 骨骼肌 ; 线粒体 中 图 分类号 : G804.7 文献 标识码 : AAmorphometricstudyofage - relatedchangesinmitochondriaofskeletalmuscleinmiceCHENCai - zhen1 , LUJian1 , XUHao - wen2 , etal ( 1 . GuangzhouPEcollege , Guangzhou510075 , China ; 2 . DepartmentofPE , 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 , Shanghai200062 , China ) Abstract : Byelectronmicroscopy , morphometricquantitativestudyofmitochondriaofskeletalmusclewasinvestigatedwithtruecolormedicalimageanalysissystem . Theresultsshowedthatthemitochondrialnumericaldensitydidnotalterwithaging , butthenumberofsubsarcolemmalmitochondriadecreased , andvolumedensitywasdecreased . Prolongedphysicaltrainingmayinhibittheage - relatedstructuralchangeandimprovemitochondrialfunction . Keywords : aging ; skeletalmuscle ; mitochondria 迄今为止 , 已有 很多 工作 研究 衰老 组织 线粒体 形态 和 结构 的 变化 。 形态学 的 研究 能 弥补 酶 的 生化 测定 的 不足 , 因为 线粒体 结构 是 其 潜在 功能 的 可见 的 表现形式 , 加上 线粒体 内膜 面积 又 与 氧化 磷酸化 能力 有着 密切 的 关系 。 本文 运用 电镜 技术 观察 8 个 月 的 有氧 运动 训练 对 小鼠 骨骼肌 线粒体 形态 的 多项 指标 的 电镜 定量 研究 , 探讨 线粒体 形态 结构 增龄性 改变 的 程度 及 性质 以及 长期 运动 训练 对 其 的 影响 。 1 材料 与 方法 1.1 动物 饲养 本 研究 选择 近交系 C57BL / 6L 雄性 小鼠 为 实验 对象 , 2 月龄 小鼠 购自 第一军医大学 实验 动物 中心 , 所有 动物 均 在 相同 环境 下 饲养 , 每天 按 每 只 小鼠 6g 添加 饲料 , 饮用 凉开水 。 根据 动物 中心 的 饲料 成分 所 提出 的 建议 , 每周 补加 一次 鸡蛋 和 鱼肝油 ( 上海 兽药厂 生产 ) 。 1.2 实验 动物 运动 模型 的 建立 小鼠 5 月龄 后 开始 运动 训练 , 训练 的 方式 为 跑 转笼 ( runningwheel ) , 第一天 跑 10min , 以后 每天 增加 10min , 直到 每天 1h , 自动 纪录 跑 笼圈数 。 运动 训练组 每天 跑 笼 1h , 每周 5 天 , 所有 运动 训练 均 在 动物 暗 周期 6pm ~ 10pm 完成 , 训练 8 个 月 后 小鼠 达 13 月龄 。 另设 13 月龄 未 运动 训练 的 对照组 及 5 月龄 的 青年组 。 1.3 电镜 标本 的 制备 每组 五例 , 将 小鼠 断头 处死 迅速 剥离 出 腓肠肌 , 切成 1 × 1 × 2 的 长条 并 马上 固定 于 4% 的 戊二醛 溶液 中 。 透射电镜 超薄 切片 制作 : 按 常规 超薄 切片 技术 制作 超薄 切片 , 先 在 4 ℃ 下用 4% 戊二醛 和 1% 锇 酸 先后 固定 两 小时 , 然后 梯度 丙酮 脱水 ( 30% ~ 50% ~ 70% ) , 切片 入 1 ∶ 1 和 1 ∶ 3 的 丙酮 , 包埋剂 中 分别 渗透 1 ~ 2h 后 , 入纯 包埋剂 中 继续 渗透 6h , 渗透 完成 后 的 切片 平铺 于 硅化 玻片 上 , 再 加盖 一硅化 玻片 , 并 稍加 压使 切片 展平 , 60 ℃ 恒温箱 中 聚合 24 ~ 48h ; Olympus 立体 手术 显微镜 下 , A0570 超薄 切片机 上 先半薄 切片 , 甲 苯胺蓝 染色 进一步 定位 , 再 超薄 切片 , 片厚 500A ~ 700A , 200 目 铜网 捞片 ; 2% 醋酸 双氧 铀 染色 15min 后 , 柠檬酸 铅 染色 3min 。 1.4 电镜 观察 与 照相 做好 的 电镜 样本 , 在 Hitachi — 600 型 透射电镜 下 进行 详尽 的 超微结构 观察 , 每例 小鼠 观察 3 张 超薄 切片 , 每张 切片 上 随机 拍片 8 张 , 底片 放大 倍率 为 15000 倍 。 1.5 线粒体 形态 计量学 分析 所有 电镜 照片 选用 CMIAS — 9410A 图像 分析 软件 , 用 计算机 图像 分析 系统 进行 形态 计量 分析 , 测定 结果 进行 单 因素 方差分析 或 秩 和 检验 , 进行 统计 处理 。 根据 电镜 照片 所 分析 的 指标 包括 : ( 1 ) 体 密度 ( VV ) 是 线粒体 体积 与 胞质体 积 的 比值 , ( 2 ) 面数 密度 ( NA ) 是 参照系 截面 单位 面积 内 的 线粒体 数目 ; ( 3 ) 平均 周长 ( Bm ) 是 平均 每个 线粒体 截面 具有 的 周长 ; ( 4 ) 平均 面积 ( Am ) 是 平均 每个 线粒体 截面 具有 的 面积 ; 根据 以上 四个 结构 参数 , 计算 出数 密度 ( Nv ) , 即 单位 胞 浆 体积 中 线粒体 的 数目 ; 线粒体 平均 体积 ( V ) 及 形状 不规则 指数 ( I ) , 这一 指数值 愈大 , 线粒体 的 形态 愈 不规则 。 2 . 结果 由表 1 可见 , 老年 对照组 骨骼肌 线粒体 的 体 密度 ( Vv ) 、 面数 密度 ( NA ) 、 平均 周长 ( Bm ) 、 平均 面积 ( Am ) 和 平均 体积 ( V ) 均 显著 低于 年轻 组 : 老年 运动 组 线粒体 的 这 几项 指标 亦 显著 低于 年轻 组 , 但 其中 体 密度 ( Vv ) 、 平均 面积 ( Am ) 和 平均 体积 ( V ) 显著 高于 老年 对照组 。 表 1 小鼠 骨骼肌 线粒体 的 结构 参数 比较 ( X ± SD ) 参数 年轻 组 老年 运动 组 老年 对照组 Vv ( % ) 30.0521 ± 6.768714 . 7887 ± 7.6475 * * 9.1787 ± 3.0432 * * * ## NA ( um - 2 ) 0.4315 ± 0.08160 . 3008 ± 0.1574 * 0.2861 ± 0.0466 * * * Bm ( um ) 2.7009 ± 0.31792 . 0968 ± 0.3887 * * 1.8544 ± 0.3636 * * * Am ( um2 ) 0.7555 ± 0.16660 . 5152 ± 0.2337 * 0.3160 ± 0.0730 * * * # Nv ( um - 3 ) 0.5007 ± 0.10900 . 5051 ± 0.09560 . 4290 ± 0.0971 V ( um3 ) 0.6567 ± 0.11020 . 3698 ± 0.1200 * 0.1776 ± 0.0257 * * # I0.8768 ± 0.23150 . 9308 ± 0.24100 . 8243 ± 0.1926 * 与 年轻 组 比较 * p < 0.05 * * p < 0.01 * * * p < 0.001 # 与 同龄 运动 组 比较 # p < 0.05 ## p < 0.013 讨论 以往 很多 利用 电镜 技术 对 线粒体 形态 研究 多半 只 停留 在 定性 观察 上 , 如 观察 线粒体 嵴 是否 断裂 、 有无 空泡 化 、 致密 程度 如何 等 。 而 我们 根据 立体 学 原理 和 技术 , 从 切片 中 的 面积 比 推算 单位 体积 中 某 结构 的 体积 比 , 即 从 结构 的 二维 图像 上 推导 出 三维 参数 。 细胞 形态 的 立体 测量 有助于 发现 最 敏感 的 结构 变化 及 始发 部位 , 这 是 用 定性 观察 难以 做到 的 。 从本 研究 的 结果 来看 , 老年 小鼠 骨骼肌 的 线粒体 数目 与 年轻 鼠 比较 , 无 显著 区别 , 但 在 年轻 鼠 骨骼肌 中 , 线粒体 成簇 的 位于 质膜 附近 , 而 老年 运动 鼠 质膜 下 线粒体 很少 , 尤其 是 老年 对照组 鼠 , 几乎 找 不到 质膜 下 线粒体 。 据 研究 , 位于 质膜 附近 的 线粒体 与 位于 肌原纤维 间 的 线粒体 在 生物化学 和 形态学 上 有 明显 的 不同 , 可能 是 由于 ATP 需求 的 局部 改变 以 某种 方式 影响 线粒体 的 结构 、 形态 和 功能 , 以及 引起 细胞器 生物 发生 的 基因 表达 。 在 形态学 水平 上 有 不少 证据 说明 肌原纤维 间 的 线粒体 和 肌纤维 膜 下 的 线粒体 对 训练 的 不同 适应性 , 在 慢性 肌肉 收缩 中 肌纤维 膜 下 的 线粒体 多且 适应 程度 更大 , Puntschart 也 发现 耐力 训练 的 运动员 肌膜 下 线粒体 占 总 线粒体 的 30% , 未受 训练 的 普通人 这一 数值 为 14% 。 而 在 肌肉 废用 时 发生 相反 趋向 , 肌膜 下 的 线粒体 含量 下降 更 甚于 肌原纤维 间 线粒体 含量 的 下降 。 通过 本 实验 的 观察 进一步 证实 了 这 一点 , 而且 发现 肌原纤维 间 的 线粒体 体积 明显 比肌膜 下 线粒体 小 , 导致 老年 鼠 线粒体 总 体积 显著 减小 。 有人 提出 自由基 损伤 使 不能 分裂 的 线粒体 所 占 百分比 增加 , 所以 固定 分裂 后 细胞 借 产生 新 的 线粒体 补偿 线粒体 损伤 的 能力 降低 。 有 大量 研究 证实 在 衰老 过程 中 自由基 产生 与 清除 之间 失去平衡 , 致 细胞 尤其 是 线粒体 内 自由基 增多 。 故 推测 随 年龄 的 增加 , 自由基 的 增多 是 老龄 小鼠 骨骼肌 线粒体 总 体积 减小 的 原因 之一 。 耐力 训练 对 肌肉 线粒体 的 影响 首先 是 由 Holloszy 开始 研究 的 , 他 发现 一定 强度 和 时间 的 耐力 训练 刺激 了 骨骼肌 内 线粒体 的 合成 。 自此以后 , 大量 研究 报导 线粒体 大小 、 数目 及 容积 随 耐力 训练 而 升高 。 Davies 等 发现 长时间 耐力 训练 后 的 骨骼肌 纤维 内 , 线粒体 绝对 数量 、 外膜 面积 、 膜蛋白 及膜 磷脂 含量 显著 增加 , 以 适应 训练 需要 。 有人 认为 在 较 低 强度 刺激 下 , 首先 发生 线粒体 数 面积 , 从而 提高 ATP 的 供能 效率 , 同时 , 线粒体 的 嵴 增多 , 使 能量 的 转换 效益 和 积累 增多 , 合成 ATP 的 机能 增强 , 进一步 满足 了 耐力 训练 时 细胞 对 能量 的 需要 。 此外 , 线粒体 含量 的 增加 可 使 利用 脂肪酸 的 酶 相应 增加 , 这样 , 在 亚 极量 运动 中 对 糖原 利用 速率 就 减小 , 节省 了 糖原 , 从而 改善 了 耐力 。 本文 发现 小鼠 经过 长达 8 个 月 的 运动 训练 后 , 骨骼肌 线粒体 的 体 密度 、 平均 面积 和 平均 体积 均 有所 升高 , 说明 线粒体 对 长期 运动 训练 产生 了 适应性 变化 , 也 是 运动 训练 改善 骨骼肌 功能 的 一个 体现 。 运动 中 骨骼肌 收缩率 增加 , 对 能量 的 需求 显著 增加 , 氧 的 运输 和 线粒体 含量 对 能量 的 供应 和 细胞 功能 显得 特别 重要 。 总之 , 随着 年龄 的 增加 , 小鼠 骨骼肌 线粒体 数目 虽未 发生 明显 变化 , 但 线粒体 体积 减小 , 肌膜 下 线粒体 减少 。 长期 运动 训练 可 延缓 随增龄 出现 的 线粒体 功能 过早 衰退 , 有利于 骨骼肌 线粒体 的 增生 、 蛋白质 的 合成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 项目 ( 97069 ) 作者简介 : 陈彩珍 ( 1967 - ) , 女 , 广州体育学院 助理 研究员 , 运动 生物化学 博士生 . 作者 单位 : 陈彩珍 卢健 许永刚 赖荣兴 广州体育学院 , 广东 广州 510075 许豪文 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系 , 上海 200062 参考文献 : [ 1 ] Cogswell , A . M . , Stevens , R . J . , andHood , D . A . Propertiesofskeletalmusclemitochondriaisolatedfromsubsarcolemmalandintermyofibrillarregions . Am . J . Physiol.1993 , 264 : C383 - C389 . [ 2 ] Hoppeler , H . etal . Endurancetraininginhumans : aerobiccapacityandstructureofskaletalmuscle . J . Appl . Physiol.1985 , 59 : 320 - 327 . [ 3 ] Puntschart , A . , Claassen , H . , Jostarndt , K . etal . mRNAofenzymesinvolvedinenergymetabolismandmtRNAareincreasedinendurance - trainedathletes . Am . J . Physiol.1995 , 269 : C619 - C625 . [ 4 ] Desplanches , G . , Kayar , S . R . , Sempore , B . etal . Ratsoleusmuscleultrastructureafterhindlimbsuspension . J . Appl . Physiol.1990 , 69 : 504 - 508 . [ 5 ] Holloszy , J . O . etal . Biochemicaladaptationinmuscle : effectofexerciseonmitochondrialoxygenuptakeandrespiratioryenzymeactivityinskeletalmuscle . J . Biol . Chem.1967 , 242 : 2278 - 2282 . [ 6 ] Davies , K . J . A . etal . Biochemicaladaptationofmitochondriamuscleandwholeanimalrespirationtoendurancetraining . Arch . Biochem . Biophys.1981 , 209 : 539 - 554 . [ 7 ] Zamora , A . J . , Tessier , F . , Marconnet , P . Mitochondriachangesinhumanmuscleafterprolongedexercise , endurancetrainingandseleniumsupplementation . Eur . J . Appl . Physiol.1995 , 71 : 505 - 511 . [ 8 ] Sohal , R . S . etal . Hydrogenperoxideproductionbymitochondriamaybeabiomarkerofageing . Mech . AgeingDev.1991 , 60 : 189 - 198 . 责任编辑 : 潘宪民 收稿 日期 : 1999 - 08 - 10 __label__C39-Sports 浙江 体育 科学 ZHEJIANGSPORTSSCIENCE1999 年 第 21 卷 第 5 期 Vol.21 No.51999 体育 课堂教学 的 多层次 模糊 综合 评判 朱金婵 摘要 : 体育 课堂教学 评价 指标体系 中 指标 较 多 , 为了 更好 地 分配 权重 , 充分利用 所 得到 的 信息 , 有效 易行 的 办法 是 采用 多层次 模糊 综合 评判 方法 进行 评判 。 关键词 : 体育 课堂教学 ; 多层次 模糊 综合 评判 ; 评价 指标体系 中 图 分类号 : G80 - 32 文献 标识码 : B1 体育 课堂教学 评价 指标体系 的 建立 将 体育 课堂教学 要求 分解成 若干 评价 指标 , 形成 一个 有机 的 评价 体系 。 为此 , 评价 指标 要 具体化 、 客观化 、 可 操作 化 , 尽量 达到 简单 、 易行 。 评价 指标体系 如下 : ( 1 ) 教案 完备 、 合格 ; ( 2 ) 教案 内容 的 深 广度 要 达到 基本 要求 ; ( 3 ) 教学内容 的 重点 、 难点 处理 得当 ; ( 4 ) 各个 教学 环节 安排 合适 ; ( 5 ) 教学进度 与 时间 安排 正常 ; ( 6 ) 普通话 准确 、 熟练 ; ( 7 ) 语言 通顺 有条理 ; ( 8 ) 表情 富有 感染力 ; ( 9 ) 启发式 教学 ; ( 10 ) 在 讲解 中 使用 先进 教学 手段 ; ( 11 ) 示范动作 规范 、 优美 ; ( 12 ) 示范动作 要领 突出 ; ( 13 ) 示范动作 稳定 、 安全 ; ( 14 ) 在 示范动作 中 使用 先进 教学 手段 ; ( 15 ) 精讲 多练 , 讲练 结合 ; ( 16 ) 掌握 多种 反馈 方法 和 手段 ; ( 17 ) 学生 提问 或 回答 问题 踊跃 ; ( 18 ) 学生 练习 认真 ; ( 19 ) 学生 动作 完成率 高 ; ( 20 ) 课堂教学 与 课外活动 结合 好 。 2 多层次 模糊 综合 评判 模型 的 建立 评判 指标体系 中 的 20 个 指标 是 影响 体育 课堂 评判 的 因素 , 我们 可 分别 记 作 ui ui = 1 , 2 , 3 , … 20 这样 便 可 作出 因素 集 U = { u1 , u2 , u3 , … , u20 } 因为 因素 较 多 , 为 更好 地 分配 权重 , 充分利用 所 得到 的 信息 , 我们 将 因素 集 按 因素 的 属性 分成 四个 子 因素 集 , 即 U1 = { u1 u2 u3 u4 u5 } U2 = { u6 u7 u8 u9 u10 } U3 = { u11 u12 u13 u14 u15 } U4 = { u16 u17 u18 u19 u20 } 分别 表示 “ 备课 情况 ” , “ 讲解 情况 ” , “ 示范 情况 ” , “ 练习 情况 ” 。 对于 每 一个 子 因素 集 Uk ( k = 1 , 2 , 3 , 4 ) , 分别 作出 综合 评判 , 取 评判 集 为 , V = { 很 好 , 较 好 , 一般 , 不好 } 先 进行 单 因素 评判 。 例如 , 单 就 u1 评判 , 若有 70% 表态 为 “ 很 好 ” , 20% 表态 为 “ 较 好 ” , 10% 表态 为 “ 一般 ” , 则 关于 u1 的 单 因素 评判 向量 为 ( 0.7 , 0.2 , 0.1 , 0 ) 由此可知 , 我们 能 得到 u1 ( i = 1 , 2 , 3 , … 20 ) 的 单 因素 评判 向量 为 , { ri1 , ri2 , ri3 , ri4 } i = 1 , 2 , … 20 由此 得出 单 因素 拼盘 矩阵 : Uk 中 各 因素 相对 于 V 的 权重 分配 为 : Ak = { ak1 , ak2 , ak3 , ak4 , ak5 } k = 1 , 2 , 3 , 4 . 其中 ak1 + ak2 + ak3 + ak4 + ak5 = 1 , 则 得出 关于 Uk 的 一级 评判 向量 : Bk = Ak Rk = ( bk1 , bk2 , bk3 , bk4 ) k = 1 , 2 , 3 , 4 . 再 将 每个 Uk 视为 一个 因素 , 记 U { u1 , u2 , u3 , u4 } 于是 U 又 是 一个 因素 集 , U 的 单 因素 评判 矩阵 为 : 每个 Uk 作为 U 的 一部分 , 可以 按 它 的 重要性 给出 权重 分配 : A = ( a1 , a2 , a3 , a4 ) 于是 得出 关于 U 的 二级 评判 向量 : 最终 评判 结果 可 由 bj , j = 1 , 2 , 3 , 4 中 的 最大者 决定 。 图 1 体育 课堂教学 的 多层次 模糊 评判 模型 3 实例 由 评判 的 专家 打分 、 统计 百分数 得出 Uk 的 单 因素 评判 向量 表 , 见表 1 。 表 1 单 因素 评 向量 表 因素 很 好 较 好 一般 不好 U10.70 . 20.10 U20.60 . 20.10 . 1U30.50 . 30.10 . 1U40.80 . 10.10 U50.70 . 10.20 U60.50 . 30.10 . 1U70.40 . 30.20 . 1U80.30 . 50.10 . 1U90.20 . 20.40 . 2U100.30 . 30.30 . 1U110.60 . 20.20 U120.60 . 10.20 . 1U130.50 . 30.10 . 1U140.60 . 400U150.50 . 30.20 U160.50 . 20.30 U170.70 . 20.10 U180.80 . 200U190.80 . 200U200.70 . 300 由此 可 得出 单 因素 评判 矩阵 : 再 由 评判 专家 决定 Uk 中 各 因素 相对 于 V 的 权重 分配 为 : A1 = ( 0.3 , 0.3 , 0.2 , 0.1 , 0.1 ) A2 = ( 0.2 , 0.4 , 0.1 , 0.2 , 0.1 ) A3 = ( 0.3 , 0.2 , 0.2 , 0.2 , 0.1 ) A4 = ( 0.2 , 0.2 , 0.3 , 0.2 , 0.1 ) U 中 各 Uk 的 重要性 权重 分配 为 : A = ( 0.2 , 0.4 , 0.2 , 0.2 ) 从 以上 条件 可 得出 一级 评判 向量 : B1 = A1 。 R1 = ( 0.3 0.2 0.1 0.1 ) B2 = A2 。 R2 = ( 0.4 0.4 0.2 0.2 ) B3 = A3 。 R3 = ( 0.3 0.2 0.2 0.1 ) B4 = A4 。 R4 = ( 0.3 0.2 0.2 0 ) 依据 一级 评判 向量 , 经 归一化 处理 得 : B1 = A1 。 R1 = ( 0.4286 0.2857 0.1429 0.1429 ) B2 = A2 。 R2 = ( 0.3333 0.3333 0.1667 0.1667 ) B3 = A3 。 R3 = ( 0.3750 0.2500 0.2500 0.1250 ) B4 = A4 。 R4 = ( 0.4286 0.2857 0.2857 0 ) 从而 可 得出 的 评判 矩阵 : 于是 得出 二级 评判 向量 : B = A 。 K = ( 0.3333 0.3333 0.2 0.1667 ) 依据 二级 评判 向量 , 经 归一化 处理 得 : B = A 。 K = ( 0.3226 0.3226 0.1936 0.1613 ) 故 这个 教师 的 体育 课堂教学 评判 为 介于 “ 很 好 ~ 较 好 ” 之间 。 此 研究 方法 对 教师 体育 课堂教学 的 评价 具有 一定 的 科学性 和 合理性 , 在 对 体育教师 的 教学 评价 也 具有 一定 的 现实性 指导意义 。 作者简介 : 朱金婵 ( 1945 - ) , 女 , 郑州 轻工业 学院 副教授 . 作者 单位 : 郑州 轻工业 学院 , 河南 郑州 450002 参考文献 : [ 1 ] 王光远 . 论 综合 评判 几种 数学模型 的 实质 与 应用 [ J ] . 模糊数学 , 1984 , ( 4 ) . [ 2 ] 李洪兵 . 干部 质量 评价 的 数学模型 [ J ] . 数学 的 实践 与 认识 , 1987 , ( 3 ) . [ 3 ] 李洪兵 , 等 . 工程 模糊数学 方法 及 应用 [ J ] . 天津 科技 出版社 , 1991 . [ 4 ] 朱绍 禹 . 高师 教学 基本 教程 [ M ]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7 . 责任编辑 : 金开云 收稿 日期 : 1999 - 05 - 11 __label__C39-Sports 浙江 体育 科学 ZHEJIANGSPORTSSCIENCE1999 年 第 21 卷 第 6 期 Vol.21 No.61999 关于 浙江省 各地 市 运动 项目 布局 和 第 12 届 省运会 竞赛 规程 改革 的 若干 思考 凌平 摘要 : 针对 如何 使 各地 市 竞技 体育 的 发展 战略 与 全省 乃至 全国 的 竞技 体育 发展 战略 更趋 一致 , 文章 探讨 了 浙江省 各地 市 运动 项目 布局 的 前提条件 和 理论 基础 , 探索 了 浙江省 第 12 届 省运会 上 的 项目 设置 、 人才交流 和 奖牌 计分 的 具体 原则 和 方法 ; 阐明 了 竞赛 体制改革 的 方向 、 改革 的 道路 和 改革 突破口 。 关键词 : 项目 布局 ; 项目 设置 ; 人才交流 ; 计分 办法 中 图 分类号 : G812.255 / 2002 ; G811.31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004 - 3624 ( 1999 ) 06 - 0001 - 06SomethoughtsofreformofsportseventsassignmentforthedifferentkindsofcitiesandtownsandrulesofthetweenthprovincesportsmeetinginZhejiangprovinceLINPin ( DepartmentofPE , EducationalcollegeofZhejianguniversity , Hangzhou310028 , China ) Abstract : HowtomakethelocalsportstrategyinaccordancewiththeprovincesportstrategyaswellasthenationalsporsstrategyisoneoftheseriousproblemsfacedbythephysicaleducationandsportscommitteeofZhejiangprovince . Theauthorofthispaperanalysessomebasicconditionandtheoreticalfoundationofsporteventsassignmentforthedifferentkindsofcitiesandtownsandpointsoutsomeconcretemethodoftheexchangingtalentsaswellasthebasicprincipleofmakingscoreforthe12thgamesofZhejiangprovince . Keywords : sporteventsassignment ; locationofsportevents ; exchangingtalents ; themethodofmakingscore 浙江省 第 11 届 运动会 的 帷幕 已经 降落 。 本届 运动会 是 浙江省 竞技 水平 大比武 的 盛会 : 11 个市 地 、 12 个 行业 体协 、 系统 组团 分别 参加 青少年 部 和 成年 部 的 比赛 。 这是 浙江省 全运史 上规模 最大 , 参赛 人 数最多 的 一次 盛会 。 虽然 运动会 已 成为 历史 , 但 新一轮 的 竞争 却 已经 开始 ; 各地 市正以 高昂 的 斗志 和 饱满 的 精神 , 励精图治 , 争取 在 下个世纪 我省 的 第 12 届 省运会 上 再接再厉 , 再创 辉煌 。 为了 能 使 省运会 与 全运会 、 亚运会 和 奥运会 更好 地 衔接 ; 为了 能 使 各地 市 竞技 体育 的 发展 战略 与 全省 乃至 全国 的 竞技 体育 发展 战略 更趋 一致 ; 为了 发挥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条件 下 竞赛 规程 的 杠杆作用 引导 , 使 追逐 局部利益 的 行为 逐渐 走向 一个 共同 的 目标 — — 实现 浙江省 竞技 体育 发展 的 最优化 。 因此 , 就 有 必要 对 我省 各地 市 运动 项目 布局 的 前提条件 和 理论 基础 进行 研究 , 对 第 12 届 省运会 的 竞赛 规程 进行 探索 , 并 以此 把 各地 市 的 局部利益 与 浙江省 的 总体 利益 协调 起来 , 实现 浙江省 竞技 体育 发展 的 最优化 。 1 各地 市 运动 项目 布局 的 前提条件 和 理论 基础 1.1 根据 地理环境 进行 项目 布局 浙江省 地域 不 大 , 但 地形 地貌 比较复杂 , 既有 平原 又 有 山区 , 既有 水乡 湖泊 、 碧绿 大海 , 又 有 名山 峡谷 、 绿色 丛林 , 既有 发展 水上 项目 的 便利 , 又 有 开展 陆上 项目 的 可能 , 各 地区 必须 因地制宜 , 充分发挥 当地 的 地理 优势 , 进行 运动 项目 的 整体规划 和 布局 , 以 实现 资源 的 优化 配置 。 1.2 根据 体育 市场 的 大小 和 社会 的 需要 进行 项目 布局 浙江省 各地 市 的 经济 发展 不尽相同 , 其中 既有 居民收入 水平 的 不同 , 又 有 文化 观念形态 的 不同 ; 既有 生活 方式 的 差异 , 又 有 消费 方式 的 差异 。 在 体育竞赛 市场 , 体育 健身 娱乐 市场 , 业余 运动 训练 市场 , 体育 保健 康复 市场 等 方面 均 表现 出 较大 的 差异 。 因此 , 开展 哪些 运动 项目 或 限制 哪些 运动 项目 , 都 要 根据 当地 的 体育 市场 大小 , 居民 的 生活 方式 习惯 和 人们 的 消费水平 来 进行 项目 布局 。 1.3 根据 省运会 的 项目 布局 来 规划 地市 的 运动 项目 省 运动会 的 成绩 优劣 , 通常 是 衡量 当地 体育运动 发展 水平 的 一个 重要 指标 , 各地 市 的 体育 行政 主管部门 对此 都 给予 了 重点 投入 。 就 目前 的 衔接 情况 来看 , 浙江省 的 第 11 届 省运会 竞赛 项目 ( 青少年 部 ) 总数 23 项 , 小项 设置 总为 492 ( 金牌 总数 504 ) , 奥项 为 总数 17 项 , 占 总 项目 的 74% , 小项 设置 总数 为 394 项 , 占 奖牌 总数 的 80% 。 非 奥运 项目 总数 为 6 项 , 占 总 项目 的 26% , 小项 设置 总数 为 98 项 , 占 奖牌 总数 的 20% 。 表演 项目 一项 。 这里 有 两个 关键问题 : 一是 各地 市 在 项目 布局 上 究竟 是 选择 冷门 项目 、 薄弱 项目 还是 选择 优势 项目 和 含金量 高 ( 投入 少 产出 多 ) 的 运动 项目 ? 二是 奥运会 项目 与非 奥运会 项目 的 比例 究竟 应该 是 多少 ? 虽然 我们 鼓励 各地 市 突出 奥运会 和 全运会 的 运动 项目 , 但 因 地市 的 局部利益 与 省里 的 整体利益 在 目标 定位 上 仍 难以 统一 , 目前 的 项目 布局 尚 不能 完全符合 市场 的 需要 和 我国 奥运 争光 计划 的 要求 。 如果 按照 市场 所 提供 的 信息 来 进行 项目 布局 , 那么 它 一定 遵循 “ 边际 替代 递减 律 ” 进行 项目 布局 , 既 “ 一种 物品 越 稀少 , 它 相对 的 代替 价值 就 越 大 , 也就是说 当 某种 物品 的 数量 增加 时 , 它 的 替代 比例 递减 ” 。 1.4 根据 当地 财政 经费 配备 和 设置 运动 项目 布局 “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 有 多少 钱办 多少 事 , 这是 人所共知 的 常识 。 问题 的 关键 是 : 如何 用 最少 的 钱 办 最 多 的 事 。 如果 当地 财政 经费 的 投入 一旦 被 确定 为 是 一个 可知 的 常量 时 , 那么 运动 项目 布局 的 “ 帕累托 ” 最优 就是 一个 值得 研究 的 课题 。 即 对 运动 项目 的 有效性 配置 达到 不 可能 再 找到 另外 一种 方式 既 增加 一些 运动 项目 的 投入 而 又 不 减少 其它 运动 项目 的 配置 效果 。 1.5 根据 当地 教练员 的 业务水平 和 特长 来 进行 项目 布局 在 自然经济 发展 阶段 , 生产 的 有效性 是 以 劳动密集型 为 主要 形式 的 ; 在 资本主义 社会 的 初期 发展 阶段 , 生产 的 有效性 是 以 资本密集型 为 主要 形式 的 , 在 当代 社会 的 发展 阶段 , 生产 的 有效性 是 以 信息 密集型 为 主要 形式 的 , 而 在 未来 社会 的 发展 中 , 生产 的 有效性 则 肯定 是 以 人力 资本密集型 为 主要 形式 的 。 我们 认为 : 优秀 的 教练员 就 如同 优秀 的 科学家 一样 , 是 一种 十分 稀缺 的 人才 , 如 马俊仁 便是 一位 不可多得 的 优秀 教练员 , 因此 硬件 的 配备 要 根据 软件 的 要求 来 实施 , 离开 了 软件 , 硬件 就 尤 如是 一个 空壳 , 难有 作为 。 1.6 根据 当地 领导 的 兴趣 和 爱好 进行 运动 项目 的 布局 这 虽然 是 一个 缺乏 理论 支撑 , 不上 大雅之堂 的 假定 。 但 现实 社会 却 又 非常 残酷 , 存在 决定 意识 , “ 屁股 支配 脑袋 ” , 中国 目前 的 事情 只要 有 领导 的 支持 , 有 市长 ( 而 不是 市场 ) 的 指示 , 事情 就 会 好办 多 了 。 大连 万达队 总经理 王建林 虽 决心 要 退出 中国 足坛 , 但 薄 市长 的 一声令下 , 大连 万达 依旧 归顺 已成定局 。 我们 今天 处在 这样 一个半 市场经济 半 计划经济 的 社会 中 , 完全 不 依据 当地 领导 的 兴趣 和 爱好 来 进行 运动 项目 的 布局 也 是 不 现实 的 。 1.7 根据 当地 传统 项目 学校 现有 基础 的 水平 高低 来 进行 项目 布局 万丈高楼 起于 平地 , 缺乏 基础 的 空中 阁楼 是 难 有 未来 可言 的 。 竞技 体育项目 布局 应从 实际 出发 , 根据 当地 传统 项目 学校 现有 基础 的 水平 高低 来 进行 项目 布局 , 才 具有 投资 少 , 见效快 , 群众 基础 好 , 发展 后劲 足 的 优势 。 1.8 根据 亚文化 和 当地人 种 的 优势 特点 来 进行 项目 布局 从 总体 来说 : 浙江人 在 竞技 能力 方面 主要 表现 在 善 长于 小 、 灵 、 巧 、 水 、 轻 、 智 的 运动 项目 。 但 针对 各个 地市 的 具体情况 , 则 不能 一概而论 , 有时 相隔 百里 , 其 风俗习惯 和 文化背景 却 相差 甚远 , 其中 既有 地理环境 上 的 差异 , 又 有 饮食习惯 上 的 不同 , 更 有 运动 素质 和 个 性行为 方面 的 差异 。 因此 亚文化 的 差异 对 智能性 运动 项目 的 开展 往往 会 带来 预想 不到 的 效果 , 其中 运动 水平 愈高 , 这种 表现 形态 就 尤其 明显 和 突出 。 这 同样 是 我们 应该 引起 足够 重视 的 问题 。 2 关于 第 12 届 省运会 项目 设置 、 人才交流 和 奖牌 计分 的 思考 2.1 关于 省运会 上 项目 设置 的 思考 不同 的 杠杆 , 具有 不同 的 作用 , 一种 杠杆 的 调节 机制 与 另 一种 杠杆 的 调节 机制 在 一定 程度 上 是 能够 相互促进 、 相互 补充 的 , 但 在 另 一种 情况 下 也 会 出现 相互 制约 和 相互影响 。 关键在于 各种 杠杆 如何 协同 合作 , 以 达到 双赢 、 共胜 , 利大于弊 。 浙江省 第 12 届 省运会 的 项目 设置 , 对 浙江省 11 个 地市 的 业余 运动 训练 来说 无疑 是 一个 最大 调节 杠杆 , 通过 这个 杠杆 引导 , 各地 市 逐渐 走向 一个 共同 的 目标 — — 实现 浙江省 竞技 体育 发展 的 最优化 。 毫无疑问 , 对 浙江省 第 12 届 省运会 的 项目 设置 进行 适当 调整 , 利用 竞赛 机制 确实 能 把 各地 市 的 局部利益 与 浙江省 的 总体 利益 协调 起来 , 那么 如何 实现 浙江省 竞技 体育 发展 的 最优化 呢 ? 从 经济学 的 “ 帕累托 最优 ” 的 视角 来 分析 , 即 “ 如果 在 给定 的 资源配置 条件 下 , 没有 替代 方法 来 配置 资源 , 使 某些 人比 原有 配置 下 得到 更 多 的 福利 , 而 又 不 损害 其它 人 的 福利 , 则 我们 就 称 这个 原有 的 资源配置 为 帕累托 有效 配置 。 ” 因此 对于 浙江省 第 12 届 省运会 的 项目 设置 来说 它 必须 同时 满足 三个 条件 才能 达到 经济学 中 的 “ 帕累托 最优 ” 。 第一 , 必须 是 再也 找 不到 其它 第二种 项目 设置 方法 能 增加 浙江省 在 全运会 和 奥运会 上 夺金 夺冠 的 实力 而 又 不 削弱 其它 竞技 运动 项目 的 水平 ; 第二 : 浙江省 第 12 届 省运会 所 设置 的 项目 必须 能 达到 一定 的 规模 , 即 省运会 要 成为 具有 真正 反映 浙江省 竞技 体育运动 水平 全貌 的 一面镜子 ; 第三 : 浙江省 第 12 届 省运会 所 设置 的 项目 必须 要 能 最大 限度 把 浙江省 的 竞技 体育 人才资源 挖掘 出来 , 尽可能减少 优秀 的 竞技 人才 浪费 、 漏网 或 夭折 。 尽管 经济学 中 的 “ 帕累托 最优 ” 是 一个 高度 的 理论 概括 , 在 现实 社会 中是 永远 无法 实现 的 , 但 这个 理论 却 昭示 着 我们 , 浙江省 第 12 届 省运会 所 设置 的 项目 必须 要 遵循 项目 设置 的 最 合理性 , 竞赛 规模 和 效益 的 最 全面性 以及 人才资源 的 最大 挖掘 和 最小 损耗 性 。 以 浙江省 第 11 届 省运会 青少年 部 的 项目 设置 来说 , 青少年 部设 项 总数 为 23 项 , 小项 设置 为 492 项 ( 金牌 总数 504 ) 。 其中 奥项 总数 为 17 项 , 占 总 项目 的 74% , 小项 设置 总数 为 394 项 , 占 奖牌 总数 的 80% 。 非奥项 总数 为 6 项 , 占 总 项目 的 26% , 小项 设置 总数 为 98 项 , 占 奖牌 总数 的 20% 。 表演 项目 一项 。 从 “ 帕累托 最优 ” 的 第一个 条件 来 分析 , 项目 的 设置 要求 最大 可能 地 加大 对 奥运会 项目 的 设置 比例 , 这样 在 满足 “ 帕累托 最优 ” 的 第一个 条件 的 同时 也 满足 了 第二个 条件 , 而 第三个 条件 的 满足 还 有赖于 人才交流 实施办法 的 出台 等 充要条件 的 贯彻执行 。 2.2 关于 省运会 计分 办法 的 思考 为了 要 更进一步 体现 省运会 与 全运会 和 奥运会 的 一致性 , 有人 提出 : 在 省运会 上要 体现 输送 奖 , 要 加大 各地 在 奥运会 、 世界 锦标赛 、 世界杯 、 全运会 和 亚运会 等 重大 国际 比赛 成绩 的 加分 和 加牌 力度 , 并 通过 这种 杠杆 的 调节 , 以 促使 各地 对 后备 人才 的 培养 注重 高 、 精 、 尖 人才 的 选拔 和 输送 。 但 这样 也 容易 造成 省运会 没 开 , 各地 市 的 名次 排序 早已 明确 , 省运会 竞赛 的 实际意义 名存实亡 。 省运会 具有 其 运动竞赛 的 本身 特点 , 如果 附加 一些 其他 内容 , 是否 会 改变 省运会 的 本身 的 竞赛 特性 ? 究竟 是 利大于弊 , 还是 弊大于利 ? 杠杆 的 作用 是 促进 的 , 还是 阻碍 的 ? 这 又 是 一个 需要 非常 慎重 的 问题 。 因此 加大 奥运会 、 全运会 、 亚运会 、 世界 锦标赛 和 世界杯赛 带入 省运会 力度 , 是否 会 带来 难以预料 的 后果 , 有 必要 对此 进行 认真仔细 的 研究 。 我们 认为 : 通过 竞赛 杠杆 来 调节 省运会 中 各地 市县 、 各级 基层组织 的 项目 布局 和 积极性 不失为 一个 良好 的 愿望 , 但 每 一个 人 做 的 每一件 事 都 涉及 到 利益 与 代价 ( 收益 与 成本 ) 。 这种 利益 与 代价 可以 是 有形 的 或 无形 的 。 只要 利益 和 代价 不 相等 , 就 存在 着 激励 问题 。 既然 个人 、 社会 和 经济 组织 的 利益 不 可能 完全一致 , 激励 问题 在 每 一个 社会 经济 单位 中 都 会 出现 。 由于 每个 人 从 所 要 做 的 事 中 获得 利益 与 付出代价 , 在 自利 的 动机 下 , 他 将 作出 合理 的 激励 , 利益 大于 代价 , 就 做 这件 事 , 或 把 它 做好 ; 否则 就 不 做 , 或 不想 把 它 做好 。 据此 , 衡量 省运会 增加 对 奥运会 、 全运会 、 亚运会 、 世界 锦标赛 和 世界杯赛 加分 加牌 力度 的 一个 基本 标准 是 看 它 能否 提供 内在激励 。 从 各地 市 在 11 届 省运会 上 的 表现 来看 , 热情 是 高涨 的 , 因此 推行 增加 对 奥运会 、 亚运会 、 世界 锦标赛 和 世界杯赛 加分 加牌 力度 的 做法 是 可取 的 , 但 这里 必须 处理 好几个 关键问题 : 一是 加分 加牌 的 方法 问题 ; 这里 有 既 加分 又 加牌 的 做法 , 或 只 加牌 不加分 的 做法 , 或 只 加分 不加牌 的 做法 , 或是 通过 限定 加分 加牌 的 比例 后 再 根据 省运会 周期 内 各地 市 的 实际 贡献 分 折算 成 相应 的 金牌 和 分数 计入 各 代表队 的 奖牌 和 总分 中 。 二是 对 参加 了 奥运会 、 亚运会 、 世界 锦标赛 和 世界杯赛 但 未 获得 任何 成绩 的 队员 是否 也 可以 将 参与 大赛 的 等级 折算 成 一定 的 分值 计入 各 代表队 的 总成绩 之中 。 三是 限定 加分 加牌 比例 的 度 究竟 应该 定 在 什么 尺度 上 , 因为 激励 的 最佳 区域 是 在 期望 概率 较 高 的 条件 下 通过 努力 才能 成为 可能 的 。 如果 期望 概率 很 低 , 即使 再 努力 也 是 无济于事 的 , 激励 当然 不会 发生 作用 。 我们 认为 : 通过 限定 加分 加牌 的 比例 后 再 根据 省运会 周期 内 各地 市 在 奥运会 、 全运会 、 亚运会 、 世界 锦标赛 和 世界杯赛 等 大赛 中 的 实际 贡献 分 折算 成 相应 的 金牌 和 分数 计入 各 代表队 的 奖牌 和 总分 中 的 方法 是 可取 的 , 它 能 激励 各地 市 关心 每 一次 世界大赛 中本 地区 运动员 的 成绩 和 状态 , 同样 对 参加 了 奥运会 、 亚运会 、 世界 锦标赛 和 世界杯 等 大赛 但 未 获得 任何 成绩 的 队员 也 可以 将 参与 大赛 的 等级 折算 成 一定 的 分值 计入 各 代表队 的 总成绩 之中 , 因为 具有 参与 奥运会 、 亚运会 、 世界 锦标赛 和 世界杯 等 大赛 的 资格 本身 就 代表 着 国内 的 最高 水平 , 因此 将 其 折算 成 一定 的 分值 计入 各 代表队 的 总成绩 之中 也 是 合情合理 的 。 但 这里 最 关键 的 问题 是 如何 把握 这个 度 。 这个 度 应该 是 不会 因 奥运会 、 全运会 、 亚运会 、 世界 锦标赛 和 世界杯 等 大赛 中 的 加分 加牌 而 冲击 省运会 本身 存在 的 意义 和 价值 ; 这个 度 又 应该 是 具有 很强 的 激励 作用 , 使 各地 市 追逐 局部利益 的 行为 不由自主 地 走向 一个 共同 的 目标 — — 实现 浙江省 竞技 体育 发展 的 最优化 。 从 第八届 全运会 来看 , 理论 上 只有 332 枚 金牌 而 实际上 因有 破 世界纪录 加分 加牌 和 奥运会 加分 加牌 而 使 最后 共 产生 了 380 枚 金牌 。 以此 推算 我们 发现 , 全运会 上 的 加分 加牌 的 金牌数 占 总 金牌数 的 12.6% 。 据此 , 我们 认为 浙江 省运会 的 加分 加牌 占 总 金牌数 的 比例 也 应定 在 10% 至 12% 之间 , 绝对 不能 超过 15% , 否则 就 会 出现 本末倒置 , 激励 减弱 , 成本 高于 收益 , 代价 大于 利益 , 而 使 省运会 完全 变味 。 2.3 关于 省运会 上 人才交流 的 思考 的确 , 人才交流 、 协议 计分 、 奥运会 金牌 带入 全运会 等 措施 也许 在 全运会 中 的 效果 比较 良好 , 但 是否 在 省运会 上 采取 相同 的 办法 也 会 达到 全运会 相同 的 效果 呢 ? 同样 的 竞赛 体制 、 竞赛 办法 在 一个 层次 上 也许 适合 的 , 但 在 另 一个 层次 上 可能 就 会 变得 不 适合 , 人才交流 就 全国 范围 内 来说 , 它 是 一种 发展趋势 , 因此 在 全运会 上 实行 人才交流 , 在 各国 足球 俱乐部 之间 实行 人才交流 , 其 显著 意义 和 推动 价值 显而易见 的 , 但 人才交流 在 地县 之间 , 在 青少年 业余 运动队 之间 , 甚至 在 各 学校 之间 是否 合适 , 这是 一个 值得 探讨问题 。 博弈 理论 认为 : 竞争 的 双方 在 初次 的 交锋 中 , 首先 考虑 的 是 如何 在 竞争 中使 自己 不 受到 损失 或 使 自己 的 损失 降低 到 最低 限度 , 而 不会 考虑 其他 单位 或 个人 是否 受到 损失 。 这一 现象 正好 解释 了 为什么 在 省运会 上 一些 地 市 明明 知道 某些 人 是 冒名顶替 、 弄虚作假 参加 比赛 的 , 但 因为 开始 时 并 没有 直接 影响 某人 或 某队 的 奖牌 和 名次 , 因此 并未 及时 举报 和 申诉 , 而 一旦 进入 决战 的 关键时刻 , 比赛 的 胜负 又 直接 影响 本 单位 的 名次 和 奖牌 时 , 举报 和 申诉 便 接踵而至 。 这里 我们 需要 研究 的 并 不是 如何 找出 那些 冒名顶替 或 假冒伪劣 的 参赛 运动员 , 我们 的 工作 重点 是 应该 如何 建立 规范 的 人才交流 制度 。 我们 不能 因为 有 了 弄虚作假 或 冒名顶替 等 现象 发生 便 否认 或 否定 人才交流 的 效果 和 作用 。 博弈 理论 同时 还 告诉 我们 , 一次 博弈 的 结果 尽管 是 相斥 的 , 但 多次 博弈 的 结果 肯定 是 趁 向 合作 的 。 由此 我们 认为 , 层次 越高 的 运动 训练 , 其 交流 的 面 和 强度 应该 越大 , 而 层次 越低 、 越是 基层 的 运动 训练 , 其 交流 的 面 和 强度 应该 随之 减少 和 降低 , 我们 不 鼓励 基层 业余 运动 训练 跨地区 交流 , 但 我们 鼓励 地 市 运动 训练 学校 人才 之间 的 交流 和 合作 , 尤其 是 教练员 的 交流 与 合作 。 当然 交流 和 合作 是 竞技 体育 发展 的 必然趋势 , 但 问题 的 关键 是 如何 既 达到 交流 与 合作 的 目的 , 又 不 损害 各地 市 的 利益 , 同时 又 能够 充分 发现 人材 , 挖掘 人材 和 培养 人材 。 如果 两个 地区 之间 是 自愿 的 合作 与 交流 , 并 有 经过 公证 的 协议 , 那么 某 运动员 在 省运会 上 的 成绩 就 应该 采取 协议 计分 。 如果 两个 地区 之间 不是 自愿 的 合作 与 交流 , 发生争执 时 , 仲裁 的 办法 只有 一个 , 谁 能 拿出 最 具有 法律 效应 的 合同 、 协议 或 文件 , 谁 就 获胜 。 据此 , 裁决 的 程序 应该 是 : 第一 具有 法律 效应 的 文件 、 合同 或 协议 。 第二 是 省运会 竞赛 规程 。 因为 具有 法律 效应 的 文件 、 合同 或 协议 要 高于 省运会 的 竞赛 规程 , 这样 就 不会 出现 在 省运会 上 是 一种 裁定 而 在 法院 上 又 是 另 一种 裁定 的 尴尬 境况 。 那么 接下来 究竟 是 由谁来 签 这份 文件 、 合同 或 协议 呢 ? 显然 由 两个 地区 的 体育 主管部门 来 签 肯定 不行 。 这里 我们 应该 将 人才 是 单位 所有 的 观念 转变成 人才 是 自我 所有 的 观念 。 而 对 未满 18 周岁 的 青少年 来说 , 我们 在 法律 上 都 是 无 行为能力 人 或是 限制 行为能力 人 , 因此 他们 的 父母 是 其 合法 的 监护人 , 具有 全权代表 其 子女 与 某 运动 技术学校 签定 协议 或 合同 的 权力 。 这样 某一 人才 究竟 代表 那个 地区 的 问题 也 就 迎刃而解 。 与 此 同理 , 关于 省运会 的 运动员 资格 是否 有 必要 再 由 骨龄 检测 的 结果 来 确定 。 我们 认为 : 衡量 一个 规章制度 是否 科学 和 具有 权威 , 首先 应该 看 它 是 在 多 大程度 上 具有 法律 效应 , 骨龄 检测 虽然 被 认为 是 目前 测度 年龄 比较 科学 的 方法 , 但 因 存在 着 项目 之间 、 地区 之间 、 南北 人种 之间 和 采集 样本 之间 的 差异 , 因此 误差 仍然 比较 大 , 对此 , 就 权威性 和 法律 效果 来说 , 它 远不如 户口 检测 的 权威性 。 与其 化 大钱 采用 骨龄 检测 来 确定 运动员 的 资格 , 倒不如 选择 更 简单 、 更 具有 权威性 的 户籍 检查 来 确定 运动员 的 资格 。 虽然 , 目前 仍 有 一些 地市 的 户籍管理 部门 的 工作人员 法制 意识 不太强 , 有法不依 、 弄虚作假 的 现象 时有发生 , 从而 给 运动员 的 资格 审查 带来 了 一些 问题 。 但 我们 绝不能 因为 目前 的 法制 体制 不 健全 而 把 一个 具有 权威性 的 审查 办法 放弃 不用 。 总之 , 各地 市 运动 项目 资源 的 重新配置 和 浙江省 第 12 届 省运会 竞赛 规程 的 重新 调整 已经 成为 大家 的 共识 。 当 我们 改革 的 决心 已 定 , 就 存在 着 改革 方向 的 选择 ; 改革 道路 的 选择 ; 改革 突破口 的 选择 ; 改革 最佳时机 的 选择 ; 改革 步骤 的 选择 以及 改革 过程 中应 注意 的 一些 原则 、 方法 、 手段 、 难点 和 重点 的 分析 等等 。 我们 希望 本文 的 研究 能为 浙江省 竞技 体育 的 可 持续 发展 和 竞赛 体制 卓有成效 的 改革 做 一点 真正 的 工作 。 作者简介 : 凌平 ( 1960 - ) , 男 , 浙江 杭州人 , 浙江大学 体育系 教授 , 主要 从事 体育 社会学 研究 . 作者 单位 : 浙江大学 教育 学院 体育系 , 浙江 杭州 310028 参考文献 : [ 1 ] 田国强 , 张帆 . 大众 市场 经济学 [ M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3 . [ 2 ] 谢亚龙 . 中国 优势 竞技 项目 制胜 规律 [ M ] . 人民 体育 出版社 , 1992 . 责任编辑 : 梁瑾 收稿 日期 : 1999 - 01 - 08 __label__C39-Sports 浙江 体育 科学 ZHEJIANGSPORTSSCIENCE1999 年 第 21 卷 第 6 期 Vol.21 No.61999 论 12min 跑 测验 在 高校 体育 教学 中 的 运用 黄滨 摘要 : 针对 目前 大学生 体质 逐年 下降 的 问题 , 普通高校 体育 应 以 大众 健身运动 为 主要 工作 , 以 开展 有氧 代谢 运动 为 主要 方式 , 以 增强 心脑血管 系统 机能 为 主要 目标 。 提出 在 普通高校 体育 教学 中 开展 12min 跑 测验 的 生理学 价值 、 测量学 价值 和 心理学 价值 , 以及 在 实践 过程 中 的 可操作性 , 并 根据 5 年 的 教学 实践 , 制定 了 大学生 12min 跑 测验 的 评价 标准 , 供 有关 部门 参考 。 关键词 : 普通高校 体育 ; 有氧 代谢 运动 ; 12min 跑 测验 ; 评价 标准 中 图 分类号 : G807.04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004 - 3624 ( 1999 ) 06 - 0011 - 04Discussionontheapplyofthemeasurementofthe12minutesrunninginPEteachingingeneraluniversitiesofChinaHUANGBin ( DepartmentofPE , Zheji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 , Hangzhou310032 , China ) Abstract : Thearticleanalyzedthephysiqueofuniversitystudents , suggestedthePEingeneraluniversitiesshouldtakeallstudents ' physicalfitnessseriously , andpromoteaerobicmetabolismexercise , andbuildupthepowerofcardiovascularsystem . Theauthorputforwarddevelopmentthemeasurementofthe12minutesrunninginPEteachingingeneraluniversities , itistheimportantandfeasibleafter5yearsofPEteachingpractice , andmakestheevaluationstandardonthemeasurementofthe12minutesrunning . Keywords : PEingeneraluniversity ; aerobicmetabolismexercise ; measurementofthe12minutesrunning ; evaluationstandard 当今世界 大众 体育锻炼 的 价值观念 发生 了 重要 变化 。 在 体力劳动 时代 , 是 劳动强度 的 时代 , 对 劳动者 造成 的 疲劳 是 全身性 的 , 主要 集中 在 四肢 和 躯干 的 肌肉 部位 。 到 了 机械化 劳动 时代 , 是 劳动 密度 的 时代 , 严格 的 社会分工 , 造成 的 疲劳 往往 是 集中 在 局部性 的 运动 系统 。 进入 信息化 劳动 时代 , 是 精神紧张 的 时代 , 对 脑力劳动者 造成 的 疲劳 主要 集中 在 大脑皮层 , 易 出现 睡眠 障碍 , 却 不易 得到 恢复 , 加上 “ 运动 不足 ” , 就 产生 了 大量 的 心脑血管 系统疾病 , 又称 现代 “ 文明 病 ” 。 在 我国 , 心脑血管 系统 的 疾病 已 成为 影响 脑力劳动者 健康 和 生命 的 首要 因素 。 因此 , 大众 健身 观念 已 从 采用 高强度 的 竞技 运动 方式 转向 中等 强度 的 健身运动 , 从 强化 无氧 代谢 系统 为主 , 转向 发展 有氧 代谢 系统 为主 , 从 强调 以 发展 肌肉 力量 为 核心 转向 以 增强 心肺机 能 为主 的 健身 战略 。 这些 观念 转变 符合 当前 《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 深化 教育 改革 全面 推动 素质教育 的 决定 》 中 提出 的 “ 学校 教育 要 树立 健康 第一 ” 的 指导思想 , 高校 体育 必须 积极 调整 自己 的 工作 重点 , 把 提高 全体学生 健康 的 工作 放在首位 。 1 当代 大学生 体质 的 动态分析 根据 中国 学生 体质 健康 研究组 1985 至 1995 年 中国 学生 体质 与 健康 的 调研 结果 进行 的 统计分析 , 10 年间 中国 7 ~ 22 岁 城乡 男女 学生 的 生长发育 迅速 , 增长 高峰期 提前 。 中国 学生 在 速度 、 下肢 爆发力 和 力量 方面 的 身体素质 1995 年均 比 1985 年 有 大幅度 的 提高 。 但 身体素质 发展 不 平衡 , 耐力 素质 是 普遍 下降 , 呼吸 机能 ( 肺活量 ) 普遍 下降 , 大学生 下降 幅度 最大 , 体质 状况 低于 日本 同龄 组 的 学生 。 当代 大学生 的 体质 , 特别 是 心肺机 能 方面 逐年 下降 的 趋势 , 应 引起 高校 体育 工作者 的 高度重视 。 有关 研究 表明 : 中国 近 4 年内 , 中青年 的 死亡率 是 老年人 死亡率 的 3 倍 。 对 10 万多 成年人 的 抽样调查 表明 , 中国 人 的 各项 生理 机能 和 身体素质 退化 的 年龄 比 发达国家 均 早 。 2 12min 跑 测验 的 价值 2.1 有氧 代谢 运动 的 生理学 价值 美国 生理学家 库珀 ( K , H . Cooper ) 博士 经过 20 多年 的 艰苦 探索 与 研究 , 认为 保持 人体生理 和 心理 的 平衡 是 保持 人体 全面 身心健康 的 根本 , 而 “ 有氧 代谢 运动 是 保持 全面 身心健康 最 有效 、 最 科学 的 运动 方式 。 有氧 代谢 运动 是 指 那些 以 增强 呼吸系统 摄取 氧 、 心血管 系统 输送 氧 和 组织 器官 利用 氧 的 能力 为 目的 全身 耐力 运动 。 有氧 代谢 运动 是 恒常 运动 , 是 人体 活动 时 的 一种 功能 状态 。 恒常 运动 一般 是 指 至少 可 持续 5min 以上 并 尚有 余力 的 运动 。 有氧 代谢 运动 在 一定 的 范围 内 , 运动 时间 较 短 ( 如 10min 左右 ) , 则 运动 强度 要大些 ; 反之 运动 时间 较长 ( 如 1hour 左右 ) , 则 运动 强度 要 稍 小 一些 。 所以 大多数 体育运动 只要 适当 控制 运动 强度 的 运动 刺激 , 可 使 各种 生理功能 惰性 逐渐 被 克服 , 呼吸 和 循环 功能 得到 改善 , 最大 摄 氧量 得到 提高 , 人体 需氧量 与 吸 氧量 之间 达到 动态平衡 , 体内 基本上 不 发生 乳酸 堆积 , 心率 、 心 输出量 和 肺 通气 量 等 保持 基本 稳定 状态 , 因而 具有 持续 运动 的 时间 长 , 安全性 高 , 脂肪 消耗 多 等 特点 。 12min 跑 运动 就是 这样 一种 有氧 代谢 运动 。 2.2 12min 跑 测验 的 生理 测量学 意义 为了 能 科学 的 简捷 的 对 众多 的 人 进行 有氧 代谢 能力 的 测试 , 就 必须 采用 一种 与 最大 摄 氧量 高度 相关 的 测验 方法 , 以 替代 直接 测试 时 造成 的 困难 。 目前 在 全国 普通高校 中 普遍 开展 的 《 达标 》 活动 中有 耐力 素质 测验 项目 , 男生 是 1000m 或 1500m 跑 ( 大多数 高校 都 是 测 1000m ) , 女生 是 800m 跑 。 有关 实验 表明 , 在 100m 跑 中 , 有 6% 左右 的 能量 是 依靠 有氧 代谢 供能 , 其余 为 无氧 代谢 供能 , 800m 跑 有氧 氧化 供能 占 38% 左右 , 3000m 跑 占 80% 左右 。 因此 《 达标 》 项目 中 的 耐力 素质 测验 是 不能 代替 有氧 代谢 能力 的 测试 。 世界 著名 健身 专家 , 美国 生理学家 库珀 博士 提出 了 运动 时 的 心率 达 本人 最大 心率 的 60% ~ 85% 作为 机体 处于 有氧 代谢 状态 和 取得 良好 的 有氧 练习 效果 的 基本 条件 。 经 研究 发现 , 12min 跑 的 距离 与 最大 摄 氧量 的 相关系数 最大 。 库珀 得出 的 相关系数 是 0.897 ( 人数 = 115 ) , 日本 的 浅见 博士 得出 是 0.87 ( 人数 = 76 ) , 我国 学者 蔡秋 和 王步标 等 人 所 做 的 测试 结果 是 0.89 ( 人数 = 24 ) , 三者 结果 几乎 相同 。 由此可见 , 用 12min 跑 的 测试 结果 来 反映 人体 有氧 代谢 能力 和 最大 摄 氧量 的 情况 是 可行 的 。 12min 跑 测验 是 测试 在 12min 内 竭尽全力 跑 完成 距离 的 测验 , 测试 时 运动 负荷 很大 , 对 身体 的 负担 也 很大 , 因此 不要 立即 进行 , 必须 有个 适应性 准确 阶段 。 一般 可 采用 逐渐 增加 跑步 的 时间 ( 即 增加 距离 ) , 也 可以 在 规定 的 时间 内 ( 12min ) 逐渐 增加 强度 ( 即 加快速度 ) 的 方法 , 直至 全力 跑 完全 程 。 3 高校 开展 12min 跑 测验 的 意义 3.1 不 受 体育场地 器材 的 制约 目前 我国 高校 体育 经费 普遍 紧缺 , 而 南方 高校 还 普遍 面临 着 体育场地 紧张 的 局面 , 这些 现象 在 相当 一段时间 内 都 难以 改变 。 12min 跑 运动 既 是 一个 公认 的 体能测验 项目 , 也 是 一个 很 好 的 体能 锻炼 项目 , 而且 它 可以 不 受 体育场地 器材 的 制约 。 它 不仅 适宜 于 在 田径场 地上 进行 , 也 可以 在 校园 的 普通 道路 上 进行 , 可塑性 很大 , 完全 适合 在 普通高校 中 广泛开展 。 3.2 有利于 减轻 学生 的 心理压力 目前 全国 普通高校 都 开展 《 达标 》 活动 , 绝大多数 的 同学 最怕 的 都 是 1000m / 1500m 跑 ( 男生 ) , 或 800m 跑 ( 女生 ) 。 因为 800 ~ 1500m 跑 的 测试 中 运动 强度 大 , 持续时间 较长 , 在 这 3 ~ 5min 时间 内 , 人体 要 在 接近 生理 极限 状态 下 运动 , 这种 运动 刺激 使人 感到 非常 难受 , 尤其 是 一些 不 经常 参加 体育锻炼 的 人 , 反应 特别 强烈 。 由于 这种 测试 常常 给 很多 学生 带来 很大 的 心理压力 , 所以 测试 前 的 恐惧 , 测试 中 的 痛苦 和 测试 后 的 反感 , 是 许多 大学生 对 体育 测试 的 心理 感受 。 这 实际上 背离 了 参加 体育锻炼 的 宗旨 , 也 难以 培养 广大 学生 对 体育运动 的 兴趣 。 但 12min 跑 是 一种 恒常 运动 , 运动 时间 限定 , 运动 强度 ( 跑步 速度 ) 因人而异 , 只要 是 循序渐进 参加锻炼 , 人体 在 这种 状态 下 就 不会 产生 强烈 的 刺激 反应 。 我校 开展 12min 跑 测验 多年 , 绝大多数 学生 跑 完后 都 有 一个 共同 感觉 , “ 12min 跑 测验 并 不 可怕 , 跑步 时 不 痛苦 , 跑 完后 挺 舒畅 ! ” 3.3 测试 过程 可以 控制 有些 体育教师 认为 , 12min 跑 测验 虽然 是 一项 很 好 的 全身 耐力 水平 的 测验 , 对 运动场 地 条件 要求 也 不 高 , 但是 由于 限定 运动 时间 , 在 同一时间 内 很多 学生 跑 完 的 距离 是 不同 的 , 这 给 记 成绩 时 带来 很大 的 困难 , 所以 人数 多 了 不易 操作 。 我校 经过 5 年 的 教学 实践 已 基本 解决 了 这个 问题 。 首先 要 做好 场地 的 准备 工作 , 在 400m 田径场 测试 时 , 在 每 50m 处 插面 红旗 ( 可用 红 黄旗 交替 ) , 在 每面 旗处 各画 一条 横线 , 如 在 校园 道路 上 跑 也 可 采用 类似 的 方法 。 其次 教师 要 向 学生 介绍 体验 测验 的 意义 和 测试 中 注意事项 , 如 准备 活动 、 控制 跑速 和 听到 哨声 时 记住 自己 所在位置 。 再次 , 把 学生 平均 分成 两组 , 甲组 先跑 , 乙组 一对一 盯人 , 听到 哨声 时 看准 同伴 所处 的 位置 , 如 与 被试者 所记 相同 , 就 登记 成绩 ; 如 有 不同 , 及时 搞清 后 再 登记 。 甲组 结束 后以 同样 方式 测试 乙组 。 最后 , 全部 测试 结束 后 , 宣布 每人 成绩 , 发现 问题 , 及时 更正 。 4 12min 跑 测验 的 评价 标准 目前 全国 开展 12min 跑 测验 的 高校 还 不 多 , 有关 这方面 的 评价 数据 也 不多见 。 我校 经过 5 年 的 教学 实践 , 积累 了 一些 经验 , 可供参考 。 现将 我校 一 、 二年级 学生 于 1998 年 12 月 测试 的 12min 跑 成绩 进行 了 统计 , 结果 是 男生 : n = 3066 , = 2669.6 m , S = 177.4 m ; 女生 : n = 1005 , = 2210.3 m , S = 145.5 m 。 运用 累进 计分 制 确定 评分表 , 公式 Y = KD2 - Z , 满 分为 100 分 , 订 在 + 2S 处 , 在 - 3S 处订 为 50 分 , 根据 累进 计分 情况 进行 修正 , 制定 出 12min 跑 测验 大学生 评价 标准 , 可 作为 大学生 有氧 代谢 能力 的 评价 指标 和 评分标准 , 请 看表 1 和表 2 。 表 1 男生 12min 跑 测验 累进 计分表 与 修正 值 评分表 成 绩 D 值分 数 修正 值 等 级 30206.973399 . 593000m100 分 29706.691495 . 312950m9529206.409591 . 202900m90 特 好 28205.845783 . 532800m80 很 好 27205.281976 . 552700m7526204.718170 . 292600m70 较 好 25704.436267 . 4225204.154364 . 732500m6524703.872462 . 2224203.590559 . 882400m60 及 格 23203.026755 . 732300m5522702.744853 . 9322202.462952 . 302200m50 较 差 21702.181050 . 8421201.899149 . 562100m4520701.617248 . 4620201.333047 . 542000m40 很 差表 2 女生 12min 跑 测验 累进 计分表 与 修正 值 评分表 成 绩 D 值分 数 修正 值 等 级 25107.0628100 . 98250010024606.719095 . 7224509524106.375290 . 71240090 特 好 23606.031485 . 9823508523105.687681 . 50230080 很 好 22605.343877 . 2822507522105.000073 . 33220070 较 好 21604.656269 . 6521104.312466 . 2221006520603.968663 . 0620103.624860 . 16200060 及 格 19603.281057 . 5219102.937255 . 1419005518602.593453 . 0318102.249651 . 18180050 较 差 17601.905849 . 5917101.562048 . 2717004516601.218247 . 2116100.874446 . 41160040 很 差 作者简介 : 黄滨 ( 1955 - ) , 男 , 江苏 南通人 , 浙江工业大学 副教授 , 硕士 研究生 , 全国 学校 体育 教学 指导 委员会 委员 . 作者 单位 : 浙江工业大学 体 军部 , 浙江 杭州 310032 参考文献 : [ 1 ] 李旭 如 , 等 . 1985 ~ 1995 年 学生 体质 的 动态分析 [ J ] . 体育 学刊 , 1997 , ( 2 ) : 51 ~ 55 . [ 2 ] 李瑞年 . 试论 全民 健身 [ J ] . 体育 科学 , 1998 , ( 5 ) . [ 3 ] 刘纪 清 , 等 . 实用 运动 处方 [ M ] . 黑龙江 科学出版社 , 1993 . [ 4 ] 蔡秋 , 王步标 , 等 . 12min 跑 与 20m 往返 跑 预测 最大 吸 氧量 的 比较 研究 [ J ] . 体育 学刊 , 1997 , ( 2 ) : 37 ~ 40 . 责任编辑 : 黄一飞 收稿 日期 : 1999 - 09 - 20 __label__C39-Sports 浙江 体育 科学 ZHEJIANGSPORTSSCIENCE1999 年 第 21 卷 第 6 期 Vol.21 No.61999 普通高校 公共 体育 学科 管理模式 改革 初探 夏晓陵 , 刘海 飞 摘要 : 普通高校 公共 体育 学科 管理 的 一般 模式 是 行政 管理模式 , 它 限制 了 体育 学科 水平 的 提高 , 已 难以 适应 市场经济 条件 下 迅速 发展 的 高等教育 的 要求 , 而 学科 责任人 制度 下 的 项目管理 模式 , 较 好 地 体现 了 体育 学科 自身 的 发展 规律 , 是 学科建设 改革 值得 借鉴 的 一种 管理模式 。 关键词 : 学科 ; 行政 管理模式 ; 项目管理 模式 中 图 分类号 : G807.01 文献 标识码 : B 文章 编号 : 1004 - 3624 ( 1999 ) 06 - 0019 - 021 体育 学科 管理模式 改革 的 依据 提高 学生 的 身体素质 , 同时 培养 学生 终身 体育 的 能力 和 意识 是 高校 体育 的 基本 任务 。 与 一般 学科 相比 , 普通高校 的 体育 学科 有着 十分 显著 的 特殊性 。 一般 学科 培养 的 主要 是 学生 大脑 的 内涵 , 而 体育 学科 培养 的 是 这些 内涵 的 载体 — — 学生 的 身体素质 。 一般 学科 在 开展 教学 工作 的 同时 还 担负 着 把 科学技术 转化 为 生产力 , 直接 为 社会 生产 、 经济 建设 服务 的 重任 , 而 体育 科学 除了 教学 工作 外 , 它 的 科研活动 仍然 是 为 提高 教学质量 服务 的 。 因为 学生 身体素质 的 提高 最终 是 通过 体育 教学活动 的 帮助 来 实现 的 。 因此 , 提高 教学质量 是 普通高校 体育 学科 的 中心 工作 , 体育 学科 管理模式 的 改革 应当 尊重 教学 规律 , 以 有利于 提高 教学质量 为 依据 。 2 体育 学科 项目管理 模式 的 初步 设想 目前 普通高校 体育 学科 管理 的 一般 模式 是 行政 管理模式 。 它 通过 行政 流 线路 将本 应成 系统 的 各 运动 项目 横向 分割 而 集中 于 行政 单位 的 管理 之下 。 行政 管理模式 是 计划经济 条件 下 的 产物 , 虽然 也 能 维持 运转 , 但 却 难以 摆脱 低层 发展 的 通道 。 因为 它 从 一 开始 就 违背 了 体育 学科 自身 固有 的 发展 规律 , 限制 了 体育 学科 水平 的 提高 , 已 难以 适应 市场经济 条件 下 迅速 发展 的 高等教育 的 要求 。 因此 , 体育 学科建设 改革 首先 应从 管理模式 上 回归 体育 学科 内在 规律 之 要求 , 实行 学科 责任人 制度 下 的 项目管理 模式 。 学科 带头人 必须 具备 有 较 高 的 学术 造诣 和 教学 水平 , 有 较 强 的 事业心 , 责任感 , 有 较 强 的 管理 能力 和 组织 能力 等 项 条件 。 其 主要职责 是 监督 、 指导 各项 教学计划 的 制订 和 实施 , 并 对 教学质量 进行 监控 ; 负责 体育 学科 科研工作 的 总体规划 、 研究 方向 , 并 组织 实施 。 学科 内部结构 以 项目组 为 单元 , 实行 项目 负责人 制 。 项目组 负责人 全面 负责 该 项目 教学计划 的 制订 和 组织 实施 , 并 对 教学质量 负责 ; 同时 负责 组织 该项 目的 运动队 训练 、 竞赛 工作 和 群体 工作 等等 。 学生 从 一年级 起即 实行 自主 选项 或 双向选择 选项 制度 。 各 项目组 实行 分层 教学 , 即 通过 检测 , 把 不同 素质 、 技能 基础 的 学生 分成 若干个 层次 分别 教学 、 达到 各层次 的 教学要求 和 目标 。 项目组 按 教学 分层 设岗 , 教师 实行 聘任制 竞聘上岗 , 由 学科 带头人 和 项目组 负责人 通过考核 , 按 教师 的 综合 能力 水平 , 聘任 相应 层次 岗位 的 教师 , 同时 拉开 不同 层次 岗位 课时 含金量 的 差距 , 鼓励 竞争 。 3 学科 项目管理 模式 的 效果 预测 分析 3.1 有利于 实现目标 化 管理 , 提高 管理效率 采用 学科 管理模式 , 学科 带头人 对 学校 负责 , 完成 学校 下达 的 各项 目标 任务 , 责 、 权 、 利 挂钩 。 学科 带头人 聘任 项目 负责人 , 把 学校 下达 的 任务 细化 分解 落实 到 各 项目组 负责人 身上 , 由 各 项目组 负责人 组织 实施 , 完成 各 项目组 的 目标 任务 , 同样 责 、 权 、 利 挂钩 。 学科 每个 成员 都 对 自己 的 责 、 权 、 利 心中有数 , 无需 多大 的 鞭策 , 人人 都 会 自觉 地 履行 自己 的 职责 。 过程 的 终点 便是 考核 目标 绩效 , 兑现 奖惩 。 显然 , 学科 项目管理 模式 更加 流畅 、 高效 。 3.2 有利于 充分调动 学科 集体 和 教师 个体 两 方面 的 科研 积极性 , 提升 学科 的 整体 水平 学科 项目管理 模式 把 整个 学科 的 规划 、 发展 、 科研任务 落实 到 学科 带头人 肩上 , 这 从根本上 改变 了 群龙无首 的 状况 。 一方面 他 可以 组织 起 集体 的 智慧 开展 对大 课题 、 大 项目 的 科学研究 , 使 学科 的 科研工作 上 水平 、 上档次 , 另一方面 由于 各 项目组 之间 和 内部 形成 的 竞争机制 的 作用 , 也 将 促使 教师 积极开展 科研活动 , 以 提高 自身 的 业务水平 和 职称 层次 。 这样 , 两 方面 的 积极性 同时 调动 起来 , 学科 的 整体 水平 何愁 不会 突飞猛进 呢 ? 3.3 有利于 各 项目 教学 形成 完整 的 体系 , 有利于 提高 分层 教学 的 质量 和 水平 不同 的 运动 项目 有 其 自身 的 运动 规律 。 同样 , 不同 运动 项目 的 教学 也 有 其 自身 的 完整性 和 系统性 。 采用 学科 项目管理 模式 能 有效 促进 教学质量 的 提高 。 首先 , 在 学科 有 组织 的 科研 力量 支持 下 , 为 各 运动 项目 的 分层 教学 确立 科学 、 周密 的 教学 体系 , 明确 不同 层次 各 教学 时段 的 具体任务 、 要求 , 使 整个 教学 规范 、 统一 , 循序渐进 。 其次 , 同一 项目 各层次 的 教学 , 均 由 该 专长 的 教师 担任 , 一般说来 自然 要 比非 所长 专项 教师 上 得 得心应手 、 效率高 。 同时 , 由于 各 项目组 自成 相对 独立 的 单元 体系 , 有利于 各 项目组 在 教学 实践 中 不断 探索 、 总结 、 改进 教学 手段 和 方法 , 提高 教学 水平 。 再次 , 各 项目组 实行 分层 教学 , 就 能 有效 避免 以往 那种 基础 好 的 同学 吃不饱 , 提不起 兴趣 , 基础 差 的 同学 跟不上 , 同样 提不起 兴趣 的 状况 , 这 将 大大提高 学生 的 学习 兴趣 和 积极性 , 更 快 更好 地 掌握 所学 项目 的 技能 。 3.4 有利于 各 项目组 之间 形成 团队 竞争机制 , 促进 学科 的 发展 采用 学科 项目管理 模式 , 各 基础 组 虽然 自成 一个 相对 独立 的 体系 , 但 却 有着 相同 的 基本 教学 目标 、 任务 和 相同 的 管理机制 , 就 可以 制订 统一 量化 的 目标 尺度 来 进行 评比 考核 。 奖励 先进 , 激励 后进 , 自然 就 形成 了 项目组 之间 相互竞争 、 相互促进 的 团队 竞争机制 , 从而 提高 整个 学科 的 教学 、 科研 水平 。 3.5 有利于 各 项目组 内部 形成 良性 的 竞争机制 , 促进 项目组 整体 水平 的 提高 采用 学科 基础 管理模式 , 各 项目组 自成体系 , 大大 增强 了 个体 之间 的 可比性 , 就 为 在 项目组 内部 形成 有效 的 竞争机制 创造 了 条件 。 根据 因材施教 的 原则 , 项目组 实行 分层 教学 , 我们 只 需 拉开 不同 层次 教学 课时 的 含金量 差距 , 越 高层次 的 教学 , 课时 含金量 越高 , 教师 凭 自己 的 实力 竞聘上岗 , 学科 制订 切实可行 的 综合 考核 指标体系 , 由 学科 带头人 和 项目组 负责人 定期 考核 聘用 。 人人 都 会 感到 压力 , 人人 都 会 把 这 压力 变为 动力 , 不断 提高 自己 的 业务 能力 和 教学 水平 。 这样 , 良性 的 竞争机制 也 就 自然而然 地 形成 了 。 4 结束语 通过 以上 分析 , 我们 就 会 有 一种 更深 的 理解 , 它 不是 一个 由 若干 线条 和 方块 搭起 的 框架 , 而是 一个 有血有肉 、 充满生机 和 活力 , 能够 靠 自身 机制 产生 动力 而 不断 发展 的 学科 细胞体 。 纵向 ; 行政 流 清晰 、 流畅 ; 横向 ; 教学 、 科研 、 运动队 等等 你追我赶 , 蒸蒸日上 , 较 好 地 体现 了 体育 学科 自身 的 发展 规律 。 诚然 , 把 这 一 模式 付诸实施 需要 一定 的 条件 , 比如 一个 项目 课程 的 开设 需要 一定 的 规模 , 如果 过于 狭小 就 难以 操作 。 但 我们 正好 可以 据此 调整 、 确定 适合 学校 具体情况 的 项目 课程 设置 , 有所为有所不为 , 对 个别 虽然 规模 小 但 又 不能 弃舍 的 项目 课程 , 也 可作些 灵活 的 调整 组合 , 以 适应 这一 模式 的 动作 。 总之 , 学科 项目管理 模式 应是 普通高校 公共 体育 学科建设 改革 值得 借鉴 的 一种 管理模式 。 作者简介 : 夏晓陵 ( 1955 - ) , 女 , 浙江 杭州人 , 浙江工业大学 体 军部 副教授 . 作者 单位 : 浙江工业大学 体 军部 ; 浙江 杭州 310032 责任编辑 : 黄一飞 收稿 日期 : 1999 - 08 - 17 __label__C4-Literature 【 日期 】 19960420 【 版号 】 6 【 标题 】 岭南文化 研究 蓬勃 展开 【 作者 】 张磊 【 正文 】 最近 , 广东 炎黄 文化 研究会 与 江门 ( 五邑 ) 炎黄 文化 研究会 在 江门市 举办 了 岭南文化 研讨会 。 这 是 继 1 9 9 3 年 广东 炎黄 文化 研究会 成立 以来 所 召开 的 第三次 研讨会 。 该会 本着 研究 和 弘扬 中华民族 优秀 文化 , 特别 是 研究 和 弘扬 岭南文化 精粹 , 振奋 民族 精神 , 促进 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 与 精神文明 建设 的 宗旨 , 及时 交流 关于 岭南文化 的 研究 心得 和 最新 成果 , 积极 展开 活动 。 一 、 关于 岭南文化 的 问题 岭南文化 首次 研讨会 着重 探究 了 岭南文化 的 历史 地位 和 本质特征 , 岭南文化 与 中原 文化 、 周边 文化 和 海洋 文化 的 关系 , 岭南文化 发展 的 历史 轨迹 , 以及 当代 岭南文化 的 有关 问题 。 与会 学者 一致 认为 , 岭南文化 是 中华民族 文化 的 重要 组成部分 , 是 祖国 文化 百花园 中 的 一株 绚丽 的 奇葩 。 植根于 独特 的 地理环境 和 历史 条件 , 融会 了 中原 文化 、 周边 文化 和 海洋 文化 , 岭南文化 的 崛起 和 发展 , 逐步形成 了 自身 的 特色 。 唐宋 以来 , 特别 是 明 、 清以 迄 近代 , 岭南文化 渐 居于 前列 , 甚至 呈现出 群星 灿烂 的 景象 。 岭南文化 以 其 独特 而 多彩的 内容 , 丰富 了 伟大 的 中华文化 。 不少 学者 指出 , 岭南文化 的 源头 可以 追溯到 “ 马坝人 ” 、 “ 柳江人 ” 。 氏族社会 的 文化 遗址 — — — “ 西樵山 文化 ” 、 “ 石峡 文化 ” , 颇为 完整 地 保留 下来 。 至于 岭南文化 的 形成 , 则 是 南越 土著 文化 同 中原 文化 、 周边 文化 及 海洋 文化 融合 的 结果 。 在 这个 融合 过程 中 , 历史 上 的 几次 大规模 的 北人 南迁 , 外来 的 官吏 、 学者 和 文学 艺术家 的 活动 , 中央集权 政府 的 管辖 把 中原 的 社会 政治 、 经济 制度 推行 于 岭南 , 从而 对 岭南文化 的 变化 、 发展 无疑 起 了 重大 的 作用 。 不少 学者 还 以 大姓 望族 南徙 、 南雄 珠玑 巷 的 迁民对 广东 — — — 特别 是 珠江三角洲 开发 的 作用 、 南越 文王 墓 出土文物 、 广东 语言 中 的 葡 英语 成分 和 广州 城市 文明 演进 及其 特点 等 研究 的 成果 , 揭示 了 岭南文化 的 形成 过程 。 许多 论文 和 发言 探索 了 近代 岭南文化 及其 未来 走向 , 并 把 目光 集中 于 中西文化 的 关系 , 认为 近代 岭南文化 与 西方 文化 形成 了 “ 相辅 ” 的 文化 格局 , 开 了 中西文化 交流 的 风气之先 , 对 中国 文化 从以 传统 为 支柱 的 格局 迈向 中西文化 结合 的 新格局 。 同时 , 还 剖析 了 近代 岭南 社会 政治 、 经济 、 教育 思想 的 演变 和 商品 文化 的 特色 。 至于 岭南文化 的 未来 趋向 , 则 将 经历 更新 的 过程 : 既 要 吸收 西方 文化 的 精华 , 更要 继承 和 发展 本土 传统 文化 的 优势 ; 既 要 体现 外向型 的 开放性 和 兼容性 , 更要 蕴涵 中华 传统 文化 的 强大 生命力 和 凝聚力 。 二 、 关于 爱国主义 的 问题 第二次 岭南文化 研讨会 着重 讨论 了 爱国主义 在 岭南文化 中 的 地位 和 作用 , 商品经济 对 岭南文化 的 影响 。 爱国主义 是 岭南文化 — — — 特别 是 近代 岭南文化 的 主旋律 。 与会 的 许多 学者 指出 , 近代 岭南 人民 既 坚决 抵抗 殖民主义 的 侵略 , 保卫 民族 的 独立 和 尊严 , 又 理智 地 学习 西方 先进 的 事物 , 以 逐步 走向 近代化 。 通过 学习 西方 振兴中华 。 与会 学者 指出 : 对于 爱国主义 的 内涵 , 应当 深入研究 。 一方面 , 爱国主义 是 在 一定 历史 时期 形成 的 对 祖国 的 炽烈 的 激情 ; 另一方面 , 爱国主义 又 包含 着 理性 的 内涵 — — — 从 朴素 的 对 悠久 的 历史 、 灿烂 的 文化 、 多娇 的 江山 和 优秀 的 人民 的 挚爱 , 升华 为 拯救 和 发展 祖国 的 热忱 、 理论 和 实践 。 因此 , 爱国主义 只有 与 当代 先进 社会 思潮 和 运动 相结合 , 才能 具有 深广 的 社会 内涵 , 洋溢着 时代精神 。 从 爱国 走向 变法维新 , 从 爱国 走向 民主革命 , 从 爱国 走向 社会主义 — — — 这 就是 近代 岭南文化 中 爱国主义 的 发展 轨迹 。 这次 研讨会 的 另外 一个 课题 — — — 商品经济 与 岭南文化 。 学者 们 较为 一致 认为 , 岭南 自古以来 就 有 重商 传统 , 独特 的 地理环境 、 商业 ( 包括 对外贸易 ) 的 长盛不衰 等 因素 , 使得 岭南文化 与 商品经济 关系密切 , 双方 相互 渗透 和 促进 , 形成 独特 的 重商 传统 和 商业 特质 , 而 其 具体表现 则 是 追求 财富 , 重视 效益 , 讲求 实惠 , 勇于开拓 , 敢于 冒险 等 。 岭南文化 的 这种 特色 , 客观 上 有利于 社会 生产力 — — — 特别 是 商品经济 的 发展 , 推动 了 明清 时期 的 广东 经济 与 社会 的 进步 , 并 改变 了 传统 的 农业 文化 单向 演变 趋势 。 有些 学者 在 肯定 岭南文化 的 重商 内涵 时 也 指出 了 不容忽视 的 负面影响 , 即 这种 缺乏 “ 价值 理性 ” 的 “ 文化氛围 ” 容易 导致 人文 价值 迷失 、 道德 滑坡 。 为此 , 许多 学者 认为 , 我们 要 吸取 以往 的 历史 经验教训 , 在 建设 社会主义 新文化 过程 中 应当 加强 宏观 文化 理论 构建 , 侧重 文化 的 政策 导向 , 培植 社会主义 新文化 体系 , 再创 岭南文化 的 辉煌 。 三 、 关于 岭南文化 研究 新 拓展 的 问题 第三次 岭南文化 研讨会 进一步 讨论 了 岭南文化 的 爱国主义 传统 等 问题 。 许多 学者 以 马克思主义 为 指导 , 从 史实 出发 , 坚持 以理服人 的 学风 , 明确 地 回答 了 人们 提出 的 问题 , 指出 近代 爱国主义 不能 须臾 离开 反帝 这个 主题 , 因为 殖民主义者 不是 “ 文明 的 使者 ” , 包括 它们 “ 为 自己 ” 而 不得不 带来 的 某些 社会 新 因素 也 完全 是 服务 于 掠夺 的 , 而 绝非 为了 殖民地 附属国 人民 的 利益 。 正 因为 如此 , 为 殖民主义 枷锁 所 桎梏 的 人民 失去 了 旧 世界 , 却 未能 也 不 可能 获得 一个 新世界 。 只有 在 人民 掌握 了 自己 的 命运 后 , 那些 社会 新 因素 方 能 真正 成为 他们 享有 的 果实 。 与会 学者 还 一致 认为 , 爱国主义 精神 是 我们 国家 、 民族 的 团结 统一 、 激发 我们 奋发向上 、 振兴中华 的 伟大 精神力量 。 我们 深入研究 爱国主义 的 目的 是 , 弘扬 中华民族 的 爱国主义 传统 , 发掘 爱国主义 的 人文 内涵 , 以 进一步 增强 民族 凝聚力 。 我们 的 任务 是 承前启后 , 让 先辈 的 爱国主义 精神 世代相传 , 不断 发扬光大 , 使 我们 的 国家 、 民族 得 与 日月同辉 , 日益 繁荣昌盛 。 把 侨乡 文化 作为 一个 重要 议题 , 是 岭南文化 研究 的 新 拓展 。 不少 学者 认为 , 侨乡 文化 是 岭南文化 的 重要 组成部分 , 加强 侨乡 文化 研究 , 弘扬 侨乡 文化 的 优秀 传统 , 对于 增强 民族 凝聚力 , 促进 侨乡 的 “ 两个 文明 ” 建设 , 有着 十分 重要 的 意义 。 在 加强 地域 文化 与 炎黄 文化 的 宗源 关系 研究 的 同时 , 也 应 深化 各自 地域 文化 的 研究 , 才能 进一步 推动 中华文化 和 岭南文化 研究 的 不断深入 , 使 中华文化 呈现出 更为 璀璨 的 光彩 。 __label__C4-Literature 【 日期 】 19960529 【 版号 】 10 【 标题 】 探寻 盛唐 辉煌 的 奥秘 — — 关于 建立 法门 学 的 思考 【 作者 】 苏叔阳 【 正文 】 1 9 8 1 年 8 月 2 4 日 , 位于 陕西 宝鸡 地区 扶风县 境内 法门寺 的 真身 宝塔 坍塌 了 。 十三层 宝塔 一半 坍塌 , 另一半 却 依旧 微弯 着 傲然 兀立 。 当时 , 谁 也 没有 想到 , 这 竟然 是 一次 震惊 世界 大 发现 的 幕前 曲 。 1 9 8 7 年 4 月 3 日 , 在 重修 宝塔 清理 地基 时 , 发现 了 宝塔 地宫 。 地宫 的 结构 、 难以 言传 的 璀璨 的 珠宝 和 瘗 藏 的 真身 佛骨 舍利 , 震惊 了 世界 , 被 掩埋 了 1 1 0 0 多年 的 大唐 的 辉煌 重 现在 人们 眼前 。 许多 媒介 曾经 激动 而 自豪 地 宣告 “ 四枚 佛指 舍利 重现 于世 , 不仅 是 世界 文化史 上 的 一件 幸事 , 也 是 世界 佛教界 的 一件 盛事 ” 。 “ 法门寺 地宫 出土 的 大量 价值 极高 的 文物 珍品 , 令人 炫目 称绝 。 1 2 1 组 ( 件 ) 唐代 宫廷 金银器 供养 器物 , 富丽堂皇 , 工艺 卓绝 ; 4 0 0 多种 ( 颗 ) 珠玉 宝石 , 玲珑剔透 , 耀眼夺目 ; 1 7 件 玻璃器皿 , 晶莹 透明 , 斑驳 灿烂 ; 1 6 件 失传 千年 、 神秘莫测 的 秘色 瓷 , 釉色 细润 , 光可鉴人 ; 包括 武则天 绣 裙 在内 的 唐代 丝织品 , 层层叠叠 , 光灿 依然 … … 其 文物 数量 之多 , 品类 之繁 , 质量 之高 , 保存 之 完好 , 在 中国 考古 史上 是 罕见 的 。 它 是 至今 发现 唐代 等级 最高 , 历史背景 清楚 , 纪年 明确 , 历史 、 科学 和 艺术 价值 极高 的 珍贵文物 。 ” 从 文化 的 角度 去 审视 , 法门寺 应当 是 秦兵马俑 之后 的 又 一 世界 奇迹 , 它 为 我们 打开 了 一个 深奥 的 学问 之宫 , 一门 国际性 综合性 的 学科 “ 法门 学 ” 的 兴起 势所必然 。 千年 蕴积 灼灼 文明 以 扶风 法门寺 为 中心 , 自古 周原 至 长安 的 历史 文化 学 , 无妨 称为 法门 学 的 发生学 。 自古 周原 至 西安 , 是 个 历史 文化 积蓄 丰厚 的 地区 。 法门寺 地宫 的 重现 , 又 无疑 地 奠定 了 它 在 这 一 地区 文化 最高峰 的 历史 地位 。 地宫 是 由 盛唐 转向 晚唐时期 的 文化 遗存 。 盛唐 的 文化 达到 历史 空前 的 高峰 , 也 是 千古 的 绝唱 。 然而 , 为什么 这 历史 文化 的 高峰 凸显 在 法门寺 而 不是 别的 地区 呢 ? 这 就 不能不 沿着 历史 的 轨迹 , 以 高屋建瓴 的 目光 横扫 这一 地区 。 关中 西部 渭河 上游 , 是 人文 初祖 神农氏 炎帝 的 根据地 。 这 一带 是 我国 文明 发展 最早 的 地区 , 法门寺 所在 的 法门 镇 就 位于 这个 地区 。 北 去 法门寺 9 公里 即 是 西周 都城 岐邑 的 旧址 。 灿烂 的 周原 文化 已经 被 出土 的 青铜器 所 证实 , 而 完整 的 礼乐 制度 不 但是 中华 传统 文化 的 重要 组成部分 , 也 是 人类 最早 最 完备 的 社会制度 。 西周 以降 , 秦汉 两代 又 在 这片 沃土 上 创造 出 灼灼 的 文明 。 始 皇陵 中 那 陪葬 的 兵马俑 、 威严 的 队列 、 肃穆 的 战阵 , 在 显示 着 秦皇 威武 扫 六合 的 雄魄 。 而 汉代 大将军 霍去病 墓前 那 浑朴 的 古雕 以及 茂陵 的 威武 , 表现 出 汉代 文化 那 大气磅礴 的 特色 。 如此 撼天动地 的 文明 , 在 当时 的 世界 鲜有 可以 与 之 相匹者 。 此后 , 南北朝 时期 的 民族 大 融合 , 使 这块 土地 上 的 文明 绵延 不 绝 , 而且 更 吸收 了 许多 非 华夏 族 的 文明 , 为 隋唐 的 勃兴 创造 了 基础 。 有 唐 一代 , 承接 了 先祖 的 文明 , 融合 了 外来文化 的 精华 , 创造 出 独步 世界 的 最 炫目 的 文化 。 因此 我们 应该 知道 没有 文化 深厚 的 积累 是 不 可能 有 精深 的 哲学 的 。 法门寺 地宫 仿佛 是 一条 漫长 的 历史 文明 走道 的 制高点 — — 无数 先贤 的 聪慧 与 创造 捧 出 的 地宫 所 显现 的 文明 。 所以 , 研究 法门 学 , 就 不能不 从 这条 文化 走道 的 开端 去 研究 , 只有 如此 , 才能 得到 盛唐 文明 何以 如此 辉煌 的 答案 。 此 为 “ 法门 学 的 发生学 ” 。 百里 迎奉 情归何处 法门 学 自然 离不开 对 法门寺 的 研究 。 法门寺 这 “ 关中 塔庙 始祖 ” 以塔寺 面目 出现 , 始于 东 汉明帝 时期 。 以后 , 战火 绵延 , 纷争 迭起 , 法门寺 屡毁 屡兴 , 直到 唐代 , 成为 皇家 寺院 内 道场 , 中国 佛教 密宗 的 祖庭 。 可以 想象 , 唐朝 崇佛 的 天子 , 不 在 皇宫 修建 内 道场 , 却 偏偏 风尘仆仆 自 长安 乃至 洛阳 , 车 辇 坐骑 逶迤 数百里 来 小小的 法门寺 迎奉 佛骨 , 极尽 奢靡 , 必定 有 观念 上 的 缘故 。 贯穿 于 一切 轰轰烈烈 的 活动 中 那 绵绵不绝 的 思想 , 正是 历史 的 灵魂 , 可以 使 我们 更 深刻 、 更 准确 地 认识 我们 过往 的 辉煌 与 惨淡 。 如佛 东来 安身 中土 佛学 研究 应是 法门 学 的 重要 内容 , 应 包括 世界 佛教史 、 中国 佛教史 、 佛学 的 理论 及 佛教 仪轨 , 而 以 佛教 的 中国化 , 或曰 中国 的 佛教 思想 及 中国 的 佛教 仪轨 为 重点 。 其 目的 在于 深刻 地 认识 佛学 思想 怎样 成 了 中华 传统 文化 的 三大 支柱 之一 , 深深地 影响 了 中国 文化 , 我们 该 怎样 予以 扬弃 , 创造 新世纪 的 新文化 。 佛教 东来 , 便 开始 了 它 中国化 的 过程 , 与 中国 传统 文化 融为一体 , 其 哲理 的 思辨 更趋 深刻 , 2 0 0 0 多年 来 深深地 影响 了 中华文化 , 以至于 我们 今天 许多 观念 、 生活 习俗 , 乃至 语汇 都 与 佛学 密不可分 。 如 : “ 世界 ” 、 “ 觉悟 ” 、 “ 心心相印 ” 等等 , 原本 都 是 佛家语 。 史家 公认 的 佛教 东传 最早 为 西汉 末年 汉哀帝 元寿 元年 ( 前 2 年 ) 大月氏 使伊存 口授 《 浮图经 》 始 。 东汉 时 , 佛教 只 在 上层 贵族 间 流行 , 与 黄老 学说 并行 。 魏晋 时期 , 玄学 大炽 , 因而 以 无 、 空为 本 的 佛学 便 得到 了 大 发展 , 佛徒 纷纷 以 玄学 注佛理 , 大乘 佛教 , 尤其 是 禅宗 得到 了 发展 。 北朝 则 以 净土宗 信徒 最 多 。 魏晋 时代 名僧 辈出 , 译经 及 注经 卷帙浩繁 ; 凿 窟 造像 , 摩岩 壁画 蔚为壮观 。 隋唐 两代 , 佛教 趋于 鼎盛 , 以 其 独具 东方 特色 、 庞大 的 流派 体系 独步 世界 宗教 之林 。 各门派 如 天台宗 、 律宗 、 净土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密宗 、 禅宗 以及 藏传佛教 — — 喇嘛教 等 非常 活跃 。 中国 佛教 真正 做到 了 外来文化 的 中国化 , 其 哲学 思维 深深地 影响 了 当时 社会 思想 的 发展 , 以至于 今日 。 唐代 可以 说 是 中国 佛教 的 高峰 , 是 当时 世界 佛教 的 中心 之一 。 法门寺 自然 也 就 成 了 唐代 密宗 的 祖庭 。 地宫 的 发现 , 证实 了 这个 判断 。 佛学 家 判断 , 法门寺 地宫 实际上 是 唐代 佛教 密宗 的 曼荼罗 , 曼荼罗 梵语 意 为 祭坛 、 道场 , 还 可以 引申为 道场 布置 、 仪轨 , 以及 这种 设计 的 指导思想 、 理论 。 法门寺 地宫 的 重现 , 使 1 0 0 0 多年 来 被 认为 是 邪教 、 被 认为 已经 在 中国 大陆 绝迹 的 唐代 密宗 真相大白 , 并 可 了解 日本 的 东密 、 台密 与 唐密 的 血缘关系 。 同时 , 据 佛学 家 研究 指明 , 唐密 的 理论 为 佛学 理论 最 全面 化 最高 的 境界 。 其 仪轨 的 缜密 与 完整 , 其 世界观 的 独到 , 颇值 深入研究 。 所以 , 地宫 的 重现 不仅 因为 佛指 舍利 的 重耀人 寰 而 使 世界 佛教界 欢欣 雀跃 , 唐密 曼荼罗 的 破译 , 也 足以 称为 世界 佛教史 上 一次 革命性 的 发现 。 大唐 盛衰 尽现 寺 中 法门寺 的 兴衰 虽然 不是 有 唐 一代 由盛而衰 的 全部 历史 , 但 至少 是 唐史 这 时期 最 权威 最 物化 的 象征 。 法门寺 供养 佛指 舍利 , 自 唐太宗 至 僖宗 横跨 有 唐 一代 之 泰半 , 可以 说 是 唐 文化 的 沉积 。 许多 文物 自 初唐 至 晚唐 默默地 述说 了 历史 的 风云 , 唐代 的 文化 、 哲学 、 工艺 、 艺术 、 经济 、 贸易 达到 的 高度 都 凝结 在 那 无数 瑰奇 的 珍宝 中 。 中外 的 交流 也 含蕴 在 令人 炫目 的 供养 物中 。 而 曼荼罗 的 布置 及 仪轨 , 不但 表明 了 几代 唐皇及 女皇 武则天 的 心态 , 还 无言 地 证实 了 史料 记载 的 宫廷 的 斗争 , 当时 政治 与 社会 的 变动 。 精湛 工艺 叹为观止 研究 法门寺 绝不 可以 局限于 佛学 , 因 其 出土文物 能 引发出 各类 专门 科学 的 研究 。 茶道 被 认为 是 日本 的 国技 , 此次 法门寺 地 宫中 出土 的 完整 的 茶具 证实 , 茶道 之源 在 中国 , 今日 日本 的 茶道 几乎 原封不动 地 搬移 于 唐朝 。 “ 秘色 瓷 ” 是 专供 皇帝 使用 的 瓷器 , 民间 不得 制作 与 使用 , 因而 高贵 神秘 。 法门寺 地宫 物帐 碑 中 准确 记载 : “ … … 瓷 秘色 碗 七口 , 内二银 棱 , 瓷 秘色 盘子 , 叠 ( 碟 ) 子共 六枚 … … ” 这些 令人 心颤 的 宝贝 碗碟 装在 一具 檀木 箱里 , 开启 箱盖 , 使 旷世 之谜 得 见天日 。 专家 称 , 这批 秘色 瓷 的 重见天日 , 解决 了 瓷器 史上 的 许多 问题 。 地 宫里 有 大量 由 皇宫 专业 匠人 打制 的 器皿 , 工艺 之 高超 、 精美 , 令 一些 2 0 世纪 的 匠人 难 望其项背 。 当 中国 人 穿 丝 着 绸时 , 罗马帝国 的 贵 人们 还 穿 葛着 麻 , 把 丝绸 想象 为 从 树上 流下 的 轻柔 之物 。 法门寺 地宫 简直 是 唐代 丝绸 的 仓库 。 各种 丝绸 衣物 被褥 饰品 , 成龙配套 。 武则天 的 绣 裙 更 精美 异常 。 织金 锦中 的 捻 金丝 , 平均 直径 0 . 1 毫米 , 最细处 仅 有 0 . 0 6 毫米 , 每米 丝线 上绕 金箔 3 0 0 0 捻 回 。 这种 技术 连 今人 也 难 达到 。 中外 文化 融合 汇集 法门寺 还是 中外 文化交流 研究 的 极好 素材 , 大唐 的 文化 高峰 除了 中华民族 内部 各 文化 的 交融 , 还 得益于 中外 文化 的 大 融汇 。 佛学 的 东来 , 波斯 ( 今 伊朗 ) 文化 的 东进 , 伊斯兰 文化 的 融入 , 甚至 欧洲 西 罗马 文化 的 进入 中国 , 都 对 唐 文化 的 兴盛 起 了 促进作用 。 我们 最 可 自豪 和 应当 发扬 的 是 我们 先人 对 外来文化 兼收并蓄 , 并且 使 之 本土化 的 心胸 与 态度 。 佛学 渐渐 吸收 了 儒学 的 精神 , 使 中国 的 佛教 有 了 积极 行善 、 进取 的 品格 。 而 它 的 哲理 又 成为 中华 传统 思想 的 有机 组成部分 。 品味 盛唐 华美 诗章 围绕 法门寺 及 法门 地区 , 有 许多 文学 、 艺术 乃至 美学观 的 课题 可 供 研究 。 戏剧 《 法门寺 》 流传 广泛 ; 前秦 时代 法门寺 地区 才女 苏若兰 的 回文 璇玑 图 又 是 一段 文学 上 美丽 的 传说 ; 韩愈 的 《 谏 迎 佛骨 表 》 无论 文字 还是 思想 都 可以 为 后世 人 评说 。 倘若 我们 再 把 眼光 放远点 , 那么 法门寺 地区 远远近近 有 多少 可 供 沉思 的 艺术 啊 。 盛唐 的 辉煌 已 不是 梦 , 地宫 的 文物 摆出 了 可以 观看 触摸 的 华美 的 诗篇 。 曼荼罗 所 呈现 的 佛理 , 那 湛然 的 寂静 与 永恒 让 我们 心神 荡涤 污浊 , 归于 平静 。 无限 丰富 的 色彩 与 画图 , 推出 那 丰富 背后 的 中国 崇尚 简约 自然 的 美学观 , 这 一切 难道 不够 我们 好好 地 研究 吗 ? 如何 善待 千年 瑰宝 1 0 0 0 多年 前 的 宝贝 让 我们 见到 了 , 这是 吾辈 之幸 。 然而 , 1 0 0 0 年 以后 呢 ? 我们 的 后代 还 能 见到 它们 吗 ? 怎样 保管 陈列 这 旷世 的 奇珍 是 个 大 课题 。 我们 不能 对不起 祖宗 又 对不起 后人 呐 ! 地宫 一开 , 僧俗 人士 摩肩接踵 而 来 。 然而 , 怎样 借此 良机 , 提升 旅游 的 文化 内涵 , 让 游客 不光 是 游山玩水 , 而是 领受 文化 熏陶 , 也 是 旅游业 的 大 课题 。 法门 学 的 内容 或者 还有 更 多 , 以上 只是 挂一漏万 。 法门寺 地宫 的 开启 , 使 沉睡 1 0 0 0 多年 的 灿烂 文明 又 重新 炫人 眼目 , 也 使 一门 国际性 的 综合 学科 — — “ 法门 学 ” 由此 兴起 。 __label__C4-Literature 【 日期 】 19960804 【 版号 】 1 【 标题 】 简报 香港 举办 中华文化 精品 系列 展 【 作者 】 贾昭全 【 正文 】 《 中华文化 精品 系列 展 》 3 日 在 香港 揭幕 。 新华社 香港 分社 社长 周南 、 副社长 张浚 生为 展览 剪彩 。 由 香港 中华文化 城 有限公司 举办 的 这次 系列 展 , 将 向 香港市民 展示 有 特点 、 有 代表性 的 优秀 中国 民族 文化 精粹 , 包括 绘画 和 书法作品 展览 、 摄影 展览 等 。 ( 贾昭全 ) __label__C4-Literature 【 日期 】 19960817 【 版号 】 7 【 标题 】 礼貌 , 体现 文化素质 【 作者 】 胡德培 【 正文 】 日常生活 中 , 你 常常 能 看到 两种 相反 的 现象 : 有 的 人 上 公共汽车 时 拚命 拥挤 , 抢占 座位 , 碰上 老弱病残 站 在 身旁 , 也 故意 视而不见 ; 有 的 人 则 按 顺序 上下车 , 扶老携幼 , 主动 让座 。 有 的 人 排队 买 东西 、 办 事情 , 插队 、 夹塞儿 , 挤前 靠 后 , 甚至 挤得 汗流浃背 ; 有 的 人 排队 时 总 注意 与 前面 的 人 保持 一定 的 距离 , 谦谦有 礼 。 有 的 人 在 公共场所 、 大庭广众 之中 , 旁若无人 似地 大声 喧哗 , 毫不 顾及 他人 的 存在 , 只顾 自己 呼喊 、 宣泄 ; 而 讲文明 的 人 , 如遇 别人 在场 , 虽然 见到 熟稔 的 人 , 也 只是 快步 走上 前去 , 轻声 招呼 , 低声细语 说话 , 时刻 考虑 到 怕 影响 别人 , 不愿 干扰 和 妨碍 别人 , 显得 沉静 而 文雅 。 有 的 人 在 大街 上 随地吐痰 ; 有 的 人 则 吐 到 痰盂 里 , 或 用纸 接着 口 痰 再 扔 到 垃圾箱 里 。 有 的 人 横穿马路 , 甚至 攀越 护路 栏杆 , 跑 向 街 的 对面 ; 有 的 人 则 漫步 走上 过街天桥 , 或 穿过 地下通道 , 或 看 绿灯 才 走过 人行横道 … … 这些 , 看来 似乎 都 是 生活 小事 , 好像 是 司空见惯 、 不足为怪 的 。 然而 , 通过 这些 小事 , 却 能 看出 不同 人 的 不同 品节 、 不同 德行 , 看出 不同 人 的 操守 和 修养 。 前不久 , 与 一位 德高望重 的 文化界 前辈 谈到 这 类 社会 文化 现象 , 他 沉思 片刻 之后 , 沉缓 地 说 , 一个 人 的 行为 举止 、 言谈 、 礼貌 , 大都 体现 出人 的 一种 文化素质 。 良好 的 文化素质 及其 行为 、 礼貌 , 是 需要 一代 传 一代 , 连续 若干代 人才 能 建立 起来 的 一种 社会 文化 风俗 。 这番话 , 寓意 甚深 , 十分 耐人寻味 。 文化素质 如何 , 往往 浸透 一个 人 的 骨髓 , 支配 一个 人 的 言行 , 影响 一个 人 的 品貌 以至 生活习惯 等等 。 因此 , 为人处事 和 在 公共场所 是否 注意 公德 , 维护 法度 , 关心 他人 , 讲究 礼仪 , 常常 显现出 一个 人 的 文明 程度 与 文化素质 。 一般来说 , 在 待人接物 、 公务 交往 、 商业 谈判 、 亲友 联谊 等 重要 场合 , 人们 比较 注意 谦和 平易 、 礼貌 待人 、 尊重 法规 、 彬彬有礼 , 但 在 一般 的 平常 的 公共 生活 场所 , 也许 由于 比较 放松 , 比较 随意 , 不太 注意 法规 和 礼仪 , 人们 往往 有点 放任 , 因此 , 一些 不良 的 生活习惯 不知不觉 间 就 会 流露 和 表现 出来 , 时有 欠 礼貌 、 欠 公德 、 欠 检点 、 欠 谨慎 的 行为 。 诸如 故意 不 遵守 交通规则 , 忽视 良好 的 卫生习惯 , 不 注意 维护 公共秩序 和 尊老爱幼 、 谦让 有礼 的 传统美德 , 不 考虑 是否 妨碍 他人 , 不留心 保持 平静 、 有序 的 公众 环境 … … 论理 说 , 每个 人 只要 稍微 多 留意 那么 一点点 , 经常 想到 礼法 、 想到 大众 、 想到 他人 , 这些 日常生活 小事 是 不难 做到 的 。 你 照顾 他人 , 他人 也 照顾 着 你 ; 你 遵守 公共 生活 的 礼数 , 他 也 遵守 公共 生活 的 礼数 , 大家 都 遵守 和 维护 公共秩序 和 公共道德 , 那么 , 我们 的 生活 环境 不是 会 变得 越来越 秩序井然 、 合乎 法度 , 越来越 清洁 、 雅静 而 美好 了 么 ? ! 近日 报载 , 我国 南方 上海 、 深圳 等 地 银行 的 一些 营业网点 , 陆续 实行 了 一种 “ 文明线 ” 制度 , 即 一个 窗口 只有 一位 储户 , 后面 的 人 都 自觉 地排 在 “ 一 米线 ” 以外 。 这 不仅 秩序井然 , 给 人 安全感 , 而且 符合 文明礼貌 , 有利于 少 出差错 、 不 出差错 , 提高 工作效率 。 还有 , 现在 许多 地方 规定 公共场所 、 办公室 以至 凡有 三个 人 以上 的 场合 , 皆 禁止 吸烟 等等 。 当然 , 这些 日常生活 的 为 人 礼貌 和 法规 , 要 真正 建立 起来 , 需要 大家 持之以恒 , 需要 一代代 逐渐 培养 、 逐渐 养成 。 如 老师 带领 学生 从小 养成 “ 红灯 停 , 绿灯 行 ” 的 穿过 马路 习惯 , 讲究 个人卫生 和 公共卫生 , 注意 公众 场合 的 个人 形象 、 言行 和 礼仪 , 等等 。 一句 话 , 使 一种 良好 的 中华文化 和 道德 节操 指导 每个 人 并 变成 每个 人 的 自觉 行为 , 我们 整个 民族 的 文化素质 自然 也 就 可以 大大提高 。 __label__C4-Literature 【 日期 】 19960913 【 版号 】 12 【 标题 】 血浓于水 的 戏剧 盛会 — — ’ 9 6 中国 戏剧 交流 暨 学术 研讨会 侧记 【 作者 】 蔡体良 【 正文 】 秋高气爽 , 丹桂 飘香 , 在 北京 举行 的 ’ 9 6 中国 戏剧 交流 暨 学术 研讨会 已 落下 了 帷幕 。 在 短短的 六天 时间 里 , 祖国大陆 的 戏剧家 和 来自 台湾 、 香港 、 澳门 及 海外 的 3 0 0 多位 戏剧 同仁 , 首次 云集 在 紫禁城 下 , 一起 观摩演出 了 1 3 台 剧目 , 一起 进行 了 十来次 的 学术讨论 活动 。 场内 场外 , 台前幕后 , 那 坦诚 的 交流 , 那 欢愉 的 气氛 , 那 血浓于水 的 情谊 , 给 每 一位 与会者 留下 了 难以忘怀 的 印象 。 这是 一次 中华 剧人 名副其实 的 大 团聚 , 是 谱写 中华 戏剧 文化 史册 新 一页 的 戏剧 盛会 。 色彩纷呈 的 交流 演出 , 让 人们 看到 了 祖国大陆 和 台 港澳地区 的 代表性 的 演出 剧目 。 有 塑造 我们 中华民族 杰出代表 、 民族 先哲 形象 的 《 布衣 孔子 》 , 有 揭露 日本 军国主义 侵略 罪行 的 《 火红 的 木棉花 》 , 还有 描绘 改革开放 新 生活 的 《 新居 》 以及 反映 当代 千姿百态 现实生活 的 《 北京 大爷 》 、 《 冰糖葫芦 》 等等 。 这里 , 港台 舞台 的 演出 , 格外 吸引 人们 的 关注 。 台湾 绿光 剧团 演出 的 《 领带 与 高跟鞋 》 是 头 一次 到 祖国大陆 演出 , 既 富有 “ 台 味儿 ” , 又 十分 贴近生活 , 透视 了 台湾 上班族 生活 的 酸甜苦辣 、 悲喜 忧愁 , 真情 地 流泻 着 他们 各自 的 心灵 世界 , 有如 我们 身边 所 发生 的 故事 。 这出 穿插 歌唱 和 舞蹈 的 悲喜剧 , 与 8 0 年代 初 在 北京 上演 的 台湾 著名 剧作家 姚一苇 的 《 红鼻子 》 , 有着 异曲同工 之妙 , 令人 回味 不已 。 香港 话剧团 演出 的 《 次神 的 儿女 》 已 不是 一般 意义 上 的 男欢女爱 的 情感 演绎 , 而是 充满 着 人生哲理 和 生活 况味 。 至于 香港 另外 两台 演出 , 音乐剧 《 少女 梦 》 是 人们 熟知 的 《 牡丹亭 》 的 故事 新编 , 涂上 了 更 多 神幻 色彩 ; 小剧场 戏剧 《 苦山行 》 , 展现 了 一群 香港 青年 为 捐助 “ 希望工程 ” 而 显示 出 的 献身精神 。 尤其 在 闭幕式 上 演出 的 《 北京 大爷 》 , 北京人艺 已趋 炉火纯青 的 舞台 创造 , 传统 的 积淀 与 现代 观念 的 碰撞 中 所 表现 的 民族 心理 情结 , 更 激荡 起 海内外 戏剧 同行 的 情怀 和 赞叹 , 将 交流活动 推向 了 高潮 。 可见 , 交流 舞台 让 人们 看到 了 从 不同 的 生活 视角 和 生活 思考 , 以 不同 的 创造 手段 和 表现 语言 , 展现 了 不同 的 舞台 风范 、 不同 的 艺术风格 , 也 折 映着 中华 剧人 息息相通 的 艺术 精神 。 台北 中国 文化 大学 王士仪 教授 说 : “ 这是 良好 的 开始 , 它 具有 示标性 , 也 必具 启发性 , 当然 会 产生 特殊 的 意义 。 ” 它 的 互补 必将 产生 共振 , 带来 深远 的 艺术 影响 。 与 交流 演出 同步进行 的 研讨会 上 的 景象 , 更 呈 活跃 、 热烈 和 默契 。 除了 提供 了 许多 有 价值 的 学术论文 , 更 就 目前 各个 地区 的 戏剧 现状 和 走向 , 进行 了 广泛 的 探讨 。 好几 台戏 演出 结束 后 , 就 地 举行 现场 座谈 。 《 领带 与 高跟鞋 》 就 地 座谈 时 , 竞相 发言 , 互相 提问 , 直到 夜晚 十一时 才 勉强 打住 。 饰演 女主角 的 郎 祖筠 女士 回答 提问 时说 , 事先 听说 北京 观众 很 挑剔 , 心里 颇 有 压力 , 随着 演出 中 的 欢快 的 反响 , 很快 地 变得 轻松 起来 。 … … 因此 , 讨论 交流 中 , 大家 没有 感到 陌生 和 隔阂 , 相同 的 文化背景 和 情愫 , 一下子 沟通 了 人们 的 心扉 , 气氛 融融 , 情意 暖 暖 , 并 获得 了 更为 一致 的 共识 : 我们 中华民族 的 戏剧 文化 有着 源远流长 的 丰厚 、 精深 的 历史 传统 , 是 中华文化 的 一个 不可或缺 的 组成部分 , 通过 加强 交流 , 更 将 发扬光大 。 观摩 、 演出 、 交流 、 探讨 的 相聚 相处 虽 是 短暂 的 , 却 完成 了 中华 剧人 梦寐以求 的 夙愿 。 血脉相通 , 文脉 相连 , 为 今后 的 进一步 交流 奠定 了 坚实 的 基础 。 为 巩固 这项 活动 的 成果 , 与会者 又 共同 协商 , 达成 了 共识 : 将 以 “ 华人 戏剧 交流活动 ” 的 名义 , 建立 联络 机构 , 沟通 戏剧 信息 。 初拟 每隔 两年 在 各地 轮流 举行 。 下届 在 香港 , 继后 依次 在 台湾 、 澳门 。 __label__C4-Literature 【 日期 】 19961105 【 版号 】 7 【 标题 】 博大 · 凝重 · 深邃 — — 中国 古籍 展在 东京 ( 通讯 ) 【 作者 】 张国成 【 正文 】 ( 本报 驻 日本 记者 张国成 ) 前不久 , 中国 古籍 图书 展览会 在 环境 优雅 的 东京都 立 中央 图书馆 举行 。 朴实无华 的 展厅 内 陈列 着 中国 1 5 家 出版社 出版 的 6 0 0 余种 古籍 图书 。 从 平装 、 线装 、 精装 等 各种 装帧 设计 上 就 可以 窥见 其 博大 、 凝重 、 深邃 。 这次 展览会 同时 还 展示 了 中国 古代 从 结绳记事 到 雕版 印刷 的 发展史 。 特别 是 宋代 到 清代 刻印 的 古籍 珍 、 善本 , 古代 名家 抄写 的 书法 真迹 等 , 清楚 地 揭示 了 中国 古籍 发展 、 演化 的 轨迹 。 中日 两 国 文化交流 源远流长 。 因此 , 展览 引起 了 日本 专家 、 学者 和 普通 古籍 爱好者 的 极大 兴趣 。 几天 来 , 展厅 里 参观者 络绎不绝 , 很多 参观者 在 展品 前 长时间 驻足 , 仔细 研究 揣摩 , 显得 十分 专注 。 这家 图书馆 的 馆长 高桥 启 先生 开幕式 上 来到 了 展厅 。 教师 出身 的 高桥 启 馆长 曾到 北京 的 首都图书馆 考察 过 。 他 非常 喜爱 中国 文化 , 把 这个 出色 的 展览会 在 他 领导 的 图书馆 举行 , 看作 是 他们 的 光荣 。 他 一边 听 介绍 , 一边 不断 地翻 看着 各种 古籍 。 当 他 从 汉字 发展史 上 找到 自己 名字 中 的 “ 启 ” 字时 , 非常 兴奋 。 他 把 这个 字 从 甲骨文 到 现代 字形 都 描在 了 自己 的 小本 上 。 在 展厅 里 , 记者 看到 一位 勤奋 抄录 的 女 学生 。 她 告诉 记者 说 , 她 是 学 日本 历史 的 , 得 经常 研究 日本 古籍 。 因此 , 看到 中国 的 古籍 就 好像 是 找到 了 日本 古籍 的 源头 , 感到 很 亲切 。 她 指着 展出 的 一本 日本 万治 年间 ( 1 6 5 9 年 ) , 由 “ 书林 广岛 西横 町 清水 日所馆 ” 刊刻 的 《 列子 》 日 译本 说 , 它 和 中国 的 古籍 无论 在 版式 还是 装帧 上 都 一样 。 她 说 她 不 懂 中文 , 但 仅仅 是 展览 说明 文字 她 已 摘抄 了 好几篇 。 一位 老先生 是 书法 爱好者 , 他 对 展出 的 唐代 写经 《 大佛 说 大乘 人 楞伽 经 》 、 宋拓 《 麓 山寺 碑 》 等 很感兴趣 。 他 说 , 自己 年岁 大 了 , 一次 看不完 这么 多 展品 。 他 准备 在 展出 期间 天天 来 , 认真 将 它们 看 完 。 中华文化 名播 海外 , 成 了 中国 和 那些 国家 友谊 的 见证 。 古代 日本 先后 从 中国 引进 了 汉字 、 造纸术 、 印刷术 。 据介绍 , 如今 , 中国 出口 图书 仍 有 一半 销往 日本 。 不论 古代 还是 现代 , 中华文化 都 是 中日 两 国 友好关系 的 重要 纽带 。 ( 本报 东京 电 ) __label__C4-Literature 【 日期 】 19961208 【 版号 】 4 【 标题 】 丰富多彩 的 中外 文化交流 【 作者 】 杜英姿 【 正文 】 以 文化 为 桥梁 , 让 世界 了解 中国 , 在 国际舞台 上 树立 改革开放 之 中国 的 良好形象 , 是 对外 文化交流 的 宗旨 所在 。 近年来 , 我国 对外 文化交流 立足于 大力 推动 中华文化 走向世界 , 同时 积极 引进 世界 优秀 文化 艺术 , 取得 了 长足进展 , 佳绩 可观 。 文化交流 的 新格局 目前为止 , 我国 已 与 世界 上 1 3 4 个 国家 建立 了 政府 间 文化 合作 关系 , 与 1 6 0 多个 国家 和 地区 有 不同 形式 的 文化 往来 , 与 数千个 外国 文化 组织 和 机构 保持 着 各种 形式 的 联系 。 交流 的 范围 涉及 文化 、 艺术 、 教育 、 体育 、 科学 、 卫生 、 新闻 、 出版 、 文物 、 宗教 、 广播 、 影视 、 图书馆 、 博物馆 等 。 其中 广播 影视 对外 交流 迅速 发展 。 近年来 , 仅 广播电影电视部 所属 在 京 各 单位 接待 来访 团组 每年 平均 5 0 0 - 6 0 0 起 , 部属 各 单位 派出 团组 每年 约 5 0 0 多 起 。 迄今 , 据 不 完全 统计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 中央电视台 同 世界 6 0 多个 国家 签订 了 1 0 0 多个 广播电视 合作 协议 。 中央电视台 与 世界 1 3 3 个 国家 和 地区 的 2 0 8 个 电视 机构 建立 了 业务联系 , 在 1 2 7 个 国家 和 地区 成功 地 举办 了 “ 中国 电视 周 ” 。 在 我国 同 各国 官方 文化 关系 不断加强 的 同时 , 民间文化 交流 日趋 活跃 。 中央 和 地方 各 涉外 文化 机构 、 各 全国性 文化 团体 积极 以 民间 形式 参与 对外 交流 , 尤其 是 1 9 9 5 年 、 1 9 9 6 年 , 对外 文化交流 中 民间 交流 为 主力军 已 成为 一个 显著特点 , 占 到 我国 派出 和 外国 来华 艺术 演出 、 艺术 展览 项目 的 9 0 % 以上 。 如 1 9 9 6 年 , 中国 对外 文化交流 协会 除 派出 军乐团 赴 法国 参加 兰斯 国际 军乐 节外 , 还 与 深圳市政府 等 部门 合作 派出 “ 中国 少儿 艺术团 ” , 访问 多哥 和 贝宁 , 并 赴 法国 参加 了 第九届 国际 儿童 艺术节 。 自 8 0 年代 以来 , 政府 还 大力 倡导 出国 开展 有偿 演出 、 展览 , 这种 交流 从无到有 , 从小到大 , 从 局部 试点 到 大量 派出 , 不断 探索 、 开拓 。 据 不 完全 统计 , 我国 1 9 9 6 年前 1 0 个 月 共 派出 有偿 演出团 组 9 2 个 2 1 5 8 人次 , 占 到 派出 团组 数 的 一半 。 潍坊 风筝节 、 沈阳 秧歌 节 、 上海 国际 电影节 和 电视 周 、 北京 国际 电视 周 、 大连 服装节 、 西安 古文化 艺术节 等 , 已经 成为 吸引 各国 文化 专家 、 旅游者 的 定期 艺术 活动 。 交流 的 规模 和 范围 空前 扩大 , 交流 的 广度 和 深度 不断 发展 , 交流 的 渠道 更加 宽广 , 交流 的 形式 更加 多样 , 使 我国 对外 文化交流 呈现 绚丽 斑斓 的 态势 。 展示 中华文明 的 魅力 中华民族 的 文明 如其 历史 一样 久远 , 如其 疆土 一样 博大 。 改革开放 , 使 中华文明 得以 在 世界舞台 上 展示 她 的 全貌 。 京剧 、 歌舞 、 杂技 、 民族音乐 、 越剧 、 黄梅戏 、 花鼓戏 、 豫剧 等 都 曾 远渡重洋 。 1 9 8 6 年 , 我国 8 个 艺术团 参加 巴黎 秋季 艺术节 , 在 法国 各地 演出 1 0 0 多场 , 在 法国 广大观众 中 引起 很大 轰动 , 博得 热情 赞誉 。 芭蕾舞 、 交响乐 、 歌剧 这些 舶 来 艺术 样式 , 经过 我国 艺术工作者 的 再 创造 后 在 国外 登台 亮相 , 受到 各国 人民 的 重视 和 好评 。 文物 是 中华 古代文明 的 重要 载体 , 1 9 9 2 年 以来 , 我国 派出 文物 展览 1 5 0 起 , 其中 以 赴 日本 的 “ 楼兰 文物展 ” 、 “ 秦始皇 兵马俑 展 ” 、 赴 意大利 的 “ 黄河 文明 展 ” 、 “ 中国 西藏 珍宝 展 ” 、 赴美国 的 “ 中国 帝王 陵墓 展 ” 等 规模 为 大 。 中国 稀世 珍贵 的 出土文物 每到 一国 一地 , 很快 就 掀起 一股 “ 中国 热 ” 。 出国 的 艺术 展览 还 包括 巧夺天工 、 优美 逼真 的 民间工艺 、 国画 、 书法 、 美术 等等 , 不一而足 。 中国 艺术展 在 国外 展出 期间 , 常 吸引 许多 国家元首 、 政府首脑 及 社会 知名人士 前来 出席 , 观众 留言簿 上 写下 了 数千条 热情 友好 、 赞美 、 颂扬 的 话语 。 改革开放 以来 , 各种 国际 比赛 获奖 的 奖牌 、 奖状 和 奖章 达近 千件 , 仅 1 9 9 5 、 1 9 9 6 两年 就 有 2 7 0 余件 。 像 体育界 一样 , 我国 的 文化 艺术工作者 也 为 国家 赢得 了 极 高 荣誉 。 我国 杂技 健儿 , 驰骋 在 具有 国际 水平 的 摩纳哥 杂技 比赛 和 法国 “ 明日 ” 世界 马戏 、 杂技 比赛 、 英国 杂技 锦标赛 等 各种 赛事 中 , 多次 获得 金奖 , 扬威 天下 。 声乐 比赛 捷报频传 , 我国 不少 青年 歌唱家 在 国际 声乐 比赛 中 崭露头角 , 多次 获奖 , 令 西方 乐坛 对 中国 声乐 水平 刮目相看 。 1 9 9 6 年 , 我 选手 获 慕尼黑 国际 声乐 比赛 铜奖 , 彻底 扭转 了 该赛 4 5 年 历史 上 无 我 选手 问津 奖牌 的 局面 。 在 其它 种类 的 比赛 中 , 我国 艺术家 也 屡 获 优异成绩 。 引进 优秀 文化 成果 文化部 主办 的 ’ 9 6 中国 国际 交响音乐 年 , 一年 之内 相继 有 多家 — — 法国 国家 交响乐团 、 美国 费城 交响乐团 、 荷兰 阿姆斯特丹 皇家 音乐厅 管弦乐团 和 奥地利 维也纳爱乐乐团 等 处于 当代 国际 交响 水平 巅峰 的 交响乐团 来访 , 在 我国 历史 上 是 罕见 的 盛举 。 挪威 、 西班牙 、 奥地利 等 具有 悠久 历史 文化 的 国家 今年 也 相继 把 自己 保存 的 艺术 珍品 送到 我国 展览 , 让 我们 领略 了 世界 著名 文化 大师 的 魅力 。 据悉 , 全国 对外 文化 工作 会议 即将 召开 , 研究 制定 对外 文化交流 的 规划 、 体制改革 措施 并 出台 相应 的 政策法规 , 以 使 对外 文化交流 适应 新 形势 , 抓住 新机遇 , 走上 一个 新台阶 。 __label__C4-Literature 【 日期 】 19961215 【 版号 】 3 【 标题 】 中文 的 尴尬 ( 五洲 茶亭 ) 【 作者 】 郭 天禄 【 正文 】 曾 写 过 一篇 《 中文 的 风光 》 , 赞叹 中文 在世界上 走俏 , 学 中文 者 日众 , 中文 的 商用 价值 日益 为 人 瞩目 , 遂 令 我们 这些 炎黄子孙 有 扬眉吐气 之感 。 这 只是 事情 的 一个 方面 , 另一面 却是 中文 面临 的 尴尬 。 先说 中文 的 口语 称谓 。 我们 称做 普通话 的 , 台湾 叫做 国语 , 其它 说 汉语 的 地方 则 称之为 华语 , 实质 上 都 是 一码事 , 但 对 外国人 则 造成 一定 程度 上 的 误解 。 打开 报纸 , 国内 的 排版 多为 简体 横排 , 自 左向右 读 , 港台 的 报纸 则 为 繁体 竖排 , 自右往 左读 。 有 一则 可以 作为 相声 素材 的 笑谈 : 日本 一家 商店 挂出 减价 牌子 “ 本日 大 卖出 ” , 港台 人士 读 起来 就 成 了 “ 出卖 大 日本 ” 。 我国 一位 资深 语言 大师 曾 戏言 , 凡遇 此类情况 , 可用 箭头 标出 读音 顺序 。 字 同义 不同 或 同一 事物 多种 名称 闹 的 笑话 更是 屡见不鲜 。 一位 十岁 的 马来西亚 华裔 小姑娘 随同 爷爷奶奶 到 北京 旅游 , 介绍 老人 时说 是 自己 的 公公 婆婆 , 听者 一 愣 : “ 这么 小 的 孩子 竟 出嫁 了 ? ” 台湾 旅客 走进 马六甲 一家 小 食品店 求购 速食面 , 店主 答 “ 有快 熟面 即 中国 大陆 的 方便面 , 没有 速食面 ” 。 一样 东西 三个 名称 , 兜 了 一个 圈子 方闹 明白 , 但 对 初学 中文 者 则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了 。 书同文 本是 老祖宗 解决 了 的 事 , 现在 却 因 人为 的 因素 出现 了 文字 上 的 繁简 之分 。 阅读 港台 报纸 , 常为 移行 所惑 , 有时 竟 找 不到 移至 什么 位置 。 如果 加上 译名 的 不同 , 如梅杰 为 马卓安 , 大名鼎鼎 的 飞人 乔丹 译为 佐敦 , 常 令人 如坠 九重 迷雾 。 据说 美式英语 已有 相当 多 的 地方 异 于 英国 英语 , 但愿 炎黄子孙 的 母语 不要 走上 这条 路 , 至少 在 文字 上要 避免 中国 人 看不懂 中文 的 尴尬 。 面对 中文 遇到 的 因 人为因素 造成 的 困惑 , 海内外 华人 已 有所 行动 。 今年 上半年 马来西亚 华人 学者 召开 了 “ 华语 华文 应用 规范化 研讨会 ” , 研究 如何 对 文字 、 语音 、 语法 和 词语 实施 规范化 , 如何 应对 英语 等 外语 的 入侵 , 如何 在 大中华 文化圈 内 开辟 文化交流 渠道 。 新加坡 十年 前 已 规范 了 街名 和 政府部门 的 汉语 名称 , 报刊 一律 采用 我国 通行 的 简化汉字 , 编版 改竖读 为 横读 , 甚至 规定 限制 繁体字 印刷品 入境 。 大街 上 的 店牌 多数 都 用 标准 的 楷书 刻写 , 极少 见 龙飞凤舞 的 招牌 暴露 街市 。 新加坡 友人 戏言 , 因 他们 没有 那么 多 的 书法 名家 , 只得 如此 。 同 新加坡 等 地 相比 , 我国 作为 中文 的 母体 国 , 近几年 却 出现 了 令人 痛心 的 语言文字 混乱 现象 。 有人 在 报上 鼓吹 繁体字 的 书法 美 , 认为 书法 是 少数 人 的 行为 , 故而 可以 流通 的 高论 , 并 对 简化字 横加指责 。 不久前 看到 一个 有趣 的 现象 , 一张 大报 的 右上角 载文 议论 要 净化 语言 、 不要 篡改 成语 , 左下角 的 广告 用语 却是 “ 秤 ” 心 如意 。 另外 , 外国 文字 的 侵入 也 造成 中文 的 尴尬 , 其中 尤 以 日文 为 甚 。 什么 “ 物语 ” 、 “ 物业 ” 、 “ 料理 ” 之类 的 词 不仅 见于 广告 , 而且 常 出现 在 报刊 上 。 看到 “ 九十年 的 时尚 物语 ” 的 文章 标题 , 令人 不知所云 。 说不定 什么 时候 还 可能 出现 “ 勉强 日语 ” ( 学习 日语 之意 ) 的 广告 呢 ! 不久前 读 到 曼谷 大同 中学 苏小英 同学 的 一篇 习作 , 作者 写道 : “ 每当 谈到 中华文化 , 我 就 会 有 一种 说不出 的 喜悦 。 虽然 我 出生 在 泰国 , 长于 泰国 , 我 还是 龙的传人 、 炎黄 的 子孙 。 所以 我 每天 专心 读 泰国 文字 之外 , 也 会 留 一点 时间 学习 中文 。 我 自小 对 华文 有 一种 神奇 的 感受 和 遐想 , 即使 一篇 小小的 文章 , 我 也 能 体会 到 它 的 生命力 。 如今 , 中华文化 在世界上 是 最 有名气 的 一种 文化 , 集 中华民族 的 特有 精神 于 一体 。 看 哪 ! 今天 的 中华文化 , 有 很多 国家 都 在 使用 它 , 我们 更要 学会 使用 , 这是 一个 龙的传人 应该 做 的 事 , 这样 才能 活 出 一个 有 意义 、 有 价值 的 人生 。 ” 我 特地 大段 抄引 苏小英 同学 这 段 感情 真挚 的 文字 , 就是 期望 我们 的 语言文字 工作者 千万 珍惜 中文 现在 面临 的 机遇 和 所处 的 地位 , 向 孩子 们 , 向 世界 上 热衷 学习 中文 的 人们 提供 一个 健康 清洁 的 语言 环境 和 文字 环境 , 使 正在 走向世界 的 中文 规范化 , 更好 地为 中华文明 和 人类文明 做出 应有 的 贡献 。 __label__C4-Literature 【 日期 】 19960119 【 版号 】 11 【 标题 】 两岸 同根 共襄盛举 【 作者 】 文台 【 正文 】 江泽民 总书记 于 去年 春节前夕 发表 的 《 为 促进 祖国 统一大业 的 完成 而 继续 奋斗 》 的 重要讲话 中 指出 : “ 中华 各族 儿女 共同 创造 的 五千年 灿烂 文化 , 始终 是 维系 全体 中国 人 的 精神 纽带 , 也 是 实现 和平统一 的 一个 重要 基础 。 两岸 同胞 要 共同 继承 和 发扬 中华文化 的 优秀 传统 。 ” 这一 远见卓识 成为 发展 两岸 文化交流 的 推动力 。 一年 来 , 两岸关系 虽 阴影 笼罩 , 但 文化交流 方兴未艾 。 去年 的 两岸 文化交流 在 持续 稳定 中求 品位 , 在 健康 有序 里显 效益 , 交流 项目 和 人次 创 两岸 文化交流 的 最高 纪录 。 截至 年底 , 两岸 交流 项目 共计 2 7 2 项 , 其中 赴 台 1 9 8 项 , 来访 7 4 项 。 交流 总 人数 3 0 4 6 人次 , 其中 赴 台 1 8 8 4 人次 , 来访 1 1 6 2 人次 。 1 9 9 5 年 两岸 文化交流 的 主要 特点 是 : 民族色彩 浓厚 的 民族 艺术 项目 最 受欢迎 。 《 孔府 四千年 文物展 》 不仅 吸引 了 台湾 高层人士 , 也 受到 广大 民众 、 在校学生 的 青睐 。 校方 专门 组织 学生 集体 购票 入场 参观 , 并 当场 布置 作文题 当作 教学内容 , 使 学生 上 了 一次 生动 的 校外 课 。 孔子 在 中国 传统 文化史 上 的 地位 不言而喻 , 在 岛内 能 产生 如此 大 的 震撼 , 不能不 说明 两岸 民众 对 中华文化 的 认同 。 “ 2 0 世纪 华人 音乐 经典 ” 演出团 集 海内外 众多 名家 于 一团 , 以 其 精湛 的 音乐 魅力 倾倒 台湾 观众 , 特别 是 在 演出 《 黄河 大合唱 》 时 , 台上台下 齐声 引吭高歌 , 显示 了 中华民族 强大 的 凝聚力 。 福建 漳州 歌仔戏 团以 特有 的 语言 优势 , 深入 乡村 、 学校 , 受到 民众 的 欢迎 , 许多 承办 单位 纷纷表示 , 这么 好 的 剧团 明年 还 将 邀请 来台 演出 。 山西 绛州 鼓乐 团 的 演出 , 风格 独特 , 气势磅礴 , 台湾 观众 甚至 同行 无不 为 之 折服 。 交流 领域 拓宽 , 交流 步子 加大 。 去年 赴 台 的 除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戏曲 、 戏剧 外 , 杂技 、 皮影 、 木偶 等 民间艺术 开始 增多 。 交流 层面 广 , 从中 直 院团 扩至 省市 县 的 艺术 团体 , 交流 人员 中有 专家 、 学者 、 学生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等 。 文化交流 的 层次 也 有 提高 。 台湾海基会 文教 参访团 的 来访 , 祖国大陆 美术馆 长 访问团 访台 , 以及 两岸 文物 交流 团 的 互访 , 将 两岸 交流 层次 大大提高 。 两岸 交流 形式 由 演出 、 展览 、 讲学 、 学术交流 扩展 至 合拍 节目 、 校际 交流 、 求学 等 , 尤其 是 书画 交流 日益 增多 。 两岸 文化交流 如此 频繁 、 密切 , 既 加深了解 , 又 增进 同胞 情谊 。 率 台湾 青少年 戏剧 访问团 来访 的 牛川海 先生 感慨万分 地说 , 通过参观 访问 , 更感 中华文化 的 博大精深 , 源远流长 , 今后 要 多来 看看 , 多来 学习 。 积极 推动 两岸 青少年 交流 。 年内 赴 台 进行 文化交流 的 有 桂林 小 桂花 艺术团 、 南昌市 少年宫 艺术团 、 中央乐团 女子 及 少年 合唱团 、 京津沪 少年 京剧团 等 。 台湾 来访 的 有 , 高雄 前金 中学 来 中央民族乐团 举办 冬季 音乐营 活动 , 台北 青少年 戏剧 演出团 来 中央戏剧学院 交流 演出 等等 , 共 3 4 4 人次 , 占来 祖国大陆 交流 总 人数 的 3 0 % 。 两岸 文物 交流 发展 很快 , 1 9 9 5 年 交流 达 1 7 7 人次 , 引人注目 的 是 两岸 文博界 的 高层 互访 揭开 了 文物 交流 的 新篇章 。 两岸 故宫 的 交流 已经 起步 , 我 杨 新 副 院长 赴 台 参加 台北 故宫 庆典活动 并作 学术 讲演 。 去年 台湾 文物 来展 的 有 《 清现 雅集 精品展 》 、 《 古越 阁 青铜器 展 》 、 《 日月 坊 海外 遗珍展 》 等 。 学术交流 势头 不减 , 校际 交流 形成 一定 规模 。 1 9 9 5 年 赴 台 讲学 的 有 4 2 项 、 7 3 人次 , 分别 占 总数 的 2 3 % 和 4 % 。 中央民族乐团 演奏员 何 建国 应 台湾省立 交响乐团 邀请 , 赴 台 讲授 辅导 打击乐 近 一年 , 效果 良好 。 北京市 戏校 和 台湾 复兴剧校 已 形成 合作 关系 , 分批 派遣 1 4 名 教师 赴 台 执教 , 颇受欢迎 。 继承 和 发扬 中华文化 的 优秀 传统 是 两岸 同胞 的 共同愿望 。 今年 我们 要 继续 发展 两岸 文化交流 的 好 势头 , 两岸 文化 艺术界 人士 要 共同努力 , 共襄 文化交流 盛举 , 再创 中华文化 的 辉煌 。 __label__C4-Literature 【 日期 】 19961129 【 版号 】 11 【 标题 】 加强 中外 文化 与 文论 的 研究 ( 书刊 评介 ) 【 作者 】 钱 中文 【 正文 】 《 中外 文化 与 文论 》 丛刊 ( 第一期 ) 出版 了 , 这 对 文艺界 来说 , 无疑 是 一件 值得 高兴 的 事 。 今天 , 中外 文学 、 文化 的 评论 与 研究 , 可以 说 比 任何 时候 都 更为 繁荣 。 8 0 年代 , 那时 我国 学界 正在 大力 介绍 西方 的 文学 与 文论 , 在 这 一 过程 中 , 自然 不免 有 浮躁 的 弊端 。 比如 , 就 文学理论 来说 , 那时 推崇 的 所谓 “ 内在 的 ” 研究 方法 , 对 社会学 、 历史主义 的 研究 方法 颇 多 微词 。 诚然 , 过去 的 文学 社会学 研究 , 单调 、 简单化 得 已 难以为继 , 引起 了 普遍 的 反感 , 以致 那时 对 文学作品 不能 作 社会 分析 , 而且 连 伦理 这 类 字眼 也 被抛弃了 , “ 道德 批评 ” 成 了 恶 谥 。 结果 是 , 不少 作品 可以 广泛 地 描写 伦理道德 , 评论 却 只能 默不作声 , 只能 谈谈 作品 的 文字游戏 、 写作 策略 , 等等 。 十分 有意思 的 是 , 当 我国 学界 正在 大力 介绍 7 0 年代 末 以前 的 西方 文论 时 , 8 0 年代 的 不少 西方 学者 却 改弦更张 , 纷纷 修补 原来 习惯 使用 的 方法 , 转向 社会学 、 历史主义 、 马克思主义 、 后 殖民主义 和 女权主义 等 文学批评 。 自然 , 其中 一些 学派 并非 自 8 0 年代 始 , 它们 早就 存在 , 而今 只是 从 过去 的 边缘 发生 了 转移 , 显得 生机勃勃 。 这 当然 不能 看作 是 简单 的 重复 。 我国 学界 经过 8 0 年代 末 和 9 0 年代 初 的 反思 , 大体 摆脱 了 文学 研究 中 的 片面性 。 把 文学 研究 置于 广泛 的 文化背景 中 加以 探讨 , 应当 说 这 是 文学 研究 的 进步 的 表现 。 单一 的 方法 , 缺乏 相互 联系 的 方法 , 难以 阐明 复杂 的 文学 现象 的 内涵 。 中外 文学 、 文化 的 交流 , 比 过去 任何 时候 也 更为 频繁 。 文化交流 的 目的 , 在于 达到 不同 国家 、 民族 的 相互理解 , 在 理解 中 相互 吸取 他人 长处 , 用以 补充 、 激活 、 丰富 、 建设 自己 的 文学艺术 与 文化 。 在 这 一 过程 中 , 交流 就是 对话 。 进行 对话 就 会 有 比较 , 在 比较 中 展现 各自 的 独特性 与 共同性 , 发现 共同 的 规律性 现象 , 以 丰富 人类 文化 。 对话 应是 平等 的 对话 , 对话 不是 跟着 说 , 可以 接着 说 , 但 更 应 是 对 着 说 。 对 着 说 不是 对着干 , 不是故意 闹 对立 , 但是 对于 对立 的 东西 我们 也 没有 必要 加以 讳 避 , 而应 理论 清楚 。 中外 文学艺术 、 文论 、 文化 的 研究 , 一方面 需要 在 大量 材料 的 分析 、 把握 的 基础 上 , 进行 宏观 的 探讨 , 及时 观照 一个 时期 、 阶段 中 的 文化 现象 , 发现 其 规律性 的 东西 , 以 影响 文学艺术 的 研究 、 文论 的 分析 。 整体 分析 是 多种 具体 问题 多方 把握 、 深入 的 结果 , 而 不是 大写意 的 随意 发挥 。 2 0 世纪 有 许多 重大 问题 需要 反复 地 探讨 和 总结 。 另一方面 , 该刊 也 提倡 多 做 作品 、 文论 等 文艺 现象 、 文化 现象 的 微观 研究 。 提倡 单个 问题 的 深入 、 纵向 的 深入 , 从 作家 作品 的 独特 的 研究 中 找出 规律性 现象 。 少发 空论 , 多 研究 问题 , 这是 十分 重要 的 。 但是 我们 也 不 偏废 主义 , 问题 和 主义 , 两者 相辅相成 , 但 都 反对 空话 。 文学 研究 、 理论 研究 的 目的 在于 影响 文学 的 创作 和 不断 出新 。 《 中外 文化 与 文论 》 的 创刊 有助于 广大 中外 文学 研究者 在 中外 文学 、 文论 的 基础 上 , 结合 文学 创作实践 , 提出 新 的 见解 , 既有 总结 , 又 有 发现 , 使 理论 有所前进 。 理论 的 创造 也 就是 新 的 文化 的 创造 。 ( 《 中外 文化 与 文论 》 丛刊 由 四川大学 出版社 出版 ) __label__C5-Education 【 日期 】 19960526 【 版号 】 4 【 标题 】 如何 培养 艺术 人才 【 作者 】 黎君 【 正文 】 艺术 人才 的 培养 , 是 关乎 艺术 事业 能否 发展 的 大事 。 过去 的 几十年 里 , 我国 在 这方面 积累 了 丰富 的 经验 , 形成 了 一套 体系 , 总结 了 自己 的 理论 , 造就 了 难以 计数 的 人才 , 不但 为 我们 自己 , 也 为 世界 贡献 了 艺术 栋梁 。 然而 不可否认 的 是 , 在 体制 、 环境 、 理论 、 实践 等 方面 , 我们 的 艺术 人才培养 也 存在 一些 弊端 , 生长 了 一些 痼疾 , 妨碍 了 艺术 事业 的 进步 。 当 我们 面临 新 的 世纪 , 跨入 了 新 的 时代 , 想要 适应 与 以往 不同 的 艺术 生长 环境 , 就 必须 对 艺术 人才培养 领域 进行 改革 , 提出 跨世纪 的 培育 规划 , 创造 更 合理 的 教育 制度 , 才能 满足 艺术 事业 的 快速 发展 。 为了 让 人们 关注 、 探讨 艺术 人才 的 培养 问题 , 我们 特意 采访 了 一些 艺术 专家 , 请 他们 畅谈 了 看法 。 我们 今后 还 将 发表 其他 专家 的 意见 , 也 恳请 读者 赐稿 , 就此 问题 表明 见解 。 — — — 编者 * * * 中央戏剧学院 院长 徐晓钟 : 中央戏剧学院 从 建院 以来 , 为 我们 国家 的 戏剧 、 电影 、 电视 事业 培养 了 一大批 人才 。 我们 培养人才 的 特点 一是 坚持 打 好 牢固 的 表演艺术 的 基础 , 同时 发扬 创造性 素质 。 教学 当中 是 以 舞台剧 的 教学 为 基础 , 在 舞台剧 演员 的 表演 教学 基础 上 , 着重 发挥 电影 、 电视 的 教学 。 镜头 前面 的 表演 和 麦克风 前面 的 语言 训练 , 使 我们 的 学生 具有 很 好 的 创造 角色 的 能力 , 基本功 非常 扎实 , 这是 有目共睹 的 。 另外 我们 学院 在 基础 教学 上 有 一个 特点 , 就是 非常 强调 对 生活 的 学习 , 对 生活 中 各种各样 人物 的 观察 , 这 在 我们 的 教学 中是 一个 很 重要 的 内容 , 不仅 在 一个 教学 阶段 而且 贯穿 全 教学 的 学程 。 再有 我们 积累 了 一整套 的 学生 入学 以后 如何 解放 学生 创作 天性 、 培植 和 发展 学生 自己 的 创作 个性 的 经验 。 一个 好 的 表演 教学 的 老师 懂得 , 首先 要 开掘 学生 本身 的 素质 , 开启 他 的 创造 能力 , 在 此基础 上 加以 诱导 , 教给 他 方法 , 提高 他 的 文学艺术 素养 。 到 高年级 时 , 我们 又 重视 学生 对 完整 角色 的 创造 能力 。 我们 要 培养 能 演到 7 0 岁 的 演员 , 而 不是 昙花一现 。 现在 很多 人出 了 校门 没有 成为 有 知名度 的 出色 演员 , 并 不是 说 我们 的 教学 做 不到 , 这 里面 有 一个 社会 对 他们 的 帮助 问题 。 比如 有 好 的 机遇 , 他们 打好 的 基础 、 具备 的 优秀 素质 就 可以 得到 发挥 , 如果 没有 这样 的 机遇 , 或者 没有 遇到 好 的 剧本 、 好 的 导演 、 好 的 创作 集体 的话 , 演员 就 不能 很 好 地 发挥 。 从 教学 上 来讲 , 我们 也 在 不断 地 进行 改革 , 教学 要 适应 戏剧 、 影视 表演 提出 来 的 新 课题 。 我们 进行 教学改革 的 基本思路 是 , 拓宽 学生 的 知识结构 , 希望 所 掌握 的 知识 和 技能 更 宽 , 使之能 很 好 地演 话剧 , 能 很 好 地 胜任 影视 的 表演 , 又 能够 具备 歌唱 、 舞蹈 的 才能 , 甚至 可以 演 音乐剧 。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员 童道明 : 要 注重 演员 的 自我 修养 , 光有 技巧 是 成不了 大 演员 的 。 大 演员 同时 也 应该 是 一个 大写 的 人 , 修养 很 重要 , 对于 这 一点 原先 我们 重视 不够 。 有 一位 老师 讲过 , 我们 的 学生 水准 不低 , 但是 走向 社会 之后 , 成才率 并 不 高 。 年轻人 的 才华 如果 没有 修养 来 保证 的话 , 不 可能 有 很 好 的 发展 。 北京电影学院 教授 刘诗兵 : 现在 办 艺术 学校 的 很多 , 各个 学校 招生 越招 越 多 , 虽然 多元化 办学 是 一种 好 的 形式 , 但是 教学 的 质量 和 生源 可能 会 有些 问题 。 选拔 的 标准 到底 是 什么 , 这个 就 很难说 了 。 另外 , 各类 学校 的 收费 都 很 高 , 像 戏剧学院 、 电影学院 的 本科生 今年 都 收 6 0 0 0 元 , 这 对 工薪阶层 的 人 来讲 , 是 很 昂贵 的 。 没钱 上 不了 学 , 没钱 也 考 不了 , 很多 有 才华 的 人 被 挡 在 了 校 门外 。 另外 , 艺术 教育 和 艺术 生产 是 相辅相成 的 , 要 有 好 的 作品 来 推出 新人 。 一个 演员 可能 不错 , 但 没有 好 的 作品 作为 载体 , 没有 好 的 机遇 , 就 不行 。 在 市场经济 中 , 学生 要 勤工助学 , 但 有些 人 出去 拍片 , 也 有些 人 就 走 了 歪路 , 这 也 毁 了 不少 人才 。 对于 学生 管理 这个 问题 , 我 觉得 大家 还 不 知道 怎样 做 , 说 起来 很 简单 , 但 做 起来 差距 就 很大 。 要 培养 一个 优秀人才 不 容易 , 各种 干扰 太 多 , 思想 的 干扰 、 社会 的 干扰 太大 了 , 教学 是 无能为力 的 , 毕竟 是 社会 的 人 , 搞 封闭式 教学 是 不 可能 的 , 社会 上 的 问题 必然 反映 到 学校 里面 来 。 看来 , 如果 要 出现 大批 的 优秀人才 还 需有 一个 过程 。 北京 青年电影制片厂 导演 郑 洞天 : 我 觉得 教学 条件 差是 当前 的 一个 严峻 问题 。 现在 文化部 的 院校 很多 老师 的 工资 很 低 , 生活 很 苦 。 另外 教学 经费 的 不足 直接 影响 到 人才 的 培养 。 艺术院校 的 学生 一进 校门 就 开始 打工 , 非艺术 规律 的 东西 影响 他们 , 怎么 能 专心 下来 学习 呢 ? 我 想 如果 解决 了 经费 问题 , 有 很多 问题 也 可以 随之 解决 。 中国艺术研究院 舞蹈 所 副所长 冯双白 : 芭蕾 演员 、 古典舞 演员 和 民间舞 的 演员 虽然 在 专业 技术 上 积累 了 一定 的 经验 , 但 还 不 太 适应 今天 社会 人才 多方面 发展 的 趋向 。 培养 舞蹈演员 要花费 大量 的 时间 在 专业 技术 的 训练 上 , 可是 相对 来讲 , 他们 的 文化课 或者 艺术修养 就 比较 薄弱 , 这是 一个 很 严重 的 问题 。 目前 培养 出来 的 这些 人 , 如果 在 一个 大型 晚会 上 做 一个 歌伴舞 或者 完成 一个 编导 给予 的 任务 还 可以 , 但是 由于 文化 修养 艺术 素养 等 方面 的 不足 , 很少 人能 成为 大 艺术家 。 俄罗斯 的 芭蕾舞 演员 如果 不能 跳 了 还 可以 转行 , 因为 他们 有 基本 文化 的 修养 , 很多 国家 则 把 舞蹈 的 教育 放到 中学 和 大学 的 教育 中 去 。 我们 的 舞蹈 大专学生 都 是 在 舞蹈学院 这样 一所 专门 的 学校 里 读出来 的 , 好处 是 技能 方面 欧美 学生 没法 比 , 但 很 难 培养 出大 艺术家 。 我们 有 的 演员 已经 很 有名 了 , 却 不能 编舞 , 这 就是 弊端 。 改变 这种 情况 就 需要 在 小学 、 中学 和 大学 有 比较 成套 的 舞蹈 教育体制 。 在 大学 里 设立 艺术系 甚至 设立 舞蹈系 , 也 可以 实行 多种 体制 并存 。 如果 不 做 这样 大 的 改动 , 就 舞蹈学院 目前 的 运行 体制 来说 , 舞蹈演员 素质 改观 就 比较 难 。 北京舞蹈学院 副 院长 于平 : 舞蹈 人才 的 培养 在 我们 国家 来说 , 称为 “ 早期 的 专业性 人才 ” 。 要 培养 出 高级 的 舞蹈 专业人才 , 就 得 由 很小 的 年龄 开始 , 因为 大 了 以后 身体 发育 会 受到 影响 , 所以 除了 技巧 以外 的 其它 方面 就 不 可能 得到 很 好 的 提高 。 现在 人们 普遍 感觉 好 的 人才 不 多 , 当然 不能 因此 就 下 定论 , 但 确实 存在 一些 问题 。 比较 高级 全面 的 人才 有赖于 大学 里 培养 , 然而 有些 团体 就 很 奇怪 , 他们 不要 大专 、 本科生 , 反而 更 需要 我们 的 中专 毕业生 。 这些 团体 觉得 中专 毕业生 学了 7 年 , 1 2 岁 入学 1 9 岁 毕业 , 到 他们 那里 跳 正好 , 跳 的 时间 也 比较 长 。 这些 演员 只有 中专 学历 , 除了 跳舞 什么 也 不会 , 没有 二次 择业 的 可能性 。 我们 的 中专 学生 进入 到 剧团 后 , 后续 教育 很难 跟上 , 只是 实践 机会 多一点 。 这 使得 我们 的 大学 芭蕾舞 专业 处于 停顿 状况 。 我们 学院 现在 芭蕾舞 专业 只有 6 名 学生 , 这些 情况 造成 了 我们 难以 培养 出 更多更好 的 人才 。 中央音乐学院 副 院长 王次 ( 火召 ) : 人才 不是 没有 , 而是 流失 很 严重 。 我们 很多 好 的 演员 出来 后 没有 施展 的 地方 , 所以 就 出国 了 , 假如 我们 自己 的 文化 环境 比较 好 , 他们 就 不会 出去 。 现在 文化部 在 改革 艺术院 团 , 这是 好事 , 可能 对 留住 人才 会 有 好处 。 国家 院团 在 考核 , 国外 也 有 一些 人 回来 考 , 说明 我们 已经 重视 文化 建设 了 , 人才 是 会 留住 的 , 好 的 人才 也 会 回来 的 。 ( 黎君 ) __label__C5-Education ( 兼供 晚报 ) 简易 极了 — — 五线谱 彩色 识读 法 问世 新华社 北京 5 月 1 0 日电 ( 记者 于长洪 ) 北京 二龙路 少年之家 青年 音乐 教师 刘见 平继 发明 五线谱 简易 唱名 法 之后 , 最近 又 研究 出 一种 能够 帮助 人们 更 快 识读 五线谱 的 新 方法 — — 彩 色谱法 。 这种 彩色 谱 运用 数学 映射 原理 , 用 赤 、 橙 、 黄 、 绿 、 青 、 蓝 、 紫 分别 代表 简谱 中 的 1 2 3 4 5 6 7 , 将 唱名 用 颜色 映 在 五线谱 每个 音符 上 , 使 曲谱 在 识读 上 变得 更为 容易 。 彩色 谱 的 最大 特点 是 不受 变调 、 转调 及 谱号 的 影响 , 一般 人 都 可 在 三个 月 内 掌握 所有 调及 所有 谱号 , 如 已 具备 简谱 知识 , 则 只 需 2 、 3 天 时间 即可 识读 所有 调及 所有 谱号 的 曲谱 。 这项 发明 已 申报 国家专利 。 有关 专家 认为 , 这种 彩色 谱 可 在 幼儿园 音乐 教学 中 试用 。 据介绍 , 这种 彩色 五线谱 即将 印 制成 曲集 , 作为 “ 六 · 一 ” 儿童节 的 礼物 献给 广大 少年儿童 。 ( 完 ) __label__C5-Education 浙江 农大 已 成为 培养 外国 农业 高级人才 的 基地 新华社 杭州 5 月 1 4 日电 ( 记者 许群 、 通讯员 钱晓鸣 ) 浙江农业大学 已 成为 我国 为 国外 培养 农业 高等 专业 技术 人才 的 最大 的 基地 。 八十年代 以来 , 已 为 3 0 多个 国家 培养 了 1 4 0 多名 留学生 , 他们 已 成为 本国 农业 方面 的 专家 、 教师 、 行政 管理人员 , 有些 已 是 主要 负责 官员 。 已有 8 0 多年 历史 的 浙江农业大学 是 我国 农业 高等教育 的 重点 学校 之一 , 拥有 雄厚 的 教学 力量 和 一流 的 教学设施 , 曾 承担 我国 农业 方面 的 许多 重大 科研课题 。 随着 改革开放 和 对外 交流 增加 , 浙 农大 为 国外 培养 留学生 逐渐 增加 。 招生 面已 扩大 到亚 、 非 、 拉 、 欧美 3 0 多个 国家 和 地区 , 课程 也 扩展 到 6 大 专业 近 2 0 0 门 课程 , 培养 层次 由 本科生 为主 发展 到 以 “ 短 学制 、 高 学位 ” 为 重点 , 包括 培养 博士生 、 硕士生 、 进修生 和 短期 访问学者 等 。 为了 保证 和 提高 教学质量 , 方便 外国 留学生 的 学习 与 生活 , 近年来 , 浙 农大 在 国家 的 支持 下 , 建造 了 一流 的 教学楼 、 实验室 和 留学生 宿舍 , 为 留学生 们 提供 了 优良 的 学习 条件 和 生活 服务 。 学校 还 以 自愿 、 热心 、 具有 较 高 知识 水平 为 原则 , 为 外国 留学生 配备 第一流 的 教师 。 针对 留学生 不同 的 语言 、 文化背景 与 知识结构 , 每个 教师 都 增大 了 自己 的 工作量 , 为 每 一门 课 都 编写 了 适合 留学生 使用 的 教学资料 , 并 加强 课外辅导 。 巴基斯坦 留学生 那依姆 曾 在 欧洲 学习 , 目前 正在 浙 农大 攻读 硕士学位 。 他 说 : “ 中国 的 教师 好 , 既有 丰富 的 知识 , 又 非常 负责 。 我们 有 问题 去 请教 , 他们 总是 有问必答 , 热情帮助 , 有时 甚至 停下 自己 手中 的 工作 为 我们 作 辅导 。 目前 , 浙 农大 已 拟订 了 一项 计划 , 准备 在 办好 国内 教学 的 基础 上 , 在 一些 非洲 国家 帮助 创办 高层次 的 农业 专门人才 培训 机构 。 ( 完 ) __label__C5-Education 空军 工程学院 应届 毕业生 决心 到 基层 施展才能 新华社 西安 5 月 1 1 日电 ( 通讯员 朱智堂 ) 空军 工程学院 4 8 1 名 应届 毕业生 全部 表示 服从组织 分配 , 其中 有 百分之七十 二 的 学员 要求 到 条件 艰苦 的 基层 去 工作 。 这个 学院 是 为 空军 机务 部队 培养 航空 维修 人才 的 高等 技术 院校 。 绝大多数 学员 来自 经济 文化 比较发达 的 地区 , 而 目前 急需 人才 的 大多 是 西北 、 东北 和 华北 一些 条件 艰苦 地区 和 偏僻 山区 。 但是 学员 们 都 表示 放弃 回家 乡 的 要求 , 甘愿 到 条件 较差 的 地方 去 工作 。 这些 学员 入学 后 , 学院 经常 以 “ 勤奋 、 严谨 、 求实 、 献身 ” 的 院训 对 他们 进行 教育 , 并 结合 外场 教学 和 下 部队 实习 等 活动 , 有意识 地 让 学员 到 艰苦环境 中 摔打 磨炼 , 逐步 地 帮助 学员 树立 起 不畏艰难 , 不 怕吃苦 的 思想 。 在 进行 教育 的 基础 上 , 学院 还 对 应届 毕业生 发出 了 毕业 意向 问卷调查 表 , 征求 他们 的 意见 。 院 领导 还同 一些 学员 进行 了 对话 , 把 分配原则 规定 交给 学员 ; 各系 、 学员队 对 毕业 情况 进行 了 认真 调查 摸底 , 根据 学员 专业 特长 、 身体状况 、 本人 意愿 和 品德 修养 、 实际困难 等 情况 制定 分配 预案 ; 学院 领导 还 亲自 深入 部队 了解 往届 毕业生 的 工作 情况 及 部队 对 这届 毕业生 的 要求 , 对 学员 进行 上岗 前 培训 , 以 使 他们 到 部队 后能 尽快 胜任 本职工作 。 在 做好 学员 工作 的 同时 , 学院 还给 学员 家长 们 去 信 , 寻求 理解 支持 。 湖北 孝感市 退休工人 邓菊香 , 老伴 去年 去世 , 自己 身患 重病 , 生活 困难 不少 。 她 在 信中 写道 : “ 谁 不 希望 孩子 回到 父母 身边 的 好 单位 , 但 个人 要 服从 祖国 需要 。 我 支持 儿子 到 艰苦 地区 工作 , 报效 部队 培养 。 ” ( 完 __label__C5-Education 冶金 专家 座谈 江泽民 讲话 把 钢铁工业 搞上去 知识分子 有 义不容辞 的 责任 ( 4 ) 内容 : 新华社 北京 5 月 1 1 日电 ( 记者 顾洪洪 ) 在 学习 江泽民 总书记 关于 《 爱国主义 和 我国 知识分子 的 使命 》 的 报告 之后 , 冶金部 钢铁 研究 总院 一批 成就 卓著 的 冶金 专家 抑制 不住 内心 的 激动 , 最近 在 京 座谈 了 他们 的 感受 。 多次 参与 攻克 特种 钢 冶炼 难题 的 特种 冶炼 专家 李正邦 说 , 听 了 江泽民 同志 的 报告 , 感到 亲切 , 深受鼓舞 。 江泽民 同志 在 报告 中 强调 , 知识分子 作为 工人阶级 队伍 中 主要 从事 脑力劳动 的 一部分 , 在 社会主义 现代化 建设 中 发挥 着 不可 替代 的 作用 。 每 想到 这点 , 就 深感 责任重大 。 拿 钢铁 来说 , 目前 我国 人均 年产 钢 只有 5 0 多公斤 , 相当于 发达国家 的 十几分 之一 。 要 赶上去 , 就 必须 依靠 科技进步 。 对此 , 作为 冶金 行业 的 工程 技术人员 有着 义不容辞 的 责任 。 为 我国 通讯卫星 上天 做出 了 重大贡献 的 高温 合金 专家 王 ( 炎加炎 旁 ) 对 江泽民 同志 报告 的 评价 是 : 推心置腹 , 坦诚 相对 , 语重心长 。 他 说 , 这 十年 来 , 知识分子 的 地位 有 了 很大 改善 , 党和国家 在 力所能及 的 情况 下 为 知识分子 做 了 大量 工作 。 中国 知识分子 对 自己 所 担负 的 历史 责任 是 清楚 的 。 只要 是 党和国家 交给 的 任务 , 再 难 也 要 干 好 。 他 说 , 近几年来 , 在 参加 国家 高技术 中长期 科技 计划 安排 工作 中 , 他 接触 了 大量 老中青 知识分子 , 对 他们 拚命 也 要 干 好 工作 这个 共同点 有 深切 的 体会 。 1 9 8 9 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 获得者 、 电镜 专家 朱静 在 谈到 自己 的 感受 时说 , 知识分子 的 命运 历来 是 与 国家 兴衰 紧密相联 的 。 她 认为 , 江泽民 同志 报告 中 强调 爱国主义 非常 及时 。 他 说 , 一个 人 如果 连 自己 的 国家 都 不 爱 , 投靠 外国人 骂 自己 的 祖国 , 这种 人 是 没有 出路 的 。 为 研制 秦山核电站 核心部件 做出 重大贡献 的 焊接 专家 丁立平 说 : 近几年来 , 知识分子 地位 提高 的 一个 重要 表现 就是 , 知识分子 的 劳动成果 受到 了 国家 的 高度评价 和 重视 。 座谈会 上 冶金 专家 们 还 表示 了 一个 共同 的 愿望 , 希望 有关 部门 及时 制订 一些 有利于 充分发挥 知识分子 聪明才智 的 措施 和 办法 。 ( 完 ) __label__C5-Education 【 日期 】 19960102 【 版号 】 5 【 标题 】 上海 高校 普遍 开设 邓小平理论 课程 【 作者 】 郭礼华 / 王辛 【 正文 】 新华社 上海 一月 一日 电 ( 郭礼华 、 王辛 ) 在 一九九六 至 一九九七 学年 , 上海市 四十六 所 高校 将 普遍 开设 邓小平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 课程 。 近几年来 , 上海市 在 全市 高校 中有 领导 有步骤 地 开展 了 将 邓小平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 『 进 课堂 、 进 教材 、 进 头脑 』 的 教书育人 工作 。 去年 上半年 , 市教卫 党委 提出 从 一九九五年 秋季 起 , 各校 要 把 邓小平理论 作为 主干课程 , 并 以 独立 形态 开设 此课 。 到 目前 , 已有 三 十四所 学校 开设 了 『 邓小平理论 』 必修课 , 并 在 马克思主义 理论课 、 思想 政治 教育课 的 改革 与 实践 中 探索 新思路 , 初步 形成 了 特色 。 上海 高校 开设 邓小平理论 课程 , 受到 大学生 的 欢迎 。 复旦大学 对 九 四级 一千名 学生 作 了 问卷调查 , 其中 九百 七十七 名 学生 学了 『 邓小平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 教程 』 后 , 普遍认为 这是 一门 『 当代 大学生 的 必修课 』 , 学习 后 『 获益匪浅 』 。 华东理工大学 在 每学期 由 学生 对 各 课程 进行 无记名 投票 测试 中 , 这一 课程 的 得分 一直 居 全校 公共课 的 前列 。 __label__C5-Education 【 日期 】 19961029 【 版号 】 9 【 标题 】 学校 思想道德 建设 的 指南 — — — 学习 邓小平 同志 关于 加强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建设 的 论述 【 作者 】 袁贵仁 【 正文 】 学校 是 对 青少年 进行 教育 的 场所 , 学校 精神文明 建设 在 整个 精神文明 建设 中 具有 特殊 重要 的 作用 。 精神文明 建设 包括 思想道德 建设 和 教育 科学 文化 建设 两个 方面 。 这 两个 方面 都 与 学校 有 密切联系 。 思想道德 建设 是 精神文明 建设 的 核心内容 , 是 学校 精神文明 建设 的 工作 重点 ; 教育 科学 文化 建设 , 既 是 精神文明 建设 的 内容 , 又 是 加强 思想道德 建设 的 重要 方式 , 也 是 学校 精神文明 建设 的 基础 工作 。 加强 学校 思想道德 建设 具有 很强 的 现实 针对性 邓小平 同志 一贯 重视 学校 的 精神文明 建设 工作 。 他 认为 , 发展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 需要 开展 多方面 的 工作 , 但 最 根本 的 是 依靠 教育 , “ 要 从 教育 入手 。 ” 他 要求 “ 学生 从 到 学校 第一天 起 , 就要 对 他们 进行 政治 思想 工作 。 学校 的 党团组织 和 所有 的 教员 都 要 做 学生 的 政治 思想 工作 ” 。 邓小平 同志 对 学校 的 思想道德 建设 作 了 全面 的 论述 。 他 说 : “ 要 加强 各级 学校 的 政治 教育 、 形势教育 、 思想 教育 , 包括 人生观 教育 、 道德教育 。 ” 他 把 培育 有 理想 、 有 道德 、 有 文化 、 有 纪律 的 社会主义 新人 , 当作 是 精神文明 建设 的 根本任务 ; 认为 爱国主义 、 国际主义 , 都 属于 精神文明 的 范畴 ; 提出 要 教育 青少年 继承 和 发扬 大公无私 、 服从 大局 和 艰苦奋斗 的 精神 , 等等 。 社会主义 市场 经济体制 的 建立 是 一场 深刻 的 革命 , 它 引起 了 整个 社会 生活 和 人们 思想观念 的 巨大变化 , 为 学校 思想道德 建设 创造 了 许多 有利条件 , 同时 也 带来 不少 新 情况 和 新 问题 。 发展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 有利于 增强 学生 的 自立 意识 、 竞争 意识 、 效率 意识 、 民主法制 意识 和 开拓创新 精神 。 同时 , 市场 自身 的 弱点 和 消极 方面 也 会 反映 到 学生 的 精神 生活 中来 。 比如 , 有 的 学生 的 个人 意识 强化 了 , 集体 观念 淡化 了 , 社会 责任感 和 工作 责任心 明显 减弱 , 个人 物质利益 和 享受 的 要求 有所 增强 。 因此 , 加强 学校 的 思想道德 建设 , 有 很 强 的 现实 针对性 。 学校 思想道德 建设 的 重要 内容 邓小平 同志 十分重视 集体主义 教育 、 社会 责任感 教育 和 艰苦奋斗 教育 。 他 坚决 反对 个人 抛开 国家 、 集体 和 别人 , 专门 为 自己 的 物质利益 奋斗 ; 他 要求 批判 和 反对 资产阶级 损人利己 、 唯利是图 的 腐朽思想 , 批判 和 反对 无政府主义 、 极端 个人主义 。 他 提出 把 “ 大公无私 和 先人后己 精神 ” 推广 到 全国 人民 、 全体 青少年 中间 去 。 这 是因为 , 集体主义 是 和 社会主义 基本 制度 联系 在 一起 的 。 集体主义 , 在经济上 是 社会主义 生产资料 公有制 和 实现 共同富裕 目标 的 内在 要求 ; 在政治上 是 人民 群众 当家做主 和 民主集中制 原则 的 集中反映 ; 在思想上 是 共产党 全心全意 为 人民 服务 宗旨 的 具体 体现 ; 在 文化 上 是 “ 国而忘家 、 公而忘私 ” 、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的 中华民族 传统美德 在 新 时期 的 继承 和 弘扬 。 国家 是 一个 特殊 的 集体 , 爱国主义 本质 上 属于 集体主义 , 或者说 是 集体主义 在 一种 特殊 情况 下 的 理性 升华 。 社会 责任感 在 一定 意义 上 说 是 反映 了 集体主义 的 思想 内涵 。 集体主义 精神 要求 人们 正确处理 个人利益 与 集体利益 的 关系 , 在 追求 正当 的 个人利益 的 同时 , 充分考虑 到 自己 在 集体 中 的 职责 , 想到 自己 对 国家 、 集体 、 他人 所应 尽 的 义务 , 应 承担 的 责任 。 爱国主义 是 一种 感情 , 更是 一种 责任 。 “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 , 说 的 就是 这个 道理 。 毛泽东 同志 高度赞扬 白求恩 “ 对 工作 的 极端 的 负责 任 ” 的 精神 。 邓小平 同志 提出 要 强化 对 集体 、 国家 , 对 工作 、 生活 的 责任意识 , 提倡 在 个人利益 和 集体利益 发生 矛盾 时 , “ 应当 牺牲 自己 的 利益 ” 。 如果 一个 人 只顾 自己 的 个人利益 , 不顾 自己 对 他人 、 集体 、 国家 的 责任 , 那 就 不 具备 起码 的 社会主义 道德 素养 , 也 就 根本 谈不上 爱国主义 精神 和 社会主义 信仰 。 艰苦奋斗 , 是 中华民族 自强不息 的 精神财富 , 是 我们 党 的 政治 优势 , 是 无产阶级 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观 的 重要 组成部分 。 在 新 的 历史 条件 下 , 邓小平 同志 多次 指出 , “ 艰苦奋斗 是 我们 的 传统 , 艰苦朴素 的 教育 今后 要 抓紧 , 一直 要 抓 六十 至 七十年 ” 。 因为 能 不能 发扬 艰苦奋斗 的 优良传统 , 关系 到 人们 以 什么样 的 精神状态 去 建设 自己 的 国家 , 去 创造 新 的 财富 、 新 的 生活 , 为 广大 人民 群众 的 利益 而 斗争 。 集体主义 教育 、 社会 责任感 教育 、 艰苦奋斗 教育 , 是 相互 联系 、 相互配合 的 有机 整体 。 如果说 集体主义 是 人生 的 价值 取向 , 那么 社会 责任感 、 艰苦奋斗 则 是 人们 的 工作 、 生活态度 和 工作 、 生活作风 。 通过 教育 , 使 学生 树立 高度 的 社会 责任感 和 工作 责任心 , 发扬 艰苦奋斗 的 精神 , 为 民族 振兴 、 国家 富强 做出 贡献 。 学校 思想道德 建设 的 科学 方法 邓小平 同志 不仅 阐明 了 学校 思想道德 建设 的 重要 地位 和 丰富 内容 , 而且 从 多方面 论述 了 进行 思想道德 建设 的 方法 , 为 建立 和 完善 学校德育 工作 体系 提供 了 思想 武器 。 学校 思想道德 教育 , 要 渗透 在 学校 各 方面 的 工作 之中 ; 学生 思想道德 水平 的 提高 , 要 建立 在 学生 素质 全面 发展 的 基础 之上 。 素质 是 人 的 基本 品质 , 包括 思想道德 、 科学 文化 、 身体 心理 等 诸多方面 , 思想道德 是 人 的 素质 的 一个 重要 组成部分 。 学生 思想 道德素质 的 提高 , 与 学校 的 科学 文化教育 、 身心健康 教育 密切 地 联系 在 一起 。 思想道德 建设 工作 , 不是 学校 某一 部门 的 工作 , 而是 全校 的 工作 , 甚至 “ 不单是 学校 ” 的 工作 , 而是 全 社会 的 工作 。 邓小平 同志 特别强调 , 要 “ 把 毛泽东 同志 提出 的 培养 德智体 全面 发展 、 有 社会主义 觉悟 的 有 文化 的 劳动者 的 方针 贯彻到底 , 贯彻 到 整个 社会 的 各个方面 ” 。 邓小平 同志 十分重视 教师 在 学校 思想道德 建设 中 的 作用 。 他 认为 , 能否 培养 出 德智体 全面 发展 的 学生 , 关键 在 教师 。 教师 的 思想 道德素质 、 教风 和 校风 , 直接 影响 着 学校 思想道德 建设 的 成败 和 学生 思想 道德素质 的 高低 。 因此 , 教育者 必须 先受 教育 , 学校 思想道德 建设 不仅仅 指 学生 , 也 包括 教师 在内 。 邓小平 说 得 很 明确 : “ 各级党委 和 学校 的 党组织 , 应该 热情 地 关心 和 帮助 教师 思想 政治 上 的 进步 , 帮助 他们 认真学习 马克思列宁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使 更 多 的 人 牢固地 树立 起 无产阶级 的 共产主义 的 世界观 。 要 积极 地 在 优秀 的 教师 中 发展党员 。 ” 把 思想道德 建设 和 学校 党 的 基层组织 建设 结合 起来 , 这 也 是 邓小平 同志 的 一个 基本 思想 。 他 认为 , 加强 学生 的 思想 政治 工作 , 是 学校 党组织 的 重要职责 。 学校 党组织 要 以 强烈 的 历史 责任感 和 使命感 , 切实 地 把 思想道德 建设 工作 摆 到 学校 重要 议事日程 上来 。 学校 的 党员 , 尤其 是 党员干部 要 严格要求 自己 , “ 以身作则 ” 、 “ 身体力行 ” , 在 思想 道德修养 方面 成为 学生 的 楷模 。 在 思想道德 建设 中 , 要 坚持 言传 和 身教 相结合 , 真理 的 力量 和 人格 的 力量 相 统一 。 否则 , 正如 邓小平 同志 所 严肃 指出 的 : 我们 自己 在精神上 解除 了 武装 , 还 怎么 能 教育 青年 ! 邓小平 同志 始终 把 “ 有 纪律 ” 作为 思想道德 教育 的 重要 内容 , 强调 学生 的 思想道德 教育 要 与 严格管理 相结合 , 思想道德 建设 要 与 制度 建设 相结合 。 教育 是 引导 人们 自觉 地去 做 , 制度 、 纪律 是 约束 人们 必须 去 做 。 思想道德 教育 不仅 是 理论 教育 , 需要 思想 理论 上 认识 , 更是 一种 养成教育 , 需要 实践 上 的 躬行 和 体验 。 广大 学生 要 逐步 在 改造 客观 世界 和 主观 世界 的 过程 中 , 在 认识 和 实践 的 循环往复 中 由 被动 变 主动 , 由 他律变 自律 , 最终 转化 为 具体 的 行为规范 , 内 化为 自己 的 一种 素养 , 从而 收到 思想道德 建设 的 实效 。 __label__C5-Education 【 日期 】 19961129 【 版号 】 9 【 标题 】 我国 家庭 文化 建设 活动 的 特点 【 作者 】 傅文萱 【 正文 】 ( 中国 家庭 文化 研究会 傅文萱 ) 一向 将 家庭 当作 自己 传统 工作 领域 的 妇联 系统 , 针对 社会转型 时期 家庭 所 遇到 的 各种 问题 , 以 教育 为主 线 、 以 活动 为 载体 、 以 评比 为 动力 、 以 阵地 为 依托 、 以 调研 为 基础 开展 的 家庭 文化 建设 活动 , 已 成为 推动 精神文明 建设 的 有效途径 。 一 、 以 教育 为主 线 。 主要 从 提高 家庭成员 素质 入手 , 以 培养 有 文化 、 有 技术 、 有 道德 的 人才 为 目的 , 使四育 ( 思想 教育 、 道德教育 、 法制教育 、 科技 教育 ) 进 家庭 。 比如 , 今年 六月 , 『 上海 九五 十佳 家庭 』 向 全市 四百五十万 户 家庭 发出 『 弘扬 中华民族 美德 , 建设 文明 温馨 家庭 』 的 倡议书 , 在 『 夫妻 和睦 、 尊长 敬老 、 以 德育 儿 、 善待 亲友 、 邻里 团结 』 五个 方面 提出 了 内涵 丰富 、 操作性 很强 的 内容 。 二 、 以 活动 为 载体 。 根据 各地 群众 的 实际 需要 组织 贴近 家庭 生活 、 主题鲜明 、 形式多样 的 活动 。 比如 组织 有关 思想 道德修养 、 调剂 人际关系 、 法律 知识 、 家庭教育 、 家庭 消费 等 专题讨论 、 座谈会 等 。 北京市 组织 了 『 双休日 家庭 读书 知识 竞赛 』 , 大连市 开展 了 『 母子 读书 』 、 『 家庭 藏书 小 状元 』 、 『 千人 读书 点 』 活动 。 三 、 以 评比 为 动力 。 通过 评比 活动 , 激发 家庭成员 的 角色 意识 和 对 家庭 的 责任感 , 作为 推动 家庭 文化 建设 的 内 动力 。 自 一九九 ○ 年 以来 , 全国妇联 举办 了 『 美好 家庭 』 评选活动 , 明年 起 将 在 全国 表彰 一百户 五好 文明 家庭 。 中国 家庭 文化 研究会 今年 举办 了 『 九六 全国 金婚 银婚 佳侣 评选活动 』 。 这些 活动 在 社会 上 起到 了 弘扬 中华民族 传统美德 、 培养 人们 高尚情操 、 推动 家庭 文化 建设 的 良好效果 。 四 、 以 阵地 为 依托 。 包括 图书馆 、 活动室 、 『 妇女 之 家 』 、 家长学校 、 大众 读书会 、 新婚夫妇 学校 、 家政 学校 、 老年 聊天站 等 , 在 许多 省 都 达 上万 或 几万个 以上 。 五 、 以 调研 为 基础 。 深入 农村 、 厂矿 、 机关 、 学校 、 企业 以及 劳改 所 搞 调查 , 掌握 了 大量 有关 家庭 伦理道德 和 家庭 文化 建设 的 情况 和 问题 , 这 对于 深入开展 家庭 文化 建设 的 研究 起到 极为重要 的 作用 。 目前 , 在 我国 开展 的 家庭 文化 建设 活动 有 三个 主要 特点 : 一 、 家庭 文化 建设 活动 已 从 家庭 走向 社会 , 与 厂矿 、 街道 、 社区 文化 融合 在 一起 , 共同 塑造 着 具有 中国 特色 的 、 富有 时代特征 的 大 文化 。 不少 地区 已 把 家庭 文化 活动 纳入 当地 精神文明 建设 的 规划 中 , 融入 『 建 文明城市 、 做 文明 市民 』 的 活动 中 。 二 、 家庭 文化 活动 与 生产 、 生活 密切 结合 , 成为 社会 生活 的 组成部分 。 例如 不少 农村 把 家庭 文化 活动 和 『 学 科学 、 学 技术 』 结合 起来 。 三 、 家庭 文化 活动 发挥 了 教人 育人 、 稳定 社会 的 作用 。 __label__C5-Education 【 日期 】 19960722 【 版号 】 5 【 标题 】 国家教委 专题研究 基础教育 工作 积极 推进 应试教育 转向 素质教育 义务教育 要 以 政府 投入 为主 择校生 高 收费 必须 坚决 制止 免试 就近 升入 初中 必须 坚持 对 民办 中小学 应该 正确引导 【 作者 】 毕全忠 / 李宏伟 【 正文 】 本报 北京 7 月 2 1 日讯 记者 毕全忠 、 李宏伟 报道 : 国家教委 日前 召开 专题会议 , 研究 当前 基础教育 面临 的 形势 和 任务 。 会议 认为 , 必须 充分肯定 建国以来 特别 是 近 十几年来 基础教育 事业 取得 的 巨大 成绩 , 坚持 国家 既定 的 改革 与 发展 基础教育 的 大政方针 , 统一认识 , 继续 坚定不移 地 推动 基础教育 由 “ 应试教育 ” 转向 素质教育 。 与会同志 在 充分肯定 改革开放 十多年 来 特别 是 “ 八五 ” 期间 我国 基础教育 取得 巨大 成绩 的 同时 , 分析 了 基础教育 工作 面临 的 突出 问题 和 困难 , 认为 主要 有 4 点 : 教育经费 短缺 同 事业 发展 的 矛盾 依然 突出 ; 中小学 教师 待遇 偏低 的 状况 没有 得到 彻底解决 ; 应试教育 的 影响 还 普遍存在 , 学生 负担 仍然 过重 ; 中小学 乱收费 特别 是 择校生 高 收费 问题 还 没有 得到 根本 治理 , 社会 反应 强烈 , 群众 意见 较 多 。 与会同志 指出 , 当前 在 基础教育 改革 与 发展 的 思路 与 实践 方面 都 出现 了 一些 值得注意 的 倾向 , 如 不 及时 加以 引导 , 将 影响 基础教育 沿着 正确方向 继续 发展 。 — — — 基础教育 特别 是 义务教育 是 政府 行为 , 要 坚持 以 政府 投入 为主 , 依法 多渠道 筹措 教育经费 。 这是 党中央 和 国务院 确定 的 , 也 是 《 义务教育法 》 等 法规 规定 的 , 因此 , 既 不能 把 义务教育 推向市场 , 也 不能 把 实施 义务教育 的 责任 完全 推 给 社会 。 “ 穷国 办大 教育 ” 的 正确 思路 应是 按 《 中国 教育 改革 和 发展 纲要 》 办事 , 按 《 教育法 》 、 《 义务教育法 》 等 法律法规 办事 。 — — — 关于 中小学 乱收费 特别 是 择校生 高 收费 问题 , 与会同志 谈道 , 人民 群众 随着 物质 生活 水平 的 提高 , 对 文化教育 的 需求 日益 迫切 , 要求 越来越 高 , 这 是 很 正常 的 , 要 积极 采取措施 , 提出 合理 思路 , 并 加以 正确引导 。 特别 是 加强 薄弱 学校 建设 , 当前 要 作为 一项 紧迫 任务 来 抓 。 但是 , 中小学 乱收费 , 尤其 是 发生 在 大中城市 的 择校生 高 收费 , 不 符合 广大群众 的 根本利益 , 不利于 基础教育 的 健康 发展 和 青少年 的 成长 。 如果 任其发展 下去 , 后果 是 十分 严重 的 , 必须 坚决 采取有效 措施 予以 制止 。 — — — 小学 毕业生 免试 就近 升入 初中 改革 方向 必须 坚持 。 这是 减轻 小学生 过重 课业负担 , 促进 小学生 生动活泼 地 全面 发展 的 重要 措施 。 根据 各地 的 实际 , 允许 在改革中 “ 一步到位 ” 或 “ 分步 到位 ” 。 — — — 对 民办 中小学 必须 正确引导 。 一些 公办 学校 以 “ 民办 ” 为名 办 “ 校中校 ” 、 “ 校内 班 ” , 且 收 高额 学费 , 要 立即 予以 纠正 , 不 允许 搞 一校 两制 。 当前 正值 中小学 暑期 招生 的 关键时刻 , 希望 各级党委 和 政府 要 从 讲 政治 、 讲 原则 、 讲 大局 的 高度 , 认真贯彻 中央 四部委 有关 文件精神 , 做到 认识 到位 、 措施 到位 , 务必 使 治理 中小学 乱收费 工作 取得 阶段性 成果 , 三个 直辖市 和 省会 城市 应 率先 达到 治理 目标 。 会议 认为 , 各级 教育部门 的 领导 要 深入基层 , 调查 研究 , 要 加强 学习 , 把 认识 统一 到 中央 确定 的 方针政策 上来 , 研究 新 情况 , 解决 新 问题 。 要 加强 正确 的 舆论导向 , 全面 准确 地 宣传 党中央 、 国务院 关于 基础教育 工作 的 一系列 方针政策 , 继续 争取 全 社会 和 广大 人民 群众 对 教育 工作 的 理解 和 支持 , 推动 教育 工作 更好 地为 社会主义 现代化 建设 事业 服务 。 __label__C5-Education 【 日期 】 19961029 【 版号 】 9 【 标题 】 学校 思想道德 建设 的 指南 — — — 学习 邓小平 同志 关于 加强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建设 的 论述 【 作者 】 袁贵仁 【 正文 】 学校 是 对 青少年 进行 教育 的 场所 , 学校 精神文明 建设 在 整个 精神文明 建设 中 具有 特殊 重要 的 作用 。 精神文明 建设 包括 思想道德 建设 和 教育 科学 文化 建设 两个 方面 。 这 两个 方面 都 与 学校 有 密切联系 。 思想道德 建设 是 精神文明 建设 的 核心内容 , 是 学校 精神文明 建设 的 工作 重点 ; 教育 科学 文化 建设 , 既 是 精神文明 建设 的 内容 , 又 是 加强 思想道德 建设 的 重要 方式 , 也 是 学校 精神文明 建设 的 基础 工作 。 加强 学校 思想道德 建设 具有 很强 的 现实 针对性 邓小平 同志 一贯 重视 学校 的 精神文明 建设 工作 。 他 认为 , 发展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 , 需要 开展 多方面 的 工作 , 但 最 根本 的 是 依靠 教育 , “ 要 从 教育 入手 。 ” 他 要求 “ 学生 从 到 学校 第一天 起 , 就要 对 他们 进行 政治 思想 工作 。 学校 的 党团组织 和 所有 的 教员 都 要 做 学生 的 政治 思想 工作 ” 。 邓小平 同志 对 学校 的 思想道德 建设 作 了 全面 的 论述 。 他 说 : “ 要 加强 各级 学校 的 政治 教育 、 形势教育 、 思想 教育 , 包括 人生观 教育 、 道德教育 。 ” 他 把 培育 有 理想 、 有 道德 、 有 文化 、 有 纪律 的 社会主义 新人 , 当作 是 精神文明 建设 的 根本任务 ; 认为 爱国主义 、 国际主义 , 都 属于 精神文明 的 范畴 ; 提出 要 教育 青少年 继承 和 发扬 大公无私 、 服从 大局 和 艰苦奋斗 的 精神 , 等等 。 社会主义 市场 经济体制 的 建立 是 一场 深刻 的 革命 , 它 引起 了 整个 社会 生活 和 人们 思想观念 的 巨大变化 , 为 学校 思想道德 建设 创造 了 许多 有利条件 , 同时 也 带来 不少 新 情况 和 新 问题 。 发展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 有利于 增强 学生 的 自立 意识 、 竞争 意识 、 效率 意识 、 民主法制 意识 和 开拓创新 精神 。 同时 , 市场 自身 的 弱点 和 消极 方面 也 会 反映 到 学生 的 精神 生活 中来 。 比如 , 有 的 学生 的 个人 意识 强化 了 , 集体 观念 淡化 了 , 社会 责任感 和 工作 责任心 明显 减弱 , 个人 物质利益 和 享受 的 要求 有所 增强 。 因此 , 加强 学校 的 思想道德 建设 , 有 很 强 的 现实 针对性 。 学校 思想道德 建设 的 重要 内容 邓小平 同志 十分重视 集体主义 教育 、 社会 责任感 教育 和 艰苦奋斗 教育 。 他 坚决 反对 个人 抛开 国家 、 集体 和 别人 , 专门 为 自己 的 物质利益 奋斗 ; 他 要求 批判 和 反对 资产阶级 损人利己 、 唯利是图 的 腐朽思想 , 批判 和 反对 无政府主义 、 极端 个人主义 。 他 提出 把 “ 大公无私 和 先人后己 精神 ” 推广 到 全国 人民 、 全体 青少年 中间 去 。 这 是因为 , 集体主义 是 和 社会主义 基本 制度 联系 在 一起 的 。 集体主义 , 在经济上 是 社会主义 生产资料 公有制 和 实现 共同富裕 目标 的 内在 要求 ; 在政治上 是 人民 群众 当家做主 和 民主集中制 原则 的 集中反映 ; 在思想上 是 共产党 全心全意 为 人民 服务 宗旨 的 具体 体现 ; 在 文化 上 是 “ 国而忘家 、 公而忘私 ” 、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的 中华民族 传统美德 在 新 时期 的 继承 和 弘扬 。 国家 是 一个 特殊 的 集体 , 爱国主义 本质 上 属于 集体主义 , 或者说 是 集体主义 在 一种 特殊 情况 下 的 理性 升华 。 社会 责任感 在 一定 意义 上 说 是 反映 了 集体主义 的 思想 内涵 。 集体主义 精神 要求 人们 正确处理 个人利益 与 集体利益 的 关系 , 在 追求 正当 的 个人利益 的 同时 , 充分考虑 到 自己 在 集体 中 的 职责 , 想到 自己 对 国家 、 集体 、 他人 所应 尽 的 义务 , 应 承担 的 责任 。 爱国主义 是 一种 感情 , 更是 一种 责任 。 “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 , 说 的 就是 这个 道理 。 毛泽东 同志 高度赞扬 白求恩 “ 对 工作 的 极端 的 负责 任 ” 的 精神 。 邓小平 同志 提出 要 强化 对 集体 、 国家 , 对 工作 、 生活 的 责任意识 , 提倡 在 个人利益 和 集体利益 发生 矛盾 时 , “ 应当 牺牲 自己 的 利益 ” 。 如果 一个 人 只顾 自己 的 个人利益 , 不顾 自己 对 他人 、 集体 、 国家 的 责任 , 那 就 不 具备 起码 的 社会主义 道德 素养 , 也 就 根本 谈不上 爱国主义 精神 和 社会主义 信仰 。 艰苦奋斗 , 是 中华民族 自强不息 的 精神财富 , 是 我们 党 的 政治 优势 , 是 无产阶级 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观 的 重要 组成部分 。 在 新 的 历史 条件 下 , 邓小平 同志 多次 指出 , “ 艰苦奋斗 是 我们 的 传统 , 艰苦朴素 的 教育 今后 要 抓紧 , 一直 要 抓 六十 至 七十年 ” 。 因为 能 不能 发扬 艰苦奋斗 的 优良传统 , 关系 到 人们 以 什么样 的 精神状态 去 建设 自己 的 国家 , 去 创造 新 的 财富 、 新 的 生活 , 为 广大 人民 群众 的 利益 而 斗争 。 集体主义 教育 、 社会 责任感 教育 、 艰苦奋斗 教育 , 是 相互 联系 、 相互配合 的 有机 整体 。 如果说 集体主义 是 人生 的 价值 取向 , 那么 社会 责任感 、 艰苦奋斗 则 是 人们 的 工作 、 生活态度 和 工作 、 生活作风 。 通过 教育 , 使 学生 树立 高度 的 社会 责任感 和 工作 责任心 , 发扬 艰苦奋斗 的 精神 , 为 民族 振兴 、 国家 富强 做出 贡献 。 学校 思想道德 建设 的 科学 方法 邓小平 同志 不仅 阐明 了 学校 思想道德 建设 的 重要 地位 和 丰富 内容 , 而且 从 多方面 论述 了 进行 思想道德 建设 的 方法 , 为 建立 和 完善 学校德育 工作 体系 提供 了 思想 武器 。 学校 思想道德 教育 , 要 渗透 在 学校 各 方面 的 工作 之中 ; 学生 思想道德 水平 的 提高 , 要 建立 在 学生 素质 全面 发展 的 基础 之上 。 素质 是 人 的 基本 品质 , 包括 思想道德 、 科学 文化 、 身体 心理 等 诸多方面 , 思想道德 是 人 的 素质 的 一个 重要 组成部分 。 学生 思想 道德素质 的 提高 , 与 学校 的 科学 文化教育 、 身心健康 教育 密切 地 联系 在 一起 。 思想道德 建设 工作 , 不是 学校 某一 部门 的 工作 , 而是 全校 的 工作 , 甚至 “ 不单是 学校 ” 的 工作 , 而是 全 社会 的 工作 。 邓小平 同志 特别强调 , 要 “ 把 毛泽东 同志 提出 的 培养 德智体 全面 发展 、 有 社会主义 觉悟 的 有 文化 的 劳动者 的 方针 贯彻到底 , 贯彻 到 整个 社会 的 各个方面 ” 。 邓小平 同志 十分重视 教师 在 学校 思想道德 建设 中 的 作用 。 他 认为 , 能否 培养 出 德智体 全面 发展 的 学生 , 关键 在 教师 。 教师 的 思想 道德素质 、 教风 和 校风 , 直接 影响 着 学校 思想道德 建设 的 成败 和 学生 思想 道德素质 的 高低 。 因此 , 教育者 必须 先受 教育 , 学校 思想道德 建设 不仅仅 指 学生 , 也 包括 教师 在内 。 邓小平 说 得 很 明确 : “ 各级党委 和 学校 的 党组织 , 应该 热情 地 关心 和 帮助 教师 思想 政治 上 的 进步 , 帮助 他们 认真学习 马克思列宁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使 更 多 的 人 牢固地 树立 起 无产阶级 的 共产主义 的 世界观 。 要 积极 地 在 优秀 的 教师 中 发展党员 。 ” 把 思想道德 建设 和 学校 党 的 基层组织 建设 结合 起来 , 这 也 是 邓小平 同志 的 一个 基本 思想 。 他 认为 , 加强 学生 的 思想 政治 工作 , 是 学校 党组织 的 重要职责 。 学校 党组织 要 以 强烈 的 历史 责任感 和 使命感 , 切实 地 把 思想道德 建设 工作 摆 到 学校 重要 议事日程 上来 。 学校 的 党员 , 尤其 是 党员干部 要 严格要求 自己 , “ 以身作则 ” 、 “ 身体力行 ” , 在 思想 道德修养 方面 成为 学生 的 楷模 。 在 思想道德 建设 中 , 要 坚持 言传 和 身教 相结合 , 真理 的 力量 和 人格 的 力量 相 统一 。 否则 , 正如 邓小平 同志 所 严肃 指出 的 : 我们 自己 在精神上 解除 了 武装 , 还 怎么 能 教育 青年 ! 邓小平 同志 始终 把 “ 有 纪律 ” 作为 思想道德 教育 的 重要 内容 , 强调 学生 的 思想道德 教育 要 与 严格管理 相结合 , 思想道德 建设 要 与 制度 建设 相结合 。 教育 是 引导 人们 自觉 地去 做 , 制度 、 纪律 是 约束 人们 必须 去 做 。 思想道德 教育 不仅 是 理论 教育 , 需要 思想 理论 上 认识 , 更是 一种 养成教育 , 需要 实践 上 的 躬行 和 体验 。 广大 学生 要 逐步 在 改造 客观 世界 和 主观 世界 的 过程 中 , 在 认识 和 实践 的 循环往复 中 由 被动 变 主动 , 由 他律变 自律 , 最终 转化 为 具体 的 行为规范 , 内 化为 自己 的 一种 素养 , 从而 收到 思想道德 建设 的 实效 。 __label__C6-Philosophy 发信人 : id ( 无忧 ) , 信 区 : philosophy 标题 : 中西 哲学 及 文化 汇通 中 的 三大 难题 发信站 : 日月 光华 站 ( ThuAug2707 : 36 : 581998 ) , 转信 【 提要 】 : 本文 简要 提出 了 中西 哲学 及 文化 汇通 中 存在 本体 如何 融合 、 知识 如何 构建 、 价值 如何 整合 三大 难题 , 认为 在 解决 这三大 难题 的 基础 上 才能 创建 “ 中西 共体 、 中西 合用 ” 式 的 新型 哲学 与 文化 。 【 标引词 】 : 比较 哲学 、 中国 哲学 、 西方哲学 、 文化 哲学 。 中西 哲学 及 文化 汇通 是 当今 思想界 思考 与 研究 的 主要 问题 之一 。 近代 以来 , 无数 先哲 已 在 中西 哲学 及 文化 的 比较 方面 作 了 大量 研究 和 思考 , 提出 了 许多 有 重要 价值 的 见解 , 如 梁漱溟 先生 在 《 东西 文化 及其 哲学 》 中说 过 : “ 西 文化 是 以 意欲 向前 要求 为 其 根本 精神 的 。 中国 文化 是 以 意欲 自 为 、 调和 、 持中 为 其 根本 精神 的 。 印度 文化 是 以 意欲 反身 向 后 要求 为 其 根本 精神 的 。 ” 张君劢 先生 在 《 民族 复兴 的 学术 基础 》 中说 过 : “ 以 孔孟 以来 之 学术 与 西方 近代 科学 相对 照 , 则 吾国 重 人生 , 重 道德 , 重 内在 之心 ; 西方 重 自然 , 重 知识 , 重外 在 之象 , 因此 出发点 之 不同 , 亦 即 中西文化 之所以 叛然 各别 。 ” 方东美 先生 在 《 哲学 三慧 》 中说 : “ 希腊人 以实智 照理 , 起 如实 慧 , 欧洲人 以 方便 应机 , 生 方便 慧 , 形之于 业力 又称 方便 巧 。 中国 人以 妙性 知化 , 依 如实 慧 , 运 方便 巧 , 成 平等 慧 。 … … 希腊 如实 慧演 为 契理 文化 , 要 在 援理证 真 。 欧洲 方便 巧演 为 尚能 文化 , 要 在 驰 情入 幻 。 中国 平等 慧演 为 妙性 文化 , 要 在 挈 幻 归真 。 ” 等等 。 为 中西 哲学 及 文化 汇通 奠定 了 学理 基础 。 今天 , 要 真正 做到 中西 哲学 及 文化 的 汇通 , 首先 必须 考虑 消融 中西 哲学 及 文化 的 这些 差异 , 然后 加以 建构 。 在 此 过程 中 , 无论是 中学 以 融化 佛学 的 精神 统合 西学 , 还是 西学 以 强大 的 科技 文化 优势 包容 中学 , 都 必然 面对 三大 难题 , 这 就是 : ⒈ 本体 如何 融通 ? ⒉ 知识 如何 构建 ? ⒊ 价值 如何 整合 ? 现 简要 分述 如下 。 ㈠ 、 本体 融通 问题 西方哲学 中 研究 存在 及其 本质 和 规律 的 本体论 与 中国 哲学 中 研究 的 天地 万事万物 根基 的 本 根论 究竟 有 多少 异同 ? 这是 值得 研究 的 问题 。 这 问题 可望 通过 比较 哲学 研究 获得 解决 , 而 解决 这一 问题 首先 面对 的 是 对 中 、 西 本体 范畴 的 理解 和 认识 。 在 西方哲学 中 , 存在 、 逻各斯 、 理念 、 数 、 物质 、 精神 、 客观 知识 等 都 曾 充分 当 过 本体 范畴 ; 而 在 中国 哲学 中 , 道 、 天 、 本 、 气 、 理 、 心 、 太极 等 都 作过 本体 ( 本根 ) 范畴 。 弄清 这些 范畴 的 含义 演变 和 相互 关系 是 中西 哲学 汇通 的 基础 , 因为 只有 当明 了 这些 范畴 的 异同 及 融通 途径 后 , 作为 汇通 中西 哲学 本底 的 新 的 本体论 才能 得以 建立 。 对此 , 成中英 教授 倡导 的 “ 本体 诠释 学 ” 是 一条 重要途径 ① 。 当 本体 范畴 融通 后 , 一种 真正 汇通 中西 的 新 的 哲学 本体论 可能 建立 。 此后 , 人们 必将 对 “ 数是 万物 的 本原 ” 、 “ 理念 是 世界 的 本原 和 基础 ” 、 “ 存在 就是 被 感知 ” 、 “ 一 阴一阳 之谓 道 ” 、 “ 天人合一 ” 、 “ 心外 无物 ” 等 古老 哲学 命题 作出 新 的 认识 和 理解 , 进而 使 哲学 在 继承 中 发展 以 适应 现代 世界 文明 。 ㈡ 、 知识 构建 问题 任何 一种 哲学 , 都 应能 说明 已有 的 知识 并 能 预示 知识 的 发展 , 这 一方面 是 对 已有 知识 进行 组织 、 另一方面 是 对 未来 知识 作出 洞悉 , 新 的 中西 汇通 的 哲学 只有 做到 这 一点 , 才能 令 当代人 信服 , 哲学 也 才能 重现 智慧 之光 。 在 知识 构建 中 , 必须 注意 中 、 西 知识 传统 的 不同 , 西方 重 系统 、 重 分析 的 认知 方法 与 中国 重 直觉 、 重 悟性 的 认知 方法 的 差异 客观存在 。 虽然 西方 以数 、 理 、 化 、 生 、 地 、 天 、 农 、 工 、 商 、 文 、 史 、 哲等 作为 系统 的 知识 体系 已 被 普遍 习用 , 但 中国 传统 知识 在 日常 实际 生活 中 仍 在 发挥作用 , 如 中医药 。 不过 近代 以来 , 西方 知识 已以 强大 的 文化 优势 席卷 全球 , 中国 传统 知识 文化 处于 明显 劣势 ② , 尤其 是 科技 与 经济 方面 。 鉴于 这一 状况 , 新 的 哲学 必须 能 涵容 中西 知识 , 尤其 是 对 中国 文化 中 较弱 的 现代科技 与 经济 知识 应 能 充分 包容 , 并 对 未来 人类 知识 的 发展 有 全面 的 方向性 认识 。 能否 恰当 地 组织 已有 的 知识 和 构建 新 知识 , 是 中西 汇通 哲学 能否 成功 的 关键 之一 。 此外 , 中西 哲学 及 文化 汇通 中 涉及 的 另 一 知识论 问题 是 科学 与 哲学 的 关系 问题 。 如果 当代 哲学家 不能 象 十七 、 十八世纪 的 哲学家 那样 引导 创建 新 知识 而 只能 跟 在 科学家 后面 作 解释 , 那么 哲学 的 衰落 将 不可避免 , 知识 哲学 问题 只好 让 有 思想 、 有 良知 的 科学家 去 业余 思考 。 实际上 , 哲学 是 不能 用 具体 科学 取代 的 , 哲学 面对 的 形上 问题 也 是 科学 无能为力 的 , 科学 解决 的 是 实际 问题 , 而 哲学 解决 的 是 思维 问题 , 科学 创造 操作 知识 , 而 哲学 创造 永恒 智慧 。 科学 与 哲学 应 在 当今 文明 中 相互促进 、 共同 发展 。 ㈢ 、 价值 整合 问题 价值观 问题 , 既 是 道德哲学 的 重要 内容 , 也 是 文化 的 核心 问题 。 由于 中 、 西 价值观 的 巨大 差异 , 价值 整合 问题 大约 是 中西 哲学 及 文化 汇通 中 最大 的 难题 。 难 就 难 在 中 、 西方 价值 系统 的 差异 是 如此 强烈 : 在 中国 , 传统 价值观 认为 个人利益 服从 集体利益 , 是 高尚 的 、 应当 的 ; 而 在 西方 , 保护 个人利益 、 维护 私有 则 是 立法 原则 。 中国 价值观 重名 重义 ; 西方 价值观 重财 重利 。 西方人 崇尚自我 奋斗 , 坚信 “ 知识 就是 力量 ” , 中国 人畏 权势 重 关系 的 观念 却 根深蒂固 。 等等 。 由此 导致 的 社会 伦理 和 行为规范 是 截 不同 的 。 不过 , 随着 西方 物质文明 的 输入 , 西方 价值观 正 潜移默化 地 影响 着 中国 人 , 中国 传统 价值观 正在 瓦解 变迁 , 未来 的 价值观 将 以 什么 为 标准 , 是 值得 研究 的 。 新 的 价值 系统 首先 应当 确立 人 的 主体 地位 , 以 基本 人权 人人平等 、 法律 面前 人人平等 为 原则 , 树立 对 善恶 、 美丑 、 好坏 的 判别 标准 , 兼顾 个人利益 与 集体利益 , 平衡 义 、 利 关系 , 给 人心 以 安定 , 让民愿 有 归宿 , 或 以 道德 培育 、 或 以 宗教 规范 , 最终 整合 成 真正 适应 当今 中西 文明 交融 的 价值观 。 总的来看 , 可以 预期 的 是 : 中西 哲学 及 文化 真正 汇通 后 建立 的 一种 新型 哲学 及 文化 不会 是 “ 中体西用 ” 或 “ 西体 中用 ” 型 , 只能 是 “ 中西 共体 、 西中 合用 ” 式 。 希望 本文 提出 的 这些 问题 的 研究 解决 有助于 学术界 对 中西 哲学 及 文化 汇通 的 认识 。 【 参考文献 】 : ① 参见 成中 英著 : 《 世纪之交 的 抉择 — — 论 中西 哲学 的 汇通 与 融合 》 , 知识出版社 , 1 9 9 1 ; 第二次 印刷 本 : 《 论 中西 哲学 精神 》 , 东方 出版 中心 , 1 9 9 6 。 有关 评论 参见 赵吉惠 、 刘东超 : “ 中国 哲学 的 重建 — — 成中 英新 儒学 述评 ” , 人文 杂志 , 1 9 9 3 . 4 。 ② 任继愈 曾 指出 过 文化 势差 问题 , 见 任继愈 : “ 中国 哲学 的 过去 和 未来 ” , 光明日报 , 1 9 9 3 . 8 . 2 3 。 -- __label__C6-Philosophy 发信人 : painlife ( 冥海 之舟 ) , 信 区 : philosophy 标题 : 我 的 世界观 — — 爱因斯坦 ( 转载 ) 发信站 : 日月 光华 站 ( FriApr1615 : 21 : 321999 ) , 转信 【 以下 文字 转载自 physics 讨论区 】 【 原文 由 Gabriel 所 发表 】 我们 这些 总有 一死 的 人 的 命运 是 多么 奇特 呀 ! 我们 每个 人 在 这个 世界 上 都 只作 一个 短暂 的 逗留 ; 目的 何在 , 却 无 所知 , 尽管 有时 自 以为 对此 若 有所 感 。 但是 , 不必 深思 , 只要 从 日常生活 就 可以 明白 : 人 是 为 别人 而 生存 的 — — 首先 是 为 那样 一些 人 , 他们 的 喜悦 和 健康 关系 着 我们 自己 的 全部 幸福 ; 然后 是 为 许多 我们 所 不 认识 的 人 , 他们 的 命运 通过 同情 的 纽带 同 我们 密切 结合 在 一起 。 我 每天 上 百次 地 提醒 自己 : 我 的 精神 生活 和 物质 生活 都 依靠 着 别人 ( 包括 生者 和 死者 ) 的 劳动 , 我 必须 尽力 以 同样 的 分量 来 报偿 我 所 领受 了 的 和 至今 还 在 领受 着 的 东西 。 我 强烈 地 向往 着 俭朴 的 生活 , 并且 时常 为 发觉 自己 占用 了 同胞 的 过 多 劳动 而 难以忍受 。 我 认为 阶级 的 区分 是 不合理 的 , 它 最后 所 凭借 的 是 以 暴力 为 根据 。 我 也 相信 , 简单 淳朴 的 生活 , 无论 在 身体 上 还是 在精神上 , 对 每个 人 都 是 有益 的 。 我 完全 不 相信 人类 会 有 那种 在 哲学 意义 上 的 自由 。 每 一个 人 的 行为 , 不仅 受 着 外界 的 强迫 , 而且 还要 适应 内心 的 必然 。 叔本华 说 : “ 人 虽然 能够 做 他 所 想 做 的 , 但 不能 要 他 所 想要 的 。 ” 这句 话 从 我 青年时代 起 , 就 对 我 是 一个 真正 的 启示 ; 在 我 自己 和 别人 生活 面临 困难 的 时候 , 它 总是 使 我们 得到 安慰 , 并且 永远 是 宽容 的 源泉 。 这种 体会 可以 宽大为怀 地 减轻 那种 使人 气馁 的 责任感 , 也 可以 防止 我们 过于 严肃 地 对待 自己 和 别人 ; 它 还 导致 一种 特别 给 幽默 以 应有 地位 的 人生观 。 要 追究 一个 人 自己 或 一切 生物 生存 的 意义 或 目的 , 从 客观 的 观点 看来 , 我 总 觉得 是 愚蠢 可笑 的 。 可是 每个 人 都 有 一定 的 理想 , 这种 理想 决定 着 他 的 努力 和 判断 的 方向 。 就 在 这个 意义 上 , 我 从来不 把 安逸 和 享乐 看作 是 生活 目的 本身 — — 这种 伦理 基础 , 我 叫 它 猪栏 的 理想 。 照亮 我 的 道路 , 并且 不断 地 给 我 新 的 勇气 去 愉快 地 正视 生活 的 理想 , 是 真 、 善 和 美 。 要是 没有 志同道合者 之间 的 亲切 感情 , 要不是 全神贯注 于 客观 世界 — — 那个 在 艺术 和 科学 工作 领域 里 永远 达 不到 的 对象 , 那么 在我看来 , 生活 就 会 是 空虚 的 。 人们 所 努力 追求 的 庸俗 的 目标 — — 财产 、 虚荣 、 奢侈 的 生活 — — 我 总 觉得 都 是 可鄙 的 。 我 对 社会 正义 和 社会 责任 的 强烈 感觉 , 同 我 显然 的 对 别人 和 社会 直接 接触 的 淡漠 , 两者 总是 形成 古怪 的 对照 。 我 实在 是 一个 “ 孤独 的 旅客 ” , 我 未曾 全心全意 地 属于 我 的 国家 , 我 的 家庭 , 我 的 朋友 , 甚至 我 最 接近 的 亲人 ; 在 所有 这些 关系 面前 , 我 总是 感觉 到 有 一定 距离 并且 需要 保持 孤独 — — 而 这种 感受 正 与 年 俱增 。 人们 会 清楚 地 发觉 , 同 别人 的 相互了解 和 协调一致 是 有 限度 的 , 但 这 不足 惋惜 。 这样 的 人 无疑 有点 失去 他 的 天真无邪 和 无忧无虑 的 心境 ; 但 另一方面 , 他 却 能够 在 很大 程度 上 不 为 别人 的 意见 、 习惯 和 判断 所 左右 , 并且 能够 不 受 诱惑 要 去 把 他 的 内心 平衡 在 这样 一些 不 可靠 的 基础 之上 。 我 的 政治 理想 是 民主主义 。 让 每 一个 人 都 作为 个人 而 受到 尊重 , 而 不让 任何人 成为 崇拜 的 偶像 。 我 自己 受到 了 人们 过分 的 赞扬 和 尊敬 , 这 不是 由于 我 自己 的 过错 , 也 不是 由于 我 自己 的 功劳 , 而 实在 是 一种 命运 的 嘲弄 。 其 原因 大概 在于 人们 有 一种 愿望 , 想 理解 我以 自己 的 微薄 绵力 通过 不断 的 斗争 所 获得 的 少数几个 观念 , 而 这种 愿望 有 很多 人 却 未能 实现 。 我 完全 明白 , 一个 组织 要 实现 它 的 目的 , 就 必须 有 一个 人去 思考 , 去 指挥 , 并且 全面 担负起 责任 来 。 但是 被 领导 的 人 不 应当 受到 强迫 , 他们 必须 有 可能 来 选择 自己 的 领袖 。 在我看来 , 强迫 的 专制制度 很快 就 会 腐化堕落 。 因为 暴力 所 招引 来 的 总是 一些 品德 低劣 的 人 , 而且 我 相信 , 天才 的 暴君 总是 由 无赖 来 继承 , 这是 一条 千古 不易 的 规律 。 就是 这个 缘故 , 我 总是 强烈 地 反对 今天 我们 在 意大利 和 俄国 所 见到 的 那种 制度 。 像 欧洲 今天 所 存在 的 情况 , 使得 民主 形势 受到 了 怀疑 , 这 不能 归咎于 民主 原则 本身 , 而是 由于 政府 的 不 稳定 和 选举 制度 中 与 个人 无关 的 特征 。 我 相信 美国 在 这方面 已经 找到 了 正确 的 道路 。 他们 选出 了 一个 任期 足够 长 的 总统 , 他 有 充分 的 权力 来 真正 履行 他 的 职责 。 另一方面 , 在 德国 的 政治 制度 中 , 我 所 重视 的 是 , 它 为 救济 患病 或 贫困 的 人 作出 了 比较 广泛 的 规定 。 在 人生 的 丰富多彩 的 表演 中 , 我 觉得 真正 可贵 的 , 不是 政治 上 的 国家 , 而是 有 创造性 的 、 有 感情 的 个人 , 是 人格 ; 只有 个人 才能 创造 出 高尚 的 和 卓越 的 东西 , 而 群众 本身 在思想上 总是 迟钝 的 , 在 感觉 上 也 总是 迟钝 的 。 讲 到 这里 , 我 想起 了 群众 生活 中 最坏 的 一种 表现 , 那 就是 使 我 厌恶 的 军事 制度 。 一个 人 能够 洋洋得意 地 随着 军乐队 在 四列 纵队 里 行进 , 单凭 这 一点 就 足以 使 我 对 他 轻视 。 他 所以 长 了 一个 大脑 , 只是 出于 误会 ; 单单 一根 脊髓 就 可 满足 他 的 全部 需要 了 。 文明 国家 的 这种 罪恶 的 渊 藪 , 应当 尽快 加以 消灭 。 由 命令 而 产生 的 勇敢 行为 , 毫无意义 的 暴行 , 以及 在 爱国主义 名义 下 一切 可恶 的 胡闹 , 所有 这些 都 使 我 深恶痛绝 ! 在我看来 , 战争 是 多么 卑鄙 、 下流 ! 我 宁愿 被 千刀万剐 , 也 不愿 参预 这种 可憎 的 勾当 。 尽管如此 , 我 对 人类 的 评价 还是 十分 高 的 , 我 相信 , 要是 人民 的 健康 感情 没有 被 那些 通过 学校 和 报纸 而 起 作用 的 商业利益 和 政治 利益 蓄意 进行 破坏 , 那末 战争 这个 妖魔 早就 该 绝迹 了 。 我们 所能 有 的 最 美好 的 经验 是 奥秘 的 经验 。 它 是 坚守 在 真正 艺术 和 真正 科学 发源地 上 的 基本 感情 。 谁 要是 体验 不到 它 , 谁 要是 不再 有 好奇心 也 不再 有 惊讶 的 感觉 , 他 就 无异于 行尸走肉 , 他 的 眼睛 是 迷糊 不清 的 。 就是 这样 奥秘 的 经验 — — 虽然 掺杂 着 恐怖 — — 产生 了 宗教 。 我们 认识 到 有 某种 为 我们 所 不能 洞察 的 东西 存在 , 感觉 到 那种 只能 以其 最 原始 的 形式 为 我们 感受 到 的 最 深奥 的 理性 和 最 灿烂 的 美 — — 正是 这种 认识 和 这种 情感 构成 了 真正 的 宗教 感情 ; 在 这个 意义 上 , 而且 也 只是 在 这个 意义 上 , 我 才 是 一个 具有 深挚 的 宗教 感情 的 人 。 我 无法 想像 一个 会 对 自己 的 创造物 加以 赏罚 的 上帝 , 也 无法 想像 它会 有 像 在 我们 自己 身上 所 体验 到 的 那样 一种 意志 。 我 不能 也 不愿 去 想像 一个 人 在 肉体 死亡 以后 还会 继续 活着 ; 让 那些 脆弱 的 灵魂 , 由于 恐惧 或者 由于 可笑 的 唯我论 , 去 拿 这种 思想 当 宝贝 吧 ! 我 自己 只求 满足 于 生命 永恒 的 奥秘 , 满足 于 觉察 现存 世界 的 神奇 的 结构 , 窥见 它 的 一鳞半爪 , 并且 以 诚挚 的 努力 去 领悟 在 自然界 中 显示 出来 的 那个 理性 的 一部分 , 即使 只是 其 极小 的 一部分 , 我 也 就 心满意足 了 。 -- __label__C6-Philosophy 发信人 : warmoon ( 宁静致远 ) , 信 区 : philosophy 标题 : 哲学 的 用处 发信站 : 日月 光华 站 ( ThuApr2208 : 10 : 281999 ) , WWW - POST @ 134.68 . 57.63 哲学 的 用处 ( 季羡林 ) 我 曾 在 很多 文章 中说 到 过 自己 的 一个 偏见 : 我 最 害怕 哲学 和 哲学家 , 有 一千个 哲学家 , 就 有 一 千种 哲学 , 有 的 哲学家 竟 沦为 修辞学家 。 我 怀疑 , 这样 的 哲学 究竟 有 什么 用处 。 高明 的 人士 教导 说 : 哲学 的 用处 大着 哩 , 上 可以 阐释 宇宙 , 下 能够 指导 人生 ; 自然科学 的 研究成果 靠 哲学 来 总结 , 世界 人民 前进 的 道路 靠 哲学 来 指明 ; 人文 素质 用 哲学 来 提高 , 个人修养 用 哲学 来 加深 , 如此等等 , 不一而足 。 这些 话 都 说 得 很 高 , 也 可能 很 正确 。 但是 , 我 总 觉得 有些 地方 对不上 号 。 我 也 曾 读过 西洋 哲学史 , 看过 一些 中国 哲学史 。 无奈 自己 禀性 庸劣 , 缺少 慧根 , 读 起来 总 感到 有点 格格 难入 。 这样 好像 夏虫 不足 与 语冬 , 河鳅 不足 与 语海 , 天资 所 限 , 实在 是 无可奈何 。 今天 看 《 参考消息 》 , 读 了 一篇 《 英国 大学生 缘何 喜爱 古典 哲学 》 , 喜其 文简 意深 , 不妨 抄上 几段 , 公诸同好 。 文章 说 : “ 尽管 现代 哲学 有着 迷人 的 外表 , 但是 那些 深一步 研究 它 的 人 却 往往 感到 失望 。 ” 现在 英国 大学生 报名 参加 古典 哲学 的 人 远远 超过 现代 哲学 , 原因 就 在 这里 , 文章 接着 说 : “ 古代 哲学 远比 现代 哲学 更 符合 多数 人 对 哲学 的 概念 。 古代 哲学家 很 单纯 地 认为 , 哲学 就 应当 在 某种 方式 上 帮助 人们 生活 得 更好 - 这个 美丽 的 理想 在 现代 哲学 中 几乎 根本 找 不到 。 ” 作者 引用 了 公元前 3 4 1 年 出生 的 壁 鸠 鲁 的 � 说 : “ 如果 不 关怀 人类 � 痛苦 , 无论 哪一位 哲学家 的 论点 都 毫无价值 。 因为 , 就 像 医学 不能 祛除 身体 的 疾病 就 没有 益处 一样 , 哲学 不 祛除 精神 上 的 痛苦 也 毫无 益处 。 ” 在 这里 , 文章 的 作者 指出 , 这些 话 恰好 反映 出 准备 在 大学 里 学习 哲学 的 学生 们 的 愿望 。 但 可惜 的 是 , 多数 授课 者 却 没有 这种 愿望 。 文章 作者 指出 的 这种 现象 , 是 非常 有 意义 的 , 是 非常 具有 启发性 的 。 我 不 知道 , 这种 现象 在 英国 , 在 其他 欧美国家 , 涵盖面 有 多 大 。 我 也 不 知道 , 在 中国 是否 也 有 同样 的 现象 。 这里 表现 出来 的 新 老 哲学家 或 哲学 爱好者 对 哲学 本身 要求 的 矛盾 , 是 颇为 值得 研究 的 。 我 个人 的 想法 是 , 伊壁鸠鲁 属于 西方哲学 发展 的 早期 , 哲学家 都 比较 淳朴 , 讲 出来 的 道德 也 比较 明白 易懂 。 随着 时间 的 推移 , 世界 变化 越来越 复杂 , 人们 , 特别 是 哲学家 们 的 分析 概念 的 能力 也 越来越 细致 , 分析 越来越 艰深 , 玄之又玄 , 众妙 无门 , 最后 达到 了 让 平常人 望而却步 的 程度 。 但 因此 也 就 越来越 脱离 平常人 的 要求 , 哲学家 们 躲入 象牙塔 中 , 孤芳自赏 。 但是 物极必反 , 世界 通例 。 英国 年轻 学子 对 哲学 的 要求 , 正 反映 了 这个 规律 。 我 自己 对 哲学 的 要求 或者 期望 , 有点像 英国 的 大学生 。 但 我决 不敢高攀 。 我 的 哲学 水平 大概 只有 小学 水平 , 因此 才 对 最 早期 的 西方哲学 感兴趣 。 然而 , 我 并 不 愧疚 , 我 还是 要求 哲学 要 有 用处 。 ( 季羡林 ) -- 我 的 灵魂 象 被 裹 在 蚕茧 里 的 蛹 , 在 黑暗 中 痛苦 与 挣扎 , 几乎 被 茧 壳 窒息 。 但 窒息 我 的 茧 壳 却 给予 我 充足 的 养料 , 让 我 的 灵魂 逐渐 成长 , 壮大 , 使 它 有 一天 终于 有 力量 挣脱 躯壳 , 自由 飞舞 在 人世间 Whosaidnightisalwayscold ? -- __label__C6-Philosophy 发信人 : wrc ( 蜗牛 ) , 信 区 : philosophy 标题 : 谈谈 老子 ( 转载 ) 发信站 : 日月 光华 站 ( SunMay3021 : 48 : 401999 ) , 转信 【 以下 文字 转载自 literature 讨论区 】 【 原文 由 wrc 所 发表 】 我 不 否认 老子 是 位 智者 。 但是 这位 智者 的 智慧 的 得来 却是 以 否定 生命 达至 幻灭 境界 为 代价 的 。 人有 各种 欲求 , 因而 才 感到 苦恼 和 困扰 , 要 消解 这种 负面 体验 , 最 简捷 的 方法 莫过于 抑制 感性 意欲 本身 , 使人 从 无边苦海 中 “ 超脱 ” 出来 。 没有 欲望 , 就 没有 功利 目的 和 意志 追求 , 当然 也 就 不 存在 什么 困扰 。 然而 这种 否定 生命 的 超越 实际上 是 不 可能 的 。 大自然 创造 了 生命 , 就 赋予 它 生存 的 权利 , 对于 人类 来说 , 生命 存在 和 活动 有着 更 高 的 目标 和 追求 , 人类 的 意志 冲动 和 感性 意欲 尽管 可以 带来 消极 的 体验 , 但 它 的 主导 倾向 却是 创造 , 它 是 面向 外界 面向未来 的 。 这是 不应 否定 也 无法 否定 的 。 实际上 , 对 感性 意欲 的 否定 更 需要 主题 的 超常 的 意志 , 即以 一种 意志 否定 另 一种 意志 , 这种 矛盾 所 产生 的 困扰 , 并不比 其他 矛盾 来得 更 少 , 或者说 表面 上 的 超脱 宁静 是 以 领受 否定 生命 的 悲苦 为 代价 的 。 因此 那种 幻灭 的 无 欲 境界 实质 上 仍然 失陷 在 实践 关系 的 局限 中 , 不过 是 一种 变相 的 表现 罢了 。 那个 “ 采菊 东篱 下 , 悠然 见 南山 ” 五 柳先生 的 心里 谁知 竟然 唱 着 “ 猛志 固常 在 ” 呢 ( 见 〈 闲情 赋 〉 ) 。 欢迎 讨论 ! -- 不 懂 的 地方 不要 乱说 。 ※ 修改 : · wrc 於 May3021 : 46 : 54 修改 本文 · [ FROM : 10.52 . 111.54 ] __label__C6-Philosophy 发信人 : roran ( 跳仔 ) , 信 区 : philosophy 标题 : 哲学 的 威力 发信站 : 日月 光华 站 ( SatOct1809 : 33 : 551997 ) , 转信 人类 思考 , 研究 , 有时 其 目的 不是 功利 的 。 看来 更 象是 发自 于 人类 希望 知道 宇宙 终极 真理 的 内心 的 冲动 , 有时 思考 本身 给 人们 带来 的 乐趣 更胜于 它 的 功利 后果 所 带来 的 。 何况 哲学 的 考虑 直接 影响 人 的 世界观 , 和 一些 基本 的 信念 。 同样 剧烈 的 影响 着 人类 的 历史 历程 。 没有 启蒙 思想家 的 理论 , 何来 资本主义 民主政体 , 没有 马克思主义 何来 社会主义 的 铁幕 阵营 。 我们 且不论 它们 孰是孰非 , 有 一点 是 肯定 的 它们 对 我们 的 政治 , 经济 产生 了 非但 巨大 而且 直接 的 影响 。 即时 是 自然科学家 , 也 时时 会 被 哲学 的 问题 所 困扰 。 本世纪 上 半页 , 波尔 和 爱因斯坦 的 那场 有关 量子力学 现有 形式 完备 性 的 大辩论 , 大家 一定 还 记得 吧 。 最后 的 结果 , 谁 也 说服 不了 谁 。 他们 关注 的 问题 已经 超越 了 一般 物理 的 范畴 。 牛顿 的 决定论 和 哥本哈根 的 对 世界 的 统计 解释 , 不是 哲学 是 什么 ? 还有 达尔文 的 生物 进化论 哥白尼 的 日心说 , 他们 的 理论 之所以 伟大 不是 因为 它们 揭示 的 就 一定 是 宇宙 的 终极 真理 , 而是 因为 它们 的 提出 引起 了 人类 对 哲学 的 新 的 思考 。 它们 不是 哲学 是 什么 ? 只是 它们 被 物理学家 , 生物学家 先 认识 到 了 罢了 。 但是 这 丝毫 不能 影响 到 它们 的 哲学 性 。 正是 因为 哲学 的 普适性 , 和 指导性 , 无论 过去 或是 现在 , 每当 这种 伟大 的 思想 一 被 提出 , 整个 科学 方向 都 为之一变 , 政治 , 经济 理论 为 之 改观 , 甚至 连 从 远古 流传 下来 宗教 也 为 之 震撼 。 因此 , 任何 小视 哲学 的 观点 都 是 错误 的 ! 任何 认为 只有 哲学系 的 人才 研究 哲学 也 是 错误 的 ! ! 任何 把 哲学 和 自然 , 社会科学 截然 分开 的 观点 更是 错误 的 ! ! ! -- __label__C6-Philosophy 发信人 : id ( 无忧 ) , 信 区 : philosophy 标题 : 中西 哲学 及 文化 汇通 中 的 三大 难题 发信站 : 日月 光华 站 ( ThuAug2707 : 36 : 581998 ) , 转信 【 提要 】 : 本文 简要 提出 了 中西 哲学 及 文化 汇通 中 存在 本体 如何 融合 、 知识 如何 构建 、 价值 如何 整合 三大 难题 , 认为 在 解决 这三大 难题 的 基础 上 才能 创建 “ 中西 共体 、 中西 合用 ” 式 的 新型 哲学 与 文化 。 【 标引词 】 : 比较 哲学 、 中国 哲学 、 西方哲学 、 文化 哲学 。 中西 哲学 及 文化 汇通 是 当今 思想界 思考 与 研究 的 主要 问题 之一 。 近代 以来 , 无数 先哲 已 在 中西 哲学 及 文化 的 比较 方面 作 了 大量 研究 和 思考 , 提出 了 许多 有 重要 价值 的 见解 , 如 梁漱溟 先生 在 《 东西 文化 及其 哲学 》 中说 过 : “ 西 文化 是 以 意欲 向前 要求 为 其 根本 精神 的 。 中国 文化 是 以 意欲 自 为 、 调和 、 持中 为 其 根本 精神 的 。 印度 文化 是 以 意欲 反身 向 后 要求 为 其 根本 精神 的 。 ” 张君劢 先生 在 《 民族 复兴 的 学术 基础 》 中说 过 : “ 以 孔孟 以来 之 学术 与 西方 近代 科学 相对 照 , 则 吾国 重 人生 , 重 道德 , 重 内在 之心 ; 西方 重 自然 , 重 知识 , 重外 在 之象 , 因此 出发点 之 不同 , 亦 即 中西文化 之所以 叛然 各别 。 ” 方东美 先生 在 《 哲学 三慧 》 中说 : “ 希腊人 以实智 照理 , 起 如实 慧 , 欧洲人 以 方便 应机 , 生 方便 慧 , 形之于 业力 又称 方便 巧 。 中国 人以 妙性 知化 , 依 如实 慧 , 运 方便 巧 , 成 平等 慧 。 … … 希腊 如实 慧演 为 契理 文化 , 要 在 援理证 真 。 欧洲 方便 巧演 为 尚能 文化 , 要 在 驰 情入 幻 。 中国 平等 慧演 为 妙性 文化 , 要 在 挈 幻 归真 。 ” 等等 。 为 中西 哲学 及 文化 汇通 奠定 了 学理 基础 。 今天 , 要 真正 做到 中西 哲学 及 文化 的 汇通 , 首先 必须 考虑 消融 中西 哲学 及 文化 的 这些 差异 , 然后 加以 建构 。 在 此 过程 中 , 无论是 中学 以 融化 佛学 的 精神 统合 西学 , 还是 西学 以 强大 的 科技 文化 优势 包容 中学 , 都 必然 面对 三大 难题 , 这 就是 : ⒈ 本体 如何 融通 ? ⒉ 知识 如何 构建 ? ⒊ 价值 如何 整合 ? 现 简要 分述 如下 。 ㈠ 、 本体 融通 问题 西方哲学 中 研究 存在 及其 本质 和 规律 的 本体论 与 中国 哲学 中 研究 的 天地 万事万物 根基 的 本 根论 究竟 有 多少 异同 ? 这是 值得 研究 的 问题 。 这 问题 可望 通过 比较 哲学 研究 获得 解决 , 而 解决 这一 问题 首先 面对 的 是 对 中 、 西 本体 范畴 的 理解 和 认识 。 在 西方哲学 中 , 存在 、 逻各斯 、 理念 、 数 、 物质 、 精神 、 客观 知识 等 都 曾 充分 当 过 本体 范畴 ; 而 在 中国 哲学 中 , 道 、 天 、 本 、 气 、 理 、 心 、 太极 等 都 作过 本体 ( 本根 ) 范畴 。 弄清 这些 范畴 的 含义 演变 和 相互 关系 是 中西 哲学 汇通 的 基础 , 因为 只有 当明 了 这些 范畴 的 异同 及 融通 途径 后 , 作为 汇通 中西 哲学 本底 的 新 的 本体论 才能 得以 建立 。 对此 , 成中英 教授 倡导 的 “ 本体 诠释 学 ” 是 一条 重要途径 ① 。 当 本体 范畴 融通 后 , 一种 真正 汇通 中西 的 新 的 哲学 本体论 可能 建立 。 此后 , 人们 必将 对 “ 数是 万物 的 本原 ” 、 “ 理念 是 世界 的 本原 和 基础 ” 、 “ 存在 就是 被 感知 ” 、 “ 一 阴一阳 之谓 道 ” 、 “ 天人合一 ” 、 “ 心外 无物 ” 等 古老 哲学 命题 作出 新 的 认识 和 理解 , 进而 使 哲学 在 继承 中 发展 以 适应 现代 世界 文明 。 ㈡ 、 知识 构建 问题 任何 一种 哲学 , 都 应能 说明 已有 的 知识 并 能 预示 知识 的 发展 , 这 一方面 是 对 已有 知识 进行 组织 、 另一方面 是 对 未来 知识 作出 洞悉 , 新 的 中西 汇通 的 哲学 只有 做到 这 一点 , 才能 令 当代人 信服 , 哲学 也 才能 重现 智慧 之光 。 在 知识 构建 中 , 必须 注意 中 、 西 知识 传统 的 不同 , 西方 重 系统 、 重 分析 的 认知 方法 与 中国 重 直觉 、 重 悟性 的 认知 方法 的 差异 客观存在 。 虽然 西方 以数 、 理 、 化 、 生 、 地 、 天 、 农 、 工 、 商 、 文 、 史 、 哲等 作为 系统 的 知识 体系 已 被 普遍 习用 , 但 中国 传统 知识 在 日常 实际 生活 中 仍 在 发挥作用 , 如 中医药 。 不过 近代 以来 , 西方 知识 已以 强大 的 文化 优势 席卷 全球 , 中国 传统 知识 文化 处于 明显 劣势 ② , 尤其 是 科技 与 经济 方面 。 鉴于 这一 状况 , 新 的 哲学 必须 能 涵容 中西 知识 , 尤其 是 对 中国 文化 中 较弱 的 现代科技 与 经济 知识 应 能 充分 包容 , 并 对 未来 人类 知识 的 发展 有 全面 的 方向性 认识 。 能否 恰当 地 组织 已有 的 知识 和 构建 新 知识 , 是 中西 汇通 哲学 能否 成功 的 关键 之一 。 此外 , 中西 哲学 及 文化 汇通 中 涉及 的 另 一 知识论 问题 是 科学 与 哲学 的 关系 问题 。 如果 当代 哲学家 不能 象 十七 、 十八世纪 的 哲学家 那样 引导 创建 新 知识 而 只能 跟 在 科学家 后面 作 解释 , 那么 哲学 的 衰落 将 不可避免 , 知识 哲学 问题 只好 让 有 思想 、 有 良知 的 科学家 去 业余 思考 。 实际上 , 哲学 是 不能 用 具体 科学 取代 的 , 哲学 面对 的 形上 问题 也 是 科学 无能为力 的 , 科学 解决 的 是 实际 问题 , 而 哲学 解决 的 是 思维 问题 , 科学 创造 操作 知识 , 而 哲学 创造 永恒 智慧 。 科学 与 哲学 应 在 当今 文明 中 相互促进 、 共同 发展 。 ㈢ 、 价值 整合 问题 价值观 问题 , 既 是 道德哲学 的 重要 内容 , 也 是 文化 的 核心 问题 。 由于 中 、 西 价值观 的 巨大 差异 , 价值 整合 问题 大约 是 中西 哲学 及 文化 汇通 中 最大 的 难题 。 难 就 难 在 中 、 西方 价值 系统 的 差异 是 如此 强烈 : 在 中国 , 传统 价值观 认为 个人利益 服从 集体利益 , 是 高尚 的 、 应当 的 ; 而 在 西方 , 保护 个人利益 、 维护 私有 则 是 立法 原则 。 中国 价值观 重名 重义 ; 西方 价值观 重财 重利 。 西方人 崇尚自我 奋斗 , 坚信 “ 知识 就是 力量 ” , 中国 人畏 权势 重 关系 的 观念 却 根深蒂固 。 等等 。 由此 导致 的 社会 伦理 和 行为规范 是 截 不同 的 。 不过 , 随着 西方 物质文明 的 输入 , 西方 价值观 正 潜移默化 地 影响 着 中国 人 , 中国 传统 价值观 正在 瓦解 变迁 , 未来 的 价值观 将 以 什么 为 标准 , 是 值得 研究 的 。 新 的 价值 系统 首先 应当 确立 人 的 主体 地位 , 以 基本 人权 人人平等 、 法律 面前 人人平等 为 原则 , 树立 对 善恶 、 美丑 、 好坏 的 判别 标准 , 兼顾 个人利益 与 集体利益 , 平衡 义 、 利 关系 , 给 人心 以 安定 , 让民愿 有 归宿 , 或 以 道德 培育 、 或 以 宗教 规范 , 最终 整合 成 真正 适应 当今 中西 文明 交融 的 价值观 。 总的来看 , 可以 预期 的 是 : 中西 哲学 及 文化 真正 汇通 后 建立 的 一种 新型 哲学 及 文化 不会 是 “ 中体西用 ” 或 “ 西体 中用 ” 型 , 只能 是 “ 中西 共体 、 西中 合用 ” 式 。 希望 本文 提出 的 这些 问题 的 研究 解决 有助于 学术界 对 中西 哲学 及 文化 汇通 的 认识 。 【 参考文献 】 : ① 参见 成中 英著 : 《 世纪之交 的 抉择 — — 论 中西 哲学 的 汇通 与 融合 》 , 知识出版社 , 1 9 9 1 ; 第二次 印刷 本 : 《 论 中西 哲学 精神 》 , 东方 出版 中心 , 1 9 9 6 。 有关 评论 参见 赵吉惠 、 刘东超 : “ 中国 哲学 的 重建 — — 成中 英新 儒学 述评 ” , 人文 杂志 , 1 9 9 3 . 4 。 ② 任继愈 曾 指出 过 文化 势差 问题 , 见 任继愈 : “ 中国 哲学 的 过去 和 未来 ” , 光明日报 , 1 9 9 3 . 8 . 2 3 。 -- __label__C6-Philosophy 发信人 : painlife ( 冥海 之舟 ) , 信 区 : philosophy 标题 : 我 的 世界观 — — 爱因斯坦 ( 转载 ) 发信站 : 日月 光华 站 ( FriApr1615 : 21 : 321999 ) , 转信 【 以下 文字 转载自 physics 讨论区 】 【 原文 由 Gabriel 所 发表 】 我们 这些 总有 一死 的 人 的 命运 是 多么 奇特 呀 ! 我们 每个 人 在 这个 世界 上 都 只作 一个 短暂 的 逗留 ; 目的 何在 , 却 无 所知 , 尽管 有时 自 以为 对此 若 有所 感 。 但是 , 不必 深思 , 只要 从 日常生活 就 可以 明白 : 人 是 为 别人 而 生存 的 — — 首先 是 为 那样 一些 人 , 他们 的 喜悦 和 健康 关系 着 我们 自己 的 全部 幸福 ; 然后 是 为 许多 我们 所 不 认识 的 人 , 他们 的 命运 通过 同情 的 纽带 同 我们 密切 结合 在 一起 。 我 每天 上 百次 地 提醒 自己 : 我 的 精神 生活 和 物质 生活 都 依靠 着 别人 ( 包括 生者 和 死者 ) 的 劳动 , 我 必须 尽力 以 同样 的 分量 来 报偿 我 所 领受 了 的 和 至今 还 在 领受 着 的 东西 。 我 强烈 地 向往 着 俭朴 的 生活 , 并且 时常 为 发觉 自己 占用 了 同胞 的 过 多 劳动 而 难以忍受 。 我 认为 阶级 的 区分 是 不合理 的 , 它 最后 所 凭借 的 是 以 暴力 为 根据 。 我 也 相信 , 简单 淳朴 的 生活 , 无论 在 身体 上 还是 在精神上 , 对 每个 人 都 是 有益 的 。 我 完全 不 相信 人类 会 有 那种 在 哲学 意义 上 的 自由 。 每 一个 人 的 行为 , 不仅 受 着 外界 的 强迫 , 而且 还要 适应 内心 的 必然 。 叔本华 说 : “ 人 虽然 能够 做 他 所 想 做 的 , 但 不能 要 他 所 想要 的 。 ” 这句 话 从 我 青年时代 起 , 就 对 我 是 一个 真正 的 启示 ; 在 我 自己 和 别人 生活 面临 困难 的 时候 , 它 总是 使 我们 得到 安慰 , 并且 永远 是 宽容 的 源泉 。 这种 体会 可以 宽大为怀 地 减轻 那种 使人 气馁 的 责任感 , 也 可以 防止 我们 过于 严肃 地 对待 自己 和 别人 ; 它 还 导致 一种 特别 给 幽默 以 应有 地位 的 人生观 。 要 追究 一个 人 自己 或 一切 生物 生存 的 意义 或 目的 , 从 客观 的 观点 看来 , 我 总 觉得 是 愚蠢 可笑 的 。 可是 每个 人 都 有 一定 的 理想 , 这种 理想 决定 着 他 的 努力 和 判断 的 方向 。 就 在 这个 意义 上 , 我 从来不 把 安逸 和 享乐 看作 是 生活 目的 本身 — — 这种 伦理 基础 , 我 叫 它 猪栏 的 理想 。 照亮 我 的 道路 , 并且 不断 地 给 我 新 的 勇气 去 愉快 地 正视 生活 的 理想 , 是 真 、 善 和 美 。 要是 没有 志同道合者 之间 的 亲切 感情 , 要不是 全神贯注 于 客观 世界 — — 那个 在 艺术 和 科学 工作 领域 里 永远 达 不到 的 对象 , 那么 在我看来 , 生活 就 会 是 空虚 的 。 人们 所 努力 追求 的 庸俗 的 目标 — — 财产 、 虚荣 、 奢侈 的 生活 — — 我 总 觉得 都 是 可鄙 的 。 我 对 社会 正义 和 社会 责任 的 强烈 感觉 , 同 我 显然 的 对 别人 和 社会 直接 接触 的 淡漠 , 两者 总是 形成 古怪 的 对照 。 我 实在 是 一个 “ 孤独 的 旅客 ” , 我 未曾 全心全意 地 属于 我 的 国家 , 我 的 家庭 , 我 的 朋友 , 甚至 我 最 接近 的 亲人 ; 在 所有 这些 关系 面前 , 我 总是 感觉 到 有 一定 距离 并且 需要 保持 孤独 — — 而 这种 感受 正 与 年 俱增 。 人们 会 清楚 地 发觉 , 同 别人 的 相互了解 和 协调一致 是 有 限度 的 , 但 这 不足 惋惜 。 这样 的 人 无疑 有点 失去 他 的 天真无邪 和 无忧无虑 的 心境 ; 但 另一方面 , 他 却 能够 在 很大 程度 上 不 为 别人 的 意见 、 习惯 和 判断 所 左右 , 并且 能够 不 受 诱惑 要 去 把 他 的 内心 平衡 在 这样 一些 不 可靠 的 基础 之上 。 我 的 政治 理想 是 民主主义 。 让 每 一个 人 都 作为 个人 而 受到 尊重 , 而 不让 任何人 成为 崇拜 的 偶像 。 我 自己 受到 了 人们 过分 的 赞扬 和 尊敬 , 这 不是 由于 我 自己 的 过错 , 也 不是 由于 我 自己 的 功劳 , 而 实在 是 一种 命运 的 嘲弄 。 其 原因 大概 在于 人们 有 一种 愿望 , 想 理解 我以 自己 的 微薄 绵力 通过 不断 的 斗争 所 获得 的 少数几个 观念 , 而 这种 愿望 有 很多 人 却 未能 实现 。 我 完全 明白 , 一个 组织 要 实现 它 的 目的 , 就 必须 有 一个 人去 思考 , 去 指挥 , 并且 全面 担负起 责任 来 。 但是 被 领导 的 人 不 应当 受到 强迫 , 他们 必须 有 可能 来 选择 自己 的 领袖 。 在我看来 , 强迫 的 专制制度 很快 就 会 腐化堕落 。 因为 暴力 所 招引 来 的 总是 一些 品德 低劣 的 人 , 而且 我 相信 , 天才 的 暴君 总是 由 无赖 来 继承 , 这是 一条 千古 不易 的 规律 。 就是 这个 缘故 , 我 总是 强烈 地 反对 今天 我们 在 意大利 和 俄国 所 见到 的 那种 制度 。 像 欧洲 今天 所 存在 的 情况 , 使得 民主 形势 受到 了 怀疑 , 这 不能 归咎于 民主 原则 本身 , 而是 由于 政府 的 不 稳定 和 选举 制度 中 与 个人 无关 的 特征 。 我 相信 美国 在 这方面 已经 找到 了 正确 的 道路 。 他们 选出 了 一个 任期 足够 长 的 总统 , 他 有 充分 的 权力 来 真正 履行 他 的 职责 。 另一方面 , 在 德国 的 政治 制度 中 , 我 所 重视 的 是 , 它 为 救济 患病 或 贫困 的 人 作出 了 比较 广泛 的 规定 。 在 人生 的 丰富多彩 的 表演 中 , 我 觉得 真正 可贵 的 , 不是 政治 上 的 国家 , 而是 有 创造性 的 、 有 感情 的 个人 , 是 人格 ; 只有 个人 才能 创造 出 高尚 的 和 卓越 的 东西 , 而 群众 本身 在思想上 总是 迟钝 的 , 在 感觉 上 也 总是 迟钝 的 。 讲 到 这里 , 我 想起 了 群众 生活 中 最坏 的 一种 表现 , 那 就是 使 我 厌恶 的 军事 制度 。 一个 人 能够 洋洋得意 地 随着 军乐队 在 四列 纵队 里 行进 , 单凭 这 一点 就 足以 使 我 对 他 轻视 。 他 所以 长 了 一个 大脑 , 只是 出于 误会 ; 单单 一根 脊髓 就 可 满足 他 的 全部 需要 了 。 文明 国家 的 这种 罪恶 的 渊 藪 , 应当 尽快 加以 消灭 。 由 命令 而 产生 的 勇敢 行为 , 毫无意义 的 暴行 , 以及 在 爱国主义 名义 下 一切 可恶 的 胡闹 , 所有 这些 都 使 我 深恶痛绝 ! 在我看来 , 战争 是 多么 卑鄙 、 下流 ! 我 宁愿 被 千刀万剐 , 也 不愿 参预 这种 可憎 的 勾当 。 尽管如此 , 我 对 人类 的 评价 还是 十分 高 的 , 我 相信 , 要是 人民 的 健康 感情 没有 被 那些 通过 学校 和 报纸 而 起 作用 的 商业利益 和 政治 利益 蓄意 进行 破坏 , 那末 战争 这个 妖魔 早就 该 绝迹 了 。 我们 所能 有 的 最 美好 的 经验 是 奥秘 的 经验 。 它 是 坚守 在 真正 艺术 和 真正 科学 发源地 上 的 基本 感情 。 谁 要是 体验 不到 它 , 谁 要是 不再 有 好奇心 也 不再 有 惊讶 的 感觉 , 他 就 无异于 行尸走肉 , 他 的 眼睛 是 迷糊 不清 的 。 就是 这样 奥秘 的 经验 — — 虽然 掺杂 着 恐怖 — — 产生 了 宗教 。 我们 认识 到 有 某种 为 我们 所 不能 洞察 的 东西 存在 , 感觉 到 那种 只能 以其 最 原始 的 形式 为 我们 感受 到 的 最 深奥 的 理性 和 最 灿烂 的 美 — — 正是 这种 认识 和 这种 情感 构成 了 真正 的 宗教 感情 ; 在 这个 意义 上 , 而且 也 只是 在 这个 意义 上 , 我 才 是 一个 具有 深挚 的 宗教 感情 的 人 。 我 无法 想像 一个 会 对 自己 的 创造物 加以 赏罚 的 上帝 , 也 无法 想像 它会 有 像 在 我们 自己 身上 所 体验 到 的 那样 一种 意志 。 我 不能 也 不愿 去 想像 一个 人 在 肉体 死亡 以后 还会 继续 活着 ; 让 那些 脆弱 的 灵魂 , 由于 恐惧 或者 由于 可笑 的 唯我论 , 去 拿 这种 思想 当 宝贝 吧 ! 我 自己 只求 满足 于 生命 永恒 的 奥秘 , 满足 于 觉察 现存 世界 的 神奇 的 结构 , 窥见 它 的 一鳞半爪 , 并且 以 诚挚 的 努力 去 领悟 在 自然界 中 显示 出来 的 那个 理性 的 一部分 , 即使 只是 其 极小 的 一部分 , 我 也 就 心满意足 了 。 -- __label__C6-Philosophy 发信人 : foundation ( base ) , 信 区 : philosophy 标题 : 文明 发信站 : 日月 光华 站 ( TueMay1115 : 41 : 281999 ) , 转信 -. 新 文明 圆 和 思想 宣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牟传 珩 _______ 当 原子弹 爆裂 这一 当代 高科技 呐喊 , 震碎 了 世界 那颗 “ 圆 的 心脏 ” , 腾腾 升空 的 烟雾 , 便 把 人类 创造 的 全部 文明 涂抹 的 暗然 无 光 ; 当 东西方 势钧力 敌 , 用 核弹头 把 两个 阵营 的 隔离 越垒 越 高时 , 那种 你死我活 、 “ 非黑 即 白 ” 的 对抗 意识 便 步入 了 巅峰 。 曾几何时 , “ 敌人 磨刀 , 我们 也 磨刀 ” , 这印 在 岁月 上 的 檄文 , 竟 成为 一切 黑色 文明 的 解说词 。 冷战 的 结束 , 为 一切 旧 文明 掘 好 了 坟墓 。 伴随 全球 使用 同一 电脑网络 和 卫星 技术 的 圆 � 具 变革 , 建立 在 从 圈地 已有 到 烟囱 工业 生产方式 基础 上 的 全部 对抗 哲学 、 黑箱 政治 和 压制 制度 , 携同 围墙 式 的 生活 方式 , 正如 夕阳西下 , 无可 力挽地 在 人们 困惑 的 视线 上 走向 没落 。 昨天 是 一张 破 了 的 蜘蛛网 … … 一 、 插入 人类 心脏 的 楔子 人类 在 一个 动力 ( 需求 ) 、 两种 创造 ( 物质 工具 创造 和 思想 工具 创造 ) 的 发展 过程 中 , 创造 了 自己 , 创造 了 社会 , 创造 了 历史 。 定居 — — 当 人类 先祖 使用 圆 工具 加 创造 能力 改变 了 人 在 自然 中 的 地位 时 , 伴随 圈地 己 有 这 一 历史性 的 变革 , 利已 主义 便 获得 了 历史性 的 胜利 , 种种 以 利益 为 中心 分裂 人 的 问题 , 便 成为 插入 人类 心脏 的 楔子 。 于是 个人 与 个人 及 个人 与 个人 的 生产 单位 — — 家庭 之间 , 最先 产生 了 意识 上 的 对立 , 由此 原始人 相互依赖 、 共同 生活 的 自然 基础 便 崩溃 了 , 自然 意义 上 的 强弱 状态 , 便 演化 为 社会 意义 上 的 不 平等 状态 。 随之 问题 越缠 越 多 , 越陷越深 , 并 因此 分娩 出 人类 观念 上 的 恩怨 、 敌对 意识 , 以至于 成为 人们 头脑 中 再也 解不开 的 死结 。 人与自然 抗争 的 历史 , 便 为 人 与 人 对抗 , 为了 一个 西瓜 而 撕打 成团 的 历史 所 取代 。 在 人类 社会 的 整个 对抗 时代 , 暴力 与 战争 始终 都 是 人们 争夺 利益 与 权力 , 选择 变革 的 主要 手段 , 这 便 有 了 阶级斗争 推动 历史 进步 的 理论 。 当 人类 祖先 创造 了 向 自然 攫取 的 谋生 工具 , 并 传给 了 其 子孙 们 , 想不到 他们 竞 用来 争权夺利 、 手足 相戮 。 于是 , 长矛 变成 枪炮 , 盾牌 变成 碉堡 , 甚至 集 攻守 性能 为 一身 的 坦克 、 飞机 和 航空母舰 。 这种 武器 的 不断创新 , 致使 破坏性 的 暴力 对抗 不断 升级 , 从 阶级 到 民族 、 从 国内 到 国外 , 战争 规模 不断扩大 , 以至于 把 人类 最 优秀 的 科学家 和 科技成果 , 集聚 在 大屠杀 战场 的 后方 , 把 人类 最 宝贵 的 创造精神 、 时间 、 精力 和 财富 , 投入 “ 一切 人 ” 与 “ 一切 人 ” 进行 力量对比 的 大 对抗 、 大 破坏 、 共同 毁灭 的 战争 前沿 。 于是 生物武器 、 化学武器 、 原子武器 应有尽有 , 什么 最 残酷 , 什么 最能 斩尽杀绝 、 破坏 环境 、 同归于尽 , 就 发明 什么 , 而且 迅速 从 发达国家 向 发展 国家 扩散 。 国家 吸吮 人民 血汗 , 用以 开发 高科技 尖端 武器 的 借口 , 无不 都 是 “ 革命 的 需要 ” “ 巩固国防 ” 云云 , 甚至 以 “ 保卫和平 ” 等 欺人之谈 , 掩盖 国家 争霸 或 军备竞赛 之 目的 , 最终 把 人类 社会 的 对抗 政治 推向 了 极端 。 武器 的 发展 和 军备竞赛 , 并 不是 人类文明 的 体现 , 而是 一种 野蛮 的 现实 。 历史 的 进化 , 并 不仅仅 是 由 低级 到 高级 、 由 野蛮 到 文明 的 简单 发展 。 其实 人类 好斗 的 原始 野蛮 , 往往 是 借助 社会 文明 的 翅膀 起飞 的 。 原子弹 并 不仅仅 展示 着 社会 高科技 成果 的 发展 。 在 这 高度 精密 复杂 的 操控 技术 系统 的 背后 , 却 隐含 着 一种 最 原始 、 最 野蛮 的 兽 的 反击 与 防卫 本能 , 和 最 简单 、 最 愚昧 的 对抗 意识 , 以及 “ 不是 黑 就是 白 ” 的 思维 方式 。 二 、 推动 人类 发展 的 两种 创造 人 是 能动 的 物质财富 和 精神财富 的 双重 创造者 。 人 为了 满足 自身 存在 与 发展 的 需要 , 不仅 创造 了 物质 工具 ( 武器 ) , 也 创造 了 精神 工具 ( 谈判 ) 。 人类 的 全部 历史 都 是 基于 一种 需求 , 使用 物质 与 精神 两种 工具 创造 历史 的 过程 , 即 “ 一加 二 创造 历史 的 过程 ” 。 人类 社会 从 初级 到 高级 、 从 野蛮 到 文明 的 发展 , 无不 取决于 这 两种 工具 的 创造 。 现代 生物学 研究 证明 : 黑猩猩 已经 能够 使用 简单 的 工具 , 如叠 箱子 。 这 似乎 为 人类 演进 历史 找到 了 类比推理 的 依据 。 的确 , 人类 早初 与 某些 动物 获取 食物 的 能力 相差 不 大 , 只是 打制 、 使用 简单 的 木器 、 石器 , 贯彻 力量对比 方式 来 攫取 猎物 。 后来 随着 人类 脑 物质 功能 的 发展 , 开始 感悟 和 适用 自然规律 , 不仅 在 森林 发明 了 弓箭 与 陷井 和 在 河边 上 发明 了 钓钩 与 渔网 , 也 发明 了 杠杆 、 滑轮 与 风车 等 简单 智慧 化 的 省力 工具 。 于是 人类 的 劳动效率 大大提高 , 有 了 剩余劳动 果实 , 进而 促进 了 人类 定居 和 社会分工 。 这时 利已 主义 与 对抗 意识 也 随之 产生 , 人们 用于 向 自然 攫取 赐物 的 工具 , 便 演化成 屠杀 同类 的 武器 。 原始 意义 上 的 树枝 和 石头 , 除了 变成 今天 的 电脑 和 卫星 , 也 变成 了 坦克 、 飞机 和 原子弹 。 由此可见 , 物质 工具 起源于 自然 过程 本身 , 是 人与自然 抗争 的 产物 , 因而是 人类 的 第一 创造 。 人类 由于 使用 了 简单 省力 工具 , 导致 了 劳动 剩余 、 社会分工 和 私有制 的 产生 , 激活 了 利已 主义 与 对抗 意识 , 社会 陷入 了 利益 问题 构成 的 纷争 。 而 仅仅 使用 简单 的 暴力 对抗 手段 解决 社会 纷争 , 又 造成 巨大 的 财富 、 生命 与 时间 的 浪费 , 违背 了 节约 发展 的 自然法则 。 由此 也 就 伴随 着 人们 认识 能力 的 提高 , 创造 了 谈判 解决 社会 纷争 这一 思想 工具 , 即用 和平 协商 的 方法 对 导致 纷争 的 问题 进行 价值 评价 与 价值 交换 。 尽管 谈判 在 对抗 社会 较之 暴力 仅仅 处于 次要 地位 , 但 常常 可以 缓解 人类 冲突 , 不至于 使 社会 全面 崩溃 。 由此可见 , 谈判 起源于 社会 发展 , 是 人 与 人 纷争 的 产物 , 所以 是 人类 的 第二种 创造 。 人类 自从 有 了 物质 工具 , 就 有 了 向 自然 攫取 利益 的 武器 。 它 借助于 人类 劳动 , 生产 物质财富 , 创造 使用 价值 , 但 却 在 生产 物质文明 的 同时 , 也 生产 了 暴力 、 战争 与 不 平等 。 人类 自从 创造 了 精神 工具 ( 谈判 ) , 就 有 了 在 社会 意义 上 谋取 和 划分 利益 、 评价 或 交换价值 的 工具 与 手段 。 它 借助 人类 智慧 , 生产 制度 上 的 民主 规则 与 经济 上 的 等价 观念 , 并 在 生产 精神文明 的 同时 , 也 生产 着 契约 、 和平 与 公平 。 如果说 物质 工具 的 创造 , 使人 从 动物界 分离出来 , 并 在 与 自然 竞争 中 取得 了 主宰 的 地位 ; 那么 精神 工具 ( 谈判 ) 的 创造 , 最终 为 整个 社会 所 接受 , 就 意味着 使人 从 野蛮 状态 中 升华 出来 , 意味着 人 在 与 人 的 竞争 中 取得 了 相互 平等 的 地位 。 三 、 贯串 历史进程 的 三条 主线 在 人类 整个 丰富 、 复杂 、 具体 的 历史 过程 , 有 两种 相互 交替 显现 的 社会 表象 , 即 财富 的 创造 与 消耗 和 秩序 的 建立 与 破坏 的 交叉 与 更替 。 这 其中 始终 贯串 着 “ 一加 二 历史 ” 创造 的 三条 主线 , 即 物质 工具 革命 、 经济 关系 革命 和 思想认识 革命 。 首先 是 物质 工具 走向 旋转 。 物质 工具 不仅 是 人类 创造性 的 物化 结果 , 也 是 人类 创造 活动 的 传 第者 和 承担者 。 人类 不断 创造性 生活 的 历史 , 首先 是 对 物质 工具 不断 创造 、 更新 的 历史 , 是 工具 形态 由 简单 到 复杂 , 由 手工 到 机械 , 由 不圆到 圆 , 由 局部 转动 到 全局 转动 的 历史 。 人类 工具 技术史 通常 分为 三个 时期 , 即 手工 工具 时期 、 机器 工具 时期 、 自动化 体系 时期 。 它 反映 了 工具 从不 转动 到 半 转动 、 手工 转动 、 自然力 转动 、 自动化 转动 的 发展 过程 。 当 技术 系统 代替 了 简单 的 技艺 、 技术 , 发展 到 高级 系统化 阶段 , 便 产生 了 全自动 旋转 自控 装置 。 当代 电子计算机 在 生产 过程 上 的 应用 , 实现 了 全盘 旋转 自动化 , 便 导致 了 人类 整个 社会 物质 生产 领域 和 思维 方式 的 深刻 变革 。 旧 文明 时代 的 手工 化 单元 旋转 圆 工具 和 机械化 系统 旋转 圆 工具 , 都 是 用人 的 意志 控制 操作 , 不能 反映 情势 变化 , 所 建立 起 的 是 信息 封闭 、 力量对比 、 意志 控制 的 强权 社会 ; 新 文明 时代 的 智能化 全球 旋转 圆 工具 , 是 自我 控制 、 调节 与 信息 传感 反馈 技术 , 在 此基础 上 建立 起 的 是 全面 开放 、 合作 与 自由 的 人权 社会 。 由此可见 , 人 与 工具 的 关系 是 如此 紧密 。 工具 的 发展 状态 标志 着 人与自然 和 人 与 自己 对抗 的 能力 , 而 工具 应用 水平 则 成为 反映 人类 智力 发展 的 镜子 和 尺度 。 工具 状态 与 应用 水平 , 决定 了 社会 经济 活动 与 思想 形态 的 发展 。 其次 是 经济 关系 走向 合作 。 人类 的 经济 关系 主要 是 指人 在 经济 活动 中 与 自然 、 与 同类 既 对立 又 依赖 的 相互 关系 。 这种 关系 变革 主要 经历 了 三个 阶段 。 一是 以 采集 狩猎 为主 经济 活动 中 , 人们 使用 简单 的 手工 工具 , 人 与 人 联合 , 既 依赖 自然 又 与 自然 抗争 的 经济 关系 。 二是 以 建筑 和 制造业 为主 经济 活动 中 , 社会 使用 机械 圆动 工具 , 人 与 人 既 对立 又 结合 , 同时 既 需要 自然 的 赐物 , 又 需要 改变 自然 赐物 的 经济 关系 。 三是 以 社会 服务 、 知识 创新 为主 的 经济 活动 中 , 社会 使用 自动化 全盘 旋转 工具 , 以 人为 中心 , 需要 人 与 人 完全 合作 的 经济 关系 。 在 以 服务业 为主 的 知识 创新 经济社会 , 顾客 至上 , 没有 人 与 人 的 合作 是 无法 完成 服务 工作 的 。 再次 是 思想认识 走向 妥协 。 人类 在 创造 工具 , 使用 工具 , 从事 经济 活动 的 过程 中 , 思想观念 领域 也 相应 发生 着 深刻 的 变化 。 这种 变化 大至 也 经历 了 三个 阶段 : 一是 天然 经济 状态 下 的 联合 取利 思想 认知 。 在 这 一 阶段 中 , 人 的 自我意识 并 不 明显 , 其 意识 内容 主要 是 物用 观念 和 强烈 的 群体 生活 意向 。 自然 发展 法则 规定 了 人 的 最初 意识 就是 相互依存 , 联合 取利 。 二 是从 农业 经济 状态 到 工业 经济 状态 下 的 对抗 谋利 思想 认知 。 这一 阶段 由于 自我意识 的 确立 , 问题 的 介入 , 对立 意识 的 产生 , 借助 力量对比 决定 负 谋取 利益 的 社会 认识 随之 支配 了 整个 社会 , 以至于 诞生 了 对抗 哲学 和 阶级斗争 理论 。 三 是从 后 工业 经济 向 知识经济 过渡 条件 下 妥协 赢利 的 思想 认知 。 在 这 一 阶段 , 人类 经历 了 大 对抗 、 大 分裂 , 走向 共同 毁灭 的 边沿 , 感悟到 人类 共同利益 至高无上 和 遵循 自然 节约 发展 法则 的 真理性 。 由此 意识 上 便 分娩 出 人类 需要 相互 节制 , 共同 妥协 , 满足需要 而 不是 贪婪 的 思想 认知 。 当前 人类 正在 向 这 一 认知 阶段 过渡 。 四 、 走向 社会 分裂 的 四种 对抗 人类 原始 群体 秩序 是 按 自然法则 得以 组织 的 。 那时 人 与 人 只有 体力 上 的 强弱 之分 , 而 没有 性质 上 的 对立 与 等级 之别 。 当 人类 在 自我意识 确立 并 更新 工具 , 有 了 劳动 剩余 时 , 便 由于 利益 问题 介入 , 而 使 自然 意义 上 的 强弱 差别 异化 成 社会 意义 上 的 不 平等 状态 , 随之 社会 便 走向 了 贫富 对立 、 官民 对立 、 阶级 对立 与 国家 对立 的 分裂 历史 。 首先 是 贫富 对立 。 贫富 对立 是 原始 强弱 差别 的 第一 异化 。 原始人 强者 比 弱者 适应环境 变化 , 更 容易 获得 自然 赐物 。 当 人类 自我意识 确立 后 , 强者 比 弱者 更 便于 打造 工具 和 开垦 土地 , 随着 “ 谁 占有 谁 受益 ” 这一 习惯法 的 贯彻 , 强者 便 成为 富者 , 而 弱者 由于 失去 了 共同 生活 的 基础 , 又 相对 缺之 自我 谋生 的 能力 , 只有 向 富者 借债 或 提供 劳力 满足 需求 , 于是 弱者 成为 贫者 。 贫富 两级 分化 也 就 由此 掘开 了 先河 , 以至于 我们 共同 祖先 留下 的 子孙 , 一部分 异化 为 纯粹 的 肥肉 , 一部分 异化 为 纯粹 的 骨头 。 其二 是 官民 对立 。 官民 对立 是 自然 状态 下 “ 强者 为首 其余 从 之 ” 的 习惯 , 向 社会 管理 活动 过渡 的 产物 。 当时 随着 管理 职能 的 社会化 , 原始部落 中 的 军事 首领 和 执掌 公共事务 的 人 便 演化 为 专职 官吏 , 他们 可以 运用 社会 集合 起 的 权力 支配 被管理者 , 将 共同 权力 转化 为 个人 权力 , 将 选举 制度 变为 世袭 制度 , 由此 割断 了 管理者 与 被 管理 的 委托 关系 , 割断 了 权力 的 合法 来源 , 造成 了 官民 对立 局面 , 以至于 我们 共同 祖先 留下 的 子孙 , 一部分 异化 为 绝对 的 权力 , 一部分 异化 为 绝对 的 义务 。 其三 阶级 对立 。 当 社会 在 贫富 对立 与 官民 对立 形成 过程 中 , 富者 越富 成为 主子 , 贫者 越贫 成为 奴隶 。 官者 永远 是 官 , 民者 永远 是民 , 社会 管理权 便 由 俗权 向 强权 转化 了 。 贫者 由于 没有 法权 意义 上 的 私有财产 , 而 没有 应有 的 社会 地位 。 他们 遭受 欺凌 , 日趋 感到 共同 被压迫 的 不 平等 命运 , 于是 便 有 了 被统治者 联合 起来 造反 的 暴力 斗争 和 统治者 联合 起来 暴力 镇压 的 现实 。 这 也 就是 所谓 的 “ 阶级斗争 ” 和 “ 胜者 王 、 败者 寇 ” 的 阶级 对抗 史 , 以致于 我们 共同 祖先 留下 的 子孙 , 被 异化 为 敌对 两阵 , 同类 相戮 。 其四 国家 对立 。 人类 伴随 定居 、 圈地 已有 的 历史 和 自然经济 的 发展 , 社会 加深 了 人 与 土地 的 联系 , 人们 成为 一定 地域观念 上 的 居民 , 原始部落 那种 以 人身 和 血族 为 基础 的 管辖 方式 便 被 以 地域 、 财产 为 基础 的 管辖 方式 所 取代 , 这种 社会 管理 形态 就是 国家 的 雏形 。 国家 一旦 产生 , 就 把 不同 地域 上 的 居民 分割 开来 , 国与国 之间 有着 明显 的 地域 、 居民 、 财产 和 利益 之分 , 以及 主权 意义 上 的 对立 。 当 这种 主权 对立 产生 冲突 时 , 就 有 了 国家 间 的 战争 , 产生 了 “ 一切 人 ” 与 “ 一切 人 ” 意义 上 的 对抗 。 于是 大自然 赐 于 人类 共同 生活 的 空间 , 被 分割 成 不同 的 “ 方格 ” , 我们 共同 祖先 遗留 的 子孙 , 异化 成 不同 棋盘 上 走 不出 的 棋子 。 五 、 对抗 时代 的 黑色 文明 建立 在 一定 物质基础 上 由 无数 破解 不 开 问题 构成 的 对抗 时代 黑色 文明 , 就是 一台 不断 把 同类 “ 加工 ” 成 敌人 的 机器 。 历史 上 所有 无视 人 的 自然 属性 , 用 观念 “ 加工 ” 敌人 , 借 力量对比 的 强制 方式 推动 变革 的 活动 , 都 不过 是 一种 暴力 代替 另 一种 暴力 。 当 一种 暴力 超过 了 统治 暴力 , 便 继承 了 它 的 统治 “ 合法性 ” 。 从 农业 革命 到 工业革命 , 从 国内 强权 到 国际 强权 , 概莫能外 。 人类 社会 发展 至今 , 从来 没有 改变 过 对抗 社会 在 政治 斗争 中 “ 加工 ” 敌人 的 本质 。 由此 社会 文明 便 建立 在 问题 分裂 人 , 以人 与 人 对抗 为 焦点 , 以 你死我活 、 一胜 一败 、 不断 创造 又 不断 破坏 为 代价 的 恶性循环 基础 之上 。 现代 人类 最 发达 的 思辩 精神 , 被 将 死 在 最 古老 的 “ 一分为二 ” 的 对抗 文化 死角 。 建立 在 从 圈地 已有 、 人身 依服 、 地祖 盘剥 农业 生产方式 到 污染 、 浪费 、 工业 废渣 及 劳资 冲突 等 烟囱 、 围墙 工业 生产方式 上 的 一切 旧 历史 , 无不 展现 着 一种 跹 堂致 , 分配不公 , 不断 � 生产 敌人 , 分裂 自身 的 黑色 文明 。 由此 而 延续 至今 的 所有 对抗性 的 意识形态 及 生活 方式 , 都 已 无可救药 地 走进 了 死胡同 , 以至于 全球性 的 精神 危机 、 道德 沦丧 , 为 新 纳粹主义 、 极端 民族主义 和 各种 假借 “ 革命 ” 口号 的 暴力 斗争 、 恐怖活动 、 宗教 狂热 等 , 提供 了 现实 土壤 。 社会 实践 一再 验证 , 无论 何种 宗教 , 都 无法 拯救 世界 ; 也 不论 哪 种 主义 , 都 没有 回天之力 。 即使 物质 上 高度 富有 的 国家 , 也 并 不能 改变 人类 精神 上 的 困境 , 全人类 已 共同 陷入 了 由 无数 认识 死结 与 现实 问题 结构 而成 的 旧 文明 走不出 的 沼泽地 。 六 “ 世界 是 个 圆 的 整体 ” 早 在 人类 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 , 捷克斯洛伐克 诗人 乔治 · 沃克 , 面对 世界 范围 人类 大 裂变 的 现实 , 就 曾 痛苦 地 写道 : 世界 是 一个 圆形 的 整体 像 一颗 心脏 如果 它 一分为二 就 一定 会 死亡 其实 , 大自然 受 “ 节约 法则 ” 支配 , 本身 就是 一个 无限 圆 的 普遍 和谐 体系 , 从 果实 到 天体 , 从 运动 到 规律 , 都 是 圆 形态 或 圆 系统 。 因为 只有 圆 才能 抵消 阻力 , 减少 摩擦 , 高效 运动 , 节约 发展 。 人类 之初 , 之所以 发展缓慢 , 长期 愚昧 , 就 在于 还 没有 感悟 和 适应 这种 自然 运动 和 “ 节约 法则 ” 。 这 与 他们 使用 树枝 、 石斧 、 骨针 等 不 转动 工具 相一致 。 当 人类 开始 运用 杠杆 这种 半 转动 手工 工具 时 , 便 可 移动 比 人体 大 几倍 的 物体 ; 当 人类 运用 了 滑轮 这种 全 转动 手工 工具 时 , 便 可令 巨重 的 物品 腾空而起 ; 当 人类 采用 了 车轮 转动 这种 简单 人力 工具 , 便 缩短 了 人与自然 的 距离 , 形成 了 崭新 的 时间 、 效率 观念 。 自从 人类 开始 采用 了 轮转 工具 和 圆 运动 的 生产方式 , 从 滑轮 到 机器 , 从 机器 到 自动化 体系 , 从 石磨 家庭 作坊 生产方式 的 圆 转动 , 到 马达 工厂 生产方式 的 圆 转动 , 再 到 电脑 跨国公司 、 企业 集团 生产方式 的 圆 转动 , 社会 物质 生产 进入 了 日新月异 的 发展 阶段 。 知识 是 对 圆 的 认识 , 科学 是 对 圆 的 发现 , 技术 是 对 圆 的 应用 。 人类 创造财富 满足需要 的 历史 , 也 就是 认识 、 发现 、 应用 圆 工具 的 历史 。 而 相伴 而来 的 是 生产方式 上 简单 圆 与 局部 圆 之间 不 圆通 、 不 和谐 的 冲突 与 矛盾 。 人类 在 简单 的 “ 非黑 即 白 ” 思维 方式 单 线条 发 %---------------------------------------------------------------------------------- __label__C6-Philosophy 发信人 : wrc ( 蜗牛 ) , 信 区 : philosophy 标题 : 老子 哲学 ( 转载 ) 发信站 : 日月 光华 站 ( TueJun111 : 40 : 521999 ) , 转信 【 以下 文字 转载自 FDU _ Humanities 讨论区 】 【 原文 由 wrc 所 发表 】 中国 古典 美学 的 特征 可用 一个 词 概括 , 那 就是 “ 和谐 ” 。 而 这 与 老子 哲学 的 特征 一致 。 远古 时期 , 生产力 低下 , 原始人 对于 那些 带有 “ 崇高 ” 意味 的 自然力 , 比如 火山爆发 、 洪水 等 产生 的 原因 无从 解释 , 尽管 当时 理性 在 原始人 人性 结构 中 并 不 占有 主导地位 , 美 、 善 、 真 在 某种程度 上 是 三位一体 的 , 或者说 美善 真 三者 混同 。 但是 慑 于 那种 自然 的 外力 , 原始人 常常 将 自己 的 莫名 的 恐惧 物化 为 一种 实物 。 这一 过程 应该 就是 原始 图腾 产生 的 过程 。 而 另一方面 这一 过程 也 可 看做 是 理性 变体 形成 的 过程 。 理性 模糊 并 不 说明 理性 缺失 。 微弱 理性 使 原始 人性 结构 带有 认知 的 特征 , 这种 认知 特征 与 原始人 所 具有 丰富 的 感性 的 互动 , 便 促使 了 审美 意识 的 萌芽 。 老子 哲学 较 儒学 来 的 要 早 , 传说 孔夫子 曾 问学于 老聃 。 在 老子 那里 , “ 道 ” 与 原始 的 理性 变体 并不相同 , 它 具有 语言 也 难以 表达 的 高度 抽象 , 它 既有 认知 的 特征 , 又 具备 实践 的 倾向 , 尽管 这种 实践 倾向 偏 于 伦理 规范 方面 , 但 也 与其 认知 的 特征 能够 形成 一种 制衡 关系 , 在 这种 关系 中 , 理性 与 感性 不是 互相 压抑 而是 互相 融合 。 或者说 “ 理在 情中 ” , 或者说 感性 以 其 丰富 的 多样性 溶解 了 理性 , 达到 审美观 照 与 审美 直觉 的 和谐 。 可以 这么 说 , 老子 哲学 的 产生 就是 中国 古典 美学 的 产生 。 欢迎 讨论 ! -- 不 懂 的 地方 不要 乱说 。 ※ 修改 : · wrc 於 Jun111 : 40 : 10 修改 本文 · [ FROM : 10.52 . 111.54 ] __label__C6-Philosophy 【 日期 】 19960925 【 版号 】 1 【 标题 】 领导 干部 要 努力 学好 哲学 — — 全军 军 以上 干部 哲学 轮训班 侧记 【 正文 】 江泽民 同志 指出 : “ 我们 的 干部 特别 是 各级 领导 干部 , 要 努力学习 马克思主义 哲学 , 学习 唯物辩证法 , 讲究 思想 方法 , 注意 防止 和 克服 认识 上 与 工作 中 的 片面性 。 ” 遵照 江泽民 同志 的 指示精神 , 人民解放军 各级 领导 干部 迅速 掀起 了 学习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的 新 的 热潮 。 在 中央军委 和 总政治部 的 统一 部署 下 , 来自 各大军区 、 各军兵种 和 武警部队 的 4 6 名军 以上 领导 同志 , 于 8 月 下旬 汇集 国防大学 , 开始 接受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的 集中 轮训 。 高中级 干部队伍 理论 建设 的 必修课 根深 才能 叶茂 , 本固 才能 枝繁 。 要 落实 江泽民 主席 的 要求 , 建设 一支 高素质 的 干部队伍 , 必须 学好 马克思主义 哲学 , 特别 是 邓小平 同志 的 哲学思想 。 国防科工委 指挥 技术 学院 院长 常显奇 、 新疆军区 政治部 主任 周 连江 等 将军 的 这些 体会 , 阐明 了 江泽民 主席 关于 领导 干部 学 哲学 指示精神 的 重大意义 , 也 反映 了 所有 参训 将军 和 全军 各级 领导 干部 的 共同 心声 。 将军 们 认为 , 学习 马克思主义 哲学 , 当前 要 着重 学习 邓小平 同志 的 哲学思想 。 邓小平 同志 直接参与 过 毛泽东 哲学思想 的 创造 过程 。 ( ⑴ ⑶ ) 在 领导全党 开创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事业 的 伟大 实践 中 , 他 又 以 巨大 的 理论 勇气 进行 了 开拓 马克思主义 新 境界 的 理论 创造 。 国防大学 副校长 侯树栋 在 分析 这一 理论 创造 的 丰富 成果 时 指出 , 邓小平 继承 和 发展 毛泽东 哲学思想 , 首先 和 突出 的 表现 就是 恢复 和 重新 确立 了 党 的 实事求是 的 思想路线 。 他 提出 的 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 思想 , 他 所 阐释 的 一般 和 特殊 的 辩证法 , 他 始终 坚持 的 尊重群众 、 尊重 实践 的 思想 等 , 都 是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的 精华 。 深入 学习 和 掌握 好 这些 基本 观点 , 我们 就 能 把握住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的 主要 内容 。 将军 们 从 理论 与 实践 的 结合 中 进一步 得出 共识 : 只有 学好 邓小平 哲学思想 , 才能 更好 地 掌握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理论 的 科学 体系 和 精神实质 ; 只有 掌握 了 这 一 科学 理论 , 才能 为 建设 一支 高素质 的 干部队伍 奠定 坚实 的 思想 理论 基础 。 认识 的 不断 深化 使 他们 深切体会 到 , 江泽民 主席 关于 高中级 干部 学 哲学 的 指示 , 高瞻远瞩 , 高屋建瓴 , 抓住 了 干部队伍 建设 的 关键环节 。 只要 我们 照着 去 做 , 坚持 数年 , 必有 好处 。 培养 具有 坚定 马克思主义 信仰 的 政治家 的 理论 指南 上海警备区 司令员 王文惠 、 第三军医大学 政委 魏守 巨 等 在 介绍 自己 学 哲学 的 体会 时 , 联系 江泽民 同志 近年来 反复强调 的 领导 干部 要 讲 政治 、 要 努力 成为 具有 坚定 的 马克思主义 信仰 的 政治家 的 要求 , 指出 , 马克思主义 哲学 作为 一种 伟大 的 认识 工具 , 是 观察 一切 事物 、 处理 各种 社会 问题 的 有力 武器 。 善于 运用 这一 武器 观察 处理 问题 , 是 政治家 必不可少 的 基本功 。 将军 们 联系实际 指出 , 当前 , 各级 领导 干部 要 以 邓小平 哲学思想 为 指导 , 引导 官兵 着重 认识 和 处理 好 这样 一些 问题 : 一是 改革 的 大好形势 及其 光明 前景 与 眼前 某些 局部 的 、 暂时 的 问题 的 关系 。 空军 副参谋长 徐 心得 谈到 , 现实生活 的 大量 事例 , 每天 都 在 说明 改革开放 的 巨大成就 。 如果 对此 熟视无睹 , 就 可能 因 一些 局部 的 、 暂时 的 困难 而 丧失 信心 。 我们 只有 用 邓小平 哲学思想 来 看待 形势 , 才能 坚定 改革 信心 , 把 建设 有 中国 特色 社会主义 的 伟大事业 推向 前进 。 二是 局部 与 全局 的 关系 。 一些 将军 指出 , 就 军队 同志 来讲 , 一个 是 要 坚定不移 地 贯彻执行 服从 国家 经济 建设 大局 的 方针 , 另 一个 是 要 正确认识 和 对待 官兵 的 分配 收入 , 这 两个 问题 不 解决 好 , 同样 会 影响 到 对 改革 的 态度 。 三是 要 善于 从 政治 上 、 全局 上 看 问题 。 将军 们 说 , 不谋 全局 者 不足与谋 一域 , 不谋 万世 者 不足与谋 一时 。 作为 一个 高级 领导 干部 , 必须 从 政治 上 、 全局 上 认识 和 处理 各种 局部 的 、 具体 的 问题 , 始终 把握住 大 的 方向 , 为 实现 党 的 总任务 、 总 目标 而 奋斗 , 否则 , 就 会 是 一个 不 清醒 、 不称职 的 领导者 。 改造 世界观 的 锐利 思想 武器 参加 学习 的 将军 们 对 学好 哲学 同 改造 世界观 、 建设 一支 高素质 干部队伍 的 密切关系 , 认识 尤为 深刻 。 陆军 参谋 学院 院长 刘朝明 指出 , 学好 马克思主义 哲学 , 特别 是 学好 邓小平 的 哲学思想 , 才能 划清 各种 是非 界限 , 为 我们 改造 世界观 , 不断 校正 思想 理论 上 的 一些 偏差 , 提供 锐利 的 思想 理论 武器 。 为 谁 服务 是 人生观 的 核心 。 某 集团军 军长 邹庚 壬 指出 , 执政党 的 地位 为 每个 党员 和 领导 干部 为 人民 服务 创造 了 更好 条件 , 也 为 一些 人 谋取私利 提供 了 方便 。 个别 高中级 干部 经不住 腐朽思想 的 侵蚀 , 滋长 了 拜金主义 、 享乐主义 和 极端 个人主义 思想 , 甚至 干 出 违法乱纪 的 事 。 尽管 这 不 代表 干部队伍 的 主流 , 仍然 需要 引起 高度 警惕 。 我们 要 牢记 马克思主义 的 群众观点 , 带头 树立 正确 的 人生观 , 解决 好 为 谁 掌权 、 怎样 用权 的 问题 , 始终 按照 邓小平 同志 讲 的 : 人民 高兴 不 高兴 、 人民 拥护 不 拥护 、 人民 赞成 不 赞成 、 人民 答应 不 答应 作为 出发点 , 真正 做到 全心全意 、 完全彻底 地为 人民 服务 。 价值观 作为 人生观 的 基础 和 重要 组成部分 , 在 新 时期 面临 着 诸多 挑战 。 沈阳军区 政治部 副 主任 唐明源 认为 ,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坚持 按劳分配 , 提倡 效率 与 公平 的 统一 , 承认 物质利益 原则 , 这些 无疑 都 是 正确 的 。 但 对 自私自利 、 见利忘义 等 唯利是图 的 个人主义 价值观 , 则 必须 不断 地 加以 批评 和 纠正 。 作为 军队 的 高级 领导 干部 , 更 应该 带头 树立 无私奉献 的 价值观 , 为 普通干部 和 人民 群众 做出 表率 。 造就 跨世纪 治军 骨干 的 迫切要求 将军 们 在 学习 中 指出 , 落实 江泽民 同志 关于 培养 高素质 干部队伍 的 要求 , 就 军队 来说 , 就是 要 努力 培养 和 造就 一批 能够 承担 跨世纪 重任 的 治军 骨干 , 确保 枪杆子 永远 掌握 在 党和人民 手里 。 将军 们 在 学习 中 , 联系 当今世界 科技 革命 浪潮 给 军队 建设 提出 的 挑战 , 联系 我军 现代化 、 正规化 建设 的 现状 和 艰巨 任务 , 深深地 思考 着 自己 肩负 的 历史 重任 。 苏宁 生前 所在 集团军 军长 王建民 指出 , 在 国家 建立 和 发展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的 历史 新 时期 , 我们 怎样才能 按照 江泽民 主席 “ 五句 话 ” 的 总 要求 把 部队 建设 好 ? 在 现代 技术 特别 是 高技术 条件 下 , 我们 怎样才能 确保 打赢 别人 可能 强加在 我们 头上 的 战争 ? 面对 这 两张 历史性 考卷 , 我们 一定 要 向 苏宁 同志 学习 , 像 他 那样 刻苦 学习 革命 理论 , 学习 和 钻研 现代战争 所 必需 的 各种 知识 , 像 他 那样 想 现代化 , 干 现代化 。 只有 这样 , 才能 把 军队 建设 搞好 。 将军 们 认为 , 培养 能够 担当 跨世纪 重任 的 治军 骨干 , 以 马克思主义 哲学 为 指导 , 不断改进 各级 领导 干部 的 思想 方法 、 工作 方法 和 思维 方式 非常 重要 。 南疆 军区 政委 孔瑛 、 海军 某 基地 司令员 赵 兴发 、 广州军区空军 政治部 主任 董彦山 等 认为 , 用 辩证唯物论 和 历史唯物论 的 要求 衡量 , 我们 在 领导 决策 、 思想 方法 、 工作 方法 和 领导作风 方面 还 存在 不少 毛病 。 我们 要 通过 学习 邓小平 哲学思想 , 不断 洗刷 唯心 精神 , 努力做到 主观 与 客观 相 统一 , 认识 与 实践 相结合 , 增强 工作 的 预见性 和 创造性 , 把 自己 负责 的 工作 做 得 更好 , 把 党 和 军队 的 各项 建设 事业 不断 推向 前进 。 __label__C7-History 【 文献号 】 1 - 1338 【 原文 出处 】 中国 人口 · 资源 与 环境 【 原刊 地名 】 济南 【 原刊 期号 】 199601 【 原刊 页 号 】 28 - 32 【 分类号 】 K91 【 分类 名 】 中国 地理 【 作者 】 赵传燕 【 复印 期号 】 199607 【 标题 】 甘肃省 人口 增长 对 资源 、 环境 、 经济 发展 压力 的 历史 分析 及 预测 【 正文 】 ( 赵传燕 西北师范大学 ) 摘要 本文 以 区域 生态系统 理论 为 指导 , 在 分析 甘肃 人口 历史 发展 及 趋势 预测 的 基础 上 , 探讨 人口 增长 对 资源 、 环境压力 的 动态 过程 , 以及 人口 增长 对 经济 发展 的 影响 。 明晰 甘肃 人口 增长 对 资源 、 环境 、 经济 发展 影响 的 历史 特征 及 未来 趋势 , 并 提出 协调 人口 、 资源 、 环境 与 经济 发展 关系 的 初步 意见 , 以 实现 区域 可 持续 发展 战略 。 关键词 甘肃 ; 人口 增长 ; 压力 分析 与 预测 甘肃省 地处 我国 西部 地区 , 自然环境 条件 复杂 , 生态 结构 脆弱 。 解放 4 0 多年 来 , 特别 是 改革开放 的 1 0 多年 来 , 甘肃 经济 有 了 突飞猛进 的 发展 , 但 由于 人口 增长 过快 , 对 资源 、 环境 与 经济 发展 产生 了 很大 的 压力 , 引发 了 严重 的 生态环境 问题 和 社会 问题 。 为 实现 甘肃 区域 人口 、 资源 、 环境 和 社会 经济 的 可 持续 发展 , 本文 拟 从 分析 人口 增长 对 资源 、 环境 、 经济 发展 压力 的 动态变化 入手 , 探讨 资源 耗竭 与 退化 、 社会 文明 进步 迟缓 的 原因 , 以期 找到 解决问题 的 切口 。 一 、 人口 增长 现状 特征 与 趋势 分析 ( 一 ) 现状 特征 解放初期 , 甘肃 总人口 9 6 8 . 4 3 万 , 到 1 9 5 8 年 为 1 2 8 1 . 4 8 万 , 1 0 年间 人口 自然 增长率 年 平均 为 1 . 9 3 % 。 三年 自然灾害 时期 , 人口 自然 增长率 大幅度 下降 , 甚至 出现 负值 ( 1 9 6 0 年 为 - 2 . 5 8 % ) , 1 9 6 2 ~ 1 9 7 4 年 的 1 3 年间 , 是 甘肃 人口 暴涨 时期 , 人口 自然 增长率 平均 高 达 3 . 0 4 % 最高 时达 3 . 3 9 % , 1 9 7 4 年 人口数 是 1 9 4 9 年 的 1 . 8 4 倍 。 这 造成 甘肃 具有 大 的 人口基数 , 给 后来 甘肃 经济 发展 和 资源 环境 带来 了 潜在 沉重 的 压力 。 1 9 7 5 年 开始 实行 计划生育 后 , 人口 自然 增长率 明显 下降 并 有所 控制 , 1 9 7 5 ~ 1 9 8 6 年 的 1 2 年间 , 人口 自然 增长率 平均 为 1 . 1 0 8 % 。 从 1 9 8 7 年 开始 又 有所 回升 , 1 9 8 7 ~ 1 9 9 3 年 的 7 年间 , 人口 自然 增长率 平均 为 1 . 4 5 % 。 ( 二 ) 增长 趋势 预测 分析 随着 改革开放 的 进一步 深化 , 经济 进一步 搞活 , 甘肃 人口 总量 趋势 变化 不仅 受 自然 增长 的 影响 , 还 受 人才 引进 、 移民 等 机械 因素 的 影响 。 为 综合 考虑 自然 因素 和 机械 因素 对 人口 增长 的 影响 , 准确 预测 人口数量 趋势 变化 , 利用 灰色 系统 理论 对 人口数量 的 动态变化 过程 建模 ( 见表 1 ) , 并作 1 9 9 6 、 2 0 0 0 和 2 0 1 0 年 三个 时间 点 的 人口预测 ( 见表 2 ) 。 表 1 甘肃省 总人口 、 城镇人口 和 乡村人口 灰色 预测 模型 ( 万人 ) 表 2 甘肃省 人口数量 趋势 预测 ( 万人 ) ( 附图 { 图 } ) 由表 2 可知 , 到 2 0 1 0 年 , 甘肃省 总人口 为 2 9 5 0 万人 , 城镇人口 为 1 5 7 4 万人 , 乡村人口 为 1 5 5 9 万人 。 其中 城镇人口 有 较 大幅度 的 增长 , 年均 增长率 为 2 . 8 9 % 。 二 、 人口 增长 对 自然资源 压力 的 分析 ( 一 ) 人口 增长 对 自然资源 压力 的 历史 与 现状 分析 自然资源 为 人类 社会 经济 发展 提供 必需 的 物质 资料 , 自然界 所 提供 的 自然资源 量 不是 无限 的 , 而是 随着 人口 的 增长 、 生活 水平 的 改善 , 资源 人均 消耗量 的 上升 表现 为 强烈 的 稀缺 。 人均 占有 资源量 的 减少 与 人均 消耗 资源量 的 增长 构成 资源 稀缺 的 矛盾 运动 。 甘肃 人口 增长 已使 人均 可 再生资源 与 不可 再生资源 占有量 年均 增长率 为 负值 ( 表 3 ) , 根据 社会 经济 运动 规律 , 取 1 9 8 6 年 作为 基础 年 , 从 1 9 8 6 年 至 1 9 9 3 年 , 人口密度 由 4 5 . 6 人 km [ - 2 ] , 增加 到 5 1 . 1 人 km [ - 2 ] , 也 就是 人均 土地 面积 由 3 2 . 8 6 亩 下降 到 2 9 . 3 7 亩 , 下降 1 0 . 7 % , 年均 下降 为 1 . 6 % 。 与此同时 , 资源 人均 占有量 的 计算 , 由于 它们 在 用于 生产 和 消费 过程 中 遭到 了 破坏 , 不能 返回 原有 形态 , 每 一次 开发利用 都 会 引起 其 储量 的 减少 。 故 实际 人均 占有量 要 比表 3 中所列 数据 为 小 。 ( 二 ) 人口 增长 对 资源 、 环境压力 趋势 预测 分析 未来 甘肃 人口 将 有 较 大幅度 的 增长 , 这 势必 加大 社会 经济 发展 对 资源 环境 的 压力 。 在 分析 中 根据 甘肃省 近 1 0 年 来 森林 、 草地 和 耕地面积 变化 不大 的 具体情况 , 将 1 9 9 3 年 统计数据 作 基本 数据 进行 评价 ( 见表 3 ) 。 可知 : 2 0 1 0 年 人均 资源 占有量 将 有 较 大幅度 下降 。 可 再生资源 中 森林 、 草地 、 耕地 、 径流量 与 水能 蕴藏 人均 占有量 分别 依次 由 1 9 9 3 年 的 2 . 6 1 亩 、 1 0 . 9 4 亩 、 2 . 2 5 亩 、 1 2 8 9 . 6 立方米 , 0 . 6 1 千瓦 , 下降 到 2 0 1 0 年 的 2 . 0 6 亩 、 8 . 6 亩 、 1 . 7 6 亩 、 1 0 1 3 立方米 、 0 . 4 8 千瓦 , 分别 下降 为 2 1 . 1 % 、 2 1 . 4 % 、 2 1 . 8 % 、 2 1 . 5 % 和 2 1 . 3 % 。 表 3 人口 增长 与 资源 人均 占有量 动态 预测 分析 ( % ) ( 附图 { 图 } ) 三 、 人口 增长 对 经济 发展 的 影响 人口 增长 虽 有利于 发展 规模 经济 , 刺激 经济体制 、 资源配置 和 技术 上 的 积极 变化 , 但 过 快 的 人口 增长 , 则 会 妨碍 社会 生产 目的 的 实现 , 引起 一定 的 社会 问题 。 从 甘肃省 1 9 8 6 年 到 1 9 9 3 年 人口 增长 与 主要 工农业 产品产量 动态 过程 分析 可知 ( 表 4 ) , 全省 总人口 数量 呈上升 趋势 , 为 全程 增长 , 粮食 、 发电 、 原油 和 原煤 的 产量 虽 总趋势 表现 为 增长 趋势 , 但 增长 过程 中 仍 存在 下跌 现象 , 为 非 全程 增长 。 主要 工农业 产品 人均 产量 受其 影响 , 增长 中有 波动 。 在 发电 和 原油 生产 中 , 虽 生产量 有所增加 , 但 人均 量 仍 有 下跌 现象 。 表 4 甘肃省 1 9 8 6 ~ 1 9 9 3 年 人口 增长 与 主要 工农业 产品产量 发展 动态 过程 人口 粮食 发电 原油 煤炭 时间 数量 产量 人均 量 发电量 人均 量 产量 人均 量 产量 人均 量 1 9 8 6 0 0 0 0 0 0 0 0 0 1 9 8 7 + - - - - - - + + 1 9 8 8 + + + + - [ * ] - - + + 1 9 8 9 + + + + + - - + + 1 9 9 0 + + + + + + - [ * ] + + 1 9 9 1 + - - + + + + - - 1 9 9 2 + + + + + + + - - 1 9 9 3 + + + + + - - + + 注 : “ 0 ” 表示 基年 自比 ; “ 一 ” 表示 该 年 与 前 一年 相比 为 小 ; “ + ” 表示 该 年 与 前 一年 相比 为 大 ; “ * ” 表示 产量 增加 但 人均 量 下跌 现象 。 再由表 5 可知 , 粮食 、 发电 、 原油 和 原煤 主要 产品产量 增长速度 之 曲率 均 大于 人均 占有量 增长速度 之 曲率 , 分别 为 5 . 6 5 > 3 . 4 5 、 1 0 . 0 6 > 8 . 1 2 、 1 . 8 2 > 0 . 4 3 、 5 . 8 9 > 3 . 6 3 。 这 表明 人口 增长速度 超前 经济 发展 速度 , 削弱 了 发展 的 后备力量 , 限制 了 区域 社会 经济 的 快速增长 。 根据 甘肃省 “ 8 4 1 2 ” 项目组 对 甘肃省 2 0 0 0 年 粮食 和 一次能源 产量 的 预测 , 到 2 0 0 0 年 , 甘肃省 粮食 、 发电 、 原油 和 原煤 产量 分别 为 8 5 0 万 t 、 4 1 3 亿度 、 2 2 0 万 t 、 2 4 0 0 万 t 。 与 1 9 9 3 年 指标 相比 , 年均 增长率 分别 为 1 . 8 0 % 、 8 . 9 % 、 5 . 8 % 、 4 . 2 % , 但 人均 产量 年均 递增率 小 , 仅为 0 . 4 % 、 7 . 4 % 、 4 . 3 % 、 2 . 7 % 。 表 5 甘肃省 1 9 8 7 ~ 1 9 9 3 年 主要 工农业 产品产量 增长速度 及 人均 产量 增长速度 ( % ) ( 附图 { 图 } ) 四 、 结论 与 建议 ( 一 ) 结论 ( 1 ) 1 9 4 9 年 以来 , 甘肃 人口 增长 经历 了 “ 两起 两落 ” 的 发展 历史 。 1 9 8 7 年 以后 又 有 回升 现象 , 自然 增长率 达 1 . 4 5 % , 这 可能 是 由于 改革开放 力度 的 增大 , 生产 责任 承包制 的 推行 , 市场 经济体制 的 运行 , 以及 相应 配套 政策 滞后 所致 。 在 人口 发展 预测 中 , 1 9 9 3 年 至 2 0 1 0 年间 年均 增长率 将 为 1 . 4 2 % , 这 预示 着 甘肃 人口 有 较大 的 增长 。 ( 2 ) 城镇人口 增长幅度 大 , 这 表明 社会 进步 中 的 城市化 现象 。 ( 3 ) 人均 资源 占有量 逐年 下降 , 为 满足 当代人 的 需要 , 势必 加大 对 资源 、 环境 单位 面积 的 压力 。 将 使 可 再生资源 严重 退化 , 非 再生资源 耗尽 早日 到来 。 ( 4 ) 人均 社会 产品 占有量 增长 滞后 经济 发展 速度 , 妨碍 社会 生产 目的 的 实现 。 ( 二 ) 协调 人口 、 资源 、 环境 与 经济 发展 的 建设性 意见 ⒈ 坚持 计划生育 , 控制 人口数量 计划生育 是 我国 的 一项 基本国策 , 是 实现 人口数量 控制 的 保障 。 人口 增长 的 减缓 , 可减轻 人口数量 对 资源 需求 的 压力 , 缓解 可 再生资源 退化 的 速度 , 使非 再生资源 得以 较 长期 的 利用 和 深度 开发 , 使 人们 有 机会 、 有 能力 提高 自身 素质 , 有利于 区域 可 持续 发展 战略 的 实现 。 ⒉ 努力 发展 经济 , 促进 人口 增长 与 社会 经济 协调 发展 人口 增长 在 一定 程度 上 可 促进 经济 发展 , 但 人口 过快 增长 , 则 是 引起 经济 发展缓慢 、 资源 耗竭 与 退化 、 环境质量 下降 的 关键因素 。 另一方面 , 人口 问题 也 是 个 发展 问题 , 只有 坚持 发展 生产力 , 实现 经济 持续增长 , 促进 社会 经济 全面 发展 , 才能 从根本上 抑制 人口 的 过 快 增长 。 ⒊ 发展 教育 , 更新 观念 , 依靠 科技进步 , 减缓 人口 增长 对 资源 、 环境 和 社会 经济 的 压力 提高 人口素质 , 更新 观念 , 走 主要 依靠 科技 致富 、 科技 减压 、 实现 区域 可 持续 发展 之 路 , 是 解决 甘肃 人口 、 资源 、 环境 和 经济 持续 协调 发展 的 唯一 选择 , 也 只有 这样 才能 使 经济 、 社会 和 生态环境 三 效益 得以 统一 。 ⒋ 及时 制订 政策 , 推动 社会 文明 发展 针对 甘肃 人口 、 经济 、 社会 与 生态环境 特点 , 应 及时 制订 适合 现代 甘肃 的 人口 政策 , 积极 引导 城市化 的 发展 , 避免 城市化 过程 中 环境污染 的 出现 , 使得 区域 社会 向 物质 、 精神 双文明 的 方向 良性 发展 。 ( 编辑 : 田红 ) 参考文献 [ 1 ] ( 美 ) 人口 委员会 等 编著 . 人口 增长 与 经济 发展 — — 对 若干 政策 问题 的 思考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1 9 9 5 [ 2 ] 胡焕庸 等 编著 . 人口 发展 与 生存环境 . 上海 : 华东师大 出版社 , 1 9 9 2 [ 3 ] 甘肃省 “ 8 4 1 2 ” 项目组 等 编著 . 甘肃 2 0 0 0 年 科技 发展 战略 与 对策 . 兰州 : 甘肃 科技 出版社 , 1 9 8 9 [ 4 ] 甘肃 统计局 编 . 甘肃 统计 年鉴 1 9 9 3 . 中国 统计 出版社 , 1 9 9 3 H I S T O R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A N D F O R E C A S T O F T H E P R E S S U R E O F P O P U L A T I O N I N C R E A S E O N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G A N S U P R O V I N C E ZhaoChuanyan ( Dep . ofGeography , NorthwestNormalUni . , Lanzhou ) AbstractWiththeguidanceofregionalecologicalsystematictheory , andonthebasisofanalysingthehistoricaldevelopmentofpopulationinGansuprovinceandforecastingitsfuturetendency , thepaperprobesthedynamicprocessofthepressureofpopulationincreaseonresources , environment , andtheitseffectsoneconomicdevelopment . Tosumup , thepapergivesthehistoricalcharacteristicsofpopulationincreaseoneconomicdevelopmentandresourcesenvironment , andfinally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ofcoordinatingtherelationshipsamongpopulationincrease , resources , environmentandeconomicdevelopmentinordertocarryoutregionalsustaineddevelopmentstrategy . KeyWordsGansu ; populationincrease ; analysesandforecastofthepressure * __label__C7-History 【 文献号 】 1 - 1401 【 原文 出处 】 陕西 师范大学 学报 : 哲社版 【 原刊 地名 】 西安 【 原刊 期号 】 199602 【 原刊 页 号 】 82 - 87 【 分类号 】 K91 【 分类 名 】 中国 地理 【 作者 】 朱士光 【 复印 期号 】 199609 【 标题 】 历史 地理 研究 中国 七大 古都 始 都 年代 考 【 正文 】 摘要 确定 古都 准确 的 始 都 年代 对 深入研究 古都 形成 与 演变 的 历程 有着 直接 影响 。 我国 众多 古都 中 一些 建都 年代 较 早 的 , 目前 对 其始 都 年代 问题 , 尚 缺乏 深入研究 , 看法 不够 一致 。 中国 七大 古都 中 大多 存在 这一 问题 。 现经 研究 考证 , 其中 洛阳 地区 二里头 有 夏初 都城 遗址 , 其始 都 年代 约 在 公元前 1900 年 前后 ; 安阳 之 殷墟 为 商代 晚期 都城 , 其始 都 年代 为 公元前 1299 年 ; 西安地区 最早 都城 为 西周 丰镐 , 始于 公元前 1040 年 ; 北京地区 在 西 周武王 十二年 始建 有燕 、 蓟二国 , 它们 始 都 年代 为 公元前 1027 年 ; 开封 地区 战国 时为 魏国 都城 , 始于 公元前 361 年 ; 南京 地区 最早 都城 为 三国 时 吴国 之 建业 , 始 都 于 公元 229 年 ; 杭州 最早 为 五代 吴越国 所 都 , 始 都 于 钱 l i ú @ ① 进封 为 吴越 国王 之 公元 907 年 。 关键词 古都 中国 七大 古都 始 都 年代 * * * 我国 是 一个 历史悠久 的 文明古国 。 在 漫长 的 历史 发展 进程 中 , 大一统 的 王朝 时有 兴替 , 而 群雄 对峙 多 国 并立 的 时期 也 多次 出现 。 因而 历代 列国 都城 众多 。 在 数以百计 的 古代 都 城中 , 有 许多 始 都 时间 甚 早 , 其中 不少 在 我国 历史 上 开始 有 明确 连续 纪年 记载 的 西周 中期 共和元年 ( 公元前 841 年 ) 以前 就 被 建为 都城 。 因此 这些 古都 始 都 年代 , 史籍 上 记载 均 较为 笼统 , 迄今 学术界 也 缺乏 深入研究 , 间或 有 一些 学者 对 某些 古都 始 都 年代 作出 较 具体 的 推断 , 但 其 准确 程度 尚 值得 商榷 。 由于 确定 古都 准确 始 都 年代 对 深入研究 古都 形成 与 演变 的 历程 有着 直接 影响 。 本文 拟先 就 我国 众多 古都 中之七大 古都 的 始 都 年代 进行 探讨 , 以求 正 于 古都 学界 专家 , 并 希冀 以 此文 为 发端 , 扩展 开去 , 推动 对 我国 其他 一些 古都 始 都 年代 的 研究 工作 。 一 、 开封 、 南京 、 杭州 所谓 “ 中国 七大 古都 ” , 是 指 安阳 、 西安 、 洛阳 、 北京 、 开封 、 南京 、 杭州 。 这 七座 城市 所在 地区 的 古都 , 都 曾 先后 作 过 我国 历史 上 正统 王朝 , 即夏 、 商 、 西周 、 东周 、 秦 、 西汉 、 东汉 、 西晋 、 东晋 、 隋 、 唐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清等 王朝 的 都城 , 且 作为 都城 历年 较长 , 对 我国 历史 上 政治 、 经济 、 文化 的 发展 发挥 了 较为 重大 作用 。 因而 在 我国 古都 群中 地位 更为重要 , 将 它们 合 称为 “ 七大 古都 ” 是 有 充分 理由 的 。 在 本世纪 20 年代 有些 学术著作 曾 将 西安 、 洛阳 、 北京 、 开封 、 南京 合 称为 “ 中国 五大 古都 ” , 后 到 30 年代 又 加上 杭州 , 于是 “ 中国 六大 古都 ” 说 遂 代替 “ 中国 五大 古都 ” 说 , 并 流行 了 半个世纪 。 到 1988 年 , 经 中国 古都 学会 邀集 学术界 与 新闻出版界 有关 专家 进行 认真 研讨 , 一致同意 将 与 殷 、 邺 两座 古都 废墟 关系密切 的 安阳市 也 列为 我国 大 古都 之一 , 这样 就 出现 了 “ 中国 七大 古都 ” 新 说 。 经过 共同努力 向 国内外 广为 宣传 , “ 中国 七大 古都 ” 说 已 得到 学术界 与 广大群众 的 普遍 认同 。 在 前述 七大 古都 中 , 开封 、 南京 、 杭州 这 三座 城市 所在 地区 之 古都 最早 建都 时间 均 较晚 , 且 都 在 西周 共和元年 以后 , 因而 有关 史籍 上 关于 它们 最早 建都 的 年代 均 有 明确 记载 , 问题 比较简单 , 只是 开封 的 情况 略为 复杂 , 需要 稍作 讨论 。 开封 地处 黄河 下游 中原地区 腹心 部位 , 号称 “ 七朝 都 会 ” 。 历史 上 最早 在 该地 建都 的 是 战国时期 的 魏国 。 多种 史籍 均 一致 载明 是 在 魏惠王 时期 ( 公元前 4 世纪 中期 ) , 魏国 国都 由安邑 ( 今 山西 夏县 北 ) 迁徙 至 大梁 ( 今 开封市 西北 ) 。 也 正因如此 , 魏惠王 当时 又 被 称为 “ 梁惠王 ” ( 《 孟子 · 梁惠王 》 上 ) 。 但 究竟 魏惠王 何年 徙 都 于 大梁 , 史载 却 有 分歧 , 大致 有 四种 说法 : 1 . 魏惠王 三十一年 ( 公元前 339 年 ) 〔 1 〕 徙 都 大梁 说 。 西汉 司马迁 在 《 史记 · 魏 世家 》 中 首倡 此 说 。 后 北宋 司马光 ( 《 资治通鉴 》 卷 1 , 《 周纪 二 》 ) 与 清末 扬守敬 ( 《 水 经 · 渠水 注 》 之 杨守敬 按语 ) 从 之 。 2 . 魏惠王 二十九年 ( 公元前 341 年 ) 徙 都 大梁 说 。 唐代 司马 贞主此 说 ( 《 史记 · 商君 列传 》 之 《 索隐 》 ) 。 3 . 魏惠王 九年 ( 公元前 361 年 ) 徙 都 大梁 说 。 刘宋时 裴 y ī n @ ② 据 《 汲冢 纪年 》 ( 即 《 竹书纪年 》 ) 主此 说 ( 《 史记 · 魏 世家 》 之 《 集解 》 ) 。 4 . 魏惠王 六年 ( 公元前 364 年 ) 徙 都 大梁 说 。 北魏 郦道元 主此 说 。 晋时 人臣 瓒 也 主此 说 。 ( 《 水 经 · 渠水 注 》 、 《 汉书 · 高 帝纪 》 之臣 瓒 注释 ) 。 他们 都 是 根据 《 竹书纪年 》 的 记载 。 由于 史籍 记载 上 的 歧见 杂陈 , 使得 当代 史学家 与 古都 学家 , 对 魏惠王 时徙 都 大梁 的 时间 见仁见智 , 各有 依循 。 如 范文澜 持 魏惠王 三十一年 说 〔 2 〕 , 谭其骧 持 魏惠王 六年 说 〔 3 〕 史念海 与 李润田 等持 魏惠王 九年 说 〔 4 〕 , 而 1992 年 出版 的 《 中国 大百科全书 · 中国 历史 》 卷 , 也持 魏惠王 九年 说 。 以上 诸说 中 , 究竟 哪一说 更 接近 史实 呢 ? 笔者 认为 是 魏惠王 九年 说 。 魏惠王 九年 说 所据 为 《 竹书纪年 》 , 该书 作者 据 史学家 考证 , 已 认定 是 魏惠王 之子 魏襄王 ( 公元前 318 年 ~ 前 296 年 在位 ) 时 的 史官 所 作 , 对 魏国 史实 记载 比较 接近 史实 , 某些 内容 甚至 较 《 史记 》 更 准确 , 对 研究 先秦 史 具有 很 高 史料 价值 〔 5 〕 , 对 研究 魏国 史 更是 必不可少 的 官方 档案 材料 。 更何况 魏国 徙 都 大梁 是 该书 作者 前代 之 大事 , 时间 相距 不远 , 所载 必 不会 误 。 此外 , 据 《 史记 · 魏 世家 》 记载 , 魏惠王 十七年 魏军围 赵国都 城 邯郸 , 十八年 齐国 派田忌 为主 将 , 孙膑 为 军师 率师 救 赵 。 田忌 主张 径入 赵国 攻击 魏军 。 孙膑 则 向 田忌 建议 道 : “ 今梁 赵相攻 , 轻兵 锐卒 必竭于 外 , 老弱 罢于 内 。 君 不 若引兵 疾走 大梁 , 据 其 街路 , 冲其方 虚 , 彼必释 赵而 自救 。 是 我 一举 解 赵之围 而 收弊 于 魏 也 ” ( 《 史记 · 孙子 吴起 列传 》 ) 。 田忌 采纳 了 孙膑 建议 , 魏军 果然 撤去 对 邯郸 的 包围 , 回师 自救 , 与 齐 军战 于桂陵 , 遭致 惨败 。 这 就是 历史 上 著名 的 “ 围魏救赵 ” 之役 。 上引 孙膑 所言有 两点 值得注意 , 一是 将 魏国 称为 梁国 ; 二是 力主 猛攻 大梁 。 这 都 表明 魏惠王 十八年 时 大梁 已 是 魏国之 国都 。 魏惠王 二十九年 与 三十一年 徙 都 大梁 说 因而 不能 成立 , 然而 魏惠王 六年 徙 都 大梁 说 与 魏惠王 九年 徙 都 大梁 说 一样 , 既 都 在 齐魏 桂陵 之 战前 , 又 都 根据 《 竹书纪年 》 , 二者 又 孰是孰非 呢 ? 《 竹书纪年 》 由于 原 简牍 残缺 错乱 , 后代 学者 在 考释 、 校正 时 意见 不尽一致 , 因而 在 同一 书 之 不同 考 正本 与 校释 本中 , 对 同一 问题 的 记载 容有 差异 。 现要 从 二者 中 作出 判断 , 则 应从 造成 魏国 迁都 的 原因 中 进行 分析 。 关于 这一 问题 , 《 竹书纪年 》 中未著 一字 , 但 司马迁 、 司马 贞 与 司马光 等 古代 学者 均 认为 是因为 “ 安邑近 秦 ” , 秦国 力日强 , 魏 难以 与 之 争胜 , 因而 将国 都 东迁 于 大梁 以避 其锋 ( 详见 《 史记 》 《 魏 世家 》 与 《 商君 列传 》 、 《 资治通鉴 》 卷 1 《 周纪 二 》 ) 。 现代 有 学者 则 认为 , “ 魏徙 治 大梁 乃是 由于 国力 的 向东 发展 , 并非 由于 畏惧 秦国 ” 〔 6 〕 。 但 从 当时 战国七雄 之间 斗争 形势 看 , 上述 两点 都 是 导致 魏 迁都 大梁 的 原因 。 据 《 史记 · 魏 世家 》 所 载 , 魏惠王 初 即位 , 于惠 王元年 就 遭到 韩 、 赵两国 的 联合 进攻 , 赵国 主张 除去 惠王 , 另 立 公子 缓为 魏国 君主 ; 韩国 则 主张 将 魏国 一分为二 , 以 削弱 魏之 国势 。 由此可见 魏 与 韩 、 赵 两国间 利害冲突 之 尖锐 与 积怨 之深 。 因此 魏惠王 一待 国君 地位 巩固 之后 即 主动 向 韩 、 赵两国 发动 进攻 , 于惠王 二年 败 韩于 马陵 , 败 赵于 怀 。 五年 与 韩会 宅阳 。 九年 又伐败 韩 、 赵于 浍 〔 7 〕 。 因此 积极 向东 发展 , 力图 在 与 韩 、 赵两国 的 斗争 中 占据 优势 地位 , 是 魏惠王 巩固 自己 国君 地位 与 称霸 于 诸侯 间 的 基本国策 , 迁都 大梁 就是 这一 基本国策 中 的 一个 重要 措施 。 再 就 其西邻 秦国 论 , 秦自献 公 ( 公元前 384 年 ~ 前 362 年 在位 ) 时起 , 国力 即 不断 增强 , 并 不断 向 魏 进攻 。 魏惠王 登上 王位 后 , 先于 五年 为 秦败 于 洛阴 〔 8 〕 , 后 又 于 九年 与 秦战于 少梁 ( 今 陕西 韩城市 ) , 魏国 主将 公孙 痤 被俘 ( 《 史记 · 魏 世家 》 ) , 甚至 连魏 太子 也 被 虏 。 〔 9 〕 看来 此战 惨败 使 魏国 朝野 大为 震动 , 因而 促成 魏国 君臣 于 当年 将国 都 由 距 秦国 较近 的 安邑 迁至 大梁 。 由 以上 分析 可见 , 魏国 徙 都 大梁 年代 应是 魏惠王 九年 , 即 公元前 361 年 。 这 也 是 开封 地区 最早 建都 年代 。 南京 地处 长江下游 , 自古 被 称为 “ 龙蟠虎踞 ” 之区 , 历来 为 帝王将相 所 看重 。 公元 三 世纪 初 三国 时期 吴国 首先 在 当地 建都 。 关于 其 建都 年代 , 史有明 载 。 据 《 三国志 · 吴书 · 吴主传 》 所 载 : 吴大帝 孙权 于 黄龙 元年 ( 公元 229 年 ) 春 , 在 武昌 ( 今 湖北 鄂州市 ) 即 皇帝 位 。 同年 秋 九月 , “ 迁都 建业 ” 。 建业 在 今 南京市 区 。 由此可知 南京 始 都 年代 应是 公元 229 年 。 尽管 持 这 一 观点 的 学者 颇 多 , 但 当代 仍 有 学者 不 同意 这一 见解 , 主张 将 在此之前 孙权 将 其 统治 中心 由 京口 ( 今 江苏 镇江市 ) 迁至 秣陵 ( 今 南京市 江宁县 南之秣陵关 ) 为 东汉 建安 十六年 , 即 公元 211 年 作为 南京 始 都 年代 。 诚然 , 早 在 建安 初年 , 当 孙权 之兄 孙策 在世 时 , 孙氏 家族 就 已 在 长江 中下游 进行 军事 割据 , 政由己出 , 已 形成 了 一个 独立王国 ; 到 东汉 末年 献帝 建安 十六年 , 孙权 在 孙 刘联军 于 赤壁 大败 曹军 , 三国鼎立 之势 已经 形成 之后 不久 即 “ 徙 治秣陵 ” , 第二年 建 石头城 , 并 将 秣 陵 改名 为 建业 , 以 表达 其欲以 该地 为 基地 建立 不世 功业 的 勃勃 雄心 , 但 当时 孙权既 未封王 , 也 未 称帝 。 因此 公元 211 年 之秣陵 与 公元 212 年 改名 后 的 建业 尚 不能 算作 国都 。 故而 《 吴主传 》 写作 “ 徙 治 ” , 其 理由 盖 在于 此 。 这 也 是 之所以 将 公元 229 年 作为 南京 始 都 年代 的 主要 原因 。 杭州 始 都 时间 应 以 唐末 吴越国 正式 在 该地 建都 年代 为准 。 据 史载 , 后梁太祖 朱晃 开平 元年 ( 公元 907 年 ) , 进封 钱 l i ú @ ① 为 吴越 国王 。 此前 钱 l i ú @ ① 仅为 两浙 节度使 ( 《 旧 五代史 》 卷 3 , 《 梁书 三 · 太祖 本纪 三 》 ; 卷 133 《 钱 l i ú @ ① 列传 》 ) 。 钱 l i ú @ ① 为 杭州 临安县 人 , 经营 杭州 垂 40 年 。 然 杭州 正式 作为 吴越国 都 却是 自 公元 907 年 起 , 这 也 就是 杭州 地区 始 都 之 年代 。 有 的 学者 将 唐昭宗 乾宁 三年 ( 公元 896 年 ) , 甚至 将 景福 二年 ( 公元 893 年 ) 作为 吴越国 建都 杭州 的 起始 年代 。 但 那时 钱 l i ú @ ① 还 只是 镇 海军 节度使 , 虽以 杭州 为 治所 ( 《 旧 五代史 》 卷 133 《 钱 l i ú @ ① 列传 》 ) , 但 并 不是 国都 , 因而 均 难以 成立 。 二 、 西安 西安 是 我国 , 也 是 世界 上 的 一座 著名 古都 。 但 西安地区 建都 究竟 始于 何年 的 问题 迄今 尚未 解决 。 而 要 解决 这一 问题 则 应 首先 论定 在 西安地区 最早 建立 的 都城 被 确认 为 一国 之 都 的 年代 。 古今 学术界 一致 认为 西安地区 最早 建立 的 都城 是 西周 的 丰京 与 镐京 。 镐京 具体位置 , 经 考古工作者 近 十多年 调查 发掘 , 已 确定 在 距今 西安 市区 西南 10 多公里 的 沣 水东岸 之 长安县 斗门镇 花园村 西眉坞 岭 一带 〔 10 〕 ; 丰京则 在 沣 水 西岸 , 大致 在 今 长安县 马王 镇 、 客省庄 一带 。 丰 、 镐 二京 隔 沣 水相望 。 由于 西周 建国 在 共和元年 ( 公元前 841 年 ) 以前 , 西周 初年 诸王 纪年 不详 , 因而 许多 研究 丰镐 的 论著 , 在 涉及 它们 被 确立 为 西周 都城 的 年代 时 , 大多 泛泛 而论 。 有 的 仅 概略 地 称之为 “ 文王 作丰 , 武王治 镐 ” 〔 11 〕 , 只是 说 到 是 西周 初年 作为 都城 , 点到 即止 , 未作 深论 ; 有 的 则 笼统 地说 , 镐京 作为 西周 都城 , 自 周武王 至 周幽王 , 凡 12 王 , 历时 300 余年 〔 12 〕 。 幽王 身亡 失国 之 年代 史籍 记载 明确 , 在 公元前 771 年 。 据此 上推 300 余年 , 则 镐京 始 都 在 公元前 11 世纪 初 。 这 虽 与 史学界 目前 认定 的 西周 王朝 始建 于 公元前 11 世纪 的 见解 相吻合 , 但 也 未 言明 镐京 建都 之 具体 年代 。 比较 明确 论及 这一 问题 的 , 目前 只见 有 《 西安 历史 述略 》 ( 增订本 ) 一书 ( 武伯纶 编著 ,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4 年 第二 版 ) 。 书中 写道 : “ 丰京 当作 于 公元前 1136 年 左右 ” , “ 武王 继文 王称王 在 公元前 1133 年 , 镐京 当亦作 于是 年 ” 。 丰 、 镐 二京 修建 年代 虽然 说 得 明确 , 因未见 作者 进行 具体 论述 , 且 将 西周 建立 时间 上推 至 公元前 12 世纪 , 恐难 得到 学术界 认同 。 那么 丰 、 镐 二京 建都 究竟 始于 何年 呢 ? 又 是 《 竹 书纪 书 》 为 破解 这一 问题 提供 了 一个 重要 史料 。 针对 《 史记 · 周 本纪 》 中 述及 西夷 犬戎 杀 幽王 , 掳 褒 姒 , 尽取 周贿 而 去 之 史实 , 南朝 刘宋 时期 裴 y ī n @ ② 在 他 撰著 的 《 史记 集解 》 中 , 曾引 《 汲冢 纪年 》 道 : “ 自 武王灭 殷 以至 幽王 , 凡 二百五 十七年 也 。 ” 前 已 述及 《 汲冢 纪年 》 又名 《 竹书纪年 》 , 所 载 先秦 史实 颇为 准确 , 因此 它 所 记自 武王灭 殷至 幽王 败亡 经历 之 年数 也 应 是 可信 的 。 史界 公认 幽王 被 杀 亡国 在 公元前 771 年 。 武王灭 殷在 此前 257 年 , 即 应为 公元前 1027 年 。 而 《 史记 · 周 本纪 》 在 记述 西周 初年 立国 灭殷 经过 时 明确 写道 : 文王 于伐崇侯虎 后 即 建丰邑 , 自岐下 徙 都 丰邑 后 于 明年 崩 殂 。 太子 姬发 继立 , 是 为 武王 。 武王 即位 后 之 十一年 十二月 戊午 率 诸侯 、 虎贲 、 甲士 东伐 殷纣王 , 于 次年 二月 进军 至 牧野 ( 河南 淇县 南 ) , 并 大败 纣师 , 纣王 自焚 死 , 遂 灭 其国 。 可见 灭 殷为 武王 十二年 , 斯年 即 前 所定 之 公元前 1027 年 。 如此 , 则 武 王元年 为 公元前 1038 年 , 文王 死 于 公元前 1039 年 , 而 周人 自岐下 东徙 , 迁都 城于 丰邑 就 为 公元前 1040 年 。 至 于武王 都 镐 的 时间 , 从 《 史记 · 周 本纪 》 所记武 王克殷 回国 后 即 住 在 镐京 , 并 与 周公旦 夤夜 计议 安定 天下 大计 看 , 最迟在 公元前 1027 年 。 也 有 学者 认为 武王 为 完成 灭殷 大业 , 继位 不久 就 迁都 于 镐 。 照此 说 , 则 武王 都 镐 应 在 公元前 1038 年 后 不久 。 实际上 , 丰 、 镐 二京 虽为 沣 水 所 隔 , 但 相距 很近 , 实为 一座 城市 的 两个 部分 。 武王 都 镐 后 , 丰京 也 并未 丧失 其 原有 之 重要 地位 。 终 西周 之世 , 周王 及其 统治集团 重要 成员 , 除 经常 到 丰京 朝拜 宗庙 祭祀 祖先 外 , 也 常 在 那里 处理 国事 。 因此 在 确定 丰京 、 镐京 建都 时间 问题 时 , 实 不必 将 二者 分割 开来 分别 予以 论定 , 而 应当 将丰 、 镐 看作 是 一座 统一 的 都城 。 前 已论明 , 周人 徙 都 于 丰在 公元前 1040 年 , 据 以上 分析 也 可以 说 , 丰镐 正式 作为 西周 王朝 国都 始于 公元前 1040 年 。 实际上 这 也 就是 西安地区 建都 的 最早 年代 。 西安地区 始 都 年代 一旦 探明 , 就 为 解决 安阳 、 洛阳 与 北京地区 之始 都 年代 问题 奠定 了 基石 。 三 、 安阳 、 洛阳 、 北京 安阳市 西北郊 以 小屯村 为 中心 的 殷墟 是 商代 后期 的 都城 , 这一 史实 最早 为 《 竹书纪年 》 所 记载 。 《 水 经 · 洹 水注 》 在 注释 “ ( 洹 水 ) 又 东北 出山 , 过邺 县南 ” 一句 时 , 除 明言 “ 洹 水 出山 , 东 迳 殷墟 北 ” 外 , 又 引 《 竹书纪年 》 道 : “ 盘庚 即位 , 自奄迁 于 北蒙 曰 殷 ” 。 后 之 史家 , 如 南朝 宋时 之 裴 y ī n @ ② 与 唐代 司马 贞 在 注释 《 史记 》 中 的 有关 内容 时 , 也 引 《 竹书纪年 》 , 指出 殷墟 “ 南去 邺 三十里 ” 〔 13 〕 。 又 唐代 贞观 年间 成书 的 《 括 地志 》 , 引 《 竹书纪年 》 则 云 殷墟 “ 南去 邺 四十里 ” ( 《 史记 · 殷 本纪 》 之 《 正义 》 ) 。 实际上 相距 30 里 与 40 里 差距 并不大 , 均 大致 近似 , 实指 一地 。 《 括 地志 》 还 指出 : “ 相 州 安阳 本盘庚 所 都 , 即 北蒙 , … … 是 旧 邺 城 西南 三十里 有 洹 水 , 南岸 三里 有 安阳 城 , 西有 城名 殷墟 , 所谓 北蒙 者 也 。 ” 殷都 之 方位 与 地望 已 指 认得 颇为 明确 。 到 本世纪初 罗振玉 与 王国维 根据 小屯村 出土 的 大量 甲骨 及其 上 之 甲骨文 , 结合 史籍 进行 研究 后 具体 确定 小屯村 一带 为 盘庚 所迁 之 殷 都 , 后 又 通过 半个 多 世纪 的 考古 发掘 与 研究 , 在 小屯村 周围 发现 了 商代 晚期 的 宫殿 、 宗庙 、 王陵 、 手工 作坊 、 平民 住宅 与 墓葬 等 遗址 , 还 发现 了 人工 挖掘 的 用于 防御 的 灰沟 , 进一步 确证 了 安阳 小屯村 一带 就是 商代 后期 的 殷 都 。 自盘庚 都 于 该地 后 , 商 王朝 就 改称 为 殷 。 当前 , 尽管 有 部分 学者 认为 安阳 市郊 的 殷墟 不是 商代 后期 盘庚 所 迁建 的 殷 都 〔 14 〕 , 甚至 认为 安阳 “ 不 具备 古都 的 资格 ” 〔 15 〕 , 但 从 迄今 他们 所 提出 的 论据 看 , 还 很 难 动摇 古今 历代 众多 学者 所 确定 今 安阳市 西北郊 就是 商代 后期 都城 殷 的 地位 。 那么 盘庚于 何年 迁都 于 殷 呢 ? 史 无 明确 记载 , 古今 学者 对 这 一 问题 进行 直接 探讨 的 也 不 多 , 一般 只是 概略 地说 “ 早 在 3000 多年 以前 , 商王 盘庚迁 都 于 此 ” 〔 16 〕 , 或者说 约 公元前 14 世纪 盘庚迁 都 到 殷 〔 17 〕 。 目前 只见 苏天钧 在 其 所 著 的 《 中国 古都 》 ( 新华出版社 , 1992 年 12 月 版 ) 一书中 明确提出 “ 商 王盘庚 十四年 ( 公元前 约 1378 年 ) 自 ‘ 奄 ’ 迁都 于 ‘ 殷 ’ ( 今 安阳 市区 小屯 一带 ) ” 。 因未见 作者 提出 具体 的 推算 根据 , 故 不便 作出 评论 。 据 《 竹书纪年 》 记载 “ 自盘庚 徙 殷至 纣 之灭 二百七十三年 , 更 不 徙 都 ” , 可由纣灭 之 年 推算出 盘庚迁 都 之 年 。 本文 前 已 论及 周武王 灭 纣 在 公元前 1027 年 , 由此 上推 273 年 则 为 公元前 1299 年 。 这就是说 盘庚迁 都 于 殷 在 公元前 1299 年 , 这 也 就是 古都 安阳 始 都 之 年 。 这 与 史学界 与 考古学界 通常 认为 作为 商代 后期 都城 的 殷其 绝对 年代 在 公元前 约 1300 ~ 1027 年 的 见解 恰好 吻合 〔 18 〕 。 洛阳 居 “ 天下 之中 ” , 自古 也 是 建都 之上 选之地 。 往昔 曾 称之为 “ 九朝古都 ” , 即 指 该地 曾 先后 被 东周 、 东汉 、 曹魏 、 西晋 、 北魏 、 隋 、 唐 、 后梁 、 后唐 等 九个 王朝 建作 都城 。 但 自 本世纪 下半叶 , 在 洛阳市 下辖 之 偃师市 发现 了 二里头 与 尸乡 沟 遗址 后 , 学者 根据 这 两处 遗址 上 分布 的 大型 宫殿 、 墓葬 、 手工业 作坊 之 遗存 与 出土 的 青铜器 、 陶器 、 玉器 等 古代 器物 以及 地层 覆压 关系 , 参证 文献 史籍 资料 , 咸认为 二里头 遗址 是 夏代 的 一座 都城 , 有 的 学者 甚至 直指 其为 夏代 初年 之 太康 与 夏末 桀 曾 居住 过 的 斟 寻 〔 19 〕 ; 而 尸乡 沟 遗址 则 是 商汤 曾 居住 过 的 西毫 。 如此 , 则 洛阳 地区 最早 建为 都城 要溯 至 夏初 。 它 的 绝对 年代 据 碳 十四 测定 约 相当于 公元前 1500 ~ 前 1900 年 。 〔 20 〕 。 这样 其始 都 年代 约 在 公元前 1900 年 前后 , 距今 已约 3900 年 。 由于 相隔 颇为 遥远 , 所以 目前 尚 不能 指出 其 具体 始 都 年代 。 应该 说 这 是 迄今 经过 考古 发掘 与 文献考证 已获 证实 的 我国 最 古老 的 一座 都城 。 北京地区 , 尽管 有 学者 认为 在 西周 以前 就 有 蓟 、 燕等 “ 自然 生长 的 国家 ” 〔 21 〕 , 但 蓟 、 燕二国 见于 史籍 记载 , 还是 始于 西周 初年 武王 的 分封 。 《 史记 · 周 本纪 》 写得 明白 , 西 周武王 于击灭 殷纣王 的 当年 就 封帝 尧 之后 于 蓟 、 召公 s h ì @ ③ 于燕 。 唐代 张 守节 在 《 史记 正义 》 中 指出 : “ 蓟 、 燕二国 俱 武王立 , 因 燕山 、 蓟丘 为名 , 其地足 自立 国 。 蓟微燕盛 , 乃 并 蓟居 之 , 蓟名 遂 绝焉 。 今 幽州 蓟县 , 古 燕国 也 。 ” 这 表明 两国受 封 立国 后 , 随着 国势 强弱 的 变化 , 燕国 不仅 兼并 了 蓟国 , 而且 以 蓟城 作为 自己 的 京城 。 战国 末年 秦灭 燕后 于 其 地置 蓟县 , 历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唐 相沿 未 变 。 至于 燕国 最初 的 都城 , 经过 考古工作者 的 努力 , 其 遗址 已 于 近年 在 北京市 西南郊 房山区 琉璃河 镇 北约 3 公里 董家 林村 附近 被 发现 。 该 遗址 除 残存 有 西周时期 的 城墙 外 , 还有 大量 的 墓葬 与 车马坑 。 特别 是 在 一座 带有 四条 墓道 的 大型 墓室 中 , 发现 有 两件 青铜 礼器 一 h é @ ④ 、 l é i @ ⑤ , 其盖 内 和 内沿 内壁 有 相同 的 铭文 43 字 , 其中 “ 令克侯于 @ ⑥ ” 一句 , 证实 了 该 城址 就是 周武王 册立 的 燕国 初期 的 都城 。 1990 年 有 的 专家 据此 认为 “ 武王 11 年伐 纣 , 公历 是 公元前 1045 年 , 这 一年 周王 封召公 于燕 , 至今已有 3035 年 ” 。 北京市文物局 还 根据 这些 专家 的 意见 于 1990 年 4 月 21 日 召开 新闻 发布会 宣布 : 北京地区 有 文字 可考 的 建都 史为 3035 年 。 〔 22 〕 事实上 , 两国 的 都城 也 均 是 在 当年 建成 。 这 一年 自当 是 北京地区 始 都 之 年 。 本文 前 已论明 , 周武王 是 于 即位 后 的 十一年 之 十二月 率 诸侯 伐 殷 , 于 次年 二月 击败 殷军 , 迫使 纣王 自焚 身亡 , 然后 才 大封 诸侯 。 所以 灭 纣 与 封侯 应是 武王 十二年 , 即 公元前 1027 年 。 这 也 就是 北京地区 的 始 都 年代 。 这比 北京市文物局 宣布 的 北京地区 始 都 年代 晚 18 年 , 这 也 可说是 有关 北京地区 始 都 年代 的 另 一种 见解 。 〔 作者简介 〕 朱士光 , 1939 年生 。 陕西 师范大学 历史 地理 研究所 教授 , 博士生 导师 。 发表 论文 60 余篇 , 主编 、 参编 《 黄河 文化 丛书 · 住行 篇 》 等 著作 12 部 。 〔 责任编辑 许 正文 〕 * 收稿 日期 : 1995 — 12 — 05 注释 : 〔 1 〕 关于 魏惠王 在位 年代 , 《 史记 · 六 国 年表 》 所 载 有误 , 此 从 陈梦家 《 六 国 纪年 》 说 更正 , 下同 。 〔 2 〕 《 中国通史 简编 》 ( 修订本 ) 第一 编 ,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 第 3 版 。 〔 3 〕 《 中国 七大 古都 · 序 》 ,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1 年版 。 〔 4 〕 史念海 : 《 论 〈 禹贡 〉 的 著作 年代 》 , 载 《 河山 集 · 二集 》 , 三联书店 1981 年版 ; 《 中国 七大 古都 · 开封 》 。 〔 5 〕 详见 《 中国 大百科全书 · 中国 历史 》 第 3 卷 《 竹书纪年 》 条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2 年版 。 〔 6 〕 史念海 : 《 中国 古都 概说 》 ( 二 ) , 《 陕西 师 大学 报 》 ( 哲学 社会科学 版 ) 1990 年 第 2 期 。 〔 7 〕 《 史记 · 魏 世家 》 仅载 魏惠王 九年 败 韩事 ; 《 史记 · 六 国 年表 》 之 赵 年表 , 却 在 赵成 侯 十三年 ( 即 魏惠王 九年 ) 栏中 记有 “ 魏败 我 于 浍 ” 。 〔 8 〕 《 史记 · 六 国 年表 》 之秦 年表 , 在 秦献公 十九年 ( 即 魏惠王 五年 ) 栏中 载有 “ 败 韩 、 魏洛阴 ” 。 〔 9 〕 《 史记 · 六 国 年表 》 之魏 年表 魏惠王 九年 与 秦 年表 之 秦献公 二十三年 。 〔 10 〕 见 1993 年 2 月 4 日 《 西安 晚报 》 刊载 之 新华社 电讯 《 十年 探索 破解 千年 悬案 , 镐京 具体位置 确定 》 。 〔 11 〕 《 中国 七大 古都 · 西安 》 。 〔 12 〕 曲 英杰 : 《 先秦 都城 复原 研究 》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 〔 13 〕 《 史记 · 项羽 本纪 》 之 《 集解 》 与 《 索隐 》 。 〔 14 〕 曲 英杰 : 《 先秦 都城 复原 研究 》 。 〔 15 〕 马正林 : 《 论 确定 中国 “ 大 ” 古都 的 条件 》 , 载 《 陕西 师 大学 报 》 ( 哲学 社会科学 版 ) 1993 年 第 2 期 。 〔 16 〕 《 中国 七大 古都 · 西安 》 。 〔 17 〕 赵永复 : 《 十大 古都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年版 。 〔 18 〕 夏鼐 : 《 中国 文明 的 起源 》 , 文物出版社 1985 年版 。 〔 19 〕 蒋若 是 : 《 洛阳 建都 与 古代文明 》 , 载 《 中国 古都 研究 》 第 3 辑 ,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年版 。 〔 20 〕 黄石 林 、 赵芝荃 : 《 偃师 商城 的 发现 及其 意义 》 , 载 1984 年 4 月 4 日 《 光明日报 》 。 〔 21 〕 阎崇年 : 《 北京 “ 十二 为 都 ” x i ǎ o @ ⑦ 议 》 , 载 《 中国 古都 研究 》 第 3 辑 。 〔 22 〕 见 1990 年 4 月 22 日 《 北京日报 》 头版 载 《 琉璃河 商周 遗址 考古 发现 证明 北京 有 文字 可考 的 建都 史为 3035 年 》 。 字库 未存 字 注释 : @ ① 原字 为 钅 加戮 的 左 半部 , 为 左右 结构 。 @ ② 原字 为 马加 因 , 为 左右 结构 。 @ ③ 原字 为 大加 百加百 , 为 杂合 型 。 @ ④ 原字 为 禾 加皿 , 为 上下 结构 。 @ ⑤ 原字 为儡 去 亻 下加 缶 。 @ ⑥ 原字 为 郾 去 阝 。 @ ⑦ 原字 为 讠 加叟 , 为 左右 结构 。 __label__C7-History 【 文献号 】 1 - 1419 【 原文 出处 】 地理学 报 【 原刊 地名 】 京 【 原刊 期号 】 199604 【 原刊 页 号 】 329 - 338 【 分类号 】 K91 【 分类 名 】 中国 地理 【 作者 】 王铮 / 张丕远 / 周 清波 【 复印 期号 】 199610 【 标题 】 历史 气候变化 对 中国 社会 发展 的 影响 [ * ] — — 兼论 人地关系 【 正文 】 ( 王铮 中国科学院 政策 与 管理 研究所 , 北京 1 0 0 0 8 0 张丕远 中国科学院 国家计划委员会 地理 研究所 , 北京 1 0 0 1 0 1 周 清波 中国农业科学院 , 北京 1 0 0 0 8 0 ) 提要 本文 讨论 了 历史 时期 气候变化 对 中国 人口 分布 、 社会 经济 、 政治 疆界 的 关系 , 试图 说明 全球 气候变化 对 中国 可能 产生 的 人文 影响 。 最后 讨论 了 人地关系 。 关键词 全球 变化 人文 影响 中国 地球表层 系统 是 一个 复杂 的 巨 系统 , 气候变化 必然 引起 相应 的 人群 圈 变化 。 最近 几年 中 , 随着 对 全球 变化 问题 的 深入研究 , 国际 学术界 将 越来越 多 的 注意力 放在 气候变化 对 人文 现象 的 影响 上 。 1 9 9 0 年 推出 了 HumanDimensionofGlobalEnvironmentalChangeProgramme ( HDP ) 。 其 主要 内容 集中 在 土地利用 、 农业 经济 、 社会 冲击 和 政策 研究 方面 。 我们 已 在 另 文中 [ ( 1 ) ] 讨论 了 气候变化 对 农业 的 影响 , 本文 试图 更 广泛 地 讨论 历史 气候变化 产生 的 社会 发展 影响 , 从而 为 现代 气候变化 的 人文 影响 寻找 借鉴 。 必须 指出 , 由于 社会 发展 现象 的 复杂性 , 本文 提出 的 一些 结论 , 更多 地宜 称作 假说 。 研究 历史 时期 人口 分布 、 经济 分布 是 一件 困难 的 工作 。 幸运 的 是 中国 历代 政府 对 当时 人口 、 田赋 作 了 统计 。 人口统计 , 是 对 真实 人口数量 的 一种 逼近 , 即使 现代 人口统计 也 不 可能 十分 准确 地 得到 真实 人口数 。 但是 人口统计 , 类似 地 包括 经济 统计 , 作为 一种 技术 , 其 得到 的 统计 特征 可 充分 地 逼近 真实 总体 特征 。 本文 讨论 的 是 人口 分布 的 相对数 , 因此 引用 中国 历代 政府 的 人口统计 数 进行 讨论 , 从 人口 统计学 的 意义 上 讲 是 正确 的 。 对 田赋 等 经济 指数 也 是 一样 的 。 1 近 2 0 0 0 年 中国 气候变化 的 概况 竺可桢 [ ( 2 ) ] 1 9 7 3 年 提出 中国 历史 时期 气候变化 的 基本 认识 , 他 认为 近 2 0 0 0 年 中 , 汉代 是 温暖 湿润 时期 , 三国 开始 后 不久 , 气候 变冷 , 并 一直 推持 到 唐代 开始 。 唐末 以后 , 气候 再次 变冷 , 至 1 5 世纪 渐入 小冰期 , 呈 两峰 三谷 结构 , 直至 2 0 世纪 初 气候 回暖 , 小冰期 结束 。 汉代 、 唐代 是 年均 温 高于 现代 约 2 ℃ 左右 的 温暖 时期 。 此后 , 众多 的 学者 对 竺可桢 的 工作 作 了 补充 。 其中 , 张丕远 、 龚 高法 [ ( 3 ) ] 研究 了 小冰期 的 细微 结构 , 认为 A D 1 6 0 0 — 1 7 0 0 为 小冰期 最 盛期 。 张德二 [ ( 4 ) ] 研究 了 中国 南部 近 5 0 0 年 的 冬季 温度 变化 , 得出 在 这 一 地区 小冰期 的 三个 冷谷 一次 比 一次 加深 。 王 绍武 [ ( 5 ) ] 研究 了 自 A D 1 3 8 0 以来 的 华北 气温 , 发现 第一 冷谷 消失 , 从而 揭示 小冰期 气候变化 , 在 各地 有 差异 。 周 清波 、 张丕远 、 王铮 [ ( 6 ) ] 利用 初雪 时日 , 估算 了 长江中下游地区 近 2 5 0 年 的 气温 变化 , 提出 在 小冰期 中 局部 有 气温 高于 现在 的 短暂 阶段 。 王铮 、 周 清波 、 刘啸雷 [ ( 7 ) ] 等 提出 十九世纪 上 叶 发生 一次 气候 突变 , 此后 气候 振荡 下降 , 至 A D 1 8 2 0 S , A D 1 8 7 0 S 两次 出现 极端 低温 , 构成 第三个 冷谷 。 满志敏 [ ( 8 ) ] 对 竺可桢 的 唐代 温暖 期 提出异议 , 认为 中 唐 以后 气候 变冷 。 但是 中国 存在 中世纪 温暖 期 , 其 时间 相当于 五代 至元 中叶 ( 满志敏 [ ( 9 ) ] ) , 张德二 [ ( 1 0 ) ] 详细 地 论证 了 中国 存在 中世纪 温暖 期 的 结论 [ ① a ] 。 在 最近 的 三年 中 , 我们 依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的 资助 , 系统地 研究 了 历史 时期 气候变化 , 对近 2 0 0 0 年 的 气候变化 有 了 进一步 认识 。 我们 发现 了 气候变化 的 三种 形式 : 突变 ( abrupt ) 、 波动 ( oscillation ) 和 混沌 ( chaos ) 。 对 历史 时期 旱涝 序列 作 非线性 时间 序列 分析 发现 , 中国 历史 时期 存在 三次 大 的 突变 , 分别 位于 A D 2 8 0 S , 8 8 0 S 左右 和 A D 1 2 3 0 S — 1 2 6 0 S , 最近 的 一次 较大 的 突变 发生 于 A D 1 8 1 6 — 1 8 3 1 间 。 在 A D 4 8 0 S — 5 0 0 S 间 气候 发生 了 一次 大转折 , 其 主要 是 气候变化 波动 的 结果 。 同时 有 证据 表明 [ ( 1 1 ) ] A D 1 2 3 0 S — 1 2 6 0 S 的 气候 突变 是 近 2 0 0 0 年 中 最大 的 变化 。 在 A D 8 8 0 S — 1 2 3 0 S 的 气候 阶段 , 中国 气候 出现 明显 的 混沌 特征 。 A D 4 8 0 S — 5 0 0 S 的 转变 , 是从 A D 2 8 0 S 后 逐步 开始 的 , 其 意义 在于 中国 从 湿润 变得 干旱 , A D 5 0 0 S 可以 作为 前后 两个 时期 的 分界点 。 在 细节 上 , 证实 了 由于 竺可桢 将 淮河 的 一 北支 误为 淮河 , 故 他 关于 A D 2 4 3 气候 已 变冷 的 结论 有误 。 汉 温度 期 的 结束 , 延续 到 A D 2 8 0 S 左右 。 在 三国 后 至 唐代 前 , 存在 一个 较 今 偏 暖 的 阶段 , 约 为 A D 3 6 0 S — 4 9 0 S , 主要 证据 是 其间 寒冷 事件 减少 , 桑树 种植 界限 比 现代 明显 偏北 、 偏西 。 两晋 南北朝 期 , 总的来讲 , 气温 状况 接近 现代 。 关于 中 唐 以后 气温 下降 与否 , 基本 维持 竺可桢 的 结论 。 因满志敏 [ ( 7 ) ] 的 证据 中 , 其 统计图 引起 了 误解 , 其次 , 他 关于 云南 农事 的 认识 也 有误 。 关于 中世纪 期 , 竺 、 满 、 张 的 结论 均 有 片面性 , 因为 此期 呈 混沌 状态 , 气候 不 稳定 [ ( 1 1 ) ] 。 在 2 0 0 0 年 中 , 中国 以 A D 1 2 3 0 为界 , 前期 较 温暖 , 后期 较 寒冷 。 在 近 2 0 0 0 年 中 , 中国 逐渐 变干 , 其变 干 最 迅速 期在 A D 2 8 0 S — 5 0 0 S 间 [ ( 1 2 ) ] 。 约 A D 8 8 0 S 的 变化 具有 重要 意义 , 因为 后 一个 阶段 中国 气候 呈 明显 的 混沌 特征 。 A D 8 8 0 S 后 , 季风 退缩 , 中国 东部 沙漠化 加剧 。 此外 , 我们 的 工作 还 发现 , 现代 走向 北东 — 西南 向 的 胡焕庸 人口 线 具有 重要 的 意义 。 在 气候 温暖 期 , 这个 方向 被 破坏 , 1 3 世纪 中叶 后 , 这 方向 才 成为 中国 许多 气候 特征 分布 的 稳定 方向 [ ( 1 1 ) ] 。 本文 将 证实 , 上述 气候变化 特征 对 中国 人文 现象 的 变化 存在 重大 的 影响 , 人地关系 密不可分 。 2 气候变化 对 人口 分布 的 影响 中华民族 主要 兴起 于 黄河流域 。 气候 暖湿 的 汉代 , 中国 人口 分布 主要 集中 于 秦岭 — 淮河 以北 的 黄河流域 地区 [ ② a ] 。 当时 北方 人口 约 4 3 0 0 万 , 南方 人口 仅约 1 4 0 0 多万 。 南北 人口比例 约 为 1 ∶ 3 。 人口 尤其 集中 于 陕西 、 山西 、 河南 一带 的 黄河 中下游 地区 。 据 梁方仲 [ ( 1 3 ) ] 的 资料 算 得 元始 2 年 ( A D 2 年 ) , 司隶 地区 人口 占 全国 的 1 1 . 5 % , 而 几乎 重合 于 今天 的 人口 重心 长江三角洲地区 的 扬州 , 人口 仅 占 全国 的 5 . 5 6 % , 尚 不及 今 西南地区 的 益州 ( 占 8 . 3 0 % ) 。 表 1 给出 了 中国 古代 人口 的 南北 比例 [ ① b ] 。 清楚 地 表明 , 南方 人口数 超过 北方 的 转折点 是 元代 。 元代 以前 , 北方 人口数 与 南方 人口数 的 比 , 多数 时期 保持 在 2 ∶ 1 附近 。 少数 时期 , 由于 战乱 与 异族 统治 , 后者 很 可能 在 统计 上 残缺 , 南北 比可达 1 ∶ 1 ; 即使 这样 , 北方 人口 也 始终 超过 南方 。 南北 人口 的 转变 , 与 发生 于 A D 1 2 3 0 S — 1 2 6 0 S 的 中国 历史 时期 气候 最大 转变 时间 一致 决不能 看成 是 偶然 的 。 因为 A D 1 2 6 0 S 以后 气候变化 使 农业 种植 带 南移 [ ( 1 ) ] 。 一种 误解 以为 , A D 1 2 3 0 S 后 , 蒙古 骑兵 南下 , 战争 使 人民 南逃 , 这 当然 是 问题 的 一个 方面 。 表 1 表明 , 元代 北南 人口 比 从 宋代 的 6 3 . 5 ∶ 3 6 . 5 变到 了 1 5 . 2 5 ∶ 8 4 . 7 5 , 变化很大 但是 到 了 明 弘治 年间 , 北南 比 稳定下来 , 呈 2 ∶ 3 的 格局 , 与 现代 相近 。 换言之 , 战争 的确 使 人民 南逃 , 但是 气候变化 也 是 原因 。 相比之下 , 西晋 末年 , 演出 了 长达 1 6 年 的 “ 八王 之乱 ” , 晋室 南迁 , “ 天下大乱 , 生民 道 尽 , 或 死 于 干戈 , 或 毙于 饥馑 , 其 幸而 存者 盖 十五 焉 ” , ( 《 魏书 · 食货志 》 ) , 此后 , “ 五胡十六 国 ” , 战乱 不断 , 中原 人士 南迁 , 仅元康 八年 ( A D 2 9 8 ) , 今 陕西 、 甘肃 百姓 “ 流移 就 谷 ” , 迁入 汉中 、 四川 的 有 “ 十万余 口 ” ( 《 晋书 · 李特传 》 ) “ 雍州 ( 今 陕西 南 、 中部 ) 流民 多向 南阳 ( 河南 南部 ) ” ( 《 晋书 · 王如传 》 ) , “ 并州 ( 今山 西南部 ) 流移 四散 ” ( 《 晋书 · 刘琨 传 》 ) , 人口 南迁频 甚 。 但是 南北 比例 逆转 只是 暂时 的 [ ( 1 1 ) ] , 后魏 时 , 中国 东域 人口 又 恢复 到 北南 比 大约 为 2 ∶ 1 , 北方 人口 占 了 全国 的 6 2 % 左右 , 当时 全国 有望 县 8 5 个 , 北方 占 了 6 5 个 , 南方 仅 2 0 个 , 虽然 人口 南迁 了 不少 , 人口 高密 区 仍 在 北方 。 史念海 [ ( 1 6 ) ] 指出 南北朝 后期 人口 分布 恢复 到 人口 重心 位于 北方 的 原因 , “ 正是 由于 地理环境 仍然 和 以前 一样 , 等到 人为 作用 的 阻挠 消失 后 , 依然 能够 恢复 到 以前 的 旧观 ” 。 中国 直到 北宋 才 出现 “ 人口 分布 和 以前 各 时期 有 较大 差异 ” 。 我们 知道 , 从 唐末 开始 , 气候 进入 了 新 阶段 , 此期 气候 混沌 , 环境 变化 不定 , 所以 人口 分布 的 格局 也 必然 不 稳定 。 实际上 , 史念海 [ ( 1 6 ) ] 的 历史 时期 人口 分布 序列图 揭示 了 这 一点 。 在 史念海 的 历代 人口 分布图 中 , 中国 东域 人口 分布 以宋 崇宁 时 人口 分布 最为 均匀 , 正好 用 气候 不 稳定 来 说明 , 此时 人口 分布 是 以 “ 不变 应万变 ” 。 不能不 承认 战争 对 人口 分布 的 影响 , 但 它 不象 气候 、 环境 变化 这样 , 影响 是 长期 的 。 其实 东汉 末 、 隋末 农民起义 、 军阀 混乱 , 也 引起 人口 南迁 , 但是 战后 很快 恢复 原有 格局 。 中国北方地区 在 元代 以前 多次 成为 战场 , 军阀 “ 逐鹿中原 ” , 只能 解释 为 它 是 人口 、 经济 的 重心 地区 , 战略 上 的 兵家必争之地 。 战争 造成 的 人口 分布 变化 是 暂时 的 , 气候变化 造成 的 变化 才 是 深远 的 。 表 1 中国 历代 人口 分布 ( 北方 比重 ) [ * ] Tab.1 ThepercentagesofpopulationofthenorthpartofChinaduringhistoricaltimes ( afterLeongandmodified ) ( 附图 { 图 } ) 实际上 , 元代 的 人口 南迁 不仅 发生 在 中原地区 , 由于 气候变化 , 今 内蒙古 、 蒙古 地区 的 人民 也 不断 南迁 。 据 满志敏 的 统计 , 元 建国 后 A D 1 2 6 0 — 1 3 3 9 年间 有 记载 的 赈济 粮 不断 增加 , 北方地区 暴风雪 和 干旱 灾害 引起 牧民 大量 南迁 , 直到 A D 1 3 2 4 年 , 元 政府 死令 禁止 。 《 康济录 》 记录 , 从 成吉思汗 建国 至元 至 大 元年 ( 1 3 0 8 ) , 因 灾害 而 “ 北 来 贫民 八十六 万 八千户 ” 。 内 、 外蒙 地区 如此 之大 人口 迁出 量 , 只能 说明 其 环境 恶化 到 十分 严重 程度 , 气候变化 的 影响 是 深远 的 。 实际上 A D 1 2 4 0 S 年代 , 蒙古 地区 连年 干旱 , “ 野草 自燃 , 牛马 十死 八九 , 人不聊生 ” ( 《 元 史 · 定宗纪 》 ) , 环境 恶化 是 强烈 的 。 气候变化 不仅 引起 中国 南北 人口 分布 比重 的 变化 , 而且 引起 中国 东西 人口 分布 变化 。 我们 知道 , 中国 现代 人口 分布 , 以 连结 腾冲 、 黑河 的 胡焕庸 线为界 , 胡线 以东 , 人口 占 全国 人口 的 9 4 . 4 % , 胡线 以西 人口 比重 仅为 5 . 6 % 。 我们 的 研究 表明 , 胡线 表征 的 事实 , 是 一个 重要 的 生态 现象 [ ( 1 7 ) ] 。 在 历史 时期 , A D 1 2 3 0 S 以后 胡线 表征 的 分异 特征 明显 地 存在 , 在 此前 胡线 仅 在 旱灾 发生 时 稳定 存在 。 大涝 发生 频率 的 等值线 走向 并 不 稳定 , 在 汉 、 唐 时代 , 沿 纬线 分 异性 明显 , 在 A D 8 8 0 S — 1 2 3 0 S 年间 , 等值线 显 平行 经线 特征 。 换言之 , 在 A D 8 8 0 S 以前 , 在 湿润 的 年份 , 西域 能 得到 较 多 降水 , 因而 胡线 被 突破 。 A D 8 8 0 S — 1 2 3 0 S 年间 , 呈 过渡 状态 。 降水 的 这种 变化 , 自然 也 将 引起 人口 分布 的 变化 。 在 暖湿 的 汉唐 时期 , 西域 可以 养活 更 多 的 人口 ; A D 1 2 3 0 S 以后 的 气候 阶段 , 相对 较 冷 , 西域 土地 载力 下降 , 人口数 也 随之 降低 , 从而 为 今天 的 胡线 以东 人口 占 全国 人口 9 4 . 4 % 的 分布 格局 奠定 自然 基础 。 为了 研究 胡焕庸 人口 线 历史 上 的 存在 性 , 我们 据 梁方仲 [ ( 1 3 ) ] 资料 统计 了 今晋 陕 ( 汉 司隶 ) 、 江浙 闽 ( 汉 扬州 ) 和 川滇黔 ( 汉 益州 ) 人口 比重 , 如表 2 所示 。 表 2 历史 时期 陕西 、 江浙 、 川 滇 人口 比重 Tab.2 ThepercentagesofpopulationofprovincesJianxl , Jiangsu / ZhejiangandSichuan / Yunan ( afterleongandmodified ) ( 附图 { 图 } ) 表 2 中 数据 表明 : ① 宋代 以前 , 江浙 人口数 稳定 地 低于 胡焕庸 线 穿过 的 晋陕 地区 。 宋代 人口 东西 分布 开始 过渡 。 ② 元代 开始 , 江浙 人口 显著 地 超过 陕晋区 , 这 标志 着 胡焕庸 人口 线 已 稳定 形成 。 ③ 川 滇 地区 属于 中国 西部 ( 1 0 5 ° 以西 ) , 但 由于 其 基本 位于 胡焕庸 线 以东 , 故 历史 上 几次 气候变化 对 它 影响 不 大 , 人口 比重 稳定 在 8 . 3 % 左右 ( 除 元代 的 军事 大 冲击 , 现代 对 少数民族 地区 的 详细 统计 外 ) 。 我们 已经 强调 过 , 唐末 以后 , 季风 退缩 , 西部 地区 沙漠化 加剧 , 这样 人口 分布 从西向东 移动 。 元代 开始 奠定 了 现代 气候 大势 , 人口 分布 也 呈现 以 胡焕庸 人口 线为 屏障 的 格局 。 气候 变暖 2 ℃ 左右 , 如 汉代 , 中国 西域 地区 可以 承载 更 多 人口 , 这是 历史 的 事实 。 实际上 , 地处 西北 的 司隶 、 凉州 、 并州 、 朔方 , 元始 2 年 的 人口 约 为 全国 的 2 0 % , 如 加上 西北 少数民族 人口 , 胡线 以西 西北地区 人口 是 现代 胡线 以西 人口 的 4 倍 以上 。 气候 变暖 2 ℃ 左右 , 是 有利于 改善 中国 西北地区 的 生存环境 的 。 3 气候变化 对 中国 经济 的 影响 与 气候变化 和 人口 分布 变化 同步 的 是 区域 经济 的 变化 。 西汉时期 , 关中地区 是 全国 人口 中心 , 也 是 经济 中心 。 据 《 史记 · 货殖 列传 》 记载 : “ 关中 之地 , 于 天下 三分之一 , 而人众 不过 什三 , 然其富 , 什居 其 六 ” 。 这一 记录 虽 近于 文学 描述 , 但 以 司马迁 的 严谨 , 此语 至少 反映 了 关中地区 当时 在经济上 举足轻重 。 事实上 , 他 评价 今天 的 山西 、 河北 、 河南 北部 为 “ 天下 之中 ; 若 鼎足 , 王者 所能 居 也 ” 。 又 写道 “ 泰山 之阳 为 鲁 , 其阴则 齐 , 齐带 山海 , 膏壤 千里 , 宜桑 、 麻 , 人民 多 文采 、 布 、 帛 、 鱼 、 盐 ” 。 中国北方地区 经济 十分 发达 。 至 唐代 , 北方地区 仍然 是 经济 发达 区 。 唐天宝 8 年 征收 的 “ 各色 米粮 ” 总数 , 北方地区 占 全国 的 7 5 . 9 % , 其 对 全国 的 重要 经济 意义 跃 然而 见 。 A D 8 8 0 S 年间 的 气候 发生 突变 , 季风 退缩 , 至 A D 1 2 3 0 S 年 为 一 过渡时期 , 此期 北方 的 经济 重要性 开始 下降 。 北宋 元丰 年间 , 全国 征收 的 钱粮 数 , 北方地区 已降 为 5 4 . 7 % 。 元代 以后 , 南方 成长 为 经济 发达 区 。 明洪武 年间 征收 的 钱粮 数 , 北方 已降 为 3 5 . 8 % 。 值得注意 的 是 这时 北方 田土 为 全国 的 4 1 . 3 0 % , 显然 , 田土 比例 高于 钱粮 比例 , 可见 , 北方 土地 生产力 低于 全国 水平 。 相比之下 , 宋代 的 情况 正相反 。 北宋 元丰 年间 , 北方 田土 数占 全国 的 3 1 . 0 % , 低于 钱粮 比例 5 4 . 7 % 。 这就是说 当时 北方 土地 生产力 水平 是 高于 全国 的 平均水平 的 。 处于 气候 过渡期 的 宋代 , 其 北方 总 的 产出 低于 南方 , 但 土地 生产力 高于 南方 。 元代 以后 , 上述 两个 数值 都 以 南方 为 高 , 这 正好 与 A D 8 8 0 S — 1 2 3 0 S 为 气候 过渡期 一致 。 表 3 是 据 梁方仲 [ ( 1 3 ) ] 数据 重新 计算 的 全国 钱粮 、 田亩 比重 变化 , 这种 变化 与 气候 变化趋势 是 一致 的 。 表 3 中国 北方 历代 耕地 / 税粮 占 全国 总量 的 比例 Tab.3 ThepercentageofcultivatedlandandtaxofthenorthernpartofChinaduringthehistoricaltimes ( afterLeongandmodified ) 年代 ( A D ) 田土 ( % ) 税粮 ( % ) 7 4 9 年 ( 唐天宝 8 年 ) 7 5 . 9 1 0 8 0 S 年 ( 宋元丰 年间 ) 3 1 . 0 5 4 . 7 [ * ] 约 1 3 2 8 ( 元天历 元年 ) 4 4 . 5 3 0 . 0 1 3 9 3 年 ( 明洪武 2 6 年 ) 4 1 . 3 3 5 . 9 1 5 0 2 年 ( 明 弘治 3 5 年 ) 4 4 . 3 3 8 . 8 1 5 4 2 年 ( 明嘉靖 2 1 年 ) 4 3 . 9 3 8 . 8 1 6 6 1 年 ( 清顺治 1 8 年 ) 4 3 . 1 2 0 . 7 1 7 5 3 年 ( 清乾隆 1 8 年 ) 4 5 . 3 2 1 . 1 1 8 2 0 年 ( 清嘉庆 2 5 年 ) 4 7 . 8 [ * * ] 2 1 . 1 1 9 9 0 年 [ * * * ] 4 6 . 2 3 5 . 3 * 岁 人 粮数 , 北方 取 辽阳 、 河南 、 陕西 、 甘肃 四个 行省 。 全部 数据 的 比重 苇复 各 行省 数 合计 重新 计算 。 前项 田土 数仅 有 河南 、 江西 、 江浙 三 行省 数 。 但 此三省 税 粮 和 占 行省 8 3 . 8 % , 所以 田土 数仅用 三省 估计 已有 一定 代表性 。 * * 1 8 1 2 年 ( 嘉庆 1 7 年 ) 的 田土 数 。 * * * 田地 数 按 《 中国 1 ∶ 1 0 0 万 土地 资源 图 土地 资源 数据 集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并 扣除 东北 及 新疆 土地 求得 。 税粮 数取 1 9 9 0 年 上述 地区 的 粮食 人 造物 总产量 , 如 按 农业 总产值 , 为 3 2 . 8 0 % , 如 不 扣除 四 省区 , 上述 数据 依次 为 5 6 . 8 0 % , 4 4 . 8 8 % , 4 0 . 3 1 % 。 从表 3 我们 可以 看出 , 无论 政治 如何 变化 , 作为 同一 气候 阶段 的 产物 , 从 元代 开始 , 北方 耕地 始终 稳定 在 4 4 % 左右 。 清代 开始 , 北方 税粮数 比重 下降 是 一种 统计 政策 上 的 变化 而 不是 经济 产出 变化 , 清代 粮 、 银分计 , 上述 各项 银税 北方 比重 依次 为 4 4 . 7 % , 4 5 . 9 % , 4 8 . 1 % 和 4 8 . 5 2 % ( 光绪 ) 。 其 数据 与 田土 数 相近 。 考虑 钱粮 总和 , 北方 田地 征税 标准 与 明代 相近 。 我们 认为 这 正是 统一 的 气候 阶段 产物 。 值得 提出 的 是 与 胡焕庸 线 存在 性 相匹配 的 经济 现象 。 如上 文 指出 , 西汉时 关中地区 集 天下 财富 十分 之六 , 按 梁方仲 [ ( 1 3 ) ] 资料 计算 , 唐代 关内 道 : “ 诸色 米 总计 ” 占 全国 的 9 . 0 % 。 但 屯粮 数 却 占 全国 的 2 9 . 4 6 % , 元代 陕西 行省 “ 岁入 粮数 ” 仅 占 各行 道 之 和 2 . 3 % 。 乾隆 1 8 年 陕西省 田赋 粮 占 全国 的 2 . 0 % , 银占 全国 的 5 . 1 4 % , 相应 的 唐天宝 8 年 江南 道 、 淮南 道 “ 诸色 米 总计 ” 占 全国 的 1 4 . 5 % , 元代 江浙 行省 岁入 粮数 已 占 各 行省 和 的 4 5 . 7 % , 清乾隆 1 8 年 , 江苏 、 浙江 两省 田赋 粮数 占 全国 的 3 9 . 1 % , 田赋 银占 全国 的 2 0 . 9 % 。 这 一组 数据 表明 , 元代 开始 经济 分布 已受 胡焕庸 线 的 控制 。 胡焕庸 线 在 经济 特征 方面 的 表现 , 在 气候 温暖 的 汉 、 唐 时代 并 不 存在 。 汉代 , 关中地区 为 全国 中心 , 唐代 , 依赖于 政治 控制 , 这个 中心 仍 得到 维持 , 但是 至少 元代 开始 , 经济 中心 彻底 地移 到 了 江南 , 胡焕庸 线起 了 控制 作用 。 总之 , 与 气候变化 同步 , 元代 开始 , 中国 经济 发达 区受 秦岭 — 淮河 线 和 胡焕庸 线 的 双重 控制 , 迁移 到 了 江南 。 这种 经济 格局 必然 对 政治 格局 产生 决定性 的 影响 。 值得一提的是 , A D 1 8 1 6 发生 了 一次 气候 突变 , 此后 进入 气候 寒冷 阶段 [ ( 1 ) ] , 中国 农业 收成 普遍 下降 1 . 0 — 1 . 2 成 [ ( 7 ) ] 。 这次 打击 结束 了 所谓 的 “ 乾隆 盛世 ” 。 至 1 8 8 0 S 年代 , 在 各种 矛盾 交织 下 , 中国 国力 衰败 至极 , 终于 出现 了 “ 维新 ” 变革 的 呼声 。 更 早 在 小冰期 最盛时 , 发生 了 满族 入主中原 。 气候变化 具有 对 社会 的 明显 的 冲击 作用 。 4 气候变化 对 中国 政治 疆域 的 影响 在 中国 近 2 0 0 0 年 的 历史 中 , 政治 疆域 出现 了 “ 分久必合 , 合久必分 ” 的 波动 变化 。 种种 迹象 表明 , 这种 波动 及 一般 的 中国 政治 疆域 、 心脏地带 的 变化 , 与 气候变化 有着 某种 同步性 和 潜在 联系 。 在 A D 1 2 3 0 S 年前 两次 气候 温暖 期 , 即 两汉 温暖 和 隋唐 温暖 期 , 对应 于 强大 的 中原 王朝 , 这种 王朝 , 至少 在 其 前期 将 它 的 势力范围 有效 地 伸展到 了 中国 的 西域 及 中亚 。 中原 王朝 势力 的 伸展 与 气候 关系 的 一种 合理 解释 是 在 较 稳定 的 温暖 气候 条件 下 , 今 干旱气候 的 西域 变得 温暖 , 因而 东域 与 西域 的 道路 较为 通畅 , 东域 、 西域 的 文化交流 增多 , 中原 王朝 伸展到 西域 在政治上 是 必要 的 。 其次 , 气候 湿润 使得 东部 军队 可能 开辟 西域 。 东汉 年间 , 中原 国队 经 居延海 北侧 西进 , 其 行军 路线 , 今天 已经 变得 极为 严酷 , 如果 依 今天 的 环境 条件 如此 行军 , 已 无 可能 。 至 唐代 , 西域 驻军 , 屯田 是 维持 驻军 的 主要 方式 , 如 无 相应 的 气候 条件 , 屯田 是 不 可能 的 。 再次 , 气候 温湿 期 , 中国 人口 、 政治 重心 位于 西安 附近 , 人口 、 政治 中心 的 西偏 使得 中原 王朝 后勤 上 可能 及时 支援 西域 的 中原 军队 , 政治 上 也 易于控制 。 有 证据 表明 , 中 唐 以后 中原 王朝 失去 西域 的 控制权 , 也 是 与 气候变化 分不开 的 。 事实上 , 隋唐 温暖 期于 中 唐后 结束 [ ( 8 ) ] 。 我们 后来 的 研究 证明 [ ( 1 1 ) ] , 中 唐 后期 的 较 寒冷 阶段 是 短暂 的 , 大约 维持 了 2 0 — 3 0 年 。 然而 , 就是 这样 一个 短期 的 寒冷 事件 , 对 中原 势力 退出 西域 起 了 决定性 作用 。 元稹 ( A D 7 7 9 — 8 3 1 ) 在 《 西凉 伎 》 中 写道 : “ 吾 闻 昔日 西凉州 , 人烟 扑 地桑拓 稠 。 … … , 大宛 来献 赤 汗马 , 赞普 亦 奉翠茸 裘 。 一朝 燕贼 乱 中国 , 河 湟 忽 尽空 遗丘 , … … 西凉之 道尔 阻修 ” 。 元稹 真实 地 记录 了 当时 的 环境 变化 。 有人 认为 按元稹 原意 , “ 河 湟 忽 尽空 遗丘 ” 是 因唐 政府 放弃 而 荒废 , 这 是 不 熟悉 自然科学 的 结果 。 其实 唐人 作为 农业 民族 , 习惯于 开垦 土地 , 在 生态环境 脆弱 区 , 只能 造成 沙漠化 , 如 清代 内蒙 东部 沙漠化 。 唐 势力 退缩 , 游牧民族 东进 , 有利于 草原 生态 恢复 , 沙漠化 被 抑制 。 总之 , 中 唐 以后 通往 西域 的 路上 , 环境 变化 了 , “ 河 湟 忽 尽空 遗丘 ” 表明 沙漠 扩张 了 。 中 西域 交流 受阻 , 再也 没有 “ 来献 赤 汗马 ” 的 现象 , 普赞 却 一度 “ 跃马 ” 长安 。 中原 军队 安史之乱 后 已 退出 了 西域 , 尽管 后期 气候 再次 变 好 [ ① c ] 但 中原 王朝 已经 变得 虚弱 。 人地关系 是 复杂 的 , 气候 对 历史 的 发展 提供 了 一种 契机 , 以后 的 发展 是 人为 原因 多于 自然 原因 的 。 这 一点 还 强烈 地表 现在 元及 蒙古 王朝 的 政治 疆土 上 。 在 A D 1 2 3 0 S — 1 2 6 0 S 全球性 的 气候 突变 发生 , 今 蒙古 地区 环境 恶化 , 这时 蒙古 军队 停止 了 继续 的 西征 中欧 , 转而 南下 侵金 、 宋 , 其 根本原因 应是 西征军 在 环境 恶化 后 难于 与其 腹心 联系 , 同时 中央 腹地 生产 生活 发生 困难 , 南下 掠夺 环境 较 好 掠夺 的 财富 较易 运往 腹地 的 地区 是 一种 生存 必要 。 世界 历史 的 发展 可能 因 气候变化 而 发生 急转弯 。 气候 及 环境 变化 对 社会 发展 的 影响 是 冲击 型 的 。 气候 温暖 不仅 有利于 中原 王朝 , 对 少数 王朝 也 有着 明显 作用 。 事实上 , 在 隋唐 温暖 期 , 中国 西部 的 吐蕃 、 南诏 两个 王朝 是 统一 而 富强 的 , 尤其 是 吐蕃 成为 了 唐 王朝 的 劲敌 , 并且 南面 控制 南诏 。 在 A D 7 6 0 — 7 8 0 的 气候 波动 中 , 吐蕃 变得 虚弱 , 吐蕃 对 唐 的 用兵 在 A D 7 6 5 — 7 8 4 年间 , 连连 失败 , 以至于 A D 7 8 0 “ 请 和 ” 于 唐 , A D 7 8 3 与 唐 会盟 , “ 言 疆场 已 定 ” 。 不久 , 气候 回暖 , 吐蕃 国力 增强 , A D 7 8 7 吐蕃 于 平凉 劫盟 , 此后 屡犯 中原 , 多有 胜绩 。 不过 可能 由于 气候 未能 恢复 到 前期 水平 , 其 国力 不足 , 所以 A D 7 9 3 年 胁迫 南诏 出兵 , 南诏 借此机会 , 北驱 吐蕃 , 并 转向 了 唐 王朝 ( 《 新唐书 · 南蛮 传 》 ) 。 此后 , 吐蕃 在 歉收 、 饥荒 和 灾害 打击 下 进一步 虚弱 , A D 8 0 1 — 8 0 2 侵唐 吐蕃 军 被 唐 给予 沉重打击 , 而 从此 式微 ; 与此同时 , 南诏 却 崛起 并 侵占 缅甸 , 与 唐 争夺 西川 、 安南 。 青藏高原 环境 脆弱 , 云南 亚热带 环境 相对 稳定 , 气候 打击 产生 不同 的 效果 。 发生 在 A D 8 8 0 S 左右 的 气候 突变 , 使 中国 进入 了 一个 冷暖 相间 的 、 具有 混沌 性 波动 的 阶段 。 这 一时期 , 中国 普遍 地 发生 了 政治 分裂 。 在 中原地区 , 进入 了 五代十国 时期 。 无独有偶 , 中国 西部 存在 于 温暖 期 的 两个 统一 的 王朝 吐蕃 和 回纥 也 进入 了 政治 分裂 时期 。 早期 强大 的 吐蕃 王朝 分裂 了 , 回纥 消失 了 , 南诏 也 出现 了 内部 分裂 。 因 气候变化 吐蕃 再也 没有 再次 强大 起来 , 这 可能 解释 为 由于 青藏高原 及 西北地区 原始 的 环境恶劣 , 对 气候变化 敏感 , 唐 以后 再也 没有 前期 的 温暖 气候 条件 。 吐蕃 再也 没有 强盛 的 机会 , 等待 它 的 是 蒙古人 的 入侵 。 环境 条件 较 好 的 南诏 地区 , 在 气候 再次 变化 以后 , 重建 了 统一 的 大理 国 。 不过 它 内部 的 政治经济 关系 发生 了 根本变化 , 外部 已 完全 不再 受到 吐蕃 的 威胁 。 气候 变冷 带来 中国 的 分裂 , 并 不是 五代 时期 独有 的 现象 , 更 早 发生 于 魏晋 南北朝 长 达 3 0 0 多年 的 国家 分裂 , 与 气候变化 的 较 冷 阶段 重合 。 据 竺可桢 研究 [ ( 2 ) ] , 三国 时期 气候 已经 变冷 , 并 认为 至 隋唐 以前 , 气候 是 寒冷 的 。 我们 发现 气候 变冷 的 阶段性 起点 应 在 A D 2 8 0 S 左右 , 此后 有所 回升 , 至 A D 4 8 0 S 再次 变冷 , 此后 又 逐步 回升 , 进入 隋唐 温暖 期 。 魏晋 南北朝 时期 , 切实 维持 了 一个 较 前后 两个 阶段 均 较 冷 ( 但 比 现代 温暖 ) 的 气候 [ ( 1 1 ) ] 。 历史 时期 , 气候 变冷 与 中国 的 内部 分裂 期 的 重合 , 很难 认为 是 偶然 的 。 国家 的 分裂 , 一般来讲 有 两 方面 的 原因 , 第一 是 中央 王朝 权力 的 凋落 , 第二 是 地方 利益 与 中央 利益 的 严重 对峙 。 在 中国 古代 生产力 水平 下 , 气候 变冷 确实 提供 了 这种 条件 。 首先 , 在 古代 , 中央 王朝 对 全国 的 统一 需要 有 强大 的 中央 军队 , 其实 至 本世纪 上半叶 , 中国 还 存在 在 枪杆子 里面 出 政权 的 基本 事实 。 在 古代 , 由于 交通 、 通讯 方面 的 原因 , 养活 中央 军队 , 一方面 靠 京畿 地区 的 农业 , 另一方面 靠 粮食 调集 。 如前所述 , 气候 变冷 , 促使 中国 农业 收成 普遍 下降 , 京畿 地区 提供 的 粮食 有限 , 中央 军队 的 粮草 构成 了 问题 , 而 一旦 大量 从 外省 调粮 , 又 加剧 中央 与 地方 的 利益冲突 , 所以 气候 变冷 同时 产生 了 国家 分裂 的 两个 条件 。 另一方面 , 由于 京畿 地区 农业 收成 下降 , 人口 外逃 , 也 就 使 中央 军队 兵员 的 补充 成 了 困难 , 中央军 进一步 削减 。 接下来 的 手段 是 将 中央军 派驻 各地 , 减少 中央 负担 , 其 结果 必然 使 地方 军阀 滋生 , 最后 出现 政治 分裂 。 南北朝 时期 、 五代 时期 的 两次 分裂 大概 都 沿着 这样 的 线索 进行 : 气候变化 → 农业 收成 下降 → 农民 造反 → 中央 无力 以 中央军 镇压 农民 而 发动 军阀 → 军阀 力量 滋长 → 中央 地方 利益 严重 冲突 → 中央 失去 对 地方 军阀 控制 → 分裂 。 例如 从 九世纪 七十年代 开始 , 黄淮地区 连年 旱涝 , 黄巢起义 的 A D 8 7 5 , “ 蝗群 自东 而 西 , 遮天蔽日 , 所过 赤地 ” [ ( 1 8 ) ] , 为了 镇压 造反 的 农民 , 启用 了 朱温 、 李克用 、 王建 、 董昌 等 ; 这些 军阀 , 最终 自立 称帝 , 成 了 分裂 国家 的 祸首 。 在 唐 王朝 的 最后 几年 中 , 中央 仅能 得到 京畿 地区 及 邻近 几个 道 的 粮食 税收 , 统一 的 中央 王朝 终于 崩溃 。 1 3 世纪 后 这种 情况 被 改变 了 , 原因 在于 气候变化 使 人口 重心 迁移 , 中央政府 与 周边 少数民族 相对 力量 变化 和 中国 国都 东迁 等 , 产生 了 中国 新 的 地缘 政治 格局 。 由此可见 , 在 人地关系 中人 不 一定 是 被动 的 , 它 可 选择 地缘 格局 来 改变 环境 变化 的 不利 影响 。 5 论 人地关系 的 一种 类型 人地关系 是 地理学 的 古老 命题 , 通过 气候变化 对 中国 人文 影响 的 研究 , 我们 可能 对 人地关系 的 某些 特征 作出 认识 。 现 讨论 如下 : ( 1 ) 人地关系 可能 形成 一个 链 , 而 资源 利用 是 这个 链 的 中心 环带 在 中国 历史 时期 , 我们 看到 由于 气候变化 , 政治 、 文化 、 经济 都 发生变化 , 而 这种 变化 是 由于 人口 分布 变化 引起 的 , 人口 分布 的 变化 , 则 是 由 土地 资源 、 气候资源 的 变化 而 引起 的 。 在 本文 中 , 我们 到处 可以 找到 这种 例子 。 如 A D 1 2 3 0 S 的 气候变化 , 引起 北方地区 连年 干旱 , 北方地区 约 8 6 万户 人口 流向 中原 这种 过程 , 削弱 了 元 王朝 的 后方 基地 , 以至于 它 不得不 下令 禁止 人口 南逃 。 进一步 地 从 本文 表 1 、 表 2 、 表 3 的 对比 可以 发现 , 伴随 气候变化 的 主要 是 土地 资源 数量 和 农业 产出 的 变化 , 这种 变化 影响 到 了 作为 一个 种群 的 人口 , 人口 因 农业 产出 的 区域 不同 而 改变 自己 的 分布 , 正是 这种 分布 的 改变 才 引出 社会 、 经济 诸多 变化 。 ( 2 ) 人 作为 一个 种群 表现 在 人地关系 中 本文 分析 发现 , 随着 气候 或 环境 的 变化 , 人 是 以 群体 特征 即 人口学 特征 来 响应 这种 分布 的 。 人口 对 气候 的 响应 , 既 表现 在 帝王 的 逐粮 而 居 , 又 表现 在 广大 民众 的 逃亡 。 在 这里 人口 是 作 一个 大 生态系统 的 种群 , 被动 地 响应 环境 变化 的 , 人口 作为 种群 作用 于 人地关系 系统 , 至少 是 人地关系 的 一种 类型 。 ( 3 ) 环境 变化 对 社会 的 影响 具备 不可逆性 , 是 冲击 型 的 人文 社会关系 是 复杂 的 , 气候变化 对 它 的 影响 , 以 气候 逆转 后 并 不 产生 逆 过程 。 例如 东汉 初 气候 短暂 变冷 , 国都 东迁 洛阳 , 后来 气温 回升 了 , 东汉 王朝 并 没有 迁都 长安 , 又 如 A D 7 6 0 S — 7 8 0 S , 气候 一度 变冷 干 , 结果 通往 西域 的 道路 阻塞 , 加上 别的 原因 , 唐 王朝 失去 对 西域 的 有效 控制 。 人地关系 的 影响 是 不 可逆 的 。 这种 不可逆性 使 气候变化 对 社会 发展 产生 冲击 型 作用 , 这 在 “ 开元 盛世 ” , “ 乾隆 盛世 ” 的 终结 中 表现 明显 。 A D 7 6 0 S , A D 1 8 2 0 S 的 气候 冲击 后 , 尽管 气候 再度 变得 较 适宜 , 但 封建王朝 已 “ 无可奈何花落去 ” 。 ( 4 ) 人地关系 充满 了 不确定性 地球 系统 是 复杂 的 , 社会 经济 系统 也 是 复杂 的 , 因而 它们 之间 的 关系 常常 复杂 得 不能 确定 。 例如 中国 历史 上 的 几次 突变 , 约 A D 2 8 0 S 的 变化 和 A D 1 2 3 0 S 的 变化 引起 少数民族 入侵 中原 , 但是 A D 8 8 0 S 的 变化 并 没有 引起 少数民族 大规模 入侵 。 另一方面 A D 2 8 0 S , A D 8 8 0 S 后 中国 进入 两个 主要 的 分裂 阶段 , 但 A D 1 2 6 0 S 后 中国 却 变得 统一 和 强大 。 人地关系 的 不确定性 起因于 社会 、 经济 受 双重 因素 的 影响 , 气候变化 虽 是 一个 强大 因子 , 但是 它 不能 产生 确定性 。 ( 5 ) 环境 变化 的 影响 是 长期 的 , 深远 的 我们 知道 , 从 A D 1 2 6 0 S 开始 至今 , 中国 经历 了 好几个 王朝 , 统治者 的 民族 特征 、 政策方针 都 有 很大 变化 , 但是 A D 1 2 3 0 S 以后 形成 的 胡焕庸 人口 线 始终不变 。 另一方面 看 , 中国 的 几个 盛世 都 出现 于 气候 温暖 的 时期 , 这 当然 是 气候 有利于 农业 生产 所致 。 环境 变化 对 人类 社会 经济 将 产生 长期 而 深远 的 影响 , 这 正是 我们 今天 之所以 关心 气候变化 的 根本 所在 。 ( 6 ) 人中 通过 改变 地缘 格局 使 自己 在 人地关系 中 发挥 一定 的 主动 作用 。 参考文献 1 王铮 . 周 清波 . 张丕远 等 . 历史 气候变化 对 中国 农业 资源 与 经济 的 影响 . 北京 : 中国 环境 与 发展 大会 . 1 9 9 4 . 2 竺可桢 . 中国 近 5 0 0 年 气候变迁 初步 研究 . 中国 科学 . 1 9 7 3 ( 2 ) : 1 6 8 — 1 8 9 . 3 . 张丕远 . 龚 高法 . 十六世纪 以来 气候变化 的 若干 特征 . 地理学 报 . 1 9 7 9 . 3 6 ( 3 ) : 2 3 8 — 2 4 7 . 4 张德二 . 中国 南部 近 5 0 0 年 冬季 温度 变化 的 若干 特征 . 科学 通报 . 1 9 8 0 . 2 5 ( 6 ) : 2 7 0 — 2 7 2 . 5 王 绍武 . 公元 1 3 8 0 年 以来 我国 华北 气温 序列 的 重建 . 中国 科学 . 1 9 9 0 . B ( 5 ) : 5 5 3 — 5 6 6 . 6 周 清波 . 张丕远 . 王铮 . 合肥 地区 1 7 3 6 — 1 9 9 1 年 冬季 平均气温 序列 的 重建 . 地理学 报 . 1 9 9 4 . 4 9 ( 4 ) : 3 3 2 — 3 3 6 . 7 王铮 . 周 清波 . 刘啸雷 等 . 十九世纪 上叶 的 一次 气候 突变 . 自然科学 进展 . 1 9 9 5 . 3 ( 3 ) . 8 满志敏 . 唐代 中国 气候 特征 再 探讨 . 见 : 施雅风 等 . 中国 气候 与 海面 变化 ( 一 ) . 北京 : 海洋 出版社 . 1 9 9 0 . 2 0 — 2 1 . 9 满志敏 . 黄淮海平原 北宋 至元 中叶 的 气候 冷暖 状况 . 历史 地理 . 1 9 9 3 年 第 1 1 辑 : 7 5 — 8 8 . 1 0 张德二 . 我国 “ 中世纪 温暖 期 ” 气候 的 初步 推断 . 第四纪 研究 . 1 9 9 3 ( 1 ) : 7 — 1 5 . 1 1 张丕远 . 王铮 . 刘啸雷 等 . 中国 近 2 0 0 0 年 气候 演变 的 阶段性 . 中国 科学 . 1 9 9 4 . B 2 4 ( 9 ) : 9 8 8 — 1 0 0 8 . 1 2 WangZ . , ZhangP . , LiuX . etal . , Thevariationofdrought / floodduringlast2000yearsinChina . Bull . CNC - IGBP , 1994.3 ( 1 ) : 32 — 37 . 1 3 梁方仲 . 中国 历代 户口 、 田地 、 田赋 统计 .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1 9 8 0 . 1 4 洪 建新 . 东汉 末年 至 三国 时期 我国 人口 惊人 减耗 问题 初探 . 见 : 胡焕庸 等 . 人口 研究 论文集 .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1 9 8 3 年 . 1 5 于 希贤 . 陈 梧桐 . 黄河 文化 . 一个 自强不息 的 伟大 生命 . 见 : 侯仁之 主编 . 黄河 文化 . 北京 : 华艺 出版社 . 1 9 9 4 . 1 6 史念海 . 论我国 人口 重心 区域 的 变迁 . 中国 历史 地理 论丛 . 1 9 9 1 年 第 2 辑 : 1 5 — 5 5 . 1 7 王铮 . 张丕远 . 刘啸雷 等 . 中国 的 一条 重要 的 生态环境 过渡带 . 生态学 报 . 1 9 9 5 . 1 5 ( 3 ) . 1 8 张习 礼 . 田珏 . 中国 历史 大事 编年 . 北京 : 北京出版社 . 1 9 8 7 . 作者简介 王铮 , 1 9 5 4 年生 , 研究员 。 1 9 9 0 年 毕业 于 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系 , 获 博士学位 , 1 9 9 2 年 在 中国科学院 地理 研究所 博士后 出站 。 现在 主要 从事 理论 地理学 、 区域 管理学 及 环境 演变 方面 的 研究 , 发表 论著 8 0 余篇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 项目 。 作者 感谢 丁金宏 博士 在 人口学 方面 、 吴必虎 和 韩 光辉 先生 在 资料 方面 提供 的 帮助 。 ① a 1 9 9 2 年 4 月 在 中国 地理学 会 环境演化 会议 上 , 张德二 、 满志敏 均 报告 了 自己 关于 中国 存在 中世纪 温暖 期 的 初步 研究成果 。 ② a 以后 称此区 为 北方 , 其南为 南方 , 腾冲 — 黑河 线 以西 为 西域 , 以东 为 东域 , 东域 实际上 包括 了 现代 中国 所谓 西部 的 四川 、 云南 、 贵州 和 陕西 , 与 现代 所谓 西北 、 西南地区 不尽一致 。 东域 是 本文 讨论 的 重点 , 以后 文字 中 的 中国 主要 相当于 东域 , 因 西域 地区 缺少 资料 。 ① b 中国 历代 疆域 、 行政区划 是 有 变化 的 , 表 1 的 数据 随 疆域 与 行政区 变化 是 有 波动 的 人口数 , 但 我们 已 尽可能 作 了 调整 , 南北 界线 在 东域 控制 在 淮河 — 长江 之间 , 并 注意 到 中国 西域 人口 、 耕地 量 占 全国 份额 小 , 本表 数据 采用 相对数 , 分析 中 , 只 引用 有 大 的 量级 差异 的 数据 说明 南北 、 东西 差异 , 故 这种 数据分析 是 可行 的 。 表 2 、 表 3 同 。 ① c 据 高尚 玉 、 陈 渭南 等 ( 1 9 9 3 ) 研究 , 约 1 1 0 0 a B P ( 约 A D 8 8 0 ) 时 中国 鄂尔多斯 地区 才 发生 沙漠化 , 其近域 环境 的 强烈 变化 也 应 相近 。 张丕远 、 王铮 、 刘啸雷 等 ( 1 9 9 4 ) 详细 地 讨论 了 这 一 阶段 的 变化 。 * __label__C7-History 【 文献号 】 1 - 1432 【 原文 出处 】 安徽教育学院 学报 : 哲社版 【 原刊 地名 】 合肥 【 原刊 期号 】 199603 【 原刊 页 号 】 18 - 21 【 分类号 】 K91 【 分类 名 】 中国 地理 【 作者 】 余同元 【 复印 期号 】 199611 【 标题 】 中国 历史 上 气候变迁 的 时空 差异性 及其 影响 【 正文 】 中国 历史 上 气候 的 变迁 , 不仅 具有 明显 的 时间 差异性 和 空间 差异性 , 同时 由于 两种 差异性 的 交互 运行 , 对 中国 社会 历史 的 发展 产生 了 多方面 的 深刻影响 。 本文 试图 勾勒 出 这种 特点 和 影响 的 大致 轮廓 , 以 就教于 方家 同仁 。 一 、 时间 差异性 气候 包括 气温 和 干湿 状况 两大 基本要素 , 研究 历史 气候 也 必须 从 这 两 方面 着手 。 著名 科学家 竺可桢 先生 的 《 中国 五千年 来 气候变迁 的 初步 研究 》 论文 , [ ① ] 系统地 总结 了 中国 气候变迁 的 基本规律 , 表现 在 五千年 来 温度 变化 上 , 可以 明显 地 总结 出 四个 温暖 期 和 四个 寒冷 期 。 1 . 第一个 温暖 期从 公元前 3 0 0 0 年 到 公元前 1 1 0 0 年 , 即 仰韶文化 时期 到 殷商 时代 。 甲骨文 记载 当时 安阳 人种 水稻 是 阴历 二月 下 种 , 比 现在 早 一个多月 。 北京 附近 的 泥炭 层 分析表明 , 五千年 前 那里 生长 着 大量 的 阔叶林 , 代表 着 相当 温和 的 气候 。 2 . 第一个 寒冷 期从 公元前 1 0 0 0 年 到 公元前 8 5 0 年 , 即 西周 寒冷 期 。 《 竹书纪年 》 记载 周孝王 时 长江 、 汉水 冻结 的 情况 , 说明 当时 的 气候 比 现在 寒冷 。 3 . 第二个 温暖 期从 公元前 7 7 0 年 到 公元 初年 , 即 东周 到 秦汉 温暖 期 。 《 春秋 》 中有 鲁国 “ 春 正月 无冰 ” 、 “ 春 二月 无冰 ” 、 “ 春无冰 ” 等 多次 记载 。 《 荀子 · 富国 篇 》 和 《 孟子 · 告子 上 》 载 齐鲁 地区 农业 种植 一年 两熟 。 4 . 第二个 寒冷 期从 公元 一 世纪 到 公元 6 0 0 年 , 即 东汉 南北朝 寒冷 期 , 这个 寒冷 期以 公元 4 世纪 前半期 达到顶点 。 《 资治通鉴 》 载 晋成帝 初年 , 渤海湾 从 昌黎 到 营口 连续 三年 全部 结冰 , 冰上 可 往来 车马 及 几千人 的 大 部队 , 年 平均气温 比 现在 低 2 — 4 ℃ 。 5 . 第三个 温暖 期从 公元 6 0 0 年 到 公元 1 0 0 0 年 , 即 隋唐 时期 , 其间 公元 6 5 0 、 6 8 9 、 6 7 8 年 冬季 , 长安 无雪无冰 , 当时 气候 温暖 可见 。 6 . 第三个 寒冷 期从 公元 1 0 0 0 年 到 1 2 0 0 年 , 即 两宋 时期 , 此间 公元 1 1 1 1 年 太湖 全部 结冰 , 冰上 可以 通车 , 1 1 1 0 年 、 1 1 7 8 年 福州 荔枝 两度 全部 冻死 。 7 . 第四个 温暖 期从 公元 1 2 0 0 年 到 1 3 0 0 年 , 即 宋末元 代 温暖 期 。 1 2 2 5 年 , 道士 丘处机 在 北京 长春 宫作 《 春游 》 诗云 : “ 清明 时节 杏花 开 , 万户千门 日 往来 。 ” 说明 当时 北京 气候 比 现在 温暖 。 8 . 第四个 寒冷 期从 公元 1 3 0 0 年 到 1 9 0 0 年 , 即 明清 严寒 期 。 此间 , 1 3 2 9 年 太湖 结冰 厚达 数尺 , 橘尽 冻死 。 1 4 9 3 年 , 淮河流域 降 大雪 , 从 当年 九月 降 至 次年 二月 方止 。 洞庭湖 变成 “ 冰陆 ” , 车马 通行 。 五千年 来 , 我国 气候 四个 温暖 期 与 四个 寒冷 期 交替 变迁 , 其 时间 上 的 差异性 是 非常明显 的 。 二 、 空间 差异性 影响 历史 时期 气候变迁 的 是 太阳辐射 、 下垫面 、 大气 环流 及 人类 活动 影响 四大 因子 , 这 几个 因子 相互作用 决定 着 气候 的 变迁 , 加上 我国 所处 的 纬度 位置 、 海陆 位置 、 广阔 面积 、 复杂 地形 及 支配 气候 的 环流 因素 , 决定 了 我国 气候变迁 的 又 一个 特性 — — 空间 差异性 的 产生 。 地球 上 气候 波动 首先 和 太阳辐射 的 强弱 有关 , 春 、 夏 、 秋 、 冬 四季 的 轮回 , 寒 、 温 、 热三带 的 分别 , 都 是因为 太阳辐射 强弱 不同 的 缘故 。 我国 领土 北 起 黑龙江 江心 , 南 至 曾母暗沙 , 南北 跨 4 9 个 纬度 。 从南到北 , 包括 赤道带 、 热带 、 亚热带 、 暖温带 、 温带 和 寒温带 等 六个 热量 带 , 其中 又 以 温带 、 暖温带 、 亚热带 面积 最广 , 这是 决定 我们 气候 类型 多样性 和 气候变迁 的 空间 差异性 的 基本 因素 。 从 海陆 位置 看 , 我国 位于 世界 上 最大 的 大陆 — — 亚欧大陆 和 最大 的 大洋 — — 太平洋 之间 , 由于 地表 热量 状况 不同 形成 了 不同 的 温 压场 , 从而 产生 明显 的 季风 环流 , 对 我国 的 气候 产生 了 深刻 的 影响 , 与 世界 同 纬度 相比 , 我国 黄河流域 相当于 地中海 一带 , 长江 以南 的 纬度 相当于 北非 撒哈拉沙漠 地区 。 若 按 行星风系 规律 , 我国 江南 则 属于 一片 沙漠 , 但 因 亚热带 季风气候 作用 , 却 使 我国 东部 和 南部 成为 温度 高 、 降水量 多 的 世界 上 独一无二 的 亚热带 自然资源 最 丰富 的 地区 。 从 我国 呈 东西 走向 的 三列 山系 来看 , 它们 作为 南北 冷暖 气流 的 屏障 , 又 构成 了 重要 的 气候 分界线 。 其中 海拔 1 5 0 0 — 2 5 0 0 米 的 秦岭山脉 作用 最 明显 。 秦岭 以北 为 暖温带 , 以南 为 亚热带 , 所谓 “ 十月 先开岭 山梅 , 南枝 向 暖 北向 寒 ” 的 诗句 , 正 说明 秦岭 是 我国 南北 气候 的 分界线 。 海拔 5 0 0 0 米 以上 的 西藏高原 , 既 得不到 太平洋 的 湿润气候 , 又 被 喜马拉雅山 切断 了 来自 印度洋 的 水汽 通路 , 使 我国 西北 内陆 变成 为 沙漠 性 的 干燥气候 。 加上 西伯利亚 冷 气流 由 蒙古高原 爆发性 地南侵 , 形成 强大 的 寒潮 影响 了 冬 半年 北部 大半个 中国 , 又 加大 了 西 、 北 、 东 、 南 气候变化 的 空间 差异性 。 在 中国 , 气候 由南向北 , 由东向西 依次 渐冷 , 森林 、 草原 、 荒沙 、 沙漠 也 依次 出现 , 从而 形成 了 东 、 西 、 南 、 北 气候 的 迥然不同 , 最大 的 特点 是 形成 了 东南 中国 与 西北 中国 气候 的 自然 分异 。 这种 气候变迁 的 空间 差性 与 时间 差异性 交错 运行 , 对 每 一个 时期 中国 历史 发展 都 产生 了 极大 的 影响 。 三 、 时 、 空 差异 的 影响 首先 是 政治 上 的 影响 。 气候 的 时空 差异性 所 造成 的 东南 与 西北 中国 的 分野 , 对 中国 社会 发展 的 影响 极为 深刻 。 现代 地理学家 以 黑龙江 的 黑河 到 云南 的 腾冲 为 两端 , 在 中国 地图 上 划一 斜线 , 斜线 以西 以北 为 西北 中国 , 拥有 占 中国 领土 面积 5 7 . 1 % 的 土地 和 占 总 人数 5 . 6 % 的 人口 , 大体上 是 历史 上 游牧民族 或 少数民族 的 主要 活动区 ; 斜线 以东 以南 为 东南 中国 , 拥有 占 领土 面积 4 2 % 的 土地 和 占 总 人口数 9 4 % 的 人口 , 基本上 是 历史 上 农业 民族 ( 汉族 ) 的 主要 活动区 。 [ ② ] 其中 , 随 气候 的 变迁 , 东南部 经济 文化 日渐 超过 北部 , 人口密度 也 越来越 大 。 在 西北 中国 与 东南 中国 之间 , 古长城 沿线 大体上 与 农 、 牧区 自然 分界线 相吻合 。 早 在 1 1 2 1 年 , 道士 丘处机 北过 张家口 第一 隘口 野狐岭 时 吟诗 曰 : “ 登高 南望 , 俯视 太行 诸山 , 晴岚 可爱 。 北顾 但 寒沙 衰草 , 中原 之风 自此 隔绝 矣 。 ” 《 辽史 · 营 卫志 》 亦 云 : “ 长城 以南 多雨多暑 , 其 人 耕稼 以食 , 桑麻 以衣 , 宫室 以居 , 城廓 以治 ; 大漠 之间 , 多寒 多风 , 畜牧 畋鱼 以食 , 皮毛 以衣 , 转徒 随时 , 车马 为家 。 此 天时地利 所以 限 南北 也 。 ” 这种 地理环境 决定 了 中国 历史 上 农 、 牧 分区 和 农业 民族 与 游牧民族 的 对峙 , 两种 经济 、 两个 民族 既 相互 和平 交往 又 相互 兵戈 以待 。 每当 寒冷 期 代替 温暖 期之时 , 总有 大规模 的 游牧民族 向 南方 温润 的 地区 迁徒 , 中原地区 的 农业 王朝 便 面临 着 来自 北方 游牧民族 的 挑战 。 其中 公元 4 0 0 年 左右 的 “ 五胡乱华 ” , 公元 1 2 0 0 年 左右 , 契丹 、 女真 和 蒙古族 的 接踵 南下 , 以及 公元 1 7 0 0 年 左右 满族 入关 , 是 农牧 民族 军事冲突 的 最 典型 事例 。 中原 王朝 与 北方 少数民族 政权 之间 的 战 和 关系 始终 是 影响 和 制约 中国 社会 历史 发展 的 一个 关键因素 。 农牧 民族 的 对峙 , 最 直接 的 影响 是 在 政治 方面 。 随着 几次 最大 的 军事冲突 , 出现 了 几个 典型 的 南北朝 对峙 的 政治局面 。 与 “ 五胡乱华 ” 相 伴随 的 是 第一个 南北朝 时期 — — 北方 的 十六 国及 北魏 、 北齐 、 北周 与 南方 的 东晋 及 宋 、 齐 、 梁 、 陈 对峙 ; 与 契丹 、 女真 和 蒙古 南下 相 伴随 的 是 第二个 南北朝 时期 — — 辽 、 金 与 两 宋政权 的 对峙 ; 到 了 明代 , 先是 明初明 政权 与 北元 蒙古 的 政权 对峙 ; 继而 是 明末 南明 政权 与 清 政权 对峙 。 由于 长期 的 南北 对峙 , 农业 民族 要 抵抗 强大 的 游牧民族 的 南下 , 不得不 凭藉 专制 集权 的 中央政府 , 以 组织 分散 的 农民 去 修筑 万里长城 , 保卫 自己 的 安居乐业 , 这 就是 中国 专制 集权 体制 长期存在 的 重要 原因 之一 。 其次 是 经济 上 的 影响 。 五六千年 前 , 与 温暖 期 同时 , 是 一 相当 湿润 的 气候 。 当时 的 黑龙江 流域 , 为 几千年 来 最 湿润 的 时期 , 北京 平原 为 河流 纵横 、 池沼 广布 之 乡 。 距今 2 5 0 0 年 左右 , 气候 转向 干燥 。 在 北京 考古 发掘 中 发现 代表 湿润气候 的 混炭 沼 逐渐 消失 。 距今 约 1 0 0 0 年 左右 , 气候 再次 变干 。 根据 大量 的 地方志 中 的 旱涝 记载 , 我国 东南地区 自 公元 初 以来 , 水灾 相对 减少 , 旱灾 相对 增加 , 以 公元 1 0 0 0 年 为 界线 , 此前 1 0 0 0 年 的 旱期 持续时间 短 , 湿润 时期 持续时间 长 ; 此后 的 湿润 时期 短 , 干旱 时期 长 。 最近 5 0 0 年 来 旱涝 材料 排成 年表 显示 , 旱灾 明显 地 多于 水灾 。 气候 的 干湿 变化 对 农业 生产 的 影响 极大 , 干冷 地带 农业 生产 受到 严重 限制 自不必说 , 在 其它 地区 , 也 因 气候 冷暖 干湿 的 变化 而 左右 着 农业 生产 的 发展 。 一般说来 , 气温 每 降低 1 ℃ , 亚热带 北界 位置 也 随着 向南 推移 一个 纬度 左右 , 适宜 于 农作物 生长 的 北界 位置 也 随着 南移 。 五千年 来 中国 气候 波动 的 总趋势 是 : 温暖 期 一个 比 一个 短 , 温暖 度 一个 比 一个 低 , 这 就 从 整体 上 决定 了 农业 经济 为 基础 的 经济 重心 向南 迁移 的 大 趋势 。 中国 历史 上 经济 重心 南移 主要 表现 在 三个 时期 : 魏晋 南北朝 时期 , 黄河流域 经济 停滞 和 衰退 , 长江流域 大规模 开发 与 南方 经济 上升 ; 五代 两宋 时期 , 南方 经济 上升 并 超过 北方 , 形成 了 新 的 经济 重心 , 经济 上 “ 南盛北衰 ” 的 局面 继续 发展 ; 明清 以来 , 经济 重心 进一步 南移 , 东南 沿海地区 经济 畸形发展 , 东西 差距 及 南北 差距 进一步 扩大 。 纵观 这 三次 大规模 的 经济 重心 南移 , 正好 与 历史 上 第二 、 第三 、 第四个 寒冷 期 的 到来 相 始终 , 从中 不难 窥见 地理环境 与 经济 发展 的 关系 。 再次 是 文化 上 的 影响 。 经济 是 基础 , 它 的 变化 决定 着 上层建筑 的 变化 。 随着 经济 重心 的 南移 , 必然 引起 上层建筑 中 的 文化 发生 巨大变化 , 最 明显 的 表现 是 : 隋唐 以前 , 中国 的 经济 重心 在 北方 , 文化 中心 也 在 北方 ; 隋唐 以后 , 经济 重心 南移 , 文化 中心 也 相应 地移 到 了 南方 。 秦汉 时期 定都 关中 , 经济 文化 重心 在 黄河流域 , 有 所谓 “ 山东 出相 , 山西 出 将 ” 和 “ 关西出将 , 关东出相 ” 的 说法 。 到 了 隋唐 以后 , 粮食 供给 开始 依靠 南方 , 文化 重心 也 开始 向南 迁移 。 到 宋代 , 有 了 “ 苏 常熟 , 天下 足 ” 和 “ 江浙 熟 , 天下 足 ” 的 说法 。 到 明清 时期 , 又 有 “ 湖广 熟 , 天下 足 ” 的 说法 , 此时 中国 文化 以 最 富裕 的 长江流域 为 根据地 , 形成 了 “ 东南 财富 地 , 江浙 人文 薮 ” 的 局面 。 至 近现代 , 随着 沿海经济 的 发展 , 广东 、 福建 在经济上 渐渐 占据 重要 位置 , 中国 的 文化 又 有 了 进一步 南移 的 倾向 。 关于 中国 文化 重心 的 南移 , 前人 多 从 “ 中国 历代 人物 之 地理 的 分布 ” 方面 去 研究 , 这里 介绍 两家 , 借以 说明 文化 与 地理环境 之间 的 关系 。 丁文江 在 《 历史 人物 与 地理 的 关系 》 [ ③ ] 一文 中 根据 二十四史 中汉 、 唐 、 宋 、 明各代 人物 , 分 省 列表 为 : 时代 前汉后 汉唐 北宋 南宋 明 人物 最多 的 省 山东 河南 陕西 河南 浙江 浙江 河南 陕西 河北 河北 福建 江苏 日本 桑原 骘 藏 在 《 由 历史 上 观察 的 中国 南北 文化 》 [ ④ ] 一文 中 , 以 科举 为例 , 交 明清两代 登科 第者 列表 统计 , 明代 从 洪武 四年 起 至 万历 四十四年 止 , 每 科 状元 、 榜眼 、 探花 和 会 元 总共 2 4 4 人 , 其中 南方 2 1 5 人 , 占 8 8 % , 北方 2 9 人 , 占 1 2 % 。 清康熙 十八年 开制科 , 共 录取 5 0 人 , 其中 南方 占 4 2 人 。 乾隆 元年 制科 , 共 取 1 5 人 , 南方 占 1 4 人 。 明清两代 共 出 状元 2 0 3 人 , 南方 有 1 8 8 人 。 四 、 有关 问题 的 讨论 1 、 通过 上述 中国 气候变迁 的 特点 及 影响 的 讨论 , 进一步 认识 地理环境 对 历史 发展 的 作用 问题 。 怎样 看待 地理环境 与 历史 发展 的 关系 , 这 是 一 古老 而 又 常新 的 课题 , 过去 由于 片面 地 批判 “ 地理环境 决定论 ” , 因而 很少 具体 地 研讨 地理环境 对 历史 发展 的 作用 。 近年来 , 通过 各 方面 的 研究 和 讨论 , 认识 到 地理环境 本身 是 人类 社会 及其 历史 发展 的 一部分 , 在 人类 改造 自然环境 时 , 不能 违背 自然规律 的 约束 , 否则 , 将 受到 自然规律 的 惩罚 。 但是 , 地理环境 与 人类 社会 发展 的 关系 究竟 怎样 ? 地理环境 对 社会 历史 的 发展 究竟 有 什么样 的 影响 ? 影响 的 程度 到底 有 多 大 ? 对 这些 问题 的 认识 还是 众说纷纭 。 通过 本文 分析 , 我们 首先 可以 肯定 , 地理环境 对 社会 历史 的 影响 是 一个 历史 的 范畴 , 随着 时代 的 演进 , 它 的 作用 方式 、 作用 程度 在 发生 着 不断 地 变化 , 因此 , 我们 要 重视 历史 地理学 这个 学科 的 学习 和 研究 。 在 中国 历史 的 研究 中 , 中国 封建社会 何以 特别 漫长 ? 资本主义 萌芽 为什么 发展 极其 缓慢 ? 不少 同志 认为 地理 条件 是 最 根本 的 因素 。 具体地说 , 中国 内外部 地理环境 及其 相应 的 社会 生产方式 的 特点 , 既 产生 了 对 专制政体 的 要求 , 又 维护 了 封建 小 农业 的 强盛 , 使 中国 难以 具备 向 资本主义 过渡 的 客观条件 , 从而 导致 了 中国 封建社会 的 长期 延续 。 这些 观点 正确 与否 ? 还 需要 对 中国 历史 地理 作 深入细致 地 研究 后 才能 得出结论 。 其次 , 通过 上述 分析 , 我们 还 认识 到 , 人类 历史 与 地理环境 是 一个 统一体 , 两者之间 相互 制约 、 互相 作用 , 这种 相互间 的 制约 和 作用 在 不同 的 时间 和 不同 的 地区 表现 出 不同 的 形式 。 大致说来 , 生产力 水平 越低 , 人类 受 地理环境 的 制约 作用 越大 ; 社会 发展 阶段 越 古老 , 人类 对 地理环境 的 依赖性 越大 。 在 中国 古代 , 因 气候 迹迁 的 时空 差异性 而 影响 着 政治 、 经济 和 文化 的 发展 方向 , 表明 地理环境 对 中国 历史 的确 起到 了 促进 或 延缓 的 作用 。 特别 是 中国 历史 上 几次 少数民族 政权 与 汉 政权 的 对立 ( 秦汉 与 匈奴 , 东晋 南朝 与 “ 五胡 ” , 宋 与 辽 、 金 , 明 与 蒙古 、 满族 等 ) , 无不 起因于 气候 时空 差异 所 造成 的 农 、 牧区 对立 的 环境因素 。 随着 社会 生产力 的 发展 , 特别 是 科学技术 的 进步 , 人类 社会 对 地理环境 制约 作用 越来越 大 , 地理环境 可以 为 人类 提供 更 多 的 物质财富 。 但是 , 这 并不等于 说 地理环境 的 作用 就 减少 了 。 由于 人类 对 地理环境 的 作用 , 导致 了 地理环境 的 变化 , 形成 了 新 的 地理环境 系统 , 在 原来 的 自然环境 之外 , 又 增加 经济 环境 和 人文环境 系统 , 从而 对 人类 社会 产生 新 的 影响 。 在 近现代 的 中国 气候变迁 中 , 我们 就 不得不 探讨 人们 对 环境污染 所 造成 气候 环境 的 新 变化 和 新 影响 , 这 就 决定 了 研究 历史 地理 对 现实 和 实践 的 指导意义 。 2 . 通过 对 中国 历史 上 气候变化 特性 的 讨论 , 进一步 认识 历史 地理学 的 学科 性质 。 历史 地理学 是 一门 既 古老 又 年轻 的 学科 , 关于 它 的 学科 性质 , 在 学术界 有 各种 不同 的 看法 。 目前 国内 各 高校 历史系 和 部分 地理系 都 开设 了 《 中国 历史 地理 》 课 , 但 由于 对 它 的 学科 属性 看法 不同 , 讲授 的 内容 、 学习 的 重点 和 研究 的 方向 都 很 不 一致 。 有人 把 它 当作 历史学 的 分支 学科 , 偏重于 沿革地理 的 研究 ; 有人 把 它 当作 地理学 的 分支 学科 , 偏重于 对 历史 时期 自然 现象 及其 规律 的 探讨 ; 有人 把 它 当作 历史学 与 地理学 边缘学科 , 侧重于 跨学科 的 研究 。 我们 认为 历史 地理学 既 是 历史学 与 地理学 交叉 的 边缘学科 , 也 是 自然科学 与 社会科学 中多门 学科 边缘 地位 上 相互 交叉 和 相互 联系 的 一门 综合性 学科 。 历史 地理学 不仅 研究 自然环境 变化 的 自然 过程 , 而且 也 研究 改造 自然环境 变化 的 人为 过程 , 更 重要 的 是 , 它 重点 探讨 的 是 历史 时期 人地关系 的 变化规律 。 由此可见 , 它 不能 简单 地 归结为 历史学 或 地理学 的 分支 学科 , 而是 多 学科 相互 联系 的 一个 新 的 学科 体系 。 正如 前 苏联 历史 地理学家 热库 林 所说 的 那样 , 它 不仅 是 在 地理学 和 历史学 的 衔接 处 形成 的 边缘学科 , 而且 在 自身 的 发展 过程 中 , 又 “ 曾 与 民族 志学 、 地名学 、 农业 史及 一系列 其它 科学 门类 紧 相关联 。 ” 因而 准确 地说 , 它 是 “ 处于 自然科学 和 社会科学 边缘 地位 上 的 一门 综合性 学科 , 它 的 主要 任务 是 研究 社会 和 自然 相互作用 的 规律性 。 ” [ ⑤ ] 基于 这样 的 认识 , 我们 对 历史 地理学 研究 的 视野 才 会 得以 逐步 地 开阔 。 学科 性质 决定 了 学科 的 研究 途径 。 世界 是 一个 整体 , 自然界 和 人类 社会 是 不可分割 的 统一体 , 现代科技 已 走 到 学科 间 相互 渗透 相互 融合 的 发展 阶段 , 历史 地理学 正是 适应 这样 的 时代 要求 而 产生 的 。 因此 , 它 必然 要求 我们 掌握 不同 学科 的 知识 , 在 对 社会科学 和 自然科学 进行 跨学科 研究 的 基础 上 , 开展 创造性 的 研究 工作 。 本文 分析 如能 在 这方面 起到 抛砖引玉 的 作用 , 目的 也 就 达到 了 。 ( 本文 在 写作 过程 中 , 曾 向 北京大学 地球 物理系 博士 陈友民 先生 请教 , 在 此 致谢 ! ) ① 见 《 考 学报 》 1 9 7 2 年 第 1 期 。 ② 胡焕庸 《 论 中国 人口 之 分布 》 , 华东师大 出版社 1 9 8 3 年版 ; 《 中国 人口 的 分布 、 区划 和 展望 》 , 《 地理学 报 》 1 9 9 0 年 第 2 期 。 ③ 见 《 科学杂志 》 八卷 1 期 。 ④ 原文 载 于 《 东洋 史 论丛 》 , 中 译文 载 《 文哲 季刊 》 第一卷 第 2 号 。 ⑤ [ 苏 ] · в · с 热库 林 《 历史 地理学 的 研究 对象 及其 认识 发展史 》 中 译文 载 《 历史 地理 》 第八 辑 。 ( 责任编辑 汪高鑫 ) * __label__C7-History 【 文献号 】 1 - 1441 【 原文 出处 】 华东师范大学 学报 : 哲社版 【 原刊 地名 】 沪 【 原刊 期号 】 199602 【 原刊 页 号 】 73 - 76 【 分类号 】 K91 【 分类 名 】 中国 地理 【 作者 】 马 春笋 【 复印 期号 】 199611 【 标题 】 县分 等 的 历史 研究 【 正文 】 县制 是 我国 行政区划 体系 中 最 稳固 的 一级 建制 , 至今已有 二千余年 历史 。 自古以来 , 县制 几无 变化 , 无论 其 上级 行政 单位 如何 更改 , 无论 地方 行政区划 层级 如何 增减 , 县制 始终 是 最 基层 的 行政 单位 。 在 县制 之 组成 中 , 县分 等 制 占有 重要 的 地位 。 翻阅 史书 , 我们 不难 发现 , 自从 县 成为 秦朝 行政区划 基层单位 之后 , 县 即 有 了 等级 之别 , 而且 这种 差别 历代 相袭 , 一直 延续 到 清王朝 灭亡 之后 的 民国 时代 。 因此 可以 说 , 县域 分等制 贯穿 了 整个 封建社会 的 历史 。 然而 , 令人遗憾 的 是 , 县分 等 作为 我国 古代 地方 行政 制度 建设 的 重要 组成部分 , 多年 以来 , 一直 不 为 人们 所 重视 。 鉴于 这种 情况 , 笔者 从县 起源 开始 探讨 县分 等 的 历史 状况 及其 规律 , 以图 展现 县分 等 的 历史 概貌 。 一 、 县 之 起源 关于 县 之 起源 , 史家 众说纷纭 , 一般 认为 县 最早 出现 于 春秋 之时 的 楚国 , 《 左传 · 昭公 十年 》 : “ 楚王 奉 孙吴 以讨于 陈 , 曰 ‘ 将 定尔国 ’ , 陈人 听命 而 遂 县 之 。 ” 据 考证 , 陈县 就是 我国 历史 上 最早 的 县 。 楚国 实行 县制 之后 , 实力 大大 增强 , 因而 为 其它 侯国 效仿 , 如 : 秦武公 十年 ( 前 6 8 7 年 ) “ 伐 g u ī @ ① 、 冀 、 戎 , 初县 之 , 十一年 初县 杜 、 郑灭 小 虢 ” ( 《 史记 · 秦 本纪 》 ) 。 从 起源 动力 来看 , 县 最初 是 兼并 战争 的 产物 , 《 通典 》 云 : “ 春秋 时 列国 相灭 多 以 其 地 为 县 。 ” 之后 , 由于 县制 在 新 兼并 土地 上 获得 了 广泛 成功 , 一些 侯国 将 县制 推广 到 内地 , 改 贵族 采邑 为 县 , 如晋 。 县 于是 出现 了 几种 新 的 形成 方式 , 它们 分别 是 : 分 私家 之田为 县 , 如 : “ 魏献子 为政 , 分祁氏 之田 以为 七县 , 分 羊舌 氏之田 以为 三县 ” ( 《 左传 · 昭公 二十八年 》 ) ; 集乡 聚邑 为 县 , 其时 有齐 以三乡 为 县 , 秦 “ 孝公 并 诸小乡 聚集 为大县 , 县 一令 四十一 县 ” ( 《 史记 · 秦 本纪 》 ) 。 及至 战国 , 县制 已 成为 各国 普遍 之 地方 行政 单位 。 前 2 2 1 年 , 始皇 一统天下 , 罢 诸侯 , 兴 郡县 , 分 天下 为 三十六 郡 , 县 遂 成为 全国性 的 地方 基层 行政 建制 , 历久不衰 , 以至于 今 。 县制 为什么 能够 取代 采邑 制成 为 地方 基层 行政 建制 呢 ? 其 根本原因 就 在于 县制 有利于 实现 中央集权 , 巩固 封建 专制制度 , 所谓 “ 周衰 而 诸侯 相侵 , 大国 分置 郡 邑 县 鄙以 聚其人 ” 讲 的 就是 这个 道理 。 县制 与 分封制 不同 , 分封制 下 , 各 侯国 具有 较大 独立性 , 侯国 君主 拥有 属于 自己 的 臣民 甚至 军队 , 过大 的 独立性 必然 导致 地方 割据 , 从而 打破 中央 政权 的 完整性 。 而 县制 恰恰相反 , 从 人事 上 讲 , 县官 由 国君 任命 , 代表 国君 镇守 国土 管理 一方 民众 , 而且 县官 不是 世袭 之官 , 其 升迁 调免 皆 由 国君 决定 ; 从 土地 占有 形式 和 财政 体制 来看 , 采邑 土地 所有权 属于 贵族 , 它们 不向 中央政府 出赋 , 而县 邑 土地 属于 国君 , 国君 可以 在 县 邑 直接 征收 赋税 ; 从 兵制 来看 , 以 楚国 为例 , 分封制 下 , 楚军 由 王 卒 和 私卒 组成 , 王卒 是 王室 土地 上 的 臣民 , 私卒 是 卿大夫 采邑 上 的 族人 , 显然 这种 兵制 带有 浓厚 的 宗族 色彩 。 实行 县制 后 , 县邑 成为 楚国 征军 的 基础 , 建立 了 以县 邑 为 单位 的 直 属于 楚王 的 正规军 。 可见 , 县制 无论 从 人事 上 、 财政 上 还是 从 军事 上 都 加强 了 中央 对 地方 的 控制 , 这 对于 战争 中 的 侯国 无疑 是 十分 重要 的 , 因为 它 从 体制 上 确保 了 国君 可以 最大 限度 地 动员 全国 的 人力 、 财力 、 物力 等 资源 投入 战争 之中 。 从而 相对 增强 了 战争 中 侯国的 军事 、 经济 和 政治 力量 , 因此 县制 为 各 侯国 普遍 采用 并 推广 。 从县 之 起源 , 我们 可以 看出 , 县制 本身 就是 集权 统治 的 产物 , 它 之所以 为 各代 沿用 并 发展 也 主要 是 出于 集权 统治 的 需要 , 那么 , 围绕 县制 所 建立 的 一系列 制度 包括 县域 分等制 自然 也 是 为了 巩固 中央集权 。 事实上 , 县域 分等制 正是 由于 具有 这一 功能 才 为 历代 所 沿用 。 二 、 县分 等 的 历史 概况 县分 等 始于 秦 , 其时 , 秦依 人口 多少 分县 为 两个 等级 , 万户 以上 为大县 , 万户 以下 为小县 。 两汉 因袭 秦制 , 东西 汉 又 稍 有 不同 , 西汉 “ 县 万户 以上 为令 秩千石 至 六百 石 , 减 万户 为长 , 秩 五百 至 三百 石 ” ( 《 百官 表 》 ) , 东汉 “ 每县 邑 大者 置 令 一人 , 千石 , 其次 置长 , 四百 石 , 小者 置 长 , 三百 石 。 侯国之 相 秩次 如 之 ” ( 《 续 百官 表 》 ) , 比较 之下 , 不难看出 , 东汉 县令 全为 千石 , 没有 六百 石 的 , 而 西汉 县令 有千石 、 六百 石之别 , 因此 西汉 县 实有 四级 , 东汉 仅 三级 。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大体 与 汉制 相同 , 分县 为 上中下 三等 , 但 也 有 个别 朝代 在 三等 之中 又 分为 上中下 三级 的 , 如 北齐 , 自上 上 县 至 下 下 县共分 九个 等级 。 隋初 仍 沿用 三等 九级 制 , 后 改为 三级 制 , 又 将 大兴 、 长安 、 河南 、 洛阳 四县 列为 特等 。 唐代 首先 依据 政治 地理位置 将 县 分为 特殊 县 和 普通 县 两类 , 特殊 县 又 依其距 京都 远近 分为 赤畿 两种 , 地处 京都 之县 为 赤县 , 京都 附近 之县 为 畿县 , 赤畿 之外 则 称 普通 县 , 普通 县以 “ 户口 多少 资地 美恶 为 差 ” ( 《 通曲 · 职官 十五 》 ) 分为 望 、 紧 、 上 、 中 、 中 下 、 下 各 等 。 宋循 唐制 , 设赤 、 畿 、 望 、 紧 、 上 、 中 、 中 下 、 下八等 。 辽代 北为 属国 , 南为 州府 , 共有 辖县 2 0 9 个 , 等级 不详 。 金以 “ 大兴 、 宛平为 赤县 … … 凡县 二万五千 户 以上 为次 赤为剧 , 二万户 以上 为次剧 , 在 京 倚 郭者 曰 京县 , 自京县 而 下 以 万户 以上 为 上 , 三千户 以上 为 中 , 不满 三千户 为 下 中 。 ” 元灭 宋后 , 一反 前制 , 元世祖 至元 三年 ( 1 2 2 6 ) 以 户口 为 标准分 县为 上中下 三等 。 明 朱元璋 建国 后 , “ 吴元年 定 ( 县 ) 为 三等 , 赋 十万 石 以下 为 上 县 , 从 六品 , 六万 石 以下 为 中县 正 七品 , 三万 石 以下 为 下 县 从 七品 ” ( 《 罪惟 l ù @ ② · 卷 二十七 · 职官 制 》 ) , 中叶 , 改 分为 繁简 二等 , 以 田粮 三万 石为界 。 清县 是否 分等 , 至今 未有 定论 。 许崇 ( 著 《 中国 政制 概要 》 ) 等 认为 清代 县以 粮赋 为 标准 分为 一二三 等 , 杨鸿年 、 欧阳 鑫 在 其 《 中国 政制 史 》 一书 中则 指出 “ ( 清 ) 诸县 繁要 者 则 升为 州 , 州 之闲 简者 又 降为 县 , 既 可升州 降县 以 调剂 繁简 , 当 不必 再有 等级 之分 。 ” 笔者 曾 查阅 《 清代 通史 》 , 其上 记载 : “ 光绪 二十三年 编制 官制 , 疏云 : ‘ … … 今拟 仿 汉唐 分数 级 之制 , 分 地方 为 三级 , 甲等 曰 府 , 乙 等 曰 州 , 丙等 曰 县 , 每府 州 县 各设 六品 至 九品 官分 掌财赋 、 巡警 … … 。 ” ( 《 清代 通史 》 ( 四 ) 卷下 ) , 此疏 既云 “ 拟仿 ” , 那么 清代 分等 之 说 似乎 缺乏 依据 , 当以 杨氏 所论 更为 合乎 史实 。 事实上 , 清代 “ 州 ” “ 县 ” 之 升降 实质 上 相当于 明朝 县分 繁简 二等 , 只不过 名称 不同 而已 。 民国初年 , 县制 十分 混乱 , 据 当时 内政部 民政 司于 民国 八年 三月 打印 的 《 全国 州 道 县 等级 员 名表 》 介绍 , 京兆 地方 县 分为 特别 一等 ( 在 兴 、 宛平 ) 及 普通 三等 , 直 棣 、 山东 等 省 之县 分为 一二三 等 , 而 同时 有 的 省 ( 如 河南 ) 的 县 却 没有 分等 。 针对 这种 混乱 状况 , 1 9 2 6 年 国民政府 全面 改革 县政 制度 , 以 事务 繁简 、 财赋 多寡 将 县 分为 一二三 等 , 并 一律 废除 县官 旧称 , 统一 实行 县长 制 。 1 9 3 9 年 , 国民政府 颁布 《 县 各级 组织 纲要 》 规定 县 按照 其 面积 、 人口 、 经济 、 文化 、 交通 等 状况 分为 三至 六 等 , 由 各省 政府 划分 。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立 后 取消 了 县分 等 制度 。 三 、 县分 等 标准 的 变迁 与 规律 前面 已经 谈到 , 历代 分等 所 选择 标准 不同 , 综合 看来 , 其 差异 主要 体现 在 两个 方面 : 1 . 指标 质 的 差异 指标 质 的 差异 指 指标 的 含义 或 性质 方面 的 不同 。 各代分 等 所选 指标 的 历史 发展 过程 , 以 时间 先后 为序 , 可 分为 四个 阶段 : 秦汉 两晋 南北朝 : 户口 指标 阶段 。 如 两汉 以 万户 为界分 大小 县 , 后周 “ 户 七千 以上 县令 五命 , 户 四千 以上 县令 正四命 … … 户 不满 五百 以下 县令 二命 ” ( 《 周书 》 ) 。 隋唐 宋金 : 双 层次 指标 阶段 。 双 层次 指标 是 指分 等 所 采用 的 指标 地位 不同 , 作用 范围 上 有 层次 高低 之别 , 低层次 指标 是 在 高层次 指标 所 划分 的 基础 上 对 县 进一步 细分 , 例如 : 唐朝 分等 , 政治 地理位置 是 高层次 指标 , 户口 是 低层次 指标 。 明清 : 经济指标 阶段 ( 以粮赋 多少 分等 ) 。 民国 : 综合 指标 阶段 , 先 以 财赋 、 事务 多少 后以 人口 、 面积 、 经济 等 多个 指标 的 综合 状况 确定 县域 等级 。 2 . 指标 量 的 差异 指标 量 的 差异 是 指 同一 指标 不同 时期 的 具体 标度 的 差异 。 它 反映 了 不同 历史 阶段 区域 社会 经济 发展 水平 及 人口数量 密度 等 方面 的 差别 。 例如 , 唐宋 普通 县均 以 户口 多少 分等 , 但 唐代 上 等 县 需 在 六 千户 以上 , 宋代 上 等 县 仅 二千户 ( 其它 各 等 情况 亦 同 ) 。 这是 不同 朝代 之间 指标 量 的 差异 , 就是 同一 朝代 , 标准 亦 不 相同 , 仍 以 唐朝 为例 , 武德 年间 定上 县 、 中 县 、 中下 县 分别 为 五千户 以上 、 二千户 以上 和 一千户 以上 , 到 了 开元 十八年 则 分别 升至 六 千户 以上 、 三千户 以上 和 不满 三千户 ( 参见 杨树 藩 ( 台 ) 《 唐代 政制 史 》 ) 各 朝代 分等 指标 固然 差异 较大 , 但 其中 仍 有 一些 共性 可寻 , 其分 等 标准 选择 上 有 两点 经验 可资 借鉴 : 1 . 因地制宜 确定 分等 标准 。 分等 指标 量 的 差异 体现 了 因时制宜 思想 , 地区 差异 则 反映 了 因地制宜 原则 。 如 : 唐开元 十八年 将 普通 县区 分为 内地 县 和 边远 地域 县 , 规定 内地 上县 六 千户 上 、 中 县 三千户 上 、 中下 县 不满 三千户 , 而 边远 地域 县则 分别 降 至 五千户 上 、 二千户 上 和 一千户 上 , 同为 上 等 县 , 两地 分等 标准 可差 一千户 以上 , 其余 各 等 亦 如是 。 再 以 元朝 为例 , 元至元 三年 合并 江北 州 县定 六 千户 以上 为 上 县 , 二千户 以上 为 中县 , 不及 二千户 者 为 下 县 。 至元 二十年 又定 江淮 以南 三万户 以上 为 上 县 , 一万户 以上 为 中县 , 一万户 以下 为 下 县 , 同为 上 县 江南 江北 人口 相差 几达 五倍 。 由此可见 , 唐朝 元代 分等 注意 到 了 各 地区 社会 发展 水平 的 差异 , 这种 因地制宜 制定 分等 标准 的 做法 有利于 实现 中央政府 对 不同 地区 的 分类管理 。 2 . 指标 选择 目的性 明确 — — 发展 地方 经济 、 巩固 封建 专制制度 。 封建社会 前期 , 社会分工 不 发达 , 国民经济 结构 简单 , 农业 是 国民经济 运行 的 基础 , 手工业 和 商业 只是 停留 在 维持 封闭式 农业 正常 运行 的 水平 之上 , 因此 小农 所 负担 的 赋税 构成 了 国家 财政收入 的 主要 来源 , 农业 的 丰歉 也 就 常常 直接 关系 到 一个 王朝 的 兴衰 乃至 存亡 , 这 使得 各代 统治者 无一例外 地 重视 农业 生产 , 唐天宝 九年 有 诏云 : “ 农 为政 本 , 食乃人 ( 民 ) 天 … … ” , 可以 说 发展 农业 始终 是 各级 地方 官员 的 头等 任务 。 那么 决定 封建社会 农业 发展 的 关键因素 是 什么 呢 ? 我们 知道 , 在 传统型 农业 社会 中 , 生产工具 比较落后 , 铁制 农具 、 牛耕人 拉 的 生产方式 决定 了 封建社会 生产力 只能 在 较 低水平 之上 徘徊 , 在 生产 技术 没有 取得 突破性 进展 的 情况 下 , 社会 扩大 再生产 模式 只能 是 外延 式 扩大 再生产 , 它 决定 了 封建社会 农业 发展 只能 通过 两条 途径 实现 : 一是 增加 劳动力 — — 人口 的 投入 , 二是 增加 生产资料 主要 是 土地 的 投入 。 从 历代 人口 与 耕地 变化 情况 来看 ( 见 下表 ) , 从 西汉 到 明初 人口 多少 与 耕地面积 之间 大致 呈 正 相关 关系 。 即 随着 人口 的 增加 耕地面积 和 人均 耕地面积 随之 增加 , 随着 人口 的 减少 , 耕地面积 和 人均 耕地面积 也 随之 减少 , 这一 事实 充分说明 了 土地 资源 开发 程度 与 人口 多少 之间 存在 着 密切关系 , 可以 说 只要 有 了 人口 就 不愁 找 不到 待 开垦 的 土地 , 由此可见 社会 扩大 再生产 的 关键在于 增加 社会 劳动力 的 投入 , 那么 历代 统治者 把 人口 多少 作为 衡量 县域 等级 的 基本 标准 也 就是 极其 自然 的 了 , 其 目的 就 在于 通过 促进 人口 增长 发展 封建 农业 经济 。 表 : 历代 人口 与 耕地 变迁 情况 时期 公元 年份 人 数百万 人 耕地 百万亩 人均 耕地 ( 亩 ) 西汉 2 5 9 . 0 0 2 7 1 3 . 0 0 东汉 1 0 5 5 3 . 2 5 3 5 1 0 . 0 9 盛唐 7 5 5 8 0 . 0 1 4 3 0 1 7 . 0 0 宋初 9 7 6 4 0 . 0 2 5 5 6 . 3 7 北宋 1 0 7 2 1 0 0 . 0 6 6 0 6 . 6 明朝 1 3 0 1 5 9 . 0 0 3 6 7 6 . 1 3 明朝 1 6 0 0 1 2 0 5 0 0 4 . 1 7 清朝 1 6 6 2 8 3 . 0 0 7 1 3 8 . 5 9 清朝 1 7 7 4 2 6 8 . 0 9 8 6 3 . 6 9 清朝 1 8 5 0 4 1 0 0 1 2 1 0 2 . 9 5 资料 来源 : 中国 社会 调查 所 , 《 中国国情 报告 》 , 辽宁 人民出版社 , 1 9 9 0 明朝 之后 , 我国 人口 增长 迅速 , 到 1 6 0 0 年 已 突破 了 1 亿 大关 , 达 1 . 2 亿 , 但 由于 土地 资源 开发 潜力 不断 下降 致使 耕地 增长速度 远远 赶不上 人口 增长速度 , 人均 占有 耕地面积 总体 上 已 呈 下降 趋势 , 因此 农业 发展 已经 由 单纯 的 劳动力 投入 模式 转变 为 以 提高 土地 生产率 为主 的 内涵式 扩大 再生产 模式 。 再 从 社会 整体 发展 来看 , 自 北宋 以后 , 随着 地主 与 自耕农 土地 私有制 的 确立 以及 佃农 对 地主 依附性 的 减弱 , 商品经济 得到 了 长足发展 。 到 了 明代 , 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 已经 开始 萌芽 , 商业 、 手工业 的 广泛 发展 所 带来 的 较为 广泛 的 社会分工 使得 社会 经济 发展 水平 已 不能 单纯 地 由 人口 多少 来 决定 。 在 此 情况 下 , 为 促使 地方 官员 把 工作 重心 由 发展 人口 转移 到 发展 经济 这个 直接 目标 上来 , 明代 统治者 改变 了 历代 传统 , 选择 社会 生产 最 集中 的 表现形式 — — 粮赋 作为 分等 指标 。 对此 , 史家 有 如下 评述 : “ … … 盖地 广者 末 必人 稠 , 人众者 末 必 财富 , 若 既 庶且 富 , 宜 为首 善 地区 , 以 是 为 等 , 尤 符合 经济 与 政治 并重 之 意义 也 ” ( 《 中国 历代 政制 考 》 ( 台 ) ) 。 通过 上述 分析 , 我们 看出 , 从元前 的 人口 到 明清 的 粮赋 , 虽然 历代 分等 指标 各不相同 , 但 无论 其 形式 怎样 变化 其实质 都 是 发展 地方 经济 , 其 最终 目的 在 巩固 封建 专制制度 。 由此可见 , 历代 分等 标准 选择 都 具有 明确 的 目的性 , 充分体现 了 因地制宜 的 思想 。 四 、 县分 等 与 历代 行政 和 管理体制 建设 县域 分等制 为 封建 统治者 建立 较为理想 的 行政 管理体制 奠定 了 基础 , 从 秦汉 到 民国 , 各代 统治者 无一例外 地 根据 县域 等级 从 人事 、 编制 上 对 县 实行 差别 管理 , 具体 包括 以下内容 : 1 . 县域 等级 与 县官 品级 待遇 的 关系 县 之 等级 与 县官 品级 待遇 呈 正 相关 关系 , 等级 愈高 , 县官 品级 愈高 , 待遇 愈厚 。 在 封建社会 初期 , 甚至 县 等级 不同 , 县长 官 称谓 也 不能 一样 。 例如 : 秦汉 两朝大县 称令 , 小县 为 长 , 令千石 至 六百 石 , 而长 仅 三百 、 五百 石 。 曹魏 实行 九品中正 制 之后 , 县官 等级 以 品级 加以 区别 , 如齐 县令 六品 、 七品 , 县长 八品 。 隋朝 开始 , 县长 官 一律 称为 县令 , 上 县令 从 六品 , 中 县令 从 七品 , 下 县令 正 八品 , 而 大兴 、 河南 等 四个 特等 县 县令 为 正 五品 , 地位 远远 高于 其它 县令 。 唐代 官品 序列 较为 复杂 , 不仅 有 品级 高低 、 正 从 之别 , 而且 在 同一 品级 之中 又 有 上下 之分 。 从 官品 序列 看 , 赤 县令 最高 正 五品 上 , 上 县令 从 六品 上 , 下 县令 则 为 从 七品 下 , 从 赤 县令 到 下 县令 官品 相差 竞达十 一级 。 宋制 与 唐 基本相同 。 元朝 , 县长 官 不再 有 品级 高低 之分 , 上中下 各县 长官 均 为 从 六品 。 明 初 县长 官 尚有 等级 之别 不久 , 一律 改为 正 七品 , 独京县 正 六品 。 这一 制度 又 为 清朝 继承 , 清朝 统治者 又 依据 各县 条件 , 把 县官 分为 简缺 、 中缺 、 要 缺 、 最要 缺 四类 , 不同 类别 的 县长 官 薪俸 不同 , 简缺 养廉银 一千 至 二千两 , 要 缺 、 最要 缺 养廉银 则 在 两千两 之上 。 民国 进一步 完善 了 清朝 制度 实行 级 俸制 , 规定 一等 县长 为 荐任 八级 , 薪俸 3 4 0 — 4 3 0 元 , 二等 县长 为 简任 五级 至 一级 , 薪俸 2 5 0 — 4 0 0 元 , 三等 县长 荐任 三级 至 二级 , 薪 2 4 0 — 3 8 0 元 。 同时 , 不同 等级 的 县 , 不仅 县长 官 品级 待遇 不同 , 而且 县 之 属 官 品级 也 不 一样 , 从 各代 规定 之中 , 我们 可以 发现 一个 规律 , 那 就是 , 随着 历史 的 发展 , 不同 等级 的 县 之 长官 品级 和 称谓 由 差异 走向 了 统一 , 而 县官 待遇 ( 薪俸 ) 之 差别 却 一直 保留 下来 。 2 . 等级 与 县官 仕途 县官 所在 县 的 等级 越高 , 他们 在 仕途 中 得到 提升 的 机会 就 越 多 , 升迁 的 职位 也 越 高 , 而且 等级 高 的 县 常常 是 低 等级 县长 官 升迁 的 主要 途径 。 在 此 我们 以 汉代 为例 加以 说明 , 从 汉代 县令 长 升迁 状况 我们 可以 得出 两点 结论 ( 具体 参见 严耕望 ( 台 ) 《 中国 地方 制度 史 》 ) : ( 1 ) 县令 比 县长 升迁 职位 高 , 一般 县长 主要 升迁 县令 , 超迁 郡守 者 极少 , 据 严耕望 先生 ( 台 ) 统计 , 两汉 县长 有 2 4 人 升迁 县令 , 占 其 升迁 总数 的 三分之二 , “ 超迁 ” 郡守 的 只有 五人 , 占 县长 升迁 总数 的 七分 之一 。 而 两汉 县令 升迁 郡 国守 相 的 达 4 8 人 , 是 县长 升迁 此职 人数 的 九倍 多 , 此外 县令 还有 1 7 人 升迁 司隶 刺史 , 7 人 升迁 中 谏大夫 , 6 人 升迁 博士 议郎 , 二人 升迁 尚书 、 尚书令 , 县长 却 没有 一个 升迁 到 上述 职位 的 。 ( 2 ) 县令 升迁 机会 比 县长 多 。 据统计 ( 同 上 ) 两汉 有 1 1 1 个 县令 得到 提升 , 县长 只有 3 6 人 得到 升迁 。 类似 情况 在 唐代 也 有 记载 , 唐天宝 九年 三月 十三日 有 敕 云 : “ 大理 评事 其朝要 , 子弟 中庸 , 末 历望 、 畿县 , 便守 此官 , 既 不守文 又 未经 事 , 自今 以后 有此 职及 朝要 至亲 并 不得 拟注 ” , 由此 敕 可见 , 朝要 至亲 任过 畿 县望 县 等 重要 县 县令 的 人才 可以 担任 大理 评事 一职 , 它 暗示着 任过 其它 等级 县长 官 的 朝 中 权贵 子弟 是 不能 担任 大理 评事 一职 的 。 这 从 一个 侧面 说明 了 唐代 不同 等级 的 县长 提拔 的 机会 也 是 不均 等 的 。 3 . 县域 分等 与 编制 管理 在 确定 地方 编制 之 时 , 各代均 奉行 因地制宜 方针 , 依照 县 之 等级 设置 县 之 机构 , 确定 官吏 编制 多少 , 高等级 多设 , 低 等级 少设 , 即便 是 主要 属官 如 县丞 、 主薄 、 典史 也 并非 每县 必设 。 如 : 晋代 官制 : 大县 置 令小县 置 长 , 设 主薄 录事 吏等员 , 户 不满 三百 以下 职吏 1 8 人 , 散吏 4 人 ; 户 三百 以上者 职吏 2 8 人 , 散吏 6 人 ; 户 五百 以上者 职吏 4 0 人 , 散吏 8 人 ; 户千 以上者 职吏 5 3 人 , 散吏 1 2 人 ; 户千 五百 以上者 , 职吏 6 8 人 , 散吏 1 8 人 ; 户 三千 以上 职吏 8 6 人 , 散吏 2 6 人 。 唐代 官制 : 赤县 有 丞 2 人 , 主薄 2 人 , 录事 2 人 , 尉 6 人 ; 上 县丞 1 人 , 主薄 1 人 , 尉 2 人 ; 中 县丞 1 人 , 主薄 1 人 , 尉 1 人 ; 中 下 县丞 1 人 ; 主薄 1 人 , 尉 1 人 ; 中 下 县丞 1 人 , 主薄 1 人 , 尉 1 人 , 下 县丞 1 人 , 主薄 1 人 , 尉 1 人 。 ( 《 职官 分纪 · 卷 四二 》 ) 。 在 编制 上 , 上县 6 6 人 , 中 县 5 2 人 , 中下 县 4 2 人 。 “ 清初 , 每县 置 县丞 各官 , 因 事 多寡 无 定员 , 惟典史 每县 一人 , 嗣后 因时 裁设 并 因县 之升 改分 并 而定 其 员额 焉 。 ” ( 《 清代 通史 · 卷上 》 ) 民国 规定 一等 县设 四科 , 二等 三科 , 三等 二 科 , 于 各科 之外 设 公安 、 财政 、 建设 、 教育 等局 。 总体 看来 , 县 的 差 等 管理 或 叫 分类管理 取得 了 较 好 效果 , 首先 它 保证 了 有才干 有 经验 的 官员 担任 较 高等级 县 的 职务 , 从而 建立 了 封建社会 行政 管理体制 运行 的 激励机制 , 有利于 调动 官员 积极性 , 发挥 有 才 之士 的 作用 , 对于 提高 人事管理 效率 起到 了 一定 的 积极 作用 , 其次 , 根据 等级 定编 , 有利于 实现 编制 管理 的 科学化 , 消除 定编 工作 的 盲目性 和 随意性 , 对于 稳定 官吏 队伍 有着 积极 的 意义 。 市县 分等 是 我国 历代 县制 建设 的 成功经验 , 它 对于 巩固 封建 专制制度 , 选拔 为 统治阶级 服务 的 人才 , 建立 封建社会 行政 和 管理 的 竞争机制 及 编制 管理 的 约束 机制 起到 了 重要 的 促进作用 , 是 封建社会 行政 管理体制 和 用人 制度 的 有机 组成部分 , 对 我国 当前 机构 改革 , 编制 管理 以及 行政区划 体制 建设 有着 重要 的 参考价值 。 ( 责任编辑 孔祥骅 ) * 字库 未存 字 注释 : @ ① 原字圭加 阝 @ ② 原字 忄 加录 __label__C7-History 【 文献号 】 1 - 1456 【 原文 出处 】 河北 学刊 【 原刊 地名 】 石家庄 【 原刊 期号 】 199605 【 原刊 页 号 】 90 - 94 【 分类号 】 K91 【 分类 名 】 中国 地理 【 作者 】 吕苏生 【 复印 期号 】 199612 【 标题 】 论 秦汉 时期 河北 的 历史 地位 【 正文 】 秦汉 时期 是 中国 历史 上 一个 承上启下 的 重要 转折 时期 , 由于 统一 的 多 民族 的 中央集权 的 封建 大 帝国 的 建立 、 巩固 和 发展 , 全国 各地 的 政治 、 经济 、 军事 、 文化教育 和 科学技术 都 取得 了 长足 的 甚至 是 空前 的 进步 , 第一次 出现 了 封建社会 鼎盛 的 局面 。 在 这 四百余年 充满 巨大 变革 的 历史 发展 进程 中 , 河北 作为 全国 经济 文化 最为 发达 昌盛 的 地区 之一 , 一直 占有 十分 重要 的 地位 。 秦汉 时期 , 在 新旧 王朝 交替 之际 都 经历 过 重建 统一 封建 国家 的 战争 , 河北 均 攸关 成败 , 举足轻重 。 秦末 农民起义 推翻 秦 王朝 以后 , 全国 重新 陷入 军阀 混战 之中 。 为了 争夺 全国 的 统治权 , 刘邦 与 项羽 之间 进行 了 长达 数年 的 战争 。 刘邦 屡战屡败 , 多次 全军覆没 , 几为 项羽 所灭 。 一直 到 韩信 破 赵 占据 河北 以后 , 才 从根本上 改变 了 刘邦 与 项羽 之间 的 力量对比 。 就是 在 垓下 之战 前夕 , 刘邦 还 曾 被 项羽 大败 于 固陵 。 最后 , 刘邦 主要 是 依靠 韩信 所率 河北 之军 的 支持 , 才 得以 战胜 项羽 做 了 皇帝 。 西汉 末年 , 刘秀北 巡 河北 之初 , 身边 不过 只有 几个 随员 而已 , 根本无法 与 绿林军 、 赤眉 军 、 铜马军 等 农民 军 和 各地 的 官僚 地主 武装 相比 。 刘秀 惨淡经营 , 历尽艰辛 , 奔走 于 河北 各地 , 依靠 信 都 、 巨鹿 、 真定 、 常山 等 地 的 官僚 地主 武装 , 总算 在 河北 站稳脚跟 。 尤其 是 在 取得 上谷 、 渔阳 两 郡 突骑 的 支持 和 收编 了 河北 的 铜 马军 以后 ; 刘秀才 真正 组织 起 一个 具有 相当 实力 的 政治 军事 集团 , 从而 在 全国 各地 的 地主 武装 和 农民 武装 中 独树一帜 , 占据 举足轻重 的 地位 。 据 《 后汉书 · 光武帝 纪 》 注引 《 续汉志 》 曰 : 更始 时有 童谣 云 : “ 谐不谐 , 在 赤眉 ; 得 不得 , 在 河北 。 ” 由此 足见 河北 的 重要 。 后来 , 刘秀 也 正是 以 河北 为 根据地 , 逐步 统一 全国 的 。 东汉 末年 , 河洛 、 关中 历经 战乱 , 破败 不堪 , 河北 又 成 了 东方 各路 军阀 的 必争之地 。 时人逢纪 说 “ 冀部 强实 ” , 荀谌称 “ 夫 冀州 , 天下 之 重资 ” , 沮授 等 亦 云 : 冀州 “ 带甲 百万 , 谷支 十年 ” [ ① ] 。 曹操 在 占领 邺 城后 还 曾 十分 得意 地 对 崔琰 说 : “ 昨案 ( 冀州 ) 户籍 , 可 得 三十万 众 , 天下 之大州 也 。 ” [ ② ] 公孙瓒 与 袁绍 连年 争战 , 其 用心 无一不是 把 夺取 河北 作为 夺取 天下 的 跳板 。 曹操 攻灭 袁绍 以后 , 也 是 以 河北 为 根据地 , 进而 统一 北方 大半个 中国 的 。 同秦 王朝 时期 实行 单一 的 郡县制 不同 , 两汉 均 实行 郡 国 并行 的 制度 , 河北 一直 是 诸侯王 国 分封 最为 集中 的 地区 。 另外 , 也 出过 不少 后妃 和 皇帝 。 因此 , 中央 政权 同 地方 王国 的 斗争 , 中央 政权 内部 的 宫廷 斗争 , 亦 多 与 河北 有关 。 例如 , 中国 历史 上 的 第一个 皇帝 秦始皇 就 出 生于 河北 的 邯郸 , 其 生母 赵 太后 即 为 赵国 之 “ 豪家 女 ” 。 灭 赵 之后 , 秦始皇 曾 亲临 邯郸 , “ 诸尝 与 王 ( 秦始皇 ) 生赵时 母家 有 仇怨 , 皆 坑 之 ” [ ③ ] 。 汉高祖 在位 时有 镇压 燕王 臧荼 、 代相 陈 z h ú @ ① 、 燕王 卢 绾 反叛 的 斗争 , 还有 过 废黜 赵王张 敖 的 举措 。 吕后 专权 时 , 曾 相继 毒杀 、 幽杀 赵隐王 刘如意 、 赵幽 王刘友 、 赵共王 刘恢等 三个 赵王 。 汉文帝 的 皇后 窦氏 出自 清河 观津 , 景帝 时期 和 武帝初 期 , 窦氏 作为 皇太后 、 太皇太后 曾 对 当时 的 朝政 产生 重大 影响 。 汉景帝 时 爆发 吴楚七国之乱 , 赵王 刘遂 亦 曾 举兵 参与 其 事 。 汉武帝 所 宠幸 的 李夫人 出自 中山 , 钩弋子 ( 汉昭帝 的 生母 ) 出自 河间 。 汉昭帝 时 , 还 发生 过燕王 刘旦 与 左 将军 上官桀 、 御史大夫 桑弘羊 、 盖长 公主 和 河间 丁 外人 等 联合 谋反 的 事件 。 汉宣帝 的 生母 , 史皇孙 的 王夫人 则 出自 涿郡蠡 吾 , 在 巫 蛊 之 祸 中 与 卫子夫 、 戾 太子 、 史良娣 、 史皇孙 等 同时 遇害 。 汉元帝 皇后 王政君 出自 魏郡元 城 。 元 、 成 、 哀 、 平之世 , 王皇后 及 王氏 外戚 左右 朝政 达 数十年 之 久 。 汉成帝 时 , 还 发生 过 中山王 刘兴 与 定陶 王 刘欣争 立太子 的 事件 。 及 汉哀帝 ( 即 定陶 王刘欣 ) 即位 , 时 中山王 刘兴 已 死 , 但 其母 中山 太后 冯媛 仍 为 傅 太后 ( 汉哀帝 祖母 ) 所 诬愤 而 自杀 , 冯氏 家族 在 中山 被害者 达 数十 人 。 汉平帝 刘 k à n @ ② 系 中山 孝王 刘兴 之子 , 其母 中山 卫后 亦 为 中山 卢奴 人 。 王莽 不仅 以 汉平帝 为 傀儡 , 命中 山卫后 留居 中山 , 阻隔 其 母子 相见 , 而且 还 大兴 冤狱 , 尽灭 中山 卫氏 家族 。 东汉 开国 皇帝 刘秀 的 第一个 皇后 郭圣通 , 亦 为 真定 藁 县 人 。 汉和帝 时 , 清河 王刘庆 曾 参与 诛灭 窦氏 外戚 的 斗争 。 汉桓帝 时 , 发生 过 清河 刘文谋立 清河 王刘蒜 的 事件 。 汉灵帝 时 , 勃 海王 刘悝 被 诬 谋反 而 自杀 , 其妃 妾 子女 被杀者 多达 一百余 人 。 至于 桓 、 灵 二帝 , 则 均 出自 河间 。 汉桓帝 刘志 , 祖父 为 河间 孝王 刘恭 , 父为蠡吾侯 刘翼 。 汉灵帝 刘宏 , 系 河间 孝王 刘恭 之 曾孙 。 祖刘淑 , 父刘苌 , 世封 解渎 亭 侯 。 其 生母 董皇后 , 亦 为 河间 人 。 汉灵帝 即位 后 , 还 曾 回 河间 置买 田宅 , 起 第观 。 当时 , 京都 有 童谣 云 : “ 车 班班 , 入 河间 , 河间 姹 女工 数钱 。 以钱 为室 金为 堂 , 石上 慊 慊 舂 黄粱 , [ ④ ] ” 所说 的 也 就是 董皇后 在 汉灵帝 即位 后 大肆 聚敛 金钱 的 事 。 秦汉 时期 也 是 封建 土地 私有制 最终 在 全国 普遍 确立 的 时期 。 早 在 战国时期 , 河北 土地 私有 关系 已 合法 存在 , 买卖 土地 是 相当 普遍 的 社会 现象 。 赵括 拜 将 以后 , 即 “ 日视 便利 田宅 可 买者 买 之 ” [ ⑤ ] 。 秦汉 时期 , 土地 私有 主要 表现 为 各类 地主 和 广大 自耕农 民对 土地 的 占有 。 无论是 地主 还是 自耕农 , 对于 他们 所 拥有 的 土地 , 既 可以 买卖 , 也 可以 转让 、 继承 。 秦始皇 三十一年 ( 前 2 1 6 年 ) 下令 “ 使 黔首 自实田 ” [ ⑥ ] , 则 是 在 全国 范围 内 通过 法律 的 形式 进一步 承认 和 确立 封建 土地 私有权 。 次年 , 秦始皇 在 《 碣石 刻石 》 中 不无 得意 地 宣称 : “ 男乐 其畴 , 女修 其业 , 事 各 有序 。 惠 被 诸产 , 久 并 来 田 , 莫 不安 所 ” [ ⑦ ] , 虽然 不免 有所 溢美 夸大 , 但 也 确实 比较 客观 地 反映 了 当时 新兴 的 地主 经济 和 自耕农 经济 蓬勃发展 的 状况 。 但是 , 由于 封建 赋税 剥削 的 苛重 和 地主 经济 的 恶性 发展 , 迫使 大批 自耕农 破产 流亡 , 也 出现 了 极其 严重 的 土地 兼并 和 贫富 两极分化 的 问题 , 有 不少 失去 土地 的 自耕农 沦为 佃农 , 租种 地主 的 土地 , 缴纳 十分 之五 的 地租 。 这 就是 汉武帝 时期 的 广川 ( 今 河北 景县 ) 人 董仲舒 所说 的 : “ 富者 田连阡伯 , 贫者 无立锥之地 。 ” “ 或 耕豪民之田 , 见税 什五 。 ” [ ⑧ ] 据 两 《 汉书 》 记载 , 河北地区 也 出现 过 许多 豪强 地主 。 例如 : 涿郡 “ 大姓 西高氏 、 东高氏 , 自 郡吏 以下 皆 畏避 之 , 莫敢 与 忤 。 咸曰 : ‘ 宁负 二千石 , 无 负豪 大家 ’ ” [ ⑨ ] , 昌城 人 刘植 “ 率 宗族 宾客 , 聚兵 数千 人 ” [ ⑩ ] , 巨鹿 宋子 人耿纯 世为 “ 巨鹿 大姓 ” [ ① ① ] , h à o @ ③ 县 的 “ 大姓 苏公 ” [ ① ② ] , 汉光武帝 皇后 郭圣通 之 父 、 真定 藁 人 郭昌 “ 为 郡 著姓 ” , “ 让 田宅 财产 数百万 与 母弟 ” [ ① ③ ] , 光武 即位 , “ 赵 、 魏 豪右 往往 屯聚 。 清河 大姓 赵纲 遂 于 县界 起坞 壁 , 缮 甲兵 , 为 在 所害 ” [ ① ④ ] , 渔阳 泉州人 阳球 “ 家世 大姓 冠盖 ” [ ① ⑤ ] 。 这些 所谓 的 “ 大家 ” 、 “ 豪右 ” 、 “ 大姓 ” 、 “ 著姓 ” 、 “ 冠盖 ” , 就 都 是 当地 典型 的 豪强 地主 。 再 如 , 《 幽州 刺史 朱龟 碑 》 所题 其 故吏 姓名 , 亦 多 为 涿 、 蓟 、 上谷 、 右 北平 人士 。 [ ① ⑥ ] 东汉 末年 , 汉灵帝 尽管 做 了 皇帝 , 还 不惜 返回 河间 老家 “ 买 田宅 , 起 第观 ” , 并且 经常 嘲笑 “ 桓帝 不能 作家 居 ” [ ① ⑦ ] 。 这 固然 暴露 了 汉灵帝 个人 极端 的 贪婪 与 无耻 , 但 也 从 一个 侧面 充分说明 在 汉代 河北 的 农业 生产 中 封建 土地 私有 关系 确实 居于 主导 的 支配 的 地位 。 秦汉 时期 曾经 爆发 三次 大规模 的 全国性 的 农民战争 , 河北 亦 均 有 巨大 的 贡献 。 秦末 农民 大 起义 爆发 后 , 河北 各地 人民 群起 响应 , 不仅 相继 建立 起以 赵王 武臣 ( 后 为 赵王歇 ) 、 燕王 韩 广为 领导 的 燕 、 赵 政权 及其 反秦 武装 , 彻底 摧毁 了 秦 王朝 在 河北 的 地方 政权 及其 统治 秩序 , 而且 还 将 秦 王朝 军队 的 主力 吸引 到 河北 。 秦末 农民 起义军 同 秦军 主力 之间 有关 双方 生死存亡 的 战略 决战 , 也 正是 在 河北 的 巨鹿 进行 的 。 巨鹿 之战 前夕 , 赵王歇 和 张耳 率领 河北 农民 军 不畏强暴 , 坚守 危城 巨鹿 达 数月 之 久 , 这 就 为 因 屡遭 镇压 而 濒临 失败 的 项羽 、 刘邦 等 领导 的 南方 诸部 农民 起义军 重新 组织 力量 进行 反攻 争取 了 宝贵 的 时间 。 而 巨鹿 之战 的 胜利 , 则 一举 摧毁 了 秦军 的 主力 , 从根本上 改变 了 农民 起义军 同 秦军 之间 敌强我弱 的 力量对比 , 彻底 宣判 了 秦 王朝 的 死刑 。 新莽 末年 , 绿林 、 赤眉 起义 爆发 后 , 河北 各地 也 出现 了 大小 数十部 农民 起义军 。 其中 , 规模 比较 大 的 有 铜 马 、 五校 、 城头 子路 、 大彤 、 高 湖 、 重连 、 铁 胫 、 大枪 、 尤来 、 上 江 、 青犊 、 五幡 、 五楼 等部 , 众达 数百万 人 。 这些 农民 起义军 虽然 后来 多为 刘秀 集团 镇压 和 收编 , 但 其 足迹 所至 也 沉重打击 了 河北 地方 的 各级 封建 政权 和 地主 贵族 势力 , 促进 了 两汉 之际 河北 和 全国 社会 历史 发展 的 进程 。 东汉 末年 , 轰轰烈烈 的 黄巾 大 起义 就是 巨鹿 人 张角 及其 弟张 梁 、 张宝 等 发动 起来 的 。 这是 中国 历史 上 第一次 有 组织 、 有 准备 的 农民 大 起义 。 与 秦末 农民 大 起义 和 王莽 末年 绿林 、 赤眉 大 起义 在 谪戍 途中 或 在 流亡 之际 仓促 起事 不同 , 这次 农民起义 不但 在 事先 做 了 大量 严密 的 组织 工作 和 准备 工作 , 而且 还 提出 了 “ 苍天 已死 , 黄天 当立 ” 的 鲜明 斗争 口号 。 因此 , 黄巾起义 爆发 后 , 旬日 之间 便 席卷全国 , 形成 了 所谓 “ 遐迩 摇荡 , 八州 并发 , 烟炎 绛 天 ” [ ① ⑧ ] 的 局面 。 在 河北 战场 上 , 张角 等 率领 冀州 黄巾 主力 浴血奋战 , 多次 打败 东汉 北 中郎将 卢植 和 东 中郎将 董卓 的 军队 。 广阳 黄巾 还 曾 杀死 幽州 刺史 郭勋 和 太守 刘卫 。 这次 农民起义 从根本上 动摇 了 东汉 政权 的 腐败 统治 , 有力 地 冲击 了 官僚 地主 和 封建 王侯 势力 , 使 东汉 王朝 在 河北 以及 各地 的 地方 政权 陷于 土崩瓦解 之中 。 后来 , 张角 猝然 病死 , 黄巾军 失去 了 一位 杰出 的 领袖 。 在 东汉 军队 和 地主 武装 联合 镇压 之下 , 冀州 黄巾军 大败 于 广宗 , 张梁 与 三万 义军 壮烈牺牲 , 五万 人 不肯 投降 赴 河 就义 ; 又 大败 于 下 曲阳 , 张宝 与 十万 义军 全部 英勇 战死 。 这次 农民起义 虽然 陷于 失败 , 但 同样 起到 了 促进 社会 历史 发展 的 进步 作用 , 充分体现 了 河北 人民 大无畏 的 英雄气概 和 极其 顽强 的 战斗 精神 , 在 河北 历史 和 中国 历史 上 写下 了 辉煌灿烂 的 篇章 。 秦汉 时期 , 汉 民族 与 少数民族 之间 , 以及 各 少数民族 相互之间 的 民族 斗争 与 民族融合 交叉 进行 , 形成 一种 极其 错综复杂 的 局面 。 这 一点 , 在 河北地区 尤为 突出 。 早 在 战国时期 , 为 防止 匈奴 骑兵 南下 , 燕 、 赵两国 就 曾 在 其 北部 边境 修筑 了 长城 。 秦汉 时期 , 匈奴 和 后 起 的 乌桓 、 鲜卑 仍然 不断 南下 侵扰 , 河北 北部 的 代 、 上谷 、 渔阳 、 右 北平 、 辽西 等 五边 郡 屡 被 其害 。 在 《 史记 》 和 两 《 汉书 》 中 , 有关 “ 匈奴 入燕 [ ① ⑨ ] ” ; “ 匈奴 入 上谷 , 杀略 吏民 ” ; “ 匈奴 入 上谷 、 渔阳 , 杀略 吏民 千余 人 ” [ ② ⑩ ] ; 匈奴 “ 复 寇上谷 、 中山 , 杀略 抄 掠 甚众 , 北边 无复宁岁 ” [ ② ① ] ; “ 渔阳 乌桓 与 右 北平 胡 千余 寇代 郡 、 上谷 ” [ ② ② ] ; “ 辽东 鲜卑 寇右 北平 , 因入 渔阳 ” ; “ 鲜卑 入 上谷 , 攻 居庸关 [ ② ③ ] ” 的 记载 史不绝书 。 河北 北部 的 一些 分裂 割据 势力 , 如汉初 的 燕王 卢 绾 、 代相 陈 z h ú @ ① 、 赵王 刘遂 , 东汉 初年 的 代王 卢芳 、 渔阳 太守 彭宠 , 东汉 末年 的 渔阳人 张纯 、 张举 , 以及 袁绍 、 袁尚 父子 等 , 也 往往 与 匈奴 、 乌桓 等 少数民族 结盟 , 对 中央 政权 和 内地 人民 造成 极大 的 威胁 和 危害 。 一般说来 , 秦汉 历代 中央 政权 在 河北 北边 五郡 均 派 有 重兵 防守 。 有 不少 名将 被 特遣 至边 郡 任职 , 主持 当地 军政 事务 。 例如 , 汉武帝 时 , 材官 将军 韩安国 任渔阳 、 右 北平 太守 , 李广 任右 北平 太守 ; 汉昭帝 时 , 中郎将 赵充国 率军 驻屯 上谷 ; 汉宣帝 时 , 赵充国 又 以后 将军 率 四万 骑 驻屯 北边 九郡 。 东 汉光武帝 时 , 因 匈奴 、 乌桓 多次 大举 南下 , 北边 形势 紧张 , 除以 讨虏 将军 王霸任 上谷 太守 外 , 甚至 还 以 建义 大将军 朱 y ò u @ ④ 屯 常山 , 横野 大将军 王常屯 涿 郡 , 捕虏 将 军马 武屯下 曲阳 , 伏波 将 军马 援屯 襄国 , 以备 匈奴 、 乌桓 。 李广 英勇善战 , 匈奴 因号 之 曰 “ 汉 飞将军 ” , 数年 不敢 入右 北平 界 。 王霸 在 上谷 任职 长 达 二十余年 , 匈奴 南 单于 、 乌桓 皆 降服 , 北边 无 事 。 毋庸讳言 , 汉 民族 与 匈奴 、 乌桓 、 鲜卑 等 少数民族 之间 , 以及 各 少数民族 相互之间 , 在 河北 北部 地区 曾经 进行 过 多次 战争 。 但是 , 还 应该 看到 在 更长 的 时期 内汉 民族 与 北边 各 少数民族 之间 还是 一种 和平共处 、 友好往来 的 兄弟 关系 。 在 上谷 的 宁城 ( 今 河北 万全 ) , 两汉 均 置 有护 乌桓 校尉 , 负责 掌管 少数民族 事务 。 尤其 是 汉 、 匈 之间 多次 缔约 “ 和亲 ” , 也 确实 起到 了 加强 民族团结 、 民族 联系 的 作用 。 在 “ 昭君 出塞 ” 以后 的 六十余年 间 , 就 曾 出现 过 “ 边城 宴闭 , 牛羊 布野 , 三世 无吠警 , 黎庶 亡 干戈 之役 ” [ ② ④ ] 的 美好 景象 。 北 匈奴 西迁 后 , 不仅 南匈奴 降汉内 附 , 就是 北 匈奴 余众 和 东北地区 的 乌桓 也 纷纷 入 塞内 附 。 这些 内迁 的 少数民族 人民 多 被 安置 于 包括 河北 北边 五郡 在内 的 长城 内外 地区 , 与 当地 汉族 人民 融合 在 一起 , 互通有无 , 共同进步 , 为 开发 北方地区 做出 了 巨大贡献 。 同 全国 各地 一样 , 秦汉 时期 河北地区 的 社会 经济 也 得到 了 全面 的 发展 。 在 农业 方面 , 由于 牛耕 的 普遍推广 , 铁器 的 广泛应用 和 水利 灌溉 事业 的 开发 , 垦田 面积 日益 扩大 , 农作物 品种 有所增加 , 粮食产量 亦 有 了 大幅度 的 提高 。 其中 , 一个 非常明显 的 进步 , 就是 麦 与 稻 的 普遍 种植 。 当时 , 不仅 在 河北 中南部 地区 , 而且 在 北部 的 渔阳 地区 也 有 了 种植 麦 、 稻 并 获得 丰收 的 记载 。 至于 铁 农具 , 秦汉 时期 主要 有 耕地 翻土 用 的 犁 、 锸 、 铲 、 镢 , 除草 用 的 锄 , 收割 用 的 镰 , 以及 用于 耙地 松土 的 三 齿耙 和 双 齿耙 等 。 这些 铁 农具 , 近 几十年 来 在 河北 各地 均 有 出土 。 值得注意 的 是 , 在 平泉县 下店 村 、 满城 汉墓 和 石家庄 市郊 东 岗头 村 都 有 一种 巨型 铁铧 出土 。 石家庄 东 岗头 出土 的 铁铧 长 4 1 厘米 , 宽 4 6 厘米 , 重达 1 5 公斤 。 这种 巨型 铁铧 , 是 牛耕 与 犁耕 相结合 的 产物 , 既 适宜 于 翻耕 熟地 , 又 有利于 开垦 新田 , 在 当时 属于 比较 先进 的 农具 。 另外 , 由于 农业 的 发展 , 也 促进 了 粮食 贮藏 、 加工 技术 的 提高 和 家畜 家禽 饲养业 的 繁荣兴旺 。 河北 各地 出土 的 陶仓 , 形式 多种多样 , 大部分 都 设有 通风 的 孔道 。 粮食加工 工具 , 除 普遍 使用 的 践 碓 以外 , 还有 了 石磨 。 在 满城 汉墓 出土 的 石磨 , 即 是 我国 目前 已 发现 的 年代 最早 的 石磨 实物 。 就 家畜 、 家禽 而言 , 河北 各地 均 出土 有 大量 的 陶猪 、 牛 、 马 、 羊 、 狗 和 陶鸡 、 鸭 、 鹅 等 。 在 定县 中山王 刘畅 墓 曾 出土 一件 骑驼 俑 , 可见 当地 还 饲养 骆驼 , 以 用于 运输 。 在 河北 各地 出土 的 陶 猪圈 大多数 都 与 厕所 连在一起 , 说明 农民 养猪 积肥 、 以 粪肥 田 也 是 非常 普遍 的 。 在 手工业 方面 , 主要 有 采矿业 、 冶炼业 、 纺织业 、 制陶 业 、 制 盐业 等 生产 部门 。 据 《 汉书 · 地理 志 》 所记 , 西汉时期 全国 各地 共置 有 铁官 4 9 处 , 河北 则 有 武安 ( 今 武安市 西 ) 、 蒲吾 ( 今 平山县 东南 ) 、 都 乡 ( 今 井陉县 西 ) 、 北平 ( 今 满城县 北 ) 、 涿 ( 今 涿州市 ) 、 渔阳 ( 今 北京市 密云县 西 ) 、 夕阳 ( 今 迁西县 西南 ) 等 7 处 。 另据 《 后汉书 · 郡 国志 》 , 东汉时期 河北 “ 出铁 ” 或 “ 有 铁 ” 的 地方 仍然 有 武安 、 都 乡 、 北平 、 渔阳 、 泉州 五处 。 此外 , 在 今 兴隆县 、 内丘县 西竖 、 沙河县 綦阳村 等 地 , 均 发现 有 汉代 矿冶 遗址 。 以 铁制 产品 而论 , 无论 产品种类 还是 产品数量 都 大大增加 。 各种 铁制 产品 , 包括 农业 生产工具 、 手工业 生产工具 、 兵器 和 日用 器物 等 , 在 河北 各地 均 有 大量 实物 出土 。 特别 需要 指出 的 是 , 在 满城 汉墓 出土 的 一些 铁 兵器 和 铁 工具 , 如 中山 王刘胜 的 佩剑 和 铁刀 、 铁铲 、 铁 镢 等 , 有的是 应用 表面 渗碳 和 局部 淬火 的 新 技术 , 有 的 则 是 采用 了 可 锻化 热处理 的 生产工艺 , 表明 当时 的 冶铁 技术 已经 达到 了 相当 高 的 水平 。 同 冶铁 业 一样 , 当时 河北地区 的 冶 铜业 和 铸钱业 亦 相当 发达 。 在 兴隆县 汉代 大型 铜矿 遗址 , 曾 发现 有 4 处 冶炼 场 。 其中 有 一处 就 设在 山上 , 至少 有 5 座 熔炉 。 赵国 的 都城 邯郸 和 中山 国 的 都城 卢奴 , 都 是 当时 全国 著名 的 铜器 产地 。 满城 汉墓 出土 的 铜器 , 有 不少 就是 在 邯郸 和 卢奴 的 手工业 作坊 制作 的 。 像 铜 错金 博山炉 、 铜 长信 宫灯 、 中山 内府 铜钟 等 , 则 都 是 制作 极为 精美 的 珍品 。 近年来 , 邯郸 、 石家庄 等 地 都 有 西汉 “ 半两 钱 ” 和 “ 五铢钱 ” 钱范 出土 。 石家庄 所 出钱 范分 大小 两种 , 大者 一次 可铸 1 6 枚 , 小 者 一次 可铸 1 4 枚 , 可见 铸铁 技术 也 有 了 很大 的 提高 。 河北 的 纺织业 和 制陶 业 更为 繁荣兴旺 。 早 在 西汉 中期 , 巨鹿 即以 盛产 名 缣 著称 于世 。 据 《 西京 杂记 》 卷 一 记载 , 巨鹿 的 陈宝光 家 就 能 织出 一种 很 名贵 的 散花 绫 。 在 河北 各已 发掘 的 两汉 墓葬 中 , 曾 发现 绢 、 畦 纹 绢 、 罗纱 、 绮 、 罗绮 、 锦 、 起毛 锦 等 多种 纺织品 实物 。 满城 汉墓 二号 墓 出土 的 一块 绣花 绢 , 花纹 绮丽 清秀 , 还 具有 某种 旋转 运动感 , 反映 了 汉代 纺织业 的 高超 水平 。 河北 各地 出土 的 陶器 , 其 范围 之广 、 数量 之多 、 制作 技术 之精 , 简直 达到 了 惊人 的 程度 。 阜城 桑庄 东汉 墓 出土 的 陶楼 , 通高 达 2 1 6 厘米 , 外观 考究 , 结构 严谨 , 充分 展现 了 中国 古代 楼阁 式 建筑 的 特点 , 在 全国 已 发现 的 陶楼 中 实属 上乘 。 由于 河北 濒临 渤海 , 制 盐业 在 国民经济 中 也 占有 极为重要 的 地位 。 此外 , 从 文献 和 考古 资料 考察 , 秦汉 时期 河北 的 手工业 部门 还有 榨油 坊 、 酱坊 、 肉坊 、 缝衣坊 , 以及 酿酒业 、 染织 业 、 漆器 制造业 、 木器 制造业 和 金属器 、 玉石 器 加工业 等 , 也 有 了 很大 的 进步 。 中山 国 酿造 的 “ 中山 冬酿 ” 即系 地方 名酒 , 素有 “ 醇 酎 中山 , 流湎 千日 ” 之誉 。 在 商业 方面 , 由于 社会 经济 的 全面 发展 , 河北 各郡国 的 郡 城 、 国都 及 众多 县邑 也 大都 发展 成为 当地 的 商业中心 。 战国时期 , 河北 各地 的 城邑 已 不下 百余座 , 但 大多数 都 是 城堡 和 聚邑 , 只有 赵国 的 都城 邯郸 、 燕国 的 都城 蓟 和 燕下都 武阳 才 是 真正 完全 意义 上 的 城市 。 秦汉 时期 , 各郡国 的 郡 城 、 国都 和 众多 县邑 , 如邺 、 邯郸 、 巨鹿 、 卢奴 、 真定 、 元氏 、 广平 、 信 都 、 浮阳 、 沮阳 、 代 、 土垠 、 南皮 、 y ī n g @ ⑤ 陶 、 清阳 等 , 都 具有 相当 的 城市 规模 , 既 是 当地 的 行政 、 军事 中心 , 也 是 当地 的 工商业 中心 。 其中 , 蓟 、 涿 、 邯郸 和 后 起 的 邺 城 , 不仅 是 河北地区 的 最大 城市 , 而且 还 发展 成为 全国性 的 商业 大都会 。 由于 商业活动 始终 以 城市 为 中心 , 各地 之间 的 贩运 贸易 也 就 成为 当时 商业活动 的 一项 主要 内容 。 西汉 末年 , 吴汉 “ 以贩马 为业 , 往来 燕 、 蓟间 ” [ ② ⑤ ] ; 东汉 末年 , “ 中山 大商 张世平 、 苏双 等 资累 千金 , 贩马 周旋 于 涿 郡 ” [ ② ⑥ ] , 即 是 其例 。 秦汉 时期 , 商业 发展 的 另 一个 显著标志 则 是 “ 市 ” 的 普遍 设置 。 当时 , 凡 从事 商业贸易 活动 必须 在 城市 中 某 一 特定 的 场所 进行 , 这一 特定 的 场所 即 称之为 “ 市 ” 。 市 的 长官 称 市长 或 市令 。 在 市内 营业 的 商贾 都 编有 专门 的 户口 , 称作 市籍 ; 他们 按规定 缴纳 一定 的 营业税 , 称作 市租 。 时人 王符 说 : “ 天下 百郡 千县 , 市邑 万数 。 ” [ ② ⑦ ] 可见 , 一县 之内 并非 只有 一座 城 , 市邑 的 数量 比 县城 的 数量 还要 多 。 据 《 史记 · 货殖 列传 》 , 当时 的 各 大城市 至少 已有 二三十个 商业 行业 , 吃 的 商品 有 谷物 、 果菜 、 肉食 、 水产 、 饮料 、 调料 等 , 衣物 有 帛 絮 、 细布 、 榻 布 和 各种 皮革 皮 裘 等 , 烧 的 有薪 、 稿 等 , 用 的 有 竹木 器 、 铜器 和 毡席 等 , 交通工具 有船 、 车 和 驾车 的 牛马 等 , 手工业 生产 原料 有 竹 、 木 、 漆 、 丹砂 等 , 奢侈品 有 各种 珠宝 、 金器 、 玉器 和 远方 珍奇 异物 等 。 有时 , 甚至 连 奴婢 也 可以 在 市场 上 进行 买卖 。 据 左思 《 魏都赋 》 , 在 邺 城 的 市 上 就 陈列 着 河北 和 全国 各地 的 著名 土产 特产 。 其中 , 有 雍丘 ( 今 河南 杞县 ) 之粱 、 真定 ( 今 正定 南 ) 之梨 、 故安 ( 今 易县 东南 ) 之棠 、 中山 ( 今 定州市 ) 之酒 、 信 都 ( 今 冀县 ) 之枣 、 襄邑 ( 今 河南 睢县 ) 之 锦绣 、 朝歌 ( 今 河南 之 淇县 ) 之罗绫 、 房子 ( 今 高邑 西南 ) 之绵 纩 、 清河 ( 今清 河东 ) 之 缣 h ū @ ⑥ 等 。 由此 , 可以 想见 河北 各地 市场 贸易 繁荣兴旺 的 景象 。 “ 燕赵 古称 多 感慨 悲歌 之士 ” 。 秦汉 时期 , 河北地区 还 曾 出现 许多 杰出 的 思想家 、 政治家 、 军事家 、 文学家 和 艺术家 。 例如 : 秦代 的 著名 将相 冯毋择 、 冯去疾 、 冯劫 , 皆 为 赵 将 冯亭 之后 。 真定 人 赵佗 , 则 是 南越国 的 建立 者 。 清河 观津 人 窦婴 , 汉景帝 时官 至 大将军 , 与 太尉 周亚夫 等 共同 平定 吴楚 之乱 ; 武帝初 官至 丞相 , 是 当时 极力 推崇 儒学 的 代表 人物 。 燕人 韩婴 , 汉文帝 时为 博士 , 著名 诗学 家 , 《 韩诗 》 的 开创者 , 撰有 《 韩诗 内外 传 》 数万 言 。 《 韩诗 内传 》 已 亡佚 , 《 韩诗外传 》 尚存 。 河间 人 ( 一说 鲁人 ) 毛亨 , 著名 诗学 家 , 毛 诗学 的 开创者 , 世称 大毛公 ; 邯郸 人毛苌 , 师承 毛亨 , 著名 诗学 家 , 毛 诗学 的 开创者 , 世称 小毛 公 。 毛亨 曾 为 《 诗经 》 作注 , 毛苌 又 为 之 作传 , 是 为 《 毛诗 》 。 汉初 传授 《 诗经 》 的 有 齐 、 鲁 、 韩 、 毛 四家 , 前 三家 诗后 皆 亡佚 , 唯 《 毛诗 》 流传 至今 。 河间 献王 刘德 , 修学 好古 , 实事求是 , 西汉 著名 经学家 、 藏书家 , 所得 皆 古文 先秦 旧书 , 山东 诸儒多 从而 游 。 广川 人 董仲舒 , 西汉 著名 哲学家 , 今文经学 大师 , 以 专治 《 春秋 公羊传 》 著称 于世 , 是 所谓 “ 罢黜百家 , 独尊 儒术 ” 的 始作俑者 。 他 进一步 系统地 全面 地 改造 和 发展 了 孔 、 孟 以来 的 儒家思想 , 并 为 汉武帝 以及 后来 的 封建 统治者 所 采用 , 从而 把 儒家思想 推上 独尊 的 统治 的 地位 , 对 中国 社会 历史 的 发展 产生 了 十分 巨大 的 影响 。 邯郸 人吾丘寿王 、 无终 人 徐乐 , 皆 为 汉武帝 时期 的 著名 政论家 。 涿郡蠡 吾人 赵 广汉 , 汉昭帝 时官 至 京兆尹 , 在 当时 是 极负 盛名 的 治安 专家 。 代郡 人五鹿 充宗 , 西汉 经学家 。 汉元帝 时令 诸儒 讲 《 易 》 , 五鹿 充宗为 其首 。 魏郡 人许 淑 , 西汉 经学家 , 著 有 《 左氏传 注解 》 一书 。 涿郡蠡 吾人 王商 , 汉成帝 时官 至 丞相 。 勃海高 成人 鲍宣 , 汉哀帝 时官 至 谏大夫 , 好学 明经 , 为 天下 名儒 。 魏郡元 城人 王莽 , 西汉 末年 长期 专擅 朝政 , 后代 汉 更 立新 朝 , 对 当时 社会 历史 的 发展 具有 重大 影响 。 涿郡 安平 人 崔 y ī n @ ⑦ , 东汉 文学家 , “ 博学 有伟 才 , 尽 通古今 训故 百家 之 言 , 善属文 ” [ ② ⑧ ] , 与 班固 、 傅毅 齐名 。 崔 y ī n @ ⑦ 之子 崔瑗 , 亦 为 当时 著名 的 文学家 、 书法家 。 崔瑗 之子 崔 s h í @ ⑧ , 则 是 当时 著名 的 政治家 , 所撰 《 政论 》 一书 最为 世人 所 称道 。 涿郡 涿县 人卢植 , 东汉 末 著名 儒学 大师 , 公孙瓒 、 刘备 皆 从 其学 ; 曾 与 蔡邕 、 杨彪 等 并 在 东观校 中书 《 五经 》 记传 , 补续 《 汉记 》 , 撰有 《 尚书 章句 》 、 《 三礼 解诂 》 等 。 涿郡 人 高诱 , 东汉 末年 的 著名 学者 , 撰有 《 孟子 章句 》 、 《 孝经 令 》 , 并 曾 为 《 战国策 》 、 《 淮南子 》 、 《 吕氏春秋 》 等 书 作注 。 河间 人 张超 , “ 善于 草书 , 妙绝时人 , 世共传 之 ” [ ② ⑨ ] , 也 是 东汉 末年 的 大 书法家 。 巨鹿 人 张角 , 是 著名 的 农民起义 领袖 。 还有 涿郡 人 刘备 , 则 是 东汉 末年 的 著名 政治家 。 涿郡 人 张飞 、 常山 人 赵云 、 河间 人张 h é @ ⑨ 、 右 北平 土垠 人程 普 , 也 都 是 叱咤风云 的 一代 名将 。 综上所述 , 可见 秦汉 时期 河北 地方 的 历史 极为 丰富多采 , 在 政治 、 经济 、 军事 和 文化 艺术 等 各个领域 都 做出 了 巨大 的 贡献 , 对 中国 社会 历史 的 发展 确实 起到 了 十分 重要 的 促进作用 。 今天 , 系统地 全面 地 了解 和 研究 秦汉 时期 河北 的 历史 , 认真总结 河北 地方 历史 发展 的 规律 及其 特点 , 这 对于 我们 鉴往知来 、 扬长避短 , 加快 河北 现代化 建设 的 步伐 , 显然 是 很 有 现实意义 的 。 注 : ① 《 后汉书 》 卷 七十四 《 袁绍 传 》 。 ② 《 三国志 》 卷 十二 《 魏书 · 崔琰 传 》 。 ③ ⑦ 《 史记 》 卷 六 《 秦始皇 本纪 》 。 ④ 《 后汉书 》 卷八 《 汉灵帝 纪 》 注引 《 续汉志 》 。 ⑤ 《 史记 》 卷 八十一 《 廉颇 蔺相如 列传 》 。 ⑥ 《 史记 》 卷 六 《 秦始皇 本纪 》 《 集解 》 注引 徐广 曰 。 ⑧ 《 汉书 》 卷 二十四 《 食货志 》 。 ⑨ 《 汉书 》 卷 九十 《 酷吏 列传 》 。 ⑩ ① ① ① ② 《 后汉书 》 卷 二十一 《 耿纯传 》 。 ① ③ 《 后汉书 》 卷十 《 皇后 纪 》 上 。 ① ④ 《 后汉书 》 卷 七十七 《 酷吏 传 · 李章 传 》 。 ① ⑤ 《 后汉书 》 卷 七十七 《 酷吏 传 · 阳球 传 》 。 ① ⑥ 洪适 : 《 隶释 》 卷十 。 ① ⑦ 《 后汉书 》 卷 七十八 《 宦者 列传 》 。 ① ⑧ 《 后汉书 · 百官 志 》 注引 应劭 《 汉官 》 。 ① ⑨ 《 史记 》 卷十 《 景帝 本纪 。 ② ⑩ 《 汉书 》 卷 六 《 武帝 本纪 》 。 ② ① ② ④ 《 后汉书 》 卷 八十九 《 南匈奴 列传 》 。 ② ② 《 后汉书 》 卷 九十 《 乌桓 列传 》 。 ② ③ 《 后汉书 》 卷 九十 《 鲜卑 列传 》 。 ② ⑤ 《 后汉书 》 卷 十八 《 吴 汉传 》 。 ② ⑥ 《 三国志 》 卷 三十二 《 蜀书 · 先主 传 》 。 ② ⑦ 王符 : 《 潜夫论 · 浮侈篇 》 。 ② ⑧ 《 后汉书 》 卷 五十二 《 崔 y ī n @ ⑦ 列传 》 。 ② ⑨ 《 后汉书 》 卷 八十 下 《 文苑 列传 · 张超传 》 。 ( 作者 单位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 责任编辑 田卫平 〕 * 字库 未存 字 注释 : @ ① 原字 涿右 加希 @ ② 原字 彳 中 干右加 亍 @ ③ 原字 高加 阝 @ ④ 原字 礻 加右 @ ⑤ 原字广 里加 婴 @ ⑥ 原字 纟 加匆 右下 加心 @ ⑦ 原字 马加 因 @ ⑧ 原字 宀 下加 是 @ ⑨ 原字 合加 阝 __label__C7-History 【 文献号 】 1 - 1500 【 原文 出处 】 湖北 大学 学报 : 哲社版 【 原刊 地名 】 武汉 【 原刊 期号 】 199602 【 原刊 页 号 】 103 - 106 【 分类号 】 K92 【 分类 名 】 世界 地理 【 作者 】 晏昌贵 / 梅莉 【 复印 期号 】 199602 【 标题 】 “ 景观 ” 与 历史 地理学 【 正文 】 提要 “ 景观 ” 是 地理学 的 主要 概念 , 本文 通过 对 “ 景观 ” 概念 的 历史 考察 , 提出 历史 地理 的 景观 学说 , 以求 统一 历史 地理学 研究 中 的 “ 二元 ” 分立 现象 。 关键词 景观 历史 地理学 文化景观 地理景观 一 “ 景观 ” 是 现代 地理学 的 主要 概念 之一 。 最早 明确提出 地理学 景观 概念 的 是 德国 地理学家 施吕特 尔 ( OttoSchluter ) 。 我们 知道 , 古典 地理学 的 洪堡 和 李特尔 时期 , 地理学 是 完整 的 和 统一 的 。 到 了 1 9 世纪 , 随着 知识 的 增多 , 知识 分类 体系 的 出现 , 原来 洪堡 和 李特尔 的 那种 包罗万象 的 “ 宇宙学 ” 的 知识 体系 , 逐渐 被 分离 成 各个 不同 的 独立 的 学科 , 有关 天体 知识 独立 为 天文学 , 有关 动植物 的 独立 为 生物科学 , 有关 民族 人种 的 独立 为 民族学 , 有关 大地构造 的 独立 为 地质学 , 等等 。 传统 的 地理学 面临 被 分割 、 瓦解 的 危险 。 这时 , 人们 不禁 要 问 : 究竟 什么 是 地理学 ? 地理学 的 学科 性质 是 什么 ? 它 有 统一 的 研究 对象 和 独立 的 学科 性质 吗 ? 较 早 对 这个 问题 进行 思考 的 是 康德 。 他 说 , 地理学 是 研究 空间 的 , 它 和 研究 时间 的 历史学 一样 , 其 学科 性质 不是 由 研究 对象 和 探讨 并 提出 法则 所 决定 的 , 如 物理学 , 而是 由 其 研究 方法 和 手段 所 决定 的 。 康德 的 “ 空间 ” 只是 一个 形而上 的 概念 , 是 一种 先验 的 形式 , 是 一个 无形 的 容器 , 也就是说 , 空间 不是 现实存在 的 客观 实体 , 空间 是 一种 知识 的 载体 , 是 一种 研究 客观 现象 时所 必备 的 方法 和 手段 。 空间 是 独立 于 时间 之外 的 形式 。 应该 说 , 康德 关于 空间 和 时间 的 绝对 划分 , 播下 了 日后 产生 广泛 影响 的 地理学 “ 二元论 ” 的 种子 。 后来 , 德国 地理学家 赫特纳 ( AlfredHettner ) 继承 了 康德 的 看法 , 认为 地理学 是从 空间 上 的 变化 这一 观点 来 进行 研究 的 。 这种 观点 被 称为 地理学 中 的 区域 学 或 方志学 。 它 所 强调 的 是 地球表面 各 区域 之间 的 相互 差异 , 而 形成 区域 差异 的 自然 因子 是 相互 关联 的 。 美国 地理学家 哈特 向 ( RichardHartshorne ) 进一步 将 这个 概念 表述 为 : “ 地理学 是 描述 和 解释 作为 人类 世界 的 地球 各 地方 之间 变异 特性 的 科学 ” [ ① ] 。 由于 区域 概念 强调 地方 差异 , 将 时间 与 空间 的 范畴 绝对 对立 起来 , 从而 也 从 理论 上 排除 了 历史 地理学 存在 的 合理性 , 亦 即 : 在 地理学 中 没有 历史 地理学 的 地位 。 区域 概念 出现 以后 , 在 当时 的 地理学 界 引起 了 一些 争议 , 争论 的 焦点 集中 在 两个 方面 : ( 1 ) 区域 地理学 过分 偏重 一个 地区 的 自然 现象 的 意义 , 而 作为 地理 整体 的 其他 因素 — — 诸如 人口密度 和 经济 的 联系 , 经济 与 交通 的 联系 , 以及 它们 与 政治 单元 的 联系 等 , 显然 是 被忽视 了 。 ( 2 ) 在 区域 研究 中 观察 到 的 许多 相互 关系 , 是 随着 时间 的 发展 而 不断 变化 着 的 , 只有 考察 其 过去 的 状况 及 所 发生 的 变化 , 才能 认识 “ 当下 ” 的 地理 面貌 , 忽视 地理 现象 中 的 时间 变量 , 对 地理学 的 认识 是 不 完全 的 [ ② ] 。 正是 在 这种 学术 背景 下 , 施吕特 尔 提出 了 地理学 的 景观 概念 ( 或称 景观 论 ) 。 施吕特 尔 认为 , 地理学者 应该 首先 着眼于 地球表面 可以 通过 感官 觉察到 的 事物 , 着眼于 这种 感觉 — — 景观 的 整体 。 景观 的 那些 外面 形式 、 作用 与 类群 、 及其 不同 等级 的 区域 结合 等 相关 因素 , 应该 是 地理学 研究 的 中心 。 景观 的 整体 意味着 地球表面 的 可见 部分 , 不管 地球 的 景观 是 完全 自然 的 , 还是 被 人类 深刻 改造 过 的 , 或者 只是 部分 地 受到 人为 影响 的 。 由此 , 施氏 又 提出 了 文化景观 与 自然景观 的 区别 , 他 认为 景观 随着 时间 的 推移 已 发生 了 变化 , 这些 变化 有的是 自然 过程 形式 的 , 但 更 多 地 是 由于 人类 活动 — — 如 砍伐森林 、 排水 、 引进 新 作物 或 动物 — — 所 造成 的 。 并且 他 还 确信 , 在 人类 对 地球表面 施加 其 主要 影响 之前 , 植被 曾 有 过 一段 占优势 的 时期 , 这 时期 的 景观 , 施氏 称之为 完全 自然 的 景观 或 原始 景观 。 他 还 通过 对 中欧 聚落 地理 的 研究 , 确认 原始 景观 与 文化景观 的 分野 出现 在 公元 5 0 0 年 前后 。 此外 , 施氏 还 吸收 赫特纳 的 区域 概念 , 认为 景观 是 一个 小 的 区域 结合 的 单元 在 整体 感觉 上 的 均 一性 , 具有 区域 意义 的 自然 和 人文 现象 , 共同 形成 一种 独特 的 结合 。 这样 , 施吕特 尔 不仅 把 地理学 的 研究 对象 和 主体 限定 在 景观 概念 上 , 而且 还 试图 通过 对 可 感觉 的 地表 整体 — — 景观 , 来 统一 和 整合 地理学 中 系统 与 部门 ( 或称 统一性 与 多样性 ) 、 自然 与 人文 的 二元论 现象 。 由于 施氏 强调 景观 是 对 可见 可感 的 事物 的 研究 , 因而 一些 非 物质 因素 诸如 社会 、 经济 、 种族 、 心理 和 政治 状况 的 分布 , 都 退 到 了 次要 地位 , 都 不能 作为 地理景观 的 主体 , 除非 它们 有助于 理解 景观 的 发展 和 特性 [ ③ ] 。 二 施吕特 尔 的 景观学 概念 对 当时 及 以后 的 德国 地理学 产生 了 深远 的 影响 , 并 传入 俄国 和 美国 , 形成 了 几大 流派 。 德国 流派 与 施吕特 尔 同时代 的 地理学家 帕萨格 ( SiegtriedPassarges ) 进一步 扩大 了 景观学 的 研究 范畴 , 将 城市 纳入 景观 体系 , 并且 强调 景观 对 人类 占有者 心理 的 影响 。 在 他 的 《 比较 景观学 》 中 , 进一步 发展 了 单元 区域 和 区域 等级 体系 的 概念 , 认为 景观 要素 构成 最小 的 地面 单元 , 一群 邻接 的 要素 组成 小区 , 而 邻接 的 小区 则 组成 区域 , 邻接 的 区域 组成 景观 区域 , 这些 景观 区域 又 组成 大区 , 大区 组成 景观带 。 这样 , 全球 景观带 就 可以 构成 从小到大 不同 的 地面 单位 。 后来 的 一些 德国 地理学者 又 把 具有 一定 均 质性 的 地区 、 最小 的 可以 辨认 的 区域 单元 叫做 “ 科雷 ” ( Chore ) 。 这种 景观 分类 分级 体系 对 后来 景观 生态 、 景观 系统 产生 了 深远 的 影响 。 德国 景观 学说 的 另 一 趋势 是 对 文化景观 的 重视 。 魏 贝尔 认为 , 文化景观 的 特征 既 有赖于 它 的 外貌 , 也 有赖于 它 的 社会 、 经济 、 法律 和 精神 以及 它 在 历史 中 的 地位 [ ④ ] 。 将 施吕特 尔 摈居 次要 地位 的 非 物质 要素 纳入 景观学 的 解释 体系 , 从而 赋予 景观 双重 外貌 : 自然 的 格局 和 文化 格局 。 苏俄 流派 苏俄 的 景观 科学 是 在 德国 的 影响 下 发展 起来 的 , 但 有 自身 的 特点 。 苏俄 的 景观 科学 在 体系 的 建立 、 分级分类 模型 的 建立 方面 要 优于 其他 国家 。 伊萨 钦科 认为 , 景观 是 一种 动态 的 体系 , 在 这个 体系 里 , 进行 着 物质 和 能量 的 循环 , 产生 着 热量 的 节奏性 ( 季节性 ) 变化 、 水分平衡 和 生物 的 生产力 。 格拉西莫夫 也 认为 景观 是 一个 客观存在 的 自然环境 实体 , 其 组成 成份 包括 气候 、 地形 、 土壤 、 植物 和 动物 。 卡列 斯尼克 又 将 景观 学说 引入 大地 学说 , 并且 将 景观 壳 等同于 地理 壳 。 上述 诸人 , 代表 了 景观学 在 综合 自然 地理学 方面 的 趋势 , 而 以 贝尔格 为 代表 的 一批 地理学家 , 仍 将 景观 作为 重复 出现 的 自然 要素 的 地域 组合 单位 [ ⑤ ] 。 可以 看出 , 苏俄 景观学 具有 二个 特点 : ( 1 ) 承认 景观 是 客观存在 的 实体 ; ( 2 ) 景观 是 一个 动态 的 系统 过程 。 从 这 二点 出发 , 苏俄 学者 将 景观 系统 纳入 实验 科学 体系 , 进行 模型 实验 , 确定 景观 单元 组成 各 要素 的 变量 , 分析 景观 组合体 的 开发 潜力 和 承受能力 , 利用 航片 和 野外 观察 绘制 景观 地图 , 为 区域规划 和 开发 服务 , 取得 了 一系列 重大成果 , 并 引起 了 国际 地理学 界 的 广泛 重视 。 近年来 , 更是 出现 了 计量 化 、 动态分析 、 景观 生态学 方面 的 研究 走向 [ ⑥ ] 。 美国 流派 美国 的 景观 学说 是 由 卡尔 · 苏尔 ( CarlSauer ) 创立 的 , 其 代表作 是 《 景观 的 形态 》 ( MorphologyofLandscape ) 一文 。 苏尔 指出 , 地理学 是 研究 地球表面 按 地区 联系 的 各种 事物 , 包括 自然 事物 和 人文 事物 及其 在 各地 间 的 差异 。 人类 按照 其 文化 标准 , 对 其 天然 环境 的 自然 现象 和 生物 现象 施加影响 , 并 把 它们 改变 成 文化景观 。 景观 的 图案 包括 ( 1 ) 自然 区 现象 , 和 ( 2 ) 由于 人类 活动 添加 在 自然景观 之上 的 形态 — — 文化景观 。 人类 是 造成 景观 的 最后 一种 力量 ; 并且 说 , 人类 和 他 多变 的 家乡 的 接触 , 通过 文化景观 来 表现 , 是 地理 工作者 的 工作 范围 [ ⑦ ] 。 这样 , 苏尔 的 “ 景观 ” 实际上 与 “ 区域 ” 等同 起来 了 。 他 的 特别之处 在于 , 提出 了 文化景观 的 概念 并 把 它 作为 地理学 研究 的 主要 内容 。 要 了解 人类 在 地球表面 所 形成 的 变化 , 就 必须 回溯 过去 悠久 的 历史 , 以 确定 过程 的 性质 。 苏尔 通过 与 历史学者 博尔顿 ( HerbertE . Bolton ) 和 人类学者 A · K · 克罗 伯 ( Kroeber ) 的 合作 研究 , 得出 了 某些 原则 。 其中 一条 是 , 相同 的 地域 自然 条件 对于 那些 对 环境 持 不同 态度 、 抱 有 不同 利用 目的 和 具有 不同 技术水平 的 人们 说来 , 会 产生 完全 不同 的 意义 。 这样 , 在 人地关系 方面 , 苏尔 把 人 提到 了 首要地位 , 这是 环境 决定论 的 一大 反动 。 苏尔 所谓 的 “ 人 ” , 是 一个 社会群体 , “ 他 ” 对于 环境 的 能动 不仅 包括 了 物质 技术水平 , 还 包括 生活态度 和 利用 自然环境 的 目的 。 这种 “ 文化 决定论 ” 的 研究 , 由 惠特尔 西 ( Derwent . S . Whitlesey ) 继续 发展 并 称之为 “ 连续 居住 ” ( SequentOcapance 有人 译 为 “ 连续 文层 ” ) , 他 认为 资源 基础 的 意义 由于 人们 的 态度 、 目标 或 技术 的 不同 而 发生 改变 。 这样 一种 研究 方法 , 曾 在 美国 风行一时 。 近年来 , 以 人文 文化 为 主导 因素 的 研究 , 又 加入 行为 、 历史 心理学 等 方面 的 解释 , 其 特点 是 更加 突出 了 人 的 主导地位 。 三 通过 上述 对 景观 概念 及其 运用 的 历史 考察 , 可以 发现 以下 特征 : 第一 , 景观 是 作为 地理学 研究 的 主体 而 被 提出 来 的 , 它 所 强调 的 是 地理 的 完整性 和 统一 特征 , 是 对 地理学 二元论 的 一大 挑战 。 德国 学者 劳滕萨格 就 曾 说 过 : “ 如果 不让 地理 分裂 , 就 必须 把 它 的 中心 保持 在 作为 人类 环境 的 景观 方面 。 ” [ ⑧ ] 第二 , 景观 是 一个 互相联系 的 地理系统 , 其中 既有 地理因子 的 横向联系 , 又 有 发生学 上 的 纵向 联系 。 第三 , 人 作为 景观 的 组成部分 , 并 发挥 着 越来越 重要 的 作用 。 作为 现代 地理学 的 分支 学科 的 历史 地理学 , 同样 面临 着 地理学 的 难题 , 其中 之一 便是 “ 二元论 ” 倾向 , 历史 地理学 面临 着 被 分割 为 “ 历史 自然地理 ” 和 “ 历史 人文地理 ” 的 危险 , 目前 国内 几乎 所有 的 历史 地理学 著作 都 采取 “ 历史 自然地理 ” 和 “ 历史 人文地理 ” 的 二分法 [ ⑨ ] , 二者之间 缺乏 必要 的 内在联系 的 分析 , 这种 将 自然 与 人文 对立 的 作法 是 十分 有害 的 , 这 一点 侯仁之 先生 已经 指出 了 [ ⑩ ] 。 而 从 景观学 观点 看 , 历史 地理学 的 研究 应该 转 到 文化景观 方面 来 , 把 注意力 放在 原始 景观 在 人 的 作用 下向 文化景观 转变 的 过程 上 。 所谓 “ 历史 地理 ” 从根本上 讲 就是 一种 文化 地理 , “ 历史 ” 不能 脱离 “ 人 ” 而 存在 , 它 应该 由 人类 的 一系列 活动 所 串联 组成 , 没有 人类 活动 的 “ 历史 ” 是 “ 自然史 ” , 对于 “ 历史 地理 ” 来说 , 是 没有 意义 的 。 人类 活动 与 自然 活动 的 最大 区别 就 在于 人类 的 文化 活动 , 从 这个 意义 上 讲 , 所谓 “ 历史 人文地理 ” 是 同义语 反复 , 所谓 “ 历史 自然地理 ” 是 自相矛盾 。 所以 我们 应该 摈弃 传统 历史 地理学 中 的 二分法 , 建立 统一 完整 的 历史 地理学 。 与 我国 历史 地理学 著作 中 的 “ 二分法 ” 不同 , 国外 的 历史 地理学 著作 已 抛弃 这种 陈旧 的 划分 体系 , 比如 前 苏联 学者 B · C · 热库 林 就 建议 历史 景观 著述 分为 Ⅰ 总论 部分 和 Ⅱ 区域 部分 , 而 不是 “ 自然 ” 和 “ 人文 ” 两 部分 , 无论是 总论 还是 区域 部分 , 相关 的 景观 要素 是 同等 分析 对待 的 [ ① ① ] 。 再 比如 1 9 7 9 年 召开 的 国际 历史 地理 研讨会 , 其 论文集 分为 三个 主要 的 部分 : ( 1 ) 过去 地理 的 重建 ; ( 2 ) 地理 变迁 的 分析 和解 ; ( 3 ) 行为主义 方法 与 历史 地理学 研究 [ ① ② ] 。 这样 做 的 好处 避免 了 “ 二分法 ” 对 历史 地理学 整体 的 割裂 , 是 值得 我们 借鉴 的 。 从 景观学 的 发展 看 , 历史 景观 地理学 ( 或称 历史 景观学 ) 可以 避免 二分法 的 弊端 , 成为 统一 的 历史 地理学 。 所谓 历史 景观 地理学 是 将 人类 生存 的 环境 作为 整体 看待 的 历史 地理学 。 探讨 历史 时期 由于 人为 活动 而 引起 的 景观 变迁 , 人类 在 历史 时期 对 不同 景观 的 利用 程度 , 评价 不同 景观 在 历史 时期 的 开发 利用率 , 从而 为 当前 地理 整治 和 经济 建设 服务 。 如何 确定 历史 景观 区 和 景观 要素 ? 现代 地理景观 分析 已 建立 了 一整套 分级分类 体系 , 在 历史 景观 地理 研究 中 可以 借鉴 利用 。 比如 在 荆楚 历史 地理 研究 中 , 可以 根据 航片 和 野外 考察 划分 最小 的 景观 单元 , 在 同一 景观 单元 必须 具备 发生学 的 一致性 和 构成 的 均 一性 : 由 若干 相邻 的 景观 单元 组成 景观 区 。 考察 景观 区 的 不同 景观 要素 ( 森林 景观 、 草坡 景观 、 湖沼 景观 , 等等 ) 。 再 分析 不同 景观 区 的 开发利用 的 过程 , 不同 时期 景观 区 的 利用率 , 进而 解释 各 不同 景观 要素 对 人类 活动 的 限制 作用 , 从而 指明 今后 开发利用 的 方向 , 为 当前 和 今后 的 经济 建设 服务 。 由于 受到 人类 生产力 水平 的 制约 , 不同 时期 人类 所 利用 、 改造 的 景观 是 不同 的 , 对于 那些 受到 人类 活动 影响 较大 的 景观 因素 应予以 优先 考虑 , 反之 , 没有 受到 人类 活动 影响 或 影响 较 小 的 景观 因素 则 可以 不予考虑 , 这样 , 在 景观 因素 的 确定 和 选择 上 就 可以 有 先后 主次 之别 , 而 不是 笼统 地不加 分别 地 罗列 排比 各种 景观 因子 。 在 景观 变迁 的 解释 方面 , 人类 活动 引起 景观 变化 , 人 是 处于 主导地位 , 这 一点 勿庸置疑 。 一般而言 , 人类 活动 包括 了 生产力 ( 技术 ) 和 生产关系 ( 社会制度 ) 二个 层面 , 由于 生产力 和 生产关系 的 变化 从而 带来 人类 改造 景观 程度 的 差异 , 其例 甚多 , 已 引起 历史 地理学者 的 广泛 重视 。 但 在 上述 二大 层面 之外 , 人类 的 生活习惯 、 人类 对 景观 的 目的 和 态度 的 不同 , 从而 引起 对 景观 利用 改造 程度 的 差异 似 缺乏 应有 的 重视 。 《 史记 · 货殖 列传 》 在 讲 到 南方 的 地理景观 时有 一段 总括 性 的 说明 , 其文云 : 总之 , 楚越 之 地 , 地广人希 , 饭稻 羹 鱼 , 或火 耕而水 耨 , 果 隋 赢 蛤 , 不待 贾而足 , 地 ( 原稿 不清 ) 饶食 , 无 饥馑 之患 , 以故 @ ① 窳 ( 《 索隐 》 : 荀且 懒惰 之谓 ) 偷生 , 无 积聚 而多贫 。 是 故 江淮 以南 , 无 冻饿 之 人 , 亦 无 千金之家 。 对照 自唐 以后 南方 经济 的 迅猛发展 , 先后 出现 “ 苏湖 熟 , 天下 足 ” , “ 湖广 熟 、 天下 足 ” , 从而 导致 经济 重心 南移 的 局面 , 前后 的 地理景观 之变 不可同日而语 。 对于 这种 景观 的 巨变 , 历来 的 研究者 的 解释 不外乎 是 人口 的 南迁 引起 人口数量 的 激增 , 生产力 水平 的 提高 和 中国 封建社会 后期 生产关系 的 变革 等 , 这 当然 是 不错 的 。 除此之外 , 是否 还有 着 人们 的 生活习惯 和 生活态度 的 差别 呢 ? 近年 的 考古 发现 证明 , 自 战国时期 始 , 南方 各地 广泛 使用 铁制 农具 , 生产 水平 可能 并 不 低 。 但 由于 南方 水热 资源 丰富 , 相对而言 , 汉 以前 南方 相对 稳定 , 缺乏 外来 冲击 , 人们 容易 满足 于 一种 “ 食物 常足 ” , “ 知足常乐 ” 的 生活 状态 , 老庄 那种 崇尚 自然 , 清静无为 的 生活态度 被 视作 南方 哲学 的 代表 不是 没有 道理 的 。 这样 的 生活态度 并 不以 改造 自然 为 目的 , 形成 的 地理景观 与 人们 的 生活态度 是 相适应 的 。 注释 ① [ 美 ] R . 哈特 向 : 《 地理学 性质 的 透视 》 , 商务印书馆 , 1 9 8 3 年版 , 第 4 8 页 。 ② ⑦ [ 美 ] 普雷斯顿 · 詹姆斯 : 《 地理学 思想史 》 , 商务印书馆 , 1 9 8 2 年版 , 第 2 1 5 、 3 6 7 — 3 7 6 页 。 ③ ④ ⑧ [ 英 ] 罗伯特 · 迪金森 : 《 近代 地理学 创建人 》 , 商务印书馆 , 1 9 8 0 年版 , 第 1 4 6 — 1 5 7 、 2 0 1 、 2 0 4 页 。 ⑤ 杨吾扬 : 《 地理学 思想 简史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 9 8 9 年版 , 第 1 6 1 页 。 ⑥ 王凤惠 : 《 国外 现代 景观 地理 研究 主要 发展趋势 》 , 《 地理 研究 》 1 9 8 7 年 第 3 期 ; D . 魏 迈克 : 《 景观 是 一个 地理系统 》 , 《 地理 译报 》 , 1 9 8 2 年 第 2 期 ; E . 马卓尔 《 景观 综合 — — 复杂 景观 管理 的 地生态学 基础 》 , 《 地理 译报 》 , 1 9 8 2 年 第 3 期 。 ⑨ 参见 侯甬坚 《 区域 历史 地理 的 空间 发展 过程 》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1 9 9 5 年版 , 第 6 页 。 ⑩ 侯仁之 : 《 历史 地理学 四论 》 中国 科学技术 出版社 , 1 9 9 4 年版 , 第 3 6 页 。 ① ① 《 历史 地理学 — — 对象 和 方法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 9 9 2 年版 , 第 1 0 5 — 1 0 6 页 。 ① ② Alan . R . Baker 与 MarkBillinge 主编 : 《 PeriodandPlace : ResearchMethodsinHistoricalGeography 》 , CambridgeUniersityPress , 1 9 8 2 . ( 责任编辑 陈阳凤 ) 作者 晏昌贵 , 男 , 武汉大学 历史系 博士生 。 梅莉 , 女 , 湖北 大学 学报 编辑部 编辑 。 * 字库 未存 字 注释 : @ ① 原字 此下 加口 __label__C7-History 【 文献号 】 1 - 1522 【 原文 出处 】 地理学 报 【 原刊 地名 】 京 【 原刊 期号 】 199604 【 原刊 页 号 】 260 - 368 【 分类号 】 K92 【 分类 名 】 世界 地理 【 作者 】 阙维民 【 复印 期号 】 199604 【 标题 】 西方 欧美 现代 历史 地理学 的 发展 及其 趋势 [ * ] 【 正文 】 ( 北京大学 城市 环境 学系 , 北京 1 0 0 8 7 1 ) 提要 现代 历史 地理学 , 作为 现代 地理学 中 的 一个 独立 分支 学科 , 是 自 十九 世纪末 才 逐渐 从 西方 历史 学科 中 脱胎 出来 , 至 本世纪 2 0 、 3 0 年代 发展 成为 一门 现代 学科 , 从 2 0 年代 至 9 0 年代 , 西方 现代 历史 地理学 的 发展 经历 了 学科 定义 探讨 时期 、 方法论 探索 时期 、 新 哲学 思维 影响 时期 和 9 0 年代 以来 的 多元化 研究 趋势 。 纵观 西方 现代 历史 地理学 的 发展 历程 , 历史 地理 学科 的 发展 有 三 方面 的 推动力 : 新 研究 资料 的 发现 、 最佳 研究 方法 的 选择 、 研究 思维 的 更新 , 而 大量 的 具体 研究 实践 , 则 是 西方 现代 历史 地理学 得以 长足发展 的 本源 。 关键词 历史 地理学 方法论 新 哲学 思维 多元化 研究 历史 地理学 在 西方 欧美国家 的 发展 大致 经历 了 本世纪 2 0 、 3 0 年代 之前 的 萌芽 时期 , 2 0 、 3 0 年代 至 5 0 年代 的 形成 时期 , 6 0 、 7 0 年代 的 方法论 研讨 时期 , 7 0 年代 末 至 8 0 年代 的 新 哲学思潮 影响 时期 , 9 0 年代 以来 的 多元化 研究 趋势 等 五个 时期 。 1 萌芽 时期 在 现代 地理学 创始 之初 , 历史 地理学 就 已经 潜在地 奠定 了 它 在 地理 科学 中 的 地位 , R . E . 迪肯 森在 《 现代 地理学 创始人 》 [ ( 1 ) ] 一书中 , 在 对 1 6 世纪 以来 的 德法 两国 现代 地理学 创始者 们 的 史学 功底 、 以及 他们 在 地理学 研究 中 对 历史 与 地理 相互 关系 一惯 重视 的 叙述 中 , 揭示 了 这 一 客观事实 。 本世纪 3 0 年代 之前 , 西方 传统 的 区域 历史 研究 中 , 逐渐 出现 了 大量 的 地理景观 描绘 , 1 8 8 7 — 1 9 2 4 年 , 由 J . D . 罗杰斯 和 C . 卢卡斯 分别 主编 、 出版 的 《 不列颠 殖民地 历史 地理 》 和 《 英 属 领地 历史 地理 》 [ ( 2 、 3 ) ] 两 大套 丛书 , 集中地 反映 了 这 一 现象 , 现代 历史 地理学 也 由此 萌发 。 在 研究 实践 的 基础 上 , 地理 ( 学 ) 与 历史 ( 学 ) 相互 关系 的 理论 研究 始渐 展开 。 F . W . 帕克 的 《 地理学 与 历史学 的 关系 》 [ ( 4 ) ] 一文 与 H . B . 乔治 的 《 地理学 与 历史学 的 关系 》 [ ( 5 ) ] 一书 首开 先河 。 后者 被 再三 出版 , 足见 这个 论题 在 当时 所 受 关注 的 程度 。 经过 一再 论证 , 西方 欧美 历史 地理 研究者 基本 统一 了 认识 : 地理学 与 历史学 在 很大 程度 上 具有 共同 的 研究 对象 , 如果 地理学者 要 想 获得 比表面 观察 更 多 的 结果 , 就 必须 到 历史 王国 中 去 遨游 ; 同样 地 , 历史学者 必须 认识 影响 历史 事件 发展 的 地理环境 , 许多 历史 事件 只能 通过 地理学 才能 得到 圆满 的 解释 , 因为 风俗 、 传统 和 经验 的 逐渐 形成 , 以及 它们 的 代代相传 , 始终 受到 地理环境 的 制约 和 影响 [ ( 6 ) ] 。 历史 研究 需要 地理学 的 基础 , 对 往日 地理 的 研究 需要 历史学 的 基础 ; 历史 的 发展 受到 地理环境 的 影响 , 而 认识 地理环境 从 往日 到 今天 的 变迁 需要 历史 的 头脑 。 2 形成 时期 在 历史 地理学 的 萌芽 时期 , “ 许多 标有 ‘ 历史 地理学 ’ 的 著作 最好 题之为 ‘ 地理学史 ’ , 因为 它们 主要 研究 的 不是 地区 而是 文化 。 ” [ ( 7 ) ] 准确 地 讲 , 是 界 于 历史学 与 地理学 两 学科 边缘 的 研究 , 尚 不能 以 “ 学科 ” 称 之 。 随着 对 历史学 与 地理学 关系 这一 论题 探讨 的 继续 深入 , 加之 现代 地理 科学研究 的 总体 发展 , 促使 现代 历史 地理学 在 本世纪 2 0 、 3 0 年代 至 5 0 年代 最终 形成 。 然而 , 从 两门 学科 之间 的 边缘 研究 到 一门 相对 独立 的 现代 历史 地理 学科 , 在 学科 性质 的 认识 上 , 西方 历史 地理学 界 经历 过 反复 曲折 的 过程 。 1 9 2 2 年 1 0 月 , H . H . 巴罗 在 他 的 美国 地理学家 协会主席 就职 演讲 《 作为 人类 生态学 的 地理学 》 [ ( 8 ) ] 中 认为 : “ 历史 地理学 主要 研究 ‘ 往日 ’ 以及 所 要 研究 的 现象 ‘ 随 时间 的 演变 ’ , 具有 历史学 的 明显 特征 ; 又 由于 它 的 研究 局限于 人类 与其 环境 的 关系 , 而 完全 属于 人类 生态学 。 因此 历史 地理学 具有 地理学 和 历史学 独特 的 双重 性质 [ ( 9 ) ] ” 。 他 把 历史 地理学 认识 为 边缘 研究 。 1 9 2 7 年 , A . 赫特纳 在 《 地理学 — — 它 的 历史 、 性质 和 方法 》 [ ( 1 0 ) ] 一书中 认为 : “ 就 其 考察 方式 说 , 历史 地理学 是 一门 地理 学科 , 因为 它 主要 涉及 人类 , 它 应该 说 是 一门 人类 地理学 的 学科 。 但是 , 在 这方面 它 的 兴趣 是 历史 的 , 只是 在 用 过去 来 解释 现在 这方面 才 间接 地是 地理学 的 。 材料 的 取得 , 就是说 事实 的 确定 , 如果 和 现代 的 不同 , 就要 从 历史 资料 中来 , 并 采用 历史 的 方法 。 因此 我 认为 , 历史 地理学 的 工作 大部分 落 在 历史学家 和 考古学家 的 手上 , 这 是 有 道理 的 … … ” [ ( 1 1 ) ] 。 他 虽然 认为 历史 地理学 是 一门 地理 学科 , 但 又 模棱两可 地 自我 怀疑 。 1 9 3 2 年 1 月 6 日 , 在 由 英国 历史 学会 和 英国 地理学 会 共同 主持 的 题为 “ 何为 历史 地理学 ” 的 讨论会 上 , 来自 历史学 和 地理学 两大 学科 的 历史 地理 研究者 们 , 展开 了 激烈 地 争论 。 一些 历史学家 , 如 J . E 。 莫 罗斯 认为 “ 讨论 ‘ 何为 历史 地理学 ’ 是 多余 的 ” , “ 地理学家 没有 任何 权力 出版 历史 地理学 的 教科书 , 除非 他 已经 严格 地 学习 了 历史学 , 或 寻求 历史学家 的 帮助 。 ” [ ( 1 2 ) ] 面对 历史学家 的 过激 言论 , 地理学家 E . G . R . 泰勒 引经据典 , 反唇 相驳 : “ 历史学 ( 它 的 旧 定义 ) ‘ 只是 关于 所 观察 得到 的 现象 的 学科 , 特别 关注 时间 和 空间 两个 方面 。 ’ 因此 R . 哈克 路特 说 : ‘ 地理学 和 年代学 就是 一切 历史学 的 太阳 和 月亮 、 左眼 和 右眼 。 ’ S . 帕奇斯 说 : ‘ 没有 地理学 , 历史学 将 处于 半死不活 的 疯瘫 病状 ’ ” [ ( 1 3 ) ] 。 E . W . 吉尔伯特 则 对 历史 地理学 作 了 细致 的 剖析 : “ 历史 地理学 至少 有 五个 不同 的 含义 , 国家 政治 疆界 的 变迁 、 地理 发现 与 探险 史 、 作为 一门 科学 的 地理学史 、 地理环境 对 历史进程 的 影响 , 这 四个 含义 都 可 称之为 历史 地理学 。 但 作为 历史 地理学 的 定义 , 第五个 含义 则 更为 贴切 , 即 : 重建 过去 的 区域 地理 。 这个 定义 上 的 历史 地理学 应该 着重于 对 某 一个 历史 时期 的 区域 作 地理 的 叙述 , 而 不应 把 对 历史 事件 的 解释 作为 主要 目的 。 区域 地理学 要 全面 分析 现代 地理 综合体 , 而 历史 地理学 只是 分析 在 任何 一个 给定 的 历史 时期 的 区域 地理 。 历史 地理学 的 研究 应当 结合 运用 两种 方法 : 现代 区域 地理学 方法 与 历史 评论 方法 。 ” [ ( 1 4 ) ] 双方 都 出辞 激烈 , 各持 已见 , 由于 没有 更进一步 的 研究 实践 基础 而终 无 结果 。 但 客观 上 , 在 学术界 造成 了 很大 声势 , 成为 学术研究 的 一个 热点 , 从而 促进 了 历史 地理学 的 发展 。 1 9 3 9 年 , R . 哈特 向 在 《 地理学 的 性质 》 [ ( 1 5 ) ] 中 写道 : “ 与 经济 地理学 或 政治 地理学 相比 , 历史 地理学 并 不是 地理学 的 一个 分支 。 不是 历史 的 地理学 , 也 不是 地理 的 历史学 。 而 完全 是 它 本身 的 、 具有 它 的 一切 分支 的 另 一种 地理学 ” , “ 总之 , 历史学 和 地理学 的 完全 结合 , 会 对 世界 的 时空 变化 作出 完全 真实 的 解释 。 但是 我们 还 没有 建立 任何 形式 的 可信 办法 , 哪怕 是 在 一个 地区 或 在 总体 上 , 来 同时 表现 所有 变化 现象 的 动态 画面 。 为了 把握 两门 学科 的 研究 技术 , 我们 不得不 区别 历史学 与 地理学 的 观点 , 并 需要 保持 清醒 的 头脑 来 区别 两门 学科 。 ” [ ( 1 6 ) ] 哈特 向 既 不 认为 历史 地理学 是 地理 学科 的 分支 , 又 否定 它 的 独立 学科 地位 , 没有 一个 明确 的 认识 。 在 对 历史 地理学 理论 的 探讨 中 , 一些 讨论 者 本身 缺乏 深厚 的 历史 地理 研究 实践 , 对 历史 地理学 没有 一个 清晰 的 概念 , 确切 地说 , 囿于 他们 的 认识水平 , 尽管 长篇累牍 地 叙述 , 甚至 面红耳赤 地 争论 , 均 未 阐明 历史 地理 学科 的 真正 含义 。 与 此 情形 相反 , 同时代 的 H . C . 达必 等 少数几位 历史 地理学家 , 并未 陷入 当时 难于 仲裁 的 理论 争鸣 中 , 而 将 主要 精力 投入 了 具体 的 历史 地理学 研究 实践 。 1 9 8 3 年 达 比 曾经 考虑 良久 , 打算 写 一部 概论 性 的 历史 地理学 理论 著作 , 但 最后 认为 “ 时机 尚 不 成熟 ” [ ( 1 7 ) ] , 放弃 了 这 一 计划 , 而 将 全部 精力 投入 了 《 公元 1 8 0 0 年 以前 的 英格兰 历史 地理 》 [ ( 1 8 ) ] 的 主编 工作 , 以 适应 历史 地理学 在 大学 教学 中 日益 重要 的 需要 , 也 是 争 对 当时 历史 地理学 学科 性质 争论 的 一份 答卷 。 这部 著作 , 从 史前 至 1 8 0 0 年 , 分 1 4 个 历史 时期 对 英格兰 的 历史 地理 进行 了 断代 分析 研究 , 并 大量 运用 各种 比例尺 地图 详加说明 。 实际上 是 一部 通过 具体 的 实践 研究 , 对 英国 传统 历史 地理学 理论 与 方法 进行 总结 概括 的 著作 。 同一 时期 还有 W . G 。 伊斯特 撰著 的 《 欧洲 的 历史 地理 》 [ ( 1 9 ) ] 和 《 历史 的 地理 背景 》 [ ( 2 0 ) ] 两书 。 正是 在 这 几部 著作 的 基础 上 , 西方 现代 历史 地理 学科 大厦 才 得以 最后 筑 就 。 1 9 4 0 年 , 当时 美国 地理学家 协会主席 C . O . 索尔 在 就职 演讲 《 历史 地理学 序论 》 [ ( 2 1 ) ] 中 , 概述 了 历史 地理学 的 学科 性质 、 研究 方法 、 研究 要点 、 研究 资料 、 野外 考察 以及 研究 方向 等 许多 方面 。 尽管 他 的 一些 观点 , 用 今天 的 眼光 来 审视 , 尚有 值得 商榷 的 地方 , 但 《 序论 》 第一次 从 学科建设 角度 对 历史 地理 学科 进行 了 全面 论述 , 宣告 了 现代 历史 地理 学科 的 真正 诞生 。 继达 比 和 伊斯特 之后 , R . H . 布朗 的 《 美国 人 的 映象 : 1 8 1 0 年 东部 沿海地区 的 面貌 》 [ ( 2 2 ) ] 与 《 美国 历史 地理 》 [ ( 2 3 ) ] 、 D . 怀特 利瑟 的 《 欧洲 历史 的 地理环境 基础 》 [ ( 2 4 ) ] 和 A . H . 克拉克 的 一系列 重要 论文 相断 问世 。 尽管 这些 论文 “ 不 奢望 在 本学科 研究 领域 内 求全 , ” [ ( 2 5 ) ] 只是 在 研究 中 尽量 做到 详实 充分 , 但 经过 半个 多 世纪 的 时间 检验 , 却 被 公认 为 现代 历史 地理学 的 奠基 著作 。 1 9 5 4 年 , 在 扎实 的 实践 基础 上 , J . B . 米切尔 的 《 历史 地理学 》 [ ( 2 6 ) ] 问世 , 在 整个 学术界 的 影响 虽然 不及 伊斯特 、 达 比 和 布朗 等 人 的 著作 , 但 从 学科建设 的 角度看 , 作为 第一部 通论 性 的 现代 历史 地理学 教科书 , 它 反映 了 当时 历史 地理 研究 的 最新 成果 , 是 现代 历史 地理 学科 成熟 的 标志 。 3 方法论 研讨 时期 6 0 年代 , 西方 地理 学科 的 许多 其它 分支 取得 了 较大 的 发展 。 对此 , 1 9 7 0 年 美国 地理学家 协会主席 C . F . 考恩 指出 , 方法论 的 进步 是 其 发展 的 关键 [ ( 2 7 ) ] 。 西方 的 新 方法论 思潮 同样 也 在 历史 地理学 界 产生 了 很大 的 影响 , 研究 方法 在 发展 学科 中 的 重要 作用 日益 为 历史 地理学家 所 重视 , 被 视为 历史 地理学 进一步 发展 的 动力 [ ( 2 8 ) ] 。 对 历史 地理学 研究 方法 的 回顾 、 总结 和 探索 , 就 成 了 这 一时期 历史 地理学 发展 的 显著 特征 。 1 9 6 9 年 , R . M . 纽考姆 率先 进入 了 历史 地理学 方法论 的 研究 领域 。 根据 当时 历史 地理学 的 主要 研究成果 , 他 总结 出 1 2 种 历史 地理学 的 研究 方法 : 断代 法 ( TheTemporalCrosssection ) 、 通史 专题 法 ( TheVerticalTheme ) 、 通史 与 断代 综合法 ( TheDagwoodSandwith ) 、 逆 时序 法 ( TheRetrogressiveMethod ) 、 能动 文化 法 ( DynamicCultureHistory ) 和 历史 区域 地理 法 ( HistoricalRegionalGeography ) 6 种 传统模式 ; 和 地貌 变迁 的 人类 动因 法 ( Man ′ sRoleasanAgentofLandscapeChange ) 、 历史 残存 的 区域 差异 法 ( ArealDifferentiationofRemnantsoftheHistoricPast ) 、 人类 生存竞争 痕迹 法 ( GenredeVie ) 、 理论 模式 法 ( TheTheoreticalModel ) 、 地貌 遗迹 有效 保存 法 ( PragmaticPreservationofLandscapeLegacies ) 和 往日 感性 透视 法 ( PastPerceptualLenses ) 6 种 现代 模式 [ ( 2 9 ) ] , 第一次 初步 提出 了 历史 地理 学科 的 研究 方法 体系 。 1 9 7 1 年 , J . A . 杰克 尔 总结 了 布朗 、 索尔 、 克拉克 、 梅宁 等 人 的 历史 地理学 研究 方法 , 将 空间 维度 上 的 “ 地区 描述 ” 、 “ 区域化 ” 、 “ 空间 分析 ” 和 时间 因素 中 的 “ 历史 的 描述 ” 、 “ 断代 沿革 ” 、 “ 历史 变化 分析 ” 两 两 相交 构成 三个 层次 九种 类型 的 时空 研究 方法 [ ( 3 0 ) ] , 并 揭示 出 从 “ 地区 描述 ” + “ 历史 的 描述 ” 的 研究 方法 向 “ 空间 分析 ” + “ 历史 变化 分析 ” 的 研究 方法 的 发展趋势 。 1 9 7 2 年 , 贝克 在 总结 一些 世界 主要 国家 历史 地理 研究进展 的 基础 上 , 对 历史 地理 学科 作 了 反思 , 着重 论述 了 历史 地理学 研究 的 统计 方法 、 理论 方法 和 行为 方法 [ ( 3 1 ) ] 。 8 0 年代 以来 的 历史 地理学 实践 发展 证明 , 贝克 当时 的 方法论 研究 对 历史 地理学 研究 具有 导向 作用 。 7 0 年代 , 历史 地理学家 在 学术界 受到 了 贬遇 , 他们 的 研究 方法 , 不是 被 怀疑 , 就是 被 贬低 [ ( 3 2 ) ] 。 甚至 连 两位 现代 历史 地理 学科 奠基人 达 比 和 克拉克 的 历史 地理 研究 方法 , 都 被 人 评论 为 很 糟糕 [ ( 3 3 、 3 4 ) ] 。 这些 观点 , 现在 看来 不值一驳 , 达 比 对 1 0 8 6 年 英王 威廉 一世 颁布 的 全国 土地 、 财产 、 牲畜 和 农民 的 调查 清册 ( DomesdayBook ) 的 历史 地理 研究 , 如果 没有 一种 有效 的 研究 手段 , 是 不 可能 持续 二 、 三十年 的 。 从根本上 讲 , 研究 方法 也 只是 一种 手段 、 一种 工具 , 许多 研究 方法 并 不 为 哪 一门 学科 所 专有 。 1 9 7 3 年底 至 1 9 7 4 年 , 在 美国 历史 地理学 界 内部 , 由 探讨 方法论 而 引发 了 一场 “ 野鹅 ” 论战 。 这场 论战 是 由 W . 泽 林斯基 引起 的 , 他 把 沉迷于 历史 地理学 方法论 探讨 的 人 形象 地 戏称 为 一群 追逐 某一 目标 而 噢 噢 发声 的 “ 野鹅 ” , 作为 一名 历史 地理学家 , 他 不无 自嘲 地 认为 : “ 真正 能够 称得上 ‘ 历史 地理学 ’ 的 任何 研究 领域 都 没有 一个 逻辑 的 基础 ” ; “ 就 相互 关心 并 自称为 历史 地理学家 的 学者 圈内 , 他们 中 的 每 一位 以及 他们 各自 的 研究 , 都 可以 被 其它 术语 更为 精确 地 描述 。 ” [ ( 3 5 ) ] 泽 林斯基 这种 过于 自我 排斥 、 近乎 否定 的 观点 , 受到 了 一些 历史 地理学家 的 强烈 反驳 , D . W . 莫蒂 、 J . C . 列尔 和 J . A . 爱尔威 联合 撰文 , 批评 泽 林斯基 没有 真正 地 理解 历史 地理学 的 基本原理 [ ( 3 6 ) ] 。 这场 学术争论 就 被 后人 简称 为 “ 野鹅 ” 论战 , 在 历史 地理 学科 的 整体 发展史 上 , 只是 一个 小小的 插曲 , 但 它 反映 了 历史 地理学 界 内部 自我 危机 、 自我完善 的 意识 。 历史 地理学 研究 方法 的 探讨 , 是 历史 地理 学科 具体 研究 获得 实质性 发展 的 表现 , 反映 了 历史 地理学家 们 面临 新 问题 时所 采取 的 积极态度 。 7 0 年代 以来 , 历史 地理学 重要著作 和 大型 系列 专业 丛书 的 相继 出版 , 以及 专业 学术 杂志 的 创刊 , 使 历史 地理学 以 崭新 的 面目 跻于 现代科学 丛林 。 7 0 年代 初 , 贝克 主编 了 《 历史 地理学 的 进展 》 [ ( 3 7 ) ] 一书 , 他 组织 西方 欧美各国 历史 地理学家 撰写 了 法国 、 德国 、 奥地利 、 瑞士 、 斯堪的纳维亚 半岛 、 英国 、 前 苏联 、 北美 、 澳大利亚 、 新西兰 、 拉丁美洲 和 非洲 等 世界 主要 国家 和 地区 的 历史 地理 研究 概况 , 不仅 大大 推动 了 历史 地理学 在 世界各地 的 平衡 发展 , 同时 也 显示 了 历史 地理学 作为 一门 现代科学 的 国际 普遍性 。 但 由于 贝克 不 熟悉 亚洲地区 的 历史 地理学 发展 状况 , 在 这 一 具有 全球 影响 的 著作 中 没有 反映 亚洲 、 特别 是 中国 的 历史 地理 研究进展 , 令人 十分 遗憾 [ ( 3 8 ) ] 。 与此同时 , 克拉克 主编 的 “ 北美 历史 地理 系列 ” [ ( 3 9 ) ] 和 贝克 、 J . B . 哈利 主编 的 “ 历史 地理 研究 ” [ ( 4 0 ) ] 两套 丛书 的 相继 出版 , 标志 了 现代 历史 地理学 已经 形成 系统 研究 的 规模 。 而 1 9 7 1 年 美国 地理学家 协会 历史 地理 专业 委员会 的 不定期 刊物 《 历史 地理 通讯 》 、 尤其 是 1 9 7 5 年 第一种 国际 英文 季刊 《 历史 地理学 杂志 》 的 创刊 , 则 为 历史 地理学 的 研究 和 发展 , 提供 了 高 水准 的 国际 科学论坛 , 在 现代 历史 地理 学科 的 发展 中 具有 举足轻重 的 地位 。 4 新 哲学 思维 影响 时期 一门 具体 学科 的 发展 会 受到 社会 经济 因素 的 强烈 制约 。 本世纪 下半叶 以来 , 首先 迈入 信息 革命 时代 的 西方 发达国家 , 人们 的 思维 已经 不 受 简单 的 劳作 所 束缚 , 学术 思想活跃 , 新 的 哲学思想 和 流派 不断涌现 , 如 : 现象学 、 阐释学 、 结构主义 、 解构主义 、 精神分析 批判 、 女权主义 批评 、 后现代主义 、 辩证 批评 、 西方 马克思主义 、 新 历史主义 等等 , 对 西方 整个 学术界 产生 了 重大 影响 , 地理学 暨 历史 地理学 的 研究 也 受 其 冲击 。 1 9 7 9 年 , 贝克 首先 认识 并 提出 了 历史 地理学 研究 新 哲学 思维 时代 的 到来 。 他 在 《 历史 地理学 : 新 的 开端 ? 》 一文 中 指出 : “ 从 最近 几年 发表 出版 的 一些 重要 论著 看 , 历史 地理学 发展史 上 的 新篇章 在 7 0 年代 已经 逐渐 展现 。 如同 盎格鲁 撒克逊人 入居 英格兰 成为 现代 英国人 之前 提出 了 以后 地理 学科 的 基础 一样 , 当前 正在 入渗 历史 地理 学科 的 不可 回避 的 思想意识 体系 正在 进入 已有 的 学术 领地 , 从而 显示 出 一门 新 历史 地理 学科 诞生 的 基础 正在 筑 就 。 因此 , 一部分 历史 地理学家 别无选择 地用 批判 地 眼光 去 审视 他们 自己 的 研究 哲学 和 研究 实践 , 就 不足为奇 了 。 ” [ ( 4 1 ) ] 贝克 在 该文 中 提到 了 十几位 重要 历史 地理学家 及其 论著 , 也 包括 他 自己 的 许多 著述 。 进入 8 0 年代 , 西方 历史 地理学 的 研究成果 大量 涌现 , 《 历史 地理学 杂志 》 每期 的 “ 书评 ” 一栏 所 评述 的 历史 地理 著作 , 自 1 9 8 1 年 第 7 卷 以来 , 明显 地 多于 1 9 8 0 年 以前 的 6 卷 。 更为重要 的 是 以 贝克 、 哈利 、 D . 沃德 [ ( 4 2 ) ] 三人 主编 的 大型 “ 剑桥 历史 地理 研究 ” 丛书 , 从 1 9 8 2 年 出版 第 1 部起 , 迄今 共 出版 了 2 2 部 。 这套 国际性 的 大型 历史 地理 研究 丛书 , 选题 广泛 , 观点 新颖 , 是 西方 当代 历史 地理 学科 最 重要 的 系列 研究成果 , 其中 贝克 与 比林 杰 合编 的 第 1 部 《 时期 与 区域 : 历史 地理学 的 研究 方法 》 [ ( 4 3 ) ] 、 L . 古 尔克 撰写 的 第 3 部 《 地理学 的 历史 认识 : 理想主义者 方法 》 [ ( 4 4 ) ] 、 贝克 与 格雷戈里 合编 的 第 5 部 《 历史 地理学 探索 论文集 》 [ ( 4 5 ) ] 、 R . D . 萨克 撰写 的 第 7 部 《 人文 领域 : 理论 与 历史 》 [ ( 4 6 ) ] 、 D . 科斯 格雷夫 与 S . 丹尼尔 思 合编 的 第 9 部 《 景观 图解 : 过去 环境 的 符号 解释 、 设计 与 应用 论文集 》 [ ( 4 7 ) ] 等 多部 著作 , 都 反映 了 新 哲学 思维 在 历史 地理 研究 中 的 重要 影响 作用 。 由此 也 可见 “ 剑桥 历史 地理 研究 ” 丛书 在 现代 历史 地理学 发展史 上 的 重要 地位 。 在 历史 地理学 的 具体 实践 中 , 研究 方法 的 选择 和 运用 显示 出 它 的 重要 作用 ; 而 在 历史 地理学 的 综合 研究 和 整体 发展 方面 , 哲学 思维 的 更新 与 引导 占据 主导地位 。 新 哲学 思维 自 7 0 年代 末 渗入 历史 地理 研究 后 , 在 8 0 年代 对 西方 现代 历史 地理 学科 的 整体 发展 , 起到 了 积极 的 推动 作用 。 5 多元化 研究 趋势 综观 9 0 年代 出版 的 历史 地理 文献 , 没有 一个 共同 的 研究 方向 , 其 研究 呈现出 多元化 的 广泛 发展趋势 , 诚如 《 历史 地理杂志 》 1 9 9 0 年 第 1 期 “ 社论 ” 所说 : “ 历史 地理学 最有 价值 的 财产 之一 , 是 它 的 理性 多元论 的 遗产 。 历史 地理学 的 研究 既 不 坚持 特定 的 一套 方法论 传统 , 也 不求 立杆 见影 的 应用 效果 。 而是 强调 对 问题 的 阐释 、 对 资料 的 精确 运用 、 对 早期 相关 研究 的 详细 评价 、 以及 对 行文 阐述 的 质量 要求 。 最终 结果 是 大量 个性 鲜明 、 题材 广泛 、 各种 学术研究 传统 共存 的 研究成果 文献 ” , “ 历史 地理 研究 的 广泛性 , 已 在 总体 上 促进 了 历史 地理 学科 的 健康 发展 , 并 创造 了 一种 建设性 的 研究 探讨 比 争议性 的 教条 争执 更为 频繁 的 学术 环境 [ ( 4 8 ) ] 。 ” 在 历史 地理 研究 资料 的 文献 整理 方面 , 有 美国 、 加拿大 一个 世纪 以来 的 历史 地理 研究成果 文献 的 总结性 著作 : M . P . 科曾 等 的 《 美国 、 加拿大 历史 地理 文献 学术 指南 》 [ ( 4 9 ) ] , 是 研究 西方 和 北美 历史 地理 的 必备 工具书 。 在 理论 研究 方面 , 有 哲学 思维 著作 : D . 格雷戈里 的 《 地理学 的 想象 创造力 》 [ ( 5 0 ) ] , 作为 8 0 年代 新 哲学 思维 在 9 0 年代 的 延续 。 在 历史 地理 综述 方面 , 有 教科书 性质 的 著作 : R . A . 布特 林 的 《 历史 地理学 : 穿越时空 之 门 》 [ ( 5 1 ) ] , 较之于 半个世纪 前 J . B . 米切尔 的 《 历史 地理学 》 , 题材 和 范围 大有 突破 。 在 环境 变迁 方面 , 有 I . G . 斯曼思 的 《 环境 的 历史 》 [ ( 5 2 ) ] , 而 《 历史 地理学 杂志 》 1 9 9 4 年 第一期 社论 《 历史 地理学 与 环境 史 》 [ ( 5 3 ) ] 的 发表 , 说明 环境 历史 变迁 研究 在 历史 地理 研究 中 的 重要性 明显 增长 。 历史 地图集 的 出版 , 有 继由 R . C . 哈里斯 主编 的 《 加拿大 历史 地图集 ( 卷 1 : 人类 之初 至 1 8 0 0 年 ) 》 [ ( 5 4 ) ] 在 8 0 年代 出版 之后 , 由 R . L . 吉蒂 科尔 和 D . 克尔 分别 主编 的 《 加拿大 历史 地图集 ( 卷 2 : 土地改革 1 8 0 0 — 1 8 9 1 ) 》 [ ( 5 5 ) ] 、 《 加拿大 历史 地图集 ( 卷 3 : 寄语 二十世纪 1 8 9 1 — 1 9 6 1 ) 》 [ ( 5 6 ) ] , 在 西方 9 0 年代 出版 的 几十种 历史 地图 集中 , 影响 最大 、 内容 最为 丰富 。 历史 地理 研究 的 多元化 趋势 , 反映 出 历史 地理 学科 综合 、 整体 研究 水平 已经 进入 一个 崭新 的 阶段 。 在 新 的 形势 下 , 一些 历史 地理学家 对 历史 地理 学科 进行 了 再次 评估 , 重新 思考 了 历史 地理学 的 作用 并 探讨 了 学科 的 发展趋势 。 D . B . 格林 在 他 所编 《 历史 地理学 — — 方法论 素描 》 一著 的 序言 中 , 对 历史 地理学 的 方法论 研究 作 了 历史性 的 回顾 和 总结 。 他 认为 : 对 历史 地理 学科 的 这种 反思 并 不是 第一次 , 也 不会 是 最后 一次 。 并 指出 : “ 的确 有人 会 强烈 地 批评 , 历史 地理学家 一直 不断 地 在 努力 寻觅 其 身份 , 即 寻求 他们 存在 的 理由 。 ” 然而 , “ 永久 地 自我 评估 , 正是 历史 地理学家 的 特性 ” [ ( 5 7 ) ] 。 道 出 了 为 推动 历史 地理 学科 健康 发展 的 所有 历史 地理学 研究者 的 心声 。 纵观 迄今为止 的 整个 西方 现代 历史 地理学 的 发展 历程 , 历史 地理 学科 的 进展 , 除了 解决 人类 社会 历史 发展 中所遇 历史 地理 问题 外 , 从 学科 内部 来讲 , 有 三个 方面 的 推动力 : ( 1 ) 研究 资料 的 新 发掘 、 新 发现 ; ( 2 ) 研究 方法 的 更新 与 最佳 选择 ; ( 3 ) 研究 思维 的 角度 、 深度 和 广度 。 早期 的 西方 历史 地理 研究 , 以 大量 历史 资料 为 基础 , 作 时间 与 空间 的 描述 。 6 0 年代 以后 , 新 方法论 的 采纳 与 新 哲学 思维 的 运用 , 使 西方 历史 地理学 呈现 万 花 纷纭 的 局面 。 但是 , 有 必要 特别 地 指出 , 无论 处于 哪个 发展 时期 、 无论 采用 哪 种 研究 方法 、 也 无论 受到 哪 种 哲学 思维 的 影响 , 大量 的 具体 研究 实践 , 是 西方 现代 历史 地理学 得以 长足发展 的 本源 。 任何 一位 取得 重大 研究成果 的 西方 历史 地理学家 , 都 十分 注重 具体 研究 实践 , 而 不 纠缠 于 某个 定义 、 某种 方法 、 某种 思维 方式 的 争论 。 本文 的 撰写 , 正是 基于 这样 的 认识 。 * 国家 社会科学 基金 “ 八五 ” 重点项目 “ 中国 历史 地理学 ” 基础 研究 之一 。 参考文献 ( 1 ) DickinsonRE . TheMakersofGeography . England : FrederickA . Praeger , 1969 . ( 2 ) RogersJD ( Ed . ) . AHistoricalGeographyoftheBritishColonies . Oxford : ClarendonPress , 1887 — ? . ( 3 ) LucasSC ( Ed . ) . AHistoricalGeographyoftheBritishDominions . Oxford : TheClarendonPress , ? — 1924 . ( 4 ) ParkerFW . TheRelationofGeographytoHistory . NationalGeographytoHistory , 1894 , 5 . ( 5 ) GeorgeHB . TheRelationsofGeography & Hsitory . Oxford : OxfordUniversityPress , 1924 . ( 6 ) WrightJK . TheGeographicalBasisofEuropeanHistory . NewYork : HenryHoltandCompany , 1928.1 — 2 . ( 7 ) MitchellJB . HistoricalGeography , London : TheEnglishUniversitiesPressLtd , 1954.11 . ( 8 ) BarrowsHH . GeographyAsHumanEcology . AnnalsoftheAssociationofAmericanGeographers , 1923 , 13 ( 1 ) : 1 — 13 . ( 9 ) BarrowsHH . HistoricalGeographyinGeographyAsHumanEcology . AnnalsoftheAssociationofAmericanGeographers , 1923 , 3 : 11 — 12 . ( 10 ) HettnerA . DieGeographie : IhreGeschichte , IhrWesenUndIhreMethhoden . FerdinandHirtinBreslau , 1927 . ( 11 ) [ 德 ] 阿尔夫 雷德 · 赫特纳 , 地理学 — — 它 的 历史 、 性质 和 方法 , 王兰 生译 , 北京 : 商务印书馆 , 1983.171 — 172 . ( 12 ) MorrisJE . WhatisHistoricalGeography ? . Geography , 1932 , 17 : 39 . ( 13 ) TaylorEGR . WhatisHistoricalGeography ? . Geography , 1932 , 17 : 41 . ( 14 ) GilbertEW . WhatisHistoricalGeography ? . Geography , 1932 , 17 : 42 . ( 15 ) HartshorneR . TheNatureofGeography , AnnalsofTheAssociationofAmericanGeographers , 1939 , 29 ( 3 — 4 ) . ( 16 ) HartshorneR . TheNatureofGeography . Photo - LithoprintReproduction . EdwardsBrothersInc , 1964.184 — 185 , 188 . ( 17 ) DarbyHC . HistoricalGeographyinBritain , 920 — 1980 : continuityandchange . Transactions . InstituteofBritishGeographersNS8 , 423 , 1983 . ( 18 ) DarbyHC ( Ed . ) . AnHistoricalGeographyofEnglandbeforeAD1800 , Cambridge :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 1936 . ( 19 ) EastWG . AnHistoricalGeographyofEurope . London : Methuen , 1967 . ( 20 ) EastWG . TheGeographyBehindHistcry . London : ThomasNelson & Sonsltd . , 1994 . ( 21 ) SauerCO . ForewordtoHistoricalGeography . AnnalsoftheAssociationofAmericanGeographers , 1941 ( 1 ) . ( 22 ) BrownRH . MirrorforAmericans : LikenessoftheEasternSeaboard , 1810 . NewYork : AmericanGeographicalSociety , 1943 . ( 23 ) BrownRH . HistoricalGeographyoftheUnitedStates . NewYork : Harourt , BraceandCompany , 1948 . ( 24 ) WhittleseyD . EnvironmentalFoundationsofEuropeanHistory . Century - CroftsInc , 1949 . ( 25 ) BrownRH . HistoricalGeographyoftheUnitedStates . NewYork : Harourt , BraceandCompanyInc . , 1948 . ( 26 ) MitchellJB . HistoricalGeography . London : TheEnglishUniversities , 1954 . ( 27 ) KohnCF . The1969s : ADecadeofProgressinGeographicalResearchandInstruction . AnnalsofAssociationofAmericanGeogrpahers , 1970 , 60 : 211 — 19 . ( 28 ) SeigL . TheChallegeofHistoricalGeography . JournalofTheMinnesotaAcademyofScience , 1969 — 1970 , 36 ( 2 — 3 ) : 110 — 112 . ( 29 ) NewcombRM . TewlveWorkingApproachestoHistoricalGeography . YearbookoftheAssociationofPacificCoastGeographers , 1969 , 31 : 27 — 50 . ( 30 ) JakleJA . Time , Space , andGeographicaPast : AProspectusforHistoricalGeography . AmericalHistoricalReview , 1971 , 6 ( 10 ) : 157 — 172 . ( 31 ) BakerARH . RethinkHistoricalGeography . In : BakerARH ( ed . ) . ProgressinHistoricalGeography . NewYork : Wiley - Interscience , 1972.17 — 28 . ( 32 ) GoheenPG . MethodologyinHistoricalGeography : the1970sinReview . HistoricalMethods , 1983 , 16 ( 1 ) : 8 — 15 . ( 33 ) KoelschWA . ReviewonthePublicationofH . C . Darby . EconomicGeography , 1969 , 45 : 185 — 86 . ( 34 ) KoelschWA . ReviewonthePublication , Acadia ( Madison , Wis . , 1968 ) ofA . HClark . EconomicGeography , 1970 , 46 : 202 . ( 35 ) ZelinskyW . PursuitofHistoricalGeographyandOtherWildGeese . HistoricalGeographyNewsletter.1973 , 3 ( Fall ) : 1 — 5 . ( 36 ) MoodieDW . LehrJC , AlwinJA . Zelinsky ′ sPUrsuit : WildGooseorCanard ? . HistoricalGeographyNewsletter , 1974.4 ( Fall ) : 18 — 21 . ( 37 ) BakerARH ( Ed . ) . progressinHistoricalGeography . London : David & Charles , 1972 . ( 38 ) WeiminQue . HistoricalGeographyinChina . JournalofHistoricalGeography , 1995 , 21 ( 4 ) : 361 — 370 . ( 39 ) ClarkAH ( Ed . ) . HistoricalGeographyofNorthAmericanSeries . Oxford : OxfordUniversityPress , 1964 — 1975 . ( 40 ) BakerAEH , HarlyJB ( Eds . ) . StudiesinHistoricalGeography . Dawson & ArchonBookPress , 1970 — 1980 . ( 41 ) BakerARH . HistoricalGeography : ANewBeginning ? . ProgressinHumanGeography , 1979 , 3 : 560 — 570 . ( 42 ) BakerARH , HarlyJB , WardD ( Eds . ) . CambridgeStudiesinHistoricalGeography . Cambridge , 1982 — ? . ( 43 ) BakerARH , BillingeM ( Eds . ) . PeriodandPlace : ResearchmethodsinHistoricalGeography . Cambridge :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 1982 . ( 44 ) GuelkeL . HistoricalUnderstandinginGeography : AnIdealistApproach . Cambridge :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2 . ( 45 ) BakerARH . GregoryD . EXplorationsinHistoricalGeography . Cambridge :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 1984 . ( 46 ) SackRD . HumanTerritoriality : itsTheoryandHistory . Cambridge :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 1986 . ( 47 ) CosgroveD , DanielsS . TheIconographyofLandscape : EssaysintheSymbolicRepresentation . DesignandUseofPastEnvironments . Cambridge :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 1987 . ( 48 ) RadfordJ . Editorial . JournalofHistoricalGeography , 1990 , 16 ( 1 ) : 1 — 2 . ( 49 ) ConzenMP . RumneyTA , WynnG . AScholar ′ sGuidetoGeographicalWritingontheAmericanandCanadianpast . Chicago : TheUniversityofChicagoPress , 1993 . ( 50 ) GregoryD . GeographicalImaginations , Oxford : BlackwellPublishers , 1994 . ( 51 ) ButlinRA . HistoricalGeography : ThroughtheGatesofSpaceandTime . London : EdwardArnold , 1993 . ( 52 ) SimmonsIG . EnvironmentalHistory : AConciseIntroduction . Oxford : BlackwellPublisher , 1993 . ( 53 ) BakerARH . Editorial : HistoricalGeographyandEnvironmentalHistory . JournalofHistoricalGeography , 1994 , 20 ( 1 ) : 1 — 2 . ( 54 ) HarrisRC . HistoricalAtlasofCanada ( volumeIFromtheBeginningto1800 ) . Toronto : UniversityofTorontopress , 1987 . ( 55 ) GentilcoreRL . MeasnerD . WalderRHetal . HistoricalAtlasofCanada ( Volume Ⅱ TheLandTransformed1800 — 1891 ) . Toronto : UniversityofTorontoPress , 1993 . ( 56 ) KerrD , HoldsworthyDW , LaskinSLetal . HistoricalAtlasofCanada ( Volume Ⅲ AddressingtheTwentiethCentury1891 — 1961 ) . Toronto : UniversityofTorontoPress , 1990 . ( 57 ) GreenDB . HistoricalGeography : AMethhodologicalPortrayal . Maryland : Rowman & LittlefieldPublishersInc , 1991 .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T R E N D O F M O D E R N H I S T O R I C A L G E O G R A P H Y I N T H E W E S T QueWeimin ( DepartmentofGeography , PekingUniversity , Beijing100871 ) KeyWords : modernhistoricalgeography , methodolgy , newphilosophicalminds , pluralismAbstractModernhistoricalgeographyhasoriginatedgraduallyfromhistoricalsciencesincetheendoflastcentury , anddevelopedasasolitarybranchofmoderngeographyupto1930 ′ s . Onthedevelopmentofmodernhistoricalgeographyinthewestfrom1920 ′ sto1990 ′ s , therearefourperiods : ( 1 ) ofdiscussingthedisciplinedefinitionfrom1920 ′ sto1950 ′ s , whichreflectstheformalsettingupofmodernhistoricalgeography ; ( 2 ) ofinquiringthemethodologyfrom1960 ′ sto1970 ′ s , whichpromotestheconcretestudyonthehistoricalgeography ; ( 3 ) ofnewphilosophicalmindsfromtheendsof1970 ′ sto1980 ′ s , whichpropelsthesyntheticalresearchofhistoricalgeographyasawhole ; and ( 4 ) ofthetendencyofpluralstudysince1990 , whichmarksthenewreachedpeakofmodernhistoricalgeography . Scanningthegrowingcourseofmodernhistoricalgeographyinthewest , therearethreeimpetuses : discoveringthenewdata , choosingthebestapproach . andrenewingthethoughtsonthedevelopmentofhistoricalgeography , nevertheless , thesumofconcreteresearchesistheoriginforthepermanentdevelopmentofmodernhistoricalgeographyinthewest . 作者简介 阙维民 , 男 , 1 9 5 7 年生 。 杭州大学 地理系 暨 杭州大学 历史 地理 研究 中心 副教授 。 1 9 9 3 年 9 月 至 1 9 9 4 年 1 2 月 赴美 访学 , 现为 北京大学 城市 环境 科学系 历史 地理 研究 中心 博士 。 已 发表 “ 西方 现代 历史 地理学 思想 在 中国 的 传播 及其 影响 ” , 等 历史 地理 学术论文 3 0 多篇 。 * __label__C7-History 【 文献号 】 1 - 1964 【 原文 出处 】 科技日报 【 原刊 地名 】 京 【 原刊 期号 】 19960201 【 原刊 页 号 】 ⑴ 【 分类号 】 N1 【 分类 名 】 科技 管理 与 成就 【 作者 】 宋健 【 复印 期号 】 199603 【 标题 】 科技 工作者 肩负 历史 重任 要勇创 辉煌 业绩 — — 在 国家 科技奖 获奖者 代表 座谈会 上 的 讲话 ( 一九九六年 一月 三十日 ) 【 正文 】 昨天 , 在 人民大会堂 举行 隆重 的 授奖 大会 , 对 1995 年度 国家 科技奖 的 获奖者 进行 了 表彰 。 刚才 江泽民 总书记 、 李鹏 总理 及 党和国家 其他 领导人 亲切 会见 了 获奖者 代表 , 并且 与 大家 合影留念 。 这 充分体现 了 党和政府 对 科技 工作 的 高度重视 , 对 广大 科技人员 的 亲切 关怀 。 我 代表 党中央 、 国务院 向 获 国家科技进步奖 、 国家发明奖 和 国家自然科学奖 的 科学家 、 科技 专家 们 表示 衷心 祝贺 和 慰问 。 今天 , 我们 又 邀请 部分 代表 , 欢聚 在 这里 , 促膝交谈 。 大家 就 我国 科技 工作 的 改革 与 发展 , 畅所欲言 , 发表 了 许多 很 好 的 意见 和 建议 。 我 知道 这 不 只是 代表 你们 个人 , 而是 代表 一大批 科技 工作者 。 我们 将 把 这些 意见 和 建议 分门别类 进行 整理 , 近期 能 解决 的 尽快 督促 解决 , 一时 难以解决 的 转告 有关 部门 , 涉及 一些 重大 问题 的 , 我们 还要 带回去 研究 , 将 作为 制定 有关 政策 时 参考 。 这里 , 我 代表 国务院 , 向 出席 今天 座谈会 的 同志 们 表示 衷心 的 感谢 。 刚刚 过去 的 一年 , 是 我国 科技 发展史 上 极为重要 的 一年 。 在 这 一年 里 , 党 的 十四届 五中全会 提出 了 以 实现 “ 两个 根本 转变 ” 为 中心 内容 的 “ 九五 ” 计划 和 2010 年 远景规划 , 党中央 、 国务院 颁布 了 《 关于 加速 科学技术 进步 的 决定 》 , 第一次 庄严 提出 了 “ 科教兴国 ” 战略 , 并且 召开 了 全国 科学技术 大会 。 党中央 、 国务院 号召 全党 、 全国 人民 , 全面落实 邓小平 同志 “ 科学技术 是 第一 生产力 ” 的 思想 , 认真贯彻 “ 决定 ” , 坚定不移 地 实施 “ 科教兴国 战略 ” 。 最近 的 中央 经济 工作 会议 上 , 对 今年 的 经济 工作 做 了 全面 部署 , 也 对 科技 工作 提出 了 新 的 要求 。 “ 科学技术 是 第一 生产力 ” , 科技进步 是 经济 发展 的 关键 , 科技 发展 关系 到 民族 兴衰 和 未来 事业 的 成败 , 已经 成为 全 社会 的 共识 。 当前 , 全国上下 都 在 学习 这些 重要文件 , 制定 具体实施 计划 。 一个 全党 、 全 民族 、 全 社会 关心 科技 , 支持 科技 , 寄 深情 与 厚望 于 科技 的 大好 氛围 已经 形成 。 工作 在 科技战线 的 同志 们 , 应该 十分 珍惜 , 把握 好时机 , 抓住机遇 , 为 实现 国家 的 大 目标 , 勇往直前 , 奋创 佳绩 。 实现 这个 大 目标 也 是 一项 艰巨 的 任务 。 各位 都 是 在 科技 工作 中 做出 重大贡献 , 受到 了 党中央 、 国务院 表彰 , 得到 了 科技界 和 全国 人民 的 尊敬 。 希望 同志 们 继续 努力奋斗 , 推动 全国 科技 工作者 上下一致 , 齐心协力 , 在 工作 中 贯彻 “ 科教兴国 ” 战略 , 为 实现 “ 两个转变 ” 做 贡献 。 我们 要 遵照 江泽民 总书记 提出 的 “ 学习 、 学习 、 再 学习 ; 落实 、 落实 、 再 落实 ” , 为 实现 国家 的 宏伟目标 而 奋斗 。 我国 现有 科技人员 1800 多万 人 , 仅 占 我国 人口 的 1.5 % 左右 , 比起 发达国家 这个 比例 差得 很 远 。 我们 有幸 受到 较 多 教育 , 学到 并 掌握 较 多 专业知识 , 从事 科技 工作 。 选择 科技 工作 为 职业 , 就 意味着 奋斗 与 奉献 。 科技 是 不断创新 、 日新月异 的 事业 。 科技人员 总是 处在 破旧立新 的 追求 之中 , 站 在 社会 生产力 发展 的 前沿 , 是 全 民族 向 科技 进军 的 带头人 , 担负 着 把 前人 积累 起来 的 知识 和 智慧 , 弃 其 狭义 , 注以 新知 , 传播 与 物化 到 社会 , 转移 给 后代 的 光荣 历史使命 。 这种 特殊 的 使命 , 要求 科技 工作者 , 不仅 要 有 过硬 的 专业知识 , 还要 具备 集体 意识 , 才能 承担 起 发展 当代 科技 的 任务 。 虽然 近几年来 大家 的 工作 、 生活 条件 有 了 一些 改善 , 但 仍 不尽人意 。 这 一点 党中央 、 国务院 是 很 清楚 的 , 并 正在 努力 采取 各种 措施 , 改善 大家 的 工作 和 生活 条件 。 在 这样 一种 条件 下 , 你们 努力 拼搏 , 为 国家 、 为 人民 不断 做出 卓越贡献 。 这 是 对 祖国 对 人民 的 赤子之心 , 对 科技 的 挚爱 之情 , 是 敬业精神 , 是 奉献精神 。 我们 全国 科技 工作者 要 向 你们 学习 , 把 这种 时代精神 发扬光大 。 培养 新一代 青年 科技人才 是 我们 的 一项 紧迫 的 战略 任务 , 无论是 对 近期 还是 对 中华民族 远期 发展 和 进步 都 具有 决定性 意义 。 中华民族 搞 现代 科学技术 很 晚 , 根基 较弱 。 现在 能 接受 科技 教育 的 青年 仅 占 同龄人 的 4 % 左右 。 要 想 实现 “ 科技 兴国 ” 战略目标 , 必须 更多地 培养 年轻人 , 为 未来 造就 更 多 的 人才 。 希望 大家 能 充分 重视 这个 问题 , 每 一个 老 、 中年 科学家 、 专家 都 应该 带 学生 , 青年 科学家 也 要 带 学生 , 共同 工作 , 我国 科技事业 才能 持续 繁荣 , 逐步形成 全 民族 , 各行各业 持续 发展 进步 的 强大 基础 。 从 历史 的 角度看 , 老一辈 革命家 和 老一代 科学家 , 领导 我们 建立 了 我国 科学技术 工作 的 基础 。 历史 又 赋予 我们 这 一代 以新 的 使命 , 这 就是 推动 国家 经济腾飞 , 提高 社会 生产力 , 提高 国家 实力 , 提高 人民 生活 水平 。 要 不断 培育 新人 , 扩大 科技队伍 , 才能 在 下 一 世纪 建成 现代化 的 国家 。 十四届 五中全会 和 《 决定 》 已 确定 了 我国 科技 工作 的 大政方针 , 我们 应当 瞄准 国家 的 大 目标 , 顽强 奋斗 , 努力 奉献 。 同志 们 , 农村 是 中华民族 生存 和 发展 的 基础 , 农业 的 科学技术 研究 是 一个 人类 永恒 的 主题 。 为 建立 现代农业 , 有 许多 重要 问题 需要 解决 。 不少 国有 大中型 企业 有待于 改组 、 改革 、 改造 , 要 加强 科学管理 , 以 高新技术 去 武装 、 改造 传统产业 , 提高 科技 水平 和 效益 , 要 发展 高新科技 产业 , 还要 加强 基础科学 研究 , 在 不远 的 未来 , 使 中国 的 科学技术 水平 能 屹立 于 世界 。 这 都 是 我们 今后 必须 解决 的 问题 。 希望 大家 除了 在 本 专业 、 本职工作 中 进一步 攀登 新 的 高峰 以外 , 还要 深入调查 研究 , 多为 党和政府 献计献策 。 各位 的 卓越 成就 已经 表明 , 任何 看轻 中国 科技 工作者 的 能力 、 创造力 和 无所作为 的 观点 都 是 没有 根据 的 。 我 相信 , 我国 科技 工作者 一定 会 在 伟大 时代 , 勇创 辉煌 业绩 。 当然 讲 奋斗 , 讲 奉献 , 也 要 讲 科学 。 希望 大家 劳逸结合 , 保持 身体健康 。 会后 一两天 , 外地 代表 就要 离开 北京 了 , 祝 大家 一路顺风 、 新春愉快 、 合家欢乐 ! 谢谢 大家 ! * __label__C7-History 【 文献号 】 1 - 2063 【 原文 出处 】 科学学 研究 【 原刊 地名 】 京 【 原刊 期号 】 199601 【 原刊 页 号 】 73 - 77 【 分类号 】 N1 【 分类 名 】 科技 管理 与 成就 【 作者 】 夏源 【 复印 期号 】 199606 【 标题 】 国外 科技体制 的 历史 演变 【 正文 】 ( 夏源 中国科学院 文献 情报中心 北京 1 0 0 0 8 0 ) 文摘 本文 主要 从 科学技术 史 的 角度 出发 , 论及 科技 体系结构 方面 的 一般 历史 演变 情况 。 关键词 科技体制 科技史 科学技术 史 表明 , 任何 国家 的 科技体制 的 形成 与 发展 都 是 与 科学技术 本身 的 发展 水平 , 与 社会 生产力 发展 水平 紧密 相关 的 。 国家 要 实现 经济 的 高速 发展 , 就 必须 依靠 科学技术 ; 要 促进 科学技术 的 发展 , 就 必须 不断 改变 科技体制 , 旨在 使 科学 与 技术 , 技术 与 生产 彼此之间 的 每 一个 环节 都 扣 得 很 紧 , 从而 使 科学 尽快 成为 技术 , 使 技术 尽快 成为 生产力 , 最大 限度 地 发挥 技术 的 经济效益 。 因此 , 探讨 科技体制 的 历史 演变 , 对 分析 科技体制 的 模式 和 研究 科技体制 的 改革 都 是 有 指导意义 的 。 1 欧洲 国家 科技体制 的 变化 欧洲 是 现代科学 的 发源地 。 欧洲 国家 的 科技体制 正是 随着 现代科学 的 发展 和 生产力 的 发展 而 形成 和 逐步 发展 起来 的 。 早 在 中世纪 , 欧洲 第一批 大学 的 出现 , 就 对 科学研究 的 发展 奠定 了 基础 。 在 文艺复兴 时代 , 现代科学 开始 出现 并 逐渐 发展 , 科学研究 活动 更加 活跃 。 科学 组织 的 最初 形式 是 业余 学者 协会 和 小组 。 由于 反复 实验 不断 征服 新 的 科学 领域 , 所以 科学 自身 发展 就 要求 学者 们 联合 起来 。 1 7 世纪 肇始 的 科技体制 , 是 以 英国 为 楷模 的 小农经济 式 科技体制 。 这种 体制 的 形成 是 由 当时 生产力 发展 的 水平 决定 的 。 在 法国 , 1 7 世纪 前 半叶 的 科学 协会 几乎 把 当时 所有 著名 科学家 都 联合 起来 了 。 在 这些 科学 协会 和 小组 的 基础 上 , 自 1 6 3 5 年 至 1 8 3 2 年 , 一个 包括 法兰西 学院 ( 1 6 3 5 年 成立 , 主要 从事 人文科学 研究 ) 、 美术 科学院 ( 1 6 4 8 年 成立 ) 、 志铭 和 纯文学 科学院 ( 1 6 6 3 年 成立 ) 、 皇家 科学院 ( 1 6 6 6 年 成立 , 后称 自然 科学院 ) 以及 伦理 与 政治 科学院 ( 1 8 3 2 年 成立 ) 这样 五个 科学院 的 法国 国家 科学院 — — 法兰西 研究院 , 在 科学家 们 、 一些 著名 国务 活动家 乃至 当时 的 国王 路易十四 以及 法国 大革命 时期 的 国民 公会 的 努力 下 , 几经 历史 周折 终于 形成 了 。 随着 科学 的 进步 与 生产力 的 发展 , 与 技术 发展 有关 的 应用科学 的 推广 也 影响 了 高等学校 的 结构 。 自 1 8 世纪末 到 1 9 世纪 初 , 法国 率先 采取 了 官办 集中 建校 的 科研 教育体制 , 如 相继 成立 了 国立 公路 桥梁 学校 、 国立 矿业 学校 、 巴黎 综合 技术学校 等 。 1 9 世纪 , 各类 高等 技术学校 的 发展 更加 迅速 。 这一 体制 充分 显示 了 其 优越性 。 在 这 一 历史 阶段 , 法国 的 科技成果 累累 , 人才辈出 , 涌现 了 大批 世界 著名 的 数学家 、 物理学家 、 化学家 和 生物学家 。 但是 , 由于 当时 法国 对 科学研究 与 技术 教育 采取 强制 统一 的 专制主义 , 致使 法国 科学 的 繁荣 与 科技体制 的 进步 都 随着 拿破仑 的 失败 而 逐渐 衰退 了 。 与 此 相应 , 法国 的 经济 发展 节节败退 : 由 1 8 6 0 年 位居 世界 第二 ( 仅次于 英国 ) 逐步 退居 到 1 8 8 0 年 的 第四位 。 吸取 了 法国 的 经验教训 , 1 9 世纪 7 0 年代 , 德国 打破 了 英国 小农经济 式 的 科技体制 , 从 个人 分散 的 小型 实验室 , 进入 了 有 组织 有 计划 地 兴办 国家 科学 研究所 的 新 阶段 , 并 通过 国家 研究所 承担 的 基础理论 与 通用 技术 的 研究 来 进一步 推动 工业 技术 的 发展 。 在 科学技术 发展 方面 , 当时 英国 的 剑桥大学 与 牛津大学 已经 “ 老化 ” 了 : 一个班 只有 几个 学生 , 教师 就 更 少 了 。 培养 出来 的 学生 缺乏 从事 科学研究 与 工农业 技术 工作 的 能力 。 而 德国 则 有 组织 、 有 计划 地办 大学 , 培养 科技人才 , 并 鼓励 各 大学 展开 竞争 , 尊敬 教授 和 博士 , 给 其 应当 的 荣誉 ; 建立 起 宽敞 的 实验室 , 配以 优良 的 实验 设备 。 随着 科学技术 的 迅速 发展 , 至 1 9 世纪末 , 德国 一跃 成为 世界 头号 经济大国 。 1 9 世纪末 、 2 0 世纪 初 , 科学 开始 向 专业化 方向 发展 , 尤其 在 数理 科学 上 取得 了 令人注目 的 成就 。 然而 , 工业 研究 尚未 具备 足够 的 条件 。 某些 工业部门 的 公司 力图 建立 自己 的 实验室 , 但是 缺乏 必要 的 财力 。 英国 、 法国 等 国家 政府 出于 战略 考虑 , 从 立法 和 税收 上 开始 迎合 企业主 , 促进 企业 开展 研究 工作 。 有些 企业 自愿 捐款 建立 了 一系列 合作 研究 协会 。 另外 , 有些 私人 公司 的 工厂 或 部门 也 开始 建立 自己 的 实验室 。 第一次世界大战 的 爆发 使英 、 法等国 政府 认识 到 本国 在 国防 和 有关 工业 方面 的 弱点 , 从而 使 他们 加强 了 对 工业 研究 的 重视 。 1 9 1 6 年 , 英国政府 建立 了 科学 和 工业 研究部 , 以此 来 促进 科学研究 及其 工业 应用 的 工作 , 并 建立 了 一些 实验室 和 支持 一些 特殊 的 研究 计划 。 1 9 1 9 年 , 法国政府 建立 了 国家 研究 发明 局 , 促进 了 研究成果 和 发明 在 工业 上 的 应用 。 1 9 2 2 年 , 该局 被 改组 为 国家 工业 科学研究 与 发明 局 , 隶属于 教育部 。 此时 , 欧洲 国家 的 工业 研究 组织 体系 开始 形成 了 。 第二次世界大战 前后 , 欧洲 国家 政府 进一步 加强 对 科学技术 的 干预 , 纷纷 建立 各类 研究 机构 。 1 9 3 9 年 , 法国 国家 科学研究 中心 的 建立 是 法国 科学 组织 史上 的 一件 大事 。 尤其 是 战后 直至 5 0 年代 , 欧洲各国 为 恢复 经济 和 重振 国家 的 军事 和 政治 力量 , 大规模 地 建立 各类 研究 机构 和 国家 科技 政策 机构 , 一套 较完整 的 现代科技 体系结构 逐步形成 了 。 2 美国 科技体制 的 形成 美国 科学技术 的 发展 及 科技体制 的 产生 , 始于 北美 独立战争 前后 。 鉴于 美国 国家 形成 的 特殊 条件 , 其 科学技术 及其 体制 皆 源于 欧洲 , 但 又 超脱 了 欧洲 的 框框 。 2 . 1 学会 体制 的 形成 与 发展 早 在 独立战争 之前 , 美国 杰出 科学家 富兰克林 曾于 1 7 4 2 年 在 费城 创办 了 “ 科学 爱好者 俱乐部 ” , 后 扩大 改称 美国 哲学 学会 , 名扬 国外 。 在 他 的 学会 里 , 人才济济 , 如 华盛顿 、 杰弗逊 等 伟大 人物 以及 一些 著名 科学家 都 是 学会 会员 。 富兰克林 的 学术活动 奠定 了 美国 学会 体制 的 基础 。 1 8 4 8 年 , 在 地质学家 和 自然科学家 协会 的 基础 上 , 当 杰弗逊 出任 第三任 总统 期间 , 他 的 政府 首次 组织 了 大规模 的 科学考察 计划 , 为 科学 活动 拨 专款 , 承认 科学研究 的 自主性 , 尊重 科学家 。 这为 政府 干预 和 开展 科学 活动 打下 了 基础 。 到 1 8 6 0 年 , 联邦政府 共 组织 了 十几个 大型 考察队 , 成 了 当时 政府 组织 科学 活动 的 主要 形式 。 2 . 2 从 “ 发明 工厂 ” 体制 到 “ 工厂 中心 实验室 ” 体制 真正 使 美国 科技体制 有所 变革 的 是 爱迪生 , 他 是 美国 工业 实验室 的 创始人 。 他于 1 8 7 2 年 在 明洛 公园 建立 了 美国 第一个 工业 实验室 , 这 就是 爱迪生 的 “ 发明 工厂 ” 体制 模式 。 这种 体制 的 最大 特点 是 把 科学研究 与 生产 技术 二者 从 组织 上 统一 起来 。 通过 这样 的 体制 , 爱迪生 搞 了 1 0 0 0 多项 发明 , 并且 还 发现 了 “ 爱迪生 效应 ” , 后者 成为 后来 发明 电子管 的 起点 。 爱迪生 留下 的 技术 与 生产 相结合 的 “ 发明 工厂 ” 体制 , 给 美国 带来 了 深远影响 , 它 的 进一步 发展 就 形成 后来 普遍推广 的 “ 工厂 中心 实验室 ” 体制 。 在 这种 体制 下 , 科学 、 技术 与 生产 的 关系 进一步 加强 ; 科学家 跳出 了 纯 科学 的 圈子 , 从 大学 实验室 走出 来到 企业 工作 , 寻找 科学 应用 于 技术 的 道路 , 率先 施行 这种 体制 的 第一个 样板 是 通用电气公司 , 接着 还有 杜邦公司 、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 、 梅隆 工业 研究所 等 。 这种 “ 工厂 中心 实验室 ” 的 体制 是 美国 应用 研究 和 发展 工作 的 主要 组织 形式 。 同时 在 这 一时期 ( 1 8 6 0 ~ 1 9 1 4 年 ) , 美国 竭力 研究 欧洲 的 经验 , 尤其 是 学习 德国 的 先进 科技体制 与 管理 方法 。 美国 的 科学 活动 已 向 组织 起来 的 集体 形式 发展 。 全国 科学院 和 政府 、 工业 、 大学 、 私人 慈善 基金会 等 系统 的 各种 研究 实验室 、 研究 机构 相继 出现 , 尽管 还 很 分散 , 却 为 美国 科技体制 的 发展 打下 了 基础 。 2 . 3 国防 科学研究 的 强化 两次 世界大战 对 美国 科技体制 的 发展 起 了 摧 化剂 的 作用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暴露 了 美国 航空事业 比 法国 、 德国 等 明显 落后 的 状况 。 这一 现实 深刻 地 教育 了 “ 国会山 ” 。 国会 于 1 9 1 5 年 批准 建立 了 国家 航空 咨询 委员会 , 其 职责 是 : 监督 和 领导 飞行 科学研究 ; 确定 试验 研究课题 ; 探讨 其 研究 途径 和 实际 应用 。 这是 政府 建立 的 第一个 军事 研究 机构 。 这一 举动 扩大 了 政府 组织 科学研究 的 权限 。 同年 , 海军 也 倡导 并 建立 了 海军 咨询 委员会 , 其 职责 是 对 为 国防 目的 而 提出 的 科学 概念 和 建议 进行 审议 和 评价 。 1 9 1 6 年 , 为 动员 美国 的 科学技术 资源 用于 军事 目的 , 政府 成立 了 国防 会议 。 在 史密森 博物 研究院 和 全国 科学院 的 倡议 下 , 总统 指令 在 全国 科学院 组成 一个 国家 研究 委员会 , 其 任务 是 为 政府 、 大学 、 工业 和 其他 研究 组织 之间 的 合作 创造条件 , 使 更 多 的 科学 团体 参与 有关 战略 问题 的 研究 。 该 委员会 在 战争 期间 承担 了 许多 复杂 问题 的 研究 , 其中 最 杰出 的 一项 成果 是 , 通过 发动机 的 声音 发现 潜水艇 , 为 反潜艇 战争 作出 了 重要 贡献 。 1 9 4 0 年 , 罗斯福 总统 预见到 美国 不 可能 长期 避免 参战 , 便 吸取 一次 世界大战 时 的 历史 经验 , 在 参战 前夕 大力 动员 国家 的 科学技术 资源 , 为此 采取 一系列 集中化 的 组织 措施 。 先是 组成 了 一个 国家 国防委员会 , 后于 1 9 4 1 年 , 总统 又 批准 建立 了 科学研究 与 发展局 , 均 由 物理学家 V . 布什 担任 主任 和 局长 。 科学研究 与 发展局 比 一次 大战 期间 的 国家 研究 委员会 有 更 大 的 独立性 和 主动性 。 该局 的 杰出贡献 是 , 它 与 由 军事 部门 的 代表 组成 的 政治 委员会 共同 监督 施行 研制 原子弹 的 “ 曼哈顿 ” 计划 。 2 . 4 历史 的 经验 与 现代 科技体制 的 形成 V . 布什 成 了 罗斯福 总统 实际上 的 科学 顾问 。 二次大战 后 , 他 根据 罗斯福 总统 的 指示 , 组织 了 一个 顾问 委员会 , 草拟 了 一份 有名 的 报告 , 即 《 科学 — — 无止境 的 领域 》 。 该 报告 指出 , 联邦政府 要 依靠 科学技术 并 对 其 扩大 干预 , 是 罗斯福 时代 得益于 科学技术 的 一条 基本 历史 经验 。 布什 总结 出 的 具体 历史 经验 有 三条 : 其一 , 基础 研究 是 为 实现 国家 特定 目标 而 进行 应用 研究 和 发展 研究 的 基础 。 在 美国 最 适宜 基础 研究 工作 开展 的 是 基础 广泛 并 充满活力 的 、 分散 管理 的 大学 体制 。 其二 , 为 战时 动员 和 协调 国家 科学 资源 所 采用 的 、 与 工业 和 大学 签订 研究 合同 和 提供 研究 资助金 的 制度 , 是 政府 干预 科学技术 的 行之有效 的 手段 。 其三 , 政府 吸收 科学家 作 顾问 和 政府 中 设置 科学 咨询机构 , 能 使 总统 和 政府 作出 准确 有效 的 科学技术 决策 。 战后 , 随着 联邦政府 科学技术 任务 的 迅速 增加 , 政府 在 原有 一些 部门 的 研究 机构 的 基础 上 又 新建 了 某些 重要 机构 , 如 1 9 4 6 年 新 成立 的 原子能 委员会 , 1 9 5 7 年 成立 的 国家 航空 与 航天局 ; 国家卫生研究院 的 机构 也 扩大 了 ; 政府 实验室 也 从 数量 和 类型 上 明显增加 了 。 战后 , 工业 和 大学 系统 的 科学技术 研究 工作 都 有 突飞猛进 的 发展 , 它们 成 了 美国 两支 巨大 的 科学技术 研究 系统 。 这样 , 美国 逐渐 形成 了 一套 较完整 的 系统 , 至今 无多大 变化 。 3 前 苏联 科技体制 的 产生 与 发展 3 . 1 帝俄 时期 科技体制 的 产生 苏联 科技体制 的 产生 可追溯 到 彼得一世 ( 1 6 7 2 — 1 7 2 5 ) , 即 彼得大帝 的 帝俄时代 。 彼得大帝 在位 期间 , 他 仿效 西方 , 实行 经济 、 军事 、 文化教育 和 政治 改革 , 加强 封建 专制 的 中央集权 制 。 1 6 9 7 年 , 他 化名 以下 士 身份 参加 出防 西欧 的 大 使团 。 大 使团 考察 了 西欧国家 的 经济 、 政治 、 军事 和 文化 科学技术 , 参观 了 工厂 , 研究 造船 , 购买 武器 , 雇用 水手 、 炮手 , 聘请 专家 共 约 1 0 0 0 人 。 这次 考察 对 彼得一世 改革 有 很 深 的 影响 。 1 7 1 1 年 , 彼得一世 为 满足 地主阶级 和 新兴 商人 的 利益 , 对 政治 、 经济 和 文化 进行 了 全面 的 改革 , 史 称 “ 彼得一世 改革 ” 。 改革 在 科学技术 、 文化 上 的 体现 是 : 创立 科学院 、 聘请 外国 技术人员 和 专家 , 允许 外国人 在 俄国 开办 工厂 ; 兴办 学校 , 派遣 留学生 , 简化 俄文 字母 , 出版 第一份 俄文 报纸 ; 开设 医院 、 剧院 等 。 这些 改革 有力 地 促进 了 科学技术 、 文化 的 发展 。 帝 俄政府 于 1 7 2 5 年 , 按照 法国 皇家 科学院 的 体制 模式 创立 了 帝国 科学 艺术 科学院 , 即 俄罗斯科学院 , 甚至 连 科学院 的 研究 人员 都 是从 法国 、 德国 等 西欧国家 引进 的 。 后来 又 于 1 7 5 5 年 建立 了 莫斯科大学 。 此后 , 在 全国 纷纷 建立 各类 科学研究 机构 和 高等学校 。 随着 工业 的 迅速 发展 , 工业部门 也 建立 起 自己 的 研究 机构 。 鉴于 帝俄 封建统治 的 中央集权 制 , 所 建立 的 科技 组织 机构 从 一 开始 便是 高度集中 型 的 体制 。 3 . 2 苏维埃 时期 科技体制 的 发展 帝俄 时期 建立 的 科学研究 机构 网 虽然 不 甚 发达 , 但是 却 为 1 9 1 7 年 十月革命 胜利 后 苏维埃政府 对 科技体制 的 建设 打下 了 基础 。 当时 , 全国 有 2 9 8 个 科学研究 机构 , 其中 包括 1 0 5 所 高等学校 的 研究 机构 。 由 科学院 研究 机构 、 高等学校 研究 机构 和 工业部门 研究 机构 所 组成 的 三大 系统 的 科技体制 已 初具规模 。 苏维埃 政权 一 建立 , 政府 就 着手 对 这三大 系统 进行 有 计划 的 改造 、 调整 和 建设 。 自 1 9 1 7 年 十月革命 胜利 以来 , 苏联 科技体制 的 发展 大致 经历 了 以下 三个 阶段 : 3 . 2 . 1 1 9 1 7 ~ 1 9 3 8 年 的 初期 发展 与 调整 阶段 在 这个 阶段 , 苏维埃政府 对 科学院 进行 了 改造 : 首先 将 其 置于 当时 的 人民 教育 委员会 领导 下 , 以便 团结 和 教育 那些 不愿同 政府 合作 的 帝俄 院士 ; 其次 , 1 9 1 8 年 4 月 , 俄罗斯联邦 人民 委员会 决定 为 科学院 提供 研究 经费 , 使 其 成为 国家 科学研究 的 中心 ; 第三 , 1 9 2 7 年 , 颁布 了 苏维埃 时期 科学院 的 第一个 新院 章 , 将 俄罗斯科学院 改称 苏联 科学院 。 在 第一 、 二个 五年计划 期间 , 科学院 进行 了 一系列 改组 , 科学院 的 规模 扩大 了 。 1 9 3 4 年 , 科学院 由 彼得堡 迁至 莫斯科 。 这 从 组织 和 地理 上 加强 了 科学院 同 国家 各部委 的 直接 联系 。 在 这 一时期 , 工业部门 的 研究 机构 系统 也 有 很大 发展 , 大批 应用性 研究所 组建 起来 了 。 1 9 1 8 年 , 最高 国民经济 委员会 下设 了 科技局 , 加强 了 国家 对 工业 研究 的 管理 。 第二次世界大战 前 , 苏联政府 对 工业 科技 管理体制 进行 了 改组 , 对 工业 研究 进行 按 部门 的 归口 管理 。 高等学校 在 建国初期 也 得到 了 较大 发展 : 新建 综合大学 和 工科大学 ; 在 高校 内 建立 研究所 , 实验室 、 站 , 天文台 和 其他 有关 研究 机构 ; 在 边远 加盟 共和国 和 地区 也 建立 了 一批 高等学校 。 至 1 9 4 0 年 , 全苏 已有 8 1 7 所 高等学校 。 3 . 2 . 2 战后 至 6 0 年代 初 的 恢复 与 大 发展 阶段 战后 , 为 医治 战争 创伤 , 苏联 开始 了 国民经济 的 全面 恢复 和 建设 。 政府 对 科学院 提出 新 的 要求 : 保证 国民经济 各 部门 的 技术 进步 , 同时 要 赶超 世界 先进 科技 水平 。 为 加速 科技成果 的 推广 和 应用 , 政府 建立 了 一系列 委员会 以 加强 对 科技成果 的 管理 。 战后 , 工业 应用科学 机构 迅猛发展 , 其 管理 问题 日趋 复杂 。 1 9 5 7 年 的 经济体制 改革 加剧 了 这 一 状况 。 1 9 6 1 年 , 苏联政府 不得不 对 工业 研究 进行 有效 的 协调 。 5 0 年代 中期 至 6 0 年代 初 , 苏联政府 采用 了 在 高等学校 建立 专题研究 实验室 等 一系列 措施 , 进一步 发展 高等学校 的 科研工作 。 高校 已 开始 直接参与 全国 的 科技 活动 。 在 这 一 阶段 , 苏联政府 还 大力加强 国防 科研工作 , 建立 了 一整套 研究 原子能 的 科研机构 , 开展 了 一些 有效 的 研究 和 试验 活动 : 1 9 4 9 年 成功 地 进行 了 原子弹 试验 , 恢复 制造 弹道导弹 的 研究 设计 工作 , 研究 喷气 飞机 , 研究 电子计算机 技术 和 雷达 技术 等 。 3 . 2 . 3 6 0 年代 以后 的 调整 和 改革 阶段 在 这 一 阶段 , 苏联政府 主要 对 科技 领导 机构 进行 了 调整 和 改革 , 并 发展 了 科研 与 生产 相结合 的 组织 形式 。 1 9 6 5 年 , 苏联 又 进行 了 经济体制 改革 , 纠正 了 1 9 5 7 年 改革 的 一些 不 适当 措施 , 最终 组成 了 国家 统管 科学技术 工作 的 政府部门 — —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 后者 一直 运行 至 苏联 解体 。 同年 , 政府 决定 建立 联盟 部委 和 加盟 共和国 部委 , 直接 领导 工业部门 的 专业 科研机构 。 6 0 年代 末 , 首先 在 工业部门 出现 了 科研 生产 联合 公司 的 组织 形式 。 在 这 一 阶段 , 苏联 科学院 经历 了 1 9 6 1 年 和 1 9 6 3 年 的 两次 较大 的 结构 改革 。 根据 苏共中央 和 苏联部长会议 的 两次 决定 , 苏联 科学院 和 加盟 共和国 科学院 ( 后者 在 第二个 决定 中 提及 ) 的 任务 主要 是 从事 全国 自然科学 和 社会科学 的 基础理论 研究 , 要求 将 其 工业 技术 研究 机构 全部 移交 给 各 相应 工业部门 。 1 9 6 3 年 , 科学院 主席团 通过 了 新院 章 , 1 9 7 6 年 和 1 9 8 8 年 又 进行 了 两次 院章 修改 。 通过 这些 措施 , 苏联 科学院 的 组织 结构 有 了 新 的 调整 , 至 苏联 解体 前 共有 4 个 总 学部 、 1 8 个 学部 。 现今 俄罗斯科学院 的 组织 结构 基本 延袭 了 苏联 科学院 的 体制 。 参考文献 ( 1 ) 中国科学院 图书馆 情报 室 。 法国 科学 组织 形式 的 演变 。 中国科学院 计划局 编 , 1 9 8 0 。 ( 2 ) 劳汉生 。 主要 资本主义 国家 科研 体制 的 演变 。 科学 与 管理 , 1 9 9 0 。 ( 3 ) 王益苓 。 美国 的 科技体制 。 国外 科技体制 汇编 。 中国科学院 出版 图书 情报 委员会 、 中国科学院 图书馆 , 1 9 8 4 。 ( 4 ) 世界 历史 词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1 9 8 5 。 ( 本文 责任编辑 : 夷声 ) *